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实践性

2024-09-10

高中地理实践性(共12篇)

高中地理实践性 篇1

教学本就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 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 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 提升师生教学活动质量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 对话教学既是对“灌输式”传统教学的解构, 也是对新型课堂教学范式的建构。从对话主体的角度来看, 对话主要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对话五种类型。在对话教学中, 教师、学生和文本是三个“对话源”, 这些“对话源”之间通过相互对话形成“对话流”, 再通过“对话流”的不断碰撞、交流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对话场”。在对话教学中, 教师、学生和文本是三个平等的主体, 对话过程就是这三个主体间的合作互助、思想碰撞与精神交流的过程。

在当前诸多课堂教学新形态中, 对话教学是一股新兴的力量, 被许多学校和教师所推崇。笔者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也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课前对话

1.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在课前, 教师要认真研读地理教科书、地理教学参考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以及地理高考《考试说明》 (或《考试大纲》) 等文本, 确立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以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筛选对话主题, 制订对话方案, 选择教学用具等。再通过备课组成员的集体研讨, 编制出课堂教学的“对话单” (即“学案”) 以及“教案”。 (“对话单”的基本结构有课题名称、课前准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探究主题、对话方案、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学习后记等) 。

2.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这里的文本主要指学生使用的地理教材和教师编印的“对话单”以及一些地理教辅资料。课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预习任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查阅资料, 熟悉教材、梳理教材, 并初步理解教材的主干知识, 完成“对话单”中的预习任务。学生预习时, 可在适当位置用红水笔标注出难点、疑点或做预习笔记, 为课堂展示和讨论做准备。

3.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这里主要有两次对话。一是教师批阅“对话单”, 实质就是教师与学生没有面碰面的师生对话。教师通过批阅学生上交的“对话单”中的“预习作业”, 了解学情。教师在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后, 还要对原始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预设好教学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处理好每个环节的过渡和衔接。二是教师对部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培训, 主要是对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课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让小组长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师的教学思路, 再由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培训, 确保课堂各环节有序、高效推进, 最终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再到“学好”的目标。

二、课中对话

1. 教师与学生课堂中的首次对话

主要包括上课前的温馨提示、预习反馈、学习目标展示及新课导入等。“温馨提示”内容不限, 以提醒学生做好课前物质 (如地理教科书、“对话单”、地图册、纸笔等) 准备和心理准备;“预习反馈”的内容主要是课前学生的预习质量和预习态度等, 预习任务完成较好的个体和学习小组群体要给予表扬, 反之要委婉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目标展示”一般分为黑板展示、课件展示、口头展示等, 其中必须有黑板展示。学习目标表述要具体、准确、精练、完整, 教师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展示,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以及“达到什么目标”等。目标设计的起点要恰当, 让学生能从目标达成率上获得成功的喜悦;“新课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欲望, 使每个学生都能跃跃欲试, 快速进入对话状态。

2.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这是整堂课的主体部分, 主要有小组交流、展示、评价与修改完善等环节。每个班级按照“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6~9个学习小组, 组内学生分两列桌对桌、面对面而坐, 以便于学生间的沟通与互动。一般每组6~8人, 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分为A、B、C三类。每个学习小组自主确定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当组长, 组长是组织者、管理者, 每个学生都是合作者。“交流”是合作的灵魂, 小组交流先是组内面对面的两人交流, 然后再全组交流, 并形成小组意见和观点。“展示”是各个学习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 展示主要有书面板演和口头表达两种。书面板演时各小组同时进行, 一般由小组内第三层次的学生即C类学生进行展示, 要求字迹工整、条理清晰、语言精练、书写快速;口头表达一般由小组内第二层次的学生即B类学生展示, 要求脱稿、声音洪亮、用普通话、表述流畅, 要突出重点难点、规律方法及疑难问题。“评价”可以是学生主动自评, 也可由教师指定学生进行评价。当小组展示的内容不够准确、全面时, 其他小组可适时地进行点评补充。每个学生都是小老师, 他们随时可以对其他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 对错误进行及时纠正。教师指定学生进行评价时, 一般选择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同学即A类学生, 因为他们相对其余两类学生来说知识面更广、思维更敏捷, 评价更到位、更精彩, 聆听评价的学生才会更赞同, 这样也可节省教师再次点评的时间。一个学生的评价结束后, 其他学生还可提出新的质疑, 评价——质疑——答疑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们通过质疑对抗, 对问题和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这正是课堂得以升华、拓展的地方。通过评价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修改完善”是指通过学生展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对话活动过程, 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探究的地理问题进行自主修改、完善, 形成标准答案。在对话中, 保证学生发言机会均等, 防止部分学生讲得过多, 而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同时要控制发言节奏, 防止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

3. 教师与学生课堂中的即时对话

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对话过程和对话结果进行适时点拨。教师的点拨既要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又要为学生下一轮对话活动注入动力。在时间上, 教师点拨讲解的时间总量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 重点问题的一次性点拨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对生生对话中出现的问题一次性点拨一般不要超过3分钟;在形式上, 教师应该把最有价值的思维留给学生, 真正落实学生的思维互动;在内容上, 教师主要点拨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时, 尤其注重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注重经验规律的总结, 注重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认知过程的疏导。同时要对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合作精神、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进行全面评价, 要以激励性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持续参与对话活动的热情。

4.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一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 多次与教材文本和“对话单”文本进行对话, 完成“对话单”中的相关要求, 理解和领会教材内容的主干和精髓;二是指课堂限时检测。为了落实“堂堂清”, 每堂课必须有过关检测环节。检测以书面形式为主, 即“对话单”中的“课堂检测”部分。检测时, 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学生通过自主检测, 知道“我已会多少, 还有哪些知识和能力漏洞”, 以便及时补漏。检测试题一般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 试题设计的情境要新颖, 命题背景素材尽量选用地理图表、景观图片、生产生活实例、时事热点新闻等, 以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新授课的课堂检测题量以5分钟为宜。

5. 教师与学生在课尾的对话

主要指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 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升华的行为方式, 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既是本课堂的总结和延伸, 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课堂总结要注意以下几点:课堂总结要紧扣教学内容, 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完善与提升;总结时, 语言要简洁明快、绝不能拖泥带水, 方法要灵活多样、不要过于死板;课堂总结要把握好时机, 在下课前必须结束, 避免拖堂而引起学生反感;课堂总结可由教师完成, 可由学生 (一般是地理学科的学习班长或学习小组的组长) 完成, 也可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总结时间, 一般不超过3分钟。

三、课后对话

1.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一是学生针对课堂中没有听懂或模糊的地理知识或地理问题, 主动找教师进行讲解或面评, 以不留知识漏洞;二是教师主动找地理学困生进行辅导, 询问他们还需要哪些帮助, 以消除他们的知识障碍。对地理学困生的辅导, 主要包括作业面批、疑难问题解答、地理学习方法指导、地理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三是教师一节课上完之后要听听学生的心声, 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直观、感性和极富情绪化的个体体验与感受。课后, 教师可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询问学生“课上学到了什么”“喜欢老师怎样上课”“老师有哪些缺点与不足”“对老师还有什么建议”等。教师要站在客观、公正、科学的立场倾听学生的意见, 并作出正确评判。学生的肯定, 会成为教师今后工作的动力和方向, 他们的赞同让教师知道了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学生的批评则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 让教师清楚认识自己的不足, 促使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深入反思, 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臻完美。从发展的观点来看, 学生参与评教促进了教法学法的改进, 必然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双赢”。

2. 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一是学生重温教材、重新整理课堂笔记和订正“对话单”、整理错题集或典题集等。整理笔记既是对课堂内容的及时复习, 也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教师对“对话单”和教案进行修正、完善, 以便后续教学时再补救、再利用;三是教师每两月对学生的笔记本和作业本进行一次评比, 评选出优秀笔记本和作业本并在班级进行展示、在同学间进行传阅, 使之成为集体共同分享的“漂流本”。

3. 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对话

换言之, 就是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反思, 其表达方式主要是写“学习后记”和“教学后记”。学生的学后反思主要包括“今天我学了什么?”“我还有哪些知识和习题不明白?”“我的学习体会”“我给老师的建议”等。学生通过学后反思, 不断审视自己, 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使自己后续的学习活动更富有成效。同时, 教师通过翻阅学生的学习后记, 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教学反馈信息, 将其作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教师的教后反思, 既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探寻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又是教师自我剖析、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有效捷径。教学后记可以记成功经验、记失败教训、教学灵感、教学感悟、热点素材、学生的课上见解、学生的课后质疑等。课后写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贵在深刻。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写促思, 以思促教, 长期积累, 必有“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之功效。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只要我们深入领会对话教学的核心理念, 敢于进行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不断完善对话教学的操作流程, 坚持教学反思与总结, 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实践性 篇2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包括将新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和教师将新课程现实化制度化的过程,而后者就需要广大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把课程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教师的专业乃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题。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在高一地理新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地理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有了较真切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新课程目标

对新课程目标的正确认识是正确运用新教材、改变教学方式的前提。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目标对学生的地理素养作了全面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除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对地理图表、地理数据的阅读分析、运用等基本技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要求凸显掌握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比较、概括等地理培养。过程与方法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二、改变教材观

1.地理教材观的“误区”

在对教材的认识上,以往我们的认识往往存在一些误区:

⑴教材是“教”的材料

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教材的“教”,而忽视的学生的学。所以为了教师教 的方便,地理教材内容往往以概念和原理为主,枯燥乏味。

⑵教材是教学的标准

以往的教学大纲详细规定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致于教师往往认为:教科书是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依据,也导致了“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模式,而不是把教材当作学习知识的媒介。

⑶教材就是课本

长期以来,地理教材形式单调,导致很多教师形成一种误解:教材就是课本。

⑷教材就是“真理”

所以以往我们的教师总跟学生说:“要以本为本”,即以课本为标准。2.改变教材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地理教材出现了“一个标准,多个版本”的局面,我们德州市所选用的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在新课程理念下编写的新教材面前,以上的那些偏激的认识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我们要不断改变这些偏激的认识。

⑴教材更突出为学生“学”服务的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教材的编写是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展开的,因此新教材从形式和内容上都生动活泼,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看、喜欢学,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如漂亮的景观图、形象的图表、示意图,案例、活动的设置等等。

⑵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标准

教材既是教师教的材料,更是学生学的材料,它是知识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标准,“一个标准,多个版本”鲜明地证明了这一点。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无法与每一个学校相适应,难以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吻合。所以所选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权力真正把握在我们地理教师的手里。教师可以选择内容,控制难易度,也可以灵活地调整教学顺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的需要。具体怎么用好教材,让教材真正发挥引导学生学的作用,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

⑶课本只是教材的一种

教材应包括所有可以作为教学材料的媒介。在现代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材的包涵内容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无论是传统教学中常用的地图册、练习册、教师指导用书、课外读物、教学挂图、教学用具等,还是包含了现代技术的光盘材料、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信息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挖掘教学材料的能力。

⑷教材不是真理

高中地理新教材有4个版本: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不同教材所选取的知识不一样,即使是对于相同的地理原理、地理现象,各版本阐述的角度、叙述的方式也不一样,哪一版本可以当用真理呢?每一个版本都不是真理,只是知识的载体。况且,教材总不免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当认真钻研的基础上,大胆质疑教材,充实完善教材。

社会在发展,地理知识也在不断发展,今天的真理明天也许就是片面的,而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看法也就不同。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材,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吸收新的地理科学营养,补充新的地理信息,让学生学到新鲜、紧跟时代、富有生动情趣的地理知识。

三、更新备课方式 备课疑问:

统览新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形式还有内容,新教材与旧教材存在很大的差别,而适应了旧教材的教师面对新教材时总不免会产生一些困惑,使得备课无从下手,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产生过的一些疑问:

疑问一: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往往较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同时对新教材,讲多深,讲多少,怎样把握呢?

疑问二: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引设置了很多活动,而这些活动占用了很多课堂教学时间,使得短短40分钟的课堂只能学习很少的内容,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的现象。怎样解决?

疑问三:教材内容突出时代信息,这使得许多教师很难适应,往往是“现学现卖”,也使得课堂应付较困难,尤其当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时,更有些不知所措。怎样应对?

疑问四:新教材设计的活动和问题研究灵活新颖,有些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对于这样的教材部分怎样备课?

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的疑问,需要在才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在近一年的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对以上几个问题,也慢慢地探索到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对策一:对于疑问一,解决的办法实际上是我们以往备课强调的修订本备课。教师集体讨论讲多深,讲多少,怎样讲,统一要求,同时整合各个版本的教材,取各自的优势,确定教学的深浅度,联系热点和生活实际,取长补短,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将这些集体备课的成果形成集体教案,毕竟智慧是远远超过个人的。在集体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个人的领会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个人教案。

对策二:对于疑问二,打破原来的节次备课,变为单元进行课时备课,统筹安排每一个单元下每一节要讲的内容。对于每一个活动充分准备,确定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活动规模、活动的评价方式,做到课前充分准备,以使课堂顺利进行。

对策三:对于疑问三,充分利用我们日常接触的媒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相关知识盲点,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扩大地理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对策四:对于疑问四,除了对策三,还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展示问题的解释,共同探究,各抒己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不同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但这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师在其中主要是点拔引导的作用。

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新课程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怎样实施地理探究课,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以下是本人对实施探究课和探究式学习的一些简单的体会。

首先,正确认识探究式学习的涵义

探究即探讨的研究之意,就是通常所指的“深入探讨”、“反复研究”。探究式学习可分为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即探究法的两种模式。

接受式探究,是学生通过向他人询问和搜集资料,得到现成的信息,以获得知识的方法。发现式探究则不然,它是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研讨等活动,得到非现成的信息,再通过整理、分析等活动得出问题的,以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我们人教版高中地理中很多的“问题研究”都融入了探究法的两种模式,例如必修3第二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最后的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在提出问题后,教材给出了这样一个研究步骤的提示:

在这其中就含有两种探究式学生方法,可见,我们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是这两种模式相结合的学习。

第二,了解探究课的特色

1.探究式学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和好强的心理,对未知和稀奇的现象喜欢寻根问底,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勇于回答乃至抢答。探究式学习顺应了青少年的这种心理规律,因而也容易得到学习的欢迎,他们勇于探究,勇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寻求探究问题结论。

2.重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探究法的又一特点。探究式学习不但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搜集相关信息,并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而且提倡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协作精神,使成果可以共享。

3.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参与者,但却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而是地理学习人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人过程。这种互动过程能充分体现师生平等和谐关系和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这是探究课的又一特点。

第三,地理探究课的实施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地理新教材有些问题是教材直接提出的,而有些则是需要发现的,问题的发现应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处于指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举个小例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讲到“问题与对策”的第一个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时,可先让学生分析图4.25及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面临哪些困境?通常探究问题来自教材,教师课前要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并应写在教案中,这样才发挥指导作用,做到游刃有余地组织课堂,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步骤二:根据问题、查询问题

信息可以从教材中查找,也可以从其他参考书、报刊或网络中查询,也可询问教师和同学,获得信息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

步骤三:分析资料,寻求问题结论

对资料的分析,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也可以采用分组交流、与教师交流等方式,以寻求探究问题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个组织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必要时给以点拔和解疑或启发讲解,当然教师也要更多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问题的结论,提高课堂效率。

步骤四:交流和展示探究成果

结论得出后,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也可用语言表达,还要展示除文字结论以外的成果,如地图、示意图、图表等,并进行交流。最后由学生自己或教师进行评价。

我个人以为,这几个步骤可大可小,小到类似于步骤一中提到的小问题,大到第一章最后的问题研究。对于小问题的探究,在一堂课中可以设计好几个,当然时间上进行的也很快。大问题则要需一堂课来探究它,使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深的印象。

第四,探究课的准备

教师要认真备课,设计好探究课的教案,要体现探究课题、目标和过程等,重点放在探究问题及结论上。教案中,必须将探究问题结论的论点和论据明确地呈现出来,同时预想课堂中学生会提出的种种想法,以备在课堂上做到应付自如。

高中地理实践性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综合实践;地理实践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研究性、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把地理实践作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贯彻综合实践的渐进、深入原则,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效。

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国家意志和社会需要的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学科的综合课程。

从国家角度分析,在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下,人口数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核心与关键是提高国民素质。因此,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人才培养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但我国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正如吴刚平教授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能培养打工仔,培养不出老板;只会解题,没有问题;只求稳准,不会冒险。为何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为何随着学校学习年限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为何幼儿忙探究,学生忙解题,成人忙休闲?

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高中生具有兴趣潜向发展,对模仿和探索持认同或厌恶感性化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净化正向发展环境,能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人才发展打下基础。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立足于地理实践而不局限于地理

活动采取以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总结反思相结合的模式。对任何实践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要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

教师要耐心地加以启发指导,精心组织设计,将地理实践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实践活动,按活动范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

校内活动主要有: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滑坡观测与预报、天文观测、教具制作、实践阅读、地理墙报、知识专题讲座或报告会、辩论赛等。

校外活动有野外观测、乡土地理调查(包括自然生物、经济、人文、环保等)、地理旅行、地理参观、测量与地形图绘制采集标本(包括岩矿、动植物、土壤等)。

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以班、组、兴趣小组、协会等为单位,在时间上可以是长期的,如气象观测、滑坡预报等;也可是短期的,如地理展览、地理调查、地理报告会、主题班会等。

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与问题

1.走出课堂,真实交流,增强德育效果

几年来,笔者发现,在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中,师生间越了解,德育成效越好。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远比课上更积极。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帮助,同时对于好学上进的学生进行表扬,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

2.把实践活动当成玩,是任务,或是形式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学环节异化导致综合实践活动仅仅为活动而活动,即“只有活动,没有课程”。活动的设置丢掉了校本课程的本意,既没有反映地方、学校特色,又没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这种活动空有其表,毫无内涵,学生无所得、无所获,背离校本课程设置的初衷。校本课程中的活动必须是有规划、有设计、有组织、有评价的,必须是与学生的兴趣、意愿和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只有综合实践就可以,从教师到管理者都容易忽略学生活动的过程评价,以学生作品为最终目的,形成千篇一律的活动结果。学生的发展是多样化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总结与反思,而不能单一化。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实践研究 篇4

一、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实施

第一, 在新高中地理教材教学中,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 大胆地怀疑, 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 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例如新教材中讲述了许多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粮食问题, 这些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发言,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 揭示问题的实质, 并根据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 探索性地提出人类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为将来研究准备一些课题。

第二, 在新高中地理教材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新高中地理教材教学中, 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地理的能力。无疑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 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因而, 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关注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 积累知识和方法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关键。新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研究性课题, 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这就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要使学生有能力解决这些课题, 在新教材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而且要加强对主要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 如:归纳、类比、联想、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等思维方法的训练。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基本模式可总结为:创设情景→激发生疑→启发思路→鼓励组合→解决问题。例如在《海洋环境》教学中教师可联系实际, 讲述近年来, 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创设海洋表温及运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情景, 让学生展开联想, 联系海洋与大气水、热平衡的关系, 进行归因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大气异常变化的原因, 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从中探究得出问题的结果。

第三, 在新高中地理教材教学中,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会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 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根据高中地理新教材用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教材的框架的特点, 在探究式教学中, 探究主要内容应该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21世纪的社会将是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社会, 与此同时, 也将伴随着人口激增、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如何发展才能趋利避害, 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些新教材内容的把握, 无疑取决于学生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会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 理应成为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在实际教学中, 结合学生要探索内容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授探究性学习方法, 这样做, 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 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因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讲授新的高中地理知识时, 大多数学生是不易理解和掌握, 对于地理教学的重、难点, 尤其是比较抽象、复杂的题目和内容。而多媒体技术教学却可以克服这一大障碍,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则可以发挥其自身具有声音、文字、动画、图片等生动、形象、直观的媒体信息同步进行的优势, 同时在同一屏幕上显示相关的图像、动画或文本, 而这也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另外, 在高中地理课堂, 正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还能将地理课本中抽象问题或是复杂的事物进行综合, 通过对比分析使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变得清晰易懂, 同时, 使学生化难为易的掌握和理解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从而有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提高高中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三、探究式学习的形式

教师引导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引导的研究性学习, 其基本过程可阐述为:讲解 + 讨论 + 练习。例如:在《大气环境保护》教学中, 教师通过系统地讲述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大气垂直分层, 阐述讲解全球气体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等现象,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如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说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的天然屏障, 从找原因、看危害, 求防治三个项目上着手探求温室气体、臭氧层、酸雨等重点知识, 然后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巩固知识。

高中地理实践性 篇5

一、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设计思想

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标下教学观念与现代课堂的融合,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实施与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来看:很大一部分是地理老师的教学观念、课程观念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鉴于此,教学目标设计之前,必须整合指导理念与思想进行。

1.课程理念是正确定位目标价值的基础。课标最核心的要求是将学科发展变成学生发展,通过注重地理探究、学习需要、地理素养,将学习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这也可以看出:当代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发展,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更要从知识传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是一切思维产生的源泉,科学的问题对激发探索欲望、提高思维活跃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科学提问对解决问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期间,问题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深刻性与开放度,通过注重实施层次,达到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激发思维的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能否自然高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着重大联系。在充满自信、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效果与效率较好。因此,在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在学生独立学习的条件下,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好小组讨论,并且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层反思、监控、补救、调整,以此激发学生的效能感。在创建小组时,结合学习差距与个性特征,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二、体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1.展现三维融通。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技能与知识三个维度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其中技能与知识是条件,同时也是价值观、情感态度、方法实现的有效载体,方法与过程是关键,它是实现整个情感态度、技能知识以及价值观的中介。因此,在现代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整合学生状况、知识技能与实施方式,尽量做到实践与目标设计的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功能。

2.关注主体差距。自课标推广以来,它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始终围绕学生发展。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中,它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最近发展区间”与多元功能则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梯度。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要求与层次的目标梯度,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保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优化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在新时代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在教学设计之前,对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通过深入教学目标与基础设计,深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它的`课程要求是: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且概括圈层特征。建议通过示意图绘制或者利用学具、教具,明确地球圈层构造。在这道题中,它指出了该章节的学习目标,掌握地球圈层特征与结构,活动建议是针对目标或者要求提出的建议,不仅是教学媒体组合与选择的依据,还能辅助学生认知,生成良好的媒介。这两个建议重在体现方法与过程,同时也是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得以实现的方式方法。另外,通过示意图或者学具进行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三、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1.领会课标精髓。地理课程作为地理教学实践、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的衡量标尺和依据,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从渗透教学精神,贯彻课标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地理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与持续发展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将技能知识、方法与过程、态度与情感有机地贯彻到一起,这样才能将其生成互相联系的整体,最后推进学生发展。

2.挖掘资源,协调关系。随着教育职能的深化与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不仅体现在地理知识、规律、原理、技能上,它要求关注实践过程与探索方法,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资源观、人生观、全球意识与环境观。地理教学作为环境资源、人口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爱国主义与国情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大胆实践,这样才能推动学生长远发展。教无定法,高中地理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结合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在创新中求发展,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 篇6

关键字:高中、地理教学、理论、实践

【分类号】G633.55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以及师资力量的不断壮大,高中地理教学事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而地理这门课程也成为了高考的考察的科目之一,由此可见,做好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高中地理这门科目的内容复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繁多,学习难度较强,这无疑加大了高中地理的教学难度。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利用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对高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地理学习的习惯。

一、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他虽然属于文科,但是它广泛涉及到理科的计算和各种逻辑关系,并且它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散,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会感到非常的吃力。在这种学习背景下,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被打击,对高中地理学生的兴趣会不断减低,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尽理想。

2、教学方式简单枯燥。

虽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地理教学效率的低下,但是却无法找出有效的方法进行改进,依然沿袭着以往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专注的参与到课堂上。而且在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的教学上,教师通常是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下来,而没有通过讲解让学生有基础的了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

3、教学理念落后。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过分看重分数,学校用分数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在这种层次划分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对个别学生会产生偏见,这对于学生是不公平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高分,把教学着重点都放在应考技巧和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解上,而缺乏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兴趣的培养,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现如今的学习状况,还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发展。

二、加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在高中地理学习上也有不同的学习想法和学习技巧,因此,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能在思想互相碰撞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在高中地理的实践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富有讨论性的问题,通过分组的方式将全班的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在教室中形成一个互帮互助、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会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收获知识。【1】

2、结合生活热点。

很多地理知识点与生活的各种现象是息息相关的,而且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解释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自然现象。因此,教师应该要善于将生活热点与高中地理知识想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学习。就如最近在网上火爆的歌曲《我的大中国》,这是由四川一名地理教师通过流行歌曲《小苹果》进行改编而成的,它将34个省级行政区很好地融入到这首歌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很快记住了34省行政区,而且学生还对地理产生了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将有趣的生活元素加入到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力量的不断壮大,高科技设备普遍走进了校园,而且发挥着不错的作用。对于高中地理科目来说,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如果仅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很难让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变为生动有趣的图片或视频,从而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具体可感的记忆,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进行板块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板块运动相关的动态图通过投影仪展现在同学面前,也可以寻找相关的研究视频让学生观看。【2】

4、转变教学观念。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一个平等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以持之以恒的心态进行教学,用百分百的耐心对待学生。同时,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应该利用一切手段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打开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起脑筋进行学习。但是,教师还是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辅助学生进行学习,及时地为同学们解答难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展教师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而且要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5、开展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学校的自然环境资源或者校外的相关教育资源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设计各种调查和地理观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实践过程中认知到更多更深的知识点。同时,学校应该尽一切可能完善各种地理教学设备或者实验室,让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起进行探讨研究。【3】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多媒体,从而吸引学生的課堂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地投身于地理学习中,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鑫. 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J]. 林区教学. 2007(10)

[2] 姚卫新. 地理有效教学及其理想境界[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07)

高中地理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7

一、转变实践教学观念

高中地理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室内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是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观念、经费不足和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室内演示实验和野外验证性实习是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实践观念和地理科研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建设理念指导下,重视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考核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创新实践教学理论

将研究性实践教学的观念落实到研究性实践教学中,关键是将地理科学观念与地理科学问题有机地融入到设计研究性实践项目系统和仪器配置工作中。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开设研究性课程,构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方式上,高中地理实践教学除教学计划规定的野外调查实习、室内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外,还应包括在教师引导下的高中地理课程论文撰写、区域资源环境调查等实践活动环节。高中要素研究一般是验证型、演示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区域调查多是综合型、研究型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只有合理设计内容和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多是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进研究性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出发,整合传统的简单的验证性、操作性实践教学项目,重新设置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赋予传统实验项目新的内涵。在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去,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强调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学术氛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如搜集整理资料、课外调查、室内实验、讨论分析、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我们要注意科学指导,给学生广阔的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野外实习教学可以采用以实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告之观测点、路线和地理现象→提出问题→学生观测→学生现场讨论→教师典型现象剖析→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模式。我们应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精细绘制各种图形,对采集的各种样品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归类;实习结束后进行必要的室内实验分析,并在对实习内容、样品和图形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参照野外记录,撰写实习报告。这是使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实现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增长才干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建立科学的地理思维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准确的课程内容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这正是实践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所在。实践教学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既要具有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邻近学科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我们要逐步配备专门的实验指导教师,积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也要注意对青年教师进行帮扶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进而根据学科发展的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和质量上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合格的师资队伍。此外,我们还应通过正规教育与在职的短期培训相结合和定期考核等办法,促使教师更新知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采取有利措施多途径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不断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五、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高中地理实践性 篇8

一、加强科际联系的意义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是学校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来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实现地理教学目的。那么,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对教师来说,可以开阔教学思路,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从容对待学生的发问。当然,加强地理科际联系,并不是要求每个地理教师去掌握精通中学各门学科内容,而是指要注意学习与地理教学有联系的相关知识,并把它巧妙地引进地理课堂教学。

2.对学生来说,可以形成各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些好的诗词,《敕勒歌》对内蒙古草原景观的描写、《朝发白帝城》对长江三峡雄姿的描写,恰当地引用在地理教学中,会大大增强地理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对教材而言,可以取长补短,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为引人入胜。与此同时,也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可以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

二、加强科际联系的原则和方法

(一)学科间沟通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加强科际联系获得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地理知识,形成各学科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本学科的大纲和教材,准确把握学科知识要点和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分析相关学科教材,通过和相关学科教师对相关知识及教法的探讨,来确定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联系、相重复、相交叉、相衔接之处,来确定各学科间的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

(二)课内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学科,必须分清主辅关系,保持本学科特色,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机渗透。

1. 通过知识迁移,用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为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创造条件。

(1)引入数理概念,巧释地理疑问,巧解地理计算难题。如用立体几何中的“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是过该两点的大圆上的劣弧的长”来解释航空航海最短路线的一般选择;引入平面几何知识分析日照图中晨昏线、太阳光线、经纬线间的角度关系,分析太阳高度角和纬度的关系等问题等等。(2)加强古典诗歌欣赏,描绘地理现象的规律特征,如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就能很好地说明“准静止锋”“快行冷锋”“暖锋”和“慢行冷锋”的特点。(3)紧密联系语文,营建地理大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如语文课本中《宇宙中有些什么?》《哥白尼》《在烈日和暴雨下》《看云识天气》等与课上所学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课文,在课前或课后安排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地理知识。

2. 通过方法移植,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直观地表现或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

如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如将物理电磁学部分常用的左右手定则加以改造,用于演示或判断以南、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用于演示或判断气旋、反气旋图中气流水平流动方向与气流垂直流动方向上的关系特点等。

3. 创设问题情境,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相关学科问题。

如在讲授地球公转轨道特点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语文课文《两小儿辩日》中“太阳到底是早晨还是中午离人近?”的问题。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了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又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地理实践性 篇9

中学地理“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特定模式。该模式的建构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发展性教学理论,主要教学环节包括主题生成和主题学习。其中,主题学习是基于文本的建构学习,又包括主题阅读和主题探究两个基本过程。

对于中学地理来说,主题的主要表达形式有: 1某一地理概念或事物; 2某一地理现象或问题; 3地理原理、规律等; 4具体到某一区域,如某一区域可持续发展、某一流域的水土流失等;5泛指某一类区域,如传统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东部沿海交通运输状况等; 6具体到区域的地理现象、问题、原理、规律等。

二、中 学 地 理 “主 题 学习”的实施

1. 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一是组织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要主动自觉地感知主题文本,圈点出阅读疑问,时间一般安排不要过长; 自主阅读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 要做好合理安排,尽量不去干扰学生的学习活动,观察学生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成问题。同时,将学生阅读时生成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记录在案。

二是组织任务型阅读。任务型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材料进行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的阅读。通常采取两种阅读方式: 1提纲要点式阅读,即为学生精心设计好提纲,指导阅读方法,指明学习思路。2问题导学式阅读,即“问题链导学”,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学案中的探究问题这一环节。阅读时,需要教师和同伴的指导,也需要微文本和微视频提供帮助。

2.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实施地理主题探究活动注意几点: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 2探究问题的设计应是联系社会实践生活的地理主题; 3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指导作用; 4要珍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 5要注重分析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6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中 学 地 理 “主 题 学习”的实践意义

1. 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阅读是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所谓自主阅读是学生对所提学习材料进行的个性化、体验式的阅读。自主阅读是学生在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状态下,通过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等心智过程,自觉领会知识,自主理解文本,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自主阅读是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主体验和自我构建。自主阅读属自主学习范畴,但不是单一操作和运行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基本特点有: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阅读是受教学条件限制的;第二,自主阅读能体现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受自我目标、自我价值等驱动而开展的; 第三,自主阅读的学生往往容易对学习结果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结果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评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第四,自主阅读能满足个性发展和差异的需要。

2.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高中地理“工业”这一主题,必修二《工业发展 与地理环 境》一节中,课本知识窗以“亚 洲硅谷”班加罗尔为例,讲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出印度班加罗尔兴起的条件。必修三《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一节中,课本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说明了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过程。教师可以依据知识窗材料提出下列问题: 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2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3鲁尔区促进经济复苏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4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分析传统工业生产的特点。

这两个工业区是新兴工业与传统工业的代表,经过这两个知识窗的阅读学习,学生可以对比剖析,就可以找出影响两者区位的主要异同。

高中校园地理角的实践与探索 篇10

关键词:地理角,高中,校园,实践

引言

素质教育的日益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 让我们越来越注重改革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高中校园地理角入手, 从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坚持的原则,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解决地理问题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把握原则, 构建高中校园地理角

素质教育让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教学内容也更加广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趣味, 尊重学生的特点。首先, 高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且好动的年纪, 我们在地理角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或者是让学生去实地考察的方式收集、整理资料, 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地理, 主动学习地理, 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一味讲授的知识。其次,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方法和原则。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尤其是地理学习, 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实践活动和教材知识相结合, 充分设计课程内容, 让课程充满连贯性和延续性, 比如我们在开展通过“比例尺画图”活动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执行这样的教案:让学生首先根据比例尺模仿书上图形的绘制方法, 然后让学生走出去实际测量, 然后再自己制定比例尺画出我们的校园, 或者是画出我们身边的一些标志, 这样学生不仅懂得了如何应用比例尺计算距离, 还明白了比例尺由来的依据以及这些图画制作的依据和方法。再次,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坚持科学的方法。高中地理活动是一项充满科学性的活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任何时刻都不能忽视地理的科学性。高中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开始, 我们应该多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习的规律, 比如在进行“植被是否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的实验观察时, 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研究懂得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 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二、丰富形式, 活跃高中校园地理角

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 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地理问题艰涩难懂, 我们在地理角中就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 掌握更多能力。

首先,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进行高中地理的教学。比如我们设计一场保护环境的活动, 主题是“雾霾——我们说不”, 探究如何从自身做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其他方式设置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看到现在环境破坏的严重问题,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的破坏对我们的影响和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这样就能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 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把握, 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雾霾主题的情境教学, 结合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的相关纪录片, 再把欧洲国家上世纪出现的雾霾污染资料进行对比, 从科学层面分析问题。这样通过地理活动, 我们就能够将一些教学任务转化成为地理活动, 通过地理活动就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其次, 高中地理角的设置还离不开地理兴趣小组。小组教学是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 通过成立一定的兴趣小组, 学生能够相互指导分工配合, 从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 加强彼此的合作交流能力, 加强彼此的团结意识, 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以苏教版高中地理“气候”部分内容为例, 教师可以安排地理角的各个兴趣小组不同的学习任务, 把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等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让小组整理出PPT的格式, 在下节地理课让学生进行讲解, 通过亲自动手整理, 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学习记忆。

三、联系生活, 优化高中校园地理角

高中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无论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又需要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因此, 首先,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重实际操作。比如我们在设计《如何确定方向》这一课教学中, 我们就可以设置一些地理活动, 比如根据太阳确定方向、根据手表来确定方向, 或者是让学生根据指南针确定方向, 通过这几个地理活动, 学生实际参与到地理操作中, 让学生今后能够把地理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去操作, 不要害怕他们会做错, 不要害怕他们会不愿意动手, 要多鼓励多讲解,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地理活动中, 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其次, 我们还可以多让学生讨论现在的时政热点问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讨论热点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讨论一下这个热点事件发生的地点, 当地是什么气候, 有什么样的习俗, 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应该怎样解决, 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后遇到重点热点问题, 学生就会自行探讨其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 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技巧, 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再次, 我们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多联系生活, 现在地理知识中好多问题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水土流失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尽量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进行思考, 比如环境污染问题, 现在的环境污染不仅仅是废水废渣废气, 还包括现在的PM2.5。让学生通过分析, 探讨一些实际解决方法和解决策略, 或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学生以保护环境为主题进行演讲, 让学生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从而更好地研究一些关于环保的策略, 比如禁止排放污水、使用代替的清洁能源等。在讲到北极地区气候部分的时候, 教师可以结合央视动物世界中关于北极熊的报道, 北极熊因为海洋结冰时间推迟, 不能去海面上找食物, 导致其挨饿时间更长。让学生讨论气候变暖问题会对北极有什么影响, 北极真的会变成海洋吗?带有科学探索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结语

总之, 高中校园地理角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也应注意, 地理角要更好地结合课程内容, 严格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第一准绳。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们要多开展地理角教学, 让学生广泛参与、积极配合, 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愉快健康的氛围中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 也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的地理学习, 乃至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关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谈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3 (10) :105-106.

[2]李维珊.基于高中地理活动栏目的相关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 (16) :64.

高中地理实践性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比较法课堂转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122

传统的教学比较注重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主要侧重于研究如何教好教材,很少注意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表征和组织。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构建知识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因此,课堂转型势在必行,这是新时期教育对我们教师队伍的要求。地理教学,逻辑思维较强,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下面我们针对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一、地理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地理比较法是一种逻辑性学习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各种被比较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某些特征或关系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它在使学生获得有关所学对象的新知识,明确新知识在整个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理解和记忆已阐明了的地理原理,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地理学习中,采用地理比较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地理比较法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区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地理比较法也呈现出类型多种多样的情况。从当前地理教学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地理比较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类别比较

在地理知识学习中,采用类别比较法,根据对比异同获取知识。类别比较又分为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比如地质构造中的背斜和向斜内容,通过岩层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进行对比讲解;而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的关键区别在于岩层是否发生了断裂(后者还应有明显的位移)。通过比较,教师将具体的知识分类,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记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二)概念比较

在地理专业术语中,概念知识有很多,且大多数概念较为抽象,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进而造成学生概念不清的情况。教师采用比较法进行地理知识概念的讲解时,让学生在相似的概念中寻找不同处,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常见天气系统中的冷锋和暖锋的概念,通过概念的文字叙述,可以判断锋面的移动方向,结合天气示意图的对比,了解它们的天气特征等知识。

(三)图表比较

在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的数据、图表等知识需要记忆,这些知识非常容易混淆,而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学生更好地记忆,往往也会采用一些图表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在传统工业区学习中,通过德国鲁尔区、辽中南工业区的类比,让学生对这两个区位的条件进行比较观察,并结合当地衰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此外,比较法广泛应用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通过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区域地理的特征,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专题比较

专题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针对教学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专题教学。例如地球运动专题,通过自转和公转的运动一般特点(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两大方面进行专题复习,前后知识联系,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构建知识体系。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除了有很多的应用优势和类别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地理比较法的应用对象、地理比较法应用的灵活性、地理比较法的直观化特点等。从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几乎高中地理教学中每个章节都有可以使用地理比较法教学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比较法,我们通过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得出以下几个应用策略:

(一)地理比较法巧妙运用

高中地理教学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地广泛,为了更好地应用地理比较法,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灵活巧妙地使用地理比较法,针对不同的地理知识,采用不同的比较类型和比较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列表比较、图形图像比较、分类分层比较、影像比较等,在使用地理比较法进行教学前,需要教师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进而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实施地理比较法,加深学生的记忆,便于学生的理解。比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两个含义截然不同的地理学概念,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经常会混为一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其内在联系和不同之处。此外,在介绍国际人口迁移内容时,可以通过19世纪前和二战后两个时间段列表比较迁移特点和流向,以此来说明不同之处。

(二)引导学生应用

在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中,地理比较法虽然实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以授之以鱼为目的,而应该重视授之以渔,就是说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还需要对学生的地理比较法的使用意识和习惯进行培养。在地理知识的构建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应用地理比较法,例如季风气候的比较,针对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了解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比较的一般方法,掌握不同地方气候存在的差异性和相同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通过引导学生应用比较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法的应用意识和习惯进行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与其他方法结合运用

在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除了需要应用地理比较法进行教学之外,还需要加强地理比较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课堂教学是一项综合活动,其中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多,教师的教学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的讲解,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技巧和习惯。虽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多数章节的学习,均可以使用地理比较法,但是教师也不能单一地使用比较法进行所有内容的讲解,也需要充分地利用其他的教学方法进行补充,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得更加的透彻。比如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一内容,先通过四大渔场的分布特征和洋流的关系比较得出渔场成因有两个: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最后综合归纳得出洋流对海洋渔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然而,从目前来看,许多学生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学习和运用地理学习方法的意识,没有真正掌握地理学习方法的要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受用终身。地理比较法就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地理比较法,对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地理教师还应该加强比较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共同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满足教学需求等。

[参考文献]

[1]王芹. 新课标下地理比较法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邵志豪. 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姚君玲.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

[4]舒心. 比较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篇12

就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现状看, 缺少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 往往把实验教学视频、动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演示, 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 教学结束后, 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进行思考与评估, 也很少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 更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基于此, 我们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研究, 大致分为以下过程。

一、资料搜集与整理

(一) 制定详细的研究和实施计划

根据高中地理的教学特点按年级分设两个研究小组, 实行组长负责制, 集体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定期集中讨论研究进展及出现的问题, 这些为我们按部就班, 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 研究需要的资料

主要有现阶段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关的实验教学案例, 高考和模拟考试试题中的现有实验设计, 网络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则通过查阅已经出版的各种印刷品、电子出版物 (光盘资料) 、网络出版物来获得, 然后对所搜集到的地理实验进行分类整理。

二、师生协同完善现有实验

(一)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标要求应用整理好的实验案例

教师参阅实验案例准备实验器材, 多次操作实验, 认真审视实验的每一种器材和每一个步骤, 确定实验是否科学可行, 必要时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修改和完善原有实验, 将每次操作过程进行记录。例如:热力环流、地质构造、水土流失、水循环等。教师把可操作的实验引入课堂。对有实验操作的班级与通过视频展示实验的班级进行比较, 比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学习兴趣、质疑水平、知识掌握程度等。例:证明地转偏向力的教法比较:

根据对比数据看出: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 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地理学习兴趣和对知识质疑程度, 学会了学习, 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却不是很好。

(二) 学生将完善的实验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学生演示并讲解地理实验, 并把实验过程记录下来 (照片、视频) 。学生完善的实验举例:

学生在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倾听着同伴们的肯定和赞许。学生通过实验活动, 增强了自身的创造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对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三) 师生精心设计创新实验

例如:昼夜交替、温室效应、密度流、城市功能区布局等。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教师设计创新实验, 分析实验的可行性。设计创新实验可以根据地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次序, 还原或模拟相似情景;也可以从地理原理出发, 大胆假设、逆向推导实验步骤。遵循设计步骤反复试验进行论证, 推敲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并不断修改和完善。最后确定实验场地、器材和步骤, 完成整个实验的实施。

三、编写校本教材《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案例》和建立地理实验室

编写校本教材《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案例》 (试用本) , 一方面, 利用好已有的实验案例;另一方面, 课题组成员可根据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要求, 并结合教学实践, 精心设计创新实验。在教材的编写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所选编的实验要能科学反映地理学科知识

实验本身及其反映的地理原理要正确无误, 模拟情景要尽量接近真实情况, 实验场所和器材要合理, 实验步骤要严谨, 实验时间要适当, 启发性设问要科学等。

(二) 实验要符合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

高中地理教学时数少, 地理实验宜精不宜多,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科知识特点精选典型实验, 舍弃无实际教学价值、形式化的实验, 在具备实验特点的教学重难点处, 以及学生的思维焦点处设置实验。

(三) 针对所教学生选编地理实验

教师要针对所教学生的特点, 精心选择、修改和设计实验, 使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 整合学校资源, 构建实验体系

研究成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周边环境、学校设施和教师构成等, 开发符合本校实情且具有科学性、生活性、可操作性的地理实验, 并逐步形成有实用价值的实验体系。

实施教学实践, 建立地理实验室。根据新课改教学目标, 合理安排地理实验课时;建设并完善地理实验室, 配置地理实验器材;装备数字星球、地形模型、地球仪、星象仪等。

在对高中地理实验的研究中, 师生一起努力着, 快乐着, 追求着……在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进行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 师生实现了双赢。

上一篇:甲状腺结节手术下一篇:复杂眼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