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尘肺心理健康

2024-10-28

煤工尘肺心理健康(精选7篇)

煤工尘肺心理健康 篇1

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能严重损害病人的身体健康, 病人由于担心疾病情况、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等问题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严重影响着病人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并且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1]。因此临床上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选取40例尘肺合并肺心病煤工病人为研究对象, 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病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尘肺合并肺心病煤工病人, 均为男性, 年龄54岁~85岁 (68.3岁±2.5岁) ;所有病人均经临床诊断及胸部X线片等检查确诊, 均符合煤工尘肺和肺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上表现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 咳出的多半是黑色黏液状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 两组病人在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主要加强心理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2.1.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之间的关系能够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病人入院治疗时的心情和医护人员的态度、语言、动作等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在接待病人时, 护理人员要热情、态度可亲, 真诚为病人服务, 尊重照顾病人, 让病人感受到尊重, 从而在心理上认可医护人员, 从而愿意向其打开心扉, 给予充分的信赖[2]。

1.2.1.2对病人的负性心理情绪进行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病人的情绪和行动细心观察, 当发现病人依从性较差、治疗和护理的配合较消极时, 护理人员要耐心向病人讲解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督促病人在治疗中适当增加活动量, 保证其顺利康复。当发现病人治疗训练时表现出急于求成的情绪和行动时, 护理人员要向病人恰当的介绍相关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的知识和病人的具体病情, 告诉病人要遵医嘱开展循序渐进的治疗和活动。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 对病人提出的疑问认真耐心解答, 保证解释的科学性, 使病人对疾病形成正确的认知[3, 4]。对于情绪较为悲观的病人要取得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 共同给予病人细心的照料以及关怀, 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努力让病人感受到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1.2.1. 3 对病人高度负责

护理人员在面对病人时要怀着高度负责的心, 在对病人进行各种操作时要保证态度果断、动作利索, 遇到紧急情况要保持冷静, 以沉着的态度应对, 尽量避免流露出慌乱的神情, 避免发表不利于病人病情好转的言论。护理人员要同情病人, 给予病人家人般的关怀, 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要注意维护病人的尊严, 给予病人必要的尊重, 尽最大努力为病人减轻或者消除痛苦。

1.2.1. 4 提高病人的自主能力

在治疗过程中要指导病人掌握自我保健以及氧疗等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 锻炼病人生活自我照顾的能力, 减轻对周围环境以及医护人员、家属等的强迫感以及依赖意识, 增加病人康复的自信心[5]。

1.2.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病人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减轻, 心功能提高2级;有效:病人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 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病人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煤工尘肺是一种职业疾病, 临床上治疗无终结性, 其能够并发一系列的疾病, 对病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较严重的影响。据相关统计表明, 煤工尘肺并发肺心病的发病率较高, 合并肺心病将严重影响病人的心肺功能, 使得病人生活质量下降[6,7]。故临床上容易造成人心惶惶的场景, 病人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恐惧担忧等消极情绪, 给予病人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8]。护理人员要对病人进行综合一般护理与专科护理结合的方法, 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 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配合程度, 从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心理护理干预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给予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病人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态, 利于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梅.煤工尘肺病人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 2012, 10 (6) :742-743.

[2]张萍.综合护理干预对矽肺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 7 (26) :1330-1332.

[3]谢月琴.矽肺病人的心理特征和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0) :76-77.

[4]胥艳, 何海英, 许玉玲.临床路径在矽肺病人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 2011, 23 (9) :1703-1706.

[5]熊丛新.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9 (9) :214-215.

[6]吕从美.肺心病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与心理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 2012 (7) :238.

[7]赖海丹, 朱萍, 陶招娣.心理护理在慢性肺心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 2012, 11 (4) :405-406.

[8]马晓玲.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综合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12 (12) :33.

煤工尘肺853例的死因分析 篇2

煤工尘肺是严重危害煤矿工人健康的一种职业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不可逆的呼吸系统职业病,在煤工尘肺的进展过程中,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而使病情恶化以至死亡。为了探讨煤工尘肺的死亡规律,为今后煤工尘肺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北京京煤集团2005年底前诊断的1712例煤工尘肺(其中死亡853例)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组病例资料为北京京煤矿业集团某矿1958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有详记录资料的煤工尘肺患者。

1.2 煤工尘肺的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有京煤矿业集团尘肺诊断组集体诊断。1986年前按1963年尘肺X线诊断标准诊断,1986—2001年按1986年尘肺X线诊断标准诊断,2002年后按GBZ 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诊断[1]。

1.3 死因分类

根据煤工尘肺患者的病史资料、诊断证明及死亡证明,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2]进行死因分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煤工尘肺死亡病例情况

截止2005年12月31日,登记在册尘肺病例1712例(其中I期1055例,Ⅱ期566例,Ⅲ期91例),均为男性,其中死亡病例853例(Ⅰ期381例,Ⅱ期406例,Ⅲ期66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489例,直接因肺结核死亡256例(Ⅰ期162例,Ⅱ期75例,Ⅲ期19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53.3±7.9)岁。

2.2 煤工尘肺直接死因构成比分析

见表1。

煤工尘肺直接死因排序依次为:尘肺结核、尘肺、肺癌、肺心病、心脏病、其他肿瘤、脑梗死、呼吸衰竭等,其构成比分别为:30.1%、24.85%、7.39%、6.68%、6.33%、5.77%、4.10%、3.87%。死于恶性肿瘤的112例,占13.13%;其中肺癌50例,占7.39%。

2.3 不同年代煤工尘肺主要死因分析

从表2看出,60、70及80年代死因构成第1位的是尘肺结核,肺结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而90年代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尘肺,2000年以后心脏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构成比在60年代为21.43%,在其他年代肺癌构成比虽然排位有改变,但构成比变化不大(6.14%~ 7.77%);其他疾病构成比则变化不大。

2.4 煤工尘肺不同年代不同期别死亡分析

表3显示:60年代死亡构成比最低,为3.28%;以后逐渐增高,70~90年代分别为12.08%、29.19%、47.71%;90年代构成比最高,达到47.71%。2000年以后其死亡构成比为7.74%,构成比有降低趋势。60~90年代死亡率逐渐增加,分别为8.89%、17.08%、25.91%、40.22%;在90年代最高为40.22%,2000年以后则死亡率为7.14%,有降低趋势。总死亡率为49.82%。不同期别煤工尘肺死亡构成比分别为:Ⅰ期为44.67%,Ⅱ期为47.60%,Ⅲ期为7.74%。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肺结核、尘肺、肺癌、肺心病、心脏病及除肺癌以外的其他恶性肿瘤为主要死亡原因,占全部死亡患者构成比的81.03%,肺结核死亡构成比最高(30.01%)。文献提示煤工尘肺是结核易感者,结核合并率高[3],本组病例中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频率最高28.56%(489/1712),说明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是煤工尘肺主要并发症,也是煤工尘肺患者生存最大威胁。肺结核的死因在60、70、80年代居首位(其构成比分别为:53.57%、46.60%、35.74%),占全死因的30.01%。90年代以后开始下降,提示煤工尘肺防结核工作初见成效。文献报告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加速尘肺进展,而尘肺又可加重肺结核,2种疾病相互促进,使病情进展、恶化,影响预后,是造成尘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煤工尘肺易合并肺结核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3,5]:①煤工尘肺患者抵抗力低,易受结核杆菌感染;②肺间质广泛纤维化,造成血液淋巴循环障碍,使肺组织对结核杆菌的防御功能降低;③煤尘对巨噬细胞毒性作用,消弱巨噬细胞吞噬和灭菌能力,促进结核杆菌在肺组织中生长及播散;④与吸入粉尘的性质和浓度等因素有关,文献报告煤矿岩尘掘进工较采煤工结核合并率高,增高2.04倍;⑤与煤工尘肺X线胸片表现小阴影形态有关,类圆形小阴影比不规则小阴影更容易合并结核。总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后,互加重病情,进展加速,使治疗效果明显降低,病死率明显升高。因此,加强煤工尘肺防结核工作,对于减少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频率,提高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研究显示,煤工尘肺合并肺心病死亡构成比(6.68%)占第4位。我们知道肺心病可诱发急性呼吸衰竭,使其死亡率增高。煤工尘肺可使肺组织广泛纤维化,影响通气和肺换气功能,使肺动脉压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加上肺部反复感染,使肺心病发病率明显提高,进而使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加重肺心病病情,从而导致煤工尘肺死亡率增高。因此,防止肺心病出现及控制肺心病发展,是降低煤工尘肺患者死亡率的关键之一。

煤工尘肺合并肺癌是一个危险因素,文献报告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可高达一般人群的2.5倍以上[6]。本研究显示煤工尘肺合并肺癌的死亡构成比位于第3位,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近年来,煤工尘肺的肺癌发生率在逐渐增加,表明煤矿工人所接触粉尘与肺癌发病有密切关系,即煤工尘肺罹患肺癌的危险性较高。

从60年代到80年代,尘肺主要死因肺结核、尘肺、肺癌、肺心病等为主要死亡原因。2000年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防结核工作加强和尘肺工作的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升为主要死亡原因(上升至第1位),而肺结核则降到第3位,这符合国内一些死因资料的死因顺位变化规律,心脑血管疾病随年代上升而上升[7]。因此,煤工尘肺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膳食结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戒烟等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加强煤工尘肺并发病的防治,定期对煤工尘肺患者进行健康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对提高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煤工尘肺患者寿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德洪.尘肺病.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150-168.

[2]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1,259,420,919,1054.

[3]李宝平,于咏梅,周云芝,等.煤工尘肺440例合并肺结核的调查分析.职业与健康,2002,18(1):14-15.

[4]李宝平,周云芝,尹晓明,等.尘肺合并肺结核影像学研究进展.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6,19(5):288-292.

[5]张连英.217例煤工尘肺结核死亡年龄和原因的调查分析.中国职业医学,2006,33(1):57-58.

[6]郑苇,高玉堂,汪仲贤,等.肺癌与结核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11(3):135.

煤工尘肺心理健康 篇3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2 0 1 2~2 0 1 3年对我市2 7 7例男性煤工尘肺患者进行了最大用力呼气流速-容积曲线测定, 其中Ⅰ期1 0 8例、Ⅱ期8 8例、Ⅲ期1 7例, 年龄3 9~7 4岁, 平均5 5.8 9岁, 尘肺合并肺结核6 4例。

1.2 仪器及方法

采用日本捷斯特公司生产的CHESTGRAPHHI-101型肺功能仪进行测定。专人操作, 质量控制均为三次重复性好的最佳值。观测并记录指标F E F 2 5、F E F 5 0、F E F 7 5及F V C等。

1.3 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S P S S 1 1.0进行相关性检验。

2 检测结果

2.1 煤工尘肺患者末期呼气流速测定结果。

见表1。

2.2 期间末期流速测定结果。

见表2。

从表1、2可以看出, 尘肺Ⅰ期患者呼气中, 末期流速较健康矿工明显下降 (P<0.0 1) , 尤以F E F 5 0%在Ⅰ与Ⅱ期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这反映了尘肺患者早期存在小气道功能损害, 且F E F 5 0%对反映小气道阻塞及严重程度更为灵敏, 与国内报道相符[1]。而尘肺合并肺结核末期流速又较单纯尘肺下降明显 (P<0.0 1) 。

3 讨论

尘肺病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职业病, 患者大都免疫力低下且常伴随各种并发症, 是呼吸疾病的易感人群。经统计学分析: (1) 尘肺患者呼气中末期流速较健康矿工明显下降 (P<0.0 1) ; (2) Ⅰ期与Ⅱ期之间F E F 5 0%也存在显著差异, 这说明尘肺患者小气道功能受损的早期性、普遍性和严重性。研究其原因为小气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使得粉尘极易沉积于此, 引起小气道阻塞、炎症、狭窄等改变[2]。说明小气道功能指标敏感性较高, 它对于早期发现粉尘对尘肺患者的肺部损伤, 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与国内一些报道基本相符[3,4]。

尘肺患者合并肺结核后, 呼气中, 末期流速下降更为明显, 这说明尘肺合并肺结核对小气道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提示我们做好肺结核防治尤为重要。

小气道功能损伤对煤矿工人及尘肺患者的健康影响不可忽视, 小气道功能检查方法有多种, 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 (M E F V曲线) 是早期检出小气道功能损害较为敏感的方法之一。如果能定期对接尘工人及尘肺患者进行小气道功能检查, 将有利于接尘矿工及尘肺患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刘正亮, 刘峰, 李吉贵, 等.固井水泥粉尘对作业工人肺功能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6, 46 (1) :45-47.

[2]楼介治, 黄群颖, 陈杰, 等.铸造粉尘对接尘工人与尘肺病人呼吸系统损害的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994, 7 (6) :352.

[3]薛喜庆.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调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 9 (12) :1320-1321.

煤工尘肺心理健康 篇4

关键词:煤工尘肺,结核,肺癌

众所周知,煤工尘肺患者易患肺结核,肺结核是煤工尘肺的严重并发症。据十大矿物局统计,煤工尘肺合并结核(简称煤工尘肺结核)的发生率为12.7%~38.8%,平均22.0%[1]。而肺癌是煤工尘肺结核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煤工尘肺结核与单纯肺癌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煤工尘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较困难,常延误诊断。查阅资料,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报道很少见。我们收集我院1990—2010年间住院的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癌60例患者,分析其特点,以利对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发现和认识。

1 一般资料

1 452例煤工尘肺患者均为男性,其中合并结核217例(14.9%),合并肺癌139例(9.6%),煤工尘肺结核患者中又合并肺癌60例,占27.6%。60例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年龄52~90岁,平均(64.5±10.3)岁;其中尘肺Ⅰ期15例(25.0%),Ⅱ期26例(43.3%),Ⅲ期19例(31.7%)。活动性肺结核38例,痰菌阳性24例。

2 临床特点

2.1 主要临床症状

咳嗽38例(63.3%),咯血22例(36.7%),发热12例(20.0%),胸痛17例(28.3%),胸闷、气短10例(16.7%)。

2.2 病理类型及确诊方法

鳞癌28例(46.7%),其中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刷检或活检证实17例,痰脱落细胞7例。经皮肺穿刺活检2例,手术病理2例,锁骨上淋巴结活检2例。腺癌22例(36.7%),纤支镜刷检或活检证实5例,痰脱落细胞2例,经皮肺穿刺活检5例,锁骨上或腋下淋巴结活检5例,胸水脱落细胞10例,手术病理2例。小细胞未分化肺癌6例(10%),纤支镜刷检或活检证实4例,锁骨上或腋下淋巴结活检2例,胸水脱落细胞2例。大细胞肺癌4例(6.7%),纤支镜刷检或检检证实3例,锁骨上淋巴结活检1例。

2.3 胸部X线表现

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癌胸片病灶部位以双上肺居多,占56.7%;双下肺占31.7%;中叶占11.7%。具体部位:左上叶16例,左下叶11例,右上叶18例,中叶7例,右下叶8例,双肺叶3例。尘肺结核部位癌变16例,Ⅲ期矽结节团块部位癌变13例。主要形态:片状影10例,球形、团块影或(和)伴空洞32例,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26例,肺门增大7例,胸水16例,双肺弥漫性病变3例。

2.4 转移情况

癌性胸腔积液17例,锁骨上或腋下淋巴结10例,肋骨及胸椎转移16例,腰椎转移5例,肝转移6例,脑转移4例,肾转移3例。

3 讨论

3.1 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偏高,病程隐匿,误诊率高。煤工尘肺结核并发肺癌胸部X线酷似结核或炎症,再与尘肺结核同位发生,且痰菌阳性者更易误诊结核进展,故临床上要进一步作鉴别诊断,以免误诊和漏诊。

3.2 结核也是导致煤工尘肺患者高发肺癌的原因

本组资料表明,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的发生率14.9%,与郭长轩等[2]报道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15.9%)相近,比黄登花等[3]报道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5.02%)高[3];煤工尘肺合并肺癌发生率9.6%,远高于普通人群21.96/10万的肺癌发生率[4]。近年来,很多资料表明二氧化硅和矽肺、煤工尘肺与肺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有学者认为,晶体硅可能对上皮细胞的增生和肿瘤转化起作用,由于粉尘的长期慢性刺激,支气管局部黏膜上皮的基底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和间质病变乃至癌变,加之尘肺患者大多数吸烟,也是引起肺癌发生的原因之一[5]。煤工尘肺结核患者中有关再并发肺癌的文献报道少见,故进行此次调查发现,肺癌在煤工尘肺结核患者中发生率占27.6%,笔者认为除环境因素,尘肺患者寿命延长外,易并发结核也是导致煤工尘肺患者高发肺癌的原因。

3.3 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癌与分期的关系

60例患者中Ⅰ期15例(25.0%),Ⅱ期26例(43.3%),Ⅲ期19例(31.7%)。由此表明,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并发肺癌Ⅱ期比Ⅰ期多,可能与尘肺并发结核后Ⅰ期晋升Ⅱ期有关。所以对煤工尘肺结核尤其是Ⅱ、Ⅲ期患者,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3.4 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癌与吸烟的关系

本组60例患者均有吸烟史,吸烟年限平均24.8 a,吸烟量平均22支/d。与张国顺等[6]报道的尘肺合并肺癌与吸烟的关系相比较,吸烟平均年限短。肺癌细胞学分类中以鳞癌多见,与吴世明[7]报道的一致,这都提示吸烟同样对合并结核的煤工尘肺患者并发肺癌可能有协同作用。因此,对煤工尘肺合并或不合并结核患者都应积极提倡戒烟,愈早愈好。对于长期吸烟的煤工尘肺患者,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者都需定期健康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3.5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误诊率高60例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癌早期误诊22例,误诊率36.7%。此次调查煤工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胸片上病变部位多见于双上肺,占56.7%。而胸片上肺结核常规好发部位是双上肺尖后段及下叶背段,Ⅱ、Ⅲ期尘肺矽结节融合团块状阴影多见于上肺。故早期较难发现,以致给诊断带来困难。所以对煤工尘肺以及Ⅱ、Ⅲ期煤工尘肺结核患者要定期进行胸片检查,并与以往胸片比较,必要时行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及痰脱落细胞检查等,可提高发现率,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崔伟.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97.

[2]郭长轩,蒋文中,丁新平,等.淮北矿区煤矿工尘肺发病及现况的调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1);20-22.

[3]黄登花,张宝才,马建设,等.尘肺并发肺癌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28(1):55-56.

[4]许鸣,邹辉.尘肺并发肺癌96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0):88-89.

[5]钟明,鲍含诚,王文举,等.尘肺并发症[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28-231.

[6]张国顺,李新,郭文斌.煤工尘肺合并肺癌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31.

煤工尘肺心理健康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徐州某矿务医院205例住院煤工尘肺患者, 均为男性, 职业史明确, 均符合国家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6]。年龄47~89岁, 平均 (72.56±10.03) 岁。其中壹期尘肺84例, 贰期尘肺98例, 叁期尘肺23例。文化程度:文盲75例, 小学69例, 初中及以上61例。国内常模数据取自参考文献[6]。

1.2 方法

1.2.1 调查表

内容包括: (1) 社会人口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情况等。 (2) 煤工尘肺相关信息:接尘工龄、工种、初诊及晋级日期、尘肺期别等。 (3) 个人情况:烟酒史、患病史、兴趣爱好等。 (4) WHOQOL-BREF、SAS、SDS和PSSS[7]:分别测定个体感受到的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的支持程度, 同时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

1.2.2 现场资料收集

受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及年龄限制,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不带任何暗示性和偏向的语言向患者询问, 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210份, 回收205份, 回收率97.61%。

1.2.3 质量控制

(1) 设计调查表初稿, 通过研讨会和预调查反复修改调查表, 保证其可行性;调查人员的培训:要求掌握调查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技能, 确保调查表有效回收; (2) 及时检查调查表填写情况, 查漏补缺; (3) 调查表所得数据的及时录入与核查。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双录入核查, 采用SPSS 18.0软件完成数据的分析处理,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 多个均数的两两比较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现状

煤工尘肺患者对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 (G1) 和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 (G4) 的频数分布见表1。根据WHOQOL-BREF计算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得分, 并将煤工尘肺患者得分与国内常模[7]比较, 煤工尘肺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的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注:G1—自身生存质量总的主观感受;G4—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

2.2 不同年龄组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不同年龄组煤工尘肺患者的生理和环境领域得分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经q检验, 与70岁以下年龄组比较, aP<0.05。

2.3 不同期别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不同期别的煤工尘肺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环境3个领域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注:经q检验, 与壹期比较, aP<0.05;与贰期比较, bP<0.05。

2.4 不同文化程度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不同文化程度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在生理、环境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在环境领域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5。

注:经q检验, 与文盲组比较, aP<0.05。

2.5 不同住房条件满意度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不同住房条件满意度的煤工尘肺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6。

注:经q检验, 与不满意比较, aP<0.05;与中立比较, bP<0.05。

2.6 不同自理能力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不同自理能力煤工尘肺患者在生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社会关系领域完全不能的得分高于完全能得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7。

注:经q检验, 与完全能比较, aP<0.05, 基本能比较, bP<0.05, 与基本不能比较, cP<0.05。

2.7 不同受尊重程度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不同受尊重程度煤工尘肺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8。

注:经q检验, 与一般受尊重比较, aP<0.05, 与比较受尊重比较, bP<0.05。

2.8 是否有焦虑心理的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得分的比较

有焦虑心理的煤工尘肺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无焦虑心理的煤工尘肺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9。

2.9 是否有抑郁心理的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得分的比较

有抑郁心理的煤工尘肺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无抑郁心理的煤工尘肺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0。

2.1 0 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4个领域得分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焦虑、抑郁评分与生存质量的各领域得分均呈负相关 (P<0.05) , 年龄与生理、环境领域得分呈负相关 (P<0.05) , 尘肺期别与生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呈负相关 (P<0.05) ;住房满意度与4个领域得分均呈正相关 (P<0.01) , 自理能力与生理和环境领域得分呈正相关 (P<0.01) , 受尊敬程度与生理和心理领域得分呈正相关 (P<0.01) , 家庭支持与生理领域得分呈正相关 (P<0.05) , 朋友支持与生理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呈正相关 (P<0.05) , 其他支持、社会支持与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呈正相关 (P<0.01) , 见表11。

注:aP<0.05, bP<0.01。

2.1 1 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以年龄、尘肺期别、文化程度、住房满意度、自理能力、受尊敬程度、SAS评分、SDS评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社会支持为自变量, 对生存质量各领域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自理能力、SDS评分、住房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为生理领域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支持、SDS评分、住房满意度是心理领域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住房满意度和社会支持是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SAS评分、自理能力和家庭支持是环境领域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见表12。生理领域相关指数 (R2) =0.477, 心理领域R2=0.237, 社会关系领域R2=0.584, 环境领域R2=0.315。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煤工尘肺患者对自身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偏低, G1中很差和差的共占37.1%, G4中很差和差的共占56.6%。205名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国内常模比较, 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煤工尘肺常见症状为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全身无力, 重者丧失劳动能力, 甚至不能平卧, 且缺乏特效治疗措施, 患者终生不愈, 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8], 必然会降低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命质量。

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的t检验、方差分析和其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 年龄、尘肺期别、焦虑和抑郁心理是影响煤工尘肺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 文化程度、住房满意度、自理能力、受尊敬程度和社会支持是保护因素。本次调查对象年龄偏大, 70岁以上者占68.78%, 尘肺期别偏高 (贰期和叁期占59.02%) 。患者年龄越大、尘肺期别越高, 其身体功能和抵抗力越低, 越易发生各类并发症, 诱发并加重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损害, 加重患者的不适症状, 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及生理功能下降, 必然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次调查对象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文盲及小学率为70.24%) , 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 甚至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 再加上目前煤工尘肺仍无特效药治愈, 只能靠对症和支持疗法, 患者不得不反复住院, 随着肺组织纤维化的进展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出现, 患者活动能力受限, 自理能力缺乏, 其生理和环境领域得分随自理能力降低而降低。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治疗, 缺乏与社会的接触和亲友的交流, 使他们产生了孤独感、自卑情绪甚至觉得自己被社会遗弃, 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受尊敬程度降低, 极易形成焦虑、抑郁心理状态[9]。焦虑和抑郁障碍可影响治疗效果、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差、增加医疗费用等后果, 从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10]。患者的住房条件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也明显影响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

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按影响程度的大小, 生理领域为:自理能力、SDS评分、住房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心理领域为:其他支持、SDS评分和住房满意度;社会关系领域为:住房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环境领域为:SAS评分、自理能力和家庭支持。患者治疗期间若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亲人的关怀和照料, 则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整和各功能的重建, 继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有报道认为, 社会支持能减轻疾病的症状和发展, 或改变患者的行为, 有利于尘肺患者生理、心理健康, 减轻疾病影响, 提高尘肺患者生活质量[11]。良好社会支持可以影响患者心理行为, 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医护人员应想方设法帮助煤工尘肺患者争取得到家庭和亲友的支持及社会的关爱, 鼓励患者家属、亲友积极参与治疗护理, 组成一个真诚、关爱的社会支持系统,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达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13]。

综上所述, 影响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较多, 提高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仅仅需要药物等延缓疾病的进展、肺功能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 同时需要改善就医条件, 丰富其日常生活内容, 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力度,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促进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最大程度地提高和改善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了解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现状, 为提高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 (WHOQOL-BREF)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PSSS) 和自行设计的尘肺调查表, 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收集数据, 用EpiDate 3.1软件建立数据库, 用SPSS 18.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煤工尘肺患者自身生存质量及自身健康状况主观感受较差, 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得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 (P<0.01) ;t检验和方差分析显示, 年龄、尘肺期别、文化程度、住房满意度、自理能力、受尊敬程度、焦虑、抑郁心理从不同领域影响煤工尘肺患者的生存质量。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尘肺期别、焦虑、抑郁心理与生存质量的不同领域呈负相关, 文化程度、住房满意度、自理能力、受尊敬程度、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和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不同领域呈正相关;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自理能力、住房满意度、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是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煤工尘肺患者生存质量较差, 影响因素较多, 不仅需要用治疗的手段缓解身体的疾病, 也要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力度, 促进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提高其生存质量。

煤工尘肺误诊为肺结核1例分析 篇6

1 病例资料

祁某, 男, 58岁, 某煤矿采煤退休工人。患者于1年半前开始出现胸闷胀、咳嗽, 咳白色粘液状痰, 痰中无血丝, 气喘, 偶有呼吸困难, 近日症状加重, 自感全身乏力, 赴当地县结核病防治所就诊。职业史:1978年~2002年在某煤矿从事井下采煤工作, 干式作业, 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既往无结核病史。无吸烟史。体格检查:精神欠佳, 体格消瘦, 口唇紫绀, 双肺呼吸音粗, 未及罗音及喘鸣音, 余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范围;痰涂片未发现结核杆菌, 培养无致病菌生长。X线后前位胸片:两肺野满布点状小阴影。初步诊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患者即在当地县结防所住院治疗。采用2HRE/4HR (H~异烟肼, R~利福平, E~乙胺丁醇) 方案治疗。2个月后胸片复查, 未见明显好转, 随至省疾控中心尘肺病诊断组会诊, 根据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X线片等综合分析, 特别是详细询问患者职业史, 考虑诊断为:煤工尘肺贰期。

2 误诊原因

2.1 对职业病缺乏有效的认识

职业性尘肺病是专业性很强的疾病, 一般的医生缺乏专业知识, 加上该病发展缓慢, 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 医生询问病史时忽略了职业史, 故较易误诊。

2.2 X线胸片诊断的符合率与临床脱轨

现在大多数的医院, 特别是专科医院, 在做出X线胸片诊断时, 往往忽略了临床资料, 只是单纯的对本次X线胸片的表现做出读片诊断, 加之大多数的临床医生缺乏读片的能力, 单纯认同X线胸片的诊断, 故产生误诊。

2.3 患者缺乏有效的自身保护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从事采煤一线的工人文化素质较低, 有些是农民轮换工, 缺乏有效的职业病防范意识, 患病后又缺乏对职业病的了解以及检查程序, 就诊时没有提供职业史, 亦不至职业病专科去就诊, 导致误诊。

2.4

尘肺病是一种政策性很强的疾病, 一般的临床医生不敢做出诊断, 某些医生又不愿意惹麻烦, 存在有告知不完全现象, 引起误诊。

2.5患者不愿意做进一步检查引起的误诊

患有尘肺病的患者一般家庭经济较困难, 很难说服其做进一步的CT等检查, 更不要说做尘肺病诊断了, 大多数都是说先治疗, 再看看, 万一不是尘肺病呢, 那钱不是白花了么。医生有时也很无奈。

3 煤工尘肺贰期的确诊

X线后前位胸片所见:两肺野可见2~3mm大小的类圆形小阴影, 密度较高, 边界清楚, 部分小阴影钙化, 边缘锐利, 两肺野透亮度增高, 肺纹理减少、模糊、紊乱、断裂、形态不整, 小阴影以两下肺多见, 肺门阴影增大增密, 轮廓不清, 心膈大致正常。省疾控中心尘肺病诊断组读片会诊纪录:根据患者多年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 结合临床表现, 依据胸片所见, 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 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 确诊为煤工尘肺贰期[1]。

4 讨论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2]。患者早期表现不明显,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 有时尚有喘息、咯血等, 这与肺结核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甚至相同, 如果不结合翔实可靠的职业生产性粉尘接触史, 单纯以一张X线后前位胸片做出尘肺病的诊断的确很难。但就本例患者来说, 还是有迹可循的:首先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接触史, 再者仔细阅读X线胸片,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与煤工尘肺贰期还是有区别的,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显示双肺满布境界清晰的粟粒状阴影, 直径约2~3mm, 大小及密度均大体相等, 粟粒阴影分布更加广泛, 包括肺尖区及肋膈角处均有结节阴影分布;煤工尘肺的小阴影不侵犯肺尖区及肋膈角处。另外, 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2个月, 胸片会显示病灶吸收或融合, 而尘肺患者短期内摄片病灶无明显变化。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可见结节阴影密度均匀, 边界清楚, 均匀分布于小叶中心、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及胸膜下, 但缺乏尘肺病的肺纤维化和网状结构改变。

本例患者既无明显的肺结核全身中毒症状, 又无实验室检查支持, 单凭一张X线胸片就做出了肺结核的诊断, 有些过于草率。肺结核必须重视痰检, 对肺结核可疑者须反复验痰找结核菌[3]。对痰检阴性又高度怀疑肺结核者, 可及时请上级医院会诊, 以减少误诊。另外, 对内科特别是呼吸内科及影像科的医务人员应加强职业病知识的学习, 进一步减少误诊率。

参考文献

[1]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S].

[2]李德鸿, 等, 主编.全国职业病医师培训考核指定教材《尘肺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33.

不同地区煤工尘肺读片差异分析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为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来自国内15个单位因行肺灌洗治疗的原单位诊断为尘肺患者163例,所有病例均为在原单位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1]经当地尘肺诊断组明确诊断或复核确认为尘肺病的患者,其中煤工尘肺Ⅰ期144例,Ⅱ期17例,Ⅲ期2例。

1.2 课题组读片

本课题专家组诊断用片为上述病例此次体检高千伏X射线胸片,其胸片质量均在2级以上,诊断标准依据《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采用集体读片方式进行诊断。正式读片前读片专家对诊断标准片进行了反复熟悉,读片时对照标准片反复观察,不搞一言堂诊断,进行2次集体读片,2次相符的诊断作为本次研究的最终诊断,不相符的诊断对照标准片再进行集体讨论,根据课题专家组诊断意见,少数服从多数,最终确定诊断。

1.3 专家组成员及读片条件

课题专家组共5人,均为有多年尘肺病诊断读片经验的主任医师或教授,读片灯和读片室要求符合“标准”附录F[1]。读片速度平均每小时约30张,并在读片1 h后休息15 min,2次读片间隔时间为2 d。

1.4 读片结果记录

读片结果按统一格式由专人记录于专门设计的“X射线胸片读片记录”表内,记录内容包括:胸片质量、小阴影形态、小阴影总体密集度、各肺区小阴影密集度、有无小阴影聚集、有无大阴影及其大小、有无胸膜病变、合并症的有无、诊断期别及附加符号等。

1.5 读片结果的量化

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1]规定,小阴影总体密集度用4大级表示,各肺区小阴影密集度用12小级表示,诊断期别分别为无尘肺,观察对象和Ⅰ、Ⅱ、Ⅲ期;在建立读片数据库时将这些读片结果分别量化记分,分别为0、0.5、1、2、3[2]。

1.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将读片结果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一致性的Kappa值分析及相关的Kappa值的u检验,分析不同读片组之间的差异和一致性。Kappa值在0~1之间,若Kappa值=1,说明两次判断结果完全一致;若Kappa值=0,说明2次判断的结果完全是由于机遇造成的;Kappa值愈大,表明一致性愈好;一般若Kappa值≥0.75,说明已取得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若<0.4,说明一致程度不够理想[3]。

2 结果

2.1 163例煤工尘肺课题专家组2次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见表1。

注:Kappa值=0.807。

通过表1可计算出,Kappa值=0.807,说明专家诊断组对同一组病例2次诊断结果有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经u检验,u=19,P<0.05,可以认为2次诊断结果存在着一致性,其符合率为85.89%(140/163)。

2.2 163例煤工尘肺不同专家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见表2。

以课题专家诊断组诊断结果为基准,从表2可计算出,Kappa值=0.177,小于0.4,说明地方专家组和课题专家组对同一组病例诊断结果一致程度不够理想,经u检验,u=0.33,P>0.05,说明2个专家组(地方专家组和课题专家组)对同一组病例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差,这种差别即由于机会造成的。其诊断符合率仅为49.69%(81/163)。

2.3 不同单位地方专家组与课题专家组诊断结果分析 见表3及图1~4。

注:D1~D15为不同单位;a 表示2组诊断结果一致程度不够理想;b 表示2组诊断结果有相当满意的的一致程度。

从表3看出,不同单位地方诊断组和课题诊断组的Kappa值范围从0.00~0.74,只有一组诊断结果取得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P<0.05),其他14组诊断结果一致程度不够理想(P>0.05)。2组诊断结果的变异系数最高为75.22%,最低为7.19%,见图1。地方诊断组相对于课题诊断组诊断率过高(诊断标准掌握偏松),最高为83.33%,最低为7.14%,相差近11倍,见图2。过低诊断率(诊断标准掌握偏严)最高为66.67%,最低为0.00%,见图3。2组相符合率最高为87.50%,最低为14.29%,相差近6倍。见图4。

3 讨论

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胸部X线诊断中存在着明显的读片者之间和读片者自身前后的读片差异,而尘肺病的X线诊断也属于胸部X线诊断范畴之内,当然这种读片差异也会存在。本世纪40年代就有人对此作了研究,在工作中,由于读片差异的存在明显影响着尘肺诊断工作中的正确性。不同专家组集体读片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对密集度和期别总体判断的偏高或偏低,从而引起相应差异。本研究发现不同单位地方诊断组与课题诊断诊断结果存在误差,其变异系数(CV)范围为7.19%~75.22%;过高诊断率范围在7.14%~83.33%,过低诊断率在0.00%~66.67%,符合率的范围则为14.29%~87.50%。

文献报道,在小阴影总体密集度和各肺区密集度的判断上,即便是有经验的读片者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对尘肺期别的判断。正确判断小阴影总体密集度和病变分布范围才能做出正确的尘肺诊断分期。小阴影密集度的判定应以相应形态的标准片为对照。因此,小阴影形态判定的不准确,则可能导致与所对照的标准片不同,从而影响肺区密集度的判定和尘肺诊断分期。在多数情况下,一张胸片上常常是2种形态、大小的小阴影同时存在,诊断时以主要形态的小阴影作为判断密集度的标准。由于每个人对形态的判断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可能得出不同的分类[2]。Liddell[4]的研究也指出,当胸片上2种形态的小阴影同时存在时,在形态的判断上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但在大小的判断上一致性较高。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读片者在提高读片能力、减少和纠正读片差异的过程中要着重减少小阴影形态判断的差异。减少尘肺诊断中的读片差异是提高尘肺病诊断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胸片质量,加强对诊断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

尘肺诊断在我国一直实行集体诊断原则,有研究表明集体读片诊断差异比个人读片差异小得多,本研究结果课题组专家集体诊断符合率高达85%,这与课题专家组的诊断水平、丰富的经验、过硬的专业技术及高质量胸片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与文献报道一致,因此集体诊断在目前仍然是必须的。

但我们也发现各地尘肺诊断组水平高低不一,可能与诊断组专家水平不同有关,也可能受“权威专家”读片时表态后影响或诊断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引起诊断结果偏严或偏松。

本次调查表明,在无尘肺、观察对象及煤工尘肺Ⅰ期尘肺的诊断上不同地方诊断组专家诊断准确率低于本课题专家组诊断率。可能是地方专家诊断组受以前无尘肺、观察对象的诊断随意性较大影响,是造成无尘肺、观察对象符合率较低原因之一。尘肺诊断标准[1]对观察对象的诊断上有明确的规定,即如果总体密集度为0级,肺区内小阴影密度0/1级至少达到2个肺区,或总体密集度1级,肺区内小阴影密集度1/0级未达到2个肺区。煤工尘肺Ⅰ期,特别是处于起点范围内的诊断历来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我们在实际诊断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特别是低年资的诊断人员更要熟练掌握尘肺病诊断标准,依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及标准片加强读片训练。

小阴影的形态、密集度和分布范围是判断尘肺期别的主要指标。在形态判断上,同类型之间的准确率较高,差异主要发生在s形阴影与p形阴影上。《尘肺病诊断标准》[1],在密集度的判定上采用4大级12小级分类法,相邻的小级之间的差异不易区分,熟悉和掌握它需要一段时间,同时,个别标准片如s/s的1/1 和2/2密集度的差异显示不是很满意,这也是造成地方专家诊断组诊断符合率低的主要原因。

尘肺病的X线诊断和其他肺疾的X线诊断不同之处是后者通常可以对同一胸片上有病或无病部分作比较而得。而前者却必须根据小阴影形态、大小、粗细、密集度的分布标准而得,但每个专家对分类标准可有不同认识和体会,对它掌握的松紧程度不一,从而得出不同的分类或分期差异。如一个读片组由于长期的共同工作,可使组内成员的个人之间在诊断中“松、紧”程度逐渐趋向一致,形成了该读片组较一致的诊断上的“松、紧”程度,组内的读片者之间差异可以减少。但仍不同于其他读片组的诊断上“松、紧”程度,而形成读片组之间差异,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容易发生诊断误差。

胸片质量的优劣对尘肺诊断差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有大量劣质胸片时,其读片结果就要发生偏差,如投照条件过高(黑片),将使分类偏低;而投照条件过低(白片),倾向于分类偏高;从胸片的密度、对比度、清晰度3方面质量对分类影响,发现密度过高过低,对比度及清晰度不满意者均可使读片者之间发生差异,但有经验的读片者对这种劣片有修正能力,所受的影响较少,而无经验者却不能。当然,同情心理及个别基层职业病诊断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可以造成人为误诊。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提高尘肺病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应采取如下措施:①采用二级以上的高质量、高千伏X射线胸片进行尘肺病的综合诊断;②对一些不易辨认的病变,可行螺旋CT检查,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③准确把握尘肺病诊断标准,对诊断人员定期培训,对照标准片,采用集体读片诊断方式诊断尘肺;④坚持实事求是,提高诊断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减少人为误差。

随着医学影像进入数字化时代,胸部DR数字摄影及胸部多层螺旋CT(容积CT)影像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更利于尘肺病灶细节的显示和密集度判断;建立尘肺病数字诊断标准及尘肺病CT诊断标准是大势所趋,数字影像必将成为尘肺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尘肺病数字影像发展对于减少尘肺病诊断的人为误差,提高尘肺诊断准确率必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地区尘肺诊断差异的原因,为提高尘肺病诊断读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因行肺灌洗治疗和行高千伏X线检查的不同地区经原单位诊断(地方诊断组)的尘肺病患者163例,高千伏X射线胸片由5名有经验的尘肺病诊断医师(课题专家诊断组)进行集体读片诊断;对诊断期别结果记录表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课题专家诊断组2次读片结果及课题诊断组与地方诊断组读片结果的差异。结果 课题专家诊断组2次诊断结果,经一致性的Kappa值分析,结果 Kappa值=0.807>0.75,说明2次诊断结果存在相当满意的一致程度,诊断符合率85.89%;地方诊断组和专家诊断组的Kappa值=0.177<0.4,说明2组结果一致程度不够理想,诊断符合率49.69%。各地方诊断组与课题专家诊断组在变异系数(CV%)、过高诊断率、过低诊断率、相符合率方面存在差异,分别为7.19%~75.22%,7.14%~83.33%,0.00~66.67%,14.29%~87.50%。结论 地方诊断组和课题专家诊断组存在读片差异,应通过控制相应条件,提高胸片质量、准确把握诊断标准、定期培训、对照标准片集体读片、坚持实事求是和提高诊断人员职业道德,必要时行CT鉴别诊断可以缩小诊断误差,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煤工尘肺,诊断,差异

参考文献

[1]李德鸿.尘肺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6-135,249.

[2]余晨,齐放,李霖,等.尘肺诊断中读片差异的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22(5):336-339.

[3]倪宗瓒.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5-167.

上一篇:利率差异下一篇:行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