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传播学

2024-09-25

企业文化的传播学(共12篇)

企业文化的传播学 篇1

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要想转化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 转化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绝对的信任和相应的行为习惯, 第一步需做到的是, 企业文化理念必须得到广泛传播。企业必须要做到自己的价值理念能够被“干部精通、员工熟悉、客户知晓”, 不能做到这一点, 其它便无从说起。要使企业的文化理念得到有效传播, 必须研究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内外传播的网络渠道和传播的客观规律。

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根据方向可分为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内部传播主要是指在企业全体员工中的传播, 它常与企业员工职业化建设密切相关;外部传播是指在整个社会, 主要是在企业的各个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传播, 企业文化理念的外部传播常与企业的品牌建设、企业形象建设密切相关。

企业内部传播网络根据企业内部信息传播渠道的性质可划分为两类:正式传播网络和非正式传播网络。我们平常所讲的主要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正式网络, 或称为官方网络;在官方网络之外存在着另一种非正式网络, 或称为民间网络。这两类网络对企业文化传播的作用都不容忽视。

正式的传播网络是和组织内的正式信息沟通系统密切相关, 包括组织的会议系统、公文系统、培训系统、媒体系统及书籍的传播。如下图所示。

利用会议公文系统传播

组织中常会开展各类会议:如经营分析会、企业年会、员工大会、部门会议和专题会议等;同时, 经常下发通报、通知、会议纪要及备忘录等各种各样的文件。由此可见, 无论是正式的会议系统还是公文系统, 通常在组织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也占据着从领导到基层员工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最近, 有人做过一项统计, 国有企业领导层70%以上的时间用于开会, 管理层50%以上的时间用于开会, 非一线普通员工30%以上的时间用于开会。或许此种情况有点夸张, 但至少反映了企业中的会议系统和公文系统的重要性。企业的会议和公文无论是形式或内容, 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向内外传达着强烈的企业文化信号。一方面, 外部人士通过参与企业会议或阅读企业公文就不难发现企业价值信仰的影子;另一方面, 企业内部人士长期接受着会议和公文背后所隐藏着的价值理念的熏陶。所以, 自觉运用好会议和公文系统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对内的年度总结及计划、中期总结及计划、人事任命文件、表彰与处罚文件、重大制度发布和改变的文件, 以及企业对外的年度经营报告等, 都是企业传播文化主张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一般会在上述文件起草时把自己的价值主张进行重申, 以强化企业内外人士对该企业文化的印象。以华为公司年报为例, 如下图所示。

2011年华为公司年报大纲

通过培训过程传播

与会议系统、公文系统相比, 组织的培训系统对于传播企业文化理念, 特别是对于新员工的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很多公司在培训中只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针对于价值观的专项培训还比较少, 做的较好的更是凤毛麟角。联想控股和三星中国是我们所见过的做的较好的企业。

联想自成立之初就开始了业内闻名的“入模子”工程:凡进入联想的员工, 无论什么学历、什么背景都要参加联想的“入模子”工程培训。在培训过程中, 受训者将了解联想的发展历史、了解联想人的做人做事方式, 了解联想坚持的价值信仰, 了解联想的基本制度规则。时间允许的话, 柳传志董事长都要亲自讲授一些课程。通过“入模子”工程, 每个参与培训的人将学会一套未来共同的做事做人方式。联想控股正是通过“入模子”工程把来自五湖四海、受过不同文化熏陶的人变成了有着共同事业目标的联想人, 联想的文化也因此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和联想相似, 三星中国也是非常重视通过培训传播自身文化的一家企业。为了使企业价值理念在员工中得到很好的传播, 专门请外部咨询公司开发了七天的文化培训课程, 其中包括公司历史、公司理念、公司标志、公司司歌等众多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除了讲述、讨论之外, 还有情景体验式培训。三星中国要求, 所有新入公司的员工必须参加7天的完整的培训, 公司的老员工和干部每年必须接受公司价值观的强化培训。三星中国利用内部培训系统传播企业文化的做法收效显著, 得到了三星总公司的高度赞同。

和其他形式的传播相比, 专向培训的方式有利于参加培训者全面、快速、系统地知晓和理解企业的价值理念体系, 也有助于未来的认同。

充分调动内部媒体资源

很多企业内部有报纸、杂志、宣传栏、展示中心、广播系统、网站等多种多样的类似社会公众传播媒体系统, 有的甚至拥有内部电视系统。企业内部的这些传播媒体系统都是企业价值理念传播的可能渠道, 都应当纳入企业文化媒体传播的范畴。虽然媒体传播不如会议传播、培训传播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但通过企业内部媒体交流和传播的信息往往比通过会议和培训传播传递的信息丰富很多, 而且媒体传播往往是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内部传播的最常用渠道, 很多企业在宣传自己的文化理念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媒体传播。

媒体传播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 均应体现企业的文化特质, 创办这些媒体的目标和宗旨都应当与公司的使命、价值观、风格相一致。有时, 企业理念和风格就是媒体所要传播的主要或重要的内容。充分调动和利用企业内部的媒体资源, 对于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的舆论氛围, 传播企业价值理念, 推动企业制度变革极为重要, 这些内部媒体往往也是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沟通的主要场所。

从利用内部媒体进行文化传播的实践效果来看, 华为公司的《华为人》报和万科集团的《万科》周刊, 都是成功运用企业媒体进行企业文化理念传播的成功案例。

华为的《华为人》报——在华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华为人》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华为几乎所有新的文化理念, 最早都是通过《华为人》报提出的。华为的大量宣传、解释企业文化理念的文章, 也都是发表在《华为人》上的。十几万华为的员工, 大部分都是通过《华为人》逐步了解了华为的价值主张。

万科的《万科》周刊——创刊于1992年的《万科》周刊迄今已出版400余期。作为万科企业文化载体, 在着力反映万科成长轨迹和企业观念变迁的同时, 更为社会提供一个思想文化交流的空间。《万科》周刊的品格与它背后的万科集团密不可分。20年来, 万科的理想是在中国成就稳健的新兴企业。与之相应, 《万科》周刊给自己的定位是“企业视角、人文情怀”。《万科》周刊在国内企业界和新闻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每年有近200篇文章被《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时报》《粤港信息日报》《读者》和香港《信报》等纸质媒体及新浪、网易、搜狐等网站广为转载。

1999年8月, 《万科》周刊经历了近十年来极为重要的一次转型, 积极投身于网络平台的建设。迄今, 已形成21个论坛组成的精品社区, 涵括颠覆传统企业管理的“王石ONLINE”“投诉万科”等企业开放平台;搭建了纯粹、智慧、人文的理想交流空间, 如“经济人俱乐部”“笑谈股金”“建筑视野”“思想评论”“游山玩水”“物质生活”和“雕刻时光”等;形成了182位撰稿人筑就的写作社区、2500位外网用户订阅的《新万科》电子杂志、四大板块组成的精品资讯。目前, 《万科》周刊网站的日浏览量平均保持在20万以上, 经济人俱乐部等精品论坛几乎每周有一两个话题进入南方周末10大排行榜。网络时代, 《万科》周刊同样面临创新的变革, 从“新思维、新观点”出发, 《万科》周刊紧紧追随中国新兴企业的步伐, 再一次上路。 (摘自:祝慧烨《发现企业文化前沿地带》)

书籍也是一种好媒体

书籍是传播企业文化理念比较常用的形式, 很多企业使用该种形式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在企业内编辑和发行类似于《企业文化大纲》《企业员工手册》和《企业文化案例集》之类的宣传企业文化理念的书籍, 但这些内容的书籍常常只限于内部发行。

同时, 一些企业将企业文化理念的表达或者诠释结集出版, 并向全国发行。例如华为公司《华为基本法》的诠释版本——《走出混沌》, 曾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管理热潮, 在华为的客户以及相关利益者之间掀起了一股“华为热”, 很多人正是通过这本书认识了华为公司, 了解了华为的价值追求, 并在以后成为华为产品的忠诚使用者。《走出混沌》对华为文化理念的传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如果从品牌价值的角度看, 《走出混沌》带给华为公司的品牌提升应该不低于十个亿。无独有偶, 海尔公司公开出版了系统介绍海尔文化的《海尔中国造》;联想公司出版了介绍联想文化的《联想为什么》以及后来的《联想风云》;净雅集团公开出版了《净雅管理故事集》。上述宣传企业文化书籍的出版为这些企业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对外传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传播学 篇2

优良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做为化育员工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它涵盖了企业的价值观体系与行为准则等内容,它如同号角将持有共同理想和远景的员工凝聚在一起,使他们树立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拼搏奋斗。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用以指导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取向和判断标准,使之成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为之奋斗的方向,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它的企业文化,它存在于企业活动的每个领域研发项目和每一个环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识化的价值体系,换句话说,企业文化居于主宰企业成败的重要地位。

企业文化又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一个企业要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应该确定明确的,积极向上的,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

很多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一些企业的理念偏离市场要求出现问题,致使运作机制滞后。

企业文化构建尚未普及,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缺乏研究,没有做到系统规范,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稳定的价值体系和根本的企业哲学来研究,因此,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的推动作用就无从谈起。

一些企业提炼理念时共性大于个性,缺乏特点,表现出企业文化视野不宽,境界不高,缺乏以市场和顾客为上的观念,而较多地规定企业员工的行为。

企业文化具有:长期性,指导性,行为性与方向性,风险规避并非几句空洞的口号,数据分析苍白的说教,而要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管理者职责和员工的行为准则等,建立在上述内涵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必须具有极强的导向,渗透,凝聚,激励,辐射,易于识别等功能。

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它应该具备个性化,以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记忆,使自己能在同业中拥有特色。

理念虽须个性化,但必须为社会所认同,因此:企业文化的提炼必须同公众和消费者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等因素相吻合,以得到社会公众认同,获取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文化当“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在于激发企业员工的使命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所有的企业员工得到尊重和信任,为企业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

企业文化是指导其经营活动的工具,既要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也是与同业者进行竞争的过程。因此:企业文化应该趋于市场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其字面必须简明,内涵必须丰富,并易于记忆和理解,因此:简洁,清晰,新颖的企业文化将更会深人人心。

企业的核心理念应包含:企业使命,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市场观,企业发展观,企业人才观,员工行为准则等。

企业在经营实践中构建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如何传播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发展的道路上也是重中之重。

理念认同才能实现文化认同,要积极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企业文化,广泛进行宣传普及,组织员工深刻领悟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核心,员工参与度越深,理念认知度越高,企业凝聚力也越强。

企业文化要用一系列视觉要素将抽象理论表达出来,使企业文化更具个性化,表现化,传播化,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记忆。

企业使命,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市场观,企业发展观,企业人才观,员工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在适当时候应该通过大众传媒或广告等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吸引大众广为传播,以扩大企业的形象力,产生社会效益。

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时机,通过会议,活动,报刊,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传播企业价值观,宣传实践企业价值观的人和事,尤其是宣传反映企业文化的典型人物故事和事件,通过这些企业“旗帜”和“影响力”来进行传播。

企业文化的传播学 篇3

关键词:立体化;企业文化;传播;全流程

1.工作描述

随着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中央即将展开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大力建设和弘扬“五统一”的企业文化,积极传播国家电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国网的品牌形象及企业内质外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企业文化传播工程仍面临着诸多课题。

一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范围不够广泛。现有的优势文化资源重点集中在营销服务领域和机关办公领域,对经营管理、电网建设、安全生产、队伍建设等领域还没有实现有效全覆盖;统一的企业文化尚未传播到最前沿、最远端的一些员工,存在盲点。

二是企业文化的传播方式不够丰富。企业文化的传播方式还较为传统,不够灵活,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员工,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创新文化成果还不多,优秀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尚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企业文化的传播程度不够均衡。各县级供电公司的企业文化传播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部分单位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各项工作的力度和进度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

四是企业文化的传播效果有待进一步深化。从对企业文化认知认同率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部分员工对“五统一”企业文化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企业文化认知认同率尚未达到国网公司目标要求。

基于上述原因,为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切实发挥统一的企业文化在公司科学发展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大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企业文化八种传播模式,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企业文化认知认同率、企业文化覆盖率均为100%的目标要求。

2.主要做法

2.1宣传教育载体传播。公司积极发挥报刊、网站、信报、橱窗展板、电脑屏保、手机短信、电子屏幕等多种宣传教育载体的不同优势,构建多元化的宣传教育平台,自上而下,因地制宜,全面宣贯企业文化理念。公司本部及下辖10家县公司分别在企业内部网站上开辟企业文化专题网站,不定期传播企业文化活动动态、上级及本公司有关企业文化建设有关要求及企业文化成果;定期利用户外展板及橱窗展板宣传重要战略部署及公司改革发展成果;编制企业文化手掌书,将企业文化理念印入《党员积分手册》、纳入月度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及干部员工培训的必修课;设计制作企业文化电脑屏保;每月利用手机平台向全体员工发送廉洁、文明提醒短信;组织开展文明诚信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答题活动,常态化的宣传教育丰富了公司系统干部员工的精神家园。

2.2领导者的行为传播。通过完善运行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廉洁自律反违章长效机制,不断规范领导者的行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者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思想根源进行深刻剖析,共梳理出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83项“四风”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94条,有力加强了领导者的自身建设。积极贯彻“四下基层”工作要求,将“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联系基层挂钩蹲点调研”与领导人员履行安全生产“六个亲自”、党建“三级联创”、供电所“十查十严格”、扶贫苏区县活动四项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确定公司领导联系点10个、管理人员联系点30个、调研课题27个、“三级联创”项目30个,35名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蹲点驻点,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实践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为员工做出表率。

2.3制度传播。实行全员绩效管理工作,建立绩效常态考核机制,从企业负责人、一般人员、派遣员工三个层面全方位强化绩效管理。统一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建立健全员工岗位手册和岗位责任体系,实现“事事有制度,人人有手册”。出台《员工文明行为规范》,加大文明督察工作力度及考核力度。建立与国网公司通用制度建设动态对接工作机制,通过《通用制度宣贯应用对接表》的编制,动态实现与国网发布通用制度的对接管理,识别出适用于三明公司通用制度共236项;建立地区规章制度体系与直接上一级制度体系动态对接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大力实施规章制度年度“废、改、并、立”建设计划,完善制度体系并及时清理不适用的制度,目前共废止62项规章制度,新建制度2项,修订制度7项,有效确保各类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与公司核心价值观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2.4文化作品传播。建立以优秀故事传诵文化、以优秀歌曲传唱文化、以优秀剧目传演文化的精品传播机制。广泛开展企业文化小故事、漫画、书画作品征集;以先进典型为原型,邀请地方文联、歌舞团等文化人士为先进典型谱写成百姓乐于接受的歌曲、编排小品、创作舞蹈等,《电网志工之歌》、《有一盏温暖的灯等你回来》、《学习雷锋好榜样》等一个个的曲艺节目,把先进典型事迹演绎的更加感动。《你是好人黄小清》、《安全是我们共唱的歌》分别荣获国网公司优秀电网歌曲评选活动职工作词二、三等奖;同时,通过借助政府搭台、企业演出的模式举行道德楷模事迹巡回汇报演出,在7名供电员工和1个集体的形象短片及歌舞节目的立体展示配合下,国家电网人“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时代形象得到了生动展现。策划拍摄反映公司员工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微电影《星星点灯》和根据黄小清真实事迹拍摄的微电影《清牵夕阳电力情》,得到中国文明网大力传播,深化社会公众对“国家电网”品牌和电力工作的情感认同。

2.5先进典型传播。发挥国有企业的传统优势,建立先进典型“月、季、年”选树模式和“发现、宣传、培育、管理、传播、推介、提升”工作机制,在企业内部网站开辟“先摸风采”专栏,开展“一线员工风采”主题宣传,陆续对10个班组和31位一线员工事迹进行传播;在企业内部广泛深入开展“道德讲堂”、“电网先锋”、“党员之星”等活动,通过公司内部网站、公司宣传栏、事迹展板和内部电视传播,把先进典型的事迹在系统内广为宣扬;开展三明供电系统道德讲堂暨“让声音微笑起来—寻找最美的感动”事迹巡回报告会、“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演讲比赛,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精心培育先进典型、大力选树先进典型。“20位孤寡老人的女儿”黄小清、“格桑花妈妈”黄金凤、“入地电缆守护人”吴文生、“捐肾救弟”张炎珠、“拾金不昧”邱冬花、电网的“检修尖兵”洪伟、“农电工发明家”罗龙标等一系列“平凡英雄”形成了星光灿烂的“明电群英谱”,实现了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

2.6体验式传播。广泛开展“弘扬优秀企业文化、争做文明员工”主题活动;结合建党周年庆,开展先进评选表彰、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三色生日”送祝福卡、送书籍活动,强化党员主体意识;组织参与十八大知识竞赛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答题活动;开展“国网人的中国梦演讲征文”、“专题课件竞赛”等“中国梦·国网情”七个一主题学习活动,举办的“青春梦.中国梦”中华经典朗诵比赛;开展“做正能量员工”读书活动,举办以“梦起国网、亮彩青春”为主题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汇报演出;开展“五彩家园”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每一个节日作为关爱员工的契机;组织策划“我健身、我安全、我快乐”为主题的“千人运动会”系列群体活动,举办第三届“文化艺术节”、“第四届职工运动会”—钓鱼、篮球、气排球等比赛项目;依托18个文体协会广泛开展小型多样、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系列文体活动,让员工参与进来,在活动中体验文化的内涵,从内心认同公司核心价值观。

2.7环境传播。积极运用宣传栏、文化长廊、文化墙等媒介进行常态宣贯,对统一的企业文化进行滚动式、常态式、立体式宣贯。建成公司大楼户外“百米公益广告文化长廊”,推出了一批集企业功能定位、社会责任以及文化传播于一体,具有电力企业鲜明特色的公益广告,不仅有效传播了正风正气,也使企业“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利用市区主干道上的250个电力配电箱、环网柜传播公益理念,极大地扩展了宣传的范围和社会影响力;在企业内部,设计制作了150块遵德守礼提示牌,遍布公司办公区域、食堂、小区、文体中心;整合墙体资源,打造企业走廊文化,制作6处“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栏及2块大型户外广告牌。实施“县级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安家工程”,重点加强对县级供电企业、乡镇供电所、农电工等群体的文化传播,10家县公司分别建成了企业文化展示厅;部分乡镇供电所、变电站等基层站(所)建立了标准化企业文化展示墙,进一步促进了“五统一”企业文化的规范、标准传播。

2.8外部品牌传播。大力实施品牌引领战略,通过润物细无声的传播,讲好“国网故事”,传递“国网声音”,传播国网优秀文化,着力塑造“国家电网”良好品牌形象。持续开展“用电满意提升工程、教育实践活动、一线风采”等13个主题传播活动,围绕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关注员工提素质和企业增效益方面的经验,积极发掘系统内文化艺术优秀成果,在企业内部网站设立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持续做好传播工作,统一广大干部员工思想认识,真正树立“人人都是企业一张名片”的品牌意识。开展“国网好新闻杯”竞赛、微镜头和教育实践之驻点日记写作竞赛等活动,让干部员工全员参与文化传播,既提升了宣传队伍素质,凝聚了人心,又营造了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围绕电网建设和优质服务等中心工作,强化新闻宣传策划,与外部媒体联动,开展“每月一重要选题”和若干主题策划活动,组织媒体“走基层”采风,持续对公司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可靠供电的尽责作为进行传播,展现国网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3.实践效果

3.1统一的核心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根据国网三明供电公司“三集五大”企业文化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公司98.9%的员工对文化统一的作用、必要性、可行性的认可度很高,特别是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最高,95.6%的员工表示了解或比较了解国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95%的员工表示作为一名国家电网员工感到自豪;统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感受到愿意自觉维护的职业

尊严。

3.2广大干部员工执行力显著提升。富有成效的企业文化传播引导干部员工认知、认同了国家电网公司科学发展战略部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和“三吃一担”精神,强化各项工作落实。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在公司系统覆盖范围最广、涉及体制最多的情况下,缜密实施、攻坚克难,一次性顺利通过省公司综合验收;近年来,公司综合绩效过程管控始终位居公司系统前列,呈现持续良好发展态势。

3.3企业内质外形建设全面提升。文化传播促进了文化涵养,推动了文化落地,强化了文化支撑,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相得益彰、同步提升。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896天;系统员工黄小清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亲切接见;公司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民主评议行风位居当地第一。

参考文献:

[1]刘晓英,基于企业文化的品牌传播研究,经济问题,2008,341(1)。

[2]张倩,试论品牌与企业文化传播[J].商场现代化,2006,(26)。

[3]盛通,周战锋,企业文化的传播与渗透,销售与市场,2001(03)。

[4]杨燕玲,传播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发展,农村电工,2013(01)。

企业文化的传播学 篇4

一、网络传播的基本内涵

网络传播, 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人类信息传递。企业文化网络传播, 即是通过计算机网络, 达到传播企业文化的目的。

从本质上分析, 企业文化传播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主动行为, 主要表现在内外两方面, 对外传播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经营环境, 实现企业与外部环境的顺利接轨, 对内则是为了协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使得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和谐。

二、网络传播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网络传播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平台对企业文化进行传播的一种手段, 就一个企业而言, 运用网络这一手段来传播其企业文化价值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具体言之, 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 它是企业进行自我价值定位的具体体现, 从角色定位角度而言, 企业是商品生产、经营管理的载体, 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 一方面它要以寻求经济效益进而进行产品的生产、创造, 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实体的企业又要在社会上树立其良好的社会信誉度和公众认可, 即良好的企业形象。所以, 企业文化是企业进行自我价值定位的具体体现;其二, 是企业塑造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思想”, 它统帅着全局的经营发展和战略规范, 其中塑造品牌形象就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一个层面, 所以,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所在品牌形象的核心价值理念, 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其三, 是企业推进团队凝聚力的价值标准, 它的构建必须紧密联系企业职工, 体现企业职工的各种诉求, 如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的标准、广告诉求, 都能给企业职工一种亲近之感, 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员工高尚情操的价值标准, 是企业推进团队凝聚力的价值标准。

三、运用网络媒体传播企业文化的对策及建议

信息化时代, 企业不建立网站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 企业网站可以随时与客户交流, 查阅信息也快捷方便。但是, 企业网站的建立只是企业文化传播的开始, 后期的推介、宣传工作也非常关键, 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计算机网络的交互功能很可观, 不但能利于企业文化传播信息的及时反馈, 而且也起到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网络, 进行电子邮件、留言板、论坛等形式的交流, 实现信息共享。它首先有对外宣传的作用, 再者, 能及时接受外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 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 完善的信息交互系统是基础, 例如人们熟知的报刊、电视、企业网站等, 著名的企业万科的网站, 建有《万科周刊》, 不但得到了本单位职工的欢迎, 也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肯定;而中国电信的“10000在线客服”, 在线人工解答, 24小时服务, 极大的提高了企业形象。

2. 抓住新机遇, 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作用

互联网24小时内可以做到全球企业信息同步, 网络传播中间环节几乎不存在, 这保证了信息的正确率, 这也是企业建立文化网络的目的。所以, 一个企业要想利于不败之地, 就要抓住3G、4G移动通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 充分利用规模庞大的网民群体资源, 加强企业的网站建设, 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建设手机版的企业网站, 最大幅度的进行企业文化网络传播, 实现企业建立文化网络的目的。

3. 创新思路, 通过多渠道实现网络传播目的

信息化时代, 机会稍纵即逝, 一旦不能及时接受信息, 机会就会错过。信息的传播速度决定着信息的含金量。企业文化传播要求不太严格, 但及时的信息共享, 是对客户和职工的一种责任, 企业的信息及时传播程度影响着企业的知名度。企业对企业信息的传播, 是一种企业文化精神, 是一种担当。企业的文艺晚会、媒体访谈、新闻发布会都可以网络传播, 让员工有主人翁感。

4. 发挥新功能, 向社会展示全视角的企业文化

互联网的功能很多, 传播文字、图片、影像都是其优势的表现。毫无置疑, 企业网站是企业文化的舞台。企业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网络图文并茂的向外界推广宣传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理念, 弘扬企业精神, 展现企业成绩和风貌。也可以通过文化宣传专栏, 以及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进行宣传, 让企业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领略企业风采的同时, 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在此基础上, 企业为便于客户存储、使用和转载, 还应提供一些有关的数据和图片以及影像, 将信息传播途径再延伸, 力争实现多渠道、多方式的传播, 将企业文化网络传播向纵深发展, 形成全方位的传播。■

摘要:在当前日益发达的媒体环境下, 企业如何有效通过媒体传播来塑造其自身的品牌形象, 传播其优秀的企业文化, 对企业来说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 本文就当前媒体传播环境下, 企业如何运用媒介传播平台来传播企业文化进行了研究论述。

关键词:企业文化,媒体传播,网络传播,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李湘宜.高校网络传播创新渠道分析[J].今传媒, 2011年07期[1]李湘宜.高校网络传播创新渠道分析[J].今传媒, 2011年07期

[2]徐炳全.浅谈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报业;2011年16期[2]徐炳全.浅谈网络传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报业;2011年16期

[3]喻惠敏.团购网站为何走红[J].新闻世界, 2011年06期[3]喻惠敏.团购网站为何走红[J].新闻世界, 2011年06期

企业品牌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篇5

一、本土化传播:企业品牌跨国传播中规避文化冲突的有效策略 本土化传播:企业品牌跨国传播中规避文化冲突的有效策略 传播 有效 任何一个企业品牌本身都承载着文化,而在其跨国传播中,也都不可避免地将直面目标 国的本土文化,并有可能因种种文化差异和传播策略不当,而引发文化的碰撞与冲突。统计 和分析表明,全球大约有 35%—45%的企业品牌在跨国传播中失败,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不 能适应文化差异造成的,国际营销案例中因跨文化传播引发冲突的实例不胜枚举,尤以品牌 广告传播的创意领域为甚。种种实战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在跨文化品牌传播中,企业应充分 认识不同文化差异的事实,尊重目标国的文化与传统、情感与信仰等文化理念,通过入乡随 俗、本土移植的品牌传播策略,形成文化对接,从而规避和缓冲文化差异带来的疏离、震荡 和冲突,并在跨文化传播中不断提升品牌认知

度和品牌美誉度,最终赢得目标国市场。
拉里·A·萨默瓦(Larry A Samovar),理查德·E·波特(Richard E Porter)《跨文化传播》 :(中文第四 版)[M],闵惠泉,王纬,徐培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47 页。


那么,在企业品牌跨文化传播中,究竟如何参照考量本土文化因素,才能制定有效的本 土化传播策略呢?拉里 A·萨默瓦 和 理查德 E·波特在其合著的《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 中指出,“不同种类的文化是根据一系列按照某些基本的尺度或核心的价值特征建立起来的 变量来表现差异的”,这些变量包括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与 法律、审美心理等等,如果忽略或漠视这些信息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传播变量,就会在传 播过程中间引发文化误读并给品牌本身带来认知的紧张与压力,品牌传播的效果就可能受到 极大的影响与冲击,甚至导致品牌在目标国市场被拒绝接受。

1、语言符号: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符号都蕴藏着约定俗成的意 义,并与文化密切相关。由于语言文字往往被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经验赋予远超过其本身 的更丰富的意义,这就造成企业品牌的跨文化传播在语言符号方面的难度,即“理解不同文 化的语言,意味着必须超越这种文化的词汇和语法本身,必须将对文化的理解范畴扩大延伸 到一种更宏阔的视野”
③ ②

因此,出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下,

对语言文字本身的理解非常容易达成认知的共识; 但是一旦置于一个多元的或者迥异的文化 背景和国际市场中,品牌传播面临着众多语言文化差异包括语言文字的种类、使用范围、使 用习惯、语言多义等,就极易产生理解的歧义与沟通的障碍。在企业品牌的跨文化传播中,已经有太多企业因为品牌名称、广告文本、产品说明、新闻发布等造成语言上误译、误读或 误解的失败案例。“语言的差异使得一些信息不是被错误传播就是根本无法传播,即使同样 的词在不同的文化中都会有完全意想不到的语意。由此可见,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传播,语 言文字及其所蕴涵的意义如何得到目标国受众的文化认同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 须对语言的多样化和差异性作深入的了解,精通目标国的语言,适应其语言习惯及特色,了 解文化造成的词语的直意、隐意的变化,以免产生歧义而影响传播效果。”


2、风俗习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存在着文化忌讳和多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企业品牌 在跨文化传播中应给予必要的重视,只有了解与尊重当地特殊的风俗习惯,才

能恰当传递信 息,使品牌传播行为奏效。如果仅仅立足于自身的文化去看待不同的文化与风俗习惯,所作 出的判断就极易触犯目标国的文化禁忌,因为不同的文化中,一些风俗习惯所代表的意义往 往各不相同,有时“甚至一些无意识使用的颜色、数字、形状、身体语言、象征物等都可能 会潜在地冒犯某种特定的文化习俗。”


3、价值观念: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身的价值观,在企业品脾的跨国传播中,不同的 价值取向,会使同一品牌传播行为异化,使得传播效果有天壤之别。品牌传播作为商品信息



拉里 A· 萨默瓦 & 理查德 E· 波特: 《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 麻争旗等翻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P127。③ 拉里 A·萨默瓦 & 理查德 E·波特: 《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麻争旗等翻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P279。④ 贺雪飞: 《文化差异: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变量》,刊于《新闻记者》,2006 年第 6 期。⑤ 朱丽安·西沃卡:《美国广告 200 年经典范例》,周向民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年,第 478 页。

与文化信息的载体,必然会融进民族文化特定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当品牌传播本身从传递有 形的产品信息转向传递无形的文化附加值之后,更是无形中反映着本民族文化价值理念。因 而,在企业品牌的跨文化传播中,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因素就是如何理解、尊重 和把握当地文化价值观,因为它所反映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准则、世界观和人生观等价值 判断,实质上就代表了社会的意志和广大消费者的意志,而一旦品牌传播中传递的价值观得 不到本土价值观的认同甚或引起反感,那么传播行为和本牌本身必然就会受到排斥。

4、宗教与法律:在企业品牌的跨文化传播中,顺应目标国本土的宗教和法律,是企业 品牌传播行为得以进行和持续推进的基本保证。曾经发生过很多西方跨国企业因为品牌传播 内容触犯了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而被封杀的先例,因此,尊重目标国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避免品牌传播行为和传播内容触犯当地宗教禁忌从而引发文化冲突,是做好本土化品牌传播 的又一重要内容。此外,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企业传播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渠道等都有各 种形式的限定或控制,例如,一些国家政府通过立法加强对企业品牌广告传播的限制已经成 为一个普遍趋势,如对广告时长、广告信息、代言人物等的直接限制等,不同国家的有关法 律、法规、法令、政策各异,因此,在企业品牌的跨文化传播中,必须注意了解目标国的本 土法律人文环境,知晓并遵循当地政府制定的有

关法律法规。

5、审美心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其审美心理和审美期待也多互不相同,在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美的或可以接受的,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丑的并被排斥,尤 其是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和种族之间,这种审美差异和审美距离自古有之。因此,在企业品牌的跨国传播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把握本土目标人群的审美规律、审美期待、思维方式以及情感表达习惯,要注意与其固有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相容,从而使品牌传播准 确承载和传达符合目标国本土人群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的审美意蕴,通过“文化移情”产 生情感联动以及审美联想与共鸣,提升人们对品牌的审美认同,达到品牌传播的目的。

6、消费文化心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水平不同,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以及消费文化也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品牌在跨国传播中,应充分认识 和把握目标国本土人群的消费文化心理结构,从而实现精准传播,高效达到,实现品牌传播 诉求。

二、文化自觉:企业品牌跨国传播中文化渗透的独特视角 文化自觉:企业品牌跨国传播中文化渗透的独特视角 文化 传播行为本身承载着文化,也渗透着文化。因此,各种各样的企业品牌在跨国传播中,也不可避免地既承载着母体文化,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其他文化进行着渗透。于是我们 看到,在全球传播格局中,往往是强势经济支撑强势文化渗透,强势文化渗透同时也造就强

势品牌,企业品牌的跨国传播与母体文化和目标国文化同样密切相关,失去母体文化的依托,企业品牌犹如无本之木,而忽视或脱离对目标国的文化关照,则企业品牌的跨国传播将步履 维艰、寸步难行。而在始终能够保持对目标国本土文化关照,从而策略地进行本土化传播的 同时,企业品牌也往往需要保有一种对母体文化的自觉,从而借助母体文化的独特视角及其 在跨国传播中的文化渗透力和影响力,来实现自身的传播诉求,彰显企业品牌的独特魅力和 吸引力,这也是企业品牌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又一策略。

1、文化自信:企业品牌通过关照目标国文化、实施本土化传播的过程,并非意味着全 面放弃或否定自身母体文化特点和特性,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强势文化、优秀文化或悠久文 化背景的企业品牌,恰恰需要保有母体文化的自觉,方能够彰显独特的文化自信,并采取主 动,适应他国文化环境,摆脱在跨国传播中作为外来文化而天然带有的怯懦和自卑情结,从 而立足自身的文化之根,坚守和延伸母体文化内涵,并在跨文化传

播中自觉承载文化渗透的 使命,将母体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等等或公开或潜移默化地传播给目标国受众,并最终实 现从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的有利转化。

2、文化自省:保有母体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才会有文化的自省,才能保持企业品牌在 跨国传播中以开放、平和、理性的心态和视角,不断重新审视和认识自身母体文化和目标国 文化的差异,避免过度狭隘的种族优越感,积极适应他国文化环境、主动规避文化冲突,实 现品牌跨文化传播的核心诉求和目标。

3、文化个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跨国传播中,有时带有明显民族文化色 彩的品牌,通过恰当而策略的传播,往往容易激发国际公众的兴趣,当然传播中民族文化的 内容不能够与目标国文化相冲突。因此,企业品牌在跨国传播中,通过增加民族文化元素,增强民族文化印象,为品牌打上明显的民族文化烙印,来彰显自身独特的母体文化背景下的 品牌魅力和清晰的品牌个性、品牌张力,用民族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国际化品牌,从而获得 差异化传播的效果,提升品牌吸引力,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品牌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又一 策略。“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凝聚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的东西,它融入 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本情感,运用民族特色来宣扬产品,能形成独特的传播风格,这 与世界性是不冲突的。麦当劳和可口可乐在全世界大行其道,已然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表;万 宝路也是凭借其‘西部牛仔味’十足的广告才风靡全球;法国香水和时装宣传如果不以其浪 漫的法国文化特色为卖点,肯定会失色不少。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独特气质、精神传统、美学 观念以及特有的文学等,都能构成企业品牌跨国传播的个性。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仅能 避免品牌被淹没在信息洪流中,还能使其在世界大放异彩。当然,民族特色应选择当地受众 易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媒介选择:企业品牌跨国传播中文化语境的适应与取舍 媒介选择:企业品牌跨国传播中文化语境的适应与取舍 选择 文化语 任何媒介本身都带有明显的文化色彩、文化烙印和文化立场,因此,企业品牌在跨国传


范 玲: 广告无国界——借广告一体化,《 打造国际化的中国品牌》 ,http:///j***/

播中要根据自身传播需要,选择符合自身文化传播需求的媒体。研究表明,不同文化之间具 有的共性越多,在交流中曲解等障碍越少,反之,障碍就会增大,因此企业品牌在跨国传播 中应尽量选择与自身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差异相对较小的媒介,尤其要避免有明显种族

主义倾 向和受文化偏见严重影响的媒体,一方面,这有利于品牌跨文化传播中被刻意误读和曲解的 几率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因为媒介本身的受众群已经认可和习惯于某种媒介本身的文化价 值取向,因此,在缺乏对该企业品牌文化背景了解的传播过程中,受众的选择性心理会无意 识地用自身默认的媒介文化标准去衡量和判断对方的传播行为,这也就直接决定了品牌传播 行为的效果和作用,这其实也就是一个文化编码与文化解码的过程。正如埃德加· H.沙因所 指出,“文化从非常显而易见到高度默认而又不易察觉,其不同层次可为表象、表达的价值 和共同默认的文化假设。⑦ 因此,企业品牌在跨文化传播中对媒介的选择,其实就是要选 ” 择媒介及其受众默认的立场,选择有利的文化语境,选择在特定媒介的作用和发酵下,更积 极有效地实现和扩大企业品牌的跨文化传播。

企业文化的传播学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宣贯;传播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有句名言,"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企业得以长青的法宝,企业文化是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而具有凝聚力的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生生而不息。企业文化在组织中形成与巩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价值观的信息在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传播的过程。

企业文化的传播,可以分为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企业内部的文化传播,又包括个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个体传播就是认同与支持企业文化的员工,通过自己的工作或做人做事来传递企业文化信息,去感染、感化周边的同事;而组织传播主要表现为企业通过企业内部的刊物、宣传栏等渠道与举办企业文化征文比赛、文艺晚会、企业文化演讲等活动,来宣传与推广企业文化。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文化在内部的传播,大多是通过组织传播来完成的,在传播媒介的选择上,企业内刊因由于具有稳定即定期发行、便捷即传阅方便、高效即到达率高的特点,成为企业广泛用于宣传企业文化的最常用载体。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宣贯中,利用好企业内刊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落地显得尤为重要。

在企业内部宣传中,企业内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文化"传道者"。但是,怎样才能当好这个"传道者"呢?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依照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的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来看,要发挥好企业内刊的作用,可以从五方面着手:即传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与传播效果。

从传者来看,企业内刊编辑要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行者,当好"把关人"。

在利用企业内刊宣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所宣传的内容都有一个取舍的过程,无形中形成一道"关口",而内刊编辑就是这个关口的"把关人",决定着内刊的内容。所以,内刊编辑要首先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行者,能够深刻理解企业的价值观,并遵循企业的价值观與行为方式,通过对报道内容中与企业文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将企业文化宣传出去,使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落地生根,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行者与"把关人"。

从传播内容来看,企业内刊要与企业文化宣贯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努力做到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是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所以,企业内刊在宣贯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以"两个至上"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结合各企业的企业宗旨、理念、愿景和发展目标,潜移默化地溶入到内刊的宣传内容中去,比如可以设定固定的企业文化宣贯栏目,保证宣传阵地,使企业员工的思想与企业目标保持高度统一,增强企业凝聚力。

从传播渠道来看,要保持企业内刊传播渠道的畅通。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就是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在利用企业内刊进行企业文化宣贯的过程中,保持畅通的传播渠道是传播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都实现了网上办公,有的企业内刊也实现了从纸质版到电子版的转变,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工作权限以及岗位区别的原因,电子版的企业内刊被更多地止于企业内各部门的内勤工作人员之处,一些由于工作性质而电脑使用不多的员工如物流配送人员、烟叶技术员等一线人员无法接收到企业内刊,使内刊不能顺利地到达每个企业员工处,造成了传播不畅的结果。所以从传播渠道来看,内刊的传播渠道应结合多种传播方式,以保持宣贯畅通。

从传播的受众来看,企业内刊要贴近企业文化实际,注重与员工之间的互动。

在企业文化的宣贯过程中,要利用内刊宣传实实在在的工作,注重与员工之间的互动。由于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所以内刊中的企业文化内容在编辑的过程中要重视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对员工事迹的征集,多运用真实的例子,把企业理念变成生动的故事,进行宣传。在宣传中,可以将"故事理念化",比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要以企业理念为核心,注重从理念方面对先进人物和事迹的提炼,对符合企业核心理念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在评选活动的互动过程中,做到"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了解实际,贴近实际,用讲故事的方法增强互动性与可读性。

从传播的效果来看,要注重员工的反馈信息,做好内刊的改进工作。

传播过程的最后一步是传播效果,也是检验传播效率的主要指标。利用企业内刊进行企业文化宣贯,可以使员工在接受信息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体现在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层与行为层的改变上,有助于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使企业文化宣贯深入人心。此外,还可以利用企业内刊进行一些问卷调查,随内刊发放,收集员工的反馈信息,从而做好内刊的改进工作。

从孔子周游列国看企业文化的传播 篇7

对于鲁国, 孔子一往情深, 也对它充满希望, 他曾说:齐一变, 至于鲁, 鲁一变, 至于道。“道”指“天下有道”的西周时代。他认为鲁国比齐国好, 只要稍事变革, 就可以上拟于太平盛世的西周。在数年为政生涯中, 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忱, 希望在鲁国重致太平, 复兴周公之业。即使不能为政, 在鲁国隐居也是一件乐事。

孔子一行出境的第一站是卫国。卫国是周公弟弟卫康叔的封国, 孔子说:“鲁卫之政, 兄弟也。”也具有“一变至道”的优点。历史上卫国曾是拥有“带甲之士八万”的强国, 但进入春秋, 却是每况愈下。卫公在位时, 由于用人得当, 政局稳定, 民物殷阜, 倒还有点太平景象。孔子一踏入卫国领土, 便被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吸引住了, 就此阐发了一番“庶、富、教”的政治理论。

孔子来到帝丘, 卫灵公给孔子很高的礼遇, 让他享受上卿之禄。但是卫灵公并不是大有作为之君, 他优待孔子不过出于“爱贤”美名, 并不真是对孔子的学说感兴趣。孔子重礼轻刑, 他却问战阵之事;孔子轻视女人, 他那妖冶淫荡的南后却召见孔子;特别让孔子难受的是灵公与南后和太监坐首车, 让孔子乘次车, 招摇过市。孔子对他也只有失望, 于是再申“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之叹。

相比之下, 在孔子访问的大小国君中, 卫灵公对孔子最优惠, 因此, 当孔子在别国不利时, 总是回到卫国, 卫国算是给孔子温暖最多的国家, 他在那里几进几出, 呆的时间也最长。除卫国外, 孔子还到过匡、蒲、陈、曹、郑、蔡、楚等国家和地区, 拜见过大小封君70余人。但是境遇都不理想, 有时甚至十分狼狈和危险。刚从卫国出来, 到达匡邑, 孔子被匡人当成阳虎围了起来。刚从匡邑解围出来, 到了蒲邑, 又被蒲人围住, 幸弟子力战, 杀条血路脱离险境。孔子又去曹, 曹国不容;遂往宋, 刚在一棵树下演礼, 宋国权臣桓囗因从前孔子批评过他, 赶来把树推倒, 表示不欢迎。匆匆跑到郑国, 弟子逃散, 行李落拓, 独自一人立于东门之外。子贡四处打听, 有人告诉说:“东门外有个人, 两腮像尧, 脖子像皋陶, 肩膀像子产, 腰以下像禹, 然而更像落拓潦倒的丧家之犬。”言下之意, 是说孔子以古贤圣人相标榜, 却无人赏识, 落得个丧家之犬的下场。又到陈国, 陈国公向孔子问了很多典故, 对博学的孔子非常赞赏。无奈陈国国小力弱, 正被吴楚等大国侵凌分割。孔子的学说只适合在和平时期讲讲礼让, 摆摆礼容, 通过教育来激发人们的向善好仁之心, 对这个金戈铁马的场面, 却无能为力。因此, 他给此行立下的信条是;“危邦不入, 乱邦莫居。”这个风雨飘摇的陈国, 当然不是久留之地, 遂南向蔡国进发。方至陈蔡之间, 孔子又被一伙人围了起来, 一连七日, 粮草罄尽, 从者大病, 莫能兴起。最后得楚昭王帮助, 才脱离困境。楚昭王召请孔子, 欲以书社之地封孔子, 还没让孔子一行来得及高兴一下, 便因令尹子西的反对而撂浅了。无奈只好又回到卫国, 等待回国的机会。孔子周游列国, 历时十余年, 行程数千里, 历经艰难险阻, 四处碰壁, 可他依然自信极坚, 毫不动摇。孔子就是这个性格, 不管穷通否泰, 都守道弥坚, 追求越笃。尽管颠沛流离, 而志不稍贬, 学不暂停, 坚持不懈地教学和布道, 始终吸引着一大群弟子, 随他南北东西, 出生入死。

我们当今的企业文化的传播其内涵是将企业精神、企业愿景进行全方位的推广和扩散,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的行为标准, 是全体员工在执行规章制度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 那么让员工正确的理解制度要求并养成自觉执行的好习惯, 传播企业文化是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 每当新员工加入企业后, 愿意也好, 不愿意也好, 都要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学习。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 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 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局域网, 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 要让员工深刻理解公司的文化是什么, 怎么做才符合公司的文化。企业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也可以宣扬企业的文化, 让顾客和客户认知本公司的文化, 只有产生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才能成为公司的忠诚客户。企业文化的传播与一般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共性, 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无论传播内容, 还是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传播目的都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不能照搬或套用一般文化的传播, 而是要研究发现其特有的规律。文化的优势扩散原理告诉我们, 越是先进、发达、文明程度高的文化, 越容易得到传播和扩散。所以,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传播半径、影响深度是与该文化的质量密切相关, 是优质文化还是劣质文化, 是强文化还是弱文化, 决定着企业文化的传播效果。

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落地生根”, 无法“落地”的文化就只是口号, 只有倡导者的激情, 却没有响应者的行动;无法“落地”的企业文化更像是空中楼阁, 即使构建起健全的文化架构体系, 也只能悬在空中。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传播, 将理念转化为认知与行动, 从而确保文化的“落地”, 这就离不开企业文化的传播。企业文化的传播是通过不同的工具和途径, 将已设计出来的企业理念、核心价值观等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呈现出来, 并为企业内部和外部所认知、认同。企业文化只有通过有效地传播, 才能真正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才能真正融入企业中去。传播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企业创造文化品牌, 提升产品或服务品牌的附加值, 可以增强客户或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的忠诚度和依赖感, 更能够以文化的感召力影响社会。

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出发点和令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底蕴, 应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 存在日常的言行、信念与价值关怀中, 应前后相续、传承不歇, 方有活力, 方能恒久延绵。文化传播, 非空言虚辞可立效。孔子曰:“言而无文, 行之不远。”企业文化建设首要的, 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企业价值理念, 并使之转化为管理者和员工的自觉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的传播十分重要。

企业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企业文化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产品宣传轻文化传播。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的CEO对本企业的定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把企业文化传播的重点放在对产品的宣传、推介和销售服务等方面是正确的, 但不能放松对企业精神、社会责任、员工价值取向等企业软实力的宣传、培训和引导。以文化传播的产品广告支出为例, 广告支出是企业把产品推向市场的重要手段, 也是树立企业形象不可或缺的重大举措。但在一些国有企业, 管理费用的支出占到了成本支出总额的20%以上, 而用于企业文化传播的费用还不及管理费用支出的千分之一。因为在指导思想上没有把产品市场化与文化传播有机地融合起来, 涉及广告支出时, 总是以国企老大自居, 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审核产品广告经费时减之又减、抠之又抠, 平时喊喊口号, 重要时节拉个条幅, 使本应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保持平衡的格局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

重传统传播模式轻网络传播模式。据统计,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突破5亿。有关资料表明, 网络媒体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企业的影响力每年都在呈几何级数增长。虽然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了, 但企业的宣传模式依然还是“老三样”:领导讲话、专家讲座、撰写体会。一些企业尤其喜欢人与人、物与物式的传播模式, 对网络重视不足。还有, 认为网络媒体上发表文章、资讯的门槛低, 可信度差, 以这种观念指导文化传播, 造成了对网络传播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效果不明显、给力不足的现象。

面对热点问题传播模式比较保守。近年来, 国有企业的提前退休职工、家属养老保险统筹、职工子女就业等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 小到影响企业发展, 大到影响社会稳定, 一些企业在政策、文化传播方面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保守“疗法”, 哪个方面出现了职工诉求、群众上访或网络事件时才把政策搬出来, 有的还用上了“外交式”语言, 结果是社会有意见、群众不满意。

做好企业文化传播的基本对策

提升企业对文化传播的认识。重点是把传播企业精神、员工价值取向、社会和谐理念、打造团队组织等软实力价值管理放到与宣传企业产品、推介企业战略同等的高度, 用管理的高起点、高标准对企业文化传播进行正确的定位。荣膺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的国家电网公司山东公司坚持“管理是两个文明建设最佳结合点”的思想, 两条腿走路, 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面升级, 实现物质硬建设与精神文明软实力的双增长、双丰收。

深化文化传播制度体系建设。一是推动网络传播。网络传播逐步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认可, 企业应借助网络平台做好企业宣传、引导和促进工作。二是完善文化传播的应急制度。像企业在出现重大生产、安全问题时那样, 宣传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文化传播预案制度, 主动介入, 配合专业化管理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和引导工作, 化解矛盾。三是深化文化传播的长效机制。企业宣传是一项政策性强、可持续的工作, 宣传的效果也是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重点是借助企业报刊、电视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等平台, 设置政策宣示专栏、专家讲解指引、群众疑问解答等方式, 多方位、立体式地多管齐下, 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 认可企业的进步, 理解企业的困难, 在和谐中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企业文化传播创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 改革就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特别是油田企业, 地理位置大都在偏远的欠发达地区, 远离集团公司总部和当地政府, 客观上具有企业与政府的双重责任, 更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职能, 主动介入, 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通过采取查找政策依据、发放宣传提纲、开展专题讲座、进行管理互动等措施, 用激浊扬清的态度, 大胆探索工作方式方法, 全力协助企业推进深化改革。

提升文化传播者的政治水平。企业的文化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文化传播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 才能担当起这一任务。因此, 企业的文化传播者要认真学习和钻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断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理解和认识, 在学习中增强政治责任感、鉴别力和敏锐性, 开阔眼界、开拓思路, 用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研究和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使企业的文化传播有思想、有见解、有观点、有广度。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论企业文化传播的主客体二重性 篇9

1、企业文化的外传播

根据组织传播理论,组织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与组织产生与发展有这样或那样关系的各种联系。它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帮助组织发展壮大,顺利地实现组织目标;另一方面,也会阻碍组织目标的完成,成为制约组织扩展的主要力量。环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适当的环境支持,组织便不复存在,更无所谓发展。在组织与环境之间约束和适应利用的辩证关系中,传播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正是传播行为把组织与组织之间联系起来,通过组织边界把环境资源输入组织之中,又把组织信息与产品传递给消费对象,从而对环境发挥作用。因而,对外传播是组织的本性和必需。

企业这一特殊组织,需要进行对外传播活动,其中企业文化传播是其重要的内容。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最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兼具文明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于一体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根据格鲁尼哥和亨特于1984年推出的新的环境划分模式:按组织面对的“公众”类型,把组织环境分为四大部分即职能部门、功能部门、规范部门和扩散部门。而一个企业的文化的对外传播对象就是这些部门,如作为职能部门工商、税务、公安等的各级政府部门;作为功能部门的供应商、顾客、人才中心、银行等;规范部门的贸易协会、专业协会、竞争者等;扩散部门的社区和一般公众。企业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向这些部门传播,让最具评价力的社会公众来充分认识自己的文化,并塑造良好的公共形象,推进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出于自身的发展目的而主动保持并推进与外部环境的种种联系,其中企业文化的全方位对外传播是促使企业与其他组织间关系及行为的协调,从而保证企业具有良好的运作环境。

2、企业文化的内传播

如果我们把企业中所有的管理要素都笼统地视为文化信息的话,企业文化传播普遍存在于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它既是企业活动的具体形式,也是企业行为实在的内容。企业的决策、计划、执行、监督等所有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文化信息传播,文化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模式、传播手段、传播速度、传播频率的选择,影响企业管理活动的直接结果,也决定了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状况。因此,企业文化传播活动功能发挥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生命力之所在。作为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综合体的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在全企业范围内进行传播来发挥它的振兴、导向、协调、凝聚、美化和育人功能。

首先,任何一个企业的职工、管理者和股东,都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本企业文化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言论与行动,会对企业文化的客观形象作出贡献或产生损害;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像局外人那样,对本企业文化加以反映、认识和评价,并得出本企业的形象究竟如何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他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本企业文化的主观印象。这种印象首先是由企业文化的客观形象所决定的,但却不是由它唯一决定的,人的认识水平、价值观念和特殊需求也参与决定。一般说来,企业内部的每一个职工、管理者和股东,对于本企业都有一个理想的企业形象要求,在进行对本企业文化的评价时,他们会将认识到的企业文化的客观形象同自己的理想企业形象进行对比,并做出本单位的企业形象是好或是坏的判断。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全方位的传播让他们去更精确的了解、认识客观企业形象甚至按照他们的理想企业形象进一步改善本企业形象。

其次,人们往往通过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即一切能表现企业文化的某种特质的物质形态或动作方式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外显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最直接的外在体现,它容易观察,但有时其代表的意义却不易确切定义,即某种现象究竟代表哪种文化内容和意义,观察者的理解是不会完全相同的,描述和解说上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有时甚至会得出相反的意义。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是企业文化系统中的种子要素或称为中心要素。企业本身并无价值观,而是企业成员的价值观。人人都有基本的价值观,它通过个体行为及态度意向表现出来。当绝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呈现大致趋向同化状态时,便使企业行为方式带有了共同特质,企业文化在价值观层面上达成了共识。多数情况下,企业员工的价值观是不一致的,这使企业形成了许多“次文化”。

二、企业文化内传播中的主客体二重性

传播者本身即使首先应该是接受者,然后才是传播者。只有当传播者接受了企业文化的实质性内容,对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相应的体系又全面的认同和准确的把握时,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像普通的员工进行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的内传播者,主要指创业者、管理层人员、负责企业文化的宣传部门等必须首先自己接受本企业的文化,成为本企业价值观的忠实信徒,是本企业精神的践行者,然后才有资格去向普通员工传播本企业的文化,向下灌输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才能够准确地传播本企业文化。

其次,企业的普通职工在企业文化的传播中同样要充当两种角色,企业文化是体现在企业入活动的方方面面的一种看不见而又具有强大影响的力量,即使普通员工,他们能否正确理解本企业文化的实质性内容,作为一个很好的文化接受者,全面而又较为深刻地认识本企业的文化,并在自己日常的生产或工作实践中去不断地强化传播,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的传播效果,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互动认同和相互传播过程中,一方面作为企业文化的接受者,另一方面又作为反复传播强化的基层实践者,具有双重身份,体现内传播的主客体二重性。

另外,企业文化传播中尤其要注意意见领袖的作用。传播学认为,在信息传播中,信息输出不是全部直达普通受传者,往往是通过意见领袖来传播的,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又叫舆论领袖,是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这些人是大众传播中的评介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滤网,是人际沟通中的“小广播”或“大喇叭”。企业文化在内传播中一定要重视意见领袖作为传播者与普通员工之间中介入的特殊力量。企业文化的内传播要求创业者、管理层人员、负责企业文化的宣传部门等就必须首先向意见领袖正确传递本企业的以价值观、企业精神、理想追求为核心、包括企业制度、习俗及体现企业理念的一切物质要素在内的综合企业文化,并将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个人利益统一、同化到整个企业中来。这样,才能使得意见领袖在摄入信息时,消除错误、歪曲式的理解;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传播和扩散小道消息和流言蜚语的可能性,切实发挥好其积极进步的网络纽带作用。意见领袖作为传播客体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在接受到信息后,会对这部分信息予以加工,进行再传播和再扩散。这时,意见领袖们就成为了企业文化传播的主体,发挥着传播主体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外传播中的主客体二重性

传播理论认为,传播可分为四大类,即个人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企业文化在对外传播时尤其要善于借助以大众媒体为依托的大众传播的巨大力量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人们按照传播媒介方式的不同,把大众媒体的发展划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纸媒介的传统报纸、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基于电视图像传输的电视分别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媒体,而伴随INTER-NET的迅速发展,新兴的基于互联网传输的媒体称为网络媒体即第四媒体(俗称电子报纸)正在蓬勃兴起。

统计显示,因特网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它以前的所有其他技术。前三类媒体尽管受到新兴媒体的巨大冲击,但仍保持有一定的长处。如印刷媒体除信息容量大外,还可长期保存、随时取阅;广播媒体适应了不同文化程度的听众,易于沟通;影视媒体传播范围广阔,尤其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我们之所以强调互动媒体的作用,是因为以电脑、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信息“生力军”,有着集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优点于一身的高度综合性。专家说,任何信息一旦进入互联网,几乎就可以同时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民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看到和随机音箱中听到。互联网是唯一全球性媒体,而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在内则由于种种局限(包括运营成本、意识形态等)而不能轻易跨越地域的限制。所以,企业文化在对外传播中,除了要继续利用传统媒体的既有优势外,更要注意跟上时代步伐,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里借助网络的无穷力量实现传播目的。

大众媒体中的职业传播者主要进行采、写、编、传等活动,其中“采”是第一位的,如果企业经营活动中没有很好的素材资料,编写出来的东西必然缺乏生命力,索然无味,也就无所谓传与不传了,因为效果已可想而知。同理,依靠四大媒体的专职传播者来传播企业文化,必须先向他们进行一次传播,使其头脑中对本企业的文化有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位,这样他们才能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技巧、谋略来和企业配合搞好企业形象的充分展示。企业文化最常用的外传播手段主要是广告。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利用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体、图书杂志的封面或插页、或通过影星、歌星的表演、精美的画面、艺术的语言、生动的文字等来宣传企业文化,只有先使广告商真正理解本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把这种对提高企业知名度作用最为显著的广告活动,做得有声有色。

四、企业文化内外传播中主客体的转化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关于企业整体状况的综合信息,它表现为企业独特的行为方式。作为企业成员不仅要知晓角色信息,也要熟悉企业文化,只有达到文化层面的认同,个体才能融入群体之中,成为企业的“真正”一员。应该说,这一群体同化过程无时无刻不存在信息传播活动,没有传播,同化是难以实现的。企业中也存在着群体同化过程,具体表现为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使全体员工共享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共同遵循企业规章制度,共创企业独特的物质、精神风貌。因而,企业员工首先是以企业文化内传播客体的身份而存在的。

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企业是开放的系统,它与环境处于经常的输入——输出关系中。边界延伸者便是这种关系的中介者,直接承担了企业与环境的传播活动。边界延伸者主要是指企业中那些在与环境联系中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某种形象并发挥连接或扩大企业影响的部门及其组成人员。他们具体负责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量,又把企业产品推向环境,使企业获取利益。边界延伸者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代表企业向环境输出信息以影响公众舆论和行为。这些延伸者如公关人员、接待人员、服务人员等实际充当了企业某一方面的形象代表,而企业领导者则是企业整体形象的全权代表,其言谈举止、行为态度都会引起公众对该企业本身的理解。这种公众形象又使人们直接联系到企业的产品、工作和策略,从而在文化层面建立起对企业的全面认识。好的企业文化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并抑制竞争对手的活力,而不良的企业文化将阻碍公众对企业的认同,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

很显然,企业组织中的很多部门和成员都不同程度地扮演着延伸者的角色,这样才能使企业与环境的联系得以保持并处于经常状态。如营销代理和采购代理、市场部门和广告部门、公关部门、招聘部门、传播顾问和解说者、接待部门等,他们通过接受环境的反馈了解企业行为缺陷,为企业调整提供政策咨询。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中设立的所有部门及全体成员都具有边界延伸者的意义,而且延伸者的作用发挥也并非只通过业务行为加以表现,它实际上集中在几乎所有的企业组织行为之中。

从以上分析来看,其文化传播不单纯是传播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具有交替互换的多种主客体的传播与接受的关系,主客体二重性是十分明显的企业文化传播属性。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学》罗长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传播学导论》邵培仁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企业文化的传播学 篇10

一个与民航领域有着“天壤之别”的企业, 却巧妙的利用民航元素, 完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传播和品牌公关建设, 这对行业文化塑造、品牌形象建设存在较大提振空间的航空公司、机场集团、行业院校, 是一次很好的文化创新、营销启示。

一、中国民航行业文化成分分析

进入21世纪, 市场竞争已经从产品、销售较量过度向综合竞争力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 企业文化不仅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兴的管理理念, 并且是“企业上下一致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 是员工清楚并且用其影响、感召消费者的行为准则”。文化也不再是过去“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精神内聚, 而是某一类经济劳动活动的品牌管理、公共关系成熟度的显性指标。

新中国成立, 中国民航50年代姓“民”, 60年代姓“军”, 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与单一的经济制度下, 航空运输发展缓慢。直到1980年, 中国民航最终脱下军装, 改由国务院直属, 实行企业化管理。50多年的体制变革, 使中国民航的精神、文化方面表现出成份多样性, 内涵多元性。作为交通运输的业务组成,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信仰是民航文化的内核;空军管辖的历史阶段内, “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技术过硬、保障有力”的军营文化又渗透、融入进民航的塔台、机舱;新世纪民航战略性重组完成后, 航空公司以崭新姿态投身市场竞争。可见, 我国的民航行业文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但在内容构成上确有其复杂性。这就需要管理者与决策者认真研判民航业发展趋势, 在继承、发扬优势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拓展文化传播渠道, 将文化资源聚合成为民航强国的建设动能。

“到2020年, 伴随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航强国初步成形;到2030年, 全面建成安全、高效、优质、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 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成为引领世界民航发展的国家”, 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 是对我国民航发展态势做出的科学预测。纵观民航整体事业链, 航空公司给广大消费者的印象是开放、热情、积极的服务者、运营商形象, 指导、服务下游公司、机场的空管局等重视业务素养、公益奉献的普世价值, 行业院校在育人治学过程中坚持思政过硬、思维创新的崇尚和观念。据此归纳, 民航行业文化的发掘与建设应分为内聚、外化两个层面, 对内“以文化人”。

二、注意力经济建设:欧美航空运输文化营销传播的终极目标

据腾讯的广告合作公司奥美介绍, 两则广告片的创意灵感源于美国航空业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传播。2004年, 美国空管联合会发布的宣传短片“Air traffic control, we guide you home” (我们指引你回家, 我们是空中交通管制员) , 其简单易懂的表达阐释了空管工作的精确性、安全性以及忠信、奉献的精神品格。从好莱坞商业片《空军一号》、《幸福终点站》里全方位塑造的航空公司、机场形象, 到Discovery探索频道制作的GE通用电气、波音747纪录片, 再到IPad游戏《空中交通管制员》、波音全球大学生商业竞赛锁定细分市场, 美国的航空运输单位随时调动着各种渠道、资源将自身的文化符码、制度标准等转化为可量化的注意力经济。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曾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 有价值的不是信息, 而是注意力。”这种观点管理界描述为“注意力经济”。相比于第一、第二产业, 注意力经济对第三产业中的精神财富生产领域作用尤其明显。从欧美航空运输业的实践来看, 行业文化的培育或企业品牌的管理, 都是将文化作为引导企业行为的核心理念来进行传播、营销。空中巨无霸波音747、航空公司“一站式”服务等产品内容, 都承载着美国航空文化的价值标准, 并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者意识。

三、立足国情特点, 引鉴它山之石, 攻中国民航文化创新之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领域。这是我国各产业、各行业管理科学与文化建设工作与欧美纯粹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指标的文化营销华模式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 也是我们可以广泛进行资源整合的主旋律优势。2011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成功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一面引领时代思潮的旗帜, 也对全体民航人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革、发展, 中国民航业在文化内聚层面已卓见成效———两年一届的珠海航展越办越好, 成为引领国内乃至亚洲航空文化的主要载体;民航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民航飞行学院“英雄飞院”成为舆论热议话题等等。相比之下, 外化层面是我国民航业的薄弱环节, 尤其是在传播企业行为理念、传递产品感召力、展示文化魅力等方面, 正是我们需要引它山之石, 攻创新之玉的地方。

所谓“创新”, 就是在求异的前提下, 发现前所未闻的规律, 发明前所未用的技术, 实施前所未有的举措, 创造前所未见的事物。如前文所述, 腾讯找寻到自身产品与民航领域的价值关联, 并通过电视广告的声画技术进行生动展示, 就是一次创新的行业文化理念宣传。着眼于民航强国建设, 行业文化创新途径主要有两点:

第一、合理利用大众媒体资源, 建立行业文化与社会环境、市场受众的对接平台。

在文化软实力构成框架内, 媒体影响力与舆论引导力是不可或缺的支承面。在当前信息立体化、密集化时代, 大众传播媒介是公众获取有效资讯, 获得文化体验的主要途径。伴随近年来中国民航业硬实力的飞跃, 行业主体对媒体与公共关系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1999年, 由东方航空、虹桥机场等单位参与拍摄的影片《紧急迫降》第一次在国际银幕上展示了中国民航人的风采;北京奥运前夕, 国航“北京奥运”、“奥运福娃”彩绘航班投入运营, 令广大旅客眼前一亮:“中国流行元素从天空走向世界”;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11,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通过“人民日报校园行”活动, 以校报战略合作的形式, 成功提升了学校美誉度与育人品牌。审视民航领域, 有着许多可以进行塑造与传播的文化载体。飞行文化、安全文化“季”传播, 民航人电子家园建设, 飞行、空管、机场运管等动漫游戏设计等等, Web2.0时代下的多媒体、网络化功能, 可以为传统文化赋予新形式, 增强文化传播频率, 使从业者、老百姓随时随地与行业文化保持高密度接触。

第二、行业成员进行形象战略与文化建设融合, 展开富有文化特色的市场及社会行为。

从行业属性来看, 民航既具有公共事业性, 又存在市场竞争性。由于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欧美航空运输业表现出的持续低迷给中国民航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打造中国民航的特色行业文化, 不仅要认知和认同民航的传统文化,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行业主体更需要将文化建设融入到自身管理、产品、营销的策划、规范之中, 并通过全方位、多媒体的统一传播, 塑造出异质的、独特的形象。去年10月, 南方航空公司围绕国内首架空客A380交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事件营销策划, 提炼出“飞翔从此大不同”的飞行文化并与南航倡导的优质服务理念融合, 将机舱与机场建设为人文精神、智慧的创新展示空间, 为国内民航领域做出了值得研究、参考的企业文化营销范例。

摘要:在民航强国建设进程中, 航空企业文化建构与传播是提升我国民航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国与欧美航空运输业相比的软实力劣势。2012年, IT企业腾讯取材自民航领域的两则电视广告均获得了积极的市场反馈, 也为民航文化营销传播提供了创新的样本。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民航文化成分, 分析欧美航空强国文化营销的先进经验,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特点的文化创新与管理途径。

关键词:腾讯,民航业,文化,注意力经济,营销

参考文献

[1]兰兰:《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理论界》, 2011年03期;

[2]邓翠华:《把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群落》, 《中国环境报》, 2011年1月7日;

[3]王乔然、乔秀文:《跬步之行志在千里——国外快速崛起航空公司企业文化的特点》, 《空运商务》, 2010年04期;

[4]布贤:《航空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 《中国民用航空》, 2002年05期;

传播文化正能量 增强企业软实力 篇11

以价值培育为基础,统领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行为的准则,是推动企业持续成长、高速运转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今天强力塑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用先进的文化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蚌埠中环水务公司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着力打造“忠诚企业、服务社会、更新观念、创新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树立“安全供水,诚信服务”的服务宗旨,秉承“严谨、高效、务实”工作作风,以先进的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质增效;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窗口优良服务的品牌打造、树立企业良好外部形象,以树立身边先模人物为标杆,培养员工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意识,从而逐步形成以企业文化为主体,衍生廉洁文化、安全文化、创建文化、诚信文化、环境文化、团队文化等文化建设,最终实现并构建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体系。

以制度建设为载体,规范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制度反映企业文化,制度管人,文化管心。公司把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质量、环境、健康三体系认证为执行标准,制定并完善党建工作、安全生产、企业目标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三重一大”,从党委议事制度、领导干部履职待遇、到资金使用、物资材料、工程建设招标等都制定完备的制度规范;深化党员“双重”管理,实现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目标。树立供水行业服务理念,规范服务程序,落实首问责任制,打造供水热线快速服务联动机制,提高为民服务办事效率,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以全员参与为模式,共建企业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是人,打造企业文化,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员工既是企业文化最广泛的参与者,又是最直接的建设者。

公司自2012年开始开展评选季度“党员之星”“员工之星”活动,共表彰“党员之星”“员工之星”543名,以此作为持续激励党员、员工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重要平台,特别是把升国旗仪式、安全月签字仪式、学雷锋示范岗授牌仪式结合起来,让全体党员、员工受到爱国主义、爱岗守纪的教育、熏陶;以员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为切入点,与蚌埠市总工会、市电视台共同举办了“身手不凡—蚌埠市供水管道工技能电视大赛”,使得一批技艺高超、职业道德良好的技术能手脱颖而出;开办职工书屋,经常性推荐《没有什何借口》《能力是干出来的》《用心去工作》等励志书籍,不断提升职工专业知识和思想文化境界,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被省总工会授予安徽省“示范职工书屋”荣誉称号。在2014年4月份举办的中央企业第七届“国家电网杯”乒乓球比赛中,中国节能公司选派6名优秀运动员(其中蚌埠中环水务运动员5名)参赛,取得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实现了中国节能在该赛事团体比赛中零的突破。

以情感关怀为着眼,创新企业文化

以“快乐的工作,幸福的生活”为理念,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过生日,送上生日祝福;坚持20余年办好职工关爱基金会,对困难员工及时给予救助,送去温暖;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定期体检,举办养生讲座;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好人水务”主题实践活动,把道德讲堂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围绕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讲故事、送吉祥等环节,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让“中国好人”杨静玉讲述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壮举,姚铁鹰介绍献血、献血小板感人事迹,“感动中环”施顺利介绍敬业爱岗、坚守供水岗位20年经历,“好媳妇”吴萍讲述“六个老人一个家”的故事,让员工感悟道德的力量,营造出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以企业文化为基石,建设美好中环

企业文化建设目的是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用文化创造价值,提高综合竞争力。公司注重思想舆论引导,坚持25载办好《蚌埠中环水务报》(前身蚌埠供水报)和蚌埠中环水务网站,及时宣传报道公司生产、经营动态,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公司党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责任担当,以“四强四有”为目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动力和组织保证,先后被国资委、中国节能、中环保水务、蚌埠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公司工会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创建工作,使工会真正成为了员工心中的温馨之家、民主之家,2013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蚌埠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将始终以“上善若水”的品德致力于企业文化建塑,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励志、聚心、塑魂作用,通过传播文化正能量,增强企业软实力,保持企业生命力、创造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城市提供更为优质、高效、洁净、安全的自来水,实现蚌埠城市供水事业的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罗志荣)

企业文化的传播学 篇12

随着国内企业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快速、有效、扎实的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企业的经营和生产中去, 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最为关心和急需解决的内容。本文所论述的培训中心, 不仅包括大型企业设立的培训机构, 也包括中小企业所开展的内部培训项目。在深入调研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发挥企业内部培训中心的优势实施文化传播的几种可行性建议。文中首先论述分析了企业内部培训中心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从培训中心的教学过程、实训过程、培训环境等几个方面做了深入的阐述;其次探讨了培训中心实施企业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从教学、服务、环境、理念等几个方面寻找方法。

二、培训中心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优势

企业存在的核心是盈利, 设立培训中心的直接目的就是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 特别是针对每一个工种、岗位、职务等都会开展相关科目的培训, 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正是基于这种直接的经济目的, 培训中心在开展企业文化传播方面的内容较少。但是培训中心所具有的良好文化环境和充裕的时间安排正是企业文化传播所需求的, 认识培训中心在企业文化传播中的优势是十分必要的。

1. 文化环境布置方便

文化环境不仅包括对于工作环境和培训环境中宣传标语张贴、文化事物摆放、文化口号的鼓吹等硬件条件, 更加注重的是人文环境的建设、理念思路的沟通等软件条件。

(1) 硬件环境。培训中心拥有专门的培训教室和实操场地, 较之生产环境有更多的地方用来摆设企业文化宣传标语和物件。也可以为开展专门的企业文化宣传活动提供场地和硬件支持。

(2) 软件环境。大型企业的培训中心中一般都有专业的企业文化培训师资, 中小企业也可以聘请到优秀的培训师。相对于生产车间人员, 这一部分人的整体素质较高, 能够产生更大效应的同伴影响。通过开发一些企业文化培训课件和直接的授课造就良好的软件环境。

2. 时间安排充裕

培训和生产相比较时间安排相对宽松, 任务量较小, 在培训期间安排企业文化的宣贯是可行的。

(1) 课程计划安排。培训项目实施之前都要进行课程的设置, 利用好课程计划的安排, 在其中插入企业文化的课程内容, 形成课堂上的文化宣贯。

(2) 学员时间充裕。企业将生产人员送入到培训中心培训期间, 员工放下了生产车间的忙碌和加班加点, 将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提高自我, 利用好这些时间做实企业文化传播是十分有效的。

三、培训中心实施企业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在认识和分析优培训中心企业文化传播优势的基础上, 通过调研和实际的应用, 提出如下可行性实施方法。

1. 课程内容设置

通过调整单一的技术技能类和管理类课程设置, 在每一次培训中按照培训总时间设置10~20%时间量的企业文化课程。

2. 文化环境布置

(1) 遵循常规宣传方法将企业文化相关内容制作成标识牌和宣传栏, 放置在显眼位置。

(2) 开展企业文化的宣贯的大型活动, 按照宣贯主题对于整个培训中心进行布置。

3. 对于授课讲义和实训室的宣传

全部按照企业要求作统一部署, 提高品牌意识和统一理念。

四、结论

企业文化的传播和落地是提高公司效率的有效途径,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提高员工的认同度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培训中心的角度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 提出了培训中心在这方面的优势和有效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50-60.

上一篇:无线瓦斯传感器设计下一篇:执政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