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2024-08-01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精选12篇)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篇1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从2007年起新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专业建设方案, 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为地方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在调研的基础上, 作者对企业常见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 最后总结出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必要性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 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对象是工作。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 通过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 可以总结出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需要怎样的电子商务人才, 他们从事的岗位需要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 这将为后续的课程体系、实训方案以及考核方案的修订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过程

1. 岗位调研。

作者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随机挑选了165家开展了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 采取网络调研同时结合走访和电话调研的方法调查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岗位, 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有网店运营推广类岗位、客户服务类岗位、美工设计类岗位三种工作岗位。

2. 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前期的企业调研得出了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高职学生所从事的三个主要工作岗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每个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网店运营推广类岗位主要有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文案编辑、市场推广、活动策划、产品编辑、数据分析, 如表1所示;客户服务类岗位主要有售前、售中、售后三个典型工作任务, 如下页表2所示;美工设计类岗位有网页设计、图片设计、商品摄影三个典型工作任务, 如下页表3所示。

3. 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在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完成一项任务必定需要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技能的分析得出了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 网店运营推广类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知识:A.熟悉网上商店运作流程;熟练掌握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规范和流程;B.熟悉互联网营销模式;C.熟练掌握Office操作, 略懂网页代码编辑工具;D.具备文案策划、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E.熟悉电子商务流程, 熟悉网上购物和销售、推广、优化、维护、更新技能知识;F.熟悉淘宝SEO、直通车、钻展广告、淘宝客、超级卖霸、聚划算等淘宝推广方式;G.熟练掌握各种站外推广手段, 例如微博、论坛、SNS等。能力:具备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和视角独到的文案创作能力, 较强的编辑整合能力;B.能够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C.具备一定的营销策划和执行能力, 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D.有数据分析能力。素质:A.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出色的沟通能力;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理解能力, 有团队合作精神;C.有耐心恒心, 有强烈的意志力, 良好的团队合作理念, 善于沟通。 (2) 客户服务类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知识:A.深刻了解电子商务行业, 具备较好的互联网知识基础, 打字速度70字/分以上;B.熟练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中网店的操作流程。能力:A.普通语标准, 沟通能力强, 亲和力强;B.具备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素质:A.有责任心, 能自我激励, 并能在高压工作环境下工作, 敢于挑战自我;B.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美工设计类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知识:A.熟练使用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FIRE-WORK、Illustrator等美工软件;B.会代码装修, 熟练掌握Web标准;C.掌握数码摄影技术, 熟悉微距摄影、产品摄影;D.熟悉淘宝集市和天猫的店铺装修、海报制作、图片大小、风格;E.熟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后台操作;F.熟悉平面设计与淘宝店铺装修设计。能力:A.具有活动内容的文字策划功底;B.视觉表现有自己的观点, 视野开阔, 心态开放, 时刻保持学习态度;C.有良好的审美品位和创意, 色彩和构图感强;D.具有店铺美工设计能力和平面设计能力。素质:A.能够承受一定工作强度, 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B.做事认真, 细心负责, 诚实可靠, 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三、总结

为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 拟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向企业、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本文在对165家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进行岗位调研的基础上, 得出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及所从事岗位的要求, 对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 引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分析了职业能力, 这将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为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原型。

摘要:为使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更能适应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改革现有教学体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必要先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了工作岗位与每个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 最后总结出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电子商务,岗位调研,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勇国.工作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篇2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职业能力培养;模块化培养模式;口语强化

1职商务英语职业教育内涵

职业教育把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强调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互动结构,强调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

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材培养应着眼于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3)了解商务环境和国内外商务活动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4)办公技能包括计算机操作及现代化办公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如果一味的按照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是不能形成学生内在的职业素养的,只有采取工学结合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才能最大化的打造学生职业能力,已达到就业“零对接”的效果。

2东北地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就业概况

东北地区为传统工业地区,经贸程度远不如珠江三角地区发达。在沈外资机构数量与规模与沿海地区相比相形见绌。

这样的环境无疑对高职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产生极大压力,一方面如果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外贸型人才的话,金融危机导致的外贸萎缩使本来就不景气的.就业环境更加恶化。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就业面临着与本科生相同的就业市场,而如果没有本身没有任何特点,高职学生的就业将不容乐观。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篇3

关键词:职业能力;商务英语

一、商务英语的内涵和定义

商务英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商务英语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英语语言学与国际商务学科结合而成的一个边缘性交叉语言学科;而狭义的商务英语则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其内容涉及商务领域的方方面面,如贸易、管理、会计、金融等。

二、河北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河北省很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其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教科研究方向等方面都与当前外贸企业所需要的外贸人才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忽略实际参与实践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无法满足实际岗位的真正需求。同时目前很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在设置和培养方案中,由于对企业缺乏足够的了解,造成了培养方案与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外贸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职业能力的定义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必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从构成要素上来讲,一般我们将其分为专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跨文化意识和礼仪等)、方法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等)和社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使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好的推动经济发展。

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保障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我省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资料调查表明:80%以上的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欠缺必要的商务背景并且参与商务外贸实践非常少,在真正的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因而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教师可以以多种方式进入到企业参与调研实践,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教师提供各种职业能力的培训课程等。同时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从大型的外贸企事业单位招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高校教师行列中。

(二)构建全面、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通过对外贸企事业单位、毕业生以及市场动态的调查,全面、科学、合理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根据企业需求,实际工作岗位的变化来进行构建。以 “职业能力”为本位,而不是以“知识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工作岗位的变化来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以岗位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对岗位群的典型职业工作进行分解,开设与岗位职业能力相关的一系列课程,并将这些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划分为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综合实训课程三个模块。通过这些课程模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就业为导向,以行动导向理论为基础,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是以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与指导思想。它强调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着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主要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情况来具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为学生模拟真实的职业场景,从而缩短教学情境和实际真实的职业场景的差距以达到培养学生真正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行动能力。同时要注意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习得过程。

(四)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加强校内外实训力度和校企合作

职业技能大赛是专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绝佳途径。因而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各种与就业创业紧密对接的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不仅仅能造就学生熟练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掘学生的职业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校内实训体系;对外要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比如邀请专业商务人员或企业家来校对学生进行系列的职业培训与讲座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实地了解到真正外贸商务活动的操作流程,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前认识到未来岗位的职业特征,从而真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参与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将商务实践活动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与人交往与沟通、团队合作等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红艳.提高高职英语教学中综合职业能力的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06(11):108~109

[2]张 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07(2):54~57

[3]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

煤炭高等教育,2002.3(2)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篇4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开发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在构建课程标准时首先要对课程进行准确定位, 明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经过大量的调研确定本课程是基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所从事的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等相关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而设置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元件的性能、典型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 具有半导体元器件检测能力, 电子电路分析、连接、调试能力及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调试小型电子产品的能力。依据上面的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开发了《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标准。

二、基于工作过程, 进行教学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作为核心课程, 在课程设计上始终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点, 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所以它的设计理念是针对生产一线的电子产品装接工、电子产品维修工岗位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 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 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选取符合课程培养目标要求。

《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是根据电子产品装接工、电子产品维修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其中:常用半导体元器件、典型电子电路分析方法、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方法等理论知识选取, 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也为以后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及继续发展提高奠定基础, 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每个项目要完成典型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任务, 可培养学生常用元器件的检测、选用能力, 基本电路分析、调试能力, 计划、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3.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是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教学内容。针对生产一线的电子产品装接工、电子产品维修工岗位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 结合企业工作实际, 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 以半导体器件应用为主, 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 再根据学院实际教学条件、实训条件及人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 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六个学习情境, 分别为: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对讲机的制作与调试、信号发生器的制作与调试、报警器的制作与调试、编码电子锁电路的制作与调试、电子秒表的制作与调试。通过六个学习情境的实施, 完成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的综合培养, 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理实一体, 实施教学

本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均在实训室进行, 并将学习环境设计成中间教学、实训环绕式场景。教学实施过程中,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行动为导向的原则。每个学习情境都围绕着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 采用“咨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四步法, 在电子技术实训室组织教学。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讨论式教学法。首先使学生明确工作任务,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学习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安全意识及环保意识等职业素质。在实践操作环节实施过程中, 将学生每四、六人分为一个小组,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负责其他小组成员任务分工, 组织本小组完成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 都要以小组为单位, 派代表到前面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主要的收获、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并且还要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环节, 既锻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达到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突出能力培养,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及考核标准

为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将过去传统的期末一张理论试卷决定课程考核结果的作法改革为:过程考核与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过程考核占70%, 期末理论考核占30%。 (过程考核中包括平时考核与操作考核) 。在考核方案中, 设计了考核内容、配分及考核标准。每个情境实施过程中, 教师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分, 在每个学习情境结束时, 依据配分和评分标准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 同时教师也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各项评价所占比例依次为30%、20%、50%, 三个学习情境各项评价成绩之和的平均值作为过程考核成绩。期末理论考核, 以试卷的形式, 百分制闭卷考核, 卷面得分的30%计入到总成绩中, 二项成绩之和为期末总成绩。

五、课程实施创新点

1.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理实一体组织教学。

本课程教学实施, 是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 并以岗位需要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 以能力为本位,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理实一体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掌握, 同时培养了学生常用仪器的使用能力、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任务相结合, 突出能力培养。

学习情境设计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及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进行。根据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将知识与任务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让学生自已动手连接实际电路,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找出产生故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以及对电路运算关系进行验证等环节, 达到了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及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

3. 能力与素质培养相结合,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 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 每一个工作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及派代表汇报,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及与人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六、实施效果

《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建设成果, 自2010年3月起在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专业中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

上课时学生都在认真听讲, 提出某个问题时都在积极思考。因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工作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完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已的分工, 如果某个环节任务完成的不好将会影响到小组整个任务的完成。所以在教师讲解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能集中精力, 认真听课, 即使有某个学生不集中精力听课, 同组的成员会提醒他认真听课。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实践技能,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 学生实践技能提高了。

通过项目实施, 学生能熟练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信号, 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信号的大小, 测量二极管、三极管的极性、测试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也能排查实训中常见故障。而不是像以前的学生进到实训室, 面对实训设备茫然不知所措。

3.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 职业素质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行为, 上课早早来到教室, 争取能坐到教室座位的前几排, 课堂上认真听讲, 作课堂笔记, 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融入到课程中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实际的工作, 慢慢培养学生,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如:引脚图, 逻辑器件是通过集成块提供给学生的, 器件不同, 集成块的引脚图不一样, 为便于学生使用, 将各情境常用的集成块引脚图整理到一起, 打印出来, 发给每组指定的同学, 令其保管, 如果丢失或忘记带来, 将要影响本组的实践操作, 最后当学习情境学习结束, 收回这张引脚图时, 竟一张不缺, 每次操作没有因为没带引脚图而影响操作的情况, 这样长期培养下去学生将会有很强的责任心。每次课都有实际操作, 开始要反复强调一定关掉电源再接线, 检查没有问题现打开电源开关, 操作结束后一定先断电再折线, 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自然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每次操作之后都会注意整理操作台, 清理周围环境。每个情境结束时, 都要以小组为单位, 派代表到前面汇报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收获、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还要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尽管很多学生都很紧张, 但也很兴奋, 认真准备, 这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很有帮助, 学生从开始的非常紧张到后来的从容应对, 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也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的综合培养。

七、结束语

《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 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实施, 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继续努力, 不断探索, 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高职办学特点, 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型人才。

摘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通过课程建设与实施,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在课程建设与实施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真实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 以岗位需要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 进行教学设计, 理实一体实施教学。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理实一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东.高职机电类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就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1) .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篇5

定位与商务礼仪”的学习报告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在发展,员工在竞争,人力结构不断变化,如何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社会,如何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对我们新一代的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时时给自己充电是非常必要的,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的学习机会,现将这次学习成果汇报如下:这次的学习主要的内容是办公室人员基本能力的建设及商务礼仪等方面。

一、办公室人员岗位定位

新形势下,办公室工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它是现代企业管理运转中心、信息处理中心、会议管理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是联结各职能部门的纽带,做好办公室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正确处理好办公室各层关系,协调好各种关系的途径 正确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做到服从领导;贴紧服务,自觉忠于职守;善于沟通,实现默契配合;及时谏言,恰当拾遗补缺;维护领导集体团结,努力化解矛盾,做到了解,适应,尊重,支持领导全力以赴为领导办事。

正确处理好办公室工作中的群己关系,份内工作决不推托,并主动协助同事工作; 懂得鼓励他人,用赞扬代替批评;尊重个人隐私,公私分明;乐于向同事提供资讯与经验,分享成功快

乐,不居功自傲,要有容人的雅量。

三、办公室主任的立身规则

要想成为一名办公室主管,必须具备别人不及的优秀品质。学习上要先人一步;作风上要胜人一筹;素养上要强人一分;工作上要快人一拍;管理上要高人一招;做到知识、智力、素质、觉悟等方面的完美结合,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现代的工作节奏,才能使领导和同事都满意。

四、把握公文办理的特征、步骤与要求

办公室人员服务的核心能力是笔杆子。受领导之命,代企业立言,站在领导角度考虑问题,做到行文有据,内容合法、务实、表达准确,鲜明,简练,得体,符合领导意图,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做到多看,多听,对事物具有职业的注意力。

五、商务礼仪

学习了商务礼仪、称呼礼仪、握手规则、名片礼仪、谈话礼仪等,这些都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以后的工作中会注意自己的礼仪风范,精神面貌,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培训课上老师采用互动的方式,把学员分为四组,培养我们团队协作的能力,引用工作中典型的例子把死板的理论讲解的生动鲜活,使我深刻地了解办公室人员必备的政策水平、综合分析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强化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努力做到 “五会”要求,会做人、会做事、会办文、会办会、会学习。加强自己的思想素养、业务

素养、心理素养、角色意识。

这两天的学习使我收获不少,为以后做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可以尽快的使自己适应新的环境。由于时间短,还有很多东西,老师没有深入的讲解,这就需要以后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学习,努力营造和谐人文氛围,倡导团队精神,切实加强“礼仪形象”建设,成为一名出色的办公室人员。

刘 静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篇6

[关键词]职业沟通;沟通能力培养;应电专业人才培养;电子行业沟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30-02

所谓职业沟通能力是指在从事相关职业活动过程中,为达成职业工作目标而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它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的都是未来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维护等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这些未来的电子产品工程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将要面对不同的工作伙伴和客户群体,需要执行不同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与推广。因此,对他们来说,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开展、取得事业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在校学生职业沟通能力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学生在职业沟通能力方面普遍欠缺,以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为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开口说不了,特别是在涉及有关专业问题时表现得尤其突出。有些学生私下里侃侃而谈,但真让他对某个专业问题谈谈认识,或者对某个硬件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时,往往是吞吞吐吐、含糊其辞。还有些学生明明实际动手能力很强,毕业设计时的方案、实物做得非常好,但到了毕业答辩需要表述时,往往语焉不详、不得要领,没能让答辩教师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有甚者,在毕业应聘面对面试官提出的“请你谈谈这三年你学到了什么”这一类问题时,表现得一脸茫然。

2.提笔写不了,特别是在撰写技术文档时问题尤其明显。作为电子行业的未来从业人员,撰写技术文档是一个基本素养的体现。近几年通过教学练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很多教师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增加了技术文档撰写的训练环节,但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很多是想不到、写不出,有些是想到了、写不出。语言总是干巴巴,专业术语基本不会,内容的安排总是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行文格式也会弄错。这样的问题到了毕业设计阶段时暴露得更为突出。

3.不注重沟通时的礼仪。有些学生在与教师、同学就专业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时,往往不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甚至有时还会缺乏良好的态度、情绪。

二、未来所需的职业沟通能力

作为一个未来的电子产品工程师,在今后工作中总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何与人进行交流、沟通,解决不同的问题与困难,最终达到所需实现的工作目标,是这些未来工程师们目前亟须掌握的基本职业能力。下面以一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过程为例,探讨一个电子产品工程师可能会面临的职业沟通问题。

首先是在电子产品的规划阶段。不论这个产品是委托开发还是立项开发,都需要先跟客户交流,了解客户和市场需求;然后和工作伙伴一起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调研,形成方案报告;最后将整体方案向技术主管和相关专家汇报,通过交流、论证以取得方案评审通过。

其次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由于在这个阶段要完成系统方案设计,硬件、软件设计、调试,以及样机的组装、测试等大量工作,因此作为开发小组中的关键成员,只有与其他小组成员通力协作,及时沟通、协调,才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才能保证整个项目顺利开展、有序前进。如果是作为小组负责人,还需做好与其他部门如器材供应部门、生产测试部门的协调工作,在产品开发完成后做好开发总结报告。

最后是在产品的试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研发部门的电子工程师需要和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做好技术交接,帮助生产部门理解、消化、吸收相关技术要点,做好技术指导。对在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的信息,要认真分析与研究,以便进一步改进、修正、优化相关技术文档。

表1详细描述了在产品开发不同阶段电子产品工程师可能需要面对的职业沟通内容、方式和达成的阶段工作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沟通方式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其中后者是指通过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方式。由于这一方式跟对话主体、对话时的环境及语境有很大关系,因此表格1中未做具体描述。

三、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对一个电子产品工程师来说,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全方位的职业沟通的过程,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他们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对一个资深的电子工程师来说,不仅要掌握多种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技能,同时也要充分运用非语言沟通技能,这样才能使沟通更为及时、高效,才能有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

结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职业要求,对高职院校应电专业学生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口头沟通技能,主要是能熟练运用专业术语来口头描述一个专业事件,要求表述完整、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用词精炼。

二是书面沟通技能,要熟悉未来专业工作中可能会涉及的各类技术文档书写,要求格式规范、文笔通畅、结构完整、观点明晰、逻辑严谨。

三是注重沟通礼仪。通过对沟通礼仪的培训,熟练应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语调、位置距离等非语言沟通技能,快速拉近沟通双方距离,使语言沟通表达得更加准确、有力、生动、具体。

对上述沟通能力的培养通常采取课堂教学,通过专业性的显性课程和渗透性的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前者可设置诸如职业沟通、科技写作、沟通礼仪等针对性课程,而后者则把相关沟通技能的培训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

目前我院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练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设置了若干用于职业沟通能力训练的教学环节,如工作小组成立、设计方案讨论、团队分工协作、技术文档撰写、工作汇报与总结等。这一系列训练环节不光体现在一门专业课程中,而是贯穿到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而且这种内嵌式、渗透性的训练模式相对于通用课程来说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战性。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口头专业表达、技术文档书写、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沟通礼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今后开展全面、系统的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武洪明,许湘岳.职业沟通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王辉.学生就业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3(4).

[3] 陈俊菁.职业沟通教程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初探[J].科教导刊,2012(9).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篇7

一、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经济的不断发展, 高技能人才在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相比, 在师资、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相对较欠缺, 难以承担起培养中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了“到2020年, 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若要实现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加强中高职衔接,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解决职业教育人才由中职向高职输送理想的生源问题。

二、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关注点

(一) 中高职衔接的前提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也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 职业教育应根据其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职业能力, 通过分析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需求, 来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教材开发, 实施能力培养。因此, 在中高职衔接上应以培养学生为主线, 抓住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作为关键点, 只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关注中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才能使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与企业的需求做到有效对接, 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 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 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 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 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文件可以看出, 国家对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体系建设特别重视, 但是目前在中高职衔接中, 课程体系的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 课程设置脱节。

目前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源问题, 搞“一刀切”。目前高职的生源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校等, 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 有些学校没有关注学生的教学规律和中职的课程特点, 出现了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参差不齐的现象。

2. 专业课设置重复。

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 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有效衔接是个关键, 但是目前发现中职与高职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重复现象。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很多中职、高职的电子商务专业在就业岗位及核心能力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就造成了在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时, 中高职专业几乎涵盖了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网页设计与制作、物流基础等课程。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中职和高职重复学习同一门课程。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同时也造成了职业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

3. 文化课衔接脱节。

文化基础课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中职学校在课程设计时以就业为主, 这就造成了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 尤其表现在数学和英语的成绩上。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 相对而言数学和英语成绩较差, 影响了他们专业课的学习和专升本等可持续发展, 不利于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就业后的自我提升。

三、基于职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构建

(一) 人才培养目标衔接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 课程衔接首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如何使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衔接, 首先应该分析其专业的职业能力, 进一步明确中职与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 找出其内在的共性和差异性。其次, 中高职学校应该共同商定人才培养目标, 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 依据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技能来确定课程体系。如, 以某中高职衔接为例, 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能胜任市场营销 (网络营销) 、仓储物流、客户服务等相关职业岗位群的中初级专门人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网页美工设计、网店运营、营销策划等岗位工作,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 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衔接

就职业岗位而言, 中高职教育都是为培养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而服务的。但是他们属于不同的阶段, 培养的层次也各不相同。中职主要培养的是中、初级的技能型人才, 而高职主要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 他们在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各不相同。但是, 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范围是基本一致的。如何使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达到有效的衔接, 主要还是体现在核心职业能力上, 高职进一步明确了后期的发展岗位。以从事网站运营岗位为例, 中职更多的是网络编辑、网络客服, 而高职更多从事的是网页设计、网络推广, 后期发展岗位为网页企划、营销策划等内容。

(三) 课程设置方案的相互衔接

通过明确中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以及分析其职业能力等内容, 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与中职课程相比, 高职课程的构建重点还是应该体现其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内容,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不仅应注重其核心能力的培养, 还应考虑其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案衔接过程中, 重点还在于关注其核心课程的衔接。而中职教育阶段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在于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高职教育阶段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在于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 增加专业理论深度和广度, 使学生能够选择更多的职业岗位, 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 以《网络营销》课程为例, 目前中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基本上都开设了该课程, 在设置过程中, 应该充分考虑其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 以培养目标来设计课程教学, 因此, 中职学校主要以让学生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 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市场信息收集、企业形象宣传及简单的网络营销活动;高职应结合自身优势, 以各种营销工具的深入分析和应用为主, 如, 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营销、第三方平台营销、博客营销、整合营销的具体应用等。

摘要: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重点分析了目前电子商务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构建的方式, 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相互衔接, 为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江毅, 刘敏杰.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11) :102-103.

[2]鲍伟, 韩彦芳, 欧阳志红.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衔接的研究[J].职业, 2012 (6) :144-145.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篇8

一选择有益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就是好的开端, 要精心选择构思新颖、趣味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内容, 以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 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 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 是凭借实物的表象, 运用想象进行的多回路、多途径的实现创新的思维, 能使所要思维的内容直观形象化, 便于大脑的理解和思考, 容易激发联想和想象, 为思维带来灵感和创意。电子教学中, 结合常用的电子产品, 应用多媒体教学和仿真教学, 从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 拓展了学生的视觉空间,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二培养创新思维

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一般都不是特别扎实, 他们的思维局限性也较大, 因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帮助学生摆脱原有思维定势的束缚, 实现不断扩展思维广度的目的, 逐步形成自主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要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和谐、平等、宽松, 通过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让教学在愉悦、活泼的气氛中完成, 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对学生的奇特想法要正确对待, 不能讥讽。

2. 培养学生养成思考、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 对不明白的问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 敢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也敢于质疑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逐步让学生养成勤思考、敢质疑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不但能借鉴、吸收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 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也能在思考质疑中产生灵感, 为创新能力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向, 寻找多种因素、多种可能性、事物发展的多种原因 (条件) 和多种结果,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设想、办法和方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思维是最基本的创新思维方法, 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多让学生对同一问题找到多种解决办法, 让学生做多种尝试, 并激励、肯定学生的这种思维行为。

4. 善于从新观念、新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事物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思维敏捷, 变通能力、应用能力强, 善于从新观念、新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事物。在职业教育中, 教师应结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尽力做到课程内容和即时信息的密切结合, 鼓励学生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结合起来, 要擅于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新的信息经常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例如利用智力竞赛、速度竞赛、专题辩论、课题分析、综合作业竞赛等活动来发掘学生的开拓和创新能力。

三鼓励创新行为

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之后, 创新行为自然会出现, 这时教师要珍惜学生的创新举动, 并加以鼓励引导。

经过一定量的电子技能训练, 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能否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做点什么?如让学生分别计算录音机用干电池和交流电的费用, 能不能做一个稳压电源 (已学过) 代替电池?能不能用音乐集成块做一个关门提醒装置?能不能利用可控硅, 做一个漏电检测装置?这些问题的提出, 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明白了课堂所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 丰富自己的阅读范围,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创新行为。

在电子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 并把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催化剂, 不断地注入到教材的讲义中去, 以确保教学的内容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 这样才能真正带领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最后还可以通过演示或仿真实验加以验证,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今后在实践活动中迸发出新的创意。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逻辑门电路等都可采用类似的方式丰富课堂理论教学, 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就像一棵大树, 创新思维好比这颗大树的根, 内容则是绿叶, 创新行为则是创新大树结出的果实, 老师则像园丁那样辛勤栽培、注入营养。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人格, 鼓励、引导创新行为, 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篇9

一、开发语言

软件选择WINDOWS2000中文版作为开发、测试和运行的平台, 以Visual C++6.0 (简写为VC6.0) 作为软件开发工具, 采用Access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 选择MFC ODBC技术进行数据库的访问。

二、软件的系统结构流程

软件基于角色的机制, 将内部实体看作是不同角色的组合。角色分为教师和学生, 分别拥有不同的权限, 其登录界面也不同。教师负责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对教学流程的管理、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作业成绩管理等。学生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 完成作业提交, 进行作业批改和作业成绩的查询等。

三、软件的基本内容

软件通过归纳总结国际商务的流程和惯例, 在互联网上建立几近真实的国际商务虚拟环境。它的核心内容围绕着国际商务的相关函电的书写和各类单据的填写, 让学生亲身体验国际商务的风险和乐趣。为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宗旨, 系统采用了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在系统中建立了多个不同的案例, 让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切身体验国际商务实务的全过程, 并可在教师的控制和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相应的案例,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使其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国际商务实务的主要操作技能。

软件主界面以珠穆朗玛峰为背景, 基本内容包括:建立业务关系、出口报价及还价核算、出口交易磋商、出口合同签订、信用证的审核及修改、出口托运订舱、出口货物投保、出口货物报验、出口货物的报关和出口制单结汇。

四、结语

学生通过完成完整的模拟商务业务, 掌握进出口交易的操作技能、合同的规范书写、信用证的审核和修改。该系统使学生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 为学员将来成功地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软件将国际商务实务、英语函电和计算机网络操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 实现了国际商务的无纸化操作。同时, 学生能在全仿真的商务环境中学习、参加《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考试, 更重要的是, 学生具备了独立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能力, 拉近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祝卫:出口贸易模拟操作教程 (第二版)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2]吕玉花:国际贸易实务课实验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 (5) .

[3]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 (第三版) [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2.

[4]王萍:高校经贸类专业开设“模拟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1) .

[5]寻舸: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与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22) .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篇10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根据办学层次及社会需求,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从事涉外商务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对我校毕业生跟踪调研显示,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主要分布在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及技术岗位, 如外销员、报关员、船务代理、物流管理、涉外文秘等。“涉外”和“英语”是本专业的职业特点, “商务业务处理能力”和“英语能力”则是关键职业能力。

然而, 当前的教学模式却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大多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 绝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仍采用“说教式”教学法, 以课本为中心, 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足。这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已不能仅用效率低下或事倍功半来形容, 可以说是将高职教育引入歧途。如何调整教学思路, 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 课堂教学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首先有赖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高职学生比较好动, 应提倡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动”起来, 通过张扬他们的创新能力来培养职业能力。商务英语是一门技能, 教师应把商务英语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本位, 以素质为根本, 在做中学, 在学中练”的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积极性。

在教学内容上, 应根据社会市场调研、企事业专家的建议、毕业生反馈、对外交往等及时了解和洞悉社会一线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 丰富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以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就业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 培养学生学习、调研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 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可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分别由教师和学生讨论、分析、总结案例, 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商务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也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由教师提出教学任务、教学要求、考核方式和标准, 在教师的指导下,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开展商务运作的职业能力。

2. 校园活动和校内实训锻造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优势, 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校园活动的平台, 将校园活动中的综合实践、特色的专业技能训练等活动向学生开放, 让学生积极参与。坚持“育人为本”, 坚持发掘学生的职业潜能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 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角、口语竞赛、商务文化节、职场挑战等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踏进职场, 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 可以开办相关讲座, 使学生了解专业最新动态、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择业观。

同时加强校内实训,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实训内容,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职业体验和能力操练。例如, 可以模拟商品交易会的形式设计教学, 此时学生仿佛置身于职业气氛浓郁的交易会现场, 完成从建立业务关系到签订合同整个磋商环节的演练, 强化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

3. 校外实训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要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推向社会这个大舞台, 可以建立一些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活动中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项目, 组织学生参与, 使学生迅速掌握技术要领和实际要求。例如, 通过在开发区外贸企业的实习, 学生对国际商务活动、进出口公司的管理及操作有了较深的认识;通过在星级酒店的实习, 对酒店的经营管理与运作有了更深的体验。这些实习、实践活动, 使学生及早了解社会、进入社会,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谋职能力, 也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认识程度。高职培养的人才最终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 只有市场认可, 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才有出路,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才能具有更高的职业竞争力。

三、结语

为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培养, 我们要逐步改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商务运作和管理的现实问题主动思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过程,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等得到有效的训练, 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 拓展学生的就业前景。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多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活的需要。本文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探讨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林伦伦郑国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3]宋红艳:提高高职英语教学中综合职业能力的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 2006 (11) :108~109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篇11

关键词: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008-03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就业市场对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但实际能够满足企业一线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相对匮乏,用人单位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间产生激烈矛盾。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主要局限性表现为学历层次低,专业技能不突出,社会实践经验少,造成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脱节。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培养社会所需的具备职业素养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 高职商务英语职业能力概述

关于职业能力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未达成共识。专家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定义职业能力的内涵。但由于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起步较晚,在专业建设上过多地沿袭了本科教育的模式,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体系的整体构建还有待完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能力的构建方式不明确,缺乏系统科学性,目前普遍应用的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分类方式(张丽莲、吴芳,2012)。不断完善的职业能力体系建立是保证培养出与用人单位一线岗位紧密结合的职业能力的前提,以此为基础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社会竞争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企业行政助理及涉外文秘等,因此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市场各领域需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全面职业素质能力培养、语言综合能力培养和商务操作能力培养。全面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主要指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守则规范等相关教育内容;语言综合能力培养不仅包含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商务操作能力培养主要指处理实际工作岗位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任务的能力,即真正 “职业人 ” 所必备的能力(吴寒、何宇、项伟锋等,2006)。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但是仍然难以摆脱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 ,而不是普通专业型人才。目前,国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教育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多数商务英语专业仍沿用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定位模式,未能突出高职教育商务英语职业化教学的本质,从而导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岗位职业能力脱节(王星远,2013)。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定位的模糊性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育的质量,造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间产生矛盾:(1)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认为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侧重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但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学生商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的结合;(2)高职院校更强调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和执行能力、信息收集和分析等能力的培养;而用人单位更强调业务的实践操作技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因此,外贸企业单位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较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仍需与就业市场的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教师同时需要具备职业指导师的素质,能够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 ,强化学生职业修养,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因此,若教师的知识结构缺乏,专业实践经验不足,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1)师资队伍构建方式存在局限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同于普通语言专业教师。目前许多学校按照语言类教师和商务类教师模式组建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语言专业教师精通语言,但关于商务领域内容知识只能照本宣科,教学存在局限性;同样,商务类教师缺乏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无法使用双语教学,造成语言教学与商务知识教学无法合理整合。(2)社会实践信息更新相对滞后。高职院校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理论知识造诣较深,但商务知识更新滞后,就业岗位一线情况了解不清,未结合就业市场发展实际需求,与社会实践相脱节,造成商务英语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因此,“双师型”教师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探究

(三)传统教学模式忽视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偏重单一教学模式,侧重课本知识学习,侧重加强英语语言学习,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技能,在此基础上开设与国际商务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课程。但商务英语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真正“职业人”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1)传统教学模式所传授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尚不够用。原因在于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教材和教师过分依赖,而绝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仍采用 “说教式”教学法,以课本为中心,然而教材内容又相对滞后,对学生适应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足,决定了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从而形成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需求脱节。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工作中运用英语、商务知识的机会较多, 而在学校掌握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2)传统教学模式未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接受知识,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很难提高商务英语职业能力。(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仍有待完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分析课堂职业能力素质要求,建立职业能力达标体系,并据此考核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素质拓展等教育教学活动。运用合理高效的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考核体系,促进教学模式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整合。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明确专业培养方向,科学制定教学大纲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外事商务行业,为商贸、外事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功底和较强商务贸易能力,主要从事使用英语进行相关商务洽谈、生产经营、外事接待工作的高等应用性、技术性人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按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需根据国家,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制定顺应国际贸易市场发展人才需求科学的课程体系。该体系需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商务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需以就业为导向,面向职业岗位群,将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和商务操作能力培养各方因素有效整合,充分突出高职商务英语特色,提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效果

完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团队建设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前提条件,培养组建“双师 (素质 )型 ”师资队伍十分必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完善是保障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蒙维洋,2010)。(1)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开展教学。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缺乏岗位一线实际操作经验,学校可以鼓励教师不定期积极参与企业工作。英语语言专业教师具备语言优势 ,到企业后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中,以获取商务活动的实践经历。商务知识背景专业教师可以不断更新就业岗位最新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充实授课内容,更好地服务商务英语教学工作;(2)邀请企业一线优秀人才走入校园定期开展商务实操讲座。学校可以直接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业人才到学校兼课或定期开展商务知识相关讲座,侧重培养学生业务实操能力。(3)注重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除增长教师专业实践经历外,还需加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在岗进修、考取与从业资格相关的证书。(4)及时了解就业市场信息,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要求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拥有语言理论基础和商务实践知识,还需具备洞悉市场发展变化,辅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只有优秀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专业建设才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脉络,健康、持久发展。

(三)培养职业能力意识,合理创新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革新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块化体系,包括五个类别的课程模块:语言类、商务类、办公技能类、公共类以及专业素质拓展类。分模块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要素出发,突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商务运作职业核心能力。(1)打破传统单一的以书本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激活学生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商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增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2)强调知识技能的转化和实践应用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倡导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实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模拟商务语言沟通环境,运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锻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语言的转化和应用能力;(3)多元化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人文大讲堂、专家讲座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职场规范、职业道德修养、职场危机处理、职业规划等职业素质培养内容,使学生创新意识、知识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有效的适应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

(四)深化校企合作层次,优化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学科型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它的培养目标是职业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技能培养是它最核心的内容,脱离了这个核心内容 ,就不能称其为职业技术教育。为结合就业岗位实际需求,突出培养学生适应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以及学生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职业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1)学校应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参与国际贸易洽谈或商务会议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早帮助学生适应真实的岗位需求;(2)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商务理论与实践知识,实际操作商务贸易流程,了解真实商务活动,增强对岗位的感知度;(3)学校需增进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实践工作反馈,做好监督,辅导工作,定期召开社会实践分享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反思,丰富社会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补充校内实训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五、结语

为顺应市场发展,更好服务于地方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复合型工作在一线岗位具备职业能力的人才为培养的核心目标。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岗位群,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保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长足发展。只有配合社会经济发展步伐,顺应就业市场需求,才能满足和适应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创新和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丽莲,吴芳.基于岗位群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建构的实证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3).

[2]吴寒,何宇,项伟锋等.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

[3]王星远.岗位需求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5).

[4]蒙维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3).

职业能力分析电子商务 篇12

职业标准在整个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中处于龙头位置, 起着导向作用, 它引导着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鉴定考核、技能竞赛等活动, 其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一个统一的、符合人力资源市场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的职业标准体系, 对国家职业技能开发事业的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影响。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职业教育、培训、鉴定、考核、竞赛和表彰系统的构架和改造, 实质上是一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改革。从全球范围看, 标准导向的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职业教育改革潮流的共同目标, 成为各国不约而同的行动纲领。当前, 对我国来说, 最不适应这个改革要求的, 恰恰是作为改革方向的标准本身。

目前, 我国的职业标准并不统一, 共分为三种形式: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标准。其中: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学科导向性标准。用这种标准指导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容易造成这样一种结果:所培养的学生和取得证书的人员理论知识掌握不少, 但实际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不足, 短期内难以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国家职业标准是一种职业导向性标准, 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职业技能为核心, 通过运用职业功能分析方法, 研究确定职业教育培训和考核的内容新体系, 有助于提高学生和证书持有者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目前, 这三种标准形式同时并存。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要求, 对尚未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 可继续使用原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今后, 要逐步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修订, 形成统一规范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

二、国家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

按照中国劳动力市场于2003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标准, 主要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部分组成, 其中工作要求是国家职业标准的核心部分。

职业概况是对本职业的基本情况的描述, 包括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等级、职业环境条件、职业能力特征、培训要求、鉴定要求等8项内容。

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 其中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本职业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观念、意识、品质和行为的要求, 一般包括职业道德知识、职业态度、行为规范;基础知识是指本职业各等级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的通用基础知识, 主要是与本职业密切相关并贯穿于整个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知识。

工作要求是在对职业活动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的基础上, 从技能和知识两个方面对完成各项具体工作所需职业能力的描述。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其中职业功能是指一个职业所要实现的活动目标, 或是一个职业活动的主要方面 (活动项目) 。根据不同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可按工作领域、项目或工作程序来划分。工作内容是指完成职业功能所应做的工作, 可以按种类划分, 也可以按照程序划分。每项职业功能一般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是指完成每一项工作内容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技能。相关知识是指完成每项操作技能应具备的知识, 主要指与技能要求相对应的技术要求、有关法规、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和理论知识等。

比重表包括理论知识比重表和技能比重表。其中技能比重表反映各项工作内容在培训考核中所占的比例, 理论知识比重表反映基础知识和每一项工作内容的相关知识在培训考核中应占的比例。

三、制订高职院校职业型商务人才能力标准的设想

高职院校历来以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见长, 尤其注重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特点是“短、平、快”, 其优势是进入工作角色快, 但目前存在的劣势也显而易见:即容易停留在简单操作的工作层面, 长此以往, 导致职业发展后劲不足。以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毕业生就业后, 大多长期停留在商务员、页面编辑员岗位, 能较快晋升电子商务师等主管职务的寥寥无几。实际上, 培养商务人才的起点并不是只能从商务职业生涯开始, 如果有了具有公信力的商务人才标准, 培养商务人才的起点前移到高等教育阶段是完全可行的, 同时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 高职院校很有必要探索在商务相关专业的教学中研究职业型商务人才标准, 并将此标准融入到有关商务教学内容之中, 其目的就是使商务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商务人才标准实际上就是商务职业能力的根本要求。因方案篇幅的限制, 重点阐述商务人才的核心技能标准。核心技能是范围最窄、通用性最强的技能, 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 并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 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 其影响幅射到整个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领域, 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核心能力能使人找到工作, 资格证只能使人获得面试的机会 (摘自《英国核心能力指南》) 。一个企业真正的力量, 不是厂房的宏伟, 场地的宽阔;不是资本的雄厚, 设备的先进。那些都不难做到, 别人也很容易效仿。而且, 那些都不十分可靠, 容易变化, 容易被别人超过。一个企业真正的力量, 是它的核心能力, 它集中表现为企业中人的因素的力量, 表现为个体的活跃和团队的凝聚。不难看出来,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员工的核心技能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高低, 最终取决于企业内多数员工的核心技能的高低。开发核心技能的意义也就在此。在人力资源开发中, 核心技能的确立和开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尽管各国都在进行核心技能研究, 但是, 在核心技能的内涵、种类、范围、影响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上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意见。

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商务人才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技能开发的需要, 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 可以设计商务人才核心技能包括以下八个大类:

(一) 交流沟通:

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形式、以及其他适当形式, 准确清晰表达商务意图, 与他人进行双向 (或者多向) 信息传递, 以达到相互了解、沟通和影响的能力;

(二) 信息处理:

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的能力;运用数学工具, 获取、采集、理解和运算数字符号信息, 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 捕捉商机:

能够敏锐地洞察和捕捉到各种转瞬即逝的商业机会的能力, 更为关键的是准确判断这些商机中蕴含的利润和存在风险的能力;

(四) 不断创新:

在前人发现或者发明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努力, 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者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五) 终身学习:

在学习和工作中自我归纳、总结, 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扬长避短, 不断自我加以调整改进的能力;

(六) 团队合作:

在实际工作中, 充分理解团队目标、组织结构、个人职责, 在此基础上与他人相互协调配合、互相帮助的能力;

(七) 解决问题:

在工作中把理论、思想、方案、认识转化为操作或工作过程和行为, 以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力;

(八) 外语应用:

在工作和交往活动中实际运用外国语言的能力。

围绕上述八个大类的核心技能,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原则和方法 (在具体框架和格式上可以有所改动) , 并参照国际上有关资料, 就可以尝试制定高职院校商务人才的核心技能标准:

(一) 交流沟通能力标准:

(1) 能够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有一定的演讲能力;

(2) 能熟练起草、拟定各种商务计划书、商务报告以及商务谈判所需文件;

(3) 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4) 熟悉谈判技巧, 掌握谈判策略。

(二) 信息处理能力标准:

(1) 熟练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 包括wordexcell及电子商务操作;

(2) 能够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商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3) 能够运用数学工具, 获取、采集、理解和运算数字符号信息。

(三) 捕捉商机能力标准:

(1) 能够经常观察市场, 了解最新市场动态, 在市场信息中敏锐地洞察和捕捉到各种转瞬即逝的商机;

(2) 能够判断商机中蕴含的利润和存在的风险, 并做出价值判断;

(3) 能够有丰富的想象力, 从看起来与自己的业务不相干的事件中受到启发, 将之转化为商机。

(四) 不断创新能力标准:

(1) 善于揣摩市场先机, 不断加以创新, 时时具有“领先一步”的前瞻性;

(2) 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者改进商务活动方案;

(3) 经过充分研究, 能够对已有的商务方案提出质疑并加以改进。

(五) 终身学习能力标准:

(1) 能够及时自我归纳、总结, 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扬长避短, 不断自我加以调整改进的能力;

(2) 能够制订出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计划, 并有针对性地坚持学习;

(3) 能够及时分析并学习行业内竞争对手的长处, 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 能够及时更新学习内容, 与时俱进。

(六) 团队合作能力标准:

(1) 能够充分理解团队目标、组织结构、个人职责;

(2) 能够与团队成员相互协调配合、互相帮助;

(3) 能够把团队整体利益放在首位, 不计较个人得失。

(七) 解决问题能力标准:

(1) 能够把理论、思想、方案、认识转化为操作或工作过程和行为, 以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实现当前工作目标;

(3) 遇事冷静, 能够承受压力;特别是面对繁重的工作任

务, 敢于挑战自我, 不断完成更高的工作目标。

(八) 外语应用能力标准:

(1) 能够在工作和商务交往活动中较熟练地运用外国语言、文字;

(2) 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级从业人员外语标准。

四、鉴定考核

根据以上八大类标准, 可以制订商务人才技能鉴定试题, 进而建立试题库。考核则是运用职业技能鉴定试题,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时间和方式, 组织对鉴定对象的职业能力进行测试。

参考文献

[1]职业标准及其制定原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远程职业培训网.

上一篇:无功电流检测下一篇:探究性学习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