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菌群失衡

2024-10-10

阴道菌群失衡(精选4篇)

阴道菌群失衡 篇1

阴道内所存在的微生态菌群是维持正常阴道微生态的重要因素, 它与宿主、环境保持着动态、协调的平衡。假丝酵母性阴道炎的病原体是阴道正常菌群之一的假丝酵母菌, 该细菌能维持阴道菌群的生态平衡, 同时在阴道自净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大量假丝酵母菌的繁殖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相关研究指出[1],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RVVC) 的危险因素有反复的阴道冲洗、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耐药菌种的产生及妊娠、糖尿病等[2]。对此, 我院特选取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阴道菌群失衡和该病的关联, 并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 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年龄18~55 (35.12±8.92) 岁, 所有患者在半年内经抗真菌治疗后均有反复发作, 平均2次以上, 甚至多年反复发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于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清洗外阴, 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阴道深处放置一粒乳酸杆菌活菌胶囊 (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S20030005) , 一个疗程为10d。给予对照组患者同样在阴道深处放置一粒乳酸咪康唑栓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 一个疗程为10d。两组治疗患者在此期间禁止房事, 用药1w后复查。根据复查结果选择临床有效患者和经白带真菌滤片检查的患者可进入维持期治疗。一般该阶段治疗患者可在每次月经周期后用药, 一共运用3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首次治疗后7~10d开始随访, 真菌学涂片检查于维持期每月月经干净后1~7d及治疗结束后, 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及身体系统的不良反应记录。

1.4 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3,4]:根据真菌学检查、临床症状及体征制定治疗效果。其中真菌学检查分为显效 (经治疗, 患者体征及症状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减轻) ;有效 (经治疗, 患者体征及症状的减轻程度不显著) ;无效 (经治疗, 患者体征及症状无改善, 甚至有加重现象) 。症状:外阴疼痛、白带增多及伴有瘙痒感。体征:豆渣样白带、阴道黏膜充血。

1.5 统计学分析

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 治疗效果用χ2检验, 如果P<0.05, 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 对照组有效率为68.88%, 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VVC作为一种常见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妇女工作及性生活质量, 发病率在世界各地也呈逐渐上升趋势[5]。关于该病的治疗, 效果虽然显著, 但仍有大量妇女反复发作, 这些反复发作的群体中有5%的患者会发展为RVVC。所谓复发即检查结果呈阳性, 患者经治疗后虽然临床体征和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 然而通过真菌学检查后又出现症状。造成PVVC的高危因素有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妊娠及未控制的糖尿病等[6,7]。其中妊娠中晚期发病率外阴阴群念珠菌病 (VVC) 的发病率要高于非孕时, 主要因为雌激素妊娠过程中的不断增加会导致阴道粘膜充血和水肿, 除此之外, 宫颈管腺体的分泌和通透性也会不断增加, 造成白带异常[8]。尤其还有大量内糖原聚集在阴道上皮, 为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和出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时丝酵母菌会随着雌激素吸附到阴道上皮细胞, 孕妇较易感染[9]。糖尿病危害主要源自各种慢性并发症、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阴道内丰富的糖原含量促进了假丝酵母菌的繁殖与生长。相关研究结果指出, 糖尿病患者与外阴阴道疾病相关系数为2.45, RVVC发生率约为50%。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可用于全身或局部, 阴道内的正常菌都可抑制或杀死, 尤其会杀死乳酸杆菌, 使阴道微环境失去保护作用, 导致过度繁殖假丝酵母菌, 进一步诱发VVC的发生。除了上述因素之外, 还有其他因素, 如避孕方式。有研究指明, 怀孕女性所服用的避孕药会产生大量的外源性雌激素, 在阴道上皮积聚上述激素, 除了为假丝酵母菌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 但最重要的是促进了VVC的发生。相关研究利用三苯氧胺治疗绝经妇女, 研究结果指出, 试验患者均发生了RVVC, 主要因为阴道微环境因三苯氧胺自带的弱雌激素作用而得到发生了改变, 成为了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条件。但这种现象只会造成无症状的假丝酵母菌繁殖。再例如阴道冲洗, 即运用液体溶液清洁阴道内部, 欧美国家很多女性都会运用此方式保护阴道。女性作阴道冲洗的原因有, (1) 性生活后怕感染疾病; (2) 外阴瘙痒, 分泌物过多且具有异味; (3) 性生活后防止受孕。多数女性认为阴道冲洗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但也有研究认为, 冲洗会引起宫颈癌、盆腔炎症、STD传播、HIV传播、早产、不孕、RVVC或异位妊娠等[10]。频繁的冲洗活动与上生殖道感染和子宫内膜炎有显著的关系, 正常菌落浓度因冲洗而减少, 促使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都有可能发生淋球菌感染、阴道毛滴虫感染、BV、沙眼衣原体感染等。总之, 阴道冲洗与VVC之间的联系为阴道内的正常菌群被阴道清洁液冲洗掉, 大量减少优势乳酸杆菌, 给致病菌制造生殖的机会。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健康正常阴道内的动态需借助生态系统加以平衡, 其中乳酸杆菌是阴道里的主要益生菌, 在阴道菌群中占97%以上, 为了使入侵的微生物不吸附在阴道黏膜上, 乳酸杆菌会利用上皮细胞和过氧化氢产生的糖原对阴道的酸性环境进行维持, 但由于所需营养没有得到及时补充, 则开始大量繁殖细菌, 许多致病菌都可以经H2O2灭杀, 所以在阴道菌群中维持乳酸菌的H2O2不仅是阴道菌群中的优势地位, 更是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核心。VVC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 即外阴受到白假丝酵母菌的侵犯和阴道浅表上皮细胞所导致的炎症过程。各种微生物菌落群通常在阴道内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有时依赖, 有时制约, 而有时还可能是互助, 其中白假丝酵母菌虽然为条件致病菌, 但它与机体是相互生存的关系, 不会引发疾病。不管处于什么状态都会寄存在阴道的微生态环境中起着协调平衡阴道动态的作用。一旦打破这种平衡状态, 阴道内就会开始大量生产繁殖白假丝酵母菌转化的菌丝相, 进而引发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造成PVVC的主要高危因素有高血糖、避孕方式、耐药性、抗生素及免疫系统疾病有关, 上述因素都会形成假丝酵母菌。然而最关键的原因则是改变后的阴道外微环境, 例如耐药情况多、没有根据医生下达的医嘱准确服药, 或经常用药液冲洗阴道等, 种种因素使阴道内环境的主要菌群乳酸菌数量减少, 进而破坏酸性环境, 导致大量滋生厌氧菌。如果没有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生长进行抑制或对阴道内环境进行有效改善, 感染和发作现象会一直重复。

本文研究防治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采用的乳酸杆菌活菌制剂为了使阴道内条件致病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不能大量繁殖和改善阴道内微生态环境, 增加阴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 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而在阴道菌群中彻底清楚假丝酵母菌是不现实的, 目前治疗和预防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关键问题为该如何控制该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本文研究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治疗时分别使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和乳酸咪康唑栓, 两种治疗效果对比有意义 (P>0.05) , 其中对照组所使用的药物治标不治本, 虽然能有效对抗假丝酵母菌, 但阴道生态系统的正常动态平衡确不能得到恢复。而观察组所使用治疗药物中含有乳酸杆菌活菌可生长在阴道内, 起到调节阴道内菌群平衡和补充患者阴道内正常生理细菌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还能修复阴道黏膜, 指标又治本, 治疗效果好。

综上所述, 阴道菌群失衡是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发病的关键性因素, 治疗中所采用的乳酸杆菌活菌胶囊能有效调整阴道菌群, 阻止白色假丝酵母菌对阴道上皮的粘附作用, 同时还能修复阴道黏膜, 改善阴道的微生态环境,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 侯海燕, 胡春秀, 等.不孕症患者术前阴道微生态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2, 38 (6) :524-527.

[2]夏艳, 林晓丽, 金志军, 等.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与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同源性研究[J].生殖与避孕, 2011, 31 (3) :208-210.

[3]何永清.氟康唑在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9) :2184-2185.

[4]梅雪, 苑小倩, 徐永琴.达克宁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100例[J].当代医学, 2010, 16 (24) :144-145.

[5]谢小军, 吴少苑, 何亮, 等.RVVC阴道假丝酵母菌及其药敏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13) :118-119.

[6]刘佳明, 林刚, 洪娜, 等.抗生素诱导小鼠阴道菌群失衡及乳杆菌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9, 21 (11) :982-986.

[7]王叶平, 黄引平.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12 (27) :1828.

[8]郑小君.两种疗程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性阴道炎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 2013, 25 (6) :127-127.

[9]刘会芝.三种药物单用及联合用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2) :52-53.

[10]李晓芳, 刘洋, 文姝, 等.小鼠肠道优势菌群失衡肠黏液s Ig A, 黏液素的变化[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 22 (6) :485-488.

阴道菌群失衡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2例于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来自本院妇科门诊的阴道炎患者, 所选患者均不是出于经期、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孕育年龄的女性。其年龄为27~41岁, 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情况, 病程时间为 (50.8±46.4) d, 所有患者均符合确诊标准。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程度及文化水平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1.2 确诊标准

若患者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符合三项 (其中第一项为首要条件) : (1) 革兰染色时发现线索细胞; (2) 牛奶样白带; (3) pH>4.5; (4) 将10%KOH与分泌物遇混合可伴有鱼腥味。

1.3 试验方法

1.3.1 治疗方法

给予实验组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患者每晚睡前将一粒乳杆菌活菌胶囊 (复方沙棘籽油栓) 置入阴道内, 6d为1个疗程, 嘱患者用药后6d复查, 观察患者病变情况。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相应的检查, 了解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对照组每晚睡前甲硝唑溶液冲洗阴道与外阴, 并将一枚甲硝唑栓置于阴道内。患者口服甲硝唑片, 每日三次, 6d为1个疗程, 嘱患者用药后3d复查, 观察患者病变情况。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相应的检查, 了解治疗效果及患者阴道菌群变化。

1.3.2 标本采集与检验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与治疗完成后3d进行一次取样, 用消毒棉棒在阴道穹窿壁处刮抹, 并迅速将标本涂抹到干净玻片上, 将玻片自然晾干后进行革兰染色, 观察标本中革兰阳性杆菌与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情况, 菌群数目的分级标准根据《全国临床检验统一标准》进行分级。

1.4 效果评价

治愈:无相应症状及体征, 10%KOH试验 (-) , 阴道pH<4.5, 未发现线索细胞;显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 10%KOH试验阴性或阴道pH<4.5, 未发现线索细胞;进步:患者症状及体征有好转, 检查可见线索细胞;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未见好转, pH>4.5, 检查可见线索细胞。

1.5 统计学分析

用软件数据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用χ2检验进行统计资料, 若P<0.05, 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阴道菌群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经过治疗

后, 实验组革兰阳性杆菌数量增多, 对照组中菌群数量有所降低锐减, 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别,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甲硝唑类抗菌药物可严重破坏阴道菌群 (表1) 。

2.3 2经过对两组的治疗, 发现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P>0.0 5) , 无统计学意义 (表2) 。

3 讨论

根据NORD的研究, 乳杆菌数量的减少, 然而厌氧菌与兼性厌氧菌数量不断增多成为优势菌群是发生阴道炎的主要原因。而且乳杆菌繁殖能力下降及其对阴道壁的附着能力的下降也是导致乳杆菌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采用乳杆菌活菌胶囊 (复方沙棘籽油栓) 制剂对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发现, 提高阴道内乳杆菌的菌群数量, 可降低阴道内肠杆菌、支原体数量、杆菌、棒状杆菌及萄球菌的菌群数量, 维持阴道内的正常菌群环境。

通过研究发现, 对于阴道炎患者给予甲硝唑进行治疗, 其治疗效果较为有效。但是用甲硝唑后, 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改变了正常菌群, 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发生紊乱, 阴道内微环境失去平衡, 阴道的防御力下降。停止甲硝唑等抗炎药的应用后, 如果致病菌在阴道防御力下降的情况下再次进入, 就容易再次致病, 因此患者容易复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不应只给予抗炎类药物进行治疗, 还应维持阴道内的正常菌群环境, 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 还应补充乳酸杆菌等正常菌群的数量, 以避免再次感染以致复发。

参考文献

[1]章启月.临床实用妇产科学[J].上海:上海医学出版社, 2010:248-250.

[2]SHARON I.The relationship of hydrogen pen_, xide producinglactoba-eil]i to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genital miereflora inp”geant№n[J].Obstet Gynecol, 2011, 79 (3) :369-373.

阴道菌群失衡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2例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失调患者 (设为观察组) , 年龄19~38岁, 平均 (27.6±7.3) 岁。除外近期应用免疫抑制剂、阴道局部用药、妊娠期内产科并发症、合并症者。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白带增多、色黄、异味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滴虫、假丝酵母菌、淋菌、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病。另根据自愿的原则选取100例孕晚期孕妇行白带需氧菌培养阴性者作为对照组, 年龄18~39岁, 平均 (29.5±7.6)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结构、孕产次、孕周一般资料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采集标本及检查方法

清洁孕妇外阴, 采用一次性无菌窥阴器暴露阴道及宫颈, 观察阴道分泌物性状, 无菌拭子取宫颈口分泌物检查淋菌 (使用美国ABI公司7300型定量仪,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有限公司生产试剂) 、衣原体 (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沙眼衣原体抗原监测试剂盒-胶体盒法) 、支原体 (美国其昌达生物高科技 (上海) 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别定量药敏试剂盒) , 取阴道后穹隆分泌物盐水玻片法检查假丝酵母菌、滴虫和唾液酸酶法检查细菌性阴道病 (中山市天洋电子生物传感器有限公司的细菌性阴道病诊断试剂盒, Olympus显微镜) 。白带培养,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及淋病以PCR检查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有限公司产品) 结果诊断, 镜下找到滴虫诊断为滴虫性阴道炎, 镜下找到假丝酵母菌菌丝及芽孢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检查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分泌物与检测试剂混合呈蓝色为阳性, 颜色不变为阴性。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晚期阴道菌群检出

观察组112例患者中滴虫6例 (5.36%) , 假丝酵母菌70例 (62.5%) , 衣原体19例 (16.96%) , 淋菌1例 (0.89%) , 细菌性阴道病16例 (14.29%) 。在阴道感染中, 以假丝酵母菌、衣原体感染最多。

2.2 阴道菌群异常与妊娠结局

观察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2。

3 讨论

微生态失调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之间, 以及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 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 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健康女性阴道有常驻菌、过路菌和偶见菌菌群, 随着年龄、妊娠等发生不同变化。其中乳杆菌、假丝酵母菌、支原体等为常住菌。淋球菌为过路菌。阴道菌群和宿主之间相互动态平衡, 以乳杆菌为优势菌微生态环境, 并不引起临床症状。因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 特别是妊娠晚期, 糖原增加, 加之阴道水肿、黏膜充血, 使阴道黏膜屏障下降, 有利于细菌繁殖从而出现阴道菌群紊乱, 是妇女组织性绒毛膜炎、羊水感染、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炎及其他妊娠不良和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1]。本组患者中观察组112例患者中滴虫6例 (5.36%) , 假丝酵母菌70例 (62.5%) , 衣原体19例 (16.96%) , 淋菌1例 (0.89%) , 细菌性阴道病16例 (14.29%) 。在阴道感染中, 以假丝酵母菌、衣原体感染最多。说明了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微生态的变化, 以假丝酵母菌感染最为常见。当妊娠晚期患者细胞免疫率降低, 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成为阴道优势菌群, 侵袭力增强, 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色黄、异味等症状, 引发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有报道, 宫内感染假丝酵母菌可诱发早产、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鹅口疮、尿布皮炎[2];妊娠期滴虫阴道炎可致胎膜早破、早产[3]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本文中观察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临床症状的有无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重视孕妇阴道局部症状的主诉, 给予相应检查及处理。避免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但要注意在用抗生素和抗病原体药物的应用在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同时, 也能引起和加重阴道菌群紊乱。在治疗的同时要调整阴道正常菌群, 如阴道局部放入乳杆菌制剂, 可抑制条件致病菌生长繁殖, 以乳杆菌为主的阴道微生态平衡。

总之, 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失调, 以假丝酵母菌最多。可明显增加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的机率, 值得临床重视。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本样本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住院收治的妊娠28~34周112例阴道菌群失调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112例患者中以假丝酵母菌最多70例 (62.5%) 。观察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失调, 以假丝酵母菌感染最多。可明显增加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的概率。

关键词: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解亚斌, 宋迎春, 田雪梅, 等.围生期下生殖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4) :509-511.

[2]谷晔红, 吴连方.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母婴传播及预后[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6) :342.

阴道菌群失衡 篇4

1 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微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征

处于健康状态的妇女,其阴道菌群主要包括过路菌、常驻菌和偶见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妊娠情况的不同会发生不同的微生物种群相互演替的情况,在阴道常驻菌中,主要包括类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假丝酵母菌、支原体、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过路菌中主要包括丙酸杆菌、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偶见菌中包含有假单疱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淋球菌、变形杆菌等[4,5]。

在正常的情况下,阴道的菌群和环境及宿主之间会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动态均衡状态,并且共同建立起以乳杆菌为主导的阴道微生态平衡环境。在女性妊娠期间,由于孕妇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上升,阴道内的糖原增加并有所堆积,为其他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而一旦出现其他细菌的滋生和繁殖,就会严重影响到原有微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引起阴道菌群出现紊乱,导致孕妇出现生殖道感染,威胁到孕妇的身体健康及胎儿的正常生长。此外,处于妊娠期的妇女,其阴道黏膜会呈现水肿和充血状态,而且细胞的通透性也大大增加,导致阴道的黏膜屏障功能不断减弱,难以抵抗细菌的入侵,这样也容易引起阴道菌群发生紊乱,从而引发生殖道感染,出现各种感染疾病,对孕妇的身体健康和胎儿正常生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国外的报告研究中表明,在阴道菌群中较为常见的是假丝酵母菌,占据1/3,其次是沙眼衣原体感染,而沙眼衣原体感染已经跃升为性传播疾病的首位因素。无论是由于阴道菌群紊乱引起的哪一种生殖道炎症疾病,都对孕妇和胎儿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妊娠期内阴道菌群的微生态环境变化,在临床医学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促进孕妇的康复,保证胎儿的正常、健康成长。

2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分布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妊娠妇女阴道内存在的假丝酵母菌寄生,在非孕妇女的阴道内也是存在的,但是处于此种情况下的非孕妇女要少于妊娠妇女。假丝酵母菌大多处于酵母相,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引起女性出现临床症状,而且更不会出现不良的妊娠结局,只有少数的妊娠期妇女由于细胞免疫低下,导致假丝酵母菌作为条件致使病菌大量的滋生和繁殖,并且转化为菌丝相,从而代替乳杆菌成为阴道内的主导菌群,其毒力和侵袭力都大大增加,并且产生自觉的症状,导致其出现不良的妊娠结局,影响到母体和胎儿的健康[6,7,8]。

通过国外的研究表明,孕妇在妊娠期间的阴道菌群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较为密切,尤其是存在感染症状的阴道菌群会极大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对产妇和新生儿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她们的生命安全。同时,存在阴道菌群感染症状的孕妇,会容易出现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等情况,而且新生儿感染和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发生率都明显升高,而不存在阴道菌群感染症状的孕妇,则不会出现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的情况,而且对于新生儿感染和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由此可见,妊娠晚期阴道菌群分布与不良妊娠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旦阴道菌群出现感染症状,就会引起胎膜早破、产褥感染现象发生,对孕妇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对新生儿产生一定的影响,极大增加新生儿出现感染和黄疸的现象,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在妇女妊娠期间出现阴道菌群感染对于孕妇的身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成长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出现炎症感染的孕妇,临床医师要对其进行重点的观察和治疗,以保证孕妇机体恢复正常,从而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在对阴道菌群进行感染预防时,临床医师不仅要重视主导菌群的影响作用,同时还要关注其他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在正常的情况下位于阴道的内定植较少,不会引起症状,但是如果处于妊娠后期,孕妇的机体抵抗力下降,也会造成这些细菌大量滋生和繁殖,并且发展成为优势菌群,从

探讨孕妇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状况

胡少飞

(广西南宁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科,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地中海贫血作为一种遗传性的溶血贫血疾病,危害严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避免地中海贫血婴儿患者的出生,减少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孕妇产前应实施地中海贫血筛查与基因诊断,了解地中海贫血发病状况,降低地贫患儿的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关键词】孕妇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状况

中图分类号:R5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13)11-0485-02

地中海贫血作为一种遗传性的单基因溶血贫血疾病,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如广西、海南及广东等地,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很高,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有关地中海贫血治疗的有效方法尚不明确,孕妇产前实施地中海贫血检查,是目前防止重贫血儿出生的有效预防方法,因此,了解孕妇产前的地贫筛查状况,可有效预防重地贫患儿的出生,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

1地中海贫血筛查意义

地中海贫血可称为海洋性贫血,又简称地贫,所指的是一组单基因慢溶血性的遗传贫血疾病[1]。发病机制为合成血红蛋白中的组蛋白链降低,致使血红蛋白的结构异常,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2],容易引发贫血或发育异常。我国南方地区是地贫遗传疾病的重点防治区,尤其是广西、四川、广东及海南等地区[3],而北方地区较为少见。如在2010年广西开展的地贫调查显示,地贫与血红蛋白异常人群的携带率高达24.51%,尤其是百色[4]与崇左地区,地贫携带率已高达25.62%。许妹英对广西崇左凭祥市的3146例孕妇进行了地贫筛查,结果MCH、

而引起产褥感染,导致新生儿出现肠炎、脓疱疹等疾病,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

3妊娠期阴道菌群异常的治疗和微生态疗法

对于妊娠期间出现阴道菌群异常显现的情况,临床医师应当对孕妇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免引起各种感染疾病的发生,给产妇和新生儿带来生命威胁。大量的研究表明,对于存在阴道菌群感染症状的孕妇进行诊治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阴道菌群出现异常但并无症状的孕妇进行诊治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甚至可能会对孕妇产生一定的伤害,因此,对于妊娠期阴道菌群紊乱,应当以治疗有阴道菌群感染症状的情况为主,如对假丝酵母菌、BV感染和滴虫感染等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是无感染症状的阴道菌群紊乱孕妇,则不进行诊断和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孕妇的良好诊治,同时还可以为医院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减少浪费。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态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先进的研究表明,对妊娠期出现阴道菌群紊乱的孕妇进行治疗时,可以采用边治疗、边调整的方法进行,这样可以实现在治疗炎症的同时,调整阴道内的正常菌群,使其恢复原来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以保证阴道微环境维持平衡状态。所以可以对孕妇进行微生态治疗,以恢复阴道内的菌群平衡,即采用乳杆菌制剂置入阴道局部,以产生细菌素、乳酸等多个环节对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滋生和繁殖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维持以乳杆菌为主导的阴道内微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阴道内菌群紊乱会导致细菌滋生和繁殖,会造成孕妇出现生殖道MCV异常患者达1021例,地贫筛查的阳性率是32.16%[5]。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与表现呈多样化,其差异性大,可分成重型、中间型及轻型三种,能生存至成年的患者为部分中间型与轻型,轻型为杂合子[6,7],地中海贫血作为可防难治的溶血遗传疾病,对孕妇产前地地贫状况进行了解,实施基因诊断与地贫筛查,可有效降低重型地贫患儿出生的概率,提高人口质量。

2 筛查检验方法

2.1 血常规测定

用真空采血管对孕妇实施早晨空腹的静脉血采集,采集数量为

4 m L,并马上送检,然后运用全自动地血球计数仪进行MCV的检测[8],其余血样应妥善保管,用作基因诊断或血红蛋白分析。

2.2地中海贫血的筛查检验

分析血常规异常者的血红蛋白,取2m L的静脉血分别注入抗凝管ACD,摇匀后,并取20μL进行红细胞的脆性试验,其他余血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并用生理盐水进行洗涤,使用醋酸纤维膜的电

感染疾病,从而严重影响到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因此,对于此类情况,临床医师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对于存在阴道菌群紊乱症状的情况要高度重视,临床医师要及时对孕妇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感染疾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促进胎儿的健康成长,以使孕妇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摘要: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管道,是进行月经、带下、恶露排出,娩出婴儿的器官组织。阴道主要由黏膜、外膜、肌层组成,是一种肌性管道,主要用于连接子宫和外生殖器。阴道作为一个微生态系统,其内部通常寄生着各种的微生物菌群,而且这些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和种类都有较大的差异,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微生物菌群呈现出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状态,使得微环境得以维持平衡,由此也形成了一个以乳杆菌为主导的阴道微环境。处于妊娠期的妇女,其体内的特殊高雌激素会发生变化,并且阴道内糖原合成呈现增长趋势,致使女性的高糖环境、高雌激素和免疫状态呈现弱势,从而导致阴道的微生态环境容易遭到破坏,出现菌群失调的情况,致使出现生殖道感染的概率增加,不利于妊娠期女性的身体健康,也会对胎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到孕妇的妊娠结局。因此,如果妊娠期妇女出现生殖道感染情况,应当立即就医,并且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以尽可能的减少对胎儿产生的危害,从而促进妊娠结局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妊娠晚期,引导菌群,妊娠结局,影响

参考文献

[1]薛凤霞,李小平,李志英,等.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诊断与处理[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32(1):112-113.

[2]解亚斌,宋迎春,田雪梅,等.围生期下生殖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78(4):45-46.

[3]周燕红.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1,89(21):56-57.

[4]任延巍,贺晶,潘玲,等.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112(12):23-24.

[5]陈悦.妊娠晚期肝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123(5):133-134.

[6]高宇.孕晚期高浓度血红蛋白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1,45(11):89-90.

[7]管晓丽,齐娜.妊娠晚期超声诊断羊水过少335例妊娠结局分析[J].吉林医学,2007,231(1):32-33.

上一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下一篇:内容传输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