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高职院

2024-10-20

汽车高职院(精选8篇)

汽车高职院 篇1

摘要:以汽车专业英语为试点, 在中文版专业教材和专业课教学中, 用英文词汇替换专业术语, 并逐步加大替换比例, 使英语的应用与专业应用结合起来, 实施一定比例的双语教学, 是解决高职高专学生英语现状和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 以及实现高职教学原则的一种大胆探索。

关键词:高职专业英语,汽车专业英语,双语教学,嵌入式

1 嵌入式双语教学的提出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汽车行业在不断壮大, 国内汽车市场也日益国际化。国外品牌汽车、汽车零部件和维修设备的大量进入国内市场, 给相关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行业员工需要扩大眼界, 及时了解国外品牌信息, 阅读英文版的汽车各类设备和配件的说明书和相关资料, 读懂英文显示的汽车故障诊断等等。因此, 汽车专业的高职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汽车专业英语这一技能, 来不断提升自己, 达到社会和市场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现在的高职学生虽然在中学和大一阶段学习了7年的英语, 但大多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这和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有关。其中, 最让学生头痛的就是词汇的记忆, 尤其是专业英语词汇在日常英语中用得很少, 这更增加了记忆的难度。如果再按照学习日常英语的方法去背诵专业英语词汇, 会让他们更加没有学习的热情, 降低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目前, 国内专业英语的教学主要有两种教学方式, 一种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 ESP是围绕某个专业的学科内容进行的专业英语的学习, 其目的主要是掌握语言。这是目前在国内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运用得很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 但它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教材内容一般篇幅较长, 语言难度大, 在教学上大多采用传统的翻译法, 课堂比较枯燥无味等等。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另一种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的教学方式是“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CBI) 。它是融语言技能与专业内容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掌握专业知识。CBI在我国高等学校中运用得较广的是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通过语言的应用来习得语言的教学方法。它遵循了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 学生在语言的应用环境中, 注意力集中到语言的意义上, 降低了语言学习的焦虑, 使语言习得在更宽松更有趣的环境下进行,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国内本科层次由于学生英语程度较高, 相较容易实施双语教学。但要在高职院校进行双语教学却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1) 学生的英语基础太差, 难以达到用英语学习专业的程度; (2) 双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3) 缺乏合适的双语教材。

在高职高专院校, 学生英语程度普遍不高, 也往往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对于这种情况, 实施全英语的双语教学模式肯定是有困难的, 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还会造成学生更大的抗拒心理。另外, 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师资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英语教师对专业不熟悉, 达不到专业教学的水平, 而专业教师的英语往往只能进行书面阅读, 不能达到用英语教学的程度。而且双语教学在高职院校尚处于探索阶段, 相当水平的双语教材非常罕见, 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

针对学生外语能力不足的现实, 谷志忠提出了“先少后多、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来指导双语教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赵小云老师指出: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 采用英语渗透教学模式或学科整合教学模式, 降低英语的使用比例, 可能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因此, 我们提出了在CBI框架下的嵌入式双语教学的思路, 通过整合汽车基础知识和常见英语专业术语, 遵循先少后多、循序渐进的原则, 开发适用于高职高专汽车专业的校本教材, 探索解决专业英语教学难、效果差的问题。

嵌入式双语教学就是: (1) 文字嵌入:在中文版专业教材中, 用英语替换中文术语, 并逐步加大替换比例直至句子和篇章; (2) 应用嵌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用英语作标识和指令, 学生可以通过识读英语标识来理解原理、分析故障, 通过解读指令来进行专业操作等等, 即把英语的应用嵌入到专业应用之中。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情境性和互动性特点, 融英语学习于专业应用之中。

2 嵌入式双语教学的优势

高职高专嵌入式双语教学是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师资水平以及专业英语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词汇的掌握和师资水平的提高。

2.1 以专业词汇为切入点, 循序渐进, 利于学生掌握

词汇是专业英语学习的瓶颈。嵌入式英语教学摒弃了大段大段英语文章内容的形式, 只在中文教材中出现星星点点的英语单词, 这种专注于英语单词而不是长段句子的文章, 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心理负担, 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循序渐进稳步积累地去攻克词汇难题, 最终达到读懂说明书的教学目的。

嵌入式英语教学有三大优势。首先, 利于学生掌握专业词汇的拼写和正确的发音。嵌入式教学从词汇入手, 利用拼读规律, 鼓励学生根据拼写去拼读, 教师予以指正。唐静认为这种主动拼读比简单模仿更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的拼写, 并逐渐熟悉拼读规律。其次, 利于学生掌握词义。建构主义认为, 语言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嵌入式双语教学中, 学生依据对专业知识和上下文意思的理解, 猜测所嵌入英语词汇的意思。这种猜测的识记过程会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真正建构起词汇的意义。第三, 循序渐进, 做到梯度循环教学。嵌入式双语教学分为三级:词汇嵌入、句子嵌入和篇章嵌入。嵌入的英语词汇在教材中反复出现, 并逐渐增加。当专业英语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 就可以把含典型句型的句子替代中文内容, 实现句子嵌入, 为进一步的篇章嵌入做好准备。对于生产工作中最有可能接触得到的英语资料, 如汽车配件的英文说明书, 可以截取重要的段落或者整篇文章放入中文专业教材中, 形成篇章嵌入。

由词汇到篇章的嵌入, 是由最重要又最棘手的专业词汇入手, 由少到多, 由易到难, 不断增加新的词汇又不断重复再现已学的词汇, 使词汇学习简单易学, 从而解决学生学了就忘的难题。同时, 把英语学习的重点集中到了最重要的词汇和最实用的篇章上, 遵循了高职“实用、够用”的原则。这也能较好地解决专业英语教材的问题。

2.2 以多媒体技术和仿真软件为支撑, 可以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专业教学手段得到了迅猛的提高。借助图片、动画、视频和仿真操作软件, 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 亲身地体验, 使教学更简洁、有效。在嵌入式教学中教师借助高科技技术手段可以创新性地运用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在专业应用中使用英语。如在教学中用英文来标识汽车部件名称, 说明机械运动原理。在进行仿真实训的实践教学中, 用英文发出指令和布置任务, 指导学生进行故障诊断、排除故障、组装零部件等等。把英语的应用嵌入到专业知识的应用中, 使英语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发展相结合。在多媒体和仿真软件构建的模拟情景中使用英语, 摆脱过去专业英语以书面翻译为主的教学, 丰富英语教学形式,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2.3 以融合发展的师资队伍为保证, 使嵌入式双语教学顺利实施

师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只有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融合发展才能保证嵌入式双语教学取得预期的成效。

对于专业英语教学而言, 现有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都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从而带来了教学的缺陷:专业教师专业强, 英语水平较差, 不能胜任以往长而难的专业英语文章的教学;英语教师英语强, 专业弱, 不能很好地理解专业文章所承载的专业内容。而在嵌入式教学中, 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融合发展, 在教材、教学等方面进行合作, 实施专业+英语的双语教学。

3 嵌入式双语教学的开发建设

株洲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汽车制造和维修为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高专“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和本层次学生的水平和特点, 以及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 设定本学院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为“达到阅读汽车原版英文说明书的目的”。为此, 我们一方面选定汽车专业几门专业基础课程如《汽车底盘》、《汽车电路》、《汽车发动机》等, 对其中文版教材进行改编, 用英文替换其中的中文专业术语, 将中文版教程改编成嵌入式双语教程, 替换的比例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以及记忆规律来确定, 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替换的比例, 目的是让汽车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习得英文专业术语, 完成英语提示下的操作。另一方面组织编写《汽车说明书》课程的校本教材, 其编写方式包括英文专业术语嵌入、典型英文句子嵌入和典型英文篇章嵌入等, 目的是为较高英语水平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专业课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合作:

(1) 教材。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共同开发嵌入式双语教学的校本教材, 专业教师斟定重点的词句和篇章段落, 英语教师负责英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第一步, 首先开发脱胎于中文专业教材的校本教材, 只包含词汇嵌入, 第二步开发的校本教材以英语为重点, 包含词汇嵌入、句子嵌入与篇章嵌入。

(2) 教学。教学是实施嵌入式双语教学的途径。在教学方法、课件制作和仿真软件配套英语等方面, 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专业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专业为重点, 这一阶段由专业教师执教, 使用的中文专业教材只嵌入英文术语, 专业教师完全能胜任, 也不耽误专业内容的教学。第二阶段以英语为重点, 中文教材里嵌入英文句子和篇章, 由英语教师进行教学, 专业内容只是复习重点和巩固已有知识。

(3) 课程评价。除平时上课做随堂评价外, 在期末的专业考试试卷中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方法, 每套试卷出20%的英文题, 由学生用英语进行答题。

教师的相互学习和合作能提升彼此的业务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使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得到协调、融合的发展, 从而保证嵌入式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嵌入式双语教学是在CBI框架下对专业英语教学的一种大胆尝试, 株洲汽车职院正从教材入手一步步进行实验性教学, 随着改革的深入, 必将有第一手的实验数据和意见反馈回来。嵌入式教学能否实施下去并取得良好效果, 请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谷志忠.简论高校的双语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0) .

[2]赵小云.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和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1, (3) .

[3]唐静.猜测策略在英语词汇呈现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07, (15) .

[4]武晓燕.职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 2012, (5) .

[5]胡玉琳.高职“双语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高职院校办自考本科应严格把关 篇2

高职院校开办“自考本科”,好处很多,一是节省了学生的读书求学时间,一边读高职,一边参加“自考”,毕业时可获得“专科层次的高职”和“自考”的本科两个文凭。二是学费低,只需缴纳自考的费用,一般为5000元到20000元之间。三是有了“自考”本科,可以参加研究生学习,读在职研究生没有问题。四是这种文凭容易获得,因此高职院校相当多的在校生都参加了这种自考。

高职院校举办这种自考本科也是为了办学,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但还是要有一定的要求,起码要真正达到“本科”的水平。所以要严格把关,严格考试,让学生获得的“本科”名副其实,而不是花钱买一个文凭。如果不严格要求,滥发“自考”本科文凭,这文凭就会不断贬值,慢慢被社会淘汰。办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让学生真正学到本领。

据了解,“自考”本科不仅在高职院校内有市场,校外也很有市场,不少参加工作的人员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自考“本科”文凭,在加薪、升职方面都可以获得优势。若不严格把关文凭发放,自考本科的公信力也会渐渐丧失。

汽车高职院 篇3

1.1 二级管理职能不清导致专业系组织职能处于“模糊状态”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株洲市政府主办的一所地方性公办高职院校。学院近年来抢抓湖南省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机遇, 坚持“立足汽车行业、服务汽车产业、培养汽车人才、打造汽车品牌”的办学理念, 初步构建了以汽车类专业群为主体, 以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和经济贸易类专业群为“两翼”的专业发展格局, 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学院办学领域的拓展和办学内涵的提升, 传统职能制组织结构难以适应学院办学发展要求,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运用而生, 部分事、财、物的管理职能下移至专业系部, 专业系成为学院的基础办学主体。

管理职能的下移积极提高了各专业系的专业建设活力, 但与许多高职院校一样, 学院现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 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是:一方面学院职能部门与专业系在职能上存在重叠和交叉, 造成管理运行效率底下, 职责分辨不清;另一方面, 实行二级管理后, 学院内部资源优先支持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发展需求, 在汽车类专业硬件设施上投入了大量财力和资源, 短期内对经济贸易系等文科专业系的资源投入停滞, 导致文科专业系的教职工产生“被边缘化”心理, 在价值认同上与学院整体发展目标产生隔阂, 认为专业建设是学院层面的职能, “特色发展”是主体专业的事情, 员工对专业系组织职能的认同处于“模糊状态”。

1.2 单一“理性管理”模式导致专业系管理文化存在缺失和冲突

从历史和现实看, 高职院校主要采用的是以指标化绩效考核作为激励手段的“理性主义”管理模式, 强调任务性、专门性、效率和执行。但指标化、程式化的“理性主义”管理也容易过分强调客观性和量化指标, 忽视人的主动性、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性和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 诱导员工更多关心个人的层级目标能否实现而非团队和组织目标能否实现, 注重考核结果的列队排名而非是否产生实际效果, 导致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

1.3 经济贸易系价值观管理的移植设想

价值观管理源自企业管理实践, 该理论认为, 企业不单纯是一个赢利性经济组织, 还应该是一个人们实现自我价值, 寻求精神家园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文化机构”。经济贸易系作为以管理类专业为主的的二级办学主体, 承担了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文化与企业管理文化融合传承、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等社会职责, 是具有深厚“人本精神”的超经济组织。价值观管理是系部正确定位、和谐发展和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管理模式。只有探索和构建出贯通学生、教师、学院和社会间的共同价值观管理体系, 才能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形成精神激励、价值认同和文化引导, 形成组织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 应对发展环境的模糊状态, 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2 湖南汽车工程职院经济贸易系价值观管理的运用实践

2.1 依据发展环境构建专业系核心价值观

2.1.1 构建以学生心智模式改变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观

高职学生具有高中或中职的学习和生活经历, 具备一定的客观事物认知和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学生家庭环境一般以务农和普通市民阶层为主, 眼界和阅历较窄浅, 许多学生遭遇过种种家庭变故和人生挫折, 缺乏自尊、自信, 缺失自我认知觉醒、自律和自我发展意识。从就业单位反馈的高职毕业生信息看, 不少学生不但缺乏必要的职业岗位技能, 更加缺乏与人沟通、自我学习发展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岗位发展能力,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常常与专业教学脱节, 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成为“两张皮”, 许多素质教育仅仅流于表面形式, 并没有真正改变学生的心智模式, 使学生获得自我认知、自我改变、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以学生心智模式改变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观就是要颠覆传统单边沟通、重知识传授和单项技能的课堂形式, 促使教师全过程参与学生的心智改变活动, 通过课程教学、课后辅导、沟通交流、社团活动、主题班会、实习指导等诸多渠道, 将教书育人有机结合在一起, 全方位、全过程为学生塑造一种团队合作沟通、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结合、自我反省和发展的高职学生心智发展环境和文化, 鼓励学生通过主题任务、主题发言、体验学习获取新的知识或信息, 扩大人际交往面, 接纳和欣赏差异性, 积极向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学习, 从工作中学习, 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最主要的学习途径或方式。促使学生心智发展由自闭、自卑、自我发展缺失转化为自知、自信、和自立。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 心怀追求抱负并愿意付诸于行动, 从而获得独立的思维能力、务实的生活态度和自我发展能力, 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 形成职业理想和抱负。只有心智模式改变了, 学生才能获得主动学习、自我提升、就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的能力。

“改变学生心智模式”的人才培养观是经济贸易系系部价值观的首要体现和要求, 是对使学生从“工具人”回归为“社会人”、“文化人”的“人本精神”的基本诠释和价值追求。

2.1.2 构建以教师职业尊严为核心的职业成就观

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教师一方面要适应学生基础差、学校办学条件不完善、教师收入水平低等历史和现实的办学条件约束, 另一方面更要适应现代职教体系对高职教师提出的现代教育技术、行业职业能力、社会服务拓展能力等“双师”条件和职业能力的新要求, 更要面对“经济-实用价值观”等思潮对传统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 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存在下降趋势, 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低, 导致一部分教师存在职业焦虑、缺乏敬业精神和事业心,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要达到自我实现的高度有难度, 缺失“自我实现的需求”激励因素, 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职业价值。

以职业尊严为核心的职业成就观是要尊重高职教师职业成长规律, 以教师的职业成长认同、职业情感认同和职业尊严认同为核心, 通过院系两级的职业生涯引导和服务, 鼓励、肯定和支持高职教师为适应教学模式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自觉自主制定职业发展计划和策略, 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管理和高职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两个层面相结合, 使每个高职教师的职业生涯目标与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一致, 实现教师职业价值观与专业系价值观及学院办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融合。

2.1.3 构建以院系协同发展为核心的组织发展观

院系协同发展的组织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定位专业系在学院整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专业系应根据学院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办学定位, 最大程度发掘专业系的办学资源, 发挥专业优势, 主动对接区域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实现专业系所辖专业群发展与区域行业企业岗位群发展的有机对接。专业系应主动克服学院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存在的职能缺失和管理冲突, 创新专业系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 鼓励教职员工以专业调研、企业实践、兼职锻炼等形式积极联络行业企业, 创新校企合作渠道和方式, 将各类社会资源整合入专业建设。在专业系建设和发展中始终遵循大局意识和全局观, 克服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 将专业系价值观统一于学院价值观之下, 形成院系两级协同和互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2.2 探索价值观沟通、认知、认同与植入的传播渠道

2.2.1 以危机意识引导和促进专业系价值观沟通

专业系价值观构建后, 价值观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向全体教职员工进行有效传递。经济贸易系利用工作计划、培训讲座、主题研讨、专项学习等形式, 持续向教职员工传递高职招生就业形势、产业发展态势、职教同行发展动态等环境变化信号, 促使教职工形成危机意识, 鼓励教职工广泛参与系部价值观的沟通与交流, 排除和降低价值观推行的观念阻力, 由人才培养观、职业成就观和组织发展观有机构成的经济贸易系价值观普遍得到了师生的认知。

2.2.2 以系部管理人员言行一致促进价值观认知和认同

专业系价值观基本原则确立后, 经济贸易系着重通过领导沟通和示范作用, 强化价值观认知和认同, 通过价值观与行为的匹配, 传递价值观管理信息。例如:在会议组织上, 经济贸易系废除空泛的会议制度, 依据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轻重缓急有, 预先确定会议形式、会期和与会人员, 系部领导在会议前必须对问题和矛盾进行充分的调研, 明确会议的主题、凸显要解决的问题, 在会议上必须带头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必须开诚布公征求教职工对问题的不同意见和看法, 必须落实保证问题解决到位, 从而让教职工逐渐认同和接受会议的管理价值, 确保了教职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矛盾的效率。

2.2.3 以制度和行为准则为抓手促进系部价值观植入

经济贸易系以制度和行为规范为抓手, 促使教职工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 实现系部价值观从认同向潜移默化植入的转化。例如:为促进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心智模式的改变, 经济贸易系在听课评课制度安排上, 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强调学生中心和学生行为改变, 在考评形式上强化空间交流和学生成果作品展示;又如:为支持教师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提升职业技能, 成就职业尊严感, 经济贸易系优先保证教师的培训经费, 将教师参与培训学习作为绩效考核指标, 同时予以确认加班工作量, 要求教师遵守培训学习规范, 所有学习培训必须将培训日志、总结或感想在大学城空间建立专栏展示, 系部组织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主题汇报交流, 在系部大学城公共空间进行宣传报道, 提高教师参加培训工作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价值观管理引导下, 培训学习不再是教师个人的事情, 不再是领导布置的任务, 实现了教师个人职业成长、学生培养提质和师资队伍建设院系协同发展的结合。

2.3 初步构建价值观管理考评制度

经济贸易在遵循学院绩效考核基本原则基础上, 改变传统“理性管理”制度下量化考核和指标考核的单一模式, 将价值观考核有机融入绩效考核, 设置了成就学生、敬业精神、学习力、创新力、纪律观、工作激情六个考核维度作为价值观管理工具, 以月度考核形式由教师依据自身的工作成效自主申报, 每个维度依据贡献大小和成效赋予0.5、1.0、1.5、2.0四个层次的分值, 由系部予以核实评价, 累加计入年度考核。

学生成就考核维度包含了学生技能竞赛指导、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培训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等工作内容;敬业精神考核维度包含了新生管理、教师技能比武、专业调研等专项和突击性工作任务的参与等工作内容;学习力考核维度包含了培训学习、竞赛观摩、挂职锻炼等内容;创新力考核维度包含现场实践教学、新课程开发、新专业申报开发等专业建设新渠道和新方式的行为努力;纪律观考核维度作为常规项目;工作激情考核维度涵盖教师旨在促进系部招生、就业推介、教改课程、社会服务、重点工作主动担当的工作活动。

通过价值观考评, 经济贸易系旨在以价值观为引导, 激励教职员工发挥自身特长, 发扬主人翁意识、主动工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持续提高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 获得非量化的、非经济效用的专业建设成效和系部建设成果。

3 高职院校专业系价值观管理绩效提升的待解问题

价值观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源自于企业管理实践活动, 尽管高职院校在职业人才培养和职业文化传承上与企业有密切的联系或近似点, 但毕竟其在社会职能、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资源投入等方面与企业存在较大的目标差异与管理模式差别。价值观管理作为一种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向高职院校的移植效果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尝试观察和更科学的效果评测。

另外, 由于高职教育本身在社会功能与定位、发展前景、制度变革等领域仍然存在众多的疑惑与不确定因素, 也造成了高职院校自身价值观定位的混沌与模糊,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系构建共同价值观的愿景。

再次, 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制度作为高职院校增强办学活力、推行分权管理的尝试, 依然存在许多体制性缺失与矛盾, 专业系并非能完全独立行使管理职能, 系部和学院在人事安排、资源划拨、激励机制等方面, 依然存在较大的职权重叠和冲突, 专业系推行价值观管理具有制度的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 作为弘扬“人本精神”的价值观管理在高职院校的移植与创新必将从文化建设和终极价值追求角度丰富高职院校管理的内涵和成效。

参考文献

[1]陈钢, 黄卉.高职院校专业系价值观管理问题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7) .

[2]朱彤, 袁琴.基于新教学模式的高职教师职业生涯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5) .

汽车高职院 篇4

7月6日,编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大会在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试验场召开。公路院总工程师王笑京在试验场接待了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董扬在内的30多位汽车专家,双方就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展开交流,并探讨了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深度合作等事宜。在会上,公路院ITS中心主任李斌介绍了部公路院在车路交互、智能公路以及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成果和思路。王笑京带领参会人员参观了智能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并就行业密钥管理与证书认证服务、电磁兼容试验装备及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成就等相关内容向与会人员进行了详细介绍。

高职院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探析 篇5

什么是“人文”?“人文”一词, 《辞海》的解释:“旧指诗书礼乐等。”《易经·贲卦》曰:“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看来人文的内涵是很宽泛的。人文的各种文化都涵盖其内, 这绝不是思想性、情感性所能包容的。“人文”是针对“天文”而言的, 人文是教化天下的。“如果要给人文精神一个简明的定义, 那就是可促人奋进的、内心深处的一把火光。我们今天的教育, 应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 更要点燃学生内心的那把火”。

人文素养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 是从与其他民族的融合沟通中演化而来的, 它深刻地体现了本民族物质与精神的观念形成。与世界上一些伟大民族的科学思想和创造精神相比, 与我们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相比, 当代大学生在科学思想与精神方面的弱势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

二、当前高职院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今天, 大学教育理念已逐渐淡化了其作为社会的文化思想中心和科学思想中心的地位, 逐渐漠视传统文化。个别大学生在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中, 表现出拒绝传统、技术至上、智慧欠缺、道德低落的现状。这种现状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文化精神的失落。

1. 技术核心的重视导致了人文素养的缺失

我国高等教育长久以来十分重视技术教育和导人教育, 而较为忽视对学生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本思想方面的塑造与启发。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育的事情, 并不是要使青年人精通任何一门学科, 而是要打开他们的心智, 装备他们的心智, 使他们有能力学会这门学科。”随着高等教育多元化、国际化格局的形成, 单纯技术型的人才逐渐显现出对社会的不适应性。很多大学生已习惯于有例可循, 不善于独立思考, 缺少创新, 不愿接受多元共存。一些大学生没有个性、独立性, 没有科学思想与创新精神, 更缺乏质疑和批判精神。

2. 学科知识优先使得人文智慧错位

我国高校教育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种与前苏联教育模式相类似的专业知识集约化的人才培养理念, 强调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深入掌握和研究。这种教育模式造成大学生科学思维的单一、狭隘和短视。崇尚“一流”, 追求“卓越”, 无疑是当今高校最流行的口号。走进大学校园,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学生所追求和崇尚的是与科学思维、人文艺术无关的学科知识。然而真正的“卓越”和“一流”从来都绝非单一的知识累积, 其中蕴含着深厚而独特的哲学理念与科学智慧。目前大学流行的是“短平快”的热门专业和业务,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却被漠视:知识关乎事物, 智慧关乎人生, 知识并不等于智慧, 真正的大学教育应该是智慧的教育。

3. 应试的功利阻碍了人文的发展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综合素质的体现, 需要人文素养的培育, 这一需求深深触动了教育界。当前, 许多人都在呼吁将中学生从堆积如山的重复性、滞后性教材中解脱出来, 处处在呼吁“减压、减负”、“素质教育”。然而, 社会却没有发现如今大学教育也充满了应试教育下的功利性色彩。教师们围绕着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 周而复始地教育着一届一届的学生。学生则拿一届一届沿用着的教材, 读完四年大学课程。许多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后, 教材上留下的只是考试范围和一些要点下的划线, 考试前的笔记复印与重点答疑成为高等教育的独特风景。高校规模在不断扩大, 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教授和博士生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我们的教育却仍然缺少一种脚踏实地追求科学、人文与创新精神的务实理念, 人文主义被淹没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当前高等教育缺失了思想自由、批判精神、人文关怀的理念。

三、高职院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

我们的教育理想应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性, 调动其天性中的积极成分、遏制其消极成分, 使学生沿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有智有能、乐观进取、求实创造、能在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同时关心他人幸福的人。

1. 加强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堂向大学生系统介绍人文精神和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两课”建设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征及其形成、发展, 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国家和民族的关系。经常性地举办相关系列讲座, 介绍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在学生中建立相关社团组织, 并加强对研究会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向大学生推荐一批好的书籍, 指导他们读一些有关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方面的优秀著作和历史名人的传记, 以提高人文素养。

2. 规范舆论传播

舆论宣传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常用手段, 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但舆论宣传所起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它既可以传播积极的、健康的观念, 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又可以传播一些消极的、庸俗的信息, 产生负面的影响。因而规范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舆论传播途径和内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工具, 把人文素养教育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点。

3. 强化实践体验

教师要让大学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 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 必须建筑在大量的、有充分说服力的例子或事实上。利用近几年来, 高校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以其作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到农村、到厂矿、到革命老区去体验社会中的人文需求。

4. 重视教师示范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把人文素养的培育同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而且要身体力行, 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大学生。

四、结语

社会在进步, 人类在发展,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 让我们用人文的心灵唤醒人类的良知, 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与和谐的教育环境, 使孩子们快乐幸福地生长, 我们期待着他们自己创造出天堂。

摘要:受功利性、技术主义等的影响, 高职院学生人文素养缺失。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需从加强课堂教学、规范舆论传播、强化实践体验、重视教师示范等方面构建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学生,人文素养,缺失,构建

参考文献

[1]欧阳玉.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高教研究, 1999年第6期.

汽车高职院 篇6

关键词:高职院辅导员,大学生公寓,学生管理工作,态势分析法

上个世纪80年代初, 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提出SWOT分析方法, 该方法常运用于战略分析———SWOT分析, 即态势分析, 主要用于分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 可能存在的机会与威胁, 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S代表优势 (Strength) , W代表弱势 (Weakness) , O代表机会 (Opportunity) , T代表威胁 (Threat) , 其中SW是内部因素, OT是外部因素。在辅导员进驻大学生公寓工作中应用SWOT方法, 可帮助进驻公寓的高职院辅导员发现问题, 找出不足, 明确优势, 为做好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也可以促进高职院大学生公寓的学生工作改进对策。

1.高职院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现状的SWOT分析

1.1面临的优势 (Strength) 。

当前, 高职院辅导员进驻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公寓学生管理的必然途径, 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规模化优势。高职院扩招、校园的重新规划让大多数高职院建立了新的学生宿舍区且相对集中形成了公寓化格局;二是集中化优势。学生入住也以系、班级为单位, 集中入住, 为进驻的系部辅导员、班主任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捷的场所;三是时间优势。大学生学习生活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公寓里度过的, 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时间条件;四是方位优势。辅导员进驻大学生公寓,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通过走访、座谈、个别交流等形式增进沟通, 掌握情况, 把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公寓的学生管理工作。

1.2存在的问题 (Weakness) 。

1.2.1工作层面的压力高职院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需要高学历/位、高职称, 要求辅导员花大量精力进修和评职竞聘。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所做的是培养人的工作, 任务艰巨, 需要辅导员们具有较强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业务素养。但是在实际教育和管理工作中, 辅导员们具有多重角色, 处于多重管理的工作环境中, 除本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之外, 还有许多其他工作。比如, 学校中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工作, 辅导员们就会有一份任务, 这些任务来自学院的各个部门, 这些部门不仅布置任务, 还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为了做好这些行政事务性工作, 辅导员只能整天忙忙碌碌, 很难再有时间、精力提高和发展自己的业务能力。

1.2.2社会层面的压力。当前高职院辅导员的待遇普遍较低是个不争的事实, 整体偏低的待遇给年轻的辅导员们带来不小的压力, 特别是社会对其职业认同不够, 认为辅导员是高校中可有可无的人员, 是学生的保姆, 学校行政部门的勤务兵, 地位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使辅导员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叠加性压力源, 无心认真工作, 更何况让他们长期入住大学生公寓也不太现实。如果学校在一些管理方面设计不到位, 如没有考虑到年轻辅导员入住公寓后是否给其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特别是一些即将生育的女性辅导员, 将会挫伤年轻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1.3面临的机遇 (Opportunity) 。

1.3.1政策方面。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16号文件、2006年教育部24号令和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都明确提出要不断拓展思路, 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被提上议事日程, 提出公寓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堂和主阵地。

1.3.2物质方面。学生公寓社区化为学生工作进公寓提供了新的机遇。学生公寓社区化给高职院学生工作进公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一, 大学生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 更能清楚地把握正确的事物并坚持下去, 从而建立起自身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其二, 大学生公寓社区化之后, 学院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大力发展高速宽带, 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更畅通, 辅导员可以借助这一平台, 以新媒体实施长效的教育和引导。

1.3.3技术方面。便捷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了高职院校园网络。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自媒体等方式已成为高职院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文化阵地。作为学生管理主力军的辅导员必须拓展这一技术层面的知识和方法, 掌握与学生交流的技术话语,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在这一技术平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1.4面对的挑战 (Threat) 。

1.4.1复杂性的网络, 是对高职院公寓学生工作有效性的挑战。当前, 网络技术的普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快速, 加快了各类信息来源的深度和信息传递的速度。网络中的各样文化理念、自由思想和虚拟思维等冲击大学生的大脑, 部分大学生沉沦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之中, 心理、行为发生错位和失常;某些大学生迷恋于网络上的不健康的角落, 导致思想变质和道德沦丧;还有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中的乌合世界, 以至于美丑不辨, 良莠不分。在这些情况下,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如果不及时引导, 就容易引发学生的犯罪、盲从等行为, 后果不堪设想。

1.4.2滞后性的文化管理, 是对高职院公寓学生管理工作感染力的挑战。高职院公寓区的文化管理滞后于公寓社区物业基础设施建设, 影响到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表现在专业文化宣传滞后和文化管理方法不到位两个方面。负责大学生公寓实际管理的管理员大多文化素养不高, 公寓文化管理和文化设施建设实质上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而已, 专业素养教育也不能在学生生活时间较长的空间中深化, 文化育人停留于口号。

2.高职院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的对策

2.1辅导员要以人为本, 转变观念做好本职工作。

高职院学生工作者, 特别是进驻公寓的辅导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 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管理的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中, 把学生需要放在心中, 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和急事;其次, 要树立大学生是消费者的观念。在教育管理、制订公寓规章时, 要体现学生也是消费者的价值趋向, 尊重学生;第三, 树立师生平等交往的观念。在师生交往中, 学生工作者应与学生平等交往, 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2.2加强公寓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

首先, 高职院要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为学生服务意识强的学生工作人员参与到大学生公寓管理中, 提高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保证大学生公寓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实效性;其次要建立进驻公寓辅导员的学习培训机制, 提高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第三要根据各自学院人事工资情况提高学生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激发工作积极性, 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第四要协调好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 明确责任, 分工协作;第五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 特别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优势, 让他们参与到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中, 与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一起形成多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此外, 还要不断探索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 大胆尝试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提高工作实效。

2.3建全适宜的值班制度, 构建明确的学生公寓管理体系。

建全适宜的公寓学生工作人员值班制度和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 是高职院学生管理全面深入大学生公寓的和谐、有力的制度保障, 也是对大学生公寓物业管理真空地带的强力介入与有效补充。因此, 高职院学生管理部门要合理安排各系学生宿舍, 最好是每栋楼住的是一个系部的学生, 这样方便协调各系部派出辅导员入住管理。此外根据辅导员的年纪、性别、入校工作年限、职务级别等合理安排值班表, 确保学生公寓管理值班制度有效执行, 并加强院系两级常规督察, 不让制度存在文件中、订在墙面上, 不留管理的真空。院系两级主管部门还要积极调研学生工作全面进公寓的落实情况, 及时调整不合理之处, 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进公寓, 全面落实学生公寓和谐育人的目的, 形成以制度化和人性化结合的管理模式。

2.4建立公寓文化管理模式,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丰富大学生公寓生活。

大学生公寓学生工作的开展, 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 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发展、专业特色不同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寓文化管理的新模式。如我院3、4号大学生社区管理 (服务) 站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通过宿舍文化节, 设置“雅致宿舍”形象设计大赛, 以宿舍为背景, 宿舍生活为题材, 围绕“温馨我家”为主题, 充分体现各室特色, 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推出学生宿舍公益广告、标语设计比赛, 使各个宿舍风格迥异, 各有千秋, 用文字记下丰富多彩的故事, 展现宿舍新风采。当代大学生宿舍“寝室铭”征集活动, 使学生认真思考宿舍生活与学习有关的心得体验, 很多简单的一句话使我们教师都不得不佩服学生潜能的巨大。制作《宿舍之窗》小报发放给学生, 多方面宣传宿舍文化, 让学生了解各方面信息, 通过宣传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此外, 根据学生专业、系部学生居住的集中性, 在公寓公共区制作专业发展历程、专业文化名人名言、专业模范人物展板, 让学生在平时的公寓生活中感受专业文化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朱洪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的SWOT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2) :126-127.

[2]王海桥.构建学生社区长效工作机制, 发挥社区育人功能[J].中国科技创新导, 2008 (23) :30-31.

[3]叶慧伶, 钟江顺.高职院政治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8 (4) :49-51.

[4]张俊风.浅析新形势下公寓辅导员工作[J].辽宁科技学院报, 2008 (3) :73-74.

高职院图书馆图书流通状况思考 篇7

1 流通情况分析

1.1 馆藏量和流通量的现状统计对比

随着近年高职院校的壮大, 招生规模的逐年上升, 以某高校为例直至今年9人均拥书量达51册, 馆藏纸质文献中最多的是I类, 最少的是V类。近年来进书量最大的有I、F、B、K、G和H类, 专业设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适应市场就业需要和与时俱进逐步将高职院的专业设置发展成了以工科和文科为主、文理并重的现代高职职业技术学院, 改变了之前的较单一的理工科类为主的专业设置。高职院图书馆的馆藏纸质图书中有些类别的数量近年来也在悄悄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与高职院的办学宗旨是一致的。现抽取文学类、自动化计算机类、语言文学类、经济类、哲学宗教类、历史地理类、机电类和数理化类藏书最多的纸质图书为研究对象, 从2011年5月-2014年5月间对文献借阅比例进行统计比较。

注:借阅比例= (该类图书的借阅册数/全部借阅总量) ×﹪, 表1和图1年份的数据统计到5月31日截止。

分析表1和图1, 借阅比例最高的是社科的I类文学书呈上升趋势明显地高于其它任何一类书, 而专业书中最高的是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类, 紧随它后面的是经济类且相差不大, 但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类是每年呈下降趋势, 经济类借阅比例是稳步上升, 这也是与近年的专业设置和就业需要有直接的关系, 反映了读者的需求意愿。接下来的几类借阅比例从整体来讲虽然高些, 但是比例却是非常低的。如机械仪表工业类借阅比例最高只有百分之一点七几, 下降速度接近0.1%等等。此高职院设有外语系、机械系、电气系、计算机系和基础部等几大系与部, 结合在校生的人数和馆藏纸质图书数量, 这种借阅比例并不理想, 说明此高职院图书馆外借库整体的图书利用率和流通率并不高。

1.2 流通环节的管理工作分析

1.2.1 流通环节管理人员的素质分析

图书馆流通工作是图书馆的命脉, 是体现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是读者与图书资料文献信息之间的桥梁, 是图书馆服务的第一线。作为高校第一线的流通工作人员必须工作要规范, 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树立为师生服务, 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强烈意识, 要有团结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 想读者之所想, 急读者之所急, 不断在实践过程中分析、归纳、总结, 以促进自身发展, 为高职院图书馆的进展和健康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在服务过程中, 作为流通库的一线馆员在某些方面并没有很好地注意一些细节。如回答读者问题时能否做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遇到的读者知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时工作人员的态度会有所改变;饿了不能随意大声吃零食等。这些问题都是与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后面会解析何为馆员素质) 、文化修养和工作责任心有关, 没有真正为读者所想、以服务为荣, 缺乏一种友爱、敬业精神。

1.2.2 流通环节的文化引领职能

商校图书馆担负着弘扬和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让服务走出去, 让图书馆去‘找’读者, 拓展了服务时间, 为读者作更多的新书推荐, 专业阅读指导, 与读者建立阅读联系卡等, 对某些专业的服务可以更细些。从购书方面除围绕服务专业外, 图书管理员也要加强自己的学习, 为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打好基础。这些当然不是依靠图书馆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长期的坚持不断地努力。以上流通环节的管理工作问题也不是图书的工作人员对业务不熟悉或者极个别行为, 相反的都是有几年的工作经验了。图书流通工作具有繁琐、细微的特点, 要想做好图书流通工作, 提高图书馆图书的流通率和利用率, 需要每一位图书工作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 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 继续做好图书推荐、阅读指导、加强流通环节的管理工作, 努力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文化引领职能。

2 提高高职院校图书流通率和利用率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馆员队伍建设

流通馆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在读者服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上, 关系到馆藏资料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影响着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馆员是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责任, 应当明确其服务职责, 具有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的队伍建设主要反映了流通部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 从流通部年轻馆员数量和流通馆员质量两个指标考察。

流通馆员素质:反映流通馆员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计算公式为:流通馆员素质= (本科以上人数+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数) /流通总人数/2。

流通部年轻馆员数量:反映40岁以下的馆员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流通部年轻馆员数量=流通部和4 0岁以下馆员人数/流通部总人数。

从抽取某馆图书流通部门的数据显示:总人数目前有8人, 其中具有职称结构的有三人, 具有本科学历的有三人, 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没有。将此数据代入公式就会发现, 此馆流通部门馆员的素质数极低只有0.1875, 年轻馆员数量也只有0.375, 不到四成。因此, 馆员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

从近十年某高职院图书馆的人员变动来看, 似乎留不住人才和进人渠道偏低。引入高素质人才引进年轻馆员尤其是从高等院校刚毕业的专业人才更是留不住, 图书馆前后进了三位本科以上年轻的馆员, 但是到最后不是调走就是转岗, 没有一个是留在图书馆工作。有人以高校图书馆最近30年的状况为例, 给予以下非常形象的概括:80年代是教师家属职工子女的安置办, 90年代是人才流动的中转站, 2000年后是“博士后” (一般指引进男性博士的妻子) 消化力。“学历层次偏低、男性比例失衡、职业思想不稳、职业素养缺乏”一直是各类图书馆馆员队伍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的图书馆人要与时俱进, 不断进取努力学习新知识, 掌握好运用好新技术, 即要用好和培养好现有人才, 也要更好地引进高质素人才、更加要留住人才。

2.2 读者导读与兴致培养

加强读者导读培养读者兴致。导读的方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印发新书通报、推荐书目、文献、索引, 在图书馆大门里面设立展厅展示书展、书评和征文比赛、重要新闻图片、大门顶上安装滚动屏面及时通报最新消息等。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端正自己的服务态度、工作力求创新、取得读者的充分信任, 不管是教师读者还是学生读者都一视同仁的对待, 对于一些需要帮助的读者如个人有某些缺陷或者年纪较大的老教师、老教授, 图书馆人都要主动地提出帮助, 尽最大可能地满足读者提出的要求。提高读者对图书借阅服务项目 (如续借、预约) 和网上服务项目 (续借、预约、催还) 的满意度, 完善借阅政策等。

2.3 其它方面

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它具有较好的设备、环境等“硬件”和良好素质的“馆员软件”。维护好图书馆这部“大机器”的良好运转, 还要有“润滑油”——流通管理系统的维护。流通系统必须有专业的人才进行维护及保护, 这样才能在系统出现故障后及时排除, 在设备陈旧时及时更换, 确保网络畅通。图书馆系统维护人员对系统不完善的地方, 还应及时、主动地展开研究和开发, 这样才能够使这些系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3 结语

综上所述, 图书馆纸质馆藏量、纸质流通量和流通环节的管理工作分析都是反映了图书馆流通服务的质量。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馆藏纸质图书的流通率和利用率。“藏是为了用”、“为人找书, 为书找人”等等这些都是图书馆人永远追求的。正如图书馆学家杜定友说的:“为图书馆员者, 其性质与教育界同, 受最微薄之酬劳, 而为最多数人求最大之幸福。”

参考文献

[1]唐静, 彭颖.高校图书馆在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11 (2) :62.

高职院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8

1系统需求分析

1.1系统总体需求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对教学客观、及时、有效的评价,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1.1高效性

一方面可以将教学评价相关人员从繁琐冗杂教学评价工作中解放出来, 另一方面可以节省问卷调查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再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教学评价周期, 及时高效的完成教学评价工作。

1.1.2精确性

一方面可以避免人工统计所带来的数据误差, 另一方面通过自动完成教学评价的分析, 无需人工干预, 从而为教务管理及决策提供良好的支持。

1.1.3实用性

通过开发简单使用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可以避免由于重复问卷调查而带来的不良情绪, 让老师和学生感觉到教学评价不再是包袱, 而是一种权利、乐趣。

1.2系统功能需求

教学评价系统应以课程为载体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量。同时, 要求评价主体应由学生、同行教师、督导统一评价。这样,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 可以改变传统以学生评价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单一考核标准, 从而更加真实的反映教学实际情况, 更加公平公正的评价老师。

2系统结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B/S架构开发模式。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 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 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 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 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其体系结构如图1示。

3系统功能设计

考虑多元化的评价现状, 该教学评价系统可从学生、教师、教务监督、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规划, 其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3.1教师查阅系统

该系统主要完成任课教师个人信息的基本维护、浏览教学督导对个人教学的评价以及自己对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留言。

3.2教学督导系统

该系统主要完成对任课教师上课情况的教学评价, 同时给出教学意见或建议, 以帮助上课教师进行改进。同时, 并能给出系统分析数据, 以便教务处将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相关参考。

3.3后台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完成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督导个人基本信息、课程相关信息等基本信息的注册与管理。

4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在设计数据库时, 我们既要关注任课教师、教务人员及管理员等多种用户, 又要关注一人多职等特殊情况。从实际可操作性和具体要求出发, 该教学评价系统的E-R图如图3所示。

5测试结果

以系部为平台, 通过多门课程的测试, 该系统基本符合教学评价初期设计的要求, 为教学评价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当让, 系统也存在许多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如:平台数据分析不够全面、复杂程度不断抬高等, 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总之, 该系统达到设计目的, 以完全可以投入使用。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繁琐、人为影响因素较大等现状, 利用.NET、数据库技术, 开发基于B/S架构的高职教学评价系统, 实现教学评价的自动化管理, 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职,教学评价,B/S架构

参考文献

[1]肖兰艳.基于WEB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2.

[2]刘晓彦.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独立学院教学评价系统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2011.

[3]彭琳华.浅谈发展性教学评价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 2010, 19 (14) :79-79.

上一篇:再灌注心律失常下一篇:多媒体舞台戏剧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