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能力

2024-09-22

非专业能力(共12篇)

非专业能力 篇1

每到7月份,我都会接到很多家长的电话,这些电话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孩子快毕业了,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另一类是孩子高考结束后,咨询填报志愿的事情,想知道读哪些专业比较好?

电话那头的家长,明显带有一丝焦灼,为孩子的出路和未来。每当面对这些问题,我其实也很焦虑,担心自己未经深入思考或社会验证的话,有可能误导孩子的一生。

其实,入学与就业,选专业与找工作,就是被这些电话一下子连贯起来了,更像是剧院演出的舞台,连接着出场和谢幕,而每个舞台上的人都希望能演绎出一番精彩。

选择一个好专业未必就等同于一份好工作,孩子人生的出发点不好,未必人生的归宿就是一个死胡同。在专业和就业之间,横亘着专业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个才是家长应该深深思虑的问题。

套用一句网络时髦句子:在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

凭专业入门,让能力升华

很多早期毕业包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大多都是凭专业入门,在专业对口的部门做起,凭着韧劲、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了非凡人生。

作为央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响亮的品牌。1989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的白岩松,在经过一串意外的波折后,进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刚开始就不够顺遂,先被派去郊区锻炼了一年,回来后被安排在一个边缘的栏目《中国广播报》,用他自己的话说“让我去排节目表去了”,当初梦想着进《新闻与报纸摘要》这样的第一品牌栏目,最后也被证明仅仅是“梦想”。

在沮丧与困顿之中,白岩松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在期待落空后,他在报社开始了被他称之为“烟消云散的新闻理想”。百无聊赖之中,他跑到对面书店买了一本报纸编辑的书来研读,全面了解新闻业务知识和成功案例。面对在报社的大量闲暇时间,他没有继续“百无聊赖下去,而是利用所学在报社汪洋恣意地写稿发稿,于是迅速受到重用,成为主力。他的作品也陆续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开始就有了一定的小口碑。两年之后,他成为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春节晚会的撰稿,他的才华和能力也得到了饱满的释放。

机遇就这样在这个不甘平庸不断进取的年轻人身上延伸。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接到了崔永元的邀约电话,给新成立的栏目《东方之子》当策划。当然崔永元的邀请只是一个引子,能不能真正成为策划,还得靠实力说话——当时《东方之子》的制片人在看了白岩松在报纸上刚采访完的香港歌星的文章以及其他几篇他的采访文章后,当即就对白岩松说:“你是我要的人”。

在《东方之子》,他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好评。干了三个月后,领导告诉他“小白,你是《东方时空》评出的最佳主持人”。自此主持人的概念第一次进入他的脑海,并造就了央视荧幕上那个持续了20年的光辉形象。回忆这段经历,白岩松说:“因为我没想长干,因此我保持了初期没有任何杂念的想法,一切发自内心。”

当你看到白岩松在央视黄金时段的新闻节目中侃侃而谈,挥洒自如的时候,当你在他身上看得到专业和就业完美结合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运气?机遇?态度?能力?还是不放弃的努力?

靠专业“跨栏”,让就业蝶变

还是回到白岩松身上。他在一次讲座中说,现在他招人的时候,在设置条件时,看重的是那些没有从事过电视行业的人。当众人都表示不解的时候,他解释说搞电视节目搞久了,思维容易固化,视野也比较局限,迫切需要新鲜血液。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判断,结果那批人招进来后,“真的非常好用”。

在你的周围,有一些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一致的人,并且随着你视野不断拓宽,你会发现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奇怪的是,他们在专业更换后,反而事业有成,在职场如鱼得水,这样的人似乎并不少。

我一个高中同学,本科和硕士阶段都是生物专业,硕士毕业时自觉对研究类工作缺乏兴趣,恰巧有银行在学校招聘,投了简历去试试,结果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入职。几年过去,混得风生水起,同学聚会也是比较出风头的那类人。据他说,同学中有卖农药的,有卖保险的,有做公务员的,有做飞行员的,甚至还有做房地产的,开餐饮店的。他笑称“同学聚会之时,就是考验自己对职业想象力的时候”。

这位仁兄有一个在一所985院校读新闻专业的朋友,一次闲聊的时候,他说了几个身边的例子:

他同校同学,大学专业物理,毕业做广告客户,两年后成为职业演员一枚;

他同班同学,大学专业新闻,毕业后在500强做销售,三年后成为现代舞者,得了一个国际大奖;

他同校师兄,大学专业中文,后任某南方城市市长秘书,现在是某跨国通讯企业首席科学家;

他同校师姐,大学专业力学,后从事了很短一段建筑监理,现在宣传系统工作;

他同宿舍同学,大学专业新闻,研究生专业传播,在一著名飞机制造公司工作过一阵,后来转行金融,现在中科院做研究员;

他同专业同学,专业也是新闻,出过国,当过记者,现在某著名IT公司做前瞻性研究……

还记得非典吗?钟南山,这个名字不陌生吧?曾经是个职业运动员,就是那种不怎么学文化课,专业搞训练的。退役之后从医,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专家,攻克了非典治疗难题。

当然上面说的一些人的各种经历,大多只是寥寥几笔,外人看了可能觉得光怪陆离,羡慕的不行。但是有几人能知道里面付出了多少的努力,经过了多少挫折,有多少的汗水和泪水呢?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职业转换的成功,首先在于一颗勇于挑战自我的心,一种奋发进取的职业态度和精神,一种干一行成就一行的能力,唯此才能继续向前,渐入佳境。

李开复曾经在一封给大学生的信中说过,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程序员,再到一位管理者,在软件人才的成长历程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大学期间,我们要打好基础,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工作以后,我们应当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新的技术并积累相关经验;即使走上了管理岗位,我们也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毫无疑问,他的话适合所有人。

选择一个好专业未必就等同于一份好工作,孩子人生的出发点不好,未必人生的归宿就是一个死胡同。在专业和就业之间,横亘着专业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个才是家长应该深深思虑的问题。

套用一句网络时髦句子:在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一个做到。

非专业能力 篇2

1.现行的中国药典是哪年版

a.1985年版

b.1990年版

c.版

d. 1995年版

e.版

2.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利于提高浸出效率

a.恰当地升高温度

b.加大浓度差

c.选择适宜的溶剂

d.浸出一定的时间

e.将药材粉碎成细粉

3.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叙述中哪一条是正确的

a.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

b、能使溶液表面张力增高的物质

c.能使溶液表面张力不改变的物质

d.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急剧降低的物质

e.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急剧增高的物质

4.下述哪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a.加入助溶剂

b.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制成盐类

d.应用潜溶剂

e.加入助悬剂

5.混悬液中粒子沉降速度与粒子半径的平方成正比,这种关系式名称是

a.newton

b.poiseuile

c.stokes

d.noyes-whitney

e.arrhenius

6.乳剂放置后,有时会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a.分层(乳析)

b.絮凝

c.破裂

d.转相

e.反絮凝

7.关于糖浆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作矫味剂,助悬剂

b.蔗糖浓度高时渗透压大,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

c.糖浆剂为高分子溶液

d.可加适量乙醇、甘油作稳定剂

e.热溶法制备有溶解快,滤速快,可以杀灭微生物等优点

8.下列灭菌法的错误表述是

a.芽胞具有较强的抗热性,因此灭菌效果常以杀死芽胞菌为标准

b.灭菌法是指杀死或除去物料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c.灭菌法的选择既要保护杀死与除去微生物又要兼顾药品的稳定性

d.灭菌制剂均可以采用热压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e.热压灭菌法是应用最广泛一种方法

9.一般注射液的ph值为

a.3~8

b.3~10

c.4~9

d.5~10

e.4~ll

l0.在注射剂中具有局部止痛和抑菌双重作用的附加剂是

a.盐酸普鲁卡因

b.盐酸利多卡因

c.苯酚

d.苯甲醇

e.硫柳汞

11.将药物制成无菌粉末的目的是

a.防止药物氧化

b.方便运输贮存

c.方便生产

d.防止药物降解

e.防止微生物污染

12.甘油不可用作

a.透皮吸收的促进剂

b.注射剂的潜溶剂

c.乳膏基质的保湿剂

d.膜剂的增塑剂

e.气雾剂中的抛射剂

13.口服缓释制剂可采用的制备方法是

a.增大水溶性药物的粒径

b.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c.包衣

d.制成分散片

e.制成舌下片

14.用于制备脂质体膜材的辅料是

a.卵磷脂

b.聚山梨酯80

c.l-羟丙基纤维素

d.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能力 篇3

关键词:教师道德;知识结构;教学技能

一、教师的核心专业道德

1.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育如同农民种地一样,每天细心观察庄稼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该除草时就要除草,该施肥时就要施肥,看着帮着扶着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2.严谨笃学。科学治学,严谨治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3.激情与想象。中学生的思想正是天马星空、富于幻想的年龄阶段,要想和他们融洽相处,让他们真正能从心里和你走到一起,和你做朋友,相信你,依赖你,教师必须学会用自己对生活对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去点燃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对周围同学和朋友的热爱,能够感受到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并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个性。

4.自尊自律。教师工作的示范性特点注定了教师自始至终都是学生的榜样,甚至教师自身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都会在学生的身上明显地显现出来,因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仅是对自己本身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或许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二、教师的专业知识

1.学科知识。教师在自己学科领域必须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精通自己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当然,教师的专业知识并不只是对本专业概念与原理的掌握,还包括学科方法论与发展史方面的知识。

2.一般教学法知识。主要指那些超越于教学内容之上的、课堂管理和组织的一般原则与策略。合理地、恰当地应用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更能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效果更明显。

3.课程知识。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主要是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这也是作为教师工作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内容。

4.学科教学知识。包括解释某一特定课题的适当例子、理解的难点等知识。它是教师特有的知识领域,也是他们对自己职业的理解的特殊形式。

5.学习者及其特点知识。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及其个性特点,教育的过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出现教育盲点。

6.教育背景知识。当地的历史背景、教育现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受教育者的家庭状况等都要进行全面了解。

三、教师的专业能力

1.准确把握学生发展水平的判断能力。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师选择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基本依据之一。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智力的发展,它还涉及学生的思想、态度、情感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是否具有对学生发展水平准确判断能力,对能否组织好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2.交往能力。人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交往,能否与学生、与家长实现有效的双向沟通、与同事愉快地合作,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

3.表达能力。表达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智慧与激发感情最基本的手段,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与情感应当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语言是表达的工具。因此,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就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对班级的管理能力和课堂上的协调组织能力。现代教育教学是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在这一基础上逐步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是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参与热情的调动者、学生学习困难的帮助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高超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5.学习、反思与研究能力。包括自我诊断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提高能力。教师的自我学习是一个过程,它是教师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自我调节和提高的活动。教师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自我提高的水平。

如何提高非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篇4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入校时英语基础差,而且带有不良的语言学习习惯。更由于应试教育或教师素质的影响,在基础阶段已使语言学习简单化———多背单词、课文,考试成绩优良就行,谈不上培养语言的欣赏及对意义情感表达的细微差别的感悟。由于长期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往往语法熟练但不会恰当应用,英语写作的难度反而加大。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如何才能互相配合共同来提高写作水平呢?

首先应认清大学生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和作文不理想的原因:

作文不理想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进行语篇教学时,除了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技巧外,教师教的问题:一是英语底子太薄;二是词汇量太少,并且对已学词师帮助学生挑选一些含有常用句型、惯用法等内容的句子记忆不清;三是缺乏思想,深度不够;四是缺乏写作技巧。

学生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大致有以下几类:编造词语;大小写、标点符号以及拼写错误;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集体名词、名词复数特殊变化的误用;动词不规则变化的误用;主谓语不一致、数的不一致及代词指代关系不一致;动词用法错误,包括时态、语态、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以及动词的单复数等;比较级错误,包括特殊变化不熟悉及用法错误;句子不完整;词性误用;同根词、同形词、同音词混用;连词误用,导致复合句结构不当;介词误用;常用短语用错;句型用错,影响表达;一段文字中主语变换过多,造成重点不突出;通篇只使用主语+谓语+宾语或用最简单、基本的句型。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写作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不能写出正确的、有一定句型变化的句子,即基本写作技能,含有半否定意义的词语问题。因此,重视句子写作练习,勤于实践和模仿,以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辅以系统的写作理论和方法,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得到提高。掌握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方式,就可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所犯的错误并加以指导。

那么,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呢?

一、注意词汇量的积累,掌握词汇的用法

英国语言学家D.A.Willkims说过:“事实上,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则不能传达任何东西。”由此可见,词汇量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词汇是英语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要写好一篇作文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以足够的词汇量为基础。这与我们学习母语是一样的。记单词时,不仅要从单词的音、形、义、词类入手,而且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记忆,这样可理解性地掌握它的用法。记一个词,要同时掌握这个词的用法,深入了解它的适用语境,常用搭配、习惯用法等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一个词。记住单词的固定搭配,对近义词或形近词要进行辨析,遇到在写作中不会表达的单词,考虑能否用其近义词来代替。

二、注意语法规则,加强语法功底

语法规则和句型句式是英语写作涉及的另一基本要素。用外语写作与用母语写作不尽相同,问题并不只在于词语或符号的差别,而且还存在于组词造句上。一种语言中的词语组合并不同于另一种语言,一种语言中的意思黏合也不同于另一种语言。英汉两种语言组词于这两中句子结构的差异。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在词序、关联词语的使用、意合与形合、抽象与具体、主语与谓语的选择等各方面都有体现。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大错”多半是由语法错误引起的。写作中语法不规范,句子结构混乱、含义不清楚等情况屡见不鲜。Chinglish现象更是不乏其中,所以要常做语法习题,加强语法功底。

三、加强阅读训练,积累语言素材

重视阅读,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还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必须大量读书。通过一定的阅读量达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目的。古人也有“熟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从阅读中吸取养分,细心揣摩原文的语言特点,固定搭配遣词造句,而且还可摘抄其中的常用句型,词组和精彩的句子、段落,并且有意识地背诵、模仿以便今后可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一个聪明的人在写作文时不用自己不熟悉、没有把握的单词句型和表达方式,更不用自己生造的表达方式,以免出错。随着英语阅读量的增加,头脑中储了大量优美、地道的英语语言素材,就可逐渐摆脱对母语思维的依赖,避免中国式英语。同时,大量阅读也是学生增加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是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一种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泛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量合适的材料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读能力。课文常被用为精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常被作为泛读材料。只有精读、泛读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精读与泛读相结合,通过推敲优秀的文章来学会写作方法和连词用词,通过大量的泛读来吸取信息量。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都属于语言的输入,只有有了足够的语言的输入即做大量的阅读,才能为语言输出即写作提供足够的素材,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提高听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提高听说能力必定会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听说能力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老师要尽可能的用英语授课,多开展专门的听说训练,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让学生沉浸在英语海洋中去领悟、去体会、去使用英语,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使用正确的、地道的英语进行交谈与写作。此外,除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做大量的听说练习之外,课下学生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做听说的练习,例如,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或观看原声影片来提高听说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五、发展英语语言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英语写作是运用已掌握的内在化语言知识和表达方法,通过思维进行外在化输出的创作。因此,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在英语写作中作用非凡,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在英语写作中易受汉语语言思维的影响,难以直接用英语语言进行思维,不利于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发展其英语言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训练。

总之,英语写作对学生来说是难点,用英语写作确实很难。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他们平时的锻炼和教师正确的指导。提高非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生平时多下工夫。要写出一篇好文章,不但要有充实的内容和扎实的语言功底,而且还需要掌握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形成的不同思维模式和英语特有的篇章结构及语言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增强英语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张菊芳.寓写作教学于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之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4]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K].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专业能力培训方案 篇5

小学教师业务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近几年来,县教育局不断强化中小学教师业务培训,在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县基础教育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顺应教育改革需要提供了保证。我校为贯彻落实省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我校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经研究决定进一步加大小学教师业务培训力度,并把教师业务培训作为201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教研室根据本县实际,特制定《安流镇第一小学教师业务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纽带,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教师,立足岗位,注重实践,通过以训导练,以练促学,赛评结合,学用结合,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二、培训原则

1、引领性原则

为使培训有实效,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带头作用。

2、全员参与性原则

小学教师业务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每位教师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顺应教育改革需要,都必须经常学习,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夯实教学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对每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全员参与培训并积极投入训练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自主性原则

学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是小学教师业务培训的主要载体,为了夯实安流第一小学教师业务培训,我校加强自主培训的力度,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师业务培训。

3、创新性原则

创新小学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针对教师实际、课堂教学实际,充分发挥级组在培训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培训活动充满活力,是培训工作持久开展的关键。

4、实效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小学教师业务培训的基本要素,结合教师教学需要,结合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开展校本培训,使培训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实效性。

三、培训内容与目标

1、培训内容

①新课程教学理念培训。主要内容为学科《课程标准》。②新课程教材培训。具体内容为教材编排解读和教材处理培训。③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内容为导入、提问、教法使用、学法指导、评价、结课等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④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主要以课题研究和专题研究为载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⑤教师基本功培训。具体可通过普通话训练;粉笔字、书法与板书训练;教学简笔画训练;教案设计与编写、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训练;课件教具制作训练;教育技术(含计算机及试验演示技术)能力训练等,促使教师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2、目标

通过培训,促使安流一小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新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实施新课程能力,提高教科研能力,夯实教学基本功。

四、培训形式与要求

1、培训形式

①网络培训与面授培训相结合。教研室将通过教研网、博客对教师进行网络培训,同时结合专题对教师进行面授培训。

②校级培训与级组培训相结合。教研室将分学科、定专题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采取基本功讲座、组织专项训练、拜师收徒、观摩交流、竞赛达标、教学展示讲评等。

③每学期选派本校培训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参加各镇、全县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德育培训学习,并把心得体会与学校教师交流。

2、培训要求

知识、能力和专业情意 篇6

一、知识

1.广博的通识性知识

音乐教师需要广泛学习和了解相关学科及其领域的知识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通晓音乐学科所涉及的较为全面的学科知识,对世界艺术及相关文化有广泛的了解,并合理地把握世界音乐与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等各种音乐风格的平衡,以实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音乐课程目标。

2.精深的音乐专业知识

音乐教师要掌握音乐基本理论、音乐欣赏理论、音乐史、音乐创作理论等。了解声乐体裁知识,如进行曲、抒情歌曲、颂歌、儿歌等知识。掌握一定的作曲知识,如和声、调性、曲式、旋律等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有教会学生唱歌的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如对不同年龄不同嗓音特点的分析与鉴别,因材施教的策划与安排,练声曲的选择与运用等声乐基础理论知识。

3.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

即教师关于“如何教”的知识及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知识,关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知识,关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知识,关于教与学的知识以及关于学生评价的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扎实的知识功底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

二、能力

1.个人音乐基本技能

个人的技能包括唱、弹、跳、合唱指挥等能力。唱:音乐教师最基本的技能,教师的演唱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力,更快更有表情地完成歌曲的处理。弹:要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有熟练的钢琴独奏和即兴伴奏能力。跳:指的是必要的舞蹈示范,音乐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舞蹈功底、舞蹈技能,适当的舞蹈动作会让课堂更加生动,会给学生带来美感。指挥:合唱艺术的完美,得益于指挥水平的高低。教师用指挥动作的变化以及口型、面部表情即可对演唱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做出调整和定位,能更好地展示合唱歌曲的音乐表现力及艺术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歌唱热情。

2.教育教学能力

音乐教育教学包括分析和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和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音乐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堂音乐课,使音乐课就像一部优美完整的作品,使每节音乐课都富有艺术性与创造性。课堂教学中主要是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调控课堂的教学。在音乐教育领域,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媒体资源,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掌握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3.教育科研能力

“专业教育中科研”和“科研中专业教育”,不仅能够体现音乐教师的自身价值,还作为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必须具有科研能力才能使自身获得专业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教育专家。音乐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取得,都将有利于推动音乐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不断进行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结合实际探索规律,才能有效进行音乐教学工作,从事教育科研是提高音乐教师素质的最佳途径。

三、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指教师专业行为的心理倾向,是基于对所从事的教师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一种精神。是音乐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坚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是在从事教师职业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

1.专业信念

专业信念是为对音乐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条,它支配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是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教育信念一旦形成,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如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强调尊重和欣赏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认识到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能赏识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在对待教育事业的问题上,教师要有强烈的投入感和责任感,热心音乐教育事业,要在献身音乐教育事业的同时也要发展自己,懂得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发展自己,这才是一种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2.专业情操

教师专业情操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教师的专业情操可分为专业理智感、专业道德感、专业美感。高尚的专业情操具有“乐于主动创造”之功能,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使其在愉悦中感受职业生命,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音乐教师们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音乐教师体验音乐教育的职业快乐,唤起并满足音乐教师职业追求,变“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在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社会各界要重新审视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音乐教师也要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能,充实自身业务及综合知识,使自己成为新一代的音乐教师。

高职模具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篇7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并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技术工作的技能。对于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讲, 应该是培养出既深入掌握模具设计理论和模具制造工艺等理论性知识, 同时具备从事典型模具设计, 制造, 装配等实际应用能力, 这样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专业能力取决于学校课程的设置合理与否。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 内容贴近实际需要, 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能力。

1 模具专业学生的能力范围

模具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哪些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模具专业教学的实践以及和一些同行的交流, 概括起来, 关键是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1.1 模具制图的能力现今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仍采用机械

类专业通用教材, 这对于学生打好制图基础是有益的。然而学生在读模具图时仍会遇到很大困难, 甚至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 归根到底就在于制图课程上所涉及的内容属于机械类专业通用知识, 而模具制图有着自身独特的复杂性。

1.2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的熟悉也就是常规机械加工手段的

运用, 包括车、铣、刨、磨等加工工艺及技能的培养。这些能力为从事机械制造奠定技能基础, 也为机械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实践认知。而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仍停留在普通高校金工实习的认识上, 相关实训组织流于形式, 课时又少, 以至于学生泛泛而过。

1.3 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这是整个模具专业的核心能力。目前

很多学校在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以建设,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 部分院校由于不能认清模具教学的特殊规律, 以至于抓不住重点, 事倍功半。有些高职院校仍习惯按照普通高校本科课程的思维, 片面强调设计能力, 理论教学上大而全, 脱离实际。也有片面强调数控技术教学, 以为模具专业就是数控机床加工, 还有有片面强调某些软件的教学, 将某些CAD/CAM软件的地位和作用过于夸大, 以至于有些学生误以为只要学好这些软件就能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

实践证明, 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各方面是一体的, 在教学中是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

1.4 模具装配与调整基础知识这一能力是对模具结构原理的

深入认识,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全面检验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环节的得失。为今后从事设计、制造工作提供可行性分析的经验。

2 专业能力的培养思路

2.1 加强模具制图、识图能力具体可在制图教学结束后联系模具图形实例, 安排模具测绘实训作为机械制图的后续课程。

在教学设计上, 以一副典型注塑模具为例, 安排相应的拆卸、测绘、装配技能实训课题。实训中可先行安排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观看该模具的装配视频文件, 学生对照实物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拆卸顺序。拆卸时将动定模分开各自拆卸, 拆卸下来的零件按顺序放好, 并尽快清洗上油。大致的步骤可这样进行: (1) 拆卸前, 应测量总体尺寸, 画出模具的总体结构草图。 (2) 拆卸后对照实际零部件, 按实测所得画出个零部件的结构草图。 (3) 对实测数据分别圆整, 按照圆整后的尺寸绘制各零部件的结构图, 根据装配基准, 确定标注方式。 (4) 按所测尺寸完成拆卸模具的装配图。 (5) 将所拆零件依次复原, 其顺序可参照拆卸的反顺序。复原时对照所绘制的装配图进行, 以便发现装配图的不足之处。

有条件的可在这一环节安排用相应的软件绘制所测图样。学生经过这样的实训对模具的基本结构、制图表达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有利于后续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2.2 机械加工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

的课程应紧扣机械加工实训, 二者融为一体, 使学生用所学工艺知识指导实训, 并在实训操作中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

机械加工成型工艺的方法比较多, 关键是选好典型的课题和确定相应的加工手段, 尽量体现常见机床的使用。在实训中我们选择了V型块的加工这样一个典型课题, 涉及的操作有粗刨, 平面的粗铣和精铣, 平面磨削, 直槽卧铣, 铣V形槽和燕尾槽等技能, 对涉及的刀具、夹具、量具、机床调整在理论教学中予以同步讲授, 学生学完这一课题后, 事实上已经成功的跨入机床加工的入门阶段, 可以在后续作业中安排提高的课题, 以加强其能力。

2.3 模具设计、制造一体化教学在这一教学环节上, 应使学生

在初步掌握模具设计及制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某些典型冲压、注塑模具的设计, 从模仿实例设计到关键工艺零件的自主创新设计, 逐步加深对设计知识的熟悉, 并运用模具制造工艺手段加以实现, 在此过程中熟悉各种工艺的特点。

以注塑模具设计为例, 首先应对拟设计的塑件进行设计, 可用三维软件予以造型, 讨论其结构合理性。进入模具设计阶段后, 首先确定成型零件即型芯和型腔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了解相应成型树脂的性质, 核算注塑机的能力, 确定模具的制造方案。

进入模具结构设计环节后, 分别进行模具各结构单元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冷却系统等机构的熟悉。这一过程在相应CAD/CAM软件的支撑下效果更好。

设计完毕后, 就可以输出工程图, 并且对需要加工的零件作制造工艺性分析, 对其中的型芯, 型腔等需用数控加工的零件做后置处理。

加工中注意发现零件的工艺性合理与否, 加以记录, 便于反馈到设计环节。

2.4 模具装配与调整将前述学生自行设计、制造的模具进行装

配, 调整, 并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试模、修正, 通过对模具试模调整结果的分析, 总结得失, 有利于形成贴近实际的模具设计思路和模具制造工艺方案的设计能力。

装配实训前将已经加工的定模及型腔精修, 然后将型芯与固定板组装, 注意保证与固定板安装的形位公差, 然后开始装配导向机构各零部件, 保证其运动精度, 其次完成浇口套以及推出机构的安装, 在此基础上完成动定模的其余装配及总装。

以上完成后有条件的应该安排试模调试环节。可在实训基地技术人员指导下将模具与注射机进行安装连接, 进行合模与开模距离调整, 闭模松紧调整, 顶出距离调整等调整工作, 然后进行试模, 分析产生的问题, 尤其注意与模具设计制造有关的问题, 将总结出的经验反馈到相应的前面环节中去。

模具技术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应用技术, 因此上述教学环节应着力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引导学生关注高新制造技术在模具上的应用,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3 毕业学生的跟踪反馈

学生专业能力究竟如何, 要看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情况。在这一方面, 我校坚持经常与毕业的学生及用人单位及时沟通, 了解学生所学内容与生产一线的吻合情况, 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尤其是针对模具企业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 我们在教学中及时增加模具专业教学内容中机械加工、数控技术、CAD/CAM软件应用等方面的比重, 更新实训课题, 与生产一线紧密衔接。这些都有力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得到各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许。

参考文献

[1]成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冲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非专业能力 篇8

关键词:英语专业,综合能力,问卷调查,英语教学

一、引言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由于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性,专业英语受到了教育部、各大高校及学生的重视。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节奏加快,高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已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传统的灌输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大纲》规定在大学四年期间开设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基础英语以及训练听说写读译各种能力的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这里所说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便是体现“复合”的主要措施。这是首次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确认,从而对有关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讨论作了一个阶段性总结。目前,专业英语实行的四专业四、八级考试,虽然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考试制度化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不少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教师为过级率而教学,机械地灌输语言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死记硬背大纲词汇,认为掌握了大纲词汇就是掌握了英语。很多学生尽管掌握了较大的词汇量和较高的阅读能力,但仍然不能清楚流利地进行专业的口语表达和交流。一些最基本的英文写作技能,如求职信、履历表等让学生难以应对,写学术文章、专业论文更是难上加难。作者认为,专业英语教育要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将英语教学与高校教育国际化相结合,培养研究型、创造性、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即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不仅能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而且能以英语为工具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更真实客观的了解学生学习综合能力,本课题组对四川理工学院2014级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基础水平等方面,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本次调查于2016年3月在试点班进行,调查了5个班共120名学生。为保证本次调查真实有效,教师当场发放及回收问卷。调查过程中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问卷发放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16份,占问卷发放总数的97%。该调查在第二学年下学期的第10周进行,此时的英语教学已经进行了1/2,学生对于大学英语已经有较深入的理解,能比较有效的反应他们的情况和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是期待能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是出自于兴趣并认为目前的英语学习有提升,有近8%的学生认为处于倒退趋势。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满意度不太理想,大部分学生有信心学习英语,但感受压力较大,并且班级英语学习氛围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分别是词汇、阅读、翻译及写作。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为2000-4000,而最想提高的也是词汇量的丰富。从这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英语学习的读、写、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自主学习方面,仅有8.3%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英语。大部分学生每周学习英语的时间为2-4小时,用于做考试练习题或记忆单词。这反映了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阴影,以及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54.2%的学生选择了教材和老师提供的资料,32.8%的学生采用自行购买资料。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48.6%的学生会自己查阅资料,我们注意到,有11.1%的学生会不管不问。大部分学生赞成提高一英语的方法为多读多方写和多做相关练习。我们也注意到,一方面学生愿意自学,制定了相应学习计划并达成目标;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想改变传统的依靠课堂教学来学习英语的模式,采取了综合提高的自主学习策略。但由于自学方法不对,自学时间不够,不能坚持或不知道选择合适的内容导致了高达50.8%的学生未实现目标,学习效果不明显。对于目前的教学,有近一半多的学生生对现行英语教学不满,也说明他们对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更加注重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认为老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式单调乏味,课堂活动太少,没有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太合理。

对于现行使用的教材,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乏味过时,脱离实际教学安排,重难点不突出,教材利用率较低。学生认为教材应或侧重阅读、听说、写作等。

学生认为较难部分的英语阅读和英语听说是英语教学和英语测试的主要内容,但在阅读时,合适的阅读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而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时会采用不同的技巧。我们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在读课文和故事时,倾向于先把每句读懂后再继续往下读,不难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会进行词义猜测,如经常这样做的学生就占了26.54%,有时这样做的学生占了55.98%。同时我们发现多数的学生对阅读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多数学生在阅读时过分倾向弄懂每一个句子,这样势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极易枯燥,进而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听力训练而言,有的学生一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烦燥不安;有的学生甚至在没有开始听之前,就存在畏惧情绪,但是近8成的学生还是会继续往下听,多数学生在听说英语时会很紧张。所以很多人会推测当听力遇到不懂的地方时,思绪会比较容易被打断,多数学生听说能力需要提高。

三、调查的启示

根据平时的教学总结和调查结果,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不太理想,近一半学生基础尚需提高,少部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较好,个别学生总体优秀。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和积极性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学生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大多靠课堂学习和被动接受。这样参差不齐的知识层次和结构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与压力。这也显示了在教学中依旧存在着许多与现实运用不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潜能的激发、忽视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对该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科学指导等问颗。英语课程的设置过分的关注了考试、考证的需要,缺乏创新,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体系老套、缺乏英语在实践中的运用意识。事实上,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实际交际能力和未来专业运用能力的高低。由于我国更加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作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英语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

目前,我校专业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一方面专业知识已经有了相应的储备,但另一方面,英语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也希望借用英语这一媒介了解他们的专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方向,所以兼具工具型和融合型英语学习动机。对我校英语专业教师而言,今后的教学压力颇大,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时候就向他们推荐对英语学习有帮助的网址、收音机频道和学习资料,更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参书,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英语学习贵在平时知识的积累,而不是考试前的速成。只有真正把辅助性学习设备和学习资料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才会对学习真正有帮助。在关注学生学习问题的同时,重新认识教师角色,用现代教学理论,充实现代英语教学课堂;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利用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一定量的自主学习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课外学习英语的环境,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应注重多方面的改革和改进,诸如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教材、教学测试评估等,如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顺应学生学习动机变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高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语言交流走向多元化,重视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者希望本文能为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期待更多的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促进英语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蒋洪新.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03)

[2]仲伟合.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01)

[3]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03)

[4]孙有中,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4)

[5]王俊菊.英语专业本科国家标准课程体系构想——历史沿革与现实思考[J].现代外语.2015(01)

非专业能力 篇9

一、传统教学法不全适合非专业能力培养

教师普遍习惯了采用不全适合非专业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 违背了“能力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做出来”的规律。据研究, 我们的大脑能够记住所读到的10%, 所听到的20%, 所看到的30%, 所看到和听到的50%, 自己讲述的70%, 自己做的90%。由此可见,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在于“做”。如果课堂上只是老师告知, 而不是组织引导学生“做”, 那么, 我们学生的团队意识、宽容度、合作能力、对自身和他人负责意识和行动的能力、阅读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反思评价能力等非专业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均难以得到有效训练提高, 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创新教学法是培养高职学生非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高职生非专业能力的途径很多, 创新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国内外职教专家研究, 以下教学方法被认为是有效的, 能有效培养学生非专业能力。

(一) 关键词卡片法

通常是要求学生将阅读的信息, 所要表达的观点用粗彩笔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 形成关键词卡片, 以此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炼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二) 旋转木马法

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 这种方法都比较适用。在学生已经进行完文本处理的前提下, 将学生分围成两人面对面的内外两圈, 可先内圈讲, 外圈听, 时间为3至7分钟, 再外圈讲, 内圈听, 也可内圈或外圈旋转几个学生位置, 重复内外圈间的相互讲听, 以训练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倾听能力, 遵守规则的能力。

(三) 餐垫法

将学生分成5至6人的小组, 每小组提供一张桌面大小的白纸, 将白纸画成“井”字形, 形成与小组人数相等的书写区, 白纸周边为个人书写区, 白纸正中间的区域是小组书写区。先个人书写, 然后小组围桌子转动, 阅读餐垫上别人所写观点, 再小组讨论, 并将讨论结果写在餐垫中间区域, 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书写能力。

(四) 伙伴拼图法

具体做法是老师先布置两个伙伴分别看A、B文章, 然后将关键词做结构化的解释来相互交换信息, 最后两伙伴相互复述对方所讲的知识, 作为学习检查。这种通过伙伴间的沟通合作的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五) 可视化总结

它是把学习或工作的结果通过一定形式展示出来。就是让学生把学习或工作过程, 讨论结果, 学习成果等在大白纸上用简笔画、漫画、关系图等方式展示出来, 并要求尽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此教学法可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能力、提炼能力、自我展示等能力。

三、新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习情境“刹车时的摩擦噪音, 刹车片磨损显示灯闪烁”为例, 阐述新教学法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

(一) 引入环节

采用故障再现法、头脑风暴法。教师以PPT展示刹车片磨损报警、点亮故障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 这是什么灯?为什么会点亮?

(二) 资讯环节

任务1:让学生查找警告灯点亮的原因, 采用关键词卡片法。 要求学生能通过教学资料独立找到故障灯的名称, 小组合作找到点亮原因并写在卡片上, 并在白板上展示。

任务2:学生小组填写完整客户任务单, 教师提供行车证等资料指导学生填写客户任务单, 车辆检验内容, 确定维修范围, 是否修理车辆建议。

任务3:完成工作页, 采用小组拼图法。将四个学习内容分成四个专家组, 要求学生先是独立学习, 然后专家组讨论, 最后形成海报展示并讲述给其他组, 最后共同完成工作页。

任务4:小组制作盘式制动器检验记录单

教师提供若正常或损伤干盘式制动器的图片和其他的教学资料, 要求小组制作检验记录单, 并对检验记录内容提出要求。

(三) 计划决策环节

任务5:工作步骤排序, 采用排序法。教师提供与工作步骤对应的图片, 要求学生能按正确的工作步骤进行排序, 并把每一步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写出来, 包括为什么干?怎么干?安全、环保、工具、成本。

任务6:工具选择, 采用倒立法。教师提供工具的图片或实物, 要求学生按照最不合适到适合的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理由。

任务7:教师发放工作计划表格, 学生独自完成最终的工作计划表。

(四) 实施环节

教学法主要为演示法、两人工作、工作站实训。教师进行操作示范演练后, 每次指导两个学生操作, 其余学生负责学习、监督、 记录、查阅手则、完善计划等。

(五) 质量检查环节

采用的教学法主是两人工作、小组工作。团队成员对工作过程和工作计划进行监督和评估, 记录优缺点并能友善地提出改进建议。

(六) 反思环节

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讨论法、评价法、归纳总结法。学生根据教师的归纳总结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可口头表述, 构建适合自己学习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非专业能力 篇10

一、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进行调研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一线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根据高职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 高职教师应该有职业背景, 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能力等, 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既要专业理论知识过硬, 更要职业能力过硬。但目前, 高职院校师资状况不容乐观, 多数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足70%, 致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困难重重, 师资能力水平已严重制约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二、调研分析

1.调研模式

本课题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针对广大的高职学生和教师群体, 省内外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行业企业专家, 调研内容包含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综合能力三个方面的40个问题。

2.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 学生对高职院校教师综合水平的评价。

调研问题:①本专业教师对专业背景、就业前景、目前市场上的薪酬水平等介绍, 你是否满意?②你对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满意?③你对所选专业的课程安排是否满意?④你对所学专业教师动手操作技能和教学效果是否满意?⑤你对本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总体评价?⑥你对本专业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工作任务设计是否满意?⑦你对本专业教师教学做一体的授课水平的总体评价?⑧你所在专业教师课程成绩考核评价是否为科学合理公正的总体评价?⑨你对本专业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的技能水平的总体评价?⑩你对自己目前所获得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满意吗?

问卷选项分5种:A.很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从学生问卷统计图可以看出, 选择A和B的比例较高, 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程度较高, 广大高职教师应该对自身的综合水平有自信心。学生对问题1和2有非常不满意的选择, 说明高职院校每年均需要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从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教师本人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评价。

调研问题:①高职院校教师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能力;②高职院校教师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专业开发能力;③高职院校教师对岗位职业性的分析能力;④高职院校教师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能力;⑤高职院校教师学习情境、工作任务的设计能力;⑥高职院校教师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能力;⑦高职院校教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能力;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能力;⑨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⑩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问卷选项分5种:A.很强 B.强 C.一般 D.不强 E.很弱

从教师问卷统计图可以看出, 选择C“一般”的比例很高, 最高的一项是“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 说明科研工作在高职院校还处于非强势的地位, 亟待加强。选择E“很弱”的比例很低, 说明广大高职教师在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认识上, 既觉得自己不强, 但也觉得自己不弱。基于这种自我认识, 教师群体容易出现自我满足, 不思进取的状况。这就说明师资队伍建设中, 需要适度的压力来激发教师的潜能, 需要用相应的激励措施来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水平。

(3) 管理人员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评价。

管理人员问卷与教师问卷的调研问题相同, 选项也相同。此项想调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者之间的认识差异度。

从以上统计图可以看出, 认识最接近的是图5选项C“一般”;认识差异最大的是图7选项E“很弱”。这说明, 在职业能力水平“一般”这个层次上, 两者达成了共识, 但在某些方面“很弱”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管理层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上困难重重的问题, 管理层觉得需要改革提高的项目, 教师却觉得可以了, 没有必要改, 改革是多事。因为教师不愿意配合, 甚至抵触或敷衍, 致使改革成效不显著。

这就说明, 管理层需要从思想上提高教师的认识, 让他们意识到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要派他们出去进修、培训、参观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要持续不断地向他们灌输先进的思想和做法。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上一头热一头冷的现状。

(4) 行业企业专家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评价。

调研问题:①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②高职院校教师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水平;③高职院校教师动手操作的水平;④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的水平;⑤高职院校教师为企业员工开展不同项目和不同层次的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的水平;⑥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水平;⑦高职院校教师对行业新技术的认知水平;⑧高职院校教师对职业岗位的认知水平;⑨高职院校教师实训基地建设及设计安装的水平;⑩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工作的水平。

问卷选项分5种:A.很高 B.高 C.一般 D.不高 E.很弱

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 行业企业专家对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还是作了充分的肯定, 他们认为强的项目有“高职院校教师实训基地建设及设计安装的水平”“高职院校教师为企业员工开展不同项目和不同层次的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的水平”以及“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这些正是高职院校体现社会服务职责的保障。他们认为最弱的一项是“高职院校教师动手操作的水平”, 这正是高职教师所欠缺的技能, 也正是高职院校“双师”建设的突破口。

三、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1.认清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 找准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

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能力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职业基本素质、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职业基本素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应用教学媒体的能力。职业通用能力包含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资格证书所承载的动手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包含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专业开发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等。而本课题研究中, 视职业通用能力为专业能力, 视职业特定能力为职业能力, 从调研结果上看,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尚可, 职业能力有差距, 因此,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应该是努力实现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

2.抓住实现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化的社会实践关键环节

从图8可以看出, 行业企业专家对高职教师的评价最弱的一项是“高职院校教师动手操作的水平”, 这是目前高职师资水平的软肋所在, 针对这种情况, 只有制定相应政策, 实施相关制度, 强化社会实践这个环节, 让老师在社会实践中, 既增强动手能力, 又了解行业企业一线的情况, 认知新技术、新岗位、新工作任务, 从而改革高职教育教学理念, 完成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换。

3.搭建保障教师社会实践的平台

(1) 深化多元合作机制,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校企深度合作, 引企入校, 探索“校中厂”。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0年5月与四川德恩机械有限公司合作, 引入德恩机械加工第4车间, 建立融生产和教学为一体的“校中厂”, 实现了企业与学院在教学空间、岗位人员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融合;2010年与成都夏尔数码、好亦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 在学院按企业标准共建博腾广告有限公司和好亦同、申通物流经营部等经营性实训基地, 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岗位用于实习, 教师也有了社会实践的场所。

(2) 推行集团化办学,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城乡联姻、校企合作、实现共赢”的指导思想, 将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高等职业教育, 吸收多方力量, 整合各方资源, 以高职专业为主线, 通过校际、校企间的资源联合实现集团成员间的资源共享。

4.让教师在“融于岗位、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提高职业能力

融于岗位要求构建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三对接”, 即课程设置对接职业岗位、教学目标对接岗位能力、教学内容对接岗位。实境育人要求创建真实的面向工作过程的学习环境, 工学结合, 实施项目 (任务) 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方式,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经过社会实践, 高职教师的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专业开发能力,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能力, 学习情境、工作任务的设计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能力等均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可以实现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

5.强化教师的职业资格取证

作为动手技能的保障, 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双师”教师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只有了解行业标准, 掌握岗位技能, 明确职业要求, 才能指导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级证书甚至技师证书, 使专任教师中取证比例逐步达到80%以上。

6.制定系列的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 促使教师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化

科学合理的师资职业能力测评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提高, 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如学院可制定教师教学改革能力测评指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测评指标等,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达到师资能力提高的目标。

综上所述,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师资能力水平是关键。师资的职业能力上去了, 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才有保障。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使团队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 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在师资队伍打造上, 需要政策支撑、资金保障、平台搭建、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齐头并进, 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福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调查问卷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

利用学科特点 增强专业能力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演歌;学科特点;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149-02

我国《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指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的婴幼儿教育。如此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也就对未来的幼儿教师量和质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现在的学前教育行业需要大量的幼儿教师,但另一方面,随着幼儿教师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就凸显出来。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而语文课堂对这些知识基础较薄弱的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就成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最好的锻炼场地。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际能力的平台,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幼教语文课本有《阅读与写作》、《儿童文学》、《听话与说话》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对儿童文学、幼儿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课本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要求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有所减弱,但在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加强了,这也就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技能训练,突出专业特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训练,提高专业技能,比方说讲故事、口语表达、诗歌诵读等。那么如何做到这几个方面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结合专业特点,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学龄前儿童,理解语言的能力较差,所以,对其加强口语表达教学也就成了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加强对未来幼儿教师的口语训练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当前学幼教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所以让学生开口说、说什么也是课堂上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平常从两个方面加强对幼教专业学生的口语训练:一方面是以文本为载体,加强口语训练,读课文、复述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编故事,并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大胆讲述;第二是利用课堂和课下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为了解除学生的顾虑,我有时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大胆地张嘴说话;每节课上课之前,我都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自由谈话,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学校生活、上课学习、同学相处、宿舍矛盾等,都可以是谈话的内容,虽然有时有的学生只说一两句话,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很多学生都从中受益,慢慢地恐惧心理克服了,敢开口说话了,这样也就为我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以读促写,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口头表达,即席讲话,用于面对面直接沟通交流无疑是较好的形式,但那样有时更多的是停留在临时性的感性思维层面上。只有写作,才能使人们的思维更具体、更条理、更清晰、更严谨、更高级,更具有保存借鉴运筹深化的价值;人们的思维,只有到了可以写在纸上的层面,才可以说是从零碎走向了规整,从低级走向了高级,从感性走向了理性,从肤浅走向了深刻。往往我们有时想得似乎很完美,但真正写出来有时却又语塞了。“真正的智者见于其思想”。所以,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写出来是更重要的。为此,我所教的每一届学生我都让他们在大量阅读开阔眼界的基础上,练习写作。写日记、写周记、写生活片段,写即景即情作文,把用笔写点什么做为学生的常课。开始时,我借鉴魏书生老师的方法,只让学生写一两句话,慢慢地在增多,进而再写自己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地提升其对问题的认识水平,这样读和写相互影响,增强了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在未来教学中的实际能力

对于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能够说话写作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需要各种能力,听、说、读、写、操、歌、舞、弹、唱、画一样都不能少,为了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真正的实践能力(所谓实践能力指的是在未来的教学当中实际操作能力,掌控课堂,实施教学等),把语文课堂延伸为学生的舞台,把各种能力融会贯通,我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比方举行讲故事比赛、童谣表演、演绎儿童话剧、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儿童诗创作比赛等。在讲《鸿门宴》、《荷花淀》——“女人探夫”时,我让学生排练话剧,分别演绎鸿门宴上的惊险与计谋和女人们的可爱与“口是心非”;在讲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和学生一起深情地演唱;讲到毛泽东的《沁园春》时,我让学生画出他们想象的北国风光;讲到诗歌单元时,我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讲《幼儿文学》的时候,我对各种文学样式深入思考,举行了讲故事比赛、儿童诗创作、童谣表演比赛、儿童话剧表演比赛,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一点点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而这些也正是作为幼儿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也就为学生将来的教学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采用3+3+3+1模式,增加对学生实际能力考查比重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升学为目的(初中和高中最为典型),但对于五年制大专幼教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当以就业为目的,所以真正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应该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首要选择。因此,我大大减轻了只能体现书面知识掌握的试卷考试的比重,大大增加了对于学生实际能力考查的比重,对于学生的最后考察,我采用了3+3+3+1的模式。所谓3+3+3+1的模式指的就是试卷考试占百分之三十,学生的实践能力(讲故事、话剧表演、演示童谣等)占百分之三十,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课文诵读、儿童诗朗诵、演讲、辩论等)占百分之三十,学生课堂的表现(上课的状态、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等)占百分之十,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也形成了一种认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时更重要,这样学生也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五、课内向课外延伸,把课堂上的动口动手能力转化成真正的实践能力——模拟幼儿园课堂与幼儿园实习、见习相结合

实战和纸上谈论总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真正的把课上的训练转化成实际的教学能力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为了让学生找到为人师的感觉,我利用我的课堂模拟成幼儿课堂,让学生放手训练,这也就为学校组织的真正的幼儿园见习、实习奠定了基础,这样课内学习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只靠语文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把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在将来的竞争和从业生涯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幼儿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为托起明天的太阳挥洒自己的青春,为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研究》,1997年第2期。

[2]《教育艺术》,2010年第3期。

非专业能力 篇12

关键词:教师专业能力,高职,电子商务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作为保障措施提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在我国高校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正发生深刻变化,对教师进行教学运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能力结构也在不断拓展之中。

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移动技术、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信息素养的要求。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着学生比教师会得多的现象,教师要改变信息应用和传播发布能力弱的现实;

二是“互联网+”等新经济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出现,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理论素养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两会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发展,引领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企业、行业中快速响应,“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的现实要求。教师要面对应用超前于理论的现实窘境,需要教师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

三是以e Bay、全球速卖通为代表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飞速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实践素养的要求。跨境电商是典型地整合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和法律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跨境电商行业的复合性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复合型人才不仅仅包括知识复合,更重要的是包括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个方面。复合型技能是对电子商务教师综合能力的现实要求。

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构建

1、教师教学能力构成

教师教学能力主要由下面五方面构成:(1)基本素养;(2)学科知识背景;(3)对所教知识结构的认知;(4)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5)学科教学能力。其中学科教学能力具体包括: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沟通能力、评价能力、教学诊断与反馈能力等。

2、电子商务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研读教育部《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技能训练、考核标准等方面全面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如表1所示。

三、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1、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实施电商人才战略

政府政策往往成为制约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是江苏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我院主动与太仓市商务局、科技局联系合作,依托太仓大学科技园,将太仓市10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的员工培训纳入到电商人才培训计划,实现了政府和学校、行业的互利多赢。

2、校企合作共赢,提高电商教师的实战水平

电子商务专业对教师的实战能力要求特别高,需要与企业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我院京东商学院签订共建电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学院成为苏州区域的京东官方合作培训机构后,为苏州的商家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服务。院内教师通过参与到京东商学院等项目,成为京东商学院讲师团成员,电商教师在对外服务的同时,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快速提高。

3、强化内部培训,助推电商教师的快速成长

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措施:

(1)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引领团队共同发展

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国和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企业顶岗培训班,学成回校后,通过指导和示范教学,带动整个电商专业教师开展相互学习与协作学习活动,在整个教学团队中形成你最我赶的学习氛围。

(2)制定教学能力考评标准,以评价改革引领教师发展

在电子商务专业,抓住创建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的契机,同时结合学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制定完善教学能力考评标准,,引入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开展教师专业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教。首先,建立网络测评系统,提供测评服务,确保通过科学有效的测评手段,帮助教师根据考评指标,合理开展能力提升的校本研修。为教师提供中长期的考评数据,以便能找出本专业教师成长发展的规律。

(3)“三创”教育与师资建设结合,实现师生共同提高

电商专业特别提倡创业和能力的提升,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开设“三创”教育培训课程,通过内部培训加强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建成能担负起“三创”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能引导学生团队创业实战,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教师带学生做项目,实现师生创新技能的共同提高。

4、形成产教融合纽带,完善校企双向交流服务机制

产教融合是在的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结果。依托校企共建的实践基地,通过参加电商企业组织的培训会,组织教师参加脱产下企业锻炼的顶岗实习实践活动,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带回学校,编写用于课堂教学的相关教学案例。

四、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的现实问题

当然在高职教师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首先,如何面对职业倦怠感的问题。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压力,或缺失动力,安于现状;或焦虑躁动,浅尝辄止。电商教师要从甘做一名电商职业人开始,只要摆正自身地位和心态,还是有能力处理好自身发展需求。其次,如何面对众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处理好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问题。电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往往每个学期担任不同的多门课程,每位教师要主攻一个专业领域方向,有针对性地参加自身进修和专业培训,然后相互合作交流,做到专业能力的快速提高。三是如何处理好理论和实战技能的问题。当前高职电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应该正视不足,时刻朝着既是电商实战领域的高手,又是理论扎实的教书匠的目标奋进。上述问题如何解决?我校的做法是针对问题,制定出台的下企业激励政策、技能大师工作室政策等系列政策,有效激励教师专业能力的持久提高。

五、总结

电商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当今跨境电商、移动电商、社区电商发展迅猛,高职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电子商务教师只有持续关注电商行业发展,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面对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挑战自我,相信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必将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成福等.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及培养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3):146-151.

[2]曹国亮,吴海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08):71-73.

[3]辛江岩.教师专业能力构成探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4(03):34-36.

[4]付光槐等.论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性发展的机制创新[J]中国教师,2014(11):51-55.

上一篇:冗余型PLC下一篇:不等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