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2024-07-07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精选9篇)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篇1

Colles骨折是人体最常发生腕部关节损伤疾病, 占所有骨折发生的6.7%~11%[1], 处理不当常导致畸形或延迟愈合, 发生严重后遗症。该院自2008年12月-2011年3月对收治的193例Colles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3例, 男81例, 女112例, 年龄7~86岁, 平均 (56.8±2.4) 岁, 左侧92例, 右侧101例, 均有明确的外伤史,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异常活动, 131例有不同程度的移位, 经腕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确诊, 其中横形骨折67例, 斜形骨折91例, 粉碎性骨折波及关节面者35例;按Frykman分类, Ⅰ类50例, Ⅱ类44例, Ⅲ类31例, Ⅳ类29例, Ⅴ类18例, Ⅵ类2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 坠落伤26例, 摔伤77例, 其他60例, 伤后至就诊时间位2 h~10 d。

1.2 治疗方法

1.2.1 整复方法

治疗前均给予X线检查了解骨折的程度和类型。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患肘部外展屈曲90°, 前臂旋前, 掌心向下, 嘱助手握住患者前臂下段, 缓慢用力, 术者紧握手掌根部, 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断端背侧, 其余四指置于骨折近端掌侧, 向上推及固定近折端, 拇指向下按压远折端, 同时向掌侧屈腕, 使之复位, 然后轻压尺桡关节, 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尺倾角。复位时注意要将断端牵开, 偏位移动时动作要轻柔, 避免因暴力损伤骨骺。

1.2.2 固定及处理

骨折整复后用小夹板外固定, 掌背侧板与前臂等宽, 以不妨碍腕关节作掌屈尺偏固定, 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一平垫, 用3道布带均匀缠绕捆扎夹板, 松紧度以保持布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 cm为宜, 然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将前臂保持中立位, 屈肘90°, 固定3~5周。进行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指间关节与掌指关节的伸屈活动, 做有效的握拳, 2周后进行肘、肩关节活动, 防止引起关节僵硬, 定时复查调整布带松紧度, 以免引起局部血流循环不足。随访3~6个月。

1.3 复位后效果评价

治疗后根据关节活动、疼痛、畸形等进行判定:腕部无畸形、疼痛, 无功能损害, 与健侧相比腕关节活动范围<10%, 握力与健侧比较减弱不明显, 为治愈;腕部无疼痛或有轻度疼痛, 有麻木感, 有轻微功能损害或畸形, 与健侧相比腕关节活动范围<10%~20%, 握力与健侧比较明显减弱, 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为良;腕部关节功能差, 有明显疼痛和麻木感, 与健侧相比腕关节活动范围<20%以上, 握力与健侧比较明显减弱, 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减弱, 为差。

2 结果

本组1次复位成功162例, 2次复位成功31例, X线检查显示解剖对位与掌倾角及尺偏角均恢复正常, 随访3~12个月, 治愈103例, 良77例, 差13例, 优良率为93.3%。并发腕关节僵硬2例, 筋膜综合征1例, 肌腱功能障碍1例, 握力明显下降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1%。

3 讨论

Colles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 由于桡骨下端膨大, 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部, 发生间接暴力时, 身体的冲击力与地面反作用功能作用于此处, 使肘部外伸, 前臂旋前, 造成桡骨下端骨折远断端向桡背侧移, 同时掌倾角和尺倾角也发生变化。由于此处血运丰富, 及时的手法复位和固定可有效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正常人桡骨远端的关节面掌倾角为10~15°, 尺偏角为20~25°, 桡骨茎突长于尺骨茎突约1~1.5 cm[2]。这些结构对腕关节的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手法复位时要尽量保持这些角度和关系的正常, 整复时先使骨折断端充分分离, 解除短缩畸形, 进行持续和缓慢的牵引, 恢复桡骨的有效长度, 消除骨折端的应力, 通过骨折端周围的韧带和骨膜的牵拉, 使之达到复位的目的。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不仅能有效稳定骨折的对位, 维持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和尺倾角, 还能有效借助周围肌肉运动中的韧带、筋膜纠正残余移位, 在骨折断端形成纵轴上的细微活动和间断的刺激应力[3], 促进成骨的愈合, 使腕部、手部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有效活动, 促进静脉回流和肿胀消退。在行小夹板固定时要注意随时根据患肢的肿胀情况调整夹板的松紧度, 避免发生缺血和肌肉挛缩。固定后进行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 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组织代谢能力, 最大限度的使腕关节活动, 减少关节内外组织粘连和萎缩, 预防关节僵硬, 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经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治愈103例, 总有效率为93.3%。

总之,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可促进患侧功能恢复, 安全性高, 并发症少, 是治疗Colles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要注意了解腕部解剖结构和角度, 尽早进行整复, 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新民.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体会[J].中国健康月刊, 2011 (2) :132.

[2]叶浩杰.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98例报道[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8) :143.

[3]徐曙.手法复位后塑形夹板与直形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7-59.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篇2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 骨质疏松 手法复位 小夹板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72-02

桡骨远端骨折系指发生于旋前方肌近侧缘以远部位的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伴骨质疏松者多见。桡骨远端骨折,横形、粉碎形较多。随着西医手术的发展及患者对手部功能的要求增加,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越来越多;但传统中医手法整复为老年患者及不耐手术患者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本人在临床采用手法复位、桡骨远端小夹板、中立板、三角巾悬吊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62例,以此探讨老年伴有骨质疏松的桡骨远端骨折的中医保守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桡骨远端骨折62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67岁;左侧38例,右侧24例,均为单侧骨折;摔伤55例,砸伤3例,车祸伤4例。采用AO分型,其中A1型骨折42例,A3型骨折14例,C1型6例。均为闭合骨折。

1.2 病例纳入标准。①60岁以上桡骨远端骨折;②伴有老年骨质疏松患者;③闭合骨折,拒绝手术,要求手法复位者;④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在120-140mmHg/90-100mmHg者;⑤无心脏病、脑血管病病史者;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准备。选用合适型号的桡骨远端小夹板,棉垫一张,中立板一块,三角巾一张及绷带一卷。

2.2 复位方法。患者平卧位,患肢外展于治疗床外,前臂旋前位,一助手双手握前臂近端,术者双手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背侧,双食指放于骨折远端掌侧,其余三指扣紧伤者大小鱼肌,触摸准后沿着前臂长轴方向对位牵引纠正重叠后,双手拇指按压远端骨折块加大骨折成角,配合双手食指骤然折顶,同时使腕关节掌屈尺偏[1]。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8月天津医院收治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其中男7例, 女33例, 年龄50~83岁, 左侧27例、右侧13例。按AO分型[2]:A型15例 (A2型8例、A3型7例) , B型6例 (B1型3、B2型1例、B3型2例) , C型19例 (C1型10例、C2型6例、C3型3例) 。均为初次就诊的闭合骨折, 受伤至就诊时间≤6h, 致伤原因主要为不慎摔伤。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规定的诊断标准, 具体为: (1) 有外伤史, 多为间接暴力所致; (2) 临床表现: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 疼痛, 前臂下端畸形, 压痛明显, 腕臂活动功能障碍; (3) X线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1.3 治疗方法

1.3.1 复位前准备

(1) 可调式骨伤塑料夹板:4块。由天津医院与天津圣得康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式合作开发的专利产品, 板壳由ABS工程塑料和全面衬垫制成, 分别为内侧板 (125mm×25mm×4mm) 、外侧板 (145mm×25mm×4mm) 、前侧板 (125mm×60mm×4mm) 、后侧板 (145mm×60mm×4mm) ; (2) 纸压垫[4]:2个。横档, 一般长6~7cm、宽1.5~2cm, 厚约0.3~0.4cm, 以健臂中立位时桡尺二骨下端背面高度差为准;方垫, 长宽约4cm, 稍厚于背侧横档; (3) 3条长约1m的布带、绷带、薄棉衬。具体见图1。

1.3.2 治疗过程

复位前对患者统一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以减轻疼痛, 麻醉起效后, 患者统一取仰卧位。 (1) 伸直型骨折:患者屈肘90°, 前臂旋前位, 助手握住患肢肘部, 术者握住患肢腕部, 双拇指并拢于骨折远端背侧, 两者持续对抗牵引足够时间, 术者以尺偏、屈腕的顺序纠正骨折移位, 固定时患肢前臂裹一薄棉衬, 再用绷带包缠, 横挡平尺骨茎突置于骨折远端背、桡侧, 平垫置于骨折掌侧近端, 以防止夹板固定后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 前臂中立位绑夹板固定; (2) 屈曲型骨折:患者肘关节伸直位, 前臂旋后位, 肩关节外展至约45°, 助手握住患者肘关节, 术者双手握住患肢腕部, 双手大小鱼际并拢于掌侧骨折远端, 两者持续对抗牵引足够时间, 以尺偏、背伸的顺序纠正骨折移位, 横档平尺骨茎突置于掌、桡侧, 前臂旋后位夹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复位的标准已基本得到公认, 如掌倾角应该在0°以上, 桡骨短缩不大于3mm, 关节面的分离和塌陷不应该大于2mm[5]。复位后拍X线片, 查看骨折复位情况, 若复位满意, 将患肢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屈肘90°, 伸直型前臂取中立位, 屈曲型为旋后位) 。

嘱患者密切观察患肢末梢情况, 若有青紫、苍白、皮温发凉及疼痛难忍等不良反应, 随时来院处理。对夹板固定带及时作出调整 (以固定带在夹板上下活动1cm为度) , 嘱患者从夹板固定开始即刻进行握拳练习, 伤后第3天、2周、4周、6周于我院复位门诊复查, 查看是否有复位丢失。通常6周时拆除夹板, 指导患者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对于愈合情况差者, 延迟至8周拆除夹板。于最后一次随访时依据Jakim评分标准[6]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3个月内愈合。末次复查时采用Jakim评分标准:主观 (疼痛和功能) 30分;客观 (活动度、握力及畸形) 30分;X线片 (尺偏角、掌倾角、桡骨茎突长度、关节改变) 40分。优 (90~100分) , 良 (80~89分) , 可 (70~79分) , 差 (70分以下) 。结果优良率分别为:86.67% (A型) 、66.67% (B型) 、57.90% (C型) 。具体数据见表1。

(n)

3 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 女, 61岁, 因“摔伤致右腕部肿痛、活动受限2h”来诊, 查体:右腕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无开放伤口, 桡动脉搏动可触及, X片:右桡骨远端骨折, 诊断:右尺桡骨远端骨折 (B2型) , 采用本方案治疗。影像资料见图2~图4。

4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 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7]。临床医师应掌握桡骨远端的基本解剖, 以评估腕部X线片上得到的3个重要测量数据:掌倾 (X线侧位片上正常桡腕关节的掌倾角范围为1°~23°) 、桡偏 (腕部正位片上、下尺桡关节正常的角度为15~30°) 、桡骨高度 (腕部正位片, 从桡骨茎突尖端到尺骨远端关节面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正常高度为12mm) [8]。桡骨远端是组成腕关节的重要部分, 骨折治疗关键是要尽可能恢复腕关节功能, 即恢复桡骨远端正常骨性结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 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取材方便、疗效可靠且价格低廉等优点, 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生的欢迎。

本临床观察采用天津医院复位科特色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40例患者, 治疗后末次复查时采用改良Shea评定法进行评分, 结果:A型 (15例) 优良率为86.67%, B型 (6例) 优良率为66.67%, C型 (19例) 优良率为57.90%。由数据可见, 运用此治疗方案对于A型骨折效果较优 (86.67%) , 而B、C型优良率相对较低, 说明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 (A型) 效果较好, 而涉及关节面的骨折效果相对较差。在对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此方案治疗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 (1) 牵引的力量需因人而异 (根据不同年龄、体格、患肢肿胀程度、骨折移位情况等) ; (2) 施术力量应适中, 对于皮肤韧性较差或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 (易发生皮肤脱套伤) , 复位时应避免使用暴力, 尤其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整复力度不宜过大, 以免引起新的骨损伤; (3) 功能锻炼很重要, 一般从固定开始即要嘱患者进行患腕握拳练习, 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肌腱粘连, 为后期功能锻炼做准备; (4) 配合天津医院院内制剂苏氏接骨胶囊、舒筋定痛胶囊 (舒筋活血、续筋接骨) 效果更优。

目前,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 比如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经皮穿针、外固定支架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等, 因其各有优缺点, 在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时, 我们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主观要求实施个体化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后, 依据Jakim评分标准, 优良率分别为:86.67% (A型) 、66.67% (B型) 、57.90% (C型) 。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优, 尤其是对关节外骨折, 风险较小, 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较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外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参考文献

[1]HANEL DP, JONES MD.Trumble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s, wrist fractures[J].Orthopedic Clincs of North America, 2002, 33 (1) :35-57.

[2]FERNANDEZ DL, GEISSIER WB.Treatment of displaced articula fractures of the radius[J].J Hand Surg (Am) , 1991 (16) :375-38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61.

[4]李汉民.中国接骨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80.

[5]李绍良, 贡小英.对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的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11) :759-762.

[6]JAKIM I, PIETERSE HS, SWEET MBE.External fixation for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91, 73:302-306.

[7]郭世明, 石玲玲, 郭志民, 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医正骨, 2015, 27 (4) :15-20.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篇4

【关键词】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89-0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骨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占所有骨科疾病的16.7%左右[1],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桡骨骨折疾病,该病多由暴力所致,临床表现多为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并向背侧屈曲成一定的角度。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治疗多以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但是传统的手法复位多是依据医师自身的临床经验,无明确的规范化操作步骤,从而造成治疗效果好坏不一。基于此,笔者采用规范化改良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进行了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接受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治疗的患者50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3.8±5.1岁,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5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表2。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即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取肘关节屈曲90°,2名医师分别取前臂和手指进行持续对抗性牵引,操作者使用1手拇指按压患者的骨折近端处,另一手按压患者手腕部桡骨骨折远端处,反向挤压,于背侧使用双手拇指向下按压,剩下的手指将患者骨折部位远端上提,从而完成复位,确定患者骨折部位得到复位后,取适宜大小的方垫依次垫于患者桡侧骨茎突出处、患侧掌根大多角骨处和患者背侧骨折线近端1~2cm处,同时使用小夹板进行固定,保持患者腕关节的尺偏位和背伸[2],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进行治疗。

1.2.2 临床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oney评分作为评价指标,优:患者经治疗后骨折部位愈合,对位效果满意,出现连续性骨痂但未出现肿胀、畸形,无疼痛感,患者患侧功能基本恢复,或活动范围受限<15°,Cooney評分≥80分;良:患者经治疗后骨折部位愈合,对位效果欠佳,出现轻度的畸形,活动范围受限≤45°,局部出现轻微疼痛,Cooney评分≥65分;差:患者经治疗后骨折部位未愈合,存在明显的压痛,活动障碍明显,Cooney评分<65分,优良率=(优患者数+良患者数)/总患者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ooney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见表3。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主要还是采用保守治疗法为主,即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其中手法复位多依据我国古代医书所记载的方法,缺乏科学、规范化的操作步骤[3],这就造成临床医师因为自身临床经验以及对医书的理解不同,手法复位的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手术效果重现性较差,手法复位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患者固定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制定科学、规范化的手法复位操作步骤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改良手法复位即是在传统手法复位的基础上,对其原操作方法进行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处理,从而形成实际临床可操作的手法复位操作流程。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通过复位手法进行规范化,有效的提高了不同患者间手术复位优良效果的重现性,同时也说明了改良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法可有效提高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法可有效规范了手法复位的操作步骤,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对于患者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德福,张功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短缩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骨伤,2010,23( 8) : 581.

[2] 陈轶强,孙斐予,黄志俭.改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1):116-118.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篇5

关键词:柯雷氏骨折,小夹板,早期活动

柯雷氏骨折系指发生在桡骨下端3cm内的骨折, 是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 该处应力薄弱, 容易发生骨折[1], 骨折后由于三角软骨及下尺桡关节韧带的损伤, 桡骨断端的压缩, 骨折粉碎相对缩短, 如果不及时纠正, 容易造成下尺桡关节脱位, 愈合后遗留关节僵化、疼痛, 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甚至发生肩手综合征[2]。笔者总结了我院自2003年至2007年以来成人柯雷氏骨折68例, 采用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于掌屈尺偏位,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8例中男16例, 女42例, 年龄35~76例岁, 平均53岁。全部为新鲜骨折, 诊断标准参考岑泽波COLLES骨折诊断标准[3]。治疗时间4~12周。

2 方法

患者端坐或平仰卧位, 患肢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旋后掌心向下。术者握住患者掌根部, 助手握住患者肘臂部, 持续对抗拔伸牵引, 在牵引的同时术者用一拇指扣压住患者远折端桡侧向尺侧挤压纠正桡偏畸形, 纠正后同时在拔伸牵引下以近折端掌侧为支撑点, 双手2~5指重叠协同用力向背侧、拇指用力向掌侧, 迅速拔伸极度掌屈尺偏, 保持该位置, 术者腾出一手触摸骨折端, 桡背侧都平整后提示复位成功, 选择合适的桡骨远端夹板, 背侧板超桡骨下端关节面, 并垫0.5cm薄垫, 掌侧板平桡骨下端关节面, 桡侧板超桡骨茎突, 尺侧板平尺骨小头, 三道绵绳缚扎捆绑, 松紧度以缚带能向上、下移动1cm为宜。固定好后术者用一手夹持前后板, 一手用力牵拉患手腕及各指, 理顺关节、肌腱, 防止软组织嵌于折端内。并立即嘱患者行握拳伸指活动, 前臂悬吊于胸前中立位, 摄X线片了解复位效果, 确定复位良好后小夹板维持4周, 适时调整松紧度, 前臂悬吊胸前中立位, 避免前臂旋转运动。早期行握拳伸指运动, 大云手、小云手功能训练。

3 结果

治疗4周后解除夹板, 行腕关节功能训练, 约12周功能完全康复, 前臂旋转功能正常53例;桡骨远端轻度餐叉畸形, 腕关节曲伸功能正常, 尺偏部分受限, 关节无疼痛12例;腕关节、指间关节僵化, 前臂不能旋转3例。

4 讨论

4.1 病因

柯雷氏骨折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 跌倒时腕背伸手掌着地引起的骨折, 骨折发生于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 此处为力学上的弱点。其它年龄段的人主要是直接暴力发生桡骨下端骨折, 如在儿童则发生骨骺骨折。

4.2 柯雷氏骨折的合并症

柯雷氏骨折早期可有正中神经受压, 组织肿胀, 手指远端血运障碍;晚期失治误治可有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化;sudeck骨萎缩伴有肩手综合征;正中神经受压, 约1.1%患者在骨折数周发生伸拇长肌腱断[4]。

4.3 拔伸牵引整复小夹板掌屈尺偏位固定柯雷氏骨折及早期功能活动的优点

正常人的腕关节, 桡骨下端尺偏角20~25°, 掌倾角10~15°, 符合人的正常生理功能需要, 骨折后由于远端背侧移位, 桡偏畸形, 造成掌倾角、尺偏角的改变, 在骨折端明显压缩者, 尺偏角消失, 甚至负角, 下尺桡关节脱位, 桡骨相对缩短, 行经的肌腱、神经、血管扭曲, 布局异常, 这也是晚期合并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笔者采用拔伸牵引小夹板掌屈尺偏位外固定该类骨折, 并早期功能活动治疗的68例, 除3例有并发症外, 均达到良好效果。掌屈尺偏位能够维持桡骨下端尺偏角、掌倾角, 通过夹板的外固定防止再次移位, 并控制前臂旋转造成再次移位。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 能很好的维持一定的压力下的固定, 不同于石膏固定消肿后有移位的风险, 也不需要反复的摄X线片了解骨折有无移位及更换石膏的麻烦。一般来说, 复位后经过早期的抓握拳、伸指运动, 有利于理顺伸、屈指伸肌腱, 防止粘连, 并能促进手的血液回流, 促进消肿;通过肌肉的舒缩可使骨折端加压, 促进骨折愈合。大约7d后部分病例可完全消肿, 4周后可去除夹板。桡骨远端骨折为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骨折, 4周后多数已有内骨痂形成, 外固定既使不牢靠也不会造成骨折的再移位, 而且有轻度的移位不会造成关节屈伸功能障碍, 固定4周解除夹板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可以用护腕及避免撑掌运动是安全的。本组病例中3例腕关节、指间关节僵化, 前臂不能旋转活动, 系年老患者, 不能按期要求配合功能康复训练, 医患配合协作存在一定的的因素而并非固定本身的问题。12例部分畸形存在, 但功能未受限, 系骨质疏松, 骨折端压缩, 虽经拔伸牵引复位, 但治疗后因骨折压缩不能人为纠正所致。在68例中, 除3例有比较严重的晚期并发症外, 关节都恢复了正常的功能。因而笔者认为小夹板掌屈尺偏外固定, 配合早期功能训练治疗柯雷氏骨折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陆裕朴, 胥少汀, 葛宝丰, 等.实用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51~56.

[2]胡永文, 吴云刚, 沈权, 等.综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后肩手综合征60例[J].实用中医杂志, 2005:21 (5) :267~267.

[3]岑泽波, 朱云龙.中医正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115.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篇6

关键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指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踝上2cm间发生骨折, 临床以直接暴力为主要致伤原因, 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5%, 以中断骨折作为最为常见[1]。临床目前以钢板或髓内钉治疗为主, 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等保守疗法也有一定优势。为研究MIPPO与手法复位两种常用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特选我院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取以上两种术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11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74例, 女42例;年龄25~67 (40.61±10.61) 岁;其中车祸伤39例, 摔伤48例, 高空坠伤29例, 左侧67例, 右侧51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MIPPO组和手法复位组各58例。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等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2]

(1) 临床诊断为肱骨干骨折患者; (2) 无严重内科疾病患者; (3) 知情同意, 可完成3个月以上随访患者; (4) 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患者。

1.3 排除标准[3]

(1) 病理性骨折患者; (2) 合并严重血管神经损伤患者; (3) 恶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冠心病、精神病等严重内科疾病患者; (4) 有手术禁忌证患者。

1.4 方法

MIPPO组行臂丛麻醉, 取仰卧位, 垫高伤侧肩部, 伤肢置于胸前, 于肱骨近端前外侧与远端钻入4~5mm斯式针, 后以斯式针辅助复位, 于肱骨干近端从三角肌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中间穿入, 纵形切开3cm, 后牵拉三角肌向外侧, 肱二头肌向内牵拉, 将肱骨干前方显露。远端切口至肘横纹上5cm处, 长度3cm, 在肱二头肌肌腹外侧缘, 朝肌纤维组织方向钝性劈开肱二头肌肌腹外侧部分与肱肌, 在肱肌外1/3处纵行劈开, 暴露肱骨干前侧, 使用骨膜剥离器由近至远做肌下隧道。将10~12孔4.5mm的锁定加压钢板由近至远插入, 放置于肱骨干前外侧缘, 期间避免影响桡神经和前臂外侧皮神经, 1枚螺钉远端固定, 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 透视检查骨折对位满意后近远端3~4枚螺钉固定, 再以C臂了解骨折端复位及钢板螺钉位置, 无异常后冲洗伤口放置引流, 逐层关闭切口。手法复位组坐卧、平卧位, 以宽布带穿过腋窝朝后上方牵拉, 前臂中立位朝下牵拉, 沿纵向轴线上臂对抗牵拉, 牵拉强度不宜过大, 完成后重叠移位完全纠正, 后根据骨折位移程度在复合体不同骨折部位进行牵引操作, 若有游离碎骨片, 应放置纸片于夹板中固定以发挥持续复位作用, 复位过程应控制力度, 避免断端分离。

1.5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骨折愈合时间。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行±s表示, 组间对比进行t值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指标比较

手法复位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均低于MIPPO组,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常见于骨干中部, 其他部位依次为下部、上部, 而肱骨中断后营养血液供应不足对骨折愈合的影响重大, 另当骨折处为肱骨干中下1/3交界处时, 极易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4]。目前临床治疗肱骨干骨折方式众多, 例如石膏、功能支具、钢板、小夹板、髓内钉等, 上述治疗方式均有一定效果, 互有长短, 可概括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保守治疗效果显著, 适用于移位轻微患者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 麻醉及手术耐受度患者同样可采取保守治疗方式。

小夹板治疗与手术治疗比较固定力较低, 尤其是在肌肉丰厚处和长斜行短缩移位骨折的治疗中存在缺陷[5]。MIPPO术式治疗肱骨干骨折效果显著, 可避免传统手术大范围暴露的缺陷, 因此可减少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 对骨膜与周围软组织血运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可降低医源性感染与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在行MIPPO术时成功的主要是娴熟的技术与熟悉解剖, 同时严格掌握AO骨折的内固定原则, 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预防出血, 避免对软组织及闭骨膜剥离造成损伤, 保护神经血管,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 以促进骨折处尽快愈合, 本次研究显示, MIPPO组治疗费用较高, 考虑与使用麻醉药物及术中处理有关, 住院时间恢复较慢主要因手术对骨折断端血供影响较大, 与相关研究吻合[6]。

综上, 手术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骨折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莹, 王呈, 黄强, 等.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旋转畸形的发生[J].山东医药, 2010, 50 (44) :5-6, 19.

[2]董红华, 周敦, 孙焕健, 等.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解剖学研究[J].临床骨科杂志, 2010, 13 (4) :451-453.

[3]张隆, 李文毅, 郑旺, 等.肱骨干骨折微创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15) :1689-1690.

[4]张勇, 李斐, 席利民, 等.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4, 11 (2) :38-39.

[5]刘涛, 鲍飞龙, 高伟, 等.经皮微创钢板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2, 33 (2) :142-144, 149.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8例, 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 其中男13例, 女36例, 年龄 (60.3±4.4) 岁, 左侧骨折32例, 右侧骨折17例;对照组49例, 其中男15例, 女34例;平均年龄 (61.1±4.2) 岁;左侧29例, 右侧20例。其中骨折涉及关节面者35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 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 疗程为4~9周, 平均治疗6周, 其中夹板固定时间为4.3周, 中药外用治疗时间平均为4周, 随访时间为6~12个月, 平均9个月。以上病例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法复位

先行局部血肿内麻醉, 患者取坐位或者卧位, 前臂中立位, 一助手紧握前臂近肘关节端, 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背侧, 其余手指置于掌侧, 以伸直型为例, 患者掌心向下, 持续牵引2 min, 术者双拇指突然用力向下压骨折远端, 使之加大背侧成角, 随之使腕屈并尺偏, 一气呵成, 然后再轻轻抖动手部, 使骨折断端相互嵌插得更牢固, 屈曲型复位手法与伸直型相反。

1.2.2 中药外治

中药外治,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 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早、中、晚期, 早、中期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中药外敷, 晚期给予中药熏洗, 分别使用院内自制“消肿止痛方”及“舒筋活络方”, 前者为膏剂, 后者为汤剂。方药组成:消肿止痛方由赤芍、红花、当归、穿山甲、当归尾、三七、桃仁、乳香、血竭、海桐皮、大黄、生川乌、生乌头、生胆南星、生半夏、冰片等, 桐油适量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用法:以上诸药研磨成细粉, 用适量桐油调配, 储存于阴凉密闭的陶瓷罐中, 用时直接加入热水, 调匀后将药物均匀平铺于纱布的一端, 对折纱布, 使药物包裹于纱布中, 待温度下降至不灼皮肤后, 敷于腕部骨折断端, 以4块夹板固定;伸直型固定于掌屈尺偏, 屈曲型则相反;术后3、7、14、30 d复查X线, 必要时随时复查, 根据X线情况去除夹板, 然后逐步功能锻炼手腕部, 并配合舒筋活络方外洗。舒筋活络方组成:活血化瘀药物由乳香、没药、当归、红花, 及祛风通络药物威灵仙、防风、白芷、透骨草、川芎、桑枝、白醋等组成。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Dienst等[3]标准及X线片变化情况进行评价, 优:患腕无明显疼痛, 功能活动自如, X线片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 关节面平整;良:患腕偶有疼痛, 功能活动、握力基本接近正常, 屈伸活动减少15°~30°, 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可, 关节面较平整;可:患腕经常疼痛, 功能活动减弱, 活动度减少31°~50°, X线片示骨折功能复位, 稍有短缩, 关节面不平小于2 mm;差:患腕持续疼痛, 功能活动明显减弱, 活动度减少超过50°, X线片示骨折对位差, 短缩畸形, 关节面不平大于2 mm。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组优15例, 良30例, 可3例, 差1例, 总有效率91.83%;1例差者系4周后去除夹板功能锻炼不当引起, 复查X线示骨折已纤维愈合, 后再次整复, 腕关节活动仍受限。对照组优9例, 良26例, 可9例, 差5例, 总有效率71.42%;5例差者系4周后去除夹板功能锻炼不当和过早活动引起, 复查X线示骨折已纤维愈合, 后再次整复, 腕关节活动仍受限。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中医认为, 外力致筋肉受损, 血脉破裂, 血逸脉外, 逸于肌肤之间, 积聚成瘀, 瘀阻气血运行, 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则痛, 血瘀则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述“气伤痛, 形伤肿”。《杂病源流犀烛》曰:“忽然闪挫, 必气为之震, 震则激, 激则壅, ……气运乎血, 血本随气以周流, 气凝则血亦凝矣。气凝在何处矣, 则血亦凝在何处矣。夫至气滞血凝, 则作肿作痛, 诸变百出。”肿胀疼痛是桡骨远端骨折后常见的病理变化, 在骨折早期表现尤为明显。治宜活血化瘀, 行气通络, 消肿止痛。方中重用五灵脂、乳香、没药既能活血化瘀, 又能行气止痛;辅以穿山甲珠软坚散结, 荡涤瘀血;血竭具有活血疗伤、止血生肌之用;红花、桃仁、三七、海桐皮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大黄破血逐瘀, 止痛;生川乌头、生草乌头、生胆南星、生半夏为外敷麻药方主要药物, 可强化止痛效果;冰片、樟脑既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又有防腐生肌的作用, 同时外用具有清凉感, 能够降低局部因炎性反应导致肤温增高, 使患者有舒适感, 另外, 药理研究表明, 两者具有微弱的局麻作用, 有止痛功效。

桡骨远端骨折端常由于创伤等导致关节囊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 最终腕关节发生强直。中医认为, 外伤致经脉受损, 血行不畅, 气血凝滞, 不通则疼痛、肿胀, 气血不通则筋肉失养, 风寒湿邪乘虚侵袭, 痹着筋骨, 故筋肉萎缩, 软弱无力, 活动不利。中药熏洗方用川芎、乳香、没药、红花、当归、牛膝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制草乌、制川乌、细辛、桂枝温筋散寒止痛;威灵仙、透骨草、伸筋草祛风活络。诸药合用起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活血化瘀类药物可有效改善微循环, 抗血栓形成, 促进局部炎症吸收。本组病例术后全部采用中药熏洗治疗, 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临床结果说明, 治疗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夹板外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外用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每组49例, 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外用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外用中药,桡骨远端骨折

参考文献

[1]罗先正.骨质疏松症基础理论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1998:29-30.

[2]Bischoff Ferrsri H A, Dawson Hughes B, Willett W C, et al.Effect of Vitamin D, on falls:a meta-analysis[J].JAMA, 2004, 291 (16) :1999-2006.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篇8

本组180例均为我院2004~2008年病例, 男78例, 女102例;年龄18~85岁。均有明确的外伤史, 骨折分型[1], A2型122例、A3型18例、B1型23例、C1型17例。均为闭合骨折。

2治疗方法

根据骨折移位反方向进行手法复位, 复位成功后用4块小夹板固定, 绷带包扎 (Coiles骨折固定于腕掌屈尺偏位, Smith骨折固定于腕背伸尺偏位) , X线证实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后回家休养, 定期复查, 2周后改为中立位, 4~5周后解除固定加强功能锻炼。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Anderson等[2]的成人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优:骨折愈合, 肘或腕关节的伸、屈活动范围丢失<1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25%;良:骨折愈合, 肘或腕关节的伸、屈活动范围丢失<2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50%;不满意:骨折愈合, 肘或腕关节的伸、屈活动范围丢失>3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50%;失败:骨折畸形愈合, 不愈合, 或难以处理的慢性骨髓炎。

3.2 结果

本组随访2~24个月, 180例中优116例 (占72.5%) , 良26例 (16.25%) , 不满意16例 (占10%) , 失败2例 (1.25%) 。优良率为88.75%。

4体会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约占全身骨折的10%。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适用于无移位的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或有移位但复位后可维持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对于此类桡骨远端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是一种操作方便, 疗效确切, 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 优良率达88.75%。但对开性放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塌陷以及干垢端粉碎性骨折需恢复和维持桡骨长度者疗效欠佳, 应谨慎使用。使用时应加强观察, 防止筋膜室综合征、皮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荣国威.骨科内固定学.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330.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42例, 其中男性患者84, 女性患者58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 (67.5±5.5) 岁, 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X线或是MIR扫描结果明确诊断均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随机分为两组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征等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

甲组患者70例, 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进行治疗;首先采用1%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骨折的断端血肿内进行局部麻醉, 达到麻醉效果后采用左手扶持上端患肢, 右手握持下端患肢进行, 闭合性手法复位, 在X线的扫描下确定复位效果满意后, 采用小夹板进行两侧加固固定, 伸直型骨折先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一平垫, 然后放上夹板, 夹板上端达前臂中上1/3, 桡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 限制腕的桡偏和背伸活动;屈曲型骨折则在远端的掌侧和近端的背侧各放—平垫[1], 桡掌侧夹板下应超过腕关节, 限制桡偏或掌屈活动, 扎上三条布带, 最后将前臂悬挂胸前, 保持固定4~5周。分别于术后3d、l周、4周复查X线片, 调整夹板的松紧度[2]。用绷带进行绕扎固定, 同时应用吊绳固定患肢于胸前, 嘱患者不进行过大的动作, 防止骨折部位复位后移位发生错位。

1.2.2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加局部中药外敷治疗

乙组患者72例, 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加局部中药外敷进行治疗, 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方法同甲组患者, 但在进行小夹板固定前, 进行中药止痛消肿膏药进行外敷, 主要成分:生草乌、生川乌、苏木、制乳香、红花、制没药、丁香、血竭、马钱子、自然铜各取5g进行研磨为细末状态, 用凡士林搅拌均匀, 涂抹在纱布上, 敷贴在骨折部位, 采用纱布进行包扎, 在背侧、桡侧、掌侧、尺侧进行夹板, 背侧、桡侧夹板超过腕关节部位, 进行纱布绕扎固定, 方法同甲组患者。

1.3 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

治疗2个月后参照腕关节的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价其腕关节功能情况。优:无疼痛, 活动不受限, 功能无损伤, 握力同对侧, 掌屈或背伸减少<15°[3]。良:偶尔疼痛, 剧烈活动受限, 功能及握力接近正常, 掌屈或背伸减少15°~30°。可:经常疼痛, 工作时活动轻微受限, 功能及握力减弱, 掌屈或背伸减少30°~50°。差:持续疼痛, 正常活动受限, 功能及握力明显减弱, 掌屈或背伸减少>50°[4]。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 以χ—±s表示计量资料, 应用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乙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 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腕部功能恢复情况和临床不良反应

乙组患者腕部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 差异性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详见表2。

3 讨论

伴随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数在不断的呈上升趋势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逐渐出现骨质疏松症状, 由此发生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增长。桡骨远端骨折 (包括桡骨远侧端3cm以内) 。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患者常不愿住院, 进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 并采取定期复查的方法就医[5]。但患者治疗后均进行消炎抗感染治疗, 对于骨折部位的愈合帮助甚微, 骨折愈合时间较长, 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困扰。

近期我院为更好的进行治疗, 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基础上, 加用局部中药外敷治疗, 结果显示, 加用中药局部外敷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腕部功能恢复情况, 均显著优越于, 单纯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 差异性显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均为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

综上所述, 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加局部中药外敷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好, 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有效改善患肢腕部功能恢复, 无不良反应, 适宜临床广泛应用治疗。

参考文献

[1]柳海平, 王承祥.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并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伤, 2009, 15 (6) :326.

[2]刘云鹏, 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 (骨科医师必备手册) [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杜, 2002:207.

[3]李镜, 胡学清, 李中才.外同定治疗colles骨折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骨伤, 2003, 16 (2) :97-98.

[4]刘启明.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6, 12 (6) :554-555.

上一篇:优秀体育教师下一篇:水动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