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2024-10-12

社区服务(精选12篇)

社区服务 篇1

2世纪末期, 我国步入了老龄化时代, 而且呈现出逐渐加快的趋势, 老龄化的问题已逐渐显露, 并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02000年8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老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 总揽全局, 提出相应对策, 作出战略性选择”。老龄问题因此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跟许多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点。我国正在集中精力大力发展经济, 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问题, 在认识上和思想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老龄化的问题, 需要我们从政府到社区, 从单位到个人, 全社会行动起来, 各部门多方协作, 齐抓共管, 才能共同应对。

2008年初,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联合十部委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 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 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 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老年人的照料问题就成为一个艰巨的问题, 同时也为社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老年人不仅是被照料的对象, 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作深一步的研究, 以满足和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一、完善社区服务中的用人机制

1. 积极推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养老服务工作应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养老护理员取代社区或职介所提供的家庭钟点工或保姆。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的要求, 制定相关培训计划, 将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逐步纳入职业资格制度, 从而实现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从业规范化, 提高养老服务人员队伍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为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提供支持。

2. 建立社会工作者制度, 设立养老服务的社工岗位, 吸收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和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 并建立相关制度, 为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努力提升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

二、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以社区为单位, 建立相关制度, 鼓励老年人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为自己将来打下基础。在一些发达国家, 盛行老年人互相照料或积蓄货币购买服务的养老方式。美国2.7亿人口中6000万人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他们当中有1500万人从事社会性服务工作, 他们每星期要工作10~20小时。在日本推行老年人护理的“时间银行”, 就是把照料别人的时间储存起来, 等到将来自己需要护理的时候, 再从“时间银行”取出来获得他人服务等。在我国的一些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也已率先推出了类似的服务形式。这种养老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

1. 努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以老养老。

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成为了社会的巨大负担, 但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比如, 社区可以设立时间储蓄或劳务储蓄银行, 安排健康、低龄老人或老人的家人为别的老人提供的服务时间或劳务, 将这些服务记录在个人的账号上, 进行劳务储蓄, 将来拿着这个劳动时间储蓄卡就可以获取他人对等的服务。另外, 对于目前希望得到服务的老年人, 可以依据不同情况, 提供收费、半收费或免费的服务, 老年人及家人从自身利益出发, 就会更愿意参与这种提供养老服务的形式, 形成良性循环。

2. 社区成立老年人再就业机构。

该机构的职责是对本社区的老年人才登记和进行分类, 组织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可以组织老年教育工作者开办老年大学, 周边的老年人可以报名学习, 使老年人老有所学;可以组织老年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服务, 老年人可以就近就医, 减轻老年病人的医疗费负担;聘请离退休企业管理人才, 兴办福利型企业, 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等等, 这些老年人兴办的机构也可以为当地社区提供相关服务, 从而为老年人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当然, 他们的劳动也可以用时间银行的方式进行记录, 为将来的“被服务”做准备。

三、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

由社区牵头建立志愿者管理中心, 该中心与周边大专院校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 并广泛吸收致力于老年服务的社会各界人士做志愿者, 定期为本社区老年人以及养老院提供帮助和服务。社区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为老年人献爱心, 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儒家思想在老年照料产业中深入人心。

四、整合现有资源, 形成网络化服务体系

彻底打破以往社区和单位条块分割的局面, 全面统筹和高效地利用社区内的养老组织和设施。政府可以采取收购等形式, 统一收回社区单位原有的福利院、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机构, 进行资源整合。在提供服务的对象上, 将服务扩大到全体老年群体, 而不应只面对部分高龄和行动困难的病人。在服务内容上, 可以按照轻重缓急, 先满足最为迫切需要的几项要求, 再扩大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发展老年照料产业须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既不能超出了社会需求和家庭的承受能力, 也不能落后于社会的需求, 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可根据当地家庭养老问题中存在的不足, 在社区设立能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及能为大多家庭所能承受的多层次的服务项目, 形成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全覆盖的老年护理设施网络, 在每个社区都设立家居养老和护理中心, 为老人提供方便服务。

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各种为老服务设施

街道社区可通过再就业方式, 鼓励社会富裕劳动力兴办养老服务实体或进行社团登记, 取得法人资格后, 这些组织或机构可以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无偿、低偿或有偿服务。街道办事处也可通过跨区域公开竞聘, 按照市场化管理的方式与家政服务公司或为养老服务实体签订服务协议, 认真做好为老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项智宇.城市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4

社区服务 篇2

1、社区矫正人员有劳动能力的,必须参加社区服务,每月参加服务时间宽管级处遇的,不少于8小时;普管级处遇的,不少于10小时;严管级处遇的,不少于12小时。不得迟到早退,有事必须先请假。

2、被要求参加社区服务的社区矫正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参加社区服务,遵守纪律,服从工作人员指导和监督。

3、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服务期间要注意自身劳动安全,同时不得对他人造成危险和危害。

4、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社区服务必须按质按量完成劳动任务,司法所组织安排,并由司法所和被委托单位共同考核评价。

5、社区服务考核结果载入社区矫正人员个人档案,是评优的重要依据。

社区服务的典范 篇3

美国职业教育源于传统的学徒制。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出台、赠地学院的成功推动以及实用主义思想的传播,为美国职业教育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系统开始形成。随后,美国职业教育的规模逐步壮大,结构趋于合理,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强国。在美国职业教育系统中,最有影响力的要数规模庞大、类型丰富的威斯康星州职业教育系统了。盖特韦技术学院(Gateway Technical College)就是威斯康星州职业教育系统中杰出院校的代表之一。

独特的办学方针 完善的课程设置

盖特韦技术学院位于威斯康星州东南部,环绕着美丽的密歇根湖,坐落于芝加哥和密尔沃基之间。它是威斯康星技术学院系统中的一所两年制社区学院。其前身是1911年建立的威斯康星州第一所技术学校——拉辛研究所,这也是美国第一所政府支持的技术机构。

盖特韦技术学院的主校区位于基诺沙、拉辛和埃尔克霍恩,学院中心设在柏灵顿。学院秉承“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创新精神、发扬诚实的道德行为、不断追求卓越教育”的办学理念,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教育培训和多种成人补习教育,帮助当地社区居民增强职业技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学院与基诺沙、拉辛和沃尔沃思县进行经济合作,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和技术资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学院的学生通过联邦学生资助免费申请程序,除了获得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补助金这三个主要的援助外,还可以获得威斯康星州高等教育补助金、威斯康星州少数民族补助金、威斯康星州人才奖励补助金和其他奖学金。学院的基金会和校友会也通过各种措施使全体学生受益。

盖特韦技术学院的课程分为主体课程、多元文化课程和非传统课程三个部分。主体课程的设置主要有副学士学位课程(二年制,学生毕业后可转入大学或学院继续深造)、职业培训证书课程(分为两年制、一年制和短期培训,侧重就业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和学徒培训课程(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接受培训)三种类型,其专业领域涉及农业综合、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建筑施工、艺术通讯、家庭经济等十一大类。多元文化课程面向非裔和亚裔美国人与美洲土著人等,提供文化激励计划和援助等内容,旨在建立一个尊重和包容的环境,支持少数民族学生追求教育成功和职业成功。非传统课程为社会人士再就业提供专门的指导,包括汽车技术、电气工程技术、焊接维护制作和绘画装饰等课程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院除了拥有副学士学位和文凭授予的课程计划外,还提供其他技能和专业领域的技术认证。学生需完成学位课程规定的学分后才能毕业。每个学位和文凭课程一般需要学习诸如数学、自然科学以及传播学等与今后工作领域相关的学科。学生可以经过相关评估后补习这些领域的一些课程,或者在学术支持中心接受辅导。

作为威斯康星州唯一一所为学生提供完整夏季学期计划的技术学院,盖特韦技术学院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核心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在决定自己学术生涯发展时拥有更具弹性的时间安排和机会选择。

完备的职业辅导多样的社区服务

盖特韦技术学院主要通过学术支持中心和辅导机构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学院在每个校区设有学术支持中心,开设英语第二语言学习班和技能讲习班,进行英文的听说读写和计算机操作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学生阅读书写、与学者交流等能力,使学生掌握提高学习记忆力、管理时间和撰写研究论文等方面的技巧,为今后求职做准备。学院辅导员会在学生选择课程和时间表时提供必要帮助,对学生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辅导。

同时,学院的职业顾问将学生所学知识与今后继续学习深造和求职技能联系起来,使学生容易了解相关的必修课程,更加合理地学习选修课程。学院的就业辅导组定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总结过去的经验并使之能够适应未来的生活。此外,学院组织师生通过课堂讲演班进行课堂讨论。讨论的话题极具开放性,可以是对就业机会的简短描述,也可以是对潜在求职机会的讨论、书写求职信和投递简历的技巧等更深入的话题。

盖特韦技术学院进行社区服务的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有学校科研服务、企业雇主参与和互动交流服务三种方式。学校科研服务是指学院通过劳动力与经济发展司和高科技中心的联合努力,将学院与威斯康星州东南部地区的社会经济需求联系起来。劳动力与经济发展司通过建立服务和技术援助合同、开展专业发展研讨会,实行新兴专业训练营等方式来确保企业员工熟练掌握职场所需的最先进的技能。高科技中心主要以研究产业和生产中的重大课题、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目标,并与当地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学院建立了莱克维尔高技术中心、生物科学信息技术中心、创新技术高级中心以及物流技术中心。它们的共同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教育和劳动力培训体系,旨在培训高级技术生产工人,利用学校的社会资源来促进当地新经济市场的形成,通过这个体系,学院向社区企业提供以增强劳动力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高质量产品知识转化程序,通过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与企业进行合作,参与到促进社区经济福利发展的事业中,并对当地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企业雇主参与分为咨询服务和企业实习两种方式。咨询服务是指企业雇主作为学校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学生的录取与指导、教师的选聘与评价等事宜,对学院的教育计划施加影响。企业实习是指由企业雇主为学生安排部分时间的实习,让学生作为实际的雇员以补充学生的在校学习,雇主支付工资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比课堂教学更实际的职业准备,学生的技能可得到市场的检验,学生可以了解企业雇主对雇员技能和工作表现等方面的实际要求。

互动交流服务是指威斯康星州东南部的企业与学院保持联系,学院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项目。

此外,学院将英语第二语言学习班推广到社区中。学院的成人基础教育学习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阅读写作技能、计算机和基础数学等方面的培训。这些措施有利于不会用英语交流的社區居民与可能对其未来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员(比如雇主或专业医疗人员等)进行交流,也能够提高社区居民计算机操作水平,有利于今后继续深造或求职。

稳健有序的国际交流 辐射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

盖特韦技术学院为了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加入了威斯康星州技术学院系统的国际教育委员会和伊利诺斯州国际研究计划联合会等一系列的国际职业教育组织,并参加了“以迎接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同时,学院与德国的一些学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定期进行“交换生”计划。例如2008年,盖特韦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师生前往德国,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德国同行一起工作学习,开展了一项关于目前家具制作流程趋势的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商业领域,产生了经济效益。以上这些举措增加了盖特韦技术学院学生教育发展的机会,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前来学习,并将学院的影响力辐射到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

社区服务 篇4

一、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素养

提高道德修养, 形成良好的社区道德规范, 是社区文化建设对城市社区居民提出的迫切要求。社区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市民学校、老年学校等, 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风尚, 加强形势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科学知识教育, 自觉遵纪守法, 尊重社区公德, 使文明素质体现于自觉的文明行为。通过社区舆论或群众评议对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或品质进行赞扬, 大力弘扬邻里互助情、公婆体贴情、父母养育情、兄妹手足情、姑嫂姐妹情、婿媳敬老情、儿女孝顺情、夫妻恩爱情等风尚。深化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 形成一股无形的道德约束力量, 以影响社区居民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另外, 家庭是道德养成的基本场所, 是文化传承的细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活动, 有利于促使社区居民养成正直、善良、勤劳、节约等优良品质, 从而促进文明家庭和文明社区的建设。

二、大力培育学习型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传统社会正在向知识型、学习型社会转变。在新的形势下, 加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就要不断加强城市社区居民的学习, 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素质。首先, 从社区居民各自的实际需要出发, 科学确定学习内容, 依托各类社区文化学习组织, 努力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家政、生活等各类知识。其次, 要做到社区教育的多层次, 从扫盲到初等到中等到高等到继续教育等, 做到多类型, 从思想品德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到文化休闲教育等, 做到多样化, 有学校式、有短训式、有互动式、有研习式等, 以满足社区成员各不相同的学习要求。第三, 不断提高郊区社区居民的网络技术水平。社区应努力针对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开展培训, 提高社区居民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从而引导他们进入互联网天地。同时, 要广泛动员由社区网络爱好者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 积极主动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帮助解决社区居民在计算机故障以及网络应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后, 社区党员干部队伍要带头学习, 从而带动周围群众的学习, 在全社区形成学习、研究、探索和实践的风气。同时, 培育和壮大社区学习辅导员队伍, 共同营造社区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既要能满足社区居民做文明市民的需求, 又能增进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 社区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民歌民谣、风采展示、科普知识、书画摄影、棋艺门球竞赛、健身健美学校等文化活动, 为居民提供放松、娱乐、个性张扬和展示自我的条件和机会, 使居民享受现代文化生活, 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还可以社区论坛、知识讲座、知识竞赛、黑板报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来开展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倡导社会公德, 健康、环保等多种内容的教育活动。组织业余的、小型的、多样的社区健身秧歌大赛、太极拳表演、篮球联赛、保龄球、足球赛等生动活泼的群众性活动, 吸引众多的社区群众参加。从而使民族的、大众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引导群众, 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聊吧、网吧等文化资源的监督管理, 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把社区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另外, 培育和壮大社区文艺组织和文化指导员、文化辅导员队伍, 不断推出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使居民群众享受社区大家庭的温馨。

结语

总之, 21世纪中国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会越来越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追求, 我们要以新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新的工作方法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为社区精神文明进步和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杜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7.

[2]曾章秋.社区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对策研究[J].大家, 2010, (07) .

网格化社区(社区服务新模式) 篇5

瑞景社区隶属厦门思明区莲前街道,辖区总面积0.6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人。辖区有35家单位、770个大小商业网点和6个生活小区,是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商业繁华的典型商住区。社区结合地域特点,按照方便管理,就近一体的原则分为5大格21小格,社区23人全部参与网格服务,辖区所有居民住宅楼、单位、商业网点、公共场所等人、地、事、物、组织均纳入网格范围。

一、打造专兼职的网格服务队伍。社区所有大小网格均由专兼职人员共同管理,每个网格配备管理员(网格长)、网格员、助理员、信息员、督导员“五员”,采取网格“五员”的管理模式,网格五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推进网格化顺利开展。

二、落实常态规范的网格工作机制。制定网格化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制度,确实落实有人巡查、有人登记、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五有”工作机制。

三、掌握全面细致的网格服务内容。网格成员对所负责区域做到家庭(企业)情况清、人员类别清、服务需求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五清”,并面向网格不同群体开展各类服务。

四、建立全民参与的“五大”服务体系。积极发挥网格内居民小组长、物业工作人员等建立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倡导居民开展自助服务、互助服务和为特殊群体提供帮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志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内文体骨干人才作用,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建立文体服务体系;积极发动警务队、物业保安、社区法官和“两巡”队伍参与网格化综合治理,建立治安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和培训,按照各网格自然情况和不同特点设计应急演练,提高网格内单位、居民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建立网格应急服务体系。

五、借力智慧现代的信息化服务方法。

1、依托社区信息化平台,将社区分成5大网格21个小单元进行数字化管理。

2、提供手机入户、社区网站、短信群发、语音推送等各种信息化手段助力于网格加强管理、沟通、服务。

3、提供“一号全通”社区总机、社区网站、社区微博、社区QQ群等多种服务方式满足居民快速咨询、就近了解、就近办事、“面对面”反映问题和提供“零距离”服务等需求。

六、建立资源共享的网格服务模式。

1、按照“两网格一支部”的模式成立3个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网格内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党建服务。

2、充分发挥街道、派出所、城管、法庭、辖内单位和各类志愿者的职业优势,按照居民需要提供各类服务。

3、充分利用小区和物业单位场地资源,设置“便民服务点”,营造宣传氛围,让居民充分理解和了解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内涵。

瑞景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后,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如下:

一、打造“美在瑞景”——服务民生零距离。提出建设“家门口的居委会”的工作口号,为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提供“零距离”、精细化的服务。

二、共建“无讼瑞景”——维护和谐面对面。推行网格化工作机制后,网格员成了纠纷调解的“及时雨”,在“家门口”解决纠纷,既维护了当事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又避免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扩大,真正体现了“以和为贵”的“无讼”理念。

三、塑造“真情瑞景”——响应诉求心贴心。网格化让社区干部走进居民家中,了解居民所需,原来的被动处理,变成了主动响应诉求,主动提供真情服务,想在居民前面,把百姓的事情办好。百姓的诉求渠道更畅通了,百姓与政府更贴心了。

四、创建“创新瑞景”——简化程序快少省。速度快,环节少,时间省,网格化依托统一管理以及数字化信息平台,主动发现和及时处理问题,减少了办事程序和办理环节,提高了对社区事务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

五、挖掘“特色瑞景”——特色服务好又多。根据社区五大网格自然情况、服务群体和民生需求,提供不同特色的服务,挖掘“网格特色”。

“网格化”:社区服务新模式

每个社区网格员手中都有一份辖区居民的详细资料。记者 曹梦晴 摄

从今年开始,东升公共服务中心的“小巷总理”们悄悄多了一个新身份:网格员。这是我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创新管理体制上迈出的又一个新步伐。网格化,顾名思义就是从管理上将生活社区重新整理设序,犹如电脑硬盘数据格式化后再次分盘,新的格局由此诞生。这是一个将产生“蝴蝶效应”的过程。“小巷总理”们首当其冲,身份转变的同时,思路和方式也在调整中紧追社会前进的步伐。更多的转变,还将慢慢显现,轻言“网格化”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还为时过早。但不可否认,“网格化”时代正在大步向我们走来。

网格员曾被误解“搞传销”

家住龙子湖区的再就业协管员徐芳,今年刚当上网格员。“刚开始的时候好多人都不知道网格员是做什么的,我们就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宣传,向他们解释说明,现在大多数居民已经开始有所了解。”徐芳说。“像最近天气很热,很多老年人出门办理社保补贴很不方便,作为网格员,我们就上门为他们提供服务,帮他们去社区办理,这样就节省了他们的时间,给他们带去了便利。”

从今年5月份开始,像徐芳这样的社区网格员越来越多,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网格员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第二个工作。社区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他们管理,基本上每个网格员负责300户左右的居民,小到环境卫生,大到社会治安等,有些老年人久不出门,不了解社区新近通知,网格员就会上门宣传。徐芳说:“像我们每个网格员都配备一张工作牌,上面都有自己照片、姓名和联系方式,方便群众了解,我们有时也会定期走访,每个网格员都要经过一系列培训后才能上岗,对社区各项工作也都要了如指掌。”

作为社区和居民联系的桥梁,开始的工作并没有那么顺利,最大问题就是居民与网格员之间的信任。“很多人都以为我们是搞传销的,不愿配合我们工作,有时我们还没开始介绍,居民就关门不予理睬,我们会感到委屈,但同时也会理解他们。”徐芳说:“记得有一次我帮一位居民办理医疗保险,需要提供本人身份证,可是那位居民很不放心,不愿把身份证交给我们,后来耐心向他解释,给他看我们的工作牌,并告诉他如果不相信可以打电话到社区咨询确认,他才相信。对我们来说,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其实很开心也很重要。”

徐芳说,由于这种网格化管理今年刚开始,很多工作都有待完善,有时上门采集用户信息时碰到很多用户都不在家,后来他们调整好时间后,改变了工作时段。比如一些老年人傍晚时分会出去纳凉,等夜色完全黑下来才会回来,“我们就会在那段时间进行数据采集,方便了他们,也提高了我们工作效率。”

新“桥梁”的新改变

负责淮滨社区的薛芳告诉记者,她所管理的网格住户大概有380多户,将近1200多人。平时经常对住户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最近情况,有什么困难也会想办法帮助解决。“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我们会和社区协调处理,紧急性工作或社区不能独立办理的,我们也会立即上报街道,并现场全程跟踪,事后也会及时反馈,”薛芳说。

薛芳说,网格员每次工作时都会向住户发张便民联系卡,上面有自己的联系方式,居民有事就可以打电话,他们会第一时间接到信息赶到。

在薛芳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她所管理的淮滨网格区域,在社区大门楼下,记者看到了一个楼栋牌,牌子上公布着该区域网格员、协管员、警务员、监督员的姓名与联系方式。薛芳介绍,这样的一个团队,是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基本组成“细胞”。每一个成员,都是“细胞”的“触手”,承担着上传下达的任务。一个标准的“细胞”由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与中心机关干部、网格内综合信息员、社区党员、社区民警、社区志愿者、社区治安巡逻队等共同组成网格管理队伍。

一个网格,就是一个新生的细胞,同时也是新的阶梯和桥梁。网格汇聚起来,形成新的社区格局,再向上,将直达更高级的公共服务部门。新的桥梁有新的担当,但首先是改变。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些围绕网格而做的改变温和而明确,如同细雨润物,发生在居民生活的不经意间。在网格员身上,这样的改变更易观察。

由于这份特殊的工作,薛芳经常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刚开始为了对用户资料进行整理,曾经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和孩子吃过饭。前期对用户进行采集时,我们每个工作人员都录入到深夜。”薛芳笑笑说:“不过感觉很值得。”

“网格内的工作都很琐碎、很具体。”谈及网格化管理工作,施家洼社区主任朱莉说,跟居民打交道要有耐心,与居民交友要诚心,最重要的,是有一颗服务居民的心。现在在社区,居民见到了会主动微笑打招呼,“感觉付出得到了居民的认可,自己工作也充满了动力。”朱莉说。

“网格化”高效率初现

“真的很方便,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前段时间社区说要发放高龄补贴,我们一开始都不知道,不相信每年会发400块钱补贴,后来网格员小陈到家里来跟我们说我们才慢慢明白。”家住曙光社区的刘老先生告诉记者,像很多人一样,他们老两口对网格员都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这跟他们生活有啥关系。

“其实就像居民社工一样,甚至比社工服务的更周到。”刘老先生的理解纯朴又直接。“我们大事小事都会找他们,他们还经常来看望我们。我们也很放心把自己资料交给他们办理,有时候记忆力不好,不知道要准备哪些材料,他们往往前一天晚上会提醒我们,第二天就来帮我们取。”采访过程中,刘老先生对网格员一直赞不绝口。“网格员小陈”现在已经成为他们信赖的人,几天不见甚至还会经常想念,在一些小事上,小陈的热心举动,时常让老两口感动不已。

“有困难,一个电话就能找到网格员。”家住解放二路的韩女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想办适用房证明,但自己由于工作忙,经常早出晚归,家人也忙,所以证明一直拖着办不了。后来社区网格员在了解情况后上门帮她办理。“真的太方便了,节省了我很多时间,很谢谢他们。”韩女士说,网格员服务很好,打电话告诉他后就第一时间赶到,问清情况后向韩女士交代需要准备的材料,第二天一早又亲自上门来取,“没过多久,他们就帮我办好了,真是高效率,方便了我们居民。”

职业社工的“网格时代”正到来

据龙子湖区东升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王承清介绍,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将社区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格,由专门的网格员上门服务。网格员的任务,是主动发现自己“责任区域”中的居民问题,并报相关部门解决。

这样做不仅可以全面掌握社区住户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还能通过网格员建立社区与居民的桥梁,有效化解矛盾;网络式的考核统计也方便社区工作者管理和决策。

“我们相信这只是个开始,作为社区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我们还要完善的更多。像现有的9个网络平台,有很多是和百姓息息相关的。比如百姓互动这个平台,居民向我们反映的问题,我们都会及时了解回复,还有网格员的民情日志24小时点评,做到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王承清说。

从社区内部管理系统中,记者看到了网格分布三维图,整个龙子湖区由若干种颜色拼接在一起,每个不同的颜色都代表不同网格,社区管理人员只要点开每个网格,就会显示出该网格所包含的楼栋范围、人口数量、每个住户的详细资料以及网格管理员的基本信息等,其中可以详细到了解该区域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4050”人员、流动人口等群体重点服务对象信息档案,极大地方便了社区人员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真正做到了“以房管人”。目前,社区有52个网格区域,整个辖区已经完成16000余户入户摸底工作,小区、楼栋、房屋、人口及各单位信息录入也已经完成90﹪以上。

“未来全市推广社区网格化管理后意义会更重大。”王承清说,更多的信息将会在居民区公示,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我们就是要培养专职化的社工,因为网格化就是为了强化服务的,”王承清说。

漯河:社区网格化居民受益大

“小周,你好。我是咱们中华路的居民,俺这儿道路被废旧家具阻塞了,麻烦您找人清运走吧。”7月24日一大早,老街社区网格员周李伟接到了辖区居民的投诉电话。

“好的,我马上联系人员清理。”周李伟打通了老街办事处环卫站负责人电话,把居民的求助事项、联系方式逐一告之。“这起投诉事项今天能处理好,下午下班前我们还要打电话回访,确认办理情况。”挂掉电话的周李伟说。

周李伟是老街社区1号网格管理员,负责辖区951户居民的基础信息收集、民生投诉受理工作。和周李伟一起工作的还有5位网格员,他们分头负责安全生产、矛盾调解、民政救济等,为辖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如今,在老街社区,像周李伟这样的网格员有二十余位。据老街社居委主任万萍介绍,2012年5月以来,老街社区按照办事处统一部署,结合人口、面积等因素,将辖区分为4个网格,并以社区工作人员、社会热心人士为主体,为每个网格配备了管理员、协管员、监管员、警务员等,整合多方力量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与此同时,他们在深入收集居民信息的基础上,开通了网格化服务平台,办事处、社区互通互联,实现了便民事项网上办、居民管理全覆盖。“年初以来,我们通过平台先后办结涉及民生投诉、矛盾纠纷调解等各类事项104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矛盾纠纷不上交。”万萍介绍。

谈起网格化管理给社区带来的变化,万萍说:“一是社区管理日趋规范。常住人口实现了无缝隙管理,弥补了居住人员信息缺失的缺陷,为打造和谐有序的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社区日益和谐稳定。通过网格员、网格化服务平台双管齐下,做到了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回复、早化解,一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三是干群关系日益密切。通过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密切了干群关系,激发了社区共建合力。”采访札记:为打造和谐社区,2012年以来,老街办事处在辖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

截至目前,老街办事处已组建了一级网格4个,二级网格117个。167名网格员奔走在社区一线,先后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826条,化解矛盾纠纷513起,为民办实事317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35起,广大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社区网格化管理,让群众更有归属感

由漠不关心到“一网情深”,由冷眼相看到热情期盼„„在社会阶层复杂化、群众需求多元化、社会矛盾群体化的当下,有什么“魔法”能使冰火两重天的两极瞬间融化?

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石鼓区按照中央、省、市相关精神,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发现创新社会管理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初,通过在人民街道试点,继而在全区推广,石鼓区走出了一条网格管理的创新之路,让各种社会矛盾“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既融洽了干群关系,又促进了干部成长。

让人欣喜的是,“有问题找格格”已经开始在石鼓区流行起来,这里的“格格”即指社区网格管理员。他们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走访服务”,从一人一能一责,变一人多能数责,无论是党建、综治、计生、城管、社保等各项工作,都可在网格内得以解决,从而更好更快服务老百姓,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断创新社会管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如社会成员多样化、公民意识的增强、虚拟网络的发展等,不仅使得社会管理的复杂程度增加,也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实,早在2004年9月,社会管理的新命题第一次被提出。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2012年12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这些年,衡阳市也一直在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之道,从公共服务进社区、家门口工程到片区改造,可以说都是在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与时俱进,石鼓区作为衡阳的城之母,积极落实市级层面政策同时,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该区自去年以来在全市率先试点街道大工委制、社区委员兼职制、社区网格化管理,包括“六联六共”、“四会四议”等工作方法都是创新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事务进网格”——社区网格化管理与居民群众息息相关,年初以来,石鼓区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推行社会管理网格化的相关指示精神,在辖区人民街道先行试点之后,进一步规范方案,划好网格,配齐人员,强化措施,深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断创新社会管理。

全区共划分为205个网格,大事小事网内解决

心动不如行动,石鼓区大刀阔斧进行社会管理创新,那么,社区网格化管理具体如何推进?该区结合居民住宅区、辖区单位交错分布的社区现状,按照地域相近,人员相熟,便于管理的原则,合理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内居民约200-300户左右,人口约800-1000人,网格内的楼群纳入网格管理之中。每个楼栋选出一名楼栋长,形成居(村)民委员会——网格管理小组——楼栋长为线条,辖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积极参与,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条块结合的社区管理模式。

目前,该区2个乡、7个街道,共划分为205个网格。其中,现有的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均为网格责任人,承担网格管理职责。通过自愿报名、公众推选等方式,招录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相关人员作为网格协管员,协助责任人处理网格管理相关工作。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网格管理队伍,该区从199名申请公益性岗位的军退人员中择优选拔了42名军退人员进入网格员队伍,占所有网格员的21%。“到目前为止,全区247名网格管理员已经全部到位。”石鼓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石鼓区人民街道自2012年初便率先推行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此举开创全市先河,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实践,人民街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以人民街道为例,其将8个社区划分为32个网格,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即:街道机关包片干部担任网格指导员,进行督促指导。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管理员,负责网格日常管理。社区老党员、老干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楼栋长等担任网格协管员,他们分别联系若干户居民,负责相关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形成了一张严密的信息采集与反馈网络,实现了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有问题找格格”,社区网格化管理成效好

周扬芳是湘北社区的居民,尽管退休在家,不过她的生活可是丰富多彩,晚上不仅组织居民一起到广场学习舞蹈,每个周末,她还会带领居民到图书室去看书,有时候也会组织下棋、唱歌等小活动。“这既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也联络了大家之间的感情。”周杨芳坦承,2012年3月湘北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她起初是半信半疑,不过网格管理员上门走访、真情服务百姓的务实工作作风,深深打动了她,自己因而也成为了一名网格协管员志愿者。

徐建明是人民街道一名退伍军人,今年3月成为了湘北社区的一名网格协管员。每天,徐建明必定到网格内巡查,每次不少于2小时,掌握网格动态,了解网格内各单位及居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社区的一份子,为社区服务尽绵薄之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徐建明说,他将继续努力,为人民街道网格化管理工作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6月18日,在石鼓区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人民街道的两名网格协管员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感受,满脸自豪。

那么,作为石鼓区率先试点网格化管理的人民街道,成效如何?说起这个,人民街道党工委书记莫尚辉也是一脸的自豪,据悉,该街道秉着“社会管理社会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网格管理自治化”的原则,按照“合理诉求、全面解决;民生问题、全力解决;热点难点、全心解决”的要求,填补了社会管理服务的“盲区”和“真空”,整合了辖区资源、方便了居民办事、构建了平安社区、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干部成长,网格化工作初战告捷。“特别是我们加强了基础平台建设,开发社区网格化管理平面操作系统、指纹考勤系统、短信发送平台、街道党政门户网等,颇有新意。”莫尚辉兴奋地说道。

人民街道的试点,为石鼓区其它街道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今年5月上旬,潇湘街道开始在明翰社区试点网格化管理模式,力图把“基层一根针”变为“基层一张网”,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形成以党建引领、社区负责、驻地共建的网格化管理大格局。

目前,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并逐步形成了“有问题找格格”的良好机制,正在探索试行“138”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法。即:围绕一个核心。以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为核心,在每个网格内成立党小组。依靠三支力量。社区网格化管理以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为主题,汇聚力量,发挥特长,开展服务。开展八项便民服务:先锋服务、志愿服务、关爱服务、绿色环保服务、平安服务、文化服务、透明服务。

据介绍,目前石鼓区辖内乡、街道都已先后展开了网格化管理模式,相比之前,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上门服务”,社会管理成效显著。

党建牵头,网格化管理应“百花齐放”

网格化管理如何才能长效实施?在石鼓区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区委书记田奇提出,网格化管理不能一味地复制,而应“百花齐放”。

田奇强调,网格化管理要按照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专项活动要求,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即:一是党建要牵头。网格化管理应该以党建为核心,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和促进和谐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积极发挥党员在网格化管理中的能力和特长,把坐落单位党员、非公党员、居民党员、流动党员组织和发动起来,形成网格化管理的先锋力量和中坚力量。二是力量要整合。每个网格至少街道要下派一个干部包格指导,社区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协助,再发挥社区老党员、热心公共事务的老同志等作用,共同推进网格化管理。三是责任要到位。网格划分明确之后,要定格定岗定责,建立考核体系,出台奖惩措施。四是服务要提升。网格化管理,网格是手段,服务是本职,在服务上一定要创新方式方法,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五是贵在实效要坚持。要把管理方式转变为服务方式,更好地服务好老百姓。

“维稳不如维权,民生也要民主”,田奇说,刚性维稳治标不治本,维护群众权益才是治本之策,民生工程固然重要,但更要讲求民主,在网格化管理和社区管理中,就是要吸引公众参与,让大家一起自治。

石鼓区区长周楚政表示,网格化管理让社区干部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服务,让群众感觉到了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心结解了,抱怨少了,整个社会不合拍的声音小了,不和谐的因素减少了,群众与干部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与此同时,网格管理员进百户门、知百户情,既掌握了居民基本情况,又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居民幸福指数因此得到质的提升。

社区网格化 居民真方便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服务,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解决”,这是记者在开发区康翠社区采访时,切身感受到的文明和谐氛围。党员干部带头奉献

青海园小区物业纠纷已经打了三年多官司,但因涉及多户业主利益,法院的裁决往往不见得都能够执行。在这种情况下,老党员、天津工业大学退休教授陈德顺引领大家认清业主的权利和义务,最终通过

社区民主协商、人民调解,144户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据了解,社区将四个党支部现有的1300多位党员组织成多个党小组,深入到居民小区、楼栋楼门、文艺社团、社区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体覆盖”的组织网络,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

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传统的大爷大妈式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合现在的业主需求,网格化管理更能体现社区管理的专业性、技巧性。”已经从事专业社工工作7年的王江月告诉记者,通过“爱心小剪刀”、“上门一对一谈心”等形式,更好地发挥“网格

社工”的沟通作用。

据了解,康翠社区共有建筑户数4219户,按“四五百户一社工”的方式划分成1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个社工向居民提供全方位社区服务,全面推行“家庭管家”服务制,通过人对人、点对点的服务,实时了解居民情况,准确掌握居民动态。

专业化服务暖人心

老旧小区改造、物业与业主纠纷、社区居民间矛盾„„面对错综复杂的社区工作,康翠社区日趋走向专业化,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工作论坛”、“个案工作室”等,创建《系列文明和谐守则》等,将多个小区多个利益群体的矛盾冲突处置在初始阶段。

信息化建设促发展

家庭情况、房屋建筑情况、车辆信息等78项信息在开发区居民基本数据库里一览无遗,“网格社工”随时采集和更新数据库,全面了解服务对象,更好地发挥服务作用。

康翠社区通过社区事务投诉系统,把社区的问题反映给相关部门,调度整个开发区资源进行解决。在单一事件评价系统中,将“居民代表大会”、“小区宣传动员”等517项社区工作事务赋予不同分值,不断量化社区工作,信息化促进社区更好地发展。见习记者哈迪

宜昌社区网格化管理:全国城市管理的样本

编者按:在宜昌市第一届市直机关“十佳服务品牌”评选和群众投票活动中,由宜昌市委政法委选送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品牌获得第一名。

在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建设中,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创新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面系统推进社会管理理念观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探索构建了以人为本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社会管理“一本三化”新体系。

这一全新模式运行两年多来,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关爱民生、构建和谐中造福于民,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在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介绍了“宜昌经验”:“宜昌探索‘一本三化’新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宜昌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宜昌经验”迅速被推向全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格格”,解密“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无穷魅力。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把城区121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建设“数字网格”和“电子地图”,推动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在网格上聚集整合,构建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动态式、便捷高效的社会管理服务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提高社会管理效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以人口信息流为指令,及时了解群众诉求,提供有效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社区网格管理员主要工作项目: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主要负责公安、综治、人社、民政、计生、城管、食品安全七项信息采集和综合服务,通过社会服务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实现城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

两天完成过去一个月才能完成的60万选民登记、143例死亡人员领取养老金案被纠正、社区化解矛盾数占全市98%„„这些让人惊叹的工作成绩,正是“网格化”管理带给宜昌的新变化。

一个统一的网格平台,34个部门,267个单位,121个社区,1110个网格,1110名网格员„„100多万人口的宜昌城区,繁杂庞大的社会管理事务,如今都汇集于这个全新的“网格管理”模式之中。街头巷尾,有需求,就有满足;有危难,就有援助。民之所需,民之所诉,在第一时间都能得到援助和处理。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这场史无前例的社会管理的变革,正在引发全省乃至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进程。“我们这栋楼的地下室,被改成厨房,还放了几个大号煤气罐,这要是出现火灾事故了,十几户人家咋办?”航运社区网格员张燕接到所在辖区居民的反映后,立即赶往该商铺了解实际情况。

经核实情况属实后,张燕迅速将该事件反馈到社区联动上报平台,相关对口单位宜昌市公安局伍家岗分局消防大队在信息平台上查到该事件后,马上派人到该商铺现场核实,并下达了书面限期整改通知书。在整改期间,张燕又多次上门,检查督促商铺按照消防部门要求改正。经过不懈的努力,该商铺终于将厨房从地下室撤出,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

目前,宜昌城区像张燕这样的“格格”有1110人。2011年3月,宜昌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全面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按“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原则,将中心城区121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把各县市城关镇54个社区划分为628个网格,每个网格涵盖约300户居民,构建起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管理体系。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明确责任、细划工作,综合履行公安、综治、人社、民政、计生、城管、食品安全7项信息采集和综合服务。

在市网格监管中心的大屏幕上,轻点鼠标,一个网格所辖各街道摄像头、照明系统、窨井盖、消火栓等设施的位置一览无余。这些得益于网格员们详实准确的信息采集。

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格格”的网格员们,“一日双巡”,入户调查,“零距离”、“全天候”服务,通过全市联网的“社区e通”,将社情民意、各种信息与全市集中管理的信息平台联网,并随时根据掌握的新情况对信息进行更

新,形成一个动态的有机体。通过“社区e通”可以直接将信息上传到市直34个部门、区直25个部门,从而成为部门深入千家万户的一个个触角末端,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差,提升了服务效率。

外来人口办理居住证,上门照看空巢老人,给新生儿办独生子女证„„在社区里,凡是你需要办理的各种行政事务,“格格”们都能帮你搞定。目前,我市全面推行社区为行政部门代理事务、网格员为居民群众代办事宜的“双代服务”,以特色社区服务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更好地方便人民群众,构建起全方位、动态式、便捷高效的社会管理服务格局。

在石板溪社区,19名“格格”实名上网,与社区居民共建QQ群,及时上传国家最新政策,发布社保补贴通知等,并在第一时间了解居民需求与纠纷,为居民们排忧解难。“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如今,城区已建立45个网上警务室、微博和QQ群。

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精神病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也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家住大公桥街道的杜某某,曾因盗窃罪入狱。出狱后,亲朋好友都疏远了他,六十多岁的他整天待在家里喝酒,靠低保维持生活,又患上了肠梗阻。大公桥社区的9号网格员赵丽莎了解情况后,帮他申报了低保大额医疗救助金,落实了相关救助款物和生活必需品,还千方百计帮他找到了一份安保工作,让他重拾信心。

全程化、信息化服务是社区网格化的最大亮点。宜昌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包含13个大类119个子项,汇聚近4亿条信息数据。依托这个“大系统”,实现对“人”从出生、入园、入学、入伍、就业、结婚、生育、养老,一直到死亡、殡葬的全程跟踪和管理服务。一个新生儿的出生,或是一位外来人口进入宜昌,社区网格管理员都会在第一时间上门服务,相关部门也迅速跟进,及时了解群众诉求,积极主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

社区管理,事无巨细,包罗万象,仅靠“格格”的力量显然不够。

为此,我市建立起“部门联动,力量下沉,服务到人”的机制,公安、工商、社保、卫生、房管等市直34个部门再造351项工作流程,变过去的串联式化解为现在的并联式化解,为准确掌握社情、及时化解矛盾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7月,一名福建籍男子,租住在张家店社区网格员柳敏管理的网格中的一处民宅,在人口信息比对时,她发现了问题,最后查清该男子是一名公安部通缉的杀人嫌疑犯。落网后,该男子说,潜逃了20多年,没想到在这里才住了17天,就被抓了。在去年一年多的时间里,宜昌市公安机关通过人口关联比对,抓获在逃人员87人。

准确的信息采集和比对机制,让宜昌的社会管理和治安闯出新局面。

目前,信息比对机制在宜昌已被广泛运用。例如运用于人社工作,发现了143例顶冒死亡人员领取养老保险金案件;运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发现无照经营占6.7%,许可证过期占4.58%;运用于消防,可快速精准确定着火方位„„“格子”,使管理更加精细,社会更加稳定。两年来,“多方联动、上下配合”的机制先后帮助公安部门发现外来违法犯罪前科人员933人,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685人。目前,各网格每月收集各类矛盾信息近2000条,社区内化解率98%,工商部门受理各类诉求17243件、增长1.9倍,处理食品违法类案件890件、增长2.7倍,2011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安全制度创新“十大最佳事例”奖。

宜昌的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优化,群众安全感和生活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在2011年、2012年全省公共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测评中,我市位居全省地市州第一名。

作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我市成功探索构建的“一本三化”社会管理新体系,将人、房、事、物、组织这些城市管理的要素,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范畴,构建动态更新、联通共享的全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做到了“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宜昌经验”由此而生。“宜昌经验”成为了湖北社会管理创新

“样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王乐泉、回良玉、李源潮等专程来宜昌视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强调指出宜昌网格化管理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称赞:“这是互联网时代用于社会管理的一种新的模式。”

2011年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在宜昌召开,2012年我市三次在国家级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半月谈等中央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向全国推介宜昌社会管理创新经验。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学习推广“宜昌经验”。“宜昌经验”又如同一个加速器,推动着宜昌社会管理模式更加深刻的变革。

未来,我市将不断探索社会管理规律,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初步建成城乡统筹的社会管理体制和“两个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社会组织体制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和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社会服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在全市政法工作会上强调指出,宜昌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一本三化”社会管理宜昌经验已走向全国,成为宜昌社会建设的重要品牌。我们要深入探索创新,抓好巩固提升拓展,把这个品牌擦得更亮更好。要按照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方向,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城区与农村、试点实验与全面推进等关系,围绕构建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城乡一体化的基层管理体系、现代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重点,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百城街道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创建“红五星社区”

今年以来,百色市右江区百城街道城东社区按照市委提出构建“三大区域党建”和创建“右江河谷党建示范区”的工作部署,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开创了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划网格。结合居民住宅区、辖区单位交错分布的社区现状,按照小区界线将城东社区划分为五大网格,分别为城东社区第一网格、城东社区第二网格、城东社区第三网格格、城东社区第四网格、城东社区第五网格,每个网格内居民约700户左右,人口约2000多人,党员人数约100人左右,形成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的组织体系。组团队。由党小组长为网格长,社区干部、联片党员骨干、居民小组长为网格联户成员,负责网格内党员群众的动态管理和服务。建立党员核心团队、日常管理团队、品牌服务团队三大团队,每个服务团队设立一名队长,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建信息。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以及服务需求,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订制度。建立各项服务管理制度,制订了《网格化工作服务团队职责》,《“网格化工作”网格长职责》、《网格化工作成员职责》《网格化工作例会制度》、《网格化工作问题反馈制度》等制度。定职责。各网格长定期对网格区调查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类处理:一般性事务,由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由网格责任人和社区协调处理;不能解决的,通过每月一次的网格议事会进行分析梳理后汇报上级党组织。

在做好划网格、组团队、建信息、订制度、定职责的基础上,推动以下三项工作:划定责任区,实行网格组团服务。将城东社区划分为5个居民责任区,每个网格党组织负责一个责任区,设立一个管理团队,由网格长带领网格联户成员对居民进行管理和服务。同时,由网格党组织将社区乡土人才、群众文艺骨干等充实到网格的服务团队中,组建“社区义务巡逻队”、“环境卫生服务队”、“便民为民服务队”、“扶老助残服务队”、“党员带富服务队”等服务团队,分别开展社区居民服务工作,重点服务对象为: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4050”人员、归正人员等。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组团式服务80次。设置服务岗位,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根据社区群众的需求,设置“政策宣传、民事调解、便民服务、治安巡逻、帮教帮困、保洁绿化、计生监督、外来人口管理”等服务岗位,党员根据个人意愿和特长认领服务岗位,实行佩证上岗,广泛开展“认领社区服务岗位”、“党员义工”、“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等主题实践活

动。对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情况,由社区党组织每年以“反馈卡”的形式反馈到党员所在单位。同时,建立服务队成员评比制度,对表现优秀的给予通报奖励。据统计,已有200多名党员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为居民提供服务2792人次。抓好共建工作,统筹发挥党建资源。根据五个网格区域内各自的特点,在各个网格中选取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每年由社区党组织与共建单位制定社区共建内容,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坚持“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联抓、公共设施联建、文体活动联谊、单位资源联享、共建经费联筹”,共同解决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党建合力。

此举实现了党建工作从“传统管理”向“全面覆盖”转变,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从“单线推进”向“统筹共建”转变;扩大了组织覆盖面,发挥了驻社区单位的作用,提升了社区服务群众水平,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阮利民

连江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多元服务模式

福州新闻网讯 14日,在连江县凤城镇鲤鱼山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36岁的家庭主妇吴健琳下载“摇工作”平台,输入“丹凤西路”和“周边2公里范围”等条件后,将手机一摇,屏幕上随即跳出十几个工作岗位,并标明了企业薪资、联系方式等。吴健琳拨打了其中一家物业公司的电话,前往公司面试,被顺利录取。

“以前孩子小,我既要照顾小孩又要照顾老人,没法出来工作,现在孩子读小学了,稍微轻松一点,就想出来就近找份工作。”吴健琳告诉记者。

对吴健琳来说,重新出来找工作,面临信息不对称及用人单位年龄挑剔等种种困难。而这样的就业需求在鲤鱼山社区还有很多。社区主任刘必珍告诉记者,摇工作平台是连江县嫁接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创新服务,主要是服务社区内有就业需求的家庭主妇以及“40”、“50”零就业家庭。

“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单纯通过中介、网站投简历找工作,就业机会小。通过摇工作平台,求职者在社区周边先进行用工对接。如果不合适,再在县劳动就业管理中心更大范围内实现用工对接,完全不用个人操心。”刘必珍介绍。

这是连江县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连江县将全县31个社区、243个村分成1027个服务管理责任网格,力求“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在鲤鱼山社区宏宇花园,记者看到,每一栋楼宇的明显位置都挂上了公示牌,公布网格长、楼长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目前,鲤鱼山社区将辖区内1800多户、6300多人划分为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长、一名协管员和一名督导员,社区还活跃着一支由党员中心户、楼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保证不管大事小事都能及时知晓。

不仅是找工作,如今社区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不用出“网格”。上个月,社区群众反映非临街公共道路卫生没人清扫,经过网格长与环卫部门沟通,当天就有环卫人员前来清扫。

25岁的张明娴是鲤鱼山社区网格协管员,每天上下班,她都要在社区附近转转,了解企业或店铺用工需求,并将收集的信息录入社区信息化系统。“我上下班经常换着路线走,就是为了收集更多的招聘信息。”张明娴说。

鲤鱼山社区在推进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建立了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5个责任网格数据录入到后台,形成“无形网格”,“无形网格”不仅收录小区基本情况、居民档案,还收集小区周围企业用工信息,实现信息与人员需求的对接。

“无形网格”的效用还不仅于此。9~11月是医保缴交时间,通过“无形网格”的数据管理,社区可精确通知到每一位居民。

东湖区创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桩桩民生事 一“网”管到底

“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排查垃圾小广告消除状况,查看是否有贴小广告的人员在小区活动,并告诫他们应停止该行为。”

“2013年9月2日,星期一。排查每栋楼水箱完损情况(水表箱)。有居民反映:每回查水表的工作人员在查验数据后都未及时关紧水表箱,导致水表裸露在外,多处水表箱盖因风吹雨淋已出现松动,甚至有脱离的现象。”

„„

这是东湖区彭家桥街道光明社区网格员邬革飞的工作日记。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走访网格内的群众,收集信息、宣传政策、开展上门代办服务等工作,并利用配备的“社区e通”终端,将采集到的如辖区家庭人口变化等信息发送至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邬革飞说:“网格化管理毕竟是个新事物,一开始居民们都不清楚到底是做什么的,现在大家已经慢慢了解到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好处,在我们入户收集信息和诉求时也比较支持和配合了。”

“我们采取了‘社区干部帮带、社区民警领带、志愿者群体携带’的方式,让网格员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同时提高社区居民对网格化管理的知晓率和接受度。”东湖区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自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展开以来,辖区社会管理综治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近一个月来,东湖区网格员共上门9180户,采集各类信息19300多条,化解矛盾30多件。”

什么是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就是将社区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网格员采集和办理完结信息工作主要分五步走,即采集信息、上报中心、上级分流、安排部门办理、结果反馈、结案建档。”据介绍,今年我市在城区划分了3916个网格,一格配备一名网格员,目前各城区共有12个街道、19个社区正在开展网格化管理先行试点工作。我市欲按照“顶层设计、高层推动、多方参与、眼睛向下、力量下沉、示范带动、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构建“全城一张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有所事、事能办成、成事依法、群众满意”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有不少居民深切地感受到了“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好处,他们亲切地称呼网格员为“格格”,并说道:“有了‘格格’,大家办事由过去的‘群众找部门’,变成了如今的‘部门找群众’了!”

“真没想到,只是跟网格员反映了一次,社区就联系人来帮我们建了晾衣架。”这几天,光明社区居民吴女士逢人便夸上几句。原来,社区内新建的楼栋都在楼下广场上配有晾衣杆,而她所住的楼栋由于建设时间早,并未配套建设。一次,吴女士在网格员小李入户采集信息时,顺带提到了这个情况。

小李认真将这一情况记录下来,并向社区负责人汇报。社区高度重视,立即向街道进行了反映。次日,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就来到吴女士的楼栋内了解情况。五天时间内,与吴女士所在楼栋片区配套的晾衣杆便设置到位了。

在文明创建期间,网格员小黄在入户调查中发现,许多居民对社区里小广告“横行”的现象反映强烈。“后来,我在日常巡查时,特别注意‘小广告’的问题,只要看到有‘小广告’,能撕掉的就撕掉,不能撕掉的,就立即用e通拍下传到中心去,一般都能马上得到清理。”小黄告诉记者,她也将这个问题向社区里反映了,社区安排了工作人员盯守张贴“小广告”的人。经过几次盯守后,社区工作人员还真发现了张贴“小广告”的人,并对他进行了教育劝导。居民王大爷笑着说:“‘小广告’是老城区社区的顽疾,过去清理工作很难到位,总免不了有疏忽遗漏。现在,‘格格’们每天都在自己的‘格子’里巡查,‘小广告’也难有藏身之所了。”

“有了网格化,我们社区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倾听百姓心声,为百姓排忧解难。”这两天正忙着整理辖区内居民诉求的光明社区主任、社区网格站站长刘云娟表示:“相信随着此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完善,网格化管理将搭建起党和 12

政府联系居民群众的‘直通车’,努力做到把服务带到群众身边、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见习记者 唐松 本报记者 葛静)

社区有了“大管家”

每400户人口划分成一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门网格管理员,负责网格内的综合治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业务。芝罘区、开发区、龙口市6月底前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其他县市区年底前基本实现。为什么进行网格化管理,在网格内生活的居民能享受到哪些权利?记者日前采访了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时光。

400户为一个网格

社区网格化,就是按照“完整性、均衡性、差异性、动态性”的要求,将城乡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划分做到集中连片、四至清晰、界定明确。按照方便管理、规模适度的原则,在城市社区一般按照每400户左右划分一个网格;农村社区200户以下的村可单独作为一个网格,大村可按照每200户划分成一个网格。

在网格划分时,一方面要考虑区域的功能差别,尽可能地将不同功能区划分成不同的网格;另一方面要考虑区域的社情差别,在社情简单、治安良好的区域可适当扩大网格规模,在社情复杂、治安较差的区域可适当缩小网格规模。

时光:网格化管理是政法工作的根本性举措,零距离化解居民矛盾,更是服务居民的长效措施。正因为如此,市政法委、市综治办将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今年政法综治工作的“一号工程”。在实际推行中,根据社区的不同情况,在全市推行“先进型”、“基本型”和“简便型”三种网格化管理类型。

每个网格设一名“格长”

【政策原文】

根据网格大小,每个网格设1到多名网格管理员,具体负责网格内的综合治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业务,落实日常性的信息收集、事件上报、协调处置、情况反馈等工作。每个网格可以设若干名网格协管员,在城市社区由居民小组长、楼长、门栋长、社区联防队员等组成,在农村社区由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组成,协助网格管理员工作。

网格内部通过资源整合能够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微循环”处理解决;网格不能解决的问题,网格管理员要及时上报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由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统筹相关力量通过“小循环”解决;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街道通过“大循环”协调解决。

时光:网格管理员,不再让居民出现“有事无处找”的烦恼。在前期的试点推进工作中,全市已经建立网格化社区970余个,全市划分网格2200多个,配备“格长”2700多名、网格协管员5300多名、志愿者1.2万人。

建立“四级联动”系统

【政策原文】

县市区要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指挥中心,镇街要建立网格化管理指挥大厅,社区要建立社区网格管理办公

室,建立县市区、镇街、社区、网格“四级联动”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网格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网格管理员将网格内居住情况、特殊人群、重点部位、弱势群体等全部纳入资源库管理,资源库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可实现共享,为各项决策提供最准确的依据。

依托电子地图、遥感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卫星定位等手段,按照“网格-楼栋-住户”的层次,将社区各种资源、各类事务、各方力量、出租屋人员进出等有价值的数据统一录入管理系统,通过最直观的方式,全天候、全方位呈现整个网格的动态。

时光:网格管理员将“人、地、物、事、组织”信息数据全部纳入数据库,通过数据统计比对分析,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形成上下贯通的组织、指挥、调度体系,做到“指令下得来、信息上得去、问题能解决。”

推行“管家式”服务

【政策原文】

网格化管理主要推行“四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在社区建立便民服务厅,设置办事窗口,全面承接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并公开承诺服务内容、程序、标准和办结时限等事项,实现一站式服务。推行代办式服务,因地制宜为居民提供证照办理、缴费报销、公益服务、民情诉求、政策咨询等代办服务。推行管家式服务,建立网格“一刻钟快速响应”服务圈,网格管理员作为本网格的“管家”,着力对网格内居民特别是残疾人、空巢老人等重点帮扶对象及时提供上门服务。推行菜单式服务,根据社区服务资源、志愿者特长等实际,以菜单的形式列举家政服务、法律服务、医疗卫生、帮扶救济、心理咨询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选项,使社区居民享受“我点你供”的菜单式服务。

时光:每个网格都要有自己的品牌,有的网格里流动人口多,有的老年人口多,都要根据居民特点开展服务。像在试点的幸福开源社区里,志愿者特别多,有退休老师报名免费辅导孩子,有书法爱好者每周教授书法课等,让网格成为一张“安全网”、“和谐网”、“连心网”。YMG记者 杨春娜

社区实现网格化 党员有了“责任田”

自开展“民情网格项目服务”工作法以来,疏通化粪池、解决墙体裂缝、砍割枯树„„东山街道厚安社区“双管双责”党员立足项目认领,为辖区老百姓解决了许多实事,一些老大难问题也得到彻底解决。“‘双管双责’党员解决了百姓心头的老大难问题,老百姓打心眼感到高兴,‘民情网格项目服务’工作法可帮了我们社区的大忙。”厚安社区居委会主任成玉静说。

走进厚安社区,社区主任成玉静桌子上材料摆得满满当当,社区网格区片情况表、民情网格项目调查表、党员服务意愿资源库、为民服务项目资源库、为民服务项目认领台帐等样样齐全。“你可别小看了这‘两表两库一台帐’,它们可是我们社区的宝贝,小网格要显大神通全靠它们呢。”成玉静主任如是说。

成主任所说的“小网格”就是今年在全区开始实施的“民情网格项目服务工作法”的核心部分。将社区网格化,是社区党委按照区委组织部要求,以片区和楼栋为单位,建立了“社区党委———区片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根据社区实际将4277户居民合理划分为8大区片,33个网格,每名党员平均分包1—2个楼栋,并明确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区片党支部书记———网格党小组长———分包楼宇党员”四级责任人。“每名党员负责自己网格楼栋的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等职责。”成玉静告诉记者,“社区实现网格化,党员有了‘责任田’,党员责任更明确了,为居民服务更有目标了。”“双管双责”党员走楼入户进行调查,从居民有问题不知找谁到党员主动上门搜集,真正实现了“民意直通、民情直达”。厚安社区党委将党员搜集到的意见问题统一汇集、全面梳理,分门别类进行台帐登记,经认真研究共设立了10个大项共130多个民意项目,现在110余个项目已经被认领。

社区决定立足社情民意,从重点“项目”入手,将重点项目做“实”,帮助居民解决问题。社区党委充分发掘

辖区报到单位、报到党员的职能优势,在项目设立到项目认领上打造“厚安特色”,很多困扰居民多年的“老大难”得到了根本解决。

厚安社区新平街38—40号楼建于80年代,共有五十多户家庭居住,由于年久失修和路面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主下水管道破裂,经常从地下溢出粪便流到一楼居民家中,居民苦不堪言。芝罘区住建局的党员们组团认领了“修缮新平街38—40号下水道”项目,组织专人现场查勘,制定出解决方案,投资1.6万多元更换主管道两百余米,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老大难。家住一层的居民戚爱文说:“自从维修之后,家中再不渗污水了,再也不用闻臭味了,心里可亮堂了,真是太感谢他们了。”社区群众还特意为区住建局的党员送去一面锦旗表示感谢。“今年,按照上级总体安排,区住建局的几名“双管双责”党员调整到厚安社区,5月份才来报到,6月份就帮助解决了两个大项目,这些问题靠居委会很难办成,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成主任所说的两个项目中的另外一个就是“修补东仓浦巷2号楼面台阶处墙体裂缝”项目。倒下的墙体时刻威胁着居民们的出行。区住建局“双管双责”党员认领了该项目后,主动联系工人施工,投资1.5万余元将墙体加固如新。

社区网格化“一对一”服务

10月8日,国网山东诸城市供电公司社区服务顾问李勇刚刚走进盛世名城小区,就被居民围住。“李师傅,你帮我算一算我们家是用暖气供暖合算,还是用空调合算。”“李师傅,我家电卡不小心丢了,怎么补办?”李勇一一应答,忙得不可开交。

组织24支风雨彩虹服务队

记者了解到,居民社区“网格化”服务是诸城市供电公司为深入开展为民服务“风雨彩虹”行动,提升居民用电服务质量推出的新举措。诸城市供电公司按照全市网格划分情况,组织24支“风雨彩虹”服务队按照划定区域,下沉到各网格单元,确保每个网格都有服务责任人。

在原有的抄表和催收电费等职责基础上,服务顾问还承担起户表异常申报、计划(临时)停电通知、用电业务宣传及咨询、客户基础信息收集等综合职能,让居民享受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的贴心服务。

“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实现了居民用电服务职能向前延伸,我们以“网格化”服务为载体,为居民提供一对一服务,可提高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诸城市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任闫正喜介绍说,设置网格服务顾问可以畅通与居民沟通渠道、满足居民用电咨询、服务需求,实现与95598供电服务热线的互补。

用电问题及时解决

诸城市供电公司在社区宣传栏等显眼位置,公开服务顾问姓名、服务电话、服务项目。“有用电方面的问题,仅需一个电话,社区居民就可以很方便地联系到我们。”闫正喜说。服务顾问也主动走进社区,向居民宣传最新电价政策,解答居民各类疑问和困惑,对现场发现的计量装置异常、抄表数据异常、表箱异常等问题做到登记、上报、跟踪流程、反馈。

“以前家里停电了或者用电有问题,需要打供电所的电话,他们再派人来解决,很麻烦,现在好了,有问题就给我们社区的负责人打个电话,不需要再找供电所安排了,停电也能提前及时通知我,提高了办事效率,为生活带来便利。”密州街道十里社区居民王大妈高兴地告诉记者。

设立“上门服务日”

诸城市供电公司还针对辖区内部分特殊客户因为各种原因不方便到营业窗口交纳电费,且缺乏安全用电知识

等情况,决定将每月的9日、19日和所有法定节假日定为“上门服务日”。与各镇街政府积极协调,落实孤寡、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名单,确保上门服务范围。“风雨彩虹”服务小分队,除开展收取电费、宣传用电常识、检查供电安全等常规项目外,还帮助老人们代购日常用品,陪老人聊天,整理家务。同时,进一步为辖区内的特殊客户制定个性化档案,并将活动内容、项目、措施、结果和客户反馈全部记载入档,将此作为评先树优依据之一,对服务出色的员工予以表彰奖励。

目前,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已在诸城市供电公司全面实施。该公司将通过推广社区“网格化”服务,确保实现抄表差错率低于千分之一,电费回收率保持100%,计划停电片区通知率达到100%,诸城市共有221户特殊客户享受供电公司“上门服务日”活动带来的便利,“风雨彩虹”服务小分队提供上门服务近3000次。

西青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

西青区在社区管理模式上再出新招,于近日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随着《西青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意见(试行)》的正式下发,标志着全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正式推行。

网格化服务旨在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整合社区管理资源,对社区实行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和服务。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将社区合理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负责网格内人、地、情、事、物等各项事务的综合管理,并进行初步筛选、解决,未能解决的事项实行按级上报。建立区级、街镇级、社区级事务服务中心“三级”平台,分别对三级内涉及的部门、单位进行统筹协调,对下级上报的各项需处理事项进行筛选、分流、督办、核查。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的开展,将对全区加强社会基层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真正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无缝隙的目标。

说它小,是因为通过将网格内人、地、情、事、物等各项事务要素进行合理缜密地安排,使得网格实际上成为社区管理人员的“责任田”,将社区各个边角区域都纳入到网格的范畴之中,从而实现管理明晰。通过建立区级、街镇级、社区级事务服务中心“三级”平台,分别对三级内涉及的部门、单位进行统筹协调,对下级上报的各项需处理事项进行筛选、分流、督办、核查。这样通过编织严密的网格体系,从横向范围上和纵向体系上得到丰富和充实。

网格虽小,但内涵不小。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的开展,将对全区加强社会基层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旦发现社会矛盾,将在第一时间进行上报,迅速反馈解决,从而规避矛盾扩大化,化解问题在基层,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西青区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也标志着西青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正式拉开序幕。这不仅意味着社区规范治理迈上一个新台阶,更意味着社区公用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从而实现对社区实行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社区管理和服务。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义及其主要做法

社区网格化管理主要是指把原有的社区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划分,从而在一个社区内形成多个“网格”,在“网格”内组建服务团队,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社区事务主动介入、快速反应、高效处理的一种社区治理模式。2013年4月,我县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广德县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县办〔2013〕28号),为全县社区(村)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也成为我县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和主要抓手。

社区网格化管理最早起源于上海市在抗击“非典”时所应用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后来经过不断总结完善,在2003年正式提出了“网格化管理”的概念。经过近些年来的不断实践,社区网格化管理已经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模式之一。社区网格化管理将社区管理纳入到更具体的空间地域范畴中,在空间维度上对管理进行划分和整合,是社区管理理论在方法论意义上的拓展和创新。“网格化”也是一种配置体制和协作

机制,是组织创新,其实质是资源的有机整合。它在不改变现行管理体制、不增加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管理、监督等环节,把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上来,要求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工作上去,是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有效载体。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科学、合理划分网格。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第一步,是对社区在区域位置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化,从而形成基层治理“网格”,这是一个把社区化整为零的过程。我县按照“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以300户左右、约1000人为标准设置单位网格。从全国实践情况看,这一网格设置规模大体属于中等偏上标准。我县在实际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不必拘泥于“300户左右”。

二是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在社区层面成立“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本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在网格层面成立“服务团队”,包括网格长、联络员,还包括本网格内热心公共事业的党员、干部、教师、医生、警察、科技人员、义工等,他们共同构成每个网格的“服务团队”。

三是第一时间掌握社区民意。熟悉网格内各方面情况,第一时间掌握社区民意,是网格服务团队、特别是网格长的基础性工作。网格服务团队的最大优势是“从群众中来”,并且大部分是非官员身份或者是以“非官员身份”参与社区服务的,从而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时具有天然优势,有利于其与广大居民保持血肉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四是快速、高效处理问题。网格服务团队在其网格内属于“全能型”组织,网格长对网格内各项事务“全权负责”。网格服务团队对居民的衣食住行等各项事务都要主动介入、快速反应、高效处理。理想状态是实现全部事务网格内消化处理。

五是实施信息化管理。在社区层面,建立统一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各社区网格作为子系统,设立终端,实现社区日常事务在网格内网络化办理。这一网络信息平台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发布、群体交流讨论等功能。

六是深化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是指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强制性干预,社区各种利益相关者习惯于通过民主协商来合作处理社区公共事务,并使社区进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过程。社区自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过程,势必要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业主委员会、社区物业、社区非政府组织、社区居民、社区业主等组织和人群参与其中,这个过程也就成为社区各利益相关者充分表达个人或群体利益诉求、共同治理社区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不断深化社区自治的过程。

(作者系县司法局法制宣传教育科科长)

我市社区“网格化”服务 向农村推进

在巩固提升城市社区网格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今年社区网格化建设将重点向农村社区延伸,向镇(街)和区级层面推进,力争年内在全市建成100个网格化示范社区。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网格化建设,集美区灌口镇、海沧区东孚镇、同安区汀溪镇、翔安区新圩镇等4个国家和省级小城镇率先开展镇(街)网格化试点工作,并尽快启动。

今年,我市将以争创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和全省社区建设先进县(市、区)以及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契机,突出夯实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自治、提升社区管理服务和社区队伍能力建设四个重点,全力推进社区建设全面发展。创建活动将结合评选省、市“星级信息化社区”、“网格化建设先进单位”、“十佳社区工作者”和“十佳社区网格员”等活动,推广应用“中国社区”标识。

深化社区网格化建设

今年制订社区服务新规

深化社区网格化建设,稳步推进镇(街)和区级层面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海沧区要完善新阳街道办事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运作机制,并推进区级层面的网格化建设,为全市提供经验。思明区、湖里区街道层面的网格化建设年内要取得阶段性成果。集美区、同安区要加大社区网格化建设覆盖面。翔安区要抓紧出台社区网格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推进“数字翔安”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社区网格化建设进度。

今年我市将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全市社区服务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形成以社区网格化建设为平台、以专业机构为依托、以政府资源为主导、以社会资源为补充的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的社区服务体系模式。

创新方式手段,完善政府购买服务、专业社工服务、志愿者服务和家政服务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服务。

推进基层民主自治

居委会将有台胞“外援”

推进基层民主自治,今年我市城市社区要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民主自治机制,配齐配强班子成员;农村社区要进一步落实社区“三有一化”要求,加强民主监督管理。

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自治,扩大居民有序参与。继续做好外来农民工参加所在村(居)组织的各项活动,吸收他们参与社区各项事务管理。积极探索台胞,以及外籍人士参加社区居委会“编外兼职委员”、“主任助理”和社会组织成员的选举、参与民主自治管理试点工作。加快社区社会组织“班子”建设步伐,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和职能转移得到有效落实。

加强社区能力建设

城市社区将设社工岗位

年内我市将分批组织全市村居主干和网格员进行业务和技能的全员培训,力争通过全国统一社工专业职称考试的人数新增300名以上,增幅达30%左右。整合专业社工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加入助理网格员队伍,每个城市社区年内至少要设置1至2个社会工作岗位、配备专职专业社工。鼓励支持台胞参与社区自治服务管理;成立“厦门市两岸社会组织交流协会”,组织部分城市社区负责人赴台湾开展社区服务管理交流。

加快解决思明区、湖里区部分城市社区办公场所和综合服务站未达标的问题,翔安、集美、同安部分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村改居”社区和新建社区规划要适度超前,留足“五室七站”办公场所和民生项目设施空间,重点扶持翔安、同安区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在魏都区文峰办事处,居民一个电话,社区工作人员就能上门帮助解决问题 网格化管理让社区服务“零距离”

“近段时间,社区针对老年人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非常好,有些事是连我们做儿女的都做不到的,我母亲经常跟我提起您对她的照顾和关心。在此向您深表谢意!”近日,在魏都区文峰办事处河西社区办公室,社区负责人收到了退休老人黄建军儿子用手机发过来的一条短信。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就是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好处:能够充分了解居民的信息,并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

社会服务网格化管理,即将社区分成更小的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相应的工作团队,这些工作团队坚持走群众路线,着力在“人”字上做文章,并以责任制为依托,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社区进行精细化服务管理。

文峰办事处按照相对集中、规模适度的原则,将住户较集中的楼群、街巷、住宅区和相对集中的散户区划分为一个区域,建立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先后制作公示牌765块,其中办事处公示牌2块,社区公示牌8块,网格公示牌148块,楼洞长公示牌607块,确保覆盖辖区内每个庭院每栋楼。

居民如遇到什么困难或需要什么帮助,只要按照公示牌公示的联系方式求助,网格工作人员就会想方设法给予及时解决。

8月1日,市区建安大道一小区网格长肖婧接到居民李同军的电话,反映其楼旁下水道出现堵塞,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接到电话后,肖婧立即带人赶到现场,寻求解决办法,仅3天时间就彻底解决了下水道堵塞问题。

“前几年我们小区也出现过类似事情,但无人管。现在实施网格化管理后,什么事儿都有人管了,效率也比以前提高了。”李同军深有感触地说。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仅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延伸社区服务触角。

在文峰社区,网格工作人员巡查时发现文峰小区居民楼破损,就及时联系相关单位和业主,积极协调,最终促成该小区房屋得到维修。“现在我们有难题都不用到社区,网格工作人员每周到小区摇铃收集意见,还有移动黑板报和意见箱,好多问题当场就可以解决。”文峰小区居民潘天有说。

近日,游园社区干部和辖区志愿者为孤寡老人李国安送去了大米、鸡蛋和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并为老人清理房间。同时,他们还买了书包、文具、作业本等学习用品,赠给辖区内留守儿童,让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网格化管理体系,不仅让社区干部工作起来轻松很多,还使辖区居民受益。“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我们不用像以前那样到处找人。现在只需打个电话或者反映到楼洞长那里,马上就能得到解决,真的方便快捷。”居民张天明说。如今在文峰办事处形成了居民有事直接找网格长和网格管理员、网格工作人员争取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局面。

该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邹洪涛告诉记者,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的特点之一就是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过去社区居民有诉求都得直接到社区,找社区主任或者社区干部,还得在工作时间才行;而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模式后,居民有诉求就直接找网格里的管理人员,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这么一来,居民诉求的渠道就更畅通了。

据了解,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该办事处6个城市社区共收集到意见、建议上百条,为辖区居民解决各种问题60多个。

社区网格化管理提高群众安全感

“在今年上半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鲤城区的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5.47%,位居全市第二;党政领导重视率达到93.02%,排名全市第二、全省第十,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鲤城区社区三级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平台建设显实效、出成绩。作为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该区设立8个三级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平台建设试点社区,目前8个试点社区三级网格化建设稳步推进,已按照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该区以实用为基础,推动各试点社区网格优化整合。一级网格依托社区,社区书记、主任为一级格长;二级网格按责任片区划分,社区两委成员为二级格长;三级网格以楼栋院落或居住相对集中区域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一定数量居民户为一个网格单位,设网格长和平安中心户长各一名。该区依托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平台,着力实现社情民意收集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同时,充分发挥监控系统“城市智慧之眼”的综合效能,推行“数字协防”工程,实现对全区范围内所有纳入公安管理地方视频监控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目前,该区城市安全信息系统一期建设项目已正式上线运行,全区71个高清全球眼监控点投入使用。

下一步,该区将继续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依托派出所警务监控平台,按照“2+2”模式推进各社区网格化建设。在完成8个“示范型”网格化社区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实用型”、“简易型”社区网格化建设,确保年底前实现全区全覆盖。(林正顺)

深化网格化管理打造“幸福安全新社区”

(本台记者 吴波)6号召开的全市政法会议上提出,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强化社区网格化建设,积极探索以“网格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型社会管理机制,真正构筑方便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服务管理平台。那么究竟什么是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又有哪些好处?本期的《今日关注》节目,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所谓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指打破城市区的条块分割,按照每1000户3000人的标准,结合人口状况、历史渊源、地理位置、楼院布局、便于服务等因素,将城市社区合理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把社区党务、政务、事务、警务逐项分解到每个网格,形成精细管理、部门协作、多元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管理新体系。

根据2011年年底我市城市区常住人口总量,市区共划分为900多个网格。网格中服务管理专职工作力量包括网格警员和网格专职社工;兼职工作力量包括网格管理员、网格督导员、网格人民调解员、网格协管员、网格信息员、网格消防员以及平安建设志愿者队伍。并在此基础上,有机整合统战、妇联等工作队伍,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机制,使社会服务管理重心下移,及时收集、处理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发现。

西工区地处我市中心,是我市最早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城市区,目前共有37个社区和10个城中村,全区实有人口40万,流动人口8万多,各类工商户1万多家。由于辖区人员结构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社会管理难度大。实行网格化管理后,该区从基层社区管理入手,按照“先试行,后推广,边借鉴,边完善”的办法,在全区37个社区和10个城中村全面推行“321”网格化管理模式,围绕“组织引领、安全提升、环境创优”三个重点,构建“网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两个平台,最终实现社区和谐、群众满意的目标。西工区政法委书记任卫杰说:我们一方面通过内部挖潜,精简30%到50%办事处和社区工作人员转岗,下沉社区工作;另一方面又面向社会新招249名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社区,充实社区力量。努力使每一名网格管理员既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民情民意的“体察员”、异动信息的“采集员”,又成为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平安建设的“督导员”和人民群众的“办事员”。

市府院社区是西工区较大的大社区之一,现有居民2008户、常住人口7765人。2011年10月以前,社区共有工作人员7名,需承担30项政府工作,人均服务对象达1100人以上。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头绪多,与居民接触少,居民有什么需求和难处,工作人员难以全面掌握,管理和服务经常出现断层。同样受人少事多困扰的还有社区警务室的民警。市府院社区民警蒋玲告诉记者,由于警力不足,7000多人的社区只有她一名社区民警,每天她除了要做好治安防范、治安巡逻检查外,还要对群众定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并承担办理暂住证、登记流动人口信息、协助案件调查等工作,由于工作量过大,常常疲于奔命。社区开始实行网格化管理后,社区和警务室单打独斗的局面都得到有效改善。蒋琳说:50米,这是以前社区警务室和社区办公地点的距离,社区和警务室是各干各的活,各唱各的调,两张皮现象严重。网格化管理后我们实现了同址办公,社区民警也被任命为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现在工作起来比以前更轻松了,像消防检查、流动人口排查、居民矛盾化解等工作,有了社区这只大队伍,工作效率和效果都有了很大提高。

为更好的加强网格化管理工作,去年2月我市又公开招聘了587名社区协勤人员,这些协勤人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后主要负责走访群众,采集、掌握实有人口、行业场所、出租房屋等情况,开展便民服务,受理报警求助,配合社区民警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尤清立说:现在洛阳社会管理基层基础较为薄弱,社区事

务繁杂,工作人员少,力量不足,这几百名协勤人员和民警一起到社区网格里,和社区专职社工一块儿,在保障民生,服务群众,搞好社会治安管理方面发挥作用,将会极大改变我市基层工作薄弱的状况。

网格协勤人员的加入,不仅充实了基层的治安防控力量,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基层民警的工作方法。洛龙区安乐派出所安东社区是一个有名的“三多”社区,倒闭企业多、下岗职工多、盗窃案件多。网格化管理开始后,社区民警王海森与两名协勤创造性地开展“6-2-2”工作法,即每个家属院以6户为一个单元体组成联勤组,每两家为AB角,白天家中有人的给家里没人的邻居照看门户,每个家属院每天安排两名人员戴袖标看护楼院。网格化工作开展半年,社区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0%,刑事案件下降50%。社区门卫韩素朵说:以前,咱院可破,特别后墙角都塌了,外面的人都能翻进来,王警官他们来了后及时了解情况都给咱解决,现在这房顶都修了修不漏了,后面的院墙也都垒起来了,外面的人也进不来了,有些啥邻里纠纷,王警官都帮着解决,现在我们院里治安情况可好。

社区网格化管理,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去年涧西区人民法院利用网格化管理,在全市率先开展“法官进社区”活动,通过改变法院传统的坐堂问案、等案上门的审判方式,把法官分派到社区,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减少了群众打官司的负担,减少了社会矛盾。涧西区法院院长胡博文说:我们派1到2名干警包一个社区,提供给群众一个联系方式,在这个社区范围内,所有的涉法的问题,老百姓可以随时打电话,法官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遇到矛盾纠纷,我们采取预立案登记方式,法官提前走下去,利用涧西区网格化管理资源,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够解决矛盾纠纷。

据统计,我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共收集社情民意1万3261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166件,为群众办实事4573件,消除矛盾隐患226起,预防民转刑案件78起,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副市长、市委政法委书记沈庆怀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在全市选出28个网格化管理示范社区和108个示范网格,通过推动精品社区和精品网格建设,以点带面、以精代广、以强带弱,全面推动我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真抓实干,在人员、经费、场所等方面拿出真动作,创新基层管理模式,服务民生、保障民生,让群众真满意。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我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市民的肯定。我们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网格化管理一定会越来越完善,社会环境将越来越好。

雁江区召开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会

四川新闻网资阳7月22日讯(张涛)7月18日,雁江区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会在资溪街道办事处召开。城区四个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分管政法的副书记、综治办专职副主任,以及27个社区支书、主任参加了此次会议。区民政局双拥办主任周亦男到会讲话,会议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张涛主持。

此次会议是经区综治委领导同意召开的,其目的是为了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区关于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会议采取现场观摩、观看专题片、经验交流和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

与会人员首先到雁南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现场观摩社区开展综合服务和社会管理,尤其是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对网格划分、责任机制、采集办法、档案管理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直观的了解。然后,观看成都市武候区簧门社区和攀枝花市东区网格化管理专题片。雁南社区支书赵琳就社区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尤其是网格化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经验交流。区民政局双拥办主任周亦男就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提出了要求。

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张涛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区网格管理建设做了系统培训。他重点就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组织机构、网格划分、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工作要求和奖励惩罚等进行了详细讲解。他要求社区干部要树立五种理念:一是民本理念。社区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民为本,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二是创新理念。在实践中要敢于探索开拓,而且在理论上要勇于创新。三是服务理念。将社区服务理念贯穿到整个社区工作中。四是共管理念。要争取社区干部、社区群众和辖区单位(行业)的支持,充分挖掘社区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智力、信息资源,发挥最佳的合力作用。五是信息理念。必须牢固树立信息优先的理念,重视社情民意的信息收集工作。履行五员职责:一是信息采集员。了解掌握辖区社情民意,以及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宣传教育员。积极向辖区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争取人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三是矛盾调解员。及时劝说和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力争把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社区服务员。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好社区治安防控。五是隐患排查员。开展不安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排查,协助社区开展好社区安全稳定工作。做到“三活、四清、五百家”。“三活”即:要对所负责网格的情况及变动准确掌握,成为本网格的“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四清”即:要对所负责网格的各类情况掌握到位,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五百家”即:要通过入户走访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的困难,及时化解矛盾,达到“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百家亲”。

目前,全区27个社区已全面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配备网格信息员270名,将网格信息员补助纳入了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工作台帐,全面把控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情况,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管理服务网格,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和高效化,为形成网格全覆盖、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管理无漏洞的社区管理新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细化”服务到社区 “网格化”管理促和谐

鼓楼区西司门办事处全力开创平安建设工作新局面

“自从实施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以后,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把烦心事解决了。这样的管理模式就是好!”6月6日上午,记者在鼓楼区西司门办事处采访时,辖区居民一个劲儿地夸赞。近年来,西司门街道党工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创建了以“办事处、社区、单位和楼院长”三级联动联责为核心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并将这一模式与辖区平安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有效开创了平安建设工作新局面。创新思路

搭建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基本框架

西司门办事处位于鼓楼区中西部,地处开封市商贸、金融、文化中心,辖4个社区、48条自然街,居民11846户、33147人。当前,因企业改制、土地征收、社会福利保障以及就业问题引发的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多,“两抢一盗”等侵财犯罪和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带来了挑战。针对问题和现象,西司门办事处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切实负起干好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责任,紧紧围绕建设“平安西司”这一主题,深化平安建设工作机制,夯实平安建设根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办事处把党政办、计生办、街道科、综治办、财税科、经济管理科等科室组合成一个整体,明确三级网格划分,设立社会管理创新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心,作为一级网格;4个社区各自成立网格化管理工作站,组建二级网格;社区划分了29个责任区,责任区再细分为148个小网格,视为三级网格。辖区各类社会矛盾和群众反映事项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责、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工作格局,搭建起了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强化措施

全力打造“平安西司”

为进一步打造“平安西司”,西司门办事处不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在辖区主要路段和背街设置固定宣传标语,悬挂平安建设宣传横幅;办事处综治专干和社区干部分片包干入户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采取“平安建设进小区”宣传活动,发放《致辖区居民一封信》、《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形成强大的宣传氛围。积极推进警民联心大走访活动,不断扩大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进一步完善治安巡防队、巡防器械、电子监控平台等,加强技防建设,深入实施“小喇叭”工程,做到“红袖标处处游动、摄像头实时监控、小喇叭随时提醒、治安卡点、警灯长明”;专职巡防队24小时不间断巡逻,采取针对性的设卡巡逻、重点区域进行蹲点、设卡等工作方式,形成严密的街面防控网络,有效降低了社区的发案率。

重点开展治安乱点排查整治活动。办事处干部和社区人员每天入户走访,分析和确定辖区内治安薄弱区域,制定整治方案。通过走访,第一时间摸清和掌握辖区内的不安定因素和可能影响到群众满意率的非治安因素。结合网格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综治中心的作用,对走访摸排出的问题做到统一受理、分级办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结,实现有案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公的目标。办事处每天安排一名班子成员接待群众上访。各社区对本月内的来信来访、治安状况、平安创建、纠纷调处、安置帮教等情况进行总结。同时,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流动人口、房屋出租户、刑释解教人员、“法轮功”等邪教人员的台账,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特别对无身份证、无正当职业、无固定住所的“三无”人员和暂住人员进行重点清理。建立健全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制度和帮教措施,专人负责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教育和帮助,确保辖区内矫正对象不漏管、不脱管,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牢记责任

精细服务促民安居乐业

网格化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便民、利民、安民。网格管理员天天下院落,与居民碰面多了,走动勤了,群众有难事也会主动找管理员反映。2011年9月,居民何某向管理员反映旗纛街3号院公厕旁的电线杆出现了裂缝,管理员及时与市供电公司联系,短时间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2011年11月,辖区居民李桂兰老人见到行宫角社区网格化管理员焦娜就问:“俺家孙女申请的独生子女费用什么时候发放?”焦娜打开网格管理员图册,根据居民信息表核对人口信息,再翻到与计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给老人讲解,告诉老人一周内就会解决。一周后,问题顺利得到解决。群众亲切地称呼网格管理员图册是“西司宝典”。

2013年4月,省府后街13号院的王老太向社区反映,邻居张某利用闲置房屋开起善家店,住店者夜间诵经唱歌影响居民休息。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网格化管理的二级网格,社区将王老太反映的情况第一时间反馈到西司门办事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该中心接到群众投诉,立即启动纠纷案件解决机制,对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并将案件及时反馈至西司门办事处司法所。司法所工作人员接到案件,随即派遣工作人员前往,并成功予以解决。

今年以来,西司门办事处一级网格协调办理案件4件,二级网格办理各类事项228件,三级网格处理各类事项1015件,集中走访群众13120户次,电话回访2630户次,为群众办理实事256余件,职业介绍134人,实现就业108人,调处各类民事纠纷143起,调成率100%。

凤凰桥建成全市首家网格化服务平台

前不久,凤凰桥社区因建立全市首家网络服务平台脱颖而出,被评为第三届扬州“十佳社区”,填补了梅岭历史空白。“建立服务平台,为居民增加了了解社区工作的窗口和服务平台,畅通了政府与民众交流渠道。”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锡玲说。

通讯员 叶蕾 张梦月 记者 吴忠祥

勤于思考,学习先进敢破题

“几次社区管理大检查,指出社区网格化管理仍处于形式,没有实质性举措。”近年来,对于社区管理,李锡玲一直在寻找问题的症结。

记者了解到,整个梅岭街道常住人口6万多人,而凤凰桥社区就占四分之一,倘若加上流动人口,一个老小区,其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必须走出去,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李锡玲“南上北下”,前往走在全国社区建设前列的吉林四平市,深入社区,走访调研。

在苏南,她四处察看,寻找社区管理创新亮点。“社区工作人员全部沉在网格上,社区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一条条先进管理经验记在她脑海里。

网络办公,巧于管理善创新

拿着小本和居民连心卡走街串巷,成了第四网格长张云霞一天来重要工作。回到家中,她打开电脑,登录网络服务平台,把当天网格里的工作情况录入平台。

像张云霞一样,社区15名网格长每天及时将网格动态输入服务平台里,社区通过调取信息,快速处理。而这个服务平台的建立,正是李锡玲外出考察后的创新破题——为社区网格化建立服务平台。“就像有了房子才会有人,整个系统不仅方便查询,还为统计信息提供了依据。”

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一阵聊天软件提示音贯入记者耳畔,原来是党支部副书记戴素丽正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她说,这可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利用服务平台解答社区居民关于办理计划生育证明的咨询。

这看似简单的功能,但在社区工作人员看来,作用可不小。原先纸质档案要找半天呢,现在好了,查份资料就能在网上随时调出,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便民服务,社区生活谋“智慧”

戴素丽还兼任第八网格长,她到社区走访,把居民的诉求记录在工作日志上,最后汇总到平台上,一系列程序都由她一人完成。

针对居民诉求,社区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社区通过平台迅速反馈到街道、区相关部门。70多岁的陆效梅是个单亲家庭,女儿长年患病,居住成了最迫切的问题。一个月前,戴素丽在网格内走访,把情况迅速反映到服务平台里,社区两委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会商,决定帮助陆效梅办理廉租房,陆效梅感激涕零地说,“社区就是我温馨的家呀!”

“建设真正的智慧社区,还需要投入。”李锡玲说,完善后的网络服务平台,将通过“电话平台、QQ平台、官方微博、短信平台、网上政务平台,手机终端,摄像监控”等手段,来实现综治、民生、救助等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快速收集、分解、处理、反馈,做到网格管理立体化、实时化。

兰州黄河沿社区网格化服务零距离解忧

中国甘肃网6月4日讯 据鑫报报道(记者 许丽)近日,家住广武门的吴女士生完宝宝不久,社区计生专干就上门看望了她,并向其传授了喂养、优育知识。“社区是一个大家庭,成员多、事情繁琐,但通过网格化服务,社区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情况都能掌握到位,让社区‘大家’变身‘小家’,社区为每一位‘家庭成员’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服务质量更高了。”广武门街道黄河沿社区书记张冰如是说。据了解,今年以来,广武门街道黄河沿社区大力推行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亲情化服务,让网格员面对面、零距离与居民进行沟通交流,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有力地提升了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众多居民切实地感受到了实惠,一时间,有难事就找“格子”队长的口头语在坊间流传。

“小区路灯坏了,什么时候能修?

由于往来人口多,路灯等公共设施常被人为损坏。”居民赵晓峰说,“要是在以前,维修好最快要十天半月。实行网格化管理后,一个网格就是一个‘小家庭’,‘格子队长’为‘家长’,类似问题不出3天保准办好。”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城关区就在全区推行“网格化监管”,要求各街道办事处要按照“网格化”管理的做法,将整个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而广武门街道黄河沿社区更是将这一工作模式细化,针对“人少事多,条块交错,行政任务、自治职能和社区服务并存”的社区管理复杂情况,从网格划分、资源整合、运行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出一条“网格化服务、扁平化管理”的服务新路子,实现了社区服务全覆盖,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据黄河沿社区书记张冰介绍,按照“地域相近、资源相通、邻里相识”基本原则,以楼院或楼幢为单位将辖区划分为15个单元网格,形成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工作网络,并挑选15名熟悉居民情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每个网格员将围绕环境卫生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每天在网格内巡逻,对每次巡查走访都详细记录,及时搜集民意,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制作社区网格公示牌,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在社区推行“找得到、叫得应”的网格服务。真正起到了社区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调解员、协调员的作用,对网格内各项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这种全新的模式将原来的‘以线为主’管理变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分工协作’管理,社区网格员的责任扩展到责任网格内社保、计生、创建、民政、党建等各类信息收集和社情民意搜集、社会治安维护、突发事件处置、矛盾纠纷排解等,在全社区基本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的工作模式。激活了街道和社区管理通道,实现基层社会管理立体化,进一步增进了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干部、社区居民之间亲和力,社区服务更加便捷、快速、贴心,提高了管理实效。”张冰说。

此外,该社区还完善了各网格信息管理库,在社区原有基础信息的基础上,组织网格员上门对网格内家庭的人口状况、就业状况等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并建立网格全员电子信息库,定时更新。同时,该社区建立了工作信息交流QQ群,及时将收集到的信息变化在群内公布。

务实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 高效服务社区百姓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首先,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第三,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百步亭社区工作法: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好声音”

百步亭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组织百步内建立,充分发挥了老党员的余热。社区内有7个苑区、820个楼栋,社区党委在每个苑区建立党支部、每个楼栋建立党小组,形成社区党委、苑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为主的三级组织架构。每个楼栋党小组由党小组长、楼栋长、卫生员、治安员、文体员、物管员等“两长四员”组成,近3000名“两长四员”活跃在社区,形成一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棋局”。正是这张“网”的存在,覆盖了社区每个家庭,网住了社区发生的每件事,网住了居民的心。70岁的党小组长余洪芝,10年写了9本“民情日记”,对居民情况了如指掌。而像余洪芝这样的党员组长在百步亭有2000余人。

为了做到矛盾百步内化解,百步亭人做到居民有突发事件必到、有不满情绪必到、有家庭纠纷必到;困难家庭必访、住院病人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必访、劳教释放人员必访、孤寡老人必访。同时,各门栋专门设立了“小总理”信箱,每年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上千条,100%办结回访,真正做到“小事不出苑区,大事不出社区”,最大限度把居民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波走在社区内,对许多普通居民的生活细节了如指掌。当一位社区的“小总理”对普通居民的生活细节知道得如此具体、详尽毫无疑问,其他一线工作人员更是细致入微,可见百步亭在工作方法上下的功夫只能用细致、深入、到位来形容。

甘肃金塔县新社区管理“网格化”服务“零距离”

甘肃金塔县以实施“五心工程”、创建“五园社区”为抓手,大胆探索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服务模式,着力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不仅强化了社区管理,而且提升了为民服务水平。

管理网格化。按照地理现状、方便管理、无缝对接、地域相邻、邻里相熟等原则,把县城内的主次干道、商业网点、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合理进行条块分割,按500-1000户左右为标准将4个社区合理划分为41个网格,每个网格都设立一个管理小组,配备网格管理员、监督员和警务员,推行“分片包户、全责管理”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由网格员带领协管员对网格内居民进行动态管理和服务。

功能数字化。投资100万元,建设了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平台上设立了党建群团、基础信息、地理信息、经济发展、服务办事、民情日记、考核督办、辅助决策、指挥中心、系统管理等十大服务功能。

服务个性化。在“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上设置了“民情日记”功能,社区干部可以将入户走访时了解到的社情民意、辖区动态及涉及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上传到信息平台,形成“电子民情日记”。

宝安松岗街道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

据了解,自去年10月以来,松岗街道在沙浦围社区开展深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并进行了推广。目前全街道共构建了18个中网格、87个小网格,落实挂点部门网格员1305人次,以及派出所、安监办等行业部门网格巡查员696人次,明确了业主、经营者、社区、监管部门和街道“五位一体”责任。同时还建立完善“三小”场所等各类档案30176份,保证底数清、情况明。为更好实现工作目标,该街道还制定了时间任务表,按照时限要求倒排工期,并重点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网格化架构图、“五位一体”登记卡等进行了完善,统一制作上墙。与此同时成立了工作组强化督导检查,督促落实领导责任、社区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终安全生产考核。

更加务实推进社区网格化

房企捞金社区服务 篇6

价格方面,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百城价格指数显示,2013年11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1075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68%,同比上涨10.99%,已连续第12个月同比上涨。

不断上涨的房价却并没有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更多的利益。相关媒体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公布三季报的135家上市房地产公司,合计总利润为835亿元,行业利润率为17.9%,净利润13%,较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有悲观者认为,房地产未来10年将会呈现平稳下滑的趋势。一位房地产企业的高管向《英才》记者判断称,用不了10年,8年之内房地产行业必定会遭遇发展的瓶颈。

但在大中城市,房价的涨幅似乎不可阻挡。“北京的房价未来3年还会翻一倍。”一名央企控股房地产公司的高管这样告诉《英才》记者,而华远地产(SH. 600743)董事长任志强不久前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年的房价仍会保持上涨态势。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仍将继续推进,而这对一些房地产企业来说似乎是“最后的幸福时光”——按照西方国家的发展规律,城镇化水平达到七成左右,人口进入城市的速度便会急速放缓,届时购房需求的萎缩将是必然。

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如何抓住城镇化的机遇,在行业天花板到来之前“老有所依”,从社区细节的变化中已露出端倪。

便民插件

面对房地产投资的疑问,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英才》举办的第十三届年度管理大会上的回答很直接:“我觉得投资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都不看好。”

但更加切实的变化则发生在住宅行业的“领头羊”万科(000002.SZ)身上,2013年末,万科第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北京开业,近14万平米的建筑面积超过了北京诸多的社区定位购物中心。显然,“专心做住宅”的万科在探索多元化的发展。

更引人注目的则是万科此前入股徽商银行;几乎同一时间段,越秀集团宣布控股香港创兴银行。一时间,银行将成为大型房地产公司的标准配置,毕竟开发商十分依赖银行这条融资渠道。

平安不动产董事长邹益民对《英才》记者表示,房地产企业入股或控股银行并“不会是大概率事件”,况且只有一些大型企业有能力去这样操作。

万科方面给出的答复却不尽如此,“(入股银行)是为了更好满足公司客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万科董秘谭华杰表示,万科的目的是“提升公司在全面居住服务方面的竞争力”。

此前,万科在社区中配套的食堂、菜场等小型商业设施已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万科北京公司总经理毛大庆将这些小生意看作是一种社区的“便民插件”,并将以此作为万科的特质。

“未来5年,我们要达到100万户。尽管房子卖掉了,产权不归我们,但是我们为这100万户客户提供管理服务,这是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郁亮曾这样说道。

邹益民称,尽管居住仍是住宅最主要的功能,但在每个项目中除居住之外的功能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养老型社区在未来有很好的前景。”

打功能牌

“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这段话用在大型开发商身上似乎再合适不过,毕竟,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条件涉足金融领域。

如果将便民生活类配套看作社区的基础选项,那在附加选项则为中小型开发商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除了养老社区这一火热的概念之外,诸如文化、休闲等主题类社区也成为了一些开发商转型的出口。

“房地产不只是提供房子,更是提供一种生活。”天鸿地产董事长柴志坤对《英才》记者说道,“总体来说,市场化的需求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教育配套,二是生活配套。”

由于行业内普遍认为养老地产并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难以平衡短期投入和长期回报之间的矛盾,因此开发商在此方面也是谨言慎行。而一些精明的企业通过对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而打起了“养老牌”——比如将房子的电梯和楼道改成适合轮椅通行,或者配套老年活动中心等。

有专家曾表示质疑,称养老地产并不是新的模式,无非是在社区配套上增加一点功能而已,“房地产就是房地产”,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卖房子。

类似于“养老牌”的,还有“文化牌”。在北京周边地区的一些郊县,有开发商凭借当地的自然风光,打造“文化村”的概念。

“传统的开发模式已经不可持续。”高纬环球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良军告诉《英才》记者,房地产企业必须寻找新的路径。但180°的掉头对于许多房地产公司来说并不现实,而从社区角度营造一些变化显然更加划算。

早些年间,开发商已经在业主群体上下了功夫,比如以“某某会”之名成立一个服务平台,将业主聚集到一起。此外,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社区,也成为开发商做圈层销售的重要参考。在同一虚拟社区中出现的客户往往对于产品的偏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开发商定位准确,往往会提升其销售的成功率。

门诊统筹与社区服务互动 篇7

与住院医疗相比, 门诊服务的患者就医主导性、服务对象普遍性以及疾病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特别易发多发道德风险, 给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管理带来更大难度。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如何利用好并管理好社区医疗服务?本期《创新之道》介绍的泰州、淄博、芜湖、南充、珠海等五个城市的做法, 给人以启示和借鉴。比如, 在门诊就医管理上, 五市都规定参保人员只能从当地确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自主选择1家作为定点单位, 并实行1年1选政策, 这种办法既使参保人员有了自主选择性, 也为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能力注入了动力。又如, 为鼓励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 五市均有实招, 都规定社区医疗机构必须与市内1家二级或三级医院签订协议, 建立双向转诊通道, 实行定向、定点转诊, 并在报销比例上向社区和双向转诊倾斜, 社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普遍高于二、三级医院10%。这种做法有利于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格局, 使就医流向、资源利用和基金使用保持合理状态。再如, 在付费方式上, 五市都选择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方式, 并注重加强日常监管、定期考核和年度奖罚, 防止医疗服务提供不足等不规范行为。这种做法有利于增强社区医疗机构的费用意识和质量意识, 形成风险共担机制。

浅谈社区服务的拓展 篇8

社区, 作为一个与传统计划经济相对立的、由政府与社会相剥离而产生的组织, 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我们有必要对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向, 目前阻碍发展的主要问题, 进而提出推动、促进社区服务向更快更好发展的对策、措施, 以起到对社区建设的指导作用。

一、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由于社区服务在我国还没有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因此我国社区服务不规范不到位, 还没有形成一支职业化的社区服务队伍, 社区服务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程度较低。

1. 以人为本, 服务群众的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社区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方便的居住环境, 让群众安居乐业, 让群众放心满意。有些单位从硬件设施到位程度来衡量社区服务水平, 一些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社区存在着无所作为, 反正条件不具备, 创不创关系不大的想法, 没有从为群众办实事, 解难事、办好事的角度去考虑和做好工作, 一些设施好的社区也认为反正硬件标准够了, 工作以妙笔生花凑一凑就行了。

2. 社区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完善

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是社区服务的宗旨。社区服务主要优势首先体现在便民利民上, 但大多数社区硬件设施虽已基本到位, 但这些设施未充分发挥利用起来, 资源闲置浪费, 做表面文章, 群众不满意。其次, 内容上, 一些社区服务项目少, 网点散, 质量差, 人气不旺。第三, 社区服务在资源共享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方面也做得不够。

3. 社区服务队伍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参与社区服务行列的是大批待业、失业人员以及家庭妇女, 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离退休人员, 整体素质较低, 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缺乏 (且志愿者不自愿, 往往为了应付, 存在出钱买服务的现象) , 社区内单位居民社区意识不强, 参与程度不高, 整体合力不强。

4. 社区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区服务是一个新生事物, 是一项新的实践和探索, 要寻找好的形式和载体, 进一步发挥优势, 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不断提高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 增强社区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实现统一管理, 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 统一考核, 以推动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它主要指为社区内孤老残幼及其他社区成员提供的便民利民服务, 发展社区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生活需求, 动力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建设中我们要紧紧抓住社区服务这一重点, 丰富社区建设的内涵, 发挥社区建设的功能, 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 加快社区服务硬件建设。

要抓住新一轮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 加大投入, 化大精力加快社区服务硬件建设。按照“小社区大服务”的思路, 将涉及社区群众的各项事务集中一门式办理, 使老百姓不出社区就能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可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方式进行, 还可以通过购买、置换、租用的办法解决, 还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资源, 充分利用社区内多种资源为民服务, 并通过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2. 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在硬件设施显示较高品位的同时, 要培育社区功能, 开辟服务新领域。既要贴近广大居民, 又要突出重点, 着力构建面向老年、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特困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 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 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面向广大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等体系, 使重要对象服务零距离运行, 便民利民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3. 扩大社区服务队伍。

每个社区要建好社区志愿者队伍和社区专业服务队伍, 要积极倡导社会互助风气, 动员有特长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和专业服务队伍, 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服务。要通过政策扶持, 吸纳下岗和失业人员进入社区服务工作领域。

4. 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发展机制。

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是服务社会化, 这是现代化和市场机制对社区服务的客观要求。要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出资联办, 引进社区服务机构等形式, 建成区域性养老、助残、家政、援助、法律、文化、卫生、教育和志愿者帮扶等服务实体, 既适应市场的活力, 又增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要积极创办在群众中具有良好信誉的服务品牌, 搞好各方面服务, 优化社区服务发展环境, 使社区服务真正成为推进社区建设的增长点和拉动力。

参考文献

[1]《社区管理》韦党难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社区服务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人们对于社区服务功能以及餐饮需求层次也随之提高。本文提出了社区特色餐饮的构建理念。所谓社区特色餐饮模式,是一个以社区为载体,以居民为中心,融合家庭饮食和大众餐饮于一体的新型社区餐饮模式。社区特色餐饮是以企事业单位双向合作的形式构建,在丰富更新社区餐饮服务的同时,推动社区经济的增长。

二、社区服务的含义

服务是社区最主要的功能,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社区服务是城市基层社区在自愿、自治、自助、互助基础上,向全体社区成员,包括向重点对象和有特殊需求对象提供的福利性服务,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社区服务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它有不同于其他服务的基本特征,就是福利性、公益性、群众性、互助性、区域性。

三、社区特色餐饮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一)社区特色餐饮模式的内涵

社区特色餐饮模式,是一个以社区为载体,以居民为中心,融合家庭饮食和大众餐饮于一体的新型社区餐饮模式。社区特色餐饮将与社区管理相联系,成为社区的一块功能区。

社区特色餐饮是致力于社区建设,以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为目标,着眼点主要是基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实现对社区发展的支持、协助与合作。社区特色餐饮是以企事业双向合作共建的餐饮模式,即所谓的“公私合作”的模式,引入市场运作方式,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则,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

(二)社区特色餐饮模式的特征

第一,社区特色餐饮的消费方式将仿效目前高校的打卡付款与最普遍的现金支付结合起来,方便居民的消费。此外,我们将给予社区居民价格上的优惠。

第二,社区特色餐饮的特色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网上订餐业务。只要登陆其所在公寓的餐厅的主页,点击“网上订餐”,即可选择所需的餐点以及数量,再填写一下门牌号就可轻松完成,送餐上门后付款。(2)预订餐业务。为需要特别定做餐饮的顾客提供他们指定的餐饮,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最后还会提供在预定的时间送餐上门服务。(3)温情服务业务。一是为社区里行动不便的居民和年迈的老人特别提供无条件免费送货上门服务;二是为有特别需要的病人、学生、孕妇等居民提供特别的营养膳食;三是将每户居民的饮食偏好、饮食戒忌等饮食习惯在电脑中存档记录下来,为居民提供满意的餐饮。

四、社区特色餐饮的构建必要性

(一)基于社区服务功能的涵义

社区服务是一个社区为满足其成员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福利服务活动。社区作为公共管理的典型场域,社区建设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满足社区居民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需求。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是社区服务两重性存在的根本内驱力,单纯依靠公共服务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需求,必须以商业性、社会性服务为有益的补充。

(二)基于居民对社区餐饮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社区餐饮服务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但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的提高,人们对餐饮的认识不仅仅只是“吃得饱”,更多的是“吃得好,吃得健康”,这就给社区餐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基于增加扩大就业岗位的需要

社区特色餐饮的构建可以为社区失业待业的居民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的家庭收入,解决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从社区的初创阶段向成熟完善的现代社区的发展过程中,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是最明显的推动力。由于社区服务业吸纳的劳动力可以占到整个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0%~50%。社区服务既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又满足了居民大部分生活需求,成为社会和谐的一大因素。

五、结论

完善社区服务是“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需要,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本文针对社区居民的社区餐饮需求,与社区服务功能相结合,在福利性和营利性、社会性和商业性的基础上,构建以社区为载体,社区居民为中心的社区特色餐饮。希望本文对于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有一些启示作用,呼吁对构建社区特色餐饮的践行,从而实现满足居民对餐饮的客观需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运宏.论社区服务中非营利组织的功能——以社区慈善超市为例[J].社会研究, 2011 (3) :51-52.

[2]冯桂平.社区服务功能及实现的理论综述[J].社会研究, 2011 (3) :39-43.

社区服务 篇10

一、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一)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规模状况

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经济的重心向服务业不断倾斜,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福建国际货物贸易遇阻严重, 而快速增长的国际服务贸易增长成功缓解了福建出口的压力, 进而成为福建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2006~2012年的7年间,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总体发展较快。下图1显示, 2007、2008年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进出口总额开始有所增长, 但是增长的速度缓慢。2010年起,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在总量上和速度上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

从总体上看, 发展较快的福建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并不大。相比货物贸易,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明显落后, 在贸易出口总额中服务贸易出口额所占比重偏低。不过, 图3显示,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在增速上基本与货物贸易持平, 除2007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与货物贸易相差较大, 2008~2012年间与货物贸易增速趋于一致。

( 二)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结构状况

从整个行业构成来看, 2007~2012 年福建国际服务贸易行业发展极为不平衡。在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方面, 2012年旅游、运输、其它商业服务三个项目占据出口总额的84.19%;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的服务贸易出口额所占的比重较低, 但上升态势明显;而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行业出口所占比重很低。从福建国际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上看, 与出口相同, 位居前三甲的三个服务行业是旅游、运输、其它商业服务, 分别占国际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69.83% 、19.89%和8.77%, 见图5。 由此可知,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行业,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国际参与度不高。 但图4 清晰显示, 福建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的比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出口比重较小, 出现不断的上升势头。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音像、电影几个行业上, 见图6。 从2007~2012 年的统计数据上看, 虽然这些服务行业进出口差额还比较大, 但逐步缩小趋势已然呈现, 通讯服务、保险服务、咨询表现尤为突出。福建电影、音像等文化出口部门, 尽管逆差数额有所增加, 但今后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作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 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集散地, 福建历史悠久的闽剧、木偶戏等特色文化是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领域。福建国际金融服务行业逆差总体表现较小, 虽目前出口额不大, 但在全球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情形下, 其发展上升空间较大。 旅游、建筑服务等为代表福建传统国际服务贸易部门均表现为顺差的同时, 其比重开始显露下降态势, 逐渐向新型国际服务贸易部门转移。

二、福建现代服务业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提出新要求

福建现代服务业以运输、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作为支撑, 强劲增长, 有力推动了第三产业产值增长, 2013年实现增加值8508.03亿元, 同比增长9.6%。国际服务贸易对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动作用是实际而广泛的, 在以下4个领域更为集中地表现出与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 对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政府管理能力, 完善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体系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发挥金融的强大支撑作用。福建是中国大陆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城市, 也是中国大陆引进跨国公司总部居多的城市。目前, 福建逐步形成包括股票、资金、期货、债券、黄金、外汇等市场在内的比较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 高级商务和专业服务的集聚度和发展水平均处于全国中上水平, 截止2014年6月, 香港最大的当地注册上市银行———恒生银行在内地的19家分行, 有两家均落户福建。然而, 与已在全球航运金融市场占有1%份额的国内金融中心———上海相比, 福建国际化程度、产业规模、产业集聚度、资源配置特别是调配全球资源的功能都还十分有限, 在国内航运租赁、融资、保险市场上占据的地位上还有较大差距。

与货物贸易相关的商贸服务。促进商贸业发展是福建国际服务贸易提升发展水平的核心环节, 繁荣商贸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物流、人流、资金流的聚集, 并带动相关现代服务领域的发展。 2012 年, 全国 “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厦门, 服务外包企业全年合同签约金额超12 亿美元, 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达6 亿美元, 同比增长超过30%和75%。除在游戏、动画、研发、金融、测试等服务外包领域具有较大的承接潜力外, 福建具有承接健康服务、商业分析等服务外包的潜力。因此, 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 继续引进服务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落户福建, 提升福建商业服务功能, 这对于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结构调整至关重要。

运输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是国际服务贸易支持福建航运中心建设的主阵地。 目前, 福建港的经济腹地基础、港口设施、吞吐量、造船或港机制造等“硬实力”均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但在港口信息化水平、研发能力、服务水平、生产效率等 “软实力”方面, 离国内一级港口城市仍有一定差距。 如何为整合优化航运要素资源、延伸拓展航运服务辐射半径提供支持, 以加快综合航运服务特别是高端航运服务的发展, 是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旅游服务贸易。 近5 年福建的会展、旅游、餐饮等服务贸易繁荣发展, 赴境外开展旅游服务的企业和个人也逐步增多。特别是福建国际会展服务经济为旅游、交通、通讯、商业等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支持和促进福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需要进一步总结借鉴支持服务国际会展的成功经验, 提高对国际综合性会议、展会以及大型演出、赛事、节庆活动的行政管理水平, 优化各类展品、设施、 装备以及旅客进出境的政策措施, 进而不断推动扩大福建国际会展、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国际服务贸易促进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措施设想

进一步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是福建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必然选择, 应在支持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找准定位和重点, 持续推进管理创新, 为集聚服务要素、提升服务功能、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提供助力。

(一) 增强航运服务功能, 支持运输服务业发展

一是优化外贸中转作业模式, 发挥航运枢纽作用。积极推动开展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 吸引外贸集装箱货源选择福建港口作为中转枢纽港。 大力支持中转业务, 以减轻转运过程对市内公共交通的压力, 降低集疏运成本, 吸引更多的货流自福建口岸中转。 空运方面, 要依托福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根据机场区域功能定位以及发展需求, 进一步提升福建航空枢纽港作用。

二是拓展国际中转实现方式, 强化航运辐射效应。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政策优势, 支持开展国际转运、过境、通运和集装箱拆拼箱业务, 通过鼓励福建保税港区国际贸易、保税交易等功能拓展, 带动国际转口贸易、集装箱增值物流业务的成长。 如在支持拆拼箱业务方面, 应在满足国家贸易管制、进出口统计等管理需要的前提下, 研究简化福建保税港区进出口手续。 对于空运国际中转货物, 要探索实施信息化管理, 促进空运国际中转和集拼业务发展。

(二) 发挥政策优势, 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

一是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借助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开展服务外包, 能够在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 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成为吸引跨国企业服务外包业务落户的重要优势。要充分发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效应, 设定的准入门槛要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保持一致, 对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技术先进型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便利, 鼓励更多企业开展软件设计、技术研发、流程改造、基础设施管理等服务外包业务。要更新传统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 探索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全程保税管理新模式, 逐步将重点产业链上的销售、批发、采购、运输、仓储、维修等环节纳入保税物流管理范围, 加快实现产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

二是鼓励与商贸相关的金融服务创新。 国际投资与贸易融资中, 人民币在各交易中心的清算、交易、结算及其衍生品的拓展, 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体现。 福建紧紧把握住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机遇, 已经成功迈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步伐。 要继续做好配套服务工作, 不断完善管理模式, 确保物流与银行资金流之间的信息交换顺畅。 同时, 要积极探索与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具体操作规程, 力争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在福建保税港区尽早启动。 此外, 要鼓励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试点, 在符合现行有关规定和坚持有效管理的前提下, 为福建保税港区开展飞机、船舶等融资租赁业务提供优惠和便利。

(三) 优化服务, 支持文化旅游服务业发展

一是为进出境旅客提供便利。在深入推进旅客申报制度改革, 提升旅客跨境流动效率的基础上, 进一步简化旅客进出境手续, 推广 “联程中转”业务, 使乘坐国内国际互转航班的旅客无需提取托运行李, 即可在中转地办理手续, 避免因重复搬运造成人力和时间浪费, 真正实现“一票到底、行李直挂”的无缝式中转。

二是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邮轮产业是一个新事物, 有其特定的产业经济运作模式、 服务贸易方式和经营管理规律, 大型邮轮区别于客班轮, 更偏重于服务与现代化设施, 应该说是现代服务业的结晶。 可以探索建立信息网络化、守法便利化、执法规范化的有效管理模式, 研究制订国际邮轮公司挂靠福建的便利跨境流动措施。 同时, 要加大邮轮监管信息化建设投入,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摘要:伴随世界各国经济的重心向服务业不断倾斜,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福建国际货物贸易遇阻严重, 而快速增长的国际服务贸易增长成功缓解了福建出口的压力, 进而成为福建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文章针对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基于金融服务贸易、商贸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旅游服务贸易角度, 提出持续推进管理创新, 为集聚服务要素、提升服务功能、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提供助力, 进一步促进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金融服务,商贸服务

参考文献

[1]上海海关课题组, 于申, 康丽娜.海关支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0 (03) .

[2]董小麟, 庞小霞.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7 (02) .

[3]赵放, 冯晓玲.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兼论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J].世界经济研究.2007 (09) .

[4]赵莲.黑龙江省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 2008 (09) .

[5]包娟.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的福建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3) .

[6]林珊.福建服务贸易发展问题探析[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 , 2008 (12) .

[7]黄燕燕.探析福建省服务贸易的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 2010 (07) .

[8]赖守美, 岳启凡, 詹晓梅.江西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科技广场, 2014 (01) .

[9]高儒.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11) .

[10]吉哲.浅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完善[J].时代经贸 (下旬) , 2013 (07) .

[11]董静然.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 2013 (05) .

地方特色社区服务模式探讨 篇11

一、社区服务概念的泛化与辨析

社区一词不是源于汉语词汇,它是从英文Community意译而来。最早出现在德国的社会学家登尼斯的研究著作当中。现阶段,我国社会学家们对社区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如范国睿定义其:“社区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个人或家庭,出于对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目的而形成的特定范围”。刘视湘则认为:“社区是某一地域里个体和群体的集合,其成员在生活上、心理上、文化上有一定的相互关联和共同认识。”不同的社区称呼往往意味着某种特质的趋同,有的是基于地理位置,有的是基于同源文化等。例如我们平时所称的“坡子街社区”、“银盆岭社区”,就是基于共同地域,而媒体中常见的“华人社区”、“穆斯林社区”等,则又是基于共同的文化传统或者宗教信仰。不过由此可见,社区大多强调成员内部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感。到了20世纪后期,国内开始重视各自地区特色的社区建设,比如台湾就出现了“社区理事会”,大陆居民耳熟能详的“居民委员会”在很多地方也更名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名称虽各有变迁,但社区改革的制度性建设、法律关系的梳理等,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厘清。

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于社区服务,而各地的社区服务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居民自治的一些自助服务,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福利性等特色,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等。最首要的内容是社区福利服务,它是针对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的服务。服务的对象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人、残疾弱智儿童、心理障碍人群等等。服务内容主要有收养和寄托、文化生活服务、康复服务、寄托服务、心理咨询、心理诊治等等。其次是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服务对象是社区内所有居民,内容包括家政、婚丧、子女教育辅导、社区设施维护等,通常既有有偿形式,也有无偿形式。

依据2013年3月26日“关于印发《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办法》的通知”可知,湖南省对社区管理与服务所确定的范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形成的人为性,即所谓“社区”范围基本都需要由政府经过一定的程序按照一定的标准有计划地将同一行政区划里的小区整合而成。二是居住性,即社区以一定数量的居民户为基础,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是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三是服务的组织性,即社区都与农村基层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城市基层政权、社区工作站等组织紧密相连,是整个社会服务和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严密的组织性。

二、社区服务模式的变迁

我国社区服务模式发展一直受两种制度影响:一种是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范畴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体制”,简称“街居制”;另一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单位制”。1949年10月以后近60年历史,“街居制”与“单位制”在社区服务领域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在1949至1958年间各有发展,但在1958到1976年间,“单位制”全面膨胀,“街居制”基本萎缩。1976年以后,“单位制”逐步解体,“街居制”逐步恢复,“社区制”开始萌芽。1985年,民政部门开始积极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并于1986年正式推出了开展城市社区服务制度化建设的新思路。此后十多年的时间,全国范围的社区服务意识开始得到普及。1993年民政部、国家计委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随后开展了各种树立典型、推广示范社区的活动。进入21世纪,社区服务与建设管理进入了新的探索发展阶段。改革开放改善了国家的治理绩效,提高了国家的合法程度,但也动摇了单位制度,原来由“单位”承担的社会整合功能逐渐丧失,原来依赖于单位的个人由于改革开始不得不转而依赖社会。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全国普遍兴起“社区建设热”,陆续涌现出许多格局特色的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如上海卢湾模式、沈阳模式、深圳盐田模式、青岛模式、大连模式、江汉模式(武汉)、福田模式(深圳)、鲁谷模式(北京)等等,但湖南省在这方面的脚步迈得慢,鲜见创新的特色模式的探索和宣传。

三、社区服务体系的目标模式与建议

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关于社区服务平台的目标模式主要可以有如下两种选择:

(一)两种模式选择

1、公办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社区服务组织一般是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与社区的居委会村委会属于平行的两个组织,分别担负不同职能,主要接受街道、乡镇党组织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的领导,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工作,人员也由基层政府配备,实行公开招考,一般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绩效由街道办等指导成立的考核委员会进行考评。

2、民办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社区服务组织是作为非营利性公益服务组织(NGO),一般要求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与街道办等基层组织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按照工作项目合同,既接受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指导,又接受街道办的指导。其主要职责在于承接公共服务;承接从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剥离出来的社会性事务;组织公益服务等等。人员的聘用管理也由社区工作站自行向社会公开招聘。街道办可对社区工作站承接的事项进行工作绩效评估。

(二)分析与建议

综合分析以上两种目标模式的性质定位,各有优缺点。总之,设计地方特色的社区服务平台应当综合考虑如下几方面因素:

1、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服务是社区的基本功能。社区要积极拓展服务路径,大力发展社区物业服务、家政服务、文化健康服务、居家养老等社区服务业,逐步建立事务办理、入户联系、志愿服务等直接服务居民机制,形成便民高效、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工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服务社区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服务的品质和发展方向。所以湖南省在特色社区服务方面,应以设立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契机,建立家里社区服务平台,推动政府增加投入,加强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产品的建设力度。

2、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设置社区服务平台,首先需要切实将履行政府职能的各项事务从居委会工作体系中分离出来,在组织和功能两个方面恢复居委会的自治地位。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三个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主实践活动,调动居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积极性。比如民政部部长李立国2012年年底在全国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提及湖南衡阳等地探索财政预算保障居民自治长效机制,创设了“家门口工程”等特色载体,使居民群众在社区公共事务上有更多参与权,可以作为湖南省开展社区服务创新体系的示范工程。

3、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结构

社区,应当确立居民之间的邻里认可、归属关系,构建社区文化与价值观念。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包括尊重和逐步满足居民的共同需求;居民拥有共同的激励机制;在问题解决和任务执行中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社区融洽,富有合作精神,能够开诚布公地讨论和参与解决问题;拥有社区公认的友好人士等等。具体措施和手段有:自下而上地设立社区组织组织,使社区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当然主体;为穷人筹资、提供法律援助,帮助穷人、残疾人融入社会;实行健康的邻里、家庭和青少年教育;解决居民的各种问题,如福利、就业、养老、就医、环境污染、公共卫生,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提高自主管理的意识;改善社区环境,为居民提供服务,帮助居民就业等。这样,社区的选举、重大事项决定、听证会、房屋拆迁、街道改造、治理交通行为、规范经营活动、提升生活品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各项工作,才能见实效,将社区建成全体居民之家。■

参考文献:

[1]郭安. 关于社区服务的涵义、功能和现有问题及对策[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

[2]孙健. 我国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2)

[3]李迎生. 对中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方向的思考[J]. 河北学刊,2009(1)

[4]马贵侠. 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J]. 理论月刊,2013(3)

〔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构建地方特色社区服务体系的探讨”(项目编号:2015ZZ038)阶段性成果〕

论社区服务的福利性 篇12

一、从社区服务的领域看, 社区服务大部分属于社区福利服务

社区服务领域广, 内容丰富,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 社区服务发展到今天, 主要领域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重要方面:一是面向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福利服务;二是面向普通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的日常生活服务;三是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后勤”服务;四是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1]。上述四个方面中的第一、第四方面, 具体来说, 包括社区社会救助、社区优抚工作、社区助残服务和社区就业服务等服务项目都属于社区福利服务。这些项目都属于面向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 并充分体现了福利性的本质特征。就具体的服务产品而言, 社区福利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1. 暂托住宿服务。

这是接近于院舍服务的方式, 提供入住服务, 所不同的是, 暂托服务不是长期入住, 而只是短期入住, 其主要作用在于缓解家庭照顾方面的压力。

2. 日间照顾服务。

家庭在白天将需要照顾的老人、残疾人及儿童送到日间照顾机构, 由这些机构提供生活照顾, 也包括提供与被照顾者需要相应的其他服务。

3. 康复服务。

在社区建立专业康复机构, 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包括康复需要评估、康复方案制定、康复实施与康复相关的咨询。

4. 活动服务。

社区活动服务主要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一定的设施, 包括场地和设备, 工作人员的作用则主要是维护设施的运作, 有时也提供一些服务。

5. 残疾人庇护工场及就业中介服务。

庇护工场关系到残疾人生活收入、活动和康复三个方面的需要。社区可以提供辅助就业及正规就业方面的服务, 主要是对残疾人就业需要进行评估, 搜集劳动力需求信息, 与潜在的雇主联系和磋商, 以安排残疾人就业。

6. 家务助理服务。

家务助理把社区服务延伸到家庭内部, 提供上门服务, 承担了日常生活中用餐、个人卫生、家庭清洁、洗衣等方面的照顾和服务。

7. 权益保护服务。

社区通过各种形式 (包括自愿者) 形成一支队伍, 开展脆弱群体权益公众教育, 为服务对象提供权益方面的咨询, 当出现权益问题的个案时, 参与其中的调查和调解工作, 以致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二、从社区服务的发展历程来看, 中国也一直强调社区服务的福利性

在中国, 直到改革开放初期, 可以说既无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服务概念, 也无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服务实践。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服务是在我们原有的社区福利服务的基础上, 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而产生的, 是为了解决各类社区主体的实际生活需要而兴起的。具体来说, 是在民政部门的积极倡导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当时的社区服务无疑具有明显福利性。1986年, 民政部首次提出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要求。1987年9月, 民政部在武汉召开城市社区服务座谈会, 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内容和任务, 以及社区服务和民政部门的关系。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城市社区服务产生、兴起的主要标志。此后, 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的社区服务逢勃兴起。1989年3月18日,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自愿者协会, 从此拉开了中国城市社区自愿者服务活动的序幕。1989年9月, 民政部在杭州召开全国社区服务工作会议, 总结、推广了全国各地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 并形成了进一步开展这一项工作的思路。1993年8月, 国家计委、民政部等14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明确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明确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 为了充分保障社区服务的福利性特征, 还制定了相关的扶持保护政策。1994年底, 民政部在上海召开全国社区服务经验交流会, 进一步澄清了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 重申了它的福利服务宗旨和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社区服务必须体现福利性特征。1995年, 民政部颁布了《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 在全国开展了创建示范城区的活动。1998年, 民政部命名了46个“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 更多的城区正在向示范城区的标准迈进。民政部在制定《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与命名“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时, 也都将社区服务的福利性作为了重要指标之一。

三、从社区服务的资金筹集来看, 社区服务体现福利性特征

社区服务是一项事业, 而且是一项让广大老百姓尤其是社区弱势群体得到实惠与帮助的事业。在中国采取政府投入为主, 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筹集资金, 为了切实搞好社区服务, 采取政府投入为主是正确的。政府应逐年增加对社区服务, 特别是社区福利服务的投入, 重点建设一批能发挥基础性、示范性作用的社区福利服务设施, 兴办一些真正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服务项目, 并将一部分资金用在鼓励、支持和资助各种社会力量兴办社区福利服务上。同时,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国家财力有限, 发展社区福利服务光靠政府投入肯定不足, 各地还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投资兴办社区福利服务项目。正因如此, 社区服务在价值取向方面, 应坚持社区服务的福利性不动摇, 注重社会效益。特别是为社区弱势群体与优抚对象提供服务的社区福利服务, 更要注意把握这一本质属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强调社区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甚至对某些社区福利服务项目也采取低收费的制度实现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变革, 这是为更好地实现其社会效益提供物质基础, 绝不是对社区服务宗旨的改变。社区福利服务必须始终坚持“立足民政, 面向社会的指导思想”, 应将“福利的最大化”定为最终目的, 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偏离了这一点, 社区福利服务就丧失了自身的特点与存在的价值。

四、从运行方式看, 社区服务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社区服务特别是面向社会特殊成员———社会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社区福利服务, 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社区福利服务采取福利性服务的运行方式, 即采取无偿服务或低偿服务。而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服务则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采取有偿服务。当然, 在中国目前对社区服务的投入有限的的情况下, 社区服务也应引入市场机制, 采取有偿或低偿服务的运行方式, 但这些项目都是社区服务中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生活服务和公共福利服务项目。笔者反对把所有社区服务项目当做营利性行业对待, 赞同将社区服务业分为事业和产业两大块, 分别对待, 建立不同的发展机制, 也就是将社区服务中的社区福利服务部分当做“事业”看待, 采取福利性服务运行方式。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社区服务项目, 可以将其当做“产业”看待, 采取市场运作为主, 同时笔者对政府直接操作社区服务持否定态度, 认为出现政府主办成为政府参与经营活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象是不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在发展社区服务的过程中, 应把满足社区弱势群体及优抚对象在生活照料方面的需要作为发展社区服务的基本目标。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也是有层次性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 可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等三个层次。这里所说的“生活照料方面”需要, 主要是指上述五层次中的生存需要。对于社区弱势群体及优抚对象来说, 生存需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二是对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现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弱势群体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优抚制度则较好地解决了优抚对象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满足社区弱势群体及优抚对象对生活照料方面的需要, 则要靠发展社区服务。

把让所有社区成员都能享受社区服务, 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作为发展社区服务的最高目标。发展社区服务的最终目标, 并不局限于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下岗失业工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福利, 而要着眼于所有社区成员, 最终让所有社区成员都能享受社区福利服务。到那时, 社区服务便是一种社区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的互助性服务, 每个社区成员既是社区服务的参与者, 同时又是受益者。社区福利服务的互助性, 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通过互助, 人与人之间会多一些理解, 多一份宽容;通过互助, 能大大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互助, 在社区就会形成“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发展社区福利服务能调节个人、家庭与社区的关系, 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社区是一个小社会,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没有和谐社区, 就谈不上和谐社会。所以, 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重视社区服务的发展, 把让所有社区成员都能享受社区服务, 构建和谐社区作为发展社区服务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唐忠新.社区服务思路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走近雅鲁藏布大峡谷下一篇: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