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思想

2024-08-03

扩张思想(精选7篇)

扩张思想 篇1

纵观美国历史的发展, 扩张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条主线, 它经历了大陆扩张、海外扩张和全球扩张的三个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 托马斯·杰斐逊吹响了大陆扩张的号角, 成为美国建国后对外扩张的起点, 在美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使命观与杰斐逊的民主理想

美国人的使命观主要来自于加尔文教教义中的“预定论”。预定论认为, 上帝对他的子民进行挑选, 有“上帝的选民”与“弃民”之分, 区分这两者的重要标志是个人事业的成败与财富的积累。所以, 人们只能通过俗世中的个人奋斗来发财致富, 从而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上帝的选民”在得到上帝眷顾的同时, 对于整个世界是负有责任的, 他们需要按照上帝的旨意来履行自己在尘世间的使命。所以, 当17世纪初第一批清教徒踏上北美这块新大陆的土地时, 这种使命感就成为他们开拓新大陆的精神支柱。他们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 身上肩负着创造新世界拯救旧世界的神圣使命, 要在新英格兰建造一座“山巅之城”, 成为世界的榜样、世人自由和幸福的乐园。此外, 美国人的这种使命观与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同样也是分不开的。洛克认为, 国内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需要积极的扩张。这种扩张的权利是“自然权利”的重要内容, 这一思想被北美殖民地的思想家们所接受。扩张便与他们所肩负的使命联系在一起, 成为他们所固有的权利。这种使命感与杰斐逊的民主理想结合在一起, 成为他扩张思想的一个基础。

杰斐逊是一位民主主义者, 他极力推崇民主和自由, 并为美国所建立的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而骄傲。他在1801年3月4日发表的第一次就职演说中说:“美国是世界的希望, 美国的这块民主试验田的成功, 将预示民主将来在全世界的成功。”在杰斐逊的政治生涯中, 他不遗余力地维护和巩固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 主张对政府的权力进行限制, 防止政府的专制和对人民权利和自由的压迫。他认为“民主制度必须在‘自由土地’无限扩张的条件下才能有保障”。[1]因此, 他不同意孟德斯鸠的“小国共和制”的观点, 他认为国家的领土越大, 越能对中央政府形成权力的制约, 共和制越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 维护共和制成为杰斐逊领土扩张的出发点。杰斐逊就任总统之后, 他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他的使命观更加积极, 即从致力于维护美国的民主扩大到向外推广, 为他的扩张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杰斐逊的农业主义思想

杰斐逊是一位农业主义者, 这种以农立国的思想对他的扩张思想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农业帝国”的设想中, 美国是一个以小农为主体的国家, 人们自食其力, 创造财富, 享受着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杰斐逊在他的著作《弗吉尼亚笔记》中, 描绘了美国优美的自然风光, 勾勒出一幅农民安居乐业的图画。他认为农民是上帝的选民, 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耕作获取财富, 具有高尚的道德感和真正的美德。而商人则投机取巧、唯利是图, 会扼杀美德的萌芽。因此, 杰斐逊主张美国成为一个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共和国, 在这样一个国家下, 美国将成为世界的“道德的典范”, 美国的民主制度才能永葆生机。此外, 杰斐逊还认为, 农业可以使美国避免战争。他在致霍金杜普的信中提到:“我希望他们既不经商, 也不从事航运, 而是就欧洲而言, 严格的站在中立国的立场上, 这样我们就能避免战争, 我们的全体公民都将成为农民。”[2]在这种农业主义的思想中, 土地成为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利益要素。随着美国人口的不断增长, 自由土地需要不断的获得, 领土扩张成为构建其“农业帝国”的关键, 所以西部成为他势在必得的土地。也就是说, “幻想在西部实现他的小农共和国的社会理想, 便是杰斐逊的扩张主义的强大动力。”[3]

杰斐逊的思想是不断发展成熟的。他虽然是一位农本主义者, 但他并没有忽视商业利益, 这在他就任总统后更加明显。在1801年就职演说中, 杰斐逊强调要“鼓励农业并扶助商业为农业服务”。[2]在第一个年度咨文中, 杰斐逊进一步将农业、制造业、商业和航运业作为美国繁荣的四大支柱。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上位之初对北非的战争, 目的就是捍卫美国的商业利益, 发展海外贸易。杰斐逊商业意识的成熟, 逐渐与农业主义融合起来, 共同作用, 将扩张的方向直指太平洋。

三、扩张主义与孤立主义的交织

杰斐逊时期的外交政策沿袭了华盛顿时期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他在1801年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出:“与所有国家保持和平、通商和真挚的友谊, 但不与任何国家结盟。”[2]在杰斐逊的外交思想中, 扩张主义与孤立主义是紧密交织、相辅相成的。二者都根植于他的使命观、民主主义和农业主义理想中, 并且共同服务于一个目标, 即巩固美国的独立, 维护和发展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 保障人民的自由。孤立主义原则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而是强调自由的行动, 也不意味着反对一切形式的结盟, 它只是反对永久结盟, 但是在特殊时期, 美国可以根据形势或利益需要与某个国家暂时结盟。总之, 孤立主义原则给予了美国扩张的行动自由, 使杰斐逊可以完全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灵活自由的采取行动, 具有很大的实用主义性质。孤立主义成为杰斐逊进行扩张活动的一个保障。孤立主义与扩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最具重大意义的事件就是1803年路易斯安那的购买, 这可以说是杰斐逊任内外交方面最大的作为。

路易斯安那是位于密西西比河与落基山脉之间的一大片土地, 原属于法国, 七年战争之后由西班牙控制。西班牙作为老牌殖民帝国, 国力日渐衰弱, 路易斯安那成为它的一个负担, 因此西班牙希望将路易斯安那归还给法国来换取直布罗陀。而当时的法国野心勃勃, 对路易斯安那也早已垂涎已久, 企图在北美建立殖民帝国。1800年, 法西两国签订密约, 西班牙将路易斯安那归还法国。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一场严重的危机, 阻碍了美国向西部的扩张, 也不利于美国在密西西比河上的航运贸易。1802年, 杰斐逊获悉了这一确切的消息, 马上作出反应, 利用英法的矛盾, 作出要与英国结盟的姿态来威胁法国, 这不得不使拿破仑有所顾忌。1803年4月, 法国提出向美国出卖包括新奥尔良在内的整个路易斯安那的建议, 正中杰斐逊下怀。4月30日, 美法两国签订条约, 法国以1 500万美元的价格将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路易斯安那的购买是杰斐逊孤立主义政策的成功, 一方面, 美国的领土扩大了一倍, 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共和制度。另一方面, 从更长远的利益来看, 路易斯安那成为美国进一步扩张的跳板。在签订购买条约时, 双方并没有对路易斯安那的边界作出明确的划分, 法国代表塔列朗对利文斯顿说:“你们已为自己做了一笔很好的买卖, 我想你们会充分利用它。”“这句令人费解的话为美国后来要求取得佛罗里达和得克萨斯的西班牙领土提供了根据。”因此, 取得路易斯安那是美国向大陆扩张迈出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路易斯安那购买后, 杰斐逊并没有减弱对西部扩张的兴趣, 早在1802年, 杰斐逊就意欲支持向西部探险的勘察队, 路易斯安那购买之后, 这一想法开始落实下来。1803年在杰斐逊的支持下, 刘易斯和克拉克正式开始了向西部的探险, 1806年探险队取得成功。这次的探险勘察为美国展现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美国继续向西扩张做了准备。

杰斐逊的扩张思想深深根植于他的民主主义与农业主义之中, 并且与孤立主义紧密结合, 开启了美国大陆扩张的时代。杰斐逊时期的领土扩张与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是不同的。首先, 杰斐逊的扩张对象并非是主权国家, 而是欧洲列强在北美的殖民地。其次, 在扩张方式上, 杰斐逊作为一个民主主义者, 他的扩张方式也是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 他的扩张活动主要通过购买这种和平的方式来实现, 在这种意义上, 他的扩张手段是正当的。杰斐逊时期的扩张不仅对美国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对北美其他殖民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欧洲列强殖民地的扩张, 削弱了欧洲殖民国家在北美的殖民力量, 最终维护了美国的独立与安全, 也为美国的边界最终到达太平洋做好了准备。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帕特森.美国外交政策, [M].李庆余,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2][美]托马斯·杰斐逊.杰斐逊选集, [M].朱曾汶,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3]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4]刘祚昌.杰斐逊全传[M].济南:齐鲁书社, 2005.

扩张思想 篇2

通常情况下, 人们往往认为, 中国古代传统的法律思想是维护“人治”的理论依据。笔者却认为, 中国百姓自古是懂法守法的, 对于法律的权威是畏惧甚至是崇拜的, “礼制”秩序规范的细致入微, 使中国人的所有行为都要遵从大大小小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只是基于古时的情况, 以及留存于中国人观念中的法和当今西方影响下的法律观念不完全等同。造成了如今移植西方法律的制度、框架、思想, 却不能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习惯的影响的情况。

一、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思想

(一) “礼制”、家族本位伦理法治

周公制礼的归宿是“尊尊”和“亲亲”, 尊尊为忠, 亲亲为孝, 前者目的是维护所谓“国无二君”;后者则是为了维护父权, 所谓“家无二尊”, 这种政治伦理相统一的理论, 也是礼的思想基础。它的根本目的是确立贵贱尊卑级秩序和制度, 使得“君臣有位, 尊卑有等, 贵贱有别, 长幼有序”, 在家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礼的规范。“礼”是日常行为规则。

我国古代是沿着由家而国的顺序形成阶级社会的, 所谓的家、国、天下。因此宗法血缘关系对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尤其是宗法与政治的高度结合, 造成了家国一体、亲贵合一的特有体制。家是国的缩微, 国是家的放大。是以, 在上述案子中显露出行政命令执行力更为优越的原因:把各级行政机关看做一个大家, 每级各自是一个家庭单位。上下级关系又类似于长辈与晚辈。家长对于家庭成员的规范治理总有一套办法, 比如不完成自己的那份任务 (处理自己家的坟头) 就会受到无法接受的惩罚 (不能继续上班) 。下级没有完成任务, 主管人员不但要纪律处分, 而且还要承担数额不小的罚款。无论是大家的“族长”还是小家的“家长”手中掌管“家”的权力关系到每个成员的切实利益。

(二) “官法一体”

对于官和法的理解, 古人将“官“作为国法的体现。官集合行政权与司法权与一身。国家制定的法律, 依靠各级“官吏”来发挥其价值, 法律法规依赖于官的理解运用和实施。从民众对“信访”的坚持程度看, 至今许多人仍抱有行政主体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遇到问题, 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以简便且行之有效的方式 (恰似所谓的“告御状”) 解决, 而不是采取或继续采取法律的手段, 诸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三) “民间法”

“民间法具有极其多样的形态。他们可以是家族的, 也可以是民族的;可能形诸文字, 也可能口耳相传;它们或是人为创造, 或是自然生成, 相沿成习;有些有明确的规则, 但大多表现为较为灵活的规范;在实施时, 可能由特定的人员负责 (如乡绅、长老) , 也可能依靠公众舆论。民间法产生和流行于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他们生长和通行于这些组织和组织之外, 其效力小至一村一镇, 大至一县一省。” (3) 河南省某市政府的出台的工作方案类似于人为强行创造, 且由特定人负责实施, 具有地方性的民间法。

(四) “熟人社会”

中国人自诩生活在熟人社会中, 大小事情离不开熟人的“帮衬”。办事“攀关系”、“讲人情”, 不到无可奈何的地步不会走法律程序。正如案中, 对比较高级的干部以及纳税大户给予的特殊照顾看出, 即使是雷厉风行、不近人情的“复耕”运动也是有后路可走的, 多少受到“熟人社会”思想的影响。

二、行政权扩张以及西方的情况

行政权扩张是以利益为追求, 以国家公权力为支点, 以内部规定为推行手段, 将部门权力最大限度地扩展。后果是损害宪法与法律的权威, 侵害公民的私人权利, 不利于法治国家的构建, 因而有必要进行控制。

(一) 行政权扩张的基本模式

行政权扩张的基本模式是先由立法机关授权, 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利用制定规章或规定来扩大自己的权利。其中有意无意的疏忽造成上位法的矛盾。由于权力在扩张前已具有备行使的合法性, 公民接受了这些义务, 因而对扩张后的权力也不得不接受。

(二) 行政权扩张的分类

行政权扩张的第一种方式是传统行政权以原本的来源与行使方式的自在扩张, 即以组织化强制力量为基础的, 以单方面强制命令性行为为权力行使方式的行政权扩张, 这种行政权扩张我们可以称之为强制性权力扩张。由于社会现代化与政府行政目的的转向, 政府的行政活动中出现了新倾向是行政权扩张的第二种基本方式, 那就是以公共权利为直接权力来源、以平等互利性行为为权力行使方式的行政权扩张, 这种行政权扩张我们可以称之为报偿性权力扩张, 它是以行政双方相互利益的满足来获得合作性的服从的。

(三) 西方行政权扩张

西方政府从早期资本主义“守夜人”的角色, 转变为社会生活参与者, 积极参与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主动调整各种经济和社会矛盾, 将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福利为目的。行政法完成了从消极行政法到积极行政法的转变。行政权的扩张必须由法律授权、必须充分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经济上加强宏观调控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政府强调的经济职能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 而不是以盈利为目标。西方行政法更强调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的监督。

三、结语

十八大提出了新的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由此可以看出,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 “依法治国”仍在努力当中, 在实现政治文明的过程当中, 我们需要取长补短, 避免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 也要正确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如何在不完全抛弃传统思维、行事方式的基础上, 又能体现出法制文明的优越与进步, 将是一个复杂的论题。

通常在立法中, 效率当先, 更注重立法的层层规制与严密, 而忽视了隐含在社会生活中的民族、地方、文化特征, 只看到了西方法治文明, 并学习、利用, 而忽视了不同文化、文明、政体之间的差异,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确立后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和现实的社会生活的“活法”, 从实际情况出发, 促使两者之间实现互动、整合和转化。在此过程中注意“传统”, 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寻找最合乎中国国情民的有本土生命力的法律规则, 将在法律的适用上扫清绝大多数障碍。

平坟事件如何界定我们无意深入探讨, 但是, 如何以法律形式对政府活动进行控制, 将其限制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 以防止政府滥用职权危害公民;将行政法的重心偏向于对行政权力的控制与监督, 保障普通公民的权利不受侵害, 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表面上看,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文明很矛盾。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观念对人们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考虑和参照传统法律思想的精华, 如“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为民父母”等。但是, 坚持行政法“控权论”是势在必行的,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行政法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参考文献

[1]杨海坤, 何薇.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和“行政权”的讨论[J].湘潭工学院学报, 2001-9.

[2]夏清瑕.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的法律化[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1.

版图扩张意欲何为 篇3

5月23日, 东风商用车公司8万辆产能、总投资约10亿元的新工厂在十堰茅箭工业区奠基开工。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等领导在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徐平的陪同下出席奠基仪式并为新工厂奠基培土。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 产能4万辆的一期工程将于明年6月投产。二期的投资则将根据市场的态势适时进行。新工厂占地3000亩, 集整车装配、测试试验、储运交付于一体, 成为工艺先进、设备一流、管理科学、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型车制造标杆工厂。东风商用车公司还将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把新工厂建设成为一个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态工厂。由于此前东风商用车公司的建设模式一直是盘活存量、滚动发展, 因此, 此次巨额投资, 引起了众多关注。

建厂的直接诱因和当前市场的不断扩张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受多种利好政策的影响, 今年1-4月, 我国商用车市场出现了又一轮的火爆上涨行情。特别是3、4月份, 我国中重卡市场连续创下超14.6万辆的单月销售纪录。

“市场的火爆同样使得东风受益。”据总经理黄刚介绍, 东风仅天龙一款产品1到4月就已经销售了34713辆, 同比增长超过了300%, 是去年同期的4倍。黄刚告诉记者,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 东风商用车中重卡的业务在东风的总业务份额里增长了40%。其中, 卡车总增长160%, 重卡增长225%, 中卡增长65%, “我们的市场份额也比去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在过去的连续2个月里, 我们的产品销量都超过了1万辆。但即便如此, 我们还是收到了产能不足的严重影响。每一辆商品车的背后都有2位用户在苦苦等待, 很多用户甚至通过摁手印的方式联名写信给我, 希望能早点提车上路。因此, 东风必须要在总成方面进行相应的配套投资。”

目前东风商用车公司总装三条线+重型车厂的中重卡极限产能为每日700辆, 东风天龙的驾驶室产能只有6万辆/年, 在强大的市场需求面前, 东风中重卡的产能受到了很大限制。

因此, 短期而言, 建新厂的好处是增加产能, 缓解产能不足的瓶颈。而中长期来说, 东风商用车公司则寄希望于通过先进工厂的建设, 提高产品品质及其竞争力, 并减小市场的预期增长对公司产销带来的压力。在黄刚看来, 今年中国重卡的高峰已经过去, 等到7月份之后, 市场将逐渐恢复到平稳状态, “总体判断, 全年‘前高后低’的趋势没有变化, 如果判断今年的总需求, 重卡一是肯定会比去年高;二是市场总需求会达到1 0 0万辆左右。”

黄刚告诉记者, 宏观经济的走好必然会使行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平稳发展。“东风商用车是一个致力于成为中国第一, 全球前三的企业, 我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愿景, 不仅希望在中国获得更强的品牌认知, 同时也希望能够成为亚洲、乃至全球领先的品牌, 从而实现东风人多年的夙愿。因此, 东风商用车必须要立足于未来考虑制造体系的完善。”

“目前, 重卡舞台上的表演者越来越多, 既有国际上的, 也有本土的。但我并不认为重卡的门槛低, 最终的优胜劣汰都需要市场去证明。特别是物流行业的发展, 对于高可靠性, 高价值的产品需求会越来越大, 因此, 东风会加速实施东风的市场策略, 力求为物流运输业提供完美的方案。这也是东风商用车新重卡基地投资的一大理由。所以, 即便是市场需求开始下降, 我们也会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困难, 同时我们还要海外市场的发展, 投资这个工厂也是东风中长期战略里面的一大步骤。”

5月23日东风重卡新工厂奠基开工的事件, 在一些人眼里的解读是, 相比陕汽、江淮、解放、新红岩、集瑞联合卡车等重卡企业, 东风商用车公司在投巨资建新厂上是最晚的一个。

但实际上, 东风之前的战略却一直是盘活存量、精益投资、滚动发展。在老厂区内陆续投资建设新生产线和车间厂房, 比如不久前安装的先进的总装三线和领先的车架辊压车间等等, 逐步淘汰落后的设备。

也正因为如此, 东风8万辆产能重卡新工厂的建设, 被称为是一次大手笔。据黄刚介绍, 虽然是这几年来首次大规模建设全新工厂, 但东风仍然坚持了分步实施、精益投资的东风-日产模式, 一方面控制成本, 另一方面争取使新工厂一期工程迅速投入运行, 尽快产生效益, 回收投资。对于此次建厂, 黄刚的目标是, 一是成为行业的标杆, 希望东风具有质量, 成本, 交付, 应对市场的速度 (包括能力, 产能) 都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并以中国的成本竞争力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质量, 以中国的成本和速度打造具有国际品质的产品。二是在整个的工厂建设中, 东风要考虑环境的需求, 使得工厂与环境能够协调起来, 变成一个生态的工厂。

与此同时, 在建设过程中, 新厂的“联合作战”能力将被强化, 以减少物流成本, 而原有的重型车厂也将搬迁。之前, 东风天龙 (D 3 1 0) 和东风天锦 (D 5 3 0) 的生产布局是, 总装一线和二线混线生产天龙和天锦, 2009年投产的新总装三线生产天龙, 历史“悠久”的东风重型车厂则混线生产天龙及特种车辆。由于厂区分散, 车架、发动机、驾驶室等各大总成要从不同地区运往总装厂组装, 物流成本较高。而此次奠基的新工厂, 属于联合型工厂, 建成后将会集整车制造、车架、车身内饰、总装、车辆检测, 以及商品车储运和发销等功能于一体, 可谓四大工艺俱全, 并且厂址靠近高速路口, 这些都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东风中重卡的竞争力。同时, 重型车厂将逐渐实现整体搬迁, 特种车辆将移至新基地生产。

可以说, 东风重卡新工厂的建设, 对于行业的影响意义深远。

它一方面会大大提高东风天龙的产品品质与工艺水平, 进而提升其未来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将加剧卡车业过剩的产能, 使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目前国内中重卡行业正兴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已建产能扩张项目和新建产能项目不断涌现, 而各厂家又都制定了宏大的产销目标和占有率目标, 这势必带来竞争的加剧。

宾利:跳出扩张陷阱 篇4

有不少企业利用“网络效应”应对市场环境的著名法则——先下手为强和迅速扩张所向披靡, 在供给方范围经济中, 平均成本随范围扩大而降低, 而在需求方范围经济中, 平均利润随着范围扩大而提高。因此, 厂商如果能够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 就能成为绝对的垄断者。

但是对宾利来说, 奉行迅速扩张这一法则绝对会变成一个战略悲剧, 经销商渠道扩张并不会带来相应的销量的增长, 2013年宾利在华进行了大规模渠道扩张。全年宾利新增了12家授权经销商。截至2013年底, 大中华区授权经销商总数已达38家。截至今年1月, 宾利在华经销商总数为39家。另一方面宾利在全球销量增长19%, 但是在中国, 去年宾利汽车仅交付新车2191台, 销量下降3%。

现在, 宾利已经开始放慢扩张脚步, 并找寻更有效的方式拯救市场。

《时代汽车》认为, 宾利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亟待提升的是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

2014年1月, 大众集团公布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大众汽车 (中国) 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友添先生 (Mr.Ricky Tay) , 在继续担任公司总经理的同时, 担任宾利品牌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地区总经理。

郑友添, 马来西亚人, 说国语, 2000年到2009年任上海大众公司的网络发展部总监, 2011年至2013年1月, 任大众汽车马来西亚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命拥有亚太地区将近40年汽车行业经验郑友添担任宾利品牌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地区总经理是对宾利在华深耕的体现。就像大众汽车集团执行副总裁苏伟铭先生说的:“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进口汽车市场, 我们只有做到审时度势、人尽其用, 才能更上一层楼。”

转战混合动力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 宾利带来了全球首发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 此外, 宾利新飞驰V8、全新欧陆GT极速版与欧陆GTV8 S中国首发。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 新车以宾利慕尚为蓝本打造, 并对慕尚的外观和内饰进行了细微调整。虽然这款概念车有可能不会量产, 但其混动技术将被应用于宾利SUV车型上, 并于2017年正式上市发售, 宾利SUV将会在2015年年底投产, 在2016年初向全球市场发布。

宾利汽车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沃尔夫冈·施莱柏博士 (Dr.Wolfgang Schreiber) 告诉记者:“宾利是第一个应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超豪华汽车品牌, 并且也是第一个展示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概念车的超豪华汽车品牌。但这项技术并不等于纯粹的充电动力技术, 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可以让宾利目前车型在性能上有更大的提升, 比如可以带来更强劲的加速度、可以使用电力进行制动等, 这些都是对我们现有车型性能很好的补充和支持, 这项技术对于宾利是十分有利, 同时能给宾利客户带来更多好处。未来十年之内, 我们希望宾利将有90%的车型都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所以不仅在SUV上, 我们在其他四门及两门车型上都会使用这项技术。”

迎合市场

在北京车展上首发的新飞驰虽然外观上与在售车型仅有细微之处的差别, 但是由于搭载了4.0T V8发动机, 从而改变飞驰仅有6.0T W12一款大排量高端发动机的局面。同时, 新飞驰V8的入门价位也拉低至319.8万, 比之前的飞驰W12的393.8万的起售价低了74万元。

郑友添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飞驰V8车型, 让更多的潜在用户有机会体验到宾利的产品。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 中国客户对这款车的接受度很高。”

在中国, 宾利车主平均年龄在35-40岁之间, 而美国车主平均年龄为53岁左右, 中国用户的年龄平均比美国的车主年轻10-15岁左右。考虑到中国车主更加年轻, 因此在车辆配置方面会根据国内客户的需求增加一些配置, 比如导航、车内Wi Fi等。宾利品牌希望中国车主能够保持长期的忠诚度, 任何一辆车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全新宾利飞驰V8拥有更低的排量、更低的价格, 这意味着飞驰V8车型向奔驰、宝马、奥迪的旗舰市场中的消费者靠近, 可以让大范围的消费人群体验宾利的个性化定制车型, 也就是说, 宾利飞驰在进一步迎合市场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竞争力。

保持独享性

作为一个超豪华品牌, 尊贵、独享是宾利的核心竞争力, 宾利将如何保持其尊贵、独享性这一王牌?

宾利汽车董事会成员, 罗凯文先生 (Mr.Kevin Rose) 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到这样的平衡。首先, 宾利车型家族不断拓展, 每一款车型都有衍生产品, 比如欧陆系列中有V8, 也有V8 S, 它速度更快。每一款车型都会有更多的选择提给宾利车主, 其次是宾利提供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宾利汽车在车身颜色、内饰木制面板上有多种个性化选择, 用户可以通过个性化定制让自己的宾利车独一无二, 所以虽然宾利的销量在扩大、更多人拥有宾利, 但每一辆宾利都不一样。

面对应用车辆新技术与宾利纯正血统之间的矛盾, 罗凯文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 一块精工电子手表可能非常先进, 可以显示全球各地时间, 甚至还可以提供天气信息;一块百达翡丽手表虽然只能显示时间, 但是它给用户提供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价值。所以, 平衡是宾利始终强调的一个关键词。可以看到, 目前宾利所有车型已经都搭载了Wi Fi功能, 在车身材料也使用了铝制面板, 飞驰车型有后座娱乐系统, 慕尚有i PAD系统。所以, 其实宾利也是有采用人机交互新技术的, 但是在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要维持宾利的核心价值。“我们不是要给车主提供无限多的信息和新技术, 而是把他们需要的提供给他们。”

郑友添也介绍说:“宾利总部有一个Mulliner部门, 就是帮用户实现各种独特的个性化需求的。如某位用户希望在后座安装电子游戏机、有些希望他的车身颜色是双色的、有些希望在座椅头枕上绣上独特的花纹、在车内加装某种仪器等等, Mulliner部门都能一一满足。”

Mulliner最早源于253年前, F.Mulliner所创立的位于英国北安普顿的M u l l i n e r车身制造公司。如今, Mulliner早已成为汽车顶级定制的代名词, 是汽车界华丽妆容的设计师, 同时也是奢华创意典范的创造者。宾利Mulliner部门拥有130位世界顶级技师负责定制化过程中的不同工序, 有些工匠甚至已经在Mulliner工作超过30年。

完善服务网络

2013年, 宾利汽车在大中华区新增了12家经销商。郑友添告诉记者, 2014年将不会继续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增幅, 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希望新经销商可以实现他们的经营效益, 另一方面希望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接下来,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我们的经销商销售服务网络, 满足客户的需求, 提升客户满意度。”郑友添说, “同时, 售后确实是经销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将不断提升经销商的服务水平, 为客户带来宾利全球统一标准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通过产品和服务体验, 帮助经销商吸引更多消费者, 从而提升他们的业绩与盈利水平。宾利汽车中国致力于打造一个健全、完善的经销商销售服务网络, 为此, 我们不会盲目增加经销商数量, 而是会有机会、有步骤地来提升经销商网络质量, 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

辉门扩张中国业务 篇5

辉门青岛工厂扩建工程完成后工厂的总生产面积将增加30%, 预计2014年下半年, 青岛工厂将为另外三家国际汽车生产商发动机平台的中国本土化生产提供Elastoval®升级版活塞。

“辉门致力于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客户提供先进的动力总成解决方案, 降低排放和提升燃油经济性, ”辉门动力总成东亚区运营总监Steven Krause表示, “本次在青岛的投资实现了我们的承诺, 我们在中国本土开发最先进和前言的活塞技术, 用国际化的动力总成解决方案支持当地客户。”

扩建后的青岛活塞工厂还将生产辉门的升级版Elastoval®II铝制活塞, 以满足中国市场中高效乘用车汽油发动机的需求。

Elastoval®活塞技术的成功研发和上市、中国轻型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以及客户对于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的迫切需求, 是辉门此次在青岛实施厂区扩建和技术投资的有力助推剂。

大鳄“猪倌”再掀扩张潮 篇6

国内的猪肉价格自去年年底以来, 曾一路走低, 不但养猪企业亏得一塌糊涂, 散户更是撂荒猪圈止损, 时至今日, 被视为“盈亏枯荣线”的猪粮比也刚仅仅“转阳”。尽管如此, 大鳄“猪倌”新一轮掀扩张潮已经风起云涌。8月15日, 恒大集团对外披露“最激进的多元化计划”, 准备同时向乳业、畜牧业和粮油业三大领域挥“金”猛进, 其中插足养猪领域被业界普遍认为是抄底之举。而不论是“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 还是上市便遭业绩“变脸”的牧原股份, 近来都没有闲着, 都在频频跑马圈地, 扩充养殖规模。据了解, 8月8日, 雏鹰农牧通过定增预案, 向外透露了“弱市扩张”之举。雏鹰农牧的公告显示, 公司拟向不超过十名的特定对象, 以不低于9.28元/股的价格, 发行不超过1.64亿股股份, 计划使用12.2亿元投资“年出栏400万头生猪养殖加工一体化项目”的部分养殖场建设, 剩余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与雏鹰农牧一样, 牧原股份也正不断持续强化其规模化养殖优势。7月30日, 牧原股份发布公告表示, 公司将出资5000万元在滑县设立滑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 拟由滑县牧原与滑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 建设年出栏4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而事实上, 动作连连的雏鹰农牧和牧原股份, 只是国内大鳄“猪倌”们抄底“猪周期”的一隅, 在它们之外, 还有正邦科技、中粮集团、温氏等企业纷纷趁着市场低迷期加速扩张, 不断扩大养殖规模。

值得关注的是, 尽管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 经过长达7个月的黑色寒冬期, 本轮生猪价格的底部已然确定, 自此生猪价格将进入一个中枢上行的趋势, 生猪养殖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好转。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偌大的猪市, 想要摆脱猪周期怪圈又谈何容易, 毕竟“猪还是那个猪, 猪市却早已不是当初的猪市了”。业内人士建议, 一方面, 政府能出台市场调控方案, 引导生猪均衡生产。另一方面, 生产者也应该避免一轰而上, 防患于未然。

扩张中的集中经营 篇7

随着企业追求的扩张与增长, 企业也将会感觉到战线在拉长。进行集中经营, 收缩战线, 这才是企业的成长取胜之道。

集中于顾客心智指向的品类

很多企业相信一个古老的传说:经营原则第一条是顾客是上帝, 第二条是如果我们有什么不对, 请看第一条。这些企业明白满足顾客需求的重要性, 却忽略了集中顾客心智的策略。

满足顾客需求没有错, 错在于企业没有明白满足顾客需求是必要条件, 而不是制胜的必然条件。顾客需求是没有止境的, 一秒钟之前可能顾客需求矿泉水, 一秒钟之后可能顾客需求又转向保健饮料了。那企业是否有这个应变能力来满足顾客需求呢?答案是不可能的。

关键在于企业要集中于顾客心智。企业集中于顾客心智时, 满足顾客需求就轻而易举。心智指向是品类, 只要企业将品牌做成品类代表后, 顾客就会源源不断购买品类代表品牌。比如可口可乐, 从美国风靡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之所以受到顾客欢迎, 其品牌就是指向顾客心智认知中最有价值的品类——可乐品类。

集中于顾客心智, 就是让自己的品牌成为新品类的代表品牌, 只要企业这样做, 品牌自然会满足顾客需求, 达成企业经营的目标。大多数企业经营的品牌普遍缺少心智指向的品类, 因此, 集中顾客心智, 是企业首先要考虑的。

集中于单一鲜明的产品

企业往往认为自己有越多的产品就会赚越多的钱。事实上并非如此。看看红遍大江南北的王老吉吧, 就凭一个红色罐装的饮料, 2009年在中国市场一举超越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可口可乐的罐装, 成为中国第一罐。

王老吉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集中产品的取胜诀窍。一个品牌要想赢得顾客购买, 单一产品是最容易让顾客达成心智认知的, 并且, 在这个浮躁的信息时代, 易于消费者作出迅速的购买决策。

很多企业会认为减少产品就是影响到企业经营, 企业经营风险很大。这个担心是可以原谅的。虽然企业经营产品多, 销售额也比较大, 但是就是不见企业利润。像日本东芝、富士通等大企业, 销售额非常迷人, 可是利润还不够偿还银行贷款, 还怎么为股东分红呢?我们的企业没有那么大, 就更不应该扩大拉长产品线, 应该集中于单一产品上, 做最有利润的产品。

集中于称配品类的渠道

渠道为王。销售渠道建设往往是销售的关键, 因此有“得渠道者得天下”之说。

渠道固然重要, 但是渠道不是企业本身自有的资源。在一个阶段内, 可以凭借着一定的财力支持达到占领目的, 随着时间发展, 假如企业的产品无法为渠道获利, 那么, 等待的就是产品自动下台。

谁能为渠道获利, 渠道就会选择谁。更为重要的是, 毫无目的地占据渠道, 企业不仅浪费资源, 而且错失利用渠道抢占顾客心智的先机。王老吉指向“防上火”品类后, 集中于餐饮渠道, 大力开拓川菜馆、火锅店、烧烤场等餐饮渠道, 因为饮食是上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别是辛辣、煎炸饮食。

王老吉如此集中, 不仅可以节省开拓渠道资源的成本, 而且把资源集中到餐饮渠道上, 有效支撑到其指向“防上火”品类, 自然利润就不在话下了。

集中于势能人群的传播

有企业的一个CEO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知道自己的传播费用有一半是浪费掉的, 可我找不到是哪一部分。”这泄露了企业在传播上是很无奈的。

一些企业喜欢轰炸式宣传或是遍地开花。热闹不会带来营销, 集中传播于势能人群, 才不至于浪费。心智指向品类行动背后是势能人群, 没有势能人群来带动产品, 羊群效应就无法达到。这就是集中传播的重点所在。集中于势能人群传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水平井防砂下一篇:尺寸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