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PLC的教学方法(共11篇)
中职PLC的教学方法 篇1
PLC即是《可编程序控制器》, 是机械制造以及自动化类专业所开的一门专业课。PLC技术在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对设备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PLC课程是一门理解难、编程难、应用难的专业课, 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能扎实掌握PLC知识与应用。
1 PLC教学的现状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PLC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 学习之初是有着浓厚兴趣的。但由于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不好, 存在自卑害怕的心理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在PLC后续的学习过程中, 特别是涉及编程指令教学时, 会产生畏难现象, 从而会缺乏积极主动性、过强的依赖教师。此外, 中职生对创新能力的养成也存在着错误的认识, 认为创新是工程师或者领域顶尖专家才能办到的事情, 于是不重视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也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PLC教学的现状, 很多教师都能够发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增加了实验课的比例, 使PLC教学在效果上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 但没有重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消化吸收和再利用、再创新的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应用中也就体现不出教学效果, 存在“能考、会做、不会用”的现象。
2 PLC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类电器自动化设备在工业领域甚至更广的领域被普通应用。中职生是以培养成为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 仅仅学会了基本的技能, 远远还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尤其是企业目前对开拓创新能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 学生不仅要把核心的PLC课程学好,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以适应社会生产发展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
3 PLC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独立思考能力、求异思维品质、合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因素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3.1精挑细选教学、实验内容, 培养学生好奇心、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PLC技术是在不断的更新发展的, 促进了PLC课程教材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不同教材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新技术介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做到精挑细选, 安排教学内容时注意与时俱进, 对重复的、过时淘汰的内容要及时地删除, 并结合专业特点、融合本学科前沿科学知识等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又达到补充教材, 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例如可在介绍OMRON相关的PLC系列产品时, 可将过于陈旧的“P型机”内容删除, 而增设“CS1D双机热备PLC”相关的产品介绍内容, 以及关于PLC网络体系结构等新的知识内容。
PLC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要注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精选实验课实验内容。在选择实验内容上应注意结合学生目前的水平, 太前沿尖端课题的实验内容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实验内容选择上应有梯度, 多元化。在扎实学生基础后再进行中等难度以上的实验。同时注意应选择实验方案多、设计思路广阔的实验内容, 以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实验方案, 帮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3.2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后, 还应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教学阶段、不同章节内容特点来选择具有启发性、讨论性以及自主学习性的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 教师在讲解C系列PLC指令系统时, 可采用CAI来对该指令的工作原理和过程进行演示, 结合演示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引导, 启发学生掌握指令的特点和如何应用该指令。例如, 位移寄存器指令SFT, 这一指令只有在SP端遇到脉冲的时候, 才发生位移, 倘若SP端没有遇到脉冲, 不论IN端如何变化, 位移都不会产生。教师结合CAI演示, 从而启发、引导学生, 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指令的相关知识。
在讲解PLC应用例子时, 教师可采用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在实际应用的控制系统中, 教师选取一些适合的案例作为讨论内容。事先对全班进行分组, 实践能力强又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实践能力弱又不善于求助的同学相搭配组成2人实验小组, 老师提出问题, 并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实践能力弱的同学不仅有较多的实践机会, 又由于得到同组同学的指导, 实践能力有了提高, 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 教师可选择分段传送带电动机控制作为案例内容, 要求学生先了解相关的控制要领并给出相应的程序, 然后就这些要领和程序进行讨论分析, 以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 然后就案例专题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提问, 要求学生在讨论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和动手来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教学等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有助于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中得到共同的成长,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调动思维, 举一反三。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更能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提高, 在实际问题中分析问题和创新性的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3通过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实验环节是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渠道, 也是PLC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建立和完善能力培养导向的PLC实验教学体系。具体来说, 教师可对实验指导书进行重新整理和改编, 将陈旧落后的指导内容予以删除, 对与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实验项目酌情删除, 将类似的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合并。此外还应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 增加设计性实验, 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 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开设实验项目, 通过这样的实验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实验以设计性实验为主, 主要是促使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学生根据设计性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目的和要求, 先查阅相关的理论知识, 讨论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和具体程序步骤, 主动到实验室中进行编程调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疑问, 教师应从思路上启发学生和指导学生, 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实验的意识和能力。在学生实验成功完成后, 教师再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和总结。同时, 教师应适时的鼓励学生, 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体会到创造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设计性实验为主的课程实验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3.4通过下企业实践,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在PLC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在PLC技术方面的创新意识, 我们将组织学生到成功的企业或工业基地作为期一周的实习PLC的实际应用。先请企业熟练工人讲解设备的工作过程、操作步骤, 让学生熟练操作机器。再请技术人员分解设备程序, 详细讲解各段程序的控制过程, 对应的操作动作。例如开机程序会执行的动作与程序的对应, 对某一器件设置故障, 比较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设备的动作过程, 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元件。实习结束, 要求学生上交一份PLC设备实习心得报告, 提出设备程序的优化。老师打出学生下企业的实践成绩。同时, 学校还聘请企业技术负责人到学校介绍经验, 在拉近学生与成功人士距离的同时, 使他们感受到创新能力对于PLC应用及成功企业的重要性。
3.5进行多元评估, 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欲望
PLC课程考核对学生来说并不只是简单的分数, 正确的评估考核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不合理的考核会削减学生的创新主动性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 在课程学习效果评估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 转化评价重点, 实行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重视学生的再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评价。最传统的评估方式是教师评估, 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 其缺点为耗时、效率低。因此除了教师评估, 还可结合其他评估手段, 如学生自我评估、同学互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如一学生编程完毕后可由另一学生进行检查评估, 再输入PLC模拟运行, 评估这位学生编程的正确性, 也对检查的学生进行了考核。多种评估方式同时进行, 可提高评估效率, 节省时间, 调动学生积极性。
具体可以将课程成绩、实验设计考核、下企业实践成绩分开进行。PLC课程考核主要对学生的平时作业情况, 课堂表现, 实验课学习情况、下企业实践成绩、学生课余完成PLC调查情况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来综合打分, 多元评估, 尽量保证公正公平。对各学习阶段中体现出的创新行为, 老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并酌情加分, 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4小结
PLC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升教学效果, 必须对PLC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转变教学理念, 多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实现如何教好学生, 还应注重如何让学生学好。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燕芳.“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0) .
[2]吴亦锋, 陈德为.机制专业PLC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机电工程技术, 2006, (09) .
[3]刁统山, 王连飞, 杨爱新, 曹玉.改革PLC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09) .
[4]高林.中职学校PLC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华章, 2013, (01) .
[5]覃贵礼, 陈贺璋, 敖茂尧, 覃娟.多媒体技术在《PLC应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机电技术, 2010, (04) .
中职PLC的教学方法 篇2
摘 要:PLC应用技术作为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它的理论性和灵活性均较强,对实践环节也有较高的要求,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初期也碰上同样的问题,后来进行教学改革,实行一体化教学,教学效果不错。
关键词: PLC
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
PLC(可编程控制器)综合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种新型自动控制装置,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机械制造、轻工业等各种行业,成为了很多学校工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抽象的专业理论课,学生感觉较难入门,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笔者在实施PLC课程的教学初期,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教学效果一般;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进行了教学改革,改革了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授课的传统,变为按课题式单元进行教学,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结果发现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果变好了。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些做法和思考进行探讨。
一、合理地改革教材,设计好每一个实例课题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用于教学的PLC教材,没有成熟的技校配套教材,教师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学生在所有理论学习完后,才进行基本操作,由于时间上滞后,教学效果很不好。因此,教师实施教学时,则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而开展教学,编写相配套的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根本。
PLC课程的引入,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和机床电路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此时,学生对继电器控制线路有了较扎实的基础,而PLC是由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演变发展而来的,两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密切联系。为此,笔者在PLC课程的教学时,从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中的点动、单向连续运行、正反转等控制线路引入,用PLC改造上述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由于学生对上述线路的工作原理、安装接线、通电调试都很熟悉,能较快地学会PLC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PLC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重新编排教学内容,搜集了几十个PLC应用实例,并通过筛选、整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个课题以一个应用实例为主题,由应用同类指令的实例课题组合成为一个教学单元,单元内的课题按照其难易程度来安排教学的先后顺序,这些实例课题既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又要包含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施一体化的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二者截然分开,一般是先进行理论课教学,然后才进行相应的实操训练。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欠佳的问题,学习理论时,不能及时进行训练,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技能,不能学以致用,自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体化教学模式能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得当,实施过程评价体系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了相关的知识后,引导学生自己完成该程序的编写、上机验证。然后,挑选出几个学生用不同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对他们的设计程序进行展示,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程序设计的思路、各段程序的功能及如何实现生产控制要求;再由大家一起评论其优缺点,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操作中学会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而且在时间上要有保证。
2.实行单元过关制度,检查教学效果。
为使学生能积极参与,任课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单元过关制度,增强学生学习的适度紧迫感。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一次单元综合测验,任课老师通过测验来检查学生对课题的掌握情况,以及时地查漏补缺,也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成效
1.学生学习兴趣浓,提高了学习效果。
每个课题以实例为重点,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理性变为感性,便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兴趣大增,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具体实例的方法、步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在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理解和升华,使之形成一种新的职业形态。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 教师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要实施一体化教学,这不仅要求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更要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不仅有既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又要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能力,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
笔者在PLC课程教学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课题式单元教学,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落实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双喜;一体化案例教学在PLC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2期
[2]张振英;论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策划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34期
中职PLC的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中职;项目教学法;PLC教学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工作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因此,项目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以用促学”,即以任务为驱动,将工作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整合。
二、项目教学法在PLC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PLC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通用自动控制装置,它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控制领域。PLC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具有指令多、理论知识抽象、编程思想复杂,但实践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学习PLC时常常感觉内容抽象,枯燥无味,不容易听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能够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掌握PLC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PLC操作技能水平,做到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最终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三、项目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实施过程包括六个步骤,即项目任务分析、信息的收集与传递、项目方案的制定、项目方案的组织实施、项目过程的检查、项目结果的评价。那么,如何在PLC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呢?下文以“液体搅拌器系统的设计”的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1)项目任务分析。项目任务由教师提出,这个项目是实际中会用到的液体搅拌器,利用图片、视频和仿真课件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同时提出问题“搅拌器要怎样控制”,由学生构思控制的要求,教师给予细节补充。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项目设计的难度。
(2)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学生得到项目及要求后,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建议4人,由好、中、差学生合理搭配组成,并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进一步分工。学生进入自主学习阶段,网上查阅关于搅拌系统资料,查阅本系统配件中各低压电器的型号、使用方法,查阅《PLC项目实训》中基本逻辑指令、计数器和定时器的使用方法和经验设计法设计的步骤和要领等,同时教师要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3)项目方案的制定。根据项目要求以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设计出项目方案,内容包括:确定电器元件的型号和数量,分配PLC输入输出端子,设计I/O接线图,梯形图,编写指令表以及系统的安装工艺程序调试的方法及步骤等。教师在此阶段要起到辅助的作用,及时了解学生对项目认识的程度,并辅导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掌握设计一个控制系统的基本步骤。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发言,主动参与小组讨论。
(4)项目方案的组织实施。小组分工合作,备齐并检验电器元件的质量,按工艺要求进行系统的安装与接线,用编程软件编入PLC梯形图,检查接线和程序的正确性,PLC程序调试,PLC控制系统调试。学生按分工各自完成相应内容,教师巡查指导,当学生在项目实施中遇到难以自行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查找问题原因,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求解决措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安装接线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操作是否正确规范。
(5)项目过程的检查。各小组将编写好的程序由小组每个成员各输入一遍,调试正确后接线,由小组成员检查无误后进行系统带电试车。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任务检查,确认小组任务完成结果的正确性。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可要求小组学生进行讨论,修改程序,检查连线,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尝试,找出问题的所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项目结果的评价。学生按要求完成项目后,对成果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再由教师进行成果的评价。教师评价的重点应放在项目实施和调试的过程,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全班探讨,先由学生给出解决方案,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学习。最后评价时,教师应总结项目教学中出现的相关知识,以便梳理学生的知识网络,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有信心实施后续项目。
四、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反思
在PLC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
(1)重视导入,抓住学生的“心向”。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选择项目任务时,要注意贴近现实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事物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2)巧用效果演示,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项目确定后,教师最好先实施一次该项目,一方面,对项目有全面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展示案例效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项目教学活动中来。(3)抓好实施过程指导,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例如,个别学生在设计正反搅拌循环次数时,由于对计数器的使用没有完全理解,在程序运行时,发现不能按控制要求实现工作。这时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索,不断调试运行,主动分析,经分析修正后,达到满足控制要求。当通过努力最终成功时,学生充满了成就感。
2. 重视总结交流,让学生切实掌握技能。
项目总结可以在项目结束时进行,也可以贯穿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应协助学生理顺项目思路,明晰项目所训练的内容及最佳思考方法,总结学习策略,找到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教师更要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项目过程,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从而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项目活动中。这既强化了学生的综合技能,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是PLC教学中实用有效的好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开平市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姜治臻.PLC项目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黄维新.实践教学是职教课程改革的核心[J].职业技术教育,2006,(26).
[4]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时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6).
中职PLC的教学方法 篇4
关键词:PLC仿真软件,PLC编程,教学效果
一、PLC简介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开发的计算机,目前国内外自动控制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控制器。它采用以传统电气图为基础的梯形图语言编程,编程易掌握,在控制方面优于计算机,目前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轻工、汽车及冶金等各种行业。为与企业接轨,目前职业学校的机械、电气专业都相继开设了有关PLC的课程。我校开设了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
二、PLC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编程要求高,学生学习有难度
PLC是一种工业自动控制装置,该课程具有编程信息量大、编程相对枯燥的特点。在PLC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编程普遍感到有难度:学生要根据PLC控制要求来确定编程方案,只有对电子技术、电力拖动等课程的理论、实操能力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学好这门课程。而职校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因此导致学习这门课的编程有一定难度。
2.实训设备配套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弱
首先一套PLC实训设备价格高。PLC编程必须有主机、外围元件等硬件支持,而很多职业学校的资金有限,不能大批地购买实训设备。而近年来随着招生人数增加,无法保证学生人手一套。其次只要是做硬件实训,肯定存在设备的损坏和材料的损耗,这不仅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也增加设备维修、维护成本,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理论与实践脱节,抑制学生思维开拓
通常的教学过程:先讲解基本指令,再讲解梯形图编程方法、规则及注意事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训操作,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未能及时创新学生的思维发展。
我根据这些常见问题,经过实践教学和探索,认为把PLC仿真学习软件(该软件名称为FX-TRN-BEG-C)应用于PLC教学中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理想方案,通过让学生学习三菱FX2N系列的PLC基本指令和应用,并利用仿真软件作为教学辅助演示,让学生真正了解掌握PLC的编程。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又让学生轻松地学习PLC,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仿真软件的简介
FX-TRN-BEG-C是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实践性教学的一个平台,该仿真软件只是通过虚拟舞台,以3维虚拟图画形式,加上声、光多媒体效果,使学习者有如能操控各种自动控制设备的感觉。而编程方法与三菱正式编程软件相同:学习梯形图编程,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运行调试。该软件通过梯形图程序输入,在后台将程序转换成指令语句表,写入到模拟PLC主机中,并模拟PLC控制界面,让软件中虚拟的机械设备按照设想运行。另外使用仿真软件学习PLC,只要将该软件安装电脑上,学生上PLC实训课时只要到机房上机,不需要很多器件及硬件连线,就能完成编制程序、模拟运行和调试修改等学习步骤,就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PLC的无穷魅力了。既节省时间,又安全方便,是学习PLC编程知识的得力工具。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能勤于思考,才能自主学编程,化被动为主动。
四、仿真软件的优点
1.降低实训成本,弥补设备数量不足
在仿真中进行实训,减少了设备使用,降低了设备损坏和资源消耗,减少了成本。当前课改中要求学校尽可能与企业接轨,以便学生毕业后可以零培训上岗。学校对实验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视,但对于教改要求,从数量上和设备上仍是远远达不到要求。技能训练与实验不同,实验通常是验证性,做几次就够了,仪器设备即使不熟悉,能完成就行,但是对学生实训操作要求能熟练掌握,并能举一反三,这就需要将操作经验转化为专业技能,学生经过反复训练,方能熟能生巧。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强化训练,待练习熟练后再改用实训操作,或者实训与仿真训练交替进行,就能解决因实训设备不足而带来的困难。
2.图象生动形象,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仿真软件依据计算机强大的显示,配以丰富多彩界面显示,利用3D虚拟空间设计,模拟出各种真实场景,使学生一进入仿真系统就被深深地吸引,如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升降机控制、皮带正反转传送控制、大小球分捡分拣线控制、舞台控制等,每一个场景都图文并茂,形象逼真。学生在任意一个场景中按照控制要求进行程序编程,仿真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软件一共分六个单元。A单元适于初学者的入门,主要简单介绍PLC,它用大量生动形象的3D动画图片介绍了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及工厂自动化领域应用PLC的许多例子,让学生通过A单元的应用、入门、编程,意识到PLC技术的实用性、趋势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PLC的兴趣和热情。相比教室里枯燥的讲述,学生更乐于接受生动的图片演示。
实践课程教主要是对原理的验证。常规讲解分理论和实训操作两部分,这样会使教学内容不连续,也会增加课时。而仿真软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起到了真实设备的教学效果,也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提供了条件。
3.仿真模拟效果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仿真软件在模拟运行过程中,系统能及时显示错误信息,再由学生简单判断就找出并修改错误,从而避免教师由于当面指责造成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也从很大程序上减轻了教师批改学生程序作业时的繁重负担。让教师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如何解决编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保证了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得到改善并提高。在操作方面,通过仿真运行观察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3维效果改进程序功能不足。同时,在运行中不但可以确认各个元件与程序的状态,还能适时监控各个元件的工作过程,学生能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另外仿真系统在操作中即使出现人为编程错误或操作失误,也不会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学生还可以从中吸取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说它是初学者理想的实践工具软件,经过短期的练习,便可掌握运用,安全可靠。教学过程通过动态的仿真操作使学生达到实物操作训练的目的,易教易学,生动形象,进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4.递进式的编程提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PLC学习中,重点是梯形图编程,难点是程序修改。利用该软件可以较容易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基本程序的学习B单元,主要有四个模块:基本输入输出程序、标准程序、控制优化程序、输入状态读取程序。在每一个模块,都给出了具体操作步骤,逐步提示学生如何编梯形图,并进行仿真调试、运行,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程序的编程。轻松的C单元,详细介绍了基本定时器T和计数器C,介绍了用定时器和基本计数器应用的典型实例。通过C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定时器和计数器的常数设定,动合触点等有了基本的了解。B、C单元采用递进式的编程提示,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PLC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帮助。通过这两个单元编程的训练,让学生了解编程的特点,掌握重点——梯形图编程方法,突破了学习难点——程序的修改、完善,为后续学习打下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后,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编程任务,让学生自己查指令、编程序调试并修改完成任务,老师只需要适时予以点拨,让学生在仿真软件的辅助下反复地查找程序错误、查看结果、反复调试再修改、不断优化完善程序,直至仿真运行的结果达到预期的任务目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编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与提高。
5.循序渐进式的课程设置,兼顾全体学生
因个体原因,学生在智力上有差异,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理解力、模仿力、表达及思维能力方面不尽相同,需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而PLC仿真软件就提供了一个分层教学的训练平台。该软件的D、E、F单元分别是初级、中级、高级单元,每一单元有6道难度不等的设计题,D单元难度最低;E单元难度次之;F单元难度最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能力较低的学生可训练“D单元”中的部分内容。对能力较好的学生可训练“E单元”或“F单元”中的部分内容。学生按需所取,各有所获,真正做到了面面俱到,这样学生自信心提升地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开拓了。另外,对于较复杂的设计题,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分工合作的教学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各小组的设计任务和目标,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五、仿真软件的不足之处
1.仿真软件毕竟只是仿真,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并不能完全模拟出现实中的实际情况。
2.仿真软件不需要安装设备、外接硬线,甚至例题中的输入/输出都已设定好,学生只能用它熟悉编程环节、学习编程技巧。
3.仿真软件只适用梯形图编程,不适于SFC功能图编程。若要开发PLC技术,必须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来巩固:通过学生虚拟和现实对照,提高学生的安装、排故、调试等综合实践操作能力。
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PLC辅助教学通过PLC仿真软件进行是可行的。学生通过软件仿真实践,不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通过仿真软件实现人机交互,并可以尝试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改变某些指令,再观察程序运行结果,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有成就感,产生深入学习PLC的动力。目前大部分学生通过使用仿真软件都具备了初步的编程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编程技巧,教学效果显著。另外对部分优秀的学生,可适当提出更高要求,鼓励他们用多种不同方式来完成程序编程,这样学生的编程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坤.浅谈PLC仿真软件在PLC教学中的应用.电子世界,2012-04-15.
[2]杨进.浅谈PLC仿真学习软件在PLC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教育,2007-05-08.
[3]谈PLC仿真学习软件在PLC教学中应用.《网络(http://www.studa.net/zhiye/090622/15045361.html)》2009.
中职PLC的教学方法 篇5
[关键词]中职PLC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关于PLC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已远远超出了顺序控制的范围,被称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 PC)。为区别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 PC),沿用PLC 这个缩写。PLC编程与应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注意实训环境、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方面的思考。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及优势
理实一体化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
理实一体化教学采取"教、学、做、考"四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适应中职学生实际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具体而言,其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保证了学生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第二,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第四,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要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理实一体化的教材、理实一体化的教师和理实一体化的场地。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而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地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
三、中职学校PLC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中职 PLC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要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中职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将学生的就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需要设置相应的课程,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教学当中还要将国家的有关法律制度纳入课程当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面对市场竞争的需要。第二,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中职 PLC 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提高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注重对学校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在职业领域当中的运用。同时,还要提高课程模式的实践性,增加实践在教学当中的比重,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增强职业在现实社会中的适应性。第三,课程内容要突出整合性。原有的教学课程内容相对来说都是彼此孤立的,在教学中的联系不是很紧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就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的组合,增强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利用模块化的形式将知识与技能进行灵活的组合,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教学目标最佳实现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强调的重点应该是实际应用,能够为实践需要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实践教学要与理论相适应,形成一种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课程内容中增加管理相关的内容,培养专门的高素 质管理人才,适应现代市场发展的需要。
2.结合实践改革教材
目前,多数中职院校使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教材中,基本操作、原理以及电路的应用等是分开的,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编写,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PLC 教学应当将专业知识与基本操作相结合,学校应当摒弃不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材,按照学生的特点与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与生产实践等,将知识点进行总结,有计划地展开技能训练。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可选择学校的专业教师开发一些校内教材,教师寻找一些行业的典型案例,按照教学目标将案例分解为实训项目。例如在讲解机床电路控制的过程中,机床电路有主轴电动机与进给电动机,进给电动机通常是在主轴电动机起动后才能正常运行,这个大课题包含的知识点较多,较为琐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一种控制路线为主题,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的结构或者控制功能进行授课,如此就能使学生理清思路,还能突出课程的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校企合作
为了提高效率,使学生都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中职院校应与企业合作,组建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学校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水平,引进企业的生产模式,加强合作,就能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学校应当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还可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将企业作为提高师生实践能力的课堂,帮助师生共同进步。企业可将学校作为培养优秀员工的基地,制定 “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如此便可缓解企业用人紧张的问题,还能节省培训经费,一举多得。学生通过实践,就能了解到所学专业的用途,在今后的学习中充分地运用PLC 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企业需求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中职院校应当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应当按照教学条件与学生的状态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到中职 PLC 教学当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适应社会的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明.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中职PLC教学中的应用[J].情感读本(中旬刊).2013.10期
[2]宋彭华.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PLC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1.08期
[3]夏颖.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12 .12月
中职PLC的教学方法 篇6
1. 现状分析
就当前的中职PLC教学来看, 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突出。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 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所学的讲完, 往往是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 而是一股劲的往前, 而且更多时候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 使得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导, 加上在课程设置模式上过于单调, 理论课就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研究, 实践课就只注重学生实践的培养, 而取得的效果是学生往往难以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难以有效的提升。加上中职生的生源质量普遍较差, 对于中职PLC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 而教师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存在的差异性, 下发的任务往往都是相同的, 有的学生能顺利完成, 有的则难以顺利完成, 久而久之增加学生的差距, 顺利完成的学生觉得太简单可以不用学, 难以完成的学生觉得太复杂学不会, 最终失去学习的信心, 这也是近些年来在中职课堂中“低头族”出现的重要原因, 这就不得不引起广大教师的反思。
2. 具体应用
在分析当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 在中职PLC教学中加强任务驱动策略的应用就应切实注重以下应用要点。
2.1 以新课改为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 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很多课堂看似活泼生动, 往往只是表面的光鲜, 而实际却成为看似高效而并不高效的课堂。所以作为中职教师, 必须在教学中加强新课改理念的渗透, 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致力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在整个课堂中注重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同时切勿将其作为课堂的主体, 而应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其为我们服务, 才能更好地在师生的协作下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2.2 任务驱动策略的具体应用
为了更好地在中职PLC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中职PCL教师, 必须对其的定义及作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切实加强对其的应用,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1定义。所谓任务驱动策略, 也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该方法主要是将任务作为教学的主线, 在注重学生为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将自身从传统的主体地位转移到主导地位上来, 才能更好地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 从而采取以学定教的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进而为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2.2作用。中职PLC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策略不仅对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和教学自身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学生来看, 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所提出的任务针对性的选择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 并促进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 并在小组的协作下促进任务的完成, 进而在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 采取自主交流和讨论的方式促进动态教学课堂的生产, 并在任务完成的同时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促进学生求知欲提升的同时促进其学习自信心的增强。就教师而言, 由于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 能有效的促进传统教学理念的完善, 并以完成任务为目标, 加强与学生的多维互动, 给学生和教师之间搭设更加畅通的沟通平台, 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促进动态课堂的生成。对教学工作而言, 整个教学任务的开展紧密围绕任务进行, 任务的完成意味着教学任务的提升, 所以必须意识到其重要作用, 才能将其的应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来。
2.2.3具体的应用过程。为了更好地应用, 本文以中职PLC教学中《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教学为例, 就其应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第一, 通过创设教学情况将任务提出。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电钻主轴的顺、逆时针旋转自由的切换。并引导学生结合电动机工作原理, 以小组的方式对其进行探究, 最后提出本章节的任务就在于设计三相交流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的控制线路及其布线的方式和调试的方法。第二, 任务下达后因及时的对任务及时的分解, 结合电动机轴的正转、反转原理, 对调电子三相绕组的任意两相, 将电子电源顺序改变后, 实现改变轴旋转的方向。并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合作的方式, 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完成任务, 并以任务为中心进行资料的查阅和探索, 通过小组合作, 绘制原理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学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第三, 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一定要及时展示、交流,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明辨是非能力的有效途径, 也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学生通过回答“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等问题进行自评、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教师点评。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任务驱动策略在中职PLC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必须掌握其应用要点, 才能更好地促进中职PLC教学质量的提升, 并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中职人才, 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摘要:在中职PLC教学中, 采取任务驱动策略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在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核心下, 通过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采取这一教学方法是践行新课改理念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所以本文主要就如何在PLC教学中加强任务驱动策略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职PLC教学,任务驱动策略,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海.任务驱动法在PLC教学中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11:131-132.
[2]夏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2:124-125.
中职PLC的教学方法 篇7
在PLC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即有设备结构又有工作原理, 既有指令运用又有编程方法, 既有典型单元程序又有综合应用程序, 具有逻辑性、应用性、综合性、典型性的特点。根据课程的这些特点, 在PLC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 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PLC课程的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最终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法, 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以任务为驱动,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任务驱动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将PLC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如PLC的基本指令、功能指令及其综合应用等, 以任务为驱动,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运用PLC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包括创设情境、设计任务、自主学习、效果评价这几个阶段。下面以“机械手的PLC控制”的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1.创设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主题, 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学的习情境, 使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和形象。如, 在机电一体化实训室进行PLC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 以YL-235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为教学平台, 运用PLC的知识, 对机械手、电动机等设备进行控制。真实的场景、明确的任务、直观的工作过程, 不仅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使学生联想已有知识和经验, 进而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认知新知识, 发展能力。
2.设计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主题, 选择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案例或工作环节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既学习任务。如:机械手的PLC控制。设计的任务要完整, 包括方案、实施和结果,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明显的成果, 具有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要难易适中, 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 从而提高的学习积极性。
机械手的PLC控制过程如下:
机械手的悬臂伸出→手臂下降→手爪合拢抓取工件→延时1s→手臂上升→悬臂缩回→机械手向左转动→悬臂伸出→手爪松开→悬臂缩回→机械手转右→回原位后停止。
3.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阶段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 教师必须认真组织,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个阶段以学生为主体, 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起引导和辅导作用, 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实施时, 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2~4人, 选定一名组长, 组长带领小组开展讨论, 制订学习方案和任务实施步骤。
任务的实施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重要的一环, 老师要耐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学习的严谨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思维、新方法解决问题,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倡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本次任务的具体内容及步骤包括:
(1) 选择PLC。引导学生选择PLC类型, 主要考虑PLC的输入输出点数及输出方式。
(2) 绘制电气原理图。确定PLC的输入输出端口, 画出I/O分配图。再根据规格部件的工作原理画出电气原理图。
(3) 设备的安装和电路的连接。根据安装图和电气原理图安装机电设备, 联接电路, 并检查正确性。
(4) 编写控制程序。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实现同一控制目标, 选择简捷方便的控制方法编写程序, 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运行调试。引导学生探索模拟调试和设备运行调试两种不同的方法。在程序调试过程中, 针对学生会发现的问题, 如计时器不准确, 计数器不能复位等。要引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的资料,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 分析发现错误原因,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自主学习能力和及协作意识。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 要突出技能和能力考核, 加强过程考核。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 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 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 实现了教学做一体, 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互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纪慧芹.走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 2007, (6) .
[2]吕闻.项目教学法在中职PLC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5.
中职PLC的教学方法 篇8
一、改革课程内容
对PLC教学进行改革的前提是对PLC课程内容的改革。
(一) 分析教材
现在的PLC教材种类繁多, 而且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从结构到原理;从编程到调试;从安装到维护无不涉及, 但其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中职学生学习, 因此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 结构原理
由于PL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论性较强, 学习起来比较晦涩难懂, 这会对学生的学习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更重要的是,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兴趣。因此可以适当降低该部分内容的难度, 必要时可对这部分内容作相应的删减, 重点以讲明、讲透为准。
2. 软件编程
编程是学习PLC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容, 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因此对中职类学生而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突出和强化了软件编程, 并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系统应用
PLC只有放在具体的应用系统中才具有其现实意义, 也才能真正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因此, 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联系生产实际分析、讲解PLC的应用。如:PLC控制工业小车往返运输、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的PLC模拟控制等。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讲解, 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 分析生产实际
以往, 我们的学生毕业后, 往往不能直接参与生产实践, 到企业后往往还需要进行再培训, 这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 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声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 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因此, 课程内容的改革还必须考虑到生产实际。
现在的PLC种类很多, 典型的有三菱、欧姆龙、西门子等。而大部分教材的内容都是针对于某种品牌的PLC或某个型号的PLC为例进行分析讲解的, 有时侯它并不能代表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何缓解课本内容和生产实践这两者之间的这种矛盾呢?我的做法是加强对企业所用PLC设备的调研。通过走访企业, 了解企业现有PLC控制设备, 确定一二种较常见的PLC作为学习、分析对象。比如, 我们通过对周边企业的了解, 发现, 现在企业中最常见的PLC品牌为三菱、西门子、欧姆龙、松下等。通过分析比较, 我们最后决定以三菱和西门子的PLC为学习、讲解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穿插讲解。同时通过比较, 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两种常见的PLC的使用方法和编程技巧。
二、改革教学方法
如果说课程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前提的话, 那么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 理论教学
所谓的理论教学并不是完全在课堂上进行的, 由于课程的特点, 课堂上的理论课不但枯燥乏味, 而且晦涩难理解, 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将大部分的理论课也都带进实验室甚至生产第一线。比如在讲解PLC的硬件结构时,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几张图, 几份资料或几个课件是难以表达清楚的。这时, 我就在实验室对PLC进行分解, 让学生更好地、更清晰地了解和掌握PLC的组成结构及其特点。又比如在讲解PLC的基本指令时, 可以让学生边学习理论, 边动手实践, 当堂的内容当堂消化,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二)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PLC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我校专设了PLC实验室和PLC模拟工控室,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在做工业小车的PLC控制实验时, 首先要求学生了解整个实验的组成结构及控制原理;其次, 要求学生输入程序, 最后进行调试并写出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的得与失。
通过实验,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PLC的认知度, 同时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也是大又益处的。
(三) 综合实践
实验教学并不完全等同于实践教学, 如果说前者倾向于培养学生对PLC控制原理及过程的理解的话, 那么后者更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它牵涉的专业知识更广, 所要求的知识面也更宽。比如在工业控制系统中, PLC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往往还要牵涉到如机械、电工电子、液压、传感器等多学科、多体系的课程内容。因此, 我以小组学习的形式, 安排学生组装与调试包含了机械、液压、传感器、PLC等多学科知识的机电控制设备, 通过这些综合实践, 学生真正理解了PLC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原理。培养了学生基本的PLC控制技能, 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改革考核形式
考核是衡量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及理论考核的易操作性, 在考核时往往是重理论, 轻实践。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得一些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得不到充分的肯定, 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考虑到本课程的特殊性, 我主要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一) 淡化理论考核
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 首先, 我们减少和降低了PLC理论部分的考核内容和难度, 如PLC的结构和原理。增加了一些和生产实际相关的知识点, 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各类传感器, 检测元件等。其次, 我把可以以实践形式考核的内容都加入到实践考核的内容中去, 如编程题, 以往我们都是以书面的形式让学生以笔试的形式完成。虽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学生对PLC的认知程度, 但是PLC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仅仅通过几道编程题或一张试卷是很难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
(二) 加强实践考核
实践考核是衡量一个学生对该课程综合掌握情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实践考核, 可以很好的培养和衡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PLC控制步进电机为例, 通过实践考核, 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软件编程能力、硬件维护能力, 而且还可以反映学生对步进电机的认知程度以及学生对PLC系统的综合调试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
我校与本市区域内多家机电企业保持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利用这个平台, 我经常抽出时间对与PLC控制技术相关的行业和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通过调研, 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校企合作关系, 给学生提供了下厂参观、实习、实践创造了机会, 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反复中, 提高自己的技能;另一方面, 通过调研我们及时了解到了PLC应用的一些新领域及企业对PLC控制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 以便我们更好地调整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 使之与行业、企业相适应。为学生将来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职PLC的教学方法 篇9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可编程控制器) 是继电接触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具备逻辑控制、定时、计数等功能, 它取代了继电接触控制系统。
PLC采用直观的类似继电接触控制电路图的梯形图语言, 采用计算机顺序执行存储程序的原理, 并采用了微电子设计和制造技术, 是继电接触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即工业专用计算机。它既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控制功能由软件实现),又具有继电器控制系统的优良抗电噪能力(适应工业控制的各种恶劣工作环境)。PLC还具有很强的联网能力和高可靠性,不仅可以单机使用,而且可以与计算机结合组成集散式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控制的基础部件,是工厂自动化的支柱之一。因此,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电工、电子、机电、制冷等专业都开设了《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
现在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教学都采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可编程控制技术》(以下简称教材)。但是,由于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不够丰富,有的例题和习题也难以在PLC实验室进行试验。因此,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来授课,教学难度很大。如果教师要求设计的课题过于简单,学生就没有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要求设计的课题过于复杂,难度过高,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畏难而不愿意学习设计。因此,教师应构思一些难易适中的容易在PLC实验室试验效果的课题来指导学生设计,这样对于激发学生对PLC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PLC程序的设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设计PLC课题
PLC课题设计的主要步骤(1)分配输入输出设备,即确定哪些外围设备是输送信号到PLC的,哪些外围设备是接受PLC输出信号的;(2)画出PLC与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相对应的I/O接线图;(3)确定控制系统必须完成的动作及完成这些动作的顺序,设计PLC程序,画出梯形图;(4)在计算机上用专用软件画出PLC的梯形图,并将梯形图转换成指令,再传送到PLC; (5)运行PLC,观察效果,对程序进行调试。在学校的PLC实验室里,大部分PLC课题的程序是用指示灯来验证其效果的,利用指示灯可以设计出很多实用的程序。
设计课题实例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些例子。
1.两个电机顺序启动、立即停止和两个电机顺序启动、顺序停止
课题1—1为两个电机顺序启动、立即停止。有两个电机KM1和KM2,控制要求如下:按下启动按钮,KM1启动并自锁,延时5秒之后,KM2启动并自锁;按下停止按钮,KM1和KM2立即停止。
课题1—2为两个电机顺序启动、顺序停止。有两个电机KM1和KM2,控制要求如下:按下启动按钮,KM1启动并自锁,延时5秒之后,KM2启动并自锁;按下停止按钮,KM2立即停止,延时5秒之后,KM1停止。
这两个课题,从题目上看,差别不大,两个课题的I/O接线图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讲解课题1—1,并用指示灯来代替KM1和KM2,在PLC实验室演示其效果。然后,教师将课题1—1改成课题1—2,并提出问题:“如果电机停止时也要求顺序停止,怎么办?”布置学生自行设计。有了课题1—1的例子,学生以为课题1—2也很容易,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课题1—2的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花了一定的功夫才设计出来,尽管花了时间,但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三人抢答器(一)和三人抢答器(二)
2—1为三人抢答器(一):由甲、乙、丙三个人组成一个抢答小组,每个人前面有一个抢答按钮、一盏指示灯,主持人前面有一个主控开关、一盏警告指示灯。设计要求如下:(1)在主持人闭合主控开关后,抢答开始,甲、乙、丙三个人谁先按下自己前面的按钮,谁前面的指示灯亮,另两个人再按无效。(2)答题时间为8秒,在后3秒主持人前面的警告指示灯闪3次(每次1秒),然后指示灯和警告灯均熄灭,可以重新开始抢答。
2—2为三人抢答器(二):由甲、乙、丙三个人组成一个抢答小组,每个人前面有一个抢答按钮、一盏指示灯,主持人前面有一个主控开关。设计要求如下:(1)在主持人闭合主控开关后,抢答开始,甲、乙、丙三个人谁先按下自己前面的按钮,谁前面的指示灯亮,另两个人再按无效。(2)答题时间为8秒,在后3秒,已经亮的指示灯闪3次(每次1秒),然后熄灭,可以重新开始抢答。
在PLC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抢答器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学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抢答的场面。但是教材中提供的抢答器是6人抢答器,对中职学生来说难度稍大。课题2—1和课题2—2,从题目上看,只有很小的差别;从设备上看,课题2—2比课题2—1省去了一盏指示灯,增加了一点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提出课题2—1,先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再指导学生设计,并试验出效果。然后,教师将课题2—1改成课题2—2,并提出问题:“我们可不可以省去主持人前面的那盏灯,让每个回答问题的人前面的那盏灯在最后3秒也闪3次呢?”,学生因为经过了课题2—1的设计,又看到了效果,他们会认为课题2—2也差不多,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进行课题2—2的设计,结果还是花了很多的功夫才设计出来。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学生的设计能力也得到提高。
3.红绿灯(一)和红绿灯(二)
下图是教材中提供的习题。原题目如下:利用MC、MCR指令设计交通灯白天与夜间的控制程序。控制要求:白天按图3时序工作,夜间所有路口黄灯每秒闪一次。
笔者认为,这样的题目对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偏大。笔者将这个题目拆分成红绿灯(一)和红绿灯(二)。红绿灯(一)是东西走向,即是三盏灯的控制。红绿灯(二)是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但不包括夜间控制。在学生学会红绿灯(一)设计的基础上,再
4.抽奖机
有8盏指示灯组成的抽奖机,按下启动按钮,8盏指示灯每隔0.01秒轮流闪动,按下停止(抽奖)按钮,只有一盏指示灯亮(可以先规定停在某盏灯有奖),重新按一下启动按钮后,8盏灯又重新闪动。
在教学中,笔者独创了这个抽奖机的设计课题,对这个课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演示效果也非常好。在教学中,教师可先演示这个程序的效果,然后要求学生去设计程序,学生如果设计时出现问题,教师可以再给一点提示和指导。如果教师买几本笔记本或其他学习用品作为奖品,在上课快结束时,突然举行抽奖活动,让学生轮流去按启动和停止按钮,指示灯如果停在有奖位置时,学生将获得奖励笔记本1本,此时学生对PLC编程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都活跃起来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还有一些课题,如广告灯、洗衣机的拆装等等。总之,基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喜欢直观教学的特点,教师构思一些难易适中的PLC设计课题,对学生学好PLC这门课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肖明耀.可编程序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2]高勤.电器及PLC控制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中职PLC的教学方法 篇10
一、基于PLC教材层面的改革探讨
作为机电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PLC的教材编制与设计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而言,教材的知识内容和编排体系却与现实的市场和实践需求相去甚远,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前很多PLC教材理论性很强、难度大、内容多,这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不高。第二,相当一部分PLC教材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从理论到实践的过度没有在教材中体现出来,知识性强而应用性差,并不适用于中职教育。对此,笔者认为,PLC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教材改革的尝试:
1.适当精简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不同于大专和本科教育,职业教育要求教材对知识的描述更多些,即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或技术“是什么”“需要怎么做”。但目前的很多教材主要是在描述“为什么”,并不适合职业教育。因此,权衡学科知识普及和知识的连贯性与实用性,需要对PLC教材中理论性极强的内容进行精简,特别是尽量简化一些晦涩难懂的原理分析。例如PLC的结构组成、工作机理等内容可简略叙述或安排在选学内容中,仅供一些有兴趣的学生自学,而其他内容则可以适当扩展。
2.将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各门课程的教材编制与设计以此为导向,建立基于能力培养基础上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PLC教材应依据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编制出诸多的教学单元模块,强化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在不同单元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应以案例教学作为主线,以实验教学作为主导,引入和编排丰富多样的经典实例,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当中多引入辅助性的媒体教材
多媒体教学是当下应用非常广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材是通过计算机的存贮技术,将教学内容存储并程序化的教材形式,其极大地扩展了现有的教学内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直观、形象和易于理解。运用索尼的TX93W PLC教材,教师就可以根据需要来编写教学中匹配的软件教程,通过鲜活的实景,用直观、生动、栩栩如生的媒体画面来演示PLC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以通俗易懂的演示方法说明基本指令。学生学起来热情很高,学习效果很好。
4.吸收整合相关课程的知识内容
现有的PLC教材编制通常只专注于本门课程和学科的知识,但是PLC作为扩展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还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电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基础、电气控制、数字信号和控制、闭环控制、电子电路、低压电器等。因此,PLC教材的改革可以通过整合不同课程的知识体系,增大PLC的知识含量,使PLC的教材不但涵盖电子信息技术,而且扩展到电气拖动领域的内容,这样既为学生学习PLC奠定了相应的知识基础,同时又增强了他们学习PLC课程的兴趣。
二、基于PLC课程的教学层面的改革探讨
针对以往PLC教学存在的方法陈旧、单一,理论与技能的实际应用相脱离等问题,笔者建议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项目教学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将项目逐一分解,作为主要驱动,使教学内容结合不同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导入。教师可将相对独立的项目分配给学生,培养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的收集信息、设计方案的能力与项目完成后的评估能力,使学生熟悉相关指令和程序,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分层教学法
所谓分层教学法是指依据PLC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需求,进行分层次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知识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包括一些基本指令,要求基础稍差的学生掌握。第二层次是挑战性项目,这一类项目包括较复杂和难掌握的项目,例如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实验、自动送料装车系统实验、水塔水位自动控制实验等,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学习。第三层次是难度较高的一些综合性项目。例如设计机械手、进行电梯控制实验等项目,这些项目适合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还可以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较为生动、形象、直观、动态的教学展现形式,深受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喜爱。这种教学形式不但可以有效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PLC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应跟随时代的脚步,积极引进、开发和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多媒体(远程教育)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的应用,PLC的教学可以将讲解与实验演示直观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边听、边看、边想、边做的一体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教材和教学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两者都不可偏废,教材是教学方法研究成果的体现,教学方法的探索也离不开教材的改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配合。通过教材和教学的不断探索和改革,我们希望能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学习PLC知识,提高PLC综合应用能力。
中职PLC的教学方法 篇11
一、“同课异构”的内在涵义
自21世纪以来, 人们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不断被转化为生产力而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中等职业教学作为培养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 采用“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 即实训教学的内容不变, 但不同的教师在实训教学中会有不同风格, 学生在实训教学课堂上, 也会从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出发而进行教学设计。当教学设计用于实训教学中时, 就会使教师的教学风格各有不同, 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同。由此可以理解, “同课”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异构”是指教学设计有所不同。“同课异构”就是基于学校的教学资源而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同时还要优化各项资源。“同课异构”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就在于让教师备好课并做好实训教学计划, 在同课异构中上好课。
二、“同课异构”有助于引导学生对PLC的学习兴趣
PLC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研制成功, 取代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装置。自此, PLC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展, 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性能。目前, PLC已经成为电气专业的必修课程, 特别是高职学校的学生, 毕业离校后, 就要步入到工作岗位中, 掌握PLC的课程内容并与相关的专业技术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非常必要。由于PLC的专业技术难度相对较高, 对于知识基础薄弱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 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 很难让学生了解到由于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不同, 以及技术的应用环境有所不同, 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可以从主观角度出发评价不同的教学风格, 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而在实训教学中获得尊重, 而PLC实训教学指导教师也会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而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形式, 尊重学生, 提高教学质量。
三、PLC实训教学中“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
PLC教学模式的有效展开, 首先要实施市场调研, 根据电气专业的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教学内容, 从课程实际出发展开教学。比如, 在对PLC位操作指令进行实训教学的时候, 教师可以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出发选择实例内容, 在三相异步电机控制项目的研究中, PLC位操作指令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三相异步电机控制问题, 针对相关的研究进行比较, 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认知, 这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非常有帮助。PLC实训教学基于网络环境构建“同课异构”教学模式, 主要包括实训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教学的案例引用、实训教学的考核。
1.选择实训教学内容。传统的PLC实训教学模式是以实验的方式展开的, 教学内容与理论完全脱节。采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 在进行PLC实训教学时, 要以完成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所有教学内容都以试验的方式展开, 将学生的需求贯穿于其中, 并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发挥着指导作用。对同一指导内容, 要从学生知识需求的角度出发给予不同方式的指导,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实训教学的案例引用。PLC实训教学中, 要基于人才培养方案而选择实训教学的内容。实训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 可以是学生生活领域中可以遇到的相关现象, 也可以引入研究项目, 还要根据实验实训条件整合学校的所有资源, 并根据实训教学需要而做出调整。比如, 在针对“计时和计数器”教学内容开展实训教学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参与彩灯控制的设计,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交通信号灯控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电力拖动》的相关知识以思考, 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识点, 恰当地应用于试验中。当然, 学生在试验中, 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的知识内容,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3.实训教学考核。PLC实训教学进入到项目考核阶段, 主要实施过程性考核。考核标准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阶段性考试成绩是重要指标, 同时以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一部分。关于PLC实训教学的技术操作能力考核, 要制定考核体系, 配分考核内容, 之后对学生的各项考核结果进行加权处理, 获得考核成绩。PLC实训教学考核中, 要采用扩展考核的方式验证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主要是对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做出评价, 以鼓励学生不拘泥于教材, 不断创新, 取得自身发展。对没有通过考核的学生, 教师要调查考核失败的原因, 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是最好的了解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弱点开展培训, 并制定新的考核内容, 重新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技术操作能力。
四、结语
PLC实训教学是对学生的技术能力进行实践培养, 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并不断更新知识。所以, PLC实训教学要引入实例对学生渗透其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培养。将“同课异构”引入到PLC实训教学, 就要分解能力目标, 作为评价指标。当项目结束后, 要以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此外, 还要扩展考核验证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以引导学生从知识学习阶段逐渐转向探索阶段。
摘要:PLC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是中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必修课。PLC作为自动控制装置, 是基于新型工业的发展而得以广泛应用的。但是, 中等职业院校在PLC教学中, 虽然对实训教学有了足够重视, 却使得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难以同步, 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近年来, 中等职业改革不断深化, PLC教学要围绕学生这个教学主体而展开, 特别是实训教学, 采用“同课异构”的实训教学模式, 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同课异构”比较中职学校PLC实训教学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同课异构,PLC,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卢波.中职学校PLC实训步进式项目设计的探索与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 2012 (32) :31-34.
[2]孙德芳.同课异构:教师实践知识习得的有效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2 (32) :22-24.
[3]魏晓彤.“同课异构”网络教研模式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2) :110-113.
[4]黄祖栋.MCGS组态技术在中职PLC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 2015 (4) :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