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理论

2024-10-25

ASP.NET理论(精选7篇)

ASP.NET理论 篇1

一、ASP.NET教学难点

ASP.NET是.NET Frame Work的一部分, 是一种使嵌入网页中的脚本可由因特网服务器执行的服务器端脚本技术, 它可以在通过HTTP请求文档时再在Web服务器上动态创建它们。从实际教学来看, ASP.NET教学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理论教学, 学生对ASP.NET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与ASP.NET知识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存在直接关系, 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理论知识要点, 增加了课堂内外学习的难度;二是实践教学, 技术类教学必须设定实训方案,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内涵, 现阶段, 学校对实训课程安排存在不足, 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二、ASP.NET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原则

ASP.NET是动态服务器页面运行于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服务之中的程序, 也是Windows开发的Web服务器。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教师需转变原有的专业教学方式, 从多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体系。笔者认为, “理论+ 实践”是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趋势, 其必须遵循和谐性、差异性、互动性等原则。

1. 和谐原则。一直以来, 国内专业教育对理论知识过于偏重, 忽略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这直接导致专业课程教学水平达不到预定要求, 限制了学生个人内在潜能发挥。基于新教学思想指导下, ASP.NET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协调性, 安排学生在理论知识基础上投入实训活动, 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学习内涵。

2. 差异原则。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 ASP.NET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差异, 根据实际学习需求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案。例如, 一些专业生对ASP.NET知识认知不足, 教师可强化理论教学活动, 从理论知识层面安排学生进行学习;相反, 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 可提供更多的实训操作机会, 实现了针对性教学培养的目标。

3. 互动原则。ASP.NET理论与实训教学, 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在互动学习中提升教学水平。教师需懂得借助理论完善实训教学模式, 在实训教学中体现理论学习价值, 共同促进ASP.NET教学知识水平提升。此外, 互动教学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 借助互动平台可提高理论知识的有效利用率。

三、新模式下ASP.NET教学改革对策

基于新教学模式下, ASP.NET理论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体现了当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先进性, 以及国内专业人才教学培养的战略性特点。结合“理论+ 实训”教学体系下, ASP.NET教学模式改革应从多方面实施, 体现了ASP.NET技术教学的应用优势。

1. 理论为本。理论是一切专业学习的根基, 只有学好ASP.NET理论知识, 才能投入到更深层次知识学习中。ASP.NET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为本”的准则, 从理论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 加快教学体制改革与调整。例如, ASP.NET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 其实现完全依赖于虚拟机, 所以它拥有跨平台性, ASP .NET构建的应用程序可以运行在几乎全部的平台上, 这些为理论教学提供了指导意见。

2. 实践为先。实践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 专业实训体现了ASP.NET教学改革的新方案。由于ASP.NET使用一种字符基础的, 分级的配置系统, 虚拟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ASP.NET配置信息都保存在简单文本中, 新的设置有可能都不需要启动本地的管理员工具就可以实现, 可通过专项实训方法完成指导工作, 为学生创造更为实际的实训操作平台, 满足专业技能培养要求。

3. 互相融合。一个asp.net的应用程序在一台服务器系统的安装只需要简单的拷贝一些必须的文件, 不需要系统的重新启动, 这是实训教学需要提醒的重点内容。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快速发展, ASP.NET在各领域中得到普及应用, 掌握这一技术成为信息人才培养的必须课程。

结论

总之, ASP.NET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不可缺少的构成, ASP.NET教学既要考虑理论知识要求, 也要从实训中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理论+ 实训”是现代教育体制的新模式, 借助理论指导实训工作, 以实训验证理论知识, 进而促进ASP.NET专业教学的一体化发展, 这些都是带动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引导者, 必须从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 促进ASP.NET教学体制优化改革。

参考文献

[1]答百洋.高职“外贸单证”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0 (02) .

[2]陈继元, 王艳.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重构初探[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09 (04) .

ASP.NET理论 篇2

1.1 两层结构及其局限性

两层结构有如下特点:

数据库访问和用户类型判断逻辑放在一起实现。

用户界面层直接调用数据访问实现。

整个系统功能放在同一项目中实现。

传统的两层结构的特点是用户界面层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还要进行业务规则、合法性校验等工作。两层结构软件模型如图1所示。

这种结构存在着很多局限性, 比如:一旦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 应用程序都需要进行大量修改, 甚至需要重新开发, 给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用户界面层直接访问数据库, 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为了克服两层结构的局限性提出了三层结构。

1.2 定义

所谓三层体系结构, 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 也叫组件层。这里所说的三层体系, 不是指物理上的三层, 不是简单地放置三台机器就是三层体系结构, 也不仅仅有B/S应用才是三层体系结构, 三层是指逻辑上的三层, 即使这三个层放置到一台机器上。通用三层结构软件模型如图2所示。

中间层通常包括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对象模型层。此时的三层结构软件模型如图3所示。

用户界面 (User Interface, 简称UI) , 也称表示层, 位于最上层, 用于显示和接收用户提交的数据, 为用户提供交互式的界面。表示层一般为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或Web应用程序。

业务逻辑层是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沟通的桥梁, 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递和处理。

数据访问层主要实现对数据的读取、保存和更新等操作。

数据对象模型层即业务实体层。主要用于表示数据存储的持久对象。在实际应用程序中的实体类是跟数据库中的表相对应的, 也就是说一个表会有一个对应的实体类。当然有些三层结构并不包含单独的数据对象模型层, 而将其功能分解到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之中。

在三层结构中, 表示层直接依赖于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直接依赖于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直接依赖于数据对象模型层。

1.3 优势

三层结构主要体现出对程序分而治之的思想:数据访问层只负责提供原始数据, 并不需要了解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层调用数据访问层提供的方法自定义一些业务逻辑, 对数据进行加工, 本身不需要了解数据访问层的实现;表示层直接调用业务逻辑提供的方法把数据呈现给用户。

三层结构的优点在于不必为了业务逻辑上的微小变化而迁至整个程序的修改, 只需要修改商业逻辑层中的一个函数或一个过程;增强了代码的可重用性;便于不同层次的开发人员之间的合作, 只要遵循一定的接口标准就可以进行并行开发了, 最终只要将各个部分拼接到一起构成最终的应用程序。

三层结构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 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而是通过COM/DCOM通信与中间层建立连接, 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这样会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三层结构的应用程序更能够适应企业级应用日益增长的复杂度和灵活性的要求, 并且通过软件分层的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 实现扩展、维护和重用的要求, 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效率。

2 搭建ASP.NET的三层结构框架

ASP.NET可以使用.NET平台快速方便地搭建三层结构。ASP.NET革命性的变化是在网页中也使用基于事件的处理, 可以指定处理的后台代码文件, 可以使用C#、VB作为后台代码语言。.NET中可以方便地实现组件的装配, 后台代码通过命名控件可以方便地使用自己定义的组件。表示层放在Web窗体中, 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对象模型层用类库来实现, 这样就很方便地实现了三层结构。其方法如下。

(1) 建一个数据库 (简单起见可建Access数据库) , 以备存取数据。

(2) 新建解决方案

打开VS 2008, 新建一个“空白解决方案”, 将其命名为“Three Layers”。

(3) 搭建表示层 (网站)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新建一个网站, 其存放位置为解决方案文件夹下的My Web子文件夹。

(4) 搭建业务逻辑层 (类库)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新建一个“类库”项目。填写项目的名称为“Business Logic Layer”, 该项目用于实现业务逻辑。

(5) 搭建数据访问层 (类库)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新建一个“类库”项目。填写项目的名称为“Data Access Layer”, 该项目用于实现数据访问层。

(6) 搭建数据对象模型层 (类库)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新建一个“类库”项目。填写项目的名称为“Models”, 该项目用于实现数据实体。至此, 已搭建了三层结构 (添加了4个项目) 。

(7) 添加各层之间的依赖 (引用)

此时, 虽然三层结构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成功, 但是各层之间是独立的。只有添加依赖关系, 才能让它们相互协作。

1) 添加表示层对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对象模型层的依赖。

2) 添加业务逻辑层对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对象模型层的依赖。

3) 添加业数据访问层对数据对象模型层的依赖。

至此, 三层结构及各层之间的依赖关系创建完毕。

(8) 将表示层设置为启动项目

通过上述步骤, 就已经成功部署了ASP.NET的三层架构。表示层My Web网站放置用于显示的Web页面;事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项目, 把所有的业务逻辑代码在该层实现;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项目主要处理数据库的操作, 供事务逻辑层调用;数据对象模型层Models项目实现数据实体类, 供其他各层调用。只要在各个层中实现具体的类就可以成功实施三层结构的应用程序了。

3 应用举例

3.1 系统分析

本例的功能非常简单, 只是实现用户登录与注册的功能, 用户信息存放在数据库中, 旨在体现如何用ASP.NET实现三层结构。

表示层My Web网站放置用于显示的Web页面;事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项目, 把所有的业务逻辑代码在该层实现;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项目主要处理数据库的操作, 供事务逻辑层调用;数据对象模型层Models项目实现数据实体类, 供其他各层调用。

各层次之间的调用 (引用) 关系如表1所示。

3.2 创建框架

3.2.1 建立数据库

打开Access创建名为userinfo.mdb的数据库, 并为其创建一个名为t_User的表, 其结构如图4所示。

3.2.2 新建解决方案

打开VS 2008, 依次选择“文件”→“新建”→“项目”命令, 打开“新建项目”对话框中, 然后选择项目类型为“Visual Studio解决方案”, 选择模板为“空白解决方案”。然后填写解决方案的名称为“Three Layers”, 并指定保存位置, 如图5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创建解决方案。

3.2.3 搭建表示层

(1)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在解决方案名称上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新建网站”命令。

(2) 在打开的“添加新网站”对话框中, 选择“ASP.NET网站”, 选择位置为“文件系统”, 并设置网站的路径, 如图6所示。

(3) 设计Default.aspx如图7所示。

(4) 添加一Web窗体, 将其命名为Welcome.aspx, 其设计视图如图8所示。

(5) 添加一Web窗体, 将其命名为Register.aspx, 其设计视图如图9所示。

(6) 将建好的userinfo.mdb拷贝到站点的App_Data文件夹下。

(7) 添加Global.asax, 在其Application_Start () 添加如下代码。

3.2.4搭建业务逻辑层 (类库)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在解决方案名称上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新建项目”命令, 打开“新建项目”对话框中, 然后选择项目类型为“Visual C#”, 选择模板为“类库”。填写项目的名称为“BusinessLogic Layer”, 该项目用于实现业务逻辑。此时项目的保存位置已经默认输入了, 是刚才创建空白解决方案时产生的路径, 如图10所示。

3.2.5 搭建数据访问层 (类库)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在解决方案名称上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新建项目”命令, 打开“新建项目”对话框中, 然后选择项目类型为“Visual C#”, 选择模板为“类库”。填写项目的名称为“Data Access Layer”, 该项目用于实现数据访问层。此时项目的保存位置已经默认输入了, 是刚才创建空白解决方案时产生的路径。

3.2.6 搭建数据对象模型层 (类库)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在解决方案名称上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新建项目”命令, 打开“新建项目”对话框中, 然后选择项目类型为“Visual C#”, 选择模板为“类库”。填写项目的名称为“Models”, 该项目用于实现数据访问层。此时项目的保存位置已经默认输入了, 是刚才创建空白解决方案时产生的路径。

至此, 已搭建了三层结构 (添加了4个项目) , 此时的解决方案如图11所示。

3.2.7 添加各层之间的引用 (依赖)

此时, 虽然三层结构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成功, 但是各层之间是独立的。只有添加依赖关系, 才能让它们相互协作。

(1) 添加表示层对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对象模型层的依赖。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在表示层上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引用”命令, 打开“添加引用”对话框, 然后选择“项目”选项卡, 选中项目名称为“Business Logic Layer”的项目, 单击“确定”按钮, 如图12所示。

同样添加对Data Access Layer和Models的引用。

(2) 添加业务逻辑层对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对象模型层的依赖。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在业务逻辑层上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引用”命令, 打开“添加引用”对话框, 然后选择“项目”选项卡, 选中项目名称为“Data Access Layer”的项目, 单击“确定”按钮。

同样添加对Models的引用。

(3) 添加数据访问层对数据对象模型层的依赖。

至此, 三层结构及各层之间的依赖关系创建完毕。现在Three Layers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应该如图13所示。

3.2.8 将表示层设置为启动项目

运行程序前, 还需设置启动项目。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的表示层上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为启动项目”命令, 将表示层设置为启动项目。

将表示层设置为启动项目后, 表示层 (站点) 自动创建了Bin文件夹, 该文件夹下生成了:Business Logic Layer.dll、Business Logic Layer.pdb、Data Access Layer.dll、Data Access Layer.pdb、Models.dll和Models.pdb等6个文件, 如图14所示。

ASP.NET理论 篇3

1 在各层中实现具体的类

1.1 Models中的类

Models中的类为实体类。实体类仅定义数据模型, 该模型应与数据表对应, 属性定义应与数据表的字段名一致。一个表会有一个对应的实体类。本数据库只有一个表t_User, 所以只需定义一个实体类TUser.cs。其代码如下:

1.2 DataAccessLayer中的类

DataAccessLayer中的类用于用户数据的存取。数据访问层是与数据库交互的层级。如获取数据、更新数据、插入记录等等。它的上一级是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需要操作某数据时, 调用数据访问层的接口, 数据访问层操作OleDb接口访问Access数据库, 最后返回数据。

1.2.1 DataProvider.cs

该类定义 (重载) 了许多方法来操作Access数据库, 其方法供dalUser.cs调用, 其代码如下:

1.2.2 dalUser.cs

该类还调用TUser类对象, 定义了获取所有用户列表、新增用户 (注册) 和检查用户是否存在 (注册检查) 等方法。该类通过调用DataProvider相关方法修改或获取数据, 其代码如下:

1.3 BusinessLogicLayer中的类

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递和处理, 共有如下两个类:

1.3.1 UserRole.cs

该类调用TUser类对象和dalUser类对象, 定义用户是否存在和用户是否合法的方法, 制定用户规则, 检查数据合法性。其代码如下:

1.3.2 bllUser.cs

该类调用TUser类对象、dalUser类对象和UserRole类的相关方法, 负责登录、注册用户、获取用户列表等业务操作。其代码如下:

2事件代码

2.1 Default.aspx.cs

该页面调用业务逻辑层的接口bllUser () .Login () 方法, 实现用户登录, 或转到用户注册页面。

2.2 Welcome.aspx.cs

登录成功后, 出现欢迎页面, 同时通过Session对象将登录页面输入的用户信息通过显示在该页面中。

Welcome.aspx中的代码:

2.3 Register.aspx.cs

该页面调用数据对象模型层TUser对象来创建用户对象;调用业务逻辑层的接口bllUser () .AddUser () 方法, 实现用户注册, 调用bllUser () .GetUsers () 方法显示用户列表。

可见用户界面层中的事件代码非常简单易懂, 而且易于维护, 这是因为采用分层开发的缘故。

3 运行结果

运行程序前, 还需设置启动项目。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的表示层上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为启动项目”命令, 将表示层设置为启动项目。

3.1 运行Defaultaspx

运行结果如图1所示。

3.2运行Register.aspx

在图1中点击“注册”按钮, 则运行Register.aspx, 如图2所示。

输入上述信息, 单击“注册”按钮, 若输入合法 (用户名不重复、两次输入的密码相同) , 会出现“注册成功”对话框。

单击“获取用户列表”按钮, 会出现如图3所示对话框。

3.3 运行Welcome.aspx

运行Default.aspx时, 若输入了合法的用户名、密码, 点击“登录”按钮, 则运行Welcome.aspx, 若是合法用户, 会出现如图4所示的界面。

至此已完全实现了ASP.NET下三层结构的开发。

4 结语

ASP.NET中可以快速方便地搭建三层结构。先搭建三层结构框架:表示层MyWeb网站放置用于显示的Web页面;事务逻辑层BusinessLogicLayer项目实现所有的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DataAccessLayer项目主要处理数据库的操作, 供事务逻辑层调用;数据对象模型层Models项目实现数据实体类, 供其他各层调用。搭建三层结构框架后, 只要在各个层中实现具体的类就可以成功地实现三层结构了。

摘要:ASP.NET中把表示层用Web窗体实现, 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对象模型层用类库来实现, 就可方便快捷地实现三层结构。本讲接着上一讲的登录注册实例, 继续讲解ASP.NET开发三层结构的方法, 主要讲述ASP.NET三层结构的具体实现。

ASP.NET理论 篇4

格式为:文件名?参数名1=值1&参数名2=值2&参数…。

可以通过request.querystring("参数名")方法获取参数的值。

图1中当鼠标指向“删除”时,会在窗体的左下角显示超链接的地址。从这个地址中可以看它是带参数的。这个参数是id。当点击“删除”时,会出现图2所示的页面。

实现它们的核心代码如下:

图1的部分代码:

实现“删除”功能的代码,也就是文件“delete.asp”的代码:

文件“conn.asp”中代码的作用是连接数据库,并创建记录集。它的代码为:

2 在锚链接中带参数

格式为:文件名?参数名1=值1&参数名2=值2&参数…#锚点名

使用该链接,需要先设置一个锚点。设置方法为文字或图像

同样也是通过request.querystring("参数名")方法获取参数的值。

当点击“回复”时,网页会跳转到本页的最下面回复处,如图4所示。

用户在“回复内容”右侧的文本框中输入内容后,点击“确定”按钮后,会看到提示“回复成功”,如图5所示。

实现它们的核心代码如下:

图3的部分代码:

3 结语

通过以上两个实例可以看出,不仅一般超链接可以带参数,而且在本页面中跳转时也可以带参数,这个往往会被大家忽略。其实它们的方法是具有共通性的,也就是在文件名后通过“?”加上参数值,然后使用request.querystring方法获取参数值。

摘要:在网页中超链接的方法有两种,即在本页面内部跳转和跳转到另外一个页面。这两种超链接带参数的方法都是在文件名后通过“?”加上参数值,然后使用request.querystring方法获取参数值。不过在本页面内部跳转时,需先设置锚点,然后在超链接地址中加上锚点。

关键词:超链接,锚链接,参数,ASP

参考文献

[1]戴丽思.ASP程序设计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吕继迪,孙明丽,庞娅娟.ASP从入门到精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强锋科技,王岩.ASP.NET网络开发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ASP.NET理论 篇5

1 ASP与ASP.NET比较

1.1 开发语言不同

ASP的开发仅局限于non-type脚本, 且使用的是VBS/JS这样的脚本语言混合HTML来编程, 而那些脚本语言属于弱类型面向结构的编程语言, 因此在使用ASP给Web添加代码时容易出现代码杂乱。

ASP.NET本身就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它具有了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等此类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一切特性, 因此它不仅摆脱了ASP使用脚本语言来编程的缺点, 而且ASP.NET允许用户使用strongly-type编程语言和.NETFramework开发。

1.2 开发方式不同

ASP是一种把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混合在一起的开发方式, 维护起来会比较困难;而ASP.NET则是一种把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以不同的文件分离开来的开发方式, 复用性和维护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1.3 运行机制不同

ASP是解释运行的编程框架, 执行效率相对比较低;而ASP.NET则是编译性的编程框架, 程序所运行的是服务器上已经编译好的公共语言, 效率相对会比较高。

2 ASP产生的问题

ASP.NET和ASP的最大区别不仅仅在于功能的增强, 而在于编程思维的转换。下面, 我就从语言方面和功能方面来分别阐述传统ASP产生的问题:

2.1 语言方面

(1) 代码逻辑混乱, 难于管理。由于传统ASP是把HTML内容和A S P W e b页面的源代码紧密集成在一起, 因为没有分离代码和HTML内容, 所以很难看清代码的逻辑关系。并且随着程序的复杂性增加, 使得代码的管理十分困难, 甚至超出一个程序员所能达到的管理能力, 从而造成出错或这样那样的问题。

(2) 代码的可重用性差。由于是面向结构的编程方式, 并且混合HTML, 所以可能页面原型修改一点, 整个程序都需要修改, 更别提代码重用了。

(3) 弱类型造成潜在的出错可能。ASP的开发仅局限于non-type脚本, 且使用的是VBS/JS这样弱类型面向结构, 而非面向对象的编程脚本语言与HTML语言混合编排的, 因此在使用ASP给Web添加代码时容易出现代码杂乱。尽管弱数据类型的编程语言使用起来方便一些, 但相对于它所造成的出错几率是远远得不偿失的。

2.2 功能方面

(1) 安全性差。ASP是微软 (Microsoft) 所开发的一种后台脚本语言, 它的语法可以像SSI (Server Side Include) 那样把后台脚本代码内嵌到H T M L页面中。虽然A S P简单易用, 但是它自身安全性较差。目前在微软的.NET战略中新推出的ASP.NET借鉴了Java技术的优点, 使用C#语言作为ASP.NET的推荐语言, 同时改进了以前ASP的安全性差等缺点。 (2) 缺乏完善的纠错/调试功能。 (3) 功能弱。一些底层操作只能通过组件来完成。

3 ASP.NET解决办法

微软推出的ASP.NET, 是全新一代的动态网页实现系统, 是微软发展的新体系结构.NET的一部分, 是ASP和.NET技术的结合。此外, 还可以用ASP.NET建立网络服务。

ASP.NET摆脱了以前ASP使用脚本语言编程的缺点, 理论上可以使用任何编程语言包括C++, VB, JS等等。当然, 最合适的编程语言还是MS为.Net Frmaework专门推出的C#。首先它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所以它具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一切特性, 比如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等等。封装性使得代码逻辑清晰, 易于管理, 并且应用到ASP.NET上就可以使业务逻辑和HTML页面分离;继承性和多态性使得代码的可重用性大大提高, 你可以通过继承已有的对象最大限度保护你以前的投资, 并且C#和C++、Java一样提供了完善的调试/纠错体系。

一个全新技术诞生的时候, 总是充满困难的。通常对于一个新技术, 总会听到好与坏两方面意见。从传统ASP到ASP.NET的转变, 它便利的功能弥补了ASP的不足。然而, ASP.NET并不是Web应用技术的终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相信还会向更新更好的发展方向前进。

摘要:ASP与ASP.NET是两种基于Internet的开发工具。ASP.NET是在ASP基础上推出的, 是用脚本语言编写的。而ASP.NET是.NET平台在网页编程中的应用。ASP.NET采用全新的技术架构, 使得ASP.NET具有更好的性能、语言特性, 更易于开发, 更易于扩展, 更加安全等。本文从ASP与ASP.NET比较、传统ASP产生的问题、ASP.NET解决办法三个方面对传统ASP到ASP.NET的转变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ASP与ASP.NET比较,产生的问题,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张华兰.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时代教育杂志, 2011.11.NO.11.

[2]吕文静, 韦凯.浅析网页布局[J].科技信息 (IT论坛) , 2009, (1) :3-465.

[3]李峻屹.ASP与ASP.NET技术的对比测试与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3月.第33卷, 第1期, 第39-42页.

浅析ASP.NET的优点 篇6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 各种网站比比皆是, 对网络开发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也使得大家对现有的网络开发技术精益求精。现在市场上流行很多开发技术, 比如说JSP、ASP、ASP.NET、PHP等。目前由于ASP.NET编程太复杂而使其发展受到阻碍, 开发人员需要精通C#、VB或C++等语言, 并且开发出的网站安全性比较低。最近比较流行PHP, 被认为更简洁, 更方便, 所以ASP.NET就更加受到了否定, 甚至认为会被PHP代替, ASP.NET的时代即将逝去。

2. 从功能、特性等方面进行论证

ASP.NET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原来的1.x升级到现在的4.0版本, 其功能特性、安全性能等都日趋完善。第一, ASP.NET日趋完善的服务器控件无法被否定。有网站经验的人都知道, ASP.NET的控件给网站开发人员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比如“Grid View”控件, 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明确简洁的分工模式可以大大减少一些无谓的代码编写, 很多时候都不需要写任何代码就能轻松完成, 例如删除、编辑、选择、排序、添加等功能, 这无疑给开发人员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和便利, 程序也变得非常清爽。“Login”控件提供登陆网站所需的现成的UI接口, 使用时只需将Destination Page属性设置为“~/Login Message.aspx”, 就可以执行用户的登录功能。第二, ASP.NET完整简洁的页面框架, 如皮肤、主题和母版页等。其中母版页的功能也很强大, 例如只要在母版页上进行更改, 便可集中对其它页进行处理, 为开发人员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第三, ASP.NET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与ASP兼容, 同时还提供一种新的编程模型和结构, 生成的应用程序伸缩性和稳定性更好, 并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第四, ASP.NET是一个已编译的、基于.NET的开发环境, 可以用任何与.NET兼容的语言创作应用程序。

3. 从ASP.NET的环境配置进行论证

ASP.NET的环境配置被认为是复杂的一个因素。但是从ASP.NET 2.0开始, 支持动态页面的虚拟机就代替了IIS服务器。这个虚拟机是ASP.NET自带的, 不需要任何操作。IIS服务器的配置也很容易。到书店或者图书馆找一本有关ASP.NET的书籍, 里面都会有如何配置IIS服务器的方法。SQL SEVER数据库的配置也被认为很麻烦。SQL SEVER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具有通知、集成、分析和报表等功能, 是ASP.NET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SQL SEVER数据库是ASP.NET的好搭档, 好助手, 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数据这方面制造了更多的利益。其使用和学习并不难, 只要懂得SQL语句, 在这方面都不会有问题。

4. 从具体事例操作进行论证

ASP.NET技术在开发语言方面提高了界面和代码的可定制性, 封装了复杂的运算和抽象类, 使得网络开发入门人员可以更轻松地掌握并加以应用。在初学ASP.NET的时候, 试着做了一个聊天室系统。简单介绍系统分析设计到完成基本的页面框架的过程, 因为即使再简单的网站, 也不可能几百字就介绍完。需要实现的功能比较简单:a, 注册用户:进入聊天室需要用户名和密码;b, 消息发送:用户可以发送消息给聊天室里的所有用户或者指定的其他用户;c, 消息接收:用户可以接收其他用户发送的消息。聊天室可分为三个大模块:用户登录模块, 用户注册模块和聊天模块。用户首先进入登陆界面,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这时数据库就会对其进行验证, 如果是注册过的用户, 填入信息无误, 那么将自动跳转到聊天界面, 如果是没有注册过的新用户则点击“注册”进行注册, 根据提示输入注册信息, 然后返回登陆界面, 最后进入聊天室进行聊天。

在搭建好大概的框架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开发了。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 在其中添加三张表, 一张用于保存用户信息, 一张用于存储在线用户信息, 还有一张用于存放聊天记录, 然后将创建的数据库与创建的网站连接起来。

在具体的功能实现中, 用户注册模块使用的是ASP.NET 2.0提供的注册控件, 直接从工具栏将“Create User Wizard”控件拖过来, 再将“Continue Button Text”属性修改为完成即可。至于登录模块, 因为用户登录时首先看到的就是登录页, 所以为了方便新用户注册, 在登录页面上要添加一个导航到注册页的链接, “Login”控件也是直接从工具栏拖过来。修改“Create User Text”和“Create User Url”这两个属性, 内容写为“注册”和“~/Register.aspx”, 其目的是跳转到注册页面。修改“Continue Destination Page Url”为“~/Login.aspx”, 其目的是用户注册后自动转到登陆页面。最后聊天模块, 将其分为了3个小模块:显示在线人数模块, 显示消息模块, 发送消息模块。其中用到了“Grid View”控件, “Drop Down List”控件等, 这些都是现成的, 直接修改就行。这样聊天室的基本框架就做好了。

5. 总结

综上所述, ASP.NET从入门到应用很简单, 确实也存在不足, 但是其优点是没有办法忽略与否定的, 其位置没有办法被任何其它开发技术替代。虽然现在网络开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很多开发技术应运而生, 但是ASP.NET也并没有停滞, 一直在发展, 一直在改善, 一直在谋求进步, 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成为网络应用的主流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冠军.ASP.NET2.0.设计与实现典型模块.人民邮电出版社.

[2]刘乃丽.ASP.NET2.0+SQL Sever2005项目开发.人民邮电出版社.

浅谈ASP.NET案例教学 篇7

1 课程现状

ASP.NET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核心课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态网站开发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进行网络开发环境的搭建、基本程序的编写、数据库的访问与操作、安全配置、应用系统的部署与维护等, 掌握网站系统的开发流程、开发技巧和编程规范, 能够基本胜任.NET网站开发程序员的岗位。

学生在学习ASP.NET网站开发之前一般需要学习一门编程的高级语言, 如C#或者VB等, 另外还得学习数据库, 如SQL Server等, 还有必须得具有一定的静态网页设计基础, 如Dreamweaver等。ASP.NET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 会将以前的知识进行一个大的融合, 总体来说, 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对网站开发中的页面设计以及常见控件的使用都比较熟练, 但一旦涉及到写程序特别是程序思想较为复杂时, 就会感到比较棘手, 而且在碰到问题时, 不能够正确地分析问题以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还有一小部分学生, 对编写代码有一种畏惧心理, 不愿意或者害怕去写代码, 或者写出来的代码错误一大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 一般会淡化抽象的理论知识, 将重点放在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之上, 采用实际的案例, 从需求分析到详细设计, 将案例逐个分解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将知识融于案例之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从而达到一个学做合一的良好的统一,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也会感到较为轻松。

2 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能够有效地对整个课程进行案例教学的实施, 必须对整个课程进行一个有效的案例教学的方案设计, 主要是通过将一个大的项目进行分解, 分解成几个小的项目, 然后再将小的项目分解成几个任务,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针对某个任务, 按照案例示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总结并提高这样一个基本的步骤来进行。

(1) 案例展示。教师首先对要完成的案例的效果及功能进行演示, 并对功能进行简单描述。

(2) 提出问题。通过案例演示, 让学生进行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功能需求分析, 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讨论,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分析问题并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案。在确定了任务目标之后, 可以让学生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时,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如果学生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合适, 不要一下子全盘否定, 而应该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分析, 告诉他为什么不合适, 存在什么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分析和讨论, 最终确定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4)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一旦确定解决方案之后, 让学生结合具体所学知识, 将知识应用到任务当中去, 通过任务分组, 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进行巡回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较为困难的问题。

(5) 总结并提高。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个任务之后,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展示其所完成的案例效果, 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并让其余同学对该小组完成的最终效果进行点评和提问, 从而促进相互之间的思考, 让学生得到一个共同的提高。最后, 教师对所有同学的完成情况做一个总结, 并指出在完成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3 实验和实训

ASP.NET网站开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 达到网站开发所必须得知识和能力, 将来能够进入合适的岗位从事相应的职业, 在整个课程的学习当中, 必然少不了实验和实训的环节, 只有通过足够的实验和实训, 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在实验和实训的教学过程当中, 主要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充分地体现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的整体设计思路。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分为:实例导入—教师示范—学生实战演习—总结和提高。主要是体现了一个基于榜样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 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实战演习, 从而能够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4 结语

本课程在具体的实施和过程当中, 从整个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都做了一个整体的规划和详细的设计, 主要是将案例教学法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去, 从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来看, 效果较好, 得到了有关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它很好地遵循了人们的认知规律,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案例教学法ASP.NET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ASP.NET,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黄宪通, 张松娟.浅谈案例教学法在ASP.NET课程中的应用[J].职教文汇, 2011 (9)

[2]徐艳霞.引入案例教学法, 提高教学实效[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6 (11)

上一篇:电视图文下一篇:永恒的练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