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定位理论

2024-09-03

角色定位理论(精选12篇)

角色定位理论 篇1

1律师角色分析之基础

律师的性质是个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 律师的性质究竟如何界定?律师与其它行业究竟有何本质的区别?正确把握律师的性质, 笔者以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市民社会——律师存在的社会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律师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因此, 社会基础是律师性质界定时首先必须考虑的因素。律师职业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已产生, 但是真正的律师制度的建立却是近代的事情。随着个人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和商品经济发达, 在关于财产权和人身权的私权得到充分重视的条件下, 律师业才真正获得发展和繁荣。概括起来, 律师制度的发展或者说繁荣有以下几个不可或缺的条件:首先是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 强调身份平等、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等交易观念, 是律师制度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其次, 个人主体意识的增强、民主制度的确立, 是律师职业繁荣的社会政治条件;最后,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确立, 法律人成为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和高度自律性的社会群体。

1.2法律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律师执业的职业基础

法律的职业化、专门化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关系的复杂化, 导致一般民众无法依据常识、社会经验应对复杂的法律问题, 此时, 就有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 于是出现了“助讼”的法律家阶层, 以帮助当事人提高应诉或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在判例法国家, 判例浩繁, 司法程序极为精细, 烦琐的规则和层叠的司法手续, 非常人所能胜任;即使在成文法国家, 法律本身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使其产生了自身的独特语境, 普通民众依据法条很难具体应用于法律实践, 没有律师的帮助, 其在法律面前也是“寸步难行”。因此律师通过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 实现社会的正义, 独立性是律师执业方式的本质特征。

1.3忠诚于法律——律师执业的道德基础

毫无疑问, 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是律师的一项基本职责, 作为律师职业伦理的一项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律师为了当事人的利益可以蔑视法律, 一切维护当事人权益的活动都是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的。这要求律师与当事人保持相对的独立, 不能为了当事人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面对当事人的无理要求, 律师有权拒绝服务。另一方面, 律师忠诚于法律还要求其与公权力保持适当的距离, 与追诉机关保持相对的独立。当然, 独立并不意味着对立, 律师、法官、公诉人作为法律共同体的一员应当共同为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在法庭上“充分协商”, 特别是法官应当认真听取律师的意见, 以查明案件事实, 正确的适用法律。

2我国律师职业的性质和地位

2.1我国律师角色定位不清

我国律师制度的发展非常短暂, 真正实行律师制度的历史只有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 在律师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对律师性质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法律对律师的性质的界定有: (1) 国家法律工作者。我国在1979年重建律师制度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中规定, 律师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暂行条例》将律师定位于国家法律工作者, 这是在苏联法律思想的影响下,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其弊端显而易见, 律师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与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人物存在无法解决的矛盾。 (2) 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现行《律师法》规定:“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 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将律师定位在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只是从技术层面、操作层面表达了律师的服务、中介属性, 这可以说只是一种功能的描述, 缺少了应当具有的政治素养和社会属性。而且“《律师法》将律师定义为社会职业者又架空了行业组织职能的管理模式, 给管理者势必带来矛盾和尴尬”。

2.2律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放眼世界, 我们会发现律师作为法律共同体的一员, 与法官等法律人具有同样高的社会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议员的60%曾执行过律师职务, 历任总统中有一半以上的出身于律师。英、德等多个国家的首脑都是法律科班出身。古代中国, 民众对法律持鄙视态度, 对于类似律师身份的讼师, 则被称为“讼棍”。在我国现阶段, 律师向法官行贿似乎已不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 也是法学课堂里教授们经常提及的话题, “在民事诉讼中, 律师就是把一半贝壳给了原告, 把另一半贝壳给了被告, 而自己却拿走了中间蚝肉的家伙;在刑事诉讼中, 律师就是为坏人辩护”。可见, 律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糟糕。那么, 是什么造成了律师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化方面对权力的“崇拜”。数千年的集权统治, 造就一种文化分化氛围, 即对权力的迷信, 反映在当代的司法制度中, 如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指导权”, 在制度设计上, 上级法院可以提审属于下级法院管辖的案件, 可以将自己管辖的案件交给下级法院审理等。法官系统在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下很难真正的独立, 而是基于各种利益平衡, 最终导致很多律师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而沦为讼棍。二是在社会转型时期, 少数律师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经济利益调整, 思想上存在拜金主义, 大部分律师从事的都是非刑事业务, 对刑事业务往往是熟视无睹, 缺少律师应然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 从而丧失崇高、落入卑微。

与此同时, 我国的律师缺少关于宪政实施案件的尝试, 律师们对宪政案件似乎比较沉默和不愿加入,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我们不能否认外国律师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其积极参与违反宪法案件的诉讼, 保护普通民众的权益有着重要的关系;“律师在人大、政协中实现零突破”的报道现在仍然可见报端。在一个强调法治的国家, 律师作为巨大法律资源的拥有者, 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促进国家法治建设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他们更多地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冲突, 决定了其更知道在立法中如何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所以说律师参与政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律师们应当承担起本应具有的社会使命, 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扩大律师界的影响力, 促进社会法治进步。

2.3我国律师性质的应然定位

纵观世界各国律师体制, 多数国家实行律师自由开业, 即律师是自由职业者。但这并不能说我国律师定性为自由职业者有了正当性基础, 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一种分析的进路。律师执业具有服务性、专业性和独立性等诸多属性, 笔者认为独立性才是律师执业最主要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与此同时, 民主法制建设也有了长足进展, 个人民主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 所以说“中国社会正在进行转型, 也就是从政治社会向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二元分立的社会转型, 尤其是一种市民社会正在我们国家生长发育, 正是市民社会为律师职业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土壤。”首先, 市场经济强调的是个人意思自治, 交易自由, 律师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当然不应过多的加以干涉, 而应赋予更多的社会权利, 真正意义上实现律师业的自治, 这需要律师的独立;其次, 忠诚于法律, 是律师执业的职业道德, 同时, 律师有着有别于法官、检察官的执业方式, 独立性是保证律师为不特定对象进行服务的前提, 是正确调查、评判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基础。最后, 独立性可以使律师在权力制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尽管律师不能消除与社会地位优越者对抗的全部不利因素, 但通过提升地位较低一方的社会地位, 律师使得司法机构对案件的处理均质化和平等化”。律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需要服务的对象, 他们正确行使权利 (权力) 提供法律上的帮助, 发挥权利或权力的最佳效能。律师通过服务不同对象, 为权利与权力之间、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动态平衡提供必要的帮助, 所以说以此达到了一种权力制衡的作用。所以说, 律师独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既然独立性才是律师执业的最主要特征, 而独立性特征的最佳表述莫过于自由职业者, 由此, 于是将律师界定为自由职业者亦获得了正当性。

当然, 强调将律师定位为自由职业者, 并不表示律师可以无视事实与法律, 并不是主张将律师超然于国家之外。只不过律师角色的不同定位将导致律师的使命、权利义务等规定的侧重点的不同, 将律师定位为自由职业者则强调了律师执业独立性的本质。所以, 我们并不认为律师制度脱离了国家机器, 实际上它仍然是在捍卫国家法律的理性化治理, 不过是国家法律治理性的新形式而已。

3律师性质的重新界定的意义

3.1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

将律师界定为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自由职业者, 能凸显其“法律人”的内涵, 提升其社会境界, 丰富和强化其社会功能, 淡化其中介化、商业化认知取向, 彰显律师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主体性效能。如拓展律师公益性服务领域, 引导和支持律师面向基层、面向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 倡导律师积极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向下岗人员、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众主动减免服务收费, 开展扶贫济困的公益性活动等等。总之, 律师应当为维护社会正义、努力促进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3.2律师制度的合理构建

这几年大多数学者虽一直在强调律师管理要实现自治, 但至今一些司法行政机关仍把律师协会视同自己的下属机关, 将那些应当移交的管理职能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 思想上对律师的性质认识不清, 占据了律师协会的发展空间, 出现了行政管理的错位。将律师定位为自由职业者, 明确律师的独立的主体地位, 克服现在律师管理中存在的重管理轻权利的弊端, 将律师与法官、检察官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使其在提供法律服务和权力制约的活动中有强大的制度保证。所以, 实现律师自治, 要切实赋予律师协会处罚权, 对律师是否违反行业规范的问题, 由律师协会进行审查和处罚。这也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总之, 将律师定位在自由职业者, 以上这些制度的构建就有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3.3提高律师的地位

我们说律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 是指律师数量方面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并不意味着律师的社会地位有了实质性变化。评价一个职业群体社会地位的高低, 要从该群体在政治、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全面加以考察, 而不是单纯的经济收入的多少。律师是“提供法律服务的自由职业者”的认识, 有利于解决律师的社会定位问题, 澄清长期以来对律师性质的误解;改变律师在公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有利于明确律师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增强国家、社会对律师的信任, 健全律师制度, 形成创造良好的律师执业环境与提高律师社会地位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律师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扩大律师界的社会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 诸多有利于的背后, 看到的将是律师社会地位的实质性的提高。

3.4便于律师参与国际竞争与交流, 促进对外开放

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 同时加入了《服务贸易总协定》, 律师业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一部分, 根据我国的承诺, 外国律师事务所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 从事营利性活动, 并且在入世后一年内取消设立代表处的地域和数量上的限制。同样, 中国律师事务所也可以在外国设立相关的分支机构, 开展相应的业务。由此可见, 中外律师行业的竞争与交流将进一步展开, 只有依据国际社会共同的规则, 学习、吸收其他国家律师制度和文化的优秀成果, 完善中国的律师执业理念和律师制度, 逐步消除部分人对中国律师的误解 (认为律师是政府政策的执行者和服务者) , 才能更好进行中外的交流与合作, 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将律师界定为“从事法律服务的自由职业者”更符合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律师的认识, 可以说为中外律师交流提供了交流的理念基础。

总之, 将律师界定为“从事法律服务的自由职业者”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当然不是认为如此界定就可以解决律师制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 律师制度的完善与整体法律环境、司法体制、律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 只是认为如此界定是目前最不坏的策略而已。

摘要:律师角色定位不清、地位不高是我国律师行业目前的现实, 重新界定律师的性质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试图通过对律师产生、发展、繁荣的社会基础、职业基础、道德基础等进行深入分析, 追本溯源, 理清现代律师制度的各种文化现象, 正确把握律师的性质。

关键词:律师角色,定位,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德云.从宪政实施看《律师法》修改[J].中国律师, 2004, (7) :95-98.

[2]谢佑平, 闫自明.律师角色的理论定位与实证分析[J].中国司法, 2004, (10) :40-44.

[3]陈兴良.七个不平衡:中国律师业的现状与困境[J].中国司法, 2005, (3) :47-49.

[4][美]唐.布莱克.郭星华, 等译.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角色定位理论 篇2

教师的理论旨趣与专家的角色定位-兼及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思考

教学的情境性决定了教师对学院式的教学理论没有足够的兴趣,而情境的丰富性又决定了教师具有特殊的理论旨趣,这种旨趣使一部分教师可能成为实践型的教学大师.教学论专家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应承担起启示、激发和建议的角色.“课程与教学论”是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是由上位的“课程与教学论原理”和下位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共同组成的一个学科群.“课程论”教材与“教学论”教材的分列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的路径.

作 者:吴亮奎 WU Liangkui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7刊 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ELEMENTARY EDUCATION EDITION)年,卷(期):200910(4)分类号:G423关键词:教师 教学论专家 课程与教学论 学科建设

角色定位理论 篇3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

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教师。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其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关键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深化教改的热潮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出新的角色定位。作为高校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学科教师、人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三者的高度统一。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做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因势利导,学生就一定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达到“敬而受教”的境地。

一、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全面系统地把握学科知识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科教师,要精通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要根据学科特点把握教学规律,深入研究相关理论问题,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形成适合自己语言特点的教学风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信息通讯技术及互联网的普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由远距离变成了零距离。同时,由于受国际风云变幻和复杂政治气候的影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噪音”也时有出现,难免会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所选事例要健康向上,要有充分的说服力、感染力,要牢记思想政治课的历史使命和宗旨。

(二)熟读原著,努力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理解问题的能力,就必须熟读马列主义主要经典著作,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际,深入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以及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对革命导师和领袖的经典著作中的重要理论原理和历史事件要烂熟于心。只有这样,讲课时才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说理透彻、妙趣盎然,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佩服教师,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学中不应回避,要耐心讲解,正确引导。只有关注并讲深讲透了热点、难点问题,学生才会关注和热爱这门学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全面系统掌握学科的知识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知识点繁多,教师要全面掌握,而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掌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尽情发挥,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一带而过,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属于研究方向之列的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不属于自己研究方向的却讲得很少,像这样的教师对其学科知识没有全面深入掌握,更谈不上优化智能结构,授课内容零散琐碎,缺少严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学生自然不会欢迎。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全面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点,做到广闻博览,长期积累,优化自己的智能结构。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得心应手。

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位为学科教师。这是因为:

(一)大学生在成才路上需要教师的点拨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的时代,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少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之前要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要有目的的安排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设计好教学方法,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

近几年来,中央多次开会研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中宣部、教育部多次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下发文件,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教师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生动鲜活的事例,灵活运用教学原则和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教育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职责,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应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相关课程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有其独特优势,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伸,不仅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而且能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据调查,目前我国21.6%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有的大学生因为人际交往问题、学习压力问题、专业兴趣问题、前途问题、情感问题、社会评价问题等原因,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情节严重的还出现了杀人犯罪和自杀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有充分认识,在备课阶段,对教材中能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加以大力拓展,设计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采用大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仅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不断增加师生互信,达到与学生心灵沟通的目的,学生才会接受教师,并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

(二)充分运用相关课程中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来培养当代大学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可以就以下问题设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1、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意在提高大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培养大学生的无私奉献,积极乐观的精神。

2、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迫害所表现出的革命精神,意在帮助大学生树立分清是非、无所畏惧的正确的挫折观。

3、毛泽东亲属为革命牺牲及毛泽东表现出的矢志不渝坚韧顽强的精神,意在提高大学生临危不惧的品质和忍受痛苦的心理承受能力。

4、弘扬邓小平求知精神,提高大学生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精神。

5、弘扬邓小平求真精神,帮助大学生在求真务实中树立战胜挫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6、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净化大学生心灵。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学科教师,同时他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有在新时期的教学实践中,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断开拓教书育人的新境界,才能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讲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学生才会真正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5-03-06.

角色定位理论 篇4

Janis在1971年提出群体思维的概念, 大概可以为我们理解上述情况提供一个视角。有时, 群体出于从众的压力使个体同意关键人物或群体里大多数人的观点, 即使这个人自己并不同意这种观点。在这种情况下, 怀疑群体共同观点, 即会被认为对群体不忠诚, 来自群体规范要求共识的压力, 使群体成员不断进行自我审查, 检查自己任何不符群体一致的想法与行为以减少自己的疑问, 那些持有怀疑态度或不同看法的人不敢提出相反意见, 他们往往保持沉默, 这就是所谓的群体思维。

然而, 纵使群体决策会出现这种群体思维, 作为学校重要领导的校长还是需要积极地推动这种决策方式。让政策相关人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 不仅能促使他们接受决策, 而且让他们鼓励别人也接受决策, 增加了决策的合法性, 群体决策过程与民主理想一致, 它同个人决策相比更能得到执行者或实践者的认可和拥护, 有效性会增强。群体决策优势众多, 校长所要考虑的是尽力降低决策过程中群体思维出现的可能。那么, 该如何做呢?

现有的群体思维理论研究, 主要是由决策的结果反推群体思维的前提条件的案例分析模式和利用实验室模拟群体思维产生的环境以检验Janis理论各方面的实验检验模式两种。实验已经验证了群体思维的三类前提条件——群体与外界隔绝, 领导风格与和决策程序, 基本证实了命令式领导风格、决策程序的缺乏和群体与外界的隔离与群体思维之间正相关的关系。因此, 作为校长, 可从这三面出发, 尽力减少刺激因素的存在, 以减少群体思维的产生, 从而更好地发挥群体决策的优势。

首先, 校长作为学校前景规划和变革计划的设计者和发起者, 在组织会议听取其他成员意见时, 应避免会议初始即详细而明确地提出自己的决定。因为无形的权威中形成的决策一致性只是假象, 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成员的想法与要求。作为决策的倡导人, 校长需要对整个学校的发展前景以及当前的问题拥有想法, 然而这些想法的好坏判断也许更在其是否能够使决策的相关人员——学生、老师、家长真正觉得收益, 继而才是作为组织的学校的发展。为了避免群体思维带来的决策极端化或是决策一致性, 校长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克服群体思维的方法, 如辩证决策法, 即对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两个以上相互竞争的建议, 根据建议的数目将群体分为相应的几个小组, 由各个小组间进行讨论, 提出各种建议的相对优点。提倡者所提出的发展规划仅是一个框架上的设想, 具体还有待群体决策, 而对于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校长也仅是提出这些问题是群体意识到其存在, 关于解决方法或是是否该被视为问题, 也都应该由群体决策进行讨论。提倡者此时已经放下了自己的想法, 他需要对不同立场的小组所持的观点进行思考, 做出总结, 并及时向各个小组反馈这些信息。举个例子来说, 就如上面提到的校长在群体决策中要给组织其他成员发言机会, 让组员进入决策中来, 也有许多人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人也许会说, 短短的会议中要让每个成员都能对决策内容进行仔细的考虑提出观点是不现实的, 不是每个成员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另外, 这种开放性的决策方式带来的不同立场人的多种意见的不断争论极大地损害了决策的效率, 此外, 最后这么多不同意见如何统一也是问题, 决策的结果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作为共同体的组织的理念呢?对于这样的疑问, 校长可以在日常的会议中提出来, 让组织成员就两种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讨论。另外, 还可以在每次的会议开始前进行一些头脑风暴的活动, 扩展大家的思维。

其次, 作为信息行为中的传播者角色, 校长在组织内传递信息的同时, 要注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根据群体思维理论的研究, 一个与外界隔离的群体更易出现群体思维。因而,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校长应该积极地营造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 给与家长、学生参与决策的机会, 尽力做到学校基本决策的公开化, 接受来自家长、专家与社会的监督。校长同时需要积极鼓励老师和学生表达自己的建议, 以在整个学校营造一种共同为实现学校发展而共同努力的积极的氛围。在正式的决策会议中, 校长应鼓励参与人员提出建议, 应避免在他人提出建议时给与评价。这些决策会议, 不妨也邀请一些来自不同群体的相关人员参与其中, 给原本熟悉的环境注入一些新的刺激。

最后, 在作为磋商者时, 建立比较规范的决策制度或许能够更好地处理个体需求和组织要求间的统一。决策过程需要进行全程管理, 讨论前公开主题, 为参与者准备好资料;讨论过程中明确目标与要求, 围绕主题讨论;初步形成结果后, 给大家继续思考的时间, 对决策结果进行进一步思考, 必要时可以组织第二次会议。

摘要:群体决策中常常容易出现群体思维, 本文从校长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 从群体与外界隔绝, 领导风格与和决策程序三方面入手, 提出了降低群体思维出现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群体思维,校长角色

参考文献

店长角色定位 篇5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店面管理的意义、内涵及作用; ● 了解店长正确的角色定位; ● 掌握店长应当做到的三件事;

● 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

店长角色定位

一、优秀店长的四种角色定位

对于店铺而言,提升店面管理效果、提高团队战斗力、实现业绩增长至关重要。然而许多店面管理者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该做什么、如何把店面做好等问题感到非常困惑,科学的认识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店长首先要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即确定店长是做什么的。

1.店长错误的角色定位

目前许多店长对自己的定位并不准确。以下是几种比较常见的错误认知:

管家

有些店长把自己定位为管家,认为店里从销售到团队,事无巨细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他们每天从早到晚都忙碌于各种琐碎的小事,因此感觉非常劳累。

保姆

有些店长把自己定位为保姆,除了管理销售、团队和店铺中的事务之外,还要为不够成熟的销售人员进行工作甚至生活上的辅导和引导。为了避免他们由于生活上的琐事导致情绪波动,店长要哄他们高兴,因此沟通时的措辞要拿捏得非常小心。

掌柜

有些店长把自己定位为掌柜的,即老板不在时,店长要负责管理整个店面,使店员各司其职。

其他

除了以上相对传统的自我评价之外,还有店长认为自己是“二大爷”,大事小事忙里忙外,自己很累,却还常常里外不是人;有店长认为自己是马大姐,忙得像个陀螺,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有些店长觉得自己是个“碎催”,店里的一切事务都要自己盯着、催促着,否则就会出问题。

拥着以上几类错误定位的店长往往非常痛苦,他们既要考虑销售业绩,又要注意团队的士气和精神状态,还要解决店面内各种复杂的事项。在人际关系方面,既要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又到应付难缠顾客的异议,兼顾店面结账、统计甚至处理物流送货等问题,因此店长的状态就是“忙”、“茫”、“盲”。从开店到闭店都很忙,忙忙碌碌、非常辛苦,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忙碌往往会演变为茫然。上级对店面销售业绩和服务情况的要求和下级员工的琐事带给店长双重压力,使店长看不到店面未来的发展和出路,因此感到很盲目。

2.店长的作用

店长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主要有以下三种作用:

承上启下

店长在将上级领导的计划付诸为可执行计划的同时,还要带领团队合理而有步骤地实现这一目标,同时要对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最终销售业绩负责。由此可见,店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谓承上,是指接受上级主管布置的工作任务;所谓启下,是指带领和启发团队成员,保证店面销售目标的实现、店面日常的运作和运营的合理化,以及应对顾客或上下级的突发事件。除了协调和处理上下游合作部门的关系之外,有些代理商或分销商还要兼任业务员的职位,因此更加要注重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销售工作,使店面井然有序。

承前启后

店长既要承接以往的工作,吸取相关的历史经验教训,又要考虑店面未来的发展,根据环境、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调整具体的工作方法。对于既是老板又是店长的人而言,还要考虑渠道的开拓问题,如工程、小区、家装、团购等。

承点启面

第一,让店铺“承点启面”。“点”是指店长所在的店面,在小范围之内的影响力只是一个点。店长应当设法把自己的店面做成形象店或旗舰店,立足于点,着重发力,力图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影响周围的区域。

第二,让员工“承点启面”。“点”是指店面的每一个员工。店长要将员工身上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其他员工学习;将员工身上的缺陷总结出来,让其他员工规避。

第三,让工作“承点启面”。店长要总结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上的成败,通过分析整理形成一套规律性的工具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而言之,店长的工作就是两件事——“管人”、“做事”,既要带好团队,又要保证自己和整个店面销售计划的完成。

3.店长正确的自我定位 优秀的店长通常扮演以下四种角色:

高飞鹰

店长要像一只高飞鹰——目标明确,树立、宣传品牌和文化及价值观。

普通销售人员关心的是自己的业绩和销售工作,店长除了关心自己的销售工作之外,更要关注整个团队的销售业绩和整个店面的运作情况。因此,店长只有站在比普通员工更高的位置上,才能拥有看得更远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统筹管理店铺的能力。店长要对如何管理店面做到心里有数,包括店面管理应该注重哪些事情、如何分解落实上级制定的销售目标、如何与团队沟通、如何合理制定每一位下属的销售目标、如何安排每日的店铺工作等,在日常运作之余还要统筹特殊的活动,如促销、争取目标客户等。如果店长本身就是老板,还要考虑更多要素,如当年的规划、营销的渠道情况和展开的方法等,这要求店长具备组织计划和策划方面的能力。

第二,宣传企业品牌和传播企业文化的能力。作为店面团队的领导者,店长必须比店员更加了解企业文化和团队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出一支有战斗的、属于自己企业的精英团队。因此,店长还担负着塑造企业文化、培养下属员工凝聚力、培训和教育新成员的任务,只有比普通员工水平更高、眼界更开阔、格局更宽广,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第三,预见店面业绩未来发展的能力。这种洞察力是拘泥于当下的人所不能具备的,因此店长必须走一步看三步,在脑海中形成店面当月、当季、当年销售目标的清晰规划。毫无章法的店长会让员工变成无头苍蝇,不知何去何从,而优秀的店长则能有效合理地分配资源,使员工各司其职,让他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现实中,盲目的店长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头脑混乱、疏于计划、目标模糊的店长。他们往往没有规划,也不能针对每个员工提出指导性的销售建议和意见,以致下属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衡量自己行为价值的标准。二是朝令夕改的店长。他们往往缺乏整体的经营规划、没有常性和统一的步骤,时刻改变想法,无法步步为营地达到最终目的,导致下属往往惰于执行,生怕店长改变方针后浪费了自己之前的努力。三是不能带领部属前进的店长。他们往往不能对员工进行培训、教导和激励,无法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进步情况,日积月累就会缺乏士气,主动离职率显著上升。这些都是失败的店长。

坐山虎

店长要像一只坐山虎——坐镇中庭,执行“家法”,带领出合格的团队。

店长就是店铺的核心人物,通过整合团队完成业绩,在店面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想要达到这一程度,店长必须具备以下两种影响力:

第一,权力的影响力。权力的影响力是指店长职位赋予的权力,包括管辖权、命令权、惩罚和激励权。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店长要像坐山虎一样赏罚分明,按照规章制度处罚做出不当行为的店员,激励做出良好举动的店员。权力的影响力的优势在于结果迅速,执行速度快。例如一旦员工迟到,就立刻进行处罚,这样才能训练出一支服从命令的团队。缺点在于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作用时间比较有限,也未必能让员工心服口服。因此,店长在具备权力影响力的同时,必须兼顾非权力的影响力。

第二,非权力的影响力。非权力的影响力来自店长的知识技能和人格魅力。要使员工真正心服,店长就要懂得与团队成员沟通的技巧,在适当时候采取关怀、鼓励、培训和教导等手段,为员工排忧解难、指明发展的道路。非权力的影响力更多来自于交流,是一个心悦诚服的过程。

非权力的影响力的优势在于持续时间较长,能让员工发自内心地完成店长布置的任务,更能让店长一劳永逸,不必事事叮嘱。缺点在于见效的速度较慢,过程比较漫长和复杂,需要一定的耐心。

要点提示

店长要具备的两种影响力:

①权力的影响力:管辖权、命令权、惩罚和激励权;速度快、持续时间短。②非权力的影响力:人格魅力;见效慢、持续时间长、员工心服口服。

叼肉狼

店长要像一只叼肉狼——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完成销售任务。

叼肉狼是一种能够打江山的将军式的角色。店长本身并非纯粹的管理者,除了承担店面管理责任、带领团队之外,也承担着完成一定销售业绩的任务。因此,店长更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为店员做好表率,更有效地鼓舞其他成员。

首先,店长要具备销售实力。只有自己的销售实力足够强大,能够同客户进行很好的沟通,并把业绩做大做强,才能在店内起到榜样的作用。

其次,店长要带领好团队。在自己进行销售的同时,店长也要带领和培训团队成员完成销售业绩,帮助、鼓励和教导下属,让他们也成为商场上冲锋杀敌的强者。事实上,销售人员往往是需要培训的,即使拥有销售天赋的人也需要后天培训才能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因此店长必须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和教导。

【案例】

孤军奋战的叼肉狼 有一个人是天生的销售人员,极具销售天赋,以销售成功为自己生活最大的乐趣——只要能拿下单子,他就觉得非常有成就感,甚至连周六周日也不休息。随着时间流逝,他不断成长,销售能力越来越强,绝大多数客户都能一举拿下,甚至包括一些非常难缠的客户。

不久后,有人请他出马,把一批新人交给他,期望他能带出一支优秀的销售队伍。这五六个新人事前都经过一定的考核,具备一定的素质。初次组成团队时个个满怀斗志、非常刻苦,无论是训练、开会还是情景模拟,都能踏踏实实地完成。这位销售天才接手后两个月,这些新人中就有几个状态变得低迷起来,甚至向上级诉苦:“我觉得我们不适合干销售。”一问原因才知道,原来那位销售天才自己的销售能力确实很强,但他忽略了整体团队的销售情况,缺乏培训部属的能力。

比如有一天,他决定带成员小李去见客户,让小李听自己如何跟客户交流。小李很高兴,觉得自己跟着领导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谁知去了才发现,这位销售天才与客户侃侃而谈,说的内容都是经过多年沉淀的知识,新人小李理解每句话的用意都非常困难,更谈不上掌握这些技巧了。回来后,销售天才问:“小李,今天有没有收获?”小李连忙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销售天才不但不解释,还非常生气:“你怎么这么笨?难得的机会你却什么都没学会,下次不带你去了。”于是再也没有人敢提出自己的问题了。

天长日久,这些小伙子都没有学到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即使学到了也不够条理化和系统化。同时,他们看到了自己和销售天才之间的差距,自信心收到了打击,觉得非常痛苦,丧失了斗志。最可怕的是,他们养成了依赖心理,一旦出现难缠的客户,就让销售天才去谈,而销售天才以征服客户为乐趣,因此非常欣然地帮助下属去搞定客户。久而久之,团队水平非但没有丝毫提高,士气也跌到了谷底。一群雏鹰非但没有成为翱翔天际的大鹰,反而变成了一窝小鸡。

看门狗

店长要像一只看门狗——忠于职守,打理店面内部杂务,保证店面的日常运营。店长要将店面运营的各项杂务处理到位,如开店之前的准备、营业中的行为和闭店后的检查、组织打扫等。店长无需亲自承担这些工作,但要组织调配人手和资源来进行工作。除此之外,店长还需要上报计划、总结数据和财务性的内容、管理表单表格、协调和沟通好上下游部门和同事的关系。

二、称职的店面管理者有“三做”

老子曾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如同烧一道小菜,要注意各种细节,注重流程、讲究方法,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精准到位。其实店面管理也是如此,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

店面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流程,因此优秀的店长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1.做明确的事情

店长首先应当明确自己该干什么,即什么是该自己做的,什么是该假手他人做的。只有分清事情的主次及必要性,才能拿出针对性的合理计划和目标,从而将时间用于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2.做正确的事情

店长要把合理的力量放在合理的位置上,进行适当的资源调配,“好钢用到刀刃上”。切忌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处理意义不大的事情或应该由下属完成的事情。

要点提示

称职的店面管理者有“三做”: ①做明确:分清事情的主次以及必要性; ②做正确: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 ③做有效:有效率,有效果。

3.做有效的事情

店长在做正确的事情时,要做得有效率、出效果。有效率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最合理的资源完成任务。做效果是指能够拿出最终成果。店长必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概念——店面经营不是做秀,也不是做过程,关键是要拿出最终的成果。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完成既定指标,具体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当然,结果重要不代表不需要关注过程。企业高层可以“只要结果,不看过程”,因为他们只对目标和战略负责,只考虑未来整体的发展方向和路线、考虑达成目标需要的时间以及下一步的发展预估,而无需对具体的执行负责。但对于店长而言,绝对不能存有这个观念,因为店面管理者起到的作用是将目标化为具体的落地策略、保证结果实现,这就要求店长必须监控过程,对执行负责。

第1讲 高效沟通的基本原则(上)

所谓有效沟通,就是传递和交流的信息可靠性和准确性高的信息或思想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它表明了组织对内外噪音的抵抗能力,因而和组织的智能是连在一起的。沟通的有效性越明显,说明组织智能越高。有效沟通是组织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领导与沟通密不可分,有效的沟通意味着良好的管理,成功的领导则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领导艺术的精髓。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明确把有效沟通作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无论是决策前的调研与论证,还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人事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与外界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无数事实证明,优秀的组织必然存在着有效的沟通。

一、沟通的重要性

(一)人类社会的存在需要沟通

如果人类社会是网,那每个人就是网的结点,人们之间必须有线。如果人和人之间没有线的连接,那么社会就不再是网,而是一堆的点,社会也就不能成为组织,不能成为社会。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就是靠沟通。

与动物相比,人类在两个方面绝对要高等得多。第一个是人的思维,因为人可以直立行走以后,人脑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个是人直立行走以后,人的口腔的发音结构发生了变化。人的沟通能力随着大脑的发达,随着肌肉的不同,生理结构的不同,沟通的信息传递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准确。

现代人出现以后,只过了一万年左右,全世界的陆地动物,百分之八十都被人类给灭绝了。不管这类动物有多么凶猛,在人类的面前都显得很无力。因为人类有两大优势:一个是大脑的思维,一个是沟通得更完善的这个结构。

例如,有一帮人要去猎狩一群野牛,如果人像动物不会思考和沟通,可能就一只对一只地咬。但人和动物不一样:第一,人会思考。所以人在野牛的旁边,如果发现一个悬崖的话,这帮人组织好,在开始之前先沟通好,这个猎怎么打,打完猎以后怎么分,怎么样合作,怎么样分工,然后就开始有人采取各种方式来吓牛,于是那个牛慢慢的,开始缓缓地移动。当整个牛群开始移动后,是没有人可以让它停下来的。牛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一直到那个悬崖的地方,刹不住脚,就“呼”的一下子全部都掉下去。然后人们就到悬崖底下去,开始分配。

就是这样,人类出现了一万年,横扫全球的陆地,百分之八十的动物全部被人消灭掉了。

(二)沟通的存在创造很大价值

今天,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里,有三家企业市值是最高的。第一家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市值达到400亿美元左右,它已经进入了全球前五大互联网公司;第二家是百度;第三家是腾讯公司。这三家公司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解决了沟通的问题。

腾讯是一家非常强势的公司。人总要沟通的,腾讯能很好地把互联网的用户附着在它的网上,正是因为它很好地解决了沟通的问题。现如今,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用手机就用中国移动,上网聊天就用QQ。阿里巴巴解决了销售平台的问题,这也属于信息沟通的问题,因为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易。同时,阿里巴巴还解决了沟通中的信任问题。信任是沟通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信任的人际关系,沟通技巧一点用都没有。阿里巴巴正是通过“诚信通”这个工具,来解决沟通中信任的问题。

相互信任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只有组织内部建立了相互信任,成员之间信任度提高了,成员之间才更愿意交流合作、信息共享,才能互相给予更多的支持,促进团队绩效的提高。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交流,都应该本着信任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和感情的有效沟通,才能采取恰当的措施,共同面对组织中的所有问题。在组织中的沟通和管理中,信任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但是,信任也是脆弱的,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却很容易被破坏。因此,要注意信任的维护。

(三)沟通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 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在所有对工作表现的影响因素当中,沟通占了75%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沟通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

(四)沟通直接影响公司的执行力

美国有家公司对11000名人员进行了执行力检测,该报告表明,如果一个公司的执行力不好,原因有五条:

第一:组织缺乏明确的目标,不到15%的受测者可以说出组织的目标。第二:成员不认同组织的目标,只有10%的受测者表示认同

第三:目标和成员之间缺乏联系,只有10%受测者了解目前的工作和组织目标的关系 第四:缺少坦率的沟通,只有1/3人认为自己可以明确与人坦率沟通

第五:成员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低于1/3的人清楚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在沟通的过程中,以下几个词需要理解并掌握。第一个叫说出,第二个叫认同,第三个叫了解,第四个叫认为,第五个叫做清楚,这几个词都和沟通有关。在管理界有一个说法,管理的核心是沟通,领导力的核心是沟通,销售的核心是沟通。因为,毕竟这些都是由人来做的。你既然需要人来做事,那么人只是点,点和点之间的连接是什么,是人际关系与沟通,这个连接断掉的话,点就没有意义,就不会形成网了。

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情绪与沟通的关系,因为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冰山模型,这个模型指出人的外在的行为表现是有基础的,那就是来自于内在的情绪。内在的情绪包括人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观点以及情绪等都与人格特质有关,而人格特质是最难改变的一个部分。

图 1-1

【案例】

三国时有一个人叫袁绍,袁绍有一个非常杰出的谋士叫田丰。田丰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因为这个人的谋略的水平很高。当时袁绍要跟曹操打仗,田丰就不太同意,说:“你要打,但你不要冒进。你在战场上,把时间拖得长一点,战争的时间拖长一点,我们就会更有把握。”他进谏了两次,而且是直谏。对于田丰这个人,历史上给他的评价,就是四个字“刚而犯上”。田丰直谏了两次,跟袁绍说不要去打。袁绍不高兴,不听他的,也不爱听他说话。后来田丰跪在袁绍跟前磕头,对袁绍说:“你要不听我的话,出师不利。”袁绍这个人心胸很狭窄,说我在大军要行动之前,已经下命令要动了,你说我出师不利,给我关起来,就把田丰关了起来。

结果袁绍打了败仗,消息传回,看监狱的人就和田丰说:“田先生,我告诉您一个好消息,这个大将军失败了,和曹操打输了,这个人都快输光了,正往回跑呢,您马上就能出来了,您说对了呀。”田丰说:“如果他打胜仗我还能活,他打了败仗就羞于见我,他一定会把我杀了,我命休已。”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这种沟通或者说他的这种行为是非理性的,受情绪的支配。他的情绪在左右他的行为,从而导致了战败,导致了田丰的死亡。一般来说,情绪只要一上来,智商马上下降,在这个案例中袁绍是个典型。由此可见:在企业中的沟通,在组织中的沟通,一定要注意,不能被情绪左右,而应该去控制或者引导自己的情绪,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所以在那冰山里面,大部分人的行为和沟通,会被情绪所左右。

此外,在这个案例中,田丰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田丰对袁绍这个人把握得特别准确,他甚至连自己的死都想得很明白,但田丰这个人他就不拐弯,他不会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提意见。田丰可以选择别的沟通方式,能够让袁绍既不生气杀他,也能听他的意见,但是他却没有那样做。他的情绪和观点,以及认知都有很大的问题。

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可以讲沟通的技巧,讲沟通的方法。但是有一点,你要是控制不住冰山底下的地方,你就无法改变上面的部分。

二、沟通的基本原则

(一)沟通从废话开始

正如移动的广告中所说的:沟通从心开始。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内心的交流是从废话开始的。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北方人早晨见了面通常会问:“早吃了吗?”这句话从内容和信息上来看都是句废话,但是从情感上说是有沟通和交流,表示我尊重你,我重视你,我体贴你,我关心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沟通,这个沟通是不能够被废弃的。所以我们说,沟通从废话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一个标准,两个人关系好的时候,在一块说的全是废话,但是它能沟通增进感情。两个人只要在一块不说废话了,那么这两个人的关系一定不是很融洽。因此,管理者一般应在两周之内,最多两周,一定要坐下来与其重要部门的下属进行一次单独的沟通。第2讲 高效沟通的基本原则(下)

(二)所有沟通不良都是人际关系不良的表象 人际关系和沟通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就好比一个盘子和一份菜,多大的盘子盛多少菜,这个菜是不能独立在盘子之外的。

【案例】

2005年底美国女子排球队请郎平做主教练,郎平接受了美国女排的邀请。开记者招待会的时候,有名记者问郎平说:“郎平教练,我问您一个问题,一直以来您都说,您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为国争光,现在你当了美国队的主教练,如果有一天,你带领美国队打败了中国队,让中国队得不到世界冠军,到那时,您的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为国争光,还是为你自己争光?”这个问题很尖锐,就如同这名记者挖了个坑,看郎平能不能跳过去。

郎平的第一句话说:“今天关死门儿都是自己人,咱们用中国话来讲。在我眼中,美国队和中国队相比较,她们是一只业余队,她们不是职业运动员。”你听了什么感觉?至于是真的假的,记者并不知道,但是感觉挺舒坦。郎平接着讲:“就算是美国队,想要阻碍中国队夺冠的步伐,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郎平接着又讲:“退一步讲,就算是由一个中国人带领美国队夺得了世界冠军,那不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光荣吗?”你听了后什么感觉?

2006年初,郎平带领美国队打败了中国队,让中国队在世锦赛上进不了前四名。可是从05年底到07年,体育记者从来没有写过她的一篇负面报道。

有一次比赛之前,有个记者问郎平:“中美马上就要进行女排的对抗赛,请问您希望是中国队赢呢,还是美国队赢?”这个问题也够尖锐。如果你希望中国队赢,那么你不够职业,你是美国队主教练;如果你希望美国队赢,那么你不爱国,你是中国人。这问题挺难回答的。郎平回答说:“咱们都是一家人,你问我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呀?”那个记者于是就说:“那我就不问你了。”这段采访就这么登在报纸上。这样的采访没有真正的信息上的交流,但对方就接受了,好像就听明白了。

这个案例体现了很重要的一点: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沟通的前提。人际关系不好的话,沟通将变得非常复杂。反之,人际关系好,沟通将变得非常简单,甚至莫名其妙的简单。

(三)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人们听到了什么 人们在沟通当中很多时候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发言者讲了一句话,自以为已经讲明白了,但对方居然没听明白或者没听清楚。在沟通上,问题有没有讲明白,是由接收者说了算的。成功的沟通有赖于讲演者使自己的思想成为听众的一部分,并使听众与自己真正地融为一体。在这里提到一个词“引发”,就是发言者,说话的人要想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在其说完这句话以后,对方会怎么看这句话,会引发别人怎么去想这个问题,这是发言者的责任。

雨果曾经说:“语言就是力量。”不过力量有强弱和正反之分,是强是弱,是正是反,取决于说话的技巧。会说话的人善用技巧,懂得从听话者的角度出发,把道理说得清楚明了,让别人乐于接受。不会说话的人,轻则说得不明不白,导致沟通失败,重则措辞不当,惹祸上身。

(四)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人们看到了什么

在领导力当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你是个领导人的话,你带这个团队带了三年,这个团队所有的问题,都是你的问题,因为他们模仿你。沟通的关键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在于你说的和做的是否一致。一致性的言行在人的沟通当中具有很大的力量。

【案例】

有位妇女把她的儿子拉来见甘地,说:“我儿子最佩服您了,谁的话都不听,你跟他说让他不要吃糖果。”甘地说:“哦!那你半个月以后领他来。”妇女说:“啊!半个月呀,那好吧,就半个月吧。”过了半个月她又把孩子领来说:“您跟他说,他最佩服您,您跟他说他肯定听。”甘地说:“宝贝!过来我跟你讲啊,你不要吃糖了,吃糖对身体不好。”那个妈妈说:“你半个月以前怎么不讲啊,你还让我跑两回,你这半个月以前讲这么句话,不就得了吗?”

甘地说:“因为半个月以前我也在吃糖,这半个月以来,我没有吃糖,所以我才能跟他讲,你不要吃糖。”他说的和他做的是一样的,这个人格力量是很难得的,是非常崇高的人格。这个事他说一句话,你就百分之百信就行了,即使付出生命,他也会把这句话实现,那就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了,这时候沟通就变得异常的简单。

总之,如果一个人的言行是完全一致的,那么这个人的沟通就变得非常地简单,他的影响也会非常地大。所以说,在沟通中做比说的作用要大得多。

(五)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听到了什么

倾听是一种礼貌,是尊重说话者的一种表现,也是对说话者最好的恭维。沟通上最好的方法是听,倾听能让你了解你的沟通对象想要什么,什么能够让他们感到满足,什么会伤害或激怒他们。有时,即使你不能及时提供对方所需要的,只要乐于倾听,不伤害或激怒他们,也能实现无障碍地沟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沟通的五大神话

(一)我们想沟通时才在沟通

沟通无处不在,在很多情况下没有语言的交流,但是沟通依旧存在。例如你朝一个下属发火,另一个下属在旁边看着,你并没有与这个下属有沟通,但他接到这样的信息:这个领导脾气不好,有点不体谅人,不太尊重人。所以,不是说你想沟通你才在沟通。在某些情况下,主观上并没有打算沟通,但是信息已经完成了一个传递,它同样是在沟通。

(二)词汇对说话者和听话者意思是一样的 如果词汇对说话者和听话者的意思是一样的,那沟通就真的变得很简单了,就没有所谓的对牛弹琴了。

(三)我们的沟通主要靠词汇 在沟通中有一个定律,首先是肢体语言,占到55%的沟通信息,然后是语音语调,占38%的沟通信息,文字仅占7%。

洞察肢体语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态度和观点。反过来,为了更好地传情达意,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我们也该善于运用肢体语言。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在各种社交场合,肢体语言的正确使用,都会助口头语言一臂之力,帮助对方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让对方做出你希望的反应。例如在面试中,你若能简单自信地陈述自己的特长、热情洋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面带微笑、仔细聆听,与主考官保持目光接触,势必使你的面试锦上添花、事半功倍!

(四)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说什么重要,怎么说更重要。一个意思,不同的说法,产生的效力也就大不一样。语言的沟通是所有沟通方式中最便捷、最传神,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尤其在今天,信息化的今天,语言表达能力已成为关系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舌头、金钱、电脑”并列为成功的三大法宝。口才还被公认为现代领导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五)沟通是信息从讲话人到听话人的单向流动 沟通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发送者把他想要表达的信息、思想和情感,通过语言发送给接收者。当接收者接收到信息、思想和感情之后,会以各种方式给对方一个反馈,这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双向沟通过程。只有信息的发送,没有信息的接收,沟通不完整。同样,只有信息的发送,没有信息的反馈,也无法实现有效的沟通。

反馈是沟通过程中最后的步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反馈可以加强信息提供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心理沟通,提高团队士气,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针对性,减少信息提供者的盲目性。

重视反馈引领一个企业走向成功。与之相反,无视反馈、拒绝倾听意见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甚至走向灭亡。很多时候,领导者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制作信息,而不能停下来听一听人们对其有什么议论。他们没有意识到:反馈对交流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四、沟通的基本模型

沟通的起点是信息的发送者,终点是信息的接收者。当终点上的接收者反馈其想法、意见时,他又转变为信息的发送者,最初起点上的发送者就成为了信息的接收者。沟通就是这样一个轮回反复的过程,而且任何复杂的沟通均遵循一个基本的沟通过程模型,见下图。

图 1-2

如图所示,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六个环节,即:信息源/发送者、编码、渠道、接收者、解码、反馈和一个干扰源(即噪音)。

在沟通的过程中,噪音是一种干扰源,它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交织,会影响编码或解码的正确性,并会导致信息在传递与接收的过程中变得模糊和失真,从而影响正常的交流与沟通。为了确保有效的沟通,通常要有意识地避开或弱化噪音源,或者重复传递信息以增加信息强度。

【自检1-1】

简要回答沟通的五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1-1

第3讲 人格特质与沟通(上)

有句俗话:“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对命运产生影响,例如:性别、学历等都会对命运产生影响。例如:一位35岁的女士,公司说你可以外派到外地,去工作三年,回来可以破格提拔,而这位女士今年刚好要生baby,或者打算要怀baby,面对同样的机会,男性和女性的选择会不同。可见,性别对命运是有影响的。诸多因素对命运有影响,为什么人们要讲性格决定命运?因为性格对人的命运的影响更加的深刻,无论你是男是女,生在哪里,父母是谁,学识高低,都有人活得很开心很幸福,有人活得很郁闷。但一个人的性格如果定了的话,这个人的生命状态基本就决定了。

一、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一个人经常的行为特征,以及因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惯性行为倾向,包括显性行为特征和隐性心理倾向。

二、人格特质的分类

人格特质在很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我们把人格特质从四个纬度来分,如下图:

图 2-1

这四个维度分别是人际和情感、事情和结果、主动和外向以及被动和内向。有的人特别关注人际和情感,有的人特别关注事情和结果,他们比较要求独立。另外两种人,一种比较主动,速度比较快,另外一种比较被动,做事的速度比较慢。

【案例】

一家公司,有A和B两个销售员,其中一个人比另外一个收入高八倍以上,B是有车的,A没有车,他们两个到领导那里汇报工作。A汇报完以后就对B说:“你开车了吗?” B说:“我开车了。” A说:“那你开车送我到国贸吧,今天中午我请你吃饭,今天下午你再陪我一块来拜访一个客户。”抓着B的手就走,B居然就被那个A拉着就站了起来,然后就往外走,当然B是很不情愿的,就这样 B开车从望京送A到国贸,然后中午他们俩一块吃饭。

在工作中A跟B的业绩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A不管拿了多少单子,B是一分钱也赚不到的。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A在上面B在下面,B如果不能发展出上面那种性格的话,他要做销售的压力会很大。B属于被动型的,被动型的人要做销售很难出门的。做销售的话,上面的比底下的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

三、人格特质的分类及特点

(一)力量型

这类型性格的人做事又快又注重结果,其性格主要特点:在表象和社交方面表现为自信、坚定、权威、快捷、天生领导、忽视人际、与工作无关的社交是浪费时间、实际、控制、直率、好争论、坚持己见、不道歉、好斗、义气;在情感和身心方面表现为工作型、生活在目标中、难放松、一病便是大病、注重方向、烦躁、性急、强调价值观、轻细节、有主见、行动力强、主动创造、执着、愈挫愈勇、艺术性差、情感弱。

这类性格的人一般认为要么按我说的干,要么就别干了,所以一般的造反派都是力量型性格,要调动力量型的人的工作积极性可以用激将法。

【案例】

在一次国际的人力资源大会,一名美国的领导专家对另外一名参会者说:“我们俩做个练习,假设我是你的下属,你是上级,你让我去做一个公司的并购。并购的工作一般都是比较烦的,两个公司合并了,他去管,比较烦,干了一段时间,回来跟我发牢骚:“我不干了,太累、太烦了,你让别人去干吧。”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该怎么说?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力量型的人。

鉴于这种情况,第一句话应该这样说:“如果人人都能干的话,我找你干什么呀。”这句话对于力量型的人来讲是个莫大的荣耀。这样他就会认为原来这事别人都干不了,还是得找我呀!这就叫激将法,这种方法对于力量型来讲非常适用。从以上案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你带领力量型,或者你跟力量型沟通的话,一定不要跟他较劲,而是要让他自己跟自己较劲,“我就不信我拿不下这个市场来,我就不信我拿不下这个业绩来,拿不下这个目标来”,他跟他自己较劲,你别跟他较劲,这是很重要的。

(二)活泼型

用一句俗话来说活泼型就是,没肝没肺,吃了就睡。活泼型的特点:在表象与社交方面表现为快乐、引人注意、大声、表面、马虎、无条理、好动、迟到、数字不敏感、多朋友、健忘、需要认同、先张嘴后思考、喜道歉、热情、插嘴、好赞美、夸张、新鲜感、故事大王、舞台高手。在情感与身心方面表现为生活在今天、心宽体胖、天真、长不大的孩子、沾火就着、不生气、不记愁、积极、感染力、活力、感性、艺术爱好者、外向情感、享乐型。

(三)第三种是和平型

和平型和力量型相对。和平型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随便,这种类型的人最爱说随便。和平型的特点:和平、休闲、缓慢、不愿引人注意、安静、稳定、善良、无侵害、朋友多、聆听者、机智、幽默、能不开口尽量不开口、旁观、调节矛盾、避免冲突、刻意和谐、难以决定、面面俱到、和事佬、好领导

(四)完美型

完美型是这个世界上活得最累的一类人,这类人什么都放不下,如果这个人不但完美而且力量,那么不但他累,周围的人都会跟着累。

在沟通中,这四种不同人格特质的人的相互评价 ① 完美型看活泼型有什么缺点 在沟通当中,在人际关系中,完美型看活泼型的缺点,比方说丢三落四,做事毛毛躁躁,没计划,分析问题不够深刻,有时候爱夸海口,爱说大话,能忽悠,有点轻浮。

② 活泼型看完美型有什么缺点 死板,小心眼,钻牛角尖,不会拐弯,比较慢,固执,假清高,一般的人看不到眼里去。当然完美型也存在很多优点,如严谨,踏实,细心,计划做得好,会考虑风险。

【举例】

某通讯公司的区域的经理,属于活泼型,他女朋友是完美型。女的总问男的一个问题:“你到底爱我什么?”人一般都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因此,男的把自己需要的夸奖的词送给完美型,如你漂亮,你聪明,你有魅力,女的听了这些话一点感觉都没有,她说:“比我美的人多的是,你不是真的爱我。”那么这个活泼型的应该怎样回答女友的问题呢?于是男的说:“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内涵的女孩子,这一点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的女友听后说:“只有你最懂我。”

对于完美型来说,她要的东西与你给的是不是刚好能够合拍,这个很重要。每个人需要的东西不一样,活泼型的人,他喜欢做肢体接触,你拍拍他的肩膀,搂搂他,你推他一把,他觉得很亲热。而完美型的人,要的是陪伴,你要陪着他。也就是说不同性格的人,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听的话也不一样的。

③力量活泼型与力量完美型的不同

【举例】

来判断以下这个人是什么性格,有一次董生和爱人在一个私人会所吃饭,旁边有一名女士,带着一帮小伙子在那吃饭,她穿着很一般。董生就跟他老婆说:“这个女的呀,我一看就是个做大买卖的。”他老婆说:“你怎么知道?”他说:“你等着。”董生过去说:“大姐,打扰您一下,我一看就知道您就是个做大事的,我想跟您认识一下,您不介意吧?”然后把名片递给她。她没带名片,于是把姓名与电话号码写下来交给他。董生说:“我在那边吃饭,如果您不介意呢,过会您吃完了呀,您到这边来,我们聊聊天,我跟您多请教多学习,我不打扰您了。”过了一会她就跑到董生对面坐下,并问“你住哪栋楼啊?”董生说:“我住C座。”她说:“这楼盘是我开发的。”

请问她是什么性格?她是力量活泼型。因为你说我一看您就是个做大事的,她心里舒坦。如果她是一个力量完美型的,你过来说“我一看您就是做大事的,我想跟您认识一下”,她是什么感觉?她的第一反应是起一身鸡皮疙瘩,第二个反应是你做传销的吧?这是力量完美型的人,与力量活活型的人截然不同。

如果你做的是客户服务这个工作的话,那么,什么样的客户投诉最好处理,什么性格的客户投诉最好处理?和平型的客户投诉最好处理,和平型的人一般会说:“请问我能投诉吗?”你说你不能投诉,那我就不投诉了。什么人投诉最麻烦?力量加完美型的人投诉最麻烦,力量完美型的客户,过来不苟言笑,说话尖锐刻薄。力量完美型的投诉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直奔结果,只要结果,因为他是目标导向的,第二个条分缕析,有根有据,说得你哑口无言,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力量完美型投诉是最难对付的。

四、与不同人格特质的人的沟通技巧

不同人的沟通风格是不一样。性格,首先是指一个人经常的行为特征,以及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惯性的行为景象,他在一个环境里面,表现出一种性格,他对上级是一个性格,对下级是另一种性格,工作是一个性格,回家又是一个性格,这叫做因环境而产生的一个惯性行为。再次性格还包括显性的行为特征,它表现隐性的心理倾向,他不做但他心里琢磨,这也是性格。大致可以将性格分为四种,即活泼型、完美型、力量型和和平型。

(一)活泼型性格的特点及沟通技巧

1.活泼型性格的特点

① 活泼型的典型特征是快乐,脸像含苞待放的花一样,随时准备绽放,而且引人注意,喜欢引人注意,俗话讲有点人来疯。活泼型的人的能量是到处散发着的,往外张扬着某种力量。

② 活泼型的人做事情比较乱。活泼型的人的办公室,不管多大的桌子,都铺得满满的,只要她一走别人什么东西都找不着。而完美型却截然不同,椅子往那一推,转身走人,这个桌子干干净净,跟没人用过一样,这是完美型,不用训练他就这样的。他这是内在的人格特质的一种需要,他不这样收拾好,他的心里难受,他自己放不过自己。

③ 活泼型的人比较好动。举例来讲,听课的时候啊,有的人坐在椅子上很静,很定,他周围的空气都是静的。但是活泼型的人往那一坐,腿就开始晃,或者把腿搬起来,再或者手在桌子上敲,这种人不是活泼型就是力量型。

人成年了以后,他很稳重,怎么判断他是不是活泼型?有一个地方,这辈子他也藏不住,那就是眼神,活泼型的人眼神总是左顾右盼,活泼型的人周围的整个氛围是跳动的,活跃的。如果你夸奖一个人,你夸奖活泼型,你是最棒的,活泼型心里的反应是“英雄识英雄啊”,这样的人是绝对的活泼型。

第5讲 高效沟通的技巧(上)

沟通是一个把我的想法放到你的脑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要用说,可能不用说,可能只要问,甚至不用问,可能要听,可能要看文字,可能要去体验等等的,有很多种方法,它不只是靠说来完成这个想法转移的过程。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第一件是把你的想法装到别人的脑袋里,第二件是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兜里。这两件事中最难的是第一个,第二个不是最难的。你的想法是如何装到别人的脑袋里去的?很多人会以为自己说完了,他人听明白了,就该认同我。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只要想法没有完成传递,这个沟通就是一个低效率的过程。

在沟通中有这样一个词,叫洗脑,它就是一个典型的将想法转移的过程。

【案例】

几乎所有的人都喝过可口可乐,而且大家都知道可口可乐喝了有害身体健康。可口可乐的酸性很强,据说把小动物骨头,如鸡骨头,扔到可口可乐溶液里面去,两天时间重量将减轻一半,一星期的时间会完全溶解掉,一晃倒出来连渣子都没有,而且里面含有大量的磷,磷会带走体内的很多钙剂,所以说女性和小孩子,应该不喝这个东西的,因为她们特别容易缺钙。尽管世界上大部分人都知道可口可乐喝了有害身体健康,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人要喝可口可乐呢?人们会说:“应该没有那么危险吧?喝可口可乐才觉得像现代人嘛。”因为人们被可口可乐洗了脑。尽管大家都知道危害很大,但还是会喝,可见可口可乐的沟通水平之高。

如果你有孩子的话,或者你现在没孩子,你未来有孩子的话,你也许会说以后我绝对不能让我的孩子喝可口可乐。可见管别人比管自己容易,反正我是要喝,我孩子可以不喝但我要喝。可口可乐的沟通,就是洗脑,就是你会找理由帮助说服自己以及他人,去喝这个对你身体没有健康、没有好处的东西,这就叫沟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想法传递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沟通。

一、发送者常见的问题

沟通的第一个角色叫做发送者,就是把信息发出去的,通过一个渠道有一个接收者,中间有一些噪音有个回路,这是整个的沟通模型。作为发送者,可能存在几个问题如下:

(一)听众错位

【案例】

在一个公司里,A管着B和C,B管着D,C管着E。现在的问题是,假设C出差,E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打电话问C,结果打不通电话,再问A,A没有时间管E的事情,手里有事忙。请问,在这个情况下,E可不可以向B做咨询,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假如不管可不可以向B咨询,E敲了B的门,他推门进来了。请问,如果你是B的话,你应不应该回答E的问题。

思考一下,这两个途径可不可行?或者哪个可行哪个不可行?也许您认为:可以请示不能回答,也就是说B跟那个E说,您有事吗?有事您来问我,但是问了我不告诉你,可能吗?不可能,因为问和答一定是对等的,你允许我问,那你就得答。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这两个都不可行,因为它违反了责权利对等和平衡的原则。

再假如B给E支了招,E一使用,把这事办砸了,那么C不高兴,A也不高兴。当然E自己也不高兴。E会想,如果我是D的话你不会给我胡支招的。C在出差走之前,跟B沟通一下,说:“我出去一星期,我那点事交给你帮我管管,反正咱俩挺熟的,两个部门也挺熟,咱俩关系这么好,这事就拜托你了,回来我请你吃饭。”这样可行吗?

这样不可行,因为平级不可以授权。B帮着管E,管好了是C的功劳,管坏了出事了,则是B的问题,这样就发现责权利不平衡了。这个权力是谁授呢?在这个例子中,应该由A授权,找到他们两个的共同领导人来授权给他,这是一个最正常的渠道。当然,突发的例外性事件、严重的事件例外。假如着火了,E找人扑火,说不能找B,就得我自己干啊,这样是不行,着火的事你可以找第一个,第二个领导人。但是在一种情况下E可以找B汇报,那就是项目制,而B是项目领导人,E借调到B的项目小组当中进行工作,在项目小组里的工作,E当然要向B汇报。但是切记,在团队内部的沟通中,这个时候B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在E的面前一定要推崇C。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如果你是领导人,你带着别人的下属干活,你一定要记住,你要推崇他的领导人。就如同别人家小孩跑你们家吃饭,虽然你们家的饭好吃,你也得说他妈对他好。也就是说你得维护和维持这种正常的组织关系,你要努力去维持它。

再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假设正常的情况下:第一,请问E可不可以找A来汇报工作?第二个问题,A可不可以指挥E工作?答案是这样的,两个都不可以。第一,E不能找A汇报工作,因为这叫越级汇报;第二个,A也不能指挥E工作,这叫越级指挥。这里面都会有一个人变得很难堪,那就是C,你既然用了C的人,C就没人可用。既然公司设置了这么个职位,那么他就有他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E工作汇报工作,直接找A是不恰当的。

第三个问题,E找A告C的状可不可以?答案是可以的。这个如果不可以的话,会形成冤狱。任何一个组织当中,都有一个特殊渠道让这个消息能够下能够上来的,在组织沟通中,有一个词叫做“深潜”,深深的潜下去,就是说真实的信息很难直接传达到上面来。

【案例】

在日本幕府时代,有一个家族,他每个月会开三次会,十天一次。开会的时候,他的家将坐在台子上,他的家丁就站在院子里面,家丁可以随时指责家人做了什么错事。如果你携私报复,那么我就收拾你,这是让底下的事情直接反映到上面来。这是韦尔奇经常做的事情,他经常去下面视察,就像A来可以视察E的工作。

当年,毛主席去人民公社视察,他看到的景象非常好,大家有得吃有得住,吃的是面包,就的是土豆炖牛肉,他觉得挺好的。他视察回来之后,他的警卫班的卫士从家回来后,穿着白鞋戴着孝,主席就问他说:“你们家是不是有人走了?”他说:“不是我们家有人去世了,而是全村家家都有人去世了,都是饿死的。”主席很奇怪,说:“不可能啊,我看了人民公社了,挺好的呀。”同时主席跟其他的几个警卫员说:“你们都回家,回家把真实的情况给我拿上来。”其实,在管理当中这叫深潜。今天的组织当中,大量的IT工作是在解决沟通的问题,也就是在解决直线沟通的问题。

1.听众错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应该与上司沟通的,却与同事进行沟通,这叫做传递负面信息

假如你对你的上级和公司有看法,你不能对你的同部门同事,你的死党以及你的下属讲。这种负面的信息,是绝对不应该传递的,这个标准其实在组织当中是一个常识,但是这个标准很少在公司的员工手册以书面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只有在肯德基的店长手册里面有一条就是,负面的信息不能向他人传递。那么负面信息应该向谁传递呢?判断一个组织的高效率与否,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坏消息向上传的速度。

【案例】

中美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在东京,他居然不在朝鲜间战场指挥战争,他有一个秘书长,就是像幕僚长这样的,或者叫情报长。前线告诉他们说,前线打仗的时候,抓住了中国解放军,也就是志愿军的这个战士,这说明中国已经参战了。然而他的这个幕僚编各种各样的谎言,卡住这个信息让它往上传,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由此可以看出,第一次惨败的时候,他都不知道是跟谁打仗,他都不知道对方从哪来,而是突然之间面前就站出来三十多万的志愿军战士。

这个典型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组织是否高效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底下发生了坏事,上面的人能不能立刻知道。也就是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往上传递,传到应该对这个事情做出反应的那个人,以便他能够立刻得知这个坏消息,并及时地做出反映,而不是等,等是沟通组织很差的一个表现。

一个人在组织当中不传递负面信息,很重要的表现是政治素质。在这里,政治素质不是讲的爱党爱国,而是讲的一个领导人的政治素质。哈佛大学领导力的素质当中,有一条要求就是说,这个人的政治素质是不是敏感的,他对人和人之间这种关系是不是敏感的,组织内部也是一样。

2.传递负面信息会造成严重后果,以下是几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清朝有一个人叫瞿鸿机,慈禧非常喜欢他,他是军机处的大臣,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慈禧要把现任的军机处大臣去掉,把瞿鸿机升上来,瞿鸿机听了很高兴,然后回到家里跟他老婆讲了这件事,他老婆听了也高兴,也没跟别人讲,打牌的时候跟她的三个牌友讲了,她三个牌友回家跟他们的老公讲了,这三个女的老公有两个人是办报纸的,有一个是京报的创始人,有一个是泰晤士报驻北京的记者。过了没多久,这报纸就登出来了,结果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许多外国使节就跑到慈禧这里说:“听说您要换大臣,我们不同意。”慈禧满腹疑问,这事还在我肚子里呢,就跟瞿鸿机讲过呀,怎么所有的人都知道了。对他们说:“绝对没这么回事,你们回去吧,不可能。”把这些使节打发走后,就把瞿鸿机叫来,结果瞿鸿机被还乡了。这是很典型的例子,这样的负面信息不能说,用一句俗话就是说:“打死我也不讲。”

这在组织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负面的消息往上传,不能往旁边和下级传递。

第二案例:寇准是北宋的名将,他有一个政敌,我们就以A来代替这个政敌的名字,他的朋友B想帮着寇准把这个A杀掉,让寇准重新当宰相,这让寇准很高兴,他一直忍着没有对外人讲。可是到头天晚上酒喝多了,跟别人讲了“B要帮我杀A,第二天早晨要动手。”第二天早晨B还没动手,A先动手把B搞掉了,结果寇准一辈子没有再起来。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在一个团队当中,引发团队混乱的一个重要的源头,就是负面信息随便讲。

第三个案例:在一家企业当中有A、B、C三个人,A是B的上级,B是C的上级,A和B共事八年多了,两人的关系不错,最近有点小误会。B在家里面生闷气,C跑来向B咨询问题,B说:“别问我,烦着呢。”在实际中,领导人是不可以把他的情绪表达给下级的。C就问B说:“您烦什么呀?” B说:“那还不是因为A。”按理讲,作为一个职业人的C,就不要再问了,因为那个事跟他没有关系,但是这个C却问:“A怎么了?”B给A搜集了三大证据罪状,这C一边听就一边点头,又给A加了七条罪状,一共凑了十条。然后C就出门了,C出门以后B心里很高兴,他认为群众的眼睛那是雪亮的。

过了没多久,半夜的时候A打电话给B说:“我听说你在背后给我罗列了十大罪状,有这么回事吗,咱们俩关系这么好,有什么事你不当面跟我讲,你在背地里给我胡说八道。”就这样,A和B八年的交情完了。所以说,B对A有意见应该直接对A讲,而不该对C抱怨。

也就是说:有任何的负面问题,要往上找,不要往下找,这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原则和关系。

3.除了传递负面信息之外,听众错位还表现在

①应该与同事沟通的,却与上司沟通,这叫告黑状,小的事情双方沟通就可以,不用告黑状了;②应该与自己上司沟通,却与旁部门上司沟通,这样就使对内沟通变了对外沟通③越级汇报;④应该对内的沟通变成对外沟通,也就是所谓的家丑外扬。

(二)准备不充分,是发送者存在的第二个问题

(三)表达不当

例如,态度张狂具有侵略性,在现实种力量型的人沟通容易态度张狂,具有侵略性,有时候说话咄咄逼人。还有一种人过于谦虚无法传递信心,和平型的人容易让人有这种感觉。

(四)发送者没有建立信任直接进入主题,沟通缺乏基础

正确的沟通应该是在时间和重要性分配上,它有一个倒的三角形,我们应该花40%的时间,用来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信任是沟通的基础,没有信任的沟通,沟通技巧根本就无法施展;而30%的时间,用来了解对方的需求。他心里想要什么,他怕什么,他盼着什么,他恐惧什么;再用20%的时间,提供你的建议。你的想法是什么,你的对策是什么,你有什么建议;剩下10%的时间用来讨价还价,这叫议价。在沟通当中,所有的沟通都应该秉持这个过程。

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第一个信任,信任是沟通的前提。北京有一个地方叫国医堂,就是老中医坐诊看病的地方,国医堂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卖药而不是门诊费。中医里面有句话叫“劫道的不如卖药的”。就是中草药的成本很低,但药价是很高的。

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些中医专家就是销售员,顾问销售就是这种情况。当然,他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他有很好的水平,患者对他有很深的信任。望闻问切之后给你开副方子,说到门口去拿药,拿了药还能煎药,即使这方子里的药再贵患者都不会讲价,因为信任。

再假如说一个人背着麻袋卖草药,整个方子的草药打五折卖给你,也许即使这样也没有人会买,因为你会想这药材肯定假的。

由此可见,信任是沟通的前提,信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信任,就不可能了解对方的需求,你根本提不出任何的建议,你的建议都是废话,对别人来讲没有任何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所讲的发问者常见的问题。

第6讲 高效沟通的技巧(下)

一、沟通的四个层次

我们把沟通分成四个不同的阶段,四个层次。第一个叫说,第二个叫问,第三个叫空,第四个叫镇。下面我们分别来解释一下:

(一)第一个是说

很多人认为沟通是从说开始的,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单纯去跟别人说,在两种情况下,你的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情况是,对方不是力量型,而你是大力量型,你就说非常绝对,对方不是被你说服了,而是被你吓着了,对方觉得实在说不过你;第二种情况是,对方对你非常的信任,你随便怎么说,他都认为是对的。那这种情况下,单纯的说就可以解决沟通的问题。但是如果对方的心门封闭了,这种情况下无法沟通,单纯的说就没有用了。

在心理学上有一句话说,每个人的内心都守着一扇只能由内开启的改变之门,无论你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你只能从内打开这扇门,除非他自己愿意打开这扇门,要不然你是推不开这扇门的。

(二)如果碰到对方心门关闭的情况下,应该用问

如果对方的心门是封闭的,你在那苦口婆心地说,对方就是不领情。你如果想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传播观念,拓展话题,鼓励对方作答,就应该多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以这样的方式开头,问题本身就会鼓励提问对象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并提高他的自我认识。也许提问对象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非常简单,但是即便如此,问题还可以继续深入下去,使你能够了解到关于提问对象的一些信息。

举个例子,你老公从来不做饭,你用问话的方法,让他答应给你做饭,哪怕不是天天做,先做一顿吃了再说。你孩子从来不帮你做家务,你用问的方法来引导他做家务。同样,你可以尝试一下,你找一个朋友,你朋友原先不欠你一顿饭,你用问话的方法,让他心甘情愿请你吃一顿饭。记住,不是威胁,用问话的方法让他很自然的答应,这个不是劝。

大部分的沟通最常见的几个误区,第一个叫批评指责,批评指责是沟通当中最致命的问题之一;第二个叫苦口婆心,就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跟他说,但对方还是不听。这两个都是最典型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就是,一定要学会问话。

怎么样改变批评跟指责?不是用批评指责的方式来要求对方,而是用引而不发。沟通的最好境界,就是把这个观点放在他的兜里,他自己掏出来以为是自己的观点,很自然地接受,这是沟通当中的问话最期望能够达到的境界。

什么叫引而不发?陶行知当初做过一个演讲,他抓了只鸡,抓了把米,到台子上来,把米放在桌子上,把鸡放在这地方,按着头让鸡吃米,这只鸡就是不吃,这就叫强行沟通。然后他拔起鸡头来,捏开鸡嘴往里面塞米,这个鸡还是摆头不吃,陶行知把鸡放在那个地方,他退后了两步,那只鸡就开始啄米了,陶行知说教育就像喂鸡,你强行灌进去,他会给你吐出来。沟通也是一样,批评和指责就是强行塞进去,把你那个米强行塞进去,他还是会吐出来的,这就叫引而不发。

【案例】

李世民在要进行玄武门兵变之前,是否已经下定决心进行兵变?答案是,他早已下定了兵变的决心,但是他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决定。他有两种沟通方法,第一种就是跟大家讲,我们马上要起兵占据玄武门,要杀死李元吉和李建成。如果他这样说,有两个风险。第一个风险是,可能有人不答应,他下面可能有人不跟着干,例如徐懋功和李靖就不跟着干。历史上就是这样的,徐懋功人就不不跟着他干,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是很没面子的。第二个风险就是,你鼓动大家去杀你的哥哥和兄弟,这样也不行,这个为道德所不容,不能让人接受。所以,他不这么做,他把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黄学林等人叫来,把这个事一说,这些人说:“那赶紧动手吧。”他说:“不可,不可,这事不妥,我再想想,再想想。”这帮人出去之后,叫了好多秦府幕僚来,大家一致说:“动手吧!”秦王还是说:“不妥,还是不妥,我再想想,我再想想。”这样大家都开始劝秦王,每个人都劝秦王,你应该动手。其实,劝秦王的过程是在劝自己,是在劝旁边的人。秦王还用劝吗,秦王根本不用劝的。最后秦王说,占卜一下,拿个龟壳来,“啪”往地上一摔,看看是凶是吉,若是吉便动手,若是凶大家便各自散去吧。他拿起来就要晃,这张公锦“蹭”的一脚把这个门踹开,进来拿起来龟壳“啪”就摔在地上,说:“若是凶便果真不动了吗,动手吧!”到这个地步了,秦王才说,那好吧,那就动手。秦王是用占卜这个东西破除掉人内心的最后一个决定,这句话由张公锦说出来,不管占卜的结果是凶是吉都要动手。李建成是谁射死的,是李世民自己一剑射死的。李元吉呢?是跟李世民滚在一起,尉迟敬德过来帮忙,把李元吉打死的。所以说,李世民早就想动手了。

在以上的案例中,李世民的沟通方式是引而不发,不是命令或者指责或者批评或者劝,不是苦口婆心,而是先塑造一个氛围与环境,即让下属觉得是下属自己想干。在沟通当中激励也是一样的,要想让下属有一个热情,有个动力去干活,不是我劝你应该怎么干。而是我塑造了一个氛围,让下属觉得自己应该去好好干活。

年终的奖励大会,有三种人,第一种获奖者,即业绩突出者,第二种领导人或颁奖者,第三个是观众。在这三种人当中最重要的主角是观众,最不重要的是领导。当然了,要尊重领导,但是其实作用最不重要的就是领导,他是这个会议当中的配角。授奖者也不是主角,因为授奖者毕竟是少数。你搞了这么大的场面,把大家都聚了来,通过奖励五个人来刺激五百人,让大多数人不信你能上得了我就上不了,这叫沟通。

所以,一定要想明白,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对象是什么,这是沟通当中很重要的一点。

(三)第三个叫空

什么叫空?空就是太极,太极的关键是借力打力,但是沟通当中怎么样借力打力?

【案例】

有一个人卖保险,找一个女士卖保险,这个过程当中,这个空表现的非常好。这个女士说:“我老爸很有钱,我不必买保险,即使我出了意外,我老爸可以养我。”如果你是那个销售员的话,你怎么办?就好像有点没招。这个销售员说:“好没问题,我们交个朋友您不介意吧?”“不介意呀,交朋友没问题呀。”“请问您上班吗?”“我当然上班了。”“那上班您挣钱吗?”“当然挣钱了。”“哎那我就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你老爸那么有钱,你干嘛还要自己上班挣钱自己花呢,你干嘛不直接花你老爸的钱啊?”

她说:“那不一样,我自己的钱自己花,我有独立和自尊啊。”这个销售员接着说:“独立跟自尊非常重要吗?”“那当然非常重要了,如果没有是绝对不可以的。”埋伏圈设完了,已经空进来了,看他怎么扎口袋。销售员说:“哦!那非常好,现在我请问您一个问题,假设未来有一天,只是万一,万一您出了意外,坐在轮椅上,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你还要靠你爸过日子,你不能去工作,你还要靠你爸养活你,请问如果这个情形下,你连独立跟自尊都没有了,这样的情形怎么办?”那个女的不吭声,那个销售员说:“如果现在你每个月只要投资一点点,在未来你即使遇到意外,都一样可以保有独立跟自尊,这样的事情我跟您说一下,您不介意吧?”那个女的说,那你说说,我听听。

以上的案例诠释了什么是典型的空,由问话的方式引出对方的需求,然后再对对方的需求进行回应,这是典型的空。

(四)第四个叫镇

很多人旅游的时候,曾经进过大的寺庙去参观。进大的寺庙的时候,有很多人会上香,其实大部分人不信佛,他为什么还要烧香呢?主要是受那个气氛影响。他被镇了,他到了大的寺庙里面,即使不信佛,或者到了烧香的地方,你看着好多人排队烧香,于是你也莫名其妙,你就进去排上队了,然后你就交了钱,买了香,然后你就烧了香。再就是,人在大的寺庙里,是不会讨价还价的。并不是因为人们不会算这香的成本,而是人们被镇住了。镇是需要道场的,是需要工具的,是需要有人推崇的。

三国演义里面有一段,讲的就是镇。曹操率领人到了长坂坡前,张飞喊:“张飞张翼德在此。”他喊完这一嗓子,曹操掉头就跑,带着几十万人跑了好远。为什么曹操那么害怕张飞?原因是关羽推崇张飞,曹操抓着关羽了,说张飞是当代一等一的英雄,关羽说我三弟叫张飞张翼德,来拿袍子写下来燕人张飞张翼德,写在袍子上了,从打那以后这袍子没洗过。这就是曹操当时是被镇住了,他没有经过一个正常情况下的分析和判断,他就完全接受了对方的信息,我们称此为“镇”。人们买可口可乐也是被可口可乐镇了,人们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和分析。很多人买车也是被镇了,车等于一种生活方式,他被宣传这种东西给镇住了,他在经济上不考虑,就把车买回来。在经济上,买车其实是是亏损的。但是因为被镇住,所以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大量被“镇”的事实,主要表现就是,人们放弃自我思考,只是跟着别人选择。

试想,如果把佛像搬到你们家楼底下,你出了门看到,你还会上香吗?一般不会,因为它离了那个道场就没有法力了。就好比你拜访客户,在谁的道场见面是有区别的。你在客户的办公室见面,还是把客户拉到你办公室见面,还是到第三个地方见面,这个区别相当的大。这叫道场,你进了人家的道场,还是人家进了你的道场,这个完全不一样,人的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

“镇”的存在需要有推崇。李晓华当初去拿章光101日本的代理权,租了一辆那桑塔纳去找赵章光。赵章光一看那个桑塔纳,你来找我要日本的代理权,你怎么去日本,桑塔纳就是工具。而且同时还证明这个人有点资本,这样才能合作谈判,这也叫镇,在沟通当中镇是一个很特别的境界。

二、渠道及常见问题

渠道的主要问题是应该由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却通过非正式渠道来进行。再就是正常地向上走,不要向周围乱窜。就如同房间里面,有不同的管子,有的水是向上流的,有的水是向下流的,有的水管流热水,有的水管流凉水,每个管子里流什么水是固定的,这叫渠道。

应该一对一沟通,却选择了会议沟通,或者应该会议沟通,却选择一对一沟通,这些都是渠道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三、倾听及常见问题

两个人的沟通当中,倾听应该占50%的时间,提问占25%。听非常地重要,但只是听是不可以的。只是听的人,虽然可以获得对方的喜欢,觉得你很尊重他,但是却无法掌握沟通的结果。当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我们是用问话来引导谈话的方向,通过听话来了解对方的目的和需求,通过问话来理清对方的谈话方向,通过说来说服对方,这三个是要做搭配的。

倾听的时候要使身体前倾,侧耳倾听,用笔做记录,积极地进行回应。“是,没错,是这样吗?”用以上简单的话语回应对方,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如果能记录那就更好。

当你与你的上级沟通的时候,你的上级说完之后,你要跟你的领导人说:“刚才您说了三个问题,第一、第二、第三,是这样吗?”对方说:“是。”那么你再说:“回去以后有两件事要做,第一、第二,这样可以吗?”“可以。”这种包括有记录的倾听和反馈的过程,这也是非常重要。如果你们两个的关系不是很默契,或者是一个新的比较重要的问题的话,应该要求对方复述你说话的内容,看他是否真的听清楚。

在倾听的过程中存在着五种倾听的习惯:

第一种叫做忽视听,忽视听就是完全没有听见对方说什么,两个人吵架,吵了半天,一个主持人过来说:“你们两个先不要吵了,请问A你听到刚才B讲什么内容了吗?”这时A说:“我不管他讲什么内容。”两个人吵架经常这样的,吵完之后,都不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只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这叫忽视听。

第二种是假装听。主持人:“你们两个先不要吵了,A讲完B再讲。” A讲的时候B就不说话,A讲完B说:“该我讲了吧。”刚才A讲完了,B听到A讲什么了吗?B没有听A刚才讲什么,这叫做假装听,我之所以听是为了我能说,而不是真正地听对方说什么。

第三种是选择听,大部分人在倾听的时候只听自己感兴趣的,只听自己喜欢的。第四种是注意听,就是用心地倾听。

第五种是同理心地倾听,叫感同身受。我能和你站在一起,而不是和你对立,我们两个一起把问题解决了,人比差异和问题要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的关系会变得很和谐。

总结:本课程第一个部分讲沟通的原则,切记那五条原则。第一条是沟通从废话开始;第二条是所有的沟通不良,都是人际关系不良的一种表象;第三条,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听到了什么;第四条,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第五条,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别人听到了什么。

第二讲主要讲了人格特质,四种人格特质;第三讲,讲的是沟通的一般的高效沟通技巧。

【自检3-1】

在沟通过程中,发送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NGO角色定位 篇6

芦山地震发生后,无论是红十字会还是壹基金等民间慈善组织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同时通过微博等新兴媒体广泛动员公众捐款,在灾害救助过程中扮演起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壹基金等民间背景慈善组织,成为此次慈善组织参与救灾的亮点。

截至4月24日,壹基金已筹款超过1.5亿元。在救灾应对方面,壹基金更是超越了政府部门。8时02分地震发生,8时29分,壹基金官方微博即发布地震的消息。9时19分,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在微博上呼吁所有网友支持壹基金此次对四川雅安展开的赈灾行动。12时,壹基金四川救援人员已经到达雅安境内。同时,贵州、四川、陕西的备灾仓库开始起运首批救灾物资。

在经历了5年的发展以后,相比汶川地震,无论是政府还是慈善组织在应急响应、资源供给、救助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增强。志愿者更加理性、慈善组织也显得更为专业。除了这些显著进步以外,此次地震救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民间慈善与官方慈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壹基金以其快速的响应速度和极强的募款能力成为民间慈善崛起的亮点。与之相比,红十字会等传统救灾主力组织在此次救灾过程中无论是筹款金额还是公众信任度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某种程度上,官方背景慈善组织在此次地震中已经完全不同于之前任何一次救灾,其背景优势或者说垄断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不利的因素。

其次,慈善组织以及志愿者在72小时以内的参与,造成了灾区应急救援阶段交通拥堵等问题的产生。部分慈善组织和志愿者由于不能与现有救灾体制有效衔接,使得其作用和价值无法得到发挥。另一方面,一部分灾区的现实需求与状况也正是通过志愿者或慈善组织的传播才为外界所知晓。慈善组织或者志愿者参与过程中造成的无序,与其对灾害需求的积极响应和贡献如何平衡成为此次地震又一个讨论的问题。

这些问题其实反映了灾害救助过程中慈善组织的功能和角色没有有效确立,进一步讲,也反映了慈善组织有效参与救灾主客观条件还需要提高。

■灾害救助三阶段

通常国际上将灾害救助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紧急救援阶段,大约在灾难之后的一个月以内,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生命安全的维护,以生命救助为主,也包括临时安置、重大问题的处理以及需求评估等。第二个阶段为过渡安置阶段,在一个月到半年之间,主要包括生活安置、生产自救、心理抚慰以及资源协调等。第三个阶段为灾后重建,周期较长可能为3到5年。具体包括公共设施、生活设施、生产设施以及产业的重建等等。

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政府在灾害救援过程中动员能力,以及慈善组织的发育程度有所不同,他们在具体的职能配置上略有差异,但整体而言其基本职能大致相同。

在紧急救援阶段,政府由于其强大的动员能力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在经历了汶川地震以后,中国整个救灾体系的效率和协同能力显著提高,相比美国、日本等国家更具优势,其整体效率在目前中国是显著高于民间慈善组织的,也是民间慈善组织所不可替代的。在这一阶段,公益慈善组织通常起到了支援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金的募集、志愿者的发动以及需求的调查和发布上。

目前来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了具有灾害救援能力的专业慈善组织以外,其他类别的慈善组织基本上不处于救灾的第一线,更多的起到资源的协调和信息整合的作用。壹基金此次之所以能够如此高效地运转还在于其灾害救援方面长期以来的不断投入和实践,从而有效地建立起了其专业性。

在过渡安置阶段,政府通常也是主导者,但是这个阶段民间慈善组织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支援者更多的是参与者。类型上,也从灾害救助型慈善组织扩展到了其他各种类别,包括心理抚慰、房屋(临时)修建、社区参与、社会工作、教育以及其他社会服务等各种类型。

在灾后重建阶段,从汶川地震的经验来看,中国大陆政府的角色可能相比其他地区或国家所起的作用更加巨大。理论上慈善组织在这一阶段才是真正发挥其作用的阶段,但是实际上留在灾区的慈善组织相比紧急救援阶段和过渡安置阶段有了显著的减少。慈善组织在这一阶段的作用则是相对薄弱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

如何建立现代慈善参与灾害救助的能力和机制,是有效发挥慈善组织作用,以及化解当前灾害救助矛盾的关键举措。

现代慈善的核心要素是专业化和组织化。专业化的核心是服务提供的多样性,以专业作为其核心竞争力。比如心理抚慰、教育,以及救援阶段的人员救助、需求评估等都需要极强的专业性。组织化代表着现代慈善不是一个个个体的行为,而是一群个体的有组织的行为。此次灾害救助过程中,志愿者所造成的问题,一方面体现了灾害救援过程中,需要志愿者就自身的专业特长和能力理性决定是否参与救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专业慈善组织没有成长起来,没有能够为志愿者提供足够多的参与渠道。这种参与渠道的建立,一方面需要慈善组织更加专业化;另一方面也需要慈善组织不仅仅将募款和项目执行作为其主要目标。

慈善组织另外一大功能是志愿者的动员和参与。以壹基金此次脱颖而出为例,它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注重救灾能力的专业化建设。壹基金慈善之所以能够高效应对,首先基于其将救灾作为核心工作领域,并且通过几年来救灾网络的建立使得其能够及时快速应对。对救灾不是主要业务领域的慈善组织而言,他们基本上不可能有效参与救灾。第二,强调公众的参与。壹基金一直倡导“尽我所能,人人公益”,鼓励公众的小额捐赠,倡导一个人一元钱的捐赠理念。正是这种将公众参与作为其核心使命才促使了此次地震中捐赠的大规模增长。可能有别的机构通过大额捐赠能够筹得比壹基金更多的资金,但是从资金的稳健性、公众的信任度来看,壹基金无疑是显著优于其他机构的。

■来自外部的支持

nlc202309031701

在汶川地震中NGO救灾联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5·12”民间救助中心和NGO四川救灾联合办公室。联合网络的好处在于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救助和虚假信息的发布,同时能够有效地与政府等部门对接。此次芦山地震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例如壹基金与28家民间机构一同在雅安建立的“民间联合救灾工作站”以及成都本土的数十家草根NGO也成立了“420联合救灾部队”等。

协作机制是NGO有效参与救灾的一个前提,但是协作机制不应该是一个大的松散的机制,更应该建立在专业机构协作的基础上。大联合往往不太容易达成共识,沟通成本过大,同时又不容易控制风险。因此,未来NG0之间的协作机制更适合在同类型或者产业链型的NGO之间展开。

此次地震也突出地反映了一个问题,即NGO除了行业内部需要建立协作网络,其与政府部门更应该建立有效的协作网络。红十字会协助民间救援机构进入灾区便是此机制缺乏的反映。

多次大的灾难救援,政府与慈善组织在灾害救助过程中有效结合的机制一直没有建立起来,这也是制约NGO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很多学者倡导的政府救援指挥部中需要有NGO的席位和代表就是一种必要的机制。这种代表和席位可以由民间联合救助团体推选,或者轮值。还有一种可能是红十字会承担NG0代表的职能,但这需要红十字会未来建立与NGO的合作机制,同时充当行业协调者的角色。另外一种可能是壹基金等机构逐步承担起救灾NGO的协调管理职能,淡出具体的救灾工作。具体的救灾由其成员单位承担。这可能也是未来壹基金的一个重要战略转型。以目前壹基金所筹到的款项来看,单独消化此次捐赠资金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挑战。而其更应该发挥资金募集上的能力和作用,扶持整个救灾NGO的发展。

慈善组织如何参与救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宏观上来讲专业性和联合机制建立是当前所遇到的核心挑战。现阶段,中国政府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过多,部分软体建设类项目适宜交给慈善组织承担。另一方面也需要慈善组织提高其专业能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

从芦山地震来看,民间资源已经不可能像之前任何一次灾难一样流入到国家财政统筹的范围之内。此次芦山地震,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筹资难足以说明问题。民间归民间,财政归财政这一点基本上可以确定无疑。如果可能,未来民间慈善组织更有可能承接政府财政的资金用于灾后重建。

角色定位理论 篇7

一、“定岗双元”模式下教师现状

定岗双元是一种主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于市场需求, 针对了某一岗位的任职要求,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实践课程体系, 产学结合, 工学交替组织教学。这样就形成了双师资双场所的局面, 学生有两种老师和两个学习场所。在学校主要是理论课教师传授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扩充和深化普通文化知识。在企业的实训教师或者工厂师傅主要承担了实训教学。

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根据定岗双元阶段和深度的不同, 分了“校企滚动”、“课程追踪”、“岗位追踪”三种不同的形式, 三种不同形式中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参与程度都不同。尽管“定岗双元”这样的培养模式非常注重产学结合、工学交替, 保证了学生的实践时间, 使之符合岗位的要求, 加大了在企业中培训的时间, 但是企业的提供培训老师或者车间师傅往往都是技术熟练的工人, 缺乏教学的技能, 企业也不不愿意加大对员工教学方面的培训, 而学校作为双元的一员, 就要为改善这种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局面, 对理论教师进行重新的角色定位, 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样的培养模式。

二、“定岗双元”培养模式下的师生关系

纳入“定岗双元”培养模式的学生, 是在通过了学院的选拔考试, 再由企业面试筛选出来的, 直接同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具有充分的决定权, 淡化了学校通才的培养思路, 更偏向于培养适应企业岗位的人才。但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的理论基础不牢固, 企业中培养的实践效果难以体现, 基于这样的现实,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德国“双元制”的理念的基础上, 进行了本土的化的创新, 推出了“2+1定岗双元”培养模式, 即前两年在学校培养中凸显“企业元”的作用, 具体做法就是在学校的理论教学中增强教学工厂的实训和企业短期实习的时间, 而在第三年到真正的生产岗位上的定岗培养时, 定期同企业教师交流, 发现学生理论不到位的情况时, 召回进行理论培训, 巩固基础。

在教学培养的实际工作中发现, 学生在校培养的前两年, 教师的职能更多地偏重于教“是什么”, 把“怎么办”的教学任务交给企业的师傅, 而第三年的实习过程, 则更容易忽视对学生的管理, 只是关注到了企业认定为不合格需要回炉重修理论的学生。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实际是:“定岗双元”培养下的学生身份首先是学生, 其次才是一个“准工人”, 教师仍然需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各方面的成长, 而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 并且在“定岗双元”这样的模式下培养, 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 工学交替较为辛苦,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到成熟的状态, 容易产生倦怠厌学情绪, 工厂环境较为封闭和单一, 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困扰。这都需要学校的教师进行干预和辅导, 所以, 尽管“定岗双元”的培养模式注重“企业元”在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但并不意味着理论教师只需要教授理论基础知识, 理论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 定位好各种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三、理论教师的角色意识及角色定位

角色意识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是生物个体或团队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折射出来的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简单地说, 就是关于自己的身份应该做什么, 就教师而言, 是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并且要求了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核心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其二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就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而言, 理论教师首先应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 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师多是高校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或由中职院校升上来的老教师, 前者尽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但缺乏实际技能操作经验, 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可能难以运用于实际生产, 更不能直接在学生的在岗培养中进行指导;后者在教学经验上更为丰富, 但高职的培养方式不同于中职教育, 同样也存在所教知识或者技能不能匹配实际岗位实训的问题。只有教师具备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才能预知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引导学生去探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由此培养积极的个性特征, 发掘学生的潜力。因而, 根据这一角色内涵, 对高职院校理论教师来说, 需要进行角色转变, 即从理论教师转变为“双师型”教师, 其途径也不是通过考试获取证书, 而是应该同学生一起到岗位上进行学习和训练。这对于大部分理论教师来说是困难的, 他们更愿意通过学历教育或者深造进修来拓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实行“双元制”本身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的转变就是从“学历资格导向”向“职业资格导向”转变, 因而, 与之对应的是, 对高职理论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应该从学历职称等标准转向理论和技能并重, 教学和实践相长进行转变。

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师同样应该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表面上看, 企业师傅手把手地教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用企业文化, 人生观价值观等影响了学生, 加上在第三年的实习正是学生在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 随着身心发育的逐渐成熟, 是个人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 所以认为企业师傅对学生人生道路的影响更大。其实不然, 师傅也是工厂的工人, 既要教会学生技能, 又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对学徒的教育可能更为严苛, 不像老师一般有耐心, 学生大多数怕师傅, 甚至还要通过送礼等讨好师傅。有些学生较为冲动, 不能接受批评指责, 还会同工厂工人等发生矛盾并有肢体冲突。所以即使在学生在岗的第三年, 学校的老师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密切接触学生, 指导交流, 关心学生的适应情况, 帮助其摆正认知, 调整好心理健康。对部分出现认知偏差及行为问题的学生, 还应该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第三年理论教师的作用也绝不是仅仅去揪出理论基础薄弱, 难以较快应用到实际操作的学生, 带回去重新回炉培训, 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在企业中的成长, 观察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的特点, 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这样也补充完善了企业对这些“准员工”的了解, 使企业能更好地使用人才, 把人才放到最合适他们的岗位上。

四、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这样的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使命, 健雄职业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成功范例, 立足于国情, 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和改革, 开拓“定岗双元”这样具有地方特色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重要的实践创新, 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在这种模式的实施中, 我们也在不断地发现和总结问题, 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主体, 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有清晰的角色意识并进行角色定位, 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养, 是“定岗双元”这种培养模式能顺利实施和推广的重要条件, 也是让我们“人才强国”梦想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智强.基于“定岗双元”的高职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1) :67-70.

[2]陈智强.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实践——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定岗双元”培养模式[J].成人教育, 2010 (12) :93-94.

[3]周晓刚.高职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 2014 (10) :76-78.

[4]杨正校.基于“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0) :139-140.

[5]顾晓吴.浅谈“2+1定岗双元”培养模式对指导教师的要求[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1) :264.

角色定位理论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 选取253名护理工作者, 进行培训角色定位理论及其实践。基本情况是:参与人员的年龄由18~55岁不等;学历组成有本科61名、大专160名、中专32名;职称有副主任级别以上3名、主管级别80名、护师89名、护士81名。

1.2 实施方法

(1) 定位角色:结合护理工作特点, 我们制订了“患者至上”的护理理念及具体岗位规范。护士在岗时间是要全身心地投人工作中, 为患者服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能将其他角色混入工作状态, 以免影响护士的职业形象。并要求护理管理者要关心下属, 体察护士工作和生活中的难处, 为她们排忧解难, 使其心情愉快, 积极工作。这是角色定位理论的基础环节, 是观念的转变, 是从思想上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的基础[1]。 (2) 形象设定:首先将形象明确化, 要安排一套合格的护理工作流程及护理礼仪规范标准。只有把服务的内容具体化, 秩序化, 才可简化流程,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医院可以制定的制度有:出入院护理工作流程、母婴床旁护理标准化流程等;还有对护士仪表、礼仪、着装等进行规范化确定, 并将规范落实到人手一份, 护士长要跟进培养。在进行护理礼仪规范培训中要反复强调个人形象与团队形象的关系。指出必须先全方位塑造护士个人形象才能提升医院整体形象。要以大局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为主, 并要求护士挂牌上岗, 便于患者监督。通过监督提高护士的形象。 (3) 服务评分:提倡服务评分管理。服务评分旨在加强和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优质, 我们可以充分调动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 也可以了解到受众的服务需求, 通过适当满足他们, 强化了工作水平, 也通过赋予受众的权利, 让他们可以真正了解护理工作者, 监督工作, 融洽了医患关系。所以, 我们对护理工作者提出要“以人为本”。针对每个不同的受众实施个性化护理。也有利于建立科室自己的特色化服务。通过这样的管理制度, 有的科室采取了宾馆式服务, 即“六个一”服务, 包括一次热情的入院介绍、一声问候、一壶热水、一个微笑、一个整洁的床单位、一张温馨卡片;有的科室设立特色客服, 比如给以出院回访电话甚至上门服务等;这些临床工作都是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沟通后建立的, 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 超出了患者对护理的期望值。实现了个性化、超值化的服务, 为医院赢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4) 后续跟进:护理工作者更要积极主动根据患者所需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以满足患者不断增加的卫生需求。在当今学习型社会里, 护士需要不断充实专业及人文科学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 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作为管理者鼓励护理工作者不放弃进修培训。可以不定期举办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 并要求组织参加院内外的学习机构培训。或者引进外来专家来院进行全面教学, 并组织骨干定期到国、省、市内外的先进医院进行参观学习。

2 结果

观察角色定位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前后比较分析:全部比之前有所好转。具体为:患者投诉下降、纠纷减少、满意度调查率和患者来院就诊总数都有所上升。

3 讨论

角色定位理论的定义是指只有准确地确定双方当时各自所扮演的特定角色, 所提供的服务才能比较到位和符合服务对象的要求。护理行业是所有服务行业中专业性很强的一个, 服务的受众也具有特殊性是医院的患者。从根本上说, 服务要受众满意, 才是合格的服务, 而由于护理服务本身的特殊性, 更需要极大满足服务受众的需求。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 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护理学科生存和发展要不断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切实落实到日常护理服务工作中, 树立新时期护理职业的新形象[3]。通过相关管理学习, 护理人员思维开拓, 更能再工作表现重显出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良好医患关系, 缓解了护患矛盾, 减少护理投诉、纠纷, 患者满意度提高, 全院的护理质量也跟着提高。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角色定位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来评定其临床管理的效果。方法 根据角色定位理论, 从定位角色、形象设定、服务评分和后续跟进这4步骤来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培训。结果 观察角色定位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前后比较分析:都比之前有所好转。具体为:患者投诉下降、纠纷减少、满意度调查率和患者来院就诊总数都有所上升。结论 看来角色定位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良好医患关系, 缓解了护患矛盾, 减少护理投诉、纠纷, 患者满意度提高, 全院的护理质量也跟着提高。

关键词:角色定位理论,护理管理,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廖庚梅.基础护理服务中护士的角色定位[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32) :249.

[2]李颖.角色定位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9) :54-56.

角色定位理论 篇9

如何处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问题, 一直是教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当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问题, 多位学者或教师运用不同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过阐述。建构主义理论给学习和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 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极具启发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该理论的核心就是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起主体作用。作为大学教学主要阵地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笔者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教师角色转变的基础。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义

1.建构主义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 或称结构主义, 是行为主义 (Behaviourism) 发展到认知主义 (Cognitivism) 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理论关注的是人们如何获得意义的, 非常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皮亚杰 (Jean Piaget) 、维果斯基 (Lev Vygotsky) 等早期的理论中。经过多年的发展, 建构主义形成了不同学派, 虽然各个学派在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与角度上有所不同, 但他们对学习理论和和教育实践存在着许多共识, 这为其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 知识是对现实的一种较为正确的解释,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以往的知识观认为, 知识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反映。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 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并没有最终答案。虽然有些科学知识包含真理, 但并非绝对正确, 只是对现实的一种较为正确的解释而已。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 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另外, 建构主义认为, 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是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个体在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通过积极的建构而获得知识。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作为认知过程主体的作用。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处理和转换好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传递者。学生的学习质量, 取决于学习者利用环境和资源建构知识的能力, 而不是取决于记忆和背诵教师所教授内容的能力。

(3) 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个体在对知识的建构中, 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尤为重要。许多建构主义者都十分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价值。在他们看来, 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在教师的帮助下或与同伴之间的协作活动下, 通过积极的建构或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 使自己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因此,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就成了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更好引发学习者之间的认知冲突, 便于学习者更好地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监控, 使他们对问题建立起更完整的表征, 有助于他们获得对知识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既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建构关于知识的意义, 那么与该理论相应的教师角色应该是什么,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界定。

1.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英语是一门实践课, 学习者必须通过反复的个人实践才能获得和提高语言技能。课堂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大学英语课堂上,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出形式多样的课堂任务活动, 调动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 使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得到最大化。建构主义学习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组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精心合理地安排好课堂活动, 按照教学目的和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开展合作学习, 通过团队之间的协作, 完成学习任务。

2.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学习者是在特定情境下形成对知识的建构, 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就语言教学而言,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是使学习者主动投入学习并从中体会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多媒体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形式, 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大学英语课堂上,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背景知识、地理风貌、电影片段及英语新闻等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比较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起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 促使他们借助新的学习材料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课堂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 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适当引导, 促使其向有利于积极建构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对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小到个别单词短语, 大到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切忌直接向学生进行灌输相关知识, 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自己纠正或完善自己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

四、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新的教师角色所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主动建构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和帮助。课堂学习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主要的形式和途径。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课堂上应积极转变角色,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真正为教育现代化进程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 从而为社会造就更多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5) .

[2]华维芬.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 2001, (3) .

[3]李燕.浅析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10) .

[4]马玉梅.从建构主义视角议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6) .

[5]温彭年, 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5) :17-22.

[6]阳志清, 刘晓玲.外语学习效率模式理论框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 .

角色定位理论 篇10

一教学模式及其研究述略

教学模式存在于现实的教学活动中, 它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综合体, 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将教学要素在一定时空中进行合理整合, 这种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而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学中要素的组合方式是研究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 探索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探索教学资源的组合方式。

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将教学模式分为不同种类。在国内, 关于教学模式划分的方法很多, 有人按照师生活动强度将其分为知识注入型、启发诱导型、提出问题型、范例教学型和“撒手放羊”型等, 按照这样的排序, 教师的活动强度依次减少, 而学生的活动强度依次增加。也有人据此逻辑将教学模式划分为替代性教学型、生成性教学型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指导性教学型三种。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教学模式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 (1) 信息加工型:教学本身不只是一种知识的复述, 而是以传授知识为载体, 通过劳动对知识进行加工, 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 (2) 行为控制型:把教育看作一种对行为不断修正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无知变为有知, 其间对学生行为施以有序纠正使其不可偏离预期目标。 (3) 个性教学型: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着眼于个人潜能的发掘和人格的发展。 (4) 合作教学型:要求教与学两个方面形成默契合作, 重视师生、生生的相互影响和人际交往, 着眼于人的社会性品格的培养。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教学模式的划分方法都是围绕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活动强度的不同来进行的,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应加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活动愈强, 则愈趋向于传统教学模式, 反之学生的活动强度愈强则愈趋向创造型教学模式。

二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角色

1.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角色

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角色是错位的。学生的知识一部分是从课堂知识演变成的个体性知识, 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教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主宰者, 学生被视为装知识的容器, 被扼杀了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 结果教师虽讲得口若悬河, 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习才是高效率的学习, 师生角色错位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

2. 创造型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角色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 创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明显, 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发现新知识的技能, 所以创造型教学模式下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表现出许多传统教育模式所不具有的特点: (1) 师生间的博弈演变为学生间的良性竞争; (2) 单一教学方式演变为教学方式多元化; (3) 从单一教材限制演变为多方位获取知识。

在上述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角色关系是不对称的, 没能充分合理地发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自的作用, 反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学习的过程应是以学习为主, 是学习和发现逐步结合的过程, 这里强调既要有老师传授的间接知识, 也要有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 与教师进行“对话”, 从中发现并获得的直接知识经验, 然后进行消化吸收变为自己的所学, 这样的课堂学习才会更有效。

三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教学模式及师生角色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将人的行为分为四种类型, 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交往理性, 理论基石是主体间性和恰当的对话。交往理性是同工具理性相对应的概念, 是从以主体为中心转变为以主体间性为中心的理性, 交往理性旨在建立以主体——主体的关系作为基石的交往行为, 取代以主体——客体的关系为基石的工具行为的范式。交往行为关注的中心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 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最重要的途径只能是恰当的对话, 即在建立共同价值规范和充分论证基础上的平等对话。由此可以看出, 在交往理论中, 哈贝马斯强调对话双方作为交往主体的存在, 而消解了人被当作工具的客体属性, 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回归。这一理论对我们研究教学模式下的师生角色定位具有深刻的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的权利与角色是不同的, 存在着差距。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权力和地位因素可能造成师生之间的冲突, 为此, 教学模式不应只是一种Teaching Model, 而应是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简称TLM) , 即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行为, 不应是一方独霸课堂, 另一方被动接受。

1. 教与学模式下的师生角色

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效果最优的标准是: (1) 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达到最高的水平; (2) 时间标准, 即学生可能用于课堂活动和家庭作业的时间不能超过某一标准, 认为高效率的教学活动是在规范的标准下进行的。这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总是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各自的作用, TLM下的课堂就是一节课上教师按照自己的预设性教学设置课堂各个环节, 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来进行发挥, 教师应乐于听学生的意见, 并给予及时的回应,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留出一定时间给学生质疑发问, 而不是严格按照某一种教学模式下的程序来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 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变传统教学模式为TLM。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挑战, 在TLM下的教师不再是课程计划的忠实执行者, 而是能驾驭整个探究学习过程的具有新理念的“总设计师”, 变主导作用为探究学习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作为教师, 要经常参与学生活动, 成为活动中的一员, 给学生鼓励, 与他们合作交流, 欣赏他们的成就, 分享他们的快乐, 分担他们的烦恼。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也应转变自己的角色, 改变学习理念, 由学习的“主体”成长为学习的“主导”, 学会合作探究, 与人合作, 并且在课外也应成为有心人, 善于在课外实践中学习, 增加自己的知识。

2. 教与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

TLM模式中老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对课堂上的知识内容可以与老师进行商量, 共同找出更加合理的答案。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强调用语言作为工具, 使自己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得到综合与扬弃, 获得知识。课程不再只是一些教育专家学者们于教育情境之外开发出的文本知识材料的汇编, 而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通过平等地对话合作共同创生的。在TLM的教学模式中, 师生关系更趋于平等, 教师的权威由外在的制度性权威逐渐转变为内在的个人权威, 教师对学生的刚性约束力大大地被削弱, 而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权威及感召权威。教师和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 每个人的人格和尊严都应得到尊重, 每个人的个性都需得到张扬。“教与学共存, 师生是交互主题, 双方总是在共同的交往中沟通、教育和接受教育”。

在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型教学模式下,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是被过多地放大了, 这样并不利于课堂教学, 而在TLM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是不同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是只有分工的不同, 不存在谁是权利的绝对拥有者。“师生成为课程的创生者, 是课程理解实践中对话与生成的主体, 是在知识共建与精神沟通的过程中生活着的个体。”这样的课堂中, 我们将会看到教师按照自己的预设性的内容在教学, 学生也在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与实践经验在生成着整堂课的内容, 把课堂所学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师只是在教, 而学生在学, 两者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对话关系, 相互促进, 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8:162

[2]孟明义.高等教育思想与教育法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3]〔美〕乔伊斯.教学模式 (荆建华等译)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4]〔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曹卫东译)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5]〔苏〕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吴文侃译)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角色定位理论 篇11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吗?是学校教学的领导者吗?是学校发展的经营者吗?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吗……从不同的考察层面出发,我们可以给予校长多元化的角色定位。但我们也知道,校长是人,而不是神。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精力分撒于近乎无限的角色任务上,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事倍而功半。因此,作为一名校长,合理的角色定位并不在于扮演角色的数量,而在于要真正扮演好自己的本质角色。

校长的本质角色又该如何来定位呢?我们知道,学校的办学层次、性质规模等一系列我们常说的校情,决定了学校的基本状况,规定了学校的基本发展前景。作为校长是不可能脱离了学校的校情去高谈阔论学校的发展,那样不仅没意义而且可能导致对学校发展的错误决策。如此,校长的本质角色定位流程也就明确了,即应该是首先明确学校的发展思路,然后才有可能确定校长应该扮演好的相应的本质角色。

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发展思路,不同的发展思路下要求校长扮演好不同的本质角色。对于软硬件条件各方面俱佳的优质学校而言,如何创特色、创品牌是学校深化办学的发展方向,为此校长应该切实扮演好“学校个性化发展的促进者”这个本质角色;对于硬件设施好,但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薄弱的学校而言,其发展思路毫无疑问应该定位于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校长的本质角色相应的也应该定位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领导者”;对于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而言,则如何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其校长的本质角色也自然应以“学校发展的经营者”为主。校长的本质角色,只有与学校的发展思路相吻合,校长才有可能成为学校健康发展的灵魂,才能真正造就出一所好的学校。

基于学校发展思路背景下的校长本质角色定位,表面上看,好像校长所扮演的角色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甚至是不确定的,缺乏可操作性。也正因为如此,对校长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校长应该具有较高的决策能力。校长的本质角色定位源于学校的发展思路,如果学校的发展思路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那么校长的角色肯定也会出现错位的结果。一个学校的发展,除了学校本身的努力以外,还受外界许多因素的制约,有些因素是显性的,有些因素是隐性的,作为校长要尽可能充分考虑到种种有利的因素与潜在的优势,也要充分估计到种种不利的因素与冷不丁冒出的干扰,然后把学校的发展定位于跳一跳能够达到的水平。而保证这种学校发展定位正确性的关键因素,则源于校长高超的决策能力。

第二,校长应该具备广博的专业能力。不同的学校发展定位决定了校长相应的本质角色定位,而角色不同,意味着对校长的角色要求也不同。多元的角色要求校长不仅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专家,还应该是学校管理的行家,甚至是社会交际的高手。例如,校长承担了“学校发展的经营者”这类的角色,就不仅需要校长具有精打细算的经济头脑,有市场观念和竞争观念,有经营成本意识,注重投入和产出的平衡,还要能够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当地政府部门搞好关系,争取理解与支持,广开财路。

第三,校长应该具有开放大度的工作作风。校长作为学校的法定代表,学校里方方面面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管。所处理的事情可以从教育教学一直到教职员工的心理、住房问题等,管理事务的多样、不可预料、繁杂化,这是校长工作的辛苦之处,但也提供了一个陷阱,容易使校长陷入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从而无意中忽视了自身的本质角色任务,影响到了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因此,从扮演好本质角色的层面出发,校长要具有开放大度的工作作风,要善于学会分权、放权。要充分信任学校的中层干部与各职能部门,很多事务性的工作是可以分权而不必亲躬的。唯有如此,校长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扮演好自己的本质角色。

第四,校长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无论校长承担怎样的角色,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其角色的对象均是“人”;另一方面,校长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广大教师、学生,甚至是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对此,校长应该树立的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要经常反思和检验承担角色任务过程中是否围绕和尊重了人这个第一要素,是否重视和强调广大师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是否真正体现出了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只有当广大师生以主动负责的态度,自觉地贯彻执行学校管理制度和决策的时候,校长的角色愿景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学校的发展思路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

校长的角色定位是多元的。以一人之力要承担好所有的角色有点勉为其难,关键是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来明确自身的角色地位。校长只有比较全面地理解了自己在学校管理中的角色地位及其功能特点,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向更有效的理迈进。

角色定位理论 篇12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国内形势的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化工程, 需要不断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有重大的理论问题, 又有现实社会热点问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等日益多样化, 中西思想文化的交锋、观念的碰撞、阵地的争夺日趋激烈, 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而且要及时地关注时事政治, 与时俱进, 了解并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实际上, 高职院校的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此变化和要求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教学态度不认真, 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不能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仅仅停留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方面, 不能起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教育作用。

2. 师生关系渐行渐远。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 对于价值观、道德观渐趋成熟的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价值的多元化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而且也给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带来了困惑。现如今,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大班教学,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 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再加之, 有的教师忙于自己的事情, 为了职称的晋升, 为了家庭生活等方面, 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投入不够。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学的方面、学的过程, 尤其是在“让学生从心理上愿意去学、教的内容是否对学生心理有积极推动作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学生就会产生厌学、逃课, 抑或即使到课也是各行其是, 最后导致———学生厌学, 老师厌教。由于教师不能从学生的心理去了解学生, 学生自然而然也不认可教师, 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渐行渐远。

3.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感染性有待增强。

在我们调查的高职院校当中, 有的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是采取纯粹的“粉笔+黑板+嘴巴”的教学方式, 无法提供生动直观的图像资料, 而且整个课堂基本上采取“满堂灌”的形式, 有56%的学生认为教师“有时候是”或“很多时候是”、“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所有的调查问题中, 学生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分别有41.9%、34.8%、58.5%、28.7%的学生认为“两课”教学应采取课堂讨论、课堂辩论、多媒体、主题演讲相结合的方法。由此可见, 单一的教学方法亟需改善, 以此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感染性, 加大教学效果的广度和深度。

二、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几轮, 具体改革的问题旨在针对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重复、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等。但至关重要的是时代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年轻人的思维, 他们远离甚至是厌恶政治, 加上高职院校一些分管教学的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 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天忙于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改革课程内容等。表面上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是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但正如学生以学为本一样, 教师也当以教为本, 教师在重视自身学术修养的同时, 更应该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应该更好地去解开学生的思想困惑, 让学生有兴趣、有激情地改变自己的思想, 以正确的思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因此, 笔者认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的总体定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进行总体定位。

宏观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角色。即从党、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能、权力、责任等进行的界定。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中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角色作了明确的定位, 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 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 从宏观角度上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角色应定位于“教书育人”。

微观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角色。该角色是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的具体要求。1980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印发 (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 的通知》明确指出, “马列主义教师的主要职责, 是从事教学和科研”[1]。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2]因此, 现阶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角色从微观来讲, 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书育人。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教师不仅仅要承担依据一定职称所安排的教学任务, 还要对大学生的各方面品质进行感染、熏陶。具体应包括以下角色:即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释者、教学内容的科学建构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思想品德的示范者、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者[3]。二是学术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志, 其科研成果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 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三是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高职院校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理应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服务。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 以社会活动家的热情通过专家咨询、知识普及等途径直接参与服务社会, 发挥科学的实用价值, 可以将高职院校的智力资源直接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四是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传承创新作为提高高等教育生命线的第四大职能, 必须切实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的文化传统都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源泉, 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正是帮助大学生实现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

四、精神哲学视阈下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从精神哲学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进行有效定位, 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最终结果应该是课堂效果因为教师的存在而达到学生期望的不同。教师只有在精神上重视、想去教, 他才会去将这门课教好;同样, 只有学生在精神上重视、想去学, 他才会去将这门课学好。我们当前的教学路线应当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让教师正确定位自己, 让自己做一个“想教”的角色。

所谓教师想教, 并非指这名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很高、每节课也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认真向学生传授的一个状态, 这充其量只能说这位老师是认真讲授了课本上的知识。而想教是更多地重视教师的一个心理和行动结合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师能够从自己的心理出发, 知道自己想讲什么;从学生的心理出发, 知道其想听什么, 所传授的内容以怎样一种令学生满意的形式体现出来, 学生满意自然教师也就满意, 最终达到的结果是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听。

当然, 教师想教也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思想或者心理过程, 毋庸置疑的是思想或者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笔者认为, 教育的本质应理解成“学生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 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所以教师想教的是学生“最后剩下的东西”, 而并非纯粹的课本知识。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在学生的眼中, 这些“剩下的东西”从课外知识的层面包括了学生的生活、心理、就业、情感、专业等相关知识, 从教师的角度学生希望教师的板书、语言、着装打扮、长相等等又是能够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不可能将上述所有问题面面俱到, 但我们要尽一切可能, 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自己所教的内容更多地停留在学生的大脑中, 那样才真正称之为想教。所以, 想教是一个心理、思想和行动进行最优结合的结果, 而精神哲学也就是心理和思想过程在此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5.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11-04/24/content_1851436.htm

上一篇:民间借贷市场危机下一篇:陕西第三产业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