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语课堂(精选9篇)
低语课堂 篇1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活力四射的课堂, 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我努力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在活动中创新,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使低年级语文课堂活力四射、生机勃勃。
一、让低语课堂活起来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 旨在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学习。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 把课教“活”更应引起重视。它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达到一种和谐的语文教学境界。
1.活化资源。所谓活化资源, 就是要动态地处理资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的插图, 但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是一些无声无息的语言材料, 要想使图中的人物血肉丰满, “活脱脱”地跃然纸上, 教师首先要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如在教学一年级《识字2》时, 教师先启发谈话, 让学生回忆自己从早到晚一整天的生活。接着出示挂图, 启发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画, 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去认识图画所描绘的事物。教师要让学生按顺序观察, 从太阳公公张开笑脸、鸣响的闹钟、啼叫的小鸟感受这一天的开始。在教学中, 教师启发学生把图画中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 只要教师积极引导, 精心设计, 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容易被调动起来的。
2.活化教学过程。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交际, 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活化教学过程, 就是要避免以往那种生硬的讲、听、背、写的过程, 适当灵活地改变、调整教学程序, 把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形式搬上课堂, 变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为师生间的交际活动, 并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境, 让交际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这个尤其适用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的教学。
3.激活学生的活动热情。灵活的资源及教学过程为活跃课堂提供了先决条件, 但最重要的是需要一批活跃的参与者。俗话说:“水不激不活, 人不激不奋。”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呢?
心理学告诉我们, 有利于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 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 心里感到安全自由时就会思维活跃, 学习轻松。适度宽松的环境, 有利于学习潜能的最大发挥。因此,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该大声说出“你真了不起!”“相信自己, 你一定行!”的话语, 可伸出大拇指表示肯定, 可用真诚的抚摸, 欣赏的目光, 肯定的微笑……学生有了愉悦感, 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 知识也就易被吸收。
二、让学生动起来
1.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1) 身势活动。身势活动属于情境教学的范畴, 通过简单的身体语言清楚地表达, 生动活泼, 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时间不长, 大部分学生精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如在教学汉语拼音四声时, 教师编制儿歌:“一声平, 二声扬, 三声下坡又上坡, 四声一直降到底。”教师指导学生做相对应的手势, 边背儿歌边做动作, 并结合四声的音节, 加上手势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强化记忆, 让学生手、脑并用。
(2) 表演活动。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活泼、好动、爱表演。其实表演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 利用表演进行教学, 有利于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后, 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 自由确定角色, 最后, 教师选择一两个小组进行全班汇报表演, 并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评一评表演的学生演得如何, 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对于童话、寓言等类型的课文, 采用扮一扮课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情节的方法, 不仅切合了学生的学习特点, 使学生乐学、爱学, 而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体验角色的处境, 受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 在表演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达到多维教育目标的有效整合。
(3) 游戏活动。学中玩, 玩中学。要让学生在玩中长智, 乐中受益, 教师就应投其所好———游戏。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 恰当地运用游戏能调节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来, 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游戏形式可以多样化, 如猜谜语、开火车等。
2.师生、生生互动相结合。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 人人都从中受益时,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小组学习是十分有效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 充满互动合作的学习气氛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1) 师生互动。现代教学论认为,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师生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时可以互换。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从“幕前”到“幕后”, 学生由听众变成了实际参与者,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积极探讨状态之中, 有利于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提高课堂自主学习的效率。通过角色替换, 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营造了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
(2) 生生互动。除了师生间的交流, 生生互动以其频率快、密度广的特点成为课堂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活动方式。
三、在活动中创新
1.在想象中创新。想象是创造的源泉,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与中高年级学生相比,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思维较灵活, 无束缚。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形体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如教学声母“d、t、l、n”时,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和书写, 我问这些字母像什么, 学生兴致高涨, 说“d”像反写的“6”, “d”像铅笔座钟, “t”像伞柄朝下的伞, “t”像鱼钩, “l”像一支铅笔, “n”像一扇小门……学生在想象中记住了这些字母的写法。
2.在语言实践情境中创新。儿童很善于模仿。如教学《梅兰芳学艺》一文中的“经过勤学苦练, 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教师可设计练习:“经过勤学苦练, ___终于成为___。”“经过___, ___。”逐步加大句子的练说难度,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句子结构在头脑中的印象, 从而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一个人的语言能力, 尤其是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 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 能获得发现的乐趣, 这就是孩子心中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情境, 让低年级学生多练字词句, 为中高年级习作打下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 课程目标将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 教学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充分遵循低年级学生特点, 动中激趣, 动中增智, 低年级语文课堂必将活力四射、生机勃勃。
低语课堂 篇2
初秋的夜,静悄悄的。
虫儿的低吟,更加深了夜的寂寞。
在这样的一个深夜,我又一次失眠了。
此刻,圆圆的月亮正把皎洁的清辉洒下,而我的思绪,又一次飘向了你的方向。
想你,是我永恒不变的主题;爱你,是我今生永远的心曲。牵挂你,你的衣食住行冷暖寒暑喜怒哀乐都时刻挂在心里。
好想牵你的手,虽然我们只短短地牵了一次。我多么想就那样永远牵着你的小手,一路走下去。
你的微笑如灿烂的太阳,照亮我孤独的灵魂,你温柔的话语如甘露滋润着我疲惫的身心,轻轻握住你那修长纤巧的小手,我决不让你再携带因尘世纷扰所留下的伤痕。搂定你入怀,我怎会失眠于一夜的雨声。我愿化成一弯明月,悄悄潜入你的梦中,为你编织梦的美丽。望着你,我愿把痛苦当作美酒,让生命在幸福与酣畅之间浮沉,勾勒人生的风景线,让沉思泊在心岸,让爱扬帆远航。
贴着你纯洁的脸庞,我的手仿佛穿透长长的黑夜,伴着鸟儿的欢唱,我似触摸到黎明的晨曦,我便想着如何解开宿命的绳索,为你倾注我一生的爱。
让我们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无限的.光华,愿你纯洁的心灵,就像这融融夏日里盛开的荷花。
感觉到你的情绪波动很大,我很担心是否是我干扰到你。回想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着温馨和甜蜜。
走在汹涌的人潮里,我总会不自觉地寻寻觅觅,总是固执地认为,在人海中,会有一个你。也会傻傻地看着匆匆的行人,一时间会忘了自己。就那样痴痴地等你,就那样痴痴地想你。好想,能给你温暖的怀抱,在你疲惫的时候,给你慰藉;好想,谱一首深情的乐曲,在你烦恼的时候,给你快乐,让你忘掉忧郁。爱情如莲,禅意而芬芳。佛说,有一个你就会有另一人为你而存在,有缘才能相遇、相知。有些人遇到了,有些人从来也未曾遇到过,直至一生。感谢缘分让你我相遇,就让我好好爱你!
松林的低语 篇3
生活在台北,最大的悲伤就是各种无节操的电视新闻的涌入。台湾的新闻,二十年来在狭隘的思维和攻击性的言语上腥膻成性、与民同乐。我心里明白电视关了就好,过几天飞离台湾也自然不再受其扰,然而,我还是不得不同情长年居住在台湾的人,长年面对大量的无节操新闻感染后的心情。上回在台北无处可逃地看满电视的欢乐冰桶、吸毒延伸猜想,以及下台官员与新闻平台各取所需悲天哭地地演出一出出狗血剧。这次回台,馊水油案与杀警事件布满了所有通道,句句挑衅的标题,恶意戏剧化的心态占满了电视新闻。而举世关注的苏格兰独立公投,在台湾的报道不如某巷弄一面墙倾斜无人受伤的意外事件。这个看似熟悉、却已完全陌生的世界,似乎已经预约了不可能安好的未来。
就在我无力感伤之际,我听到了大陆民谣乐团 ——好妹妹乐队发来一个电邮,告诉我:他们重唱80年代前后的台湾歌曲专辑就要上线发行了,附上全曲档案让我先听,并致谢。听着听着我不禁回想起那个时代的台湾了。好妹妹乐队其实是由两位年轻的男子所组合的民谣风格的团体,他们一直以来用吉他创作音乐,透过网络在大陆得到不少关注,这两年从民歌小场演出发展到大型演唱会巡演,是非常成功的唱片后音乐时代的案例。他们总是一再表态自己的音乐启蒙于80年代前后的台湾歌曲,今年他们决定发行一张影响过他们的歌的唱片,其中两首歌《说时依旧》以及《松林的低语》与我有关,一首成为专辑的Title、另一首是专辑首波主打歌。
他们之所以跟我致谢,是因为在实体专辑内借了我一篇文章当做序,那是在听到凤飞飞女士过世消息时,我一时感叹所写的一篇文章。我一直都没跟他们说明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也许藉此时在台湾心中的感触,记下无妨。起初得知《松林的低语》是我与同学为了学习吉他找了一本乐谱,当时这首歌为了配合电影上映延后公开发表,歌曲词谱却提前在吉他乐谱期刊中发行,我一时好奇决定跟同学在无参考下挑战看谱练功,同学很快就把和弦谱练熟,我们合力试着把从未听过的一首歌给哼唱学会。两个月后这首由凤飞飞演唱的琼瑶电影主题曲正式发行,在各媒体大量播放,我们特别有成就感,也是少年时代一段很特别的记忆。这首自学而会的歌曲也陪我度过大学时期,因为青春懵懂情窦初开,常利用此歌中的感叹去想象去对照爱情模样。一转眼也身为中年。没想到一朝醒来,当我在北京知道了凤飞飞女士过世的消息,顿坐家中许久不能言语,脑子里全是这首歌。更大的触动是:凤飞飞女士在面临死亡将至之际,还考虑着别人听到她过世消息的心情,而刻意要求律师隐藏她去世的消息直到大家过完新年公布。这是如何体贴而动人的情怀啊,忽然想起在那个年代的台湾,也许是自己幸运,身边的人大都是如此的,他们总是愿意考虑着别人的想法和别人的感受,更甚于自己的利益。
低语课堂 篇4
一、以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爱玩好动, 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是能结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 对语言进行修饰加工, 使其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 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如能恰当地发挥趣味语言这一“调味剂”的作用,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反之, 采用单调乏味的语言去传播知识, 使课堂变得沉闷压抑, 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会荡然无存。比如请学生读生字时我们可以用“生字宝宝谁来读、小小火车谁来开”等富有童趣的语言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些语言对于他们来说特别有亲切感, 特别有趣, 课堂气氛可以瞬间被激活。其实在课堂中我们还可以运用比喻句、顺口溜、幽默小故事等等, 如, 在教学生字“碧”字的时候, 我请学生想办法把这个生字记住, 很多学生都采用加一加的办法, 当大家都认为这是最好的办法时, 我告诉他们:“老师今天想用个顺口溜把它记住:黄狗白狗走上石头。你们看, 用这个顺口溜记住“碧”字是不是很有趣?”这时课堂热闹起来, 孩子们像被点燃的火把, 学习热情高涨, 其实, 用顺口溜进行识字教学, 易学易记, 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 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风趣幽默可寓教于乐, 尤其适合低年段的学生。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低年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去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可创设探索性情境、竞争性情境、游戏性情境、操作性情境等, 例如, 在一次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研活动中, 一位语文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 在讲授新课时, 教师拿出一个装了半瓶清水的玻璃瓶子, 出示一张乌鸦图片, 告诉学生, 现在乌鸦口渴了, 到处找水喝, 刚好老师这里有水, 现在就请同学们帮乌鸦想想办法, 怎样才能喝着水, 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举起小手, 教师便让学生在抽屉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瓶子, 自己动手操作, 虽然有成功的, 也有失败的, 但这时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 教师便随势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此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又例如, 在讲《小松鼠找花生》一文中我也创设过一个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 因为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便借助课件演示小松鼠和鼹鼠的争论的过程, 让学生在听、看的过程中, 走进课文, 对课文产生极大的兴趣, 引发学生想知道是谁把花生摘走的内在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实,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用录像、图片、谜语等形式来创设情境, 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教学内容中, 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恰当地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 对具体形象的实物会特别敏感。有时候为了使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符合低年段儿童心理特点的趣味性语言外, 还可以配合直观教具进行演示或引导, 因为具体形象的教具更生动直观, 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比一比》这一课时, 重难点是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我便在课堂中出示了一颗豆子和一堆花生米等实物, 让学生用上正确的量词来表达, 由于具体的实物真实可见, 强化了学生的视觉感受, 他们对事物十分感兴趣, 学习热情迅速被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活跃, 在学生积极的发言中重难点被轻松突破。但有时候有些实物就不一定能带到堂上来, 又如, 在讲解量词“群”的用法时,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理解可能会更为适合, 因为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创设情境、将知识形象化, 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 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增加活力。同时不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就能传播大量的知识, 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课堂中, 我在电子屏幕上向学生出示了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水底嬉戏、一群群可爱的牛羊在草原上活动的情境, 配上动物的叫声, 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神经,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多媒体手段还有很多, 如多媒体课件、幻灯机教学、使用录音机、摄影机、闭路电视、无线话筒、电影放映等等, 只要适合运用,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融合, 达到互相补足的良好效果, 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四、组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游戏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 恰当地把游戏引入课堂, 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游戏, 而适合低年段学生的游戏有很多, 如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猜一猜、火眼金睛等等, 就以摘苹果这个游戏为例, 它适合运用在知识巩固性阶段, 内容主要以认读为主, 可以是拼音、生字、词语的认读等, 摘苹果游戏的形式多样种多样, 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设计, 在复习课上, 我常会把一个个印有生字的红苹果贴在苹果树上, 再请学生上台任意摘下苹果, 大声认读上面的内容, 读对了, 带着大家读一遍, 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 就要把苹果贴到大树上。这种教学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学易学, 他们通过积极的参与, 强化了课堂需要掌握的知识, 能达到寓教于乐之的良好效果。
五、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评价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就应在语文课堂中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体系, 因为在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可以被人认可的, 尤其低年段的孩子对老师的评价特别敏感, 他们需要一个能给他们自信心的学习环境, 而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阵地, 如果我们采用过多的负面评价, 学生会失去自信心, 产生消极情绪, 学习兴趣很难提高, 就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相反, 在课堂中, 教师如果能为他们创造多点表现自我的机会, 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 多点捕捉学生的优点, 多点表扬, 少点批评, 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每个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习, 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渐渐提高, 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教师在语文课堂上, 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多点提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以加强其自信心, 对成绩较拔尖的学生, 可以提些有针对性、相对有难度的问题, 同时以和蔼的态度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在肯定他们的优点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一个写话训练《看猴》时,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写以“生活情景”为主题的画面,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能看图写几句话, 更应关注怎样激发和唤醒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若学生能简单写出“一群小猴子在假山上玩”这样的语句, 我们首先就要捉住他们的闪光点, 表扬他们语句通顺, 能反映基本图意, 然后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假山上千姿百态的猴子, 树立他们的信心, 唤起他们对写话的兴趣。课堂上我们需要以激励为主, 因为在学生心中教师的一句话, 是激励他们的动力, 教师要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 给学生表扬与肯定, 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其实在低年段的语文课堂上, 更适合使用些激励性的语言, 比如:“你真棒!“你是个会善于观察的孩子!”“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这样的话, 使学生都得到鼓励, 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的魅力,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尤其是小学低年段, 应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 经常利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有趣的游戏、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或利用有趣的故事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最大的努力, 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 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 只有认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根据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富有趣味性的语言、创设情境、恰当地利用直观教具等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趣味性,创设情境,直观教具,多媒体
参考文献
[1]刘宗红.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江西教育, 2010, (30) .
[2]赵赛波.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J].新课程 (小学) , 2010, (08) .
[3]陈瑞芳.小学生“言语动机”的培养与激发[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会论文集 (文科专辑) [C].2006.
[4]李伟.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语文天地, 2009, (11) :52-53.
倾听石头低语的声音 篇5
小时候,总会把看到的各种石头宝贝一样拣回家,一天一天与石头相伴。每一种形状的石頭都会引起童年的我无尽的遐想,仿佛听得见他们讲述前生今世的美丽传说,常常对着各种各样的石头倾诉童年的话语,演绎童年的游戏。尤其喜爱石头上那沧桑的暗红、灰黄、苍白,有时睡着了,小小的手心里还攥着几颗被汗水洇湿的好看石子。不管在哪里,只要身边有喜爱的石子,我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憧憬和满足。
有一段时间,我爱跟小朋友们去找一种半透明的白色石头,因为在夜里可以看到这种石头相撞擦出的火花。找到这种石头后,等不及天黑,我就把自己蒙在被子里,一次又一次地让两块石头相撞击,我在黑暗与光明的交接中一次又一次体验与石对视、与石切入的快乐。石头擦出的点点火花竟然吸引了童年的我全部的注意力,直到母亲发现,躲在被子里的我已大汗淋漓,几乎窒息。
夏天,踩着水里的卵石,与小朋友们嬉戏野浴之后,我一边在温热的河滩上走来走去,一边歪着小脑瓜,耳朵上贴一石片,拿着另一石片轻轻敲击,喃喃念着童谣。石头有节奏的、温柔的低语声唤出了跑到耳朵里的小水珠,我看见石片上水的印痕,就如得到了一项承诺,这才倚着石头在暖暖的阳光下慵懒地小憩。
自然,在属于我的童年的记忆里,在所有秘密的角落,都珍藏着我爱的石头。
长大后我惊奇地发现,其实我们身边的一切都与石头息息相关:所有的金属都来源于对石块的冶炼,所有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都曾与石头相偎相伴,所有的家园都由石头堆砌而成,就连我们常常阅读的那些故事,石头也总是主角,我们的蓝天,也曾被五彩石织补……我庆幸我一直与石头耳鬓厮磨,守在一处。
闲时翻一本书,忽然看到永平寺熊泽禅师写的“石德五训”:
一、奇形怪状,无言而能言,石也;
二、沉着而有灵气,永埋土中而成大地之骨干,石也;
三、雨打风吹耐寒,坚固不移者,石也;
四、质坚,而能完成大厦高楼之基础者,石也;
五、默默伫立山中、庭园,增加生活趣味,并能抚慰人心者,石也。
原来,在禅者的心里,石无言而能言,沉着而有灵气,坚定不移,可堪重任又能深入到生活的细微之处,石头所表现的纯真人性正是禅的意趣。无独有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石也有极高的评价:“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里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畅,敷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石头有阳光雨露的味道,有经风沐雨的沧桑,有千磨万研的阅历,有心动怦然的故事……
低语 篇6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的印象就是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地、窃窃地, 有一种神秘在言说的背后。眼睛滴溜溜转着, 一有人靠近, 话语戛然而止。
少年时的好奇, 好几次想逼近言谈的内容, 却都徒劳。
肯定是当时的生活状态使人如此。一种语言不是推到广大空间为人所知, 而是有意控制在两人之间———对话的数量降低到最小值, 也许就潜藏着戒备和保全的警觉。
如果轻轻地言说也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 那么, 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
敛约、平和、徐徐溜出唇齿的话语, 在耳际轻拂时, 内心已开始温暖。同样的表明一种含意, 如微风一般轻柔, 听到了, 甚至更为明晰。柔情似水, 其中就包含了语言的柔软性, 还有表达时运用恰当的速度。对于强音的普遍使用, 肯定是代表某一种权力, 企图压倒倾听的对方。噪音, 有一部分就是这类话语的沉渣———那么多人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 这一段路程就都充满了声浪, 人像声浪中的泳者, 污浊没过头顶, 看不到宁静的岸。
一个人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秘密, 也不会有太多的人际关系, 以前的人生在这方面趋于简单。找不到适合倾诉的人时, 就一个人呆在田野上, 直到黄昏才悄然返回———我自己就曾如此, 只有面对旷野, 才使自己轻快一些。旷野这个巨大的消化器, 消化了由胸中迸发出来的郁闷。而平日, 语言被收藏着, 如同储蓄罐中的硬币, 不轻易掏一枚出来消费。一个乡村的孩童在前边引路, 一路无语, 只是在客人询问时答上一句。谈不上热情也不显出怯意, 这种朴实得到了外乡人的好感。想想自己城市里的孩童, 经常派出去充当迎接客人的小天使, 伶牙俐齿地说着套话, 好像在戏台上表演一样, 却把自己很可珍贵的童趣、稚气, 蜕皮般地蜕掉了。一个人在她的孩童时期, 看多了矫揉造作的表演和放纵张扬的渲染, 不知不觉就收不住了。像家中有耳聋的老人, 全家大小的声调都要拔高许多, 到了单位也是如此, 把人吓了一大跳。
趴在蓬松柔和的草坪上, 有窸窸窣窣声传来, 土地舒展着气孔, 花瓣轻轻绽开, 枯枝清脆落地。经过一片主人迟迟不来收拾的豆荚地, 已经失去了等待耐性的枝条, 借助秋阳的余威, 在豆壳打开的同时, 豆粒弹射到周围的土壤里。没有哪种拟声可以发出这种生命跃动的轻吟, 在轻吟中划出一道优美降落的弧线。如果没有到城市来, 还可以如《诗经》中的人们, 听到“五月斯螽动股”或者“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节气预报。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运气好的时候, 在古城老宅里走, 有隔岸的箫声幽咽, 像一条丝线在夜风中起落。正是听不真切, 许多带着灵性的传达以虚幻、玄妙注入在微弱的浮动中。更多的时候, 我们感到这个生存的自然环境仍然可爱, 就是这些低吟浅唱给予的———在人的声调越来越高昂的进化中, 那些藏身于瓦砾石缝、田畴篱角的小生物, 它们随着季节到来又一次的啁啾、呢喃, 依旧是委曲婉转, 人坐在石阶上听着, 一时不愿起身。
接下来就是碰巧读到几帧弘一的墨迹, 从落款处分析, 离他圆寂时日已经不远了。几根萧疏的线条带着对于彼岸的眺望, 静静地延伸, 随心而信手。精神生活发生如此大变故的人的遗留物, 我只是十分惊奇, 自知进入它的内部毫无希望。从红尘喧嚣中毅然脱身来守候晨钟暮鼓, 从李叔同墨痕的尖峭到弘一的清寒枯瘦, 调子越来越低, 声气越来越平, 甚至就是旁人听不清的自言自语了。寂静的修行之路耗尽了朝觐者的体力, 此时, 笔墨里已经脱离了我们常规的体验。所以, 我坦然地说看不懂或者不好看。晚景中的人生大多是在低语中度过的, 自说自笑, 自问自答, 使人以为他正与另一个世界交流, 属于现实中的虚幻部分。因此, 见到有人临写弘一晚年的墨迹, 我就有一种绝望感———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欣赏、赞美甚至怀疑它的构成是借助了超然的力量, 可就是万万不能效仿———我一直固执地坚守着这种念头。
台灯的低语 篇7
您爱看电视,但在晚上您却不看,因为您一直在书房检查、指导我的作业;
您晚上不吃饭,不是您减肥,而是要赶着洗一件件脏衣服;
您中午不睡觉,不是您没睡意,而是您必须在厨房刷油锅,冬天冻得手都发红了;
您清晨不睡懒觉,不是您没有时间,而是您要为我和爸爸做早餐。
……
我每天晚上默默地听着台灯的低语, 心中想了很多, 便采访了妈妈。
问:您每天给我辅导作业累不累?
答:只要你功课好, 再累也值得。
问:您承担着家里大量的家务活, 您有怨气吗?
答:我觉得这是一位妻子和母亲应该做的, 为了你爸爸的事业和你的前途,我承担再多也没什么。
问:那您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呢?
答:在单位我工作也很出色哦!这和做家务并不冲突。
问:您为家里付出这么多, 您觉得自己伟大吗?
答:我是一个平凡的人, 只是情不自禁地要做一位好母亲。
经过采访, 妈妈虽说她不伟大, 但在我心目中, 妈妈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是伟大的, 为了我和爸爸她甘愿付出。我想对妈妈衷心地说一声:“谢谢您,我的好妈妈。”
在每个夜晚,我仍然倾听着台灯的低语,在明亮的灯光下好好学习,不辜负妈妈对我的爱,对我的期望。
教师点评
高、低语境论下的汉英翻译 篇8
一、高语境之汉语
语言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 能十分显明地反应出该文化中生活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乃至性情。从传统来讲, 汉语民族长期受孔孟、老庄以禅宗思想与哲学方法的浸润, 崇尚才美不外现、内敛深沉, 甚至将喜怒无形于美其名曰有涵养。这样的民族质素也不自觉间影响到汉语的表达方式, 当然, 这样的表达方式又会反作用于人们的心理机制进而使二者都得到固化高语境之汉语文化。通俗来讲, 汉语要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更多地不是依赖语言或言语本身, 而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第一, 语言使用者———输出方与输入方彼此对语言潜规则的共识度, 以及某种表达在其该词进入使用之前, 双方对其曾经使用过的各种语境的直接或间接经验, 而非该语本身的指称意义。例如, 某一恋爱中的女孩跟其男朋友约定见面时间之后, 接着这样说: “要是我迟到了, 你等着; 要迟你到了, 你等着”。“你等着”一语语旨的成功完成取决于双方对该语的经验程度, 即“你等着”在何时以其指称意义突显, 何时以其语用意义突显, 完全取决于双方对其使用潜规则的共识。在语用意义突显的情况下, 交际真实意图只有很微小一部分存于文字本身。第二, 语言使用者双方在该文化里的经验, 如“红杏出墙”一语, 从语言层面来讲, 这句话的指称意义跟其语旨可以说没有任何交合, 其语旨达成完全取决于语言接收方前期的文化铺垫, 汉语特别依赖于这样的前期铺垫, 中国人讲话喜欢用典的习惯靠的就是受众对典故背后故事的了解或者曾经接触过该语使用过的各种情景, 这种依赖接受方预先经历的语言为高语境语言的一大特征。如果输出方的交际预设条件在接受方没有得到满足, 就会发生自说自话般的无效交际甚至副效交际。第三, 取决于交际发生的实际场景。例如, 上课了? 此语的语旨解读完全取决于场景: 1. 教师急匆匆往教室奔, 走廊碰到了同事便说了这句话; 2. 教师听到铃声的时候, 看了看自己的表, 不满地如是说。3. 老教师看到第一次登讲台的新教师走出教室时关心地问。在第一种情形中, 此语等于说, “打铃了吗?”; 而第二种情况则是: 铃打得早了点吧? 第三种则等于说“”第一次上课的情况怎样? 除了第一种情形外, 从汉英翻译来看, 后面两种情形下, 它已不再是Yes或No之类的问题。可见, 高语境的汉语中, “场”对语言交际的效度产生何等的制约。
二、汉英翻译———高语境信息向低语境语言的传输
爱德华·T. 霍尔高地语境论告诉我们, 在低语境语言中, 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本身来传递, 这包含两层意思: 一、在该语言中, 语义与语旨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全叠合或交合, 人们无须太多依赖语言以外的经验来解读语旨, 换言之, 所言与所指出入不大或几乎没有出入, 而且这种情况为低语境语言常态。二、低语境语言必定有丰富的外在形态, 语义细节均在语言表层显明出来, 语言接受方无须太多经验或分析性就可以得到语言所指内容。而英语因其较丰富的外部屈折性以及逻辑外显性应属低语境语言。汉英两种语言如此巨大的差异, 对从事汉英翻译造成的困扰远大于英汉翻译。如果译者没有历练出很强的汉语信息解码能力, 往往会产生死译、硬译现象。例如上文中的“红杏出墙”, 译者翻译之前起码应该解读出三层意思: 1. 女性。2. 婚姻之外的出轨。3. 这是一种行为或现象而非动作。甚至还应该了悟到它是一种委婉表达。
与镜子低语:看着他看着自己 篇9
主人公小空是一个黑黑的小人。眼睛黑黑的,仿若一个小小的黑洞,把我深深地吸了进去。没有光泽的眼睛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你在看着他的时候,也看到了自己。
这是一部励志绘本漫画作品,它从人生感悟出发,围绕情感展开,告诉人们生活中要注重细节,面对他人也是面对自己,彼此可以互相映射出自己的影子。书中内容包含传递感情、进取心态、生活态度、生活符号、时刻警醒、心情物语、追逐精彩等七个主题。它不适合我们一次性的读完。而适合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冲上一杯热茶。坐在暖暖的阳光下,翻上几页,然后闭上眼睛,默默地感受那些图画和文字。你会发现,原来书中的那个人就是自己啊。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正能量真的很熨帖我们的心。
喜欢开始不久的那幅,“最知心的安慰是静静陪在身边,最贴心的话是未曾修饰的言语”,和小空栩伴的宝贝兔兔感觉很可爱、很温馨,要很深刻的相知才能达到这种默契吧。还有这句“每一扇门后有一个故事,你只应打开有自己内容的那扇门”,画面让我想起动画片《怪物公司》。对句子的理解是尊重心灵空间,时机成熟时才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当然。类似这样隽永的语句和精致画面的配合。构成了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也许。绘本的力量不在于它有多么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一幅幅画面,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那份心意吧。(推荐人:林月含)
【低语课堂】推荐阅读:
低语组教研计划11-08
低语科期中考试总结05-24
朱以撒《低语》阅读练习及答案06-02
关注课堂 参与课堂06-27
课堂改革高效课堂01-05
雨课堂活力课堂06-29
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沉闷课堂让学生10-26
数学课堂与课堂管理07-12
课堂评价和课堂高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