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图书馆理念

2024-09-11

泛在图书馆理念(精选10篇)

泛在图书馆理念 篇1

1 什么是泛在计算技术?

所谓泛在计算技术, 又称为普适计算, 或者环境智能, 现阶段是一个比较前沿的概念, 还处于起步阶段, 被誉为计算机革命中的第三次浪潮, 泛在技术的目标是带领使用者进入技算的核心, 计算机对于使用者来说变得无处不在, 它可能是手表, 也可能是便笺纸等等, 使用者想要用它时随处可见, 这就是其强调的计算与环境融为一体, 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任何方式都可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这将是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多人一机, 一人一机之后的又一计算机发展的趋势。被称为泛在计算之父马克·威瑟, 在1988年首次为泛在计算下了定义:首先, 它是为每个办公室每个人提供成千上百个无线计算设备, 它是利用多个计算机的协作以发挥最大的功能, 而对于使用者来说发挥作用的机器是看不见的,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它是无形的。其次, 泛在计算技术不是虚拟现实, 而是努力将信息整合到现实社会中, 它将全世界紧密联系, 表现出到处都是廉价的无线网络, 所以将会是融合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社会学、人类学的复杂工程。

2 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泛在图书馆理念

⑴移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1G) 主要是采用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 (FDMA) 技术;只是一种区域性的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2G) 是全球通信技术 (GSM) , 是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这项技术支持了手机用户的快速增加;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3G) , 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技术;他能更好支持音频、图像传输, 以及无线网络的使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4G) , 是在3G的基础上集合了WLAN技术的通信技术, 令图像等数据的传输更为快捷, 效果更为清晰, 现在已经步入了4G时代。

⑵移动信息服务。所谓移动信息服务, 顾名思义, 是指基于移动信息技术和设备为用户提供的服务, 最早体现为手机短信业务, 伴随着技术的革新, 提供的服务内容越来越贴近用户的需求, 比如说移动图书馆等。

⑶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 是基于泛在化理念和技术的基础上, 以用户需求为核心, 以方便用户使用为目标, 为用户提供随时、快捷、智能化的服务。

⑷泛在图书馆理念。泛在图书馆理念, 就是将泛在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建设中的理念, 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价值, 以扩大读者, 并使读者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快捷、更智能。泛在图书馆理念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构建了蓝图, 必将是将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强调了服务的无处不在, 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3 泛在图书馆理念普及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畅想一下, 如果你不需要带任何设备, 在全球全国的任何一个角落, 只要使用特定的用户名和密码, 就可以使用任何一个使用泛在计算技术的图书馆的资料, 让以前的遥远的地域的限制都见鬼去了, 将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呀。这样也真正发挥了我们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人类文明的传播和继承的重要阵地。上面提到了图书馆作用, 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理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研讨会上, 对此做了归纳, 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开展社会教育, 传递科学情报, 开发智力资源。所以无论从哪个职能来说, 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所以大多数国家和图书馆, 只要不是需要特别保护的需要和涉及国家安全的考虑, 图书馆都是免费开放的, 说是对所有人开放, 但是囿于地域的原因, 一个城市的图书馆, 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想要享受其资源都困难, 别说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大陆和国家的人们了, 所以对于图书馆采用泛在计算技术来建设来说, 图书馆是愿意的, 因为他们现在就在免费开放, 只是技术原因还不能达到而已, 对于读者来说, 更是渴望, 所以建设泛在技术的图书馆存在强大的社会需求。

4 泛在图书馆理念下移动信息服务实现现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⑴泛在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 现在大多数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仅限于短信服务、WAP网站、用户客户端三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形式过于单一, 互动性不强, 使用起来也不快捷;其次, 就是图书馆网站的建设来说, 内容也比较单一, 大多数只建立在提供目标数目的搜索和提前预约服务, 我建议将我们的数字图书馆以及期刊的开放阅览要放在我们的门户网站的开发上面, 当然这些图书资料的安全在我们的网站建设的时候也要考虑, 要本着知识产权保护的目标, 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方便我们的读者朋友的使用, 那么对于我们的借书、还书、阅读等等的流程我们怎么去实现去保护, 可以考虑要将我们现实已经存在的流程怎么应用移动信息平台去实现, 比如说能否用快件公司实现借还书等等;再次, 用户客户端这种形式, 现在全国只有几家实力强的图书馆在采用, 对于大多数图书馆来说, 还没有资金和实力建设这样的方式, 那就是时空的限制导致我们的图书馆资源, 只在一些大型城市、一些特定高校才能接触到, 那么这与图书馆就变成了稀缺性资源, 这与其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遗产, 开展社会教育, 传递科学情报, 开发智力资源的宗旨是相违背的。最后, 图书馆的主动服务配套措施不够完善, 大多数图书馆的观念还停留在以前那种传统方式, 我就是管理书的, 就等着读者来借, 我觉得在整个社会都在进步, 那么我们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要转变, 要有我怎么样服务能方便到读者们, 我怎么样服务能更受读者们的欢迎, 那么我们服务技术、手段、态度等等一系列软硬件的措施我们都得思考。

⑵其次, 技术上应注意的问题, 泛在计算技术的目标, 是要实现为每个办公室每个人提供无线计算技术, 它不依赖于我们现有的任何形式的人工设备, 那么我们要在按照泛在图书馆理念去建设和规范图书馆,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 建设什么样的用户界面?使用什么样的网络?无线怎么搭建?显示怎么实现?应用什么样的网络协议?使用什么样的应用程序?等等的技术细节问题。举个例子讲, 泛在计算机对于无线网络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每一部需要256kbits/sec, 我们目前使用的是合计7.5Gbit的带宽, 所以现在泛在技术的大量工作还处于移动无线网络设备。只有我们将这些细节一一考虑, 才可能完成我们的总目标要建成泛在计算技术下的图书馆。

⑶法律上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版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保护作者以及版权所有者 (包括我们的图书馆) 的正当权利不受侵害。这是我们加大建设泛在图书馆的法律前提, 同时我们要积极的探索如何规范网络环境和技术的法律法规, 对于不法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的行为和个人要严厉打击, 一确保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我们的泛在图书馆的实现移动信息服务的实现解决后顾之忧。

5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畅想

⑴全球化访问模式。只要是图书馆参与到我们的泛在技术里来, 这个是可以期待的, 我们可以畅想下, 在中国我们就可以访问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国家图书馆, 这样的事情该是多么美妙呀, 我们再体会到我们技术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 也能获得知识的丰富给养, 当然, 我们的图书馆也可以根据国家机密的保护原则和珍贵文物的保护原则, 对我们的馆藏资料进行分级, 让我们读者有限制阅读, 但是只要不是这个原则, 我们就鼓励开放, 我们认为开放不仅是一种态度, 也是一种胸怀, 也会为我们的图书馆赢得更多的读者。

⑵移动设备的访问模式。现在我们的移动设备是手机、iPad, 现阶段主要要实现我们这些设备的访问, 但将来可能要考虑的是, 无论是我们的文件夹、公文包、以及甚至雨伞等生活中必备和常用的工具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访问工具。还要就是我们访问地点, 无论是在于高山、还是在深海、无论是在地下室、还是在大街上, 我们都能实现无限制的访问。

综上, 在我们完善好移动信息化服务的技术和相关保障制度后, 我们广大读者们翘首企盼的泛在图书馆的实现是可以期待的, 我们在谨慎对待科技的负面影响前提下, 让我们一起为技术的创新为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便利而欢呼吧!

参考文献

[1]张会田.基于案例的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年03期.

[2]范广兵, 初景利.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 2008年01期.

[3]徐静, 杨玉麟.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泛在图书馆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0年02期.

[4]陈廉芳.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服务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9年.

泛在图书馆理念 篇2

关键词:泛在信息社会 泛在图书馆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4-0072-03

Research on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under the Concept of Ubiquitous Library

Liu Xiaojing (Lishui Municipal Communist Party School, Lishui, Zhejiang, 323000)

Abstract: Ubiquitous library is a new concept of library which demonstrates the perspective of future librarie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is concept, library service will exist everywhere.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is the main approach to realize the ubiquitous library. Through the ubiquitous library, 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What’s more, the key point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ind how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is service.

Key words: ubiquitous information society; ubiquitous library; library;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CLC number: G25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4-0072-03

随着泛在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泛在化服务将改变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带入到主动服务环境中,其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们获取图书馆的服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方便快捷,真正实现图书馆一直追求的读者第一、用户至上的目标。“泛在图书馆”理念下的图书馆主动服务读者,延伸服务到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移动信息服务是其最有效的服务方式和直接体现,但在当前我国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由于存在服务模式单一、门户网站建设不理想等问题,因而移动信息服务的范围、质量等还未真正达到泛在图书馆的要求,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泛在图书馆理念下的移动信息服务水平,成为人们研究的关注点之一。本文在分析泛在图书馆内涵的基础上,对当前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如何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与提高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进行了分析。

1 泛在图书馆的内涵

1.1 泛在图书馆的概念

“泛在图书馆”(ubiquitous library)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词汇。1999年,Michael Keller用“泛在图书馆”这一词来描述对重要内容的网络检索;2003年韩国学者李恩奉认为,泛在图书馆是指用户能应用信息设备随时随地获得所需信息的数字图书馆,并且能够通过集成的有线或无线宽带网迅速提供相关信息。同年12月,由Charless B.Lowry博士领导的团队直接将“泛在图书馆”作为马里兰大学图书馆未来五年发展的新导向,使“泛在图书馆”这一术语在校园里得到了广泛传播。[1 ]Charless B.Lowry同时指出“泛在图书馆”是一个比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更加贴切的定义未来图书馆的专业术语,并且强调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与时俱进的术语去描述图书馆的现状和未来是非常重要的。“泛在图书馆”的意义不在于提出了一个概念,而是揭示了图书馆存在的本质和未来前景,其意义是深远而非同寻常的。[2 ]它彻底改变了图书馆只服务到馆用户的限制,而是无缝地、动态地、交互地融入用户的过程之中,将服务延伸到一切有用户存在的地方,真正体现了图书馆的服务本质和社会使命。

1.2 泛在图书馆的特点

泛在图书馆强调主动服务以及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3 ]因此,泛在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相比,具有诸多新特点。(1)全天候的、即时性的信息服务。泛在图书馆利用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设施,实现24小时×7天的连续信息服务,打破了时空限制,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任意获取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2)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用户利用泛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实现所需的数据库书目信息检索、查询,满足读者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3)完全的开放性与良好的交互性。在泛在图书馆环境下,开放获取是其重要内容。除了为特殊用户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以外,泛在图书馆还为全球用户提供开放获取的资源,特别是开放获取期刊中的学术性信息。[4 ]

1.3 泛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作为一种全新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泛在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还刚刚起步,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信息化产业环境还不理想,现实的泛在服务实践还远未达到泛在图书馆的目标要求。学者张会田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的典型案例,概括了泛在图书馆的几种服务模式[5 ]:(1)移动图书馆。以手机短信服务和WAP网站服务为主要实现方式的移动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通过手机、IPAD等手持移动设备来访问图书馆资源,解决了困扰人们的时间和空间等问题。(2)用户嵌入式服务。基于Web2.0的嵌入式馆员服务和用户嵌入式桌面服务体现了泛在化服务的基本特征,能根据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将图书馆服务置于用户的信息环境之中。(3)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服务。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能使用户真正做到“按需而用、即需即用、快速聚合”,既可利用云计算的虚拟平台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可共享自己的数据。(4)全球网络图书馆服务。以“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欧洲数字图书馆计划”以及“开放内容联盟”为代表的全球网络图书馆服务,构建了一个基于搜索引擎的免费、公平、开放的全球Web图书馆,是图书馆通过与信息企业联合服务的典型案例,也是泛在图书馆的一种主要服务模式。

2 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馆开展的移动信息服务主要有短信服务服务、WAP网站服务和客户端服务(只有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三种模式,最早的移动信息服务应该是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开通的手机图书馆短信服务。有学者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4月3日,国内图书馆开通手机短信服务的有34家,开通WAP服务的有16家,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较少,县级公共图书馆更是几乎没有。而我们知道,图书馆要拓展服务范围,覆盖更多的地区和群体,实现全社会无障碍、全覆盖的文化服务,县级图书馆是其服务主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当前移动信息服务对能服务更多人群和地区的县级公共图书馆而言还是似乎遥不可及,因此,可以说移动信息服务还只是部分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或是部分高校师生才能享受到的贵族服务,占有我国绝大多数人口比例与面积比例的农村地区还没有享受到该项服务带给民众的方便与快捷。但即使就是在发达城市和知识层面相对较高的高校范围内,移动信息服务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有:①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分析我国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以短信服务和WAP站点为主、客户端功能服务为辅的服务模式显得比较单一,国外已经实践的I-Mode等服务模式还未在国内实现。②门户数据网站建设不理想。我国图书馆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当前大部分图书馆都建设了自己的服务网站,但这些网站的服务功能简单,大多只是简单的书目查询、网上预约等,而真正能够适应泛在图书馆要求的门户数据网站则建设明显不足,不能真正为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提供门户信息发布、利用、共享的平台作用,全国也只有国家图书馆等为数不多的建设了数据门户网站。③主动服务理念淡漠。以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为基础的图书馆学理念研究一直在我国较为重视,也产生了一些如“一切以用户为主”、“用户永远是正确的”等图书馆服务理念,Web2.0的兴起与发展,互动、共享等理念也常常成为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代表,但是其实当前图书馆的主动服务理念还显不足,移动信息服务中的到期提醒等也只是被动的信息提醒而已。

3 泛在化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

3.1 加强“泛在图书馆”理念宣传

“泛在图书馆”理念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对图书馆的现在与未来的愿景揭示,表达了一种改变服务现状、彻底融入到用户之中的美好愿景。这个愿景的实现,不仅需要实体的图书馆建立总分馆等办法去延伸服务,也需要以技术为手段的移动信息服务来补充。可以概括的说就是它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以总分馆建设为标志的实体图书馆用户延伸服务和以手机、IPAD等为移动服务终端的移动信息服务的综合建设。只是这种服务理念还远未普及,更远未实践应用,被动服务也不被改变,“永远为读者服务”等也只是很多图书馆的口号,说到底就是泛在图书馆的理念宣传还不够,还不被广大的馆员接收和实践。

3.2 建设开放、共享的门户数据网站

信息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的门户网站成为一个图书馆对外进行宣传与社会形象展示、对内信息集成与发布的平台,其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类型等也直接决定着读者对这个图书馆的喜欢与利用程度,但可惜的是,在社会各界如企业、至政府等均花较大精力建设其门户网站同时,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建设似乎跟不上读者的需求。我国图书馆可借助我国“三网融合”的加速推进机遇,借鉴德国国家图书馆[6 ]、大英图书馆[7 ]等集成了关联数据发布、服务与重用的平台建设经验,加快建设服务种类繁多、服务模式多样、信息丰富的门户网站,以更好的为移动信息服务提供支撑平台与资源保证。欣慰的是集成这些功能的一些门户网站建设在我国已有了一定的实践,如杭州数字图书馆,用户通过网站、手机、电视都可以进入杭州数字图书馆尽情借阅,实现了把杭州图书馆这个“市民大书房”搬回家中的构想。[8 ]

3.3 开展多种表达形式的立体移动信息服务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公众对以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获取图书馆服务充满了期待。“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平台除依靠传统的纸质、声像外,基于互联网络和电讯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体技术等也是主要的传播平台,但目前图书馆的信息传播载体工具仅仅是报纸、杂志、网络等,这显然没有利用到“全媒体”的覆盖面大、技术手段全、媒介载体多、受众传播面广等优势特点。因此,图书馆需利用“全媒体”平台,开展基于“全媒体”时代的立体移动信息服务,根据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信息表现的侧重点来对采用的媒体形式进行取舍和调整,即同一条信息用各种纷繁的表现形式。如对图书馆信息进行空间引导与功能讲解时,可用图文来展示图书馆实体的物理结构和功能展示;利用音频和视频来展示更为直观的动态信息;对于使用宽带网络或3G手机的受众则可用在线观看三维展示,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的媒介,如电视;读者对这些空间信息的获取可以是在图书馆内,也可以是在图书馆外。

3.4 拓展泛在网络下的移动信息服务技术方式

泛在环境下,随着3G时代的到来,泛在网络和3G环境为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包括超带宽无线网络、云计算、网格技术、流媒体技术、射频身份识别(RFID)、蓝牙、P2P、SOA、人工智能、WiMax、WiBro、IPv6、Web3.0等等。为了满足公众的较高信息需求,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就必须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如移动定位与移动微博客。图书馆可以利用移动定位的导航功能,帮助陌生读者查找可用的最近图书馆位置,同时还可以建立书目位置信息数据库,以书名、ISBN、图书所在馆和具体位置为检索项,当读者通过移动终端提交检索请求给书目定位系统,书目定位系统自动调用书目位置信息数据库中该书的相关信息,将所需的文献具体收藏位置反馈到读者的检索终端上,便于读者快速准确地索取图书。此外,还可应用于公共安全定位服务,当图书馆发生突发状况时,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等终端设备发出的指令进行有效避险。[9 ]移动微博客以移动手机等为媒介,是在微博客、智能手机与移动网络三者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为读者和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发布信息和共享信息的移动互动平台,可以为学科馆员与广大用户提供交互的个性化交流平台,即时、高效的特点,使其与泛在环境下要求信息的即时性相符合。

4 结语

泛在图书馆理念与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成为可能,打破了图书馆服务的物理馆舍限制,提供了一种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赋予了新的契机、新的活力。尽管目前移动信息服务还存在着服务模式单一、门户网站建设不理想等问题,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这些瓶颈与不足也就会得到解决与提高,在全社会构建“泛在网络社会”建设热潮中,图书馆利用移动信息服务将发挥自己更大的存在价值和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郑永田.国外泛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J].图书馆杂志,2007,26(10):4.

[2]范广兵.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105.

[3]徐静,杨玉麟.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泛在图书馆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2):15-19.

[4]陈清文;黄田青.泛在图书馆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8):17-20.

[5]张会田.基于案例的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3):77-80.

[6]German National Library.Linked data service of the German National Library [EB/OL].[2011-03-29].http://www.d-nb.de/eng/hilfe/service/linked_data_service.htm.

[7]The British Library. Free data service [EB/OL].[2011-03-29].http://www.bl.uk/bibliographic/datafree.html,

[8]傅晨琦,叶辉. 杭州数字图书馆率先实现网站、手机、电视“三网融合”[N].光明日报,2010-12-30:(001).

[9]黄幼菲. 泛在知识环境下后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39-44.

泛在图书馆理念 篇3

一、泛在图书馆的概述及特点

泛在图书馆是图书馆在信息技术和泛在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高级形态, 它可以动态的、无缝地、交互的将图书馆服务延伸、融入到每一个存在用户的地方, 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享用任何图书馆所提高的所有信息资源。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 泛在图书馆具有很多显著的特征。第一, 即时性、全天的信息服务。与传统图书馆不同, 泛在图书馆的信息处理设施是自动化的, 因此, 它可以进行连续7天24小时的信息服务, 使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意的获取丰富的信息。第二, 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利用泛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用户可以在自己较为方便的时间和地方查询、检索数据库中的信息, 为读者提高更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第三, 良好的互交性及完全的开放性。开放获取是泛在图书馆的重要内容。泛在图书馆既可以为特殊的用户提供一定的服务和信息资源, 还可以在全球提供开放获取的资源, 尤其是从期刊中开放获取的学术性的信息。

二、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模式主要有3种, 即客户端服务、WAP网站服务、短信服务。北京理工大学的图书馆与2003年12月开通了手机短信服务, 这是我国最早的移动信息服务。我国目前的移动信息服务主要运用在高校的图书馆中, 在公共图书馆中运用极少, 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基本还没有运用到。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想要实现全覆盖的服务, 就必须重视地方的公共图书馆, 它是文化服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主体, 但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却只能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 地方的图书馆想要实现这项服务还需要很长时间。即使是在高校以及发达城市的图书馆中, 移动信息服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单一的服务模式。我国目前存在的移动信息服务主要有客户端服务、WAP网络服务以及短信服务这三种, 像I-Mode等在国外已经实践的服务模式在我国却还没有被运用。

2.建设的门户数据网站不达标。经过十几年的信息建设, 我国大部分的图书馆目前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服务网站, 但是大部分网站都是进行简单的网上预约、书目查询等简单的服务功能, 明显不能达到泛在图书馆对门户数据网站的要求, 不能建设一个为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发布、共享、利用信息的平台。

3.忽视主动服务的理念。我国图书馆最重视的服务理念是用户至上, 随着Web2.0的发展, 共享、互动的理念也渐渐被重视起来, 但目前我国对主动服务的理念还不够重视, 因此, 像到期提醒等信息提醒都是较为被动的。

三、发展泛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具体措施

1.宣传泛在图书馆的全新理念

泛在图书馆是一个全新的理念, 不仅揭示了图书馆当前与未来的状态, 更将一种要将服务现状改变的美好愿望融入到了用户当中。要想实现这一愿望, 不仅要使图书馆通过建立总分馆等形式将服务延伸, 还需要通过移动信息服务这一技术手段来辅佐完成。泛在图书馆实际上就是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 将建设总分馆实现用户延伸的服务, 与建设IPAD、手机等服务终端以实现移动信息服务相结合。然而, 这种理念既未普及, 也未得以大范围的应用, 归根到底是对这种理念的宣传还不到位, 未能使广大的图书馆接收并实践这一理念。

2.门户数据网站的建设要具有开放性、共享性

门户网站是图书馆进行信息集成及发布、展示社会形象、宣传图书馆的一个平台。读者是否喜欢并利用图书馆, 很大程度上与门户网站的服务类型和质量有密切关系。当前, 我国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建设不尽如人意, 因此, 我国要加快对图书馆门户网站服务种类、服务模式以及信息量的建设, 实现资源共享、开放, 使其能保证移动信息服务具有足够的资源。

3.扩展多种形式的移动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公众越来越希望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杂志等多种媒介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但当前图书馆传播信息主要是依靠杂志、网络报纸等媒介, 像基于电讯和互联网的3G、4G、CDMA、GSM、WAP、GPRS等媒介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所以, 图书馆应该扩展多种形式的立体移动信息服务, 依照每个读者的个性化需要调整和取舍媒体形式, 可以做到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将同一条信息表达出来。例如, 可以将动态的信息通过音频以及视频的展现出来等, 这样, 读者不仅可以在图书馆内获取信息, 在图书馆外同样也可以获取信息。

4.在泛在网络下对移动信息服务的技术方式进行拓展

在泛在网络下, 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得到了更好的技术支持, 例如, 云计算、宽带无线网络、蓝牙、人工智能等等。为了使公众较高的信息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就必须要采取多种服务的技术方式, 例如, 移动微博客以及移动定位等。通过移动手机、网络以及微博客, 移动微博客可以高效、及时的为用户和馆员提高一个交流平台, 实现信息的相互交流。移动定位的使用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较近的图书馆位置, 还可以将书目的位置设为检索项, 以便读者能及时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时, 当图书馆有突发状况的时候, 移动定位还可以为用户发出指令, 以便用户可以及时的进行避险。

摘要:泛在图书馆的基本理念是图书馆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是可存取的。这是图书馆的一种全新理念, 它传递着未来图书馆应该走向的方向。有了这种理念的指导, 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将会时时刻刻在身边, 这种服务要想得以实现, 最主要的方式和手段就是移动信息服务。本文将着重对泛在图书馆理念下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进行研究和分析, 旨在提高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泛在图书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毛红.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21) .

[2]刘云英.泛在图书馆与移动信息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11) .

[3]陈清文.论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变革[J].嘉兴学院学报, 2010, (06) .

[4]李钧民.移动环境下的图书馆数字信息服务研究[J].河南科技, 2011, (04) .

泛在图书馆理念 篇4

关键词:泛在图书馆环境 社会性网络服务 应用模式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3-0071-05

Scan and Pattern Analysis of SNS Application under Ubiquitous Library Environment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core values and model evolution of 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through scanning and verification of SNS application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librar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library's two SNS application pattern, then construct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model of application pattern based on SWOT analysis matrix.

Key words Ubiquitous Library Environment; SNS; application pat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社会性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的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于1967年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SNS基于Web帮助用户创建个人社交网络,通过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在网络上的再现、延伸来挖掘人际关系网的社交资源,以“认识的人×认识的人”来拓展用户的社交网络。SNS与门户网站服务相比,突出的不是内容与技术,而是“参与”和“互动”的理念,SNS的粘性已不仅仅是浏览信息所获得的单个附加值的累积,而是以参与分享的形式实现几何级数的增长。SNS的精髓在于“开放”和“聚合”,在将用户的动态和分享内容开放出去的同时,能够将该用户所选定的其它用户的动态和分享内容聚合回来,以此为用户创建个性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基于此,SNS在满足人们对社交资源的需求之后,其服务模式迅速向人们需求的其它资源类型(新闻、消息、经验、知识)推进,并开始逐步改变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方式,现在的SNS已经超越了以网络社交拓展为目的的社交网络服务,逐步演化为以SNS来为用户构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

OCLC报告《网络世界中的共享、隐私与信任》的结论指出:为了吸引用户,图书馆必须扩展自己的社交活动,使用户方便地创建、共享信息资源,并能与他们开展合作。而对于用户这些信息需求的满足可以当作是图书馆服务的延伸,也可以看作是用户对于图书馆服务的一种隐性邀请。促使馆员广泛地参与到社交网站中,应该被列入每个图书馆的战略计划[1]。用户在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就在哪里。泛在知识环境下,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无所不在”的泛在图书馆,就应有效应用社会性网络服务来促进用户互动和资源分享,拓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内容[2],真正构建融入用户工作生活、嵌入用户信息环境的泛在知识服务体系。

1 国内外图书馆SNS应用扫描与效果检验

美国《图书馆杂志》曾载文称:“MySpace Becomes LibrarySpace”[3],就是说著名的SNS网站MySpace正在变成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场所。笔者以“library”作为关键词,以“people”为检索条件在MySpace中进行搜索,返回图书馆用户结果 502项,这说明已有502家图书馆入驻MySpace。如,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布鲁克林大学图书馆(Brooklyn College Library,BCL)、丹佛公共图书馆(Denver Public Library,DPL)、布莱恩特大学图书馆(Bryant University Library)、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braries)、休斯敦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肯塔基图书馆(Kentucky Library)等纷纷在MySpace中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笔者以“library”作为关键词,以“all myspace”为检索条件进行搜索,返回相关数据资源记录达4,140,000条;以“college library”作为关键词,返回相关数据资源记录达1,110,000条;以“university library”为关键词,返回相关数据资源记录111,500条;以“public library”作为关键词,返回相关数据资源记录167,000条。这说明目前美国的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已较深入地参与到社会性网络服务之中(部分应用扫描见表1)。笔者对国外部分图书馆SNS典型应用案例扫描如下:

肯塔基图书馆[4]利用MySpace来向读者介绍活动和推广服务,包括到馆接待日、宣传画册、校园或社区活动以及图书馆的在线简介等。这一空间已具备信息共享空间(I C)的雏形,向用户分享有图书馆员休假的有趣照片集等。丹佛公共图书馆在MySpace中建立了热门文档(hip profile)应用,不仅推送图书馆的服务,而且帮助青少年学习,同时也开展青少年的娱乐活动。自从应用社会性网络服务后,丹佛图书馆青少年网站的访问量增加了41%[5]。在虚拟SNS网站Second Life中用户可以像在现实生活中走进图书馆那样身临其境地分享馆内海量信息资源,参加各种主题课程和讲座,向馆员提出信息服务需求和咨询问题[6]。美国堪萨斯州立图书馆(State Library of Kansas, KSL)还曾邀集主管在Second Life里开会,每个人都会以一个卡通化的人物造型(Avatar)出现,该会议进行的相当成功,代表了图书馆在Second Life中最前沿的服务理念和最新的服务模式。

nlc202309020724

国内图书馆SNS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喜人。清华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等十余家图书馆陆续在国内主流社交网站人人网中开设了机构主页,通过发布图书馆活动通知,资源服务介绍、信息检索技巧分享、用户在线互动甚至文献在线传递等方式积聚了大量的人气。除社交网站以外,在新浪微博中,以“图书馆”命名的微博用户已有百余个,这些图书馆通过微博发布新书推荐、图书馆活动预告等信息,并实时与微博用户交流、互动,逐渐吸引了许多“粉丝”读者,如北京东城区图书馆的新浪微博粉丝人数目前已有2.8万余人。

2 图书馆SNS应用的主要模式分析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图书馆SNS应用情况扫描,目前图书馆SNS应用服务模式可归纳为两大类:将图书馆服务以推送方式嵌入用户信息环境的“推出去”服务模式和建设知识社区平台来帮助用户构建个性化信息环境的“引进来”服务模式。

2.1 “推出去”服务模式

该模式是指图书馆借助当前主流的SNS网站,利用多种方式将自身服务推送到用户个人环境之中,使用户不必离开当前的工作、学习、娱乐环境就能享受到图书馆服务,其服务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用户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在网络中的再现、延伸和拓展。

2.1.1主要服务方式

(1) 图书馆主页、空间建设。这是目前图书馆开展SNS应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务方式。图书馆通过在主流SNS网站中建设自己的主页、空间并进行自我描述、更新动态,向用户介绍自己,推荐最新的资源和服务,推广宣传图书馆的活动(培训、讲座、展览等),分享信息检索知识与技巧,引导用户评论资源使用、分享服务体验,并以此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价值。例如美国图书馆协会在MySpace的空间里显示她是一位103岁的女性,该空间上链有ALA的网站、博客、播客、Flicker相册以及美味书签等,发布有图书馆的最新资源服务动态和活动公告,已有6623位好友用户在同步分享她所发布的信息,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7]。

(2)用户群组服务。用户可通过主流SNS网站的帮助寻找相同爱好者,建立起以图书馆资源、服务为依托,以用户交流为中心的互动小组,采用“俱乐部”、“书友会”、“兴趣圈”等形式,分享读书心得体会,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寻找交流合作的机会,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可通过图书馆员的参与实时获取图书馆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OCLC报告《图书馆与社交网络》通过调查指出,大多数受访公众认为,图书俱乐部是图书馆最应开展的社会性网络服务[5]。截止目前,已有400多个MySpace群组以“图书俱乐部(book club)”命名。

(3)开发部署信息服务应用。图书馆将自行开发的信息服务应用部署到主流SNS网站中供用户选择,用户在安装后不必离开当前浏览页面就可获得图书馆的在线信息服务。伊利诺伊大学厄本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的图书馆员David Ward开发了应用软件UIUC Library Search[8],只要把它安装到自己的Facebok账户上,就可以点击左侧的链接使用该图书馆藏书目检索、论文检索、图书馆员在线帮助等服务。美国东部伊利诺斯州大学的图书馆员Stacey Knight-Davis开发了Booth Library Ask? Away[9],用户可以在网上实时联系到图书馆员,通过参考咨询找到需要的资源。

2.1.2 国内图书馆典型应用案例

清华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9月入驻国内最大实名制SNS网站——人人网,空间显示“她”出生于1912年,分享有“她”(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照片,其主页中实时更新有图书馆的各类资源推荐和服务动态,并以关注和回复用户留言的方式收集用户对图书馆资源、服务的评价建议,在线答复用户咨询。除此以外,清华大学图书馆还以俱乐部形式开设有“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让用户在第一时间获取图书馆服务动态的同时,与其它用户分享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目前已有2811位同学成为其好友。与此同时,清华大学图书馆还自主开发了开发新书通告、专题培训、动态信息、咨询机器人“小图”等校内应用,用户在添加这些应用后,在校内页面就可即时获取图书馆资源、服务动态信息与在线咨询帮助[10]。

2.1.3基于SWOT分析的“推出去”服务模式发展策略研究

采用“推出去”服务模式,图书馆可借助主流SNS网站的高人气指数与强用户粘度迅速应用部署、介绍推送图书馆的服务,但同时也会伴有一些桎梏限制其发展,笔者利用SWOT分析法将该服务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如下:

(1)优势(S):①SNS平台用户众多、活跃、粘度高;②可以借助现有SNS平台迅速设计构建、提供推广图书馆服务;③借助SNS平台可将合适的服务、信息推向需要的用户,有效降低信息噪音。

(2)劣势(W):①主流SNS平台准入条款较多,入门门槛较高;②主流SNS平台限制条框较为死板,不利于图书馆构建深层次服务;③主流SNS平台知识产权相关规定侵占性较强,不利于保护图书馆知识产权。

(3)机会(O):①SNS平台用户数量飞速增长,用户信息获取方式越来越依赖于SNS;②主流SNS平台日益开放,接受图书馆用户自主开发SNS应用。

(4)威胁(T):①图书馆SNS应用服务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②图书馆服务完全依赖于SNS平台,缺乏稳定性保证;③图书馆SNS应用发展严重依赖于第三方,发展瓶颈较多。

据此分析,不同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实际,发挥优势、改变劣势、利用机会、规避威胁,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来应用SNS“推出去”服务模式,笔者基于SWOT分析矩阵构建了“推出去”服务模式发展策略模型(见表2)。

2.2 “引进来”服务模式

该模式是指图书馆基于SNS建设知识社区平台,吸引用户入驻并与图书馆以及其它信息服务机构一起发布动态、共享资源。在知识社区中,用户既是信息发布者,又是信息接收者,用户在发布自己动态、创建分享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可同步获取到根据自己兴趣领域、关注主题所定制的好友用户以及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等)实时发布的动态与资源,以此来构建用户个性化的信息环境。知识社区中关系网络的构建除了用户的人际关系线索之外还包括用户对同一共享资源进行评价交流、对同一兴趣主题共同关注讨论等所产生的关系线索,在一些科研知识社区,还可以基于文献计量所发现的科研合作关系线索以及文献引用关系线索来构建社区关系网络。可将这种在知识社区中通过人际关系,基于共享资源、兴趣主题互动交流形成的关系,科研合作、引用关系构建的隐性关系网络定义为一种通过获取、共享嵌入在关系网络中的知识资源来创造新知识的知识网络结构。

nlc202309020724

2.2.1主要的服务方式

由图书馆构建的、基于SNS的知识社区相较于商业SNS平台,其服务理念、功能定位在于帮助用户构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针对网络环境中信息过载问题与用户日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可以凭借自身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及强大的开放信息资源发现、遴选、分析、导航能力,面向细分的专业领域、学科主题深度重构SNS应用服务:好友推理发现(基于文献引用和合作关系等)、动态发布分享(发布图书馆和用户的最新动态等)、知识资源创建共享(图书馆资源登记与用户自建资源等)、主题群组讨论(嵌入图书馆员参考咨询服务等)等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将图书馆以及其它信息服务机构的资源与服务以平台应用的形式开发部署到知识社区,供用户选择使用,以此帮助用户构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

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领衔建设的大型科研SNS项目——VIVO[11],旨在帮助科研人员获取资源、寻找同行、共享进展、改进研究、开展合作,目前已有为数众多的研究生、科研人员、研究单元、科研机构入驻其中,建设者希望这个网络在两年内覆盖全美,最终将把全世界所有学科的科学家联系起来。除此以外,可供图书馆参考借鉴的项目有:ResearcherID[12]通过论文的引文关系网络和合著关系网络来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不同机构、不同时间段的科研人员联系起来,围绕某一研究领域或学科领域组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关系网络。用户可以利用Researcher ID来方便的检索感兴趣的科研人员,查看其所发表的论文状况及其“学术社交圈子”。科研人员间这种知识关系网络中还暗含着知识的流动;Biomedexperts[13]是一个科学网络社区,在该网站上注册的用户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研究并建立联系。它是第一家基于文献的科学社会网络,他将处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联系起来并可以进行在线合作。

2.2.2国内图书馆典型应用案例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信息系统部基于开源软件平台UCenter Home构建的SNS应用平台LISER(Library Interactive System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14],将图书馆OPAC馆藏系统的基本用户信息同步导入LISER平台的用户数据库,校内读者在登录SNS平台的同时即可自动登录OPAC馆藏系统,并通过完成与书目、期刊和电子资源等资源内容,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系统的整合,实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一站式地登录与使用。不仅如此,LISER还将每个学期的课程信息导入平台,所有课程都可以成为学生共同关注的对象,逐步将课程、教师、教材、参考书、相关文献等相互关联起来,系统还可以自动为每门课程建立相关的群组,方便老师同学针对课程内容沟通交流。LISER下一步计划推出更多应用并支持手机登录访问。

2.2.3基于SWOT分析的“引进来”服务模式发展策略研究

图书馆要利用“引进来”服务模式,需构建基于SNS的知识社区平台并根据其所服务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为用户配置个性化的信息空间,该模式的具体实施需要图书馆在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面临一些限制性因素,要努力克服自身劣势,下面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如下:

(1)优势(S):①可根据关系线索、资源线索、科研合作、科研引用关系构建强粘度的用户关系;②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能力构建深层次的服务;③可以充分整合第三方资源服务向用户推荐提供;④无盈利压力。

(2)劣势(W):①读者对新平台存在抵触情绪,新平台推广应用困难;②服务的准确定位较难确定;③用户的细化需求较难获取。

(3)机会(O):①SNS用户需求日益扩展并且出现细分趋势;②科研用户愿意获取同行研究动态来加强交流、改进研究。

(4)威胁(T):①图书馆服务遴选设计困难;②多方信息服务机构提供同质类似服务。

基于以上分析,图书馆在利用“引进来”服务模式时应充分认识到该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所在,根据用户需求与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笔者根据SWOT分析矩阵构建了“引进来”服务模式发展策略模型(见表3)。

3 结语

应用SNS来建设泛在图书馆,绝不是用社交工具来充实原有的图书馆服务工具,也不是在现有的图书馆服务网站上添加一系列社交软件。只有打开门迎接网络的新兴产物,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向用户环境推送合适的图书馆资源与服务,邀请用户参与进来创建他们自己的内容,构建他们自己的个性化信息环境与知识空间,无所不在的泛在知识环境才会一点点建成。而这也是建设泛在图书馆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OCLC. Sharing, Privacy and Trust in our Networked World[EB/OL].[2011-03-15].http://www.oclc.org/asiapacific/zhcn/reports/sharing/default.htm.

[2]聂应高.SNS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6):77-80.

[3]Library Journal.Myspace Becomes LibrarySpace[EB/OL].[2011-03-15].http://www.libraryjournal.com/article/CA6

359872.html.

[4]Kentucky Library & Museum[EB/OL].[2011-03-15].http://www.myspace.com/kylm.

[5]OCLC. Libraries and Social Networking[EB/OL].[2011-03-15].http://www.oclc.org/asiapacific/zhcn/reports/pdfs/sharing_part5.pdf.

nlc202309020724

[6]ALA on Second Life[EB/OL].[2011-03-15].http://maps.secondlife.com/secondlife/ALA%20Island/128/109/31/.

[7]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EB/OL].[2011-03-15].http://www.myspace.com/atyourlibrary.

[8]U of Libraries[EB/OL].[2009-05-15].http://apps.facebook.com/ualib-search/.

[9]Booth Library Ask?Away[EB/OL].[2009-05-15].http://apps.facebook.com/eiuaskaway/.

[10]清华library[EB/OL].[2011-03-15].http://www.renren.com/profile.do?id=272174007&from=opensearch.

[11]VIVO[EB/OL].[2011-03-15].http://vivo.cornell.edu/.

[12]ResearchID[EB/OL].[2011-03-15].http://www.researcherid.com/Home.action?Init=Yes&SrcApp=CR&ret

urnCode=ROUTER.Success&SID=U1@jkhPPN24aa72N

ICG.

[13]Biomedexperts[EB/OL].[2011-03-15].http://www.bio

medexperts.com/.

[14]Liser(Library Interactive System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EB/OL].[2011-03-15].http://liser.ustc.edu.cn

/uchome/do.php?ac=d9de7e132c7f9b2e85b2751bbd81f

555.

作者简介:白光祖(1984-),男,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助理馆员;吴新年(1968-),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祝忠明(1968-),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泛在图书馆理念 篇5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信息环境,服务模式,发展策略

1991年, 美国马克·威瑟尔 (Mark Weiser) 博士革命性地提出信息泛在化概念。人们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和无所不在的网络, 提供计算、通信等服务。而泛在化的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又促进了移动通信设备、技术的更新与发展, 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利用所需信息资源。移动信息服务平台融合了多种媒体, 不仅给用户更直观、丰富的感官体验, 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1

一、泛在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发展背景

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要信息情报服务基地。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一方面是医学文献资料的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作为读者的一线医务人员由于精力有限和时间的矛盾对海量信息需求存在困难和障碍。这为医院图书馆建设发展、采取新的信息组织方式服务临床创造契机。而等级医院的评审也成为医院图书馆整体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作为医院文献资料信息中心, 医院图书馆建设应以读者为核心, 从读者角度来考虑完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 开发利用现有文献信息资源, 通过多种途径为读者提供服务。

二、信息环境下多元化服务模式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以借阅和参考咨询服务为主, 具有事务性、经验性等非专业性特点, 而目前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定位是“知识服务”, 强调服务的无所不在和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服务。2围绕用户的问题和需求, 对信息进行全面获取、分析评价、重组传递, 快速有效地为用户提供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3

(一) 建设现代化信息环境, 提供全方位覆盖网络服务

医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自1994年免费向全院职工开放以来, 可以为读者提供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自建资源等中文数据库, 及康健外文数据库、MEDLINE等。医院作为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基地, 还与相关医学院签订协议, 实现电子图书一百万余种资源共享。全院现有1000多台计算器连接外网, 读者可以通过医院全方位覆盖的网络, 不到馆直接在办公室、实验室甚至家里等随时利用医院购买的中外文数据库查询资料, 获取丰富的学术资源。今后还将和地方图书馆及大学图书馆加强联系, 开展更广泛的馆际互借与合作。

(二) 利用现有环境实现医院图书馆服务创新

1. 加快开放服务范围

由于历史原因, 医院图书馆一般只对职工开放。随着信息环境的改善和服务理念的提升, 图书馆现在面向医院职工、实习、进修和规培人员及病人全面开放。定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最大限度地开发馆藏资源, 对社区的医药卫生文献资源形成有效补充。通过向社区分发健康宣传资料、组织各类科普讲座、利用电化视听教材普及医学常识等, 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增强了群众对医院的认同感、信任感, 树立了医院良好的公众形象。

2. 主动为重点学科提供服务

医院现有重点学科、特色专科13个, 为满足医院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的文献信息需求, 图书馆员定期下病房了解临床教科研人员课题研究方向、帮助解决选题、初步查新方面的问题, 提供系列专题文献信息检索内容, 并加工整理、归纳出具有科学价值的二次文献, 帮助医务人员做出准确的数据和分析。选派外文水平较高的图书馆员与他们直接沟通, 并提供外文资料的订阅、检索、数据库使用、资料传递等专业服务。4征求重点学科带头人意见, 商议定题服务项目, 及时调整相关期刊及书目的订阅和采购, 使医院图书馆真正成为他们工作、学习、研究的强大保障和有力支持。

3.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提供多途径服务

2012年, 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医院图书馆网站, 读者可以通过网页实现馆藏图书的借阅、续借与归还;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网上信息表格填写、电话等多种形式提出查询要求, 图书馆搜集相关文献并分类归纳整理, 以邮件、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完成信息推送;根据读者不同时期的科研项目进展情况、所需的资料类型, 为科研、临床医务人员开展一对一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充分利用国内外医学核心期刊及在线信息资源, 整理成专题文献综述或文摘形式, 推介最新指引性研究动态信息资讯, 公布新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及一些网络免费医学资源的链接;与省医学情报中心签订合作协议, 通过馆际互借帮助读者查询其他文献,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4. 开展多样化、个性化培训方式

根据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需求层次的不同, 开展多种培训方式。针对教学医院特征, 对新到人员及实习进修人员分批进行培训, 同时根据医务人员的掌握情况进行重复培训。对获取文献资源能力较弱的人员, 检索过程中有问题随时作同步检索指导, 引导其获取和利用有价值的信息;联系医院所购数据库的专家, 进行循证医学检索专业培训, 满足临床医生的循证医学信息需求。

三、信息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一) 更新服务理念, 争取领导和用户的支持

首先, 医院图书馆及其馆员要更新服务理念, 形成以读者为中心, 以文献资源信息化为依托的动态的医学信息管理模式。5满足读者需求, 提供针对性、专业性、高效性的服务。医院领导的支持和认可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围绕医院决策目标和各时期工作内容, 主动搜集专题资料, 筛选、分类制作相关信息, 发给医院发展综合部, 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向导作用。

(二) 提高馆员信息素质, 提升服务水平

医院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满足医院信息用户的需求.医院图书馆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 熟练掌握信息资源的鉴别、分类、整合、编译、传递、推送及利用, 不断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 及时掌握医院学科建设、临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成为科研、医疗人员的信息合作者和领导决策层的参谋。

为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我们组织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 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及大型数据库的培训及继续教育;增加业务人员外出学习、交流机会, 参观国内其他信息化水平高的图书馆, 学习管理经验等。根据医院发展, 尝试开展临床学科馆员培训项目, 学科馆员参与到科室的医疗、科研活动中, 通过信息检索、采编、推送、数据挖掘等提供个性化服务。6高素质信息服务人员的培养, 为图书馆创建品牌服务提供了保障。

(三)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优化资源结构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是信息服务的基本保障。开展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使之转化为经济技术优势, 是医院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图书馆必须整合资源结构, 保留重要的纸质资源的同时, 强电子图书、中外文数据库及其他网络信息资源方面的建设, 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资源选择。7

1. 合理配置馆藏资源

针对信息环境下资源结构模式的变化, 从临床科教研实际情况出发, 实行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兼收并蓄。8侧重于采集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的临床医学核心期刊, 同时, 鉴于电子文献信息量大、检索便捷的特点, 不断加大中、外文数据库及电子图书的采集, 构建较为完整的资源体系。

2. 加强重点学科资源建设

以保证重点学科发展需求为指引, 重点收集心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口腔科学、儿科学、骨科学等方面的中外文献, 使特色重点学科馆藏国内文献保障率达到96%以上, 同时兼顾其它专业。通过自建资源服务平台, 计划逐步建立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

(四) 建立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充分发挥我院高校附院的优势, 与相关医学院校、公共图书馆等建立合作机制, 建设和完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强馆际合作, 实现各馆之间阅览开放、文献互借、传递, 服务共享。9

(五) 开展移动信息服务

移动通信技术3G的普及、4G的发展、WAP协议、MMS多媒体短信业务、微信应用、移动终端APP等网络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并飞速发展, 为医院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移动图书信息服务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能更好地帮助读者利用零散时间, 不受时空约束, 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互联。10读者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 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登录移动图书馆, 了解图书动态信息、新书推荐等, 查阅文献资料, 并和图书馆员及时交流互动, 提出要求、反馈意见。图书馆员通过后台提供参考咨询、信息发布、图书推介等多元化信息服务, 从而形成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发展。

四、结语

随着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功能趋向多样化, 未来图书馆用户最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馆藏资源, 实现信息阅读、获取的自由化。这就要求我们图书馆深化服务, 采取多种途径, 围绕“以人为本”, 进行服务创新。拓宽服务领域, 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构建一个集阅读、学习、讨论、共享功能为一体新型图书馆服务空间。11

注释

11.杨衍.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 2012, 13:47-49.

22 .马桂平.泛在知识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泛在服务探讨[J].现代医院, 2013, 13 (12) :138-141.

33 .沈祖泓.新医改下的医院图书馆创新发展[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 (9) :91-92, 84.

44 .赖咏娟.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医学信息, 2009, 22 (8) :1490-1491.

55 .孙晶.医院等级评审-医院图书馆整体发展的有力助推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5 (04) :318-321.

66 .陈晶.网络环境下医院科研人员信息查询行为及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3 (8) :63-67.

77 .谢敏.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定位[J].中国西部科技, 2013, 12 (7) :124-124, 126.

88 .安俐颖.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发展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 (8) :63.

99 .黄文静.深圳地区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0, 31 (3) :67-70.

1010 .张艳霞.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 10 (2) :235-236.

泛在图书馆理念 篇6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图书馆泛在服务

1图书馆泛在服务的背景及优势

当前社会进入了以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媒体时代, 网络资源海量增长, 移动终端广泛普及, 网络带宽日益提高。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着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人们获取知识、资源的途径从前往图书馆查阅纸质资源转为更多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在线查找、阅读。这个转变对图书馆传统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果图书馆不转变服务方式, 那么“图书馆消亡论”很有可能在不久的便会变为现实。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就要求图书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主动转变服务模式, 以适应新媒体时代读者的需求。

为此图书馆泛在服务得到图书馆业界同仁的重视和研究。图书馆泛在服务是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它打破传统图书馆的“围墙”, 从用户需求出发,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支持, 主动走入用户中心, 因此在国外泛在服务也被称为“渗透性服务”和“弥散性服务”。[1][2]图书馆泛在服务具有即时、即地、主动、便捷等优势, 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都能得到所需的图书馆服务。

2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及特点

目前新浪微博、腾讯QQ、腾讯微信等新媒体社交平台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覆盖了七零后到零零后的广大人群。每天通过微博、微信、QQ进行交流和资源分享的人群数以十亿计。这三个平台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 其功能和特点都有所侧重。

新浪微博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截止到2014年3月, 用户规模超过5.3忆, 日均活跃用户数达到1.38忆。新浪微博提供快速发消息 (140字内) , 发文章 (字数不限) , 发微刊等功能, 可通过PC、移动终端访问。微博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内容以图片、文字为主, 字数有一定限制, 一次只能发一条信息;

2信息开放性强, 未关注用户之间也可阅读彼此的微博内容, 因此也被称为“社会化信息网络”;

3用户阅读信息有一定时差, 用户需要刷新页面才可看到对方的更新;

4用户中僵尸粉丝、推销广告粉丝较多, 有一定干扰。

腾讯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设备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软件。微信可快速分享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信息, 截止到2013年6月, 微信注册用户数已突破6亿。微信主要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访问, 支持塞班、IOS、Android, Windows Phone等主流移动瓶套, PC端访问目前支持还不够好。微信具有以下特点 (主要针对微信公众订阅号分析) :

1信息可以是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可一次发多组信息, 公众订阅号每天只能群发一条信息;

2信息私密性较好, 未关注用户无法查看微信所发布的信息;

3信息推送有提醒, 用户阅读更及时;

4用户与订阅号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双向的, 但只能在交互的双方之间可见。

腾讯QQ是腾讯公司于1999年开发的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讯软件, 截止到2014年4月11日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亿。QQ提供即时聊天、文件传送、文件共享等功能。QQ最大的特点即时互动性强。

3图书馆泛在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为例

综合分析微博、微信、QQ三大新媒体平台, 可以看出微博强于信息分享, 微信重在用户关系, QQ优在即时交流。利用三大平台各自的优势, 结合图书馆服务, 构建面向读者的泛在服务体系。我们用微博作为图书馆资源推荐、服务介绍、活动通知的支持平台, 用微信作为图书馆精品资源推送和信息咨询自动回复的支持平台, 用QQ群作为在线解答读者需求和疑问的支持平台。

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 2012年开始陆续开通了微博、微信 (订阅号) 和QQ群。目前微博关注人数达到1895人, 累计发送微博信息466条。通过微博发布图书馆相关资源的推荐、图书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图书馆举办的相关读者活动的通知等等。微信开通一年时间当前用户数537人, 累计推送信息12组, 每组平均包含三条信息, 信息内容包括精品书评、人文知识、历史知识、人生感悟、图书馆相关活动动态、图书馆新书通报等内容。自动回答读者咨询累计236次。QQ群于2012年开通, 目前用户数369人, 累计互动交流字数达到约22万字。

4结语

新媒体时代即是挑战也是机遇, 图书馆在此次变革中如能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传统服务模式, 积极探索泛在化服务, 在网络空间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支持和咨询服务, 则一定能够变害为利, 突破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界限, 开创新的服务空间。以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所做的尝试为例, 通过微博、微信、QQ群以主动服务的姿态为本校读者提供了大量贴近读者需求的资源和信息, 一方面支持了师生的学习和科研, 另一方面也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与联系, 促进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曹玉平.图书馆泛在服务模式与实现途径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 2010.5:100-102.

[2]初景利, 吴冬曼.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眼务模式[J].图书馆建设, 2008 (4) :62-65.

[3]冯锐, 金婧.论新媒体时代的泛在传播特征[J].新闻界, 2007.8:27-28.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策略 篇7

一、泛在知识环境的内涵

泛在知识环境是一个基本“当下”的时代背景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 将当下的环境定义为知识无处不在, 且基本呈现泛化的特征。在这个环境中, 起主导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的是知识, 元素的单一性和广泛分布的特征, 是泛在知识环境的基本特点。从定义上看, 泛在知识环境指的是一个由多种语言种类、多种媒介形式、多种语义构成的数字化的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是系统化的、智能化的、多功能化的, 借助信息检索技术, 用户可以实现全部知识的搜索与获取, 用户可以获得的内容涵盖了知识、信息、技能和服务等。对比传统图书馆与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网络, 前后差别明显, 后者在技术进步和理念变革的基础之上, 迅速完成了由信息服务内容向知识服务的转变, 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步, 为全国的信息文化共建共享工程做出了较大贡献。延伸至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发展前景来看, 这些已经完成的变化不仅是顺应时代要求和行业背景做出的改变, 更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目标, 具体来说, 泛在知识环境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 是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新一代科技知识基础结构, 是未来知识型社会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 是通过计算、存储和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 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完全彻底地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这种知识环境的构成要素具有多样性, 各种因素最后形成的合力共同作用于外界事物。

二、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策略

泛在知识环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这个时代到来之后, 图书馆等信息知识服务机构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整体情况来看, 在这个环境下, 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既面临机遇, 也面临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 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 重视开放存取资源。图书馆依靠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强大的信息检索技术, 成为知识获取和信息服务的重地, 对促进知识传播与学术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推动图书馆工事业的发展, 图书馆应当将自身的建设和OA结合起来发展, 使OA成为图书馆健全自身信息服务机制和拓展内外部联系, 以及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化服务所需的必备条件。从有利于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角度看, OA的资源建设和服务重组将是图书馆变革服务的重要内容, 在OA提供的平台之上, 图书馆可以建立导航数据库和检索平台, 并及时利用这一平台将搜集到的有用信息和本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多数据库同时检索和分数据库检索。除此之外, 图书馆还可以创建本图书馆的OA数据库, 专门供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和学术交流活动使用, 在此过程中, 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和科研成果的开放式存取, 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和知识创新的发展, 同时也能提升图书馆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

(二) 以用户为中心。传统图书馆时代的读者占据了主体地位, 在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总称为用户。以“用户”定义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 体现出了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基于这一前提, 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需要以广大用户为中心, 在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方面, 尽可能从用户的立场和角度来考虑问题, 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符合用户的立场, 例如, 就电子期刊的检索来说, 检索方式要尽可能的灵活、便捷、快速, 在信息输入后最短的时间里提炼出作者所需要的信息, 以便作者存储和利用。从传统管理模式过渡到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方式, 图书馆资源结构、人员分工、运作理念和和创新步伐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和行业的前瞻性, 积极构建合理的、方便用户使用的信息资源框架;在文献资源和图书资源的提供上, 要根据作者的个性化需求, 提供充足的、精细化的信息, 并保证资源的易获取性;对于图书馆的全部资源, 要做进一步的开发、加工、整合、组织,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基础技术和可视化媒介, 更加快捷、生动、形象的将信息和知识呈现在读者面前, 提高用户利用图书馆的利用率和满足率。

(三) 创建新型的服务模式。信息建设最终是为了向用户提供服务。泛在知识环境下, 知识的生成、传播和利用机制发生改变, 各类用户、知识内容和应用环境也已经聚合在同一空间, 单纯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已不可能满足用户多方位的需求, 更要为用户提供其在获得信息资源时的相关需求的服务, 以便于不同用户利用这个框架获取各自需要的资源体系。

结语

泛在知识环境的形成使得我们每一人处于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包围之中, 信息的无处不在成为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显著特征, 面对多种多样的信息, 对人们的辨别能力形成了巨大考验, 在这个时候, 图书馆应当做好文献资料、图书信息和知识教育的服务工作。

摘要:泛在知识环境是一种文化氛围, 也是一种社会背景, 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共建共享工程中的一个机构, 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思考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方向、主要原则和具体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解释泛在知识环境为写作缘起,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泛在知识,图书馆,读者工作,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维军, 李亚坤.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图书馆杂志, 2006 (9) .

[2]张文秀, 朱庆华, 黄奇.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后数字图书馆时代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6 (5) .

泛在图书馆理念 篇8

一、泛在知识环境的内涵

美国的科学基金会在2003年开展了关于后数字时期的图书馆研讨会,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泛在知识背景下的图书馆未来的服务模式。标志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所谓的泛在知识环境指的就是图书馆将处在一个高度数字化的环境中, 这一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日益发展的网络, 为了可以让所有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有条件的查询到有关知识, 不再受到语言、时间、地点的阻碍, 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这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发展的进一步提高及信息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目标和趋势

以往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定位的, 同时获取时也很麻烦。现如今的知识无处不在, 高校读者可以在触手可得的任何一个地方获得, 未来泛在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所要提供的就是这一类无所不在的服务, 最大限度的满足高校学生的各种信息需求。随着高级的网络设施正在不断发展完善, 用户可以在使用高校数字型图书馆过程中自主创建知识社区, 这样可以加速知识的流通和产生, 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泛在知识的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的存储、传播以及管理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职责和作用, 给予学生用户在茫茫信息海中指引方向, 提供可以帮助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的服务机制。

三、高校学生在知识环境下对信息的需求变化

首先, 高校学生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同时他们的信息需求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这也是泛在知识的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一点需求变化就是伴随着数字、网络、通信以及多媒体技术不断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学生就需要更多的途径和渠道来快速获得并且使用到优良的信息资源。另外一点就是学生总是希望此类信息机构可以将提供的各种服务更加人性、专业、开放、主动和智能化, 服务可以更加接近他们使用的习惯或者生活环境, 在交流的平台上用户可以与专家或者图书馆员以及其他学生之间可以共同交流信息, 这是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的。最后一点就是高校学生总是期望可以使用一些数据处理软件将资源或者所要用到的学习资料进一步的自由分析, 从而了解到学习资源当中可能会隐含的知识或者信息, 将这种隐形的只是变得透明化, 他们可以更深刻地掌握到使用、挖掘知识的技巧。

四、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

高校数字图书馆泛在知识环境之下, 在知识的创造以及传播和利用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极明显的变化, 越来越强调高校学生之间的自主参与与互动, 原本的以用户为基础的人文思想得到相应地体现, 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这一点贯彻在服务的每一处。图书馆逐渐在信息服务中突破了时空的局限, 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限制, 信息资源可以随时随地处在用户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在用户需要信息的时候, 他们可以从电脑或者电视又或者是手机等其他媒介, 随时并且轻松获取该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服务。

随着电信、广播以及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不断推动, 这三者也在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前进, 高校数字图书馆也可以借助这三种网络将他们提供的服务同用户的需求联系起来, 拓展了学生的交流空间也扩大了自身发展的空间。

一方面传统的电脑可以传递知识信息, 另一方面例如便笺本或手机等能用来存储、传递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提供的各种信息和服务。泛在下的高校图书馆由移动手机来向用户提供各种需求服务。这样用户即使是在宿舍中或者在行走或者在课程中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图书馆信息资源, 不仅仅可以阅读到电子书、以及电子期刊, 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自主由图书馆提供的推送服务或者定制服务来使自己可以第一时间去的所要的信息资料。

除此之外,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虚拟的社区或者是利益小组来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用户之间的积极合作, 同时辅助博客之类的技术性服务软件, 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相互评论或者注释标签等其他方式来交流达到资源的共享和创造, 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用户的体验感觉。

泛在知识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需要结合到学生当中以及他们的最终决策中去, 这不是简单地存在于用户之外, 此种服务需要用户和图书馆服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图书馆服务同时也是具有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对具体的用户所需要的具体环境来提供相应的知识信息服务, 全面跟踪和解答学生的决策全过程。因为图书馆所要提供的服务是动态的同时也是虚拟的, 这就不能局限于该图书馆固定的资源或者系统, 需要将它的信息服务发展到学生的生活或者学习环节中去, 在开放、系统的基础上来提供知识信息服务。除此之外图书馆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服务也是一种自主的有创新意识的服务, 不是事物性质的也不存在某种特定的标准,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以及服务人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动态搜集之后选择知识, 这就需要服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挖掘用户意识的洞察力。

五、结语

泛在化下的图书馆服务需要适应知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信息得环境发展所必须的。信息环境的泛在化, 也带动着科研用户在信息获取方面的行为泛在化, 对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就要从学生的自身需求角度来思考, 协助用户筛选信息。泛在化的服务也显示出知识服务的趋势, 在客观上也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只有顺应学生用户的需求才可以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形式等到开拓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雅, 李文文, 郑建明.泛在知识环境下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集成服务平台构建[J].情报科学, 2011.

[2]徐德斌.Google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 2011.

[3]肖丹, 康丽峰, 王学光.泛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1.

泛在图书馆理念 篇9

关键词 泛在图书馆 信息咨询服务 场景分析 泛在知识

分类号 G252.6

Abstract Library reference services faces the users' demands directly and affects the other service sections through the feedback mechanisms. Under the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 users’ demands develop towards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hierarchy. Therefore, it is the time to broaden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reference services. And then, three scenarios of the reference services in future library are suggested by the scenario analysis. They are stable mode, growth mode, and zooming mo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modes are elaborated on respectively. Finally,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services in the ubiquitous library are summarized from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resource, 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comprehensively.

Keywords Ubiquitous library. Reference service. Scenario analysis. Ubiquitous knowledge.

0 引言

泛在信息环境的定义来源于计算机科学的“普适计算”这一概念,是指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合适的终端设备与网络连接、获取个性化服务的全新的信息环境[1]。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对这一定义进行了丰富和细化,提出“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构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交互的、功能完备的、无所不在的数字环境,并具备空前的计算、存储和数据传输能力[2]。目前,泛在网络已由理论研究走向现实应用,席卷全球的智慧城市项目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成为这一新兴技术的受益者。人们借助移动通讯客户端与更加普遍的网络互联,享受着由后台普适计算、情境感知等功能带来的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

泛在图书馆(Ubiquitous Library)是图书馆这一知识宝库未来发展形态的终极目标[3]。1999年,时任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的Keller将未来图书馆描述为使学生和教授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够获得与课本有关知识的泛在网络[4]。马里兰大学图书馆馆长Lowry博士继承并扩展了这一观点,指出泛在图书馆是一个比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更具前瞻性的未来图书馆的定义[5]。不难看出,泛在图书馆的内涵已由最初的“重要内容的网络检索”这一基础服务类型发展为包括多种应用的个性化服务组合。总的来看,数字时代背景下泛在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可总结为五点: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图书馆信息资源为服务基础;以开放存取为资源未来存储模式;以多语种、多类型为表现形式;以全球性和全天候服务为服务模式[6]。

1 泛在知识环境对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挑战

1.1 泛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广度拓展

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是到馆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的对象相对固定,流量相对有限,如高校图书馆的教职人员或者公共图书馆中有一定阅读兴趣的市民;信息咨询服务的内容相对单一,以导向性服务为主。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作为一个“呆板”的资料储藏室的形象存在,读者与图书馆员的互动少、信息流量偏低。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场景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那种静态的、单向的服务模式将被实时的、互动的服务模式所取代。泛在信息环境下,用户具备最大程度地接触图书馆资源、获得图书馆资源、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这种便利性使得用户有条件与各类馆藏资源进行“亲密接触”,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对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广度提出新的要求。这种“广度”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二是与载体相关的信息格式的多样性。(1)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面对大量的纸质文本和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将不得不面对“信息过载”的问题。用户急需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找出所需的资源。新用户的需求可能会与导向性服务重叠,如查询图书馆工作时间和图书排架;中级用户的需求可能与指导性服务有关,如自身信息素养的发展;高级用户的需求可能与检索服务有关,如基于大众分类法的信息组织。这要求图书馆员在熟练掌握馆情现状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泛在环境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接。(2)泛在知识环境下,载体的多样性为用户访问图书馆资源带来了便利。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享受泛在网络带来的随时随地的接入服务。这要求图书馆门户具备与多种客户端进行多媒体交互的能力,如网页信息的展示、音频文件的下载、网络视频的流畅播放等。信息咨询服务人员需要与信息技术人员及时沟通,扩展信息幅度,以应对多种数据格式采集、组织、展示以及深度整合的挑战。

nlc202309040905

1.2 泛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深度发展

以高校、科研院所下属图书馆等为代表的复合型图书馆在图书馆群体中占很大的比重。与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相比,这类专业性图书馆的读者群体的受教育水平、综合素质、求知欲望和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高,是泛在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受益人和推广者。这类用户群体通常具有特定的专业背景,其信息需求构成更为复杂。

专业用户利用便携式移动终端与图书馆网络互联,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图书馆资源。他们具备与图书馆馆员进行实时交流和开展专题性咨询的条件,围绕特定选题进行深入的、系统性的沟通,这种深度的服务需求对当前通用性的信息咨询服务状况提出了挑战。

其一,用户提出的专业性学科化服务需求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国内学科化服务中的佼佼者。该馆馆长张晓林教授提出,面对新形势,应努力将以“融入一线、嵌入过程”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化信息咨询服务提升至“基于用户的、覆盖知识能力和嵌入科研过程的知识服务”[7]。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应以面向专业用户的学科化知识发现为中心,在保障传统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培训等普遍服务的基础上,提升服务层次和深度。通过组建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跨团队小组的形式,深入到用户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为用户提供专题信息资源组织、数据库研制、学科态势跟踪、学科情报深度分析等系统性服务。

其二,面向不确定环境和海量信息,用户需求的边界难以被清晰界定,从而催生出面向情境感知技术的个性化推荐需求。这要求图书馆馆员根据用户记录的属性值组合,发挥信息咨询专家角色,识别用户兴趣以提供最能满足其现实需求的服务。与传统的信息咨询服务相比,推荐服务是一类面向深层次、潜在需求的高级服务。主动性、计算性是推荐服务的主要特征。主动性是指信息咨询人员应具备捕捉需求、具体化和用户引导的意识和能力。与满足用户预定义的需求相比,推荐服务更强调工作人员在用户尚未察觉的状态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计算性是实现主动性的物理前提。泛在环境下,图书馆所处的7*24小时的无间断服务模式是海量数据的孵化地。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确定用户兴趣所在并加以推荐呢?关键在于对用户记录和具体场景的综合分析。这是对信息咨询人员信息素养能力的考验,要求他们在文献编目、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等传统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软件。

2 泛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场景分析

场景分析是一种未来预测方法,通过发散性思考对未来各种不可知现象进行描述[8]。壳牌石油公司利用场景分析方法成功应对中东石油危机成为世界领先的石油巨头的生动案例,使得该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起声名大振。场景分析方法的执行要点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把握关键性内部影响要素为基础;二是综合外部因素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行判断;三是形成多样性的未来场景。

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在于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9]。泛在环境下,服务内容的纵深发展是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因。用户对特定服务内容的整体需求量是影响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未来发展的关键外因,并决定场景出现的几率。本节将利用该方法对泛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未来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将未来3~5年的场景分为三类:稳定型、成长型、跃升型,如表1所示。

稳定型场景:因信息咨询服务广度的拓展而产生的新场景。稳定型场景主要出现在公共型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过程中。与当前情况相比,该场景下的信息咨询服务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由传统的书目咨询、文献检索服务扩展至用户参与的信息组织活动,由静态的文字阅读行为扩展至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获取。尽管,稳定型场景与当前的信息咨询服务有所不同,但这种变化对馆员的服务能力、图书馆的工作环境的综合影响较小,属于稳中有升的类型。

成长型场景:因信息咨询服务内容的丰富化以及向推荐性服务的深层次过渡而产生的新场景。泛在知识环境下,成长型场景在公共型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中均会出现。与稳定型场景相比,面向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推荐是成长型场景中信息咨询服务的主要“卖点”。泛在图书馆的海量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使用方式为用户呈现出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获取环境,用户需求的不确定程度更高。如何快速、有效地捕捉和定义用户的兴趣点将对馆员的服务意识、情报敏感性、信息管理与知识发现能力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一变化既是对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业务的考验,也是促进业务发展的成长契机。

跃升型场景:因信息咨询服务全方位的纵深发展而产生的新场景。跃升型场景主要出现在复合型图书馆中,7*24小时的服务模式将对当前的图书馆工作环境产生冲击。与成长型场景相比,跃升型场景中信息咨询服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能够提供面向科研一线需求的学科化专业服务。泛在图书馆带来的信息过载问题使得专业人员“身陷信息海洋却难以自救”,基于语义检索与定量分析的学科动态跟踪与全局态势分析等工作完全可以由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馆员承担。这一变化将对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咨询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既有能力产生较大的冲击。但长期来看,这一变化基于对人员和工作进行合理配置,真正实现了信息咨询服务融入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嵌入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有利于开创科研活动与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双赢的有利局面。

3 泛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发展的关键策略

3.1 信息资源采集和整序策略:信息咨询服务的原材料

图书馆基本信息资源开发流程依次划分为信息采集、信息整序、信息服务三大类[10]。泛在图书馆环境下,用户需求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更为深远。从信息资源的加工顺序考虑,信息咨询服务处于链条下游,会受到信息采集、信息整序的影响。然而,信息服务与用户需求最接近,可以收集到第一手的反馈信息,从而为信息采集和信息整序等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需求的纵深发展要求图书馆提供更加多样性的信息资源。因而,需要对信息采集的重心进行调整,加大对特色资源、专业数据库的订购,以适应用户需求广度化的特征。同时,考虑购买专业性的数据分析工具,为专业化学科服务和个性化推荐服务提供工具支持。第二,处于中间的信息整序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需要根据信息咨询环节反馈的用户需求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层加工。泛在图书馆环境下,用户通过自定义标签的方式参与到信息资源组织的工作中。用户参与的大众分类形式有利于丰富对信息资源的解读,但也会出现混乱、矛盾、无序等问题。因而,信息整序工作在尊重个性化表达的基础上,需要去伪存真,保证信息资源整序结果的合理性和整体一致性。

nlc202309040905

3.2 信息咨询人员个人能力提升策略:信息资源服务的动力之源

根据信息咨询业务服务层次的高低,可以将图书馆信息咨询业务划为四个层次:导向性服务、指导性服务、检索性服务、决策性服务[11]。导向性服务主要是回答用户提出的与馆情有关的问题,属于最为基础的信息咨询内容。指导性服务是旨在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养的教育性服务工作。泛在图书馆的海量信息将对用户自身的信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而指导性服务的难度也将随之提升。检索性服务、决策性服务都是面向特定选题的专业性的情报服务,前者以学科查新为主要形式,后者则需要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加工以辅助用户决策。泛在图书馆用户需求的深层次发展将可能导致复合型图书馆的决策性服务需求量激增。知识管理学派认为组织的竞争力由员工掌握的知识总量决定[12]。面对泛在知识环境中信息咨询业务构成和比重的巨大变化,信息咨询人员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综合业务能力。其一,夯实普惠式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同时提升主动服务意识和用户沟通能力,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其二,面向个性化推荐服务,与信息技术团队建立协同工作的长效机制,同时注意完善个人IT技能和信息素养。其三,面向专业化学科服务,有意识地扩充2~3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提升情报分析能力,打造复合背景竞争力。

3.3 信息技术发展策略:信息咨询服务的技术支撑

信息咨询服务方案的实现离不开底层信息技术的支撑。泛在图书馆环境下,用户数量的增长和需求的多样性将颠覆传统图书馆的工作环境,信息咨询人员可能不得不面对7*24小时的工作压力。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与其费尽心思地招募更多工作人员和设计全年无休的工作安排,不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咨询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其一,为用户提供界面友好的客户端,这也是最容易实现的环节。一个完善的客户端应用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浏览页面信息并自助式地发现知识,这将有效地降低信息咨询服务中的大量的、重复性的事务性工作。其二,提供自然语言理解功能,落实语义分析和专家系统的基础。具体来看,又分为三个递进的层次:一是促进语法层的信息资源共享与融合,为异构数据源的信息组织提供标准;二是促进语义层的信息资源共享与融合,实现信息咨询服务的逻辑层整合;三是加快语用层的信息资源共享与融合进程,基于时序分析和情境感知技术,提供用户兴趣发现、智能化推荐等功能。

4 结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泛在知识环境让人类距离未来图书馆的终极形态更近了一步。信息咨询是图书馆服务的窗口,与用户需求直接对接,通过信息反馈机制对上游信息资源处理加工环节产生影响。泛在图书馆用户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变化要求信息咨询服务内容随之纵深发展。随着用户需求及用户需求量的大小变化,稳定型、成长型、跃升型三类场景将会是信息咨询服务未来发展的方向。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亟需拓展业务广度,并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复合图书馆需要在业务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上做出更大调整,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学科化的综合性服务体系。信息资源采集和整序策略、信息咨询人员个人能力提升策略、信息技术发展策略是泛在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关键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 1 ] Weiser M. The computer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 Scientific American,1991(3):94-100.

[ 2 ] 曾建勋,曾民族.“泛在知识环境”:“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5(6):1-6.

[ 3 ] 范广兵,初景利.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1):105-108.

[ 4 ] Tia O' Brien. You thought libraries were dull[OL]. [2013-10-29].http://alumni.stanford.edu/get/page/ma-gazine/article/?article_id=40840.

[ 5 ] Charles B L. Let's call it the ubiquitous library in-stead[J].Libraries and Academy,2005(5):293-296.

[ 6 ] Lili Li. Building the ubiquitous library in the 21st century[C].72nd IFLA General Conference and Cou-ncil:Seoul,2006.

[ 7 ] 吕新华.从服务渐进角度论学科馆员能力的题词提升:以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4):85-87.

[ 8 ] 娄伟.情景分析方法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9):17-26.

[ 9 ] 周静珍,赵乃瑄.基于情景分析的高校低碳图书馆建设构想[J].图书情报研究,2011(2):21-25.

[10] 周磊,郑燃.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合作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5):42-49.

[11] 于迎娣.论图书馆信息咨询业务的建构[J].图书馆学研究,2004(4):57-59.

[12] 周磊,杨威.知识联盟中企业吸收能力的演化博弈分析.科学与管理,2012(2):60-65.

韩静娴 苏州大学图书馆馆员。江苏苏州,215006。

(收稿日期:2013-11-11 编校:邹婉芬)

泛在图书馆理念 篇10

一、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来看, 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 依旧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 特别是在服务创新方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比较落后, 可以说服务工作的创新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 有的图书馆进行了服务模式创新, 但是, 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没有形成。要提升服务质量就要不断的进行创新, 找到创新的动力与源泉, 把服务工作摆在首要位置, 并根据用户需求而进行服务模式创新, 力求形成一种持续有效的创新机制, 不断地进行图书服务创新探索。

二、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泛在知识环境不是简单的信息符号, 而是一种服务模式, 在这种环境下, 借助网络信息技术, 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读者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更容易得到满足。第一, 泛在知识环境下, 服务无所不在。图书馆的服务被延伸到用户环境, 有用户就有图书馆服务是泛在知识环境下对图书馆服务的最好诠释。第二, 泛在环境下图书馆服务透明化, 用户使用图书馆并不看重其拥有的资源数量, 而是看重其能否根据自己的需求, 有效地整合了各种文献资料, 从而满足了自己的个性化需求。第三, 泛在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开放存取, 这是全新的服务交流形式, 能够最大限度保障用户权益, 为广大用户提供人人皆可参与的信息共享环境。

三、泛在知识环境下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路径研究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 进行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就要从多角度入手, 在服务方式、科学技术应用以及信息化等方面进行调整。

(一) 在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开展“一对一”的服务

“一对一”服务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就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对信息市场进行市场细分, 锁定用户需求, 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切实的服务。“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要依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资源的优化与配置, 进行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例如, 有些图书馆开设了在线平台, 在线平台利用一款先进的软件“记住”浏览者所点击的图书类型, 然后, 平台向有类似个人基本资料设置的用户进行图书推荐, 既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又增加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人性化与先进性。在泛在知识环境下, 图书馆为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进行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时要充分考虑到“一对一”的服务模式。

(二) 用科研技术来推进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泛在知识环境下, 获取信息的工具与手段越来越多, 这使得一部分图书管理员可以从简单、单调的图书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取得大量的需求信息, 但是, 这并不能使人们的思维在信息选择与提取上也能够被先进信息技术所取代。工作人员要要努力为自己的服务寻找新路径, 比较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组建科研团队, 不断提升图书馆整体信息服务技能。工作队伍组成中, 要增加学科科研团队建设, 提升管理人员的学科知识水平。这并不是要求图书管理者应具备非常专业的知识水平, 而是具备一定的跨学科能力, 能够在自己有兴趣的学科领域做出对图书管理工作有益的贡献。只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 就可为图书管理服务的创新形成强有力的后盾支撑。

(三) 泛在知识环境下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水准

图书馆在泛在知识环境下要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工作重点, 而信息化建设水平能够帮助图书馆精准的找到核心信息所在。由于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产生, 图书馆则需要针对读者需求而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服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必须能够依据读者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单纯从信息技术使用方面来看, 图书馆可以进行网络架设, 根据读者信息进行相关设置, 将重要的信息资源放在互联网上, 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信息共享。从分类系统的开发与内容管理技术的发展来看, 要提升网站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图书馆网站架设的内容设置上要能够满足读者需求, 也要为社会上各类组织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图书馆要能够看清前景与现实, 不断开拓更为宽广的服务领域, 将信息构建看成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与泛在知识环境的大趋势相匹配。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要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 首先要把传统图书馆中的优良的服务理念传承下去, 同时, 要进行理念和技术创新, 紧紧跟随泛在知识环境下信息资源普及化的脚步, 不断拓展图书馆服务的领域, 深化图书馆服务的细节, 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服务。

摘要:本文从图书馆服务的现状和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特点入手, 分析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路径, 以期推动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图书馆服务,信息化,创新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下一篇:提高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