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权属调查论文

2024-09-28

土地权属调查论文(共12篇)

土地权属调查论文 篇1

1 术语

1.1 地籍调查

地籍调查是指依照国家规定, 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 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 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的法定程序, 是土地登记的基础工作, 其资料成果经土地登记后, 具有法律效力。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1.2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指通过对土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线的调查, 在现场标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线, 绘制宗地草图, 调查用途, 填写地籍调查表, 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

1.3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 借助仪器, 以科学的方法, 在一定区域内, 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 计算面积, 测绘地籍图和宗地图, 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

1.4 调查单元

调查单元是宗地。凡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称为宗地。一个地块内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也是一个宗地, 称为共用宗。宗地的划分应以方便地籍管理为原则。

2 地籍调查

2.1 地籍调查分类

地籍调查通常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是初始土地登记前的区域性普遍调查。变更地籍调查是在变更土地登记或设定土地登记时利用初始地籍调查成果对变更宗地的调查, 是地籍管理的日常性工作。

2.2 地籍调查方法

城镇地籍调查可采用的方法有:1) 航空摄影测量法;2) 全野外数字测量法;3) 解析法;4) 部分解析法。城市和有条件的地方, 均应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法, 并同时制作数字地籍线划图和数字地籍正射影像图;条件不具备的县城、一般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可以采用野外数字测量法或解析法;乡政府所在地和村庄可以采用部分解析法。

本文针对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法进行城镇地籍调查工作, 就初始地籍调查部分进行阐述, 初始地籍调查包括:初始土地权属调查和初始地籍测量。

3 初始土地权属调查

初始土地权属调查是初始地籍调查的重要程序, 是调查人员对辖区内的全部宗地进行现场调查, 核实宗地权属, 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

3.1 初始土地权属调查步骤

初始土地权属调查工作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权属调查、资料整理、文字总结、检查验收等几个方面。具体步骤见 (图1) :

3.2 权属调查

初始权属调查工作是地籍调查工作的核心, 其工作琐碎, 任务重、难度大。所以下面只针对此部分加以阐述。

3.2.1 宗地权属调查

宗地权属调查是指调查人员在接受土地登记人员转来的申请文件后, 现场对调查宗地的土地使用者性质、土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情况、宗地使用权情况 (含共用使用情况) 、他项权利状况、权属来源证明材料上的土地使用者和申请书上的土地使用者一致性、土地实际用途与批准用途及申请书上填写用途一致性等进行调查、核实。核实无误后, 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现场填写地籍调查表中相关内容。

3.2.2 界址调查

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核心。界址调查是指对相邻双方的界址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本宗地、相邻宗地权利人到现场共同指界, 认定界址点、界址线, 调查人员对认定的界址点现场设界标。

3.2.3 界址边丈量

采用钢尺, 对认定的界址边进行丈量。丈量过程中, 对于界址边上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物, 要分段丈量其尺寸, 并分段记录, 必要时还需丈量界址点与建筑物、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相关距离, 以便能够更好地确定界址点、界址线的实地位置。

3.2.4 绘制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的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

权属调查时, 调查人员应现场绘制宗地草图, 用来表示宗地现状、界址点与邻近重要地物之间的距离、界址点的几何条件。宗地草图的内容有:本宗地号、地类和门牌号、相邻宗地号;本宗地使用者名称、相邻宗地使用者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编号及界址线;宗地内紧靠界址点 (线) 的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界址边边长、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及建筑物边长;界址点的几何条件;指北针、比例尺、丈量者、丈量日期等。

宗地草图以概略比例尺绘制, 线条、注记要清晰, 数字、文字等注记字头要向北、向西, 斜线注记字头垂直斜线。宗地使用者名称注记在宗地内, 字头一律向北, 本宗地相邻界址点之间的距离及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等所有勘丈数据都要注记。界址边长注记在界址线外, 建筑物边长注记在界址线内, 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注记在相应的位置。

3.2.5 填写调查表

调查人员现场应将权属调查的结果如实填写在地籍调查表上。表中填写项目不得涂改, 每一处只允许划改一次, 并在划改处盖章, 以示负责;全表划改不得超过两处。

3.2.6 签字盖章

现场调查结束后, 经双方认可无争议的界址, 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有争议的界址, 现场处理不了的, 用争议界表示, 并在调查记事栏予以说明。

3.2.7 制作街坊图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法制作的地图作为制作街坊图的底图, 结合调查时丈量的界址边边长、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及建筑物边长、界址点的几何条件等数据, 展绘宗地权属界址线, 按规则进行宗地编号、界址2点编号, 注记相关的权利人、门牌号、道路名、河流名等。

4 初始地籍测量

初始地籍测量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 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进行。

4.1 初始地籍测量步骤

初始地籍测量工作步骤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文字总结、资料整理、检查验收等几个方面。具体步骤见 (图2) :

4.2 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 是在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 测量宗地权属界线、位置、形状等, 并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绘制宗地图。准确测定宗地界址点是管理土地产权的基本保证。

地籍细部测量方法有: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勘丈法3种。针对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法进行城镇地籍调查, 用部分解析法进行地籍细部测量较好。

4.2.1 部分解析法测量界址点

只有部分界址点 (通常是街坊外围的界址点及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 是用实测元素按公式解析计算其坐标, 其余界址点位置采用勘丈法确定。当街坊内部建筑物比较密集, 采用解析法地籍测量有困难时, 可以采用部分解析法进行地籍细部测量。

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法进行地籍细部测量时, 最好采用部分解析法测量界址点, 只测量街坊外围的界址点及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 实现街坊内界址点精度的控制。

4.2.2 地籍图制作

地籍图是土地管理的专题图, 它首先要反映包括行政界线、地籍街坊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地籍号、面积、座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地籍要素;其次要反映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及文字注记, 一般不反映地形要素。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法制作的地图与街坊图进行套合编辑, 以界址点测量数据进行控制, 校核街坊图上界址点的精度, 如有问题, 以界址点测量数据为准, 进行界址点、界址线修改;再检核与界址有关的地物的正确性, 如发现原地形图有错, 就利用勘丈数据进行修改, 新建的建筑物, 应予以补测。将编辑好的数据进行分幅整饰, 数据整理, 即可得地籍图。

4.2.3 宗地图制作

以制作好的地籍图为基础, 按照一定的比例, 利用数字法测图系统自动生成宗地图。

4.2.4 面积量算

面积量算的内容包括:宗地面积、宗地内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量算与面积汇总统计。面积量算可以通过数字法测图系统自动实现。

5 结论

在目前的土地调查工作中, 城镇土地权属调查是其重要部分, 如何开展城镇土地权属调查工作, 本文紧紧围绕这一主体进行阐述, 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从事地籍权属调查的人员参考、借鉴。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有土地调查成果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宏观调控和国土资源管理的客观需要。如何开展城镇土地权属调查工作, 本文从地籍调查的分类、方法、初始地籍调查的步骤以及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籍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

参考文献

[1]樊志全主编.地籍调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3]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 2006, 12.

土地权属调查论文 篇2

第一章

总则

一、为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公正、及时地做好土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称土地权属争议,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因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问题产生的争议。

三、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应当以法律、法规和土地管理规章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四、土地权属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权限分别处理。

市、区(县)人民政府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由市国土资源局、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具体负责。

市国土资源局、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具体负责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对需要依法做出处理决定的,拟定处理意见,报市、区(县)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

五、在土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章

管辖

六、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具体负责以下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受理和调查:

(一)本区(县)行政区域内个人之间、个人和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使用权争议案件;

(二)本区(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跨乡镇行政区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三)本区(县)行政区域内土地所有权争议案件;

(四)区(县)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交办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受理的案件,原则上由地籍科负责主办;各区(县)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区(县)土地登记中心)应当具体负责案件的事实调查和调解。需要处理的,区(县)土地登记中心在调查清楚后提出书面处理建议转地籍科;地籍科根据调查事实,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拟定处理意见后,应征求法制部门的意见后再上报局领导。

七、个人之间、个人和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使用权争议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土地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处理。处理结果应当及时抄报所在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备案。

八、市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以下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受理和调查:

(一)跨区(县)行政区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二)争议一方为军队、保密单位的案件;

(三)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交办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四)本市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市国土资源局受理的案件,由地籍处负责主办;市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土地登记中心)具体负责案件的事实调查和调解。需要处理的,市土地登记中心在调查清楚后提出书面处理建议转地籍处;地籍处根据调查事实,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拟定处理意见后,征求法制处的意见后再上报局领导。

市土地登记中心接到案件后,因案情需要可以委托争议所在地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代为调查事实,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应当在接到市土地登记中心书面通知之日起40日内完成事实调查工作并以书面方式反馈市土地登记中心。

九、在京中央单位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的,由争议各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主管机关事务管理局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将情况上报国土资源部商北京市人民政府处理。

在京中央单位之间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的,由有关主管机关事务管理局先行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由机关事务管理局上报国 土资源部处理。

第三章

申请和受理

十、当事人申请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人与争议的土地有直接利害关系;

(二)有明确的请求处理对象、具体的处理请求和事实根据;

(三)争议未经区(县)以上人民政府做出处理决定;

(四)争议未经人民法院裁判的。

十一、当事人申请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书和有关证据材料,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申请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姓名和职务;

(二)请求的事项、事实和理由;

(三)有关证据;

(四)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或住址等情况。

十二、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土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处理。委托代理人申请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写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十三、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请求负有举证责任,证据包括:

(一)人民政府颁发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凭证、图件;

(二)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批准征用、征收、划拨、出让 土地或者以其他方式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和图件;

(三)争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书面协议;

(四)其他有关土地权属证明的文件。

十四、下列情况不属于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受理范围:

(一)行政区域边界争议案件;

(二)土地违法案件;

(三)土地侵权案件;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案件;

(五)已经区(县)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土地权属或者取得土地权利证书的;

(六)司法机关正在处理的;

(七)其他依法不作为土地权属争议的案件。

十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的申请,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十条、第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审查,并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受理的意见。

认为应当受理的,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材料。逾期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认为不应当受理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拟 定不予受理建议书,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人民政府下达的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送达申请人。

市、区(县)人民政府、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交办或者有关部门转办的争议案件,按照上述规定审查处理。

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章 调查和调解

十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受理后,应当及时指定两人以上作为承办人,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情况进行调查。

十七、承办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承办人员是否回避,由受理案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十八、在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过程中,承办人认为有必要对争议的土地进行实地调查的,应当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到现场。必要时,可以邀请有关部门派人协助调查。

在调查处理土地权属争议过程中,承办人可以向有关单位或 者个人调查取证。被调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协助并如实提供有关证明材料。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确认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签名或者盖章。

十九、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调查处理争议案件时,应当审查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经查证属实后,方可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二十、对争议土地需要进行测绘的,由争议双方共同委托有资质的土地测绘机构进行测绘。

二十一、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受理的争议案件,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促使当事人以协商方式达成协议。调解应当坚持自愿、合法的原则。

二十二、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二)争议的主要事实;

(三)协议内容及其他有关事项。

二十三、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由承办人署名并加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后生效。

生效的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十四、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章

处理

二十五、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十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权属争议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因情况复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提出调查处理意见的,经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二十七、调查处理意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二)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要求;

(三)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依据;

(四)拟定的处理结论。

二十八、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同级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处理意见在报同级人民政府的同时,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二十九、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当事人未申请行政复议,也未提起行 政诉讼,处理决定即发生法律效力。

生效的处理决定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第六章

附则

十、本办法施行之前土地权属争议已经当事人协商解决或经人民政府、司法机关调处裁决生效的,不再重新处理。同一争议有数次协议的,以最后一次的协议为准。

十一、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争议案件的文书格式,由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5〕57号)有关要求统一印制。

十二、本办法颁布前本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

十三、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土地权属调查论文 篇3

关键词:柳河;农村土地权属;处理

中图分类号: D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47-1

《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文件下发后,我县被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试点县。按照国家、省、市农村土地确权发证文件要求,我县立即着手组织实施,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选取典型全面铺开,不断探索求创新,切实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目前,我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79994宗,登记发证率达90.1%。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242宗,登记发证率达86%。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2826宗,登记发证率达99%,较圆满的完成了农村土地产权调查登记工作。现就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出现的争议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 我县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基本情况

柳河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历史沿革始于1950年全国土地改革。解放初我县依据《土地改革法》将土地分给农民私有;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农户自带私有土地所有权集体加入合作社土地所有权;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人民公社土地所有权是其发展的高级形式;1962年实施《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时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过渡到生产队土地所有权形式。经过1982年和1996年两轮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将人民公社时的生产队转变为村民小组。目前,我县现有集体土地261774公顷,2854宗地分别归属于219个行政村的1680个村民小组。我们对于面积准确、四邻无争议的2826宗地,依法进行了登记发证。其中村内小组之间土地插花现象严重的198宗地,经相关小组协商确认后按共用宗地进行登记发证。村内村民小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经济核算的16宗地,经村委会申请确认后,按村集体进行了登记发证,实行组有村管。其余2612宗地都发到了村小组。对于界线不清,存在争议且暂时无法调处的57宗地,在不影响登记进度的前提下,采取搁置争议,暂缓登记。

2 我县农村土地权属争议的情况和处理办法

我县在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过程中调查核实发现土地权属争议57宗,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对这57宗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地块,全部进行了核查,逐宗处理。对时间久远暂无法短时间内解决的,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归纳、登记备案,计划将在今后集中一段时间加以解决。上诉情况可归纳为两大类。

2.1 历史遗留土地争议问题

2.1.1 土地政策调整产生的争议问题 采取调解协商轮流使用和登记备案暂时搁置的办法,以后逐步加以解决。

2.1.2 原始登记发证错误产生的争议问题 采取“发现一宗、纠正一宗、登记一宗”的方法加以解决。

2.1.3 行政区划界线存在异议产生的争议问题 采取协调民政部门共同现场勘验,先确界后确权再予登记。

2.2 具有代表性的特殊土地争议

2.2.1 村内小组插花地现象产生的争议问题 采取由乡镇政府牵头,村小组之间自愿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在登记申请书上签字,按共用宗地登记发证。

2.2.2 季节性河床改道产生的争议问题 采取按双方约定,利用GPS测量界线和争取整治项目,协调河道管理部门通过综合治理,加以解决。

2.2.3 国有林地与集体土地权属界线争议问题 对此类现象按有争议的宗地暂时搁置,不予登记。

3 我县农村土地权属争议急需解决的问题

(1)部门之间缺乏配合,一地多证界线不一致的问题;(2)军事用地与农村土地权属争议问题;(3)国有水库的淹没线和河道行洪泄洪界线问题;(4)国有公路、铁路用地与集体土地权属界线的问题。

4 我县农村土地权属确权登记工作对策

4.1 对所有权登记进行复核

由于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容易出现书写、装订、图件等错误,通过复核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矫正,避免以后出现不必要的争议。

4.2 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政策

对铁路、公路、部队和农村土地界线出现的纠纷及时加以解决,避免矛盾继续激化。

4.3 实地权属界线在工作底图上难以标记

工作底图(卫片)采用的是spot5影像,分辨率仅为2.5米,由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无法分清村民小组权属界线。不像平原地区对村民小组界线容易判读,只能利用地方的CROS基站进行实地勘测,增加了繁重的工作量,建议国家对山区县(市)放高分辨率的工作底图。

4.4 区别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发证方法,对于插花严重的小组补发汇总证书

第一套是按照每个小组的宗地单独发证,这样每个小组存在多本证书,各宗地具体位置不易判别。另一套是按照小组内所有宗地发一个证书,这样可以容易辨别宗地的具体位置。

4.5 档案管理

把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同“金土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确权登记发证的同时,完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建设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和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实现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信息化管理。

4.6 建立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动态更新制度

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为切入点,建立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为主、有关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实时更新地籍调查成果资料,维护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现时性,确保土地登记结果的准确性;逐步建立地籍档案统一管理机制,实现部门间资源共享,大幅度提高地籍工作的社会化服务程度。

综上,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确定和争议处理工作,我们感到依法确定农民与土地长期稳定的产权关系,强化农民土地物权意识,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有效地解决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对依法落实征地拆迁补偿,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地权属调查论文 篇4

一是巩固和不断完善土地的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土地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晰、稳定的土地产权是土地市场的基石, 是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法制化、稳定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土地的价值越来越凸显, 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烈, 要求依法明确土地产权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共有制, 既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 并给予补偿。土地登记是国家确认土地权属必须例行的法律程序, 任何单位、个人只有通过土地登记才对土地享有权利, 并且承担相应的义务, 土地登记作为维护土地所有制的一项法律措施, 能巩固和不断完善土地的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二是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发展到现阶段, 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 尤其是物权法的出台, 人们对土地产权也更加重视,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 国家建设需征占大量的土地, 因此涉及到农民和农民集体利益, 所以说在征地补偿方面, 征地前的土地登记及权属调查非常重要, 它主要涉及的是农村集体土地的权属登记调查, 要侧重土地利用现状、用途等的调查, 涉及四邻界线的要查实弄清。因为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将农民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过程中, 通过法定程序批准后,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办理征用补偿登记, 因此土地征收时的土地权属登记调查, 尤其是土地现状调查, 界线调查, 权属调查都要严格认真, 因为它切实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涉及到征地补偿的标准及分配问题, 以及宅基地使用权的分配。土地征收中权属调查的重点是查清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义务人, 有针对性的处理好各个环节, 尤其是对土地使用权承包、出租、转包、等的调查登记等, 值得注意的是依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因国家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而终止集体土地使用权的, 集体经济组织应将其获得的征地补偿安置费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支付给原集体土地使用权人做补偿,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行政优势, 积极沟通协调, 确保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防止纠纷的发生。

三是预防和调解土地权属纠纷。

在城市化过程中, 土地权属争议并非因土地征用而存在, 有的土地被征用前权属存在争议, 由此容易引发征用土地补偿受益权的纠纷, 而土地征用会激化主体双方的对立。土地权属矛盾既有显性纠纷, 又有隐性纠纷, 一旦土地出现了征用补偿的可见利益, 显性土地权属争议和矛盾会加剧, 而隐性土地权属矛盾和争议会显性化并逐渐升温。从全国范围看, 由于土地权属争议往往具有历史性, 相关问题非常复杂, 加之大多土地权属争议的主体为村集体, 涉及人数多, 难以形成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 土地征用无法回避土地的权属争议, 土地权属的确认就意味着土地征用补偿受益的确认, 政府在土地的权属的确认中处于重要地位, 有时处理不好, 会在土地征收完成后还会遗留土地征用补偿受益争议。

四是保护并监督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调动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开发利用土地的积极性, 促进经济建设。

近年来, 各地不同程度存在非法侵占集体土地搞建设、侵吞农民征地补偿费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 有的是因为农村土地所有权, 使用权确认登记工作不到位, 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题资格还没有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发生土地权属纠纷后, 土地权利人往往不能有效地利用土地, 开发商也不敢投资搞开发, 权利人也不能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资产进行抵押贷款, 土地权益受到很大影响。土地确权是一项政府行为, 权属一经确定, 其结果具有法定性和权威性, 便受到法律保护, 可以对抗各种不法侵害。只有依法、及时、公正地明确土地的权利主体, 处理土地权属争议, 才能使之真正享有土地的使用利益和价值利益, 才能放心大胆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增加投入搞生产、搞建设。另一方面因为土地价值数额巨大, 一旦因土地登记引发行政诉讼, 赔偿额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大的甚至会让登记机关破产, 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所以要充分发挥权属调查在土地登记中的作用, 土地产权明晰了, 对保护耕地, 保护资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非常重要。

土地权属调查论文 篇5

—钟XX村小组不服某市人民政府作出的 土地权属争议决定案

基本案情

申 请 人:钟XX村小组 被申请人:某市人民政府 第 三 人:里XX村小组

申请人对被申请人作出的X市土决XX号《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书》不服,请求撤销决定并将争议土地202.395亩全部裁归申请人所有。

申请人认为,1、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书将争议土地的土地权给第三人是罔顾事实依据的,早在1956年争议土地就被政府划归了申请人所有,一直由申请人经营,1995年7月申请人与第三人签订了《土地转让协议书》,将一平二调土地平衡时从第三人处调出的土地(约116亩)转让给第三人使用,但经营了三年后就没有继续经营,而实际上申请人长期纳税注册面积为246亩,其中116亩只是当时协议承包面积;

2、2005年修建公路时,政府已向申请人征地7.2亩,第三人当时并未主张权利;

3、被申请人仅凭一张图来确权,完全没有法律、法规依据;

4、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未完全体现申请人土地全貌,地块东南角的水面及部分因责任制后耕作缺水的荒芜未耕作土地及与第三人置换的不属于争议范围的丘田并未在该图中反映,且当时登载面积为259.4亩为在耕的有效面积,并为计算水面面积,也未将居住进50年的村民房屋占有面积计算在内。

被申请人称,1、因征地事项引发申请人与第三人的土地权属争议,由于多次调解无效,双方又不愿按照相关规定向政府设申请调处,为尽快处理解决,当地管委会向被申请人提出了申请,被申请人批转由当地市国土资源局处理,市国土资源局聘请了有资质的勘测公司进行了实地测量,双方代表现场指界,确定了争议土地为202.395亩;

2、由于双方均不能提供争议土地原始地貌的证据,被申请人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二条、《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和国土批[1997]12号文件的规定,以最接近争议土地地貌的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准确定争议土地地貌情况,并以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认定的1991年地貌和飞地图斑认定争议范围内的202.395亩土地中,一平二调时调给申请人的土地面积为100.516亩;

3、申请人提供的证据不能认定东南角的水面及部分因责任制后耕作缺水的荒芜未耕作土地、与第三人置换的不属于争议范围的丘田及居住近50年的房屋占用面积为申请人所有;

4、被申请人及市国土资源局处理该土地权属纠纷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并严格按照了法定程序进行受理、举证、调解,并下发了“争议范围内面积为100.516亩土地所有权为申请人所有,101.879亩土地所有权为第三人所有”的决定,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第三人认为,一平二调土地平衡调整将第三人的土地调给了申请人是事实,然而1995年因客观原因申请人无力承担税费及经营,将所有权永久转让,表明第三人已全部拿回调出去的116亩土地。

行政复议机关审理查明,1957年一平二调时,第三人调出计税面积为116亩的耕地给申请人所有;1995年7月申请人与第三人签订了《土地转让协议书》,将一平二调时调整的土地全部转让给了第三人;2012年11月,因征地需要引发了申请人与第三人的土地权属争议,因多次调解无果,当地管委会向被申请人提出了调查处理申请,被申请人批转让当地国土资源局处理;2013年3月,国土资源局聘请了有资质的公司进行了勘测,确定了争议面积;2013年4月市国土资源局多次组织召开了协调会议,双方意见未能统一;2013年4月21日,市国土资源局向被申请人提出了调查处理意见,被申请人下达了X市土决XX号《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书》。

复议机关认为,1、被申请人作出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依据了申请人提供的1995年《土地转让协议》、财政所纳税证明、公路征地款收据、第三人提供的1952年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及1991年土地面积统计表,主要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

2、被申请人作出的决定书依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及国土批[1997]12号文件,适用法律正确;

3、受理土地争议案件前及受理期间,被申请人及市国土资源局多次组织了调解,调解不成后作出了处理决定,完全符合法定程序。据此,复议机关作出了维持被申请人作出的X市土决XX号《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书》的决定。事后,申请人及第三人均为提出诉讼申请。

焦点问题评析

一、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能否作为判断土地权属的依据? 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管理局有关土地权属问题的批复》(国土批[1997]12号)规定,“土地详查时相邻双方共同认定土地权属界限形成的有关文件、协议可以作为确定土地权属的证明材料;争议土地如为国有土地,对争议双方共同认定的土地权属界限,可作为人民政府确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参考依据”。在申请人与第三人都无法提供争议土地原始地貌的证据时,可以采用最接近争议土地地貌的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作出判断依据。

二、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程序。

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六条规定,“设区市、自治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下列争议案件,跨县级行政区域的,同级人民政府、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交办或有关部门转送的”;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受理的争议案件,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促使当事人以协商方式达成协议,调解应当坚持自愿、合法的原则”;第二十七条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报统计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权属争议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因情况复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提出调查处理意见的,经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第三十天规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同级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

办案体会

一、实地调查的重要性。

《行政复议法事实条例》规定,行政复议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实地调查核实证据。对于案情复杂,争议双方意见分歧较大的案件,书面审理的方式无法清楚的认定事实,对此,复议机关多数会进行实地调查取证,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形。通过实地调查,可以避免行政复议机关对争议双方提供的证据偏信偏听,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并纠正错误,真正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对于本案的争议焦点,即争议土地的划分,三方都存在的重大分歧,且大多土地权属案件中,仅凭书面证据无法真实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划分,为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复议机关必须采取实地调查方式,由三方在土地现场进行指认,并配合图纸及勘测报告来掌握案件的真实情况,为行政复议决定奠定了坚实的事实基础。

二、听证审理是确认证据、了解案情的重要手段。

土地权属调查论文 篇6

【关键词】土地调查 应用 土地监察 证据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日常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本文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特指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农村部分,以下简称“土地调查成果”)能否作为土地执法监察证据问题,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土地调查成果,是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组织专业队伍,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地调查而来,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率,可以直接作为证据;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能直接作为证据。现就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能否作为土地执法监察证据问题,试作分析。

一、土地调查有关规定和要求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土地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综合运用实地调查统计、遥感监测等手段。一般采用传统方式,即利用DOM和已有的调查成果开展全野外调查。由于各地技术条件不同、经济状况又有明显差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未作明确规定。

关于地类的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利用DOM和已有土地调查成果等资料,实地调查地类及其界线现状。地类调查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类。由于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的独立性,农村土地调查时,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特殊用地等按单一图斑调查,在城镇土地调查时进行细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农村土地调查以1:10000比例尺为主。调查底图制作,DOM的平面位置精度要求: DOM地物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的点位中误差,1:10000比例尺DOM,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5.00米;山地、高山地不得大于7.50米。特殊地區可放宽0.5倍。规定两倍中误差为其限差(其他规定参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二、土地执法监察有关规定和要求

土地监察,是指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土地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

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 、处理恰当、手续完备、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职责权限。土地管理部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依照受理、立案、调查、处理、送达和执行规定的程序进行。

案件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承办人可以向当事人、证人或者关系人提出询问,并应当制作询问笔录,承办人在必要时,可以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人员应当邀请有关组织或者人员参加,勘验人员勘验时,可以对物证或者现场进行拍照和测量。

三、对比分析土地执法监察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特点及其相关规定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日常土地执法监察的重点区域,主要是在城镇郊区及其以外的农村部分,即在农村土地调查的覆盖范围内,查处的重点是擅自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众所周知,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中,当事人不配合,案件承办人员又不能即时采取有效强制措施,调查取证难度较大,调查取证的过程较长,以致案件无法及时办结,甚至造成案件承办人员工作不力的误解。基于上述情况,为了缩短案件调查时间,快速完成调查,提高案件办结率,案件承办人员认为,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是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组织专业队伍,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地调查而来,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率,可以将违法用地实际位置与土地调查成果图件上位置对应,直接判定违法占用的地类,并在土地调查成果图件上标注后作为确定土地违法案件类型的证据。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199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一个显著改变就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不难看出,土地土地违法案件定性的关键点在于是否符合利用总体规划,而不是与土地调查成果是否相符。

另外,从农村土地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调查底图的比例尺,也可以看出,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高,远低于土地勘测定界成果的精度。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时,对违法用地的面积、四至界线要求精确确定。显然,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能满足土地执法监察中对违法用地面积和位置认定的精确要求。

四、结论

土地降温调查 篇7

一季度仅成交六块住宅用地

入春以来, 北京土地市场的尴尬接二连三。先是, 大望京村2号地块的低价成交, 进而是顺义仁和镇梅沟营村的两宗地块均因为投标企业不足三家流标, 而仅达到三家投标企业的密云地块, 仅有东方地景一家投标企业的报价3508亿元超过了该地块的底价3422亿元。如此低迷到近日才算有所改善,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顺利”成交三宗住宅地块。

在业内人士看来, 保障房比例过高成为流标之苦。以顺义两宗地块为例, 区域内, 交通、环境等配套仍不完善且地铁15号线也还没有完全开通, 地块的目标客户主要依赖顺义城区内的刚需, 所以总量不大。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 顺义两宗地块均位于六环以外。尤其是南侧地块配建的保障房比例超过一半, 不免令开发商望而却步。

其实对于北京土地市场而言, 2011年来住宅用地久未现身, 此番接连推出本应令开发商趋之若鹜, 但却频频遇冷。“目前地块选择上还是谨慎为主, 对于相对落后区域占用资金有些畏难。”一位在招标现场的开发商表示。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显示, 2011年一季度总计成交了47块土地, 其中仅有六项属于居住及相关用途。粗略计算, 一季度北京市土地出让收入为16602亿元。而去年同期北京市土地市场共成交了59块土地, 土地出让金累计高达486亿元。对比可见, 北京市今年一季度土地出让金仅为去年同期的34.16%, 同比减少了近七成。

根据现行规定, 土地受让人拿地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 开发商拿地后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在这种背景下, 开发商的拿地战略不免有所转移。专家分析, 目前大部分开发商已经受到成交量下调导致的现金收入减少与开发贷收紧的双重影响, 资金压力逐渐增大, 这势必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拿地的积极性。

其实就在最近一次成功出让中, 形势也没有太大改善。近日, 丰台区成寿寺地块等三宗宅地招标现场总共只有12家企业到场, 其中更鲜见大品牌房企。投标房企报价最高溢价率为31%, 少数房企报价仍然低于招标底价。现场有开发商表示, 目前成交量下滑, 影响企业库存、沉淀资金, 品牌房企出手相对谨慎。近期只有保利、首开等名企出现于土地市场。保利相关负责人更是表示, 目前拿地的趋势是近几年注重在二、三线城市拿地, 通过区域结构的调整, 降低房地产行业调控带来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 近期拿地现场不少外来开发商颇为积极, 在成寿寺地块和通州地块招标中, 河北高远投资集团联合体两次报价。河南新乡夏氏房地产有限公司也投标了成寿寺地块, 此外现场还有自称来自郑州中江集团的人士。尽管最终未能成交, 但外地企业尚且看好北京市场, 也算为北京土地市场迎来前一阵春风。

业内人士分析, 从三块出让的地块价格能够看出, 目前土地市场比较平稳, 北京增加土地供应的影响逐渐显现。而今日几块出让的地块周围的楼市在未来很可能会受到土地价格平稳、供应上涨的正面影响。而遭遇流标的顺义区仁和镇梅沟营村地块目前已改为挂牌出让再次入市。

截止4月26日, 成寿寺、长辛店、通州的三块地顺利成交, 成交总额14.33亿元。成交楼面价分别为15063元/平方米、6122元/平方米、5568元/平方米, 这一数据相比以前而言低了不少。

拿地方式二合作开发渐热

大型开发商联姻“土地爷”

“按照政府相关规定, 房地产企业在缴纳完全部土地出让金后, 购得了的土地就可以进行再次交易。”北京大兴某房地产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在北京土地市场中, 大型房企正在不断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对北京的房地产项目进行开发。”

这位人士表示, 在现有的土地市场中, 原有土地已经大量地保留在开发公司手里。全国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可开发土地都集中在一些开发公司手里, 企业收购已拥有的土地的房企或寻求合作开发, 能为企业在购地成本上节约很大一笔费用。

“目前, 两家开发商合格开发土地主要的模式分为三种, 即:投资参股、土地收购、成立独立公司让欲购买土地的开发商收购。相比前两者, 最后的方式在市场中比较常见, 主要还是这种方式能让收购土地的开发商避免因为缴纳契税而增加土地成本。”

他说, 根据有关规定, 参股的公司必须承担补齐土地出让金的责任, 这对开发商的资金要求比较严格。而收购土地, 则要缴纳相当于土地出让金10%的契税与营业税。为此, 现在北京土地市场利用最多的变通方式就是收购公司。

“作为开发商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收购拥有土地的公司不需要缴纳契税。拥有土地的一方, 就土地的使用权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 然后由拥有资金的一方对拥有土地项目的公司进行收购, 交易价格也将按照土地的价格来确定, 最后形成一个公司股权的转让。例如万科、中粮、金隅等都在通过这种方式, 对项目进行开发,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粮·万科长阳半岛、金隅·万科城等项目”。

“和北京万科合作的, 有包括中航、中粮、五矿、住总等在内的国有企业, 每家企业的合作方式不尽相同。”北京万科副总裁兼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说, “目前在北京这些国企的合作基本都是项目股权五五分。”

据了解, 在2010年, 庆祝北京万科2010年销售突破百亿的晚会上, 也曾出现了这些国企组成的方阵和万科员工部门一同表演节目。

在万科董事长王石眼中, 如今的万科更加强调社会资源的整合, 强调行业合作, “以做第一的心态去消灭其他企业, 迟早也会被消灭掉。”而2010年万科75%的销售收入来自合作项目的事实, 也不得不让人们感叹, 如今的土地市场, 已经进入了合作“耕耘”的年代。

虽然北京的住宅用地最近颇受冷遇, 但是房企并没有停止收地的脚步。开发商们对获取二三线城市, 甚至三四线城市的土地的脚步并没有放慢。

城镇土地调查浅析概述 篇8

1.1项目任务概述

城镇地籍调查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城镇地籍调查是在以往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由市国土资源局统一组织的一项系统工程。工程要求达到四个统一:统一坐标和高程系统;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计算机软件;统一时间安排,做到高质量完成任务。

1.2任务实施

按照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实施方案,xxx公司从xxx年xx月开始,在xxx土资源局的领导及部队监理的指导下,历时xxxx年多的时间,完成了xxx区域的城镇地籍调查工作。

1.3工作区域历史背景

xxx工作区,由于历史原因,土地管理混乱,测绘成果为xxx坐标系,xxx坐标系,地籍调查在xx年做过一次调查,由于时间久远,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土地,实用者变更、新增的土地、存量的变化,由于受当时人员、设备、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时间的久远,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通过系统进行城镇地籍调查,建立完善城镇地籍数据库,为加快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进程提供基础保障。

1.4技术路线

(1)控制测量工作,采用GPS RTK设备, 有条件的用网络RTK系统相连接,布设适当密度的图根点,作为测图的基础。(2)权属调查工作,以xx区最新的大比例尺地籍图为基本资料,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制作的大比例尺影像图为工作底图,结合以往已形成的权属资料,对调查区范围内的每宗地实地进行权属调查,确定宗地的座落、权属、面积、界址、用途等,指界后,绘制宗地草图,签字盖章等,有要求调查收集房产、税收及他项权利信息。(3)地籍测量工作,采用全解析法数字测绘技术,以图根点为基础,采集界址点和地籍要素点坐标绘制地籍图、宗地图。(4) 建立地籍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开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对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资料进行集成,与已发证的历史资料进行整合,建立地籍数据库,并与正在建立的统一数据库相衔接,为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提供基础平台。(5) 技术设计的工作流程图图1(普遍性)。

2根据上述(普遍性)地籍调查技术流程与实际结合优化工作流程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合理利用资料,资源。根据技术设计与实际工作结合优化细化的工作流程图如图2。 以下文字结合图2说明,A、B、C……为不同系列或类工序。B1、B2……为一系列工作。

3结语

地籍调查是测绘、权属调查,数据信息系统建设等综合的工程,这个过程没有绝对的先后,需要在各个环节穿插进行,配合,协调,一个合适的尺度,才能高效,有效的完成任务!本文吧这项工作大体简介,在工作流程中,优化了部分工作次序。提高了效率。是工程流程更合理,高效。希望能为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带来思路、启发。也可以不懂的人了解下地籍调查的过程。

摘要:城镇地籍工作分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该文根据城镇土地调查工作进行浅析、概诉土地权属调查程序;地籍测量技术工作流程。本文以技术设计书格式阐述、加入一些个人优化的工作方式,提高效率,对城镇地籍调查具有参考价值。

土地变更调查之我见 篇9

1、土地变更调查不仅保持了地籍资料的现势性, 而且使实地界址点位逐步得到认真地检查、补置、更正, 使地籍数据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和补充, 还使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逐步得以消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逐步用高精度的变更成果代替原有精度较低的成果, 使地籍资料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它满足新的需求, 使地籍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2、变更调查充分发挥了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闸门”作用, 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为第二次土地调查提供准确的农业用地基础数据, 为今后确定各年度实际耕地面积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提供依据, 为核定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情况提供重要依据。

二、土地变更调查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及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需要各部门和各基层的配合, 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开展变更调查工作的投入有限

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包括外业调查和内业数据成果整理, 技术性强, 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支持才能完成。由于投入有限, 没有专项经费, 不能聘请专业技术人员, 不能购置较先进的测绘定位工具, 不能及时对变更进行调查, 这就制约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2、从事土地变更调查人员的专业知识较为贫乏

一方面, 投入的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与繁重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任务不适应;另一方面, 从事土地变更调查的人员大多缺乏专业方面的知识, 对有关的基础知识、技术手段和方法不大了解。在以往的调查中, 将变更地块的位置在图上标注错误。

3、技术手段落后, 工作效率不高

首先,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是经常发生的, 变更的内容情况不同, 各种数据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因此要分时分段地及时做好变更的相关登记、统计工作和年度报表工作, 避免调查工作的长时间累积。而实际上每年只是在要求上报资料的时候才搞一次, 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工作成为了时间紧、任务重的突击工作。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全年的变更调查任务量, 这就难免有丢落的现象发生。

其次, 野外采集工具的限制。由于技术条件所限, 县级一般都是采用钢尺进行野外的调查作业, 由于钢尺的局限性, 变更图斑的形状、位置等不能准确体现。此外由于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 使他们在完成一些常规的统计工作时效率很低。

4、人为因素的干扰

为保证进度和质量, 每年的变更调查都需要乡镇基层土地所的配合。在变更调查的过程中, 上至领导, 下至配合外业调查的普通人员, 对每年的变更调查有着不同的认知, 隐瞒和多报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变更登记地类时存在有虚假现象, 如明明是耕地被占用而登记上报的资料中却填写的其它情况, 造成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的真实性较差。

5、变更登记档案资料的管理欠规范

变更调查结束后, 有的基层人员对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资料的意义不大了解, 以为这项工作完成了, 与以后工作没有什么关联。同时, 有些单位对初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档案资料管理不重视, 存放和保管随意,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资料丢失现象, 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变更调查成果的有序管理。

三、做好土地变更调查方法的探究

土地变更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如何才能使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使我们实时地掌握国土资源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情况, 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从事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对如何做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认为应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全面提高对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认识, 解决经费问题

科学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现状情况的基础上, 各部门应加强对土地变更调查这项基础工作的领导, 提高其工作地位。同时, 增加土地变更调查的投入。

2、充实技术力量

结合实际情况, 对各县国土资源局从事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学习的培训, 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部署, 承担基础数据的收集、统计、整理和分析。研究制定土地变更调查的工作和技术方案, 并定期考核所做的工作, 逐步使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真正得到落实。

3、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运用到地籍管理的具体实践中, 要逐步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 及时变更土地利用数据库, 这样可以使土地变更调查的实施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轨道, 从而真正做到实时地提供土地变更调查的文字和图件成果。同时应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的优势, 提高工作效率。

4、分时段、分年度把工作做好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是经常发生的, 变更的内容情况不同, 各种数据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因此要结合上级的要求和部署, 分时分段地及时做好变更的相关登记、统计工作和年度报表工作, 避免调查工作的长时间累积。

土地权属调查论文 篇10

一、凉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一)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 属乌兰察布市西南部前山地区, 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端、西北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2′~113°02′, 北纬40°10′~40°50′, 东临丰镇市, 西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和林格尔县接壤, 北与卓资县毗邻, 南隔古长城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县、大同市新荣区相望, 全县土地总面积345 139.75公顷。现有5镇3乡1办事处, 设有8个居民委员会, 132个农民集体, 822个村民小组。

(二) 调查前提

凉城县于1990—1992年进行了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及生态退耕、农业结构的调整, 原有的土地调查成果已不能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现状, 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宏观调控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第二次全区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 开展了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三) 农村土地调查的具体任务

凉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是按照全国统一技术标准进行的一项战略性、技术性任务, 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农村土地调查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 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 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 查清各类土地的分布、利用现状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公路、铁路、河流、农、林、牧、渔场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状况。调查目的是掌握真实的土地现状基础数据, 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 建立互联互通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四)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和安排, 我县农村土地调查工作从2007年7月开始, 进行了调查准备、内业地类解译、外业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成果汇总、检查验收等项工作。经过两年半的紧张工作, 于2009年底全部完成了调查任务, 提交了全部调查成果。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外业调查成果、数据库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该项成果被自治区评为优秀成果。

通过本次土地调查, 查清了凉城县的土地权属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 形成了权属和界线清楚、地类和面积准确、数据可靠及图件、数据与实地相一致的土地利用现状成果, 建立了全县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凉城县土地包括8个一级地类, 28个二级地类。全县耕地总面积74 227.83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1.51%;园地总面积206.59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6%;林地总面积87 947.75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5.48%;草地总面积146 814.95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2.5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9 350.93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1%;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4 640.87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6 053.17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65公顷;其他土地总面积5 897.66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71%。

(五) 城镇调查

城镇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一项基本内容, 是全面查清凉城县城镇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 掌握真实的土地数据的重要手段。

通过本次城镇土地调查, 完成了凉城县岱海镇境内11 120宗地的权属调查, 城镇调查面积648.92公顷, 查清了岱海镇的土地权属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 形成权属合法、界限清楚、面积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成果, 建立了岱海镇城镇土地调查管理信息系统, 形成了完整的城镇数据库, 为凉城县的经济建设和城镇发展提供了依据。目前, 凉城县建成区具体的用地类型有商业、工业、住宅、交通、特殊用地、水域等7个一级类, 22个二级类。在各类用地中, 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城镇居民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占建成区总面积的98.14%。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是年度变更调查的基础, 年度变更调查保持了二调成果的现势性

土地年度变更调查是国家运用二调成果为准确掌握各年度土地利用的情况, 以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及实施办法, 利用每年8月至下年1月的遥感正射影像图与上一年度标准时点遥感正射影像图叠加, 采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提取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监测图斑, 分期分批分发到地方, 作为地方开展年度调查基础资料。我县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遥感监测成果, 结合年度建设用地审批,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情况, 严格按照年度变更调查的相关要求, 实地调查并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全面查清年度内各类土地利用变更情况, 重点掌握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变更情况。结合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基本农田成果图, 掌握年度内基本农田变化情况, 确保各种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不占用基本农田, 使全县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达到“天上看, 地下管”, 质量提高, 数量不减的效果。

三、利用二调成果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

凉城县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是以凉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 (农村部分) 为基础, 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为调查确权依据, 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 通过实地调查核实, 依法确认集体所有土地的位置、界线、范围、数量, 充分了解全县各类土地的权属性质和类型, 为凉城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满足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土地开发整理、用地审批及耕地保护等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凉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涉及5镇3乡1办事处、132个农民集体, 307宗地, 调查面积为326 329.75公顷, 调查的开展主要分为外业权属调查、测绘和内业入库两部分。

(一) 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详查) 、土地更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农村集体农用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时的土地权属调查表及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进行复核。若权属调查手续不完备的, 或图上界线不明确或与实地不一致的, 应进行补充调查;原界址点已发生变化或设立不符要求, 需重新进行调查和指界确认, 绘制宗地草图;若权属调查表中对权属界线、行政界线未加区别的, 必须重新调查, 对行政界加以说明, 注记“行政界”字样。

地类面积按照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确认和量算, 只明确宗地内的调查地类 (一级类) 及权属总面积, 不具体细分农用地、建设用地等分类面积。面积按1∶10 000图件精度量算, 在土地登记簿和所有权证书备注栏中标注精度说明。

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村级权属图 (宗地图) ;村本级和飞入的其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分别制作宗地图, 包括本宗地和插花地 (飞地) 权属界址状况和地类状况的调查, 如权属线的走向, 界址点的设置, 地类的判读、新增地物的补测等等。同时, 完成初步地类调查, 对已经发生变动的, 进行新增地物补测, 如有明显参照地物的, 直接在1∶5 000或1∶10 000村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进行精确标注;如无明显参照地物的, 在工作底图上标注其位置, 并在现场埋设界桩, 统一利用GPS先进设备进行测量, 采集界址点坐标数据, 填写权属调查表、外业调查表。

对有争议的土地或一时难以确定权属的土地, 不划入任何宗地, 待争议处理后, 再行划入相关宗地或单独划宗。

(二) 内业处理

工作人员对外业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管理信息系统, 把外业调查的情况, 输入到信息系统当中, 生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资料。输出的主要成果为:土地登记申请书、权属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宗地图、权属界线协议书、权属界线图、公告图、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

(三) 界址确认

把输出的成果资料反馈到各村进一步核对, 如仍然存在疑问的, 各村提出书面意见, 再进行核实调查、制作成果, 直到完全正确, 双方才可在权属调查表上确认盖章。

(四) 内业录入阶段

2012年9月份外业调查结束后, 对调查资料进行检查整理、内业录入界址点、界址线、宗地属性, 内业录入工作于2012年10月底结束, 内业入库于11月中旬结束。

(五) 数据建库工作

2012年11月中旬完成凉城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 11月中旬到月底进行调查报告编写、成果图件编制、成果表格输出等工作。

2013年这项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共向农民集体发放证书148本。工作中形成的图、表、册等成果进行了统一归档。凉城县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受到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表彰奖励。

四、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第二次土地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延续

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

(一) 技术依据和技术路线

1. 依据国家《地籍调查规程》及《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方案》和乌兰察布市《集体土地确权调查登记发证工作方案》, 编写技术设计书和技术补充规定, 确定该地区具体作业方法和宗地勘测比例尺, 凉城县确定为1∶500。

2. 依据地籍测量规范和《地籍调查规程》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的基础上按照规程布设E级 (埋石) 控制网点, 随之采用GPS静态观测取得首级控制网点成果。控制网点布设及成果整理平差之数学精度均符合控制测量的规范相关细则要求。

3. 在首级控制的基础上, 每个自然村布设1~2个图根控制点作为宗地勘测的起算数学依据。

(二) 发证标准

1. 严格落实农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法律规定。除继承外, 对农民一户有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权的只登记, 不发证。

2. 城镇居民不准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住宅, 对购买和违法建住宅申请宅基地使用的, 只登记, 不发证。

3. 严格执行宅基地面积标准, 对宅基地超占面积的, 在办理登记时按下列情况处理: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 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 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 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 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 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 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 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 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 按照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进行登记。其面积超过当地规定标准的, 只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 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新、政府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 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并按规定的面积重新进行登记。

4. 农村建房占用宅基地时间以村委会出具的说明中的时间为准。

(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缓或不予登记发证

(1) 对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土地修建住宅的, 不予登记发证。 (2) 存在权属纠纷、界线争议或地面建筑物产权不明的宅基地, 在争议或纠纷未解决前, 暂不予登记发证。 (3) 无任何土地权属来源或土地权属来源不合法的宅基地, 或属违法用地, 不予登记发证。 (4) 因市政道路, 建设用地项目等拆迁另行划拨安置, 但目前未办批准手续的宅基地, 暂不予登记发证。 (5) 农村村民因已建住宅, 应当拆除的旧宅或已纳入土地置换、土地开发复垦项目规划复垦的旧宅, 不予登记发证。 (6) 因改、扩建公路、铁路已给予拆迁补偿, 房屋未拆除的不予登记发证。 (7)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村镇建设规划的。 (8) 经批准即将征用、拆迁的宅基地。 (9) 厕所、猪圈、牛栏、晒谷场等生活生产附属用地, 不纳入宅基地确权登记范围。

(四) 权属调查与宗地测量完成情况

按照《地籍测量规范》、《控制测量规范》要求, 在选 (埋) 首级控制 (网) 点、 (GPS静态观测、成果计算、整理) 的基础上, 设置测定若干图根控制点, 对每宗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及其他元素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权属调查, 确权登记、宗地界址线的划分、界址点的精确定位、标示设置喷涂并绘制宗地草图, 同时用解析法准确地对宗地界址点 (界址标示) 进行测量。全县共完成宅基地权属调查和宗地测量63 025宗, 集体建设用地权属调查和宗地测量323宗, 完成比例为100%。

(五) 现阶段工作情况

现阶段凉城县国土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协同作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确权登记发证调查成果、测量成果、宗地图等整理后的资料, 正在进行数据成果的权属、属性录入等项工作, 做建库的前期工作准备。同时向各村发布权属审核公告。

在具体作业过程中, 每个作业分队 (组) 对成果质量进行了100%自查、互查, 县国土资源局协同作业单位组成质量检查组对每个作业分队 (组) 、的工作进展、成果质量进行分段、分级检查, 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确保了凉城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早日通过上级部门验收。

五、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能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通过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国家将出台相应政策, 加快土地流转, 使全县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受到法律保护, 加快了农村牧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村镇规划,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 达到土地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加快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六、结束语

历经第二次土地调查、年度变更调查和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基本实现了全县的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 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动力源泉。这是一项利国强民的工程, 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基层国土人为之献身的自豪。

参考文献

[1]凉城县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4:10.

[2]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R].凉城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12.

[3]凉城县集体土地所有权工作报告[R].凉城县国土资源局, 2012: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T 1001—2012[S].

[5]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材料汇编[G].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 2012:4.

土地权属调查论文 篇11

关键词:土地利用;问题;土地资源;管理;调查;节约用地;意义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必须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因此需要通过土地资源调查,积极推进节约用地政策,不断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力度,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耕地数量剧减。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调整不合理,加之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我国农业用地面积剧减。另外,城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城市建设用地规范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工业化迅速发展,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大,缺乏合理的用地规划与调整,导致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

二、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调查

1、土地条件调查。其是对土地的自然与经济属性的影响要素进行的调查,包括土壤、植被、地貌、地形、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以及对土地的投入、产出、交通、区位等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的调查。目的是摸清土地分布的地学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的质量分布等,以满足土地评价、估价及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理业务对土地质量指标的要求。也称土地要素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调查:一是土地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主要有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的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生物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等内容。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按行政范围分为全国、省(市、自治区)、县(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般以县为单位进行。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或航片、影像地图,通过外业补测或调绘,将变化的地物界线转绘到地形图或影像地图上,勾绘出土地所有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界线,并以修绘后的地图作为底图,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同时将土地面积量算的成果,以乡(或村)为单位,由下而上逐级汇总出各级行政管辖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及各类土地面积。

三、土地资源管理中节约用地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在节约用地政策的引导下,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进而相应加强对农业用地的管理力度,从而提高农业用地的管理水平。当前,我国仍存在部分优质耕地被名义上建设项目征用的问题,表面上是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与工业化发展,但很多耕地在被建设项目征用过程中没有受到合理的保护,导致很多粮食生产基地受到严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生产与发展。而在节约用地政策的积极号召与宣传作用下,不断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与规范,建立完善相关耕地保护法规与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保护耕地力度,从而保证农民生产与农业发展需要。

2、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节约用地措施,有利于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严格遵守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約等规划原则,统一管理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有利于实现同步编制,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基于我国很多城市人多地少的实情,不断推进土地节约措施,建立完善土地节约集约机制,同时在农村土地用途不变的原则上,积极探索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从而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3、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属于保障性管理工作,通过节约用地政策的积极推行,将土地资源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为社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前进平台。在节约用地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统一与合理管理与调整土地资源的布局与规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土地资源再生能力,有利于保证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加强节约用地相关措施,有利于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力度,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调整与规划的合理性、整体性、系统性。另外,通过实施节约用地措施,加强用地规划,可以不断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优化展。

4、有利于减少城市化建设投资成本。节约用地政策的执行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及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在节约用地政策的推动下,城市规划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用地的统一管理与规划,以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根本战略,通过集中式布局与合理规范,尽量减少不必要管线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道路占用土地的现象。这样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有利于减少城市化建设投资成本。

5、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积极推行土地节约政策,建立健全相应管理部门监管互动机制,完善责任制,把节约集约用地纳入干部提拔晋升的考核内容当中,有利于强化各级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员落实实地考察工作,全面了解与掌握土地使用情况及利用情况,进而积极寻找出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正确引导农民耕地利用方向,并不断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方案合理与科学性改进,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此外,基于节约用地政策引导,促使相关管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土地资源利用法律法规,逐步实现土地资源管理法制化。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使得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率偏低,并且在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降低土地资源利用率,并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因此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积极推进节约用地政策,不断规范土地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付聪.浅谈集约节约用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

[2]孙颖,周进生,马安胜.耕地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0)

[3]尹胜哲等.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J].科技致富向导.2011(13)

土地权属调查论文 篇12

一、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一)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面积大、速度快

在调查的2194个普通农户中,2013年有耕地转出的农户924户,占42.1%,有耕地转入的农户204户,占9.3%,未发生流转(指既没有转出也没有转入)的户1066户,占48.6%。转出、转入户共1128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51.4%,即有一半以上的农户与土地流转直接相关。其中,2013年耕地转出农户所占比重为42.1%,比2011年提高12.5个百分点;转出耕地面积占承包耕地面积30.9%,比2011年提高8.8个百分点。

(二)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为主,股份制初露端倪,而且转包是形成规模经营最主要的流转形式

在924户有耕地转出的普通农户中,采用转包(本村农户租用)的占52.2%;出租(外村人员或企业租用)占37.0%;其他形式占10.8%。转包和出租这两种方式共占89.2%。另据对118户规模户调查,采用转包(指规模户通过转包形式转入本村农户耕地)的户占72%;出租占(指规模户通过转包形式转入外村农户耕地)14.4%;股份制2占10.2%,其他形式占3.4%(见表1)。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一是转包、出租模式占主导地位,在规模户中,还出现了股份制这种更具市场化的流转方式;二是转包是形成规模经营最主要的流转形式。

(三)转到亲戚朋友手中的比重最大,转入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比重紧随其后

据对924户普通转出户调查,耕地转出到亲戚朋友手中的占48.9%,转出到家庭农场的占2.1%;转出到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比重分别占22.4%和22.5%;转出到农业公司和其他经营组织的分别占3.6%和0.5%(见表2)。农村土地流转仍然呈现明显的“熟人社会”现象。

(四)平原土地流转多,山区土地流转少

调查显示,被调查的3个山区县12个村民小组2013年转出耕地425亩,占承包耕地的16.6%;5个丘陵县20个村民小组转出耕地1028亩,占36.5%;4个平原县16个村民小组转出耕地1047亩,占38.4%。平原地区转出耕地占承包耕地的比重最高,高于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丘陵次之,高于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山区最低,比平均水平低14.3个百分点。

(五)有偿转出与无偿转出并存,规模户有偿流转的比重相对较高

在被调查的924户转出户中,转出耕地有租金的占54.7%(每亩平均租金906元), 无租金的占45.3%。在204户普通农户的耕地转入中,支付租金的仅占14.2%,没有支付租金的农户占85.8%。在118个规模户中,转入耕地支付租金的比重占68.6%(每亩平均租金750元),无租金的占31.4%。没有租金的土地转出对象多为亲朋好友。

二、土地流转的主要成效

(一)有利于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且规模效益凸显

被调查的12个县48个村民小组,2013年耕地常年撂荒面积207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6%;被调查的204户转入户中不但没有耕地撂荒发生,而且还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了16个规模户。经过土地流转,这16户的户均经营耕地面积达到了48亩。另据调查显示,118个规模户的户均经营耕地面积323亩,且其亩均耕地粮食净收入与经济作物净收入之和达到了2133元,规模户亩均耕地粮食净收入与经济作物净收入之和比普通耕地转入户高1.8倍,比没有耕地转入户高2.3倍。

(二)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调查的2194户普通农户中,长期外出劳动力3156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4.3%;常年举家外出391户,占总户数的17.8%。另据924户耕地转出户调查,有81.5%的户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经商,而没有耕地转出户中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经商的户所占比例只有69.3%;耕地转出户户均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315户,占34.2%,比未转户(289户,占27.1%)高7.1个百分点。

三、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流转年限短

据对924户转出户调查,土地流转年限在2年以下的占20.2%,3~5年的占51.2%,6~10年的占8.4%,10年以上的占20.2%。可以看出,流转年限在5年以下的比重达到71.4%,流转年限在10年以上的仅占2成。另据对118户规模户调查,流转年限在2年以下的占11.8%,3~5年的占40.7%,6~10年的占15.3%,10年以上的占32.2%(见表3)。可见,虽然规模户耕地流转年限比一般农户要长,10年以上的占到1/3,但5年以下的仍占一半以上。土地流转期限太短,不利于土地的投入和基础设施改善,也不利于进行长期规划和发展,不仅不能很好地发挥土地的效益,还可能导致土地的掠夺性经营。

(二)土地流转不规范

在土地流转的程序上,很多农户都没有签署协议或合同,而往往是流转双方的一种口头约定。在被调查的924户有耕地转出的普通农户中,有口头约定的占54.5%,有书面协议的占45.5%;而在204户普通农户的耕地转入中,97.7%通过口头约定转入,有书面协议转入的只占2.3%。在118户规模户中,虽然通过书面协议转入土地的较多,但通过口头约定转入的户仍占32.2%。口头约定使双方利益无法受到法律保护,容易引发矛盾,且稳定性差,随意性大,土地流转面临随时中断的可能。另外,调查显示,即使流转户间签订了合同也只是简单协议,且格式不规范,对流转涉及的双方责、权利界定不清。

(三)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

一是部分地区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和保护,缺乏必要的公证和管理,流转行为无人监管,流转纠纷无人受理,转出户和转入户利益得不到保障,个别地方还存在土地强制流转行为。据对“您所在地土地流转工作是自发组织还是政府组织”调查中,71.5%的农户认为土地流转是自发组织,28.5%认为是政府引导。在对118户规模户调查中,66.1%认为是自发组织,33.9%认为是政府引导。二是土地流转市场不规范、不健全,缺乏流转平台和中介组织。对“当地县政府是否建立了土地流转市场和平台”的调查中,有61.9%的规模户认为建立了平台,38.1%认为未建立平台。对未流转土地的农户调查显示,有36.3%的户想转出自己的耕地,但表示没人接手。

(四)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有后顾之忧

在现有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有些农户怕政策多变,担心土地流转后要不回来,或是征用时得不到全额补偿费,对转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普遍存在担心。加之流转双方利益难以协调一致,一定程度也阻碍了土地流转。据对“没有转出耕地的原因”调查,除自己能够耕种和想转出无人接手外,有26.0%被调查户回答“不愿转让、想给生活留保障”;有14.7%回答“不愿意转让、想留给下一代”;有26.8%想转出,但认为转出价格偏低。可以看出,在没有转出耕地的农户中,有1/3的农户仍然将土地做为重要生活保障。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规范土地流转

及时出台和完善土地流转方面的相关政策意见,加快土地确权颁证;对土地流转的原则、范围、形式等做出具体规定,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和扶持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开发;探索土地使用的约束机制,采取措施解除离土农民的后顾之忧,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更长远、更稳定的土地流转合同。制定土地流转定价体系,提供价格指导和参考,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流转补偿标准和利益分配比例。大力宣传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

(二)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信息体系

一要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大力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积极开展土地评定、评估、登记等工作,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组织在土地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之间的媒介和桥梁作用。二要建立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及时收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使广大农户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者能及时、准确获取可靠信息。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尽快将进城务工、已放弃土地农业经营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户籍、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统筹解决居住问题,让“农转非”受实惠,让农民工在城市安心落户。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的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面积大、速度快;二是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为主,股份制初露端倪;三是转到亲戚朋友手中的比重最大,转入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比重紧随其后;四是平原土地流转多,山区土地流转少;五是有偿转出与无偿转出并存,规模户有偿流转的比重相对较高。土地流转的主要问题是流转年限短、不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有后顾之忧等。据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上一篇:晓庄学院下一篇: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