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准教学(共12篇)
音准教学 篇1
合唱是适合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表演者在音色、音准、口型等方面都要求严格, 需要做到高度的统一。尤其是对音准的要求, 甚至影响着合唱的整体水平。在小学生合唱过程中, 音准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硬伤, 如何加强学生音准培养, 提高合唱水平, 成为摆在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小学音乐合唱出现音准问题的原因
(一) 学生内在因素的影响
1.学生音感存在差异
不是每个学生都天生具备敏感的音感, 能迅速找到音准。在音乐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说自己没有音乐细胞, 五音不全, 其实都是节奏感不强造成的。听不出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判断不出何处该强何处该弱, 在唱歌的时候就很容易跑调。
2.身体发育的变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都会对音准的把握出现问题。12岁到15岁的学生出现变声期, 男同学会出现声带变宽变厚的现象, 而女生也会相应的声带朝短、薄发展, 难以掌握音准的变化, 还需要注意的是, 变声期的学生嗓子容易出现疲劳。
3.自我心态调整问题
在台上唱歌和台下唱歌不一样, 一个人唱歌和一群人唱歌也不一样, 不同的唱歌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水平的发挥。有些学生平常唱歌唱得挺好的, 可是让他当着别人面唱歌就会出现水平失常, 这就是自我心态调整出了问题, 对自己缺乏信心, 害怕唱错被人笑。人处在紧张的情况下自然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
(二) 伴奏、指挥及队形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同一首歌会有许多版本的伴奏, 选择合适的伴奏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找到准确的高音、低音, 带好合唱整体节奏。而指挥是整个合唱队伍的指挥者, 当指挥出现问题, 给学生错误的提示或手势, 都会将学生的音准带偏。此外如果学生对外界变化敏感, 演唱的环境、队形等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 从而影响合唱音准。
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音准
学生合唱音准受到内部和外界因素双重影响, 想要有效培养学生音准, 就需要从多方面下手。
(一) 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训练
1.好音准是听出来的
发声和听音是相辅相成的, 要唱出好音准, 必须能找到音准, 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听的培养, 在听音中帮助学生培养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 提高音乐素养。听也需要技巧, 听到心里去, 形成自己的内心听觉, 正如马革顺老先生所写, “音乐的内心听觉不是天生的, 它来自个人对外界印象的感受和积累。”在长期的听音训练中训练内心听觉, 提高音准。
2.做好歌词备课工作
很多时候合唱中出现跑调现象的学生都是因为歌词极易出现错误, 要么是忘词, 要麽是记错, 从而直接影响整体效果。在合唱前, 要求学生做好歌词的备课工作, 烂熟于心, 这样才不会唱错带走调。
3.重视音节模唱、发声练习
在平常的训练中重视模唱练习, 安排学生先听原版, 或者教师利用钢琴随意谈一段旋律, 让学生整体感受, 然后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声音唱出来或者哼出来, 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培养学生的音准。
4.科学进行气息训练
唱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呼吸的训练, 如何在合唱中正确的进行气息控制非常重要, 这就需要学生在平常多加练习。教师在课堂可以有计划的进行气息训练, 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抽泣、小狗喘气、咳嗽等音频, 鼓励学生模仿, 在模仿中感受气息控制的位置。
(二) 合理适宜的选择指挥及歌曲
作为合唱团的灵魂, 指挥应该具备有专业的音乐素养, 能够及时在演唱中对音乐高低、整体节奏、表演这表情等进行调整, 发现问题能及时温婉的指出, 避免影响整体效果, 而小学生合唱团需要的指挥还应该了解学生心理, 善于引导小学生。
歌曲和伴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 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接受程度以及身体特点, 选择学生感兴趣、演唱难度不太大的歌曲。
(三) 科学进行队伍排列, 适时进行环境变化训练
合唱是一个团队协作的活动, 队伍水平不可能是一样的, 教师在进行合唱队形排列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音准进行, 音准好的学生靠近话筒, 音准不好的学生安排在较好的学生旁边, 起到带动作用。
合唱表演的进行并不会固定在一个位置。进行合唱练习的时候可以尝试多场景进行, 不要固定位置, 让学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合唱表演的时候做好学生情绪安抚工作。
三、结语
在合唱中, 合唱音准是整体协调的重要条件, 甚至决定着整个合唱团体的水平。好的合唱音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持续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不断累积经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合唱音准需要音乐教师重视起来。而优秀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摸索总结, 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 为小学合唱带来更多喜人的改变。
摘要:音准的培养是解决小学生音乐合唱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发音不到位、唱歌跑调以及合唱的时候声部出现音量不平衡等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音准素养, 提高音乐合唱教学中学生音准水平, 是新课标对现有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就如何有效加强对小学生音乐合唱中音准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准培养,小学音乐
参考文献
[1]吴金美.谈童声合唱的音乐训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2, 02:14-15.
[2]房思钊.合唱指挥的基础与实际[J].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音准教学 篇2
小学低段音准教学的小思考
毕 翔
(山东省烟台鲁东大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会随自己的意愿把音唱高或唱低,以适应自己的音域,不会主动与人配合,他们会挑选合适自己的音域和音高来演唱。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1~2年级学生的演唱有5点要求,其中一条是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能做到这点的学生我相信一定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肯定也是建立在准确唱准音域和音高的基础之上的,可见其重要性。低年级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天性,如果只是用老套的方法做些简单的视唱练耳训练,效果往往不佳。视唱练耳对培养学生对音准、节奏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和对音乐各个要素的记忆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停留在机械性的教学模式上,教出的学生在音乐上必定是干巴巴的音符在前行,而不是美妙的音符在流动。在培养学生音准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美,音准是歌唱和欣赏的基础,一定要采取具有情趣、具有活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表现,偏离学习音乐的轨道。
一、课前
上课前老师会提前候课,为了充分利用课堂的40分钟,我会早早地让课堂安静下来,以往的方式都是扯着嗓子喊“安静”,现在我的方法是弹一段音阶,并告诉他们听到这段音乐要马上停止说话,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几次这样的条件反射训练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上课铃声响起,排除以往单调的问好方式,我采用一段琶音,学生起立,伴着旋律:“你好!你好!同学们好!”学生旋律回答:“您好!您好!老师您好!”几次训练之后,学生做得也很好。运用音乐,很好地组织了课堂秩序,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听辨、识别不同旋律音乐的能力,同时,在潜意识中建立了音高关系,()一举多得,这是任何语言都达不到的效果,所以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
二、课中
最初每节课上课前我设计了“跟琴模唱”环节,可以把8个音符做在彩色的卡纸上,练习中先按照顺序进行音阶模唱,熟悉后开始调换音阶之间的位置锻炼学生音准和音高的练习。随后可加快变化卡片的速度,这是检验学生认识音符和音准感的好方法。后期我开发了“听音摘苹果”的游戏,制作苹果树,上面挂满鲜红诱人的大苹果,将固定音符或一段旋律(都是常见的节奏型组成的旋律)放在上面,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音摘苹果,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每次弹奏钢琴时,都会在开始给出一个标准音,让学生的内心听觉被唤起。教学中将教师的范唱转化为钢琴的演奏,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觉音乐中各个音乐要素,让学生发自内心对音乐做出最直接的动作反应,学生能从中体会、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又如,在歌唱教学环节过后,班里往往会攒着一些不协和的声音,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巩固和调整这些不协和的声音,尽量让他们变得和谐。我采用了互动的方法调整学生的音准,就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唱歌时候反馈出的学习情况,留意一些学生演唱时候存在的不足之处,利用手指指向谁谁就进行接力演唱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反复应用于学生对歌曲的巩固和学习阶段。
三、课后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树立陶行知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观念,让学生去感受、体验音乐的思想感情,在实践中学习,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结合在一起。唱的比较好的学生课下告诉我一个秘诀那就是不用刻意地学习歌曲,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多听,再跟着哼唱,自然而然就会了。欣赏和聆听是锻炼音高和音准的基础,也是最好的途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到,很多学生都喜欢动画片,从音乐课本中就能体现出来,学生上“动画城”“动画王国”那样单元性质的课兴致都特别高,动画片巨大的视觉冲击、丰富的表现内容、奇妙的想象力,学生提起来都特别激动。动画音乐中的音乐与故事情节相吻合,渲染情绪,能激发学生对动画主人公和故事情节的联想,学习自己喜爱动画片的主题曲、插曲、片尾曲也是我布置的课外作业之一。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不能让音乐的学习只停留在课堂上,应该将音乐向课外延伸,布置适度、有效的音乐作业,而不要变成学生的负担,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音乐素养布置作业,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与喜悦感。将课堂上的音乐知识、技能在课外得以拓展和巩固,课后作业要区别于文化课作业,它注重培育学生的音乐才能,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在过程中充分体验轻松感与愉悦感。
音乐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几首歌曲,认识几个音符,而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享受、收获成功。通过活动,让学生觉得“我能行”.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听觉功能,锻炼音高与音准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也是音乐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探索,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让课堂更“精彩”,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伯成。小学音乐多声部歌曲教法初探[J].中国教师,(S1)。
音准教学 篇3
【关键词】学生;教师;音准;提高;音高
随着新课标走进学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各门学科教学的重点。音乐是伴随学生成长的艺术,大多数学生对音乐课都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选修音乐的积极性格外高涨,但音准差的学生比比皆是,教师不能因为音准差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弃而不教。教学中跑调学生是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一个学生的跑调会带动几个学生跑调,音准问题影响着学生们对音乐的表现力,只有学生具有音准才能很好的演绎作品,音准成为歌唱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觉得学生唱歌“跑调”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学生音域窄,高音上不去,不会用正确的方法唱歌;二是听辨能力相对较差,歌唱过程中音调忽高忽低,小二度音和大跳音准难以把握。针对这些问题经过我的多年教学探究总结出一些提高学生音准能力的方法:
一、正确的发声练习拓宽学生音域,提高音准
在演唱中,掌握歌唱的技巧是把握音准的关键,发声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腔体共鸣、气息支点等歌唱技巧。我在教学中歌唱前让学生先进行发声训练,个别指导,使学生充分打开口腔,运用科学合理的歌唱技巧克服其发音器官客观上存在的不足,从而拓宽学生的音域,提高歌唱音准。教学中有的学生音域很窄,只能唱到小字一组mi ,fa的音准就开始出现问题,小二度的音高很难唱准,往往把音唱高,这时候就需要让学生控制气息强度,mi的力度强一些,fa的力度小一些,脑海里把小二度想象是爬着上的台阶,从而让学生掌握唱小二度的方法。在唱高音上不去时,可以让学生深吸气,加大气流强度,软腭抬高,眉心打开,使劲往下唱的方法。聲乐中讲究“气沉于底,声灌于顶”,但是初学的学生很难领悟这个道理,反而容易把气提上去,声音很飘,导致声音下移或跑调。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想象高音垂直往下唱找声音砸地的感觉才会把气沉下来,高音才能上的去,而且实而不虚,从而拓阔音域,提高音准能力。
二、闭眼听辨模唱,训练听觉,提高音准
音乐是听觉艺术,不同于美术,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艺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内心听觉,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聆听,训练听觉的敏感度。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只是通过音乐鉴赏或者聆听歌曲来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但是,音准很差的学生只是聆听歌曲或乐曲是不行的,需要从简单的单音练起。在教学中我探索出一个矫正跑调的有效办法——闭眼听音模唱。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闭上眼睛注意力会完全集中到耳朵上,听觉能力会提高。
三、借助手势、音标和象声字建立音高,提高音准
手势可以让学生利用视觉感受音的高低,更形象更直观。在基本音阶do到si的发声训练中可以借助柯尔文手势来帮助学生建立音高,在训练二度、三度,五度等旋律音程之间的音高时教师可以边范唱边用上下平移手臂的姿势来为学生建立音高,还可以借助音标或者象声字让学生标记音高,训练音准。例如:在发声练习中do mi 三度音可以用手势上下平移的动作,感受音高;do sol 五度音可以把sol唱成四声降调, si do 有的同学唱不准,我让学生把si唱一声平调,想象成“西”字,高音do唱二声扬调。在视唱歌曲谱子时,偶尔某个音唱不准的地方让学生在谱子上用象声字或者音标注明,并对这个音高形成印象,从而提高音准能力。
四、利用曲线图把握音准
合唱教学是歌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混声合唱教学中,各声部相互跑调的现象特别容易出现,尤其是低声部学生的音准很难把握,一般老师采用分声部训练,可是几个声部只要一起配合还是会用很多学生随别的声部跑调,难以把握本声部的音准,针对这种难题在教学中我让低声部学生先识记歌谱,重点记住每个乐句开头第一个谱子的音高,然后让低声部的学生在自己声部谱子下随音的高低画出曲线,从而帮助学生把握音高的走向。低声部音准很难把握,但是低声部一般谱子走向比较平缓,所以只要学生看着曲线唱谱子就容易把握音高,从而提高音准。
五、鼓励和赞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鼓励和赞美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素质差的学生自尊心更强,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认可和同学们的赞美,教学中对音准差的学生不能歧视,要帮助他们找出跑调原因,耐心训练,哪怕一点点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和赞美,帮他们树立自信。例如:教学中经常遇到某个学生因跑调而惹的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从而让这个学生失去唱歌的信心,产生自卑感,甚至会厌学音乐,敌对同学和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制止,找到该学生歌唱中的优点进行赞美,如:表情很美、音色很独特、声音很洪亮等等值得大家学习,如果努力练习一定会唱的很好。帮助学生树立了努力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音准能力。
浅析木管演奏教学中的音准练习 篇4
木管乐器一般包括单簧管、长笛、双簧管、短笛、,他们都有一个可以吹进气体的管子。木管乐器的以前因为都是木制的,所以叫木管乐器。但是现在许多木管乐器也有用金属和塑料制造。
二、音准指法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学生开展木管吹奏音准指法训练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初学者而言,教师一般都会在自身对学生的技法指导下结合指法吹奏图表来进行教学。而由于初学者欠缺对木管吹奏知识的学习,其目前阶段只能掌握初级的木管吹奏技巧,这就大大降低了其在吹奏过程当中对木管吹奏的控制能力,导致其没有足够的经验去支持对新技法的探索。虽然作为木管演奏教材级的指法表是具有多年演奏经验的专业演奏家凭借其自身历年的演奏实践经验总结而来,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但在时间逐渐推移的过程当中,随着木管演奏技术及表演形式的逐渐多样化发展,指法表在某些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落伍的情况,需要当前的演奏者在结合木管演奏发展的情况下,及时的对其进行扩充和改进。在现今时代中很多高水平的演奏家会使用更多的超吹来显示自己技术的成熟。多种指法的运用是针对一些特殊音的音准进行的。此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一些现代派的曲目中出现的音,指法表中很少出现,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
三、通过每日训练提升音准掌控度
木管弹奏音准掌控度的提升离不开每日频繁的弹奏基本功训练,即一口气完成对一个长音的吹奏,这是每一个初学者在向真正的演奏者蜕变过程当中的一个必经之路。木管演奏与一般的钢琴、小提琴、二胡等单纯需要肢体协作演奏的乐器不同,它在借助肢体协调性的同时还需要借助唇、舌、肺、胸腔各器官的功能,使各器官在协作的过程中达到气息的统一,在科学方法的辅助下通过持久的训练提升自身相关器官的活力,强化学生对音准的灵活掌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演奏出悦耳的木管音乐。而作为木管弹奏音准基本功训练辅助工具的校音器,在这时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存在能够有效保障学生的音准训练可以达到标准的要求。此外,与其他乐器音准基础训练一样,木管基础训练还需要长音的训练,由于管乐器对音色较为注重,因此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要结合气息调整来进行。如,拿萨克斯这一管乐器的初学者来说,长音训练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练习,这一阶段主要对初学者进行简单的长音练习,包括气息的调整、口型的变化,以及对每个键不同音色的记忆、弹奏的反应能力等;强化阶段训练,这一阶段具有基础阶段练习的基础,主要以琵琶音阶与自然音阶的吹奏练习为主,强调慢中求稳,既要再速度上达到匀速、平均,又要保持音色的干净、透彻;综合巩固阶段的音阶与长音练习,学生在经历了以上两个训练阶段之后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可以灵活的掌握各种技巧的演奏,在这时就可以将不同的演奏形式与多样化的节奏添加进学生的演奏练习中。使学生的手指、舌、唇、胸腔等各演奏器官的综合协调演奏能力得到提升,将学习者的演奏水平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四、通过艺术素养的培养提升音准水平
与一般有形的艺术形式不同,音乐是无形的,它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抽象性,是演奏者通过外在的演奏技巧,对自身音乐气质以及音乐理解内容的一种由内而外的展现。其演奏水平的高低除了能在技艺上体现演奏者演奏经验丰富与否的同时,还能够体现出一个演奏者音乐艺术素养的高低。因此,对于木管演奏训练而言,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关键。所谓艺术素养,不是培养的,可以叫熏陶,你可以多欣赏大师的美术作品,多听贝多芬的交响曲,不是让你傻听傻看,你要理解艺术家在创作者作品时的心境和意图,当理解的时候,你的艺术素养就有相当造诣了。具体来说,木管音乐这种无形的艺术形式而言,其演奏者艺术素养的培养,主要还是需要借助于耳朵“听”的功能,在自身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聆听,探寻出不同音乐的音准所在。为此,在对演奏者的日常音准训练过程中,要注重音乐赏析课的教学,使演奏者在不同音乐聆听经验的过程中,体会出不同的音准效果。这其中就包括了室内交响乐、现代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在对“音准”的反复训练过程中,不断牢固演奏者的音准概念,提升演奏者对音准的敏感度。
五、音色的完整统一
对声音的敏感度对搞音乐的人来讲,听觉是非常重要的。人只能用五感中的听觉来识别音色。对达到声音质量有很大作用的是演奏者的音色鉴赏能力和音色听辩能力,确切地说是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听觉.比如单簧管性能灵活,不仅可以轻松地演奏出掠过多个音阶的长音,而且能够连续吹奏出琶音,独奏时表现力丰富.莫扎特是第一位在交响乐中采用单簧管的作曲家,他认为这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如果你的发音感觉是什么,发出来的声音肯定一样的声音,如果发音感觉是呀,那么发出来的声音肯定是呀的声音,进一步地讲,口形的松紧,关系到声音的松紧,气息的运用,关系到声音的薄厚.但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听觉.
总之,木管的音准训练有很多种,只要坚持每日科学严谨的训练,必能达到非常好的演奏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单簧管管演奏教程》------罗查若夫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如何提高小提琴音准 篇5
音准是小提琴的“灵魂”和“生命”伴随着小提琴学习过程中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
在演奏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之一。
二、小提琴学习者普遍存在着音准问题
拉不准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讲是音准难掌握的乐器,除了四根空弦固定外,其他所有的音都要靠演奏者自己在指板上寻找。
主观讲是演奏者没有掌握拉音准的方法。
但只要我们主观上做出努力,掌握科学的演奏方法,拉准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三、如何提高小提琴的音准
小提琴演奏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有的技术手段,音准无误的音准、节奏、灵巧的指法,完美的揉音和音色等。
音准教学 篇6
【关键词】合唱;音准;听觉;听辨;合作;分层;和声
著名合唱指挥家杨鸿年先生指出:“对合唱整体在技术手段上的一致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及理想的音色变化。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合唱团员具有良好的音准。没有良好的音准,其他一切都谈不上。”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合唱教学过程中的音准问题阐述三部分具体解决策略。
一、抓“核心”,为音准“把脉”
(一)抓听觉,促音准
1.建立良好的听觉概念
解决音准跑音问题,必须先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听觉概念,只有会听才能唱准。合唱是靠听觉向人们传达美的艺术,从而在听觉上能感受到的美。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听觉,就具备了音乐记忆的基础,会促进对音乐的理解,所以说,听觉对合唱声音起着非常重要的先行性的指导作用。
2.落实扎实的听觉训练
要想把握好音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只有会听、能听,才能听出自己声部的音准,才能听到其他声部的旋律,才能听到与其他声部之间的和谐。对于听觉的训练,不是立竿见影的,要始终贯穿于课程开展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分别将曲目中各个声部的旋律单独列出来,进行单独教学。
(二)设置合理的教学梯度
在合唱教学中,要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内容梯度,会帮助学生更扎实掌握音准感觉的初步建立。一些合唱曲目中经常会出现歌词相同,但旋律不同,所以必须要先掌握旋律,待双声部旋律能够和谐行进时方可加入歌词,这样的梯度设置有助于合唱音准的良性建立。熟练的旋律行进之后,再通过半词半谱,也就是说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声部唱曲谱,熟练后进行交换,学生的兴趣逐渐增浓,从而达到曲谱与歌词的无缝对接。
二、巧“合作”,为演唱“会诊”
(一)巧用单音接龙法,突破难点
所谓单音接龍法,就是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一个接一个相继加入的一种音准训练方法,其优点是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听觉思维调整与巩固音准与音色,从而统一整体音色。此教学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一个完整乐句的接龙,低声部学生先演唱一个乐句,高声部学生仔细听辨,以同样的音色加入其中进行演唱,从而形成一种卡农的音乐表现形式。
(二)巧用课堂乐器,促进合作
课堂乐器对于拓展性课程合唱中的音准问题的解决,是行之有效的。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同学唱——奏——动——听的反复练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拓展型课程合唱练习的兴趣,用这样丰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各项协调能力,夯实音准基础。
(三)巧用分层教学,注重站位
尽管是在拓展性课程的合唱团中,学生的歌唱能力也是各有区别,教师应更注重分层教学。普遍而言,团内的学生的歌唱能力水平可以分为三部分,强、弱、中等各占三分之一。教师要做到不仅抓强、弱,也要兼顾中等生,让能力强的学生作为骨干,成为各声部的主力队员,从而起到稳定各声部音准的作用。在站位的安排上,有意识地讲主力队员分别安排在各声部的主要站位,起到支撑作用。
三、调“和声”,为立体“固本”
合唱排练中,各声部演唱时的音准,声部间的默契配合,敏锐的听觉训练等等都与和声织体有着密切关系,多声部的合唱歌曲,不仅要求学生在单声部旋律演唱时把握节奏、音准、音色、节拍、速度等音乐要素,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和声的立体感方面有更敏锐的和声听觉、和声走向等,这对于解决音准跑音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强化和声听辨,有助于耳朵敏感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五个步骤来完成:教师慢速弹奏三次音程——学生第四次加入——学生第五次对比,这个紧凑的过程可以把学生的听觉能力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学会用耳朵仔细聆听和声。教师同时弹奏各声部旋律时,学生通过体验单旋律走向与和声走向的音响效果,从而建立各声部之间的和声感觉。
(二)重视音程构唱,有助于声部配合
合唱训练中,对于笔者这样基础较为薄弱的团,和谐音程,例如大小三度的音程练习,是非常有必要。可以这样进行操作:教师给出一个单音,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势构唱出一个大三度,教师往下降大三度,学生根据老师的科尔文手势也往下降三度;用同样的方法对两个声部进行练习。
(三)规范和声伴奏,有助于拒绝跑音
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为了突出音乐的美感,我们往往会采用单旋律的伴奏,在单旋律演唱时,学生不会出现跑音问题,但是离开伴奏,或者双声部合唱时,跑音问题又跳出来了,困惑了不少的学生和老师。为此,笔者尝试给学生一开始就用规范的和声伴奏唱单旋律,,完整演唱当然也用规范的钢琴伴奏,这样学生对和声的敏感度会更好,同时也丰富了合唱的整体声音效果。
总之,在拓展型课程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团员的实际演唱水平,学生的身心特点,应势利导,采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紧扣音准这一本质问题,抓核心,用巧法,固整体,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拓展课程合唱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熙.《浅谈童声合唱中听觉与音准的训练》
[3]《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年第5期、第8期
小学低段音准教学的小思考 篇7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1~2年级学生的演唱有5点要求, 其中一条是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 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能做到这点的学生我相信一定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 肯定也是建立在准确唱准音域和音高的基础之上的, 可见其重要性。低年级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天性, 如果只是用老套的方法做些简单的视唱练耳训练, 效果往往不佳。视唱练耳对培养学生对音准、节奏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和对音乐各个要素的记忆能力, 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停留在机械性的教学模式上, 教出的学生在音乐上必定是干巴巴的音符在前行, 而不是美妙的音符在流动。在培养学生音准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感受音乐的美, 音准是歌唱和欣赏的基础, 一定要采取具有情趣、具有活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 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表现, 偏离学习音乐的轨道。
一、课前
上课前老师会提前候课, 为了充分利用课堂的40分钟, 我会早早地让课堂安静下来, 以往的方式都是扯着嗓子喊“安静”, 现在我的方法是弹一段音阶, 并告诉他们听到这段音乐要马上停止说话,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几次这样的条件反射训练下来, 效果还是不错的。上课铃声响起, 排除以往单调的问好方式, 我采用一段琶音, 学生起立, 伴着旋律:“你好!你好!同学们好!”学生旋律回答:“您好!您好!老师您好!”几次训练之后, 学生做得也很好。运用音乐, 很好地组织了课堂秩序, 更重要的是, 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 培养了听辨、识别不同旋律音乐的能力, 同时, 在潜意识中建立了音高关系, 一举多得, 这是任何语言都达不到的效果, 所以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
二、课中
最初每节课上课前我设计了“跟琴模唱”环节, 可以把8个音符做在彩色的卡纸上, 练习中先按照顺序进行音阶模唱, 熟悉后开始调换音阶之间的位置锻炼学生音准和音高的练习。随后可加快变化卡片的速度, 这是检验学生认识音符和音准感的好方法。后期我开发了“听音摘苹果”的游戏, 制作苹果树, 上面挂满鲜红诱人的大苹果, 将固定音符或一段旋律 (都是常见的节奏型组成的旋律) 放在上面,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音摘苹果,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每次弹奏钢琴时, 都会在开始给出一个标准音, 让学生的内心听觉被唤起。教学中将教师的范唱转化为钢琴的演奏, 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身体能够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个体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觉音乐中各个音乐要素, 让学生发自内心对音乐做出最直接的动作反应, 学生能从中体会、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又如, 在歌唱教学环节过后, 班里往往会攒着一些不协和的声音,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巩固和调整这些不协和的声音, 尽量让他们变得和谐。我采用了互动的方法调整学生的音准, 就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唱歌时候反馈出的学习情况, 留意一些学生演唱时候存在的不足之处, 利用手指指向谁谁就进行接力演唱的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可以反复应用于学生对歌曲的巩固和学习阶段。
三、课后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树立陶行知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观念, 让学生去感受、体验音乐的思想感情, 在实践中学习, 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结合在一起。唱的比较好的学生课下告诉我一个秘诀那就是不用刻意地学习歌曲, 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多听, 再跟着哼唱, 自然而然就会了。欣赏和聆听是锻炼音高和音准的基础, 也是最好的途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注意到, 很多学生都喜欢动画片, 从音乐课本中就能体现出来, 学生上“动画城”“动画王国”那样单元性质的课兴致都特别高, 动画片巨大的视觉冲击、丰富的表现内容、奇妙的想象力, 学生提起来都特别激动。动画音乐中的音乐与故事情节相吻合, 渲染情绪, 能激发学生对动画主人公和故事情节的联想, 学习自己喜爱动画片的主题曲、插曲、片尾曲也是我布置的课外作业之一。俗话说:“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我们不能让音乐的学习只停留在课堂上, 应该将音乐向课外延伸, 布置适度、有效的音乐作业, 而不要变成学生的负担, 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音乐素养布置作业, 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与喜悦感。将课堂上的音乐知识、技能在课外得以拓展和巩固, 课后作业要区别于文化课作业, 它注重培育学生的音乐才能, 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让学生在过程中充分体验轻松感与愉悦感。
音乐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几首歌曲, 认识几个音符, 而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享受、收获成功。通过活动, 让学生觉得“我能行”。重“听”的教学, 强化“听”的功能,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听觉功能, 锻炼音高与音准的能力, 使学生终身受益, 也是音乐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探索, 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实践, 才能让课堂更“精彩”, 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伯成.小学音乐多声部歌曲教法初探[J].中国教师, 2011 (S1) .
音准教学 篇8
一、聆听感知音准
众所周知, 聆听贯穿音乐学习的各个阶段, 学生对于音乐的听觉感受能力是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因此, 听觉培养应该作为音乐学习的起始阶段。只有学生听得多了, 才能有音准的意识, 准确掌握音准的概念。
(1) 建立固定音高的概念。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资料表明, 处于3 岁~6 岁之间的儿童是掌握固定音高概念的最佳阶段。处于一年级阶段的儿童听觉具有单纯和敏感的特点, 乐器或是其他音乐的奏响可以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极佳的记忆和听辨能力, 但是在他们10 岁之后, 大部分都失去了形成固定音高概念的有效时期, 即使及时进行强化训练也是收效甚微。因而,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注意抓住学生固定音高概念的最佳时期。
(2) 听音游戏强化固定音高。养成音高观念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 而一遍遍枯燥的练习很容易使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感到厌倦, 这就要求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听音训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游戏对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因而音乐课堂中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听音训练。
(3) 养成聆听习惯。使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聆听教材的范音和聆听自己的歌声。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 学生接触到熟悉的音乐往往是还没有聆听教材的规范音乐就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发音, 这就为音准造成了负面影响。因而,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聆听教材的规范发音。同时, 注意引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样唱转移到聆听自己的歌声也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学生一直大声唱歌, 有发声的自信心, 但是大声唱歌也往往会存在音准偏差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学会清唱, 注意聆听自己的歌声是否准确, 进而逐渐养成聆听的习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 教师需要通过学生建立良好的固定音高概念、采用听音游戏强化固定音高以及养成善于聆听的习惯几个方面出发, 使学生感知音准, 为培养音准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元化练唱提高音准
(1) 养成正确的歌唱方法。在音乐课堂中, 教师总是强调嗓子是最好的乐器, 身体是最强大的共鸣体。然而错误的歌唱方法会导致学生的气息不畅, 进而导致音准出现偏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唱歌, 采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发生以及咬字方法, 进而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演唱, 体会音乐的魅力。
(2) 因材施教。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指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进行教学。一些学生更加倾向于唱歌词而不是唱歌谱, 即使是大家很熟悉的音乐让学生唱歌谱也会感到很困难。久而久之, 学生经常唱歌词而忽视歌谱, 必将导致音高概念的模糊, 致使音准问题层出不穷。因而, 教师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 针对不同的歌曲进行区别性的教唱。例如, 对于一些旋律简单的歌曲, 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先熟悉歌谱再唱歌词, 进而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
(3) 采取灵活多样的练唱方法。练唱是提高音准的关键方法, 教师在学生练唱过程中应该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方法。目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首调唱名的方法。殊不知, 将首调唱名的练唱方法用于学生将不可避免地动摇学生原有的固定音高的概念。长此以往, 固定音高的概念就会消失。首先,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通过键盘乐器等建立固定音高的感觉, 给学生更多的听音模唱的机会, 进而强化其固定音高的概念。其次,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采取视听觉结合的方法。在矫正学生音准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汉语拼音的音调来解决八度内跳进的音程。最后, 心理暗示法也是练唱的重要方法。例如, 学生在进行同声练唱时, 重复应该有上台阶的意识, 应该感觉后一个音比前面的一个音更高, 而在唱长音的时候应该有爬坡的意识等。在练唱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心理暗示, 这样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提高音准能力。总而言之, 学生音准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 需要不断进行联系和积累,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音乐不同于其他的课程, 它是一门美的艺术, 是一门提高师生气质和艺术涵养的学科。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音乐世界中, 用自己的灵魂感知音乐, 在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中感知音乐的力量, 逐渐掌握唱歌技巧, 不断提高音准能力, 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摘要:音准问题一直是困扰音乐教师的问题。文章以如何提高学生的音准为中心展开研究, 旨在提高学生的音准, 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准,音乐教学,音准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桂萍.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J].黑河学刊, 2014 (04) .
小提琴教学中的音准训练思考 篇9
练习音阶。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海菲茨说:“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基础就是音阶, 它是小提琴演奏技术最重要的方面。”可见, 练习音阶, 要作为提琴演奏者最为重要的基础练习, 一定要做到每天坚持练习、认真对待, 对解决小提琴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音准问题将有很大帮助。在对音阶练习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之后, 我们可以把关注力放在其具体作用方面。
音阶练习的具体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其一, 音阶是调性和调式的图解。在音阶练习中包含了24个大小调调式中各级音的地位和属性, 各种最常用的分解和弦的组合, 是用最精练的图解的方式来排列的。因此, 练习音阶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建立调性的音准概念。其二, 音阶练习是逐渐的、级进的、服从于一定法则的, 又是有规律的、最简练的训练材料。例如:可以使我们的四个手指头都能够熟悉整个指板的音位, 对于四个手指头的组织性、纪律性、独立性、平稳性有着特殊的训练价值, 这是其他教材所不可替代的。另外, 它可以训练音准、各种节奏、把位与换把、各种弓法、发音与力度速度。而正是由于音阶练习可以训练上述的技巧, 这就是我们要练习音阶的真正作用。音阶练习是我们演奏与技巧的基础, 是我们达到高度技术的阶梯。尽管如此, 也不能片面地只强调音阶练习, 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小提琴演奏者, 还必须在艺术的其他方面全面地学习和补充来达到全面兼顾。在小提琴的中级阶段, 是全面打基础的时期, 这个时期学生会逐渐接触到整个指板和进入到高难度的技巧, 是攻克高音区的阶段。
2 听觉能力的培养
要做好听觉能力的培养, 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培养:音高的分辨能力, 音高的想象能力, 音高的记忆能力。也就是说, 在训练的过程中, 先要提高“有声”听觉能力, 同时培养“无声”听觉能力, 最后将音高材料进行记忆储存。
2.1 音高的分辨能力
在分辨乐音的高低的训练, 应包含两个目标:一是听辨音乐要素 (如单音, 音程, 和弦, 旋律等) 的性质类别, 这是我们平时练耳的主要内容。二是在上述基础上, 进一步分辨每一个音的准确度, 这有如听辨小提琴奏出的一个音程, 第一个目标是听辨度数, 性质及音名。而第二个目标则是分辨小提琴奏出的音是否准确, 其音程是偏宽还是偏窄。显而易见, 这两类练习在我们平时学习中很缺乏, 而这对音准训练是极其重要的。
2.2 音高的想象能力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的各种要素都要随着节奏的流动以准确的时限表现出来。因而表演者必须“胸有成竹”, 决不能“临时抱佛脚”。音准的“成竹”既是对特定音高的想象,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心听觉”。这种对音高的“内心听觉”, 可以分为对音高的“再认”和“再现”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能力。提高对音高的想象力———内心听觉———是音准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对音高的想象力, 同样要依靠“深层听觉”, 即在大量的艺术实践中, 有意识地增强大脑的辨音功能, 积累信息。除此以外, 还可以设计一些专门训练来发展想象力, 其方法可以总结为“无声想象———有声验证”这个模式。例如:其一, 在内心想象一个单音, 当你感到想象的声音有清晰稳定的音响时, 再把它唱出来, 与内心想象的音高进行核对。开始练习时, 这有声与无声的核对可能模糊不定的, 但坚持下去必有成效。其二, 内心默唱一支熟悉的旋律, 仔细想象它的音高, 然后唱出来, 验证它和心里唱的是否是同一个调。
2.3 音高的记忆能力
对单个音高的想象能力, 还属于技术音准的范畴, 要构成音乐, 还须增强对音高的记忆能力———将一系列有序的音高储存在记忆中。音高记忆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发挥效能, 一是根据记忆中的相对音高关系, 在音乐进行中逐个测定和实现音准。二是根据内心储存的音乐材料全部音高的总体结构记忆, 在音乐进行中核定和实现音准。
要想获得良好的音高记忆, 必须大量接触音乐, 增强感性知识, 努力提高艺术修养, 利用音乐各要素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来加深记忆。除此之外, 为了强化对精确音高的记忆, 还可采取一些特殊方法:其一, 延时模唱 (奏) 。听到音响后, 心里牢牢记住它的音高, 隔数秒至一分钟再进行模唱 (奏) , 并检查其精确度。模唱的内容, 开始应以单音为主, 以后再逐渐加入音程﹑和弦﹑旋律等。延时量要从短到长, 顺序渐进, 以精确地音准为训练目标。其二, 干扰性延时模唱。即在延时的过程中, 还要以其他音响或转移训练者的注意力进行干扰, 以此来进一步增强音高记忆力的可靠性。
3 建立正确的左手手型
在小提琴的演奏过程中, 怎样才能够准确地按准音, 除了听觉外, 还要建立一个正确的手型,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 左手手型可以分为三类四度手型、伸张手型和紧缩手型。
4 结语
在小提琴音准的训练中, 一定要通过我们平时不断地练习来提高音准, 但是这个练习一定要科学的练习, 特别是对音节的练习, 这对小提琴音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练习的时候, 在培养音准的准确度中正确的手型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 音准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错误的手型, 同时在一些需要左手技巧的演奏时会很难达成。
参考文献
[1]刘强.解决音准问题的有效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0) :93-94.
[2]雷光耀.谈视唱的音准与训练[J].中国音乐, 2006, (02) :43-45.
浅论小提琴教学中的音准训练 篇10
一、音准在小提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而音准又是小提琴的“灵魂”和“生命”, 是伴随小提琴学习全过程的永恒话题, 同时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马克思曾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 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小提琴的音准问题是学琴者必须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 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 演奏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发现自己所演奏的旋律不那么悦耳, 问题就出在音准上。小提琴的音准与其本身的构造有关, 其它乐器如:钢琴、琵琶等, 它们有键盘或音品, 只要把音调准, 在演奏过程中不存在音准问题。这类乐器具有一种“有形”的键盘, 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 而像小提琴类的弦乐器, 除了四根空弦是固定的音高外, 其他所有的音都是靠演奏者在演奏中自己在指板上寻找。手指移高或移低一点, 拉出来的作品则五音不全, 真可谓“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而有一部份学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难纠正过来。音准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问题不解决, 其他技巧的练习意义就不大了。所以, 小提琴演奏者必须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力, 才能胜任小提琴音乐的演奏要求。
二、小提琴音准训练的特点
对音乐的感知体验, 是音准形成和作用于音乐的先决条件, 为音准能力的提高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小提琴教学领域中, 铃木教学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方法之一就是以听入门, 一开始不教乐谱、不用视奏而直接运用听觉引导下的以模仿为主的方式教学生学琴。不好的音响效果、不美的音色都是他们的耳朵所不能接受的, 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具有敏锐的音准分辨力, 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听觉意象,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视谱和演奏能力。小提琴学习中的音准训练, 不是单纯的音的高低听辨, 也不是仅仅用耳朵去听。“听”是心理在声音上的运用, 而耳朵只是身体的器官, 具有一种听觉机能, 一般情况下听觉机能所起的只是消极作用, 这可能听见也可能听不见。所以“听”是耳朵的功能, 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 小提琴学习中的音准训练就包含了这种心理功能训练, 是学生集中于大脑的听觉训练。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向学生发出信号, 让学生注意听, 并告诉他们所要听的内容和如何去听, 引导学生掌握音乐中的各种因素, 让学生时刻保持听觉的警觉性, 在清晰的思维控制下, 有目的地进行。
三、音准训练与小提琴教学
1. 加强音阶的训练
我们说每天都要练音阶, 目的就是为了把每个音拉准。对于大多数提琴爱好者和初学者来说, 最爱练习和演奏的是那些让人感动的完美的旋律, 最不爱练习的可能就是枯躁的音阶了。著名小提琴大师席盖提说:“音阶是小提琴演奏中一个永恒的基础部分,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它的练习价值是不变的。”作为小提琴学习最重要的基本功———音阶的练习是每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卡尔·弗莱什说:“在音阶练习的过程中, 音准和流畅性同样重要。在一定程度的范围内进行慢速度练习, 取得完美音准的条件下再逐级加速。”其实, 坚持练习音阶, 是建立和巩固内心的音高抽象位置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在所有的小提琴作品中, 那些辉煌的快速经过句和高难度的华彩乐段都是各种音阶的组合。同时, 音阶也可以建立手的框架, 更好地建立手指的触感。练习音阶, 要作为提琴演奏者最为重要的基础练习, 一定要做到每天坚持练习、认真对待, 对解决提琴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音准问题将有莫大帮助。在慢速度练习时应注意听每一个音的音准, 要对不准的音符提前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对指板的熟悉, 对音与音之间距离的准确测定, 都需要通过音阶练习来达到要求。
2. 加强多听、多背乐谱训练
音乐又是时间的艺术, 稍纵即逝的特性使音乐记忆成为音乐表演活动的重要因素。多记可以为提高音准能力提供储存手段。音乐记忆力也是由积累和升华经验而获得的。记忆音乐的能力包括大脑对乐曲的记忆, 眼睛对音符的记忆, 手对指法、弓法的记忆。熟练的背奏, 不仅需要记忆力, 还需要消化、吸收的能力, 并随着记忆曲谱数量的增加逐渐提高音乐内心听觉能力。俄国钢琴家列文曾经对记忆力的培养提出建议:“背奏应当是一乐句一乐句地背, 而不是一小节一小节背。背奏是背音乐的思想, 不是背乐谱上的符号。当你背一首诗时, 你不是背字母, 而是背诗人的优美想象力和他的思想形象。要背记音乐的思想, 背记作曲家的构想。这才是需要抓住的东西。”因此, 应多训练学生背谱演奏, 通过回忆旋律、音色、音质, 运用内心听觉, 引导和控制自身的演奏, 使脑、心、耳、眼、手完美地配合, 最后使思维、情感、听觉、视觉、肌肉、神经达到最理想的协调。背奏是背音乐的思想、背记音乐的思想, 背记作曲家的构想。这才是需要抓住的东西。背谱必须紧密联系音乐艺术。选用与学习有关的题材进行背谱训练, 这样不仅会提高内心听觉的音乐性, 也会提高我们对音乐整体性的把握。教师要求学生反复听, 有理解地听。在获得关于音乐感性认识基础上加强记忆不断揣摩其中的乐思, 对音乐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从整体上感受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音高、节拍节奏、旋律手法等要素, 关注乐曲的风格、以及体现这种风格的情绪。广泛涉猎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 扩展音乐欣赏范围, 开阔音乐视野, 从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积累各种音乐风格的情感体验。此外, 不能只听小提琴音乐还应多听其它作品, 如声乐, 管弦乐作品等, 尤其管弦乐作品由于它所含的音色丰富, 使我们对于各种乐器的色彩、技法、性能都能有一定的体验。
3. 建立正确的左手姿势
要想在指板上迅速准确地按准音, 除了运用听觉外, 建立和保持一个正确的手形很重要。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指出:“良好的音准主要是建立在由耳朵指导的触指感觉上的。”小提琴演奏, 左手手型比较特殊, 不象很多乐器的手型都比较自然舒适.很多情况下, 左手肘关节以至腕关节需要向内拐, 这个动作不太自然但是必须这样.五个手指呈半圆形自然环绕, 按在弦上的1指与4指随时都要保持准确的四度关系.4个手指离弦的高度大体一致, 处于低空待命状态, 并且指甲几乎在一直线, 朝着自己的脸部.手指之间摁弦距离要根据全音半音随时调整.半音两手指一定要紧挨着, 全音则隔开 (两个半音的距离) 。在任何把位, 左手的四个手指要尽量保持准确的一四指之间的纯四度关系;演奏双音时, 则要尽量保持准确的一四指之间的纯八度关系。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稳定一指和四指, 从而找到二三指的准确位置。除了手指按弦以外, 在低把位时, 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的边侧在放松的状态下轻触琴颈的两边;在四把位以上时, 食指侧边离开琴颈, 拇指和手的不同位置接触琴身, 坚持同时有两点接触提琴。
4. 加强试唱练耳训练
小提琴音准出现如此问题与音乐的基础学科视唱练耳的训练有直接的关系。很多教师教学生拉琴时, 教学重点大多都放在了技术方面, 而忽视了音乐的基础学科的教育。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除了加强视唱练耳的基础学习之外, 在练习提琴的同时也可以有针对的训练。对于小提琴的学生来说, 先要认识音, 也就是唱谱。以后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谱唱的多了, 每一个音在内心都会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就可以判断出这个音是否准确了。因此, 视唱练耳的训练对于提琴学生来说, 具有无比的重要性。
音准教学 篇11
关键词:检测软件 听音 失点 曲线
调律技术主要包含有击键、听音、操扳三个技术要领。击键主要是提供拍音;操扳是对弦轴转动的控制;听音则是在击键、操扳良好配合的基础上分辨音准。虽然三者的配合缺一不可,相互影响,但听音环节是相对较为困难和抽象的技术环节,具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这就决定了操作者要具有良好的音高听辨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供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和评价标准!
所以,在调律技术的教学中,除了正确、科学有效的练习之外,也离不开音准检测软件这一辅助手段——对调律的过程和结果做较为客观的评价和指导,以期达到学习效率的提升。
本文以YAMAHA PT-A1音准软件为例,说一说它在调律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YAMAHA PT-A1检测硬件性能介绍
说到YAMAHA PT-A1在调律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必须先要了解它的硬件与相关测定方法及其性能。如图(图1)中所示:
(一)右半边中间的数字键为键号设定键,按“01”,则左半边“KEY NO.”显示1,表示现在测定的是“1A”这个音;若按“37”,则左半边“KEY NO.”显示37,表示现在测定的是“37A”这个音;若按“88”,则左半边“KEY NO.”显示88,表示现在测定的是“88C”这个音。以此类推,我们只要清楚所需测定音的音键号,直接输入就可以得出此音键的测定值。操作相对简单易掌握!
(二)右半边下方的“REVERSE b”键和“STEP #”键分别为将被测定音降低或升高半音。例如:如果现在被测定的音为37A,此时按“STEP #”键,则被测定音变为38A#;此时按“REVERSE b”键,则被测定音变为36G#。我们在测定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两个按键按由低至高或由高至低的顺序测定钢琴上的所有音键。
(三)当我们弹奏被测定音时,“AUTO”下方的红色频段会向左或向右移动,我们需要根据它向左或向右移动的速度,相应的利用“-”“+”和“-10”“+10”减少或增加被测定音的测定值。向左移动说明被测定音相对检测软件上显示的数值来说偏高,需要用“-”键来减少其数值。反之,向右移动说明被测定音相对检测软件上显示的数值来说偏低,需要用“+”键来增加其数值;移动速度快则说明被测定音相对检测软件上显示的数值相差幅度大,此时用“-10”和“+10”键操作。反之移动速慢快则说明被测定音相对检测软件上显示的数值相差幅度小,此时用“-”和“+”键操作即可。具体过程中可根据红色频段具体移动幅度的变化来调整使用适合的按键,当红色频段安定不再左右晃动时,左半边“CENT”键下方显示的数字即为被测定音的测定值。
二、YAMAHA PT-A1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方法,可以得出每一次调律之后钢琴上88个音键的测定值,有了这一系列的数据,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哪些措施提升学习效率是本文阐述的主体:
(一)要能根据测定数据计算出与相对应音键的标准音高的差异。即失点的计算方法。这需要借助一张标有各音键标准值的失点计算表。如图(图2)中所示:
此表格包含音名、测定值、换算值、标准值及失点五项内容。其中音名项填写的是钢琴上88个键的音键名,音键名前面的数字指的是钢琴上由左至右音键的序数号;测定值即为上文中提到的音准测定软件测出的每个音键的实际音高数值;换算值是根据基准音的取音偏差将其他各音的测定值与基准音同幅度平移后得出的数值(例如,假设基准音37A取音测定值为-2,而标准值为-1,应该向上平移1音分才能使测定值等于标准值,那就要将88个音键的测定值整体“+1”,得出相对应的换算值;再如,假设基准音37A取音测定值为1,而标准值为-1,应该向下平移2音分才能使测定值等于标准值,那就要将88个音键的测定值整体“-2”,得出相对应的换算值);标准值理论上是被测定钢琴上各音的标准高度数值。不同的琴,都有各自不同的音准曲线标准值,同品牌、同型号的钢琴相对来说标准值较为接近。所以,精确的标准值是计算失点数的前提。失点是指标准值与换算值差值的绝对值,失点也表示此音的音高偏差量(单位:音分),失点总和即为被测定钢琴的失点。
失点计算方法如下:
1.将37A的换算值标记为-1。因为37A为基准音,在此音上要保证失点为“0”,也就是说基准音要准确,才能进行其他音键相对失点的计算。这就要求37A的换算值与标准值相同,因为标准值为“-1”,所以换算值也必须是“-1”;
2.计算出37A的换算差值:换算值-测定值=换算差值,即-1-测定值=换算差值;
3.计算出37A以外的所有音键的换算值:任一音键的测定值+37A的换算差值=此音键的换算值,将此音键的换算值填写在对应的表格中;
4.计算出所有音键的失点:=失点;当音键的标准值为一个区间时(图2中17键以下、69键以上的音键标准值均为一个区间),换算值在标准值区间之内,可视为失点为“0”;
5.将所有音键失点相加得出被测定钢琴的总失点数。
一台钢琴的总失点数,直接显示了其音准精确度的高低,点数越少,精确度越高;反之,点数越多,精确度越低。当总失点数超出一定的范围,或其中超过三个音键失点过多,则可以判定此台钢琴的音准不合格。这也成为教学中除主观评判外的音准客观评价标准之一!
(二)绘制音准曲线,分析调律结果中存在的问题。除上述从失点判断音准精确度外,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更为直观的图表曲线来对比实际测定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差异大小。两条曲线越接近,则表示误差越小;反之,两条曲线越偏离,表示误差越大。如图(图3)所示:
nlc202309082250
1.图中横轴为音键名,横轴上的88条竖线对应钢琴上的88个音键,纵轴为图2表中音键所对应的换算值,每一小格为“1”,对应的数值从“-30”至“40”。(若误差超出此范围,只能大约估算一下空间位置,连接曲线。实际上超出此范围的误差已经没有做曲线图的意义,应视为不合格曲线。)找到音键名与相对应的换算值在图3中横轴与纵轴上的位置,于两者相交点用红笔标出,将88个点连成曲线,即为图中的红色曲线。
2.图中蓝色曲线为原图中的标准参照曲线,红色曲线为实际测定曲线。当红色曲线与蓝色曲线重合或位于两条蓝色曲线中间区间时,可以认为音高在准确的范围,高于蓝色曲线(有两条蓝色曲线的部位高于上方蓝色曲线)时,可认定音偏高;反之,低于蓝色曲线(有两条蓝色曲线的部位低于下方蓝色曲线)时,可认定音偏低。
通过对两组曲线的对比观察,可以非常直观的感受曲线的平滑程度和走向,快速判断出存在较大音准问题的音域范围。在教学中可以简单有效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调律过程中存在的音准问题。
(三)判断个别音准偏离的方向及大小,有针对性的提高练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听音的难点。这些“难点”因人而异,当感觉自己的听力无法确保精确的时候,借助仪器不仅可以准确判断出音高的偏差量,同时也可以指导你怎样达到准确的范围。
我们在进行分律或八度练习的时候,可以根据仪器的测定数据及标准数据,结合四、五度及八度应有的音分差值,分析所调音程中被调音键的音高偏离标准值的音分数以及是高偏离还是低偏离。再进行进一步的从听音感觉到相差量预判的反复练习,不断的修正调律中的音高感和拍音速度。这对提高练习效率是很有助益的。
具体怎样判断呢?可以分律为例,作如下分析:
1.平均律分律中,FA大三度应为7拍/秒,当把握不准确时,可以分别测出“A”与“F”的点数,因为二者的标准值相等,所以测定值也应相等。若“F”的测定值高于“A”,因为FA大三度为宽音程,则说明这个结果大三度的感觉是偏慢了,前面的四度或五度的速度快了;反之,若“F”的测定值低于“A”,因为FA大三度为宽音程,则说明这个结果大三度的感觉是偏快了,前面的四度或五度的速度慢了。根据这一分析结果再找出其他存在的问题。当然,也可以通过调出“F”和“A”的标准值来帮助确定7拍/秒的拍音速度感。
2.平均律分律中,任意一个纯五度听拍为2拍/3秒左右,可是下方音测点却比上方音偏低4-5音分,此时,便可以判断出此五度的音程宽窄性反了。将五度调成了宽音程,下方音调成了负拍。对于学习过程而言,有效的通过数据分析加快了对问题的判断和音程宽窄性质的感知能力,同时加强熟练度。
经常运用仪器检测,拿测定数据结合调律的结果进行分析、思考,能有效的提高听音熟练度,加强对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深入对原理性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结语
适度、合理的运用音准检测软件,是调律技术学习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会给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提供更多的便捷、提高练习的效率,最终达到精度上的提升。
但是,辅助手段并不等同于取代听觉分辨,完全依赖仪器确定音高也不可取,运用仪器旨在辅助校正和提高自身听辨能力和判断能力,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对问题的分析和结果的把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既要运用这一手段,也不能单纯、死板的“用”,而是要为了达到一定学习目的的“活学活用”!
音准教学 篇12
新课标强调:从小学三年级起, 应以有“固定音高”的乐器训练来提高学生对节奏和音准的实际运用能力。小学“竖笛”进课堂既是歌唱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 又是歌唱教学辅助练习的最好帮手。
一、中高段“竖笛”教学对“合唱教学”的促进作用
以器乐教学著称的奥尔夫也认同, 器乐教学与歌唱教学相比, 歌唱教学更为重要些。器乐教学虽然有其自身的一些优点, 但它很大程度上要为歌唱服务, 器乐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的歌声更加动听, 唱歌的能力更强。而竖笛则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 有着其独特的器乐进课堂优势。
1.“竖笛吹奏”能够促使学生视唱能力的提高
教师采用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 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这种教学形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更是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和创造欲望的重要载体。
入门学吹单音时, 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歌曲, 在培养学生读谱能力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加入一些吹奏的技能练习。例如从三个音的歌曲《小宝宝要睡觉》到五个音的《粉刷匠》再到六个音的《闪烁的小星》等, 循序渐进。当学生能吹奏六个音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一些课外乐曲以及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练习, 同时可在课堂环节中为学生设立“自我展示”时段, 在肯定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 有促进和带动了其它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另外, 教师还可以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演奏技能上的训练和要求, 将知识点融入学生的音乐实践中, 使学生在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新奇中不断巩固新的音乐知识。
2. 竖笛“固定的音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准能力
现实中不难发现, 很多学生在模仿流行歌曲时, 连相当难的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 这说明他们的音准感觉是相当好的。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 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而不喜欢唱歌谱, 甚至连熟悉的歌曲要学生唱谱都会感到很困难。这说明学生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旋律的能力。而课堂器乐教学正是针对这一“顽疾”的良药。如果将器乐练习在每节音乐课中都安排一定的时间, 这对提高学生的音准感觉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 在竖笛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 同样唱日本民歌《樱花》一曲, 器乐辅助下的课堂教学比传统的视唱练习要节省一半左右的时间。因此, 把有着“固定音高”的器乐——竖笛引进课堂辅助训练音准, 这样使单纯的、协和的、原始的音律之美又回到了我们的周围, 从而激发我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3.“竖笛合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二声部合唱的教学
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从小学五年级开始, 课堂教学中合唱与器乐教学的比例在不断的上升。相对四年级的课堂教学内容而言, 不管是从合唱、合奏技能的难度还是效果来看, 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如何把合唱与合奏教学有机结合, 使二者相互促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认为, 在合唱中学生学会了彼此倾听, 能够形成合作的观念, 增强了团队的意识,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个体责任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另外, 合唱与合奏还使他们习惯于注意指挥, 这对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纪律性也是十分有用的。因此, 我们不难发现:合唱与合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共性。而课堂效果表明:两声部合唱在竖笛合奏“立体”帮助下也显得不再困难了。竖笛的加入, 课堂从“听”“唱”到“奏”、“演”,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
二、竖笛教学辅助学生合唱训练的策略
1. 竖笛层次性教学
由于学生竖笛学习的差异性, 学习效果一定会存在差异。在相同的练习曲目和练习时间周期内, 每个班大约有19%的学生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10%左右的学生很快便能掌握。为了做到因材施教, 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在教学实践中, 我采用了分层考核的形式, 强调过程性评价。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与监督, 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竖笛兴趣的同时, 逐步加强二声部演奏技能的训练, 为二声部歌唱教学做好准备。
例如, 由低级到高级要求实验结果: (五年级5各班级)
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 虽然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还是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学生对二声部乐曲和歌曲不再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学习状态面对学习, 他们开始以能合奏为荣, 并且逐渐地体会到了合奏的美感与乐趣。
接下来, 如何将学生在竖笛合奏中获得的体验转移到二声部合唱教学上来, 是教师必须努力实现的。老师在鼓励并引导学生唱、奏、听的过程中, 使得学生二声部演唱能力得以迅猛提高。
2. 演奏与演唱相结合的发声训练
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 全班分成高、低两个声部, 并尽量做到声部均衡。每堂课都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奏、唱、听三度的音程练习。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训练时, 先用竖笛吹奏, 让学生体会音乐织体的美感, 然后再用“lu”进行演唱练习。在教学过程中, 对某些音准问题的地方在辅以竖笛进行纠正。
3. 演奏与演唱相结合的二部合唱
教唱二声部歌曲时, 先要让学生熟悉自己的声部。因为竖笛有固定音高, 只要指法正确的话, 音高就相对准确, 因此可以采取先吹奏的教学形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二声部教学的难度。等学生能够顺利演奏自己的声部并能够进行合奏了, 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歌唱练习, 这样学生的音准与和声感就把握得更加好了。例如, 第九册的《晚风》《我怎样长大》, 第十册的《小鸟》《田野在召唤》等。
例如, 以《田野在召唤》教学为例
4. 课堂竖笛辅助合唱教学模式的建立
各阶段目标如下: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在实施竖笛教学辅助合唱教学以后, 学生的二声部演唱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二声部歌曲教学时, 以前的那种畏难情绪一扫而空。当然, 也同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 难度较大的二声部歌曲依然存在音准问题, 学生演唱的能力会明显的弱于演奏的能力, 这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艺术正如生活那样, 它是无穷无尽的。而合唱艺术更是一门迷人的艺术, 它五光十色、变化万千, 是一门值得钻研, 永远也学不尽的艺术瑰宝。竖笛引进课堂既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 又是歌唱教学辅助练习的最好帮手。学习竖笛演奏的过程, 学生在唱、奏、听不停的交替冲击中潜移默化地在二声部的演唱能力上得到了迅猛的提高, 从而使合唱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张建军.竖笛基本教程及提高练习.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5.
[3]陈万桢.陈弃疾.高等师范院校教材之合唱.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准教学】推荐阅读:
音准控制07-17
音准能力论文07-26
小提琴音准问题10-18
浅谈初中生的音准训练09-13
用激情教学用激情教学用激情教学用激情教学01-10
高职教学教学05-30
教学教学效果12-01
反思教学幼儿教学01-17
高校教学声乐教学07-04
教学教学法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