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基础论”

2024-10-29

教材“基础论”(精选9篇)

教材“基础论” 篇1

一、医学卫生类高职计算机教材建设现状

(一) 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目前, 市场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种类繁多, 但这些教材的内容非常相似, 而且层次不分, 使用对象包括中专、高职、本科层次的学生, 专门适合高职学生的很少;很多教材理论叙述多, 实践、技能训练类的案例很少, 能促进学生技能发展、贴近工作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案例更少;教材大多以纸质教材为主, 电子版教材质量不高, 不能真正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学的需求[1]。

(二) 忽视与专业的结合

现代医院的日常管理和医学研究离不开计算机, 医学卫生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过程中碰到的实践问题是必备的技能。很多教材不能与专业很好地结合, 适合医学卫生类专业的教材很少, 缺乏专业特色, 不能适应医学卫生类专业学生的需求。

(三) 很难适应计算机考证要求

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一专多能, 计算机证书是很多学生求职的敲门砖。浙江省要求高职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机高校一级考试。目前相关配套教材不多, 在教学中通常需要教师花时间补充考级内容, 也给学生准备考证带来一定难度。

(四) 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很多教材编写体系陈旧落后, 整个章节的结构以知识点为逻辑结构展开介绍, 知识结构和内容缺乏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可持续能力的培养。这种类型的教材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了以后只能做模仿性的操作, 如果让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完成大的项目或任务就会觉得力不从心。

二、医学卫生类高职计算机教材应具有的特点

(一) 语言简洁生动

传统的教材理论体系严谨, 专业术语连篇, 给人感觉高深莫测, 令人望而生畏, 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作为高职教材, 除在内容上要保留科学性和准确性外, 在语言处理时应尽量通俗易懂、简洁生动, 采用图文相结合的编写方法, 形象直观, 引人入胜, 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师生交流, 更好地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2]。

(二) 具有实用性

作为高职学生, 必须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材中多采用贴近生活工作实践的案例, 无论是课内教学案例, 还是课后的作业案例, 都须精心选取, 案例能包括课中知识点, 必须具有实用性, 能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践问题, 能突出高职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导向, 每个实例都须有详细的操作步骤, 有些难点通过录制案例操作视频让学生课后自学。

(三) 突出专业性

医学卫生类高职计算机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知识, 还要求计算机技术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强调在医学上的应用, 突出医学卫生方面的应用特色, 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让医学卫生类学生能适应以后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 为将来从事医院各项数字化应用打下基础。

三、完善医学卫生类高职计算机教材的举措

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是结合医学卫生类高职相关专业特点进行编写, 提供计算机基础、能力与素质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供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卫生类应用实践操作案例, 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接受计算机知识, 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一) 前期进行充分调研, 明确目标

医学卫生类高职主要培养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药部门、卫生信息情报机构和医疗卫生相关企业的应用人才, 在编写教材前, 首先要深入这些单位进行调研, 与医院信息专家、医务人员和毕业生进行交流, 了解计算机的具体应用需求, 并收集相关案例。与从事计算机教学的专业教师和各专业负责人交流, 了解计算机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计算机基础在各专业所起的作用。与学生交流, 充分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真正的需求、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学生对教材建设的期望。

(二)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教材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现代化医院的建设, 以及医学设备的更新, 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 要求计算机技术与医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同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也是医学卫生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是培养各专业学生能力素养的一门课程, 教材编写参与者除了长期从事计算机教学的一线教师外, 还要邀请医院信息专家、各专业教师一起参与进行, 共同分析各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 按照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开发教材[3]。

通过前期调研和各位专家共同探讨, 总结医疗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要求:能熟练使用医院信息系统;能使用网络进行医学信息检索;熟悉计算机医学检验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制作医学多媒体演示文稿;能使用EX-CEL、SPSS和SAS软件开展医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进行常规的文档处理。

上述的项目通常比较大, 而且会涉及各个学科, 有些要求也不一定能在这门课程中达到, 所以先根据课程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 确定教材编写体系, 分析各部分的重点难点, 并加工这些项目, 从中提取出适合本学科、适合学生能力要求的知识, 作为案例充实到各个章节中。

例如, 医学信息基础部分, 着重介绍计算机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常见的医学检验设备的原理;文字处理部分, 使用Word制作实用的EPR (电子病历) 模板;在演示文稿制作部分,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幻灯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能够结合医学资料和素材, 制作以卫生信息化为主题的电子演示文稿;网络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简单医学信息的检索, 利用互联网查阅最新研究成果、治疗技术;数据库管理部分结合医院数据库管理系统举例;电子表格部分能使用表格、图表和函数进行医疗数据统计分析。

(三) 建立项目化的教材体系

高职教育是21世纪初开始快速发展的新型高等教育模式, 它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 所以人才培养方式和教材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两年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高职人才培养观, 受到教育工作者、学生和用人单位等多方肯定, 在实践教学中, 项目化的教学方式确实高效可行, 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素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项目化教学是指每一阶段设置一个或多个工作项目, 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 写出计划书, 然后正式实施项目, 项目完成后演示项目, 并由学生阐述原理, 教师对学生的项目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步骤,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4]。

要实施项目化教学, 首要的任务是建立一套项目化教材体系。我们把这套教材分为医学信息基础、计算机基本结构和文件管理、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网页制作、数据库管理、畅游网络八个章节, 每个章节设置几个工作项目。例如, 在Word部分设置三个工作项目, 第一个项目是电子病历模板制作, 第二个项目是贺卡设计, 第三个项目是毕业论文设计。在畅游网络部分设置两个工作项目, 第一个工作项目是办公 (家庭) 网络组建, 第二个工作项目是医学信息检索。每个项目设置项目分析、相关知识介绍、项目制作、小结以及能力拓展几个部分。这套项目化教材建设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项目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 满足学生计算机考证需求

让学生既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获得一定的学分, 又能获得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成为既懂得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教材编写结合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标准, 设计足够的实践性习题, 通过典型实例对实践的任务、内容、流程作出详细说明, 让学生学习后, 既能达到学历教育的要求, 又能达到获取相应资格证书的目的, 实现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的融合。

(五) 建设配套的多媒体教材

教材建设很大一块内容是建设多媒体教材, 除了纸质教材以外, 还有配套光盘, 包括电子教案、案例素材、案例操作视频文件, 并在教学网站设置在线自测系统、作业提交系统、相关的资源素材以及最新的知识点。多媒体教材包含的教学资源、教学素材丰富, 给教师的备课、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 可以通过作业提交系统让学生方便提交作业、批改作业, 并能把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多媒体教材体系也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课后复习, 学生通过观看电子教案和案例操作视频及时复习上课的知识点, 也可以使用在线自测系统了解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在课后也能自学, 真正满足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 跟踪最新技术,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计算机发展速度非常快, 软硬件更新周期非常短, 教材内容必须反映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发展, 所以需要跟踪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知识,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更新的, 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形式让使用本教材的师生下载, 使学生能学到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 不至于一毕业就落后。

参考文献

[1]关德君.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 2006, (5) .

[2]辛立强.浅谈医学计算机基础教材的修订和课程设置[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2, (6) .

[3]周察金.高职计算机教材建设研究[J].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

[4]任泰明.基于工作过程的Java语言项目化教材建设现状与问题探讨[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

教材“基础论” 篇2

3DMAX2014 Vray2.0 Photoshop CS6

目录:

一、3Dsmax2014 建筑专业的软件设置、界面功能介绍-------------------

二、室内建模方法步骤

三、民园室内项目模型的搭建。-------------------

四、Vray 基本功能介绍

五、民园室内项目渲染制作

六、酒店包房场景项目制作(作业)

七、古建单体项目渲染制作

八、天碱俱乐部项目制作(作业)------------------

九、Photoshopcs6 基本功能介绍

十、民园室内项目后期处理

十一、酒店包房项目后期处理(作业)

十二、古建项目后期处理

十三、天碱俱乐部项目后期处理(作业)

一、建筑专业的软件设置、界面功能介绍 基本设置

1.系统设置,菜单栏> Customize>>Preferences>>

2.2.UI和 快捷键 设置

菜单栏> Customize>>Customize User Interface>>

快捷键设置

UI及菜单界面设置

最后,将该选项设置为激活状态

3.系统单位设置

将 系统单位和界面工具单位 统一为毫米

4.捕捉设置

在该按钮除点击右键进入捕捉设置面板

5.视角转动模式

鼠标左键在此按钮处持续按住状态,则会出现三种模式,选择第三种

6.页面介绍

1.QWER 2.空格S 3.镜像 对齐 4.组

5.坐标输入 6.右下角 视图工具 7.创建面板 8.修改器 9设置修改器快捷按钮 二.室内建模方法步骤。

堆BOX(见PSD)

三.民园室内项目模型的搭建

四.Vray基本功能介绍

1.Vray渲染器设置--把传统线扫渲染器改为VRAY渲染器

2.关闭抗锯齿-打开GI。

五.民园室内项目渲染制作

1.指定贴图

2.材质的调试

3.建立灯光

建立室内VRAY灯光及OMNI灯的设立(如何用灯光照出模型的体积结构)

4.渲染小样的查看与分析

5.调整参数,渲染成图。

六-酒店包房项目制作(作业及课堂巩固)

七.古建单体项目渲染制作

1.室外效果图的材质调解

2.环境光的建立

3.主光源的建立

4.场景的摆放 配景摆放位置的讲解 1.树要成团,不能单独摆放

5.渲染小样的设定

6.渲染成图

六.天碱俱乐部项目的制作(作业及课堂巩固)

七.photoshop必备重点知识。

八.民园室内项目后期制作

1.如何用图层组整理好项目图层 2.如何用亮度对比度工具提升画面感 3.用选取工具局部调色 4.色相饱和度提升画面色彩感 5.色阶-提升画面的亮度

6.合并图层,柔光,提升画面柔和感 7.滤镜-锐化,提升画面清晰度 九.酒店包房场景项目制作 作业及课堂巩固

十.古建项目后期制作流程

1.打开TGA 2.创建图层组,整理好图层 3.使用模板工具前景压暗 4.使用快速蒙版调出建筑体量

5.加入天空及前景素材(人和树)移动缩小工具 6.使用图层样式使玻璃有透视感 7.使用对比度增加建筑体量感

8.使用图层透明度增加建筑的层次关系

9.加入效果层,使用图层样式柔光增加画面的柔和感。10.滤镜-锐化-增加画面的清晰度

十一.天碱俱乐部项目后期处理

教材“基础论” 篇3

关键词:基础音乐教材,对接,高师,弹唱教学,重要性

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现代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高等师范学校对于音乐教学十分重视,均设有相应的音乐课程,其中弹唱教学在高师的教学活动中占据较大比重。 想要全面提高高师弹唱教学的质量,需要使用良好的教学模式,采用适宜的音乐教材。教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基础音乐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训练内容,将基础音乐教材和高师弹唱教学进行全面有效的对接,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完成教学目标。

一、高师弹唱教学情况概述

教育始终是我国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事业之一,对我国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和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是创新教学发展的新时代,在建设和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一些高等师范学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都将弹唱教学作为重点课程。

(一)弹唱教学的内涵

弹唱教学是当前众多高等师范学校重点开设的课程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歌唱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能力。弹唱结合,主要是要求演唱者不仅能够掌握歌唱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拥有弹奏出乐曲伴奏的素养。弹唱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演唱和演奏双重的能力和素养,使其能够将伴奏和歌唱有效融合, 形成独特的风格。通过弹唱教学,学生们能够直接体会到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文化内涵。当前的弹唱教学课程中,对歌唱进行伴奏,使用的乐器通常情况下都是钢琴。钢琴演奏需要学生把握良好的乐感,并能够对相关歌曲的曲谱进行熟练掌握。

(二)弹唱教学的必要性

弹唱教学能够增强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们收获良好的知识,并且能够将其有效运用到实践当中。 但是我国高等师范学校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对于弹唱教学的课程设置模式并不十分重视,认为学生们经过了声乐和钢琴等相关乐器的学习之后,能够自如地进行弹唱。但是综合学生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是不能真正做到集唱歌、伴奏、弹琴于一身的。对弹唱教学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能够发现,弹唱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歌唱和伴奏进行相加,而是一项专门的音乐技能,仅仅通过学习声乐和弹琴是不能掌握弹唱的全部技巧的。进行弹唱教学,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让学生们在自弹自唱的过程中,增进对歌曲和声乐的理解, 提升自身的品位,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思维。 学生们能够在弹唱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将歌唱和声乐进行更好地结合,从而创造出一些具有更高价值的优秀作品。

二、使用基础音乐教材开展音乐教学的意义

教材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参考,同时还便于学生展开相应的自学,这对于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对教师的意义

基础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师传授基本音乐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基础音乐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音乐训练内容,其中有音乐概述和音乐素养、音乐基础性理论、 声乐基础理论和训练、音乐欣赏、合唱、指挥以及一些基本乐器简介和歌谱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基础音乐教材进行教学,针对其中包含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能够从教材中发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并根据重难点设置教学课程,合理的教学课程能够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基础音乐教材中所列举的各种实例,都是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从基础音乐教材出发,教师利用相应的教学经验,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创造出轻松活泼且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氛围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对学生的意义

基础音乐教材都是基于学生的自身特点编制的,符合学生关于基础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学生需要学习到的基础内容。学生在基础音乐教材中, 能够学到关于节奏训练、短句训练、旋律训练、曲谱训练以及乐器训练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对基础音乐课程有所了解和掌握。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力量进行自学,针对其中包含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提前预习,这对正式课堂上的学习具有良好的效果。 基础音乐教材中讲述的案例,在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学生可以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例如,声音与音乐的产生这一课题,教材中列举出较多的生活实例,声音在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只有具有一定旋律的声音才能够被称作音乐。学生这时候就能够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声音进行判断,从而真切体会到音乐的重要意义。

(三)基础音乐教材的自身优势

基础音乐教材中所介绍和说明的音乐知识内容丰富, 简单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功能,同时所介绍的知识和理论都是循序渐进的,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基础音乐教材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并逐渐培养起学生关于音乐的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 基础音乐教材充分综合了传统音乐教学和现代音乐教学中的理论,将中西方音乐进行全面有效的结合,增强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音乐教学提供良好参考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基础音乐教材对接在高师弹唱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基础音乐教材为高师弹唱教学提供指导

高师在进行弹唱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相应的教材作为指导,基础音乐教材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高师在进行弹唱教学时,学生们自弹自唱的水平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连贯地进行弹唱,但是弹唱过程中对于钢琴的键盘和调性不够熟练,出现了跑调的问题;有的学生只能针对简单的调进行弹奏;还有的学生直言自己完全无法进行这项技能的训练。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身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不够熟练。因而在进行弹唱教学的教材选择时, 使用基础性的音乐教材,针对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进行讲述,学生们能够从中查找到自己不够熟练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弥补和改进,从而提升自身的技能。高师弹唱教学能够根据基础音乐教材设置相应的基础性理论课程,让学生们对基础知识进行训练。比如说,某高师在进行弹唱教学时,选用了基础音乐教材,从教材列举的例子向学生们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和示范边弹边唱的重点,教授学生们如何将钢琴和声音进行完美结合。学生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掌握到弹唱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而更好指导自身的学习。

(二)基础音乐教材对接能够保证弹唱教学顺利进行

通过基础音乐教材对接,弹唱教学课程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将基础音乐教材和弹唱教学进行有效对接, 能够全面促进学生们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将基础音乐教材中的知识有效融合到高师的弹唱教学当中,增强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的效果。学生们仅仅依靠教材的学习, 是难以获得较高的弹唱能力的,只有经过了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够真正发挥指引的作用,同时也只有使用良好的理论作为指导,实践才能够发挥其效果。某高等师范学校在进行弹唱教学的过程中,将基础音乐教材和弹唱进行全面结合,从弹唱教学的角度出发,针对其中所需要拥有的各项能力,都使用教材进行传授,同时,应对教材中体现的各种要求,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基础音乐教材对接, 可有效保证弹唱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保证学生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三)基础音乐教材对接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弹唱人才

当前优秀的弹唱人才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小学教学中对于优秀的弹唱人才较为缺乏。 基础音乐教材的对接,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弹唱人才。 基础音乐教材对接,将弹唱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涵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很多学生不能熟练进行弹唱,与实际操作能力不高是分不开的。基础音乐教材对接,将这种情况进行充分考虑,针对学生们弹奏过程中的指法和技巧进行全面的展示。比如说,学生们在进行边弹边唱时,针对一些跳音,选择使用手指的力量还是手臂的力量,有效展示出良好的弹奏效果,表现出乐曲的活泼性。通过基础音乐教材对接, 学生能够直接有效地选择出最为适宜的方案,为实际演奏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学生们在基础音乐教材对接的影响下,能够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弹唱人才。

四、结语

高等师范学校逐渐意识到了弹唱教学的重要性,将弹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弹唱教学将歌唱和弹奏进行了充分有效的结合,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础音乐教材能够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平台。基础音乐教材对接在高师弹唱教学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音乐教材为高师弹唱教学提供指导、保证弹唱教学顺利进行和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弹唱人才这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杨丹.音乐教学法教材之历史研究(1901-1976)[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杜青兰.提高高师学生弹唱能力的重要性——以我校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五项全能”比赛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3]唐维霜.应用钢琴教学法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普及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6).

[4]张冬梅.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自弹自唱课程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2015(9).

[5]刘鸿羚.论高师音教中“自弹自唱”技能的培养及课程建设——以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自弹自唱实验课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

2013年会计基础教材变动 篇4

1、第4章---第二节---P53页第二行和第三行删除。第四行标题改为主要账户设置

2、P60,第十六行此外到本小节末删除

3、P63——66第9行

(二)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收发核算---全部删除了。

4、P121,倒数第7行到8行删除。

5、P172,倒数第一行:“不定期清查对象是局部清查”这句话删除。

6、P189,倒数第二行第一句话改为“内部报表是指为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而编制的不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它一般不需要规定统一的格式也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

7、P190,第一行后增加“通常有统一的格式和规定的指标体系。”

8、P190,四、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增加

(二)相关可比:财务会计报告的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与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而且便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相互比较。原

(二)(三)

(四)分别改为

(三)(四)

(五)9、P196,例9-21第二行“材料采购”改为“在途物资”。第四行最后三个字开始““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余额为130000元(贷方)”这句话删除。第九行“-130000”删除。

艺术“设计基础”教材研究 篇5

英国和美国在美术与设计方面出版了几个系列不同版本的“基础”教材, 如:由英国州立鲍灵格林大学艺术学院的奥克维克、斯丁森、威格、坡恩和卡伊顿等几位艺术家合编写并由Mc Graw-Hill Cmpanies, Inc.出版的《艺术基础》, 1221年首次发行, 从1221年到2002年期间共出九个版本, 每一次都作了比较大的改善, 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世界美术》从1997年到2000年用了近5年的时间, 分20期连载刊出了由芷子翻译的第九版《艺术基础》;由Thomson公司出版的一套“基础”, 如:《色彩基础》、《素描基础》、《解剖基础》等等, 十余本并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05年引到国内发行, 由汤凯青翻译;由夏威夷大学的终身教授杜安·普瑞伯利和夏威夷州立图书馆的沙拉·普瑞伯利合作编著的《艺术形式》 (第七修改版由堪萨斯大学的帕特里克·佛兰克编写) , 从1972年第一版的问世到现在已经出了七个版本, 从视觉艺术的角度, 更广泛的范围论述艺术形式语言 (这里把《艺术形式》也归入“基础”是因为它与《艺术基础》、《设计基础》有比较多的大同小异的地方) ;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大卫·艾·奥尔和斯蒂芬·彭塔克编著的《设计基础》, 从1979年到2002年已经修订了5次, 出了5版, 为美国众多设计院校广泛使用, 笔者最初在2001年翻译的是第四版, 第五版出来后, 又以第五版为标准, 对译好的材料做了修改和调整, 并于2004年到2006年分四期在《设计教育研究》上以连载的方式刊出, 各方面反应尚好, 鉴于此, 辽宁美术出版社决定将以整书形式重新正式出版。

既然提到了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基础”, 笔者就把几个系列的“基础”稍作比较。这样有利于读者对英、美“基础”的异受。思想政治工作进课堂, 不仅“两课”老师要进行教育, 专业基础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都要进行教育, 老师要齐抓共管, 共同营造育人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工作进寝室, 政治辅导员、学生干部及其他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寝室,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困难, 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第三, 对于贫困学生, 要采用奖、贷、助、补等方式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2.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园地、创新载体

针对大学生喜欢求新、求异、求奇的特点, 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园地和载体, 这样使学生寓学于乐, 始终充满新鲜感。园地可以采取校园文化艺术节、主题团日活动、各类学术竞赛、体育文娱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有益的活动, 使思想政治工作灵活地发挥作用。载体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内宣传栏、各院系刊物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3.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工作方法

针对当代大学生正是处于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年龄阶段的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从业者在做工作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第一, 采用灌输式的方法, 这主要是运用“两课”教育的形式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现阶段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及法律、法规等知识传授给学生, 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第二, 采用疏导式的方法, 具体运用激励式谈心、导向式谈心、一次性谈心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引导, 以期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帮助他们改正某些缺点和错误。第同有个初步的认识, 这样也有利于下面中外“基础”的比较顺利展开。这里主要包括三本比较典型的“基础教材”, 即《艺术基础》、《设计基础》和《艺术形式》。

(1) 既然同是“基础”, 就必然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三本教材都有一些章节探讨艺术 (设计) 元素和原则, 尽管在不同的教材中称呼有点不一样, 如《设计基础》中的“设计元素”, 在《艺术形式》中变成了“视觉体验的语言”, 但本质上都一样。这关系到艺术与设计关系问题, 这个话题在艺术圈子了已经“讨论”很多年了, 直到现在还喋喋不休, 没完没了, 笔者认为挺无聊的, 笔者不是说美术与设计没有区别, 只是万事得有个“度”, 过分了就没什么意义, 这也只是中国艺术圈里的特有现象, 国外也许会好一些。因为这已经变成常识了:艺术与设计的区别是以实实在的“形式“而存在的, 美术学院, 设计学院, 它们不一样, 学生上的课程也不一样, 展示作品也不一样, 中国画, 油画与装饰、环境艺术也不一样, 但思想、主题和个人修养, 甚至于“基础”还是有很多相同点的, 或者说“很相同”, 笔者不相信拥有渊博的中国古文知识和深厚的中国人物画的能力会对设计有什么坏处。这两本书都谈的是“基础”, 什么是基础?它在这里有“源泉”的含义, 基础很大程度不是什么表现形式, 而是“一些最基本图形构成元素”以及它们的组织原则, 再说彻底一点, 只要是以影像形式 (不管平面的还是三维的) 出现在人们眼前的都包括某些元素和原则。因此, 看到这两本书“基础”有“相似”的地方不要觉得奇怪。

(2) 基本出发点不同。英国的《艺术基础》“本书的内容集中在视觉艺术, 特别是那些有时涉及‘美’的艺术——即, 油画、素描、雕塑和版画。我们把某些门类作为‘美’的艺术来选择, 而不考虑过于狭窄得的门类, 如设计、摄影、陶瓷、金属工艺品和其他门类。”因此可以认为, 《艺术基础》有点“大美术”的意味, 而且书中的所有理论如艺术来源, 风格、流派、图例来源都属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纯美术”的范畴, 其实, 它是在“艺术”范围下谈“美术”, 如把书名《艺术基础》改成《美术基础》, 实质上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稍觉得小气。上文引言中出现“设计” (文中是否定的) 二字整书中绝无仅有的, 而且图书中的插图也主要来源于“纯美术”。夏威夷大学的终身教授杜安·普瑞伯利和夏威夷州立图书馆的沙拉·普瑞伯利合作编著的《艺术形式》涉及甚广, 有点像“艺术大全”, 其内容包括艺术三, 采用指导的方法, 这主要是运用老师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大学生如何进行大学生活的规划、如何学习、自我成才, 如何面对现实, 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第四, 采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 根据所在院系学生的特点和实际, 设计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 规范学生在制度范围内活动。第五, 采用熏陶的方法, 这主要是老师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知识影响学生, 使学生不自觉地潜移默化, 学到老师良好的品德和较多的知识。

总之,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深入研究时代特点、把握时代脉搏、掌握大学生思想特点, 不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探索出新思路、新方法, 才能担负起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 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0.

[2]丁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推动和谐校园建设[J], 中国高教研究,

[3]周益锋.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2 (12) .

本质的概述, 意识、创造、交流;视觉体验的语言, 视觉元素, 设计原则, 风格, 艺术评价和批评;二维艺术, 素描、绘画、印刷、摄影、电脑艺术, 平面设计;三维艺术, 雕塑、综合材料艺术 (泥土、玻璃、金属、木材、纤维等) 、建筑和环境艺术;艺术和文化遗产, 史前早期文明、中东及欧洲、文艺复兴和巴洛克、亚洲的传统艺术、伊斯兰世界、非洲太平洋美洲;现代世界, 古典、浪漫、超写实、表现主义、立体派、将来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后现代、公共艺术等等。从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流派到艺术实践应有尽有, 就如书名《艺术形式》所示, 它是从视觉感受的角度展开的, 只要是“有意味”的或视觉能感受的形式都可以, 因而, 插图的选择、艺术家的范围都非常广泛, 根本不分什么设计还是艺术 (美术) 。不过笔者也有点为该书篇章结构的逻辑性感到担忧。而美国的《设计基础》设计是该书的主要脉搏, 从开始的设计过程、设计的含义、步入设计、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等到设计原则, 再到设计元素。因此这几本书的基本方向、基本特点以及基本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一本好艺术或设计“基础”教材具有良好的延传性, 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使用的实际要求做不断完善, 几十年, 甚至会一直延续下去, 这样作为有一定权威性的教材经过历史的沉淀, 其价值会越来越高;同时又是开放性的, 即时吸收与本专业相关的新发展、新需求而剔除过时落后的东西。试想若干年后, 那本教材会演变的多完善!这对我们国内艺术设计基础教材编写是否有启迪作用?我们国内出版发行的设计“基础”教材不计其数, 有几本有这样的历史、文化和经验的“传承性”?“各自为政”、流行性、短期性的“基础”教材很多, 有哪个版本“基础”的教材几十年如一日, 不断重新再版?我发现很多般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多年来也重版了很多次, 这是销量的原因而再版, 而不是质量上的不断更新而再版。笔者确信, 像美国的《设计基础》和英国的《艺术基础》这样的教材会永远的继续下去, 出现无数个版本。我们能否搞一些设计精品教材, 借鉴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二、设计基础的意义及国内教材的概况

需要说明的是总体看来, 我们这里谈的设计基础是基本上与美国《设计基础》上内容相一致的, 它是在设计 (无论是以平面形式出现的还是以立体形式出现的) 实践中, 如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首饰设计等, 所涉及到的设计原则、原理, 以及其设计语言、元素。前者包括:设计程序、统一和谐、重点焦点、尺寸比例、平衡和节奏等设计元素的组织原理等;后者包括:点、线、面、体积、造型、肌理 (材料) 、工艺、空间感、明度和色彩等。因此设计基础教材也是就这些方面来讨论的。一般来说“设计基础”教材指的是“材料”、“工艺”“三大构成”之类的。国内出版的设计“基础‘教材很多, 材料艺术设计和工艺基础, 现在做得很不错, 出现了一批综合材料艺术设计的专家和专著, 如中央美术学院的藤非老师出版的《材料新视觉》、《材料·艺术·设计》等, 南京艺术学院也出版过一套以不同材料为切入点的一列手工艺丛书如《现代玻璃艺术》、《现代木艺》、《现代首饰艺术》等, 但这些包括了一些课题研究, 造型元素和原理, 一般只是设计基础的一部分, 腾老师的《材料新视觉》很好, 但理论方面仅仅是一些零星的感悟和随想, 作为专著或作品集都可以, 但作为教材总觉得缺乏一点系统性。现在国内的不少高等设计院校都作了很大的改进, 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但至今没发现一本完整意义上的“设计基础”教材。因此, 及时翻译、介绍和引进美国的《设计基础》是有较强的学术和现实意义的, 或为将来“国产”“设计基础”的出炉作过渡也好。

三、《设计基础》的一些主要特征。

相对而言, 《设计基础》在英、美一系列的“基础”教材中, 无论是其主题、影响, 使用的广泛性、质量等方面还是比较突出的。因此文章就《设计基础》一些特点来论述。

篇章结构是任何图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说来很奇怪, 一本好的书不一定有什么“大思想”、“大学术”而往往是一些我们看是平常甚至是我们认为小题大做的细节做得好, “伟大”的事物必须有精致的细节, 学术上严谨、认真、处处为读者着想, 从大的篇章结构到每一页面的排版, 再到每一字每一词反复斟酌, 这一切都是一本好书所不可或缺的。

1. 篇章结构和编排方法

篇章结构和编排方法是《设计基础》第五版和第4版的主要区别之一。在前几版中, 篇章结构读者反映最大的问题之一, 为了满足读者这一特殊的要求, 第5版把全书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设计元素, 另一部分是设计原则, 这样就能更好地改善和强化了图书篇章结构的条理性和严谨性的问题。在每个部分的开始都首先介绍某个设计元素或原则, 并对概念作简要说明, 方便读者对理论内容材料有个大体的了解, 为深入阅读做好心理上和信息上的准备。并且, 还在每个部分的概述之后, 正式内容之前附一幅幽默的卡通画, 卡通画是对这段内容作形象、滑稽的概括, 往往是一语双关, 增加图书的趣味性、可读性, 也可以适当地调节一下读者的情绪, 卡通画都是从多年积累的图库中精心筛选的。这样, 当读者拿起厚厚的图书, 翻开目录就会觉得很轻松、很“简单”, 一目了然, 这正是编者耗费心思所要达到的结果。本书从宏观的组织结构到每个章节的细微的结构都变者都非常重视, 简直让人觉得“斤斤计较”。

经过多年的观察、调查研究, 就艺术类图书而言, 我们在编写或著作的过程中, 对篇章结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有这样几种可能性:认为著书立说主要是思想学术性, 篇章结构“小儿科”, 与渊博的学术性来说, 不值一提, 殊不知篇章结构就是导游把读者这样的游客带入你那高深的境界, 如果没有导游, 游客只能“乱走走”, “随便看看”, 达不到你所设想的“传达思想、学术性”的目的。试想:如果读者翻开书的第一感觉是乱糟糟的, 无论对读者, 还是作者来说都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在这种情景下, 谁还有心境去领略你所标榜的学术思想?这种情况解决起来不难, 只要作者有一颗对得起自己, 对得起读者的良心, 对自己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就可以了, 良好, 通畅、条理清晰的篇章结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体现艺术的“自由、个性与灵感”为借口, 来掩饰作者的理论逻辑驾驭能力不足。这样的人本不应著书立说, 或者是为了一些功利性的原因, 无可救药。目前市场上的“基础”教材很多都是属于这样的类型。在篇章结构上喊一些时间和精力是“磨刀不误砍材工”。

2. 图例

第五版在配图方面做出了艰辛的努力。与第4版相比, 三分之一以上的图片是新选的, 这样, 资料来源就更广泛。这本艺术与设计图片集的最本质特征是仅仅围绕本书的灵魂——在所有不同文化的重要作品中, 都能发现相同的设计基础, 它们超越了媒介、思维、时间、空间和其它因素的巨大差异。例图包括很多来源于自然界和非艺术作品, 这样有利于鼓励学生去观察我们周围世界中的这些原则。有一位在设计理论界颇有名气的学者, 曾对《设计基础》图例发表过看法:“真的叫基础, 素描都在里面”。这本书的图片来源很广泛, 其实, 设计原理和设计元素在图片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在一些设计元素专项章节里, 也许某些类型的“素描”更典型, 更能说明问题, 如在谈“线”的章节里。一本美术与设计方面的书籍没有图片是不可想象的, 图片具有视觉直观性是文字难以表达的, 但图片的多少、种类、品位应该严格按理论内容进行“配图”, 滥用图片或使用不恰当会对书籍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 很多人喜欢使用图片是出于一种投机取巧的目的。

既然图例是根据内容来选择的, 那么如何发挥图例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图例必须有的放矢, 在叙述分析原理、理论内容时, 紧紧围绕图片, 深入透彻的进行,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如《设计基础》在阐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时“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清晰时, 交流是很通畅的。主题和它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当这样的关系达到我们常说的形式服从功能时, 内容决定形式, 功能是第一位的。这种关系在实用主义设计中表现最清楚, 如美国的Shaker运动中的家具设计。图C (Shaker的室内设计图片复制得到英国的美洲博物馆的同意) 中的室内设计反映了在家具和空间设计中追求简单、朴实的理念。所有的物品都以功能为主, 从繁琐的装饰中解脱出来。从挂在横栏上椅子的靠背可以看出, 那把椅子是不实用的。在这个空间里, 每件东西都传达了Shaker简朴的设计观念。”这样能很好地讲清楚要表达的道理, 图片是视觉方面的, 有时用文字的描述不如直观看到来得明了, 但文字细腻、有逻辑性。我们要结合文字和图片的优点来为我们教材编写服务。

加拿大《语言艺术基础》教材简介 篇6

一、教材背景研究

1. 选文原则

倪文锦认为,教材编制的本质是对文化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材的选文也极大体现了所选择文化的内涵。加拿大教材审定制度中就要求教材的选文必须对与加拿大相关的内容有所倾向,必须体现本国文化。而从《语言艺术基础》教材课文的选择上来看,加拿大作品的比例占了极大部分,这可以充分看出本国文化对儿童的导向性和渲染性。同时,为了使阅读内容有一定的范围,加拿大安大略省在1997年的语言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了一些建议,给出了适合不同年段学生阅读的材料类型。因此,加拿大《语言艺术基础》教材在课文类型的选择上就是依据该课程标准进行制定的,如三年级的两册教材中就涉及了韵文、故事书、图画书、写实文学和儿童文学等不同形式的内容。

总体来说,加拿大《语言艺术基础》教材在选文上力求体现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每册教材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内容是由加拿大作者撰写的,或具有一定量的加拿大内容的阅读材料;二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则依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建议进行筛选。

2. 选文体裁

加拿大《语言艺术基础》教材是以单元主题为主线进行编排设计的,但在选文体裁的安排上也有着一定的特点。从课文编排的体裁来看,首先,每册教材的4个单元中,除了最后1个单元为特定的体裁板块,前3个单元都是以同一主题来展开整个单元的教学。

首先,在前3个单元中,除了几乎每个单元都会出现的作者简介之外,其他课文均以体裁分类的形式出现。3a中的诗歌作为单元开篇的首语,以一种亲和的姿态引导学生进行此单元的学习,接下来的3篇课文则使用了故事体裁,不仅让学生领略了惊险故事的魅力,也让其感受到了童话故事仿写的趣味;3b属于写实文的体裁研究,对儿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文体进行了一定的分类,以便学生研究。

其次,除了每册的第4单元有专题的体裁学习外,其他各单元的课文也包含了各类体裁内容,如较为常见的图画书故事、记事文章、书信、科学文章、当代故事、传记等。除了各单元内的内容编排较为分散之外,该教材始终坚持让学生了解各类体裁文章的宗旨。

二、课后反馈练习研究

1. 中年级教材概况

加拿大《语言艺术基础》教材采用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共分4个单元,每一单元4~6篇课文。各单元内包含课文、反馈练习及阅读推荐。例如,该教材3a和3b两册教材单元主题如下表所示。

从下表的单元主题框架可以看出,教材各单元都是按照特定的主题内容进行设计编排的。该教材主题内容分为4个部分,即关注个人、关注自然科学环境、关注社会传统以及关注文学题材。这4个部分充分体现了加拿大《语言艺术基础》教材的编写理念,即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首先,它关注了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

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本身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他人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又让他们明白家庭成员以及伙伴们的重要性。通过各类课文中发生的事件,让学生逐步从中领会怎样处理好同伴间的冲突、矛盾,以及团队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既是对学生个体的重视与肯定,又是对其在社会中的发展所作的引导与铺垫,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十几年来一直热议的话题。

该套教材通过主题式的学习,让学生和各种动物、昆虫、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亲密接触”,从而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同时,该套教材也让学生充分接触科学技术,不仅提供多种实验操作,还把物理和化学学科相结合,使学科综合化,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关注传统是每个国家在编写教材时都尤为重视的一个方面。

传统需要传承,要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并为之感到骄傲,这是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的良好方式之一。在这个主题板块中,对当代社会争议焦点的讨论,也能让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最后,对文学的关注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多读多看,多说多写。该套教材三至六年级的8册教材从多个方面,设置了常见文学形式的学习,并且每册以一种体裁为主。在中年级段,该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故事写作能力;同时,又不完全都以阅读的形式,更多以学生亲自体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2. 中年级课后反馈练习类型分析

在这套教材中,除了诗歌类课文外,每篇课文后都会有两页的Responding,即对课文的反馈练习。练习内容丰富,形式也多样。练习内容除了必不可少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回答,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外,也有许多以课文为载体的一系列专项训练,如写作训练、听说训练等。其形式多样,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练习,还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练习,将知识融入到实际运用之中。

每篇课文反馈练习的第一部分固定为“理解故事”板块。在这一板块中,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阅读课文的内容。其他板块则不固定,有时是关于写作的练习,有时是综合各种能力的习题。在这套教材中,不仅仅是中年级(3a和3b)这两册教材,每册教材中课文后的反馈练习类型都很丰富,基本上涉及了阅读、写作、口语视觉交流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加拿大《语言艺术基础》三年级教材的课后练习在着重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上,力图较为均衡地发展学生的其他能力。

3. 中年级课后反馈练习设计思路

该教材的课后反馈练习的设计原则是基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视觉交流能力等三个方面为抓手进行整合的。同时,在练习的设计过程中,该教材不仅注重学生以上三个方面能力的独立培养,也积极设计综合题,将学生的语言能力整合并进行生活化的实践。我们知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小学母语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因此,该套教材的练习设计都是围绕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而进行的。

加拿大《语言艺术基础》教材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1997年的语言课程标准把语文能力分为三个部分,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视觉交流能力。值得关注的是,加拿大安大略省2006年最新颁布的语言课程标准,又将口语视觉交流能力分成两部分,即口语交流能力和媒介素养。这种变化说明随着各种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生活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因此,学生的媒介素养也成为了新的关注趋势。

(1)阅读能力

在阅读方面,作为一套以阅读为主线的合编综合型教材,《语言艺术基础》教材通过与阅读材料前后的引导、跟进提问以及课后反馈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加拿大语言课程有关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各年段中呈螺旋上升的形态,每项能力要求都随着年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该套教材课后反馈练习则根据每一条标准,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以“阅读策略”为例,在中年级段,要求学生掌握“利用熟悉词或词根来理解生词”“利用插图和说明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理解课文”。这三条策略的掌握,都是根据学生的年段特质来进行设计的。三年级的学生,刚由低年段上升至中年段,适当的过渡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写作能力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与阅读占了语文教学的绝大比重。写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使其认知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该套教材中的写作内容涉及段落、故事、诗歌、信件、目录、图片、实录等。写作练习形式多样,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该套教材的练习中有要求学生扮演角色互通简短信件、制作简单的杂志、制作规则清单、给制片人写建议书等各种形式。如此丰富的写作练习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指导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写作技能,让他们明确了知识技能掌握后的运用方式。

(3)口语视觉交流能力

口语交流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方式之一,此时的言语不再是静态的词句,而是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听、辨、说的动态过程。在国外的母语教学中,口语交流能力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尤其是欧美国家,在各种练习活动中强调演讲、辩论、介绍等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交际技能的养成。在加拿大安大略省1997年的语言课程标准中,扩充了口语交流能力部分,添加了“视觉技能”这一元素,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视觉交流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安大略省重新制定颁布的语言课程标准中,正式将视觉交流与口语交流分离,形成了全新的能力部分——媒介素养能力。

在该套教材中,口语视觉交流能力的训练部分基本上在每一课的教学、反馈练习中都有所体现。教师不遗余力地给学生提供一切机会,去锻炼和发展其视觉观察和口语交流的能力。在中年级阶段,该套教材着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以及插图、照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视觉交流能力。在此年段,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有朗读表演、对课文提问进行回答并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训练聆听的能力、关注课文中各类插图和图片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等。

(4)综合练习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形式是多样化的。一般来说,综合性学习方式可分为专题研究型、参观考察型、实践应用型、课文延伸型和应用设计型。在该套教材中,综合活动出现在反馈练习中,其形式涉及较广,中年段偏向应用设计类的综合练习。以下是该套教材3a第一单元中的一次综合练习。

[请帖]

想象一下你能拥有的最棒的生日派对!想一下食物、游戏、运动——任何你喜欢的事。然后写一写、画一画,制作一张请帖邀请你的朋友们,告诉他们所有关于派对的事。

这项综合练习以派对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注意请帖格式的基础上,邀请朋友们参加平日生活中的派对活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同时,这个活动也十分考验学生组织语言写请帖的能力,既富有乐趣,又有实际的学习意义。

三、启示

加拿大《语言艺术基础》作为一套以阅读为主线的合编综合型教材,尤其注重阅读策略的引导学习。通过与阅读材料前后的引导、跟进提问以及课后反馈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以提升其阅读技能。

同时,该套教材每册的写作练习大多在12次左右。每次写作练习都要求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完整的了解后,再根据写作练习要求进行拓展延伸和发散性思维。这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程度,也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特定的情境空间。同时,中年级每一册教材中都有2~4次写故事活动,从最简单的写关于自己身边的故事到创作身边人物的故事、选择课文插图创作故事、创作充满童趣的想象故事等,内容丰富多样,对学生来说极富创作的乐趣。同时,写故事也常出现在写日记的写作练习之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日记本上写下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使得故事的写作次数更多。这些都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其今后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浅谈高职《基础会计》的教材改革 篇7

一、高职教育《基础会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会计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内容分开

现在教学通常是先进行理论教学, 后进行实践教学, 这就人为地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割裂,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学的效果。由于会计学科比其他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 要求培养对象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操作技能, 但现实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较低, 产生这一问题的最大原因就是缺少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二) 会计理论教材重理论, 轻实务

传统理论教材在结构体系上按照先理论、后实务, 理论为主、实务说明的传统模式设计, 过分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 《基础会计》教材的惯用结构是开篇阐述会计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 然后阐述会计实务, 理论与实务的比例严重失衡, 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

(三) 会计实训教材目的性不明确

现有的模拟实习教材大多为实习而实习。首先, 部分模拟实习教材自成体系, 与理论教材衔接不够;其次, 教材中运用的模拟资料与会计工作实践脱节, 且大多采用经过加工处理的实习材料, 与实际的证、账、表原型差异较大, 既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不利于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再次, 教材中缺少作业指导。理论教材本身缺少实际操作要求及实际操作案例, 导致学生实习无从下手, 使学生的实习复归“教师讲、学生记”的课堂教学模式, 失去了实习的意义。

二、高职教育《基础会计》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人才, 要使学生在校期间系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 重点掌握财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 毕业后能够较快适应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 能够独立从事会计实际工作。教材改革思路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遵循“实用、够用”原则

理清会计专业知识理论框架, 确立《基础会计》的地位。《基础会计》应重点阐述现代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各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铺垫与方法准备。

(二) 贯彻理实一体化原则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1.要突破传统会计教学方式。传统会计教学以文字表述业务知识, 以“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材应建立一种“理实相融、理实相佐”的新型会计教学方式。2.要突破理实分立。现行的理实结合方式主要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时间分立模式, 这种模式有优势也有弊端, 其重大缺陷在于与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不相适应。理实一体化教材应体现实践———理论———应用的结构特点, 将理实融为一体, 按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再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3.要突破传统教材理论体系。现行会计教材体系重理论、轻实践, 应用知识主要是会计分录与“丁字账户”讲解, 实训教材主要是模拟公司业务处理, 与理论相脱节。理实一体化教材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更多地运用实际案例、实物资料、实际业务信息, 通过实践归纳理论, 运用理论指导应用。

(三) 遵循“理实相融、理实相佐”的原则

《基础会计》教材整体结构体系框架的设置上应力求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避免过多抽象化概念的和理论堆砌。其结构体系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基础理论, 主要阐述会计发展与应用及会计基本核算方法, 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的社会环境、研究对象、功能与目标, 熟悉会计核算主要方法的内容与初步运用。第二部分是会计载体与账务处理程序, 以账务处理程序为主线, 阐述会计实务处理的专门方法与程序, 完成从分析经济业务开始的证→账→表的会计循环, 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为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奠定认识和能力基础。第三部分是企业核算运用, 通过实务案例系统演示手工操作下会计核算过程及证、账、表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促进其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升华, 加快由学习型角色向实践型角色转换的速度。第四部分是会计基础工作, 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 阐述会计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以及会计行为的约束系统, 引导学生对理论与实务知识进行概括总结, 实现理实相融。

三、高职教育《基础会计》教材改革的基本框架设想

《基础会计》教材的内部结构框架应配合会计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 通过实务导入、理论归纳、要点小结和实务训练, 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过程。第一, 在每章开始明确学习目的与重点, 在论述到每节内容时, 进一步强调该节的重点内容。第二, 除了以文字形式明确目的外, 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可以实际案例及实物资料引入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 刺激学习兴趣。第三, 对概念性、观点性、结论性的知识以特殊字体加以强调, 突出学习重点。第四, 在结尾对重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 与开头相呼应。第五, 复习思考、练习题中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 除了覆盖应掌握的知识点以外, 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案例展开讨论,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材结构若能按上述体系设置, 不仅可使学生在形象、具体、可感条件下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与实际应变能力, 有利于学生综合会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摘要:本文对《基础会计》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及教材改革的基本框架设想。

教材“基础论” 篇8

教材的选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若想把课上好,教师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 在高校外语系任教六年来,笔者一直教授英语写作课。 该门课程所用教材为丁往道、吴冰主编的《英语写作基础教程》,曾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并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 该书是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难度和内容适合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如下是笔者对该教材的分析及使用建议。

2.章 节构成

《英语写作基础教程 》一共包括八个单元 ,从遣词造句 、段落开展的培养入手,逐步进行谋篇布局到文章写作。

3.优 点

3.1系 统性强 。

整体的编写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每个章节的编写都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即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内容的举例及分析,练习。

3.2实 用性强 。

本教材是按照从小到大,即从标点、词语、句子到段落、文章的次序排列的, 这样的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和吸收写作技巧。 通过对各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从选词造句到展开段落和组织一般文章的一些基本方法。

3.3实 践性强 。

本教材提供较多的例句、例段和范文,不仅可帮助学生理解写作方法,还可供学生模仿。 此外,每章后面都附有一定量的练习,可以起到巩固知识、加深印象的作用。

4.有待改进之处及建议

4.1某些章节理论过于冗长 ,重 点不够突出 。

第一章涉及手稿格式,如词语的移行、单词首字母的大小写等,另外详细讲授了12种标点的用法。 笔者认为,本章的内容稍显冗长,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只重点论述学生常用并常出错的知识点即可。 在本章的手稿格式部分,可以对题目的写法进行详细讲解,比如哪些词语不用大写,题目的形式(词组、疑问句、陈述句等)。 标点部分论述得过细,重点不突出,不需要每个标点都涉及, 也不需要把一个标点的所有用法都一一列举,可以重点讲解容易出错的标点。

4.2某些章节内容不够完整 。

该部教材中第六章(Composing Essays)主要涉及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事实上,除了应用文(第七章内容)以外,本章还应包含其他重要文体,如议论文、描写文。 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雅思,托福等考试的作文中,议论文一直都是重点考查对象,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该种文体的写作。笔者认为,本章没有把议论文和描写文包括在内是一个不足。

4.3某些例子过老 ,不够与时俱进 。

文章中有些例子过老,最好替换掉。 第六章中有个说明文的例子,题目为“One-Child Policy Suited to Current Social Conditions”,目前 “二孩政策 ”是热点话题 ,也是刚刚制定的政策 。在第七章关于邀请的例子中,有一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 ,邀请某人来参加什么活动 ”。 这些例子过老 ,不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笔者认为,应该选择一些跟得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范文进入教材,这样,学生在学习范文的过程中才能更接近现实社会,能够学习到洋溢着时代特色的语言、接触到最新鲜的语料,从而可以扩大词汇量,积累写作素材,开拓写作思路。

5.使用该部教材的建议

5.1删减 。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 第一章中可以只讲题目的格式和写法,以及汉英差异较大的标点的用法,其他的删去不讲;第二章可以重点讲授如何正确恰当地使用词汇,其他知识比如词汇的种类、如何使用字典等删去不讲;第八章论文写作不是基础英语写作的重点, 所以可以只讲授论文的基本构成和结构,使学生对论文有个大体的认识即可。

5.2补充 。

第二章词汇部分,可以让学生翻译一些汉语词组,他们经常会出现chinglish的表达,在指出他们错误的同时,补充一些地道的英语表达。 另外,可以补充一些以句子或段落为形式针对如何正确用词及选词的练习。

第三章句子中可以针对学生常出现句式错误补充一些练习,比如学生经常写出类似于“There are many students want to pursue further study abroad.”之类的杂糅的句子 ,也常在分词短语、从句的使用等方面出错。 指出学生的错误并进行大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在句子写作方面有大幅提高。

正如前面提到的,第六章只包含记叙文和说明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描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常用句型、范文等。 本章中文体的讲解可以结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级的真题材料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考试的不同模式、审题思路、结构安排等。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对写作课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优美、经典的文章、片段或者句子,与学生一起赏析。 另外,通过有趣的故事或者名人趣闻轶事的介绍,常用谚语的介绍,或者通过搞笑的汉语式英语的分析活跃课堂气氛,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

5.3替 换 。

根据教学需要,有时会替换材料中某些不太合适的范文。第六章说明文和记叙文中的某些范文内容比较复杂, 篇幅较长,不利于学生阅读、分析,所以会被替换成一些有趣的浅显易懂的文章,这样有助于学生轻松掌握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

5.4调整教学顺序 。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教材的授课顺序, 可以先讲前三章基础知识,即标点、词汇、句子,接着讲第七章应用文写作,然后是第五章总结、梗概的写作,后面的顺序为第四章段落、第六章整篇作文、第八章论文。 如果长时间讲基础知识而不涉及具体文体写作,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前三章讲完之后不进行段落的讲解,而是直接进行应用文的讲解。 第四章和第六章联系最紧密,所以可以先后进行讲解。

6.结语

教材“基础论” 篇9

1对一些关键概念表述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关于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的关系问题

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对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关系的描述为收入 - 费用 = 利润,这种描述已经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质疑,笔者也认为这种描述不准确,因为这种表述导致教材中收入和费用的含义前后不一致。教材在讲授会计要素时对收入和费用的定义是按会计准则进行定义的,表述为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很明显教材中收入和费用是狭义的收入和费用,不包括得利和损失; 而教材在讲授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关系时表述为: 收入 - 费用 = 利润,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是包括得利与损失的,即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属于广义的收入和费用。这就造成在讲授会计等式时的收入和费用的范围与讲授会计要素时的收入和费用的范围是不同,给学生学习带来困惑。例如,在一本会计考证辅导书上有这样的一道判断题: 收入 - 费用 = 利润 () 。要求学生判断题目描述是对还是错 的,对在括号 中打 “√”,错则在括 号中打 “× ”。对于这道题的答案有人认为是对的,有人认为是错的,其中辅导书的标准答案就认为是错的,而学生和大部分老师认为是对的。笔者认为这道题的两种答案都有道理,认为是对的理由是: 收入 - 费用 = 利润是书本中的其中一条会计等式; 认为是错的理由是: 会计准则对收入和费用的定义是狭义的范围,不包括得利和损失; 而收入费用 = 利润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是包括得利与损失的,即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属于广义的收入和费用。这就是说, 这道题的答案决定于出题人的意图,出题人认为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的为狭义范围,则这道题的答案是错的,出题人认为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的定义是广义的范围,则这道题的答案是对的。这就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了解出题人的意图。所以笔者建议在编写教材时关键概念含义前后表述要一致。将会计等式表述为收入 - 费用 + 得利 - 损失 = 利润,这样既使收入和费用的定义符合会计准则、会计长远等式符合全面收益观; 也解决了收入和费用的概念表述前后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

2对一些关键概念表述含混不清的问题——关于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问题

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对银行存款的定义是: 银行存款是指企、事业单位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货币资金,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义与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含混不清,从教材中银行存款的定义可看出银行存款是根据存放地点来定义的,是指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货币资金,但其他货币资金不也是存放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吗? 教材对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这样含混不清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必然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困惑,造成有些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区分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的情况。所以笔者建议对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应明确两者的区别,根据账户种类与用途进行定义。如银行存款是指企、事业单位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基本存款和一般存款账户中未指明用途的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存放在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的指明了用途的货币资金。这样定义对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就容易区分,且实际也主要是依据存放地点 ( 其实是指账户种类) 和用途来区别的。

3对一些实际问题避而不谈的问题——关于定期存款的处理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为了提高货币资金的收入率,会将暂时不用的存款转作定期,但对定期存款的归属,因为 《企业会计制度》 没有明确表述应该如何处理, 所以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就对这些经常发生的实际问题避而不谈,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无所适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各自都按自己的分析理解去处理,因此做法有多种, 有的划分作银行存款,有的划分作其他货币资金,有的还划作投资等,笔者建议在编写教材时,编者应根据 《企业会计制度》对 “银行存款”和 “其他货币资金”内容的规定,综合实际中大家数人的意见和做法,给出一个归属划分的态度,笔者个人认为定期存款也应根据上面提到的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来分别划归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对未指明用途的定期存款记作银行存款,对已经明确用途的记作其他货币资金。

4对一些知识内容安排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编制顺序问题

会计基础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学生初次接触这门课程,没有接触过企业的实际知识,因此要求编写教材时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是现在的中职会计基础教材对此考虑不够,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有不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的,有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安排不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的,如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在讲授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都是先教授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然后再教授利润表的编制,笔者认为这种排序不符合学生认知顺序,不符合实际操作顺序。实际中是先编制利润表然后再编制资产负债表,因为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填写需要利润表中的数据,教材中这样编排会给学生错觉,是先编制资产负债表再编制利润表。所以笔者建议在编写会计基础教材时应改变这种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顺应实际操作,对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当调整顺序,使学生产生先编制利润表,再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直观印象,也使教材内容与实际操作相一致; 内容安排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如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第一章的总论部分,都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和利润等6个会计要素,还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基本前提和会计基础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内容。在会计基础开课的前两周,就阐述会计假设及其作用,以及权责发生制、实质重于形式等概念,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和掌握。笔者建议对于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基础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内容,排列在教材的后面。

5对一些业务举例与实际不相一致的问题——关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举例问题

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在讲授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举例时,都是假定未达账项均发生于本期的情况,也就是把某一会计期间一方已入账而另一方未入账的所有款项认定是本期的未达账项。这种表述与实际不相符,现实工作中,企业每月都会发生未达账项。因此有些款项虽然在本期的银行对账单与本期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上并不是同时存在,但是这些款项已经于前期在对方账面上有记录,因而这些账项并不是本期的未达账项,而是前期至本期的已达账项。实际不符容易造成学生在确定未达账项时常常会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某一会计期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未入账的所有款项一定就是本期的未达账项。例如银行在10月份已将本期的银行存款利息计入企业存款账户,因此在给企业的对账上记录了该笔业务,但是企业由于在当月尚未收到结算凭证而没有记为银行存款的增加, 因此银行存款日记账上没有该笔业务,所以此项业务就是10月份的未达账项。在11月份企业收到了该笔业务的相关结算凭证时,对这笔存款利息作为银行存款的增加,因此11月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上记录了该笔业务,而在11月份银行开给企业的对账单上则没有此项业务。因此,该笔存款利息业务就很容易被误认为是11月份的未达账项, 实际上这笔业务是已达账项,故在编制11月份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不得将其作为未达账项处理。第二个误区认为编制本期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未达账项均是本期产生的。这里所称的未达账项是指截至本期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具体包括本期产生的未达账项和前期产生而本期仍未到达的账项即跨月份的未达账项。所以笔者建议在编写会计基础教材时应符合实际操作,以实际发生的事例作案例。

会计基础教材的上述问题,不是某一版本的教材问题, 是大多数教材都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是解决学生入门难问题的方法之一。总之不管是教材的设计编写,还是教材内容的表达,其对象主体都是学生。所以对中职会计教材的编写要符合中职学生特点: 中职学生理论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差,但一般比较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另外中职学生在学习上以能使自己获得一技之长,将来找个好工作作为学习的动力,学习内容选择上考虑最多的是知识和能力对将来的工作的有用性,他们更多想学到实用理论和技能、积累从事职业需要的工作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中职学生对直观性的技能容易掌握,而对很多抽象、空洞的专业理论无法理解。对上述一些相关概念表述前后不一致、含混不清、避而不谈、举例与实际不符等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因此在编写教材时要不断完善教材内容,如定期存款的归属的科目; 要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举例; 对基本概念表述要准确、清楚,如银行存款的概念。

摘要:会计基础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其内容和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实现。笔者从事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多年,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大多数的会计基础教材普遍存在一些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内容,这些内容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学生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因此,笔者在文章列举了自己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发现的会计基础教材的若干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上一篇:干粉防水砂浆下一篇:慢病管理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