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024-12-09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通用12篇)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1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 强调课程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认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合作学习”, 能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 提高语言产出的质量, 从而激励学生学习,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应用,注意问题

一、合作学习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支柱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1.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和以任务为中心组合。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多样的题材,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 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2. 有效的合作方式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将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于英语文化教学, 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文化内容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导入。

2.1. 小组问题讨论式 (Group Discussion)

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或学生提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 各个组员自由发表意见, 经本组记录员记录整理后, 由报告员向全班展示汇报。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积极鼓励, 引导学生发言和争论。

2.2. 角色表演式 (Role--play)

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进行得体的交际, 传递信息, 交流感情。角色扮演让学习者在模拟的社交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获得交际能力, 为以后在真实社会环境中运用外语打下基础。在初中英语课文中许多交际文化项目如打电话、问路、看医生、就餐、购物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等, 都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导入。

2.3. 切块拼接式 (Jigsaw)

切块拼接方法是一种进行文化教学、提高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将讨论的题目分成几部分, 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学习事先就分割成片段的材料。然后各小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在一起讨论他们学习的那部分内容, 直至掌握。接着学生们分别返回各自的小组, 轮流教他们的组员所学习的那部分内容, 学生要想掌握其他的内容, 唯一的途径就是认真听他们小组成员的讲解。因而他们具有彼此支持的动机并表现出对彼此作业的兴趣。

2.4. 团队游戏竞赛 (Team Games Tournament)

团队游戏竞赛是合作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友好和合作的气氛。游戏竞赛有多种多样, 为了训练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英语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听力, 课上常用“句子接龙 (Sentence After Sentence) ”游戏竞赛。另外, 为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进行“编故事 (Making Up Stories) ”游戏竞赛。最后老师或各组代表在全班宣读每组写的内容, 评出等第奖加以鼓励。

3.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 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后, 对别人和自己的发现、体会进行反思、评价, 捕捉有用的观点和思想, 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问题, 使认识深化, 促使他们在宽松、开放的合作评价中正确认识自我, 学会反思, 学会评价。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 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用在重点和难点上, 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上。合作在数量上不应过多, 时间不宜过长。

2.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 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其次,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也是共同合作者;再次, 在活动中, 当学生的言语活动出现严重的错误时, 教师必须指出并作出更正;最后, 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评, 必须及时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起到“协调、激发、合作、监控、反馈”的作用, 让学生在合作中进步。

3. 合作学习不能代替个体独立思考, 两者应有密切联系。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应是:个体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展示交流→个体得到修正→获得新认识。在合作中进行互相监控,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从言谈举止开始, 对学生反复进行训练, 以达到交际自如的程度。

总之, 合作学习以目标设计为先导, 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 实现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以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成为课堂的主人, 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 可以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 并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 提高协作能力, 进而达到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同步发展, 让学生学会合作, 学会学习, 成为真正的life-learner。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2

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李艾蔓

广东惠州市惠阳区永湖中学(516000)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并积极予以实施的学习方法,其目的旨在解决英语课堂教学的低效现象,并构建一种更加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形成“动静结合”、师生互相进步的局面。在这样一个合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这不啻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反思;改进

1序言

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对人才素质的培育突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让培育出来的祖国接班人具有充分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多项能力,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知识快节奏的更新以及社会对更高人才质量的要求,需要我们寻求更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模式,这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当仁不让的重任。

英语新课程标准在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时提出:“教师应该积极地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变化。”[1]这种把教学与情感机制两者恰当结合的教育思路,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活泼有序的学习环境:那就是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互相学习和帮助,并逐步形成一种来自于整个集体的荣誉感及成就感。当然,教与学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能否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这还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学的一线工作者当下的重大课题。也就是说,多种多样的师生交往实践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的交往形式是:学生之间以及有学生所组成的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并在此交往形式中开展各种课堂、课外的合作学习活动,。

这种方式在提出明确的责任及分工的前提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但理论的效果最优化并非真正实践意义上的效果最优化。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一个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偏差,当然同时也会激发我们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研究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并逐渐地将其趋以完善。

2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on Learning)是指将学生混编成若干小组(每组2到6人),他们之间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完成教师所安排的学习内容,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这一学习方式其实就是一种互助性的学习,以性别或者能力为分组标准,并以最终的集体成绩来评价学习效果。”[2]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其所蕴含的两个层面:言行合作;在合作中将实现资源共享与思想方法的沟通交流,(教育论文 )当然这两个层面是相长的,没有相互之间的积极发言、行动,在资源共享的时候就会有部分同学因各种原因并不都会实现思想方法的交流。

这种学习方法的理论引进,实际上是基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并引申入教育领域的理论展开:人的固有需求作为其理论基点,而少年同样对诸如心理、情感、归属等方面有需求,且甚于成年人,而且这种需要跟多地从群体性活动中分享、获得,“少年是感情的王子”,这一方法是他们成长的一个合理形式,同时也符合他们的乐群性倾向。

另一个理论依据则基于对群体的分析:一个群体的相互依赖所形成的动力体,他们的这种相互依赖性能够消除学习过程中的失败和紧张情绪,且并不畏惧教师的权威从而达到作为整体的预期目的。

3课堂教学对这一方法的实践

教师在实践这一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其参与主要体现在小组的划分准备阶段以及小组活动的后期阶段,后期乃是教师对合作小组学习成果的一个考验和点评阶段。

在小组划分上,教师并非随意划分小组,因为这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目标等因素,并形成一种有效的互补,而且根据教学内容,组员成员在2到5个不等。而且时常要互相调换小组成员构成,同时也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适宜的点评,以促进每一个同学的学业进步,否则容易导致教师因偏盖全,以点统面。”[3]另一方面就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要分别对待,因为实践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好多种:合作的不主动,不充分等等都会在课堂的实践中具体暴露。

下面我们以课堂教学实例作以具体分析: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Module 3 Plans:“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 ?”老师将学生两两分组,让学生依据实际生活并结合图片相互用课时所要求的重点句型:“What is he/she/they going to do ?”和文中具体的实例:“He/She /They is/are going to do……”而很多学生相互之间的回答只是简单的:“go to the beach/play soccer/watch TV,”或者:“go shopping/play basketball”等等不完善的句型。这一情况的造成有好几种具体原因:要么教师的教学实际有不切实际的地方、学生小组安排的不尽合理,要么是老师没能通过适当的引导使话题本身紧密结合学生日常活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现在虽说普及素质教育,但是巨大的升学压力依旧存在,教师可能会迫于教学压力,从而没能够给足学生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就匆匆作结,“基于这种糟糕情况之上的点评肯定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大小学生们的合作学习热情。”[4]

另外,也不排除另外一种情况:如教师在教八年级下册Module 6“Entertainment”―Period I 的Step 2“Listen and write notes”时,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游戏竞赛学习目标:

(1)the best group for listening;

(2)the most careful group;

(3)the most erudite group;

(4)the best writing group,这同样会在不经意间将教学引向歧途,那就是这种只注重整体的评价机制设置,一则容易导致回答不好的小组情绪低落;二则就是那些没有作为代表发言的学生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又如何反映。

4对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的反思与改进

针对这种种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状况,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我反思了这么几个问题,并尝试着对其中所出现的教学误区作以改进性引导:首先,作为老师如何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合作氛围,并给以学生以湿湿的精神鼓励,宽容他们、理解他们,以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励他们的探索热情,提高他们的合作欲望,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师生互动以及个性化的激励评语,而非针对组与组之间的泛泛点评;二者,就是教师能否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们提前熟悉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们有更加充足的思考与讨论时间,表演与主动参与的时间等等;三者,就是这种教学相长的实践本身一定不是僵化的,否则都会在流于形式的同时大大削弱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乃是适时而生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问答,都可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而且相互补充的方式,这样在避免课堂教学产生“冷场”局面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深度。

作为新的教学形式的课堂时间应用普及,实际上是要改变一种观念,那就是打破“唯成绩论”的思维模式,只有实现这样一种思维模式的真正转变,方能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庞国斌,吴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3]郑士强。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课堂写真[J].《中小学外语教学》.7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 互助性 角色扮演 个人认同

新课程改革关于合作学习的文章不断见于报端,我校在以前的教学示范课活动中也有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为此,我想在这里也谈谈我对合作学习的几点看法,供大家共同探讨,以期提高。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在“合作”二字上。学生课堂上合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个定义就给我们点明了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的学习,如果学生之间缺乏合作,那么整个课堂就会表现出学生摆弄自己准备的学具,没有关注老师在说什么;或是学生自说自话,自己分自己的东西,表现出不愿意合作;或是两个要好的在一起讨论,完全不顾整个小组。显而易见,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就违背了老师采用合作学习方法的初衷,合作学习的目的没有达到,一堂课下来,听课的老师感到乱,而大多数学生的感觉是除了好玩,可以随便一点儿外,对于新课程的内容印象并不深刻,新知识没能纳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去,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出现上述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合作流于形式

教师平时上常规课,很少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一旦采取合作学习,学生很难转变过来,这样就导致仅有个别学生讲自己的想法、观点,而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使合作学习的目的无从达到。

二、缺乏教师的指导,合作处于无序状态

刚开始我们谈到由于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感到新鲜,从而在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听老师讲解,自由行动,导致合作处于无序状态,像“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很难从中受益。另外,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声音难免会越来越大,老师则主要在维持纪律,不明确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因而不能与学生很好地沟通,导致师生间不了解各自的意图,从而使学生没能从合作学习中得到好处,增长知识。

三、没有及时让学生从角色中转变过来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及时总结反馈,而这时大多数学生仍关注自己面前的学具,或是对刚才的话题意犹未尽,陷在自己的思维中,对老师的讲课置若罔闻,从而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要改变上述现状,我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即我为什么要合作?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我想从中学到什么新的信息,然后得出什么结论,并给学生讲清要讨论的内容,在操作程序上给予说明。另外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这个要求不一定是硬性的,主要是给学生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速度要快。另外,教师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要适当,不宜过短,蜻蜓点水式的合作根本达不到目的,而且浪费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讨论易偏离主题,或讨论完毕后无所事事,开始说话,导致课堂上的声音越来越大,也浪费时间。教师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决定何时停止。

其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行为,注意工作完成或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避免了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做法。对于讨论出现混乱秩序、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避免合作学习像“自由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而老师则像“警察”,尽在那里维持秩序。

第三,充分的角色扮演和“个人认同”。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因为没有比扮演著名的科学家去学习科学或置身于历史环境中学习历史更快捷有效的了。让他们感到这一过程充满了乐趣。而只有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对学生的陈述,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总结,老师的总结一定要具有科学性,避免给学生以模糊的认识。

最后,我要说学生间的互助合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师在平时要关注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发展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亲社会行为,使学生愿意使用,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和思想。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合作学习中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性,圆满完成整个课堂教学的任务,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越搞越好,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菜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8.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4

一、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还要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是小组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设计不合理, 乍一看, 学生表面很热闹, 但实际上没有解决问题, 学生之间缺少合作和交流, 这样就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1、科学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动脑, 主动探究, 有利于集体研究, 促进合作学习, 要注意把握问题的梯度。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张口就会, 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 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 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失去了小组合作的价值。反之倘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很难解决, 这样不但没有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反而使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失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精选问题, 把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2、科学把握节奏。

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 但并非每课必有, 要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 一节课一般最多进行两次, 对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采取讲授法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 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等等。在课堂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两个过程:一是对新问题的探索交流。一般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攻克“数与学”的重难点问题。二是对新知识产生初步的表象, 需要抽象模型的时候, 学生思维正好处于急于想了解的状态中, 让学生那种心求通未能解, 口预言而不能达的情况, 通过合作交流,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 并非所有的任务都适合合作学习, 也并非时时都要进行合作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把握以下几种合作学习的时机。

1、探究规律时。

学生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时, 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树状图、表格、填空等形式进行归纳, 并在合作中完善。

2、学生认知冲突时。

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对所学知识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时, 教师不必马上给出答案, 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探索知识的奥秘。

3、需要语言交流时。

数学课堂教学中, 需要完成很多的听说训练任务, 这些任务只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不能完成的, 分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交流的机会。

4、面对难点时。

数学的学习, 从认知的规律上看, 难点并不是很多, 但在思维和思考问题方式及方法等方面, 学生彼此之间还是存在个性差异的。这个时候,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巩固难点, 教师要及时指导, 使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三、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一定要具有了解学生, 吃透教材, 处理好个别学习、合作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的技能, 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也是一种手段, 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要互相适应, 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都需要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教师在进行设计和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时, 要符合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教育价值。

2、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组织和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 同教师的适时指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 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 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 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数学教学中, 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 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 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 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 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反思。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 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方式收集信息, 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 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 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 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5、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即时评价不仅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更关注对小组合作的肯定和赞扬, 使学生明白, 集体荣誉高于个人荣誉。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同时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篇5

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使学生乐意学,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也就是使他们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严重压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它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但是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它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为普遍的便是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只求表面的热闹,不讲求实效。结果,事倍功半,学生看上去忙的不亦乐乎,实际上却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我认为创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应采取以下一些组织策略,有效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成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

2.精心设计、有效讨论。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各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氛围、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为了避免讨论成为学优生的个人表演,可以丰富讨论的形式。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也可以每人独立思考,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意见,大家再发表见解,更可以互相提问,再共同讨论。这样的讨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3.建立互赖关系

我们可以用“荣辱与共”来概括组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也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生死与共” 的关系,即只有所有的成员成功,他才能成功时,才会自主地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各个任务。因此建立多角度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建立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环境相当重要。可以说没有积极互赖,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多角度地建立互赖的环境。

当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进步或达到了共同的目标时,优胜组内的每位成员便可得到同样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如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出一期介绍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或生活情况的黑板报,或奖励课外书籍等。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测试后,我给每个小组计算出总平均分。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次测验比较平均分,第二次及以后的测验就按照平均分和提高分综合考虑,选出优胜的小组。优胜组内成员可以在本星期内减少作业量。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促进组内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从而增加小组的竞争实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时引导,参与调控。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教师要及时的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活”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5.及时反馈,激励评价。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1)可以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中可以经常性的评比最佳小组,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1)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老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2)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老师可以把要注意的问题编成口诀贴在教室前面,让学生牢记。如:“小组讨论声音小;开口之前要想好;别人发言认真听;意见不同我不吵;他人不会我帮助;为组争光集体好;无论对错要谦虚;团结互助向前跑。”(3)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就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5)充分考虑学生的异质情况,科学分组(男女生、学习较好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内外向互相搭配),避免小组不能很好合作,只有少数人发表意见或因为各组学生差异较大而讨论时间进度相差甚远的现象发生。(6)组织得力,控制时间长短和噪音,防止失控,浪费教学时间。(7)科学地摆放桌椅,以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如马蹄型、梅花型、半圆型等。(8)合作学习要实实再再,不能流与形式,搞花架子。有些老师上课,既不根据教学内容,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简单地把学生围坐在一起。这能是合作学习吗?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合作’,而不是“围坐”。围坐在一起的学生真的合作了吗?关键的问题是老师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使“合作”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把教材作为例子,从学会了到会学了,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达到由课内的获取到课外的提升。从而真实地体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问题有一定的探度,讨论也有价值,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求得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两大领域的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

一、知识目标的确立、落实

知识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也是其他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和落实知识目标是首要的任务。

1、知识目标的确立依据

首先,教师应根据新的要求,确立每一框题的知识目标;其次,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理清知识体系,确定教材的主干知识;最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结构和谁知规律,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知识目标的落实

(1)重组、拓展教材知识,使其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结构相吻合,为学生实现知识的同化做好铺垫。(2)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创设的情景要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以使他们能用现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

(3)强化自主探究,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实现知识内化。在教学实际工作中,让学生有机会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客观事物。

二、能力目标的确立、落实

能力目标是建立在知识目标基础上,其确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在课堂上,教师只能其中最主要的作为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的确立

首先,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确立框题能力目标。其次,根据教材知识,确立基本的相关的能力目标。最后,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能力目标

2、能力目标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师应让学生亲历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1)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然后确定收集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接着收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关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解决问题。

(2)重视课堂协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方法。

(3)在训练中提高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情景训练,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及落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和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它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基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6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运用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讲,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具有很大的新颖性和实效性,可以说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尤其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语言课程标准加强了对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而且教育大纲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课堂教学与情感教学,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改善课堂气氛,一方面,可以为合作学习活动创造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另一方面,方便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共同发展,提高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因此,合作学习在高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其任务分配不合理,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责任不明确。当前,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立即讨论,虽然课堂的氛围变得热闹起来,但是,在讨论结束时,其回答问题的效果却极为不理想。

2.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形式

对于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多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而且其学习任务也没有体现出合作的价值。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体现教学形式的创意性,应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一味地进行合作学习,根本不考虑到课堂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效果,甚至于一个学生就可以回答的简单问题,也要进行分组合作学习,造成了学习时间的浪费,而且其效果也不明显。另外一些教师在合作学习运用的过程中,忽视了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过于关注教学的结果,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认识、思路都无从了解,这样的不仅无法提起学生兴趣,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3.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

在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活动纪律过于松散,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所以,造成一些不良学习行为的发生,比如:嬉笑打闹、窃窃私语,使得小组合作效果低效,甚至无效。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无法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因此,合作学习的作用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对策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我们要真正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教学模式,发挥出合作学习的巨大能量。那么,应该怎样加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呢?

1.科学建组,取长补短

一般来说,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时,都是比较随意地就近安排小组,比如前后桌组成一个小组,这种分组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忽视了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性,分工不够合理。正确的分组方法应该是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学习能力、家庭条件、性格特点、语文学习状况等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四五人的合作小组,便于发挥小组团队的最佳功效。

2.合理分工,差异互补

必须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尽量实现差异互补,使得每个人都有事可做,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强化合作,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也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团队的整体效用,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小组评比,激励学习

开展小组评比有利于增强小组成员对本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具体说来,可以在合作学习之前设立默契团队最佳奖、综合能力最强奖等奖项,还可以针对学生个人设置个人最佳创新奖、个人最富创意奖、学习标兵等个人奖项,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证明,“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注重学生个体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7

一、正确处理教师“指导合作”与学生 “学习合作”的关系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合作意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指导, 寻找一切可以合作的机会, 激励每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 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让学生在互评、互检、互考等学习活动中合作。

二、正确处理“独立思考”与“互相交 流”的关系

学生们讨论、争辩、表达及倾听他人意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 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色彩, 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 但我们同样也提倡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三、正确处理“个人责任”与“集体合 作”的关系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极大部分是在一个群体中进行的, 群体之间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是如此。在小组活动中, 学生为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必须经过一种群体活动才能达到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我们采取对学生的评价以一个小组为整体来评价的方式。

四、正确处理“自由开放”与“规范要 求”的关系

合作学习中,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 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五、正确处理“基本要求”与“差异发 展”的关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每组应有一个负责组织与调节探究过程的小组长, 对于组内同学的发言予以安排, 并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鼓励成绩中下的学生大胆发言, 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逐渐展开;一般性的问题留给中等生和学困生, 而在学习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连接点、突破难点和概括新知时, 要尽量发挥优生的作用, 启发组内同学的思维。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8

随着时代变迁,无论是工作或学习,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经过时,若能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合作,工作或学习效率会有增效. 自19世纪60年代强森等人(D. W. Johnson与R.T. Johnson) 提出合作学习法迄今,教学理论不断发展出更多元的合作学习法以适应不同科目、不同年龄学生. 合作学习理论主要以强森、史雷分(R. E. Slavin)、德布里和爱德华(D. De Vries and K. Edwards)与凯根(S. Kagan)等人为代表,其共通的论点都是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同学间的互动后,达到熟悉学习或自行建构知识的目的. 这种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就、沟通技巧与改善社会关系. 合作学习涉及小组讨论、任务分配、团体历程等较高层次的社会技巧,且根据“近侧发展区”观点,学习者要展现较高的潜能发展阶层,可通过与较高能力的同学相互合作来实现. 合作能促进成长,年龄相近的学生基本发展区限运作相仿,所以合作的团体行为应当会较个别的表现要好.

合作学习法不只是单向地接受他人想法,而必须是小组成员相互协助、激荡,更进一步主动产生对事物的理解及寻求解决之道. 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及影响力,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彼此的互赖关系,以达到共同目标,相互督促、同心协力,使组内能力异质的学生能互相帮助、修正彼此的观点进而达成有意义的学习. 通过小组的讨论与分享,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更重要地,也可以适时地化解学习的焦虑与压力,对难度较高的课程内容而言,将能有效地提升学生愿意投入学习的意愿.

二、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基本方式

在高效课堂中,要建立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其合作学习方法必须具备:面对面的互动、合作技巧、团体历程、积极的互赖关系、个人绩效责任等五项基本要素,以塑造优质的合作学习情境,通过学习与反省的历程,促使小组成员互动、协调合作,以达成团体共同目标,并增进学生的人际关系、合作技巧或社会技巧,提高学习的效果. 与“一般学习小组”不同的是,一般学习小组只是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学,只是让学生有面对面互动的机会和仅强调个人绩效责任,并没有让小组对于共同的目标产生积极的相互依赖,更无法将合作技巧的培养视为小组必备的社会技能,也不注重小组团体历程反省的工作,因而需重点强调“合作学习小组”与“一般学习小组”的差异性. 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虽广,但并不保证所有班级、所有科目与所有教师都能成功,最好由教师主导分组,采取异质性分组,4 ~ 6人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最好. 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多种,一般可选择“小组成就区分法”作为合作学习的主要方法,其作法与传统教学法类似,虽为教师主导课程讲授权,但又兼有学生为中心的建构学习含义,便利使用性极高.

“小组成就区分法”教学流程为:(1)全班授课:教师对全班说明教材内容,应强调理解非记忆;(2)异质小组学习:小组成员要彼此互相帮助,熟悉教师在“全班授课”时的教材;(3)测验:评量学生经过小组学习后的结果;(4)计算分数:根据实施测验的结果来计算个人分数及小组得 分;(5)进行小组表扬,分成“个人”与“小组”两种表扬:小组表扬在于强调共同目标的积极互赖性,个人表扬强调自己的努力的重要,并从成功的经验中提升个人的学习动 机;(6)团体反省历程:提供机会让学生反省自己的表现并改进. 因此,课前妥善的教学计划,训练合作技巧的培养,培养小组成员间互相信任,建立良善的合作气氛与异质小组中人员分配等细节问题,都是在进行“小组成就区分法”教学时须注意的部分. 在具体的操作中,如果考虑时间与学生负担等因素,在测验流程部分可以仅包括期中考与期末考,不需再有额外的测验;其次,考虑学生个人自尊等因素,应仅包括小组计分与表扬,而个人分数仅作为学期总成绩的计算,而无个人表扬.

三、对教学的建议

( 一) 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法之前,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

对于合作学习教学的流程、学生讨论的题目或任务、小组的运作等,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与了解,而且应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团体合作的技巧. 并且,教师及学生均应熟练教学流程,以便于合作学习的进行及成效的发挥. 包括异质性分组、进步分数的计算及团体奖励等,都有教学上的妙用. 教师需特别注意班级管理,因为如果班级管理不佳,班级的秩序会难以控制,进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而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将难以发挥.

( 二) 设计适合不同单元教学的合作学习教学类型

合作学习教学法并非一成不变,各种方法均有其适用的范围及特点,教师可根据教材、年级或特殊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些教学科目的问题多具有“结构性的正确答案”,因而如何设计出适合讨论的问题或任务,促进组员间的积极互赖是建立适合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关键.

( 三) 加强教师进修研习

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9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 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包括准备工作) 的一种合作方式。

2、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 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

3、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 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目前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组织形式依样画葫芦, 别人的“拿来就用”

不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 随意地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不研究“同质”或“异质”, 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 不经常变换成员的角色, 不动态化地变更小组人数及人员的组成, 没有一套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 这样的小组合作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 缺乏创新, 是毫无生命力可言的, 它的最终结局只能是走向灭亡。

2、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

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行合作等问题教师心中没有底。教师讲累了让学生“合作一下”, 有老师来听课了让学生“合作一下”, 把合作学习当作了调剂品、装饰品。

3、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

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时, 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可以热闹一下的时候”, 有老师听课时, 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最难受的事, 讨论时不说不行, 说又没东西可说。

4、缺乏群体意识

合作时热热闹闹, 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 要么没有形成共识, 只能说自己的观点。

5、忽视了“弱势群体”的不“合作”现象

弱势群体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回避的,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和表现欲强的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角, 而另一些学生, 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是被动、消极的, 没有信心, 也并未参与合作, 课堂成了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辩论场。我曾经在听一堂公开课时就发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一名学生发言的次数多达七次, 在他最后一次起立发言的时候, 全班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长此以往, 就会与“尊重每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合作学习的理念背道而驰, 就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合作教学的实施

1、发扬民主, 营造氛围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敢想, 敢说, 敢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 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提出自己的看法,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轻松感, 并能畅所欲言, 无所顾忌, 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成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适时介入, 适当点拨

当学生围绕合作目标开展合作学习时, 教师不能放任自流, 必须来回巡视、指导, 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障碍发生冷场或偏离学习目标时, 教师要适时介入, 针对问题的实质给予必要的点拨, 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 再思再议, 直到合作成功, 甚至可以将原来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不足在小组交流中消灭.这样,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维护了自己完善的人格和尊严.有时也可根据各组的合作情况, 将最先取得成功的小组成员分派到其他小组做“指导员”, 或将难以完成目标的小组成员分散到其他小组中去“进修”, 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成效性.例如, 在复习铁的性质时, 学生合作讨论如下开放性练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 鉴别两片形状、大小都一样的铁片和铝片?”学生合作交流时, 往往东拼西凑没有条理, 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分别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单质、金属离子考虑—将金属转化为离子检验、从氢氧化物考虑—将金属转化为氢氧化物检验考虑, 使学生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 提高了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能力, 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组间交流, 科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后, 教师要及时组织组间交流, 派合作成功的小组推举一个代表上台发言。如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及经验, 同时鼓励下面的同学对他质疑, 由该小组成员给予解答, 这常常使汇报会变成了辩论会,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 教师最后做出评价。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 对有独到见解的小组给予肯定鼓励.通过交流评价, 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善思善辩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样, 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 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 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4、归纳小结, 提升方法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之后, 要及时对学习内容进行提炼, 升华, 帮助学生归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想和方法,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使“双基”进一步得到落实, 化学思想方法得到提升。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之一, 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一种重要途径, 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并且真正地使学生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携手进步。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 也是我们教师期待和努力的最高境界。

摘要:《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 教改的侧重点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依照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采取最佳的教学策略, 促使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10

1、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 混合编成若干小组,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相互扶持, 彼此指导, 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 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 以目标设计为先导, 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 有明确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 为完成共同任务, 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合作学习的方式

1、课文表演

根据所学课文, 教师对课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编排, 然后教师进行导演, 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表演

2、集体讨论

教师可借鉴汉语课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就所学知识引申、展开讨论。这是合作学习的中药方式。小组讨论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一是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二是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三是课文句子。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 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四是就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 以培养学生评价人、事和物的能力。

3、书面表达

前两个环节都是重阅读、重表演、重参与, 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一个环节是重在书面表达。书面表达离不开听、说、读的训练,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开始时向学生讲明主题, 然后开展小组讨论, 使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同该主题有关的讨论活动, 感知大量的语言信息材料, 学生就有了较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 从单纯的再现到大幅度的扩展。再到脱离原语篇的自由表达, 最后学生能够写出书面英语作文。

三、合作学习操作要求

1、学会分组

一是就近组合。按班级正常的座次, 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 无需调整座次, 分出层次, 因此, 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二是异质分组。根据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 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发挥教师作用

一是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与竞争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的关系是什么, 必须相信合作性学习是最有效的。二是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 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性学习的要素, 同时要知道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运用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不同方法。三是设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 要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 还要考虑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会出现那些问题及活动估计所需的时间, 四是必须明白合作性学习最基础的方面是学生间有着相互依靠以及适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性思想, 明白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从竞争的、个人化的转变为合作的。

3、明确学生责任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团队里所学习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独立工作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养成高度的责任感。全组的成功要依靠于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责任感的关键在于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确保每个人都能独立地通过学习评价。在合作学习中, 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 需要让每个人感到他个人对小组的成功负有责任, 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但要对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尽心尽力, 还要负起帮助、鼓励、支持的责任。

经过这一系列补充措施, 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了, 学生在互相帮助和互相探究中学习成绩、兴趣和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

结束语:

1、英语合作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个方向性的革命。只有通过合作学习, 师生才能在一个英语环境内进行互动, 学生只有在英语合作学习的环境中, 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这个作用是其他任何学习方式都无法取代的。

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篇11

摘 要:我们在工作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善于研究,最终让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为课堂服务,以人为本,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64-01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我身处其中并亲自学习了、实践了,尤其,在我们县教育局倡导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因此,合作学习便进入了我们小学的语文课堂,它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学习的共同体,目的在于增强学习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合作交往能力。但很多的合作学习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是低效或失效的。针对合作学习,我想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一、明确分工,组建合作小组

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包括合作学习的组织以及学习活动。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是小组讨论,实践中发现,小组讨论中经常存在着学生只顾自己发言,不关注其他学生讨论的现象。一些学生不参与讨论而在闲聊,始终不能进入状态。

合作学习必须还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要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习小组一般要以4-6个人为宜,每个学期学习小组的人员都要进行一次调整,每个小组要有一名组长,一个中心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和时间控制员等,而且每个角色组内人员要轮流担任,这样,就会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

要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组建好学习小组。我们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显然这种让前后桌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的合作学习形式是不适合的。那么应该如何恰当地构建合作小组呢?实践中,我在编排座位时就作了充分考虑,合作小组的成员在教室里的座位应当集中,不要分散,那么,在编排座位时我就充分优先考虑学习小组的组建,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方面;小组人数一般是3至4人,组建原则是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以4人小组为例,组内有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组间同质有利于班级小组间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合作。平时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随时进行座位编排(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的竞争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争取学生共同进步。

学习小组建好后,还要教学生学会合作。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我建议学生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汇报员。小组长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权力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学生发言的要点,中心发言人负责提出讨论的问题,汇报员负责将小组讨论结果汇报,这样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经常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能力。

二、确定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考虑更多的是怎样讲得到位,讲得明白,怎么讲学生才能听懂。合作学习理论则认为,教师备课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更愿学,因为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合作学习的成效是由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决定的。所以教师精心选择适宜于合作学习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吃透教材,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问题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三、方法指导

首先,组长要学会分配学习任务,而且组员间要学会互相合作的技巧。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每个组内成员要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和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会表达,就是要针对小组内大家正在进行讨论的问题,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证明,让大家能明白你的观点并认同,也可以对别的同学表达的观点说出你反驳或者认可的理由;学会倾听,就是在老师提出要求、本组或者其他小组成员汇报展示的时候,要养成认真听的习惯。另外,同学们在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加强沟通和交流,要互相依赖、互相包容、共同进步。

四、务求实效

合作学习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有一定的实效性。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随便提出一个问题,一声“开始”,大家便开始“嗡嗡”的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大约2-3分钟,老师大喊“停”,于是鸦雀无声,然后便开始点名进行所谓的汇报:我认为……学生都是一自我为中心的开始进行汇报,并没有说出大家讨论的结果,换句话说,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组内成员并没有进行合作交流学习,这样的合作又有什么意义。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篇12

一、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合作学习

众所周知, 英语阅读在英语试卷中占有很大的分值, 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所谓“得阅读者, 得天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可是又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不齐, 我们很难做到同步教学, 并且几年对英语的课程改革, 英语的阅读材料也是各种各样, 内容十分广泛, 并且篇幅也是非常长的。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根本就跟不上进度, 会让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 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稍差的学生, 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互相讨论, 共同提高。但是又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可能相差较大, 这就需要我们给成绩稍差的学生提前勾出课文的疑点, 难点, 并要求他们提前预习课文, 对课文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这样也会给优等生减轻很大的负担, 提高互动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合作, 小组讨论可以从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对课文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对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方式帮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高阅读能力和增强英语的阅读兴趣, 既能帮助成绩差的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又能促进优等生英语水平的长期发展, 正所谓一举两得。

比如, 在学习“Colours”这一单元时, 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首先, 引导小组成员对课文的标题“colours”进行谈论, 比如“What colour do you like?What colour is your pen?”等问题, 然后提问学生每个颜色在英美国家所代表的含义, 让小组成员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总结, 然后在课上进行发言, 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 我将提前搜索整理好的资料发给每个小组, 让小组成员对比资料, 给自己讨论的结果打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对课堂进行延伸, 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鼓励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合作学习

英语是一门学科, 更是一种交流的工具, 口语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口语学习不同与书面学习, 要想提高口语水平, 更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合作中互相提高。课上时间是有限的, 在课堂上, 更多时间去讲单词和语法, 很难挤出时间让学生去互动交流, 这就需要老师鼓励学生在课下结成兴趣小组, 开展相关英语交流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们推荐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 让小组成员利用放学时间去欣赏, 并让学生在课上表演电影中的一些片段, 进行英语对话, 最后评出表演最佳组。教师应该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让学生的口语水平都能提高。口语练习的素材也是非常多的, 在我们学习的课文中就包含很多的对话, 这些都可以作为口语教学的素材, 当然,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们采取“小组合作编写对话”的形式。

比如, 在学习“Films”这一单元的时候, 我对学生进行了分组, 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写一个小剧本, 在课下演练, 由学生选出优秀的三个组在课上进行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所有学生都用英语交流, 其他小组对这三个组的成员进行评价, 让他们回答“Who do you think would be suitable for entering the filmindustry?”最后选出“最优组”, 但是其他小组成员是可以对这个“最优组”进行挑战的, 这就需要学生需要花费课余时间进行口语锻炼, 增强和小组成员的互动, 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三、鼓励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合作学习

英语包含了“听说读写”, 写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放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体现, 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但是根据现在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来看, 写作仍然是初中生的一个难点, 一些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很差, 存在很多语法错误, 内容混乱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在课上就写作技巧进行讲解, 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那么如何进行合作式学习呢?

比如, 当学完“My friends”后, 我给学生们布置一项写作作业, 谈谈自己的朋友。当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 首先老师要让学生们熟悉英语写作的要求, 让学生们就朋友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让学生独立写作, 写完后, 让小组成员互相检查, 进行修正, 最后将修正后的英语作文交给老师进行点评, 表扬优秀的小组, 鼓励做得稍差的小组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总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体现在多方面。现在合作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它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互动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价值观。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是可以“双赢”的。

参考文献

[1]张彩云.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4

[2]钱欢.初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张亚琪.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及策略[D].河南师范大学2013

[4]李静.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查[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妇女与儿童下一篇:制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