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预防(精选5篇)
产前预防 篇1
自20 世纪以来,产前保健已成为发达国家常规健康服务项目,产前检查是指孕前、孕期、产时、产褥期到新生儿期的一段时期内通过完善的生殖健康服务所进行的一系列保健措施。其目的是预防遗传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避免环境中有害因素对生殖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降低出生缺陷及遗传性疾病等影响胎儿健康的情况发生,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全面提高中国出生人口素质。
一、出生缺陷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
“每100 名新生儿中,就有6 名患有各种出生缺陷的残疾儿。”2013 年9 月11 日,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发布全省最新出生缺陷发生率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统计显示,河北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平均每年出生缺陷儿约4 万~6万名,约占年出生人口的4%~6%。从缺陷类型上看,排在前五位的有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内脏畸形、多趾。统计资料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升高,主要原因是以前难以发现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心脏彩超、胎儿心电图的日益普及而得以及早诊断。以邯郸市中心医院产科为监测点,统计资料显示出生缺陷发生率,母亲年龄在25~30 岁最低,小于20 岁组与35 岁以上组最高,说明生育的最佳年龄在25~30 岁,而小于20 岁与超过35 岁则是出生缺陷的高发时期。根据资料分析,母亲年龄35 岁以上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35 岁以下各年龄组,主要原因是35 岁以上的高龄孕妇由于染色体不分离机会增加,引起胎儿染色体畸变率增高。在性别分布方面,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这与遗传有关系。另外由于农村的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差,对出生缺陷认识不足,资料显示居住在乡村的孕产妇比居住在城市的孕产妇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
二、产前检查是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重要措施
(一)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的影响
1.选取2010 年1—12 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产科分娩的1 000 例产妇做样本资料,年龄21~35 岁,其中,初产妇886例,经产妇314 例;顺产734 例,占73.4%。其中高危妊娠患者200 例,正常健康孕妇200 例。
2.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宫高及腹围测量,B超、胎心监护、多普勒检查胎儿有无停止发育,血液、泌尿及肝胆系统常规化验等。产前检查通常从确诊妊娠后开始,一般检查频率为,妊娠20~36 周时每四周检查一次,妊娠36 周以后每周检查一次。高龄产妇及有异常情况发生者增加检查次数或采取相应措施接受治疗或终止妊娠。
3.采用统计学X检验方法,选取高危妊娠200 例(无产前检查)作为病例组;选取无高危因素、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正常健康孕妇200 例(产前检查次数≥5 次)作为对照组,由SPSS11.0 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检测水准为P(双侧)<0.05 有产前检查与无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
4.两组妊娠对因素影响(见下页表1、表2):
下页表1 结果显示,病例组妊高症、妊娠贫血、早产、过期妊娠、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增加,P<0.05,有显著差异。
下页表2 结果显示,病例组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足月低体重儿、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增加,P<0.05,有显著差异。
(二)产前检查对预防出生缺陷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孕前咨询和孕前检查是孕前保健和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是优生优育的关键环节。根据国家公布数据显示,中国是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国家,每年有20~30万出生即检测出先天畸形的胎儿,再加上出生后才显现出缺陷的胎儿,先天残疾儿童总数每年高达80~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前景不容乐观。
2.育龄夫妇本身希望得到更多专业人员的优生指导,通过对孕前不良因素的预防,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在对育龄夫妇的生殖健康咨询中发现,绝大多数夫妇对最佳生育年龄、孕前保健、合理营养、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远离宠物和适量运动等知识存在误区和盲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和医院医护人员应对前来咨询的服务对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优生咨询解答,普及优生相关知识,协助服务对象选择相应对策,并广泛开展对育龄妇女的优生知识健康教育宣传。
3.通过开展产前检查可及时发现孕妇和胎儿的异常状况并给予积极治疗,有效地降低妊娠期间不良结局,极大地保护产妇的健康。必要时可及早终止妊娠,减少遗传或出生缺陷等影响人口素质疾病的发生,不仅为婴儿未来生长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为提升中国国民健康素质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预防出生缺陷的防范、干预措施和技术保障
(一)出生缺陷的防范、干预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由于农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差,对出生缺陷认识不足,因此,迫切需要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多渠道地进行群众性的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以提高农村孕妇的孕期检查意识。
2.鼓励采取优生优育策略。做好婚前、孕前、孕期、产前咨询,杜绝近亲婚配,做好受孕双方健康检查,选择最佳受孕期,主张最佳时期(25~30 岁),避免20 岁之前与35 岁以后生育。
3.加强孕期保健。20 世纪八九十年初发达国家就已将孕前保健及围孕期保健作为优先考虑的预防领域,医学已经证实,出生缺陷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滥用药物、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关,也与营养的过多与缺乏有关。因此孕期应尽量避免接触农药、工业毒药、射线、宠物、致畸药物;增强体质合理膳食,使每一位孕妇尽早和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及时发现畸形,并给予医学处理。
(二)防治出生缺陷的技术保障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国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在国家层面应该认识到为妊娠期内的妇女及其胎儿提供规范的医学检查是保障国民健康素质的必要环节,应不断推广产检的覆盖范围。
2.怀孕前后应积极预防感染性疾病,合理用药,避免接触有害毒物。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要积极宣传优生知识,提高全民对婚检重视程度和保健知识水平,以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和医务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努力提高产前筛查水平,做到早期发现畸形,早期终止妊娠,从而有效地降低围产儿死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摘要:主要通过对目前出生婴儿缺陷的高危因素分析,提出产前检查是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重要措施以及预防出生缺陷的防范、干预措施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产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
产前预防 篇2
关键词 沐舒坦呼吸窘迫综合征预防早产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63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前预防用药促进早产儿肺成熟,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我院2005年3月~2008年12月对98例妊娠28~34周早产或计划分娩的孕妇产前用沐舒坦促胎肺成熟,降低NRDS发病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6月~2008年12月产科妊娠28~34周之间早产或计划早产分娩的孕妇200例,孕妇平均年龄25.8±3.7岁,平均孕龄31.5±1.6周,其中双胎5例。初产妇167例,经产妇33例。随即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观察组98例,两组孕妇年龄、孕龄、胎次等均具有可比性。均排除预期在24小时内分娩或用药不足24小时分娩者;评估孕龄与实际孕龄不符≥2周;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功能异常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合并其他感染;此次妊娠入院前曾用过促胎肺成熟药物者;明确胎儿畸形者。
方法:所有孕产妇入院后进行常规产科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mg+25%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推注,1次/日,连用3天;观察组给予沐舒坦1.0g(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X20000207)+5%葡萄糖溶液500ml静滴,滴注时间≥4小时,1次/日,连用3天。两组均为单疗程给药。观察早产儿NRDS发生率。
早产儿NRDS的诊断标准[1]:6~12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呼吸不规则,面色灰白或青灰、青紫、吸凹征、鼻煽,胸廓隆起,胸部X线显示有分布均匀的细小颗粒和网状阴影和(或)支气管充气征,肺野呈毛玻璃样或“白肺”。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NRDS发生率为8.8%,观察组为7.1%,且胎龄愈小,早产儿NRDS发生率愈高。两组早产儿NRDS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主要与肺发育不成熟,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量不足有关,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与胎龄成正比,PS在胎龄35周左右才迅速增多,因此胎龄<35周的早产儿易发生NRDS,且胎龄愈小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愈高,本文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近年来,经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均已证实,产前使用沐舒坦,具有与糖皮质激素相似的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对肺组织有较高特异性,能促进胎肺成熟、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显著降低HM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利用动物模型通过产前给药沐舒坦、地塞米松观察大鼠胎肺形态发育情况也已证实[3],沐舒坦与地塞米松一样具有促胎肺成熟的作用,产前给药沐舒坦可使光镜下每视野肺泡计数、平均肺泡表面积显著增高,而平均肺泡间隔厚度则显著降低;电镜观察可见Ⅱ型肺泡上皮内板层小体增多,且染色深、致密,因此使用沐舒坦可预防和降低HMD的发病率。沐舒坦的抗氧化作用亦是预防NRDS的一个间接因素,产前静脉注射沐舒坦,早产儿红细胞中脂质氧化物含量明显降低,减少超氧化物阴离子及过氧化氢等的生成,减轻肺氧化性损伤,增强对胎儿的抗氧化保护。本文研究结果发现,产前应用沐舒坦预防NRDS的作用与对照组相似,而激素可一过性抑制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进一步削弱其抗感染的能力,可增加新生儿感染的机会。沐舒坦可使新生儿多形核白细胞趋化能力增强,且可增加抗生素在肺及支气管中的浓度,与抗生素治疗有协同效应,沐舒坦既可促胎肺成熟,又有抗炎症作用。因此考虑到应用地塞米松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产前应用沐舒坦可成为临床上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更好选择。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22-423.
2 周健,段涛,严晓玲.沐舒坦和地塞米松对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前预防NRDS的对照研究.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9(3):157-160.
产前预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产检的孕妇50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50例 (其中对照组脱落15例, 完成235例;干预组脱落9例, 完成241例) , 平均年龄29岁。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家族精神病史和人格障碍、脑部疾病和其他器质性病变者, 以及服用精神活动的药物者。两组在孕期、年龄、学历及职业状况、家族史、婚姻状况等方面,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时间安排 干预组自孕8~10周起对其进行护理干预, 对照组只常规进行产前检查和心理护理。
1.2.2 护理干预
主要由接受过心理专业培训且有妇产科护理经验的专职护士担任, 妇产科医生协助参与, 具体干预如下:
1.2.2. 1 加强产前评估
定期产检时全面收集孕妇资料, 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婚姻关系、心理状态、有无家族性精神病及既往史等。讲解HAD得分及其意义, 产前抑郁的危害, 建立存在产前抑郁危险的孕妇档案, 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2.2.2进行产前知识宣教 产科门诊开设父母学校, 每周六上午9∶00~11∶00采取讲解、示范和互动方式进行围产期健康宣教, 针对孕妇相关知识缺乏, 全程给予认知干预, 发放孕产妇健康教育手册, 使其掌握妊娠、分娩及新生儿护理相关内容。
1.2.2. 3 加强产前心理疏导
与孕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多与孕妇进行交流沟通, 使其做好角色转化的心理准备, 鼓励练习放松训练, 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由于孕妇文化程度的差异, 根据个人喜好及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文化娱乐方式, 如:听音乐、看电视、多看美丽的景色、图片等, 分散其注意力, 使孕妇身心放松, 心情愉悦。同时学会自助, 疏泄不安, 减轻心理压力, 切忌暴躁恐惧、忧郁苦闷。当心里出现担心、紧张、抑郁或烦闷时, 去做一件高兴或喜欢的事如浇花、钓鱼、听音乐、阅读感兴趣的书刊等, 积极调整自己, 转移不良情绪。1.2.2.4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向孕妇及家属讲明社会及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鼓励孕妇及其家属共同参加孕妇课堂, 了解相关知识, 及时给予孕妇心理支持, 理解其情绪及行为反应, 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 同时要尊重和关心孕妇, 尤其是丈夫的言行要更加的体贴、关爱和温情, 重视孕妇的心理变化, 多给予关爱、安慰、理解和支持, 引导情绪合理的表达, 消除自卑, 增强自信, 保持适当的人际交往。
1.3 评价方法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 评价孕妇的抑郁情况, 由孕妇本人填写, 专人负责问卷调查。问卷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孕妇的一般资料, 如:姓名、年龄、学历、职业、孕周、家族史、婚姻状况等方面;第二部分测评孕妇心理压力情况, 包括来自本人、家庭、社会等方面压力, 由专人进行评定。本研究使用的是叶维菲的翻译版本。共14个条目。每条为0~3分共4级评分。0~7分无症状;8~10分可疑;11~21分肯定存在症状, 9分作为筛选临界值。两组孕妇分别于孕12周、24周、36周评定抑郁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孕期抑郁情况比较
孕8~10周时,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孕12周、孕24周、孕36周时, 干预组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2.2 各个孕期抑郁情况比较
两组在孕12周与孕36周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孕24周 (P<0.05) ;两组孕12周与孕36周相比抑郁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注:*表示与孕24周相比, χ2=5.960, P<0.05;**表示与孕24周相比, χ2=7.945, P<0.05;△表示与孕36周相比, χ2=0.922, P>0.05;△△表示与孕36周相比, χ2=0.668, P>0.05;1) 表示与孕24周相比, χ2=11.486, P<0.05;2) 表示与24周相比, χ2=13.082, P<0.05。
3 讨论
3.1 不同孕周抑郁发生率水平不同
孕育、分娩是一复杂事件, 孕产妇在心理上、身体上经受了一个生物学、社会学及心理方面的快速变化, 处于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时期。由于妊娠、分娩引起的心理、生理应激和压力, 以及母亲角色的转换可带来产妇心理和情感的危机[3]。国内张道珍[4]对孕妇孕期抑郁的调查研究发现, 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是32.39%。Chatillon和Even[5]报告大概5%~15%的孕妇在孕期都曾有明显的抑郁症的临床表现。Teixeira等[6]的研究表明怀孕期间的抑郁的患病率在10%~30%。本研究显示, 孕期各阶段均可产生抑郁, 两组孕早期 (孕12周) 和孕晚期 (孕36周) 抑郁率明显高于孕中期 (孕24周) 。其原因可能是, 孕早期, 孕妇无足够心理准备、围产期知识缺乏、可以利用支持系统不完善, 再加早孕反应等生理性变化无所适从, 故妊娠早期出现较为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妊娠中期, 由于早孕反应的减轻或消失, 身体恢复舒适些, 孕妇开始接受自己怀孕的事实, 尤其是胎动后, 出现了“筑巢反应”, 焦虑抑郁症状随之减轻。但到妊娠晚期, 腹部膨大, 行动不便, 甚至出现了睡眠障碍、腰背痛等症状, 再加上担心分娩是否顺利、胎儿是否健康、新生儿能否健康成长等问题, 抑郁症状也随之明显。
3.2 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产前抑郁症的发生
产前抑郁水平与社会支持总和、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呈显著负相关, 部分孕妇存在产前抑郁, 其发生可能与社会、家庭支持程度较低有关[7]。加强产前评估, 针对孕妇围产期知识缺乏, 全程给予认知干预, 与孕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及时交流沟通, 适时给予心理干预, 掌握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使孕妇做好情绪调节, 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 使孕妇认识到分娩是一自然的生理过程, 适应和调整妊娠期心理变化, 减轻孕妇焦虑、抑郁。社会及家庭支持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让孕妇自己获得加强这些社会及家庭支持的方式。作为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重视孕妇产前焦虑抑郁的发生, 及早识别和干预, 降低产前抑郁症的发生。本研究提示:干预组在不同孕期产前抑郁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对孕妇进行护理干预, 可有效减轻其产前抑郁症的发生。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护理干预方便安全、对母婴无危害、干预效果明确, 可以使孕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确保母婴平安。
参考文献
[1]Ryan D, Milis L, Misri N.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J].Can Fam Physician, 2005, 51 (9) :1087-1093.
[2]胡娟, 王玉琼.成都市孕产妇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关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1) :984-987.
[3]黄宇微.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1, 11:164-166.
[4]张道珍.孕产妇焦虑抑郁的原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3) :161-162.
[5]Chatillon O, Even C.Antepartum depression:prevalence.diagnosis and treatment[J].Encephale, 2010, 36 (6) :443-451.
[6]Teixeira C, Figueiredo B, Conde A, et a1.Anxiety and 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in women and men[J].J Affect Disord, 2009, 119 (1/3) :142-148.
产前预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产科就诊的妊娠28~34周早产或计划早产分娩的孕妇152例。其中,妊娠28~30周32例,31~32周78例,33~34周42例;胎膜早破61例,双胎18例,3胎3例,羊水少1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3例,前置胎盘25例,胎位异常10例;初产妇128例,经产妇24例;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25岁。均排除:(1)预期在24 h内分娩或用药不足24 h分娩者;(2)评估孕龄与实际孕龄不符≥2周;(3)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功能异常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合并其他感染;(5)此次妊娠入院前曾用过促胎肺成熟药物者。随机将15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在早产原因、产次、产妇年龄及孕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孕35周前静滴硫酸镁抑制宫缩,孕35周后顺其自然。达37周仍未分娩者终止妊娠。产前用药促围生儿胎肺成熟方法:对照组单纯应用地塞米松,产前给予地塞米松6 mg,1次/12 h,肌内注射,共4次;观察组采用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在常规应用地塞米松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1.0 g+500 m生理盐水静滴,1次/d,连用3 d。观察指标:两组早产儿的NRDS发生率。
1.3 判定标准
NRDS诊断及分级标准参考文献[1],以早产儿是否出现NRDS作为产前促胎肺成熟是否有效的标准。产后12 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包括气急、呻吟、三凹征、发绀等,胸片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SPS 10.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比较
两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等临床特征各项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NRDS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NRDS患病率为5.26%,对照组NRDS患病率为21.05%。两组患病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对照组可见Ⅲ~Ⅳ级的NRDS患儿,观察组发生NRDS者少且病情轻微。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尤其孕周<34周的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广泛肺泡萎陷,易发生NRDS。近年来产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围生儿NRDS已得到公认,但激素可一过性抑制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而增加感染的机会,故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氨溴索商品名为沐舒坦,已被广泛用于肺部疾病的祛痰治疗中,同时还有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对抗氧自由基的作用。小儿科临床应用氨溴索治疗新生儿NRDS已取得良好的疗效和丰富的临床经验[2],是另一类具有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作用的药物,氨溴索通过作用于肺细胞Ⅱ型细胞,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和防止肺泡萎陷,抑制肺泡巨噬细胞溶酶体内的磷脂酶A之活性,降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分解,并贮存在肺泡Ⅱ型细胞的板层体中,降低肺内毛细血管渗透压,减少肺水肿,从而降低NRDS的发生。氨溴索的抗氧化作用亦是预防NRDS的一个间接因素,产前静脉注射氨溴索,早产儿红细胞中脂质氧化物含量明显降低,减少超氧化物阴离子及过氧化氢等的生成,减轻肺氧化性损伤,增强对胎儿的抗氧化保护。并且氨溴索可使新生儿多形核白细胞趋化能力增强,同时可增加抗生素在肺及支气管中的浓度[3],与抗生素治疗有协同效应,氨溴索既可促胎肺成熟,又有抗炎症作用,对于胎膜早破及感染因素诱发早产的孕妇安全性更高[4],故较适用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患者,而30%~40%的早产与PPROM有关[5]。本文资料中观察组76例中发生NRDS 4例,患病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76例中发生NRDS 16例,患病率为21.05%),两组患病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产前应用氨溴索能明显降低早产儿NRDS的发病率,且可降低早产儿的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学,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9.
[2]张国清,朱光发.大剂量沐舒坦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23(2):76.
[3]Wiemeyer JC.Influence of ambroxol on the broncho-pulmonary level of antibiotics[J].Arzneimittel-Forschung,1981,31(6):974-976.
[4]Schmalisch G,Wauer RR,Bhme B.Effect of early ambroxoltreatment on lung functions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reterm new borns who subse-quently developed a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J].RespirMed,2000,94(4):378-384.
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的临床研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就医的孕妇患者400例为观察组, 另外选取同期来我院门诊就医的孕妇患者4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 对于检查出具有高风险的患者给予超声检查和羊水细胞遗传学检查等相关检查。对未产儿进行追踪随访。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结果对比见表1。
1.2 产前筛查与诊断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 具体方法如下:对妊娠15~20周的孕妇采取Freeβh GG血清二联法和AFP进行检测。对妊娠21~25周的孕妇采取超声检查, 在妊娠28~31周进行复查。对在产前筛查是的可疑异常胎儿, 先天畸形, 高风险孕妇都要进行产前咨询, 经孕妇同意后对羊水细胞胎儿染色体进行分析。
1.3 产前筛查和诊断的质量监管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孕妇和医疗机构参与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前筛查和诊断能有效的减少新生儿缺陷, 但也要求其必须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达到最佳效果。产前筛查和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质量监管, 提高专业水平才能保证其有效性[1,2]。在产前筛查和诊断快速普及的同时, 各医院应该建立相关的体质管理, 重视新技术的引进以应用, 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在产前筛查和诊断的临床实践中, 要认识到其技术手段的多样性, 引进和学习时要选择经权威技术平台如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技术手段, 对于新技术要进行临床研究和建立规范制度[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产前筛查和诊断结果情况对比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 观察组确诊新生儿畸形共13例, 超声确诊畸形8例, 染色体分析异常2例, 羊水细胞遗传学检查畸形2例, 超声漏诊1例, 新生儿畸形检出率3.25%。对照组确诊新生儿畸形共4例, 超声确诊畸形2例, 染色体分析异常1例, 羊水细胞遗传学检查畸形0例, 超声漏诊1例, 新生儿畸形检出率1.0%。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 人们对于新生儿健康情况越来越重视,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孕妇的主要选择。产前诊断和筛查是政府为降低新生儿缺陷率, 贯彻计划生育中优生优育的方针而大力推行的医疗预防措施[4]。新生儿畸形和出生缺陷原因复杂, 资料显示, 遗传和环境是导致其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 其中环境因素占10%, 遗传因素占25%, 原因不明, 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占65%[5,6]。产前筛查和诊断能对新生儿进行质量监控减少出生缺陷, 提高我国新生儿素质。由于我国目前仍不能免费为孕妇提供产前筛查和诊断, 产前筛查和诊断的费用是孕妇顾虑的因素。现阶段我国是新生儿畸形和缺陷的高发国家。为了降低我国新生儿畸形出生率, 促进筛查和诊断的技术发展, 仍然要做出许多努力。要普及产前筛查和诊断必须制定能让患者接受的收费标准, 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加强对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宣传和教育, 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构建规范的流程, 提高技术水平, 减少误诊和漏诊现象[7,8]。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和产前筛查与诊断管理体系的完善, 越来越多的孕妇意识到产前检查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畸形率, 而选择进行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产前咨询, 超声检查。数据显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的人数近年来呈显著增长。这证明新生儿缺陷和畸形的数量被降低。本次研究也显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已经被大多数孕妇接受, 减少了新生儿缺陷和畸形的出生, 但仍有部分孕妇未认识到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的重要性, 需加大力度宣传, 其能有效的对新生儿进行质量监控和检测, 减少出生缺陷率, 提高我国新生儿素质。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就医的孕妇患者400例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为观察组, 另选取同期来我院门诊就医的孕妇患者400例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确诊新生儿畸形共13例, 新生儿畸形检出率3.25%。对照组确诊新生儿畸形共4例, 新生儿畸形检出率1.00%。结论 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已经被大多数孕妇接受, 但仍有部分孕妇未认识到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的重要性, 需加大宣传, 对新生儿进行质量监控减少出生缺陷, 提高我国新生儿素质。
关键词: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畸形,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葛运生, 孔辉, 曾寰, 等.高分辨率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临床复杂染色体异常遗传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6 (7) :46-49.
[2]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WS322.1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34 (7) :132-135.
[3]卢秋维.南宁市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筛查与产前诊断研究[J].广西医学, 2010, 32 (7) :869-870.
[4]吴清明, 周瑾.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 19 (1) :129-131.
[5]陆丹.孕妇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35961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8) :1433-1435.
[6]纪妍, 林静吟, 李旭艳.地中海贫血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探讨[J].海南医学, 2009, 20 (9) :104-105.
[7]钟小林, 李力, 易萍, 等.1836例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与诊断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 2009, 38 (16) :2025-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