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的危害及使用

2024-10-04

麻醉药的危害及使用(共10篇)

麻醉药的危害及使用 篇1

手术室是抢救、治疗、诊查患者的重要科室, 手术室中任何环节都关乎到患者安全。麻醉是患者行手术时的重要步骤, 关乎到抢救、治疗及诊查成功, 不合理的麻醉极易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对麻醉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麻醉师是手术室的重要工作人员, 长期在手术室工作, 常会接触到化学蒸汽、电离辐射、疾病传染等职业危害[1], 影响了麻醉师的身心健康, 也相应地降低了麻醉质量。因此认识及分析麻醉师职业危害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近3年来麻醉师职业危害发生情况, 共发生60例, 男34例, 女26例;年龄最小24岁, 最大45岁, 平均年龄 (33.4±3.6) 岁。

1.2 方法

回顾60例麻醉师职业危害发生情况, 采取问卷方式调查60例麻醉师职业危害因素的实际情况, 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自身心理因素等, 并对麻醉师的情况进行归纳分析, 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 结果

60例麻醉师职业危害发生情况:物理因素占46.7% (28/60) , 化学因素占33.3% (20/60) , 生物因素占11.7% (7/60) , 自身心理因素占8.3% (5/60) 。

3 讨论

作为手术室的重要成员, 有效规避职业危害因素, 确保麻醉师身心健康, 提高麻醉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在本组研究中, 通过对我院手术室近3年来麻醉师职业危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60例麻醉师发生职业危害因素中物理因素占46.7%, 化学因素占33.3%, 生物因素11.7%, 自身心理因素占8.3%。由此可见, 物理因素是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其次是化学因素。

在物理因素中主要包括: (1) 锐器损伤。麻醉医师需做各种穿刺、配药、掰安瓿等工作, 稍有不慎即易被刺伤, 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病原体而感染疾病。 (2) 辐射危害。手术中电磁波、放射线等会有一定程度的辐射, 麻醉医师长期接触X线、电磁波及其他射线, 会降低身体免疫力, 致染色体畸形甚至肿瘤。紫外线消毒时, 也会损害麻醉师皮肤、角膜和呼吸道黏膜[2]。 (3) 噪声危害。手术室中各种仪器工作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麻醉师长期处于此种环境, 会导致亚健康状态, 造成内分泌、神经紊乱。 (4) 电击。手术室内有较多电器, 如监护仪器、呼吸机、麻醉机等, 若操作不当, 易发生电击伤。

化学因素包括: (1) 空气污染。麻醉中会应用挥发性麻醉药物, 挥发至空气中, 且手术室无回收废气装置, 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麻醉师长期吸入污染性空气及麻醉药物废气, 在体内蓄积会威胁身体健康, 致头晕、头痛等, 甚至是畸形、癌症等。 (2) 消毒剂。手术室内经常使用甲醛、过氧乙酸、碘伏等化学消毒剂[3], 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长期接触会危害呼吸、消化、皮肤等系统。

生物因素主要是麻醉师长期接触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的器械、物品, 若操作不合理, 且皮肤损伤, 病原体会通过皮肤伤口进入体内, 诱发各种传染性疾病。

心理因素主要是麻醉师工作繁重, 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 工作时间不固定, 饮食、休息缺乏规律性。同时要处理各种突发事故, 应对各种报警;夜间还需参与到各种急救手术中, 易造成心理压力, 出现神经脆弱及紧张、焦虑状态。

防护措施: (1) 物理因素。针对麻醉师物理因素致职业危害情况, 要严格规范性操作, 保持注意力集中, 减少损伤。戴口罩、防护眼罩、免刺橡胶手套等处理污染器械及物品, 以免感染及误伤。及时将具有危害性的器械, 如针、刀片、注射针头、安瓿等物品放入利器盒内, 容器加盖, 避免尖锐器械和其他器械混合。在无菌区放置“静”字牌[4], 促使人们安静。新建手术室, 选用隔声好的材料, 合理布局, 定期维修、保养、普查基础设施, 淘汰陈旧设备。同时麻醉师应尽量避免X线照射, 穿防护服、围脖及腰托, 必要时回避;有条件的手术室, 可在墙壁、门板设置铅板, 隔绝辐射。 (2) 心理因素。采用弹性工作制,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适当减轻工作负担;确保麻醉医师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适当缓解精神压力, 并对麻醉师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工作, 妥善处理个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保持心情愉快。 (3) 生物污染防护。麻醉师在面对传染病患者时要做好心理和操作准备, 准备2套无菌手套, 当破损时立即更换。若有损伤, 用3%碘酊、75%乙醇消毒等, 对不同传染病实施不同治疗措施。在手术间放置盛有1 000 m L 0.2%过氧乙酸容器, 便于洗手;术间放置0.5%过氧乙酸浸泡的脚垫, 以免出现交叉感染。 (4) 化学因素。确保手术间空气新鲜、流通, 安装空调设备与排气扇等设施, 完善排污系统, 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检查麻醉剂, 按照无菌操作规程, 术后及时消毒处理手术室。 (5) 安全教育。定期组织麻醉师学习职业防护知识, 教导安全操作技能, 树立安全意识, 提高自身防护能力。注意防火、防电, 请专人定期检查和保养各种医疗电子仪器设备, 规范各种操作流程, 严格执行工作规章制度。另外, 要为麻醉师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检查身体, 及时疫苗接种, 提高机体免疫力。上岗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总而言之, 加强手术室麻醉师职业危害因素的预防措施, 提高心理素质, 改善手术室基础设施, 可降低职业危害发生率, 保障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志福.手术室工作人员皮肤或黏膜破损发生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6 (4) :642-644.

[2]杨迎春, 周丽华.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防护措施[J].护理与康复, 2009, 8 (12) :1001-1002.

[3]黄小红, 覃金爱, 韦志福, 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7) :748-750.

[4]宋瑞凤, 程桥.围术期麻醉师的责任思考[J].中国病案, 2011, 12 (10) :32-33.

麻醉药的危害及使用 篇2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作为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手机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近几年来,只要你稍加留意,随处可以看到一些中学生拿着手机侃侃而谈。老师在课堂上听见学生的手机声已经不是新鲜事。笔者所教的班级共56人,在2002年新生入校时只有两个学生有手机,到2003年增加10人,到2004年有手机的同学已经达23人。这与发达地区学生使用手机情况(广州,北京等地学生拥有手机已经超过了76%,重点中学超过90%.)相比比例相对较小,但发展速度已经相当快了。那么,中学生用手机一般都做什么调查统计:与家联系占38.55%,发短信占52.17%,玩游戏19.13%,上网8.99%,闲聊44.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手机的使用一方面给学生与家人,老师,同学的联系提供了方便,但手机短信,玩游戏和闲聊等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已经引起全社会的观注。

一、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危害

1.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近年来各类考试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04年6月我校期末考试发现个别学生用手机作弊;2004年高考在湖北潜江,石首,南漳都发生了利用手机舞弊的事,再如电白高考舞弊案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考试时将手靠近耳机佯装思考,实质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女生则更方便了,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监考老师很难发现。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正确引导,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

2.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

继网络之后,近两年在中学生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已有媒体惊呼“谁来杀短信黄毒”,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据调查约有79%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文字调情”。有74%的学生每周发送10多条信息,44%的学生发送20多条信息。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80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发短信的人IQ(智商)会降低10%,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4%左右。而且,短信内容一般都未经过滤,正处在“似懂非懂”阶段的中学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内容吸引误入歧途。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

3.扰乱课堂纪律

课堂上经常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学生发短信,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已不偶然。

4.手机辐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也不利。伦敦大学研究人类脑神经及细胞的盖尔教授撰文指出,让正常的白鼠连续接受4小时频率范围与手机辐射近似的无线电波辐射后,白鼠的脑细胞,DNA结构均有被破坏的迹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梁宣梅说,现在有很多青少年都在使用手机,以为这对身体没多大影响。其实,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

5.引发安全问题,由于手机品牌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辩别,再加上使用不当(雷雨天使用,长时间玩电游等),手机爆炸伤人的事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利用学生防范意识弱,反抗能力较小,专抢学生的手机。2005年4月22日下午,湘潭县一中高二学生朱磊在校园内行走时,被突如其来的雷电击中后当场身亡。事后,经法医鉴定,雷击竟然是由朱磊随身携带的小灵通引来的。2004年7月,一位16岁的加利福尼亚少女因手机突然在衣服口袋中爆炸导致二度烧伤的严重后果。(《中国经济时报》2004/07/29)

6.手机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具有关统计表明,学生使用手机的费用每年最低也在500元以上。

二、学生佩带手机的原因

学生佩带手机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程度上为了方便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二是部分学生追求时尚,攀比成风;三是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兴趣转移到利用手机来玩游戏,发短信等。

三、对策

手机渐入校园和课堂,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对学生佩带手机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呢我认为只堵不疏是不行的,只靠学校老师的教育而没有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是不行的。

1.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正人先己”,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开手机或不带手机进教室,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

2.学校要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咒”。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或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对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要严厉制止等。上海市建平中学是国内最早针对学生使用手机问题采取管理措施的学校。北京的人大附中,四中,首师大附中等京城名校纷纷作出口头和书面要求,不提倡中学生进校带手机。2003年12月1日,湖南师大附中推行“校园文明规约”,提倡学生不要把手机带入学校。2004年以来我校也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作了明确规定。在我所带的班还写进班级公约并纳入学生的德育考核。

3.学校应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思想上真正实现转变,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作为学校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使学生从自身提高认识,从根本上解决同题。本人曾以“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在班上展开讨论,正反双方都从网上,报刊和现实生活中搜集了大量资料和素材,讨论非常激烈。活动结束时同学的口号是:别让手机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拒绝不良信息,做文明公民!

4.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师生共同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手机的性能和对人体的危害,教学生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衣服口袋里。雷雨天尽量不使用。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书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至于手机引起的犯罪问题,要教学生别给陌生人回信,不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

5.学校要与家长配合。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对手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知知甚少,对学生用手机多数时间是发短信和玩游戏,他们也是半信半疑,而对打手机说谎更显几分无奈。因此,作为学校和老师要通过一些活动让家长充分认识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如限制话费,必要时调取通话记录及时发现问题,老师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等。

6.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出台一些措施,明确对用手机考试作弊这种行为的处罚手段,彻底杜绝利用手机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让学校和教师”有法可依“。

7.社会舆论也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只要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学生佩带手机所带来消极因素就会漫漫改变。

浅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危害 篇3

随着国家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资、扶持,彻底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继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做为一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人员,根据自己多年来对药剂学的掌握及平时与患者的沟通, 自踏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深刻的认识到,“懂医术,通人文,有理想,会创新”是社会发展时期从事药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药学工作人员,只掌握书本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对病人进行用药指导,需要我们及时掌握大量的和最新的药学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根据我在基层药品销售岗位多年工作,发表一下我对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观点。

1 认识了解抗生素

在现实生活中,抗生素普遍被人们认为能治百病,每当患者有身体不适,头疼发热、咳涑等不适症状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而他们确想不到滥用抗生素会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关于抗生素大家其实并不陌生了,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它的种类是相当多的。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在临床上常用的应该有一百多个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一类就有很多的品种。头孢菌素、红霉素类也有很多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使用时针对不同的的疾病、人群、细菌等,所以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来予以适当地选用。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灭感染我们的微生物,目的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

2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2.1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

2.2 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諾霉素、阿斯霉素等。

2.3 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2.4 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2.5 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2.6 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2.7 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2.8 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2.9 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等。

2.10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3 抗生素使用原则

3.1 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3.2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3.3 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3.4 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复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4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1 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 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4.2 过敏反应

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4.3 二重感染

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这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多见。因此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4.4 耐药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代。“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麻醉药的危害及使用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 , 即在同一时间截点 (2013年9月—2013年12月) , 选择宜昌市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宜昌市中医院、宜昌市东山医院、宜昌市妇幼保健院、葛洲坝中心医院的麻醉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职业危害暴露现状及认知状况调查。

纳入标准:包括在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工作的麻醉医师, 且在同一工作岗位连续工作时间 (工龄) >1 a。排除标准:未接触职业暴露的非一线工作人员, 如未从事专业工作的科室主任等;连续6个月未从事日常麻醉工作, 如外出进修学习;不能配合完成本次问卷调查者。

1.2 问卷调查

使用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对符合条件的麻醉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在跟医院医务部门沟通协调后,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前, 研究者向调查对象详细讲解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各项指标的回答要求, 以期得到被调查者的充分配合。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个人基本情况:包括麻醉医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 (2) 职业暴露现况调查:包括职业暴露史、发生职业暴露处理方式、发生职业暴露行为情况、职业暴露的培训情况等。 (3) 职业暴露认知情况调查:包括职业暴露相关知识, 如是否知晓六步洗手法;职业暴露相关态度, 如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或患者标本后是否需要彻底洗手;职业暴露相关行为, 如在实际工作中接触患者或患者标本后是如何洗手的等。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 检验水准α为0.05。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职业暴露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影响麻醉医师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得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1份, 收回有效问卷118份, 有效回收率为97.52%。其中, 男性68名, 女性50名, 男女性别比为1.36∶1;平均年龄 (36.82±8.11) 岁。见表1。

2.2 麻醉医师职业危害行为发生情况

对抽样的10家医疗单位的118名麻醉医师近1 a内锐器伤等常见职业危害行为的发现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麻醉医师职业危害行为总体发生率为67.8%。见表2、表3。

2.3 麻醉医师职业危害防护现状

结果显示, 防护用具配备率最高的是防护服 (98.3%) , 其次为口罩 (92.4%) ;使用率最高防护用具是口罩, 使用率也仅为51.1%;其他防护用具使用率均低于30%, 见表4。

2.4 麻醉医师对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知晓率最高的条目是“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需要分类处理”, 知晓率为100.0%;其次为“职业暴露防护可以降低院内感染”, 知晓率为96.6%;以及“标准预防既能保护医务人员又能保护患者”, 知晓率为93.2%;而条目“标准预防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又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回答正确的人数有80人, 知晓率最低为67.8%。见表5。

2.5 麻醉医师职业危害认知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对职业危害相关知识条目进行赋分, 对每个条目回答正确均赋值1分, 回答错误赋值0分, 满分9分。118名麻醉医师得分3~9分, 平均分 (7.59±2.37) 分。以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相关知识评分作为因变量, 以各人口学指标及职业暴露情况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 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 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影响临床实验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得分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医院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情况、医院级别、文化程度。见表6。

3 讨论

近年来, 虽然大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也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 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手术项目不断增多, 麻醉医师在协助临床医师完成手术时, 每天会接触大量的血液、体液等具有生物危险性的物质, 从而更增加了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4,5]。在国内众多研究当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是职业暴露较多地体现在了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身上。而麻醉医师是维持医院各类诊断、治疗、手术等不可缺少的部门组织, 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力量也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之一, 同时也是职业暴露最容易忽视的群体, 医院管理部门和监理部门在开展安全防护教育、学习标准防护知识、监测职业暴露人群时, 应该重点关注作为平时最容易忽略的麻醉医师群体。在主观方面, 麻醉医师的自我防护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研究结果显示, 麻醉医师职业危害行为总体发生率为67.8%, 80名有发生职业危害行为麻醉医师中, 只发生1种职业危害行为的有69人, 发生2种职业危害行为的有9人, 发生3种及以上职业危害行为的2人。这与麻醉医师的工作性质有关, 麻醉师每天都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 由于工作繁忙而往往容易忽视自我防护, 不按传染隔离制度办事, 接触污染的器械部件时, 也往往会忽略了生物安全防护[6]。

麻醉医师没有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对手术室内潜在的危险缺乏预见性, 缺乏正规的培训。麻醉医师职业暴露的途径主要接触、呼吸道、损伤的皮肤, 因此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 戴口罩和帽子, 必要时戴手套;结束操作应及时洗手。需要明确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本次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 对118名麻醉医师所在单位或科室职业危害防护用具配置及使用情况分析, 发现防护用具配备率尚可, 而使用率普遍较低。

麻醉医师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 “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需要分类处理”和“职业暴露防护可以降低院内感染”这些常识性的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非常高;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危害相关知识如“标准预防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又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知晓率则明显偏低, 说明整个麻醉医师群体没有进行完整的职业危害防护的培训, 导致整体知晓水平低下。同时, 麻醉医师群体的自我防护意识比较薄弱, 遇到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时, 不知如何采取防护措施, 或防护措施不到位也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7]。

多因素分析发现,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医院级别以及是否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和医院对职业防护教育的重视程度与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相关知识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表现为:医院对职业防护更重视、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的麻醉医师的相关知识得分越高;医院级别越高、麻醉医师的文化程度越高, 其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得分也越高。从这方面看, 低学历、低级别医院的麻醉医师没有真正去重视职业暴露这个问题, 从而不能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职业暴露的发生与预后。在对待麻醉医师的职业危害问题上普遍存在“重检轻防”的思想, 医院/科室领导应该更新思想, 健全规章制度, 让全科人员知道防止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并且要采取很多措施, 如认真组织学习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条例》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文件和管理办法,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 落实到人, 定期监测, 杜绝随意性[8,9]。

参考文献

[1]戴青梅, 王立英, 刘素英.医务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37 (7) :532-534.

[2]蔡伟良, 钟琴书, 陈兰.临床护士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15 (2) :114-115.

[3]徐俊涛, 朱文克, 冀红霞.输血科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职业暴露与防护[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9 (5) :894-895.

[4]Obalum DC, Eyesan SU, Ogo CN, et al.Concerns,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towards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IV/AIDS in Nigeria[J].Int Orthop, 2009, 33:851-854.

[5]Qu B, Zhang Y, Guo H,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HIV/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mong student nurses: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J].AIDS Patient Care STDS, 2010, 24:59-63.

[6]赵惠芳.手术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职业与健康, 2009, 25 (19) :2038-2039.

[7]祝有菊, 王晓光, 陈雪萍.手术室的职业危害及预防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15) :4086-4087.

[8]乔建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的防范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3) :312.

麻醉药的危害及使用 篇5

第一条 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经费的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职业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职业卫生经费是公司为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加强职工劳动保护,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严谨挪作他用。

第三条 使用范围:

(一)

防止伤亡事故,改善劳动保护条件的项目;(二)

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用于职业危害防治的项目;(三)

职业危害防治部门为提高监察水平而购置的检测、监测仪器设备;(四)

有关职业卫生工作的宣传、培训;(五)

经公司批准的其他专项支出。

第四条 经费开支项目:

(一)

仪器、设备、劳动用品购置费;(二)

安装费(三)

调研、资料费(四)

宣传、培训费(五)

其他 第五条

职业卫生工作领导组每年末向财务部上报次年职业卫生专业经费计划,包括劳保用品费用、仪器设备购置费、宣传培训资

料费等。

第六条

使用职业卫生专项经费须职业卫生领导组办公室审核,按公司规定程序审批后,财务部方可列支。

第七条

麻醉药的危害及使用 篇6

目前导热油已经在石油、化工、木材加工以及汽车制造等工业领域普遍应用, 具有低压和高温的良好的传热效果。导热油从作用上来划分, 是属于有机热载体, 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将燃料产生的热量通过间接的传给用热设备, 从而使用热设备得以更加有效而快速的工作, 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它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 它的热效率较好且传热均匀, 还能对稳定进行准确和良好的控制, 具有节能和输送便捷的优点。虽然导热油有诸多的使用特点, 但是随着导热油不断的使用, 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尤其表现在高温下的导热油会劣化、降解, 可能导致加热炉的结焦现象, 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低效, 严重的话, 有可能使热油炉运行完全失控。因此, 需要注意导热油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以便更好的是其发生良好的作用。

二.导热油的组成及其分类

导热油是在基础油的条件下增添多种添加剂而成, 基础油大约占了导热油总量的90%以上, 因此对导热油的性能和效能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 虽然添加剂的量较小, 但是它对导热油的某方面性能具有加强的作用。

导热油按照生产原料的差异可以分为两大类, 主要是矿物型和合成型。其中矿物型是石油高温裂解或者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馏分油为基础油的, 添加剂采用的是抗氧化剂, 这样的导热油是采用常见的原料组成的, 具有价格低、工艺简单和不易氧化的特点, 但其缺点是热稳定性交差, 劣化现象严重, 使用寿命短, 无法形成循环利用。合成型的导热油以化工和石油化工材料为基础油, 在热稳定性性上较好, 但其制造成本较高, 且气味刺激性强, 也高温下也容易劣化。

三.导热油的劣化倾向以及危害

根据上述导热油的组成和优缺点, 导热油的劣化及危害主要分为三种:

1. 热劣化及危害

导热油长期在高温下就会发生分子的碳链断裂, 导致化合物分解, 使得分解物与其他分子结合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使导热油颜色和性能发生改变, 这就是热劣化。导热油发生热劣化容易使油管内积聚气体, 从而降低热效率和着火点, 增加了燃爆的危险。热劣化的过程比较复杂, 可能会发生很多次聚合反应, 反应产生的物质能够加速导热油的热劣化和输油管道的堵塞, 可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2. 氧化劣化及危害

导热油的氧化劣化是导热油和空气接触后产生有机酸, 从而加速导热油的聚合反应的现象。温度越高, 氧化的速度和程度就会加大, 造成导热油粘度增加, 从而使其颜色和性能大大降低。导热油氧化劣化产生的有机酸对机械设备具有腐蚀作用, 加大了泄露的风险。

3.混入异物劣化及危害

导热油在炼制和工作的过程中, 有可能会混入异物, 这些异物有可能会使导热油分解, 或者是导热油发生聚合反应的催化剂。有的异物会直接和导热油发生反应, 造成导热油的劣化, 降低了导热油的性能, 甚至可能使导热油变质, 起不到传热的效果。

四.导热油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根据导热油的特点和导热油发生劣化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 在应用导热油的过程中, 需要对导热油的设备和使用环境进行检测, 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从而保证导热油能够高效的完成传热效能。

1.由专业人员灌注导热油

导热油炉在进行首次罐油时应该由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 且制造商应该在场进行指导和观察, 当油炉改注其他的导热油时, 应该咨询制造商是否可以。在导热油注入之前, 应该对设备进行脱水处理, 根据脱水的流程严格执行, 以使导热油炉干燥, 保持导热油的组成成分不变。导热油进出口或者脱水时应该注意控制膨胀油位, 及时进行处理, 脱水完成后应该调整好压力表和温度。

2. 安装膨胀器和贮存罐

在加热循环系统中应该增加膨胀器和贮存罐等设备, 这些设备应该事先进行容积的选择, 以使设备能够安全、有效的发生作用。膨胀器的顶部装上防止雨水淋湿的放空管, 其运行稳定要在70摄氏度以下, 避免导热油发生氧化劣化。在系统进行工作期间, 应该定期对过滤器进行清洗, 导热油应该避免其他杂志混合物进入, 以保持导热油性能。

3. 定期进行油质检验

为了防止导热油泄露, 在设备上应该使用防泄漏的密封材料, 基于导热油容易发生劣化现象, 应该定期对其进行油质化验, 从而保证其传热性能。实践中, 石油企业每年都会对导热油的残碳、酸值、粘度和闪点进行分析, 当出现有两项指标不合乎要求时就需要对导热油进行处理, 以保证导热油正常使用, 维持石油企业的生产。

4. 操作程序规范

导热油的正常工作还需要有严格的个人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保障, 由于导热油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需要司炉工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日常工作, 持证上岗, 同时对导热油的相关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以保证有机热载体炉的安全有效的运行, 提高导热油的使用效能。

五.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导热油在油田企业的应用和发展, 现在作为热介质的导热油品种较多, 且大多没有统一的标准, 从而造成了导热油市场比较混乱, 甚至石油企业还可能应用到对适用范围没有明确说明的产品。基于以上各种因素, 需要了解导热油的组成、劣化以及危害, 以防止资源的浪费和设备的损坏, 同时还要规范加热系统的日常操作, 定期对导热油的质量进行检测, 防止劣化现象的发生, 保证石油企业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玉琴.有机热载体的特点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1999 (5) :53-54.

[2]胡月新.浅议有机热载体生产使用中的若干隐患[J].工业锅炉, 2004 (1) :35-36.

[3]熊忠灿.导热油的劣化因素及其预防措施[J].工业锅炉, 2004 (1) :35-36.

麻醉药的危害及使用 篇7

1 抗生素的滥用现状、危害与原因

在抗生素类型的增加下, 该种药品已经成为临床中常用的药物, 由此带来了抗生素滥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这集中在临床、患者、畜牧业三个方面。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这表现在几个方面:

1.1 细菌出现耐药性

抗生素的应用虽然可以防治疾病, 但是也增加了细菌的抗药性, 以甲氧西林在MRSA的治疗中为例, 在上世纪80年代, 治疗有效率为95%, 90年代, 治疗有效率降低到了75%, 目前已经基本无效了。在20年前, 环丙沙星是一种有效的抗菌药物,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但是目前, 基本已经被临床中淘汰, 虽然人们发现了大量的新型抗生素, 但是远远比不上耐药菌的产生速度, 一种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时间约为10年, 但是耐药菌只要2年就会出现新品种。

1.2 出现不良反应

滥用抗生素也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研究显示, 在一万个门诊抗生素处方患者中, 有超过80起由于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过敏, 我国药品监测中心研究显示, 在造成不良反应的药物中, 又30%是由抗生素引起。此外, 抗生素的滥用还可能会引发菌群失调问题, 引起严重的二次感染。

1.3 加重患者负担

抗生素的制造包括天然法、半合成法以及合成法三种, 天然法与半合成法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粮食, 滥用抗生素是对卫生资源、粮食的浪费, 也会给患者增加负担, 致使用药费用居高不下。调查显示, 在门诊处方中, 抗生素用药费用占据患者住院费用的40%, 是其中最大的支出。

1.4 菌群失调问题频发

菌群失调就是患者由于抗生素滥用问题的影响, 致使其体内正常菌群细菌种类与数量出现变化, 甚至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该种现象多见于长期使用光谱抗生素患者群体中, 此类患者体内, 光谱抗生素敏感细菌被杀死, 不敏感的病原菌进入到患者体内后, 大量的繁殖, 引起假膜性肠炎、肺炎等一系列的疾病, 这就是常说的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会导致患者正常林下体征被掩盖, 错过正常的治疗机会。

引起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就现阶段来看, 我国药品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虽然国家颁布了关于抗生素的使用标准与规定, 但是却未对抗生素销售进行明确的规定, 由于缺乏市场监管, 部分药店为了追求利润, 利用不正当的手法来销售抗生素, 导致药房中抗生素烂卖情况非常严重。此外, 由于部分临床医生观念错误, 凭借自己的经验用药, 大部分的医生指导要控制抗生素用量, 但是并未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用药, 缺乏责任意识, 这也是导致抗生素滥用的重要诱因。同时, 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大, 病菌传染途径显著增多, 各类新型细菌产生, 而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应用也会从食物链引发细菌的感染, 带来的不良影响越来越严重。

2 如何避免抗生素滥用问题

虽然大多数人知道滥用抗生素的后果, 但是仅仅存在意识是无法改变现状的, 必须要采取多管齐下的解决渠道:

2.1 完善行政干预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采用分级管理的模式来规范抗菌药物, 针对抗生素的品种、数量与监管措施制定了监管制度, 这是我国药物监管史的发展里程碑。但是, 在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下, 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监管不力、审批不严、虚假宣传与销售混乱的问题。在下一阶段下, 需要进一步做好监管工作, 不断规范现有的抗生素使用市场。

2.2 做好医院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医院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药品政策, 制定出符合本院的抗生素使用细则和条例, 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 并将抗生素管理纳入到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中, 要求医院感染科定期对本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抽查, 将抗生素应用与医务人员的工资挂钩, 规范药物使用行为, 帮助医务人员养成正确的用药思想。药学人员应加强再学习和知识更新, 并积极主动与临床医师沟通, 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2.3 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

加强抗生素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并加强对广大民众抗生素知识的宣传教育是针对患方因素的主要措施。要使公众认识到, 抗生素是一类特殊的药品, 不能随意、盲目使用。提高全民合理用药意识, 减少患者对抗生素的依赖, 配合医生的合理医治。

2.4 合理为患者应用抗生素

任何的抗生素都有抗菌谱以及药学特征,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出其药学特征, 这样才能够取得最为理想的疗效, 而何种抗生素药学特征最理想, 就需要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来决定。此外, 还要坚持整疗程使用抗生素, 一般情况下, 抗生素使用疗程为7~10天, 有关资料显示, 在治疗过程中, 需要坚持整疗程使用抗生素, 如果只应用2、3天就停止使用, 就会给细菌繁殖机会, 这些残留的病原菌耐药性非常强。

3 小结

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 但是近年来,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 使很多病原菌珠产生耐药性, 我们每个人都应了解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 学会正确使用抗生素。减少因不规范的使用或滥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在我国, 抗生素滥用问题是很严重的, 解决抗生素滥用问题,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杜蕾, 赖维云, 罗鑫, 傅志蓉, 吴成斌, 张婷.重庆市社区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干预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6 (02)

[2]朱晓娟.中国家长对儿童常见病中抗生素使用问题的认识和态度[J].教师.2016 (11)

麻醉药的危害及使用 篇8

1 有害气体液体及防护

1.1 六氟化硫(SF6)和氟利昂12

1.1.1 简介

六氟化硫和氟利昂12都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加速器中用作防止波导管中产生电弧的绝缘体。这些气体被压缩成液态,存储于机架中或机架旁边的金属容器内。这些气体虽然无毒,但人在吸入80%六氟化硫和20%的氧气的混合气体几分钟后,就会出现四肢麻木,甚至窒息死亡。六氟化硫和氟利昂12气体一旦遇到射频波导管中的高压电弧便可分解成有毒化合物,其中包括氢氯酸、氢氟酸、氯、氟以及碳酰氯等气体。

1.1.2 防护

加速器波导正常情况下密封良好,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漏气现象,但有时由于维修需要也会将射频波导中的绝缘气体排出,为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应遵循CTB42排放波导管气体中描述的标准通风程序进行通风。在射频波导管系统上或附件做任何工作前,都要意识到高毒和腐蚀物质的存在,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排风,不要让你的脸接触到减压阀,当减压阀为系统排气时,避免在减压阀附近吸气。对于用过的波导管部件,须将其当作被污染物体对待,搬运时须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并始终戴上防护眼镜和耐化学性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GB 1165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规定并经国家相应的质检部门检测,具有生产许可证及编号标志、产品合格证者,方可使用。

医院的放疗中心一般情况下都会贮存1瓶或几瓶六氟化硫或氟利昂12气体备用,需注意贮存这些气体的气瓶均须装上阀盖,以防损坏阀杆和储气泄漏,并须将气瓶置于清洁、干燥、通风处,温度不超过摄氏52℃。正在使用中的气瓶必须确保通过适当的方式固定于机架上或机架旁边,所有备品备件均须用链条拴好。气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如果搬运六氟化硫和氟利昂12气体的方法不恰当,可能会使高压气体快速释放,从而导致烫伤、冻伤、爆炸等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伤害。另外,损坏或跌落的气瓶切勿再次填充或使用。

若不慎吸入有害气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泪、打喷嚏、流涕、咳嗽、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将伤员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寻求救护;若皮肤或眼睛接触到有害气体,须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立即就医。

1.2 臭氧和氮氧化物

1.2.1 简介

电子或X射线束与空气的相互作用可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的产额约为臭氧的1/3,且以臭氧的毒性最高,虽然通常情况下量很少可忽略,但高剂量和长时间暴露的情况则另当别论。纯臭氧不稳定,它是略带蓝色的气体,有其特有的新鲜、刺鼻的气味。它除了对加速器本身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外,对人的呼吸系统、眼睛和黏膜等都有伤害,轻者会引起咳嗽、头痛、胸闷,重者会导致肺气肿和肺炎。

1.2.2 防护

调强、X刀等放射治疗技术或者维修时会高剂量的出束,产生臭氧等有害气体的几率很高,但工作中为了摆位操作方便或者维修方便,不可能佩戴有效的防护面罩来进行防护,只能尽量地降低臭氧的浓度。降低臭氧浓度的根本措施是要求加速器机房有良好的通风。鉴于加速器辐射场电离辐射造成的放射性粒子一般比重大于空气,故采用“上进下出”的方式,一般每小时换气3~5次后,可以达到0.3 mg/m3(0.14 ppm)以下的臭氧浓度,这也是国家卫生部对工作场所空气中臭氧浓度的限量。对没有自动通风设计的机房,操作人员应该自觉采用定时开关风机。另外,由于这些被污染的空气会排放至放疗中心周围的环境中,从而对工作人员、患者以及公众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对于高能射线产生的空气污染,应采用与其他单位相对独立的进排风系统。物理师在日常进行QA测量[1]和剂量验证时以及工程人员维修机器时经常要进行大剂量长时间的出束,这时特别注意不要在出束后立即进入治疗室,需要在治疗室内操作的程序步骤要尽快完成,尽量减少在治疗室内停留的时间。

如果探测到臭氧,应立即关闭加速器并撤离治疗室,让室内正常通风设备排尽有害气体后再重新进入治疗室。

1.3 介电绝缘油

1.3.1 简介

介电绝缘油存在于所有加速器的脉冲变压器、调制器、整流器和电容器中。介电绝缘油可在分解和浸渍重金属后随时间而变成有害物质,燃烧时还可以产生芳烃和一氧化碳。介电绝缘油对人体有害,对皮肤有刺激性。

1.3.2 防护

介电绝缘油一般都密封在各种容器中,与工作人员接触的几率不大,但机器发生故障时,脉冲变压器等部件会发生漏油现象。处理这种油时须戴上长橡皮手套,充油部件故障可能会产生烟气,一旦探测到烟气,应立即采取通风措施。过度暴露于烟气虽然对健康没有大的危害,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眼睛和结膜。

2 有害灰尘颗粒及防护

2.1 铅灰尘

2.1.1 简介

铅存在于加速器的防护罩、配重以及某些楔形板中,在维修加速器过程中,经常会拆下很多不同形状的铅块,在搬运这些铅块等物时可能会产生铅灰尘,被人吸入或咽下。暴露于铅灰尘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导致贫血、肠胃异常等,若在铅灰尘中过度暴露则会导致神经肌肉紊乱、麻痹和生育缺陷等。

2.1.2 防护

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正确的卫生规范并佩戴一次性的口罩,以避免吸入和吞咽受铅污染的灰尘。搬运含铅物件时要始终戴上手套以保护皮肤,防止直接接触,用于搬运含铅物体的手套不应用于其他目的。在用皮革手套搬运含铅物件时,须在皮革手套里面戴上乳胶或乙烯基塑胶手套,因为铅会渗入到反复用于搬运含铅物件的皮革手套中。在离开工作场所前,切记摘下手套并将其存放于一个专用的塑料存储袋中。在搬运含铅或铅污染物质后,要彻底清洗手和脸,切忌用压缩气体吹扫清理含铅部件,不要用水或饱和湿布清理含铅部件,因为过多的水分可使铅出现氧化,但可以用润湿的无棉绒布进行清理,这样可避免铅颗粒在空气中传播。若皮肤被含铅的残余物污染,应用水和肥皂冲洗干净,若不慎吞咽或吸入含铅物体或粉尘,需立即就医。

2.2 铍微粒

2.2.1 简介

铍存在于所有高能量加速器的偏转磁体窗中和某些厂商提供的大功率隔离器中。正常的检修和维护程序一般不会使工作人员接触到铍化合物。但拆卸和处理偏转磁体窗或者隔离器损坏时,有可能使人暴露于铍微粒中[2]。

铍具有毒性。每一立方米的空气中只要有1 mg铍的粉尘,就会使人染上急性肺炎———铍肺病。与铍相比,铍的化合物毒性更大,因为其会在动物的组织和血浆中形成可溶性的胶状物质,进而与血红蛋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从而使组织器官发生各种病变,在肺和骨骼中的铍,还可能引发癌症。

2.2.2 防护

由于铍是很轻的金属,易于飘逸到空气中去,而且铍从人体组织排泄出去的速度极其缓慢,因此在工作中若有可能与铍接触,就须穿工作服,随时戴优质防尘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以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另外,还须佩戴安全护镜,以防铍进入眼内。在接触了铍之后,应及时脱离铍作业现场,并遵循相关的个人规范进行清洗,必要时需给予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预防并发症;如果铍尘埃微粒进入眼内,须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立即就医。

3 其他隐性危害及防护

3.1 贫铀

3.1.1 简介

贫铀存在于较早型号的低能量直线加速器X射线头中。贫铀是自然生成的、经过处理的放射性物质,必须小心对待。辐射物的主要部分为散发的α粒子和β粒子,只有一小部分为散射的γ射线。外部辐射能级大大低于一般认为的有害程度。电镀部件的表面涂层若有损坏,则可造成贫铀部件氧化,从而导致氧化铀中毒。

3.1.2 防护

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对贫铀部件进行切削、锉磨、钻孔、刮削或进行其他有损保护涂层(电镀层)的加工。搬运含贫铀部件时,务必戴上没有金属扣或铆钉的厚皮革手套,以防刮破部件上的保护涂层。由于现在接触的贫铀部件较少,本文不作详述。

3.2 激光束

3.2.1 简介

治疗前给患者摆位时,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经常采用激光定位系统[3],其一般由3个激光灯发出的红色或绿色的窄条可见光立体定位等中心位置,激光的功率密度极高,它可立即使视网膜受到永久性伤害。

3.2.2 防护

技师在给患者摆位时,工程师在校准激光灯时,都不能直视激光灯,也不可直视其在光滑表面的反射光。另外,激光灯为电源供电的高压也足以致命,因此非专业人员不可轻易操作,医院的工作人员切勿将激光器的保护罩拿掉。

3.3 表面高温

3.3.1 简介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运行过程中某些组件表面具有极高的温度,一旦裸露的皮肤接触到可能造成严重的烫伤。典型的部件包括机头部分用来照亮射野或标尺的石英卤素灯、闸流管、磁控管、加速管等;另外,用于冷却的水管会达到沸热温度,而且热水有一定的压力(通常可高达100 psi(1 psi=6.89 k Pa)),不要接触,以免爆裂。

3.3.2 防护

只要加速器在运行,其高温就无法避免,因此要注意在开机或停机后的一段冷却时间内,防止任何人接触这些器件以及传热敏感的器件,在这些器件表面明显处张贴高温警告标志。

3.4 火灾

3.4.1 简介

任何电气都有漏电失火的危险,尤其是直线加速器某些部件(如离子泵等)要保持24 h供电,而且机器上冷却水管、电路板等不利于电气灭火的组件,更应注意防火。

3.4.2 防护

加速器配套使用的一些设备如稳压电源等,需要医院独自订购,要选用质量有保证的产品。另外,医院应该提供合适的安全防火措施,如安装气体灭火系统等。治疗室中和控制台附近应安放有灭火器,而且这种灭火器必须适合于电气灭火。此外,应在机房附近显著位置张贴失火时脱离危险区的路线图。

4 结论

综上所述,直线加速器的工作人员不仅面临辐射、高压等危险[4],还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危害,因此,放疗工作人员使用直线加速器,应做到以下几点:

(1)时刻牢记放射防护3原则,即辐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这3项基本原则构成了一套放射防护体系,正当化是最优化过程的前提,个人剂量限值是最优化的约束条件。所以,放射防护3项基本原则是相互关联的,要灵活运用。

(2)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防护意识。技师和工程师要定期讨论分析加速器在使用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树立严肃、严格、严密、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期学习防护知识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一旦发生意外,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科室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正确的机器操作规程,完备的应急预案,使实际工作中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在制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增强应急处理能力。科室可以举行相关的预警演戏,熟悉应急处理程序,并且定期检查急停按钮是否失灵、各项联锁是否有效。

(4)工作人员应坚持定期健康查体和进行个人剂量监测,一旦发现血象异常(如白细胞数量有明显下降)或者身体有不适的症状,要及时就医,必要时应脱离岗位[5]。工作人员应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对医用直线加速器使用中一些容易忽视的潜在危害进行系统总结,为医务人员在加速器操作中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多年在加速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及参考技术资料。结果:介绍了有害气体液体、有害灰尘颗粒以及其他隐性的危害,并针对各种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方法。结论:加速器工作人员面临很多潜在危害,工作人员需提高警惕,加强防护。

关键词:直线加速器,危害,意外事故

参考文献

[1]曾自力.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9):116.

[2]刘沛先,尹晓明,吴化军.医用直线加速器检修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8,22(1):46.

[3]姜秀英.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性能检测与质量保证[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8):56.

[4]王洵.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安全性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1):55.

麻醉药的危害及使用 篇9

关键词:人体静电,电雷管,危害,防护

0 引言

工业电雷管是爆破工程中使用的量大面广的起爆器材。在使用过程中, 静电对电雷管构成很大的危害, 因为人体等产生的静电一旦泄放到雷管上, 可以引爆雷管而造成意外爆炸事故, 由于静电引起电雷管意外爆炸事故屡见不鲜, 因此研究人体静电在电雷管使用中的危害及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1 电雷管中的静电危害

1.1 电雷管意外爆炸的静电放电形式一般情况下, 人体活动的起电方式有3种:

接触起电、感应起电和吸附起电。静电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放电, 引起电雷管的早爆或突然爆炸。电雷管意外爆炸的静电放电形式有3种: (1) 脚脚型静电放电。这种形式的放电是电荷从一根脚线通过桥丝传到另一根脚线上。例如电雷管的脚线之一与地相接时, 带有静电的人体触及另一根脚线的裸体部分, 人体的静电就会从一根脚线经过桥丝到另一根脚线而流入大地。这种放电形式的起爆是放电电流的热效应点燃点火药头所致, 它相当于电雷管的正常起爆。 (2) 桥桥型静电放电。这种形式的放电一般均发生在双桥丝结构的电雷管中, 静电放电发生在两个桥丝之间的地方。 (3) 脚壳型静电放电。这种形式的放电可等效地看成脚线与管壳或脚线与加强帽之间构成一对电极的放电。这是因为任一对电极上的静电电位差达到了介质的击穿电压, 从而引起电极间介质击穿所致。

1.2 电雷管最主要的危害电雷管最主要的危害是脚壳型静电

放电, 这种放电形式的起爆能量最小, 同时由于电雷管生产工艺的分散性, 常常使脚线之一离管内壁近些, 另一脚线离得远一些, 这样在一定的静电电压作用下, 脚壳间距离小的气隙首先击穿而产生火花放电, 这就是所谓的单一泄放间隙静电放电。从静电安全考虑, 电雷管的两根脚线管外端点一般情况下总是拧在一起的, 当脚壳间发生单一泄放间隙静电放电时, 桥丝上会有电流通过, 即产生桥流, 桥流的热效应使起爆更容易。

目前, 公认的人身静电为20kV电压、500pF电容及3000Ω~5000Ω电阻。产品的静电安全规范基本上按这些数值确定。根据GB12158-9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中导体间的静电放电能量公式, 计算出人体的静电能量约为0.1J, 如果一个人带有这样的能量和电雷管脚线接触, 设桥丝电阻为1Ω, 那么通入电桥的能量约为0.02×10-3J, 此能量不足以引发桥丝式电雷管, 所以通常静电引发电雷管的位置不在桥丝上。静电的主要作用是由于其高压在脚壳间或脚帽间产生击穿形成电火花, 由电火花引发装药, 因此, 它是一种最经常、最容易使桥丝式电雷管意外爆炸的放电形式。

2 人体静电的防护措施

2.1 影响人体静电的因素起电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起电量, 是由人的操作速度或活动速度决定的。

操作速度或活动速度快的起电效率高, 人体带电电位也高;反之人体带电电位就低。在起电速率一定的条件下, 人体对地电阻越大, 人体带电电位越高;反之人体带电电位越低。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在现代生产和运输达到的速度下, 常常是电阻率高的介质 (抗静电工作服除外) 起电量大。对衣装来说, 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条件下, 棉布的表面电阻率最低, 尼龙的表面电阻率最高。湿度对衣装表面电阻率影响是很大的, 一般湿度在65%~80%为宜。

人体电容是人体对地的电容, 它是随人体姿势、衣装厚薄和材质不同而不同的可变量, 一般为100pF~200pF, 特殊场合下可达300pF~600pF。从这些数据看, 人体电容变化的范围是很大的, 在操作现场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数据。人体带电后如果放电很慢, 即人体带电量Q近似地视为定值, 由Q=C·U可知, 这时人体对地电容的减小会导致人体带电电位的升高, 从而使静电能量增大, 增加了危险程度。这表明在操作电雷管时, 应禁止做不必要的动作。

2.2 减少静电危害的主要途径减少静电危害的主要途径有两条:

其一, 改变药剂和雷管本身的抗静电能力;其二, 减少静电起电的能量, 使之降到现有产品最小发火能以下。根据我国目前技术手段, 如对药剂本身改性会给产品参数带来较大变化;在雷管结构方面采取防静电措施, 则工艺变化大、成本高、生产设备不适应等。而第二种方法实现起来比较容易。

减少静电起电的能量, 即要抑制人体接触起电, 就是抑制人体的最高电位 (工作服上的电位) , 以免发生放电现象, 要求人体表面的电场强度最大不超过30000V·cm-1。为了抑制人体静电, 不应穿塑料底鞋与胶底鞋, 也不应穿化纤衣服与厚毛衣, 要穿棉衬衣或经过防带电处理的衣服。在工作场所, 不要坐在人造革面的椅子上, 以防起立时产生静电, 特别是穿化纤衣服或坐着的人快速起立时, 静电起电电位更高。抑制接触起电的另一个措施是操作人员不进行与人体接触起电有关的举动。例如在地板上无目的地来回走动或在工作室内脱换衣服等。对一些必不可少的活动也应尽量慢速进行。工作场所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因为干燥条件下, 皮肤也能和外界介质接触起电。禁止无关人员从操作者背后走过以防止人体因感应而起电, 也不应使工作场所的人员接近和接触带电量大的物体。工作场所应保持空气的洁净, 以防止空气中的带电粉尘降落在人体上使人体带电。操作人员每次接触电雷管时, 都应触摸一下工房或库房安装的接地棒, 以消除人体静电。

为了更有效地泄漏人体静电, 工作人员应穿防静电服装。棉布服装在高湿度时的防静电效果比较理想。但相对湿度在50%以下时, 棉布的服装和化纤服装一样有很多静电, 不能作为防静电服装使用。不允许用橡皮、塑料布或有机玻璃等高绝缘性材料铺桌面或地面, 必要时应使用导电橡胶或敷设铝层塑料膜, 可有效地降低人体对地电阻, 从而保证人体静电迅速泄入大地。

3 结束语

目前, 虽然我国生产的纸壳电雷管、塑料壳雷管等都具有较好的抗静电能力, 但是普通工业金属壳电雷管抗静电能力较差, 因为人体的静电, 金属壳普通电雷管的药头和管壳之间或者药头与脚线之间在条件合适时会发生静电泄放, 从而引起意外爆炸, 正因为人体静电是引起电雷管发生意外爆炸最主要和最危险的因素, 因此要做好体静电的防护工作, 只有做好人体静电的防护, 才能避免电雷管在使用中发生意外事故。

参考文献

[1]陆承祖, 王克起.静电原理及防灾.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117.

[2]陈福梅.火工品原理与设计.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0.212.

[3]殷鹤华, 陆守香, 陈杰恒.工业电雷管抗静电性能的研究[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

麻醉药的危害及使用 篇10

一、大兴安岭地区咪草烟、氯嘧磺隆类除草剂使用和危害情况

2006年, 全区大豆种植面积81.08万亩, 使用咪草烟类、氯嘧磺隆类除草剂面积约33.2万亩, 约占大豆播种面积的41%, 其中:咪草烟使用数量31.11吨, 应用面积26.59万亩;咪草烟混剂使用数量7.78吨, 应用面积6.65万亩;氯嘧磺隆使用数量1.56吨, 应用面积21.89万亩;氯嘧磺隆混剂0.17吨, 应用面积2.43万亩。连续三年以上使用咪草烟类、氯嘧磺隆类除草剂面积约22.27万亩, 约占大豆播种面积27%;受前茬施用咪草烟类、氯嘧磺隆类除草剂而未能调茬面积14.19万亩;后茬受害作物种类主要有大豆、芸豆、小麦、马铃薯, 面积约10.1万亩, 其中:大豆受害面积7.8万亩, 减产幅度达15%, 产量损失达140.4万公斤, 直接经济损失约365万元;芸豆受害面积1.9万亩, 减产幅度达15%, 产量损失达42.75万斤, 直接经济损失约128.3万元;小麦受害面积0.3万亩, 减产幅度10%左右, 产量损失达4.5万公斤, 直接经济损失约4.5万元;马铃薯受害面积0.1万亩, 平均减产幅度35%左右, 严重地块减产幅度达60%, 产量损失达35万公斤, 直接经济损失约21万元。当茬大豆受害面积2.3万亩, 减产幅度达15%, 产量损失达41.4万公斤, 直接经济损失约107.6万元。

2007年, 全区大豆种植面积85.01万亩, 使用咪草烟类、氯嘧磺隆类除草剂面积约17万亩, 约占大豆播种面积的20%, 其中:咪草烟使用数量15.91吨, 应用面积13.6万亩;咪草烟混剂使用数量3.98吨, 应用面积3.4万亩;氯嘧磺隆使用数量0.82吨, 应用面积15.3万亩;氯嘧磺隆混剂0.09吨, 应用面积1.7万亩。连续三年以上使用咪草烟类、氯嘧磺隆类除草剂面积约19.55万亩, 约占大豆播种面积23%;受前茬施用咪草烟类、氯嘧磺隆类除草剂而未能调茬面积14.88万亩;后茬受害作物种类主要有大豆、芸豆, 面积约2.1万亩, 其中:大豆受害面积1.6万亩, 减产幅度约10%, 产量损失19.2万公斤, 直接经济损失约76.8万元;芸豆受害面积0.5万亩, 减产幅度约10%, 产量损失7.5万公斤, 直接经济损失约30万元。当茬大豆受害面积0.9万亩, 减产幅度约5%, 产量损失达5.4万公斤, 直接经济损失约21.6万元。

二、大兴安岭地区大豆田长期应用咪草烟、氯嘧磺隆类长残效除草剂的原因

1、大豆作为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栽培作物, 每年播

种面积在85万亩左右, 占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 而且大多是连作, 不涉及倒茬药害问题。

2、长残效除草剂价格便宜, 成本较低, 除草效果比较好。

3、咪草烟、部分氯嘧磺隆制剂等长残效除草剂既可苗前封闭又可以苗后茎叶处理, 使用比较方便。

三、对禁止使用咪草烟、氯嘧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的建议

通过调查, 我们看到咪草烟、氯嘧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应用已给大兴安岭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严重隐患, 农业生产后劲严重不足。任其发展下去, 后果不堪设想。为此, 提出如下建议:

1、从源头上控制长残效除草剂的生产, 建议在农药登记时就对长残效除草剂不予以登记, 禁止生产。

2、由黑龙江省制定有关在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使用咪草烟、氯嘧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的法规、规章。

通过制定法规、规章, 规定咪草烟、氯嘧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禁止进入我省销售和使用, 阻断咪草烟、氯嘧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进入我省的渠道。

3、地方政府干预, 限制使用长残效除草剂, 以减少长残效除草剂的应用, 确保农业的安全生产。

例如大兴安岭林管局大杨树农工商联合公司, 现有耕地13万多亩, 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以行政命令的形式禁止在其公司所有的耕地使用长残效除草剂, 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时, 将禁止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写入合同, 对不按规定使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土地承包户, 将由公司收回土地, 取消其承包资格, 收回土地重新发包, 该公司土地已经没有使用长残效除草剂的现象了, 目前来看, 这种做法很好, 值得各地借鉴。

4、加快对新型药剂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

技术部门每年要选择一些安全、经济、高效的新型除草剂进行试验、示范、推广, 从中选出适宜在该区域使用的除草剂, 以尽快取代长残效除草剂。

5、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经常以培训班、科技大集、田间博览会的形式, 广泛宣传长残效除草剂对农作物的危害, 正确引导农户科学合理地使用除草剂。

165000)

上一篇:阻尼振动下一篇:储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