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2024-11-07

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精选12篇)

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篇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但是一些小学教师只是注重这方面基础知识的讲解, 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忽视学生训练方法的引导。所以出现了反复地读, 反复地练, 而效果不明显的现象。究其原因, 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的过程中, 没有将学法提到一个高度去认识, 致使教学效率低, 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应有的潜力得不到很好的挖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基础抓起, 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 对事物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 学习起来感到无从下手, 盲目性很大。针对这种情况, 我采用手把手的方式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另外, 在讲课过程中也渗透学习的方法。

1. 学会预习的方法。

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提前预习课文, 在教师讲课或回答问题时茫茫然。教师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和接受能力, 依教学内容的不同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小学1-3年级的语文预习要让学生学会查字典, 解决课本中的音形义等问题。4-5年级的学生在新课文讲读之前, 要学会读课文注释, 学会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去阅读有关资料, 将要讲到的内容先自读2-3遍, 把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 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然后能够带着疑点去听课, 重点解决听课中出现的问题。到了6年级, 教师教给学生如何预习, 从预习中去发现问题, 试着解决一些问题, 在预习中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善于听课的方法。

有的学生会听课, 学习效率高, 而有的学生听后如过眼云烟, 匆匆消失而去。对此, 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听课, 如何提高听课的效率。教师讲课有着明显的思路, 学生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听课不仅要听教师如何讲, 还要听学生如何说, 听同学对问题的各种建议、看法, 并敢于质疑, 多问几个“为什么”。

3. 掌握练习的方法。

练习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书写要工整, 格式要正确, 标点要规范, 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做练习时能够独立思考, 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答问题。无论采取何种方法, 对于所做的内容都要理解、掌握。

4. 不断复习的方法。

学会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无论课后复习, 单元复习, 还是学期内容的复习, 都要依据课本, 把握课本的重点和难点, 要学会综合课本内容, 打破教材顺序, 善于比较知识的异同。学生掌握了复习的方法, 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5. 考试的方法。

考试既是知识的检测, 更是心理素质的考验。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考试, 在考试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考试时学会答题的方法, 要从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这些方法要在考试中去体会。

二、抓好基础知识, 渗透基础知识的学法指导

一篇文章, 小到标点符号, 大到篇章结构, 每一项内容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指导, 尤其是学法的指导。低年级以识字为主, 要学会查字 (词) 典, 该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时期。中年级以句、段内容为学习的重点, 高年级则以篇章结构为重点, 以写作训练为提升点。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 对于精讲课文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 又要进行“学法”渗透;对于课内自学课文, 教师也要适当点拨, 指导阅读的方法;对于课外阅读的文章, 要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学法”, 真正能够学以致用。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 更要进行学法渗透, 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桂林的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分析的方法自学关于桂林的水的一段, 依据内容概括出清、静、绿三个特点。这种“抓住特征, 分步描写”的方法, 对小学生的作文训练极有好处。学生通过分析掌握了学法, 然后运用到课文分析上, 最后总结出写作的方法, 描写自然景观, 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层、分段进行叙述和描写。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 还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动机,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情感, 对生活充满自信心, 在社会生活中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能够承受挫折。以上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能够促进学生有成效地掌握学法。在小学生眼中, 教师的形象高大, 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影响, 其性格、爱好、特长在时时刻刻感染着学生, 学生会效仿教师。最为突出的是教师的板书, 它是学生书写模仿的对象。教师一手流利、规范的字, 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 教师必须有责任心, 要以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 要以自己的责任感感化学生, 使他们学有所成, 成有所乐, 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 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想学”的力量。

任何教学的改革, 都离不开课堂教学,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也必须在课堂上, 它是学法指导的主战场。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确定学法, 将知识内容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去收获希望与未来。

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篇2

当然,“导”思切忌“满堂问”,“导”问既要抓住课文的重点,又要适当地把握住启动学生灵感的突破 口。教师要灵活地调整提问的难易程度,及时地纠正学生回答中的偏差。

二、撮要学习法。一篇好文章,总是要有鲜明的主题,有作者的独见。教学中,只有抓住课文的关键,才 能使阅读有条理,主次分明。阅读课文时可使学生在自读时提纲挈领,运用序号和符号(圆点、圆圈、三角、横线、波浪线等),分出层次,勾画要点。这样,既可显示出文章整体结构,又便于理解文章的逻辑联系。如 《恰到好处》一文分为三个层次,可加上序号,总结其大意;第二段中第一句话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可用符号 标出;第二段中在论证什么是“恰到好处”时,列举了五个正面例子,应用符号划出来;第三段中在论证为什 么要做到“恰到好处”时,列举了三个反面例子,也应用符号显示出来,如此等等。在背诵上,也可采取“撮 要”方法。如用板书图示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要求及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板书图示,作为读书笔记,以进一步理 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鱼我所欲也》第一段有九句话,语意曲折,层次较复杂,机械记诵,既费时,又 易错漏句子。若指导学生理解其逻辑联系,画出结构图,照着它逐层诵记,就比较迅速、准确、牢固。

三、比较学习法。这种方法是指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课文或课外读物有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 。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与《冯谖客孟尝君》这两篇文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①信陵君与孟尝君的 性格特点;②侯赢与冯谖的性格特点;③两文的写法。通过两篇课文的异同比较,教学内容更

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未来角度理解,人们对“文盲”的定义,肯定不仅只是目不识丁的人,一旦人们无法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也定会被归为文盲一类。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不仅是一件明智的事,更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小学教育应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彻底贯彻落实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理论指导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针对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进行阅读训练和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情况和特点。同时,该方法还需要教师制定程序化、系统化的教学计划,将阅讀学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使其高效性、时效性以及可靠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另外,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扩展各种阅读途径、尝试各种阅读方法以及倡导各种阅读理念的方法,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和增加。从这一角度理解,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具体应用

1、在思维情景设置中渗透学法指导。就教育的本质出发,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形成相应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困难的。通常情况下,学生系统阅读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还需要始终如一的坚持。对小学生而言,不论是阅读经验,还是阅读动力,都不是十分丰富或强烈。所以,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利用情景创设、剧情模拟等有趣且高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知识强行灌输。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在完全熟练语文教学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正确抓住阅读训练的时机,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地创设一些渗透有阅读学法和阅读指导的情景或剧情,让学生能够自发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功能和作用,并不断实现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目的和效果。

2、在迁移练习中积极巩固学法运用。就小学生而言,对很多事物的学习都无法做到一教就会,特别是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想要对学习方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就需要学生形成系统且完整的学习体系,并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然而,这往往是一个逐渐领悟和持续吸收的过程,其周期漫长且效果短时间无法得到体现。故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时,学校需要在为其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不断为其创造一些学习迁移的恰当机会,以帮助学生能够对已掌握的方法在相似剧情或情境中进行迁移学习或运用。通过这种迁移学习或迁移运用,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并体会阅读方法的真正意义和功效,从而实现学生的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例如,当学生充分掌握字典解词、上下文联系解词以及生活实际结合解词等学习方法以后,教师就可以在之后的阅读训练中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的迁移阅读学习。这种迁移学习运用最广泛和最有效的,就是在段与段之间的理解和学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针对寓言、散文以及童话等进行情节阅读或段落阅读时,教师需要重点进行“案例”讲解。通过“案例”的完美讲解,让学生模仿“案例”学习其他相似情节或段落的迁移学习。

以散文《精彩的马戏》为举例对象,该课文中,总共描写了三段关于马戏的精彩表演。其中,各段落的文字架构大致相同。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迁移训练最合适不过。首先,教师可以讲“猴子爬杆”一段作为讲解“案例”,并按照下列讲解程序进行:这是个什么节目——这个节目怎样表演进行——观众给予这个节目怎样的反应。然后,学生在充分把握这一段落顺序的基础上,便可自助进行“熊踩木球”和“山羊走钢丝”等段落的阅读学习。由于这几个段落的结构相似,且写法雷同,学生在完全理解一个之后,便可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段落。

3、在学习回顾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让其在持续接收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在此知识回顾过程中,教师最应该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即让学生将这一学习过程当作一个全新的认知对象,从而利用原有的累积经验和学法进行阅读规律的总结和归纳,以便于对后续新知识进行灵活探索。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对学法指导的途径进行有效探索,将学法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品质进行有意识地目标设立,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其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冯春侠.浅谈小学语文各阶段如何运用比较阅读[J].学周刊,2015,21:202.

[2] 岳娟.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读教学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7:211.

[3] 吴红耘,皮连生.语文教学科学化,路在何方?——评章熊先生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历程》[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50-58.

[4] 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才智,2008,06:86.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4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语文学法指导的关键。没有兴趣, 就谈不上什么学法指导。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使学习气氛融洽。教师爱学生, 学生尊重老师。学生往往会因为喜爱某个老师, 而爱上老师所教的学科, 从而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也不例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 应采用适当的难度, 让学生“跳一跳, 就能摘到果子”, 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赞可夫说:“儿童的智力和发展, 也像肌肉一样, 如果不给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 就会萎缩、退化。”教师还可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 让学生喜爱写作, 从而喜爱语文这一学科。

二、以“读”为本, 以“读”促教, 以“读”导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代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 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理应得到人们的重视。个人读、集体读、分组读……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神韵……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导学……阅读是感悟文本、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正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三、教给学生准确理解词义, 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1. 联系生活实际, 用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教师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他们熟悉的、看得见的事物, 想方设法变抽象为形象, 引导他们理解。同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 唤起他们对这个词语的直觉体会, 激活大脑中的信息, 从而理解词语。

2. 将词语放到特定语言环境中, 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要与上下文紧密联系, 这大概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规律。因为词语在课文中, 都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 有些词语与上下文紧密联系, 其上文和下文的某些内容为学生理解词义提供了极好的线索。教学中, 教师绝不能单凭孤立的词语解释, 而应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 巧于引导,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3. 注重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理解词义

当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 教师应提倡他们学会借助工具书进行理解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 要重视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辨别合适的义项。

四、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 深入探究文章内容

对语文教学的探索, 必须在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意识的基础上进行。至于文章的整体意识, 语文改革家张伟曾说过:“文章就是一个圆球, 圆球都有一个球心, 每个部分对球心保持向心力。”我们的学习就是要发掘这一“球心”, 使文章字、词、句、段各部分都围绕这一中心, 保持其整体性。所以指导学生阅读时, 就要让学生循着作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结合文章中心来理解每一个问题, 不能孤立的进行阅读。

五、学会质疑解难,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深刻领悟

“疑”源于思, 它是学习的开端, 思维的引线, 进步的向导。要让学生认识深入, 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教师在教学中, 应逐步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的“个性”特点, 比如, 可以从课文题目发问;从标点符号和词语的特别用法或句子作用以及特殊含义方面发问;从句子和课文内容本身前后有没有矛盾方面发问。在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 使他们明白多疑多问是好学深思的一种良好学习品质。在预习中, 教师要让学生提出并讨论通过学习还没懂的问题。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 要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凡是学生有可能发现的问题, 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 并且会用自己的方式去领悟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学法指导 篇5

第一部分:学好语文,首先,要就要有一个重视语文的态度。

语文学科是我们的母语,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学不好语文,身为中国人就是一种耻辱。同学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而语文学科就是了解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可以望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祖国的壮阔风光,可以感受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磅礴气势,可以赞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又可以感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两种阶级生活的状况。总之,语文与历史,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它,既可增长知识又可以提高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树立起“我是中国人就必须学好自己的母语”的观念。

另外,从学科角度来说,语文是基础学科,学好语言文字会有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如“或者”的“或”字与“你和我”中的“和”字,如果弄不清,那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会贻害无穷。学好语文能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对学习外语大量记忆单词、语法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汉语是我们的日常的交际工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得靠他来维持。所以,大家必须把语文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来学习。

说了这么多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那么,归根结底,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那就是要养成一个学习语文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我今天要指导的中心内容,我想,具体来说,就是要同学们抓住两块阵地,一个是课堂的45分钟这块阵地,一个是课外学语文这块阵地。只要真正抓住这两块阵地,学好语文并不是难事。

首先,我先说说如何利用课堂的45分钟。目前,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45分钟课堂学习。所以,提高45分钟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45分钟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呢?就要遵循“五到”的原则,那就是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该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总之,凡是课上有时间,有可能解决的问题都不要留到课下去解决。并且语文课课堂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积极动脑筋去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这样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强。听什么?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听结论的得出方法。一堂课下来如果你能把课上的知识复述下来80%-90%你就是课堂的赢家。课堂笔记可以用笔记本,也提倡在语文书上记,这样翻阅起来更方便。课堂记录什么呢?四个内容。

1、记老师每节课所讲的新知识新见解。

2、记老师介绍的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记老师讲的自己正缺乏的知识。

4、记老师讲的实用价值很大的方法类知识。

以上我所讲的是课堂如何去利用45分钟时间。但是,古人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写好诗,功夫在诗外”。这里我化用一下,叫做,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功夫也在课外,尤其是每天要养成一个“课外学语文”的习惯,这才是你真正能超越别人的机会。龟兔赛跑的故事想来大家都知道,只有趁兔子睡觉时,乌龟才有赶超的机会,那么,你只有在课外当别人娱乐或休息时,你才有超越别人的机会。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块阵地,这也是往往容易被同学们忽视的一块。

现在大家就不能沿袭小学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了,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抓紧时间看语文,临阵磨枪的复

习一个礼拜或是几天,现在,这招在中学根本就不灵了。现在要得是平时你多付出,考试你才能有好成绩。俗话说的多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语文也不可能靠一天或几天的冲刺来学。因而,必须是每天都要给语文以充分的时间,在除了课堂45分钟时间以外,同学们每天要坚持保证在语文课堂的45分钟以外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给语文。咋一听,同学们也许会想,怎么分配每天这课外的60分钟时间呢?每天这一个小时我都看些什么呢?这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这60分钟我们可以分成四分,这四份时间足以让你的语文学习在这60分钟时间里收获多多。

首先,60分钟的时间里,专门拿出10分钟时间集中练习钢笔书法。有的同学会说,字写的清楚别人看明白不就行了吗?这里我要郑重强调,写好钢笔字无比之重要,练就钢笔书法会让你从中受益一生。看字如看人。字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字迹美观会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认为你是个学习认真的上进的学生。同等水平的作文或许你会因为字写的漂亮而多得3分5分乃至10分。所以要一定要练好字。只要你把练字当作一件非做好不可的事去做,用心坚持一个月,没有不进步的。当然,大用心的,大进步;小用心的,小进步;不用心的,你就会做无用功。成绩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后退。同学们不必非得占用专门的时间来练字,写日记,练默写,午休时做完数学题之后想起来就练上几分钟,抓点滴时间,这样,既是休息,也可以达到提高写字的水平,也可以和写字好的同学交流,再拜班级里几个写字好的同学当师父,这样会提高的更快。

其次,从60分钟里,每天坚持拿出10分钟练习背功。

“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一写作文,肚里没词。因为平时脑子里根本就没积累多少好的语言。所以,开学以来,我们要求同学们多背一些古代的脍炙人口的诗词。还有像《春》这类的名家散文。只有背诵的佳词丽句多了,这样,我们平时说话时,才能口吐莲花,写作文时,才能妙笔生花。

再次,坚持做20分钟的课外阅读。

语文书上我们能见到的文章必定数量有限。如果想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倡同学们多看些《读者》《青年文

摘》之类的课外书籍。另外,每日坚持做一篇课外的记叙文,提高自己解答阅读题的技巧。

最后,坚持写20分钟的作文日记。到目前为止,记日记是最有效最实用的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因为在试卷上作文的分值最高,所以你花费在作文上的时间与精力也应该是最多的。俗话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在写作文日记时,同学们所需要做到的就是:保证质、保证量、保证坚持。具体做法是:

首先、要保证作文的“质”就是既然写了就要把他写好,否则,还不如不写。可以把它当作练笔的场所。可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叙事和抒情,甚至是大但地用词儿。朝着语言优美的方向努力。或是语言优美或是字写的工整,或是叙事抒情感人,只要有一方面的优点,你的日记就是成功的日记!至少你从中有了收获,总要比你对付老师被动地为了完成作业要强得多。关键是先不要着急,先朝一个方向努力,哪怕先把作文的字写得非常工整也好,其他的方面一点一点地去完善,这样坚持下来,几个月后再回头看你的日记,你都会为你自己日记的进步感到自豪。

其次、要保证“量”,就是每周至少三篇为好,不必每天一篇,可以灵活掌握。时间充裕今天就多写一些,时间太紧今天就少写一些。但一定在总数上不能少于每周三篇。也不必拘泥于地点,在家可以写在学校也可以写,有了想法,随时随地就写。养成这样的习惯后,收获可就大了。总之,以上两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坚持上来。这点,只能靠自制力,谁也代替不了你,但是,你必须要明白,语文成绩的一大半,就决定于你的日记成功于否了。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6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法;兴趣;习惯

一、建立常规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给每位学生印发了一份《语文学习常规》。

学生的年段语文学习常规要求如下:①备置《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小词典》等工具书。课内课外,遇到疑难字、词,要自觉勤查勤翻,做到积极掌握、熟练使用。②制定读书计划。③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学会勾、点、圈、划、批的读书方法。④主动、专注、细心地听话。在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报告、听广播及平时交谈等听说环境中,训练快速而准确地捕捉住对方说话要点的能力。⑤积极、主动、大胆的练习说话。上课发言,音量放开,不仅敢说,更要能说、善说,努力把要说的内容用普通话准确、清晰地说出来。⑥作业书写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形规范,字体端正。作文书写行款格式正确,卷面整洁。⑦建立语文学习资料库。

二、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心理倾向。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某一门学科感到兴趣,甚至入迷,就会抱着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愉快地学习,他的潜在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就会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语文原本是集古今中外名篇美文于一体,融天文、地理、历史于一身,将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交织在一起的一门课,我们必须运用形式多样,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众多手段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既全神贯注,又轻松愉快的上好语文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来开展教学活动。

三、培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终生学习都带来益处。因此,我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习惯。

1.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①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我要求学生上课要做到“笔到”,听课过程中要学会记笔记,将老师上课讲的有关内容有选择的记下来,并及时将听课笔记加以整理,认真进行复习,过一段时间就要将听课笔记好好翻一翻,以便巩固记忆,掌握所学知识。

②培养学生自建资料库的习惯。我要求每位学生学习自建“语文资料库”,并对学生“语文资料库”的目录作如下编排:

(1)容易读错的字(多音字、形近字、习惯性误读字)。

(2)容易写错的字(形近字、习惯性误写字)。

(3)容易用错的词语、成语(同音或近音异义词语、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4)容易用错的标点。

(5)文学常识:A.古代;B.近代;C.现代;D.外国。

(6)文化常识:A.称谓;B.历法;C.职官;D.地理;E.科举;F.其他。

(7)中国名言、警句。

(8)语法知识:A.短语;B.单句;C.复句;D.句群;E.病句。

(9)修辞知识(常见的12种修辞格)。

(10)常见的文言实词。

(11)常见的文言虚词。

(12)写作知识:A.精彩记叙文文段摘录;B.精辟论点集锦;C.论据大观;D.应用文。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向学生讲清写好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自己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讲解书写的技巧,同时要求学生自备一本钢笔字帖,每天让学生抽出时间练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对学生进行书法过关考核。并组织展览作业,开展书法比赛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练字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2.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篇,自然上口,便久而不忘。”可见诵读的重要性。但现在因为学生学的科目较多,忙于应付各种作业,真正读书的时间反而少了,诵读的习惯更加欠缺。因此,我首先从课堂教学抓起,在课堂上加强诵读的训练,课课必读,恬吟密咏,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读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通过读去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通过读去理解如何有条有理地去说明道理;通过读去理解如何形象生动地描绘事物。此外还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另外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特别是经典名篇,在课外开展读书活动,带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增强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由于升学的压力,学生普遍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关注,因而造成作文内容空洞贫乏。针对这种现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敏感度、责任感,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首先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文以载道”,我们结合语文标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掌握分辨真善美的标准。其次要求学生勤写观察日记,对生活一有感触就以文字的形式来加以表达,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意识的培养。同时我也不断培养他们的生活情趣,让他们走出校园,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指导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有着广泛的内容,习惯的培养只是语文学习方法中的一种,我在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同时,也适当也介绍其它的一些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法、课后提示法、比较学习法、总结巩固法等等。引导学生吸收他人之经验,取长补短,积极探索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每次大的考试后,让语文考试成绩较好或进步较快的同学谈他们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并请这些同学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期对全体同学起到启迪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成绩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也使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指导初探 篇7

关键词:传授方法,指点技巧,实施迁移,培养习惯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课改全面实施后, “解放学生的思维, 尊重学生的人格, 发展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 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许多教学方式的改变其本质上还是“换汤不换药”。究其原因, 就是教师没有把新课程强调的学法指导落实到位, 没有把立足点从教给学生知识转移到教会学生学法, 在指导“自求得之”上下工夫。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 实现教师教法和指导学生学法有机结合, 是势在必行的。

这几年我致力于阅读教学学法指导的探讨, 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与体会, 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课文为例, 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指导, 就是根据课文的不同文体和不同重难点从思考的路径上给予诱导, 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一) 基本阅读方法:读通文本—读懂文意—读出文美—读出文外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整体感知入手, 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接着鉴赏课文的结构、语言等, 最后是实践运用, 就是能够用解读这篇文章的方法解读同类文章, 或者能运用在这篇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说话、作文等。

(二) 文体阅读方法:明确阅读思路, 把握文体特征

A.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指导: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

B.议论文的阅读方法指导: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论证语言。

C.小说的阅读方法指导:理情节—赏人物—析环境—明主题。

D.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指导:会读—会译—会积累—会运用。

阅读思路指导, 坚持“道而弗牵, 强而不抑, 开而弗达”的原则, 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源头”上给他们指示“路径”, 然后让他们自己“走完”思考的路子。

(三) 阅读方式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对阅读的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体现了课程标准对阅读方法教学的关注, 体现了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积极态度。因此在阅读教学学法指导中, 让学生明确各种读法的优势, 掌握读的技巧, 能针对不同文体不同深度及不同阅读目的, 选用最佳阅读方式也是很必要的。

二、历练实践, 指点具体的阅读技巧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更是一个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能否对自身的学法状况进行有意识的总结, 对学生能力水平尽快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阅读训练, 一个方法的习得需要多次的反复巩固与操练。从整体感知到提炼主题, 从理清思路到鉴赏文字……诸多阅读技巧, 无一不需要在实践中运用提高。

三、读写结合, 实施巧妙地内化迁移

知识内化就是使教材新知识与学生主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建立内在联系, 形成其新的认知结构, 即实现知识结构向认识结构的转化。结合语文阅读教学来看, 很多方法先是以零散的形式不断储存在学生头脑里, 进而在阅读训练中不断整合、形成体系的。这时还需要通过写作来促读, 同时以读来促写, 使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方法进一步内化和迁移。阅读教学的作用是广泛而巨大的, 而读与写的结合, 意味着对语文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整体提高, 意味着对读写分离的两张皮式的教学模式的彻底改造。对写作而言, 阅读文本提供了大量鲜活的、典型的、可摹仿的范例, 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学习、借鉴具体可行的方法、技巧和构思, 以读促写, 以写促读。这样, 读与写便成了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

四、持之以恒,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就要帮助学生拟定一些学习常规, 如自学常规、上课常规、阅读常规等等。让学生按常规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匠诲人, 必以规矩”。

在学法指导实践中, 应逐步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敢于质疑的习惯, 捕捉信息的习惯。此外还有比较的习惯, 圈点批注的习惯等等。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8

一、指导学生开展高效预习活动

课前预习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前置环节,课前预习可以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可为教学互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成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的预习效果参差不齐,有的预习得比较全面,而且重点突出,有的预习活动则浮光掠影,一带而过。因此,强化预习技巧指导非常必要。在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坚持预习,并成为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开展预习方法上的指导,要求学生在每次预习中都要明确目标和重点。既要结合教材内容,又要结合教学目标,圈定出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内容分析理解问题等,只有明确了预习的重点目标,才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另外,还要强化预习的方法技巧,可通过“读、思、写”三步预习法,认真、多遍阅读课文,熟悉课文主要内容,解决基础性字词、文学常识等问题。然后,对照习题或参考资料中的思考题,确定出预习活动重点思考的地方,通过思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通过做习题写出理解的难点,总结预习方法等手段,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讨活动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高中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层次各不相同,所思考的问题不一定完全正确或有待完善。因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探究的效果,就要重视发挥集体合作的作用,让学生相互合作、补充完善,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取得较为全面的学习成果。在具体教学中,可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人提出的答案积极进行完善和提升。所有问题的研究,都以小组为单位形成自己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层次在合作过程中也会得到提高,且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的培养。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开展合作探究,可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中提高学习效果,是语文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成果。

三、指导学生开展形象记忆活动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的内容越来越多,无论是字词、文学常识还是课文背诵,都要牵扯学生大量的精力。此时,教师对学生记忆方面的指导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技巧,效果更佳。可重点提高学生记忆的形象性、直观性、针对性,使学生不走重复路,不搞时间战,在最佳的时间节点进行形象记忆。例如,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一天中的学习时间,早晨是记忆的最佳时间,可以通过大声朗诵增强记忆,鼓励学生早起多读勤背。而中午人则容易疲倦,要求学生尽量休息。晚上,则可用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再比如,学生在记忆时,要给予他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对于课文背诵,可以在脑海中形成课文的框架,按照框架按图索骥进行背诵,可以避免背诵时前后卡壳现象。对于基础性知识的记忆,可以将其与形象事物联系起来,建立前后联系的框架网络等,提高学习记忆的整体效果。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以增强记忆效果,这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四、指导学生开展针对性巩固活动

高中语文学习时间紧、压力大,对于已经掌握的内容,原则上不再进行重复复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后巩固环节将重点放在一些薄弱知识和难点问题上,通过撒网打鱼逐步缩小网眼的方式,将有限的复习时间集中到尚未完全解决的重点内容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无论是知识点还是理解记忆的内容,都要进行分轮次巩固。第一轮巩固之后,将已经牢固掌握的内容放在一边,筛选出本轮复习中有待深化的内容,然后进入第二轮巩固复习,通过前后衔接、重点强化的方法,使学生在几轮次的复习之后更加牢固地把握重难点和薄弱环节,以达到运用时间少、学习效率高的效果。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零碎时间,进行学习重难点的抽背、相互探讨等,将这些碎片化时间合理、有效运用,针对性地开展巩固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学法指导涉及多个方面,强化学法指导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既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方法指导,也能极大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重点要强化学生预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开展合作研究活动,通过形象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果,以及科学安排复习活动等,为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海杰.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23).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 篇9

但是, 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 逐步培养才能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 却流于形式。其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 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结合教学实践, 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学法 (即阅读方法) 指导途径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思维情境中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 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 , 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 抓住训练时机, 巧设思维情境, 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 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 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 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 其实质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矛盾, 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凭借对教材具体内容的质疑, 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 而且能从中领悟出学的道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问一问:“这个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不仅仅要学生感知到是什么, 更要学生明白为什么。

二、在学习过程回顾中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 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 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 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本让学生读, 思路让学生讲, 规律让学生找, 学法让学生悟, 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在迁移训练中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 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 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 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 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 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 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 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四、在多重训练中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 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 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地工作, 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 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 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 由浅入深, 螺旋上升。因此我们要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 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 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 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 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五、渗透学法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

学习的过程就是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要开展一系列智力活动, 如学习生字新词、拟订学习提纲、抓住教材重点、探索学习目标、独立完成练习、进行自我检查等。其中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 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 吸收学习信息、组织知识信息的能力。

六、引导学生感知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适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抓住典型范例进行示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孕育学习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便于从教师的示范中领悟学法、总结学法。

1.学法指导要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步进行, 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2.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 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 以及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总之,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 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 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 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郑明江.相机渗透活化指导——也谈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小学语文教学.2001.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10

一、教会阅读, 加深理解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 阅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朗读文章, 教会学生通过诵读去感受课文, 走进课文情境, 认知课文内涵, 汲取课文营养。这样的长期坚持, 就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 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如, 单元教学, 教师应教会学生根据要求确定精读、略读内容, 对于典范文章、精彩段落, 需运用精读的方法, 动笔圈点勾画, 摘抄名言警句, 体会词句含义,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外, 教师还应该注意, 阅读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会阅读课文的方法为根本目的。因此, 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而应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在课堂中, 教师还应该有多元化的教学思路, 让学生敢于在熟读一篇文章之后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张扬自己的个性, 教师要多去挖掘学生的潜力, 从学生不同的思维中得到不同的答案。朗读教学, 既应该“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又应该“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明白了这些道理, 对学生学习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一个充满幻想的时期, 每一个句子都体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命运变化。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书籍、网络, 熟悉文章的环境走进作者的生活, 把握每一个沧海横流的岁月的脉搏, 还原课文到原来的生活中, 让人物动起来, 无疑将会使每一篇课文都充满灵性, 充满无穷的魅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受文学的美丽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体现自己的优势, 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不再处于课堂的支配地位, 同时学生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 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 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

三、系统整理, 做好积累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不管是教师教, 还是学生学, 都必须要对文章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之后才能进行理解和教学。对于课堂学习的大局意识, 语文改革家张伟曾经说过:“文章就是一个圆球, 圆球都有一个球心, 各个部分对球心保持向心力。”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要寻找这个“球心”, 使文章字词句段各部分都环拱于中心, 保持其整体性。因此, 指导学生学习,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系统整理知识, 结合课文的思想性来解读每一个问题, 不能孤立地进行字、词、句、段的条块分割式阅读。

进行基础知识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技巧,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共同认可。主要是字音、字形、字义、短语、句子和篇目六个方面。这些基础知识就像房子的地基, 必须打得牢, 才能创造大的成绩。因此, 这样的学习必须是日积月累的, 哪怕学生每天只学会一个或者两个知识点, 初中三年, 也会学会足够的东西, 对学生学习语文意义匪浅。这个环节我采用最多的就是“牛碾米”的方式, 也就是说在积累新的之前一定要复习前几天积累下来的东西。

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篇11

一、以形象生动记忆代替机械枯燥记忆

语文学习中,记忆效果对学习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记忆效果是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基础与前提,否则前学后忘只会耗时耗力、效率低下。高三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记忆效果不好,一方面记忆时间受到制约,另一方面记忆的牢固程度不足,反复记忆也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记忆效果。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技巧方面的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改变传统语文学习中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状况,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首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按照拼音语法、文学常识、记忆背诵、重点句段理解等不同类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类,在脑海中建立起分门别类的知识框架体系,回顾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能够引起其他知识点记忆的“连锁反应”,效果非常理想。比如可以把多音字识记和文言实词的含义相挂钩,“靡”有两个读音,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mí指浪费,靡费。mǐ倒下,望风披靡;无或没有,靡日不思;美丽,靡丽;低俗,靡靡之音),而在古文中“靡”的用法也可以和现代汉语拼音联系起来,例如高中篇目《氓》中“靡有朝矣”、“靡室劳矣”中的“靡”均解释为“无、没有”。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形象记忆,如将不同朝代诗人姓名按照姓氏编成绕口令,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轻而易举地将容易混淆的文学常识回忆出来。通过这样的形象生动记忆和技巧指点,学生能够在高三语文学习中掌握直观高效的记忆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以相互帮助代替“单打独斗”

高三语文学习时间紧,节奏快,每个人都在忙于紧张的复习,大多数学生属于各自为战的学习状态,无暇顾及其他同学。实际上,进行单独复习的效果要远远小于合作复习或者集体复习,因为一方面独自复习的枯燥感强烈,学生的学习深入性与持久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在语文复习中会出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现象,对自己哪些方面是薄弱环节,哪些地方应该强化等心中没数,导致复习活动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影响了学习成效。

而建立学习小组或者结成互助对子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这样的复习形式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一起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其次是有助于学生相互帮助,寻找语文复习的薄弱环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中相互借鉴学习技巧,提高语文复习成效。

三、以逐段知识清扫代替“眉毛胡子不分”

进入高三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抓得比较紧,尤其是全面进入复习环节之后,有些学生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恨不得每天将全部知识点都回顾一遍,实际上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不科学。有些学生每天都是从头开始,虎头蛇尾,对复习的节奏与方式缺乏研究,结果导致有些方面的知识点重复学习多次,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状况,每复习一部分知识点或是一种类型的学习内容时,应坚持严格过关制度,做到“结束一段再进行下一段”。每一种类型知识点复习教学结束之后,都要将重点要点罗列出来进行检测,依据学生掌握效果和出现的问题,梳理出本阶段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一次进行强调,二次检测,确保达到预期复习教学要求之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复习教学。这种复习教学模式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夯实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对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强化,提高了复习教学成效。

四、以分层提炼梳理代替主次同等对待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几个轮次的复习,这几个轮次之间的逻辑关系应当是递进性质,并非简单重复的并列关系。教师在第一轮大规模知识点复习教学之后,要摒弃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知识点,转而将目光聚焦到学生掌握效果不佳的重难点方面,以此类推,在下一轮的复习教学中继续缩小“包围圈”,以分层提炼复习重难点的方式,逐层深入地组织语文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自主开展复习的过程中,也采取逐层深入的方式进行重难点提炼,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避免学生“遍地开花”复习模式的耗时低效现象。在这一学习模式的运用中,要求学生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要对梳理出来的知识要点及时进行回顾,不能“梳而不固”;二是要在复习中做到心中有数,筛选的难点问题具有全面性,不能顾此失彼;三是要持续跟进,轮次之间的复习巩固时间间隔不能过久。

五、以把握记忆规律代替杂乱无章安排

人脑在学习中的记忆效果是有规律可循的,高三语文教师要强化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研究,同时强化对高中生记忆与思维特点的分析,将心理学知识有效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指导学生按照记忆规律进行科学学习,提高学习的技巧性。尤其是要引导学生认识记忆规律,并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学习活动安排,实现科学学习和高效学习。

教师应利用专门时间对学生进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的介绍,让学生清楚、全面认识这一心理学研究方面公认的成果,并和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依据遗忘曲线规律,指导学生利用最佳时间记忆节点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巩固时间,什么时候进行首次复习,什么时候进行中程复习,都依据遗忘曲线规律以及自己的记忆力特点进行科学安排,做到花费最少的时间完成最为有效的学习记忆,从而巩固语文学习成效。这样的记忆技巧指点能让学生在高三紧张的语文学习时间里获得最好效果。

六、以自我鼓励促进代替焦虑不安情绪

焦虑、烦躁、不安这样的消极情绪在高三学生中并非个例,有些学生会随着高考的临近变得更为严重,甚至对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造成了影响。针对这样的状况,语文教师不仅要强化知识点复习,还要加强学生的情感疏导,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正确理念教育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缓解学生的焦虑不安情绪,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争取发挥到最好状态。教师要向学生宣传“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理念,将学生从“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狭隘思维中解脱出来,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战略上藐视学习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学习难点,让学生实现轻装上阵,提高学习投入程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法指导,以此为切入点提升学生语文复习成效。

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论文 篇12

关键词:语文,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一、重视阅读方法的掌握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阅读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与创造性。要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教师应首先有整体阅读意识, 熟谙整体阅读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 得到潜移默化, 另一方面, 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入分析阶段, 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形式, 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 让课文中的“人”有整体形象, 让课文中的“事”有整体概念, 让课文中的“景物”有整体轮廓, 让课文中的“问题”有整体思考。那种盲目照抄教参资料, 一开始就肢解课文, 让学生一开始在头脑中便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和不少疑问的做法, 不仅是错误的, 而且是有害的。如在对《拿来主义》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这样处理:一导入新课便从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 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拿来主义”的态度谈起, 寥寥数语, 抓住整体引入课文, 学生对文章便有了一个大体的把握。在注重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同时, 还应在阅读中逐步发掘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美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书人分成四类:一类, 好比计时的沙漏, 读书好象漏沙, 注进去, 漏出来, 到头来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 好比海绵, 什么都吸收, 挤一挤, 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变;第三类, 象滤豆浆的布袋, 豆浆都漏了留下的只有豆渣;第四类, 象是石床的矿工, 把渣甩一旁, 只拣些纯净的宝石。这第四类读书人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了“矿石”到“宝石”的升华过程, 便带有一定创造性阅读的特色。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资源匮乏的日本, 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当作经济起飞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而具有创造性阅读能力, 又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中所急需的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学习, 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 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在这里他们可以自在地漫游童话王国, 参观未来世界, 可以随时与伟人见面, 和英雄交谈……从而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 对假恶丑的憎恨, 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插上理想的翅膀, 获取奋斗的力量。著名作家叶文玲的《我的“生长果”》一文, 谈到了她写作的成长之路, 她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她从小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小便爱读书, “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她如饥似渴看“香烟人”小画片, 翻印画面的连环画, 跑小镇上兴办的文化站图书室“囫囵吞枣”, 读得很多很多, 悟出了文学的真谛, 写出了许多奔放流畅、感人肺腑的篇章。而在学校里阅读能力强、能说会道的学生, 大多也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爱看书、多看书、看各种各样书的学生。

良好阅读心理的培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检查, 会发现一些平时阅读水平不差但测试时却反常的学生, 这些学生大都有虎头蛇尾或六神无主的不良心理表现。前者是一看题目难度不大, 自以为稳操胜券, 急忙中答错了答案;后者一看题目繁难, 便处处小心谨慎, 生怕出了乱子, 结果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 平时的功夫全无踪影, 弄得脑子一片空白。这两种情景, 前者男生居多, 后者女生居多。改正这类不良的阅读心理, 要不断采用暗示或激励手段, 强化与提高他们的良好阅读心理, 在平时教学中应多教育学生不要患得患失, 为名利所累, 成天想着自己能否考上大学。要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心, 任何时候都要有“我能行”的信念。让学生知道考场上是“我难人亦难, 人易我亦易”的道理, 既要谨慎, 又要大胆。而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则要严格要求, 让学生做到一丝不苟。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失误, 在不断的成功面前, 学生才可能树立起必胜的信念, 才能调整出适应学生自己的最佳阅读心理。卢森堡曾说过“不管如何, 你们仍然要平静和愉快”, 这也说明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要时刻注意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阅读心理。

上一篇:道德环境大学生德育下一篇:RFID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