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精选12篇)
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篇1
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受教育被管理的对象, 也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基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学校教育管理和学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一般学生管理中也起到教师无法取代的作用。实践证明, 高校学生干部毕业后在社会上的成功率比较高, 在学校期间掌握合理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高校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和网络的迅速普及,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逐渐渗透到高校校园。同时, 由于我国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学校的扩招, 造成高校教师资源和管理紧张, 也导致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高校管理者应正视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学生干部选拔机制不健全。一些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不健全, 干部选拔过程并不是通过全体学生的民主投票产生, 主要依靠班主任和在任的学生干部决定。这样很容易出现任人唯亲、以成绩选人的情况, 导致选拔的学生干部难以服众, 同时这种不科学、不规范的选拔机制也不利于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第二, 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一些学生干部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和工作、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有些学生干部的自律性不强, 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部分学生干部认为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能力是第一位的, 因而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经常在上课时思考学生工作,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不能很好地发挥榜样作用。
第三, 素质结构不完善。有些学生干部对政治理论和时事政治不了解, 也没有很好的内心体会。部分学生干部受社会上功利思想的影响, 服务意识淡薄, 很多学生认为当上干部很风光, 任职意图具有很大的功利色彩。一些学生干部虽然工作热情很高, 但在实践中缺乏组织和领导能力, 在工作中只想表现自己, 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 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部分学生干部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表现为工作方法简单机械, 缺乏灵活性, 成为领导和老师的“传话筒”。这样的管理方式很难服人, 甚至会引起同学的反感。有些学生干部忙于学业和各种考级、考证, 对学生工作并不重视, 也会引起学生的不满。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教育与管理方法
第一, 健全干部选拔培养机制。高校应将学生干部岗位分为管理型和技术型两类, 针对不同的干部类型, 分类进行选拔和培养, 给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干部选拔的方式应坚持公开、公平和民主的原则, 选拔中面试和复试都要有学生代表参加, 选拔过程对学生开放。选举后的干部需要经过一个月的试用期, 试用期后进行学生代表评议, 评议过关的学生干部才能正式任职。
第二, 重视干部培训和经验交流。定期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也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新老干部论坛和考察学习等方式, 鼓励学生干部之间进行经验交流, 以帮助学生干部取长补短、拓宽视野、共同进步。由指导老师具体负责学生干部组织, 定期开展工作例会交流经验和汇报工作, 以此达到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
第三,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运用晋升、赞赏等方式调动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在学生活动中给学生干部更多的自主权, 鼓励他们大胆、独立地开展工作, 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 可以推荐到高一层次的学生组织任职, 以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对乐于为同学服务, 为班级、学校做出一定贡献的学生干部, 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 对学生干部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通过评选学期“干部之星”, 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 以此对学生干部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第四, 建立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建立学生干部考核制度, 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 由老师和学生代表参与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中未达到良好的学生干部, 不得作为“评优”对象。对于在任职期间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 以及学期考核中排名靠后的, 都要免去其学生干部职务。学生干部内部和相关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 建立多种监督渠道, 密切关注学生干部的工作作风。
三结束语
高校学生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 高校管理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教育与管理, 坚持常抓不懈, 真正做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以此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学生的桥梁, 是学校领导、老师的得力助手和学生群体的骨干力量。但是, 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了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 高校应认真审视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与管理。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高校学生干部的教育与管理方法, 给高校管理者提供参考, 以此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教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宋洪涛.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2) :23~25
[2]洪峰.浅谈高校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0 (8) :45~47
[3]蒙红光.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个案[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 , 2008 (5) :55~56
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篇2
近日,在学校党委组织部的组织下,我参加了高校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平台的学习,让我在紧张的工作中,能有时间、有机会静下心来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反思过去工作中的得失和思想上的差距。通过30多个学时的学习,特别听取了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对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解析;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五年的回顾,还选听了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田建国的现代大学理念与大学内涵发展专题。通过这几个方面内容的具体学习,我受益匪浅。通过深入的工作研讨交流,使我在政治思想、全局观念、管理艺术、怎样构建现代高校和谐校园文化、高校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认识得到了很大提高。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分析
袁贵仁部长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带头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认真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要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
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大学文化与和谐校园的建设
大学文化通常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是否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制度规范、鲜明的传统特色成为评价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内涵,也是建设现代大学的文化标准。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已成为当代大学领导们的共识,培养世界公民,共享人类科技文明的国际化品质,融合科技、人文,关注人类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谐的学术追求,尊重人的价值,满足终身教育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品质,是大学文化建设在新时代的要求。
大学的文化建设着眼点应当放在学校以学术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历史文脉的传承及着力于凝聚学校人心,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构建和谐校园上。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文化建设很好的切入点,中山大学在文化素质教育上做了诸多探索,实践做法有:构建了对师生开展学校文化传统教育的体系;以有效措施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进课堂,并积极探索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提倡“大学生与大学共同成长”,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从文化建设角度推进教育的创新等。
要关注高校师生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以教师发展为主导,培养人才,善待人才,铸造强势师资队伍
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校园一定有教师队伍的蓬勃发展。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界都在提倡关注教师的成长,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教师
寻找成就感。如果一所学校有良好的教风,营造出了教师发展的浓烈氛围,教师都有强烈的发展动机和明确的发展目标,那么这所学校一定充满活力,具有不断向上、不断创新的盎然生气。教师跟学生的距离最近,关系最密切,教师是学生最现实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优良教风不仅表现为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教师还要做到语言美、举止美、风度美、衣着美,用健康的文化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份评语,都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及时雨和催化剂,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高校在关注教师发展方面:第一,应着手实施“凝聚力工程”,通过各种形式,发挥各种组织,抓住各种机遇,根据不同需要,开展各种活动凝聚人心,使每位教师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第二,应给每一个教师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在学校找到自己的位臵,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有了“乐教”的动力,就能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促使自己从“乐教”向“能教”方向发展。第三,必须关注教师的生活,改善教师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这也是学校建设的一个方面。第四,必须强化师德教育,制定完善教师工作行为规范,加强教师品德和学习道德教育,使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
2.以学生成长为主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关注学生成长,就是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要多作换位思考,善于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高校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宗旨,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环境;要激励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使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到温暖,体会到教师的殷切期待,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进取精
神,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启发和引导,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学生思想意识中的问题,客观地、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努力为学生服务。
总之,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课题。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努力创新,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篇3
[关键词]学生干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77-02
一、案例题目
骄纵的一班之长
二、案例描述
刁某,男,河北唐山人,2012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学习认真刻苦,高中阶段一直担任班长,入学初,热心班级工作,主动服务同学,顺理成章地被选为班长。大二开学初,班主任召开班会进行班委换届选举,该生信心满满再次参加竞选,所获票数却寥寥无几,最终“意外”落选。得知结果后,该生既伤心又生气,认为自己为班级、为同学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支持和认可。此后便不上课,不自习,不参加班级活动,很少与同学交流,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三、问题本质
该案例的本质是学生因“班长”一职落选而引起的人际关系问题。根据平时对刁某的了解和与其班主任、同学、舍友的沟通,将该案例的问题症结具体归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在做班级工作时,该生依然采用高中式的管理手段,遇到同学们不配合时,向同学们发脾气,甚至用命令的口气和强制的手段向同学们施加压力;班级工作效率低,质量差,经常疏漏,给同学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引起同学们强烈的不满和反感。
(二)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技巧
该生向班级同学传达信息或组织工作时经常表述不清,说话没有重点,对同学们的疑问无法准确解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标准要求他人,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沟通过程中,说话过于直接,不注意语气和用词,经常在自己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伤害他人的自尊心,沟通态度存在问题,沟通效率低下。
(三)缺乏对学生干部身份的正确认知
该生认为自己是班级中的领导者和权力者,其他班委和同学都应该听从自己的指挥来完成工作任务,自己对班级付出了很多,贡献了很多,同学们也必须支持和配合自己平时的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各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解决思路
(一)讲述经历,实现共情
结合辅导员自身大学阶段的班长经历与其实现共情,肯定班长所要面临的工作压力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析班长在班级同学之间、在班级同学与老师之间发挥的作用,表示对其想法和行为的理解,同时,共同对班长这一学生干部身份进行定位分析。
(二)肯定成绩,建立信任
肯定该生自身的优点、对班级的贡献以及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其建立信任感,同时,引导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落选原因,转变“领导”观念,认识到学生干部的身份和责任,真正做到“解源”下的“攻心”。
(三)回归学生,换位思考
引导该生回归到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进行换位思考,帮助其从旁观者的角度更清楚地认识到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帮助其学会和掌握平时工作中和沟通中的技巧与方法。
(四)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安排同年级一起共事的优秀班长代表沙同学、张同学与其分享工作经验与心得,探讨遇到同样问题的处理办法,使其切身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帮助其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
五、实施办法
结合案例实际和解决思路,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步骤帮助该生认识到其落选的真正原因和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收集信息
在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之前,全面地、多方位地收集该生的基本信息,如家庭成员、家庭住址、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实践经历、在校表现等,深入地了解班主任、班委、同学和舍友对他的评价及与案例相关的事件事实,以便较为客观地掌握其真实的表现。
(二)师生对话
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选择班长一职的初衷和对班长一职的认识,帮助其一起梳理从事班长工作以来对班级所做的工作和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分享彼此的看法。
(三)榜样对话
借助其他班长的力量,与学生进行同等角色的朋辈交流,实现共情的同时,通过对比找到差距,帮助学生认识到:同样的工作和问题因个人认识的不同和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四)自我对话
老师的疏导、他人的经验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同时,使其结合自己的实际表现通过不断地自我对话进行深刻的反思,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五)追踪反馈
学生通过与老师、他人以及自我三者的对话,对自身有了全新认识,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效果,促进学生及时、有效地重新找到自己在班级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位置。
经过以上措施,该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之前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羞愧,主动向曾经发过脾气的同学道歉;认真分析了同学们没有选自己做班长的原因,主动接受同学们的批评和建议,改变了与同学们沟通的语气和态度,掌握了一定的沟通技巧;生活和学习重归正常,按时上课、上自习,作息规律,主动接触班级同学,参加班集体活动;对班长的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没有再担任班长,但是其协助新班长一起做好班级工作,热心服务班级同学,得到班级同学的重新认可。
六、工作启示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面对此类学生工作案例,辅导员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病情分析”
多方面、多渠道收集和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想方设法取得学生的信任,找出学生的“病因”所在。
(二)“对症下药”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本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集合多方力量对其进行帮助。
(三)“重新体检”
对学生的情况及时跟踪与反馈,防止“旧病”复发,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是解决好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就本案例而言,在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应帮助学生干部正确地认识其“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角色,处理好“学生”与“干部”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做好自我角色和他人角色之间的转换和调整,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帮助和引导学生干部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沟通技巧,使其在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同学们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另外,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熟知自我,明确定位。帮助学生干部认知自我,客观评价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明确自身的优势所在和改进方向,找准自身的定位,培养其“先学生,后干部”的服务意识、榜样意识和团队意识,引导其合理分配学习与工作时间,用热心、细心、责任心去服务同学,鼓励其在大学生活和学习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谦虚为人,学会倾听。鼓励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学会积极地倾听他人的声音,用“心”去倾听,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为思想火花的碰撞营造空间,防止出现破坏性的对话方式。定期收集他人的反馈信息,在他人眼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倾听学生的需求、朋友的想法、老师的建议过程中共同交流与分享不同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3.加强培训,提升技能。要为学生干部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在工作方法与技巧和沟通方式与技巧方面的能力。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处理、公文写作、社交礼仪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4.不断积累,提升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应努力加强自身关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哲学等理论学习和实践积累,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和交流,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用细心、耐心、责任心帮助学生更及时、更有效、更准确地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案例归根结底涉及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和人际关系处理两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干部培养的核心在于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正确把握“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找准角色定位;人际关系处理的核心在紧密结合“沟通”与“倾听”的双重技巧,在换位思考的同时,坚持悦纳自己、真诚待人、平等待人。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德文.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导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76-79.
[2] 黄艳永,李鹏,王彬.论高职学生干部执行力内涵及培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8).
高校业务管理干部培训体系初探 篇4
一、有的放矢———界定培训需求
掌握培训需求, 采取针对性的培训, 才能使培训远离于形式, 取得真正的实效。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
1. 绩效分析法
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分析寻找部门、个人绩效不佳的原因, 分析原因, 解决问题, 直至找出部门和个人培训需求。如, 某个系在年终的考评中, 得到的整体评价不高。这时候, 就需要分析其原因, 是本系的就业率不高, 教学质量太差, 还是师生关系不融洽, 与其他系的协作不好。诸如此类。通过多渠道分析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直到找出哪些方面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培训来解决。
2. 组织要因分析法
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 找出学校在不同层面上为实现目标或计划所存在的差距及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找出培训需求。如对照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 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是客观原因, 还是主观原因?如何解决?有哪些是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的?
3. 岗位工作要因分析法
根据业务管理干部岗位职责、岗位任职资格等所要求干部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照岗位干部所存在的不足和差异, 找出培训需求。如, 对系主任, 除了要求其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能力外, 还要求其具备相当的管理、沟通能力, 因为除了自身业务素质之外, 对负有管理职责的业务干部来说, 整合资源、带领团队前进也是重要职责。对照此要求, 对管理能力缺乏的干部就要采取相应的培训, 以此类推。
4. 评估法
组成专门的干部业务能力评估小组, 对干部的培训需求做出判断, 制成培训需求简表, 找出培训需求, 填写
××系主任评估表
姓名: ___职务:___评估时间:__年__月__日
对培训需求收集完毕后, 要进行归类整理, 分析培训需求, 确立培训内容, 培训需求分析流程可参见下图。
二、理据分明———设计培训课程
在对培训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要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根据业务管理干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制定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时至少要考虑以下因素。
1. 业务管理干部的特点
业务管理干部有别于一般行政管理干部, 只有抓住他们的特点, 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工作内容不同。有别于一般行政管理干部, 业务管理干部主要与专业技术打交道, 管理的内容主要与学科、专业、教学等相联系, 与人打交道的时间相对较少。工作内容的性质要求他们必须对本学科、本专业深入了解, 对学科建设、专业管理、教学工作等了如指掌, 这样才谈得上管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业务管理干部培训课程的设计要注重考虑加强其对行政管理工作、业务管理工作、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研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工作方式不同。一般行政管理干部要求坐班, 但是很多业务管理干部很多本身是专职教师, 他们的工作性质不可能对他们实行坐班制, 他们的工作时间更具有灵活性。由于工作方式的不同, 他们不太拘泥于细节, 不喜欢被约束, 与之相应的是, 对其进行管理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对业务管理干部的管理和培训更要注重调动业务管理干部的主动性, 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专业素质较高。业务管理干部大多是学院的骨干教师, 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学位和专业技术职称, 具有较强的科研业务能力, 在各自研究的领域有所建树, 其中不乏教授、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导、硕导等优秀人才, 他们性格各不相同, 对问题具有独特的见解。这些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干部产生一种“傲视群雄”、“唯我独尊”的情绪, 而这种情绪是不利于工作开展的, 也会对业务管理干部的管理产生负面影响。业务管理干部专业素质高的同时, 缺乏行政管理的专业培训, 行政意识不强。虽然在高校我们强调去行政化, 但是不可忽视业务管理干部在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考虑培养行政意识。
2. 多元化的培训需求
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时, 要考虑业务管理干部的层次和需求差异,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比如, 业务管理干部包括主管教学、学生工作等不同类型工作的副院长, 也有不同专业领域的系主任、实验室主任等, 还有涉及博物馆、出版社、图书馆等不同业务内容的业务管理干部。他们的层次和工作内容不同, 接触的对象也不同, 所以课程设计时要考虑干部的多元化问题。
三、德智兼备———选择培训师资
切实加强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校内外“两条腿走路”, 打造专兼结合、德智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聘请学术造诣较高,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实际管理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名师队伍;吸收校内优秀教师和业务管理骨干加入干部培训师资队伍, 并注重对培训老师的培训, 加强培训师资业务知识更新,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优秀师资队伍的建立, 有利于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 对其他干部培训乃至拓展对外培训业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组织得当———实施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的实施必须以制度的建立为基础。制度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等。培训制度可以规范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活动, 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对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要有近期和长期的培训规划, 要把业务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当成一项硬任务来完成, 不因工作繁忙而放弃参加培训。
业务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要力求实效, 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 加大创新力度, 如探索试验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模式。优化教育手段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为了保证培训实效, 要考虑制定相应的考评机制和效果评析机制。
五、举一反三———评估培训效果
评估培训效果要建立完善考评机制。考评机制的建立首先要与干部培训的体系相适应, 其次要符合业务管理干部培训的特点。对干部培训的考评, 要注重和保护他们培训的积极性。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动培训工作, 其目的是希望培训后, 激发业务管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激发其创新能力, 实现学校业务管理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实现带动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若培训过后就不管了或采取单一的考核方式, 所谓的考核的价值和考评体系的完整性就无从谈起。
建立基于提高培训实效性的考评机制。可采取多种评估方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分析, 如笔试、见面访谈、心得报告、培训后工作表现、其他人的反映等。
建立培训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机制。结合工作需要, 建立能够及时准确反映教学运行状况的教学信息搜集的形式和渠道, 全面了解教学运行状态和教学组织情况, 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收集方法可采取材料分析、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随堂听课等方法。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适当范围内, 开展培训教学信息的交流分析和研讨活动,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教学信息中的作用,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建立教学信息发布平台, 建立教师教学情况信息档案, 对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料进行建立档案, 长期跟踪。
六、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对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只是人才培训中的一部分, 需要大家的努力。
在很多高校, 专职的业务管理干部少, 他们大多数是由教授等专职教师兼任, 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做管理工作, 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为本系 (部、室) 在众多的高校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 除了积极探讨引进专职业务管理干部制度外, 加强对现有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尤为重要。目前, 有部分高校将系 (部、室) 主任的任免纳入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 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发挥业务管理干部在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业务管理干部纳入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 规范了干部管理方式, 明确并强化了业务管理干部的管理职能, 通过培训, 干部本身也得到一种培养。
本文仅从培训的流程出发, 对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提出了初步的看法。利用不同的方法, 界定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需求;考虑业务管理干部的特点和多元化的培训需求, 合理设计培训课程体系;建立专兼结合、德智兼备的培训师资队伍;通过制度保障和多样的教学模式, 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实效;最后做到举一反三, 有效评估培训课程, 总结培训的经验和教训, 为新一轮的业务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建立了业务管理干部培训的框架后, 就要从框架的各个部分入手, 探讨完善各个环节的方法, 使业务管理干部的培训顺利进行。文中所讲的方法对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训等也具有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李树, 丁月牙等.高校领导干部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4.
[2]郑树山.高校领导干部培训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9.
高校干部培训学习心得 篇5
通过高效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反思过去工作中的得失和思想上的差距,让我对高校领导干部专业素质与发展、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识。通过对这几方面内容的具体学习,我受益匪浅。在政治思想、全局观念、管理艺术、怎样构建现代高校和谐校园文化、高校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科学的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六方面,明确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主题,深刻领会过去5年和10年党和国家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深刻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
二、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领导班子是高等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和具体领导者,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建设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关键所在。高校领导班子的状况决定和影响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到学校改革发展的成败。所以,要充分认识和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
要想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就必须准确的把握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的方向。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办学治校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科学谋划高校发展、改革创新高校管理、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能力。要继续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提升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修炼道德操守,抓好学风建设,完善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抓好工作作风建设,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抓好领导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抓好生活作风建设,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人本思维和领导方法
以人为本的三种基本内涵所蕴含的人本思维就是要依靠人、为了人、尊重人。这种人本思维蕴含着干部的基本方法。而这些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尊重、合理满足人的需求、充分发挥人的能力、尊重人的个性、营造和谐人际环境。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首先是生理需求,其次是安全需求,接着是社交需求,再后是受尊重的需求,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层次的需求是有高级到低级的层次的,在任何人身上都会体现的。一般来说低层次的需求相对比较容易满足,而高层次的需求如果去满足的话,难度相对就比较大。当人的最高需求即自我实现满足以后,人的生活质量最高,人的幸福和快乐体验最高,达到了顶点。另外一种领导方法是充分发挥人的能力。人需求的满足是需要他为社会贡献来实现的,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只有为社会、为单位作出贡献才有资格获取我的正当权益。通过能力的发挥,为社会做出奉献是满足人的需求,满足人的利益的合法性的工具。第三种领导方法是营造和谐人际关系。人的能力是从社会关系中发挥出来的。社会关系状况、人际关系状况都会影响能力的发挥。这种领导方法应注意四个方面,即环境造就人,让利于人,平等对人,真诚待人。第四种领导方法是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可替代的,唯一的,不可重复的。这叫做正确认识个性。第二个方面是合理认识和使用人的个性。第三个方面是正确对待他人的个性。第四个方面是个性和团队的关系,即个性要融入到团队精神中去,在团队中发展。
四、决策力与执行力的培养
管理学上有五大职能,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
(一)决策离不开执行,执行是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和目的,在掌握了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提出若干预选的方案,依据评定的准则和标准,在众多备选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并实施管理的一种过程。所以,决策是有一定的目标。
(二)执行决定决策,执行是决定决策实现程度的关键因素。我们在平时做事的时候都可以知道一个好的决策能不能在执行过程中得到实现。你可以判定这个决策它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执行对于决策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三)执行力表现在三个方面。
1、基础的智能:分为两个方面的智商,IQ,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是情商,EQ。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情商比智商的作用更高。
2、心理性格能力:执行力的心理性格能力体现在领悟力。要有敬业精神,能把事情做好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特点,还要有持续不断的行为习惯。做事的时候肯定是要面临着不断的去行动,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是这样的;同时还要有积极的心态,一种阳光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3、技术能力:具备完成工作的潜在的能力,你必须要有胜任工作的能力。你的胜任能力怎么样,你是否能把工作做下来,你的能力够不够,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胜任力。
(四)组织内部不同层次的执行力要求。
一个组织内部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对于不同层次的每个组织人员,对他们执行力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1、决策层:决策层的执行力体现在战略和方向必须正确。
2、管理层:管理层必须把正确的战略、有效的策略落实下去。
3、执行层:强调技术性,体现执行力。体现在方法和流程正确。
(五)提升执行力决策的关键。
必须建造一支执行力的团队,执行力团队在团队内部信息传递通畅、分工比较明确、相互配合得当,在执行的过程中就能很好的形成一种合力,把我们的目标、战略、方法很好的一步一步落实下去。
(六)风险中的决策力。决策的看点:(1)缺乏足够的信息;(2)舍不得放弃;(3)听不到真心的批评。
(七)风险中决策力的能力构成。
1、提炼的能力;
2、预测的能力;
3、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
(八)提升决策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克服从众心理;2,、增强自信心;
3、把握大局。
执行力和决策力对于我们领导者、干部来说,就是一种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我们领 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升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五、构建社会服务平台,培养高技能人才。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意义。
社会服务范围:社会服务涉及科研、培训、设计、新技术传播、新技术孵化与大学生创业、技能鉴定考证、共创新企业及其他服务等工作。开展社会服务是增强教师业务能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必然途径。
1、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2、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科技(2006)3号]中提出:“科技工作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结合科技服务工作培养各类专门人才。高职高专类学校要积极与企业配合,开展科技服务,以市场为导向,分类培养技能人才。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教育高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总体目标中包括“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4、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既是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要求,又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开展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诉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飞速发展时期,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从学生规模上讲,高等职业教育都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这四大高校基本功能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功能发挥得较好。高等在职业教育走内涵式发展路径就要求四大功能达到协调发挥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现状分析:
与重点大学和研究性高校、科研院所相比,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弱势我们有目共睹。
1、科技服务激励制度的导向乏力。
2、科技服务队伍实力不足。
3、学术氛围不浓。
4、激励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措施不到位。
5、高职教育起步晚。
6、挫伤大多数教师的社会服务积极性。
7、高职院校科研实力较薄弱。
8、全国经济发展,生活产业崛起速度。
(四)定位: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既是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又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尤其重要。
七、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让学生在阳光下成长。突出监督重点、前移监督关口、完善监督机制。严把决策关、人事关、工程关、招生关、财务关、采购关和学风关,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中之重。
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篇6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 干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01-02
新时期高校干部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是我国高校组织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和内容,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现实需要。由于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无论是在培训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上,还是在客观环境和条件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传统的组织形式、培训途径以及教学方式和手段都表现出了与现实情况不太适应的一面。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校干部教育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已经越来越成为新时期高校组织工作中应对各种挑战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在新形势下,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高校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高能力人才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1 保障有力
做好高校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在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以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该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三个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1.1 组织保障。加快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步伐,保证教育培训的效果,领导是关键。所以,各级领导,特别是学校主要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充分认识干部教育培训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培训作为提高高校干部队伍素质、实现职能到位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工作来抓。高校应建立并落实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部署,定期对培训规划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及时研究和解决干部教育培训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2 制度保障。应该依据现行制度和法规,及时制定、完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相关办法和规定,使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培训机制、教风与学风、培训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完善分级分类培训的制度,建立干部调训制度、脱产进修制度、在职学习制度、培训评估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并保证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
1.3 经费保障。高校干部教育培训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来支持。各高校应该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预算,并不断加大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为提高队伍素质提供财力支持,保证教材、教学辅助设备的配备经费,保证进行教学改革和改善教学条件所需要的起码的费用。合理制定教育培训经费预算,逐年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努力实现总量和人均教育培训经费的双增长。科学设置培训项目,做到专款专用,合理使用培训经费,才能保证各项教育培训任务的保质保量完成。
2 健全机制
提高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必须有健全完善、运作规范的机制做保障。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调动干部内在动力为核心,形成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2.1 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要我学”和“我要学”是各学校在开展培训过程中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干部上课不同于学生上学,主观上有“学了有没有用”、“学了管不管用”等意识存在,客观上有“工学矛盾”、“家学矛盾”等情况作梗,因此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搞好培训的第一步。要解决这个问题,可按照“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提拔”的原则,配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岗位资格和能级认证制度,把高校干部培训任用机制引入到队伍建设中来,增加干部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做到“领导愿意派,学员愿意学,老师愿意教,学后有收获”。
2.2 培训与考评相结合。要坚持“围绕工作中心、以考促训、以考促学”的方针,采取评估与考试相结合、上级考评与本级自评相结合、全面考评与抽查相结合等方式,对干部业务培训工作进行考评,以提高全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克服以往“听课大帮哄,考试—起抄,回来啥也没学到”的状况。克服这种现象可将能力等级考核引入队伍建设,主要做法是将干部教育培训目标分层分级,让干部自愿申报,并与奖励机制和干部使用挂钩,对长期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干部要予以淘汰。也可参考某些高校做法,制订“一月一课”制度,对其学习成绩与年终考核和个人的绩效挂钩,课程结业考试分数和成绩与岗位、奖金挂钩,培训不合格,不仅不能提拔使用,而且要分流下岗,这种方法将会大地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强培训效果。
2.3 分级与分类相结合。要实行培训分级管理,分级组织,明确校、院系等不同层级培训工作的责任和分工。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对教育培训对象进行分类,按照不同岗位类别和岗位职责开发培训项目,分类组织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区别不同类别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模式,坚持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2.4 学历教育与业务培训相结合。要把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作为教育培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继续抓紧抓好。要调动单位和个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继续参加学历教育,改善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以提高业务培训的效果。当前,随着单位经费的紧缩和学习费用的提高,不少同志对参加学历教育的热情有所下降,大多喜欢选择一些非国民教育序列的院校。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并及时研究措施进行调整。
3 创新教育培训体系
对新形势下的教育培训工作,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构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四个体系”。
3.1 师资队伍体系。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基层单位培训缺乏专业师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师授课形式过于单调等问题。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按照“专兼结合,逐步以兼为主”的原则,选聘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通过教改、教研、培训、实践、进修、实习等多种方式,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疏通施教机构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渠道,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完善培训师资人才库,建立高校系统教育培训师资体系。
3.2 基本教材体系。要注重培训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着力编写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反映时代特色的高质量培训教材,逐步形成规范、配套、有鲜明高校系统特色的基本教材体系。同时,要面向基层,组织编写一些基层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急需的内容新、实用性强、适合干部自学的实用手册、案例精选等教材。要特别注意研究新型教材体系,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法律法规以及新技能等内容,使教材的内容满足干部教育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3 教育培训理论体系。要重视培训理论体系建设,真正做到有研究组织、有研究力量、有研究课题、 有研究载体、有研究经费,切实加强研究探讨,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探索培训规律,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培训理论和经验,加大现代培训理论的学习与交流力度,形成一批有高校特色的培训理论研究成果。要加强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借鉴国内外先进培训经验,构建自己特色的培训理论体系。
3.4 多媒体教育培训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运已深入人心,我们应该加强现有培训基地的信息硬件和软件建设,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构建适合高校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的培训施教机构网络体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手段开发、设计和实施教育培训项目,创建高校系统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努力形成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网络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早日实现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关系到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环节,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才能建设一支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具备优秀的管理素质和世界眼光、适应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需要、能够担负学校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组织保证和管理人才支持,为实现科教兴国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军为关于高校干部培训的思考《新西部下半月》2008.1
[2] 朱成荣干部教育培训新要求新经验新趋势《唯实》2007.11
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篇7
一加强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提到, 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 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组织开展继续教育。这就说明规范教育培训在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 是值得我们高校进行深入探索的。高校管理干部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领导、管理、组织和协调职能, 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能否顺利实现, 在贯彻落实高校方针政策、推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日益发展以及高校改革的深入进行, 高校管理人员对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不能深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 因而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 增加高校管理干部与时俱进的能力, 是适应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需要, 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
二加强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科学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
管理出质量, 管理出效益。目前, 我国高校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科学管理的水平, 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差距。高校管理是一个高层次的、专业性的和复杂的管理职业, 而且日益成为一种需要相应知识和能力的专门化职业, 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高校管理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校内外资源竞争的日益激烈, 高校要实现科学发展, 关键在于加强科学管理。高校要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为核心, 以优化校内结构、增强治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工作作风为思路, 大力推进管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始终坚持改革创新, 将管理干部教育培训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 建立有利于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坚持将管理干部使用和培养相结合, 将管理干部教育培训融入管理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环节,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事业发展目标, 通过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培养管理干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素质提高和工作能力增强的需要
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必备性和关键性的工程, 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优劣。我国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较低, 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因此需要加强干部的管理知识及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只有联系工作实际, 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管理干部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教育培训, 并改进和更新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 强化培训管理和培训考核, 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才能使高校管理干部夯实理论基础, 才能使高校管理干部掌握管理工作的规律, 把握管理工作的特点, 学会用管理学原理、管理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有效地提高高校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从而大大推进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内涵发展, 将其打造成一支视野宽阔、思路敏捷、胸襟广博的德才兼备的管理干部队伍。
总之, 加强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确保“两个需要”, 一个需要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高校整体发展建设的需要, 另一个需要是高校管理干部自我素质提高和完善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教育培训, 为学校未来事业的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改进作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林静.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1)
[2]张拥军、孙骥、胡守强、高建军.试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干部队伍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2)
[3]孟楠、郭宏飞.提高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初探[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0 (6)
[4]徐大圣、秦芳芳.关于加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
[5]王宏丽.关于加强高校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思考[J].辽宁经济, 2010 (1)
[6]吕晓芹.关于干部培训作为高校继续教育新任务的思考[J].继续教育, 2010 (12)
[7]阎孟辉、唐黎辉、李发荣.构建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2)
[8]刘亮、李昌新.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创新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2)
[9]景智勇.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J].党史博采, 2010 (12)
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篇8
(一) 当代大学生的现状
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 社会利益的不断调整, 国内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等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中有些人极易接受新鲜事物, 因此也缺乏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人在经历过高考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竞争后, 于放松的心境下最终走向了颓废;也有些人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为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为此, 高校应该及时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轨道。
(二) 学生干部的作用
学生干部作为高校的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力量, 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一方面, 他们协助学校参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 他们引领着和谐健康的校园风气。所以, 高校有责任培养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的队伍, 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带领自己的班级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
二、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述
(一) 对高校学生干部本身的作用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学生干部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首先,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干部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 培养他们面对突发事件及各种学校矛盾时沉着冷静的应对能力, 还能让他们领悟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知识, 掌握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其次, 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干部确立正确参与社会的方向, 通过对学生干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政治立场, 从而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去。最后, 学生干部在整个班级中的表率作用和模范作用促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带领其他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从而使每位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心理素质得到强化, 思想觉悟得到提高。全面建设和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为学生干部和其他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上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使他们真正地受益, 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 对高校学生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二) 对高校的影响
全面开展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如今一些高校中频繁地出现一些道德缺失的行为, 小到疯狂占座, 投机取巧;大到打架斗殴, 杀人陷害, 也因事件的恶劣性和社会的影响性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 本应是社会中的高素质群体, 然而有些大学生却屡次做出有违伦理道德的行为, 着实令家长和老师心寒, 也为每个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只有积极地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弘扬,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才能够及时地纠正某些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失误, 避免校园里一系列极端事件的发生。
(三) 对社会的作用
对高等学校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凝聚力, 维持社会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干部主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 培养他们的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以实现高校培养综合素质高的青年人才的目的。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启发学生干部培养社会责任感,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以成熟的心智融入社会, 提早实现他们作为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篇9
1.1 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发展的内涵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各职能机构有效发挥各自的职能。(1)高等学校是由各级教师和管理干部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培养目标设置的专门教育组织,高校教育管理干部是担负一定的教育管理任务、行使一定服务职能的高校干部,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则是干部管理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它是高校领导团队发展的带头者,他们以高校的群体价值观、凝聚力、责任感为趋向,在学校的各项教育管理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产生着特殊的影响。
1.2 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发展的意义
第一,积极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和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教育作为科学技术的摇篮能否取得迅猛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素养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教育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管理水平的优劣,教育管理水平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高校教育管理干部作为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坚力量,提高教育管理队伍的全面发展素质是高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二,积极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是一场深刻而艰巨的教育思想革命,是教育体制、教育制度的创新过程。而高校教育管理干部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高校教育管理干部直接处在学校教育管理的第一线,是学校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监督者,又是上级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是学校制定各项政策的直接参与者。可见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管理干部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
2 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新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深刻的社会变革,高校教育管理干部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其思维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其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局限造成了高校教育管理干部发展相对滞后。
第一,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缺乏扎实的政治理论修养,思维方式过于陈旧。部分高校教育管理干部对马列主义理论素养有所欠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科学体系、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不全面,理解不透彻;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关原理模糊不清,造成其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不深入,把握不住精神实质,政治敏感性不高、政治鉴别力不强。同时由于当今处于信息时代的大潮之下,有些高校教育管理干部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思想保守陈旧,缺乏应有的时效观念、全局观念、竞争观念等现代化思想观念,对于当今国内外时事政治的实质与本质把握不到位,这就会造成其在教学和管理岗位中思维局限,不能开拓创新。(2)
第二,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缺乏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管理、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不足。高校教育管理干部对应必备的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英语语言能力、法律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等,掌握不全面,同时对于现今社会关注的一些热门话题与理论都并不了解,这也就造成了其固化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与当今的高校教学管理方式格格不入,这不仅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也会使得管理者的管理协调能力欠缺,工作疲于应付,缺乏计划性,与其他教育及管理部门的协作能力差。
第三,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组织凝聚力不足,缺乏人文管理的情怀。学校组织的凝聚力,就是指学(下转第204页)(上接第192页)校成员被学校组织这一组织机构的社会地位、声誉、福利、友好人际关系等所吸引并愿意留在学校组织内的程度。(3)但是高等院校的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在工作的过程中的向心力、动力、满意度都不是很高昂,情绪也不是很积极饱满,组织领导干部队伍中缺乏一定的人文管理情怀,仅仅是利用权威和官威来领导和管理下属,没有从人的本性出发,运用沟通和激励技巧来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这也就不能有效地调动成员为组织目标办事,造成组织团队的凝聚力下降,组织的办事效率也随之降低。
3 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发展的组织行为学策略
第一,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发展要重视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知识更新,实行组织绩效考核机制。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的提升,坚持选准、用好干部,讲政治,重品行,干部队伍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理论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作风,其组织内部各成员凝聚党心、鼓舞人心、推动其工作有效开展;其次要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多多学习和钻研自身专业的知识,开拓眼界,博览群书,参加多元化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干部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其知识和管理境界;再次要根据组织内部情况改善改进高校干部管理,提高其综合素质,这就需要运行组织的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根据量化的考核指标、岗位性质、干部反馈结果来搞好高校教育管理干部绩效评估,把绩效评价与干部奖惩有机结合,使组织的绩效管理实现其公平性、竞争性、实效性的目的。(4)
第二,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发展需建立激励机制,强化责任意识。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中提出“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人员进行心理愿景和成就需要的激励强化,开展以物质、精神激励并重的奖励措施,切实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5)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必须充分地加强自身的团队凝聚力的建设,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高度重视培养高校教育管理干部的光荣感、成就感,使之自觉地投身工作之中,细化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一位高校教育管理者恪尽职守,按质按量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发展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组织文化氛围。大学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校内良好风气的形成,特别是有助于学校组织内部文化的弘扬。校园组织的文化建设可以切实抓住学校的办学特色,抓住学校的品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概括出自己的校训、校风、校歌,使之成为激励师生的强大动力;同时高校可以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学科特色凝炼出自身的办学方向,发展目标,来推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与进步。
第四,高校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发展要坚持完善组织体系,不断改革创新。首先不要过分地强调高校干部的级别、等次,要更多地强调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其次根据专业设置科学地设置党群机构、行政机构、教学科研机构、教辅机构,形成其独立的组织运行机制;再次是鼓励支持高校教育管理干部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给院、系更多的自主权,使广大干部有权有责,提高其向心力、凝聚力,使其更好地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干部是高校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决定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关键因素。通过宏观和全局的组织行为学的思想能有效地阐明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指出其客观存在的问题,着重从组织行为理论提出了实现高校管理干部队伍高效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推进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高校管理干部,团队建设
参考文献
①斯蒂芬·P·罗斯宾.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②李振香.新时期高校管理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
③斯蒂芬·P·罗斯宾.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④张颖春.高校管理干部考核体系浅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7(20).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建设研究 篇10
一、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建设的必然性
高校管理干部是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专业化在客观上要求高校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干部队伍。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上, 培训被认为是提升高校管理干部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 我国高校干部的培训模式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即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实施机构执行计划, 干部服从计划的培训模式, 干部培训更像是在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培训多是着眼于当前的工作, 没有考虑干部个人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的需求, 本应是“我要培训”却变成了“要我培训”, 对于干部培训工作缺乏现代理念、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这种培训机制的问题在于, 培训的中心不是干部个人的“培训需求”, 也不是学校的发展战略需求, 反而是由上至下的“培训计划”, 这显然背离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理念, 也造成了大量培训资源的浪费。
二、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建设的建议
(一) 统筹规划, 提高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高校要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 遵循干部培训要服务学校工作大局的方针, 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 制定培训规划, 精心做好培训计划, 合理设计培训内容, 开展有效的干部教育培训, 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同时, 不断促进干部全面发展。高校应每年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组织工作要点, 年度财务预算列专项经费用于干部教育培训, 不断完善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 形成了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组织部门牵头, 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有序分步实施, 扎实有效展开的工作机制。
(二) 按需培训, 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应注重了解干部培训意愿需求, 为设计培训形式和内容提供依据。通过调查了解到干部对教育培训需求从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机制和内容等都提出的新要求。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 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 以增强针对性, 提高培训实效。在充分调研基础上, 制定“菜单式”培训计划, 使教育培训更加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开展理论学习和组织专题培训时, 着重选择或聘请一些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在培训内容上, 突出系统化和针对性;在培训方法上, 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培训环节上, 使课堂学习、研讨考察、实践交流诸环节更加适应干部的教育培训需求。
(二) 分类分层, 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和工作要求, 系统开展党性教育、理论学习、知识教育、业务培训等专题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理论学习在促进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党性修养、推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要坚持“学习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 把理论武装与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 夯实理论基础, 通过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 提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开展教育方针、政策法规、领导科学、教育理论、高教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提高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能力。针对干部岗位需求, 进行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提高干部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开展现代科学知识、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的学习, 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培育干部文化素养, 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健康素质。
(四) 整合资源, 构建全方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体系
高校积极调动校内外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自身和兄弟院校教育资源丰厚、学科门类齐全、人才高度密集的优势, 为选聘优质师资, 开发前沿课程, 提升干部学历提供资源保障。高校还应积极与政府机关、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合作, 引入社会教育资源, 发挥其实践基地的作用, 磨练干部实际本领, 实现优势互补。在理论学习和专题培训中, 高校要聘请的师资既有学贯中西、功底深厚的专家学者, 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 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洞察敏锐的分析, 可以让广大干部受益匪浅。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培训内容上做到“三个重点”, 即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重点,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在培训形式上实现“四个结合”, 即脱产学习与在职自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社会调研、考察学习、专题研讨相结合, 传统教学手段与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培训工作规律, 更新培训理念, 创新培训途径, 实施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干部培训, 实现培训目标, 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干部培训体系。
摘要: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是不断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党的十八大作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重大决定。新时期新形势对干部队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要以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为重点, 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线, 整合资源, 创新方式, 拓宽干部视野, 增强干部素质, 提高干部能力, 积极构建干部培训新模式, 为推动学校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戴永新.论高校干部培训的理念和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15 (2) .
[2]周玉玲.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难点及其突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 (24) .
浅议高校学生干部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管理 学生干部 学生会
一、学生干部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干部是指在高校中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这里特指高校中具有学生身份,并担任一定职务,从事学生管理活动的学生。主要包括学生党支部干部、团学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社团干部以及学生助理等。高校学生干部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分子,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是学校、班级各项活动和工作的执行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政治活动中发挥党组织的助手作用,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带头人;在业务学习、品德修养方面,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集体中起着凝聚作用;在学生管理中起着沟通教师、班主任,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他们来自学生,熟知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会对学生干部管理的激励
1.学生组织的特殊性
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在学生群体组织中,其性质与地位究竟如何定位与把握?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会的功能及其发展。学生会具有共同爱好性,在组织结构、活动程序等方面上具有相当纪律性和严肃性。因此在具体管理和运作的手段与方法上要充分考虑本身的这些性质与特点。在有效指导的基础上要给予组织管理与运作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与团委关系及所处地位上,学生会是相对独立的学生群体组织,应与社团组织齐头并进,与之一起努力成为团组织中坚强可靠的两翼,努力成为团结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积极有效的场所与载体,努力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有效载体与重要平台。
2.干部选拔的标准考核体系
学生会的干部选拔有其严格的标准考核,关于候选人的来源主要来自老师和学生的推荐,通过工作学习的相处,深入了解成员的学习成绩、办事能力、组织纪律性等情况的基础上,推荐品学兼优的成员并提交推荐书,参与选拔。在选拔程序上,候选人经过严格的考核和自我演说,领导办公室对其表现指定公开公正的信息综合,确定初选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人员。确定的干部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其中基本素质的考核包括政治素质、工作素质、作风素质和品德素质,能力水平的考核包括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宣传鼓励能力、公关能力和调研能力等,每学期要针对工作计划做工作总结,及时分析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3.学生干部实行“自主管理”
学生干部的“自主管理”的首要是要定位学生会的角色。如果角色定位处理得不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整个学生会的建设与发展。学生会干部是团系列干部,内部成员的选拔、管理与考核采用双重模式。在管理与考核上接受组织自身与团委双重管理。学生干部角色的正确定位必定会大大增强干部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与积极性,必定会有效促进学生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加强学生干部管理的建议
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干部观念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首要问题是思想道德建设。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水平和道德水准。学生干部应学会把所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正确的政治态度、思想认识、道德品质、情感意识、求实精神,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及工作层次。二是对学生干部开展各种形式的形势和政策教育。三是要培养学生干部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学生干部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深刻领会学生干部工作的含义,萌发一种公仆意识,榜样意识,事事走在前面,朴实无华,深刻而自谦,集“热心”“安心”“细心”“诚心”于一身,踏踏实实地为同学服务。
2. 利用现代管理理念,激励学生干部的工作进取心
要转变一些学生干部对权力的歪曲理解,让他们认识到权力只是完成任务的手段,而不是满足个人虚荣心的目标。把权力作为个人发展欲望的载体,是极其庸俗的世俗观念。只有给学生干部一定的工作自主权,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3. 重视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
对新干部的培养除通过团校培训外,主要还是由往届学生干部及高年级学生干部通过“传、帮、带”进行培养。往届学生干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新选拔上来的学生干部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往届学生干部通过在实际活动中指导、帮助,使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得以继承和发展,也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少走或不走弯路。
4. 组织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
可以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去实践、见习,让学生干部到实践中去亲身体会,从实践中获得经验。
结束语
高校学生干部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分子,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是学校、班级各项活动和工作的执行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学生会组织在培养干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平台,是实现自我的大舞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有难度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懈地去研究、实践以完善其机制,优化其方法。
【参考文献】
[1]汪建华.团旗飘飘,陇东学院共青团工作实践与探索[M].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11):73.
[2]伍礼霞.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激励机制的创新[M].决策管理,2006.
[3]王健.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1).
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 篇12
一、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现状
1.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主体相对单一。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遵循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实行在党中央领导下,由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主管、学校党委分级管理的体制。高校干部教育的培训主体始终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为主,绝大部分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行为发生于各级党校,这虽然很好地发挥了各级党校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但仍然带有浓重的计划体制色彩,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市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教育培训作用,尚未形成《条例》中提到的“公开平等、竞争有序、能进能出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2.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内容相对不足。
现行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多以党性修养、思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党风廉政教育培训为主,辅之以危机处理、新闻公关、人文社科等内容,涵盖范围虽然逐步扩大,但相对信息时代的更新速度,培训内容仍稍显薄弱,尤其是培训追求大而全,缺少针对高校干部本身的特色化、专业化培训,使得高校干部与地方党政干部的培训相互交叉、高校行政干部与专业技术干部的培训相交叉,没有考虑到高校干部自身成长的专业性和特殊性。
3.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方式相对较少。
高校干部教育方式受时间以及办学地点的限制,培训方式往往采取直接传授方式,主要包括专家讲授、视频讲座、实地考察等方式,虽然各级培训部门已经有意识地调整和扩充培训方式,但是包括网络视频授课、情景模式互动、任务角色扮演在内的新型培训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质量,影响了培训效果。
二、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现状
1.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革命化需求。
高校作为中国共产党开展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干部作为高校政策的决策者,政治意识和政治纪律的培养对于这一群体有着重要意义,现行高校干部培训已经逐步加大高校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培训比重,但面临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高校干部对于党的意识、执政理念、责任意识、规矩意识的需求程度日益增加,教育培训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2.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个性化需求。
高校始终作为追求真理的代表,领导干部自主空间相对较大,高校以及高校各级主管部门的培训往往约束性较强,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和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但也从另一个侧面限制了干部教育培训的个性化需求,领导干部的主观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存在被动学习和应付交差心理,无法真正融入教育培训过程,致使培训结果大打折扣。
3.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专业化需求。
在我国,高校各级领导干部与地方党政领导的级别相对等,但高校领导干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高校领导干部往往拥有自身的特色专业背景,甚至拥有业内顶尖的专业特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地方党政领导。因此,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在遵循常规党校教育规律的同时,专业化的群体需求也应考虑在教育培训方案的设计中。
4.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特色化需求。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承载机构,由于其发展需要,各级干部队伍往往由高知群体构成,学历高、专业技术职务高、综合素质高成为这一群体的显著特点。因此,单一的讲授式培训无法满足高校干部的整体需要,简单的知识灌输很难得到这一群体的认同,探索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培训方式,如情景模式互动、任务角色扮演等方式,更容易激发高校干部对于培训的主观能动性。
5.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化需求。
创新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也是高校干部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成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呈现出充满活力的态势,但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教育培训难免会遇见新情况和新问题,传统培训思维、刻板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应对新挑战。随着信息时代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高校领导干部希望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汲取创新型知识,以此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形势的新变化,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基于供给与需求关系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对策分析
1. 丰富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内容,满足革命化和专业化需求。
针对高校干部学历高、专业技术高等群体特点,高校及各级主管部门应科学设计教育培训内容,一方面,教育培训应以革命化作为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首要任务,坚持《条例》提到的“以德为先,注重能力。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规党纪教育,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另一方面,针对高校干部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特点,应当加大科学和人文社科教育,把教育培训的共性要求与高校干部个性需要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帮助高校干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实施《条例》提出的“业务知识培训应当根据干部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加强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帮助干部提高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
2. 拓展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主体,满足多元化和特色化需求。
针对高校干部培训多元化和特色化的需求,高校和高校主管部门应转换传统观念,打破惯性思维,在坚持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之外,积极尝试引入符合资质的市场和社会培训机构,采取项目外包、定制培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对党校等体制内培训机构予以补充,拓展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主体,以满足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自主化和多元化需求。实现《条例》所提出的“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引导和推动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规范运作、优化服务、提高质量,逐步形成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指导、公开平等、竞争有序、能进能出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直接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教育培训任务的教育培训机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等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
3. 转换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供给方式,满足创新化和信息化需求。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应转换方式,逐步减少传统的“填鸭式”课堂讲授比例,充分运用和借鉴企业管理培训模式,引入情景参与、任务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结构化面试、新闻危机处理等方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逐步探索科学、开放、参与、规范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努力做到《条例》提到的“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内容要求和干部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引导和支持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
综上所述,高校领导干部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性要素,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是提升干部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系到能否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高校干部队伍,更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因此,扩大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不仅在于如何提高供给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科学合理规划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把破除传统培训模式依赖作为发展的关键,把平衡供需矛盾与干部选拔、管理、考核等制度统筹考虑,把满足干部主体需求作为培训的重点,把市场和社会资源作为传统资源的有效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造就一支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的高校干部队伍,对于推进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文章以当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为切入点,以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为政策理论背景,借鉴经济学理论中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讨和分析了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以期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供给,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S].2015.
[2]钟永萍.探索完善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的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15(19):181-182.
【高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推荐阅读:
高校教育管理中优秀学生干部的作用08-19
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08-02
高校教育机制管理11-10
高校教育经费管理刍议07-05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09-20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12-01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07-15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07-19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06-07
高校教学档案教育管理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