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思考

2024-07-31

发展的思考(共12篇)

发展的思考 篇1

摘要:大学生个性发展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内在要求, 创造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利条件, 是高教改革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要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良好的校园环境完善大学生个性发展。在发展个性的同时, 也要注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要进一步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式;积极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加强课外创新活动体系和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辩证关系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给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 引起热烈反响。其中总书记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给全国青年学子极大的鼓舞。“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 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包含着厚重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彰显出个性在人才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保持个性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1. 大学生保持个性发展的原因。

个性, 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行和情感方式等。千人千面, 每人原本都应具有鲜明的个性。大千世界如果人人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样面孔, 一个腔调, 一种思维, 这样的世界必定是无趣的, 也是毫无生机的。然而, 如果青年学子将其作为自己特立独行的“尚方宝剑”, 而遑论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则对总书记的这个要求理解是片面的, 行为是有害的。如果个性张扬失去控制, 发展到出格, 就会变成放任。君不见, 不少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 不良个性学生数量上升, 不少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 很多人只关心自己、不关心社会。保持个性的前提, 是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离开这个前提, 所谓的保持个性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离开这个前提而形成的“个性”, 是一种无根基的个性, 只能是一种不受欢迎的“个性”, 甚至是一种被世人唾弃的“个性”, 这种“个性”越彰显, 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就越大。

2. 如何助推大学生个性发展。

(1) 把助推大学生个性发展列入高校教育改革的内容, 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是各具个性的活生生的培养对象, 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学校不能只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忽视了他们的个性特质。大学教育改革就是要始终把学生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真正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以社会需要、学生发展为基点, 以德育为核心, 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积极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天赋, 着力提高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个性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切实改变那种“以分取人”的单一人才培养思想, 努力实现“不求人人高才, 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培养新目标。 (2) 要着力提高高校师资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当前, 也许是我们高校的教师自身存在着缺乏个性化教育的素质, 因而在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此, 高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教师应该站在振兴中华的新起点高度去认识培养个体性、特色性人才的意义, 适应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 更新自己知识结构,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前面我们讲到要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挥其创新能力, 但是,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 在这个浮躁与功利的时代, 只是一味地强调个性发展是不行的, 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的人才资源。社会主义事业要求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把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放在首位, 努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人才竞争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之中。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 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 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强势。全世界卖出两台电脑就有一台是中国制造, 但是其硬件核心却是英特尔的芯片, 运行的软件平台是微软的视窗。核心技术是美国的, 产权是美国的。就像十七大报告新讲的, 要成为一个资源、人才大国, 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这个任务是当代大学生的。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显得无比重要。复合型、知识面宽、全面发展的人才深受社会的欢迎。对大学生而言, 其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这几种素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相辅相成, 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这几种素质的协调发展。现在社会也强烈的要求大学生朝着几个方面发展。

三、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明, 人的全面发展是和一定的物质基础相联系的, 只有在物质条件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 人才能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离开最基本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去搞自我发展, 势必走向自我毁灭。所以, 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个性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前提的。人的个性无论如何突出, 总是带有很大的社会性的, 总是与当时的大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的, 不可能孤立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在坚持当今社会最基本的原则和拥有当今社会最基本的理想的基础上发展的, 而并非随心所欲。否则, 即使再美好的个性也没有其成长的土壤。教育的全面发展其实质应追求个性和谐的发展。个性发展其实是以全面发展为前提, 借助于自身的独特条件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社会所允许的品质, 在社会大融合的背景下逐步完成自主、自律的过程。这正是全面发展所追求的目的。在当今社会中, 大学生不仅要注重发展个性, 还要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不仅是青年学子成长的价值准绳, 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这不仅是对青年学生个体提出的方向, 更是对整个教育领域提出的新要求。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生存状态, 交互性的网络特点, 这就更要求当代大学生拥有适应这种生存状态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就应在教育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选择, 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收获乐趣、找到动力。同时, 也不应忽视全面发展, 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真正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所在,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共产党宣言》中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尊重个人的价值, 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基础。“今天的中国, 科学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从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即:全面发展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反过来, 只有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全面发展的要求才能逐步达到。所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必须紧密结合, 有机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Z].2011-04-25.

[2]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适应个性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31) .

[3]论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 .

[4]王清娟.从人的全面发展看当代中国的素质教育[J].金卡工程 (经济与法) , 2011, (1) .

[5]贺伟朝.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研究[J].金卡工程 (经济与法) , 2011, (1) .

发展的思考 篇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安化黑茶产业转型发展的调查

省农业委员会发展计划处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湖南农业突破发展瓶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方式究竟怎么转?转到哪里去?是否有捷径可走?有没有相对平稳且有效、快速而持久的办法?欣闻安化县荣获“2014中国茶产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称号,9月17日至18日,我们赴安化县进行了调研。

聚焦:黑茶红了安化

2015年9月17日,海拔998.17米的安化县云台山村。秋风秋雨里的云台山,犹如一幅层次分明的织锦,放眼望去:山顶,怪石如林;山腰,茶园如练;山脚,游人如织。湖南云上茶业公司董事长刘波如数家珍:公司已建成有机生态茶园1300余亩,年产量2400余担,新建厂房7800平方米,辐射带动云台山村民36户120人以上参与种茶,村民每年茶叶增收5000余元,以采茶、品茶为主的“茶旅文化一体化”绿色梦、致富梦正一步步走进现实。

2015年6月20日,意大利,米兰。安化县4家茶叶企业亮相2015年米兰世博会。2009年9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湖南展厅2件展品引起围观,其中一件就是“安化千两茶”。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一篓由安化白沙溪茶厂53年前生产的50公斤“天尖”被央视鉴宝栏目专家评估出了48万元的天价,震撼了茶业界和收藏界。

……

从千仞云台山村到千年茶马古道,从首都北京到时尚之都米兰,目光为何聚焦“安化黑茶”? 这些数据也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品牌价值超过35亿元。“安化黑茶”2011年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最具带动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的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上海世博会评为“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在联合国馆举行中国茶道、茶艺演示,获准使用联合国“UN”标识销售。把 “UN”标识在中国茶的包装上,安化创造了世界第一。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安化黑茶再次在世界舞台展现风采,作为公共品牌竞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6款黑茶产品竞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2015年5月,成功签约中国载人航天用茶基地,安化黑茶“飞”入太空。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公布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安化茶”三个茶叶公用品牌估价35.81亿元。

——实体专卖店超过3000家。2006年内销之初,“安化黑茶”在长沙高桥市场难寻踪迹,现在成功进入北、上、广、深等146 个大中城市,远销蒙古、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及香港、台湾地区。广州的芳村、北京的马连道、东莞的华南茶叶市场、上海的天山茶城等专业茶叶市场都有专卖店,安化黑茶成为各类茶叶经营店必备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安化黑茶专卖实体店达3000家以上,网店达3万多家。今年4月,省政府牵头,10多家安化黑茶企业组团,参加国际食品和饮料展,循着“一带一路”亮相波兰华沙、匈牙利、捷克。

——全县茶叶从业人员超过28万人。继2005年 “天尖”被专家评估出了48万元的天价之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万两安化黑茶世博砖以278万元的高价拍出,再次引爆市场,黑茶销售价格几乎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安化云台山一家茶叶生产企业,2010年出产的一支千两茶出厂价1280元,2011年升至1980元,2012年达到2980元。白沙溪茶厂年产值曾经一直在2000万左右徘徊,现在1个月的产值相当过去的1年。一套千两茶制作需要的几根竹黄、几片棕叶粽叶,售价居然200多元,一套万两茶的包装高达千元。安化县南金乡的一个130人小山村,仅卖鲜叶收入70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安化茶叶税收由2007年的12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2亿元,全县茶叶从业人员28万人,每年收入20亿元以上。带动茶叶仓储、现代物流、绿色包装、茶机茶具制造、茶馆茶楼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仅安化县竹木加及纸质包装业产值就达5.2亿元。

追问:黑茶为什么这样红

在安化,穿行于崇山峻岭,徜徉在山涧溪流,探赜绵延神秘的茶马古道,遥听回荡悠远的马铃声响,廓桥不倒,蹄印犹在,无情岁月洗尽了铅华,总有一些人和事不会泯灭。

安化县茶业协会副会长曾学军认为,安化黑茶载于唐、兴于宋、贡于明、盛于清,但真正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还是得益当年益阳市委做出的正确决策:要把安化黑茶打造成新型永续支柱产业。这个决策是在深入分析全国绿茶、红茶、黑茶市场和区域布局的基础上做出的,回过头来看,这个定位是正确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全省茶叶产业步入低谷,安化县的国有茶厂江河日下,难以为继,工厂关了、人才跑了、茶园毁了。益阳市委、市政府和安化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了茶叶市场回暖的良机,“有形的手”和 “无形的手”一齐发力,催生了茶协、茶农、茶商、茶企等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内生动力,逐步构建了推动茶叶产业良性发展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场化经营体系和规范化管理方式,政府、社会组织、农民、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黑茶成为安化县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

19年坚守,一张蓝图绘就“安化黑茶”样本。2006年,安化县委、县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明确了安化县茶叶产业定位,旗帜鲜明地提出“安化黑茶中国独有,中国黑茶世界独尊”,占据了黑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随即制定了《实施细则》,印发了《关于在全县统一打造“安化黑茶”品牌的通知》,编制了茶叶产业中远期发展规划。一系列文件、规划、细则,明确了安化县重点发展黑茶的产业定位,砍下制约黑茶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板斧,促进了产业转型发展。县政府明确:重点扶持黑茶。在规划引导下,全县茶叶产业迅速转产。绿茶厂,关了。红茶厂,关了。黑茶企业加快扩张,茶园面积由2006年的 8万亩迅速发展到2014年的25万亩,茶叶企业98家,茶叶产量量接近5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26.5%,被授予“2014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成为声名远播的“安化黑茶样本”,学习取经者纷至沓来,各大媒体接踵而至。决策就是选择,规划就是选择有所不为。在绿红黑白黄的五彩茶叶中,安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黑”。19年来,县委、县政府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发展黑茶的产业定位没有变,坚持一条路走到“黑”。

“1亩茶园补贴1000元”,综合施策拉动产业成长。“十一五”以来,安化举全县之力,致力破解交通、电力、水利等瓶颈制约,为茶产业发展夯实平台。全县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0多亿元,实施了G207、S308、S225公路扩改和二广高速建设,实现了90%以上村级公路硬化,茶园建设基地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为扶持茶叶发展,捆绑退耕清林、扶贫、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用于种苗基地的良种选育和茶园建设,鼓励发展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耕作的标准化良种茶园。县政府从2007年起对新增1亩茶园补贴1000元,改造1亩旧茶园补贴500元,近3年全县每年新增2-3万亩茶园。支持银企对接,建立完善助保贷、互惠贷等融资服务平台。2008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扶持益阳黑茶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省直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口扶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扶持重点户、专业村组的基地建设,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茶叶机械的购置;对开设安化黑茶的茶馆、茶楼、形象店的经营者给予贷款支持;鼓励茶地流转。改革原有集体茶场所有制结构,促进茶园承包经营权向大户集中,培植种茶大户。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收购、租赁、入股、扶持等方式从茶农手 中获得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茶地使用权、经营权和管理权。

13个标准,推着黑茶产业全程规范作业。安化黑茶从茶园到茶杯基本实现全程标准化。目前制订了13个标准,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全省地方标准发布,包括《安化黑茶通用技术要求》、《获砖茶》、《花砖茶》、《黑砖茶》、《湘尖茶》、《安化黑茶栽培技术规范》、《安化黑茶黑毛茶》、《安化黑茶加工通用技术要求》、《安化黑毛茶加工技术规程》、《安化黑茶成品加工技术规程》、《安化黑茶包装标识运输贮存技术规范》、《安化黑茶冲泡及品饮方法》。从种苗、栽培技术、基地要求、投入品管理的生产环节,到原料筛选、初加工、精加工的加工环节,到包装、贮运和饮用的全过程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规程。今年安化还组建安化黑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搭建安化黑茶质量安全保障平台;在狠抓系列标准制订和实施的基础上,着重强化绿色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建设,标准黑毛茶初制加工厂建设,全程清洁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严格了产品质量,确保了产品安全,提升了安化黑茶整体竞争实力。

2个区域公共品牌、12个著名商标,抓牢您的眼、捕获您的胃。安化县茶叶协会先后注册成功“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两个区域化共品牌,培育了4个中国驰名商标、1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2011年 “安化黑茶” 被评为最具带动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以黑茶文化和黑茶保健为概念,在实体和虚拟两个空间全方位扩大宣传影响,塑造安化黑茶品牌。协调企业、协会参与,举办国际茶文化节,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展会、年会,跨行业、跨领域做宣传;每年投巨资在首都机场、京珠高速、长益高速、边疆地区设立“安化黑茶”大型户外广告牌;在上海、济南等重点城市,聘请专家对黑茶“降压、降脂、降糖、降尿酸”等特殊功效现身说法;特别是近年来,安化黑茶品牌推广卓有成效,在上海世博会入选“十大名茶”、广州亚运会成为特许礼品茶、祥和中国节作为申遗惟一纪念茶;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纷纷将视角投诸安化黑茶。以怡清源为代表的龙头茶企在安化黑茶品牌推广上也不遗余力,在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栏目和央视五套体育频道体育新闻栏目进行全年品牌宣传。怡清源还与张纪中战略合作拍摄安化黑茶电视剧《菊花醉》,助推黑茶品牌传播全国。铺天盖地的宣传,让黑茶牢牢抓住您的眼球。“今天您喝黑茶了吗”成为安化的日常用语,高血压喝黑茶、高血脂喝黑茶、肠胃差喝黑茶,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话语。茶不醉人人自醉,这就是安化黑茶!这就是舆论的魔力!

105家制茶企业,重现茶马古道的繁华。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安化茶马古道有5里一茶行之说,全县有茶行、茶号300多家,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盛景。2014年,安化县内登记注册的黑茶生产企业达105家,其中规模企业23家,“安化黑茶”品牌授权使用企业70家,黑茶产量达4.95万吨,产业综合产值78亿元,产业税收过亿元,成为全省首个茶产业税收“亿元县”。白沙溪茶厂、安化茶厂、久扬茶业等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怡清源茶业、可耐尔、华莱生物等知名企业相继进驻。企业与基地、茶农、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共生合作模式,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带动了产业快速发展。可耐尔公司采取“公司+村级组织+茶农”的模式合作开发茶叶基地建设,与11个村签 订《茶叶基地建设合同》,由各村分别茶农签订承包合同,公司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对验收合格的实际面积,补偿给茶农300元/亩。云上茶业公司流转的茶园3200多亩,以务工方式聘用当地茶农培管,现建成高标准生态观光茶园1500多亩,将茶博物馆、茶艺展示馆、茶产品展示馆和制茶体验馆与活动广场融合一起,建设多功能茶文化体验中心,形成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直销、电子商务等营销模式的创新,营销量呈几何倍数增长,逐步发展成为黑茶产业中的领军企业,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上交税收近4千万元。

科技与监管多方发力,共同打造资江两岸“百里画廊”。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技术、产品的多层次支撑。茶业协会整合县技术学校、工业职中、农广校、扶贫办、人社局培训中心等资源,成立安化黑茶学校,开展茶产业从业人员培训,培养专业人才。从2010年-2014年,全县举办茶产业专业培训班80期以上,培训2600多名茶艺师。同时加强了评茶员、制茶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全县有中高级制茶师、农艺师、评茶员上百人,以及大量从事茶叶加工的熟练技术工人、管理和营销人才。以县乡农技站为依托,指导基地建设和茶叶生产;推广和普及黑毛茶加工技术,提高现有制作“安化千两茶”、“三砖茶”、“三尖茶”的制作水平。着眼制茶工艺和制茶机械的换代升级,开展制茶机械研制、发酵工艺改进和制茶工艺技术规程的修订等技术攻关。今年上半年,由企业联盟,科研院所技术支撑,组建湖南黑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攻关,创新产品和工艺。在产业发展中,政府当好引路人、守夜人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县政府将茶叶 基地建设工作列入对各乡镇的绩效考核内容,引导和支持辖区内企业办基地和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要求新建茶园基地实现规范化、良种化,提倡企业办基地、基地联茶农,培植一批茶叶种植大户,建设一批大型基地。县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局、茶业办、茶业协会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执法队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坚决打击无证照生产、制假售假、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行为,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优化发展环境。行业严格自律,切实强化行业自律,发布《关于规范全县茶叶生产经营市场秩序的通告》,落实《安化县茶叶生产经营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县茶叶协会根据县政府授权,严格实施“安化黑茶”证明商标授权使用制度,每两年对已授权使用的企业进行目标考核,加强授权企业的生产、加工及商标使用的管理。如果说规范监管是黑茶产业的保健良方,那么茶旅融合无疑是黑茶产业养身之道。安化以茶为主题,以旅游为内容,以文化为内涵,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民俗、茶文化打造成特色旅游品牌,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一体化发展。茶马古道高城风景区申报国家4A级景区,打造资江两岸“百里画廊”,规划建设柘溪库区“百里茶湖”、茶马古道“百里茶带”等生态观光茶园,启动风雨廊桥、古茶亭、古茶碑的保护和修缮,建设黑茶产业园、现代物流区,黑茶大市场、黑茶一条街,茶旅一体化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既整合了资源,又提升了茶产业的附加值。

警醒:越是红的时候越要警惕黑

红了。当心被黑!蹄疾而步稳检验着能力,勇毅而笃行考验 着智慧。快速发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也可能掩盖很多问题,但必须保持警醒,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永立潮头。

更加重视质量安全风险管控。随着安化黑茶的“走红”,社会资金大量涌入,许多企业仓促投产,发展不平衡,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风险大。特别是安化黑茶原料需要一定的成熟度,茶树叶片成熟度越高,氟、稀土的含量就越高。虽然安化黑茶标准化体系已经建立,但执行力度还不够,标准化、清洁化的生产状况还不尽人意。有的黑作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安化黑茶因养生保健而闻名,更应严控质量安全,切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更加重视公共品牌管理。安化黑茶是公共品牌,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企业利用安化黑茶的品牌价值打开市场后,过多注重企业品牌的开发,却忽略对公共品牌的保护和创新,企业靠山吃山而不护山,靠水吃水而不治水。目前,安化的黑茶品牌中,仅“白沙溪”、“中茶”、“怡情源”等为数不多的品牌被大众消费者认知,大量的小品牌淹没在行业内耗之中。“安化黑茶”的品牌优势没有充分整合与发挥。长期以往,最终将出现“坏茶驱逐好茶”的逆向淘汰。如果消费者对安化黑茶失去信任,品牌价值贬值,受影响的将是整个产业和所有企业。

更加重视集约集群发展。着力解决企业各立山头的问题,企业只是由于市场的吸引聚集黑茶产业,彼此缺少契约联合,没有形成成熟的企业集群。如企业都致力于建设自己的营销网络,渠道重复建设,占用企业资金,而且可能加重消费者负担,推高产品均价,削弱安化黑茶产品在同品类茶叶中的竞争优势。着力 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绝大部分安化黑茶企业产品都是“三砖三尖一花卷”,少特色、少个性,同时产品口感不稳定,即使是同一个厂的同一款茶,口感都难以保证稳定。如果同一款茶口感的多变,就意味着回头客不多,消费者的忠诚度没有保证。着力解决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安化是著名的“黑茶之乡”,“万亩茶园”、百里茶廊,茶叶种植仍然相对分散,规模化不够,制约茶产业、茶文化和茶旅游的开发。

展望:愿安化黑茶长红常红

安化县委、县政府对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充满信心,有清晰的基地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在“千亿湘茶”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税收10亿元以上、带动区域内40万人就业的目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以规划为引领,完善配套措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长长红、常常红。

提升黑茶战略地位。整合全省黑茶产业,将“安化黑茶”的县级区域品牌,提升为全省黑茶产业的统一品牌,特别是雪峰山脉和湘北部分地区的7个县市,是湖南黑茶产业中心,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在抓好内销、边销的同时,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以战略的眼光、开放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安化黑茶国际化进程。

强化标准化管理。建立生产标准化、加工标准化、茶叶品鉴标准化,品牌管理标准化的完整标准体系,建立“安化黑茶”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跟踪和质量追溯。严格标准化生产加工,规范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公共品牌保护,严格规范“安化黑茶”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的使用。

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致力创新产品,坚持消费导向,开发出符合更多消费者口味和特定功能的安化黑茶饮料、食品、药品、保健品等,使黑茶 “物尽其用”,拓展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加快营销创新,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的“6+1”产业链中创新组织模式、营销模式和流通业态。挖掘产业内涵,在科技服务、文化传播、技术研发、三次产业融合等领域,将信息时代的思维和技术融入历史悠久的茶产业、茶文化中,用创新的思维引领产业的发展。

建立危机管控机制。在信息化和国际化的今天,一个角落的新闻都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一起偶然事件就能摧毁一个产业。安化2013年成功应对媒体报道茶叶及茶叶制品被检出稀土超标的事件,要深入汲取经验和教训,建立科学有效、反应敏捷的风险防范机制。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物,但昨天的雨雪依然泥泞今天的道路。湖南是茶叶生产大省,有22个县列入全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茶叶优势县,目前全国茶叶产业面临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的严峻挑战,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或许安化的昨天能够启迪您的今天和明天。

工业发展的思考 篇3

摘 要: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给予大足和双桥经开区“城市发展新区”的功能定位,市政府2014年11月3日正式批复大足区城乡总体规划,明确大足区是成渝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是城市发展新区的工业重镇、旅游重镇和重要交通枢纽,大足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正进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紧扣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我区确立的“138”发展思路,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强化政策、项目、能源、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深化优质服务,全区工业和信息化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总量继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结构逐步优化的良好态势。

关键词:工业发展

1 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经济增长“换档减速”,改革“快马加鞭”的大背景下,部分企业也正经历结构调整的阵痛。增速放缓,效益下滑,利税减少,不但暴露出企业自身的问题,更折射出整个产业环境存在的弊端。

1.1 产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

新区成立以来,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五金、资源循环利用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快速增长。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导致销量严重下滑,从而直接影响了全区工业增速。同时,我区汽车及零部件、通用机械等产业面临着“两大失衡”。一是日益增长的成本压力与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和逐渐走低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失衡,二是行业产销规模不断扩大与行业集中度难以提高之间的失衡。在这样的局面下,产业大而不强,竞争力不高,行业利润也越来越低。

从产品结构看,我区超过50%的中小微企业主要为汽车及零部件和通用机械两大产业配套。但一是本地配套率低。据统计,两大产业本地配套不足30%。二是结构性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而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中、低端配套产品低层次重复建设、同质化恶性竞争。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只能按主机厂提供的图纸简单加工,缺乏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不能同步开发,而少数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也只能为满足配套而进行适应性开发,无力超前开发和系统开发,在产业发展中缺少话语权和主动性。四是配套产品单一,大多数企业的业务量过于集中在一个或两个主机企业,没有生产的主动权,极易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1.2 生产、资源要素不能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素供给矛盾日益突出,成为我区工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制约瓶颈。主要包括人才要素制约瓶颈,招人难、留人难、用工贵,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土地要素制约瓶颈,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宏观调控愈加严格,土地利用效益水平不高。资金要素制约瓶颈;政府融资平台受到严格监管,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主机企业拖欠配套企业货款,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机制不健全、渠道不通畅。环境要素制约瓶颈,随着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强,标准越来越高,“两型”社会建设、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城市建设等,迫切要求工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1.3 企业经营管理不能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

部分企业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粗放式经营的阶段,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基础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区企业当前面临着两大风险。一是产业发展风险。包括核心竞争力缺失风险、产业链支撑缺失风险、产业效益低下风险和商业模式落后风险。二是金融风险。包括企业现金流断裂风险、过度投资风险、低效投资风险等。

2 工业发展的思考

2.1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2.1.1 重型汽车及汽摩零部件产业

大力发展重型汽车整车,加快发展汽摩零部件产业,重点建设重型汽车及汽摩零部件产业集群,重点依托上依红、双钱轮胎、鞍钢贝卡尔特等,重点支持上中航专用车、中国汽研科技产业园、上依红30万根车桥项目、康桥微型汽车车桥生产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2.1.2 装备制造产业

大力發展智能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重点建设智能装备产业集群,重点依托重庆机电集团、重庆机器人有限公司等,重点支持长泰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园项目和万古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2.1.3 现代五金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五金产业,加快发展生活五金产业,重点建设工业五金产业集群,重点依托杰利来、鑫业船舶等,重点支持杰利来日用五金项目、鑫业船舶工业五金等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2.1.4 循环经济产业

大力发展废旧金属、废旧电子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打造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集群,重点依托德能股份、深圳一电、重庆再生资源集团、重庆智伦电镀等,重点支持重庆德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处理2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智伦电镀园区等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

2.1.5 家居产业

大力发展以套装门、橱柜、家具为主的现代家居产业,打造家居产业集群,重点依托大川门业、尚鼎门业等,重点支持大足家居产业园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

2.1.6 电子产业

大力发展以计算机、笔电外壳及机壳、面板、打印机为主的电子产业,打造电子产业集群,重点依托巨腾集团等,重点支持巨腾笔电机壳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

2.2 实施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工程

2.2.1 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工程。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智慧园区集成创建模式。

2.2.2 重点行业推进工程。重点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五金、化工、再生金属等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渗透到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依托服务型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成立两化融合服务中心,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2.2.3 重点企业试点示范工程。每年选择20家左右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两化深度融合试点;每年组织认定10家示范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加强引导。

2.2.4 重点项目支撑工程。围绕机器换人、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转型升级目标,引导企业提升设计信息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营销体系网络化、集成管理信息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2.2.5 节能减排助推工程。以汽摩、化工、铸造等行业为重点,创建两化深度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验区,选取5-10家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监测和评测体系,实现对全区3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用能情况的实时监控。

2.2.6 电子商务发展工程。加快建设区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产业集群、专业市场构建电子商务应用交易平台,发展网络销售和采购业务,实现线上线下购销互动;鼓励工业企业建立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商务协同,完善供应链、客户和渠道管理,实现企业商务活动全程电子化和网络化。

2.2.7 现代物流提升工程。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提高物流业专业化、社會化水平;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发展。

2.2.8 信息产业支撑工程。重点支持物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工业软件、数控设备、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汽车电子、船舶电子、智能家居、节能照明等产业(行业)发展,做大信息产业规模。

2.3 发展产业的保障

2.3.1 土地保障

区委定期听取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区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政策,按照“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本地区土地、环保、能源、运输等产业发展特别是土地供给要素的统筹协调,引导人口、资源和市场主体按照各功能板块定位的方向流动和聚集。

2.3.2 水电气保障

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合理布局建设水利设施,基本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新建及扩建4座水库,扩建8座水库,改善工业园区供水设施,实施龙水、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10万吨,邮亭5万吨供水工程;实现棠香龙岗、龙水、邮亭、万古四大片区电网协调运行,重点完成220kV、110kV和35kV变电站的布点及电源规划,启动500kV变电站前期工作,完善城乡供电网络结构,提高供电质量;建设以中心城区辐射各镇街的天然气输送网,使城镇天然气普及率稳步发展,气化率逐步提高。规划建设地下储气库、LNG储存设施和工业专用供气管线。做好页岩气开发和利用工程。到2015年,新建CNG加气站1座,年供气量达到5000万立方米;抓好煤炭安全生产,加强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延伸产业链,煤炭洗选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

2.3.3 人才保障

依托我市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合作研发新技术;建立健全信息技能技术培训认证体系,实施“百名信息主管(CIO)培养计划”和“千名信息化应用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为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2.3.4 组织保障

乐清公交发展的思考 篇4

不足亟需关注

1. 服务质量不高。规范停靠和文明服务是公交管理中的两大重点, 这几年我们虽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群众的反映也确有改善, 但司乘人员服务态度差、不按站点停靠、随意上下客等情况还比较突出。

2.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公交站场来看, 目前全市拥有87辆公交车, 却只有300平方米公交站场, 按标准只可停放15辆公交车, 入站的车辆只能采取拥挤停靠的办法勉强停靠, 存在着通道不畅、易发火灾等严重的事故隐患, 无法入站的70余辆公交车则无法统一管理。从公交中转站场来看, 目前乐清市没有公交枢纽站场、中转站场, 与开通的公交线路配置规模不相适应, 并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从公交候车亭来看, 目前全部港湾式停靠站只有39个, 并长期被残疾车、三轮车、部分出租车和社会自备车强占乱停, 严重影响了公交车辆的规范停靠和通行。

3.部分车辆的车容车貌有待改进。一些车辆上损坏的硬件设施未及时维修, 一些公交车内卫生状况较差, 部分城市公交车上乱张贴现象严重。

解读问题成因

1. 公交发展体制不畅。出于历史的原因和乐清市公共交通公司自身资金的缺乏等各种原因, 乐清市公交经营体制为由车主挂靠公交公司的经营方式。经营主体个人化, 公交的购买、经营、司乘人员的招聘等全部为个人行为, 造成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忽视社会效益的后果。城市公交应以社会效益为主, 而私人经营以盈利为目的, 在车况、安全、服务等方面都与城市公交存在较大差距。北京、上海市政府陆续决定收回公交经营权也是基于这一原因, 湖北十堰市2003年由温州商人买断公交经营权, 在经历4次全线罢工后, 政府于今年毅然收回公交经营权。

2. 公交事业扶持力度不够。乐清市没有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优惠政策, 政府对公司化经营、城市公交的基础设施、道路优先使用权、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力度缺乏。财政没有投入, 基础设施不配套, 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导致公交无法较快较好发展。

3. 公交行业盈利困难。据统计, 全市13条公交线路中有4条微利, 4条保本, 5条亏损 (其中3条严重亏损) 。

原因之一是油料价格提高, 柴油价格从2004年的2.94元/升上涨至目前的6.09元/升, 上涨107%。油料提价后, 相应的汽车轮胎、配件材料也随之上涨。

原因之二是公交车票价低廉。由于目前的公交车票价仍维持在上世纪90年代的1元起价上, 属全省最低水平, 影响了经营的经济效益。

原因之三是司乘人员工资低, 影响生产。2007年公交驾驶员1800元、乘务员800元, 低于社会其他客运驾驶员的工资1/3。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条件差、心理压力大、待遇低、队伍流失严重。

4.公交经营社会环境差。少数市民不在站点候车, 随意招手拦车, 几年来多次发生乘客砸公交车玻璃、殴打公交车驾驶员事件。人力三轮车、残疾车数量多、盲目竞争, 私人交通工具膨胀, 结构失控, 比例失衡, 堵塞道路, 占用公交站场, 致使公交车难以规范停靠。

公交发展建议

1.制定《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由市政府制定乐清市《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 明确主要目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任务、编制和实施公共交通规划、建立和完善公共交通市场运作机制、保障措施等, 并确保落实。

2.推进公交行业改革。通过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 国有资产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公交投资、建设和经营, 改变目前单一的产权结构现状, 激活经营机制, 使公交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市场主体。

3.建立公共财政补贴政策。按照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考虑经营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的原则, 适时对已实行十多年的现行低廉票价进行合理调整;对承担社会福利成本支出, 应给与必要的经济补偿;由财政、审计、国资等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 每年对市公交公司进行成本费用审计与评价, 通过成本、费用审计与评价, 科学、合理地界定和测算政策性亏损额度, 报市政府审批, 由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目前, 绍兴、诸暨、海宁、海盐、慈溪、萧山、余杭等地均已建立政府购买公益服务和财政补偿机制, 补偿公交企业公益性的亏损, 将企业的经营自主性引导到便民服务上来。据了解, 绍兴县2007年公交财政补贴近800万元, 诸暨将“公交优先”纳入2008年市政府八大惠民实事工程之一, 自6月开始诸暨市政府将补贴1000万用作公交事业。

4. 加快公交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市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 用于道路改造、公交站场以及车辆和后方设施装备的配置。实行用地划拨, 对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公交站场建设免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城市道路占用费、人行道和绿地占用费等。

一是公交站场建设。争取市规划等有关部门支持, 落实公交综合站场建设。

二是公交中转站场建设。由市交通局制订公交中转站场建设计划, 分步组织实施。公交中转站场所需土地由涉及到的市政部门协调解决, 财政给予每个中转站场建设资金补助。

三是公交候车亭、站牌建设。由市交通局制订公交候车亭、站牌建设计划, 本着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 逐步完善公交候车亭和站牌的建设, 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候乘车环境。市政府在安排年度交通建设资金时将逐步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5. 加强公交行业管理, 树立窗口形象。公交事业既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 更要立足企业自身, 向管理要效益, 向质量要效益, 服务社会群众, 提升形象。

一是要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经营考核机制, 实行管理、营收、成本、安全、服务相挂钩的各层面多类型的全面考核, 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二是要内部挖潜, 提高营运效率。合理调整公交线路, 整合线路资源, 科学调度车辆, 提高实载率。进一步推进无人售票, 减少乘务员工资成本。充分利用车身广告资源, 增加广告费收入。

三是要加强从业人员, 特别是司乘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自觉做到遵章守纪、安全运行、礼貌待客、文明用语、优质服务、努力营造乐清市公交窗口的新形象。

乐清公交行业概况

浙江省乐清市现有13条公交线路87辆客车, 已建成公交候车廊亭51个、站架176个。

自1990年乐清市首度开通3条市内公交班线后, 根据建城区范围的扩大和道路的建设, 又陆续开通了10条市内公交, 基本适应了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03—2004年, 为配合乐清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对当时到期的9条公交线路的车辆实行更新, 由原来的15、19座更新成20座以上通道式大、中型城市公交客车, 更新后的车辆舒适性、实用性以及车型大为改进。

2005年, 乐清市公交开始实行离退休干部、残疾军人、学生等特殊群体优惠乘车政策, 并于2008年12月在全市实行了60至70岁老人包干免费、70岁以上老人全免的优惠政策, 社会效益比较明显。

发展山区经济的思考 篇5

1、更新群众观念。一是扶贫先扶志,更新“温饱即安,满足于现状”的观念。二是淡化群众的依赖思想。三是增强群众致富的信心。

2、政府引导。①信息引导,山区经济落后最大的原因是信息迟到。抓住信息就是抓住金钱,如三单乡的龙井茶加工,为什么靠近新昌、嵊州的村率先搞得红火,为什么宅口的茶叶市场办得好,其主要原因是宅口每月有6个集市,集市上流动着大量的嵊州人,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对于信息传递缓慢的山区,政府部门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是加快信息传递的有效途径。②培植特色农产品市场。东阳市各山区都盛产着特色的农产品,如虎鹿的香榧、马宅的药材、八达的蚕桑、佐村的食用笋、宅口及三单的茶叶等等,但这些特色农业到目前尚没有一个上档次的特色市场,似乎是“深藏闺秀无人知”的感觉,市场能使农产品效益提升的同时,也能起到传递技术的作用,三单乡善部坑村龙井茶的加工技术就是从新昌茶叶

关于发展理念的思考 篇6

假设把企业的发展看作电网中电功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公式(1),提高电压的同时需要降低电阻。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电功率)要在增加员工的压力或动力(电压)的同时减少电网流通中的阻力(电阻)。电压足,政通人和,电网有效。电压不足或电阻增大,则电网会瘫痪。对于公式(2),单个电功率之和构成电网的总电功率,也就是个人和整体的关系。如果企业发展的理念不能有效的传递(电流的流通)到子公司和员工身上,产生了阻力,则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发展动力不足,缺少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个体的创造性以及整体的创新无从谈起,发展中遇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大,想要实现发展目标将成为幻想。

电阻是如何产生的?曾经勃发的理想被现实磨平,曾经热爱的人逐渐淡忘,曾经感动过你的事在心中不再激起一丝浪花,曾经吸引你的事业成为“错投娘胎”的憾事,曾经为之努力奋斗想要得到的待遇因为不公正的结果而变得既审判自己也鞭挞他人。总之,感染过你的一切不再能点燃你,激怒过你的一切不再能激怒你,这就是电阻。电网是有等级的,电网的等级能够提升到多大,取决于电网铺设的宽度、广度和长度,也取决于电压或电力的供给程度。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企业发展正如电网的扩容一样到一定阶段,且遇到发展瓶颈时,发展理念的转变、改版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的发展理念的形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燃料。没有燃料是发不了电的,不管是化石燃料还是核燃料,“物”的投入是固定的,可以量化的,也是思考者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事情,不是一个可解的未知项,是一个形而下的问题。事实上我们所遇到的发展中的问题要复杂的多,我们无法知道每一个人的“思想”和他想要做的“事”,导致电网运行过程中“变量”的增加。“思想”永远在创造着成功之道,为“事”提供空间和时间,同时,也为“事”找到途径和方法。“思想”和“事”的完美结合是发展取得成就、产生飞跃的最佳方式。

思想有零散和完整之分。零散的思想只能指导和解决局部问题。完整的思想理念是一个体系,丰腴而肥厚。厚度体现了理念的深邃,高度则是一种超越。发展理念产生和脱胎于对事物的长期观察和分析,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在规律中找到新方向。经过沉淀和不断锤炼的发展理念出炉后更具有影响力和穿透力。我们可以确定这样一种模式:理念提出——理念论证——互相理解——互相接受——一致同意。其中,互相接受是极具挑战性的环节和条件,也是合作和推进的充分条件。只有互相接受,使阻力蒸发,行船和做“事”才会顺风顺水接近和到达彼岸。

任何发展理念都带有预设性,是对未来判断的假设,这种假设的基础已经存在,表现为现存的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以及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我们的假设只不过是重新审视、重新定义边界和重新创造。随着发展理念的有效实施,一个一个积极“事实”的累积,过去的困惑和质疑逐渐消散,当“事实”累积到临界状态后,最初的假设就会转变为结果而被所有人所接受,并指引未来的方向。

和谐林业发展的思考 篇7

和谐林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理论上说, 是林业各子系统均衡匹配, 林业各成员协同共生、互利互荣。林内人的潜质得到充分挖掘, 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及全面发展。林内人与林外人互谅互容、互利互让、共赢共享、平等协商、和睦相处, 林业中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植物、人与林业、林业与社会协调发展。

2 林业系统不和谐音

2.1 林业矛盾冲突

林业子系统的建设和林业管理方面相对滞后, 以至于出现了许多林业矛盾和林业冲突, 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退耕还林农地减少, 天然林保护、封山管护、采伐停止, 林区企业转岗破产、林工下岗, 林业收入萎缩, 林业就业率低, 使得林业教育萎缩。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林业内部成员的生计民生问题, 需要人们高度关注林业子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与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 实现林业大系统的和谐。

2.2 清洁空气和洁净水减少

森林减少, 释放的氧气减少, 人类的生存与工作、生产、生活释放的CO2因得不到森林的及时吸收而污染大气, 森林减少, 地球自然生态发展条件在恶化, 洪涝灾害、泥沙淤积, 影响水的质量。

2.3 林业结构分化

在社会结构转型期, 社会阶层激烈分化, 林业阶层也激烈分化, 林业结构逐步地分化为若干个阶层, 这些阶层也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和获得这种特殊利益的特殊渠道, 产生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治要求。

2.4 森林异化作用

“异化”这一概念本来自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 后者为马克思所继承。若用异化这一概念对此时的林业进行哲学解释, 可以这样认为:人工创造的价值越多, 自然的价值就越小, 森林自身的价值也就越低;人工的森林产出越多, 它自身的生态系统安全价值也越小。

2.5 人工林的利与弊

人工林造林简单, 采伐容易, 但人工林易引起土壤退化, 造成森林低产, 病虫害多, 抗风能力差, 防治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金钱, 增加森林经营成本。

2.6 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从社会历史发展和资源利用的角度看,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从经济的角度分析,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种公益性的社会活动。人类为了其自身的生存发展,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给予高度重视, 人类应寻找一种途径, 既能从生物多样性资源上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又不使生物多样性资源退化。

3 和谐林业的对策

(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 包括全体社会劳动者和社会建设者, 包括一切热爱祖国的人们。我国是法制社会, 人的概念也就是公民的概念, 集中体现为:在法律和政策面前人人平等, 人人皆可成才。以人为本理念反映出社会具有包容性, 以人为本, 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谐林业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林业各阶层和谐相处, 林业成员平等公正, 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建设和谐林业。

(2) 林业体制改革。以林业体制改革为动力, 通过深化改革, 切实克服影响林业和谐的体制机制弊端, 建立新的林业制度规范, 为和谐林业提供新的体制保障。在经济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 林业诸多不和谐的深层原因之一是体制性原因, 有相当多的林业矛盾与体制不完善有关。构建和谐林业的过程, 是以市场改革为取向的制度变迁或体制创新的过程。

(3) 注重社会公平。当前, 我国社会是稳定的, 但社会的公正程度与和谐程度还不够理想, 有些方面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 构建和谐林业, 就林业关系本身来说, 必须注重社会公平, 搞好林业管理, 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尽量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初始状态, 以免酿成大的事端。机会平等是实现和谐林业重要条件。

(4) 林业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文化体系, 实现林业各阶层在思想认识领域的和谐, 使之“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创造力是千金难求的, 而文化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奋斗目标, 要靠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由科学文化走向林业文化、生态文化, 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 它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我们应该创造条件, 使各种不同的文化从内容、形式、性质、功能以及价值取向、目标取向等在互相接触中不断修正, 逐渐融合, 形成新的林业文化体系。

柳州茶业发展的思考 篇8

柳州茶叶产业发展迅速,近几年,更是逢迎良好的发展机遇,使得柳州茶叶呈现出大好的发展态势,其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质量、效益都得到大大的提高。下辖茶叶主产县三江侗族自治县2011年度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与“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光荣称号。

1柳州茶叶发展现状

柳州市现有茶园面积达16.5万亩,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占全市茶园面积的80%。茶叶年产量7500t,产值达到5.5亿元。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柳州市大力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有机茶园建设覆盖4县,累计有机茶基地面积8000亩。其中2011年就新建有机茶园5个,面积达2210亩,并均已通过有机生产转换认证。5个企业的2128.7亩基地与78.8吨产品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茶叶的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茶叶产品类型主要是绿茶、红茶及少量的乌龙茶、白茶。目前打造的公共品牌主要包括“柳韵春晓”、“三江春”等绿茶品牌,由于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认同,参加名优茶评比累计获得广西与全国名优茶评比奖项90多项,产品知名度也逐步建立,但由于茶厂生产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缺乏自主品牌,80%以上的产品以“散装”或区外公司代加工形式统货销售,经济效益低,也严重影响到茶叶产业的发展。

2柳州茶叶发展的主要优势

2.1地处华南茶区,早春优势明显,生长期长

柳州地处我国南方,属于华南茶区,年均气温温暖,降雨量充沛,无霜期很长,茶叶生长期长,茶叶较之江浙等绿茶主产地约早20天,具有发展早春名优茶的自然条件,同时茶叶封园又比较迟,至秋季仍能采摘一芽一叶茶叶,能合理开发高香秋茶。俗话说“茶叶早采三天是个宝”,柳州早春名优茶的开发仍需加强,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价格上也应有所提高。

2.2茶叶品种不断改良

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柳州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大量引种云南大叶种,80年代“红改绿”,又大量引进福云六号品种,近年来陆续引进浙江、福建优良的绿、红茶品种。目前,柳州福云六号品种占茶园面积的80%左右,但是新植茶园中,以乌牛早、桂绿1号、安吉白茶等优良品种为主,目前,以茶叶主产县三江县为例,茶园面积13.8万亩,其中福云六号、福鼎大毫等品种占到72.8%,紧跟其后的有乌牛早、龙井长叶、浙农117、浙农113等品种,其中早生种乌牛早、迎霜等品种面积达7109亩,占到5%,基本上今年来开辟的新茶园,均是适宜柳州地区生长的,早春优势明显的茶树品种。茶园基本是无性苗种植,性状整齐,产量高,品质好。

2.3类茶植物资源丰富,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产品多样性

柳州植物资源多样,经发现并逐步开发的类茶植物有藤茶、石崖茶等,其中藤茶富含二氢杨梅素,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此类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血栓、抗肿瘤、消炎等多种奇特功效。石崖茶多酚含量高,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但不含咖啡碱,饮后不影响睡眠。这些物种资源,丰富了茶产业的产品结构。

3柳州茶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规模小,效率低

柳州市现有通过QS认证的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仅20家,绝大多企业厂房与设备落后或陈旧,单一企业年干茶加工能力普遍在200吨以下、没有企业加工与产品标准及标准茶样,缺乏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连续化的龙头加工企业。绝大部分产品加工,仍然是以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产品销售仍然依赖外地客商,以销售原料为主,制约了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3.2品牌产品建设滞后

根据笔者调查走访,在柳州众多茶叶企业(加工厂)中,拥有已注册的商标近30个、产品名称逾百个,但仍没有一个自治区级茶叶名牌产品称号。尽管柳州市茶业协会虽然注册了“柳韵春晓”公共品牌,但真正使用该品牌的企业只是少数几家。三江县以宣传推介“中国早春第一茶”为主题推出早春绿茶“三江春”,也没有制定统一的加工及产品标准。

没有历史的积淀,企业在宣传、推介柳州茶时又无法确定主题产品名称与品牌,无疑严重制约了品牌的宣传、推介与创建,也使得茶叶长时间沦为外地茶商的贴牌原料,茶农效益不高,生产积极性低落。

3.3生产者的市场营销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柳州大多数茶叶生产企业眼界不宽,常常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要求来决定茶叶的产品类型及产量,较少关心市场需求,企业家受传统、地域、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很难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生产的茶叶过剩,只能低价倾销。

柳州茶叶主要受附件、湖南、浙江等地客商影响,近年来受红茶影响,多数企业加大红茶生产,但是由于缺乏技术,一芽一叶手采茶叶干茶才卖50元每斤,茶企几乎微利。

4柳州茶叶产业发展思路

4.1抓好“大陆第一早春茶”这一区域优势发展茶叶

柳州茶叶产业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区位、气候环境与种质资源条件。春季回暖快,除了少数高寒山区之外,正常年份2月日平均气温可回升到15℃以上,茶树萌发早。目前柳州栽培面积较大的“福云6号”最早在2月下旬中期开采,较迟年份在3月初开采,特早芽品种还可以提早开采,比江南茶区提早2-3周。由于茶市有“尝新”的需求,早春茶特别热销,2月份的新茶价格比3月份的春茶高出几倍,茶农早春茶收益相当于全年的茶园收益。

柳州茶叶发展应重点发挥早春茶优势,建立早芽、特早芽品种育苗基地,重点推广早春茶品种。茶区新种茶园应以早芽品种为主,增加早芽品种栽培面积。研发早发高产技术,提高早春茶的产量。建立早春茶叶信息网络与交易平台,广泛宣传早春茶叶优势,扩大早春茶的影响力。

4.2加强历史名茶及特色茶的挖掘与选育,为品牌特色寻求差异化

柳州地区,三江县“牙己茶”是柳州历史名茶,历史悠久;“侗族打油茶”文化厚重,情趣盎然;融安县的藤茶、融水石崖茶等更具有独特报检功效,这些特色品种的选育、提纯与产品开发,有利于柳州茶产品宣传与创新。基于福云六号等老品种品质问题,可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圃、嫁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加快这些品种的改造更新。同时,开展地方特色品种适制性研究,确定加工种类与产品的定型,并制定栽培、加工、产品的企业或地方标准,为创建统一品牌奠定基础。

4.3加强宣传推介,提升本地茶的知名度

组织企业参加广西“桂茶杯”、全国“国饮杯”与“中绿杯”名优茶与大宗茶评比,提升柳州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柳州市茶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同时打造柳州本地茶茶叶市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可以与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合作,通过举办茶叶讲座、茶艺交流、文化研讨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宣传早春优势,为茶企、茶商、消费者搭建交易平台,促进柳州茶产业的发展。

摘要:柳州茶叶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早春优势,但生产规模小、品牌建设落后,企业营销意识不高,也制约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抓好“早春茶”这一区域优势,加强柳州历史名茶及特色茶的挖掘与选育,同时加强宣传推介,提升本地茶的知名度来发展柳州茶这一发展思路。

关键词:柳州,优势,问题,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征,王德涛,兰毅等.柳州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J].茶业通报,2009(02).

广西能源发展的思考 篇9

广西是全国能源资源缺乏的省区之一,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贫乏,仅水电资源相对较丰富,但已深度开发,能源生产和消费严重不平衡,能源缺口逐年增大,使能源供应成为制约广西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能源供应的形势日趋严峻。本文在调查分析广西能源资源及交通运输状况、各电源项目进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发展对策。

2 广西能源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广西能源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2.1 一次能源资源贫乏

广西一次能源贫乏。广西境内煤炭资源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不多,特别是天然气资源开采利用几乎为零,而煤炭资源由于煤质差、开采条件困难及环保要求等原因,预计今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煤炭、石油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能源缺口越来越大,需从区外大量调入,能源供应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形势越来越严峻。目前,水能资源虽然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开发容量已不多,同时存在土地淹没、移民搬迁、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建设难度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且受天然来水影响,汛期、枯水期出力大减。广西的风电、潮汐能的利用研究刚起步,要付诸实施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2.2 能源结构单一,电源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仍占较大比重,优质能源占的比重很小。广西的工业燃料以煤炭为主,油品消费比重低,天然气消费几乎是空白,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已十分突出。解决优质清洁能源供应问题,优化广西能源结构已成为当务之急。电源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水电为调节性能较差的径流式电站,丰、枯水期出力悬殊;火电装机容量不足,调峰能力差,因此造成枯水期严重缺电,丰水期水电大量弃水。

2.3 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

广西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来宾、河池、百色、南宁4个城市,桂东北和桂东南地区只有零星分布。水力资源按流域分,主要分布在西江流域,其中以红水河最多;按地域分。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山区,中部次之,东北部和西南部再次之,而南部和东部最少;按开发方式分,高坝大库只宜在红水河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及郁江上游的瓦村、百色等地修建,其余地区多适宜建径流式中低水头电站。目前,广西主力电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经济较发达、负荷较重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缺乏较大的电源支撑,电网结构较薄弱,需远距离输送电力,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2.4 煤炭价格问题

煤炭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价格保持稳定至关重要。目前,由于煤炭价格开放,市场供不应求,煤炭价格大幅上涨,致使发电企业成本上升,甚至出现发电越多亏损越严重的现象。煤炭供应紧张,煤炭价格上涨,使得部分电厂发电机组被迫限运或停运,发电量减少,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用电。煤炭价格上涨也带动了相关产品价格上涨,这种水涨船高相应提价的情况成为目前许多企业转嫁成本的主要手段。为了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钢铁、冶金、煤气等行业产品价格有所上涨。如何均衡协调煤、电价格,更好地促进煤电行业双方的积极性,达到互利双赢,使能源工业稳步发展,以满足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有待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出台必要、合理的政策。

2.5 能源运力约束仍然突出

2010年的电荒、煤荒、油荒、运力紧张,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瓶颈。2010年,广西各行业虽竭尽全力应对,但依然未能缓解煤炭、石油、电力运输及供应紧张的局面,预计这一局面仍会持续。

2.6 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作尚需加强

近年来,广西在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作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节能和能源利用效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因粗放型、高能耗工业居多,生产工艺落后,企业规模偏小、能源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水平低下、通用耗能设备较差及节能意识不强等因素造成。因此,必须加强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作。

3 广西能源资源开发状况

3.1 水电资源

广西水电资源比较丰富,理论蕴藏量为2 133万kW,集雨面积为50 km2以上的河流有937条,水域面积约4 700 km2,可开发量居全国各省(区)第八位。广西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红水河、郁江和柳江等干流上,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1 862.9万kW,年发电量797亿kW·h (界河按50%计算)。截至2009年年底,广西已建成的水电总装机容量为1 570万kW(其中界河电站天生桥一级、二级电站按50%计算),约占广西经济可开发总量的84.3%,加上前期工作开展顺利的岩滩工程扩建60万kW,已(正)开发容量达1 630万kW,占广西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的87.5%,开发程度较高。

3.2 煤炭资源

广西区内煤炭资源储量少,是国内主要的缺煤省份之一,截至2004年年底,广西全区煤炭累计探明储量为24.5亿t,仅占全国总储量的0.3%,其中保有储量为21.5亿t;煤炭煤质差、煤层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涌水量大,并且开采难度大;主要集中在来宾、河池、百色、南宁4个城市。2006年,广西煤炭消费折合标准煤总量为2 681.5万t。其中,电力用煤约750万t;广西原煤产量仅有540万t,折合标准煤348.6万t,仅为消费总量的13%,必须从区外调入大量煤炭,自给率非常低。

目前,广西区外煤炭主要来源于国内的山西、贵州等省,也从紧邻的印度尼西亚进口少量动力煤。未来规划区外煤炭来源则考虑从我国的“三西地区”(山西、蒙西、陕西)及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获得。其中,2010年“三西地区”的煤炭产量达到7.5亿t,远景煤炭规划生产能力为10亿t左右,每年输出煤炭约9亿t;印度尼西亚煤炭总储量约为360亿t,目前年出口量达到1.17亿t,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越南广宁省煤炭储量为30亿t,2005年上半年对华煤炭出口量为430万t,但根据越南贸易部的出口方案,2010年总体出口水平将减少到800万t以下。

3.3 石油、天然气

广西石油、天然气资源贫乏,主要油田——田东油田位于桂西百色盆地田阳县附近,石油储量为5 000万t,年产原油约3万t,广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绝大部分依靠区外运入。我国南部海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开发将为广西引进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创造有利条件。

3.4 风能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区,冬季盛吹西北风,夏季盛吹东南风,冬半年风力大于夏半年,风向较稳定,风力较强,夏季风力较弱。广西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湾沿海、右江河谷、湘桂走廊,以及大容山、大明山、南山等高山地区,尤其在北部湾沿海一带与部分高山地区的风能资源较为丰富。根据《广西风能资源评估报告》显示,广西陆地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4 132.24万kW。广西南临北部湾,有着广阔的海域,初步统计广西沿海滩涂风能资源储量约为400万kW,水深5~15 m的近海风能资源储量约为96万kW。广西十分重视风能发电资源开发,根据规划,未来平均每年约有6万kW的风电投产。

3.5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具有可再生性。一般所说的生物质能发电主要指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等。本文所指的生物质能主要是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包括棉花秆、玉米秆、高粱秆、小麦秆、水稻秆、果木枝条等。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其可用于发电的生物质能源主要有稻草秸秆、果木枝条、椰子壳、甘蔗秆废弃部分(约占甘蔗总长的40%)等,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广西已有多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开工或开展前期工作。

3.6 其他资源

3.6.1 地热

广西已发现的地热有35处,其中低温热水(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40℃) 15处,中温热水(40~60℃) 13处,高温热水(60~100℃)7处。但是,地下热水流量较小,总排泄量为975万m3/年。除地热外,还发现天然露头温泉30余处,主要集中在桂东南一带。象州县利用地热资源安装一台装机容量为200 kW的汽轮发电机组,1981年开始发电,实际发电功率约50%,效果不理想,现已停运。

3.6.2 潮汐

广西沿海属北部湾海域,海岸较为曲折,海岸线长1 595km。沿海潮汐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全日潮和半日潮所组成的混合潮。经相关部门进行潮汐水力资源普查统计,广西潮汐能理论年蕴藏量为47亿kW·h;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38.7万kW,年发电量10.9亿kW·h,可建装机容量为500 kW以上电站18处,已于1977年在钦州市建成广西第一座潮汐电站,装机容量为40 kW。

3.6.3 太阳能

广西每年太阳总辐射量为377~461 kJ/cm2,辐射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的31%~36%,冬季只占全年的15%~18%,日照可利用天数占全年的41%~55%,是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的有利地区。目前,太阳能主要用于偏远的微波中继站和少量生活采暖,尚未有开发规划。

3.6.4 核能

据有关资料,在广西部分县发现有铀矿资源分布,含量及藏量情况有待探察。目前,广西还未进行核能利用,今后发展核能利用,核燃料主要还需依靠区外运入。

4 广西能源发展方向

广西的能源发展方针是“立足区内,面向区外,水电为主,形式多样,改善结构,协调发展”。能源发展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和节能优先的原则,加快发展水电和深度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优化发展火电,调整电源布局,加快新能源开发,积极探索境内、境外合作办电和开发煤炭、油气资源的途径,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电网建设,努力实现能源开发和建设与国民经济、环境保护、区域统筹和建设小康社会协调发展。

5 广西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1 泛珠三角(“9+2”)合作机遇

目前,在积极推进华南、西南等9省区与港澳合作(即“9+2”)的有利条件下,为广西与西南能源资源丰富的贵州、云南两省进行能源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广西多渠道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研究和落实与贵州、云南两省在能源方面的多方位合作,寻求改善广西能源供应特别是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

5.2 中国—东盟博览会机遇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是广西寻求与东盟十国合作的良好机遇,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是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解决广西沿海、沿边火电厂燃煤资源的理想渠道。广西政府代表团曾对印度尼西亚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就双方开展煤炭贸易和投资开发煤炭资源等合作达成共识。广西应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机遇,积极与印度尼西亚、越南就能源合作问题进行协商,争取在能源合作方面有所突破。

关于越南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笔者认为,越南广宁无烟煤矿区煤质好,海运距离广西防城港、钦州和北海较近,煤炭运输成本低,应该考虑与越南合作开发,并作为崇左电厂、北海电厂或防城港电厂、钦州电厂的煤源。

5.3 多渠道解决能源供应问题的机遇

目前,国内数家有名的发电、石油天然气、核电等公司竞相表示希望在广西投资建设不同形式的能源项目,为广西多渠道、多形式引进能源提供了机遇。随着水电、火电、核电、天然气(LNG)、风电、炼油等项目的建设,“十二五”期间广西将初步形成多种能源联合供应的格局。

6 广西能源发展对策和建议

(1)加强与周边国家及能源资源大省的合作,进一步寻求能源供应渠道。加强与国内大公司的沟通和联系,确保能源项目的建设和煤源、油源、气源的可靠供应。

(2)做好能源工业的前期规划工作,有序推进能源项目建设,做到“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

(3)做好核电、液化天然气、风电、抽水蓄能等前期研究工作,积极开展新能源利用的研究。

(4)抓好节能工作,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电力工业发展“十二五”及中长期规划研究[Z].南宁: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0.

发展的思考 篇10

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核能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的主要形式是核电。由于核燃料资源丰富,运输和储存方便,且核电厂具有污染小,发电成本低等优点,因此,从1954年前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厂以来,核能发电在全世界得到很大的发展。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数字表明,截止到2002年底,全球共有441座核电厂投入商业运行,发电总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6%,即约占总量的六分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有多座核电机组正在兴建。

核电虽然提供了全球发电总量的16%,但83%的核发电量都集中在工业化国家。有16个国家的核发电量占国内总发电量的25%以上,其中法国、立陶宛、比利时和斯洛伐克四国的核电百分比超过50%。西欧和北美国家核电发展停滞衰退,而亚洲和东欧的一些国家核电正快速发展。发达的工业国家核电发展停滞,有生产力过剩和经济衰退的原因,有核废料处理的难题,也有受核电厂事故造成核泄露,引发民众不满的因素。

2 中国核电的发展现状

我国发展核电过程,是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核能资源,包括天然铀及加工能力、核燃料设计制造能力和核电厂设计、制造、建造和运行经验的积累,把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核电和引进技术、推动国产化,逐步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经营的能力。

通过自主建设和引进技术相结合,我国已经具备300 MW核电机组的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能力,向巴基斯坦成套出口的恰希玛300 MW压水堆核电厂已于2000年7月投入商业运行。基本掌握600 MW压水堆核电机组的总体设计、系统设计和大部分设备的制造能力,具备以我国为主、与国外合作设计1 000 MW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

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我国《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目标基本明确,即由“适度发展”,变成“加快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 000 MW,同时考虑核电的后续发展,2020年后在建核电容量应保持在18 000 MW左右。这就是说,如果规划得以实施,核电将占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的4%。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十几年间,将新开工建设30台以上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在国际核电发展大环境已经降温的情况下,我国新近宣布“加快发展”核电的战略,在国外很多人看来扮演“填空”的角色,一跃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新增核电市场。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布利克斯认为,中国核电发展的形式对世界核电工业发展是个巨大的鼓舞。中国运行和在建的核电厂统计如表1所示。

3 中国核电发展势在必行

3.1 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能源危机的紧迫性何在?中科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专家王大中先生曾用一组数据做过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第一大煤炭生产与消费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及进口国、第二大电力生产国。

在我国一次能源分布极不均衡,7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北部地区,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煤炭资源仅占全国的1%,水电资源不足6%。全国铁路运输能力的40%和水运总量的三分之一用于煤炭运输。在现有的发电结构中,燃煤发电就占其中的74%。如果根据2020年中国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估算,则意味着电力需求在现有基础上需再翻一番,每年用煤就将超过16亿t。长距离的煤炭输送加剧了运输压力。以2008年初南方冰灾为例,光是交通运输困难,电煤供应紧张,造成的缺煤停机超过37 000 MW,19个省区拉闸限电。建国六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国内主要产煤区山西、内蒙古开采接近极限,东北、华北等能源型城市也近枯竭。水电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开发难度相当大,而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能发电等各类新能源,至今尚未解决规模化生产和经济性问题。在此情况下,电力结构如果得不到优化,能源问题的负面影响将难以克服,中国的发展迫切需要核电作为经济、高效的可替代能源。

3.2 “节能减排”总体构想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在节能环保方面要重点做好多项工作。依照政府工作报告精神,2007年以来国家调控力度将明显加大,包括市场化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内各种政策措施执行力度明显加强,特别是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地方政府官员的约束作用进一步加强。这些措施综合体现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精神,契合了实现历史性转变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是节能减排的首要途径。在产业结构性调控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水平的行业将继续受到政策的抑制。电力工业是我国能耗和污染大户,电力能耗占全国三分之一,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一半。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将生产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核电是一种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与火电相比,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以核电替代部分煤电,不但可以减少煤炭的开采、运输和燃烧总量,而且还是电力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减缓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3.3 提升制造业水平 促进科技进步

中国电力工业制造水平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从设计、制造、安装、机组运行、输送变线路等诸多方面,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国产化。但核电机组,尤其是核岛部分,在材料选取、制造工艺和机组运行等方面,与国外还有明显的差距。已经投入运行和在建的核电项目,除秦山一、二期为国内自主研发的堆型外,还是以“外方为主、中外合作”的模式进行。近期,国家明确提出了核电技术自主创新的目标,在引进和吸收国外最先进的核电技术的同时,加快对核心技术的消化理解。加快核电自主化建设,有利于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对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工艺、材料和加工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内核电发展指导思想“统一堆型、推进国产化”的要求,对内陆地区新上的核电项目技术路线分歧主要集中在是上三代AP1000,还是二代改进型M310。前者是美国西屋公司技术,后者源自法国技术。

M310在国内已经应用较广泛,目前沿海地区获批的CPR1000就是从M310改进。岭澳核电站一期即为CPR1000的示范工程,自2003年商业运营以来,安全运行业绩优良。2006年12月16日,原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与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共同宣布,美国西屋公司最终击败法国阿海珐集团,赢得了中国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招标,为这场耗时两年多的全球最大核电合同竞标战画上了句号。西屋公司持有的就是AP1000,称为三代技术。这也表明,我国今后上马的核电项目以AP1000为主。

AP1000在技术上更为先进,但世界上并无投入商业运行的业绩,美国在1979年宾夕法尼亚三里岛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后,就基本停止了新的核电项目。因此,AP1000的功效还有待实践检验。中国于是成为“吃第一只螃蟹的人”。

3.4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从我国核电发展的情况看,在核电布局上已经从“优先考虑一次能源缺乏,经济实力较强的东南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发展。近期在山东、辽宁、河南和安徽等省份陆续开工建立核电站和通过审批的核电项目体现了国家核电发展策略在由“适度发展”向“快速发展”的转变。随着核电技术日益成熟,安全性能日益完善,在人口稠密的内陆地区建造核电厂已经不存在技术难题。同时,也是缓解内陆省份经济发展与能源匮乏这一矛盾的最有效手段。

3.5 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核电相关行业支持

核电项目投入资金数额巨大、建设周期长,这也是一直困扰我国核电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国家应在建设期给与财政贴息,并在税收方面,尤其是进口关税(不仅是进口设备也含国产化引进材料和部件)进口环节税、增值税等给与政策倾斜。从安全、环保、经济等综合方面考虑,应准许核电厂采用带基本负荷运行长期稳定运行,不参与电网调峰。考虑到核电厂运行寿命一般为40年,新一代核电厂可延长至60年,为了减低还贷压力并增加核电电价的竞争力,可适当延长还本付息的年限并拓展多渠道融资方式。

3.6 制定国家核电行业标准

当前,我国核电多种堆型并存,多国标准林立的现状,对我国核电发展极为不利。核电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产业,设计、设备、材料、施工、调试、运行、废物处理等应该统一在一个与国情相结合、与核安全法规相符合、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标准规范体系内。

4 结束语

关于医院会计发展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医院;会计;发展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对医院会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医院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医院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要想适应这种环境,就必须既了解自身的经营活动,又要能对外部环境审时度势。本文就医院会计发展谈几点思考意见。

1.医院会计发展的方向

1.1从静态核算向动态核算发展

随着医院日常管理从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会计也要随着医院管理的这种转变而对医院的经济活动实行动态的核算与控制。传统会计那种单纯依靠事后记帐、算帐、报帐,着重提供过去信息的做法,远远不能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会计所提供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从重对外逐步演变为重对内的信息;由重过去的信息逐步演变为重未来的信息;由单纯提供信息逐步演变为能动地运用信息并参与决策。这样就使会计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上均能发挥作用,所以说会计正逐步地从静态核算向动态核算的方向发展。

1.2从微观向宏观会计发展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传统的会计理论正日益受到严重的挑战。与此相适应,一些新的会计领域正逐步地被开拓出来。微观的企业会计向宏观的社会会计的转化则是一个重要方面。宏观的医院会计,以整个医院作为会计主体,其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整个医院的经济活动。它是各科室会计等微观会计的发展和延伸,它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吸收兼容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更加充实、完善,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型会计。

1.3从货币向综合计量发展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幻莫测和内在因素联系的错综复杂,会计用以货币为主的计量手段来反映经济活动的方式,显然是不适应的。为此,现代会计正酝酿着一场采用多种综合计量手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别同时反映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情况变异状态的改革,以消除传统会计反映迟钝、单调、片面和不确定等弊端。

2.促进医院会计发展的思考意见

2.1建立新型预算管理体制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国家对医院实行“大中型医院一般以定项补助为主,小型医院一般以定额补助为主”的财政补助政策。新建立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取消了原有的差额预算管理办法,使过去单纯反映预算拨款及其支出的传统预算管理方法,改变为能够全面反映单位各项收支活动的新型的预算管理体系。新的预算管理办法改变了过去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区别,医院各项收入全部统一核算管理,从而理顺了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收入管理与支出管理的关系,更加有利于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同时,在预算方法上要求改革传统的“基数+增长”主要用于拨款的预算方法,逐步实行以零为起点,只根据本预算期内实际可能存在的收支编制预算零基预算办法。

2.2改革资产管理办法

在流动资产的管理中,医疗应收款管理应实行坏账准备金制度,解决长期困扰医院的无法收回医疗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的难题。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医院经营的风险意识,也较好地保护了医院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鼓励医院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参照《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财务制度的做法,实行固定资产计价管理,规范计价方法,用于准确地计量固定资产价值,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同时,新制度建立了“折旧基金”制度,规定要按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提取折旧基金,并规定了折旧基金提取的年限,并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修与更新购置,准确地核算成本和财务成果。

2.3实行成本管理制度

应将医院作为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对医疗服务和药品经营分别实行成本核算管理。成本核算方法参照企业财务制度实行“制造成本法”,将医疗成本、药品成本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医疗科室和药品部门开支的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修缮费、购置费和其他费用,辅助科室中能明确基本为医疗或药品服务的科室或班组的费用支出也可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包括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职工教育费、咨询诉讼费、坏账准备金、科研费、订购报刊杂志費、租赁费、无形资产摊销、利息支出、银行手续费、汇兑损益等。管理费用应在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中逐项合理分摊,准确核算成本。这对于医院加强经济核算,强化医院人员的成本费用意识,努力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经营的成本,提高技术经济效益,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将医疗服务和药品经营的支出分别进行成本核算,促使医院内部的微观经济管理,更好地适应卫生行业宏观调控的客观要求,为医院逐步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适应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逐步实现医、药分业管理等卫生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2.4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2.4.1编制医院现金流量表

目前,中国财务报告体系包括三大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总表(包括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些财务报表对分析和评价医疗业务开展情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医疗机构的财务报告体系没有反映现金运动状况的现金流量表。而现金流量是资本运动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因此,参考与借鉴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式,医疗机构也应编制现金流量表,与现行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一起,构建现代医疗机构财务报告新体系。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应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现金流量净增额。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同时,还应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利润分析包括医院资金回报率、短期偿债能力、再投资能力等方面,同时,还可以了解与分析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存在的问题。

2.4.2规范财务报表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表外信息(包括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质量有重要意义。在会计发达国家,表外信息的长度已大大超过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表外信息构成财务报告体系十分重要的内容,并成为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表外信息的内涵却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的研究,基层单位及财会人员也不熟悉它的意义和披露方法。中国已经加入WTO,要求会计改革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重视表外信息的作用,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有计划地规范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力度,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会有所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的作用,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不断的更新知识体系,促进医院会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飞.科技创新背景下会计发展的若干思考[J].创新科技.2011.11.

[2]李帅.现代会计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 2011.11.

对发展问题的教学思考 篇12

《政治生活》第九课的内容是“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它对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国际社会的现状, 笔者认为, 现行的教材对发展问题的表述是不够合理的:教材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发展是有待商榷的, 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应该囊括多个领域。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如能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全面阐述发展的概念, 将能够更好、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当代的发展问题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

《政治生活》这本教材指出:发展问题是世界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按照这个定义, 发展问题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这种观点有一定合理性, 因为经济毕竟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物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 是根本顾及不到安全和幸福需求的。而且今天, 世界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 许多人还处于贫困和饥饿的状态。这些问题不解决, 将会危及世界和平。因此在2000年9月,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所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将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作为首要目标。但是需要指出的是,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 虽然物质需要永远是人的最基本需要, 但是它仅仅只能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因此, 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超越物质的, 吃饭是为了活着, 但是活着并不只是为了吃饭。如果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 那么人与动物的最基本区别又在哪儿呢?

事实胜于雄辩, 无数的史实表明了人们的需要并不仅仅是物质:我国的台湾地区和韩国在当时所谓的“开明专制”政府的领导下, 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但是富裕起来的台湾同胞和韩国人民却更换了带领他们致富的政府;最近北非中东的政局更是令人深思:在卡扎菲的领导下, 利比亚的民众享有了比较高的福利, 连公民出国治病的费用都可以由国家负担。然而, 民众却要推翻他。也许卡扎菲至死都不明白, 民众为何会想推翻他;巴林、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的公民所享有的福利甚至超过利比亚, 可这些国家的公民还是上街举行反政府的游行……如果说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 但是人的需要绝不仅仅是物质需求, 因此, 教材将发展问题视为是经济问题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二、发展问题更是自由与尊严的问题

人类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 比物质更高的是自由和尊严。一个人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但是却没有言论、选择等自由, 他算活得有尊严吗?艾森豪威尔说过:“如果人民只要温饱就能够满足, 他们还不如呆在监狱里。”没有人的自由和尊严, 人类社会就没有公平和正义可言。卡扎菲和沙特王室在国内利用警察和特务维护自身的执政地位, 民众对政府稍有不满, 就面临着逮捕的威胁, 甚至可能会被处决。尽管他们生活比较富裕, 但是物质上的富足并不能替代人的自由与尊严。于是, 民众为了维护自由和尊严, 进行了抗争。无数历史证明了自由和尊严之于人的重要意义:俄国的十二月党人尽管出生贵族, 享有特权, 但是他们为了争取作为人的平等、尊严和自由也进行了革命;文革时代的张志新、遇罗克也同样用生命来换取个人的尊严。

中国人民深知自由与尊严的珍贵, 为此与国内外敌人进行了长期可歌可泣的斗争。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段文字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从那时起, 为追求民族独立, 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们所追求的“自由幸福”不仅仅是经济需求, 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在1948年, 那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 而联合国大会则通过了第217A (III) 号决议, 并颁布了《世界人权宣言》。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宣言》把人类的自由和尊严作为国际社会努力的目标。

由上述可知:在当今国际社会, 经济问题固然还是重要的发展议题, 但是发展问题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它还包括人类对自由和尊严的诉求。发展不仅仅可以使人类免于匮乏的物质, 更可以让人类活得更有尊严。“不发达是一个整体, 因此, 发展也必须理解为整体, 是一个多方面的变化过程, 也包括社会结构的变迁, 大众心态和国家制度的改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把发展定义为“全部社会体系的向上运动”, 联合国前秘书长吴丹在制定第二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时, 将发展概括为“经济增长+社会变革”, 同时包括自由, 这种自由是一种更基本意义上的自由, 是指摆脱自然界、愚昧、他人、苦难、风俗习惯和教条主义的奴役。总之, 发展的过程是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 其目标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范围。

三、人的自由和尊严的重要性

当前, 国际社会依然存在着非常严峻的贫困和饥饿问题, 教材指出: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的。诚然,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某些发展中国家缺乏对公民的自由与尊严的保护, 挫伤了公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也是导致世界贫困和饥饿的主要原因。

如果历史可以借鉴的话, 我们不妨回顾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发展对西方世界的兴起的作用固然重要, 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就是西方世界注重保护人的自由和尊严。西方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解放了人的思想, 使人意识到自己应该要作为独立的、有尊严的人而存在。后来, 西方国家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 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充分保障了人的自由和尊严。于是, 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当公民个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时, 社会也就进步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更是证明了人的自由与尊严的重要性。与改革前的中国相比, 改革后的中国更加注重保护公民的尊严与自由, 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 再到经济特区, 无不体现着人的解放与自由, 国家给了人民自由和机会, 人民就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自由是社会的需要,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增进人民的自由与尊严为目标。正因为如此, 尽管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迫切任务, 温家宝总理还是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 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的发展, 这三者不可偏废。”

上一篇:精神待遇下一篇:交际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