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差错

2024-11-12

用药差错(精选6篇)

用药差错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卫生行业的专业性与群众缺乏对医药知识的了解,很容易造成医患沟通不畅,从而产生医患矛盾。药剂科是危机事件的高风险科室,是医疗纠纷的敏感地带,因此建立和完善危机事件管理机制非常必要。近年来,由于用药差错而导致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并受到广大人们的热切关注。用药差错主要是指在药物调剂、发送、领取及储存等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药剂科是医院面对患者的重要服务窗口之一,也是用药差错较频繁的科室,因此,必须加强药剂科存在的用药差错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对药剂科采取危机管理模式,以对用药差错进行事先预防、事中控制及事后处理,以避免用药差错问题的产生。

1 用药差错产生原因

1.1 药剂师方面

药剂师用药失误原因主要有:其一,与患者交流较少,药剂师间未能及时沟通合作,所以导致用药不合理现象的产生。其二,药剂师在用药管理中的责任意识较低。其三,未能按照用药指导,合理配置和发送药剂。其四,未对药房进行严格审查,导致用药问题的产生。其五,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或用药不合理,药师审核处方未严格把关;药剂人员责任心不强,调剂处方未做到”四查十对”;药剂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特别是临床基础知识缺乏;药剂人员工作量大及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药师发药时交代不清,结论药剂人员在工作中要高度重视调剂差错问题,规范调剂规程,才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差错的发生。

1.2 患者自身原因

很多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全面且正确的认识,对药品知识及医院药物发放工作了解甚少,所以在配发药物时,对医院过于依赖,导致患者容易出现急切、急躁等情绪。当医院在配发药物过程中出现任何错误,就会影响到患者对医院信赖程度,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

1.3 药剂管理方面

有些医院未建立完善的药剂管理制度,未定期对药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导致很多药剂人员理用药管理理念落后,用药安全意识有所缺陷,导致很多用药差错问题的差生,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药剂科未能与医院每个科室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当任何一个科室出现用药差错时,对药剂科工作都造成严重影响。

2 药剂科用药危机管理

2.1 事前预防

首先,提高用药差错安全意识。药剂管理人员作为临床用药的提供者和监督者,必须树立良好的用药安全意识,对用药整个过程进行严密的观察,以对临床用药可能存在的差错危机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定期对药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药剂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业务水平,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2]。其次,要制定预防方案。主要是在用药剂用药差错产生前,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及预防,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药剂管理人员必须对用药流程进行严格的观察和控制,以及时发现药物差错产生的原因,加强用药薄弱环节的预防和控制,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主要包括停电预防方案、意外事故预防方案、药品配制方案等。再者,建立和健全预警机制。通过建立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发现药剂科存在用药差错现象,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减少药剂科用药差错率。

2.2 事中控制

首先,及时掌握用药差错信息。在对药剂科用药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用药差错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以为用药差错控制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用药差错信息主要包括用药差错事件发生过程、患者情况、差错原因等。其次,加强各方交流与沟通。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医务人员未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将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因此,在处理用药差错危机时,药剂科人员必须与患者、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以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不良情绪,接触医疗纠纷危机。当遇到用药差错危机时,要及时上报给上级领导,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事情的严重化[3]。再者,实行有效的危机处理措施。主要是按照用药差错事故性质、严重程度进行有效的处理。如果由于服务态度而导致的用药差错问题,应该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道歉,以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谅解。如果由于技术失误而导致的用药差错问题,应该先向患者及其家属道歉并获取谅解,同时与患者共同分析用药差错事故产生原因,并及时制定出最佳处理方案。如果由于管理职责而而导致的用药差错问题,应该及时向患者及家属道歉,如果患者及其家属不接受道歉,可先做冷处理,等用药差错事故平息之后,在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友好沟通,并及时向患者反馈事故处理情况。

2.3 事后处理

首先,将药剂科用药差错作为培训实例,以提高药剂科人员的用药危机防范意识,对用药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其次,需对药剂科用药差错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给予相应的评估,为用药差错危机处理提供重要依据。再者,当用药差错危机结束后,需对用药差错事故相关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及其家属用药顾虑有所消除,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

3 结语

药剂科是医院面对患者的重要窗口之一,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调剂工作的误差会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药剂科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用药差错危机意识,制定用药差错预防方案,对用药差错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在事后进行有效的处理,以降低用药差错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药剂科服务水平和声誉。

摘要:用药差错,不仅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对医院声誉造成很大影响,必须引起药剂科人员的高度重视。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用即可用药差错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危机管理措施,以保证药剂科用药质量。

关键词:药剂科,用药差错,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凤梅,杨明娜.药剂科的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9(03):87-88.

[2]徐秀丽,李克,宋绪彬.用药差错与顶防策略[J].社区医学杂志,2011,23(04):65-68.

[3]赵志宏.浅谈医院用药差错与防范[J].中国医药指南,2012,8(03):76-78.

用药差错 篇2

零售药店的用药差错与防范对策

用药差错可发生在不同用药阶段,有的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及时总结和分析零售药店的用药差错发生的原因,有利于不断提高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的药学服务水平。

用药差错的类型:

药店的用药差错可分为处方药和0TC二大类,按发生原因又可分为多个类型。常见的发生致死性差错类型包括给用量不当、给错药和给药途径错误,导致差错最常见原因是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能力和知识不足以及沟通偏差。患者未能遵医嘱或说明书用药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处方药常见用药差错

(一)书写差错

处方医师书写差错。如他巴唑写成地巴唑,地高辛0.25mg,写成0.25g,PP粉外用写成内服;书写潦草发药者看错而造成过量,如ug误为mg; p.d误为qid;胰岛素10u误为100。发药者在药袋上写错用法、用量等也常见,如复方新诺明片每日2次写成每日3次等。

(二)发药差错

①因药品标签、外包装、药名或形状、颜色等相似的发错。如ATP针发成糜蛋白酶针;如氧氟沙星片发成左氧氟沙星片;消心痛片发为消炎痛片等。

②剂型差错。如柳氮磺胺吡啶栓剂发成片剂;赛庚啶片发成霜剂;缓释片发为普通片;滴眼液发为滴耳液等。

③药品规格、剂量或数量差错。同一剂型的药品有多规格,易引起剂量或折算数量等差错。如肾病综合症用泼尼松隔日突击疗法,而发(写)为常规用法和用量,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仅凭经验或习惯性思维调配处方也是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

④擅自作主使用代用药。如某患者遵医嘱购买40mg(2ml)普鲁卡因注射液二支。恰巧药店缺货,介绍利多卡因作用与之相当,并付给400mg(20ml)利多卡因注射液二支。患者用后发生中毒,经医院抢救方脱离危险。

⑤其他。如在调配处方时,零星、剩余药品没有精确归位造成药品混淆差错;在调配处方时未呼叫顾客姓名,出现张冠李戴等复核性差错。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脱岗”、“挂名”和未经合法处方医师书面授意而由店员非法滥卖、滥用处方药,均存在严重的差错隐患。

二、0TC常见用药差错

消费者购买0TC是一种被动购买的行为。如果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咨询购药中错误推荐药品、错误指导用药,则可能导致不良的用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可见,在保障0TC用药安全方面的责任重大。

(一)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必须全面了解顾客的基本状况,分析其主要病因,谨慎地为顾客当参谋,介绍适当的0TC药物,这对防止推荐、指导或咨询0TC用药出现错误显得十分重要。

(二)年龄 药品说明书除有指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用量外,一般指成年人剂量,因此向小儿、老年人推荐药品时要注意用量及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等。如老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过大可引起虚脱。感冒通(含双氯芬酸钠)小儿用后引起血尿等。快克(含金刚烷胺)幼儿用后有多动、抑郁、失眠、幻觉等。含阿司匹林的感冒药,引起或加重幼儿哮喘、诱发“瑞氏综合症”等等。

(三)性别 推荐妇科药品应注意妇女的月经期、怀孕期和哺乳期。在已公布的六批0TC药品的说明书中,涉及哺乳期和孕妇禁用或慎用注意事项的化学药品有155和150条,中成药有101和1200条。如驱虫药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对胎儿有致畸及胚胎致毒性作用;七制香附丸、跌打损伤丸、地榆槐角丸、乌鸡白凤丸等可引起流产;吲哚美辛、硫糖铝及抗组胺药等不但通过胎盘屏障且能进入乳汁,引起胎儿和婴幼儿肝功能障碍。

(四)职业 在指导顾客用药时,应考虑到患者的职业。在复方抗感冒药(如泰诺感冒片、速效伤风胶囊等)中含有抗组胺药扑尔敏等,服后易引起嗜睡、疲乏、头昏、困倦等,从事驾驶、高空作业或机械操作时不宜推荐含有抗组胺药的药品,或应交代用药后暂不能从事这些作业。

(五)用药史 推荐药品之前,应询问顾客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等ADR史及用药习惯等。避免发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减少患者误用、滥用药物事件的发生。如老年患者不但服用处方药多,还可能服用更多的镇痛药、营养补充药和缓泻药等0TC。而阿司匹林、布洛芬等0TC药物,与华法林、口服降糖药、地高辛等处方药存在严重的相互作用。因此,必须在明确用药史后才正确推荐0TC,防止药物 的相互作用。又如服用藻酸双酯钠、胸腺素、多虑平、西咪替丁等药物后可出现类似感冒症状。询问用药史如果发现是药源性感冒症状,如果患者的确在服这些药物,应告诉患者及时停药,而不是推荐感冒药。一药多名和消费者求愈心切,擅自加服药,可能造成重复用药,引起毒副反应。因此,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应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用药宣传教育。

(六)病史和病情 在已公布的六批0TC药品的说明书中,有禁用和慎用的注意事项的化学药品有371条和212条,中成药有742条和1089条,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不了解患者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的情况下盲目地向顾客推荐药物是十分危险的。

例如对腰痛患者不进行辨证,向寒湿腰痛患者盲目推荐六味地黄丸、壮腰健肾丸或补肾强身片,不但治不了腰痛,反而会加重病情;对咳嗽患者不辨风寒、风热、随便推荐杏苏止咳露、贝母止咳露。为心绞痛患者首选或推荐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速效”药,而不是硝酸甘油;向糖尿病推荐服含糖制剂;把高血压头痛误认为感冒;把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错当成骨质增生等等,按此推荐0TC药物,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七)发药错误 药名一字之差和同名异药引起的混淆用药。如二陈丸发成二至丸;中成药妇康片发成处方药妇康片;小儿善存片错发成人用善存片或善存银片。

(八)交代错误 在推荐0TC时,应向顾客交代ADR、用药禁忌症和相互作用、治疗后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的处理等。在药店中,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常常忽视这一环节,从而导致用药差错。

(九)用法错误 给药方式交代不清楚有可能造成患者的错误使用。内服药应说明服用间隔,特殊作用药品应交代是饭前还是饭后服,是整片吞服还是碎片服用。含服片不宜吞服,大蜜丸应去腊壳服等。外用药是外擦还是外涂,肛肠、阴道及喷雾给药等都应交代详细用法,防止误服。

(十)用量错误 药品用量尤为重要,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调配药时,不可把药递给患者就完事,对患者要交待或写清楚用量。液体药剂如药瓶刻有格数,应交代每次服多少格,对药瓶没标格而每次服10毫升,应告诉患者10亳升相当于多少量。对小蜜丸,每次服用量一般为6g或9g,作为执业药师要知道每一瓶盖大约相当于多少克,便于交代患者如何服用。对片剂等不能交代每次服用多少毫克,应交代每次服用几片为宜。如某患者因上腹饱胀、反酸、食欲减退,推荐保和

丸6g×10支、木香顺气丸3g×10支内服,未交待清楚用量。5天后患者投诉药品无效。经了解患者取药后见说明书均有“每次服3~6g”的字样,以为每次服3~6粒,5天竟一支药也没服完,交待正确用量服后症状很快消失。再如某老人服卡托普利12.5毫克,一日3次,测量血压发现降压药效果不佳,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便自作主张,交代改为25毫克,结果出现了皮疹、味觉丧失等,还引起了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因此,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应详细告诉顾客的药物使用剂量,同时不能随意改变药物使用剂量。

(十一)注意事项错误 在销售0TC时,药品说明书必须给顾客,并叮嘱要详细阅读后使用,同时对可能发生的现象进行解释,以免患者感到恐慌。服药最佳时间与药效有关,因此应根据药品特点,交代服药时间和方法。如心绞痛患者,应交代在含服半片或一片硝酸甘油心绞痛未在2~3分钟消失(注意不是减轻),应立即再加服硝酸甘油,直到心绞痛症状消失。胃肠促动力药要告诉患者与颠茄片、山莨菪碱片隔开服用。

三、发生用药差错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指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自身的总体素质方面的因素,包括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身心状况、沟通偏差等。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后,执业药师及店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了药店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客观因素 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影响执业药师正常业务行为的外界条件。一方面是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包括照明灯光是否理想、工作场所是否安静、是否被频繁打搅(电话、聊天)等。另一方面是约束机制问题,包括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对调配处方差错监督力度等。

(三)其他因素 引起差错的原因常常并非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的草率,而是当今快节奏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用药过程的快速性与复杂性,以及执业药师、处方审核员超负荷工作、药品广告“诱导”作用所致。由于采用偏重处罚出错者的做法,使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习惯于隐瞒错误、逃避责难。此外,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是促成用药差错的发生的重要因素。

四、防范对策与建议

(一)正视用药差错 杜绝差错、合理用药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要防止差错首先必须正视差错,进而查明原因加以防范。长期以来,过多责备出错者本人,加上管理者屈于诉讼纠纷与赔偿的压力而讳言差错,造成的后果是造成药害蔓

延。因此,避免用药差错、实现合理用药,是各国都未解决的社会与学术问题,而不是个人责任。

(二)用药差错多可以预防

建立并实施用药隐患自查报告制度,使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变被动受检查为主动参与检查和管理,从而增强其安全意识,调动积极性和提高责任心与工作能力。否定过去回避问题或重点责难出错者的传统管理模式,调控执业药师情绪,以利差错的上报、汇总、分析研究,找出防范措施。

(三)保证药学服务质量 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配臵药店各类专业人员,加强岗位责任制、职业道德和专业理论、法律法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正确引导和规范执业药师的业务行为,这些对防范差错事故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依托 加快发展网络药学信息通讯系统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权威的合理用药咨询网络系统,正确获取和合理利用药学信息,是防止用药差错十分重要的措施。但建立和发展跨医院、跨地区、跨行业的协作网,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社会工程,有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五)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不能依赖于市场功能,市场化放任性有可能加重用药差错的泛滥,政府必须予以干预、调节。国家应重视药店的药学服务,提高用药治疗失误报告制度;开展药物治疗失误的研究;建立非惩罚性的药物治疗失误报告系统,以指导、制定安全用药方案,提高用药安全标准与期望。通过强制性的报告确认差错,及时通报和宣传安全用药知识,使同行共同了解某个事件的教训,唤起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和消费者的注意,以避免用药差错的重犯。

用药差错 篇3

1 可能引起用药差错发生的护理护理环节

根据医院的药品使用流程[1]可以看到, 医院药品的使用过程的七个环节中有五个是护理人员在执行, 因此是否会出现用错药的现象, 护理人员起关键性的作用。

1.1 护理人员转抄、核对医师处方的正确性对防止住院患者的用药差错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医院, 医师开具医嘱后, 必须经过护理人员转抄成为取药单之后才能据此到住院药房取药, 对于服药种类变动大, 修改较多的还须重新整理取药单。

在处方转抄、重整医嘱单的过程中, 由于药名的相似性, 很容易出现抄错药品名称的现象, 如地巴唑与他巴唑、氯丙嗪与氯丙咪嗪等, 名称都极其相似, 有的甚至是药品名称的读音几乎相同, 不看书写的文字很难确定要写什么药名, 如生脉针与参麦针等, 所有这些稍不留神就可能抄错。

除了抄错药品名称外, 抄错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的现象也经常可在临床上发现, 如硝苯地平片有普通的片剂也有缓释片还有控释片, 前一种的用法为3次/日, 而中间一种则为2次/日, 后一种为1次/日, 如不认真而凭印象去抄则很容易将它们抄错。

药剂人员凭着错误的处方去调配, 想要住院患者不出现用药差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1.2 护理人员初步核对不认真可能导致用药差错

药剂人员根据护士转抄的取药单, 调配药品后, 首先交给取药护士初步核对。在处方没错的情况下, 护士仍要认真核对, 因为在目前的工作方式下, 药师配药的工作量非常大, 重复调配相似的处方, 将使药剂人员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机械的情况, 凭印象取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取药护士工作不够认真细致, 甚至不问品种, 只求数量, 即使你的处方抄得再正确, 也有可能取错药品。

1.3 护理人员交接班核对药品是防止用药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为防止住院患者的用药差错事故的发生, 取回病区的药品须再次核对, 以及每一次换班都要由接班人进行核对, 只是病区接收药品核对与交接班核对侧重点有所不同, 接收药品核对, 重点是品种、数量, 交接班的核对除品种数量外, 还要核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症状的改善等与所用药品的适宜性。

1.4 用药前查对是防止用药差错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

经过前面的多次核对, 患者用错药的可能性已降到最低, 但仍不能排除, 因为同一病区所住患者所患疾病比较相似, 所用药品也比较相似。在此情况下如不认真不细致, 仍可能会给甲患者用药时取了乙患者的药, 甚至出现药品无取错, 但用药的患者错了的情况, 因此用药前还必须进行一次核对, 重点核对用药者的床号、姓名, 特别是姓名相同或相似的更要认真核对。因此用药前查对是防止用药差错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 只有床号、姓名等都确认无误后才能用药。

2 防止护理环节出现用药错误的对策

护理人员作为住院患者用药的直接操作者, 工作涉及到处方的转抄, 药品的核对、配伍、使用、临时保管药品等多方面, 同时护理人员作为药物使用的最后把关者, 在减少药物差错中起关键的作用。

2.1 认真落实医护管理责任制, 从源头上消除用药差错隐患

加强护理人员对电子医嘱和药物使用系统的学习, 使相关人员熟悉电子医嘱和药物使用系统, 同时对病区的取药单要进行重新设计, 按照要求, 转抄人、复核人均要在取药单上签名, 以确认该取药医嘱患者信息及药物信息已与医生所开医嘱核对, 通过签名明确各自的责任。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全名, 转抄医嘱后, 经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并做到班班查对。临时医嘱, 要经过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并记录执行时间, 执行者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 方可执行和转抄。当天所有变动或新开的长期医嘱也必须做好中班、夜班的查对工作, 每周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通过以上的学习及工作上的改进, 抄错处方、入错电子医嘱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达到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2.2 规范护理操作规程, 提高护理队伍业务素质。

规范用药方面的护理操作规程, 制定病房的患者用药流程, 严格按照用药流程完成患者的用药。包括: (1) 反复核对患者的病状, 观察患者的情况, 确定病情是否发生变化。 (2) 核对治疗方案, 了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 配伍禁忌等, 必要时要与医师、药师进行适当的交流, 确定治疗方案适当, 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 (3) 核对药品, 确定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号、有效期、及药品的外观性状是否改变等, 核对药品的数量、单次用药量以确定药品的用药量适宜。核对药品的剂型、用法并与医嘱相比较, 以确定药品的使用方法适宜。 (4) 核对患者, 药品使用前要认真核对核实患者是否属实以避免用药时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同时要了解用药患者既往出现过的药品不良反应;是否有遗传危险因素等。 (5) 检查用药设备的完好情况, 如输液泵、镇痛泵等, 熟悉其使用方法, 确保正确使用。 (6) 使用药品前不能去掉包装和标签, 并要认真核对, 药品使用中如须改变药物浓度, 如稀释等, 要有第二个护士在旁核对, 使用结束后立即完整记录使用情况。 (7) 加强患者用药后的观察。用药后还应仔细观查患者各种体征变化情况,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变时, 应及时与主诊医生联系, 共同确定是否按原用药方案执行, 同时要与患者进行病情交流, 了解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情况, 告知注意事项, 耐心听取和解答患者对药物的提问[2]。

2.3 加强护理人员对业务知识的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针对抄错处方可能出现用药差错的情况, 医院对护理人员要加强药理学知识、药剂学知识的学习, 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常用药品的名称、用法、常用量、配伍禁忌等, 熟悉各种药物的作用、用途等药物使用方面的知识, 熟悉常用药品的各种不良反应, 尤其是肝肾功能损害、药物过敏、多种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治疗指数小而本院又经常使用的药物 (如锂盐) 的学习;加强护理人员对病理、生理知识的学习, 熟悉特殊人群 (孕妇、老人、幼儿、体重过低者) 的病理、生理差别, 以保持对特殊人群用药的高度敏感性;学习判断治疗效果和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方法。

以上各方面密切相关, 相互影响。因此只有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抓, 各方面相互配合, 医、药、护人员共同努力, 各尽其责, 才能有效减少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新河, 庄小雁, 周艳兰.住院精神患者用药差错环节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20) :86-87.

用药差错 篇4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药剂科的用药差错登记情况进行分析, 并对收集到的用药差错发生原因进行探讨, 分类汇总, 根据用药差错成因, 为其制定积极的药师干预对策。

2 结果

2009年2月-2013年2月药剂科共发生用药差错172例, 主要来源于医师、药师、护理人员、患者行为等方面, 主要包括选择药物、书写处方、配方发药、药品标签及药品使用情况等。发生差错人员分析:专业工作5年内的医务人员137例, 5年以上的医务人员35例;差错导致的后果:未对患者造成伤害167例占97.1%, 造成轻微伤害5例占2.9%,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伤害事件。

3 讨论

3.1 用药差错成因分析

3.1.1 医师因素:

在172例用药差错中, 医师导致102例, 占59.3%。差错原因:药品的剂型、规格、数量差错35例, 占34.3%;药品适应证和诊断不符32例, 占31.4%;溶媒选择不当19例, 占18.6%;药品名称混淆9例, 占8.8%;重复用药4例, 占3.9%, 疾病导致的用药禁忌3例, 占2.9%。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医师存在处方书写不规范的情况, 如诊断不清晰或诊断和用药不符合, 整体字迹潦草, 导致药名、规格、剂型、数量不清;部分医师缺乏药物知识, 出现选错药物的情况, 如给18岁以下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给予支气管药物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药物及病毒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等。

3.1.2 药师因素:

药房出现差错事故的重要原因为缺乏用药安全意识、疏忽大意等;另外, 药师缺乏专业知识, 进而不能使审方严格把关, 导致出现用药差错。本文由于药师导致43例, 占25.0%。差错原因:药品名称相似24例, 占55.8%;药品规格混淆10例, 占23.3%;药品标签、包装相似5例, 占11.6%;用药交待不清2例, 占4.7%;粗心大意、发错药物2例, 占4.7%。如复方雷尼替丁联合枸橼酸铋钾颗粒, 由于复方雷尼替丁胶囊是枸橼酸铋钾和雷尼替丁的复方制剂, 枸橼酸铋钾颗粒的主要成分为枸橼酸铋钾, 存在重复用药。

3.1.3 护理人员因素:

19例为护理人员因素, 占11.0%。护理人员出现差错主要由于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具体表现如下: (1) 患者姓名、床号查对不认真, 导致漏给药或发错药; (2) 给药途径错误, 如将肌内注射用药错认为经静脉滴注给药; (3) 患者不了解新药配伍禁忌, 出现药物浪费情况; (4) 未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5) 给药时间不合理; (6) 给予药物治疗前, 未了解用药史或询问患者过敏史, 进而导致发生不良反应。

3.1.4患者因素:

8例为患者因素, 占4.7%。患者因素主要包括自身服药依从性、文化程度等方面。如医师嘱咐服用头孢类药物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禁止饮酒, 但患者依从性较低, 导致出现双硫仑反应;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未按量、按时服药, 进而影响疗效。

3.2 药师干预方法

3.2.1 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

为实现合理用药, 避免用药差错, 需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如通过定期举行与工作实际相贴近的业务学习活动等, 对医院各个阶段的药品用药情况、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患者反馈等进行分析讨论, 建造较好的学习氛围;运用网络平台, 获得最新药物资讯, 进而提高专业素养水平[2]。

3.2.2 构建良好的用药安全文化:

建立用药差错报告制度, 如出现用药差错, 积极找寻原因, 并进行改进和评价。另外, 建立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讨论沟通与互相交流机制、无障碍的医疗错误报告系统、安全管理系统、良好的风险管理系统、简化标准化的关键程序及学习型组织等, 进而大大降低差错发生率[3]。

3.2.3 医师处方差错的防范:

要求医师要对药物治疗新动态进行全面掌握, 了解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完整、规范的书写处方, 注意避免使用不规范缩写, 防止药师配发处方出现调配差错;尽量应用电子处方, 减少医师转抄错误或笔误。

3.2.4 药师调配处方差错的防范:

严格根据调配规程操作, 严格根据“四查十对”制度执行, 对处方进行正确调配。加强药品管理, 保证药品有序摆放, 最大程度减少取药错误;对药品进行分类存放, 如药物品种、规格不同, 将其分开摆放;定期对药品有效期进行检查, 按照“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 严禁发放过期药品;严格根据药物审方制度, 对药物名称、规格、用法、使用剂量、数量等进行准确核对;为患者发放药物时, 保证正确发放药品, 并对患者讲解药物注意事项[4]。

3.2.5 护士给药差错的防范:

严格根据“三查七对”制度进行操作, 服用药品前正确核对药物服用剂量, 并核实患者的姓名、疾病等;另外, 认真倾听患者, 对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做好报告工作。

3.2.6 患者用药的教育:

医务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用药教育, 加强医师、护士及药师三方的合作, 加强患者用药管理,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 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师要正确指导患者服药, 严格规定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给药途径, 增强治疗效果, 避免错误用药。另外, 为患者公示药学服务电话, 如用药过程中出现问题, 以便患者及时咨询[5,6]。

综上所述, 通过对临床用药出现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实施有效的药师干预方法, 进而有效降低用药风险率,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摘要:目的 对临床用药差错成因进行分析, 并对药师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对该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药剂科发生的用药差错情况进行登记, 对差错成因进行分析总结, 并探讨积极、有效的药师干预方法。结果 共发生172例用药差错, 其中医师导致102例, 药师导致43例, 护理人员因素19例, 患者因素8例;未对患者造成伤害167例 (97.1%) , 造成轻微伤害5例 (2.9%) ,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伤害事件。结论 针对临床用药出现差错的原因, 实施有效的药师干预方法, 进而有效降低用药风险率,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临床用药差错,成因,药师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冬英, 蕫宪菊.护理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 (下半月) , 2014, 1 (2) :89-90.

[2] 潘凌燕, 宫莉, 吴红梅.烧伤科病区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J].医学信息, 2014, 10 (1) :311.

[3] 罗利雄, 范红玲, 陈健, 等.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 17 (3) :330-332.

[4] 许艳, 汪宇, 钱虞刚.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32) :159-160.

[5] 朱雅辉, 李水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4, 10 (6) :141-142.

用药差错 篇5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分析,防范措施

静脉用物调配中心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简称PIVAS) , 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 由受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在内的静脉滴注药物配置系统。是集临床应用与科研为一体, 并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和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1]。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通过优化重建于2010年12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其日常工作由药师和护理人员共同担任完成。目前已实现本院各住院病区长期静脉点滴用药的集中调配, 大大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但由于我院PIVAS成立时间较短, 其工作模式尚未成熟, 管理经验、人员培训及防范差错的措施均不足, 导致各工作环节中易出现差错。为了降低差错的发生, 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本文针对PIVAS常见的差错, 分析总结经验并制定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1 PIVAS差错的类型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流程包括下医嘱、电脑医嘱录入、分批、审方、贴签摆药、核对确认、输液配置、成品输液核对及发放, 在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发生差错[2]。本PIVAS重建至2011年3月底以来共配置输液203325袋、发生差错共214例, 按流程将差错分类见表1。

2 差错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电脑系统不够完善

本院PIVAS尚处在起步阶段, 电脑系统需要不断的完善才能达到满意的程度。由此引起的差错有:①医嘱单不能分批次, 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呋辛钠1.5 g, bid, 生成的医嘱单只有上午一次;②医嘱单用药时间不相符, 如上午的时间打印成下午的时间。③对不合理处方不能识别, 如临床护士医嘱输入错误: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法舒地尔10支。

2.2 医生医嘱不合理

药师专业知识、经验不足, 对不合理的医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①药物间配伍禁忌, 如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 g+胰岛素0.1 ml, 两者同时使用可能引起血糖失调。②用法用量错误, 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替唑钠4 g, 按说明书要求头孢替唑钠一次最大用量为2 g。③溶媒选择不当, 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水溶性维生素冻干粉1支, 说明书提示水溶性维生素能被电解质破坏, 要求溶解于葡萄糖注射液或是脂肪乳注射液中。

2.3 摆药贴签错误

2.3.1 大输液标签贴错

这是在PIVAS中常发生的差错, 如将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贴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上,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贴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输液袋上,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标签贴在5%葡萄糖注射液上, 转化糖注射液500 ml (塑瓶) 贴成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

2.3.2 药物规格、数量不符

PIVAS中有些药品是一品双规, 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容易形成疲劳状态, 此时在排药过程中很容易混淆药品规格, 发错药品数量, 如 (1) 将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 g头孢替唑钠2支发成规格为2 g的头孢替唑钠1支; (2)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银杏叶3支发成4支。

2.3.3 药物发错

去掉外包装后很多药品的外观很相似, 一旦药品的固有位置改变, 或是药品补充时、退药归位放错药框, 以及有些药品的通用名称很相似, 这些情况都很容易导致药物发错。如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发成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发成门冬氨酸钾镁粉针剂。

2.3.4 药物批次混淆

在排药过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外界因素干扰等情况下, 特别是在补药的情况下, 容易导致药物批次混淆, 从而使第二天早上药物统计袋数不对, 耽误成品输液送达临床时间, 如第一批药物放在第二批中。

2.4 输液调配差错

2.4.1 漏加药物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负责全院的长期医嘱用药, 由于工作量大且重复性强, 时间紧张, 易造成护士人员繁忙之中容易发生漏加药物的情况。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 g, 其成品输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药师核对时发现为无色, 与护士交涉后确认漏加药。

2.4.2 加错药物

这是在抗生素、生物毒性药品调配操作间中经常发生的差错, 因为此操作间的药物大部分都是粉针剂, 加入溶媒后需放在振荡器上充分溶解, 由于有些药物外观相似, 护士在拿药时不够仔细、认真、凭自我感觉, 没看清楚药物是否与输液标签一致就直接加药, 容易发生差错。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80IU青霉素320 iu冲配时加入了4 g哌拉西林。

2.4.3 拿错针筒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集中冲配药物可以节约医用耗材, 包括针筒、医用手套等。在冲配药物时, 同一洁净台冲配药物针筒按药物不同分类, 紧张繁忙的工作易造成护士在慌忙之中拿错针筒加药, 造成药物污染。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2 g, 成品输液为无色透明液体, 但是药师核对时观察发现此袋药颜色偏黄, 与护士交涉后证实用加左氧氟沙星的针筒冲配, 此袋重配。

2.4.4 药物剂量不准确

PIVAS中大多数情况下输液袋中加入的药物剂量都是整支或整瓶,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如儿童或是老年患者某些药物的剂量就要降低, 使用非整支或整瓶剂量, 在冲配时, 护士容易疏忽加错剂量, 导致差错。

2.4.5 扎破输液袋

有些输液袋质地较薄, 散落在药框中的空安瓿很容易扎破这些输液袋。如250 ml转化糖注射液经常容易被扎破, 造成药品浪费。

2.4.6 退药不及时

早上药物多, 冲配任务重, 补药时药物放错病区, 有些退药不能及时找到拿出, 而当找到时已被护士人员冲配完毕, 导致退药未退形成差错。

2.5 统计不准确

2.5.1 输液袋放错病区

PIVAS负责全院病区的静脉输液药物调配, 药物袋数多, 工作量大, 繁忙而紧张的工作环境下, 将输液袋放错病区, 导致数量统计出现差错。

2.5.2 待退药未减

有些不合理医嘱在审方时未发现而生成医嘱单, 这些医嘱单会被单独拿出作为待退药, 并通知临床要求退药。有些药直到第二天早上配药时仍未申请退掉而早班药师往往容易忘记减掉未退的袋数, 造成数量不对。

2.5.3 数错或加错袋数

这是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常发生的差错, 在统计袋数时因工作紧张繁忙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发生数错或加错差错。

3 改进措施

3.1 优化系统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按照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进行二次重建, 其布局、设计更加合理, 软、硬件系统更加科学规范。除了拥有保障万级洁净配置药品的硬件设施, 静脉调配中心还配备了一批临床药师和资深的药学人员审方, 通过在医嘱审方系统中镶嵌PASS合理用药软件系统对药品安全进行把关。建立信息沟通本, 出现系统支持功能欠缺或故障及时与信息科沟通, 增加系统支持功能, 排除故障, 与信息科共同逐步完善药学专业技术电子信息支持系统, 如:①建立单个药品分批次动态查询系统, 可随时查询药品使用与退药情况, 准确计数单品种单批次用药数量;②打印输液标签时, 经常不小心双击批次打印, 造成输液标签打印出双份, 为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重复点击批次打印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 阻止此类现象发生。

3.2 增强审方药师的业务水平

PIVAS的建立, 为药师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场所, 药师能够利用其丰富的药学知识为患者服务, 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合理。PIVAS中处方审核由专业知识丰富、责任心强、有一定临床用药经验的药师担任;建立不合理处方集, 及时记录问题处方, 并与病区医生进行沟通修改处方, 否则不予配置;每日上午交班时对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增强质量管理和防范意识并且专人记录;建立电子药物使用手册, 特别是新进药品, 发现疑问医嘱可供药师随时查询;对可疑医嘱需再次确认才能调配;每月开展一次业务学习, 集体讨论, 交流工作经验、心得体会, 宣传用药知识, 增强药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提高业务水平。

3.3 加强药品管理工作

药品管理是PIVAS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3,4], 建立比较完善的药品管理工作体制有益于PIVAS的发展。将药物分类分区摆放在固定的位置, 用不同颜色的药框摆放, 药框上的标签要字迹清晰, 一品双规、容易混淆药品醒目标明以作警示, 并及时补充药物。做好药品效期的管理工作, 并建立药品效期管理制度, 实行近期先用, 先进先出的原则。加强药品配置中各环节的核对工作;审方药师对每张补药医嘱单都要用红色标出相应批次, 以免混淆批次或是漏单情况出现。每月对所有药品进行一次盘点, 对数量, 查效期;对高危药品、贵重药品及容易混淆的药品进行日盘点, 发现帐物不符及时查明原因, 可以及时避免差错的发生。

3.4 提高防范意识, 建立差错处理制度

PIVAS中的药师和护理人员要培养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不断提高防范差错的意识, 尽量杜绝或避免不必要差错的出现。药师人员在审方时对特殊剂量的药物要用红笔做出醒目标示, 在成品输液核对时要认真仔细, 看清其输液颜色及空安瓿瓶, 发现疑虑及时询问相关冲配人员, 不擅自作主, 自以为是。退药时要看清楚其排药时间, 认真阅读交班本注意事项。对PIVAS中出现的各种差错应及时登记,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月进行讨论分析, 处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 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差错处理制度。一旦差错发生, 药师和护理人员也可不必手忙脚乱, 有章可循, 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差错, 而不妨碍正常工作的进行。

3.5 认真仔细把好最后一关

打包点数时要养成逐一看清楚病区的好习惯, 以免混淆科室。工作时, 要集中注意力, 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工作时间不随意与人交谈、打电话、嬉笑玩闹, 以免影响工作质量。发现问题要不厌其烦地反复确认, 认真仔细对待。

我院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尚处在起步阶段, 通过针对PIVAS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差错分析, 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之后, 总差错率由0.42%逐渐下降到0.03%, 从图1中可看出各项差错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 实现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保障了患者用药质量, 从而也促进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卫民, 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7 (2) :1-2.

[2]胡晋红, 蔡溱.药物治疗中核对过程对药疗差错的影响.中国药房, 2005, 16 (7) :551.

[3]赵方允, 王丽.影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原因分析.中国药房, 2009, 20 (10) :796-798.

用药差错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共300例手术患者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88例,女性患者112例,年龄5~83岁,平均年龄(49.1±1.51)岁。

1.2 方法:

对300例患者术前抗生素应用执行情况认真分析,以医嘱书写、抗生素执行时间、药品检查等规范与否为标准统计归纳术前抗生素执行中存在的用药差错问题,立足问题提出有针对性解决对策,避免术前抗生素应用执行差错的发生。

1.3 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软件SPSS15.0加以采用,各项数据具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准。

2 结果

300例患者术前抗生素应用执行中,医嘱书写规范占91.9%,不规范占8.1%;抗生素执行时间规范占93.1%,不规范占6.9%;病房药品检查规范占98.8%,不规范占1.2%。

3 结论

从对术前抗生素的应用执行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术前抗生素应用执行中存在的用药差错问题以以下几点尤为突出:(1)遗嘱执行执行签字错误较多、执行时间随意:另外,很多医院的综合手术室要面对各个手术科室,医师到达手术时间各不相同,术前抗生素应用时间往往不够确定,再加上麻醉操作存在不同程度的难度及医护之间沟通的欠缺都很容易导致抗生素执行时间错过最佳时间。(2)术前抗生素用药不够规范:(3)病房护士药品检查不够严格:(4)麻醉师不够配合:混用麻醉药与抗生素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使麻醉师的判断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抗生素与麻醉药的混用还可能会促使药效发生改变,使麻醉反应被加重,因此麻醉师通常对抗生素使用带有抵触情绪,不够配合。

针对以上术前抗生素应用执行中存在的用药差错问题,可从以下几点着手解决:(1)规范医嘱书写,对医嘱正确执行:医院管理部分必须重视医师医嘱书写和执行规范,医嘱在书写要遵循客观、真实、及时、完整等原则,术前必须准确开出预防性抗生素医嘱。患者进行手术前,医师需将患者手术中会用到的抗生素名称、剂量、用法、时间进行核对并签名。手术护士在手术前需对医嘱中的抗生素正确执行,保证在麻醉开始时抗生素能够达到基本滴完状态,一般来说需在手术切口切开前1个小时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生素输注[2]。(2)加强医护人员对药理知识的学习及术前沟通:医护人员必须加强有关抗生素应用的药理知识学习,对手术室常用抗生素的药名、剂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铭记于心,保证执行中的熟悉掌握。护理人员对各类抗生素说明书进行收集并将其装订成册,发放给所有护士站人员,便于大家翻阅学习。护士站还可以将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及不良反应时的各种处理流程详细列出,并定期进行调整补充删减,制作成术前常用抗生素一览表贴于手术间供医护人员参考。其次,手术医师与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在手术室执行时必须由手术室护士来对术前抗生素医嘱加以执行,病房护士不可签字,确保抗生素应用各个环节的准确性。(3)提高术前用药意识,强化术前抗生素执行查对制度: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自身术前用药意识,对用药时间严格掌握,通常切开皮肤前30 min~2 h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是预防术后感染的最佳时期,可以保证在细菌污染发生之前药物已经达到有效浓度,最好地保证预防术后感染目的。手术医师则需要对抗生素使用指针严格掌握,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熟悉掌握,明确各类切口所使用的不同抗菌药物,护理人员在遇到急诊感染手术或有开放性损伤的手术时应再次提醒医师对正确抗生素带入手术室,为中毒感染症状提供更多控制措施,从而保证患者麻醉实施的稳定。当药物出现临时调整时,负责人员必须提醒医师重开医嘱后才能对医嘱加以执行。除此之外,医院管理处必须强化护理人员术前抗生素执行查对制度,不仅要对患者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所带物品进行核查,还要对患者的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等严格核查,与此同时还必须做好对抗生素药物名称、剂量、质量、用法等的核查,对皮试的时间、结果详细记录。(4)促进麻醉师观念转变:术前抗生素应用执行前,需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过敏史加以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皮试抗敏实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执行中出现过敏情况。麻醉师必须对抗生素使用的必要性有充分认识,通常来说在手术开始前半小时或全麻诱导以及硬膜外麻醉注入首次量后将抗生素输入患者体会往往不会对麻醉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护士需与麻醉师一起观察用药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须及时处理。

术前抗生素应用执行对手术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直面当前存在的用药差错问题并及时改正,使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功效得到真正发挥。

参考文献

[1]衡波.术中抗生素的使用对预防切口感染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11):33-34.

上一篇:采取设计下一篇:整体护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