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策略(共12篇)
酒店管理策略 篇1
本论文对“绿色管理”的内涵作了全面的阐述,对目前管理旅游酒店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性研究,对绿色经营思想的确立,对旅游酒店的生态化绿色服务的实现提出了合理性意见。对消费绿色化进行倡导,推行绿色管理。
一、旅游酒店的绿色理念
旅游酒店的“绿色思想”即在旅游酒店非外部营造环保、安全、清洁、绿色的工作环境,处理好“环境保护、旅游酒店、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提升整体公司形象与实现经济利润的最大化。以绿色环境保护思想对绿色服务进行引导,树立“旅游酒店”绿色生态形象。对绿色生产与加工方式进行完善,从加工设计、选用原材料和能源、管理设备设施等等环节,合理化利用能源与自然资源,实现较多的经济利润,使对人和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注重环保与生态建设。
二、我国旅游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酒店专业人才短缺
中国旅游酒店管理型专业高级人才匮乏,此是由于中国旅游酒店方面的教育发展史不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对旅游酒店管理型专业高级人才培养不多,不能够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从人才市场而言,无酒店行业所需的人才是酒店人才匮乏的非内部因素。酒店行业管理者素质不高、酒店管理方面的人才通常是单一化的专业结构,专业化高素质的的酒店管理人才匮乏。
(二)旅游酒店管理模式不成熟
旅游酒店管理完全套用原有模式,出现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借鉴其他企业管理技术时没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我国旅游酒店多数是小规模经营,发展不平衡,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三、弘扬绿色经营理念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在酒店服务上,存在二种不同的境界,一种是非盈利性的“公益性优质服务”,另一种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获利活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经营性服务。“人文关怀精神”在积极倡导非盈利性的“公益性优质服务”的同时,还应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对经营性服务进行拓展,进而建立“人和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服务型社会。具体到酒店领域的经营,即待客殷勤、周到,消费者进了饭店应当不用看其他人的面部的颜色,应当是酒店的服务者、经营者看消费者的面部的颜色才对。以人为主体的旅游酒店公司文化注重“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个性化的优质服务给职工带来了艰巨性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职工耐心、细心、快速反应强,能及早发现客人的心理需要。所以,旅游酒店应当对职工的培训工作高度重视,要扎扎实实开展起来,提升职工的服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在对客户服务中授予职工响应的权力,从而提升职工与企业对危机处理与危机应变的综合能力,持续对公司形象进行提升。
(二)旅游酒店的绿色设施
旅游酒店的设施是指直接影响游客住店生活的一切设备。应该以游客的舒适、方便、安全为宗旨。不同星级的酒店对设施的质量要求也有所不同。如:酒店的大堂正门要装饰华丽、美观、引人注目,要设有停车场,有残疾人专用的轮椅坡道,高层应设有安全舒适的电梯,要有火警呼叫装置。客房面积适当,采光面积充足,适当地摆设盆景,卫生间有浴缸、便缸、洗脸盆及美容台,供热水系统良好。酒店要有安全通道、自动防火报警系统、灭火设备等。这些绿色设施,使游客在酒店享受到舒适、方便、安全的生活。
四、打造绿色旅游酒店
(一)营造绿色旅游酒店文化
努力践行“顾客至上,员工第一”的经营理念,帮助每一位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行微笑服务,让游人有回家的感觉。旅游酒店绿色文化是伴随着传统酒店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增强而出现的一种适应饭店可持续发展的酒店文化形态,发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践,树立酒店的绿色管理形象。酒店要不断地向员工宣传绿色管理理念、生态价值观,鼓励员工的环保行为,加大绿色管理的投入,从而形成酒店的绿色文化。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培养绿色文化,要靠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等活动进行灌输,从而使酒店绿色文化渗透到酒店的一切活动之中,成为推动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亟待提升绿色“金钥匙”服务
金钥匙是指全球酒店业中专门为客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并以个人身份加入国际金钥匙组织的职员,是一种国际服务标准,对中外商务旅游者而言,他们是酒店内外综合服务的总代理。金钥匙是旅游中可以信赖的人,是见证友谊的忠实朋友,是解决疑难问题的人,是个性化服务的楷模。金钥匙是由一群富有服务经验、对旅游业发展和酒店发展负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组成的,使旅游业、酒店业能够和国际接执是他们共同的任务。为游客排忧解难“,尽管不是无所不能,但是也是竭尽所能”,金钥匙有强烈的奉献精神。酒店金钥匙替游人着想,开展吃、住、行、玩、游、购一条龙服务。从接待游人订房、安排车到机场、码头、车站接游人,为游人介绍各特色餐厅,并为其预订餐桌,帮助联系旅行社导游,让游人感受到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对于旅游酒店的管理来说,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的金钥匙服务是一对永恒的主题。个性化服务是以标准化为前题的,标准化服务又是以个性化为归宿的,从而推进旅游酒店管理、特别是酒店服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酒店管理策略 篇2
一、酒店员工流失现状
二、酒店员工流失的个体和原因分析
1.个体原因
(1)追求更高的回报
(2)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3)谋求工作环境的改善
2.社会原因
三、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不善是员工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
1.企业愿景建设有缺陷
2.工作设计不合理
3.招聘选拔低效率
4.培训开发不足
5.绩效薪酬管理不规范
6.职业生涯管理缺乏
7.离职管理不科学
四、结语
引言
酒店业如今是人员流动最快的行业之一,酒店的员工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酒店企业的发展。如何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成为了一家酒店成功健康运转的关键所在一、酒店员工流失现状
员工流失是指员工高频率和大规模的流动,且流动率超过行业正常值的现象。总体上看,员工流动有利于岗位与人员的更好匹配,从而能够带来企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当员工因能力或健康状况不能胜任工作而提出辞职时,可以减轻组织的负担。如果员工流动率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还可以促进组织吸收新生力量,优化员工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当然,若员工流动率超过正常的范围,即发生人员大量流失,就会大量增加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导致酒店服务质量的降低,严重影响酒店的稳定发展。
二、酒店员工流失的个体和原因分析
1.个体原因。员工会因追求更高的物质回报、良好的人际关系,或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而放弃酒店工作,当然,员工流动也会受到职业兴趣、能力水平和个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1)追求更高的回报。大部分员工离开酒店都有对薪酬不满的原因。酒店员工普遍认同职场“跳一跳,涨一涨”的潜规则,随时谋求在不同企业和行业积累经验来获得薪酬水平较快增加。
(2)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传统酒店采取职能式的组织结构,集权程度高,纵向等级层次多,基层员工的晋升路径长且缓慢。新兴酒店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要求,但是由于层级的减少和职位减少,酒店员工难以看到未来的发展机会,晋升之路仍然遥遥。尤其对于酒店的新员工,在“论资排辈”的压力下,因为难以看到未来的发展机会,在试用期就离职的比例相当高。
(3)谋求工作环境的改善。酒店!#小时不打烊的服务形式决定了酒店员工的工作特点,一线员工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长期的高负荷使员工身心都承受很大压力。尤其到了旺季,员工加班成为惯例,常常成为压倒员工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外,酒店内部部门众多,人员密集,员工为升入高一层次的有限职位经历着激烈的竞争。过大的竞争常常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复杂,长期处于其中,加速了员工心、身的疲劳。因此,员工对工作的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的不满促成了其跳槽行为。
2.社会原因。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到’年内大量流失到其他行业,这种现象反映出酒店员工的就业行为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服务工作的地位不高,而且酒店工作端的是“青春饭碗”,年轻时做做无妨,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同时,服务行业奉行“顾客就是上帝”的宗旨,常常牺牲员工满意换取顾客满意,也是酒店员工离职的社会动因。此外,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酒店的快速发展,酒店数量增加过快,客观上使得行业竞争加剧,为员工的频繁流动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不善是员工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
员工流失尽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根本原因应该是酒店内部管理不善。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管理承担着“留人”重任,扮演着为企业发展
提供核心竞争优势的角色,成为企业管理最具战略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会导致员工不满,更会促使员工离开企业,去寻求自身价值增加的更佳途径。分析发现,影响酒店员工流失的人力资源管理弊端主要有以下方面。
1.企业愿景建设有缺陷。企业愿景是企业奋斗目标的浓缩和提炼,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基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尽管星级酒店都提出了自己的愿景目标,大部分连锁酒店也在进行愿景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愿景远大,措施不力。表现为企业仅提出了愿景和战略目标,但是缺乏具体可行的行动计划,也没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配套支持,因此,依靠愿景对员工进行激励成为一句空话。二是强调顾客第一,忽略员工满意。这实际上是用传统的企业发展理念指导今天的企业实践,忽视了员工应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非手段。在这样的愿景指导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出现根本性偏差,必然带来管理不力,难以激励员工表现出企业需要的工作行为。
2.工作设计不合理。酒店员工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且工作性质单一,缺乏自主性。这样的工作特征形成了较高的工作压力,直接导致员工工作倦怠,员工感到心力体力耗尽,并对与工作有关的问题持冷漠疏离态度、自信心降低、成就感和创造性缺失。工作压力大和工作倦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酒店的工作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工作负荷量过大,工作枯燥,技能要求单一。这样的工作设计只是简单顺应了酒店标准化管理的需要,并没有考虑员工的技能发展和职业发展需要,没有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未能激发员工自我效能感。
3.招聘选拔低效率。由于员工流失率高,酒店不断地前往人才市场和职业学校、大专院校进行招聘,然而,招来的员工又大量流失,企业始终跳不出招聘———流失———继续招聘的恶性循环,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招聘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居高不下。招聘选拔的效率低下首先是受到了企业愿景设计和工作设计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存在着没有针对招聘职位需要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招聘的程序和环节不规范,单纯重视招聘的数量任务,迫于时间压力选拔了不合适的员工等原因。此外,招聘时未将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进行比较分析,导致员工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存在很大差异,也是酒店招聘低效的重要原因。
4.培训开发不足。酒店为了节约成本,多只进行岗前培训,缺乏培训体系的规划,培训开发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在培训师资选择上,酒店往往选择自己的主管作为培训师,由于主管自身知识、技能不足,尤其是缺乏专业的培训技巧,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在培训手段选择上,理论讲授较多,实际操作指导不足,没有利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如轮岗和导师制,培训难以实现丰富员工技能,提升员工综合实力的目的。
5.绩效薪酬管理不规范。不少酒店在绩效考核周期结束之后,出现员工集中离职现象,反映出企业绩效薪酬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具体体现在绩效考核不客观公正,主观性随意性强;缺乏绩效反馈和面谈,员工难以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如何在下一个绩效周期改进绩效;薪酬水平偏低,薪酬结构不合理,绩效调薪制度不健全,加上与不完善的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带来员工更大的不满意。其结果必然是员工的“用脚投票”。
6.职业生涯管理缺乏。员工不愿意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与酒店发展联系在一起,多是因为在酒店工作没有足够的晋升空间,缺乏发展机会,无法实现人生价值等原因。尽管此前的很多研究认为,薪酬待遇不高是酒店员工离职的主要动因,但是实证分析显示,企业缺乏对员工的职业规划是影响酒店员工离职的最重要因素。酒店由于对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认识不够,加上缺乏系统和科学的人力资源
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直接忽略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简单地用晋升计划将之取代。
7.离职管理不科学。由于人员流动性强,离职员工数量大,酒店往往无力完善员工的离职管理。部分酒店仅仅要求员工办理工作移交手续,没有要求其做出书面的离职说明,更没有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离职面谈。少数实施离职面谈的企业,面谈是由员工的直接主管来主持,而不是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专员操作。员工常常由于和主管相处不快,不愿意坦承离职原因,也不愿意给酒店提出进一步完善管理的意见,不利于酒店找到管理问题的症结,提高管理绩效。
四、改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为解决人员流失过快的问题,酒店应在充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让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相互配合支持,共同实现激励员工、保留员工和发展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酒店文化是愿景的具体化,是企业长期建设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的表现,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文化需要全体员工长期共同建设,从中总结提炼出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经营哲学和行为准则。酒店文化建设应该包含两个关键元素:一是“以员工为本”。高层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都是酒店的重要财富,酒店文化建设要强调员工的重要价值,尊重员工、开发员工,以员工发展和自我实现为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目标。二是强调团队建设。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重心下移和充分授权是服务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重要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发展需要,酒店应该在一线组建自我管理团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自主性,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实现快速应对顾客要求的企业目标。
总之,酒店应该通过文化建设,确立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帮助员工有效实现持续的发展,使员工愿意将自己和酒店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2.合理进行工作设计。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设计,缓解员工工作压力,降低工作倦怠,让工作给员工带来成就感、责任和认可,愿意留在酒店工作,从而避免人才流失。工作设计可以采取岗位轮换的机制增加员工的技能,采取团队工作和自我管理的方式让员工拥有决策权和自主性,此外,在工作进程中和工作周期结束后应该及时反馈给员工绩效信息,以帮助员工改进行为和绩效。通过工作设计使工作具有完整性、重要性、自主性、反馈性和技能多样性,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的意义,感受到工作的责任和了解到工作的结果,从而给予员工内在的激励,提高其内在工作动力、绩效水平和工作满足感,更好地留住员工。
3.科学组织招聘。招聘是员工和岗位的首次匹配,有效的招聘是要使企业获得最合适的人才,只有合适的人才才能留在企业。所谓“合适的人才”,指的是与企业有相同价值取向的员工,因此,酒店在选择人才时首先要考虑应聘者和企业的价值观匹配。具体选拔时,如果应聘者与企业价值观相似,基本素质良好,哪怕欠缺相关技能,也能通过干中学很快适应酒店要求。明确了这个选聘的基本原则,酒店还应在工作设计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工作分析,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再根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实施招聘。
4.实施系统培训。培训为员工进行了人力资本投资,并将为员工带来未来的人力资本收益,所以,它既是提高酒店员工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福利的一种形式,对于留住员工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酒店在培训工作的完善,需要从培训需求评估环节开始,首先明确谁最应该参加,以及参加什么样的培训。其次,合理设计培训项目,选择师资进行培训。如果酒店不拥有合适的培训项目和师资资源,可以将此环节外包。培训项目设计既要针对目前急需的技能,又要考虑开发员工的潜能,应该综合采用讲授、实操训练、拓展训练、职位轮换等方式进行培训。最后,做好培训评估。评估培训效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期今后改善。
5.绩效薪酬管理。酒店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做到员工管理事前有绩效计划,事中有绩效考核,事后有绩效面谈。绩效考核应该根据工作分析中科学设定考核标准和指标,考评者应接受考核培训,做到指标设计公正,考核过程公正和考核结果公正。在科学的绩效管理基础上,设计薪酬制度。根据管理岗、技术岗和操作岗工作特点和激励侧重点不同,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确定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的比重。实施绩效工资和绩效提薪,保证员工工资稳定合理增加。与薪酬偏重效率不同,福利更应体现公平,因此,酒店管理应该在福利项目与福利水平的设计上,贯彻低差异高保障的原则,增强员工对薪酬和福利的公平感知。
6.职业生涯管理。致力于谋求员工的全面持续发展,是酒店“以员工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根本体现,也是酒店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重要举措。完善职业生涯管理,一方面要规范职业规划,从新员工进入酒店开始,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劣势,明确职业取向。同时,通过入职培训让员工了解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帮助员工将自我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协助员工确定未来发展领域和方向,并共同制定职业计划书。另一方面,要将职业生涯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策略相配合,如员工招聘时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选择内招,给员工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采用岗位轮换的培训手段,丰富员工工作内容,扩展工作职责,帮助员工更好地认识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
7.离职管理。降低酒店员工流动率,抑制人员流失,还需要做好员工离职管理。在规范的离职程序下,由人力资源部主管实施员工离职面谈。面谈应在员工提出离职后尽快进行,人力资源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应封锁员工离职消息,避免因员工放弃离职后在酒店难以继续开展工作。规范离职管理,一方面能让员工感受到酒店对他)她的重视,和酒店希望挽留他)她的决心,从而慎重考虑自己的离职决定,降低整体离职率;另一方面,能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到员工离职的真正动因,了解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有利于企业不断完善自我,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小学校长危机管理意识和管理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校长 危机管理 意识 策略
一、危机管理和学校危机管理的涵义
广泛上危机的含义是产生危险的祸根或者是生死攸关的时刻,狭义上是指人们不愿意发生的、超出预料范围之外的、几乎无法控制的事件,危机具有意外性、不确定性、集聚性、破坏性、紧迫性等特点。顾名思义,学校危机是指在与学校有关的,已经发生或者潜在尚未发生的,严重威胁要校园秩序和生活并造成不良后果的突发性事件。学校危机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危机意识和观念的引导下,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事件分析、协调控制、反馈总结等,从而合理解决危机并把危机危害降低到最小。校园危机可以分为危机预防、反应、恢复和评价阶段,学校危机不仅具有危机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人口数量集中、危机潜伏性大、后果严重、教育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危机事故一旦发生学校管理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并立即采取措施,把事故控制在能够掌握的范围内。
二、小学危机管理意识和策略现状分析
(一)校园危机管理意识淡薄,观念和行动差距较大
小学管理者一般缺乏专一的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对危机管理的真实涵义理解也不透彻,往往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其实不然,危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包括预防、处理、总结、创新和反馈等,危机管理的最成功之处在于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其次,就是校长为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般把教学目标作为重中之重,忽略对危机预防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基础设施不完善。最后是关于校园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学习不足,校园缺乏危机管理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强,校园内缺乏危机预防文化元素。
(二)小学危机管理意识不健全,校长决策和协调能力不足
校园内缺乏长久有效危机预防机制,许多设施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危机预防方案也不健全,因此校长不能对风险进行正确的预测和评估,往往在危机处理中失去主动权。任何一场重大危机都会造成严重的物质和精神损失,只有对事故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分析,才能够汲取经验、总结教训,逐步恢复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校长面对危机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危机的反应也是对校长决策和协调资源能力的考验,但是由于长时间缺乏学习和培训,很多校长并不能沉着冷静地处理问题。
三、提高小学校长危机管理意识以及加强危机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不断增强校长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机制
在当今和谐社会的引导下,是否具备危机管理能力已经成为领导的基本素质之一,小学管理者也不例外。在校园危机管理实施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强管理者危机意识、过硬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决策力以及反思总结能力,才能提高危机处理水平。危机意识也是一种警觉和理念,小学校长要增加对危机管理理论和经验的学习,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发现危机的敏感度和危机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关头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决策的准确性。
对于小学危机事件的处理,必须建立长久有效的危机管理预防、组织、协调机制。首先可以通过搜集以往各种重大校园事故的案例,并搜集自身危机源信息,把各种危机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危机预防方案。其次,要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危机一旦发生不是隐藏和躲避,而是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成立负责制领导小组,正确分析和评估危机发展动态和结果,协调校园和社会等各种资源,把事故的损害降低到最小。同时,也要做好学校公关工作,稳定学生和家长的心态,和媒体形成有效的沟通,把事故真相公众社会。
(二)加强校园危机处理培训力度,将危机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
学校危机事故的发生和师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最主要的是涉及到师生安全问题,如食物中毒、意外身亡、自杀、交通事故、传染疾病等。危机管理不仅是校长一个人的工作,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校园危机管理的关键性环节是师生自我保护和救护,只有提高师生危机管理技能和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减小危机的负面影响。定期的安全演习,不仅可以在思想上强化危机意识,更可以检验预警机制的完整性。学生要利用教学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培训指导,树立自身安全保护意识,比如在学校危险地段,设立标志牌,进行火灾、地震演习,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危机管理意识做为一种校园文化发展起来。
(三)积极开展危机管理研究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国家必须不断加大对危机管理工作的研究力度,从学校危机预防、处理、恢复等每一个过程出发考虑,认真贯穿落实安全教育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校园危机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仅凭政府拨款远远达不到需求,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比如由于校长能力的有限性,可以聘请警察作为名誉校长;加强家长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等。
结语:总而言之,校园危机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把危机管理纳入其中,通过危机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断开展危机教育和培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把危机扼杀在萌芽期。
【参考文献】
[1] 卓思廉.学校危机管理机制初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张少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案例评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4期
医院危机管理策略 篇4
医院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在医疗市场经营活动中, 医院危机是不可能回避的;还应清楚地认识到, 医院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但要学会识别、预测、监控、处理和善后危机, 而且还要建立一个组织完善、运作高效、高瞻远瞩、机动灵活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把医院日常运作、长远发展战略与危机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确保医院长治久安。具体策略如下。
1 建立健全医院危机管理组织体系
医院应设立高效的组织机构, 明确其职责和任务, 完善危机管理有关制度和危机处理程序, 深入了解引发医院危机的潜在因素, 并随时监察可能出现的危机, 研究、制定防范措施;一旦危机发生, 能迅速、及时、高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协调处理危机引发的各种问题。医院的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框架主要由信息系统、决策系统、运作系统组成。
医院管理者要结合法律和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危机处理计划, 并采取措施保证医务人员认真执行。计划的内容包括医院危机管理的目标、影响医院各类潜在危机的情形、危机应急预案和程序、告知程序、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流程、患者安全保障、医疗护理缺陷管理及防护等。面对医疗争议时要谨慎处之, 同时要吸取经验教训, 以最快速度启动危机处理计划, 如果初期反应滞后, 将会造成危机的蔓延和扩大。由于危机产生具有突变性和紧迫性, 任何防范措施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 故应针对具体问题, 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管理计划。
2 建立医院危机预警机制
医院管理者要在危机管理中赢得主动权, 就必须建立医院危机预警系统, 即利用现代的信息自动化管理技术, 对医院经营过程中的变数进行分析, 在可能发生危机的警源上设置警情指标, 及时捕捉警讯, 随时对医院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对危害医院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和分析, 并根据医院管理的特点, 做好医院的危机管理工作, 必须有一个完整、可行的危机管理预案, 这样, 在危机来临时, 医院能从容应对, 减少危机给医院带来的危害。
根据可能发生的危机, 模拟可能出现的情况, 进行针对性训练, 是实施危机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模拟训练可强化全院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 提高员工应对危机的能力。训练时, 应充分考虑到危机产生各方面情况, 即从可能出现的最坏、最糟的状况出发, 籍以研究出一整套最佳的解决方案。此外, 还应该注意收集国内外医院处理危机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吸取他人的经验, 检查和发掘自身潜在的危机因素。
3 应对医院危机事件的原则
危机事件发生后, 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向社会蔓延, 医院危机顷刻之间爆发, 医院的形象、品牌、效益等马上面临严峻的考验。在应对危机事件的工作中要把握几个原则:第一是快速反应。一旦危机爆发, 要做到“三个第一”, 即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第一责任人到位, 第一线作战;第二是及时化险为夷。当危机发生后, 要及时调动一切资源和要素, 采取得力措施, 解决或转化矛盾, 使医院早日摆脱危机;第三是引导舆论。把握舆论的主动权十分重要, 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 把舆论引导到有利于医院声誉的方向。
4 积累医院危机公关资源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 要协调好与公众的关系, 积累危机公关资源, 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所谓的公众包括政府、社区、卫生、公安、物价、环保、媒体等组织团体。公众关系对医院的发展及各项市场营销活动起着支持、监督、检查或阻挠、干预等作用。比如, 有良好的媒体关系, 有些危机事件可以在曝光之前得到消息, 为医院赢得公关时间, 也可以在危机事件被曝光之后, 用他们的智慧和手段, 来帮助医院化“危”为“机”, 度过难关。通过媒体, 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和医院的态度, 树立医院在危机中的良好形象。医院通过新闻发言人, 引导公众, 为医院处理危机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5 加强医院内部危机管理
增强危机意识不是某个领导或是某些员工的事, 而是全体成员的责任, 即全员危机意识。全员危机意识的树立和强化, 将有效提高医院抵御危机的能力, 就有可能化解潜在的危机, 或者及早发现危机, 延缓危机的蔓延。医院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理念, 营造一个“危机”氛围, 在危机事件中, 医院全体员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医院里任何一个人的言行都将有可能影响事件的发展态势。因此, 医院应普及危机管理知识, 开展危机教育, 使每一个员工从思想上做好应对各种危机的准备, 树立全员危机感。在危机教育中, 医院可将危机理论指导、危机发生情况和相应的处理措施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成危机管理计划手册, 或制作成录像、幻灯片等向员工全面介绍应付危机的方法, 让全体员工对出现危机的可能性有足够的了解, 整体提高对危机的把握能力, 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以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酒店管理策略 篇5
班级管理论文: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中健康领域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同时入厕又是我们日常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因此入厕是小班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侧重研究幼儿园如何进行有效的入厕管理,帮助幼儿更好地入厕、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
入厕,通常来说就是大小便排泄,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是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活动环节,能反映一个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也对幼儿日后的园内生活起着重要影响。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入厕排便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诸多问题,幼儿入厕不仅是健康领域的教育问题,而且渗透着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因此教师和保育员应把对幼儿的入厕能力培养作为生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小班幼儿入厕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很多幼儿进入幼儿园,入厕成为一个大问题,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下面归纳了一些小班幼儿入厕方面易出现的问题。
(一)弄脏衣裤
弄脏衣裤是小班幼儿常见的现象,这主要是幼儿身心特点决定的。
首先是由于幼儿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完善。学前儿童的膀胱、尿道发育不完善,储存尿液和控制排尿能力较差,小便次数相对较多。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无意识排尿。除此之外,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滞后,手部力量较弱,冬天衣裤又厚造成入厕困难。
其次幼儿对于环境的改变比成人更易产生恐惧感。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对环境和教师的陌生,加上家庭和幼儿园入厕的方式不一样,使幼儿有了大小便也不敢和老师说,更加容易弄脏衣裤。同时幼儿在活动时,常常会因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活动而忘记了自身的生理需要,加上自控能力差,产生大小便失禁的现象。
案例一:小钰是个男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少解大便。有一次,他跟老师说要解大便,正好是休息时间,老师便让他去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哭着回来了。老师问他怎么了,他只是哭,不说话,此时老师闻到臭臭的,发现他解到身上了。老师便给他换衣服清洗,发现他穿的裤子有点紧。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小钰手的力量比较弱,这样紧的裤子他想拉下来有一些困难。同时由于对教师不熟悉,也不敢喊老师帮忙。
(二)入厕吵闹
在教师说按组去解小便是时,在去的过程中很安静,但是到了厕所内就开始吵闹,并时有争抢的现象。入厕相对于集体活动而言,幼儿更加自由开心,因为这时候是比较放松的,所以幼儿入厕易吵闹、入厕秩序易混乱。刚进入幼儿园,幼儿还不懂得什么是秩序,不懂得争抢的危险性,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案例二:春天到了,园长要求各班到户外上厕所,小一班外出入厕需要经过园长办公室,每次经过时,由于幼儿打闹、嬉戏导致太吵闹,园长就会将门关起来。
(三)排便不规律
一般情况下,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入厕解小便4-6次。但是很多幼儿在活动中会要求解小便,次数频繁。对于解大便,正常时排便次数:每天不超过3次,每周不少于3次。有些幼儿经常3天或者更久都没有大便。很多幼儿一日五餐,但是不排泄,大肠内的食物残渣就会变质、腐烂,产生大量的毒素。
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环境改变导致饮食的改变。幼儿园为幼儿搭配了健康合理的饮食,但是毕竟不可能和每个家庭的饮食相似,所以很容易导致幼儿排便不规律。
二、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
出现问题,有了原因,就应该对症下药。只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的支持者、引导者。如何引导小班幼儿科学入厕,成为幼儿园和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一)营造家庭式的厕所环境
由于各个家庭的入厕方式都不一样,有些幼儿甚至是由大人抱着的,进入幼儿园后面对男孩站式、女孩蹲式或坐式的厕所结构就会不知所措。
作为幼儿园,可以在小班的教室里为一些不太会上厕所的幼儿设置一些可移动的座便器,等这些幼儿熟悉幼儿园的入厕方式时再撤去那些座便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入厕的物质环境。
教师可以在单调的厕所内创设出比较浓郁的厕所文化,例如在地上贴上小脚丫、在墙上贴上洗手过程的卡通图案。在幼儿入园时,引导幼儿参观厕所,相当洁净的卫生设备,温馨的厕所环境能使孩子们放下心理包袱,产生喜欢上厕所的良好心理动机。
在观察厕所时组织幼儿认识厕所,知道厕所是解大、小便的地方,介绍女孩、男孩惯用的入厕方式。让孩子们感觉到这里跟家里的卫生间一样,能尊重孩子以往的入厕习惯,可以蹲可以站可以坐,让孩子随意选择,营造比较轻松安全的心理环境。
(二)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
由于对家长的依恋,很多幼儿刚入幼儿园会哭闹。在一个教室里很多孩子哭闹就会产生令人心烦的噪音,此时很多教师会因为这种噪音而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对孩子们的态度不是那么和蔼、亲切,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对老师的恐惧,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教师只需要用和蔼、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就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幼儿心中的恐惧。
很多幼儿初到幼儿园时会将大小便解到身上,也有很多幼儿入厕时弄到厕所的外面,教师清洗打扫时如果表现出厌恶的表情或是说出一些难听的话,例如:“你看你解到身上,臭死了,羞羞,下次再弄到身上就让你妈妈来洗”等之类的话。这些表情和话语是对幼儿心灵的伤害,会让幼儿对上厕所产生恐惧。对于解到身上的幼儿,教师要耐心的为幼儿换洗衣服,并和幼儿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例如: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是谁给你买的呀?听你爸爸说你很会唱歌对不对?下次唱给老师听一听好吗?(利用幼儿喜欢或擅长的事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换好衣服时,要提醒幼儿,下次要解小便时一定要告诉老师,经过多次地提醒,幼儿就会有告诉老师的意识。
对于幼儿解到厕所外面,教师不要对着全班孩子疾言厉色,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来帮助幼儿,如:男孩子解小便老是对不准,教师可以在便池内贴一个靶心,让男孩子对准靶心。女孩子也容易解到外面,可以在便池的俩侧贴上小脚丫,提醒幼儿将脚放在小脚丫上。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解到外面的现象就会减少。
入厕时教师要悉心照料,每次幼儿入厕都保证有一名保教人员作陪,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例如案例一中,如果教师或者保育员阿姨能陪同小钰一起去上厕所,可能就不会出现解到身上的情况。
当有的孩子能主动地告诉老师自己要小便、大便时,可以当着全班幼儿的面送他一颗五角星或一块糖作为奖励,既鼓励了一名幼儿,也为其他幼儿树立了模仿的榜样。让幼儿知道主动告诉老师要上厕所的,不会被批评反而会被老师表扬。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降低幼儿对教师的恐惧。
(三)融入厕于幼儿的一日活动
很多幼儿不知道什么是小便和大便,因为在家庭中家长让孩子上厕所时会说“嘘嘘”、“嗯嗯”等,教师提醒幼儿去解小便、解大便时,很多幼儿会茫然不知。还有幼儿分不清小便和大便,例如:但班上就有这样一位女孩,她常独自去厕所解大便,解完后不声不响拎起裤子就走,这样的后果却是不堪入目,内裤上常沾上大便污迹,很不卫生,经过发现,她以为解大便和解小便是一样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入厕问题问题经常出现,如:随地大小便、蹲厕时腿容易酸,拉不下裤子、不会擦屁股等。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解决。
教师可以利用几次集体教育活动设计一些短小的故事、儿歌来了解关于入厕的一些知识。还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木偶剧和童话剧,如:《小猪鲁鲁的裤子》、《辣辣和小波》等,通过观看表演使他们知道:不能随地大小便,要大小便了叫老师,知道弟弟和妹妹有不同的小便的方法,以及如何擦屁股等。
在一日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随机的入厕教育。要随时提醒幼儿想要大小便时要告诉老师,不要让幼儿因为玩的太尽兴而忘记要入厕。在去厕所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走路时念一些口令或者唱歌,例如“小手摆动,一二一;小腿抬高,一二一”,有了口令,幼儿吵闹、拥挤的现象就会减少许多。利用这种方式能有效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避免幼儿吵闹。在案例二中,就可以利用这种方式。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日常活动中注意加强幼儿手部和腿部肌肉的力量。例如,在外出活动时,有意地对幼儿进行蹲起的训练。
(四)家园共育
幼儿的教育问题不应单单是幼儿园的任务,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幼儿入园前,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入厕方面的要求,达成一种共识,让他们在家中也对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让孩子自己学习入厕,不要因为孩子的撒娇而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幼儿园如何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训练幼儿入厕呢?
1.创造适合孩子的入厕环境
干净、没有味道的入厕环境能保证幼儿的入厕情绪。入厕的环境不宜放过多能吸引幼儿的物品,要让孩子专心入厕。寒冷的季节要给座便器套上座套,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凉意,否则孩子容易因讨厌便器而不配合排便。如果有需要,可以给孩子准备专门的座便器,但是要放在固定的位置。
2.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穿着
许多家长给孩子的穿衣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手的灵活度不高,对一些裤子有扣子和带子的裤子会显得手足无措,加上刚去幼儿园对老师不熟悉,不敢让老师帮忙,就更不敢上厕所了。
冬天天冷,很多家长怕孩子冻着,会给幼儿穿很多很厚的衣服。幼儿冬天穿衣贵暖不贵多,很多家长认为穿的多就是穿的暖和,所以会给幼儿穿很多条裤子。穿的多不一定暖和,幼儿中午午睡的时候教师都要求幼儿穿秋衣秋裤睡觉,穿的太多幼儿脱、穿都很费劲,上厕所的时候也很困难。
所以,家长要给幼儿穿厚而少且松的衣服。对于一些需要解扣子、拉拉链的衣服应该尽量避免穿到幼儿园,可以给幼儿穿有松紧带的裤子,方便幼儿入厕。
3.科学地控制大小便次数、时间,形成排便规律
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解在身上,会频繁地给孩子把尿,导致幼儿大小便不规律。家长应仔细地观察幼儿大小便的时间,控制幼儿的大小便,使之更加有规律性。
对于小便,家长首先要调整幼儿喝水,每天在固定的时刻给幼儿进水,不要等到渴了在让幼儿喝水,这样就能很有效地控制小便的次数和时间。对于大便不规律的幼儿,要忌辛辣,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合理搭配饮食,不要因为孩子挑食,就放任。给幼儿进行适当地排便训练,排便时间应在5分钟之内,大便困难的幼儿可以稍微延迟一点,但是时间太长不利于排便训练,如果没有便意就应立即停止。幼儿养成良好的排便规律,不仅对幼儿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保证了幼儿的正常情绪和生活。
4.及时反馈,共同指导
在教师指导幼儿家长的同时,家长应在幼儿入园后及时将幼儿的情况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如幼儿出现生病拉肚子、有泌尿疾病等,家长一定要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告诉老师一些注意事项,在活动中对这些儿童多一些照顾。同时,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园地等多种途径,教师再将幼儿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以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衔接起来,避免出现避免出现5+2<7的现象。
西藏班管理策略 篇6
西藏学生来到内地读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使自己尽快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对新生来讲,第一年的校园生活显得讲尤为重要。正如内地学生去西藏会出现“高原反应”一样,由于地理差异等问题,西藏学生刚刚来到内地时,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的各种症状,比如:一些学生会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即使送去医院做检查,也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器质病变。其实,这些症状只不过是不适应气候的反应,需要学生多多休息,当他们在内地生活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因此,作为西藏班管理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尤其新生出现这些状况时,教师首先要找到专业医生为他们进行身体检查,当确定无实质性的器质病变时,教师就要安抚他们紧张的情绪,并劝导他们多休息。
但是,有些新生来到内地后也会出现一些实质性的器质病变。比如,一些慢性疾病,如结核,这类疾病具有潜伏期,而且具有传染性,当学生处于传染期时,他可能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同学,所以教师对这样的学生要格外的留心观察,每一学年,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新生,当发现有的学生是传染细菌的携带者,学校要帮助其进行治疗。同时,学校还应组织学生进行军训,以便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同时,新生来到内地还会出现一些意外伤害,比如当他们在打篮球或是踢足球时会出现意外情况,造成骨折,或者,一些学生来到内地后会患有急性阑尾炎,这时就需要教师带其到医院进行治疗,如需住院治治疗的,教师还要安排好学生的陪护及食宿。最重要的是当学生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时,教师要及时与其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是否有患有家族遗传疾病或者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这些工作都需要管理教师来完成。
西藏学生来到内地读书,还会遇到的一个及其重要性而又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语言问题。一些学生的普通话并不过关,甚至一些学生连自己名字的汉字都写不出来,一句普通话都讲不出。遇到这样的情况,学校首先要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测试,然后对其进行普通话辅导,尤其是新生。其次,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语言状况,对于一些语言基础较差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多说普通话,在平时的接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为他们说普通话创造机会。同时,还要多多鼓励这些学生。对于那些普通话基础好的同学,教师要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去辅导其他学生学习普通话,并且对他们的普通话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说让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写日记,背诵优秀诗篇,美文等。
对西藏学生进行语言辅导时要开展分层次教学工作,对一些普通话基础好的同学,教师更多的是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汉语写作水平及口才;相对来说,基础较薄弱的那些学生,教师应该注重他们汉语基础的学习,必要时可以从基础知识开始讲授。同时,学校要选好教材,要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系统性的辅导,力争做到,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贴合实际,让学生们可以学以致用。
在校园生活中也可以开展多项活动,以便提高西藏学生的汉语水平。比如:在班级开设“汉语角”,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对话;利用早自习时间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学习普通话,进行演讲。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统一观看《新闻联播》;平时在校园组织“口语大赛”,学生也可以开展社团活动,例如创办话剧社等,这都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途径。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多说、多写、多练;让学生有兴趣、自觉地学习普通话。
学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第一学年,学校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语言培训。可以多安排一些语文课等基础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在第一学年对普通话就有一个系统地学习,同时,在第一学年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增加阶段测试,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安排。在第二学年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可以适当地多安排一些专业课的学习;余下的学年,学校可以安排实训课及实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这样,无論是语言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学生都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学习。
对于藏族学生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师要定期地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向其介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也可以获得学生的性格、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增强师生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管理。尤其是当学生出现生病等突发事件时,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便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沟通会使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时,要引导学生:平时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对其在学校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酒店管理策略 篇7
我们知道,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生活的影响,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萌芽的重要阶段, 因此班级的管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本学期新接手的班级管理中, 便有意识地渗透团体动力学理论, 通过团体的沟通动力、合作动力、归属动力和评价动力来形成有效的班级管理, 在有效的班级管理中提高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一、用团体合作动力来确立班级成长目标
团体动力学研究表明, 团体目标是影响团体行为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也是班集体形成的根本动力。在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 能否及时恰当地提出具有一定价值并能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班集体成长目标, 是判断班级是否达到集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班级全体同学认真研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 请班委成员组织班级同学来确定班级的成长目标。班干部对全体同学交上来的班级成长目标进行归纳整理之后, 笔者进行了一番研究, 并从中挑选出既表达了学生愿景又符合班级实际的目标, 再反馈到全体同学手中, 进行再次商量。经过讨论之后, 全班同学一致将“团结自律, 自信自强”作为本学年的班级成长目标。
对于这两点目标, 笔者再次询问学生在哪些小动物身上有着最明显集中的体现, 大家都纷纷说是蚂蚁和蜗牛。于是笔者便向大家介绍圣地亚那森林里流传着的一首歌谣:“羚羊在奔跑, 因为狮子来了;狮子在躲闪, 因为大象发怒了;成群的狮子和大象在集体逃命, 那是蚂蚁军团来了。”这句话充分地展现出蚂蚁的团结精神。对于蜗牛, 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爬行动物, 但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一步又一步坚定的步伐。因为世上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 一是雄鹰, 它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还有就是蜗牛, 因为蜗牛具有知难而进、坚定执着、永不放弃的自信自强精神。面对遥远的路途, 蜗牛凭着踏实的精神和坚定的步伐, 最终收获了跟雄鹰一样的成就。
所以, “用蚂蚁精神来营造团结自律的班集体, 用蜗牛精神来塑造自信自强的班集体”的班级成长目标便因此而诞生了。团体目标是团体成员对于任务完成的一种预期。在团体目标的确立中, 包含了每个成员对于团体的期望。团体目标的建立, 既有利于团体成员团结一致, 努力争取尽快达到目标, 又有利于团体对自身的学习工作进行自我评价, 并充分调动团体成员的积极性, 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二、用团体沟通动力来制定班级团体规范
团体规范是团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 它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两种。正式规范是正式组织规定的行为准则, 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比如各种规章制度等。非正式规范是一种在团体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 不带有强制性, 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无形规则。这两种规范在班集体的管理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影响班级个体成员行为十分有效的一种约束机制。
在已经形成的团体规范中, 当班级个别成员表现出违背团体规范的行为时, 便会遭受到相应的惩罚或制裁, 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同学语言和非语言的舆论谴责。此时违反者会感到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常常使人难以违抗, 最终不得不服从团体规范。
为了制定班级的团体规范, 在开学之初, 笔者曾组织班级全体同学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并请每个同学仔细对照上面的要求来确定班级的团体规范。对全体同学交上来的班级规范, 笔者加以细细整理, 并从中挑选出既切实表达出学生心声又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几点内容, 通过与班委商议之后, 再反馈到全体同学手中, 进行再次讨论。经过大家的一番细细讨论之后, “班级十条规范”便应运而生了。
此外, 为了强化非正式规范对班级的引导作用, 经过和全体班委成员商议, 决定由班长牵头, 其他成员积极配合, 共同来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班级的“风采展示栏”“读书活动栏”“学习活动栏”和“班级成长链”等栏目相继开辟出来了, 整个班级沉浸在一片具有浓郁温馨气息的和谐文化氛围当中。
在我们的班级建设中, 要尽快建立和形成一种符合班集体要求的行为规范, 以有效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加快班集体的形成。形成集体规范的途径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正式规范的主导作用, 二是积极发挥非正式规范的渗透作用。对正式规范的形成来说, 规章制度的严密与合理, 管理要求的明确与严格, 班级成员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的认同程度与自觉性等, 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来说, 班主任的以身作则和崇高威信, 班级核心人物的模范言行, 班干部队伍的团结和比较一致的行为倾向, 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班级的舆论和风气也是一种无形的规范行为, 是一种无形的内在团体动力, 所以, 在我们的班集体建设中, 班主任和班干部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风气, 这些都是班级团队里很重要的无形规范和动力, 对班集体的管理有很大影响。
三、用团体归属动力来开展班级集体活动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 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 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作为班级的每个成员, 在满足了正常的温饱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外, 他们迫切需要的是获得爱与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因为有时人在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得更为迫切, 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等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一种归属感, 笔者充分利用学校每周的周良好班集体评比活动, 引导班干部每天组织学生在卫生、纪律和两操上认真对待, 杜绝敷衍了事、随随便便的现象。当每周周一的晨会上, 主管学校德育的领导在全校宣读我们班级荣获周良好班集体时, 笔者看到班级全体学生的脸上都绽放出美丽灿烂的笑容, 他们会以身处四 (3) 班这个大集体中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 笔者还积极借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来充分开展班级的集体活动, 如班级读书小报评比、班级画画比赛、班级剪纸比赛、班级跳绳和踢毽子比赛等, 同时对于每次活动中所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 都张榜公布, 并在班会上进行热烈表扬, 让他们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 从而得到大家的认可, 获得一种团体归属感。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笔者还充分利用午休记录本这一载体来强化班级学生的归属感。先请班干部民主商议,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班级午休记录本的最大作用———既能保证班级良好的午休纪律, 又能让大家对负责班级纪律管理的同学心服口服。经过商议之后, 班长和纪律委员都非常认可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的管理策略, 即班级纪律管理采取轮流制, 人人都是班级纪律管理员, 同时每天安排一名班干部协助纪律管理员管理纪律。这样既充分调动了班级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又起到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的作用。对于每周涌现出来的优秀管理员, 我们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大力表扬, 并希望他们再接再厉, 为班级做出更多的贡献。于是, 大家都对自己充满信心和期望, 并对班级拥有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归属感———“我们的班级由我们来建设, 我们的优秀成就了班级的卓越”。
四、用团体评价动力来控制班级舆论方向
团体动力学研究告诉我们, 团体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力的“力场”, 这些力场关系到团体活动的环境, 还关系到团体成员的个性特征及其相互间的看法。团体的行为就是在各种相互影响的力场中一种错综复杂的结合, 这些力场不仅影响团体的结构, 也改变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 便会在团体内部力场产生一种张力, 此时周围的环境因素便起着导火线的作用。
有一段时间, 班级里有个别学生喜欢在课间追逐打闹, 导致学生之间的小矛盾频频发生, 后来还因为课间的不文明休息导致班级个别学生与别班学生发生矛盾。为了充分发挥班级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笔者利用班会活动课时间, 请全班同学对班级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进行评价,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每个同学在纸上写好后, 在全班进行交流, 畅所欲言。在交流中, 有的同学说, 课间休息是为了让大家放松学习疲劳的, 而不是用于打闹的。你的不文明休息, 会使他人受到伤害, 还会影响他人的休息。我们应该学习蚂蚁团结友爱的精神, 因为我们这个班级是我们的家。我们不能伤害同学, 应该要做到互相团结, 互相关心。还有的同学说, 当我们与同学发生矛盾时, 应尽量学会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做到和睦相处。对于平时发生的矛盾, 我们应该多说一些“对不起”, 少说一些“我揍你”, 这样才能够和同学和谐相处。
经过全体同学的一番评价交流之后, 班级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等不文明的现象大大减少。因为学生通过自身的反思和集体表达交流之后, 全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股无形的舆论压力, 迫使个别同学改变自身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总之, 班级管理是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积极借鉴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 可以加深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认识, 增强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使自己所带的班集体更加团结向上, 努力进取, 使班级成员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 并朝着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方向不断健康成长。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为班主任, 对于班级管理应充分发挥班级团体的力量, 对班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 就是通过团体的沟通动力、合作动力、归属动力和评价动力等策略进行有效的管理, 让每个学生在团体教育的熏陶感染下不断进步与成长, 从而提高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酒店管理策略 篇8
一、教学“六认真”过程管理“实”
对教学“六认真”的扎实管理不仅是着眼于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性,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剂, 更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我校的有效做法是:强力推行教学常规管理台帐制度, 不折不扣地做到:每日——教学巡查、午间活动检查;每周——听教师随堂课并随机检查教案, 组织集体教研或参加分组教研活动, 检查《班级教学日志》;每月——检查备课、教学后记、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抽查教研活动记录;每期——检查计划、总结、考试 (考查) 、听课情况、教研活动记录等情况, 开展教案、作业展评活动, 开展对非语数学科教学质量的抽查工作, 开展学生、家长问卷调查或座谈会。每项工作都做到认真记载、分析, 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但学校的各项检查不能以扣分为目的, 而是为了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起到宣传、引导和矫正的作用, 最终目的是为了大家都能做好。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检查后的反馈工作, 可以采取集中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除了及时与当事人交换意见外, 每月的集体教研上, 可以通报当月教学检查的各方面情况。这样促使其改进, 让严格遵守教学常规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让追求教学工作的精益求精成为大多数教师的目标。
基于我校班级多、教师多的状况, 在管理过程中, 仅靠教学副校长和教务处主任是很难管理到位的, 我们采取的是“分层负责、条块结合、多管齐下”的立体网络管理模式, 即:既做到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组三级管理, 又安排所有行政深入教研组, 让学校所有行政除了做好自己的分管工作外, 都要深入教学一线, 管理部分教学工作, 体现教学为中心的地位。这样的管理模式和执行方法, 保证了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的落实, 强化了督查评估力度, 确保了教师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从而保证各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教师队伍研训管理“精”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学校应该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 努力营造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氛围, 精心组织各种教师研训活动,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推进专业成长。
首先要抓好学校层面的培训活动。每学期可结合学年工作计划以讲座、授课、观看光碟、组织研讨、作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开展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等培训;可为每个教师或教研组征订专业学习刊物, 倡导教师平时勤于自学、反思, 及时总结经验, 撰写论文、读书笔记等;可邀请校外的专家或挖掘本校的优秀教师资源在学校作讲座培训。其次是开展好教师间的互助活动, 活动形式可以是教师互助组、学科研究团队、名师工作室等,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第三是学校要大力支持教师走出校园, 参加市区级乃至全国的教学研讨、培训、观摩活动, 并落实外出学习后的汇报制度。
2、强化校本教研。
首先是开展丰富的教研组层面的研讨活动。形式如: (1) 开展主题教研。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确定1-2个研究主题, 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2) 学习好文章。组内成员轮流推荐经典文章、教育故事、教学案例, 品读评议, 不仅提升学习者的理念, 而且能促进推荐者的自主学习。 (3) 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进行教材分析和集体备课; (4) 上同研课或挂牌课。同研课是汇聚集体的智慧推出教研组的一节集体备课, 通过组员上课、评课、评议、反思、再上课的形式, 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与授课实效。挂牌课是指每位教师每学期围绕本组教研活动的主题选择不同的上课内容在学校上一节挂牌公开课, 学校各组教师均可以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5) 分享外出收获。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后, 在组内做好传达和二次培训的工作。
其次是深入开展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形式如: (1) 开展学校的主题研讨活动。围绕确定的主题, 开展研究课、专题讲座、互动研讨、教师论坛、赛课等活动。 (2) 城乡学校的捆绑发展活动, 以及多校联动的教学研究活动。
三、检查反馈方式“当”
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 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 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因此要把握好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分寸, 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检查后的反馈方式要恰当。表扬用“喇叭”批评打“电话”, 也就是好的行为大张旗鼓地宣传, 出现的问题最好先单独与教师交流, 对那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和必须在教师大会上提出的问题最好不点姓名, 只说现象, 因为之前有过单独交流, 点出现象后教师自己就能对号入座。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 他们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自觉接受约束。
反馈还要讲形式上的恰当, 尽量用事实说话。比如我校的教案、作业展评活动后的反馈, 我们就采用将做得好的和做得不足的教案、作业拍照下来, 总结会上做成幻灯片播放, 让大家听、看结合, 便于老师们直观地学习借鉴好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徐吉志.细节成就辉煌—谈学校的精细化管理[J].河北教育, 2006 (6) .
论课堂管理策略 篇9
关键词:课堂管理,概念,任务,策略
0 引言
任何教师, 不论教龄长短, 只要有过课堂教学的经历, 都能体会到课堂管理与教学效果的必然联系。作为教学督导, 笔者观察了很多课堂教学, 发现同样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同样的教材, 其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有些课堂, 气氛和谐、热烈, 师生配合默契, 教学效果显著;而有些课堂 (同样是大学英语课) , 却气氛沉闷、呆板, 教师自言自语、学生昏昏欲睡, 几乎看不到任何教学效果。导致不同教学效果的原因很多, 但总体分析下来, 不难发现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成功的课堂教学, 任课教师往往管理经验丰富, 有灵活的应对策略, 甚至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而失败的课堂教学, 其任课教师通常没有课堂管理意识, 很少或没有掌握管理技巧。
1 课堂管理作用
美国学者布罗菲给课堂管理下了一个精致而周到的定义: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 教师已经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并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而且意味着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整个课堂管理制度 (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维持纪律的措施) , 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 而不只是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三分教学, 七分管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一线教学活动中,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 课堂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模式, 目的是为了营造促进学习的良好气氛, 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课堂管理策略
1) 重视课堂物理环境
目前, 大学英语课程基本都是大班上课, 人数较多, 选择良好的教学场地, 安排布置好座位格外重要。研究发现, 座位的编排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人际关系以及整个教学活动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条件的话, 建议教师选择投影清晰、音响效果好的多媒体教室。学生座位可考虑分组编排, 把学生分成4-6人小组 (建议学生自己组合) , 组员们围坐在一起。这样的座位安排便于开展小组活动和小组管理。
2) 制定课堂规则, 形成教学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 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实践表明, 教师尽早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 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 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避免秩序混乱, 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 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通常,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第一堂课就告知学生本课程的课堂规则, 如旷课和迟到的处理办法。由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 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过程评价机制, 如旷课一次课堂参与成绩将被扣分处理。
3) 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专著《学记》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语道破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应做到:相互理解;尊重与关怀;真诚对话。大学里, 师生关系虽不如中小学那么密切, 但依然重要, 不容忽视。大学英语是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师生相处时间较长, 一般不少于2个学期, 所以师生关系比其他课程更为重要。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关系:在心理上, 热爱学生:为学生的点滴进步感到高兴、因学生的苦恼而焦急忧虑;在言行上,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正人;在方法上, 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背景、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等;在专业上, 严格要求:加强自身修养,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 重视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无法, 但贵在得法。教师的学术、教学水平在大学生眼里很重要, 是建立权威的主要因素。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教学方法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方法得当, 自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观察课堂教学, 发现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一般具备下列教学能力:备课充分;教学语言清楚;解释简明扼要;教学内容阐述清晰;教学活动设计合理, 富有变化且目标明确;关注并及时反馈学生需求等。
5) 预防和解决课堂违纪问题
课堂问题行为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 违反课堂规则, 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 基本具备了自我约束能力, 所以课堂纪律一般没有干扰或破坏性行为。但是“玩手机、睡觉”却很普遍。解决此类问题很简单:预防, 第一堂课就说明这是违纪行为, 一旦被记录, 课堂参与成绩将被扣分;处理:课堂发现此类违纪行为, 建议教师先提醒, 若再犯就做违纪记录;弥补:给学生提供清除记录的补救方法, 如段落背诵等。
6)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管理良好运行, 还需要从师生之间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条件, 即课堂气氛的营造。一般认为, 课堂气氛是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课堂气氛可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一般, 令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头疼不已的问题是“死气、沉闷”的课堂。如何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 课堂发言踊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 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与主动创设。教师自己要先做到热情饱满, 用自身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
7) 注重为人师表
“言传”固然重要, 但是“身教”更重要, 它是通过自己的仪表风度来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 包括衣着、发式、举止、姿态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敬业态度、人格魅力、精神风貌等内容,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起着“言传”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 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隐性因素。所以, 在课堂上, 教师衣着打扮整洁干净, 美观大方;行为举止文雅礼貌, 稳重端庄;待人接物热情和蔼可亲;教态自然典雅, 从容潇洒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3 结语
课堂管理是任课教师的基本功, 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引导者、促进者, 更是组织者、管理者。良好的课堂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管理得好, 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 师生关系沟通变得更顺畅, 课堂效率就更高。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与正确的管理指导思想和恰当的管理方法密切相关, 而且还要受到管理者的素质、课堂自身的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认识和分析这些因素, 采取有效灵活的应对策略, 对于课堂管理的实践活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S
参考文献
[1]Evertson Carolyn M.&Weinstein Carol S..Handbook of ClassroomManagement:Research Practice and Contemporary Issues[M].LawrenceErlbaum Associates, 2006.
[2]Borich, G.D.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M].4th ed.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2000.
[3]Paul Davies&Eric Pearse.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企业危机管理策略 篇10
一、企业危机的现状简述
现阶段, 企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危机:
1. 企业有着产品和价格的危机
一般情况下, 产品的危机主要发生在规模比较小的企业, 主要由于这一类的企业他们对内部产品的研发、营销和推广方面下的功夫不够, 投资的力度也不够。这就会出现一家企业开发大家共用的现象产生。在这种情况下, 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都得不到保障, 导致企业产品出现危机。
企业的价格危机主要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导致的, 外部环境是政府的调控手段、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以及一些低价策略。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受自身条件、实力和规模的限制, 会让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在产品定价方面, 企业如果低估了竞争对手的能力又或者高估了消费者的接受能力, 这会使得产品严重滞销, 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近年来, 很多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恶意压价, 会导致企业陷入价格危机。
2. 企业有着人才和信用的危机
最近几年, 很多的企业有着信用方面的危机, 比如:超范围经营, 非法、变相转让许可证等。而企业的人才危机主要是指由于某种原因, 掌握企业核心机密的人员以及营销方面的经营不断的流失, 这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不便。
二、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策略
上述我们叙述了我国企业面临的各种危机, 这就要求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 不仅要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还要有危机意识。我们企业内部的管理者, 只要把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才能从容的面对企业随时面临的危机, 为企业赢得一定的生存机会和空间。我们从两个方面阐述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策略:
1. 企业危机静态管理策略
企业危机静态管理策略主要是指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面对企业的危机。这样的手段主要有:深化危机教育、增强危机意识和危机总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会随时都面临着风险和危机, 因此, 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要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以及发生危机时的随机应变能力。比如说:全球著名企业微软公司就对员工提出了“微软公司距离破产只有十个月”, 的口号, 国内的小天鹅公司在企业内部实行末日管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 企业内部还要成立关于处理危机的相关部门, 随时观察企业经营中的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变化, 尽企业最大的努力, 把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一般企业在遇到危机时会有几个方面的征兆:在企业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领导猜疑心强, 不信任部下, 并且有点固执己见, 这让员工无法发挥工作能力。在企业经营策略方面主要表现在:由于企业运营计划不周全, 导致企业在市场发生变化或者是市场政策有所调整时没有应变的能力。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环境方面主要是:市场变化、出现竞争对手以及市场价格没有调控好。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表现在:企业员工上班消极、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表现在:企业的过度负债以及技术设备的不及时更新。
对企业的危机总结是企业危机管理策略的最后一步, 不能忽略。对企业危机的总结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就是调查, 主要是调查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处理危机的措施。第二就是评价, 主要是评价企业的危机的管理工作, 同时也包括企业在对危机的预警信息中的决策和处理的评价。之后, 要详细的写出企业在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三就是总结, 主要是对企业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 并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
如果国内的每个企业都能强化危机意识, 充分落实好企业的危机管理策略, 就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危机的发生, 从危机中找到企业发展的机会, 争取迅速恢复企业生产。
2. 企业危机动态管理策略
企业危机的动态管理策略主要是指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或者形式不稳定而采取的一种应对危机的方法。企业危机的影响大多都是行业性的, 也就是说, 一个企业发生危机有可能迅速扩散和蔓延到其他企业。因此, 应对和处理危机要结合行业的力量, 也即是和同行业的企业合作。
企业实施危机的动态管理策略的具体措施就是建立一个虚拟的机构, 这个虚拟机构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市场机遇, 及时的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 通过结合多数企业的资源而组建的动态组织, 这个组织是根据市场机遇而组建和解散的。
当前这种虚拟机构主要应用到三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两个企业相结合组建的虚拟企业, 比如美国宾州的灵捷网公司;第二个领域是政府进行的行政管理, 比如美国政府的新经济委员会;第三个领域是企业的技术社区方面, 比如硅谷的技术社区网络。
企业在内部实施危机管理策略时, 组建虚拟的机构组织是一个必然的方向和趋势, 主要是由于虚拟机构可以让其中的大多企业同舟共济, 共同承担发生的危机。一旦虚拟机构中的其中一个企业发生危机, 机构中的其他企业就要”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使企业摆脱危机, 走出困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企业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内部结构也显得比较脆弱, 这就让企业会随时发生危机, 而怎样更好地对危机进行管理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我们都知道,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的意思, 也就是说危机总是和机遇并存的, 而如何发现和寻找这个潜在的机会, 就是我们企业实施危机管理的主要目的, 怎么把危机转化为机会, 是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 这也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邹淑珍.企业如何建立危机预警系统[J].职业时空, 2009, 14:67-68.
校车常规管理策略 篇11
1. 开学初学校请交警共同给所有乘车学生家长开会。对家长进行安全知识讲座,进而提高乘车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强调了交通安全隐患,尤其突出了学生乘坐校车的安全隐患。我们要求家长本着对孩子的生命负责,完全按照学校规定的乘车管理制度去做。交警准备了一些有关校车安全的相关资料,让乘车学生家长去阅读,进而让家长重视校车安全隐患。在给家长开会期间播放与家长学生息息相关的交通事故实景光盘——学生出车祸家长悲痛欲绝的场景:有的学生手臂断了;有的大腿骨折;有的头部受伤。这些事实一方面说明学生个人承受着痛苦,耽误了学业,甚至有的终生不能返校。另一方面家长承受着高额的医疗费,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交警并做相关的解释说明,交警边解释边提出相关问题与家长互动,让家长真正从内心深处重视学生乘坐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提升家长对安全意识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2. 利用晨会、自习课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乘车教育。教育学生不坐禁乘车辆(农用车、电瓶车、手续不全的车),并说清楚不坐这些车的原因。不坐超员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校车安全知识培训。学生发现所乘车辆超员,学生应向家长、班主任汇报,由学校、班主任出面与家长、车主共同协商解决此问题。车辆超员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学生乘坐校车都是交费的,每人一座。班主任告诫学生步行上车时不要冲着车头迎面走,也不许学生在车周围逗留、玩耍。学生下车时要等车停稳再下车。
3. 班主任要求乘车学生每个月绘制出一份校车安全手抄报。通过制作手抄报,让学生了解有关校车安全隐患的一些知识,并使学生更加深刻领会到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另外,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乘车学生如何安全坐校车的知识答题竟赛,要求每班选3人作为一个代表队,全校三十三个班也就是三十三个队,全校师生观看,最后决出三个队分别为一、二、三等奖,学校发奖状并录像,通过此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对校车安全隐患的理解和重视。
4. 校车管理人员协助交警对车主和司机经常进行安全法规培训。每次培训学校要有记录,对无牌校车禁止运营,禁止无驾驶证、驾龄不够的司机上岗。
二、加强对校车的督促检查和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1. 学校校车主管领导与交警配合检查管理。学校校车检查与管理要做到经常,决不能掉以轻心。学校校车主管领导和交警协同每周对校车进行一次突击检查,时间不确定,车次线路不确定,地点不确定,发现超员、超速、疲劳驾驶、酒驾,交警按交通法规处理,决不留情,对车主、司机起到了震慑作用。
2. 乘车学生家长代表对校车进行监察。每学期开学初召开乘车学生家长会。让家长自己选出每趟车次的家长代表,且家长代表在家长当中要有威望。家长代表不定期坐校车进行跟踪监察,发现校车违反交通法规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不给车主、司机以违规的可乘之机,同时维护了学生乘车的自由权,安全也有了保障。
3. 乘车学生代表也介入监督之中。学校按乘车线路、每个线路选出两个学生代表,要求他们负起责任,既要管理车内秩序、卫生,还要一路监督有无超员现象。对车内违规,存在安全隐患现象如打闹,拿钢笔、铅笔写字现象。学生代表要进行制止,因为这些行为都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学生不听劝阻的及时交到教导处进行批评教育,如果学生代表发现校车超员及时向学校校车管理人员反映,及时有效制止,真正做到为自己安全负责。
三、做好乘坐校车学生的意外保险工作
所有车辆运行多多少少存在安全隐患。只要管理到位能预防或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车辆不论你管理得怎样细致、全面,即使本身没有安全隐患,也存在意外。所以,必须做好乘坐校车学生的意外保险工作。
四、加强对乘坐校车学生的常规管理
学校要求班主任对本班乘坐校车学生制定登记表,表中写清学生姓名、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乘车线路、以及车主姓名及联系电话、学生坐第几趟车。学校规定车主要有乘车学生名单,并在车座位旁标出第一趟车、第二趟车及学生姓名即对号入座。车主发现学生缺少及时与班主任和家长联系。
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篇12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要做好班级工作, 班主任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小学生正处在一个生理成长期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一个特殊的时期, 作为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 班主任的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行为。因此, 作为班主任, 更应严格要求自己, 提高自己的文化和道德修养, 以感染和教育学生。例如, 要求学生做到的, 班主任首先要做到, 你要求学生知错就改, 当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时, 你也要放下你的架子, 真诚地对学生说:“这件事是我没查清楚, 错怪你了。”这样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错了, 能够主动地找到跟我认错。
二、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激励
人无完人, 金无赤足。学生无论怎么样的顽劣, 在他的背后都隐藏着许多可贵的闪光点。班主任的责任就是要用爱心去发掘出言行中的闪光点, 让学生在教师这样爱批评中, 增强自信并走向成功。我班里有一个男生, 他上课时总是不遵守纪律, 学习成绩很差, 属于那种“刺头”学生, 犯了错误后马上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但是马上又犯同样错误。他的优点就是自尊心很强。班级观念强烈, 班级中的一些累活脏活总是抢着去做。我觉得以这个为突破口, 首先在班上我一边表扬他的优点, 我一边注意观察他的表情, 我看到他脸上泛着幸福的光芒, 嘴角上挂着微笑。我抓住时机, 委婉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发现他变化很大, 时常犯点小错误, 我感觉这是很正常的, 我及时给予提醒。后来这个学生初在日记中说, 他没有想到老师会那样的看重他, 当老师表扬他的时候他感到很快乐。他还记得:天冷的时候老师发现他的手套被水沾湿以后, 说要把自己的手套给他, 他说老师对他这样的好。再不好好表现他就对不住老师。在接下来日子里他学习、纪律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 他的成绩进步很大。每个学生都有优点, 班主任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 公开赞美。这样, 赞美将会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刻苦求学的巨大动力。
三、组建模范班组织, 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班干部是老师的小助手, 也是同学们的好朋友, 能用好班级骨干是形成优秀集体的一个重要条件, 更重要的是班干部是老师联系同学的纽带, 班干部最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班级。这样就能帮助班主任跟准确的理解班级的情况。那如何建立一个模范班组织呢?首先班主任要善于发掘哪些学生在同学中有威信, 德、智、体全面发展, 并且有领导组织能力。由这些同学组成一个班组织:第二是班主任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教给他们如何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当他们在工作中有失误的时候, 班主任纠正他们的错误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注意要提高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再次, 对于班干部要有更高标准的要求, 使班级干部在班级中成为各种制度遵守的表率、学习的表率、班级工作的表率, 学生的榜样。这样, 一方面使班主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用更多的时间去探讨工作方法, 指导班级活动,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班长全面负责班级工作、学习委员专项负责组织每天和双休日后作业的收发、文体委员主持班级各项文体活动等。小组长协助他们。工作中做到分工明确, 相互配合, 各司其职, 例如去年的“六一儿童节”节目从选节目编排到服装的准备化妆到最后的演出, 我放手让班干部牵头, 学生自己组织、自行排练, 结果我班的节目很成功。
四、实行量化管理,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没有一个学生愿意落后, 每一个学生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与认可。所用的学生都有着参与管理班级想法, 只是缺乏自信心, 特别是那些学习上苦难的学生, 他们在内心深处潜藏着不甘落后的因素, 因此班主任应该重视这一点, 给他们创造合适的环境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在制定班级量化管理的过程中, 让每个学生都参入。每个同学都制定出适合自己目标, 如果目标太高长久实现不了, 他们就是失去竞争的意识, 如果太低也不能达到激发竞争意识的目的, 这就需要在老师德帮助下制定出明确的恰当的竞争目标, 必须有的放矢, 制定目标不能盲目。对于学生的行为老师必须及时给予评价, 每天一小结, 每周一总结, 看看自己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达到了老师要及时给予评价给予信心, 如果没有达到目标老师班组长帮助其找到原因, 给予鼓励。这样做既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合作意识也得到增强, 又形成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
五、充分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促进班风的形成
教育是一种活动。班主任老师应带领班级的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大型集体活动, 如运动会、歌咏比赛等。通过集体活动, 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 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思想品德, 不甘落后、团结拼搏的精神。对整个班风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六、建立学生家长档案, 家校联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有两面性, 在家与在学校表现不一, 班主任必须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 借助家长的力量来管理班级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通过网络、短信、家访、写感谢信等形式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 把每一次联系都变成老师与家长友情的交流, 变成家长与孩子友情的交流, 必定会赢得家长的支持与尊重。
总之,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讲求管理的艺术和方法, 培养和锻炼自己较高的心理素质和管理素质, 这样才能管理好班级,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最佳环境。
摘要: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注意管理的艺术和方法, 培养和锻炼自己较高的心理素质和管理素质, 这样才能管理好班级,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最佳环境。
【酒店管理策略】推荐阅读:
酒店人性化管理策略07-19
酒店淡季营销策略范文09-10
酒店员工培训策略研究09-01
酒店品牌营销策略创新11-20
酒店业的网络营销策略08-03
酒店管理激励管理10-25
凯丽大酒店酒店卫生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06-03
酒店管理07-01
酒店管理06-30
酒店管理专业管理分析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