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心理分析论文(精选12篇)
学困生心理分析论文 篇1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职校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无疑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职业学校, 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注他们心理感受, 引导其积极的心理活动, 减少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产生。在对学生开展系统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技能训练的同时, 针对学生群体开展研究, 发现他们的特点和心理认知规律, 确保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情况接受学习和训练,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职校生心理状况
高校扩招导致直接结果是职校生数量减少, 质量下降。在独生子女成为主要生源的时代, 无论从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 间或经济实力能够上大学的学生, 都希望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进入大学学习。现在以我校2007级学生为例, 通过调查表明, 学生构成情况存在着三方面:
一是学生大多来自弱势家庭。目前我校学生家长情况以“中低”为主要特点:其中文化水平“中低” (高中以下) ;经济收入“中低” (月收入1000以下) ;就业状况“中低” (基层职工、农民、个体经营者、下岗职工) 。受自身文化水平和个人发展经历所限, 这些家长难以为子女提供有效的教育帮助和稳定的学习环境, 家庭经济情况对子女教育成本负担的能力有限。另外问题家庭和单亲家庭比例占12%以上。
二是学习状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高校、高中扩招后, 直接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 大多数学习状态不佳。对07级1700多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多半文化基础差、缺乏学习能力、习惯差, 学困生达52%以上。学生中从未担任过小组长、课代表、班级干部的占95%以上。
三是心理状态在同龄青少年中处于弱势。进入我校学习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对自己的未来缺乏目标, 没有激情、信念和抱负。接受职业教育, 是无奈的选择, 觉得前途无望。
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学生, 来自于主观和客观等因素在内的影响, 导致他们心里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1.自卑。认为自己成长经历没有什么值得炫耀, 也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己看不起自己。
2.缺乏自信。在更多的时候, 将自己冠以“失败者”的身份。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做不成, 行为表现为极其消极。
3.焦躁、厌学。部分学生无论在学习理论知识, 还是技能训练表现为焦虑、烦躁, 对学习无兴趣、知识无需求, 没有内在的驱动力。
4.清高、偏激。他们多缺乏与老师和同学有效沟通, 以自我为中心, 心高气傲, 一旦遇到伤害自尊的事, 往往易激动, 易愤怒, 甚至拿自己作为报复的工具, 做出一些偏激行为。
5.心理承受能力差。由于学生成长环境、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原因, 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由于没有接受抗挫折教育, 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些学生一旦遇到挫折, 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6.就业压力。职校毕业就业是首要大事, 担心自己就不了业或就业后被企业解聘, 这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心理困扰着职校生的成长, 给学校的教育也带来了困难。只有加强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研究, 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
二、职校生心理的成因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是普遍现象, 各学校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以上几方面的心理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
(1) 由于学习成绩差, 没有成就感, 低人一等, 产生自卑心理。更缺乏承受挫折、失败的心理。一旦遇到问题、困难, 就怀疑自己不行, 长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 逐渐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
(2) 自我封闭, 过度敏感产生行为偏差。由于处在自我封闭的状态, 缺乏与同学的有效交流, 在自己的内心里, 循环着自己不正确的认识, 结果产生了更大的偏差。在自卑心理的驱使下, 更加维护自尊心, 对一些现象过度敏感。
(3) 意志薄弱, 畏惧困难产生消极行为。职业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作为学习的主体, 缺乏内在动力作用。有时偶尔产生上进的意识, 也很难坚持长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以自我为中心, 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 意志薄弱, 心理脆弱, 抗挫折能力差, 惰性强, 导致他们过度依赖, 一旦遇到挫折, 很容易一蹶不振。
(4) 生理成熟, 心理不成熟产生行为失衡。尽管他们的生理成熟了, 但他们的心理还处于成长期, 对生理问题缺乏准确的判断和把握。自认为已长大成人, 可以独立处理问题, 不愿意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引导和批评。这种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平衡, 导致学生存在着扭曲的现象, 处理某些问题时缺乏理智。
2.成长环境因素
(1) 家长教育方式失当, 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对孩子成长期望就是考大学, 考重点大学, 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 无形中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这就导致了一些家长只知道关心考试打了多少分, 不注意与孩子就学习问题进行必要的交流。
(2) 家长习惯不好, 家庭有问题, 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家长自己行为缺乏检点, 抽烟、喝酒、打麻将, 在交往过程不注意个人形象, 不注意语言文明, 做事粗暴、焦虑、多疑、易怒, 自己处理问题偏激等对孩子的成长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3) 家庭经济条件差, 消费观念不正确, 相互攀比, 产生不如的心理。我校农村学生比例达到40%左右, 还有城镇低保线以下的学生比例达到5%左右, 这部分学生基本生活困难。家里经济条件支付学费、生活费、住宿费、杂费等增加了他们心理负担。由于经济条件不好, 自觉不自觉产生攀比心理, 不能正确认识经济因素, 导致部分学生心理焦虑紧张, 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
(4) 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 导致学生缺乏目标驱使。由于职业教育不存在升学问题, 同科教师往往带不同专业的学生, 教学内容存在差异, 不进行排名, 老师没有压力。在教学中忽视人体智能多元特点, 采用统一教学目标, 没有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存在偏爱优等生, 不重视“差生”, 对问题学生不关心、不尊重、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 教育方式简单, 刺激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排斥。
(5) 社会综合因素优化不够, 不良因素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观念的形成。企业的招聘条件, 学历与待遇, 就业的难易程度等因素都需要学生面对。高考制度的现实存在, “高学历热”的冲击, 加剧了职校学生的心理失衡。如果职业能力不突出, 就业困难, 使他们对前途缺乏想想和设计, 这必然导致他们消极的心理。
我们应针对职校生构成情况, 结合存在的心理问题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深入进行分析、研究,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引导措施,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困生心理分析论文 篇2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08年9月,我校承担了自治区A类课题XX市教科所《新形势下学困生潜力开发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农村高中学困生成因及心理分析》的课题研究。我校及时成立了由xx校长为课题组长以及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我们反复学习研究了总课题组的课题实施方案,依照我校“以人为本,重在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制定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课题实施方案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目标。在四年多的探索中,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目前课题研究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工作,课题实施阶段、现在进入课题结题部分,自从立项以来,本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工作,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一、研究工作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基本工作 1.制定研究计划
2008年底,我校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议。会上,韦校长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体参与人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学习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的方法,举办专题研究方法讲座,全面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课题组成员本着“参与、学习、提高”的思想,从学科教学角度着手,制订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计划。
导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指导思想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建立学困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更好地针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
2.转变学困生的学校教育方式,以心理辅导为突破口,改变学困生的消极应对方式。
(二)研究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
2.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3.学困生的应对方式调查
(三)主要观点
1.一个宗旨:让每一个学困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2.两个理念:一是帮扶每个学困生,感动每个学困生;二是让每一个学困生都充满自信。
3.三个口号:一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二是“肯定学生”;三是“不让学习成绩成为学困生的紧箍咒”。
(四)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背景新。与以往学困生研究的背景不同,本课题是基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研究工作紧扣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党的十七大的精神。
学困生心理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中专数学;学困生;心理分析;对策
一、中专学校学困生的心理分析
学困生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很正常,并且也没有感官的障碍,但是学习成绩和同年级的学生相比要明显低。最近几年,中专学校里数学学困生现象越来越多,也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困生的心理出现了以下表现形式:
1.自我封闭式
自我封闭式心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自卑。根据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自卑感可能是来自于器官卑劣、溺爱以及忽视等因素。而中专学校里数学学困生的自卑心理的来源主要是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和他们自己。而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他们的性格比较内向,在学习数学中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时间久了就封闭了自我,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自我开放式
自我开放式心理比较突出的表现是逆反。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是不一样的,这类学生一般是不会老实地听课或是按时完成数学作业,他们大多时候内心充满了压抑、不满以及反抗,经常会和教师、同学作对。他们厌恶一切,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是讨厌,对自己的学习始终处在一个放纵的态度。
3.自我冬眠式
自我冬眠式心理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懒惰心理。这种心理会导致他们不按时完成数学作业,上课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回答教师的提问,不愿意和教师配合,有的学困生甚至是在考试的时候不参加或者是睡觉交白卷。这样的懒惰心理会让学困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中专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建议与对策
1.对自我封闭式学生的建议
(1)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起信心。这类学困生由于自卑心理而会产生自身一无是处的感觉。在数学的学习中他们大多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在同学的面前也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而抬不起头,若是没有教师的及时引导与帮助,他们最后会破罐子破摔,完全放弃学习数学。所以针对这类学困生教师应该多进行鼓励和开导,对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及时地进行肯定和认可,帮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2)鼓励学生多与教师和同学沟通,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自闭性格是经过长时间才形成的,所以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教师就应该多与他们接触,多关心他们,多和这类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掌握他们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困难,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以及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另外还应该让同学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走出自闭。
2.对自我开放式学生的建议
(1)扬长避短。开放式的学生有自己的优点,也有缺点。若是教师对这类学生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后果肯定不堪设想。这就要求中专数学教师在教学管理时恰当地把握他们的特点,有意识地让他们展示自己,这样可以让这类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能力,那么他们的学习态度必然会有所转变,也会对发现自己优点的教师产生信任感,这时教师再对他们的缺点进行引导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了。
(2)坦诚相待。如果数学教师和开放式的学困生可以互相坦诚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么最后肯定会有一定的效果。因为如果这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得到了教师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怀着感恩的心理去学习数学,再加上教师及时恰当的引导,就可以让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所上升。另外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做好言传身教,这样也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对自我冬眠式学生的建议
(1)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志向并为之改变。冬眠式学困生由于懒惰,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很明显的特点,即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安于现状,自身的纪律观念也比较淡薄,对于教师和家长的劝告听不进去。所以要想让这类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时有所改变,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恰当的学习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逐步改变自己的学习现状。
(2)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在学习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冬眠式学困生要想让他们改变以往对数学的态度,需要教师在他们身边树立起一些追赶的目标,让他们看到别的同学在学习数学时的一言一行,这样就可以起到比较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还需要对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规范,使他们不能像以往一样懒散。
总的来说,中专学校学困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十分有必要且势在必行的。在中专学校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研究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相信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对于中专数学学困生的问题的解决也就会更合理。
参考文献:
[1]陶兴膜.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02(4).
[2]刘善循,等.高效率学习与心理素质训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杜玉祥,马晓燕,魏立平,赵继超.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5]鲁献蓉.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J].数学教育学报,1995(4).
高中数学学困生心理分析及对策 篇4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首先, 高中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 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的、无味的, 与实际生活脱离较大, 没有实际用处, 而且数学抽象, 不容易学。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对待数学学习、数学作业态度上十分消极, 甚至抱有抵触等情绪, 对教师交代的课程任务应付了事。长此以往,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形成的知识断层越来越大, 甚至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其次, 学生对学好高中数学缺乏足够的自信心。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学、初中数学学习来说, 在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和摆脱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方法, 很容易造成数学难以学好的误区。特别是高中数学阶段增加的集合概念、逻辑运算语言、函数、空间立体几何等相对来说十分抽象的知识, 一旦学生没有下工夫学习, 很容易形成高中数学学不好的错觉, 自信心相对不足的学生一旦在数学学习中屡次受挫, 往往很容易放弃高中数学的学习。第三, 学生对数学考试等考核活动比较惧怕。特别是期中、期末考试及各类会考、摸底考试, 学生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大多表现为惧怕考试发挥失常, 由此常出现内心急躁而形成的审题不够细心, 造成审题失误, 答题速度较慢甚至漏题等现象出现。
二、针对高中数学学困生心理现象采取的对策
教师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 不能只偏重于课程内容的教学辅导,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积极引导学困生树立起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坚强的意志。具体来说,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 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主要考试科目, 让学生从大局出发, 正确认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从而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这点出发,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与学生多进行思想上的沟通, 多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 根据实际情况, 找准切入点, 教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 在学生转变观念, 接受数学学习的同时, 要从学生主体出发, 分析了解好学生的学习诉求。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不外乎思想观念和学习方法。在学生转变观念的同时, 学习方法要跟进, 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数学学习的方式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因材施教, 对学习困难群体进行特殊指导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时期, 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年初期的以学习理论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具有十分复杂的理论课程内容。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生源地, 个体之间存在着数学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习惯和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差异, 由此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课堂接受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了解所教授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 并且熟悉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有差别地教学, 引导基础不好的学生多复习多巩固, 在课堂作业上布置些针对性的任务, 从简单到复杂, 从易到难, 因势利导, 从小的进步逐渐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并发展成大的进步。
学困生心理分析论文 篇5
学业发展弱势群体是指由于一些原因使得自己学业发展在一定时期与同期比较对象相比处于相对落后地位和处境的学生[1].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不少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2-4].但是,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发现,已有研究者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中很少有针对学业发展弱势群体的研究,即使有关于学业发展弱势群体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探讨学业发展弱势群体的界定、类型、成因以及学业受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1,5],而缺少关于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状况,特别是不同类型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为了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必要对小学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这不仅有助于较为详细地了解全体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丰富教育公平理论以及小学生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而且有利于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为教育决策部门制定更加符合实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四川省、湖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10所普通小学的二、四和五年级随机抽取班级,使用分层取样的方法抽取出学业发展弱势学生253名,非学业发展弱势学生266名进行调查。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判断标准是:①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其语文、数学两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居全班最后的10%;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其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为“学业发展弱势”;③智商(IQ)在90以上且没有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
1.2方法
本研究使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学习、人际、自我、适应4个分量表构成。其中学习分量表的次级维度有自我满 足、体脑协调、环境适应、学习习惯等;人际分量表由认同感、信任感、合群性、独立性4个次级维度构成;自我分量表的次级维度有社会自我、家庭自我、情绪自我、人际自我;适应分量表的次级维度是生活自理和亲社会行为。量表采用5等级记分,得分越高表示该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或某一维度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6-7].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同质性系数为0.79,4个分量表的同质性系数在0.75~0.78之间。
1.3统计处理
问卷回收后进行编号、核查,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处理,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等。
2结果
2.1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与非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为了解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本研究计算了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对非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和学业发展弱势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进行了比较,见表1.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各个分量表上,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得分明显低于非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得分,且它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同时,相对而言,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中的人际分量表上得分较低。
2.2不同年级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本研究对不同年级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的得分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见表2.从表2中数据呈现的总体趋势来看,年级因素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学习分量表、人际分量表和适应分量表的得分上均具有显着的主效应。从总的来看,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得分相对最高,其次是五年级学生的得分;四年级学生的得分相对最低。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上,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四、五年级学生的得分,五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四年级学生的得分,且它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在人际分量表和适应分量表上,二年级学生的得分与四、五年级学生的得分有明显的差异,四年级与五年级学生的得分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它们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在学习分量表上,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得分,以及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的得分有明显的差异,而二、五年级学生的得分间却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自我分量表上,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得分均没有明显的差异。
2.3男女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得分的比较
本研究对男女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比较,见表3.结果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自我分量表、人际分量表和适应分量表上,男生的得分均低于女生的得分,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在学习分量表上,男女学生的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着性。
2.4自定义和非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本研究对自定义和非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见表4,其结果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分、学习分量表和自我分量表上,自定义和非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得分之间具有显着的差异,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得分低于非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得分,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显着性。但在人际和适应分量表上,两组学生的得分却没有明显的差异。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各个分量表上,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得分明显低于非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得分,且它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着性。且从心理 健康量表的各个分量表来看,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在人际分量表上的得分相对最低,也就意味着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方面的人际认同感、信任感、合群性和独立性方面的得分较低。这一方面说明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说明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或者对父母、老师、同学等没有基本的信任,没有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存在,或者不能做到与他人和谐相处,不能够被老师、同学所接纳,没有较高的归属感。这一发现与已有研究者对学习不良小学生的研究结论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如张利的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儿童常常遭到同伴的排斥、拒绝。其班级同伴关系大致有对立的同伴关系、疏远的同伴关系、矛盾的同伴关系3种,且在交往对象、范围、同伴的组成,以及彼此间的影响上都与非学业不良儿童有着差异[8].又如邢淑芬的研究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的同伴关系显着低于一般儿童,且在亲子关系自我上两类儿童不存在显着差异[9].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一方面,小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常常受重要他人的影响,且自我认知评价能力较低。由于目前不少教师或家长常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或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所以,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常常容易得到教师或家长的消极评价,且这些学生由于自身社会行为不良或社会能力的缺乏,致使他们在班级群体中处于孤立或受排斥地位,更少地被同伴接纳,这必然使他们体验不到较高的归属 感。另一方面,从笔者对小学教师的个别访谈中得知,有的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具有被拒绝儿童的特征,如攻击性、违纪、不成熟等;有的学生具有退缩的人格特征,不仅时常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而且在对人和对事方面容易产生害怕或不满的情感或情绪,这些特征均会对其同伴关系和社会性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满足社交需要和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源泉[10].所以,学业发展弱势学生没有较好的支持系统存在。这提示我们,在教育中不仅应对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注意教给他们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而且还应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们,在其遭受压力时安慰他们并引导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和善于利用社会支持,从而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在考察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时发现,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其大部分维度上,四年级 学生的得 分相对最低,且与二、五年级学生的得分具有显着性差异。这一现象可能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关。大量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的四年级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我意识的发展等,这会给个体的发展带来一些不适应。同时,由于生理发育的提前,在小学四年级时,有的学生已开始进入青春初期,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使他们产生畏惧、羞涩、紧张等情绪,如果得不到成人的正确指导和帮助,则会使他们不知所措[11].从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启示我们,应该对四年级这个关键期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本研究对男女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比较时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自我分量表、人际分量表和适应分量表上,女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的得分。这说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男生高。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源于社会对男女性别不同的评价和期待。目前不少人对评判好孩子、好学生的标准首当其冲的就是学习好、听话等。女孩一般比同龄的男孩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育早,成熟早,在性格上也比男孩乖巧,因此,女孩更容易得到父母和教师的好评,而男孩则会因此被父母和教师责备或惩罚。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和社会对性别偏见认识的影响,许多父母和教师认为男孩子重在事业,女孩重在家庭,所以,对男孩的学习要求相对较高,从而造成了学业发展弱势男生的心理 压力较女生高,而过大的压力又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区别对待学业发展弱势群体中男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男生是重点的关注对象。
本研究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学习分量表和自我分量表上,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小学生的得分明显低于非自定义学生的得分。这说明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在心理健康总水平、学习习惯、学习中的体脑协调性和自我满感、对自己的了解和悦纳、以及情绪的倾向和稳定性方等方面有较多的问题。其原因是: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的弱势地位是由于其不恰当的比较方式导致其自信心较差而引起的。处在班集体中的学生总会有意或无意地与他人进行比较,并由此产生自我评价的信息。自定义学业发展弱势学生常以自己所短比他人所长,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希望,从而产生不良的自我评价信息和消极情绪。因此,教育中要教给其选择合理的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并设法挖掘他们的优势,给予其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改变内心消极的“自画像”,并悦纳自己。
参考文献
[1]阳德华,王启合。对我国弱势群体现象的再认识-以学生学业发展弱势群体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8):1-3
[2]周红梅。菏泽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1(7):1071-1073
[3]李玲。城 乡 小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调 查 研 究[J].教育 学 术 月 刊,(1):25-27
[4]徐铭,陈珍妹,林文光。924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1,25(2):83-84
[5]史小力,魏汉添。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5(2):133-134
[6]罗省荣。城市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基于上海某寄宿制小学的调查与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7]张雅明,曾盼盼,俞国良。中 小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量 表 的 信 效 度 检 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6-8
[8]张利。对小学学业不良儿童班级同伴关系的探析[J].社会心理科学,,20(5-6):90-93
[9]邢淑芬。小学3~5年级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4(4):393-396
[10]Khoo A C E,Oakes P J.School misbehaviour as a copingstrate-gy for negative social comparison and academic failure[J].SocialPsychologyof Education,,6(4):255-281
学困生心理分析论文 篇6
学困生,每所学校也有。根据家长的期望不同,每所学校对学困生教育也有所不同。我们学校从生源来看,学困生的研究更为重要,学困生的工作搞不好,占学校绝大多数的学生及教学工作就无法进行,谁忽略了这一点,谁就吃大亏。失去了家长的信任,学校就无法运营,我们就到了解散的地步了。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至关重要。怎样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实验研究表明: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学困生定义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评价环境下,相对得分较低的人。
三、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一时无法弥补他们在群体中的落后位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胆怯心理。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具有压抑心理。多数学困生也想把学习搞好,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才。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4.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5.具有逆反心理。由于学困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6.志向水平低。普遍的学困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总感觉一天不知道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7.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问卷调查表明:90%的学困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
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学困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9、在学习成绩上的学困生,往往在其他方面不择手段的寻求他人认可,而出现行为偏差,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学困生转化对策
针对学困生学习心理上的以上障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帮助学困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1.帮助学困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由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是自暴自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对学困生充满热情,充满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学困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学困生学习的信心。定期或不定期地找他们谈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刚读初中时,由于对学习缺乏信心,数学成绩很差,经常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才能过关。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华罗庚对学习增强了信心,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初中毕业时,数学成绩就进入了全班的优秀生行列,后来成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实践表明:用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来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2.多角度巧设计,全方位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因此,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就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第一: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本学科意义的教育
特别要运用了解到的相关学困生的爱好习惯,并把这些爱好和习惯运用到课堂问题的设计中去,给学困生创造环境。
第二: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学困生的求知欲
一个富有意义的问题,可以诱发学困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将教材中的知识精心地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可以有效地激励学困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些问题串应满足两个条件:
(1)可行性。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要符合学困生的认知水平。
(2)刺激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困生产生好奇心和刺激感。
第三:创设幽默情境
幽默可以给人带来情趣,可以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给和谐的气氛增添欢乐。幽默能使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能有效地改善学困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素材,适当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动作、幽默的问题,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的效果。
第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学困生的感染力
一个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你的教导,他们会当真理;你的课堂,他们会跟着你的感觉走。因此,要使学困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对学困生的感染力至关重要。
3.定期作学习方法指导
由于学困生志向水平低,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定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学习方法指导。例如: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需要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文字和图片材料的能力、核心问题整合能力和书写能力等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强这方面引导。
4.发现闪光点,诱发好奇心
虽然学困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多数的学困生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闪光点,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都希望能学好,都希望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一个物理特学困生,能够独立地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这就是她的闪光点,是她创新思维的萌芽。敢于猜想,善于发现是一个人成材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各种层次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诱发他们追求知识的好奇心,正确加以引导,让他们的闪光点变成知识的火花,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
5.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性原则
李岚清指出:“教师不能够用一种模式教学,不能够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由于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与优等生、中等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从学困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在要求上要降低标准,不能搞一刀切。
6.实施成功教育
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成绩考差了,不批评,不歧视,用古人名言:“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
学困生心理分析论文 篇7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困生,心理障碍,成因
由于思想品德学困生在集体或家庭中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 因此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心理障碍。从宏观上看, 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从微观上看, 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 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
一、思想品德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表现
经过长期调查和研究, 我们发现当前思想品德学困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恐惧心理
由于思想品德学困生学习成绩差, 经常受到家长、教师的批评指责及学生的冷嘲热讽, 极易产生焦虑、紧张、低落的情绪, 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 心理压力更大, 他们害怕家长的责罚、教师的批评、学生的挖苦, 因此惧怕学习且不愿面对学校、教师兼同学。
(二) 沮丧心理
思想品德学困生自认为成绩提高无望, 进而全面否定自己, 在学习、生活, 甚至社交中, 内心充满沮丧, 缺乏积极主动精神。
(三) 逆反心理
由于经常受到批评指责, 思想品德学困生开始抵触教师、家长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认为是多管闲事, 出现故意不遵守课堂纪律, 不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顶撞家长、教师等现象, 进而产生对立情绪。
(四) 防御心理
思想品德学困生学习上有困难或者做了错事, 往往不愿让别人过问, 不愿意和别人提及或谈论有关学习的事情, 总是想要逃避, 并且表现出对学习、考试无所谓的态度。
(五) 自信缺乏
由于思想品德学困生屡战屡败, 长期成绩不理想, 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漠视, 所以只要一次遭受小的失败或挫折, 就较多地否定自我, 丧失自信。
(六) 意志缺乏
思想品德学困生由于对自己不抱希望, 所以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制力, 注意力不集中, 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 当外界干扰因素强烈时, 很容易动摇。
二、分析思想品德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一) 自身因素
由于遗传的因素和各种环境的影响, 每个人的个性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由于智力水平较低, 无法适应学习生活, 不能接受新的知识, 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智力发育正常, 但缺少学习的动力, 没有明确目标, 缺乏兴趣, 自制力低, 不认真完成作业, 造成学习困难;有的学生是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无法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而转换学习方法, 一味地死记硬背, 尽管很努力, 但学习效果却极不理想;有的学生没有克服学习困难的坚韧毅力和顽强意志, 只要遭受一次小的失败或挫折, 就较多地否定自我, 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 进而影响学业成绩。
(二)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温馨的港湾, 家长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每个学生在进学校之前, 都已经有了家庭的烙印, 他们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学习方法都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家长的影响。因此, 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思想品德学困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有些家长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 对子女教育不得法或不教育, 有时忙工作, 并没有抽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娱乐, 根本没有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活动, 所以每当子女学业出现问题时, 他们并没有去关心、鼓励, 反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加以训斥, 这极易伤害孩子的自尊, 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此外, 有的家长主张读书无用, 直接影响到了子女的学习观;有的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 溺爱过度, 极易导致子女以个人为中心, 经不起打击, 一旦他们在学业上出现问题, 成绩下降, 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
(三) 学校因素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 教师的教育政策是“一边倒”, 倒向成绩优秀的学生, 忽视甚至歧视思想品德学困生。尤其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只关心好学生, 而对思想品德学困生置之不理, 认为其只要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就可以了, 缺乏必要的关心与指导。教师这种教育态度的差异, 不仅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平等, 更对思想品德学困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四) 社会因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社会上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现象, 金钱至上、读书无用论的蔓延, 网络、书刊中不良信息的传播, 社会上违法乱纪、道德败坏的不良风气等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如不加以引导, 就会造成学生心理失衡, 进而影响学业。
三、结语
通过以上几点论述, 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思想品德学困生的形成与后天的环境、教育失误等因素有关, 是可以改变的。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策略, 以更好地将其转化为优等生, 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唐庆先.浅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J].黑河教育, 2009 (1) .
[2]杜志强.中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几个误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 (3) .
[3]王少霞, 舒燕芳.“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做法[J].甘肃教育, 2007 (3) .
[4]周振朝, 闫及恒.学习困难学生心理不良特征与教育措施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5) .
[5]戴斌荣.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 (6) .
[6]林荣花.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困生健康学习心理的有效途径[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 (1) .
学困生心理分析论文 篇8
一、物理学困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分析
1. 物理学困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 会遇到很多物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之中, 有的常常在朦朦胧胧中预习, 在迷迷糊糊中上课, 在似是而非中下课, 在翻翻抄抄之中应付作业, 在稀里糊涂中接着上课, 在沮丧麻木中被告知成绩。这些学生, 学习时魂不守舍者有之, 多动烦躁者有之, 憎恶学习者有之……这些学习落后学生的心理与思维往往呈现出以下多种特点:
(1) 放任学习的心态, 这些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 不求上进。
(2) 好动贪玩, 课堂之上, 有些学生的心神难以集中。
(3) 畏难, 害怕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遇到稍有难度的问题, 总想避而远之。
(4) 自卑, 信心不足, 发言总是有顾虑, 只愿做一个旁观者。
(5) 学习时逆反, 厌恶学习, 听不进家长及教师的说教。
(6) 好奇心强, 他们对一些新颖、奇特的现象非常敏感, 但兴趣不易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7) 思维懒散, 上课、看书、做题不去认真思考, 不做深入思考。
(8) 想当然的思考问题, 往往忽略知识应用的前提和各种条件。
(9) 思考问题不深刻, 不严密, 逻辑性差, 思维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思维品质低下。
2. 形成以上心理及思维特点的原因分析
抛开学生心智素质的不同及社会方面的负面影响, 形成以上心理及思维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 在当前, 大多数学校或教师依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培育。
(2) 在教师方面, 很多教师的视点不是学生个人而是考试, 教学中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极力配合着学校, 欲将学生培养成为考试的机器。
(3) 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能长久保持, 以至于最后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如果再失去信心和动力, 就会成为学习的失败者。
(4) 较多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有直觉层面与操作方面的兴趣。这种兴趣往往只停留于现象与动手操作本身, 他们并未产生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内在原因的欲望。
(5) 由于家长、教师教育不得法, 一些学生形成了逆反心理。厌恶学习之时, 正是学习滑落之日。
(6) 有些学生学习方法有问题, 没有养成好习惯。多年学习仍不得要领, 一身的坏毛病。
(7) 部分学生思维水平低, 理解肤浅, 不会思考, 更不会深入思考, 思维没有得到较好的锻炼。
二、物理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在此仅根据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试图帮助物理学困生优化心理素质, 发展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1. 用新课程理念打造物理课堂教学
营造气氛融洽、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驰骋想象的良好氛围。优化教学方式, 加强探究学习, 师生良性互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激励带进课堂, 把趣味带进课堂, 把现代技术带进课堂。
2. 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 “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这就要求我们要拆除师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 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积极的期待与希望, 让他们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与动力。
3. 加强学法指导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活的人才教育, 不是灌输知识, 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正所谓“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教师的反复示范、耐心引导, 在循序渐进之中, 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4. 想办法使物理学困生学习兴趣得以长久保持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 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让学困生在各种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中培养求知兴趣和热情。努力使自己的课达到“课伊始, 趣已生, 课已尽, 趣犹在”的境地。
5. 多种方式补差促学
学困生心理分析论文 篇9
一、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
1.叛逆心理。初中阶段, 正是成长的叛逆期。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如果老师因为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落后, 而对其进行批评、谴责, 将导致学困生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 厌恶、反感英语课程的学习。这种心理, 是一种恶性的循环, 如果不及时控制, 将造成学困生长期堕落的现象, 最终影响学业。
2 . 自卑心理。农村教学质量较为落后, 在小学阶段, 一二年级没有英语课程的学习, 作为一门语言学, 英语课程从初中开始零基础的学习是十分困难的。农村初中生, 面对新接触的英语课程, 难免会因为自己生活环境的落后, 而感觉到自卑。当然,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自卑感不仅表现在接触课程的时间上, 还表现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上。初中阶段的学生, 正处于逐渐成长的时期。但是, 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以及智力开发程度不同, 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强, 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 用最短的时间吸收英语课程的精髓, 提高英语成绩。可是有的学生反应能力却是十分缓慢的, 对于英语方面的学习, 他们也是十分的努力。在学习时间上, 学困生所花费的时间甚至要比成绩优异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长很多, 但是, 他们的英语吸收能力始终处于有限吸收的状态, 成绩一直无法提高。久而久之, 由于智力开发较慢而产生的自卑感, 会促使学困生失去学习的自信心。
自卑心理, 是农村英语学困生的重要心理障碍, 影响着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为了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英语成绩,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帮助学困生排除现有的自卑心理。
3.郁闷心理。学习态度与知识领悟程度决定了学习成绩的优劣。如果因为学习态度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将不会对学习产生太大的影响, 只要矫正态度, 便能提高学习成绩。但是, 如果因为知识领悟能力差, 而导致成绩无法提高, 将对学困生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长期保持学习状态, 但是却没有起到提高成绩的效果, 没有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 甚至没有得到家长的褒奖。这样的学习成果, 将促使学困生产生极度郁闷的心理, 由于学习压力大, 导致学困生长期处于心理郁闷、压抑的状态。
二、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解决措施
1.提高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度, 增强学生的存在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存在惰性的心理。为了摆脱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应该增强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度, 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 增强学习意识。在课堂中, 老师应该提问学困生一些简单的问题, 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提高老师对于学困生的关注度, 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使学困生放弃老师注意不到或不想注意自己的想法, 提高学困生参与课堂的能力。学困生在拥有存在感的同时,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会尽可能的提高自己掌握知识的能力, 从而可以促进农村初中英语成绩的提高。
2.增强师生交流,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对学生的肯定,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帮助农村初中学困生摆脱心理障碍, 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农村初中老师应该增强与学困生的互动交流。关注学困生在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的困扰, 通过经常性的谈话沟通, 使学困生感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学困生求学的道路上, 老师应该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鼓励, 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细心的讲解,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拥有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久而久之,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会在老师的关爱下增强学习自信心,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三、结语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对农村学生的整体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农村初中英语教育应该在注重成绩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影响学困生学习成绩的心理障碍因素。合理分析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沟通、交流、互动等方式摆脱学困生的心理障碍,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促进农村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农村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尤其是英语课程, 相比较城市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而言, 农村英语教学更为落后。面对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水平,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存在心理方面的障碍。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 通过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帮助农村初中生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心理障碍,对策
参考文献
[1]俞卫国.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学习的现状及对策[J].青春岁月, 2011, (8) .
[2]刘巍.农村初中英语学习调查报告[J].华章, 2013, (5) .
学困生心理分析论文 篇10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心理障碍的解读分析
1. 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教师为知识灌输者, 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一传统观念仍然停留在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一般都将完成教学当做第一要务, 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 拥有绝对的权威性, 因此多数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没有从根本上对该科目产生兴趣, 学习效率日渐低下[1].
2. 环境的影响和自我认识的偏差
不断优越生活环境及学习环境使得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从而成为学困生. 此外,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心理发展逐步加快, 看待问题已有了独到的自我见解, 易被诱惑, 主张叛逆, 更容易因对自我认识的偏差而缺乏自信, 从而形成严重的厌学心理.
3. 教学方式呆板单调
讲授及探究是高中化学教学主要教学模式,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但是, 目前多数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讲授式教学的运用, 而忽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探究式教学, 与学生的交流匮乏, 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匮乏.
二、疏导高中化学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1. 教师要善于微笑和鼓励
教师的微笑能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传递期待. 上课时多笑一些, 使学生感知教师的关爱, 从而受到鼓舞. 此外, 教师的鼓励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 从而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2].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不吝啬赞美之词,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使学生通过喜欢教师而喜欢上教师所授课程.
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的今天, 教师可大胆地采用多媒体及情景教学等方式进行施教, 让死板的化学知识活跃在直观的多媒体及适当的情境之中. 还可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实验: 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
该实验考察学生对乙醇及乙酸化学性质及可逆反应的掌握情况. 实验中一般采用乙醇过量进行实验, 但通过对该实验的有效操作, 可使学生明白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怎样分配醇和酸的量才能提高脂的产量, 才能使原料更易得到.
实验前, 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先较为直观地感受二者反应的过程及现象, 并针对考察的知识让学生发起讨论, 加深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的印象, 然后再进入实验. 试验中, 先在一个试管中加入3 mL的乙醇, 边摇边缓慢地加入2 mL浓硫酸及2 mL冰醋酸, 再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均匀地加热, 经导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其中浓硫酸为催化剂[3].
实验呈现的现象为: 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带香味的透明油状液体.
实验结果: 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通过实验, 学生可在亲身操作的前提下直观地看到乙醇与乙酸发生反应的过程和具体的现象, 通过奇妙的化学反应对化学产生兴趣, 并结合教师的讲解掌握乙醇及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了解两者在具体中的应用, 帮助记忆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及其他相关内容.
试验过后, 教师可利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 给予适度的目标鼓励, 使得学困生找准学习方向和学习动机, 从而对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
3.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明确区分优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 根据其掌握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次的因材施教.
例如, 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分层教学目标为: ( 1) 学困生目标: 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分布. ( 2) 中等生目标: 掌握常见元素原子的外电子排布式. ( 3) 优等生目标: 能在清楚各元素电负性及电离能涵义的情况下利用其说出元素的性质.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相应的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对有进步的学困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之,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 都要本着尊重爱护学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施教. 化学学习的困难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总体成绩, 教师、家长及学校三方要积极合作, 改善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为学生打造一个适于化学学习的学习环境, 不断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及学习能力.
摘要:本文就高中化学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解读和分析, 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从而表达解决化学学困生心理障碍对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生,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陈世廷.高中化学学困生学习障碍与教育对策探究[J].考试 (教研) , 2012 (16) :113-114.
[2]徐静, 马志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23 (4) :153
学困生心理分析论文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心理问题
G633.41
经过仔细调查、耐心交流和分析归纳,发现“学困生”的学习障碍不外乎心理障碍和知识障碍两种。心理障碍产生于“语言焦虑感”。“语言焦虑感”是指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时,感到自己的英语水平有限,无法准确、有效地表达意思,从而产生紧张、害怕的感觉。
一、常见的不良学习心理
心理障碍和知识障碍导致学生学习上存在以下不良学习心理:
(一)自暴自弃心理。由于知识障碍太多,一些“学困生”无法正常进行学习,对学习无可奈何。有时还会碰到同学或老师的冷遇甚至讽刺、挖苦、斥责。这样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二)急于求成心理。有些“学困生”是“穷不倒志”,他们想在一夜之间摘掉“学困生”的帽子。一段时间里,他们又买书、又买报、又买录音机和磁带,只读英语书,疯狂地学习,对英语学习非常积极。一旦测试成绩仍不理想,便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几天
都不看英语,甚至萌发逃避学习英语的念头。
(三)矛盾心理。往往这些学生语文、数学、科学等科成绩特别好,就是英语差。他们意识到:要想升学考试考好就得全面发展,必须学好英语,但他们缺乏恒心和毅力。一方面他们认为既然自己数学难题都能做出来,那么智力就没有问题,能力也不错;另一方面遇到屡做屡错的具体问题时,又觉得自己没有英语天赋。
二、化解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对策
解决上述英语学习中的障碍,克服不良心理,提高英语学习效果,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学习兴趣性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孔子在《论语》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歌德也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何等的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对英语学习已丧失了兴趣的“学困生”。为重新激发他们对英语的热情,笔者首先结合他们不同的个人爱好,如篮球、足球、音乐、电脑、时装等,寻找切入点,让他们的这些爱好与英语挂钩,一步一步地培养和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方法实效性
古人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就是教人方法比直接给人结果更重要。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这些“学困生”,笔者要求他们切实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同时注意归纳、聚合、发散等思维方式及对比、联想、想象等记忆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问题,鼓励求异和创新,寻找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开展自主性学习,在课堂上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学习结果,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就是要解决“学困生”“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问题。“我要学”,就是要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习中有浓厚的自主探索兴趣; “我能学”,就是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念,会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我会学”,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上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强化,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堂娱乐性
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英语学习起关键性的作用。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的学习定势。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笔者十分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经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学案,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多用口诀、故事、英文歌曲、绕口令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吸取知识的琼浆,避免学生过度焦虑感的产生。
(四)人际关系和谐性
和谐的师生与生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一般说来,学生都很重视老师对他们的态度,视此为集体乃至社会对他们的一种评价。自古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之说。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作为英语教师就得有较强的亲和力。这就要求老师要公平公正地处理学生问题,关爱每位学生。因为爱能生情,情能生信任,信任就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力量和信心。
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都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生生关系: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个学习集体中,同学之间友好的或敌视的态度,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重大影响。因此作为任课教师,笔者相信建立了团结、互助、健康、和谐的同学关系,能更好的让全体学生心情愉悦、情绪饱满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热爱学困生,帮助这些英语学习后进生解决学习心理上的障碍,使其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了发展,才会有积极的体验。实验证明:学习上的多次成功,对于学困生,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针对学困生上课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我们可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精练,用短暂时间达到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学困生由于羞涩心理往往怕开口,我们要尽量问他们难易适度的问题,可叫他们在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讀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另外,要尽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要坚持以表扬为主,不讽刺或讥笑学困生。
总之,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当代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我们若消除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优化英语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就可以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有信心,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昱辰.转化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策略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356-357.
[2]丁丽如.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有效帮扶初中英语学困生[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11:42-45.
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篇12
关键词: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很少有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很轻松。许多学生在高二分科时因为物理成绩太差而对理科望而却步, 即使选择了理科的学生也感觉物理学习不轻松, 特别是高三每次大联考成绩一出来, 总有一部分同学因为物理没有考好而难过, 其实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但成绩变化总是不明显, 甚至有部分学生在高三后期因为物理学不好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其中也不乏物理成绩不错的学生。为什么有这么多物理学困生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通过不断研究、反思、调查问卷, 找到了一些成因。
一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部分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差
农村高中生源质量并不是很好, 高中入学时录取分数线很低。部分学生不仅是物理学不好, 各科成绩都很差, 上课时总是不专心听讲, 把自己当作课堂的局外人, 无论内容简单还是难度较大, 有兴趣还是乏味, 都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课堂中不愿动手、不愿思考、不愿做作业, 课后不会主动看书复习。总之, 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就是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 各科都学不好, 更别说物理了。
2. 学生依赖性太强
部分学生基础不错, 但就是惰性太强, 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最大目标, 在做作业时稍遇困难便会停下, 等待老师讲解, 不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没有课后复习巩固、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 这类学生课堂上听懂了, 但因没有及时消化吸收, 因此遗忘得快, 成绩也不理想。
3. 高中科目增多, 无法合理分配时间
初中物理教学长期以教师为中心, 直观性强, 抽象思维少, 解题思路简单, 学生依靠记忆和模仿就可取得较好的成绩, 可一到高中, 科目突然增多, 学生又想把每门科目都学好, 但不会合理安排时间, 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物理又比其他科目难度大, 因此学生感到学得很吃力。
二物理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
1. 教师轻实验、重理论, 没有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趣味化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也许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产生了一些兴趣, 但一进入高中阶段便很快被抹杀了。学生到了高中, 明显感到物理的难度加深了, 理论讲解较多, 而实验偏少;繁琐的公式推导和冗长的文字计算题偏多, 而能够独立完成的、趣味的题偏少, 这使很多学生对物理望而却步, 学生很少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而且教材上涉及的许多物理情境不易在生活中观察到, 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光滑的平面、飞机水平投弹、完全失重现象等, 还有磁场、电场等无法触摸的抽象概念只能靠间接感知或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没有采取措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这样抽象的讲解, 学生很难理解, 又何谈兴趣?
2. 教师教学目标的错位
每年新一届高一的老师大多是刚从毕业班回来的, 这些老师刚刚引导上一届学生进行了系统的一二轮复习, 对高考各个考点烂熟于心, 回到高一时, 由于长期习惯养成, 教学目标只指高考, 淡化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 而强化理论知识的教学。高一高二上新课时的练习题全部是围绕高考考点进行选择, 无形中加大了训练题目的难度, 很多练习题学生都无法独立完成, 很少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每次单元检测题的难度也不小, 多数学生都考不及格, 长期下去, 学生对物理学科便失去了信心。
3. 教师缺乏教学艺术和亲和力
部分物理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已完成教学任务, 忽视了学生感受, 不管学生真正接受了多少。当课堂气氛沉闷时, 不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调节课堂氛围, 只是责怪学生不认真听讲。教师表情呆板, 没有亲和力、缺乏教学艺术, 课后与学生没有进行真正的沟通。渐渐地, 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当然也就对教师教的科目没有了兴趣。
三学生数学基础太差
数学与物理息息相关, 无论是从知识角度还是从思维方式上, 两者都紧密相连。但很多进入高中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不会把学过的数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在物理学科上, 如在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三角函数知识非常欠缺, 导致讲力的分解及运动的分解时相当费劲。而且高一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跟不上物理知识的节奏, 有很多需要在物理中用的数学知识学生还没学, 如在高一阶段经常用到的正切、反三角函数、二倍角正弦等, 初次提到学生会觉得非常陌生, 因此, 物理老师得先当数学老师把数学知识讲清了再讲物理。
物理学困生的形成有很多因素, 一方面在学生自身, 另一方面在老师, 从某个角度讲是老师人为地让有趣的物理知识变得索然无味, 是老师以应试为目的让物理科目难度变大了, 这是我们作为物理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也是在日常教学中应时常提醒自己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汉年.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 2014 (6)
[2]韩恒召.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学周刊, 201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