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习题教学刍议

2024-09-25

中学数学习题教学刍议(共4篇)

中学数学习题教学刍议 篇1

初中物理教学大致有概念教学、规律教学、习题教学。其中物理习题教学又是重中之重, 有效的习题教学可以起到深化、活化知识, 巩固概念、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及时了解课堂信息, 掌握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意义、作用以及习题教学的种类和方法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 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定律

初中物理有许多基本概念 (如力、压强、功、功率、热量、比热、电流强度和电压等) 和重要定律 (如惯性定律、阿基米德定律、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等) , 尽管教师把有的概念和定律讲得很清楚, 学生似乎也听懂了, 但是如果不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习题, 他们往往是理解不透彻, 掌握不牢固的。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还必须经过他们自己的艰苦努力, 进行反复练习和深入钻研, 才能对这些概念、定律的实质和意义有清楚而明晰的认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最容易暴露出知识的缺陷。因此要通过练习, 弥补这些缺陷和纠正错误, 使他们真正懂, 并从懂中学会初步应用。同时, 解答物理习题可以使学生记牢定义、定律和常用的物理常数, 使他们掌握物理量的名称和量度单位。

2. 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解题时, 完全要靠自己的思考, 来独立解决问题, 并且克服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而克服困难的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能很好地进行逻辑思维, 发挥一定程度的创造力。因此, 通过解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解题过程中, 要用数学知识列方程式, 进行计算, 以求得最后答案, 所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物理习题的种类和解题方法

1. 问答题

问答题一般不需要数学计算 (或仅需简单口算) , 只要求用文字表达。问答题的解答过程大致可分三步:第一是审题, 弄清题中所叙述的物理现象及需要解释的现象;第二是确定物理现象所遵从的物理规律;第三是依据这些规律 (或引入公式)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或文字进行充分说理。当前物理教师问答题的教学是比较薄弱的, 也是学生最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问答题有200多题, 占有很大的比重, 因此, 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例如, 为什么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 容易摔倒?

这个问题一提出后, 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由于惯性。”这样的回答十分笼统, 没有接触问题的实质, 因而没有解决问题。正确答案是:“人乘车行驶时, 人对地面具有跟车同样的速度 (联系到参照物) , 人从车上跳下时, 由于人身体的惯性, 仍保持原来向前的速度 (联系惯性定律) , 而人的脚, 由于跟地面接触有摩擦力很快就停下来或减速下来 (联系运动和力) , 所以人容易摔倒。”这个答案说明:由于身体继续向前运动, 而脚要停下来, 这样可使人摔倒, 这就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2. 实验题

解答实验题, 有的需要应用实验的方法, 有的要求学生用实验数据来计算, 而后得到答案, 例如测定某种金属的密度。有的先由理论计算求得答案后, 再用实验验证, 例如, 在讲过阿基米德定律后, 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计算, 然后用实验验证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是否符合计算结果, 实验题对于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3. 作图题

这类习题是靠作矢量图或作有关图线来解答的, 其过程是:先根据题设条件, 选定一定的标度, 作出图线;再量出线段的长度, 就能确定所求量的数值, 有时还需要量度角度, 以确定方向。这种解题方法常用于解决力学和几何光学作图题。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 更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探究[J].教学与管理, 2000, (8) :63-65.

[2]谢嘉平.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经验与体会[J].才智, 2012, 9 (25) :109.

[3]赵仁清.关于物理习题教学方法的探讨[J].松辽学刊, 2002, 11 (4) :107-108.

中学数学习题教学刍议 篇2

数学习题课教学浅析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教学是一类重要课型。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掌握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使数学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专家、教师们对于如何上好一节新授课讨论的很多,而对于如何上好一节习题课讨论的相对较少。然而,习题课在数学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习题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习题课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理论完整化、具体化。习题课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另外,通过问题创设了一种适合学生思维的情境,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等技能和能力。从此也可看出学生的解题过程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活动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 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还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浅析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备课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一)备学生是习题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无论新授课还是习题课,掌握学生情况都是必要的。了解学生在新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否清楚,重点内容理解到什么层次,难点消化到何种程度,学生思维水平如何,还存在哪些困惑及作业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哪些等。必要时,还可以找些学生谈谈心,以便掌握情况。只有吃准了学生的情况,选题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

(二)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高效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掌握较好的地方可以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存在问题并长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做而且要反复做。例如:学生初学绝对值,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困难,可设计如下一组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1)绝对值等于4的正数是 ,绝对值等于4的`负数是 ,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 。

(2)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大于它本身的数是 。

(3)绝对值小于3.5的整数是 ,绝对值小于6而大于1的整数是 。

2.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首先,习题选择时要注意避免习题的重复,不要认为希望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强化而选择大量重复的习题,这会使一部分同学失去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另外,数学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有时看看题目哪个也不错,都想让学生做一做,结果题量大了,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 规律 ,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3.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会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可设计A、B、C三组习题:

A组:(1)(x+2)(x-2);(2) (5-2n)(5+2n)

B组:(1)(-x+y)(-x-y);(2)(-5m+2a)(-5m-2a)

C组:(1)4(a-b)?-16(a+b) ?;(2)(a-b+c)(a+b-c)

这三个不同层次的习题,基本要求一致。A组为基础题,与课本例题相近,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B组题为 发展 性习题,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C组题为综合性习题,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习题课教学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1.习题课教学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目前,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都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表现。习题课的目标之一是要通过解题来强化对某一知识的全面深入理解,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创新过程。因此,在出示问题之前,先回顾并列举相关知识点就非常必要,并且在黑板的某一角保留下来,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该知识点,既清楚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对学生分析问题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2.教学的方法要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出示问题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然后启发并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讲出思路或提出疑问,教师应避免讲自己的思路而抹杀了学生的思路,因讲正确的思路而掩盖了学生错误点的暴露,需要演算或作图的地方应让学生进行,教师多走走、多看看,从而发现问题。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教学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素质 教育 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参与欲望、参与过程、体验成功组成。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习惯,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这个过程也是多种思路迸发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倡一题多解,选择最优方法。

4.习题课教学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的核心,是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抽象与概括,是数学的灵魂。而习题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最佳时机。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还仍然不具备任何数学逻辑思维,对问题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直观的、形象的理解。在初中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从说点儿理、到说理再到推理的基本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提炼数学思想及方法,强化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这有利于学生优化认知结构,活化所学知识,深化思维层次,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5.教学中要注意归纳总结

刍议新课标下的物理习题教学 篇3

一、习题课应该由易到难, 逐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老师都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 上课尽可能地讲更多的习题, 但是显然学生并不像老师想象的这样能接受那么多, 特别像中差的学生, 有时老师讲中等难度的题目时他们就有可能听不懂, 这样老师讲再多也是无用功。

我们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习题内容。一方面, 对于知识难点, 要想办法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把知识拉成线, 拉成条, 化整为零, 消化知识硬块。另一方面, 在解决物理问题中要注意,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存, 而且发生着动态的相互作用。综合考虑学生认知上存在“最近发展区”和知识的习得要“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

习题教学一定要由易到难, 逐层递进。

例如, 在讲解与灯泡相关的电功率的计算时, 我设计从灯泡的名牌说起, 到求灯泡的额定电流和电阻, 要求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进而到两个灯泡串并联的功率和比较其亮暗程度, 由点到线、到面, 逐层深入。具体例题如下:

例 (1) 有一“200W、40W”的灯泡, 它的额定电流和电阻各为多少?接入110W的电路中, 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将两个相同的这种灯泡将串联接在220V的电源上, L1、L2的电功率P1、P2各是多少?

(2) 灯泡L1和L2上标有“220W 40W”和“220V 60W”的字样, 将它们串联接在220V的电源上, L1、L2的电功率各是多少?哪个灯泡更亮?

二、教会简单的, 学会复杂的

教师在教学法中, 把典型的例题按其物理过程和物理思想的有机构成, 采用变式手段, 分解成过程单一、思维清新、方法明了的几个简单的题目, 再进行独立而有机的解答, 让学生逐步地由高到低、由外到内、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真正感悟答案之外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思想实质, 最终, 将典型的例题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化于“无形”之中, 这就会使习题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逐步引导学生独立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会学生简单的, 让学生会解决复杂的。

物理教师应该全局把握中学物理的思想、方法, 能针对具体教学内容, 去寻找一个既简单明了又能承载物理知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教学功能的知识切入点。然后在小小的知识点的教学中, 小题大做, 做精、做深、做透, 让学生感到物理简单、好学, 又可以真正领悟物理的思想和方法, 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日常习题教学智慧在于“简单问题深入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

在讲解有关欧姆定律的计算时, 我主要强调学生熟练下列两种情况下的求解计算, 其它题型总是由这两种情况变化而来。

三、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总结

这个方法对一些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这些学生能力不强, 大多不能独自总结典型题目和总结方法,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对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是很有帮助的。首先根据学生情况特点, 选例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 即通过这些题目, 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 克服缺点。即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 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三是拓宽视野, 增强适应性。四是优化组合, 努力创新。即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 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的形式、提问角度乃至叙述方法的各类题目, 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 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就可降低题目的难度, 增强解题的自信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搜集和整理题目:一是对教材中原有的习题改变提问角度和条件, 即一题多变;二是对学生含混不清的问题编一些思考题, 即一题多问;三是有的题目尽量和生活中的物理相联系;四是习题尽可能一题多解。当然, 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 选一种他们易理解并解题过程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似乎更为重要。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容易养成牢固的定向思维。定向思维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很有用, 只要记住公式和规律, 记住老师讲解的套路, 就能够解决物理问题, 但有时定向思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解题思路。因此在习题上除了分析解题思路外, 要留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一些他的解题思路, 再由老师点评,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经过不断地锻炼和积累, 学生才能养成较好的思考习惯且掌握一些解题思路。

五、布置好课后习题, 让学生巩固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上通过例题的分析和讲解, 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某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如果在课后不加强和巩固, 仅凭课上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如何布置课后作业是很关键的。教师要精心挑选极具典型与知识技能紧扣的习题, 还要注意层次性, 例如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 “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 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对于“选做”习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去完成, 并跟学生说明“选做”题是难度较大的题目, 对于完成“选做”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表扬, 让他们获得更大的自信心。常规型的作业应尽量布置得少而精。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除了布置一些常规型作业之外, 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型的作业;如了解电磁断电器的原理后, 教师可布置这样一道作业———自制防盗警铃, 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提高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篇4

(一)解读目标,明确范围(二)预习交流,人人过关(三)梳理考点,形成体系(四)变式训练,展示提升(五)达标检测,反馈评价(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解读目标,明确范围

一节习题课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本节学习,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数学思想,形成什么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解读目标的方法有:可以是教师自己直接给出学习目标,或者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也可以找一名学生来读目标,再令其找出目标中的关键词。

二、预习交流,人人过关

要想上好习题课,就要把基本知识以题组的形式呈现,不能单纯的只讲概念,而应在实际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即“基本知识习题化”。做到题题不重复,题题有目的、题题有深意,习题安排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娓娓道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所要复习的内容精编、精选习题。

三、梳理考点,形成体系

梳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

在习题选择上要做到以下四点: 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本节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2.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3.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习题要进行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

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变式训练,展示提升

所谓数学变式训练,即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结论的形式或内容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也就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变式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化归、迁移思维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运用变式训练可以提高数学题目的利用率,提高教学有效性,起到综合运用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充分理解数学本质属性的作用.这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下面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训练,激活数学思维。1.概念的变式训练

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概念的形成,尤其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因而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多方面呈现概念的外延和触及一些“貌似神离”的情况,以便突出概念的内涵,使学生能深刻、准确地理解掌握概念。2.公式、法则、定理等的变式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公式、法则、定理中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本质规律,使学生能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3.题目形式的变式训练

题目形式的变式训练就是让学生同时练习那些在知识、方法上有关联,而在形式上又不同的题目组成的题组,使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方法及重要的数学思想加深领会,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

变式题的教学,先让学生议练,教师在知识的转折点上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点拨,在思路上为学生扫除障碍。

4.解题方法的变式训练(以变促能,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设置“一题多解”类变式训练,引导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思想方法来思考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达到以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五、达标检测,反馈评价

课堂检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反馈,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它的作用不仅在于检测,还可以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因此,为了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堂检测的习题要少而精,要紧扣当堂的知识点进行检测,这样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知识点,并能够学以致用。课堂达标检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明确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灵魂,在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像在赛跑;而在目标不明确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像在散步;两种课堂教学的效率差别很大。2.精心设计 达标检测的设计要做到量少而精,适时、适量、适度、有效。3.适时及时有效

(1)及时进行反馈。评析时要抓重点、抓典型,分析透彻,从认知结构上把错误纠正过来,以免学生一错再错。

(2)“当堂达标”环节增强了师生的效率意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3)学生学会分析错因,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课堂上可以把学生出现的典型性错误拿出来让学生一起分析,掌握分析的方法。并让学生用文字来记录思维的过程。

4.达标检测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首先要坚持不懈,每节课都要做这些训练。持之以恒。不能遇到问题半途而废。其次,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每一名学生。

(2)方法:集体检测法。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本节课的目标进行检测。

做法:学生先自我检测,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解决绝大部分问题;对本组内仍存在的争议或疑惑再在班内进行生生、师生的交流,以便在交流中进一步达成共识,达成补偿教学。

5、各小组算出平均分后进行汇总本节课得分,评选出前三名,进行奖励加分(5、3、1)作为下次课的起始分,对本节课表现最好的小组奖励免写今天巩固性作业1次的奖励卡,来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课堂结尾时用二、三句话点明重点、要旨,更显生动有神。学生会有所顿觉,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如果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小结,并进而学会如何做好小结,对巩固课堂授课效 2 果,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学习能力,将是十分有益的。布置作业----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上一篇:高职英语课程建设下一篇:ANFIS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