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短板

2024-05-24

发展短板(共12篇)

发展短板 篇1

众所周知, 涂料是半成品, 涂料的销售依然是以传统的经销商实体店面为主, 并且行业内一直都有渠道为王或者得渠道者得天下这样的说法。从最开始的大代理商制, 再到如今区域渠道扁平化的独家代理商, 甚至到后来的网络销售, 都是各企业面对行业日渐成熟的市场环境、日渐激烈的竞争、终端流失等而在营销战略上做出的改变, 期待以各种改变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在我国涂料业的电子商务做得比较出色的仅有多乐士和立邦这两个品牌。据统计, 2012年“11·11购物狂欢节”, 立邦和阿克苏诺贝尔旗下品牌之一的多乐士分别以920万元和1 200万元的成交额摇摇领先于其他涂料品牌。首位参与“11·11购物狂欢节”的国内涂料民族品牌则仅有四十多万的销售额。

从目前看来, 网络营销模式还没能很好地推动涂料销售的开展, 但以立邦、多乐士和三棵树为代表的涂料企业斩获了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的销售业绩充分说明, 未来涂料电商化将会是一种趋势。

涂料是半成品, 需要完善的售后服务。涂料行业的电子商务要做到成功, 最大的关键在于“要为消费者提供最为专业、便捷、省心的涂装解决方案服务”, 将线上线下的产品与专业服务进行紧密连接, 而并非单纯的把产品搬到线上去售卖。在售前、售中、售后这一块比实体经销店投入更多精力, 或者会是国内涂料企业做好电商的一个有效方法。 (摘自慧聪涂料网)

发展短板 篇2

吉家庄中学校史简介

吉家庄中学是1956年建校的一所国办初级中学,从1979年首届择优录取初中新生,到1997年开始划片招生,历时近二十年。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按照教育局的布署和安排,我校先后完成了对王庄子乡中、常宁林中、黄梅乡中和吉家庄镇中的合并。二〇〇七年吉中与吉家庄镇中合并,我带着教育局的重托,带着全镇百姓的厚望到吉中担任校长。虽在一个镇内,但对很多情况知之甚少,了解不深,为此,利用暑假我带领新组建的一班人深入周边群众中进行调研,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倾听退休老教师的教导,结合我镇和我校的实情,从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群众满意度以及学校文化几个方面进行教育诊断,通过诊断,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解难题,破瓶颈,率先打造文化引领阵地

一所学校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取决于一个领导班子的文化,取决于一个领导班子的治校理念和发展眼光。我校情况特殊,五校合并,人员复杂,诸多因素制约着学校发展。原来积淀的文化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为此,必须创建一种健康向上,开拓实干的文化氛围,从而引领各项工作在良好的轨道上运行。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带着任务组织班子全体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先后到承德市黄土梁中学、北京市牛栏山中学和市内几所学校进行了考察和学习,现场交流了办学经验和发展之路。回校后,开展了“吉中的现在和将来”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找到了差距,形成了共识

第一,我们重新确立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并对其进行了解读:“自强不息”是论有作为的人,应该向自然一样,自我追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追求卓越”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的境界追求,卓越之道在于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超越意识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创新精神。

“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是让吉中人明白:从中读出的应是一种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的圣道和人道;悟出的应是一份鲲鹏振翼扶摇万里的气魄和高远,是一种敢于作脊梁的恢宏志向,是一种绝云气,负青天的超越勇气,更是一种谋发展,树品牌的非凡智慧

为更好的将校训让每位吉中人铭记心中,我们将校训编入校歌中,让每位吉中人在学唱校歌中理解校训内涵。让大家在学唱校歌中受到启示,得到鼓舞。

第二、积极营造转作风,讲奉献,谋发展的氛围。

二〇〇七年合校后,遵循领导干部举着旗子向前走的工作思路,要求领导干部发挥自己的特长深入一线听课,兼课。副校长及两处人员担任语文、数学、化学、历史等学科的教学。“校本课程”----礼仪,都由领导班子成员担任。不计报酬,保持各项措施的落实,无论是日常教学的常规检查,还是周末的教学质量检测,领导干部全程参与,认真对待,确保各项工作的时间性和实效性。通过几年的真抓实干,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已得到了师生的赞许。

第三,改变评价体系,敦促良好教风的形成。

为形成良好的教风,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我们实行了“4、3、2、1”的评价体系。即:每学期从师德和教学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评价。4为学生评价,教导处和政教处设计相关内容采用问卷形式以班组为单位对每位教师进行评价,权重为40%。3为教研组长、年级主任以上的领导干部对教师从上述两方面进行评价,权重为30%。2为互评,每个班组教师从以上两方面进行互评,权重为20%。1为自我评价,要求写出反思,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权重为10%.这样的评价方式在不断实践中不断改进,对形成健康向上,服务于学生的良好校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抓好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学风

几年来,我们认为,学生管理一直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为此,从新生入学开始,从养成教育抓起,开展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终生受益的奠基教育,始终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群主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紧紧围绕养成教育开展以军训为主的入学教育,开展“全员导师制”、“班主任寄语”、“每日宣誓”等系列教育活动。除此而外,注重日常的点滴教育,坚持上好校本课程,初一重点是礼仪教育,初二是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第五,让人性化的管理,成为教师心中的暖风

为让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情和心态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从二〇〇七年始,老师因病因事,我们不仅没有扣除工资,相反,组织相关人员尽其力进行帮助和慰问,暖了教师心,激发了教学情,无论是临近退休的一线教师,还是刚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我们一视同仁,人性化管理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的教师周转房建成后,可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前些年,我们只注重了妇女教师的身体状况,忽略了男教师,从去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为男教职工体检一次,让教师的体检常态化。

二、重现实,补短板,培养青年教师。

我校地理位置偏僻,距县城较远,近年家住县城到我校任教的教师较多,教师流动较大,培养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几年到我校任教的特岗教师近40人,从小学调入的9人,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部分为年轻教师。我们从实际出发,克服重重困难,竭力想法培养他们,使其在专业水平上尽快提高,尽快成为教师中的骨干。为此,我们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制定了“一、二、三、四”培养计划,即:让每位青年教师明确发展目标,一年成型,二年成,三年成才,四年成名。

2、承包到人,到组,建立帮扶制度。从备课,上课,辅导等各个环节均有教师或领导帮助指导。

3、经常反思,不断交流,要求青年教师落实四个环节:跟踪听课,对比写出教学反思,征求帮扶意见,课堂教学再实践。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不少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中的学科带头人,有的在县内或市内已崭露头角。

4、开展各种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坚持围绕专业发展这一主旨,利用日常的教研时间,集体备课时间和寒暑假教师培训学习时间,开展了“阳光课堂点滴体会”,“我的教学心得”,“我的教育故事”等活动。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推广“阳光课堂”,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由于地域原因,我校成熟教师流动频繁,三年来,我校进入特岗老师39人,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如何使他们尽快成长,成了制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走传统“传、帮、带”的老路,已是时不我待。为此,我们下决心走出了一条课程改革之路。

三年多来,我们始终把课堂教学改革做为全校教学研究的目标,既有整体的宏观要求,也有个体的主体发挥。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澄清了关于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以及“以生为本”与“教师教学中心”之间的关系等,有效地推动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在改革进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不同教学资源、不同教师在理解应用中,用唯一的教学模式有僵化的感觉,因而我们允许老师们在操作中在坚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三个基本课堂形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自主地发挥自己的个性风格。到2011年冬,我们把“三个基本形态+个性教学风格”做为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定名为“阳光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是阳光课堂的核心价值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齐步走”,但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向前进”。通过阳光课堂的实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合作交流的现代意识,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其要义就是“三个基本形态+个性教学风格”。

“三个基本形态”是指构成课堂的三种基本要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而不是指教学活动的三个环节。它们可以交互穿插、合理运用,三种形态可以存在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其实这三种形态体现的是三个教学基本理念,即“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自然延续”、“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个性风格”,是相对于构成课堂的三种基本形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学科,不同教学资源、不同教师可以有不同的教学风格。

三年多的课堂教学改革,其成效已在我校得到了显现。

1、教学质量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效率、效果、效益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意志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教育教学效果都会得到提升。近年来,吉家庄中学中考优秀率逐年提高,中考优秀学生从2009年起分别为35人、41人、58人、73人。非毕业年级标准化质量分析绝大多数科目在向上发展。从全县同类学校的后列进入了第一梯队。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我校被评为“蔚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被评为市级“蔚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今年高中提前班招生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改革使吉家庄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在校学生巩固率逐年提升

这种“以生为本” 的教学思想,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学生学习的显在能力和潜在能力,尤其是“我能学”和“我要学”的的心理变化,使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了抑制,在校学生巩固率得以逐年提升。

3、教师专业发展得到长足进步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2008年后调入21人,特岗教师28人,占三分之二强。三年来,青年教师尤其是特岗教师,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全新的课程之路。目前我校已有大批青年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毕业年级青年教师从超过半数。在一年多来的四次片际教学教学竞赛中我校参赛青年教师获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去年冬天,只有三年教龄的贺俊春老师代表蔚县参加市数学教学竞赛获一等奖,其教学方式得到市数学教研员王春丽老师的高度评价。

4、社会效益日益明显,学校办学效果得到了周边群众的认可。今年5月10日,“蔚县初中高效课堂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学校的好评。

四、破解难题,今年实现学校顺利搬迁 新建吉家庄中学2007年开始征地建设,2008年建楼,到2010年各种手续完成不到20%,做为“半拉子”工程被教育部通报、讪纪委督办。2011年开春,我接管工程,当时真是困难丛丛,几次想打退堂鼓,但温局长总给我以鼓励和支持。

在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2011年完成了教学楼的内外装修及部分水、暧、电安装工程,完成了餐厅伙房工程,锅炉暖气管道安装工程,上下水、强弱电配套工程,门房及校园与公路连接工程。其中大部分为工程队先干活,今年才拨付工程款,补办工程手续。其工作难度只有经历者才能体会个中甘苦。

2012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和帮助下,得到了国士局、发改局、住建局、县计委的大力支持,补办了现已开工和完工项目的各种手续。经有关部门对工程手续的检查得到了好评。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积极谋划准备各种教学设备,陆续采购学生课桌橙1400套、办公桌椅95套、学生双层床560套、学生衣柜120节,56座理化生实验台4套.,可放4万余册图书的图书架36组以及可供1000人就餐的学生餐桌,使我校的各种设施焕然一新。

经领导的关心和与各方协商,今年4月1日,我校实现初步搬迁,新学年开始全部入住新校区。最近,县政协领导在局领导的陪同下到我校视察工作,给予了训诫的评价。市教育局李满山工到我校视察时说“市督办工程成了放心工程”,并鼓励我们力争进入全市城外三甲行列。

艰辛的探索,不懈的努力,终于换回了较满意的回报;教学成绩连续五年走在了全县的前列。高中预科班人数逐年增加且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报到入学,中考升入西合营中学的人数年年有升,为我县的高中教育做出了吉中应做的一点贡献。县教育局2009年年终考核学校领导班子,在教职工大会上教育局毕局长,肯定了我们的成绩。镇政府为我们开了庆功会并颁发了1万元奖金。

七、八年级教学成绩位居全县前列,二〇一二年荣获张家口市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双项奖。

推进绿色发展 补齐生态短板 篇3

加强战略谋划和宏观统筹。一是全力抓好中央交办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修改完善并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审议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印发分工方案,明确127项重点任务的责任部门。二是持之以恒,坚决打赢节能减排决胜战。组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将考核结果报告国务院,并向全社会公告。三是依法行政,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节能监察办法、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修订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全年发布节能标准62项。梳理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四是加强谋划,扎实开展“十三五”重大问题研究。深入分析“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形势,做好中央交办的重大课题研究,提出“十三五”能源、水资源等指标设置和目标建议。

聚焦重点领域区域的突出问题。一是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通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效水平对标、能耗在线监测试点等,为实现节能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推动煤炭减量化和高效清洁利用。印发加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城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实施余热暖民工程。三是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坚持生态环保优先。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发布空调、冰箱、平板电视等主要终端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实施细则和领跑者名单,使企业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加快推广节能产品和技术,发布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目录,更新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研究制定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政策,积极推广再制造产品。山东省积极推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促进了节能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通过试点示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确定两批102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明确每个示范地区的制度创新重点,开展专家问诊活动。二是支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通过公开竞争方式,确定25个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4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17个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三是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在北京、河北等10个地区一地一策地探索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机制。

2015年主要任务的较好完成,标志着“十二五”环资工作的胜利收官。与2010年相比,201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8.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分别下降12.9%、18%、13%、18.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以上,资源产出率提高16%,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5%,从各项指标看,已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资源利用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能效水平国际领先。

三大特征鲜明显现——新形势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三大特征已经鲜明地表现出来,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环资工作必然带来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

关于新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源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央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五化”协同推进,“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13个约束性指标中,资源环境类就有10个,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同时,人民群众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正逐步成为新潮流、新风尚,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正在形成。

关于新挑战。在稳增长的压力下,一些地方对节能减排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仍在上马一些火电、煤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一些支持政策退出,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积极性有所降低,再生资源市场受到冲击,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受到影响。大气污染严重,京津冀等地区严重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城市和地区雾霾多发频发。水环境质量偏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法律法规执行不严、市场行为不规范、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频现,节能环保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市场活力未能充分激发。我们要积极应对这些新挑战,迎难而上,有所作为。

关于新任务。“十一五”和“十二五”前期,对节能减排的最大压力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发展,我们把许多精力放在遏制“两高”行业盲目发展上。进入新常态后,产业结构优化明显加快,资源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呈减速态势。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育和发展绿色经济上,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色消费,引导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新的增长点。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举生态文明旗帜,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要调适理念、转变思维,牢固树立新资源观。我们要牢固树立节约集約循环利用的新资源观。第二,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资工作要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找准切入点,精准发力、主动作为。第三,要转变职能、创新方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第四,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抓落实补短板——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第一年。环资工作要明确节能、节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一系列重大改革、行动、方案的具体方法和工作路径。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政策落地,锐意改革创新,切实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细化实化“十三五”各项任务。要以五中全会《建议》、“十三五”规划纲要为引领,切实做好深入研究,精心谋划环资领域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举措、重大政策。国家层面将出台全民节能行动、全民节水行动、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等三大行动计划,同时还将编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方案、城市节水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等。各地在制定本地区相关规划时,要全面考虑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广泛听取部门、基层、企业意见,找准短板、突出重点、做出特色;要加强与国家级规划的衔接,合理确定本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单位GDP能耗下降、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等指标。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各地区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各地要积极配合并做好相关工作。二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适时召开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现场会,总结交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凝练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各先行示范区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三是制定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研究提出试验区建设的总体安排,明确有关标准、任务、布局等。四是印发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抓好关于推进绿色消费指导意见的落实。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一是实施全民节能行动。启动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定期发布领跑者名录。部署实施三大节能倍增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节能产品推广量倍增、节能产业产值倍增、绿色建筑面积倍增。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二是强化目标责任落实。继续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进一步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三是制定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方案。在京津冀鲁等地区试行新增高耗能项目用能权有偿使用制度,出台用能预算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指南。四是进一步完善节能法规标准。推动修订节能法,修订《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和《能评管理办法》。制修订一批节能标准,加强标准宣传贯彻。五是强化节能评估审查。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全国能评项目联网审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节能执法监察。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计划。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新设园区循环化布局。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升级,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实施“互联网+资源循环”专项行动,搭建城市废弃物回收平台。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秸秆综合利用。二是推进重大制度改革。制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方案,探索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框架。制定资源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使用制度方案。三是深化试点探索。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以旧换再”、循环经济示范市(县)等试点的中期评估和检查验收,组织开展静脉产业示范基地、大宗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循环经济制度创新实验区等试点。四是强化节水工作。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建立水效领跑者制度,定期发布领跑者名录及水效指标。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一是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垃圾焚烧处理率。二是协同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配合环保等部门,强力推进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等工作,做好治理土壤污染工作的谋划。三是深化环保领域制度建设。制定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营造秩序规范、运行流畅、良性发展的环境治理和生态环保市场环境。深化第三方污染治理试点,认真查找制约第三方治理的问题关键,破解制度障碍,完善价格和收费政策。

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一是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二是做好专项建设基金工作。三是加快项目储备库建设。要依托中央投资项目编报系统软件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做好项目入库和储备,及时更新项目进展信息。四是强化项目日常监管。各地要高度重视日常监管和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不能只注重项目组织申报,要把工作重心后移,抓好项目落地和资金监管,确保项目尽快建成达产。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一是建立法律标准的倒逼机制。扩大节能环保标准覆盖面,加强环保执法和节能监察,严肃查处各种严重浪费资源、严重破坏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推行市场化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机制,开展小城镇、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对不遵守合同约定的市场主体纳入诚信体系,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三是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力度。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迫切需求,以关键和共性技术为重点,通过推介会、现场会等示范、推广一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结合一带一路、对外援助等,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走出去”。四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五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着力破解地方保护、低价竞争、政策缺位等问题,营造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市场环境,促进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的整体提升。

加强系统联动和队伍建设。一是强化部门协作。充分利用各类工作协调机制,重大事项要多沟通、多协调,认真履职,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同时发挥好协会等中介机构作用,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强信息沟通。地方发改委、经信委贴近基层、熟悉企业,對形势的变化最敏感,要及时报送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干部培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论述,注重从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系统考虑工作,加强专题性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理论素质和业务本领。四是坚决守住廉政底线。

补齐短板加快农村发展 篇4

加快农村发展,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 忘记农民, 淡薄农村。历史经验一再表明, 农业稳, 百业兴, 凡是农业出现滑坡时, 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遇到波折;越是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 不确定性因素多, 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就愈加凸显。如果农业现代化这条后腿一直拖着后面, 整个国家现代化就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牢靠的。农村改革成不成功, 三农发展有没有成效, 判断标准在于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有效打牢, 农业的竞争力是否切实提升?在于农村的面貌是否有质的改善, 农村社会是否更和谐稳定?在于农民的收入是否持续较快增长, 农民的权利和尊严是否有效维护和发展?

补齐“四化同步”中农业短板的问题倒逼, 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农业实现了粮食“十二连增”, “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难题和新挑战也是不争的事实:农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农业效益持续下降, 稳生产难度不断加大;国内外农产品价差扩大, 去库存、化风险难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难度不断加大, 破解这些发展中的难题, 必须加快农村发展。

补齐城乡协调发展中农村短腿的紧迫任务, 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最大的还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中国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 与一批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同时存在的, 还有不少几近凋敝的偏远落后乡村。中国人要进城, 但不可能都进城, 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 还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而且, 农村不仅是亿万农民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幸福家园, 也是城镇居民望山看水记乡愁的精神故乡, 还承担着传承保护中华几千年珍贵农耕文化的重任, 这都需要我们在加快农村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发展短板 篇5

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促发展心得体会

自**集团开展学找补促”教育活动以来,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和理论知识,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查找自己在工作上、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为学生服务、实事求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认真剖析,查找工作中存在不足的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今后更好更扎实地开展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

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没有培养自己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未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

2、业务知识不够钻研。

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会抱有可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自认为专业知识绰绰有余,一种自傲的情绪,不愿更深入地去钻研;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得过且过,在业务方面存有依赖性,所以在工作、学习中比较盲目.还有一方面,缺乏创新精神。对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依顺,不太动脑筋去创新尝试,不够大胆,害怕失败。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工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事物出现,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产生,对待工作有时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把事情做好。做事情只安于表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有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二、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增强公仆意识。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重要的实践在于认清职责,立足本职,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一定要看到自己的责任,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期待和信赖,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实践。

2、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业务学习,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只有狠下决心,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事和党员同志请教。同时我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切实做好本职工作.通过不断开

阔视野、不断提高标准,敢于直面现实、敢于同先进比高低,找出不足、找准差距,学习经验、推动赶超。这是干事者在心胸和追求上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自我否定。回顾此次学习,让我震撼更大、标杆更高,每一次我们都是在自我否定,但每一次又都实现了加快发展,这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是螺旋式上升的赶超之法是自己更加的优秀。

集中财力补上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篇6

一、“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亮点纷呈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

全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三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基本摆脱了“两丰一平一歉”的历史周期,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50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亿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民收入增长取得新突破

在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提高,农民工数量增加、工资提高,农业补贴增加、社保水平提高“三增加、三提高”因素带动下,“十二五”时期农民收入增速连续5年高于经济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降至2.73: 1,相对差距拉大的势头得到初步扭转。

(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迈出新步伐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加强,水旱灾害损失明显减少,民生水利发展惠及亿万群众,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5年底,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85项,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

(四)生态文明推进取得新成效

林业生态重大工程建设继续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河湖等保护得到加强,水土流失、沙化土地、石漠化面积有所减少,全国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20.36%提高到22.08%。编制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等治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

(五)新农村建设呈现新气象

以水电路气信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民、国有农林场职工危房改造和游牧民、以船为家渔民安居工程全面实施,以教卫文就保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全面解决了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圆满完成了全部273万无电人口通电任务,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87万公里,“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启动实施,农村(含国有农林场)危房改造完成近1300万户。

(六)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

“十二五”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超过3亿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50万家。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开展,林业、水利、供销社、农垦改革有序推开,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治理制度逐步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二、全面做好“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工作

(一)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的重点领域,集中资金用于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重点建设任务不打折扣。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等建设运营,力争到2020年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保口粮、保主产区、保耕地、保产能、保大户为重点,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区域性粮食良种繁育基地100个。

(二)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推进产城融合,推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实施“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培育新型业态,打造领军企业。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严格生产管理、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管。

(三)不断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制度

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不断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继续实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加快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合理安排消化库存,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深入推进新疆棉花、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完善补贴发放方式。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稳定市场预期。

(四)努力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

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快编制出台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实施并完善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范围,启动地表水过度开发治理试点,探索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保护修复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加快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京津风沙源区、青海湖等重点区域生态综合治理。

(五)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尽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担保试点。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基础上,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明晰经营性资产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

(六)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继续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信和农村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意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按照“五个一批”的总体部署,实施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医疗等扶贫工程,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社保政策兜底。

“宽带不宽”成为云计算发展短板 篇7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会上表示, 云计算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理念先行、操作模糊、八仙过海、云里雾里的阶段, 当前, 带宽问题成为发展短板。

李德毅说, “在北京, 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 上网不掉线, 几乎不可能。宽带不宽, 或者假宽带, 就没有云计算。”

尽管如今众多厂商纷纷推出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等解决方案和相关服务, 但是很多时候由于网络带宽问题, 导致本来服务体验很好的云服务无法实现, 这会让企业客户和消费客户对云服务产生排斥感, 带宽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名誉理事长吴基传在会上指出,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云计算当前遭遇的困难和挑战:宽带不宽、服务规模种类有限、产业链不全、商业模式不成熟、政策法规环境不完善、用户对云计算安全担心等问题, 都亟待解决。”

针对中国带宽不足的现状, 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宽带接入普及率, 提升骨干传输网和交换能力, 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覆盖能力, 提高移动宽带接入水平。

发展短板 篇8

尚普咨询机械行业分析师认为, 国外仪器大举进入是造成国内仪器发展困难的关键。在实际的科研活动中所需要的仪器产品, 尤其是高端仪器方面, 国外产品占据绝对的领先优势, 国内生产企业规模不断缩小, 市场份额被一步步蚕食, 直至被迫退出市场。

其次, 科研人员在购买仪器的时候会优先选购国外仪器。国产的许多仪器虽然价格便宜, 但绝大多数达不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科研经费充足, 所以大多数优先采购国外产品, 这些举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国外仪器厂商的经营业绩。据统计, 我国每年过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 有六成用于购买进口设备, 部分高端仪器百分百依靠进口。

我国的仪器产业必须尽快的实现自力更生, 只有大力发展仪器才能促进我国科研的快速发展。通过购买国外仪器, 虽然短期内满足了科研的需求, 但并不能成为我国科研发展的支柱。因为很多仪器生产强国生产的一些高精密仪器是限制出口到我国的, 进口不到前沿科研所需的高精密仪器, 决定了我国的科研工作只能跟在国外后面跑, 因此要想成为科研强国必须首先成为仪器强国, 反之如果不是仪器强国就很难成为科研强国, 大力发展高端仪器成为了我国科研发展的关键所在。

发展短板 篇9

2016年9月12日到13日,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易门县举行。易门、五华、开远、弥渡、临翔5个县(市、区)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度重视,先后安排了5.8亿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已通过国家认定的9个县(市、区)和2016年申报国家评估认定的49个县(市、区),每县(市、区)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着力解决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短板”问题。会议强调,为确保到2019年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这一总体目标,必须按期完成4个阶段性工作任务:2015年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五华区等9个县(市、区)必须抓好巩固提高工作,要经得起国家的检测和复查,在确保基本均衡基础上向优质均衡迈进;2016年申请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盘龙区等49个县(市、区)要加强整改,确保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2017年规划实现基本均衡的呈贡区等40个县(市、区)要将义务教育均衡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安排部署;2018年、2019年规划实现基本均衡的昭阳区等31个县(市、区)底子薄、难度大,要提早谋划。会议提出,要继续加大投入保障,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进一步强化控辍保学工作,消除厌学辍学现象;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继续抓好关爱帮扶,促进教育公平;健全督导机构,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到2019年云南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

摘要:<正>2016年9月12日到13日,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易门县举行。易门、五华、开远、弥渡、临翔5个县(市、区)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云南省委、省政府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度重视,先后安排了5.8亿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已通过国家认定的9个县(市、区)和2016年申报国家评估认定的49个县(市、区),每县(市、区)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着力解决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短板”问题。会议强调,为确保到2019年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面实现县域义务

发展短板 篇10

陈德铭表示, 目前, 服务业不到中国国民经济的45%, 低于世界平均70%左右的份额;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不强, 2012年服务贸易逆差高达906亿美元。为此, 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要把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 这寓示着包括金融在内的中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陈德铭是在于昆山花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金融外包峰会上说这番话的。本次峰会由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昆山市人民政府、《中国服务外包》杂志社等机构举办。与会嘉宾围绕着“金融新政与服务外包”这一主题, 探讨了金融改革的深化推进和金融服务领域的扩大开放为金融服务外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陈德铭在发言时指出, 当前,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仍在深化, 以研发、信息、网络、物流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 传统服务业在改造提升中获得新的生命力。金融服务业在经历危机冲击后, 加强监管与加快变革并举。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国际发展与合作的重点领域。

陈德铭指出, 中国改革开放35年特别是近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表明, 金融业的开放合作和稳健发展, 不仅关系到金融业自身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更关系到经济稳定和运行效率的提升。他表示, 此次峰会以金融外包为主题, 契合了当前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发展短板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短板;扶持

扶持中小企业对地方作用巨大,体现在:(1)创造就业,维持社会稳定和谐;(2)涵养税源,促进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3)激发创造,成为社会创新源动力;(4)扩大中等收入群,消除两极分化,构筑富裕公平的社会形态。各国政府都会不遗余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但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诸多困难:土地制约、能源紧张、原料涨价、劳力成本上升、资金紧缺、人民币对外升值,及污染企业环保成本的内化、商品低端化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等。笔者认为,造成这些困境固然与外因有关,但与中小企业自身内在的一些“先天”缺失也不无关系。

经调查珠三角30多家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及走访个别市县经贸局、中小企业局、工商联等,我们发现:珠三角大量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较突出的内在短板,这些短板正是企业改革创新、寻找突围之路的重大障碍。如不修补这些短板,为中小企业培元固本,外部扶持政策有如临时抗生素一般,较难发挥长久疗效。

归纳收集到的资料,当前中小企业的内在短板大致如下:

一、“意识短板”—— 视野窄导致格局浅

与迅速变化的外形势相比,很中小企业经营者显得意识滞后,具体表现在:

1.对过往盈利模式沾沾自喜,仍以过去成功的元素来设计企业去应对急速转型的社会,致无法开拓新局面。

2.盲目扩张却忽略提升相匹配的内部治理能力,致企业失控。

3.心态浮躁,以赚快钱为目的,满足于提供低创意、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致被替代或淘汰出局。

4.不明晰企业社会责任,缺乏对外环境的积极应对、融和。例如,错峰用电影响生产,新劳动法带来操作风险和人力成本上升,产业政策调整和环保整改带来投入增加等,部份企业仅仅停留于抱怨,经营不下时,个别选择秘密转移资产后弃厂而逃。

5.行业制度、市场秩序不完善,企业间合作、协调能力弱,视同行如死敌,不择手段恶性竞争,难形成行业良性竞争,更谈不上互助共赢。

二、“信息短板”——信息局限难决策

中小企业了解新政多依赖政府文件传达,信息量和及时性都有限。涉及市场、管理、技术、人才、申报操作等方面,则受制于地方资源而不懂如何获取足够信息以帮助决策。此外,更有企业因政企、银企、企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付出昂贵代价。

如,某20年的不锈钢厂渴望引入外资和国际管理技术求突破,因手中信息不充分,难以全面预估风险而深惧企业不适应新模式,多年经营心血会付诸东流。

三、“人才短板”——人才难求也难留

用人是企业发展必经的难点。具体到珠三角,这种“难”表现为:

1.从高职院校招收的基层人才,专业、技能上未与企业实际需求完全对接。如,某企业聘新毕业模具工,竟发现其学到的是已淘汰设备的操作,与正使用的新机器脱节。“一线技工难招”、“基层适用员工难招”几乎是中小企业共同呼声。

2.引进的中高端人才,因企业所处地域(多在二、三线城市)的精神文化氛围、工业园设施配套、职业稳定性、及家庭迁徙成本等,很难全情投入、落户生根。

但很多中小企业却不曾想办法来亲手培养、留住那些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一兵一卒。

四、“资金短板”——晴天不谋暴雨时

融资难有外因,包括:法律、金融政策长期对中小企业用资的忽略,证券市场发育滞后,融资渠道单一等。但也有内因,包括:

1.大多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

2.账目失真度高令银企信息不对称;

3.理财意识淡薄,在经济繁荣期盲目跨区跨行业扩张,以四两拔千斤的手法运用财务杠杆(如,以100万注册资本撬动几千万的运营资金)却不作任何财务分析,不关注现金流,更不考虑高负债率所带来的风险,一旦经济下行期来临,为延续资金链被迫高息吸纳民间资金,令企业陷入更深的财务危机,造成更大的融资难,如此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要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局,宜从修补内在短板出发。政府推出创业激励、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系列政策外,还须想方设法帮企业构建现代经营理念,强化危机意识,使之明白靠物质资源取胜的时代已过,目前只有革新才能取胜,促其求学习、求创新的意识尽快觉醒,引导其通过高水平创新(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能力,营造良性的营商氛围,助企业跨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2012(15)号).

[2]《激活中小企业》(李玉刚 著).

发展短板 篇12

(一) 从经济总量看

两市经济总量差距最小的年份:统计数据显示, 1993年, 西宁与银川经济总量比为95.84%, 两市经济总量差距最小, 西宁、银川GDP分别为41.5亿元、43.3亿元, 经济总量差为1.8亿元。

两市经济总量差距最大的年份:自1993年以后, 两市间经济总量的差距开始增大。2011年9月中阿论坛永久会址落户银川, 2012年宁夏内陆开放型试验区获批, 国家加大了对试验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诸多有利因素促使银川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因此2012年, 两市的经济总量差距最大, 西宁、银川GDP分别为838.1亿元、1150.9亿元, 经济总量比是72.8%, 总量差为312.8亿元。

(二) 从产业结构看

西宁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3.89:51.05:45.05调整为“十二五”末的3.3:48.0:48.7, 三产占比高于二产, 结构逐渐向优。银川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5.4:49.7:44.9调整为“十二五”末的3.9:53.2:42.9, 工业支撑作用明显。

(三) 从产业发展看

“十二五”期间, 西宁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 超出规划目标0.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 比银川高出3.1个百分点。西宁市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等8大产业, 2015年底, 8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8.96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39%。银川市逐渐形成以能源化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葡萄酒、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一强四优五新”工业格局, 2015年底, 银川“一强四优五新”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2.16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6.5%。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和发展高端装备产业上, 银川市推进了通航产业园、宁夏生态纺织产业园、贺兰电商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平台建设, 银川市小巨人机床、舍弗勒汽车轴承打入欧洲高端市场。西宁市虽然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力量正在成长, 但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较小, 拉动作用有限。

(四) 从园区经济看

2014年, 21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GDP排名,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第38名,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第90名。西宁开发区工业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远高于银川开发区, 工业增加值、产值增速均高于银川开发区。银川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健康消费品生产为特色的四大产业集群。西宁开发区产业门类总体比银川开发区齐全, 产业规模相对较大, 但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银川开发区。

(五)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

“十二五”期间, 西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26亿元, 是“十一五”的3.7倍, 年均增速达到26.3%。银川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26亿元, 是“十一五”的2.8倍, 年均增速达到21.9%。尽管“十二五”西宁的投资增速快于银川, 但投资总量上低于银川, 每年约有200亿元左右的差距。

(六) 从地方财政收入看

西宁市财政自给率仅为33.9%, 远低于银川60.2%;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8.4%, 低于银川11.5%。政策优惠不足, 宁夏对省会城市实行了更加有利于城市发展的优惠财政体制, 如银川市营业税中除金融、保险、邮政属于自治区收入外, 其他铁路、移动、联通、网通、铁通等在地方分支机构缴纳的营业税全部作为市级收入, 而我省对西宁市现行财政体制为增值税留归地方的25%部分省与市按5:5比例共享, 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 省级税收分成较高。

(七) 从创新能力看

2015年西宁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737件和902件, 银川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306件和1255件,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远远低于银川市。西宁市、银川市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30家 (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29家省级技术中心) 、48家 (9家国家级技术中心、39家区级技术中心) 。

(八) 从城市建设看

银川城市规模和城镇化水平超过西宁。银川属于平原城市, 建设用地充足, 市区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25.6%。而西宁为河谷带型城市, 市区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4.97%, 建设用地紧张, 城市空间拓展受限。西宁市区人口密度为3318人/平方公里 (银川为594) , 远高于银川, 并且为西北五省最高, 反映出西宁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两市的城镇化水平存在差距, 银川城镇化率达到75.8%, 西宁为68.92%, 相差6.88个百分点。在重大战略的支撑和带动下, 银川大力推进滨河新区建设, 为大银川都市区拓展新空间, “十二五”银川平均每年增加9平方公里建成区 (西宁为3.6平方公里) 。从拆迁总量来看, 西宁“十二五”累计拆迁面积为1642.26万平方米, 银川为1661.86万平方米, 两个城市基本持平, 反映出西宁城市旧城改造难度大于银川。

(九) 从生态文明看

尽管西宁的自然生态环境优于银川, 森林覆盖率高于银川16.62%, 但银川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 通过建设银川绿博园、成功举办首届中阿绿博会, 成功申办第九届花博会等重点工程, 银川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9平方米, 高于西宁 (12平方米) 。而西宁2015年率先在西北地区省会城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十二五”期间, 银川市累计淘汰230.46万吨落后产能、17万标张牛皮落后产能、800万平方米石膏板落后产能, 涉及水泥、焦炭、制革等15个行业30家企业。西宁市累计淘汰落后产能73.1万吨、印染1845万米、制革10万标张, 节约能源消耗约40万吨标煤。

综上所述, “十一五”以来, 西宁和银川市竞相发展的态势始终未曾减弱。从2015年两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看, 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低于银川349.1亿元、76.5亿元、15.7亿元、76.5亿元、244.9亿元, 通过对比, 西宁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城镇化水平较低、节能减排困难大, 财政撬动能力较弱、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强等短板。虽然总量差距明显, 但与银川相比仍呈现出的许多亮点, 发展势头强劲, 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银川,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银川2.6个百分点。结构上西宁市相对更加合理, 其中三产占比达48.7%, 高于银川5.8个百分点。更加注重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保证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协调。因此, 西宁市经济增长潜力巨大。银川市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仍然是经济总量增长的关键因素, 如以初级的煤炭产品利用坑口热电厂转化的低电价, 维持了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等众多产业产品的低成本优势, 银川在以能源化工为主体的重工业支撑下, 实现经济总量的持续壮大, 难免存在局限性。

二、西宁与其它西北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比

从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分析, 西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9%, 西北五个省会城市居第一位, 高于第二位的乌鲁木齐市0.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 居第一位, 高于第二位的银川市3.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6%, 居第一位, 高于第二位的西安市1.5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0%, 居第三位, 低于第一位的兰州市8.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 居第四位, 低于并列第一位的兰州和乌鲁木齐市1.9个百分点。

但从经济总量来看, 除与银川相近外 (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低于银川349.1亿元、76.5亿元、15.7亿元、76.5亿元、244.9亿元) , 较其他城市还有较大差距, 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西安、乌鲁木齐、兰州的19.47%、42.22%、53.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占33.92%、67.52%、75.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13.56%、40.09%、40.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占14.56%、25.71%、51.18%;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25.08%、75.87%、71.84%。

西宁市在未来发展上, 重点学习西安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提升科技水平的成熟经验, 旅游业发展方面学习策划、包装、推介和服务上的先进理念, 产业方面借鉴西安扶持电子工业和汽车制造业等行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城市发展方面充分借鉴西咸新区体制机制。学习兰州依托交通枢纽和座中四联的西北重镇优势, 积极发展物流业的成功经验和相关政策措施;学习借鉴兰州在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产业的相关发展引导和扶持政策。学习乌鲁木齐在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上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 特别是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口岸经济的成熟做法。学习银川“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发展理念, 加快对外开放, 打造平台做大清真特色优势产业的方法理念, 扩大境外交流合作领域。

三、西宁与银川“十三五”预期发展情况对比

从发展定位上看:“十三五”期间, 西宁市将积极打造开放型现代化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落实“12315”总目标, 建设“幸福西宁”。银川市将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中阿合作核心区, 打造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区域中心城市。

从发展目标上看:按西宁市“十三五”发展预期目标, 到2020年, 西宁经济总量将突破1800亿元, 达到银川的90%以上, 但考虑到西宁市“十三五”期间将积极推动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 随着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和城市扩容提标以及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 西宁市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通过努力, 自我加压, 经济总量有望与银川接近或持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 继续高于银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完成8700亿元, 达到银川的90%以上, 继续努力有望持平;财政收入预计达到银川的6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银川;到“十四五”末, 力争经济总量等指标赶超银川。实现以上目标, 西宁市要着力发挥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

(一) 进一步发掘资源优势

西宁市依托全省丰富的自然资源, 作为青海重要的工业基地, 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能、动植物、矿产、石油、天然气、盐湖等资源已成为拉动青海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全省迄今为止已发现各类矿产120余种, 其中煤、锂、芒硝、石膏、钠盐、镁盐、铁、铜、锶、冶金用石英岩等均居全国前列。风能、电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二) 进一步提高首位度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西宁市的首位度逐年提升, 经济总量快速扩张。2015年, 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46.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9.7%;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6.9%。人均GDP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19倍。在全省八个州地市中, 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指标, 都处于领先地位。

(三) 进一步提升产业优势

西宁的有色金属加工、特色化工等传统产业是建立在青藏地区矿产资源基础之上的, 符合资源禀赋, 具有比较优势, 而且这些产业中有不少企业是先进制造业。这些产业在很长一个时期仍将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 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 支撑作用显著。同时把光伏制造、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等作为突破口, 促进这些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 努力使西宁站在产业创新的“风口”上, 将培育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十三五”期间, 我市还将着力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多方面培育经济增长点, 着力打造三个增长极, 拓展形成三条千亿元增长带, 增长潜力较大。

四、西宁市“十三五”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 在结构调整中培育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 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 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型模式, 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打造若干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着力培育增长点, 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健康产业、外向型产业、县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生态保护工程等方面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着力打造增长极, 立足于经济增长点, 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多巴城市副中心和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拓展增长带, 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 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协同, 拓展形成宁大 (西宁-大通) 北川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多沙 (多巴-沙塘川) 沿湟现代服务业经济带和鲁多-西塔 (甘河-鲁沙尔-南川) 沿线特色优势产业经济带。

(二) 在供求两端空间中谋划综合效益好的投资项目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提高发展门槛, 通过单位能耗下降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等措施, 倒逼存量落后产业淘汰。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 分业施策、多策并举, 不断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落实好“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措施, 降低企业成本, 增强发展能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充分用好政府投资, 确保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准入标准, 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进一步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 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作用, 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大力推进PPP模式, 开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 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 在优化城市空间提标扩市中推进西宁新区建设

上一篇:教学微视频制作下一篇:金刚石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