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发展论文

2024-10-17

集约化发展论文(精选12篇)

集约化发展论文 篇1

一、中国林业网站群集约化设计的思路

从《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相关要求可发现, 现行国林业局信息化建设强调结合信息化实际情况, 根据林业业务需求, 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其中的技术手段便以J2EE技术路线为主。在具体进行网站设计中, 主要考虑引入基于J2EE规范的多层分布应用模式, 这样网站的整体架构将以数据存取、业务逻辑以及应用控制等为主, 扩展性与可靠性极强, 且为用户的访问与管理带来极大便利。具体进行集约化设计的思路主要包括:第一, 静态化设计。其主要指在信息发布与编辑中能够直接生成信息静态化页面, 若发布的信息已存在于首页中, 也会生成静态页面。第二, 用户管理。网站可根据需要进行子站用户的创建, 各子站管理人员也能够在根节点中进行用户的添加。同时, 在系统管理中也包含角色管理内容, 体现在管理员、审核、拟稿以及发布等方面。第三, 功能描述。这一模块在功能上主要表现为网友利用信访功能提出相关的建议, 若建议被审核通过, 可直接在网站栏目信息中显示出来。除此之外, 网站设计中也包含其他许多如资源管理、系统维护、安全审计以及访问控制等内容, 这些都为林业网站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1]。

二、中国林业网站群集约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 中国林业网纵向网站群发展模式。

整个纵向网站群中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①世界林业站群。其不仅可使林业管理部门对其他国家网站建设风格与特征进行了解, 同时能够在网站中分析当国外林业发展的现状, 可从中汲取利于我国林业发展的经验;②国家林业站群。在集约化建设中, 主要保证各林业单位子站、林业局政府网能够紧密结合, 并以各单位业务特点为依据, 使得国家林业群站能够发挥其信息综合发布平台的功能;③省级林业站群。该站群在集约化建设中主要对国内各省级林业单位子站进行整合, 形成特色鲜明的林业站群体系;④市、县、乡级站群。在林业业务快速发展背景下, 社会公众对林业信息也给予较高的关注程度, 这就要求在集约化建设中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加快市、县林业局网站建设以及乡镇工作站网站的建设, 以此使林业信息被更多群众享用。

(二) 中国林业网横向网站群发展模式。

在横向网站群建设中, 要求数据管理平台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除统一开发核心功能外, 还可保证所有子站自主完成管理、维护等工作。具体集约化建设中, 涉及的单位主要表现在: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国有林场与林区、自然保护区、种苗基地、珍稀动物以及树种与花卉等网站群。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 使这些网站能够进行信息的共享, 并做到分级维护与管理。除此之外, 在网站群集约化发展中, 也可考虑将特色站群体系融入其中, 包括中国林业图片库、林业网络博物馆、数字图书馆以及植树网等, 这样可推动中国林业特色站群体系的构建。

三、中国林业网站群集约化管理的相关建议

林业网站群集约化发展模式是我国林业网站建设的主要方向, 但在实际建设中仍需注意较多相关问题, 如在网站运维管理方面, 应注重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方面不断健全, 确保系统网络安全得以提升。同时, 为使网站发展更具活力, 应注意适时开展相应的调研培训工作, 强化网站安全员、信息员以及高级管理者等综合素质。另外, 中国林业网集约化建设中, 应注意打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如开展林业网络故事征文、生态作品展示等比赛, 有利于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 同时提高社会群众对林业信息的重视程度。

结论

中国林业网站集约化发展是进一步整合与开发林业网站的必经之路。实际进行集约化发展中, 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 使整个林业网向横向网站群、纵向网站群模式方面发展, 同时在集约化发展模式下还要求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这样才可推动中国林业网站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世东.论政府网站的集约化管理——中国林业网的创新与发展[J].电子政务, 2013, 01:102-106.

集约化发展论文 篇2

节点一 广告公司向左走,向右走

平成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波在第11届广告节的论坛上认为,中国广告公司的格局在未来将呈现板块化飘移,形成国际广告公司、传媒集团、本土综合广告公司、户外资源四大板块鼎立的局面。

大的广告公司在最近几年越来越重视资源的整合,过去主要是国有广告公司、国际4A公司以及本土有实力的民营广告公司在不动声色地开疆辟土,但现在参与其中的还有一些是过去依托于媒介资源、户外资源起家的广告公司,这些公司本身拥有大量的自有资源,而这些自有资源成为其整合过程中的坚实基础。广州黑马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平认为广告公司不同于生产型企业,它要依附于母体生存,而母体就包括了资金、媒体和客户资源。

11月17日,中国广告协会进行了第三次中国一级广告公司资质评估,又将有20多家广告公司步入一级的行列。,第一次评估时有51家入围,其中包括了国有广告公司、国际4A公司以及民营广告公司。第二次评估时,又有29家入围,这就形成了约有100多家一级广告公司的产业规模。而现在,这些一级广告公司的来源除了原先的国有广告公司、国际4A公司以及民营广告公司之外,还有许多依托于媒介、户外等资源公司转型而来的综合策划公司。正是这一系列的迹象表明,大公司正在向综合转型的方向大步跃进。

当大的广告公司踏上奔袭之路时,也有一些公司逆流而下,向越来越精细的方向发展。这些公司的作品很好,创意策划很独特。他们也曾抱有整合的念头,但当发现整合之路行不通时,索性转而向更精密、更集约的方向发展。如北京、上海等地的国际4A广告公司里的资深创意总监、设计总监、策划总监等,出来独立成立个人工作室,这种工作室虽然规模不大,却很专业、很精致,不断地向其核心资源靠拢。例如,原奥美广告创意总监台湾人高祖侃就成立了8号公寓工作室,专攻创意,业务非常繁忙。

吴晓波告诉记者,在一级企业资质评估当中,可以看到有很多户外、传媒的专业公司正在向综合公司转型,如原来的公交、户外、电台和电视台里的传媒公司向综合方向走的较多。在这些地区当中,上海地区的整体转型最为成功。在上海,资源型公司占多数,当它转型成综合性公司时,有客户对它的驱动力,也就是当一些国际化企业在媒介平台上发布广告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广告公司为其做一些服务,而正是这些客户的综合营销策略带动了广告公司的发展。

节点二 从创意外包到产业集约化发展

“在一次为客户做平面设计时,我们需要一位风格独特的插画师,但在经过一系列的选择后,发现不一定非要在公司才能得到最佳方案,通过互动互联的外包方式可以找到更为鲜活的方案。”吴晓波这样描述前一次项目选择时的经历。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教授刘国基说,类似的外包发展下去,就导致好的创意人员单独成立创意工作室,对全行业开放。因此,从生产线上来看,大的综合公司并没有优势,反而是有特长的公司更有潜力。如果说未来创意产业会逐渐形成风格鲜明的社会供应商的话,那么在整个创意资源的配置上也就更为经济。但这样一来,对广告公司本身的要求也就会提高,与之相适应的是,广告公司也要社会化,其整合能力、概念把握、风格判断、客户沟通等能力上要更强。“这样广告业态就变成了生态,使得企业内部的每个单位都集约成为核心竞争力。”吴晓波说。

威汉博通市场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骥认为,任何广告公司的生存都需要创意,创造性和灵活度正是广告机构的竞争力所在。个人的创意代表某一具体领域的专长,是专业化的体现,更能满足多元化的传播要求。但广州黑马广告的张晓平认为,小的创意公司也有可能被收购,或者联盟做大,这些可能性尚不能排除。

小型广告公司向创意产业方向发展,同时,广告公司进入的门槛会进一步降低,市场持续放量,预计明、后年广告市场会突破10万家,产业特征将进一步零散,产业的升级也会向集约化经营转型,以竞合思维引导博弈。

节点三 广告公司形态的多元化和多面化

吴晓波认为,今后再简单地用国际化、本土化的二分法已经不能准确地描述中国的广告市场。市场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市场运作层面有奥美与福建奥华、电通与成都的阿佩克斯等;在资本层面有广州白马、南京大贺、昆明风驰、分众传媒等;在知识层面有平成广告的中国消费者认知研究体系。因此,简单的二分法在应该打住。

可能广告公司的业务形态不同,有的偏向于媒介整合,有的偏向于策划创意,有的偏向于公关传播,但它全部都是中国的广告公司。吴晓波强调,特别是在2005年12月10日之后,这种观念更应该转变过来。未来由于对路径的依赖,也许可以分为本土成长起来的广告公司,或依托于外资成长的广告公司,国际化和本土化已成为广告公司的一体两面。

今年10月28日,前精信整合传播集团董事长陈一 牵头组织成立了威汉整合传播集团。针对这种情况,吴晓波认为,这正表明了中国内地广告业融合的迹象,这种融合体现在:威汉的高层全是国际化,但是在本土起家。然而张晓平却对这种结构持观望态度。

无论广告公司如何动作,中国的广告市场仍保持着一路上涨的态势。吴晓波表示,广告市场一直在洗牌,牌会越洗越零散。有退出的,有进入的,但整体进入的要比退出的素质高。未来广告业要向创意产业升级,传统的广告业具有大众市场、大众媒体、大量生产的特点,但在未来几年内将会出现大众市场与分众市场长期并存,大众媒体与分众媒体长期并存,抵制大量生产的局面,体验经济的特点会越来越突出。

集约化发展论文 篇3

摘要: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农村集约化供水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全面分析发展农村集约化供水面临的困难,着重论述发展农村集约化供水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农村集约化供水;困难;对策

随着国家一系列扶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发展逐步加快,其中农村供水的“一村一供水站,一镇一水厂,一县一自来水公司” 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农村供水需求,农村供水现状急需改革,农村集约化供水是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根据国家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社会要求,农村集约化供水是一种突破区域界限和常规的供水模式,供水服务范围更广,供水规模更大,可以有效提高农村企业经济利益,进而提升农村社会经济利益。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农村集约化供水在优化水资源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农村供水条件,优化农村供水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

一、发展农村集约化供水面临的困难

(一)区域自来水公司规模难以承担大规模的农村集约化供水

在农村集约化供水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区域自来水公司的规模较小,在一般情况下难以承担规模较大的农村集约化供水,公司经济收益不理想,可用于集约化供水推广的投资达不到实际需求,农村集约化供水效果不理想。通常情况下,区域自来水公司经济收益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例如,公司自来水水源污染的同时,国家出厂水质量标准又有所提高,自来水公司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影响公司经济效益。

管网漏水图

同时,根据以上管网漏水图可知,供水管网质量不过关或因常年使用,出现严重漏损现象,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公司自来水产销量差价偏高,公司存在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水费拖欠现象严重,公司水费难以及时收回;市场水价浮动频繁,管網建设维修费用难以维持;三改造工程的造成公司自来水成本偏高,公司经济收益自然下跌等。

(二)农村集约化供水缺乏完善的投融资制度

近年来,随着农村集约化供水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供水量不断增加,区域自来水公司的规模需要不断壮大,公司用于规模建设的投入增加,公司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农村集约化供水的投融资,其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农村集约化供水发展效果大打折扣。农村集约化供水投融资制度难以健全完善主要表现在三改造工程和城镇供水网改造配套资金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三改造工程配套资金没有及时到位,农村集约化进程受到影响,尽管区政府推行的“三三制”可以为农村供水网改造和户表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但因配套资金的问题其实际效益却不明显。另一方面,城镇供水网改造工程资金配套不到位,改造进程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用水需求;同时,由于农村集约供水责权分离现象,以及自来水存放时间过长,城镇供水网相关设施的二次改造存在严重的水质问题,不利于农村集约化供水的发展。

二、发展农村集约化供水的可行对策

为确保农村集约化供水发展落到实处,规模得以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约化供水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全面推进农村集约化供水进程。

(一)确定目标,落实责任

作为农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农村供水问题一直是相关政府关注的焦点,关系着广大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为实现农村集约化供水的大力推广,政府要起带头主导作用,合理制定集约化供水各阶段的目标,落实相关责任,确保农村集约化供水的顺利开展和大力推广。例如,关于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县市级领导可以成立专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督小组,在县市领导的带头下,由农村发改委、财政部、扶贫中心、水利水电局、国土资源局、卫生局等各部门共同参与,县市乡村各级之间共同签订目标责任书,相互监督,共同指导。同时,相关政府还可以推行如《关于大力提倡多种形式投资办水的实施意见》和《鼓励个人投资创办供水工程的有关规定》等多项优惠政策,激发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意识,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共同推进农村集约化供水进程。

(二)适时民访,民意为主

作为农村集约化供水的主要服务对象,在农村集约化工程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民意民心的全面深入调查,政府部门要适时进行群众调查走访工作,采集民意,根据民意要求合理进行农村集约化供水工程的调整,尽可能满足进村入户、广泛调查、征求意见、充分协商的工程开展要求。例如,在农村集约化供水工程开展前,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农村群众中心,调查民意,征求农村集约化供水工程相关的建设规划、资金筹措、管理机制、水价预期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实施开展座谈会、群众大会等,根据民意及时进行工程相关调整;在工程开展结束后,及时召开工程总结反思代表大会,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村集约化供水的全面普及。

(三)就地取材,就时配置

在农村集约化供水工程的开展中,以农村供水水质、水量的实际需求为标准,以水源保护为原则,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工程开展的相关设施,尽可能做到就时就地取材和配置,尽可能减少对农村生态资源的破坏。在农村集约化供水工程开展中,要充分结合区域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加强工程开展实施的质量监督,保证农村集约化供水工程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进行城镇附近区域的集约化供水工程时,可以采取城镇供水管网的延伸措施,降低施工范围和成本的同时,可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供水网络体系;在进行人口密集区域的集约化供水工程时,依据该区域的发展规划要求,修建区域供水网络体系;而在进行人口相对分散区域的集约化供水工程时,修建该区域的集中供水体系。

(四)健全机制,延长寿命

在农村集约化供水工程的开展中,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农村集约化供水工程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工程使用寿命的延长,保证工程质量,尽可能延长工程后期使用寿命,避免集约化供水工程的再次维修,提升自来水公司的整体效益,进而完善农村集约化供水的投融资制度。

结束语

农村集约化供水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深入分析农村集约化发展面临的困难,保证供水公司的规模符合要求,保障集约化供水发展投融资机制的健全,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集约化供水的大力开展和全面普及。

参考文献:

[1]郑小明,舒诗湖. 城乡统筹集约化供水的实践与思考[J]. 净水技术,2011.

公路货运行业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 篇4

长期以来,粗放式经营发展与“小散乱差”是我国物流行业,特别是公路货运行业的基本特征。在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后,伴随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行业增速放缓,尽管公路货运行业依旧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但同样面临着产能过剩,亟需转型升级等现实问题。业界专家对此表示,我国公路货运行业现阶段确实存在不少发展的难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面对当前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公路货运行业正一改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朝着创新发展、集约化发展方向演变。

“从当前公路货运领域的现状来看,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正在影响行业的发展,那就是技术、标准、组织与市场、政策。”在今年6月召开的2016年公路货运行业发展论坛上,新杰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坚表示,技术的发展将会给行业带来深刻长远的变化,标准是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一环,组织与市场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政策环境则会在不同时期对于行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王坚看来,公路货运市场需求的趋缓,消费的升级以及制造业的转型都给当前公路货运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公路货运行业需要根据新的需求向高效运输、集约经营转变。

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公路货运在区域内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在短途、小批量的货物集散运转上,公路货运比铁路、航空运输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尤其在“门到门”’的运输中,其重要性更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增速的放缓,运输成本不断上升,以及来自铁路运输、水运、航空货运的激烈竞争,公路货运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调战,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正变得更加迫切。

“我国营运的货运车辆在3000万辆左右,但大部分是个体车辆,组织化程度极低。特别是从事公路长途干线运输的约1000万辆货车,有超过90%处于个体运营状态。”卡行天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钱钰在分析当前公路货运行业现状时表示,公路货运领域不仅信息化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低,而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进而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一方面,由于货主与车主不能有效沟通,我国货车的空驶率达40%以上。另一方面,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体系尚未建立,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健全,物流基础设施之间不衔接、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信用体系建设落后。”钱钰指出,目前社会上1.5万亿元的公路运输费用市场,大型企业发货额占比不到6%,94%的货量都是中小企业发出,承运方中大型直营网络公司承运的货量占比不到3%,小微企业承担了97%的货量运输。“面对我国货运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国外货运发展经验以及国内实情,走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道路是必然之路。具体来看,公路货运的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是货物、车辆、信息、场地的集约,还包括信用、资金、资源(金融、保险)、税务的集约等。”钱钰说。

实际上,面对当前公路货运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国内的一些公路货运企业已经在这一方面开始积极创新与探索。比如德邦物流、卡行天下、安能物流、传化公路港、佳吉快运等企业都提出了各自的集约化、标准化公路货运物流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进行推广营销和实际运营,这对于提升当前公路货运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市场引领作用。

尽管公路货运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已成为业界共识,但是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诸多瓶颈。业界专家分析指出,第一,公路货运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运力资源十分分散,资源协同存在诸多的局限性,部分现有行业政策不利于实现集约化经营。第二,公路运输领域没有统一的执法标准和执法监督,公路货运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公路货运的集约化发展缺乏统一规范的法治环境。第三,货主需求呈现个性化、碎片化趋势,加上公路货运当前的“小散乱差”竞争态势,使得市场集中度不够,规模化、集约化运作的资源较少。第四,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公路货运由于缺乏合适的标准化体系,公路货运的集约化缺乏标准化支撑,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比如在物流标准化方面,与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长期与国际标准接轨不同,我国公路运输在标准化建设上主要局限于国内道路运输条件与安全生产规范。第五,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但公路货运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数据的交互与共享仍然跟不上发展需求。此外,在诚信体系建设、人才问题上也都还有待突破。

不过对于我国公路货运集约化发展趋势,业界专家表示乐观,指出在未来几年,基于标准化、规模化与集约化思想的公路货运产品将会更加丰富,产品细分的维度也将突破时效与线路的范畴,现有的公路货运品牌企业仍然是规模化、标准化物流产品的领军梯队,中小微公路货运企业也将会推出更多的标准化特色物流产品。同时,制约公路货运集约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将得到逐步改善,而集约化经营模式和技术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

营改增政策备受关注

现阶段,在我国公路货运行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业界在关注从内在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对企业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外部政策环境上,比如高速公路收费政策、无车承运人政策、挂车管理政策,营改增政策以及城市货运车辆限行政策等。这是因为相关政策影响着公路货运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关系着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性与资源整合的灵活性。在诸多企业关注的政策之中,从今年5月1日起全行业全面开始实施的营改增政策更是备受瞩目。王坚对此表示,“营改增”对公路货运行业影响十分巨大,“营改增”本身是以企业减负为目标,但实际上公路货运企业的税负却是明显增加。

相关调查显示,自2012年开始试点,截止到2015年底,经过三个完整年度的营改增运行结果,公路货运行业的税负相比营业税时期增加了一倍,行业企业平均税负率为5%左右。对于营改增后企业税负的增加,天津安联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陈兴元与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雷分析指出了三点原因,即进项抵扣不足、税率较高以及虚票市场泛滥。而在今年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路货运分会发布的《卡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同样也指出,“营改增”后,交通运输行业自营运输的可抵扣项目主要有新购车辆的固定资产进项、车辆维修费用以及车辆燃料消耗。由于道路货物运输增值税发票税率为11%,企业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取得企业可抵扣1 1%,比此前的7%有了大幅提高,但由于公路货运企业经营多样性和应税收入核实难问题,导致企业实际运输业务大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业务小。实际上,由于我国公路货运中路桥费和其他杂费及罚款所占运营成本比重较大,且无法抵扣,企业能够抵扣的主要是油料、车辆维修等进项税额,而油料成本仅占实际运输成本的1/4左右,额度偏低。面对较高税率和偏低抵扣,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税负,偏离了政策制定之初为运输企业减负的目的。同时,在这一背景下也导致部分企业在利益面前利用各种方式多抵扣进项税,而目前加油站也存在大量个人加油不开具发票的现象,给运输企业取得虚假油料抵扣发票提供了市场环境。在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同时,也增加了运输企业的经营风险。

对于当前营改增后,公路货运企业税负增加的情况,业界专家表示,要真正实现“营改增”为公路物流企业减负、实现个体司机阳光运营,透明纳税的目的,就应该让个体司机充分利用“营改增”政策,在以业务真实性为前提的条件下,通过单车异地开票解决企业获得发票的合法性问题,以及通过结构性税差保证合法路径下获得的发票在实际市场上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从而引导市场主流从业者回归合规和健康的发展。同时,针对当前“营改增”实施后,税率设置偏高、企业负担加重的问题,业界希望将统一增值税税率设定为6%。

集约化发展论文 篇5

胜利农场 “撤队并区、撤队入场”后,原有的零散畜牧点难以满足小城镇居民畜产品需求,针对这一情况,该场围绕居民的“菜篮子”做起了文章,采取“四项措施”促进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加快畜牧小区建设,取得一定实效。

一是统一整合资源,打好硬件基础。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力度,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农场共投入资金200万元保证畜牧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畅通,研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为畜牧小区建设创造宽松的用地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化整为零的办法,充分利用闲置场地建设畜牧小区,利用闲置场地3000平方米。解决了畜牧小区建设受到场地限制问题,为养殖户提供必要的场所,做到既扩大养殖小区,又不占用耕地。

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软件实力。为提高畜禽质量,狠抓繁育改良工作,奶牛全部实现优质冻精配种,冻配率达到100%。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面不断扩大,覆盖面达到65%。为提高畜禽养殖从业人员养殖水平,选派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对畜牧小区建设的技术指导。对畜禽养殖小区实行对口帮扶,跟踪服务,具体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增强疫病防控能力,增加畜牧养殖经济效益;通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工作,半年来共组织培训7次,培训养殖户600多人次,发放科普及养殖技术资料3000多张(份)。

三是打造特色产业,畜牧养殖上规模。目前,农场根据市场需求,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千头肉牛养殖小区、千头生猪养殖场、百亩河蟹养殖基地三大特色养殖小区,不仅保障了农场的畜产品供给,还为农场职工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

集约化发展论文 篇6

苗木市场依旧红红火火

成都市场

今年的苗木交易呈现出启动时间早、交易量大、价格高的特点。苗木整体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30%左右,小规格苗木的供求矛盾加剧,胸径3厘米以下的小苗货源非常紧张。除了乔木以外、地被植物的市场行情也持续走高,

江西市场

中大规格乔木销量大增、价格上涨。胸径8~10厘米的柳树、杜英、香樟等乡土树种需求量持续加大,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胸径8厘米的香樟价格翻了一番,从之前的120元/株涨到现在的200元/株。

江苏市场

大规格苗木如榉树、朴树、香樟等,小苗如红叶石楠、金边黄杨在价格上都继续走高。较去年同期的价格,榉树上涨了15%,香樟上涨了10%,金边黄杨上涨了30%~40%。

山东市场

高品质苗木的价格继续上涨,小苗价格上涨幅度在33%左有,大规格苗木价格上涨25%~33%。胸径5厘米的碧桃去年同期价格为每株35元,今年已经涨到80元,胸径5厘米的樱花今年涨到45元,以往两三元一株的树苗已经涨到12元。

从总体情况看,全国各地的苗木价格依旧普遍上涨,尤其是中小规格的苗木涨势“凶猛”。

生态建设引领苗木价格持续走高

价格的涨跌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两年的苗木价格上涨跟绿化工程对苗木需求显著增长紧密关联。尤其是各地林业及生态建设的全面提速,直接拉动了苗木需求量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

“一年种了十年树”,“十年再种百年林”。近年来,各地林业与生态建设全面提速,一个又一个绿化工程上马,着眼于2011年甚至“十二五”,全国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速度也不会放缓,苗木的需求量还会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江西省“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对苗木市场的拉动力也不容低估。按照规划,江西“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期为5年,计划完成造林面积102.33万公顷,总投资达225.36亿元。

而“森林重庆”的建设也直接影响了西南地区苗木市场行情,甚至对更远的省份也产生了一定的辐射力。

追求高质量、高标准生产是苗木产业的发展方向

以前苗木种植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667平方米(1亩)可以种几千株小苗,就像菜地一样,苗木之间几乎密不透风:种植的苗木规格不整齐,“老中青”三代都有,“同龄”苗木分枝点也不同:苗木品种混杂,一个面积不大的苗圃可以种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品种:苗木长势很弱,有的苗木病虫害发生严重,有的苗木长得歪歪扭扭。总之,苗圃的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管理程度不强。

最近两年,各地苗圃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苗圃面积扩增很快,苗圃总面积已经是以往的数倍,许多大的苗圃里不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准很高,而且苗木种植也更加精细、规范,一个个苗木精品园里苗木规格整齐一致。苗木产业发展已从培育低端苗木向培育高端苗木转变。今后苗木产业发展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

推动苗圃标准化、集约化种植的动力在哪里呢?业内人士指出:关键是市场需求的拉动,市场是苗木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园林绿化工程对苗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同一批苗木树形整齐、定干高度一致。育苗户盘点利润时会发现,还是培育高品质苗木赚钱多。一位育苗户举例说,同样是胸径10厘米的法桐,品相好的可以卖到200元1棵,可是品相不好的最多卖10H0元,还是培育品质好的划算。

苗木行业风险增大。经营者还须冷静面对

虽然目前各地都在大搞生态建设,但随着绿化任务的减少。产销关系将出现新的情况,销路再好的苗木品种一旦生产量超出需求量就会过剩,高价品种就会变成廉价产品。为了规避风险,业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苗木质量。若苗木的质量跟不上,就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成本浪费,缺乏市场竞争力。苗木经营者应该把眼光放远,意识到绿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苗木品种还是会持续热销的,理性对待市场行情,做一些长线的投资,出一些精品苗木,提升茁木市场的规范性。

二是品种选择。新颖性、广适性、抗逆性和乡土化是任何发展阶段绿化苗木都不能忽视的原则。

三是产品形态。随着绿化市场对苗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规格、全树冠、容器苗的市场需求将稳中有升,容器化、标准化将成为主流。另外,发展各式造型苗木是提高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树木经过整型后妙趣横生,形态各异,观赏价值提升,很受用户的欢迎,

集约化发展论文 篇7

在设施农业发展中, 大连市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切入点, 鼓励引导大企业、农业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设施农业, 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促进基地化建设、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并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

一是村建民营。部分有条件的乡村投资发展设施农业, 租给农民经营。建成后, 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决定, 以成本价转包给当地农民使用。这种村建民营的模式, 统一了建设标准, 提高了建设档次, 有利于产业整体规划布局, 便于基础设施配套和统筹管理, 同时解决了农民散户建棚选购材料贵、建设浪费时间等困难, 为农民利用设施农业增收创造了条件。

二是园区专建专营。各区市县充分利用园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方便条件, 打造农业设施“品牌”。如金州区向应农业园区在全国打造出“花卉品牌”之后, 去年以来新发展保护地1000亩。目前, 已经开工建设了50栋温室、50栋冷棚。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建联营。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旅顺口区和庄河市等地的合作社采取联建联营的形式发展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和政府的补贴政策, 也调动了部分企业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 纷纷到农村流转土地, 实行自建自营。据了解, 目前仅在金州区, 企业自建自用的连片温室、大棚就已发展到16处。

集约化发展论文 篇8

构建分享经济下的决策电商

随着商品的越来越繁杂, 消费者在数以万记的商品中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或者是性价比最高的商品是, 发现十分困难。在越来越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来说, 让忙碌的消费者自己在海量商品信息总做出正确的决定是非常痛苦的, 选购的痛苦已经超过了购物所能带给消费者的好心情。而且, 同类商品的选项太多反而让最后那个被选中的商品魅力大减, 我们在选购过程中, 总是担心没有买上最好的哪一款商品, 总在想“没选上的那一款是不是更好一些”, 这让我们越来越怀疑自己的决定, 甚至最后退货了事。

在商品泛滥的今天, 电商给了消费者太多选择, 同时也给了消费者不好的购物体验, 我们发现有一些消费者又重新回归到实体店中购物的习惯, 在实体点开始了自己购物对比和选择, 以达到对购物的满足感和好心情, 这就对现代电商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电商根据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甄别大量的商品, 最后给予消费者最少的商品可以选择, 保证消费者的购物好心情。并且对于不同消费者因为购买的习惯, 消费水平, 对商品的要求不同, 电商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分类。例如按照消费水平把消费者进行分类, 追求品质生活对金钱不太敏感的高端类、对性价比要求比较高的中端消费者类和对经济比较敏感的低端消费者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对消费者推荐简单而有效的商品。当然, 分类不能简单的只是分成这三类, 还需要可以按照产品的性能分类、产品的个性化用途分类等。总之, 决策电商的目的就是为消费者准确定位自己需要的商品服务。

所以, 未来的电商必将是分享经济下的决策电商, 决策电商将引领电商的革命性更新。决策类电商主要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高大上商品、性价比商品、经济型商品等不同梯度商品的详尽对比分析。根据消费者的需求, 尽一切所能规避消费者做决定的困难。可以使消费者一眼认定你需要选择的过硬品牌与过硬商品。直接告诉消费者你应该如何做, 哪里有过硬商家, 可以放心选购。同时告诉消费者产品的优点以及使用方法等。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便利性和易用性。从而综合了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成本 (价格成本、选购成本、购买行为成本、学习成本等) , 使消费者获得最优的购买和决策成本。

决策电商的展望

在新一轮电商大洗牌的过程中, 决策电商成为新一代电商, 在新一轮电商发展过程中的决策电商也将有如下几个发展方向。

1) 知识共享型决策电商

这类电商的特点是以商品的用途, 选购方式, 使用方式, 优缺点的论述为主要突破口, 以各行业专家推荐、评论为主要途径, 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优质选购的电商。这类也是目前电商转变为决策电商最初级的一种形式。

2) 商品全生命周期的决策电商

这类电商的特点是在知识共享型电商的基础之上, 对该商品的使用方法、在使用保养、特殊功能详述、在线专家求助、商品的报废等做了详细的跟踪解答, 使消费者对购买的商品的每一个细微性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有对该商品该型号的详尽跟踪解答, 做到了商品全生命周期的跟踪与在线反馈的功能, 这类决策电商是知识共享型决策电商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决策电商的模式。

3) 智能化的决策电商

这类决策电商是决策电商发展的最高级别。该类决策电商是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移动应用、VR、AR技术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的决策电商, 这类决策电商可以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以后随时随地跟踪、监控、操纵你所购买的商品。同时, 可以使消费者非常清晰的知道你购买的商品在哪里或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例如:在智能化决策电商的平台下购买了围巾, 当冬天到来并且第二天要降温时, 电商平台会提醒使用围巾, 并且告诉你有什么样式的围巾可以使用, 同时可以告诉你目前这些围巾大致在家里什么位置储存, 是否需要清洗或者保养, 保养的方式是什么等一系列的关于冬季围巾的使用问题。

以上就是决策电商的三个发展阶段, 预计将在未来20年内基本构建完成智能化决策电商。

决策电商的意义

决策电商的产生和发展对现有电商是一种冲击, 其主要意义如下:

1) 决策电商必将洗牌传统电商市场

在电商发展的20年后, 决策电商已经成为洗牌传统电商发展的一只力量, 爱荟萃作为新一轮电商中决策电商之一, 爱荟萃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用真心, 真知、真爱, 用良心做事, 品质生活, 信赖之选, 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决策的最好帮手。

2) 推动物资集约化, 创造消费品单品独角兽 (单品销售过千万件或单品销售总金额超过10亿)

决策电商必将推动物资集约化, 推动工业厂家创造千万个单品独角兽, 比如:去年优衣库通过单品的成功取得了销售的极大成功, 其基本款集约化销售取得巨大成功, 去年单是一款Heattech内衣就卖了1.2亿件, 做到了独角兽单品, 创造了大利润, 并且以较低的价格使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3) 集约化商品为消费品物联网提供了条件与保障

商品种类的单一化为消费品物联网的构建提供了条件, 即为消费品的优劣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保证, 同时为普及消费品物联网的远程应用提供了保障。

4) 集约化决策提高商品易用性

集约化决策电商将对商品易用性方面提供保证。根据调查, 购买消费电子产品95%的消费者不清楚自己的电子产品所有功能使用方式, 也不清楚该电子产品所有实用的功能。集约化商品的易用性方面可以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说明文档, 让消费者的使用成本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 国内陆续产生了一批决策型电商, 他们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决策电商逐渐被消费者所熟悉, 其优点也凸显出来, 相信不久的将来, 决策电商必将推动传统电商的大革新, 决策电商必将引领下一个电商20年的发展方向。

集约化发展论文 篇9

西涵:一是集成, 即把以往繁琐的育苗省

农环节和复杂的秧苗技术集成起来, 业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集中, 即加大

术资金投入, 改分散育苗为集中育苗, 推

广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工厂化育苗;三站是节约, 即能够体现省工、省药、省宗种, 从而实现增产、增收、增效。蔬菜晓集约化育苗展示了农业科技最新成

果, 引领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已成为我国各地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建设内容和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集约化育苗发展现状

山西省蔬菜的育苗方式同全国一样, 先后经历了冷床营养土育苗、电热温床营养土育苗、营养钵育苗到穴盘基质育苗的发展过程, 育苗场所从阳畦到半面棚, 到加温温室、日光温室、塑料中小拱棚, 并逐步向智能化温室育苗发展。但目前蔬菜育苗多数仍以传统的床土育苗、营养钵育苗为主。据不完全统计, 2008年我国蔬菜育苗移栽的面积约804万hm2, 占蔬菜播种面积的40%。在育苗移栽的804万hm2中, 床土育苗面积约占25%, 营养钵育苗面积约占70%, 穴盘育苗面积仅占5%。2009年山西省蔬菜育苗移栽面积约30.15万hm2, 其中, 床土育苗和营养钵育苗面积占95.5%, 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应用率仅占有4.5%。目前, 全省有集约化育苗中心20家, 固定资产21 080万元, 育苗棚面积77 150 m2, 年育苗株数14 600万株, 可供种植面积1.34万hm2。其中, 年育苗能力在1 000万株以上的育苗中心有6个, 年育苗总量11 700万株, 占全省育苗量的80%;年育苗能力在1 000万株以下的育苗中心有14个, 年育苗总量2 900万株, 占全省育苗量的20%。各地在推广蔬菜集约化育苗中, 积极引进优质、抗病、高产的蔬菜新品种, 同时不断扩大蔬菜的育苗种类, 目前, 黄瓜、辣椒、番茄、樱桃番茄、尖椒、西葫芦等种植面积较大的蔬菜, 已逐步实现集约化育苗。随着山西省设施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 和政府对集约化育苗技术的重点扶持及对种苗给予补助, 全省蔬菜集约化育苗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几种主要育苗方式的利弊分析

1. 传统育苗

传统的蔬菜育苗基质为营养土, 选用的原料为田园土、有机肥等, 但是存在3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1) 营养土配比没有标准, 难以掌握田园土、有机肥成分复杂, 很难确定标准的配比。配制的营养土有时肥料不足, 苗期营养不良, 造成秧苗素质差;有时因肥料过多, 土壤中盐分浓度高, 出现反渗透现象, 阻碍秧苗根系吸水, 植株矮小, 不发棵, 形成“小老苗”, 严重时还会出现烧芽、烧苗现象。

(2) 病虫草害发生蔓延难以控制为防治病虫及草害, 规范的营养土配制应采用3年以上未种植同科作物的园田土, 配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而实际生产中, 该项技术要求难以达到, 造成营养土带菌, 进而秧苗发病, 甚至死苗。

(3) 育苗工序难以简化传统育苗需要准备床土、添加肥料、消毒、装钵、分苗, 工序繁杂, 劳动强度大。

2. 营养泥炭块育苗

营养泥炭块是根据作物苗期养分需求规律, 以泥炭为主要原料, 辅以缓释配方肥, 采用先进工艺压制而成, 集基质、营养、容器于一体, 营养适量均衡、理化性状优良、水气协调, 适用于蔬菜及瓜果、花卉、林木、药用植物等作物育苗。该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苗全苗齐、秧苗健壮、提早成熟、预防病害、肥沃土壤等优点, 不仅解决了传统育苗中营养土配比难以掌握、病虫草害难以控制等长期困扰我国蔬菜生产的难题, 而且可以使农民从繁琐的育苗劳动中解脱出来。

3. 穴盘育苗

最近几年来, 穴盘育苗在设施、基质、穴盘、苗期管理以及秧苗质量标准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与常规育苗相比, 蔬菜穴盘育苗具有节省育苗设施、便于远距离运输的优点, 有利于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 代表着蔬菜育苗发展的方向。穴盘育苗和常规育苗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

(1) 省工、省力、机械化生产效率高穴盘育苗采用精量播种, 一次成苗, 从基质混拌、装盘至播种、覆盖等一系列作业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苗龄比常规苗缩短10~20 d, 劳动效率提高了5~7倍。常规育苗人均管理2.5万株, 穴盘育苗人均管理20万~40万株, 由于机械化作业管理程度高, 减轻了作业强度, 减少了工作量;常规育苗每个土挖平均质量0.5~0.75 kg, 定植1 hm2蔬菜 (按平均密度60 000株/hm2) 相当于搬走3万~4.5万kg土, 而穴盘育苗采用轻基质, 定植时每株苗只有35~50 g, 定植0.067hm2只相当于常规育苗工作量的1/10。

(2) 节省种子和育苗场地穴盘育苗为干籽直播, 一穴一粒, 单位面积上的育苗量比常规育苗高, 根据穴盘每盘的孔数不同, 每1 hm2地可育苗315万~1 260万株, 有效地增加设施的生产面积。

(3) 成本低穴盘育苗和常规育苗相比, 成本可降低30%左右。

(4) 没有缓苗期采用穴盘育苗, 由于幼苗的抗逆性增强, 并且为带坨移裁, 定植不伤根, 缓苗快, 成活率高。

(5) 适宜远距离运输穴盘育苗是以轻基质无土材料作育苗基质, 穴盘苗质量轻, 每株质量仅为30~50 g, 是常规苗的6%~10%, 而且保水能力强、根坨不易散, 可以保证运输当中不死苗。

(6) 适合机械化移栽移栽效率提高4~5倍, 它为蔬菜生产机械化开辟了广阔前景。

三、山西省蔬菜集约化育苗存在的问题

1. 育苗能力严重不足

从栽培学角度来看, 蔬菜种类中除大白菜、萝卜、胡萝卜等露地直播菜外, 70%以上都需要育苗移栽。据调查统计, 2009年山西省蔬菜育苗移栽的面积约30.15万hm2, 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应用率只有4.5%, 现有的集约化育苗中心数量相对较少, 育苗能力严重不足。

2. 育苗设备配套不全

根据初步调查, 目前山西省集约化育苗中心大约有20余家, 利用现代化温室育苗的有方兴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惠民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晋中市嘉禾园艺有限公司、北方科技公司。大部分育苗中心因地制宜利用普通日光温室育苗, 但育苗基础设施简陋, 装备不全, 抗低温、阴雨、雹雪、高温、高湿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缺少种子催芽设备、精量播种机、基质搅拌机、环境监测和控制设备、基质消毒设备等现代化育苗设备, 用工量较大, 育苗成本较高。

3.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集约化育苗是近几年才得到起步发展, 从业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严格的系统培训, 在苗床准备、基质配比、水肥供给、徒长制御、花芽发育调节、病虫害防治、出圃分级、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有待进一步学习、实践和提高。

4. 思想观念相对滞后

据调查, 大部分蔬菜生产处于分散种植状态, 许多菜农依然习惯采用床土育苗、营养钵育苗等自育自用方式, 且蔬菜生产中存在品种多、周期短、茬口复杂等特点, 制约了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发展。同时, 由于一些秧苗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 秧苗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商品被菜农接受。

四、对策及建议

“十二五”期间, 山西省蔬菜产业将围绕“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 大力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到“十二五”期末, 全省新增设施蔬菜面积6.7万hm2, 达到16.08万hm2;按照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 建设200个蔬菜标准园;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推广面积10.05万hm2, 达到设施蔬菜面积的60%以上;农民年人均蔬菜纯收入新增500元;完成1万名蔬菜园艺工的鉴定。要实现这一目标, 蔬菜产业必须由规模扩展向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方向稳步推进, 技术集成应用与全面质量管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大力推进蔬菜育苗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 就是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促进育苗企业发展

集约化育苗是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农业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实现了育苗生产集约化、技术管理规范化、经营管理规模化、产销服务社会化, 是一项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事业, 在目前育苗企业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 各级政府及部门应整合项目资金, 扶持育苗中心建设、实行购苗补贴;按照“简化建造工艺、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以应急补温和适度美化亮化”的思路改善育苗温室结构, 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机械化装备及育苗室环境调控技术装备, 加快推进节能育苗温室现代化;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使基质本土化, 降低育苗成本;积极推广育苗综合配套技术, 在育苗室中应用加温炉、微喷灌、遮阳网、防虫网、黄板等物化技术;积极构建蔬菜不同类型优势区域的种苗生产和供应体系。

2.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推进育苗产业整体水平提高

根据自然条件、区位优势、技术基础和市场需求, 把政策和各种要素优先集聚到集约化育苗的优势区域和重点企业, 打造一批集约化育苗管理水平高、经营机制健全、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和企业, 通过树立标杆, 示范推动全省蔬菜集约化育苗的整体发展。

3. 加强培训宣传, 提高育苗技术水平

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指导、科技示范等多种方式, 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 提高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 强化农民对集约化育苗的认识程度, 提高集约化育苗技术应用率。一是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对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进行培训;二是按农时季节对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的农民进行针对性培训;三是针对集约化育苗的主要环节和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指导;四是各育苗中心加强售后服务, 深入田间进行巡回指导。

4. 创新服务模式, 实行企业化运作

为了使育苗中心保质保量向农户提供优质种苗, 各育苗中心应采取订单模式, 实行企业化运作。育苗中心应按照季节和市场需求及消费层次, 以合作社和农户为主体, 科学安排茬口, 统一品种布局, 规范种植要求, 签订订单, 提供商品种苗。同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 为种植户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5. 开拓育苗市场, 促进育苗健康发展

集约化发展论文 篇10

一、农机化在农业集约化发展的瓶颈

为了加速农村全面的现代化改革,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中共中央提出了农业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但是然而小农经济顽固的落后性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也阻碍了农业集约化的发展进程。虽然我国的农业生产相对较好, 但是阻碍农业集约化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形势不容乐观。

1、经济投入不足

农业投入主要是受农业部门投入和农户投入的二重制约。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 农户投入之前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依托市场经济, 不断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结构和投入方向, 实际情况是大部分资金会流向非农产业。

2、规模经营的基础欠缺

在我国农村小农经济大量存在, 山地多, 平原少这些现实矛盾都不利于规模经营。还有长期以来工农分割和城乡分割造成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的长期落后, 以及目前问题严重的农村人地矛盾;与此同时, 在比较发达的地区, 土地价格往往十分昂贵, 土地分配矛盾也日益突出。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弱。至今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打破“靠天吃饭”的僵局, 特别是田间道路、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不完备, 严重影响着特色农业的发展。

3、缺乏制度保障和技术意识

目前我国的农业先进设备和农业技术人员还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技术推广没有制度保障。我国农业集约化的进程非常缓慢, 造成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民群众缺乏对新技术的认识;小户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排斥现代化农业技术。在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益很低, 农民对新技术提不起兴趣;也无法承担引进新技术的风险。这表现出我国的农业发展机制不健全, 应该将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联合与农业相关的前后链条, 改变农业经营模式, 走新型合作化道路。

4、缺乏农业产业规模的市场支撑

在我国, 农业基地规模小、单位面积产量少、集聚程度低、质量效益不高、每一片区域的问题都比较突出。土地支离破碎、荒山比较多、可用土地比较分散, 因此不适宜实施项目、开发特色产业, 有时特色产业虽然基地规模大, 然而示范点比较小。带头的企业规模比较小、数量也少, 整体的产业链条不长, 产品附加值不高, 产品多是原材料, 经济效益不佳。而我国的农副产品销售体系不健全, 缺少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农业市场。现今, 我国市场交易比较分散, 成本高, 风险大, 大宗农副产品流通受阻。农副产品营销缺乏有效正确的管理制度, 农民经济合作建设不规范, 没有加强与产业链条前后部分的沟通。最后, 农业发展中所用的科技含量比较低, 管理方式粗放。排斥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种。缺乏加工技术, 大部分产品只是做简单的加工包装, 然后出售原始产品, 因此经济效益不佳。

二、实施农机化推广的现实意义

(1) 以现代化作业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力

农业机械化指的是以电动机、内燃机、拖拉机等为动力, 然后配备相应的农机具来帮助农民群众完成农事作业, 这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率, 减轻了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从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看, 一方面, 机械作业可以疏松土壤, 增加土壤水分, 增加耕层孔隙, 改善土壤土质,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 机械作业可以深耕地层, 将土地表面的节根、杂草翻转到地下, 腐烂以后会变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有机质。从节省劳动时间看, 使用农业机械耕作, 就能避免人、畜有限的生理能力, 可以连续高效工作, 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完成比人、畜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工作量, 大大地增加了农副产品的产量。因此, 在农业产业中, 实施农机化, 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劳动生产率, 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增加了农产品的绝对量。

(2) 以技术创新促进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 高性能、高技术含量的农业机械迅速发展并且得到普遍推广, 对我国的农业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诸如现在的联合收割机, 一方面可以收割稻谷;另一方面, 又可以均匀切断秸秆然后还田。充分利用稻谷秸秆来肥沃土壤。这样不仅避免了因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问题, 而且, 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 提高农副产品的单产。实施应用生态农业技术, 一方面, 借助农业机械, 才能有效果;另一方面, 生态农业技术对农业机械有更高的要求, 因而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

三、在农业集约化进程中实施农机化推广的措施

(1) 科技体制改革为先导, 提高人才队伍的技术水平

新时期以来, 在科技体制改革上, 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在推广应用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农业机体制上障碍依然存在。研究生积极性低、平均主义、大锅饭等现象时有显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在为了加速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 应该和相关的事业单位多沟通, 同心同德, 携手共进, 采用有效正确的措施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高等院校以及技校可以增设或恢复农业机械化、农机设计等专业, 培养一批善经营、懂技术、有文化的农机人才。理顺管理体制, 合理设置编制, 切实解决人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以及财政预算等问题。

(2) 以激励机制为手段, 促进内在需求的发展

高技术含量的农机化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需要通过产业化发展以及推广普及才会成为实际生产力。这些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靠的是人们内在的需求。主要是指职业追求感、社会需求、荣誉感、利益诱引、使命感、行政干预、体制改革等共同形成激励的动力。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社会需求, 它是激发人们推广、应用高新技术,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因此, 在引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农机化时要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另外, 经济利益的吸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完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农业机的推广应用激励机制非常必要。

(3) 重视多元化的资金供给, 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

解决农业的发展问题, 涉及到劳动力、土地、技术和资金等要素, 然而最终都可以归结到资金供给问题上。所以, 在加速农业集约化的过程中, 一定要坚持“农民参与、三资开发、政府引导”的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 确立“招商项目为龙头、民间资本为主体、政府扶持为导向”的融资模式或者融资机制。级政府部门首先要做到“增量倾斜、使用集中、存量调整”, 另外, 还要大力宣传, 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完善农业的基础设施, 按要求完善电、路、水等基础设施,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其次, 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扩大影响力。最后,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设施农业, 并且引导农民群众投资设施农业。

(4) 以优惠政策为基础, 促进产学研的高度结合

政府各部门之间应该相互协调、加强合作, 加大支持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力度, 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优惠政策, 保证严格执行。政府财政旗下的科研单位要对高等院校对农机化新技术的成果转化、研制等方面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对积极引进高新技术的农业生产单位或者是农民下发财政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应该从信贷以及税收方面提供支持, 允许缩短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加大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前提, 同时也是农业集约化的主要内容。因此, 各级农业部门要自觉地将农业集约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结合起来, 把农业机械化的各项工作融入到农业集约化发展的过程之中, 全面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从而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水平和文化精神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真国.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9) :39-40.[1]黄真国.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1999 (9) :39-40.

[2]王咏红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2]王咏红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集约化发展论文 篇11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集约化;发展出路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24-01

前言: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农业逐渐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积极发展集约化农业道路,在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受到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农业集约化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河南省农业集约化发展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河南省农业集约化发展道路发展现状分析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现阶段,河南省在发展农业集约化道路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化水平偏低。河南省人多地少,农户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使得农业发展始终处于农业产业化组织之外,存在过于分散的问题,缺乏与市场体系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农业集约化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资金、技术及信息等手段的缺乏直接造成了农民在集约化经营中存在一定盲目性。

第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目前,现有农业服务体系尚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系统化服务。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来看,河南省社会化服务体系较为薄弱、体系不够完善,与本省农业集约化发展本质相违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河南省农业集约化经营可持续发展。

第三,缺乏足够资源支持。据调查发现,河南省农业财政支出在总支出中占比较低,虽然农业信贷规模有所扩大,但是,农业贷款难度较大,难以为农业集约化发展提供支持,且投资结构、劳动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1]。

第四,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农业集约化对水、大气及土壤等方面的影响日渐加深。化肥、种植养殖废物等投入进入到各类介质当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同时,工业“三废”的排放,渗透至土壤当中,导致农产品产量及质量大打折扣,如豫北平原受到铵离子等元素污染面积日渐增加,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相背离。

二、河南省农业集约化发展道路探索

(一)积极构建现代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河南省发展农业集约化的关键,因而,政府部门要积极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保护农业资源及环境,引导农业产业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并采取多样化财政政策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明确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农业集约化发展的重要性,将现代化农业技术作为基础,逐渐构建健全的农业科技体系,推进本省农业朝着科技农业发展。人民群众作为构建现代生态农业的主要监督主体,宣传部门要加大生态农业必要性的宣传力度,让公众逐渐参与其中,促进生态保护及农业资源等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引进现代科技

相比较之下,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集约化水平相差甚远,究其根本,主要是农业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不够广泛。为了能够更好地稳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引进现代科技,适当加大科技投入势在必行,特别是生物技术,结合本省农业特点,以提高农作物品性,同时,还需要积极与农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从政策及资金两方面给予支持,保障新产品专利,鼓励和引导农民引进技术成果。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现阶段,我省农业资源利用率偏低问题成为阻碍农业集约化的重要因素,为此,在发展农业集约化过程中,要积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本省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缺陷,从信息等多个角度入手,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使农民能够全面的掌握市场情况,同时,还需要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从而增强农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力。

(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推进畜牧业发展,完善农产品产业链,积极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畜牧业,发展规模效益,努力捍卫本省农业支柱产业,并加大对林业、渔业等产业开发力度,适当扩大花卉苗木种植规模,深化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農民带来更多经济收益[2]。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要立足于市场需求,面向国内外市场,发展适销对路产品,以抢占更多市场资源,不断提升本省农业经济收益,逐渐构建龙头企业与农户关联利益机制,并积极实行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品牌效益,尤其是企业商标设计产品标识,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社会发展大环境下,河南省农业集约化发展面临着更大挑战,为此,在实践中,要明确认识到本省农业集约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从制度、服务体系及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从而使农业在本省经济发展中最大程度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娟. 农业集约化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4,06:30-32.

集约化发展论文 篇12

众所周知, 我国人均占有土地少, 耕地面积的数量仅占全部土地面积的10.4%, 且耕地资源总体水平差, 土地浪费严重, 利用率低,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耕地每年还在以数百万亩的速度递减。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地矛盾必将异常尖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内涵集约化使用和房地产业界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应当关注的课题。由于房地产业与金融业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关联, 本文针对金融信贷对房地产业的支持水平与房地产业每年开发的土地规模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 并从金融学的角度提出实现土地集约化使用以及房地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Meir (2001) 通过对欧洲工业社会早期数据的研究得出:土地的使用权决定于融资成本以及融资的可得性, 而可得性则主要取决于资金需求者 (地产者) 是否能给予供给者客观的资本利得。Tomas和David (2007) 在对美国大部分企业的调查研究后发现:5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土地, 他们囤积土地并用于担保抵押获得更多的融资。同时伴随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可以获得资本利得, 而这些所得则用于获得新的融资。本文认为这种放宽限制的信贷制度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周京奎 (2006) 对中国20个城市的住房价格与土地价格的互动传导机制实证分析后得出:银行贷款的增加可以促进房地产投资, 从而推动房价上涨, 并导致土地购置面积的增加。也就是说, 银行贷款间接推动了房地产业对于土地的购买和开发。易宪容 (2007) 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房地产市场的收益市场化与生产要素 (如土地、资金) 非市场化的矛盾, 从而导致了收益为少数人所有, 成本则要整个社会承担的局面。房地产业对银行信贷的过分依赖在于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的融资不是依照市场本身、依照企业融资法则来进行, 而是政府过于频繁、过多的介入所致。对房地产融资体系的改革, 仅是金融市场的技术性调整和改革是不够的, 应该从改变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控制方式和改善与市场运作的效率入手。从尊重企业融资内在法则入手, 去除政府对金融的垄断, 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尽管房地产业对土地的开发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国民收入的增加, 导致对住房的需求的增加, 使得房地产业加大了对土地的开发程度, 也导致了住房价格的上升, 但本文仅从金融业资金供给对房地产业土地开发的影响作出定量分析。

3 研究方法和数据描述

本文将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 建立单变量回归模型, 对房地产业每年土地开发情况与银行信贷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可能产生违回归, 因此, 首先要对所采用的变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然后进行协整检验, 以确立金融信贷对房地产发展是否具有稳定的关系。最后, 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金融信贷与房地产发展的互动关系。

4 实证分析结果

(1) 平稳性检验。在设立模型和对模型进行估计之前, 需要先考察数据序列X和Y的平稳性, 并且分别记他们对应的差分序列为ΔX和ΔY, 2阶差分序列表示为Δ2X和Δ2Y。对于1997年至2006年期间的年度数据, 进行单位根后得出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的结果显示X是2阶单整的, Y是2阶单整的。根据协整的定义, 只有当单整的阶数相同时, 才有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 本文根据E-G两步法对房地产土地开发面积和金融贷款支持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首先, 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回归方程为:

然后, 通过样本观测值与估计值, 得到残差, 对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得到, 在5%的显著水平下, 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是平稳序列。检验结果显示房地产土地开发面积和金融贷款支持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国内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的贷款支持每增加1亿元, 房地产土地开发面积就增加了4.5万平方米。在统计意义下, 贷款支持对房地产土地开发面积影响显著。拟和优度较高, 国内房地产业对土地开发的程度有89.6%的变化, 可以由银行贷款数量解释。

5 结论和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得到, 房地产业土地开发程度与银行业信贷对房地产业的支持程度相关。房地产市场是金融市场的服务对象之一, 同时房地产也是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本文认为, 基于银行信贷对于房地产业土地开发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控制银行对于房地产业的信贷水平, 来控制房地产业对于土地这种稀缺资源的开发。

(1) 在总量上减缓银行业对于房地产业信贷的幅度, 从而在总体上控制房地产商对土地的过度开发。

(2) 在结构上进行控制, 实行区别对待的激励机制。可以对那些不再占用新的土地尤其是农田的房地产机构实行更优惠和鼓励的信贷供给政策。这样, 交给市场自身去实现土地的集约化使用。

(3) 采取一定的行政指导方法来解决眼下的土地过度开发的问题也是必要的。当前, 要一方面“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 减少增量供应, 盘活土地和房屋存量;另一方面继续“遏制投机、抑制投资”。通过一系列的组合调控, 既管好稀缺的土地资源, 又能实现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土地是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 使得人地矛盾越发突出。其中, 金融业是推动房地产业对土地开发的因素之一。运用计量经济模型, 实证分析中国房地产业对土地开发程度与金融业对房地产支持力度的关系, 并从金融学的角度提出有利于实现土地集约化使用以及房地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集约化使用,金融业,房地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海波.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思考[J].国土资源, 2007.

[2]皮舜, 武康平.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06, (2) .

上一篇:《有机波谱分析》课程下一篇:住房公积金窗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