保胆手术

2024-10-21

保胆手术(共9篇)

保胆手术 篇1

胆囊结石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高达10%~20%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导致该病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研究显示胆囊结石能够引起胆囊壁的增厚和纤维化,进而造成功能丧失使得胆囊黏膜上皮过度增生而诱发癌变[2],对于该病的治疗以往以胆囊切除作为“金标准”,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内镜技术应运而生且逐步成熟,因此我们本次对56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内镜保胆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选取56例符合微创内镜保胆手术患者,同时所有患者胆囊收缩率≥30%、胆囊壁厚≤4mm且胆囊无畸形、胆囊管及胆总管通畅、心肾及肝功能良好且无发热、黄疸和恶性肿瘤及严重并发症;另外56例患者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32-58岁,病程:7个月~2年,胆囊大小平均(68.00±3.50)mm、壁厚(2.30±0.50)mm、结石平均(11×15)mm。

注:两组患者生存质量除认知能力、社会支持外,其他项目分别相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微创内镜保胆手术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传统手术

1.2 观察方法

同时选取以往给予传统开腹进行胆囊摘除手术的患者共计39例进行对照研究、即视为对照组,而本次入选给予微创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视为试验组;同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与统计学处理分析后,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另外将两种手术方案进行对比和数据记录、整理,然后给予统计学处理和相应分析。

1.3 微创内镜保胆手术方法

(1)麻醉方法采取硬膜外或是全身麻醉方法;(2)手术方法:首先在肋缘下胆囊底部体表定位位置于腹壁给予3~4cm皮肤切口,再逐层开腹;在直视状态下探寻胆囊并用纱布垫对胆囊进行保护,另外在胆囊底部给予1~2cm切口,利用0号丝线进行缝扎且牵拉固定,然后插入纤维胆道镜,利用吸引器吸净胆汁且注入生理盐水保证视野清晰;随后在纤维胆道镜直视下用取石网或取石篮套取结石;在取石期间严禁使用钳夹和勺刮防止结石破碎;之后再反复利用纤维胆道镜进行检查了解结石有无残留、胆囊管是否通畅等;以上无异常时对胆囊壁进行全层连续缝合、外层浆肌层包埋,然后逐层关闭腹壁切口且利用缝合器对皮肤进行拉拢。(3)术后给予常规消炎处理等。

1.4 手术效果评估方法

(1)优:患者术后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且术后结石未出现复发迹象;(2)良:术后患者症状基本得以改善或残留有轻微不典型腹部疼痛且胆囊内尚存有少量或单个小结石,尚可进行正常生活;(3)差:术后患者腹痛或胆囊炎症状不定时出现或结石复发需再次手术[3]。

生存质量参考生命质量调查表(KDQOL-SF)进行评估[4],包含11个领域43项与患者相关的生活质量(KDTA)。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分析的全部数据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且利用(均数±标准差)形式来表示,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当P<0.05时提示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所示。

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级相比P>0.05,提示微创内镜保胆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随访对比见表2所示。

3 分析

大量研究显示对于传统的开腹胆囊摘除手术来说,虽然该手术将胆囊摘除能够彻底治愈结石,但存在有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和胃炎及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5],因此该手术正在被重新审视;所以微创内镜保胆手术成为治疗部分胆囊结石的有效替代方法。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本次对56例胆囊结石患者给予了微创内镜保胆手术治疗且与传统手术进行对比研究,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异,而表2中患者随访活动数据却显示微创内镜保胆手术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传统手术;因此我们现对本次微创内镜保胆手术分析如下:(1)内镜可以直视肝内外胆管和胆囊腔内黏膜真实情况而能够较为清晰的对结石或是息肉进行手术且该方法由于是在直视状态下进行,因此克服了外科手术盲区且极大的降低了结石复发率、感染率等。(2)微创治疗具有切口瘢痕小、隐匿、机体恢复快等优点。(3)通过保留胆囊可以保留浓缩胆汁、缓冲胆管压力、调节机体免疫等功能[6],因此对降低消化不良和结肠癌等疾病发生率至关重要,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虽然微创内镜保胆手术具有以上优势,但保留胆囊可以造成结石复发、胆囊壁黏膜炎症增生和原位癌变的发生等,但查阅大量资料及结合临床研究显示,保留胆囊利大于弊,所以我们认为在严格掌握保胆手术适应症的条件下(如胆囊功能、结石情况等),微创内镜保胆手术效果显著且优于传统手术。另外术中还应注意避免对胆囊的牵扯、及时冲洗和吸引以及结石取净后胆汁流出是否通畅等。

总而言之,微创内镜保胆手术效果显著,能够明显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宝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02,8(7):1-3.

[2]刘忠.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附120例报告)[J].中国医刊,2005,40(6):50.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7.

[4]Rao S,Carter WB,Mapes DL,et a1.Development of subscalesfrom the symptom/problem and effect of kidney disease scales of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J].Clin Ther,2000,22(9):1099-1111.

[5]欧阳斌,刘衍民,曾可伟,等.35例微创保胆取石术应用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8):893-896.

[6]胡海,所广军,黄安华,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68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2):135-137.

保胆手术 篇2

【关键词】 手术护理路径;内径微创保胆取石术;手术配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54-01

手术护理路径能够优化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感,有利于推动治疗過程的顺利进行,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特就手术护理路径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7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69例胆囊多发结石患者,6例胆囊单发结石患者,6例患者合并息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5例,年龄范围居于17至63周岁,年龄平均值为(42.7±5.2)岁;观察组50例,年龄范围居于18至67周岁,年龄平均值为(43.1±4.9)岁,两组患者手术方式、病情、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前访视、术中配合以及术后随访等常规护理配合模式,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路径模式,建立手术护理路径表,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按时间顺序完成护理工作。确定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手术护理路径管理,按照护理路径表,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配合进行标准化的护理流程,避免发生漏项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手术配合的顺利进行。具体如下。

1.2.1 巡回护士护理 手术进行前1天,由巡回护士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了解,同时进行心电图、凝血以及血常规检查。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以及病情方面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明确接受手术治疗对于改善自身病情的重要作用,告知患者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协助患者进行禁饮、禁食等肠道准备,将假牙、配饰等取下。手术前半小时对各种仪器设备、手术室环境以及布局进行检查,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然后将患者送入手术间。取合适体位,协助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处理。手术进行过程中与洗手护士合作完成各种仪器的开关和操作,手术完成后协助麻醉医生进行复苏同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1]。

1.2.2 洗手护士护理 手术进行前做好手术器械的清洗、杀菌、装卸等操作和性能的检查工作,提前上台进行器械准备,对各种敷料、器械等进行清点,避免遗漏。手术进行过程中协助患者进行手术操作,手术结束后于主刀医生以及巡回护士进行敷料以及器械的清点,确保数量无误后签字确认。协助巡回护士进行冲洗吸引系统、电刀、胆道镜以及腹腔镜的撤除工作,对器械进行清点和擦洗后送入供应室高压灭菌[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1.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对照组术前准备时间为(21.8±6.4)分钟,手术时间为(44.9±10.6),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为(15.4±5.8)分钟,手术时间为(34.1±9.4)分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术中仪器故障为3例,占12%,手术标本错误为1例,占4%,护理漏项为3例,占1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观察组术中仪器故障为1例,占2%,护理漏项为2例,占4%,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作为高效的护理模式,手术护理路径主要指以循证护理为基础,在护理程序的指导下,在手术室专科手术护理配合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这一护理模式不但能够保证手术配合的完美性还能够满足手术的个性化护理配合,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变广。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配合进行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能够避免漏项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手术配合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推动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3]。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患者应用手术护理路径进行手术配合护理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优化医患以及护患关系,推动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和优化,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聂翠霞,郭璐瑜,冼梅芳.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根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4(20):1246-1248.

[2] 王玲珠.内镜微创保胆取术术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9(30):295-296.

保胆手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114例患者。平均年龄 (64.3±8.2) 岁。男61例, 女53例。胆囊黏膜下结石61例 (53.5%) , 胆囊颈部结石19例 (16.7%) , 泥沙样胆囊结石34例 (29.8%) 。所有患者无相关的麻醉禁忌和手术禁忌, 无沟通障碍。将11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两组一般资料相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 包括术前访视、了解患者一般状况、介绍手术流程、进行健康教育、安慰患者情绪等;进行手术器械的准备;根据手术类型, 配合医师进行手术。在护理过程中, 护理内容及护理方法均按常规护理要求做, 不对患者的个体性以及护理流程的整体性给予过多的关注。

1.2.2 观察组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以时间为横轴, 围术期 (术前和术中) 临床相关护理工作为纵轴,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2]。主要内容如下:

(1) 时间:术前1天。主要事件:巡访。在对照组基础上, 主要落实以下事项:患者相关检查是否已完成, 如心电图、血常规等;患者身心准备是否妥当, 如术前禁食, 需要取下假牙和金属饰品。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性格特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健康教育:重点介绍手术相关环境, 包括医护人员的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介绍、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患者注意事项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用通俗的语言予以解答;手术器械准备:术前与麻醉师和主刀医师沟通, 温习相关手术器械操作知识, 熟悉手术步骤, 保证手术器械灭菌到位, 检查相关仪器是否正常, 对不常用设备及时加以调试, 熟练掌握腹腔镜、胆道镜的使用。

(2) 时间:术前半小时。主要事件:术前准备。检查相关仪器性能是否正常, 在手术室内摆放位置是否合理;所需手术器械是否准备妥当, 包括数量是否齐全、功能是否正常。准备手术用品, 包括台上用物和冲洗用温盐水等。患者入室后根据需求和手术要求调整手术室光线、温度和湿度。协助患者摆好合适体位, 妥善固定四肢,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麻醉师、主刀医师、护士三方核对确认安全核查无遗漏后, 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等相关操作。

(3) 时间:术中。主要事件:术中配合。根据手术进程, 连接并开启腹腔镜系统, 气腹系统、冲洗系统、吸引系统和电刀系统, 注意电源插座远离手术床并竖立放置, 以确保安全性。保证手术野明亮, 进入腹腔后及时打开摄像开关, 胆囊提出腹壁后, 立即停止气腹。注意吸引瓶内液体是否过满, 持续温盐水灌注胆囊;需电凝止血时, 及时将温盐水更换为5%葡萄糖冲洗液。配合主刀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及时递送手术所需器械、辅料等。术中密切关注主刀医师和患者状态, 及时为主刀医师擦拭额头汗液, 严密监测患者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手术操作完成后与主刀医师核对清点敷料、器械和物品数量, 无误后方可结束手术。

(4) 时间:术后。主要事件:善后。做好患者的保暖, 送患者回病房, 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整理, 清洁手术室环境, 确保相关物品数量准确, 功能异常或损坏的物品及时登记, 尚能正常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妥善清洗消毒后保存。检查贵重仪器, 如腹腔镜、胆道镜等的功能, 重点做好镜面清洁, 并做好相关的保养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两组术前准备时间 (入室至手术开始) 、手术时间 (切皮至皮肤缝合) 和护理差错次数 (包括仪器故障次数和手术标本错误)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未发生手术意外和麻醉意外。

2.1 护理差错发生情况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4次 (7.0%) , 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15次 (26.3%) ;两组护理差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64, P<0.01) 。

2.2 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为患者在住院期间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是对特定的患者群体, 以时间为横轴, 以相关护理手段为纵轴, 制定的包含循证医学、整体护理和质量保证等的标准化流程[3]。其强调循证医学的科学性、整体护理的系统性、质量保证的可量化性等多方面内容, 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手术室护理要求的专业性较强, 单位时间内工作量较临床其他科室更为繁重, 护理风险大, 需要护士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4]。临床上由于护理差错导定相应的护理表, 使护理工作能基本按照护理表来进行, 明确了工作内容, 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而可以更为高效的开展工作。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制定护理表、将工作模块化只是临床护理路径的一部分, 在此过程中, 要重点注意各时间范围内各项工作的顺序和连续性。另一方面, 要注意患者的个体性, 有重点地落实表上的内容。本文统计显示,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和护理差错次数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护理内容清晰后, 护理差错明显减少, 效率得到提高, 相应缩短了手术时间, 这对于减少患者痛苦体验、保证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做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冯琴, 徐秀敏, 张太花.内镜微创保胆取石 (息肉) 手术护理体会[J].新疆医学, 2010, 31 (40) :104-105.

[2]张帆, 刘本禄.临床路径在我国医院管理中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 (7) :410-412.

[3]吴胜菊, 杨海燕.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10, 17 (7) :61-64.

保胆取石与术后护胆 篇4

一、切胆手术风险大保留胆囊好处多

切胆手术风险大以前研究发现,开腹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其中主要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肝外胆管损伤、胆汁瘘、并发胆总管结石和心脏骤停等。然而本次调查则表明,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高达44.32%,比原来的统计要高得多,尤其是胆囊缺失后所导致的功能并发症,如术后腹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最常见。

保留胆囊好处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除术后结石复发外,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组均明显低于胆囊切除术组。其中胆囊切除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胆囊未切除的患者。这充分说明了胆囊在预防胆总管结石形成上的作用。在术后数年内的随访均说明,胆囊切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内镜微创保胆手术组。同时还发现,胆囊缺失的时间越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对患者健康的不良影响越重。

虽然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会出现胆囊结石复发,但胆囊结石的复发处理较为容易并且比较安全,必要时可再次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

保胆治疗越早越好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出现之前,剖腹手术对人体的损伤较大,往往令人望而生畏,故大多主张出现症状才处理,结果大多数患者是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或并发症后才人院接受手术。加之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身上,手术风险自然大大增加,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的到来,缓解了人们对切除胆囊的恐惧心理,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在症状不重与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就接受胆囊切除,减少了手术难度和并发症。但这种无视胆囊功能的盲目切胆也引来了许多其他麻烦。所以,多数专家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策略是微创保胆取石。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作为一种新术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胆囊结石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都是结石引起的,只要清除结石,就能达到治疗目的,无需切除胆囊。特别是在无症状时期就进行手术,保留胆囊,取出结石,是最佳选择。因为此时的胆囊功能较好,保留价值大,手术难度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也少。所以,胆囊结石患者一旦发现,越早处理越好。

二、术后护胆须知

定期复查患者术后半年内应定期复查胆囊功能。很多患者术后胆囊要完全恢复正常功能需要半年时间。如果这半年之内不注意护胆,胆囊排空功能差,胆汁容易淤滞,胆汁内的胆固醇或胆色素等成分则容易析出沉淀,形成胆泥,时间长了容易再次形成结石。

药物治疗患者术后3~5天直至出院后3~6个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结石性质及患者出院后胆囊的功能状态,给患者开些能促进胆囊排空、增加胆汁酸分泌、改变胆汁组成比例的药物,预防结石形成。

调整饮食保胆取石后,饮食宜清淡,不宜过多进食油腻、煎炸的食物,但也没必要完全戒除油荤,因为胆囊收缩排空需要一定的脂类食物。素食无脂食物不利胆囊收缩排空,还容易诱发胆囊炎症,导致胆汁淤滞形成结石。

重视早餐长期不吃早餐者,容易导致胆汁沉积,浓度上升,析出沉淀,促进胆石形成。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排泄,降低一夜贮存胆汁的黏滞度,有助于防止胆石的形成。

严禁酗酒过多饮酒,酒精可促进胆囊素的产生,不利于胆管括约肌及时松弛排出胆汁,不但容易形成结石,还容易引发急性炎症。

适当运动常运动有利于保持正常的体重,增加肺活量,增强腹内压。腹内压反复增强可造成对胆囊的挤压,有利于胆囊排空。

调达情志心胸狭窄,生气动怒,肝郁气滞,则胆的“通降”功能失调,会促进结石的形成。所以,保持平和、乐观、良好的心态,则气血流畅,促进胆汁的排泄通降,可减少胆石的形成。

保胆手术 篇5

关键词:超声,胆囊收缩功能,保胆手术

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样病变为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作为一种实时、无创的检查方法, 超声对胆囊疾病的诊断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相比, 保胆手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拟行保胆手术的200例胆囊疾病患者的超声表现、术中探查结果及术后康复情况, 评价超声胆囊收缩功能在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拟行保胆手术的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200例, 其中男95例, 女105例, 年龄25~86岁, 平均50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ALOKA公司Prosoundα10及Toshiba7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5.0 MHz。超声检查前需禁食8 h以上, 观察胆囊收缩功能时需要准备脂餐 (两个油煎鸡蛋) 。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两手上举置头上, 右肋缘下扫查胆囊, 于最大纵切面及横切面测量胆囊体积及胆囊壁厚度。胆囊体积=0.52×长径×前后径×横径[2], 胆囊壁厚度取颈、体、底部的平均值, 胆囊壁厚度>3 mm为增厚, ≤3 mm为正常, 并观察胆囊壁的光滑度, 囊腔内胆汁透声情况、有无异常回声以及胆总管、肝内外胆管和主胰管有无异常等。服用油煎鸡蛋1 h后由同一彩超医生再次重复测量胆囊大小。胆囊收缩率 (%) = (脂餐前胆囊容积-脂餐后胆囊容积) /脂餐前胆囊容积×100%。根据胆囊收缩率分为两组, 收缩功能正常组 (胆囊收缩率≥30%) 和收缩功能减低组 (胆囊收缩率<30%) 。对有分隔折叠胆囊分别测量分隔近端及远端胆囊腔的大小, 并分别计算胆囊收缩率。如胆囊收缩率小于30%, 则要求患者在脂餐后2 h再次测量胆囊收缩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收缩功能正常组与收缩功能减低组术后复发率对比,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及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率对比, 胆囊胆色素结石与胆固醇结石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对比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例胆囊疾病患者中, 胆囊结石56例, 胆囊息肉样病变43例, 胆囊结石合并息肉样病变101例。胆囊结石所占比例为79%, 胆囊息肉样病变所占比例为70%。收缩功能正常组120例 (60%) , 收缩功能减低组80例 (40%) 。

术前超声对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及胆囊炎的诊断与术中探查结果相符合190例, 正确诊断率为95% (190/200) 。

术前超声胆囊收缩试验正常的患者, 术中均顺利实行了保胆手术, 且在后来的1~2年的随访中预后良好, 复发率仅为2.5%。折叠胆囊实施了悬吊术或实施部分切除术, 实施部分切除术的患者胆囊近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增大, 胆囊收缩功能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恢复。

术前超声胆囊收缩试验低于30%的患者, 大部分患者术中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 但有部分患者根据术中情况, 进行了保留胆囊手术, 其中对3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实施了保胆及胆囊颈部切开取石成形术。

对术前胆囊收缩率低于30%的保胆术后患者跟踪随访, 超声提示复发率明显高于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组, 复发率达20%,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胆囊结石的复发率高于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的复发率高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 胆囊胆色素结石保胆手术后的复发率高于胆固醇结石的复发率。

3 讨论

超声具有简便、无创伤、无辐射、价廉、不需要造影剂, 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 已成为临床最常应用的检查方法和主要手段。对于大于1 mm的小结石或小息肉分辨率高, 显示清晰, 已经成为胆囊疾病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方法。本研究术前超声对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及胆囊炎的诊断与术中探查对照, 正确诊断率为95% (190/200) , 证明超声在诊断胆囊结石及息肉样病变中有较高的准确性。

超声胆囊收缩率是应用超声测量脂餐前后胆囊大小计算得出的, 是反应胆囊收缩功能正常与否的一个有效指标。在体液调节因素中[3], 胆囊收缩素是调节胆囊收缩运动的最重要激素, 一般40~60 min可使胆囊达到最大收缩, 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及调节功能与食物中脂肪链的长度密切相关, 利用脂餐试验可监测胆囊的收缩功能。超声测量胆囊收缩率方法简便, 误差小。为确保结果的精确性, 测量脂餐前后胆囊大小时, 应由同一位彩超医生操作, 在患者同一体位下, 取相同切面测量。个别患者对脂餐 (油煎鸡蛋) 反应不敏感, 脂餐后1 h胆囊收缩率小于30%, 不能完全说明胆囊功能差, 应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在脂餐后2 h重复测量胆囊收缩率, 对临床实施保胆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直以来, 胆囊切除术被大家公认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 然而胆囊切除必然导致患者丧失胆囊功能。同时, 切除胆囊会对人体产生诸多影响, 如术后腹泻、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结肠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增高等[4,5], 其机理可能与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增高、免疫功能被破坏有关, Ig A在胆道的浓度远远高于血液中的浓度, 可能是胆道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来源[6]。近年来, 随着影像医学及内镜学的快速发展, 腹腔镜 (或小切口) 、胆道镜联合微创保留胆囊切除息肉样病变或取出结石等手术方法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

保胆手术开展至今, 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术后结石复发。胆囊结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 、肝硬化、老年人、胆囊收缩功能差、结石类型 (胆色素结石复发率高于胆固醇结石) 、多发结石 (尤其是结石大小不一) 、泥砂样结石等[7,8,9]。

不同胆囊疾病保胆术后复发率不同。胆囊胆固醇结石与胆固醇息肉可能是发病机制各异的相互独立的疾病, 本研究胆囊结石的复发率高于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荣万水等[10]认为对合并胆囊息肉的胆囊结石患者不推荐保胆手术。焦大海等[11]认为胆囊胆固醇息肉及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胆固醇及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均明显增高, 胆汁胆固醇过饱和使得胆囊黏膜吸收了较多的胆汁胆固醇, 胆固醇息肉可能通过影响胆囊内胆汁流体动力学的状态导致胆囊排空障碍, 胆汁淤积, 易于成石, 导致较高的术后复发率。本研究结果也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较单纯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率增高。

不同类型的胆囊结石保胆术后复发率不同。本研究结果胆色素结石的复发率高于胆固醇结石。有报道细菌感染是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12], 炎症可刺激胆囊上皮细胞过度分泌黏蛋白, 而黏蛋白在感染条件下是一种有效的促成核因子, 他们和坏死脱落的黏膜和细菌病毒等构成一个核心, 促成了胆红素的结晶或沉淀, 在结石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考虑与保胆术后胆囊内仍残留细菌、胆囊收缩功能减低致胆汁淤积导致细菌感染等有关。

超声胆囊收缩功能与保胆术后复发率密切相关。本组术前超声胆囊收缩试验正常的患者, 术中均顺利实行了保胆手术, 且在后来的1~2年的随访中预后良好, 复发率仅为2.5%。说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以及合并胆囊息肉的胆囊结石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与胆囊收缩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刘卫等[13]研究表明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是导致碎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对术前胆囊收缩率低于30%的保胆术后患者跟踪随访, 超声提示复发率明显高于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组, 复发率达20%, 表明术前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是保胆手术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尤其对于胆囊结石的患者更为重要。胆囊收缩功能不良, 排空延迟, 使胆囊内过饱和胆汁形成的胆固醇结晶不能被及时排入肠道, 从而在胆汁中析出并聚集成石。术前胆囊收缩试验与胆囊形态改变亦密切相关。若胆囊壁增厚, 慢性炎症重, 胆囊弹性差, 胆囊收缩试验差;若胆囊管或颈部结石嵌顿完全梗阻, 则胆囊收缩功能差或不收缩。鲁家贤等[14]认为对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时间长, 胆囊形态变异, 一些胆囊腔内有隔膜的患者, 不宜行保胆手术。本研究术前超声胆囊收缩试验低于30%的患者, 有部分患者根据术中情况, 进行了保留胆囊手术, 其中对3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实施了保胆及胆囊颈部切开取石成形术。对于胆囊收缩功能差的胆囊结石患者, 原则上是不做保胆术式, 以免术后结石复发。

胆囊折叠畸形是胆囊畸形的一种。胆囊畸形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低、胆汁淤积导致细菌感染都是形成结石的因素[15]。正常胆囊具备完备的调节功能, 构成了对胆石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 其中包括了胆囊收缩可排出液体及收缩形成的结晶物。而一些结晶物长时间与上皮膜接触, 引起膜功能紊乱, 更易形成结石, 形成了结石后又会影响胆囊收缩功能。超声诊断胆囊折叠畸形准确性较高。超声下显示为胆囊分隔, 分隔可位于胆囊体的任何部位, 大部分分隔上下的胆囊腔是相通的, 也有少部分不通, 远端完全闭死。对于折叠胆囊, 超声胆囊收缩试验对胆囊隔上及隔下应分别进行计算, 重点观察保留胆囊部分近端胆囊腔的功能。研究表明折叠胆囊保留部分的胆囊腔术后功能恢复与术前胆囊收缩功能密切相关[16]。收缩功能好的患者术后胆囊腔代偿性增大明显, 胆囊收缩功能恢复良好,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果证明对于伴有胆囊结石或息肉的折叠胆囊患者实施保留功能正常的近端胆囊部分胆囊切除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保胆手术方法, 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更有临床实用价值, 易被患者所接受。

保胆手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100例, 男性40例, 女性60例, 男女的比例为2∶3年龄21~78岁, 平均46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右上腹疼痛, 由B超检查显示胆囊结石, 胆囊炎。手术时间40min~2H, 平均66min。平均住院6d。100例均成功施行了纤维胆管镜下保胆取石 (内镜微创保胆) 手术。手术过程顺利, 术毕生命体征平稳后安全送返病房。保胆成功率100%, 所有病例均手术后3个月B超, 随访3次, 随访率100%, 无胆囊炎发生无结石复发病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方法

做好心里护理:术前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态, 向患者主动进行自我介绍, 介绍病区环境, 规章制度[2], 态度要认真和蔼, 了解患者对手术的看法, 针对不同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优缺点。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种既能取出胆囊内结石, 解除引起刺激胆囊原因、保留有功能的胆囊而又能消除临床症状的方法。

现在治疗胆囊结石最常用的方法是胆囊切除术, 而胆囊是人体的一个重要消化器官, 不仅具有浓缩胆汁、储存胆汁、排泄胆汁的功能, 而且还有分泌、调节胆道压力的功能。如果仅因为胆囊内有结石, 就把有功能的胆囊切除, 丧失了有多种功能的胆囊, 改变了人体的生理代谢, 造成了胆囊切除后的诸多并发症及不良的反应, 那是不科学的治疗方法, 胆囊只有一个, 切后不可在生。切除胆囊必须慎重, 除非胆囊已丧失它的功能, 不得以而切除之。保胆取石恢复快, 一般第2天下床, 进食, 3~5d出院, 复发率3~7%。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合作[3], 尽量为病人创造温馨的治疗环境, 使其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次日的手术, 同时也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增强了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 减轻了患者的紧张与恐惧心里,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3]。

1.2.2 饮食

应嘱病人低脂饮食, 防止引起胆囊炎急性发作而影响手术的进行。

1.2.3 配合

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及各项检查, 胆囊收缩功能的检查, 指导患者检查前头晚空腹口服左旋咪唑5粒 (晚9~10或睡前) , 检查前晚上10点以后禁食禁饮, 当日8点持B超单到B超室做肝胆脾胰B超, 做B超后口服左旋咪唑5粒。吃油煎荷包 (2两猪油煎2个荷包蛋) , 40min后到B超室做胆囊收缩功能。 (左旋咪唑为术前驱虫用) 按医嘱按时应用有效预防感染药物, 以提高患者的机体抗菌能力。术前清洁洗肠, 排空大便, 便于手术中操作。了解有无手术禁忌证, 并做好手术部位的备皮。嘱患者术前晚洗澡, 洗头发保证足够的睡眠。

1.2.4 术后护理

(1) 体位:采取气管插管全麻, 故术后返回病房先取平卧位, 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 6h后可取舒适卧位[2], 并做好家属的指导工作, 教会患者使用放松疗法, 减轻疼痛[2]。 (2) 对症处理: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的原因是麻醉用药的药物反应, 常规静滴维生素B6, 西米替丁。必要时应用止吐药, 一般1~2d即可恢复。伤口的疼痛处理, 由于伤口小, 创伤小, 术后的疼痛也轻, 一般只需双氯氛酸钠1颗塞肛止痛, 1d2次, 24h后即不需再止痛。对个别较痛者请示医师使用曲马多或杜冷丁。 (3) 饮食:内镜保胆对腹腔内脏干扰小, 一般术后第1天进食少量温开水后, 如无不适, 即可进食少量流质, 忌:牛奶、豆浆。保胆术较切胆进食早, 原因是早进食可以使胆囊排空, 减少胆囊内压力, 使胆漏的发生率降低。术后第2天即可进食少量清淡半流食, 术后第4天:无不适可进普食, 但以低脂肪、低胆固醇、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进食适量的优质蛋白, 多吃利胆食物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忌食:辛辣食物 (因可刺激胃肠道分泌胆囊收缩素) 。动物脂肪, 如:肥肉、猪油、猪头肉、猪蹄、奶油蛋糕。忌食油煎、油炸食物, 如:炸油条、炸鸡蛋、炸鸡腿。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如:蛋黄、动物内脏、鱼子。术后第8天食物中可逐渐增加脂肪、蛋白质含量, 术后1个月可恢复正常饮食。 (4) 术口护理:腹部有一个约2~3cm大小的切口。如无渗血、渗液不需处理。少数患者带有胆囊造瘘管, 主要是引流残余结石, 引流胆汁, 预防感染。 (5) 腹痛的护理:严密观察腹痛的性质, 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有无腹胀等, 监测体温,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必要时协助医生行B超检查, 以排除切口积液、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 胆漏一般发生术后3~7d遵医嘱给予抗炎补液治疗。 (6) 用药护理:术后遵医嘱继续给予抗生素 (5d) 及其他药物, 并做好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4], 如654-2静滴4d, 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 告诉患者静滴654-2时可能会出现口干、面红、少数有心率加快和排尿困难, 多在1~3h内消失。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术后8h, 每8小时舌下含服0.5mg, 5d。告诉患者硝酸甘油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 可解除胆道痉挛, 减少胆漏的发生, 预防结石形成, 舌下含服后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头胀、头内跳痛等不良反应, 若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及时吿诉医师。术后第5天坚持口服熊去氧胆酸片每日2次每次4粒、舒胆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 服半年。预防结石形成。

1.3 出院指导

术后无特殊并发症恢复良好, 一般5~7d即可出院。腹部伤口敷料10d左右可轻揭去, 不宜主动揭除伤口结痂, 等其自然脱落, 以免造成伤口周围皮肤感染、出血。指导病人选择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油腻食物及饱餐。肥胖者应适当减肥。养成良好的工作休息和饮食规律。避免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 保持精神愉快, 心情舒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遵医嘱用舒胆胶囊及熊去氧胆酸片。坚持6个月。有所交待事项做成出院指导卡向患者讲解一遍。然后让其带回家。避免忘记。

2 小结

内镜保胆取石术能保持最佳的内环境稳定。微创技术以最小的创伤、痛苦和最短的恢复时间达到最佳治疗效果[1]。并能保留胆囊功能都离不开对护理技术要求甚高。术前耐心细致的护理宣教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提高患者对手术及其他治疗措施的理解和配合,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有效的正确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则有助于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减少胆结石的形成因素, 尽快恢复胆囊和胆管的功能降低胆结石的复发率。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 术前、术后护理。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内镜保胆取石术。结果 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痊愈出院。术后均无胆漏和出血, 切口甲级愈合。平均住院时间6d。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是内镜保胆取石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内镜保胆取石术,术前,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德兴.胆道微创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前言1页.

[2]左爱芳, 姚利, 彭瑞琴, 等.普通外科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98~99.

[3]龚昭, 陆家韬.微创外科围手术期诊疗常规[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174.

保胆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泉州东南医院经超声确诊为胆囊结石的75 例患者进行常规脂餐试验。 其中男40 例, 女35 例, 年龄25~74 (平均44.7) 岁。

1.2 方法在进行超声检查前, 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12h内禁食, 且就检查前日只能进食素食, 当天早晨要空腹进行检查。 B超仪器采用德国产西门子SI-250 型探头频率3.5MHz, 并将其拍片记录, 用廖氏法进行计算检查方法及公式计算, 患者在接受检查时要采取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 首先要沿着胆囊长轴的方向进行扫查用双幅图像显示, 需看到胆囊最大纵切面冻结图像, 然后旋转探头用另一幅图像, 观察到胆囊最大横切面冻结的图像。 之后再根据照下来的图像测量出胆囊纵切面的长径 (L) , 最大横切面宽径 (W) , 在宽径的中点上作垂直线测高度 (H) , 再用公式计算出胆囊的容积。 在对患者进行空腹胆囊容积测量过后, 医护人员要嘱咐病患口服2 个油煎鸡蛋, 等到50~60min过后, 再按上述方法和公式, 测量出纵切面的长径, 最大横切面宽径, 在宽径的中点上作垂直线测高度, 再根据公式计算出胆囊容积、胆囊排空率, 再等到110~120min后, 再次观察患者胆囊容积的变化情况, 采用与上面相同测量方法, 再计算结果, 并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6.0 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相关计量资料以表示, 并采用t检验, 当P<0.05 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脂餐50~60min后胆囊排空率平均值为32.4%, 比正常人脂餐试验的平均值67%明显过低, 且胆囊排空率低于50%应视为排空异常。 见表1、2。

3 讨论

正常脂餐试验后的胆囊排空率的平均值为67%, 而在本组的75 例胆结石患者中脂餐50~60min时, 胆囊排空率的平均值为32.4%, 明显的低于正常人的平均值, 并且低于50%就要视为排空异常[3]。 在本组案例中50~60min后, 胆囊结石患者排空率>50%的只有9 例占12.00%;<50%的有63 例, 占84.00%, 并且其中有14 例<12% ; 有3 例在经过了脂餐试验后胆囊非但不缩小反而增大, 占4.00%。 2h后测量再测量胆囊几乎恢复到空腹前大小的只有7 例, 占9.33%, 绝大部分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正常人脂餐后45~60min排空率的变化范围很大, 笔者查文献得知:可在10%~93%。 正常人的排空率平均值为67%, 与本组显示相同[4]。

在本组75 例胆囊结石患者中, 平均排空率为32.4%, 明显高于笔者所查文献上的平均值24.37%。可能是由于本组病例与文献中病理不同, 文献中用的是乳化脂肪注射液, 本组案例中采用的是简易的油煎鸡蛋, 乳化脂肪注射液的脂肪量没有油煎鸡蛋中的脂肪量丰富。 另一方面是素食的时间过短所导致的。 但大体上与所查文献相似[5]。

在本组案例中, 胆囊排空率<12%的14 例中的患者, 经手术证实9 例为胆囊颈管嵌顿结石, 另外5 例为胆总管下段结石, 并还患有胆囊炎。本次案例结果显示脂餐后50~60min, 胆囊排空率>50%, 则胆囊收缩功能正常, 胆囊排空率<50%, 则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率<12%, 则可以判断胆囊基本无收缩功能及胆囊颈管部位可能发生梗阻[6]。

对3 例产生负收缩的分析, 在本组75 例胆囊结石患者脂餐试验案例中, 有3 例患者出现胆囊负收缩的情况。 这些患者的胆囊在脂餐后, 非但不缩小反而增大。 关于脂餐后, 现在医学对胆囊容积增大的机制还尚未完全明了。 但可以将这一种反常的表现用在一些胆囊本身溶剂过小、B超难以观测、难以直接分辨或先天性胆囊缺陷及充满型胆囊结石的患者鉴别诊断使用[7]。

在本组75 例胆结石患者脂餐试验中, 110~120min后只有7 例患者的胆囊恢复到原来大小, 占14%。 由此不难发现, 绝大多数的胆囊结石患者的收缩恢复功能降低, 胆囊排空时间延长, 所以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消化不良的现象;而且在饮食了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后服药, 会降低药效;胆囊的自主排石功能下降。

通过上述研究资料不难看出, 本次研究患者都是由于胆囊结石使胆囊壁增厚, 从而让胆囊的收缩能力下降, 而保守性治疗只能起到利胆消炎的结果, 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好患者的胆囊结石。 我院建议患者通过脂餐试验就胆囊功能进行有效、准确的评估, 确定是以采取取石、息肉摘除保胆手术还是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明确手术治疗方式、避免2 次手术的风险。 进一步消除结石对胆囊的刺激, 让胆囊收缩能力得以改善, 让患者在根本上得到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军, 陈中浩, 孙鹏.胆囊功能紊乱的临床诊治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 23 (8) :1121-1125.

[2]贺晓薇, 肖曼.B超评价胆囊功能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应用[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1) :126-127.

[3]洪锐东, 方锡明.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的改良方法研究[J].安徽医药, 2013, 17 (5) :803-804.

[4]朱萍, 陈兵勇.超声研究胆囊息肉与胆结石之间胆囊容积及胆囊排空率[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6) :654-655.

[5]朱翔宇, 徐国强.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胆囊动力, 缩胆囊素及其受体间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16) :1-3.

[6]杨少连.140例胆囊切除与保胆取石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9) :1938-1939.

保胆手术 篇8

关键词:胆囊结石,微创,保胆取石术,护理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属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常见疾病, 病情发作时主要有右上腹 (或右胁肋部) 疼痛难忍, 呈放射性疼痛, 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 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1]。胆囊结石的发生原因有很多, 如长期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某些肠道疾病, 进餐不规律, 胆道感染、胆囊炎、胆囊收缩功能减退, 妊娠, 长期禁食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等[2]。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很多, 如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胆囊镜碎石取石、中医药疗法以及手术切除胆囊和结石等, 其中手术治疗是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治疗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医疗技术和治疗效果要求的提高, 使得微创治疗成为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3],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 我们对以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36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了精心、全面的护理干预,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36例, 均为辽源市中医院外科收入院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 其中男21例, 女15例;年龄在26~69岁, 平均47.5岁;病史2个月~10年, 平均5.9年;单发性结石14例, 多发型结石22例;全部患者均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腹部X线片、消化系统彩超或CT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胆囊结石, 且全部患者均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均同意接受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全麻插管, 患者取平卧位, 向左略倾斜30°, 取头高脚低位。在彩超定位下, 于右肋缘下做一2~3cm的切口, 在囊壁做一0.5cm的切口, 插入胆道镜, 将胆汁吸净, 然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胆囊, 再用取石网篮取出全部结石及其他如胆泥或絮状物等, 取出后装入标本袋, 关闭胆囊, 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抗炎和支持治疗。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 加之对于胆囊结石及微创保胆取石术这项新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 易使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存在紧张、恐惧、担忧等不良心理情绪[4], 这就需要护士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工作。护士在患者入院后, 即向其介绍病房环境, 责任医师和护士的相关信息, 并为患者讲解有关胆囊结石和该手术的相关知识, 告知其该手术的优势所在, 安全性高, 创伤小, 恢复快, 消除患者的顾虑, 保持乐观的心态接收治疗。

2.1.2 术前准备

遵医嘱提检各项理化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常规、消化系统彩超、腹部X线等检查及胆囊收缩功能检查。告知患者手术前应禁食8~10h, 禁水6~8h, 以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呕吐症状而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术前备皮, 做好皮肤试敏及麻醉以及准备好手术器械等工作。

2.2 术中护理

建立静脉通路, 放置引流管, 并确保静脉通路和引流管的通畅;在手术过程中,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避免发生呼吸、循环功能的障碍, 注意给患者保暖,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

因行该手术前需行麻醉, 故术后应嘱患者取去枕平卧位, 维持6h至患者完全清醒, 同时将头偏向一侧, 清醒后可取半卧位。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处的情况, 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现象, 保持切口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避免沾水, 发生感染, 术后24h可除去切口敷贴。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状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并详细记录, 如有异常情况, 立即报告医师处置。最后需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 并观察大便的性状等。

2.3.2 饮食护理

手术当日应给予患者禁食, 术后12h肠蠕动恢复后, 可以饮用少量的水或金桔水, 如患者未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 肛门恢复排气后, 可给予流质饮食, 此后逐步过渡为半流食、普通饮食, 其饮食原则为清淡、易消化、高热量、优质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少食多餐[5], 同时避免摄入牛奶、豆浆等易产气的食物, 并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和烟酒等。

2.3.3 出院指导

当患者即将出院时, 护士应给予全面的出院指导, 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 注意饮食宜忌, 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但需劳逸结合, 不可劳累过度。指导患者对临床症状的观察, 如再次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皮肤或巩膜发黄等, 即应考虑结石复发的可能, 应立即就诊、复查, 以明确病情, 对症治疗。

3 治疗结果

本组36例患者, 在给予微创保胆取石术和精心、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干预后, 病情痊愈, 复查消化系统彩超未发现残存胆结石,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胆漏、胆囊穿孔、肠道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 且术后观察3~5d后顺利出院。

4 小结

综上,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已为广大医师和患者所接受,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如在行该手术的围手术期, 护士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 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病情的早期恢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文英, 陈秋琴, 曾苑香.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52例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4) :155.

[2]赵兰才, 吴丹明.简明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316-317.

[3]徐瑞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J].甘肃医药, 2008, 27 (1) :65.

[4]凌励, 熊伟昕, 龚未池.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手术16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8) :1915.

保胆手术 篇9

关键词: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多发生于中青年患者, 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胆囊结石反复发作可使胆囊壁逐渐增厚、纤维化, 结石逐渐增多、增大最终导致胆囊丧失功能;结石长期刺激亦可导致胆囊黏膜上皮过度增生甚至发生癌变[1]。临床上多使用胆囊切除术, 但是鉴于胆囊重要的消化调节功能, 很多患者要求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患者通过保胆取石术治疗大多得到了治愈, 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 选择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开腹保胆取石手术由于手术操作空间的特点, 在进行手术时往往切口较大, 而且极易引起术后风险反应, 影响了患者的切口愈合和美观。为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胆囊结石患者实进行保胆取石术的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3月36例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与开腹保胆取石手术方法治疗进行对比, 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减少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效率, 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 共收集到36例病例, 其中男14例, 女22例, 年龄15~68岁, 平均年龄 (48.93±7.35) 岁。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17例, 其中男6例, 女11例;观察组患者19例, 其中男8例, 女11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保胆取石术:患者全麻, 于上腹部肋缘下做一2.5~3.5 cm切口取出胆囊, 以纤维胆道镜取石[2],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脐下置腹腔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病情况。

1.4 疗效和评判指标

将疗效评价标准分为3个等级, 及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手术成功, 手术切口愈合良好美观, 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 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手术成功, 手术切口愈合良好美观, 有1项或2项术后并发症出现,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手术失败或术后出现多项术后并发症, 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病情恶化。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的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 观察组, 显效14例, 总有效率为94.74%, 对照组显效7例, 总有效率76.47%, 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2方面,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的改变, 胆囊结石疾病谱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有研究显示,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探究一条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胆囊结石是以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为主, 其发病症状取决于结石大小、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 约50%患者终身无症状。当结石较大时可能引起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 嗳气或厌食等消化不良症状。

腹腔镜手术具有术中视野开阔、器械有细、长之分, 方便进行隐秘位置的积液清除, 对腹部器官损伤较少, 切口不易感染, 肠黏连性梗阻发生率低[3]。术后恢复快, 疼痛感轻, 损伤程度小, 肠胃功能恢复较快, 腹腔内脏不与空气接触, 肠道刺激减轻[4]。

实验结果显示, 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技术应用于胆囊结石的临床手术治疗, 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 患者的住院时间,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减少手术失误, 提高手术效率, 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5]。

参考文献

[1]赵伟, 马祖泰.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43例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 2002, 10 (3) :206.

[2]郭吕, 朱景元, 王春生, 等.腹腔镜X线联合经胆囊管胆总管网篮取石的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 12 (4) :327.

[3]李全福.腹腔镜辅助与小切口微创保胆手术的对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3) :205-207.

[4]李尚东, 席量, 张勇.腹腔镜与开腹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8) :183-184.

上一篇:极限运动在中国下一篇:压疮的预防与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