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图书馆

2024-09-29

学习型图书馆(通用12篇)

学习型图书馆 篇1

社会大环境在变, 作为社会一部分的图书馆现今也面临着许多管理机构的改变与挑战, 如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 预算的缩减、环境的变化、读者需求多元化, 读者使用信息行为的改变, 文化的多样性以及馆员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 图书馆就必须将其管理模式加以重整和革新,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0世纪所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命令控制型的多层管理模式 (M型) 越来越不能适应图书馆所面临的这些变化, 而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 (L型) 是一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管理模式, 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些变化。因此, 图书馆要建设成为学习型图书馆。

1、学习型图书馆的定义

学习型图书馆是把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图书馆的实践工作而形成的, 学习型组织理论以其思想的先进性, 手段的科学性以及方法的务实性, 为世纪之初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管理理念, 学者们分别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分别对其进行了研究, 尤其对圣吉提出的自我超载, 改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为核心的修炼进行了研究, 使该理论在世界范围内许多领域, 特别是企业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正如学习型组织理论一样, 学习型图书馆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理解, 借鉴企业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对学习型图书馆进行了定义, 即把图书馆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通过采用以系统思考为核心的五项修炼方法, 促进图书馆的集体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强调通过学习获得不断创新的能力, 从而增强组织的活力, 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的重要意义

所谓学习型图书馆, 它是以共同远景为基础, 以增强图书馆学习力为核心, 以学习+激励为动力和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对用户负责的扁平化组织系统, 它不但使人勤奋工作与学习, 而且更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与学习, 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和不断创新, 从而要求图书馆整体的长远发展,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是图书馆情报界今后的必然选择, 它将从多方面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有助于图书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既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经济为基础的模式, 又是一种强调学习的经济模式, 由于所有经济部门的发展都依赖于知识的增长, 强化劳动力的技能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项必要的工作, 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灵活的组织机构强调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学习、创造性和灵活性在知识经济中越来越重要。因此,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是保障图书馆今后在信息市场上获得显著竞争优势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策略。

(2)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将促进图书馆的经营管理, 它在本质上包含了寻求信息技术数据和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类发明创造力有机结合的组织过程, 知识管理要求新的组织形式与之相适应。学习型图书馆作为新型的组织模式, 恰好为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提供了保障, 学习型图书馆具有学习型组织的普遍特征与功能, 一是精简、组织机构不重叠;二是扁平化、管理层次少;三是有弹性, 对变化能做出反应;四是善于不断学习、个人、团队和领导都善于接受新事物;五是自主管理;六是不断自我创造;七是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八是领导者的新角色—设计师、仆人和教师。因此,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有助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3)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有助于图书馆长远发展

目前图书馆正处于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过渡时期, 在这种环境下, 图书馆确实有必要思考其组织是否经得起时代竞争的考验, 是否能跟上科技进步的脚步, 以维持其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优势, 就图书馆组织的发展来说, 唯有积极培养组织的学习能力, 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学习型图书馆, 才能使图书馆更有竞争力, 以应对环境的变迁与科技进步的考验, 从而求得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4)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有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必须依托全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普遍建立, 才能逐渐形成, 现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注意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各类组织的管理, 努力把各种组织建成学习型组织。如新加坡用它指导政府管理, 提出要建成学习型城市, 我国同济大学把它用于指导学院管理, 提出要把函授与继续教育学院建成一流的学习型学院, 美国比尔·盖茨把它用于指导企业管理, 努力把微软公司建成学习型企业。随着各类学习型机构的不断壮大, 最终将建成一个学习型社会。所以,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不仅意义重大, 而且势在必行。

3、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的具体措施

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建设学习型图书馆

(1) 确立图书馆的共同远景与发展目标。我们可通过各部门会议、制作问卷等方式鼓励图书馆员不断认清自己内心深处的个人远景及对组织愿望, 图书馆馆长应彻底了解所有馆员远景间的异同处, 再将馆员个人对组织的愿望做一整合, 并参考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和环境现状, 共同协商制定一个务实且为大家所接受的共同远景与组织发展目标, 如当年发展计划、三年发展计划、五年发展计划等。

(2) 将图书馆营造为一个学习团队。所有图书馆的成员, 包括馆长、各部门主管、馆员均需共同努力培养一种主动学习的精神与习惯, 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团队, 只有注重学习的图书馆团队, 才能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与内容, 进而影响读者, 使读者的学习兴趣提高, 如此读者才会支持与重视图书馆的各项活动与服务。图书馆可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 馆员根据情况选择合适小组, 参与小组的各项学习与讨论, 彼此交换心得并分享学习成果与乐趣, 使馆员渐渐养成读书与学习的习惯, 进而形成一支学习团队, 在这支学习团队中, 特别要强调馆长的学习精神与示范作用, 使馆长成为领导学习型图书馆的灵魂人物。因此, 建议馆长应以开阔的胸襟, 不断接受新的观念与改变, 努力缔造宏观的共同远景, 并起示范带头作用, 把图书馆营造为一个学习团队。

(3) 团队学习。馆长应训练馆员以整体的角度思考环境的变化, 而不限于片断的表象, 并能不断的推动组织学习活动, 还应鼓励馆员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上寻求自我突破与超越, 培养不断接受新挑战的意愿;建立团队学习技巧, 图书馆可透过组织现有机构及实行方案来引导学习团队的建立, 并经知识的创造, 议题分析, 行动参与以及问题解决模式等方式来建立馆员团队学习技巧, 合作学习与相互支持;图书馆应主动积极地为馆员提供更多的学习课程及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并设法建立一套完整的馆员进修制度, 对于有心继续升学获取学位的馆员, 也应该全力支持与鼓励, 使馆员接受再教育;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馆员, 应提供尽可能的科研机会, 包括从学院课题到市级课题再到省级课题研究成果, 不但可作为图书馆业务改进的依据, 也可作为年度考核参考。

(4) 赋予馆员与读者应有的权力。馆长应该适度让馆员非正式或正式地参与决策与管理, 让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并非给予员工特权, 而是让员工感到领导的信赖与尊重, 并视他们为伙伴, 如此才能尽量发挥其能力极限, 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奋斗, 馆员为了提供给领导者更多具有建设性的优质建议, 必定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并充实自我, 这样有助于学习型图书馆的发展。

(5) 规划馆员的生涯发展。图书馆的每一位馆员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全方位生涯发展计划, 因此图书馆应尽可能地提供馆员各项学习的相关资源, 并以渐进的方式具体实践其生涯发展计划, 建立馆员学习档案, 其主要内容包括馆员个人基本资料, 工作奖励, 个人工作理念与生涯目标, 工作与学习纪录, 如:工作资料、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具体学习成果、评鉴与反馈等;专业性信息如:参与专业活动记录、推荐函、相关专业能力认证文件, 正式评鉴记录。

(6) 落实绩效评估制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对于馆员各方面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对于长期致力学习甚至发表研究成果和工作勤奋的馆员, 应该给予公开表扬和物质奖励, 以激励馆内其他成员, 相反地对于从不努力学习和工作敷衍了事的成员, 也应给予批评或处罚, 以减少不良习俗对图书馆学习气氛与工作情绪的消极作用。

摘要:社会环境的变化、读者需求的更新要求图书馆对其管理模式要加以重整和革新, 因此, 图书馆要建设成为学习型图书馆, 进而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使图书馆在信息市场上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以应对环境变迁与科技进步的考验, 从而求得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吴彩凤.学习型图书馆的模式与构建.图书馆[J].2002 (6) :57-59

[2]杨光, 万佳.试析学习型图书馆的组织设计原则.情报资料工作[J].2008 (6) :76-79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M].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学习型图书馆 篇2

一、大学和中学是不同的学习阶段

大学生的学习和中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1、课内学时大幅度减少

在高中阶段,一般中学生的周课内学时约在50—60课时,有的学校更多。而到了大学,第一学年一般周学时约为30—40学时,以后还将有所减少。许多习惯于中学阶段紧张学习的新生一下子觉得有了许多自己的时间。

2、课内信息量明显增加

中学时代一堂课,老师一般只讲教材中二、三页内容。而大学,新生会发现,两堂课下来,整个一章的内容都已全部过去。

3、教材作用降低,参考书刊的作用相对提高

在中学,教学内容一般不会超出教材,只要把指定教材学好,再多做一点习题,就能很好应付中学的各种考试。大学期间虽然也有教材,但教师教授的内容,往往不仅限于教材。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教材更新周期长,难于把本专业最新的成果包含其中。其二是一般一门课程均有各校编的教材,虽然其中有编得相对好的,但各有所长,倘若局限于一本教材,显然不能把最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各种教学参考书和专业刊物的作用会相对提高。

4、主动式学习取代被动式学习

中学时代学生一切随老师的指挥棒转,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而在大学,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更要学会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特别是随着全面学分制的实行,专业的选择、课程的取舍、学习计划的制定、时间的安排,都要靠学生自己来做,自主性、主动性成为大学学习中的一大特点。

二、大学新生必须充分利用好图书馆

伴随着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新生必须解决好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利用图书馆来学习。

1、新生应把图书馆当作一个大课堂

中学生习惯于把教室作为自己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而大学阶段,课内学时减少,信息量增加,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在课后花较多的时间去复习。也就是说新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不应在花前月下度过,也不应在游戏电视中耗费,而应主要用于在图书馆等这样的大课堂中学习。

2、新生应利用图书馆良好的学习氛围,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事实证明,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固然和其智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的勤奋努力及学习习惯如何。而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他主观努力,长期实践及外界影响的结果。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信息知识的集散地,更是众多学生努力学习的最佳场所。新生应该积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想方设法使自己养成潜心读书、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

3、新生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学好本专业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只是本专业最基本最主要的东西,而图书馆备有各个专业的多种教材、参考书和专业刊物。有志于学好某一专业知识的学生,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多种信息资源,了解本专业的全貌、前沿和发展趋势,并通过在图书馆的学习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4、新生应充分利用图书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科交叉日益广泛深入,而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则是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大学生在图书馆一方面钻研本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广泛涉猎,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对于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5、新生应在图书馆学会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技能

这种技能的学习与提高,比在图书馆学习有限的知识更重要,因为当今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今天在学校学的知识,几年之后就可能老化。因此新生在图书馆既要学习用传统的方法获取书刊资料的技能和途径,更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三、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几个阶段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师资、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之一, 高校图书馆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气氛,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有较多的检索工具,有现代化的电脑设备,有热心辅导的图书馆工作者,理应成为高等学校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和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几个不同的主要阶段,1、新生入学阶段

新生入学伊始对高校图书馆的认识,是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利用图书馆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时期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使用正确,大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从而就会充分利用宝贵的、有限的几年大学时间去学好专业、丰富知识、了解社会、塑造人生,这样,也就达到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目的。新生入学阶段要考虑了解以下几个内容:

(1)了解本校图书馆的建馆历史。

(2)本校教学科研水平、研究成果,图书馆根据学校专业设置而配置的藏书体系及特点。

(3)了解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分类规则,了解一本书、一册刊、一份报从订购到利用,中间要经过多少道工序,珍惜爱护图书馆的每一份文献,尊重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4)了解各阅览室、书库的藏书情况、借阅方式、规章制度,能自觉保持公共场合的整洁、安静,维护良好的读书秩序,做文明读者。(5)爱护图书馆的公共物品,有公德心。认识到图书馆历来是一个汲取文化知识、掌握科学知识、陶冶情操的神圣地方,任何损书现象都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大家所不齿。

2、平常时期

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仅仅掌握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最新科研成果,需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来补充,也需要其它各科知识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充分利用图书馆。大学生入学后,图书馆就成了学生们除课堂教育外的最主要的课堂,怎样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成了大学生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

(1)熟悉图书馆文献检索。较熟练地使用中外文工具书、了解国内外主要检索刊物和联机检索内容,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检索途径、语言和方法,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变通动力和检索能力。(2)熟练使用计算机检索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校纷纷建立了国际或国内联机终端和光盘检索系统,光盘的网络化趋势和校园网乃至地区网、国家网的建成将使用户上机检索成为必然,高校学生对计算机检索这种快捷而新颖的检索方法充必须能熟练操作。

(3)了解图书分类法。图书馆的藏书是根据中国图书分类法加工入库,大学生应对此有基本的了解,如图书馆的藏书怎样分类,有哪些检索工具,检索工具的编排体制、查阅方法等,大学生应走进图书馆,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效果会更显著。

3、毕业阶段

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几年来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学生需要大量的文献,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做的是与任课老师作好沟通,了解大学生写论文的时间、选题的范围和要求等。其次,要要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准备好所需文献,根据论文需求,集中可能要用的文献资料,包括各种文献索引和工具书。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记忆的知识,一种是“知道从哪里获取知识”的知识。后一种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而且终身受用的。知识面的拓展,学习研究的深入等都要求当今的大学生有强烈的图书馆意识和丰富的图书馆利用知识,所以大学生掌握对图书馆的利用知识是十分迫切的,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高校图书馆在大学中的作用

高校在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对全社会起着导向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高校作为人才汇聚之所,理应成为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示范区。通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个体,来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和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作为高校文化建设来说,重点是高校图书馆,因为高校图书馆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设施,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高校图书馆的产生是人类传承文化的需要

图书文献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类传承文化的需要。从图书文献需要在人群中的分布上看,人们需要图书文献资料,与他在人群中担当的角色直接相关。人们需要图书文献信息的主要目的,无非是为了教育、自我教育或者应用于生产实践。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师生都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生产实践需要的信息的主体,是技能信息、技巧信息和实践对象的实时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需要都有实时性,这就是所谓的图书情报。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图书馆对文化的创新起到了一种基础性的作用。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的高校图书馆,不论是古典历史文献和当代科技文献的收藏,都毫无例外地扮演了传承人类文化的角色,并且是一种综合经济、文化实力的体现。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总藏书量在1300万册和1000万册以上,分列全球大学图书馆的第一、二位。北大图书馆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继承自国子监藏书阁,京师大学堂藏书馆,正式成立于1902年,比中国最大的国家图书馆都要早9年成立),是亚洲最大的高校图书馆,北大是中国高校图书馆藏书最多的大学(629万册),曾经作过中国国家图书馆。从中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来看,可以认为,高校图书馆的产生,满足了人类传承文化的需要,是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性设施。

2、高校图书馆保存和传播了人类的文化成果

保存和整理人类的文化成果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保存和整理人类的文化成果”是最早的一种图书馆职业信念。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创新要求很低,信息生产比较分散,图书文献获得不容易,这使得作为图书文献聚集地的藏书楼,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认识图书文献,总结图书文献的内容。所以,很多藏书家都情不自禁地做起了版本校对、编写目录摘要的工作。这种工作从长远来看,在保存和传播人类的文化成果中起到了主要作用。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良和普及,图书文献的获得变得容易起来,同时,社会的创新需要越来越强,对信息的需要也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之下,各种原来“闭门谢客”的“藏书楼”开始通过各种带有附加条件的方式向社会开放。比如高校图书馆图书出租、会员制,须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者由有社会地位的人介绍才能成为读者等等,如马克思得以利用大不列颠博物馆进行《资本论》的研究,也是经人介绍的。近代的“公共图书馆运动”提出的“向所有人开放”的口号无疑成为了近代高校图书馆最具有号召力的旗帜,它以领先于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为近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展开了一幅壮丽的画卷。第一次在社会上彻底的实践着“教育机会人人平等”的理念,开辟了属于高校图书馆独有的实践领域。从此开始了图书馆“服务读者,关怀社会”的精神之旅。

3、高校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为所有人服务”,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对人的关怀的彻底性,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从单纯的柜台借阅走向全面服务的标志。进入20世纪之后,这一理念开始被高校图书馆接受,包括馆际互借,向社会开放等,这是图书馆事业欣欣向荣的时代。在更深的层次上,“为所有人服务”理念所表现的是知识创新的平等性:并不是容易获得知识资源的人就一定能够创新知识。对于人类的知识体系来说,只有让更多的人拥有掌握知识的机会,才能够保证人类知识的持续不断增殖。对于每个社会人来说,他们进行知识创新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表明在指导高校图书馆实践方面,人文精神确实具有独立作用的领域。高等教育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大学生思想敏捷、想象丰富、富于创造精神,对社会文化信息反应迅速,在他们身上蕴含着很大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信息获取能力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想产生出有价值的新信息,而为了确保头脑所产生出来的信息是有价值的、新颖的,就必须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把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教给学生利用外界已有的物质条件和科技成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欲望,活跃学生的创造思想。学生是图书馆文化的享受者、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特长在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实现高尚人格的升华。从而开拓思路,发现问题、深入研究、获得知识的创新。

4、高校图书馆文化的特征

高校图书馆文化是信息荟萃的知识殿堂,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因此,是一种不断对外部文化进行分析、选择、吸收,进而衍生出新兴社会潜流的文化体系,具有超前性,能对社会文化产生先导作用。由于现代信息网络传播媒介的发展,网络具有开放、快捷、生动等鲜明特征,因此,网络成为多种文化相互激荡、交流和渗透的场所,成为各种信息大潮奔涌的阵地,社会各种文化在时空上的距离大大缩短。多重文化的汇集与学生求知的热望相碰撞,决定了图书馆文化必然是多元化的。图书馆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不是通过灌输制度、纪律等外部强制力来完成,而是通过它所创造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文化载体,于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心灵,引起个体的共鸣,进而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有意无意地融入图书馆文化之中。图书馆文化既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又是学校教学实践的补充。学生在图书馆文化中,通过自己组织各项活动,增长了才于,丰富了实践经验,为知识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机会。

5、高校图书馆文化能全面营造育人氛围

学习型图书馆 篇3

关键词:学习型;图书馆文化;核心竞争力

一、学习型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学习型图书馆文化的创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

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当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同时给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图书馆文化已成为了图书馆的生存支柱。高校图书馆要为高校师生服好务,就要根据本校师生的知识结构和需求特点,不断探索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规律,将自身变成一个学习组织,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文化,不断改进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技术能力,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成为高校师生的良师益友和探索新知识的强力助推器。

2.市场竞争及其变化要求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文化

现代社会中决定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信息与知识。在市场经济中,图书馆欲想保持和提升自己的位置,就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服务创新。市场经济要求图书馆全体员工集中他们的知识与智慧,致力于文献信息产品的深度开发与优良服务,不断提高信息开发和服务的质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整体学习能力迫在眉睫,这就需要通过团队学习来达成目标。图书馆团队学习是团队所有成员相互配合与协力完成共同目标的增长整体能力的一个过程,是根据读者新的需求以及图书馆改革和任务的需要,组织全体成员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交流,最终实现主动学习和适应性学习。优良的图书馆文化有利于学习型团队健康发展;反之,只有学习型的团队才能适应图书馆改革创新和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因此,应当大力构建和发展学习型图书馆文化。

二、学习型图书馆文化对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1.学习型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战略的基石和灵魂

一个好的战略的制订,需要图书馆全体员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这正需要有一个好的学习型图书馆文化。学习型图书馆文化为图书馆战略的制订、实施、控制提供一个良好的机制、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氛围。正确的图书馆战略制订出以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使战略按照预案付诸实施,最终得以成功。

2.学习型图书馆文化具有战略导向作用

图书馆战略是学习型图书馆文化的重要构成,而学习型图书馆文化反过来又可以帮助设计有效的图书馆战略,成为其重要的驱动力与支柱,二者互为支持。图书馆战略体现了图书馆的宗旨,力助图书馆实现其核心价值;同时,学习型图书馆文化服从和配合图书馆战略,激发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是贯彻图书馆战略的基本保证。因此,图书馆要创建良好的文化,以执行图书馆战略导航与战略支撑,赢得品牌与信誉,提升图书馆的形象和竞争力。

3.学习型图书馆文化能够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学习型图书馆文化要求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理念贯彻在图书馆管理的全过程中。虽然高校图书馆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但至今内部仍然存在某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完善的制度、高素质的员工和优良的内部文化。富有凝聚力的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可以唤起员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其工作动力,在图书馆内部产生高效互动,使图书馆文化深入到组织机构的每一枝节,从而产生强劲持续的执行力,管理效能得以相应提升。

4.学习型图书馆文化对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具有整合作用

首先,学习型图书馆文化能协调组成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并促进其均衡发展。学习型图书馆文化总体上体现了图书馆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在全局上反映了图书馆的运行与发展,由于其交互与导向作用,可使图书馆的各部门成员根据图书馆的总体目标,明确各自的任务与职责,促使图书馆内部资源有效分配,协调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

其次,学习型图书馆文化可以有效整合图书馆内部的各种能力,使之成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型图书馆文化的核心是不断进取,提倡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团队精神,有高度的凝聚力,这是形成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基础。

最后,在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中,需要不断地总结和自我审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只有清楚图书馆内部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学习型图书馆文化,才能保证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稳步上升。

总之,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反过来,提高核心竞争力也可以促进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而学习型图书馆文化是富于进取的图书馆文化,它对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工作者既要工作学习化,又要学习工作化。借助于学习型图书馆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提高完善图书馆员的道德品质、文化功底和知识结构,更能促进图书馆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宗文宇.现代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图书与档案,2011(2):385.

[2]王敏.核心价值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31-33.

浅议学习型图书馆的构建 篇4

1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及特点

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佛睿思特在1965年发表的《企业的新设计》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他的学生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五项修炼技术, 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对学习型组织的内在含义作出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 在其中, 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 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 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 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 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1]。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其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学习型组织有4个特点。

(1) 强调横向联系和沟通, 强调授权。这种新型组织强调授权管理以及提高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位于较高等级职位管理者不再扮演监督与控制的角色, 而是转变为支持、协调和激励的角色[2]。

(2) 学习型组织应以成员的自主管理为导向, 成员自主计划、决策与协调。这样, 员工决策的范围远比参与民主管理的员工决策范围广泛。

(3) 学习型组织的成员应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是组织在动态的、复杂的环境中维持生存、求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4) 学习型组织富有弹性, 反应灵活。知识、技术与信息在学习型组织中占主导地位, 强调与社会发展速度竞争。

2 图书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关系

彼得·圣吉对企业组织作了大量研究后发现, 在许多团队中, 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分以上, 而团队的整体智商却只有62分。这说明组织成员的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也就是说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因此,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是通过组织学习来有效地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同时, 组织学习也离不开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3]。人力资源开发与组织学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1 新世纪图书馆的发展需要组织学习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交换、利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 只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及时、准确、有效地面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有用的知识才能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 就图书馆的组织发展来说, 要跟上信息科技的快速进步, 惟有建立学习型图书馆, 把图书馆变为一个持续学习的组织, 积极培养每一个馆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才能使图书馆的整体组织更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4]。同时, 学习型图书馆的建立培育和加强了团队精神, 有利于建立战略协调机制;组织学习还加强了图书馆内的有效沟通, 有利于整合和共享信息知识[5]。

2.2 组织学习有利于激励知识型员工

知识经济时代, 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使知识型员工在图书馆中的数量和比例越来越大, 他们成为维持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应该把重心转移到以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 (即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精神激励) 上去。彼得·圣吉指出, 如果员工能够不断实现其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 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样, 全身心投入, 不断创造和超越, 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学习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 它能使员工的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因此, 组织学习不仅是知识型员工的一种激励方式, 也是对他们自我实现愿景的强化, 从而促进知识型员工创造性的发挥。

2.3 组织学习是变革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需要

图书馆为适应市场竞争和开创新的经营战略, 必须从传统的“控制”型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指导与激励”型的管理, 并注重图书馆的发展和馆员的工作、生活质量, 注重组织和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这都会使传统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学习型组织将组织的发展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着重培养图书馆的创造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使组织保持旺盛的活力, 使图书馆馆员在知识服务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可见, 通过组织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适应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变革的需要[6]。

3 对学习型图书馆人员能力的要求

学习型组织中的图书馆领导和馆员在新型的管理模式中应具备以下能力, 才能适应图书馆的发展。

3.1 自我管理能力

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模式是扁平型的, 上面的决策层和下面的操作层中间间隔很少, 员工和领导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强调的不是命令而是授权, 是个人积极、主动地确定与图书馆发展相适应的目标, 制订计划、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进而实现目标。这就要求图书馆的领导和馆员应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根本方法是加强学习, 在工作实践中学、从书本中学, 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 管理、沟通能力

作为图书馆的领导, 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是必要的。在组织团队学习的过程中, 面对众多具有个性差异的馆员, 如何把每个成员之间的“墙”推倒, 让成员相互帮助;如何使成员更快地进行融洽合作;如何处理来自各方面的矛盾等, 这一切均取决于管理者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低。

3.3 差异管理能力

馆员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个性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 图书馆人才需求和人才来源的多样化, 有利于图书馆的创新和发展, 也必然导致实施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差异管理能力, 并且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熟练运用“整合同化理论”, 采取弹性式、自助式福利待遇等激励机制, 实行弹性工作制等, 使个性化的馆员与图书馆共同成长。

3.4 管理变革和创新能力

作为领导者, 面对管理现状应有变革与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变革就是强调变革组织中非道德管理现象, 进而达到道德管理水平, 追求社会利益共同体效能。创新能力指创造新价值和新思想的能力。图书馆的领导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品质, 铸就创造性人格, 同时要注意影响创新的非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 如情绪、动机等负面因素的干扰。

4 学习型图书馆的构建

4.1 设定愿景、目标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杰出团队时发现, 杰出的团队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 即具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愿景是一种美好的企盼和心愿, 它揭示了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是对全体员工的一种行为呼唤, 是对员工的一种无形的激励力量。所以, 图书馆在设立愿景、目标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 抓住馆员的心理需求和想象力;第二, 激励馆员对成功的信心、热情和决心;第三, 帮助图书馆建立自己的特色;第四, 帮助图书馆将馆员的思想和行动协调起来;第五, 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第六, 帮助图书馆制定读者关系、培训与发展、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政策;第七, 作为图书馆各方面的支撑点;第八, 为日常活动提供有意义的指引。

4.2 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这是学习型馆员必备的素质。所谓团队精神, 是指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满意度与认同, 自觉地以团队的利益和目标为重, 并在各自的工作中尽职尽责, 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协作, 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强调的是良好的沟通, 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达到认识上的一致, 相互了解、信任, 达成共识, 巩固合作关系, 最终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团队中的沟通是一种全方位、多途径的沟通, 沟通是一条双向大道, 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基础上的。学习型组织要求每个人积极、全面、系统地思考, 发挥个体的智能;要求每个人开放自我, 与人沟通, 从而群策群力、团结合作, 共同实现图书馆的愿景、目标。

4.3 挖掘馆员的潜能

据分析, 在20世纪50年代, 人们认为人类使用了大脑容量的50%, 之后, 这个数字逐渐递减, 在过去的10年中, 递减幅度更大, 到20世纪90年代, 人们认为人类使用的大脑容量还不到1%, 这说明人类尚有巨大的未被挖掘的潜能。人的潜能如同未露海面的冰山, 还有99%的大脑能量等待开发。摩托罗拉公司采用情境企划的方法来激发员工的潜能, 值得我们借鉴。情境企划就是一群人一起商讨未来的情况会如何, 在每个人提出的可能性中揭示了个人对组织优缺点、对整体大环境的看法, 每个人不同的思考与心智模式便表露无遗。通过情境企划, 大家可以重新调整一套新的看世界的角度, 采取的行动也必然积极。因此, 开发潜能必须是在充分的、充满信赖的、又给予一定责任的前提下进行的。

4.4 确立新型的领导形象

为加快图书馆的变革与创新, 提高应变能力, 管理模式应由层级结构转变为扁平型、团队型、网络型结构, 在此过程中领导者将扮演设计师、教师的角色。他们通过介绍、指导、建议和鼓励帮助图书馆员工改变心智模式, 确立愿景, 以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

4.5 容忍失败和错误

一个积极、创新、追求成功的组织都有容忍员工失败的宽容度量。在没有创新就无法生存的知识经济时代, 失败是正常的, 员工犯了错误, 找出问题, 改正过来, 不再犯相同或类似的错误, 这就是学习型组织在实践中所要做的。

4.6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当组织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时, 事实上也就建立了学习型组织。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内部顾客”的概念, 即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人员既是上一个环节的顾客, 又是下一个环节的供应者, 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保证为自己的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 才能保证图书馆拿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最终顾客 (外部顾客) 需求。它要求员工要不断提高计划、生产和服务每一个环节的绩效, 来共同完成任务, 并且创造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的合作氛围, 这正是学习型组织内容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郭进隆 (译)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1.

[2]托马斯.彼得斯, 罗伯特.沃特曼.追求卓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3]琼.普莱尔.培训与发展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4]盛小平, 肖碧云.建立21世纪的学习型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 2003, (1) :8~9.

[5]寿建琪.论学习型图书馆的创建构想[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3, (4) :11~13.

图书馆业务培学习结 篇5

这次学习虽然时间短,但是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效果非常显著。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专家备课充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省图书馆的几位授课专家精心准备,使得这次培训既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应知应会的专业技术技能,也有大量生动的实例分析。三天来,专家们围绕图书馆的职业精神、阅读与推广、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趋势和服务理念等专题,对我省基层图书馆的馆员们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业务培训。每个专题都非常切合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实际,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由于专家们准备充分,讲课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对各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发意义。第二,组织周密,参与范围广泛。省文化厅下发通知后,各地文广新局积极协调,全省绝大多数基层图书馆都有人参加,尤其是我们金华市级以及下辖的各县区市的公共图书馆,基本上都有馆员参加这次的业务培训。第三,学员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氛围浓厚。参加这次培训的100多人中,年龄、图书馆馆龄、学历和工作经历等,层次多、跨度大,但大家的学习热情都非常的高,学习态度也非常的端正。三天来,各个学员始终都能按时上下课,课上认真听课、仔细记笔记,课后还能向专家请教学习,这些表现,都体现出了我们图书馆人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营造出了浓郁的学习氛围。

通过这次业务工作的学习,作为刚刚加入到图书馆大家庭的我们,有很深的体会,也有很大的收获。

首先,对图书馆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学生时代,简单地把图书馆看成只是一个“借书、看书的去处”;进入到图书馆工作后,认为图书馆是“买书、编码、上架、借阅的流水线”;这样的认识,自然而然地就觉得图书馆的工作挺简单的。但是,通过这次的业务培训,使我认识到,图书馆是一个应该能给读者享受生活,享受知识的“天堂”。图书馆的工作不是编码、上架、借阅等这些简单的操作,而是需要具备这些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有创造力、想象力,要能时刻跟上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学习不断出现的与图书馆工作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图书馆的工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工作,想要做好它,需要辛勤的付出。

其次,对自身有了一些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不是很简单地就能做好做专的.,这应该是每个学员通过这次培训后最深的体会。举例来说,从应长兴馆长做的“职业精神的思考”专题讲座上,使每个馆员对图书馆的职业精神都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不仅需要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还要有职业化的工作道德,而这三个方面,不仅需要我们有这方面的意识,还要使自己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自身要有高要求,要善于学习,要能适应图书馆的工作要求,还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像干一行的样子,注意细节,把事情做对做好;要有整体意识,能带动同事,创造出图书馆自己的品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慢慢积累和学会,所以,作为图书馆的一份子,想要使图书馆更好地发展,想要使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出色,就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都有一颗学习的心。

最后,通过这次的业务培训,也使我们对图书馆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文化事业必将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一定会加大对图书馆的支持力度,通过公共图书馆这个平台,来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一定会推动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作用也一定会更加显著。

学习型图书馆 篇6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081-03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全民工程,离不开图书馆的积极参与,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因此,动员、帮助、启发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到终身学习之中,共同建设学习型社会,应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应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所谓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是指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社会化和服务手段的社会化,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工作,为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社会各阶层成员通过各种载体和渠道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丰富资源的频度和广度。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其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为社会各阶层教育科研服务,而且还在于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为普及科学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推动和促进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

目前,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与世界上尚未建成学习型社会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记载,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总人口131448万人,总藏书50024万册,人均拥有藏书约0.38册;总流通人次25217万人,不到全国人口的20%;2006年图书馆外借图书21039万册次,人均借书0.16册。

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南昌市公共图书馆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截止到2006年底,市区总人口225万,流动人口50万,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332万册,人均拥有藏书12册,报纸期刊约5800种,每万人拥有期刊21种,阅览席位约1500个,每万人拥有阅览席位5.5个,年接待读者约200万人次,平均每人每年去公共图书馆0.9次。

国际图联(IFLA)制定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中规定通用的藏书标准为:“在最小的行政区(3000人)内,至少应为每个居民配备3册图书,但这一比例可随着服务人口数量的增加而相应减少,普遍适用的总标准是每个居民2册书”;每年图书的增加量应为“每1000人至少250册”。同时国际图联还规定了图书馆的建筑标准,即“在市内主要居民区,通常离图书馆1.5km左右就需设立分馆,3km~4km左右就需设立一个较大的图书馆。不同地区对这种距离的规定还需按照当地的地形特点、交通条件和社区意识等不同情况作相应调整”。例如,按照南非国家的法规,5km里就要有一个藏书量在两三万册左右的社区图书馆。在南非400多km的西海岸线上就有80多所图书馆。而发达国家一般人均拥有藏书2-3册。在美国,持证的人数达到50%以上。人均借书已经达到一人每年要借4册书这样的水平。

根据以上资料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数和人均藏书量等都与国际图联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更不要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了。在建设学习性社会的今天,中国公共图书馆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

与公共图书馆相比,中国高校图书馆在人力、馆藏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作为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其海量文献资源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大学的教学科研基地,也是传播先进文化,实现公民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之一。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肩负起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重要责任。

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必要性

2.1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司长刘小琴在她的《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与数字化服务》的演讲中也指出:图书馆担负着向全社会所有成员终身教育的任务,可以说是人民的终身学校。认为图书馆的服务因为具有公益性、稳定性、系统化和公信力。而不可为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和组织所代替。虽然现在社会上涌现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服务机构,但是在整个信息服务系统中,一般的图书馆都有几十年的历史,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其他的信息机构不能比拟的,其主体地位是绝对不可能被替代的。

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图书馆的所有职能。高校图书馆既有能力也有义务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资源,担当起为社会读者服务的重任,所以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2.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竞争激烈的知识型社会里,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也不容乐观,如购书经费不足,人才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政,图书馆自身存在的各种管理误区,各种信息服务机构的迅速崛起对图书馆职能产生的冲击等等,都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进程。针对这样严峻的现实,高校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探索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途径,找准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使图书馆充满活力和竞争力。

2.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

随着中国人民物质生活的大幅提高,人民对文化生活也有了更多更高的期望。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进行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民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高,69.1%的被访者认为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其中,报纸的阅读率最高,以73.8%位于首位,杂志阅读率为58.4%,排第二位,比2005年的47.9%提高了10.5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48.8%,排第三位,比2005年的48.7%略有回升,互联网阅读率为44.9%,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17.1个百分点。这些数据显示了党和政府开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活动已经初见成效。

2007年5月,笔者采取在闹市区随机调查的方式,对南昌市的社区百姓进行了一次学习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知,有65%的人利用纸质图书查找资料,58%的人利用上网查找资料,82%的人希望大学图书馆向老百姓开放,89%的人希望大学图书馆在社区设立服务网点。68%的人认为只要大学图书馆向社会读者开放,大学图书馆适当收取服务费是可以接受的。

由此可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虽然现在老百姓学习的渠道比较多,但老百姓更加渴望大学图书馆向他们开放。

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可行性

3.1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知识资源

目前,中国现有高校图书馆(公办)1794所,藏书约6.6亿

册.但其藏书利用率大多低于40%,有的还不足20%。换句话说,高校图书馆约有4亿多册的图书在“睡觉”,相当于全国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总量,这是多么大的资源浪费!

高校图书馆不仅藏书丰富,而且馆藏文献系统完整,专业性强、语言多样,积聚了各个学科、专业的关键资料,藏书范围覆盖了当今社会所有学科,充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广大读者取之不尽的信息源泉。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打破陈规,积极主动向社会开放,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3.2高校图书馆具有人才优势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六章第二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0%以上。实际上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各大学图书馆不仅招聘了许多高校本科毕业生。而且原来低学历的员工也通过各种途径进修学习,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进入21世纪后,大批研究生进入高校图书馆工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比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具有人才优势,这些人才有能力培训社会读者,指导他们利用检索工具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开展各种服务社区百姓的活动。

3.3高校图书馆具有先进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手段

高校图书馆拥有先进的馆舍和服务设施,具有现代化的服务手段。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各种数据库在图书馆的应用,不仅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先进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检索途径,而且印刷型、电子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共存互补,为广大信息用户获得快速、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源提供了保障。先进的设备,服务手段的网络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使得信息检索更加方便、快捷,这是其他类型图书馆所不可比拟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有条件有能力向社会读者开放。

4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具体措施

4.1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

建设学习型社会,在人人愿学习人人想学习的社会背景下,图书馆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各级管理人员应树立和谐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各自为政的陈旧管理意识,树立全局发展观念,在争取政府和学校的财力、政策支持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挖掘为社会服务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潜力,与地方政府、企业、社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加强沟通、合作,在获取社会效益的同时,积极主动的投身到社会活动中,合法、合理的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真正做到和谐发展。

4.9充分利用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平台,加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建设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内外文献信息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区域性的信息资源共享,就离不开高校图工委这个平台,高校图工委对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领导、协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由图工委牵头。建立联合采购信息系统,开展馆藏文献的联合采集与资源建设的馆际协调;实行全省图书馆联合编目,形成全省联网的书目信息系统;实施馆藏书目数据的联网检索。做到网上数据库资源共享;联合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构建多层次文献资源传递网络;代表各高校图书馆与政府教育部门进行沟通,反映各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需求情况,统计有关数据供政府职能部门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向政府要政策、要经费,同时向高校图书馆宣传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抓相关文件精神的落实执行,使得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组织省内各高校图书馆办理通用借书证,实行馆际互借,等等。

通过高校图工委这个平台,可以优化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文献保障体系的整体效益,开展新的技术应用探索,深入教学和研究过程,将馆际合作从系统内逐步走向社会,不断扩大图书馆文献信息社会化的影响。

4.3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开展不同的服务

不同的学习群体,有不同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就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群体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文献信息服务。

对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企业领导,图书馆咨询服务人员应为他们开展专题服务和科技查新服务,包括研究课题、开发和设计新产品、引进技术项目的论证,科技动态和市场行情及有关专利文献查新、科技成果查新等,并针对上述需要查新的项目,对其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最后写出查新报告;或为他们提供浓缩的直接可利用的数据、事实、结论,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企业领导等专家评议提供参考依据。

对普通百姓和学生,可以开展读者辅导服务,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主动吸引和辅导读者产生阅读行为,以达到提高读者的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的目的;也可以针对读者的特定需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外文文献代译服务,代替读者直接翻译和编写外文文献资料,帮助读者克服语言障碍,提高外文文献利用率。

4.4加强与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沟通、合作,认真为他们办实事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政策引导下,高校图书馆应该改变单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观念,学习公共图书馆的经验,加强与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沟通、合作。在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支持下,设立社区、街道图书流通站,图书馆适当投入部分图书、期刊、DVD、光盘等,定期为流通站更换新书,也可以将大学里的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整理出视频资料,供社区群众学习;并配合社区、街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读书活动,如成立读者俱乐部,或者在某一专业领域组建读书小组,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开展读书问卷调查、征文比赛、文学欣赏、学术报告、读书经验交流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辩论赛等。通过这些手段,既加强了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宣传,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又可以丰富图书流通站的服务内容,开拓群众的视野,活跃群众的思维,激发群众自觉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街道和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

4.5建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为区域经济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馆藏和网上信息资源优势,创建以读者为中心,集传统文献信息服务、网上信息咨询、信息检索、信息传递于一体的文献信息服务新模式,为读者提供网上文献查询与传递,网上实时参考咨询、学科信息导航等等,积极为区域经济服务。

例如,高校图书馆可建立电子资源和图书文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行公共服务平台会员制,为高校所在地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提供力所能及的文献信息服务。包括:图书馆图书借阅服务、图书馆电子期刊查询服务、图书馆电子期刊Email传递服务、图书馆电子图书等其他电子文献资源查询和传递服务、产业导航服务、行业特色资源服务、代办科技查新和检索服务等。高校图书馆可通过走访各相关企业,在各种适当场合发放馆藏和电子文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简介,并将该简介挂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网站和高校图书馆网站上,征求公众对电子资源和图书文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为会员单位办证,提供相关文献信息服务。

5结论

博客与学习型图书馆的构建 篇7

1 博客 (Blog) 在高师馆应用的现实合理性

1.1 博客的实质及类型

1.1.1 博客的内涵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Wellblogs弥补了电子邮件和网站的不足之处。伴随时间的推移, Wellblogs将变得越来越普及。博客是一种新的网络沟通与交流的工具, 它一般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 这些张贴的文章要依年、月、日的顺时针顺序依次排列。由于博客的内容和个性化差异, 它包含从对一些网站的链接、评论直到有关新闻的发布, 或者个人的笔记、日志、图片、照片、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张贴。

1.1.2 几种不同类型的博客

①基本博客:

是单个的作者对于特定的话题提供相关的资源, 发表简短的评论。如:辽宁社科院穆岱的博客——是关于民生的;经济学专家赵伟的博客——研究的都是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

②小组博客:

是一些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博客日志, 作者可以随意编辑自己和他人的内容, 能够使小组成员就一些共同的问题进行讨论, 甚至可以共同协商完成一个课题或项目, 如网易的阅读论坛、爱民兴邦、红茶馆、相约一起看星星雨等。

③协作式博客:

通过共同讨论使得参与者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一致, 允许任何人参与进来, 并发表言论、讨论问题。

④知识库博客:

新兴的博客, 是基于博客的知识管理的一种方式, 它是提供给使用者的内部管理工具, 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那些原来只是由部分工作人员拥有的、保存在文件档案或个人电脑中的信息资料。如:图林博客、“读书生活”等等。

1.2 博客在高师类院校应用的合理性

1.2.1 方便简捷, 经济适用

博客冲击了信息采集与发布的传统方式。它将信息采集与发布的渠道做了最大程度的简易化;它是一种方便的、个性化、即时性很强的网页, 无需注册域名, 无需申请租用服务空间, 无需掌握更多的软件工具就能操作, 因此其成本经济, 可以“零技术支持”、“零成本”地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

1.2.2 个性化、学科性

博客能够进一步体现出知识的个人属性和学科属性。例如:在文学、法学或图书情报学额博客网站上, 学科的首席博客或权威博客人士将从该学科角度, 全方位关注着这一领域, 凭借其雄厚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对该学科最新动态进行跟踪, 通过搜索提炼信息情报, 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并对他人之说加以评论。

1.2.3 信息发布的自由民主性和信息共享

博客有类似出版物的特点, 它使普通馆员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 它是个人和组织所发行的作品不受地域、商业利润和技术门槛的限制;它像日常写日记一样, 具有强烈的情绪和情景性, 内容更加快捷, 有别于其他出版物, 可以随时随地的记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使用起来方便自如, 使得图书馆同仁可以民主发布信息, 并能够著述、摘录、阅读和链接网页 (引用) , 实现博客平台的信息共享。

2 网络环境下学习型图书馆的构建

2.1 学习型图书馆的理论内涵

2.1.1 学习型图书馆概述

学习型图书馆包括两个层面和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 一个是基本层、一个是高级层。基本层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馆员队伍建设, 包括学历结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职业道德;高级层是指一种学习能力与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两个方面是指图书馆的个体馆员和图书馆团队。就个体来讲, 每个馆员都必须有乐于学习、积极学习的愿望, 即拥有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动力。而团队整体方面, 即任何一家图书馆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健全的学习机制、整体的学习规划和明确严格的学习任务。

2.1.2 学习型图书馆特点

学习型图书馆不但比传统馆更注重学习, 它同时还是一种管理方式的变革, 是一种推崇学习, 充分发挥馆员能动性、不断创新思维, 具有高度韧性的和谐组织;学习型图书馆的实质是建立主动、协作式学习模式。在学习型图书馆中, 学习能力、跨学科学习、终身学习, 是其“核心竞争力”;它明显有别于传统的学习, 是组织调控的、快乐地、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的学以致用地学习。

2.2 知识服务需要构建学习型图书馆

知识服务是以知识的筛选、分类、排序、传递、复制为线索, 以知识的深层次加工、网络上的知识挖掘整理而开展的个性化服务。一般情况下, 知识服务的对象是科研项目组、学科带头人、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等, 因此, 针对性、个性化是知识服务的特征, 它和传统的信息开发与服务理念有实质性区别。知识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学习型图书馆的构建。 (1) 它是用户目标驱动的服务, 它关注的是用户是否通过接受服务解决问题, 同时, 它要关注用户进行知识捕捉、分析、重组、应用直至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 它是面向知识、有系统的内容服务, 它尤其注重用户需求分析, 在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 通过信息的析取和重组来形成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 并及时对产品质量作出评价; (3) 知识服务在服务方式上也将发生根本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服务, 将通过系统集成、服务集成、团队工作等多种方式联合、协调来为广大校内外用户服务。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高等教育迫切呼唤学习型图书馆的诞生。

2.3 高师院校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高师院校洋溢人文精神的墨香里, 在周边浓厚的学风、科研氛围里, 非常有利于学习型图书馆的设想和创建。

2.3.1 高师馆拥有一流的学习环境和雄厚的知识资源

各高师馆都设有报刊室、外文室、古籍室、文理科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缩微复制室等, 都是师生频繁光顾的宝地;另外, 丰富的馆藏文献提供给读者渊源不断地精神食粮, 还有种类繁多地电子图书、各种学科专题数据库, 都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扇专业前沿天窗。

2.3.2 高师馆拥有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馆员团队

各高校馆非常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 积极鼓励考取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使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同时每年都能选派业务骨干参加CALIS、国家图书馆等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 使图书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这更有利于学习型图书馆的整体建设。

3 博客在创建高校学习型图书馆中的助推作用

3.1 有利于图书馆建立学习型组织

博客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就是具有交流互动性。利用Blog技术, 每个图书馆员可以拥有自己的网上空间, 建立馆员个人Blog, 也可以建立图书馆的集体Blog, 每个成员都可以在上面张贴文章, 它以作者的观点为中心, 展开评论和讨论, 在图书馆员之间、馆员与管理者之间, 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图书馆内部的非正式组织交流, 加强管理者与馆员、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密切交流, 更好地促进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和情感共鸣, 能够建立良好的图书馆内部管理环境, 提高馆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持续的交流中, 会使学习者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在长期的交流中, 图书馆员因有共同的兴趣而形成学习团体, 从而有利于图书馆建立学习型组织。

3.2 博客能够保存馆员的个人学习笔记, 加速馆内隐性知识显性化和公开化

博客保存馆员记录的个人学习笔记和共同学习笔记。做学习笔记是每个馆员进行学习的基础, 它的目的是“备忘”和“积累”。首先是备忘, 以便日后的整理与深化;其次是积累知识, 形成体系。应该说, 学习笔记的积累是每一位馆员进行知识创新的源泉。个人学习笔记体现了个性化, 笔记的内容提纲挈领, 日志的内容则比较随意。共同的笔记是群体智慧的体现, 这些隐性知识通过交流互动得到共享, 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 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员整体知识水平的深入和发展。

3.3 博客具有保存协作学习过程的功能

利用Blog能够建立每个馆员的电子档案袋, 反映馆员的学习进程。Blog所具备的这个功能对学习型图书馆的协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协作学习过程中, 需要跟踪馆员的一些工作, 例如, 在协作学习中做了什么、完成的结果如何、对协作学习的态度怎样等。协作学习是群体活动, 一但某一成员消极对待, 以致影响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时, 就要考虑任务的重新分配, 所以利用Blog提供记录协作学习的过程, 可以了解每个馆员的动向, 考察其所有行踪, 以便协调或作出新的合理的安排调整。

4 结语

为适应数字化、个性化服务的要求而创建的学习型图书馆, 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未来走向。Blog作为网络互动的工具, 充分地满足了有组织的学习和学习的有秩序需求。高师馆应努力以Blog为平台, 开展各项文化学术活动, 营造积极健康的博客环境, 探索博客学习的各种形式, 建立知识服务的反馈机制, 充分发挥高师院校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个性化服务。

摘要:博客, 这一简洁、个性化的网络交流工具, 已逐渐流行于各类型图书馆。在提倡知识性服务的学习化图书馆建设的初级阶段, 各高师馆也应密切关注网络博客平台, 以及馆员的终身学习、学习型图书馆建设的方方面面, 将其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并作出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高师馆,博客 (Blog) ,学习型图书馆,知识服务,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曾伟忠.学习型图书馆、情报所和档案馆管理模式的思考[J].图书情报研究, 2010, (1)

[2]焦运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图书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26)

[3]白云霞.信息社会学习型图书馆的建构态势刍议[J].现代情报, 2009, (3)

[4]杨光, 成佳.试析“学习型图书馆”的组织设计原则[J].情报资料工作, 2008, (6)

[5]施巧莲, 黄海明.图书馆博客及其应用[J].热带农业工程, 2009-02-15

[6]王文莉.博客与图书馆[J].科技信息, 2010-03-05

图书馆需要学习型管理模式 篇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图书馆不需要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也能生存,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改变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图书馆必须思考如何才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是否能跟上科技进步的脚步。现阶段图书馆需要进行优化管理,包括工作流程的优化和员工的管理优化,需要根据网络条件,相继开展网上预约、网上续借催还、网上馆际互借、网上参考咨询、网上文献传递、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网络导航导读等服务,由文献管理到知识管理,由收藏为主到用户第一,图书馆服务由封闭走向开放、走向社会、走向经济。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管理理念不断地在图书馆界掀起波澜,甚至由于网络信息获取的便利和快捷,有人提出了图书馆消亡论的观点。

随着有识之士的努力,各图书馆相继引入了非图书馆学、非情报学的人才,但整体来看具有单学科知识结构的人占了大多数,随着先进技术手段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图书情报向深层次服务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加入WTO后国际间频繁交往,图书馆学、情报学与计算机、语言文字等种种学科之间紧密结合,图书馆急需复合型、适应型、学科交叉型人才。同时,现有工作人员知识老化问题日趋严重,馆员必须毫不懈怠地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宏观上看,一个区域的经济状况影响了人才的流动和发展,人才能量的发挥需要有自我学习与发展的环境。自我实现是促使人才发展的最大驱动力,甚至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发达地区信息灵通,信息获取容易,学习内容更新快。落后地区信息闭塞,学习内容陈旧,直接制约着人们的创新意识的发展,造成思想和观念上的落后。也可以说,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一部分是人才的单向流动造成的,人才的加盟构成了发达地区巨大的无形财富,人才培养与吸引强烈地影响着区域的经济。这一现象在高校图书馆界表现得非常明显,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辅单位,受其地位不高,待遇偏低,科研项目少,实行坐班制,工作琐碎,没有成就感(甚至有挫折感)、缺乏良好的培训机制等现状的影响,很难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而且高校图书馆人才匮乏的状况又制约了其发展。目前社会上各种信息机构的建立,使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图书馆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工作水平的影响,从根本上取决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水平。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发展和提高需要持续学习,图书馆管理应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这一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建立一个具有学习型组织特征的图书馆机构,是知识经济对图书馆的要求,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在知识经济这个网络时代的新里程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完成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1. 引入学习型图书馆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将这一理论引入图书馆,是为了改善图书馆管理,建立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功能,为读者服务。学习型图书馆是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能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它就像具有生命的有机体一样,能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学习机制,将成员与工作持续地结合起来,使组织在个人、工作团队和系统整体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能迅速吸收新的学习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改善心智模式,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不断超越自我。个人与组织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形成“学习—持续发展—建立竞争优势”这一良性循环。它与图书馆的数字虚拟化是不矛盾的,相反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学习型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服务,大大推动图书馆的创新和发展。

2. 引入崭新工作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只为生存而工作,更希望在工作中体现个人人生价值,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在学习与创新中实现自我的超越。可以说21世纪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世纪,人们学习的时间将大于工作的时间,全球正在形成一个共同学习的社会。一旦学习在图书馆中蔚然成风,图书馆就会逐渐完成向学习型组织的蜕变。

3. 引入终身学习理念。

1994年在罗马召开的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人们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概念,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尽管传统的图书馆组织也有讲座、培训、进修等,但往往只是阶段性的,缺乏系统、完整及创造性。而在学习型图书馆内,每个人都要以“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回归模式,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充分享受自主选择、自主规划、自主学习和自我完善的终身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Michael Poli.Project strategy:The path to achiev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value.Dessertation of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6.

[2]Wei Yichang.On the Digitization of Special Library Col-lection Resources.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es, 2001, (6) .

学习型社会中的数字图书馆建设 篇9

1. 学习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学习型社会, 是指能够保障并促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 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型社会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 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条件是高度发达的。学习型社会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也是以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为基础的。传统的社会虽然也需要学习, 但这些新的潮流出现以后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并且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应对新知识、新环境的挑战。这些“学习型”东西样样都离不开一流的信息网络和高度发达的知识传播条件。

(2) 学习的全方位性和深入性。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具备了善于不断学习的能力, 从而形成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在这种社会里, 一方面, 确保全员有充分的信息可利用, 有知识的自由传播和创新;另一方面, 要求全员把学习纳入工作和生活程序, 使之互相促进。这种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人的能力并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利用。

2. 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与特征。

什么是数字图书馆呢?数字图书馆一词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 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 实质上它是一种网站上支持多种搜索功能的强大的海量数据库, 把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 轻松实现网络查询和传播。数字图书馆不是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 但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的信息来源和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 数字图书馆具有如下的便民特征。

(1) 数字化的人类信息资源便于查阅。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不仅限于文字内容, 还包括了视频、音频、图形、图像和计算机动画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人类信息, 便于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纵览天下大事、查阅历史文献、享受在线服务。

(2) 现代的高新技术支持超大规模数据的存储。通过各种电子通讯手段和计算机网络, 数学图书馆实现了与异地存储的超大规模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使用户可以高效、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3) 人机互动, 服务更人性化。利用现代通讯技术, 数字图书馆可及时与用户沟通并解答用户所遇到的问题;另外, 数字图书馆还可以将这些庞杂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和数字化加工, 为用户提供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服务。

二、数字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1. 数字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

(1) 数字图书馆是因特网上强大的中华文化中心。如今, 我国图书馆事业经过百年的发展, 已形成了包括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以及各行业图书馆在内的一个庞大的文化群体, 由于各馆类型、性质、服务对象等不同, 馆藏又各具倾向性和特色性, 通过数字化后, 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达到互补和整合, 形成一个纵贯人类历史长河, 横跨文化各领域的浩瀚的资源库,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所有成果都可以从数字图书馆这个资源库中找到相关记录。因此, 我们可以说数字图书馆是因特网上强大的中华文明的集散地和文化中心。

(2) 数字图书馆是“终身学习”的关键。学习型社会里, 终身教育成为人的生存需求, 数字图书馆则成为实施终身教育的知识平台, 无论身处何方, 只要登录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系统, 都能方便地使用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资源, 为所有公民获得教育提供充分的可能性。同时, 数字图书馆的建成也可以消除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差异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 使文化信息能够快速、经济地传送到全国各地, 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支撑环境。除了知识的供给外, 数字图书馆的图书馆员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讲座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 (包括使用网络媒体的技能) , 使读者在浊浪排空的信息海洋中找到最有用的资源, 图书馆方面也可以采取手段使质量不高的东西难以混进图书馆。

(3) 数字图书馆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掀起了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传播、学习和使用方式上的巨大革命, 迅速成为世界各国文化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其建设必将促进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这些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必将对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发和建设, 代表着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也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 数字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1) 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以满足学习型社会中全员学习的需要。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 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 还收录其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 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馆际交流与协作, 形成资源库的跨库无缝链接, 实现资源共享, 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2) 专业的服务团队可以解决利用资源的一切障碍。近年来, 图书馆在尽力提升已有员工素质的基础上, 大量引进计算机、图书情报等专业的硕士及博士毕业生, 这些人才的引进极大地增强了图书馆服务团队的力量。他们具有较强的捕捉、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除了能从互联网上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外, 还能快速地从使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信息海洋中搜集和筛选出对用户有用的信息, 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 使之成为本馆虚拟馆藏的一部分。这种专业的服务团队有力地解决了读者由于信息获取途径、手段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或缺乏所导致的对信息资源不能得心应手地操作与利用的问题。

(3) 先进的服务方式可以给读者的学习带来诸多便利。数字图书馆是融入了当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而形成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图书馆。它所提供的更加人性化的搜索界面、一键式的资源下载服务给读者特别是初学者省去了不少麻烦;个性化服务的定制以及深层次知识服务的提供给科研人员节约了大量时间;电话、QQ、Email等服务方式的开通给了读者更多的选择。

(4) 数字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范围更宽广, 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传统图书馆因为限制读者的查阅时间和空间, 只能为喜欢到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而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 (只要拥有联网的计算机) 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信息, 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解除了地理位置、时间空间的制约, 方便更多读者查阅。

三、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1. 打造服务全民的数字图书馆。

(1) 构建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服务基层。数字图书馆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 对于那些偏远的县级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来说, 尽管他们也在加快发展的步伐, 但仍面临着地域发展不均衡和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滞后的问题, 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服务基层所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 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传输平台, 将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推送到各县级图书馆, 使之具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并带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提升服务能力, 以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从而构建起一个以省级图书馆为中枢、以市县级图书馆为节点的遍布全国的分级分布式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2) 建立各种数字服务平台, 为不同部门和群体服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 上至国务院办公厅领导机关, 下至中小学校, 这些不同的部门及群体无一不需要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得各种有益的网络信息服务。为此, 需要建立决策服务平台, 为中央和国家机关提供信息咨询和决策参考服务;建立党校专题服务平台, 将电子图书、学术论文、政府公开信息数据、讲座视频、历史图片等数字资源推送到党校图书馆, 不断满足各级党校教学科研和干部教育事业的文献信息需求;进行信息无障碍技术手段的开发与应用, 建立残疾人数字服务平台, 使盲人朋友可以足不出户, 通过读屏软件免费收听丰富的数字资源;建立少儿数字图书馆, 通过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打造网上绿色阅读平台, 为全国少年儿童提供服务。

2. 打造“精品化”数字图书馆。

(1) 内容更权威。网络是人类文明的成果, 但同时它又是一面双刃剑, 需要人类运用充分的智慧去驾驭。不然, 网络就会如同一个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 散布出邪恶, 危害人类社会的安全。江泽民同志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 信息庞杂多样, 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 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 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 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 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所以, 建设数字图书馆、主动抢占互联网阵地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就是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 对中文基础信息、知识再加工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信息资源库。

(2) 服务更专业。目前, 网上存在的大量事实性、数据性和参考性的信息, 似乎也能满足网络读者的许多需求, 提供了不少便利, 以至于有人就认为, 网络读者的“自我服务”将逐步取代图书馆员的服务。这就提醒我们, 图书馆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因此, 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 急需一批成熟的信息处理和应用人才, 唯有他们才能在未来的数字化建设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档次, 让读者的自我服务永远也取代不了专业的数字图书馆员, 就像“久病成医”的病人, 虽然也能看病, 但永远代替不了医生一样。

(3) 服务方式更新颖。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要紧跟时代步伐, 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先进的技术, 创新服务方式。如自助服务、智能架位导航、电子触摸屏阅读、手持阅读器、虚拟现实体验等各种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服务的推出, 将为到馆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查询环境和便捷的信息获取环境。

试论学习型图书馆的模式与构建 篇10

1) 学习型图书馆的理念来自于学习型组织, 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所谓学习型组织, 即具有良好的组织学习功能的组织。西方学者曾提出:“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的进行集体学习, 具有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进而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一个理想的学习型组织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组织中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 学习气氛浓厚;二是有顺畅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渠道;能不断地发行、应用和创造知识与信息;三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政策制定和战略形成过程, 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 并把个人发展目标自觉地与组织整体目标联系在一起;四是组织结构合理, 有允许个人发展才能的空间, 并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适应能力强。

学习型组织的运行模式至少应包括以树立学习的观念和信仰,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专门机构, 促进全部组织的学习活动;把组织学习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

2) 借鉴西方学习型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以后, 立即在全球引起了强烈反响, 并最先被引进企业管理, 产生了明显的效果。许多国家政府和城市也纷纷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 如新加坡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府”的理念, 上海提出建立“学习型城市“的理念。而在图书馆界最先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当属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1993年该馆在组织重建过程中, 大胆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 并一直致力于推动学习型图书馆的建立。国外图书馆界的成功范例, 为我国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学习型图书馆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并非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本质。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 它适用于社会组织的各个层面, 将其引入图书馆, 是为r改善图书馆管理, 建立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管理模式,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功能,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它与图书馆的数字化、虚拟化是不矛盾的, 相反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学习型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服务, 促进图书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的理论依据

1) 构建学习型图书馆,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也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共存互补的混合体, 可以说这种复合型图书馆是将来图书馆存在的基本形态。这就对图书馆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培养和造就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要求图书馆人要不断加强学习, 尽力为读者提供所掌握的信息资源, 成为一名复合型的信息导航员,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使每个馆员的全面发展成为必须。

2) 构建学习型图书馆, 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终身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加速, 人们不可能满足于一次一时的教育, 必须不断充电, 不断完善自我。图书馆是公认的人类知识的宝库、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之一。在这里人们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当然图书馆员也同样需要不断接受终身教育, 因此, 建立学习型图书馆, 充分挖掘图书馆馆藏资源, 为读者终身教育提供良好服务。

3) 构建学习型图书馆,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我们正在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 而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交换、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成为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 只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 及时、准确、有效地面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有用知识, 才能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 就图书馆组织的发展来说, 要跟上信息科技的快速进步, 唯有建立学习型图书馆, 把图书馆变为一个持续性的学习组织, 积极培养每一个馆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才能使图书馆的整体组织更具灵活应变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中更具竞争力, 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4) 构建学习型图书馆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些新型信息服务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使得图书馆已不再是惟一的信息传播中心, 图书馆作为社会主要信息服务中心的地位已发生动摇, 必须改变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如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管理的永恒主题, 而建立学习型图书馆首先解决的就是这一主题。

三、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模式

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 结合图书馆的发展实际, 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模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即树立一个目标,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1) 树立明确目标, 努力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目标就是提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致力于构建学习型图书馆。要让每个馆员明确这一目标, 使外界知道这一目标。然后在这样一个目标的指导下, 提出更加明确的具体目标并与组织学习联系起来, 通过学习来完成这个目标。不管是那个类型的图书馆,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 围绕读者服务可以制定出一些具体目标, 如每年完成多少借阅量, 提供多少定题服务, 完成多少科研项目, 读者满意率提高了多少, 有多少馆员参加业务培训学习, 每个馆员的工作量和科研成果等。

2)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习观念深入人心。每个馆员都应认识到学习是生存的需要, 要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 并把个人学习与团队目标联系起来, 发扬团队精神, 共同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努力。要通过学习提高服务水平, 拓展服务领域;通过学习, 提高员工的素质, 改善本馆形象;通过学习, 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工作目标。

3) 建立激励机制与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的过程中,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激励是为了扬长, 约束、监督是为了避短, 通过激励和监督, 保证学习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对员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定期予以精神或物质奖惩。通过这些措施来营造学习气氛, 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构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不同于我们平时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等, 而是个全新的学习概念。应按照学习型组织理论, 防止学习流于形式, 使个人得到充实, 组织文化底蕴得到提升推动学习型图书馆的发展。

摘要:为适应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阵地的图书馆, 更应抓住机遇, 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更好地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 提出了构建学习型图书馆的依据, 阐述了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模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型图书馆,学习型组织,图书馆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玉利.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

学习型图书馆 篇11

【关键词)】社会价值;知识的海洋;传承知识;多样化;文化

一、图书馆的重要性

1.图书馆的重要性取决于它的社会资源价值。图书馆资源是包括信息资源、空间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图书馆里面要有图书才称得上有馆和库,无图书则不能成为图书馆;那所谓的数字,也不过是电子书刊。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有一个另类的观点:图书馆应该保存一切有文字的纸片。他在《图书馆权利研究》一书中提到:图书馆权利是指民众利用图书馆的自由和平等。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胆敢在中国大肆宣言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自由与平等的恐怕只有我一个人。有一次程焕文馆长的一番演讲足以说明图书馆的重要性;程焕文馆长作了20分钟的精彩演讲,其中特别提到:图书馆因穷人和学人而存在,只要这个世界还有穷人存在,还有学人,图书馆就永远不会消亡。公共图书馆因穷人而产生、存在和发展。图书馆因学人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穷人能够消灭吗?学人能够没有吗?都不会。如果没有图书馆,如何缩小社会的信息鸿沟,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学生如何学习。学者如何治学?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既然不可想象,大家就不要去想象图书馆的末日,好好地把图书馆办好才是我们图书馆每一位管理员的首要任务。

2.“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这个说法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很普遍了。那时候图书馆是不可替代的民众公共讀书场所,如今,由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发展,阅读已经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图书馆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这种学习中心的职能与使命是否已经不复存在了呢?回答是否定的。相反图书馆作为学习中心和传承文化中心的使命不仅没有减弱,而且越来越强。

图书馆已经成为了社会人和学者的吸取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学习途径.图书馆是一个保存知识文化和传播知识文化的机构。图书馆不仅具有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还具有展现现代文化的使命,特别是为文化多样化提供自由表达的使命。文化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任何东西,只要有文化,就有力量,不可战胜的力量。一个好的图书馆一定是一个有文化的图书馆。图书馆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文化与文明的标志。

二、图书馆的实效性

1.图书馆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个学习中心。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里,无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如何发达,也不论数字图书馆和模拟现实如何高超,作为学习、阅读主体的人始终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可以远离网络享受生活,却无法远离现实生活在网络世界里。既然是社会的人,那么就会有面对面交流或者聚集的需要。例如:现在流行的网恋,很刺激,但是网恋的最高形式还是网外的面对面的约会;再例如:网上报名考职称英语、职称计算机等,实质上真正的考试形式,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在实际的场所进行实地操作。图书馆不仅能够提供网络的知识共享虚拟空间,而且能够提供公共的知识学习现实空间,这样两种兼备的公共知识空间,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喜欢探讨关于“读书”与“读网”的关系及它的优劣,其实都不重要了。因为阅读只是一种行为罢了,坐着读、站着读、走着读、躺着读、白天读、夜晚读、精读、泛读、系统的读、碎片的读、读经典等无论怎样读,无论读什么不过是形式或者方法不同而已,没有本质的差别,在知识的学习与获取上都是一样的。阅读是一种好习惯,习惯哪一种阅读方式,他们读哪一方面的书,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图书馆教育界的杜定友先生说过:凡是读书的人都是可爱的人,他们不去赌不去嫖,难道不可爱吗?当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各种阅读方式,在今天要特别重视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因为如今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与网络时代,他们从小就适应和习惯了网络阅读,长大后自然更加习惯网络阅读,这是不可抗拒的趋势,任何反对的论调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和逆天的。现在只要有点学问上了年纪的人都是羡慕和享受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却根本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图书馆作为学习中心,既要拓展馆内的学习空间,传统的纸本学习空间,充满书香的学习空间,也要拓展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网络学习空间,这是当今高校学生的学习阅读需要,更是全民的终身学习需要。

2.图书馆就是一个知识的海洋,能够启发人的良知。进入到图书馆里面,您可以尽情的享受文化知识的熏陶,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文化,也可以了解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文化,还可以学习到世界名人的为人处世;也可以学习和传承我们中国古人的良好美德。例如1:在阅读孔子的《孝经》后就深受感动,方知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的道德教化都是以孝道为基础,孝最初是属于血亲家庭道德规范的范畴:“善父母为孝”。春秋战国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原本是家庭道德规范的“孝”越出了血亲家庭的范畴,扩大成为社会道德规范。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始于家庭,然后再扩向社会的重要作用。从中能够让我们懂得孝的根本:第一是侍奉父母;第二是侍奉国君;第三是建立一番功业,扬名于后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经过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把我们生下来后,在母亲的百般呵护下长大成人的,了解到了母亲的许多恩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爱惜自己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例如2:在阅读《中国上下五千年》这一本中国历史后,才发现我们短短几年读书时间所掌握的知识太少太少,突然间头被打一下,感到好羞愧,自己积极主动的鼓励自己和学生赶快读书。

三、图书馆的科技性

1.从现在社会形势方面来。现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经从传统型向“智慧”型图书馆迈进。建立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图书馆等技术基础上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公共图书馆现代科技应用的三大重点领域,也是构建未来智慧型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在构建未来“智慧”型图书馆的技术体系时,定位清晰,选择适当的技术,正确处理好传统图书馆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将三者割开分别建设与引进,更不能将基于单一数字资源的移动图书馆视为数字图书馆的全部。

2.从技术应用方面来看。支撑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该是“智慧”型图书馆的基础系统,不仅其本身要向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管理方向发展,而且应成为数字化图书馆服务和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读者认证和服务权限控制的综合管理平台;移动图书馆则基于数字图书馆系统,其重点是借助移动网络,充分发挥各类智能终端的优势。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不应局限于单馆,应该覆盖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包括自动服务、物流服务等,支撑起一体化的图书馆服务;数字图书馆应以图书馆合作为基础,寻求更为广泛的合作与共享,包括跨地区、跨系统;移动图书馆则应立足于传统图书馆服务和数字图书馆服务之上,使图书馆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程焕文.图书馆界有多少败家子?[EB/OL].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2009.3

[2]程焕文,潘燕桃,张靖.图书馆权利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

[3]程焕文.试论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杜定友先生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卓越贡献[C].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编.杜定友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1988﹕31-43.

[4]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2:1-5

学习型图书馆 篇12

一、公共图书馆是学习型社会的知识宝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丰富的馆藏信息和知识资源是学习型社会的知识宝库, 文献信息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公共图书馆拥有极丰富的文献资源, 图书馆作为传承人类知识产品的信息中心, 是知识及信息产生、组织、交流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机构, 它通过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组织、整理、分析、描述、促进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少量文献信息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 这一特点正好符合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可以为民众提供内容极其广泛的学习资源。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者需要的知识, 其广度和深度比以往都有所提高, 而对信息收集的全面性而言, 很少有机构能与图书馆媲美。

二、公共图书馆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最佳场所, 是学习型社会的最佳基地

公共图书馆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图书馆对于施教者和受教育者而言, 都是一个有利的场所。施教者可以通过图书馆传播知识, 而受教育者则可通过图书馆获取知识。不管是现实的工作生活场所还是网上虚拟的数字平台, 都是图书馆为学习活动提供的可利用的场所。图书馆是一个天然的信息交流平台, 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 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它凭借自身的公益性、教育性、服务性成为学习型社会人们学习的最佳场所之一。幽静的阅读环境不仅使每位读者享受知识的熏陶, 得到知识的启迪, 收获知识的成果, 而且从心理上有一种自信十足的感觉。因此, 建立学习型社会, 公共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公共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中的服务职能日趋显著

国际图书馆联盟通过并确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四项社会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公共图书馆要努力为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担负起为受教育者提高素质、增长知识和解惑答疑的职责和任务。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文化中心、学习中心、学术中心, 地位日趋显著。

(一) 发挥学习型社会文化中心作用, 弘扬人类文明成果。图书馆保存了人类积聚知识的宝库, 是传播、交流知识和信息的中心, 在保存文化遗产和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囊括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成果, 博大精深, 求同存异, 具有包容性, 各门学科的知识都能找到。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机构, 在知识经济时代, 成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体现自身的价值。

(二) 发挥学习型社会学习中心作用, 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公共图书馆肩负社会科学文化教育职能, 不但进行科学技术教育, 而且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等。图书馆所具有的公益性, 为更多的学习者创造了学习的条件。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学习者而言, 由于经济或者其它种种原因, 他们常不能有效如愿地警告所期待的学习资源, 而图书馆是一个体现社会公平的所在, 无差别地对所有人平等地服务, 这有利于缩小信息鸿沟, 真正实现全民学习。

(三) 发挥学习型社会学术中心作用, 传递信息, 开发智力资源。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 赋予了公共图书馆一项新的重要职责, 开辟了新的服务领域、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家政府的法律法规, 政策性文件都要公诸于信息领域中, 每个公民都有自由获取、自由利用和使用信息的权利。图书馆在收集、整理、加工、流通、保存信息产品时。应强化其大众性和开放性, 把它办成全体公民休闲、学习、获取信息的权益, 成为公民获得信息最理想的场所。

四、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 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图书馆特有的底蕴、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 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理想的社会文化中心、学术中心和学习场所。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理念,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学习、服务的需求。观念创新是服务工作创新的前提和突破口, 是引发服务创新灵感和创新智慧的“引信”。图书馆以终身学习、全民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为契机, 与时俱进, 变传统的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服务;变消极等靠式服务为积极主动式服务;变单浅层次提供文献服务为多深层次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 以知识学习为中心, 公平、公正、开放、创新的现代信息服务理念,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促进社会成员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 改革创新服务模式, 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 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由以往的馆藏文献外借与内阅的服务模式, 变藏为用,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一种信息数字化、服务网络化、手段自动化、咨询多样化、管理协作化、资源共享化服务模式。图书馆结合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本地区域文化特色, 在原有基础上, 积极开展文化课题研究, 举办各种讲座和报告会, 送书下乡并建农家书屋, 推广网上阅览服务, 办周末移动讲坛等形式的活动, 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图书馆, 着力营造社会学习氛围、弘扬文化, 面向社会不同群体提供平等多样的服务。

上一篇:要素资源的稀缺性下一篇:美国人才评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