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制约

2024-10-13

需求制约(精选6篇)

需求制约 篇1

随着我国国民平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民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购买需求也日益强烈。但从需求结构来看, 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主体仍集中于高收入阶层。当然该阶层民众应成为公司重点发展的客户源, 却并不构成公司保险业务需求的惟一来源。之所以强调这一点, 实则归因于这样几个方面: (1) 保险在市场化运作模式下, 面临着客观的需求约束因素; (2) 挖掘潜在客户的购买需求, 应成为改观需求约束现状的出发点。正因如此, 笔者也将普通民众也纳入到需求主体上进行考察。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所存在的需求制约现状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保险风险管控背景下如何改善普通民众的购买和履约行为, 又成为了解决需求约束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 本文将在需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探究普通民众需求制约因素。最后, 在高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间构建差异化应对措施。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特征分析

众所周知, 商业健康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 保证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的直接费用或间接损失获得补偿的保险, 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收入保障保险和长期看护保险。民众在衡量自身需求和支付能力后, 将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特征。

以下, 可以从高收入和中低收入人群两方面来分析:

(一) 高收入人群需求特征

从边际视角来考察高收入人群的商业特征, 其应该表现为边际储蓄倾向应大于边际消费倾向。也就是说, 在收入配置结构上货币储蓄量应大于商品实际消费支出。然而与传统商品不同, 商业健康保险首先应界定为奢侈品 (因投资周期长, 且受益时需面临严格的资格审查;同时, 不具备流动性和及时变现的可能) 。从而该人群对“现期资金投入代价与远期可能风险损失”间进行比较, 其结果将激发他们购买该类保险。实践表明, 公司历来将该人群作为保险产品推广的重点对象, 也是风险管控压力较小的客户群体。

(二) 中低收入人群需求特征

本文并不打算给出界定中低收入人群的标准, 但可以定性归属为工薪阶层, 即需要通过提供人力资本才能获得收入的群体。这里, 笔者仍将学生、老人也归属其中, 理由便是:作为弱势群体家人将有动力为其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以期来降低家庭可能面临风险的压力。仍然借助边际视角可知, 该类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边际储蓄倾向;且消费对象仍以普通商品为主。这就意味着, 作为奢侈品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将面临该人群的需求制约效应。

针对以上两类人群的需求特征分析可得, 我国保险需求制约因素多存在于中低收入人群中间。在拓展公司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时, 不可能对中低收入人群视而不见, 惟有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挖掘他们的购买潜力。

二、普通民众需求制约因素探究

为了行文方便, 这里将中低收入人群归类于普通民众。是什么原因制约了他们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 是这一部分需要回答的问题。为此, 笔者曾在一定范围内对10个样本对象做过电话采访。以下, 将归纳出三点主要制约因素。

(一) 替代产品所产生的制约因素

由《劳动法》所规定的社会保险范畴就涉及“医疗保险”。而且, 这种社会保险广泛存在于行政、事业、企业等组织中。从而表明, 商业健康保险中的诸多项目无法引起普通民众足够的兴趣。因某些项目具有较强的同质性特点, 便成为制约普通民众需求的因素之一。

(二) 收入分配所产生的制约因素

普通民众每月一般都会严格分配收入的使用途径, 且在我国城市恩格尔系数略低于40%的背景下,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需求弹性仍然偏大。这一后果直接导致了, 他们在选购该保险时具有弱偏好性, 且短期投资行为较高收入人群强。这两个要件所形成的叠加因素, 便制约了他们的购买需求欲望。

(三) 消费意识所产生的制约因素

基于市场营销学理论可知, 一定的收入水平决定着该人群的消费意识, 这或许就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吧。与此同时, 在群体意识影响个体意识的情况下, 普通民众个体将难以获得外部激励去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从而, 在消费意识驱动下逐渐锁定了该类群体的消费行为。最终, 形成了需求制约因素之一。

上述三个方面以普通民众为主体进行了探讨, 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收入人群就容易接受保险产品。在短板原理引导下, 下文将针对普通民众需求这一短板, 进行应对措施的构建。

三、差异化策略下的应对措施构建

在保险风险管控基础上, 应相对于高收入人群建立差异化策略。为此, 应对措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 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从市场营销学原理的一般层面来看待“客户关系管理”, 其主要起到改善产品公共关系, 以及通过良性互动来建构稳定的顾客忠诚度。然而, 在客户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 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相对于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来说, 人体健康风险则是可以预测的) 。从而, 其客户关系开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还在于及时获取客户的身体健康信息。以学生和老年人群体为考察对象。

1. 针对学生群体。

为了获得产品规模效应, 健康商业保险应开拓学校市场。通过学校统一购买健康商业保险, 则可在学校定期体检过程中, 获取学生一定的健康状况信息。为此, 应增强与学校医务部门的联系。

2. 针对老年人群体。

在获取老年人客户群体的健康信息时, 应充分加强与社区医疗单位的联系。通过一定的程序, 在社区医疗单位的配合下, 获取老年人客户必要的健康信息。

(二) 改善产品公共关系

改善产品的公共关系, 则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一般要求。根据产品品牌建立的逻辑路径, 可知:作为产品“附加产品”同心圈层的辅助作用, 将促进公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理解与感知;从而, 在顾客忠诚度形成的基础上, 建构起该产品的品牌效应。

改善产品公共关系, 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1) 定期举办免费体检活动。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 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可以联系定点医院, 或者自行开展必要的身体检查与健康咨询活动。 (2) 开展针对性的赞助活动。如, 根据产品推广需要, 可以针对学校及社区的有关公共活动开展赞助。从而, 扩大产品的知名度。这样一来, 将增强普通民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理解。

(三) 优化产品项目结构

上文已经指出, 社会医疗保险已在劳资关系的建立上被各类组织所购买, 这就在产品替代效应上影响到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推广。为此, 设计差异化保险项目, 并向公众充分阐释其中的优势则成为应对措施之一。

1. 保险项目优化。

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由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三个层次构成。在使用这些保险项目时面临着:指定医院、指定药品、指定报销比例、指定报销地点等诸多刚性约束。因此, 针对我国目前劳动人口特点, 开发出弹性、灵活性、柔性化的保险制度, 将极大的吸引普通民众的购买欲望。

2. 项目信息发布。

我国民众仍然存在着依靠血缘、亲缘力量抵抗外部风险的习惯。尽管在商品经济推动下, 购买个人保险已成为极为普通的事情, 但诸多民众仍然被动理解商业保险的功能。为此, 应优化保险项目信息发布渠道。如, 与各组织工会建立联系从而宣传商业健康保险的特点与优势, 这将明显影响普通民众的购买行为。

综上所述, 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最后, 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四、结论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所存在的需求制约现状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保险风险管控背景下如何改善普通民众的购买和履约行为, 又成为了解决需求约束的一项系统工程。我国保险需求制约因素多存在于中低收入人群中间。其中的制约因素表现为:替代产品使然、收入分配使然、消费意识使然等三个方面。然而, 在拓展公司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时, 不可能对中低收入人群视而不见, 惟有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挖掘他们的购买潜力。应对措施包括: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改善产品公共关系, 以及优化产品项目结构。

摘要: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所存在的需求制约现状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保险风险管控背景下如何改善普通民众的购买和履约行为, 又成为了解决需求约束的一项系统工程。我国保险需求制约因素多存在于中低收入人群中间。在拓展公司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时, 不可能对中低收入人群视而不见, 惟有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挖掘他们的购买潜力。应对措施包括: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改善产品公共关系, 以及优化产品项目结构。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风险管控,需求约束,普通民众

参考文献

[1]余盛婷.浅析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发展[J].中国保险, 2012 (4) .

[2]荆涛.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衔接——以荷兰、法国、爱尔兰、澳大利亚的做法为例[J].中国医疗保险, 2012 (4) .

[3]庄电一.完善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法制的若干思考[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12 (4) .

[4]刘哲.浅谈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China'sForeignTrade, 2011 (5) .

农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篇2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农村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启动农村消费需求对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意义非凡。

1 农村消费需求特征

我国农村人口分布广, 经济状况落后于城市居民, 农村消费需求特点鲜明。 (1) 消费潜力大, 但分散性高、差异性大。农村人口分布分散, 导致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分散性高, 难以形成有助于聚集经济发展的相对集中的需求。差异性体现在由于农村自身的地理条件和地方政策等原因导致各地发展速度存在差异, 农民消费差异性大。消费需求结构层次化明显, 既对小汽车、珠宝首饰等高档消费品有较强消费能力, 又对日常消费品需求旺盛。 (2) 消费行为效仿性强。受传统风俗影响, 农村居民之间联系紧密, 相互之间攀比性较强。农村居民不但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购买行为, 而且会参考别人的消费行为来决定购买行为。 (3) 注重产品基本功能和质量。农村居民购买产品时注重产品的基本功能和质量, 对产品的其他附加功能和售后服务关注较少。

2 农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农民增收难度大

一是农村产品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低, 产品的附加值低, 农民获利较少。二是农民受教育程度低, 综合素质较低, 城市就业压力巨大, 对农民外出务工限制较多, 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水平普遍较低。三是农村失地现象严重, 农民数量又较多, 许多失地农民没有就业岗位、没有就业培训和指导, 在农村又没有可种之地, 生活比较困难。

2.2 农村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不健全

一是基础设施的制约。农村交通普遍比较落后, 农业设施陈旧, 不利于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现有的农村集市商品集散和扩散功能不强, 并且农村集市小而散、商品雷同、商品档次低, 满足不了农村消费者的多样性需要。二是流通方式落后。在农村, 大部分商品交易都还是在简易搭建的街道帐篷中完成, 交易方式落后。三是农村中高档产品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售后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县城以上的行政地域, 产品出现问题后, 维修很不方便, 也就制约了其他相关产品的消费。四是农村市场秩序较混乱。假冒伪劣商品 (如假烟、假酒、劣质农药、化肥、假种子) 在农村市场经常出现, 坑农害农现象严重, 给农村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五是农村市场存在欺行霸市、行业垄断现象, 各地政府为了政绩, 对商品流通实行地区间的封锁、不断抬高进入农村市场的门槛。

2.3 农村保障制度不健全

农村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体系滞后, 保障制度不健全, 社会保障范围很有限、保障水平也很低, 影响了对其他产品的消费。一方面,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社会化程度不高, 看病困难问题突出, 特别是当家里出现重病患者时, 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另一方面, 农村用于子女教育费用的负担重。农村家庭大部分非独生子女家庭, 兄弟姐妹多, 而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又较高, 对于普通农村家庭而言负担明显过重。还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 家庭养老仍是农民养老的基本形式。目前,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快, 而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基本依靠家庭, 这严重制约了他们的消费需求。

2.4 农村消费信贷约束

消费信贷是刺激消费需求的有力工具, 但是我国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开展不普及。在信用社网点比较多的农村, 支农贷款方面力度仍然不大, 农民在生产、教育、看病等大额开支上难以得到信贷支持。在农村, 农民的投资资金大部分是向亲戚朋友借, 或者向民间借高利贷。所以在信贷这块, 农村居民无法享有城市居民低息贷款的机会, 至于消费信贷, 农村居民则更加难以享受到。

3 促进农村消费发展的对策

要促进农村消费发展,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应统筹城乡一体化, 开放思维, 破解农村消费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有效需求

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制约, 农民消费需求不旺盛, 主要是农村居民实际购买力不强。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政府通过鼓励政策把社会闲置资金引向农村, 支持大中型企业开发农业新领域, 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 扩大各种补贴的范围。工业应该大力支持农业发展, 为农业提供必要的机械设备, 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各地政府有效制定促进农村消费发展的政策, 加强对农村产品市场的监控, 稳定并提高农产品价格, 想方设法减轻农民的负担。需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发展速度的加快有赖于农业的“两化”, 即现代化和产业化, 升级农产品产业结构, 合理制定农副产品价格, 对农副产品进行多次加工, 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快农副产品的新品种开发和更新, 加强技术研发, 形成完善的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体系, 强调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提高, 提升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增加农民收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农民收入大大增加, 消费也就会随之扩大。

3.2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消费要加强农村建设的规划工作, 特别是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 制定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 及时、妥善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出现的问题,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解决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加强对农村建设的监督力度, 严厉处置干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违法者, 深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农村基础设施不能光靠市场这只自由的手来指挥和调节, 还必须有政府合理、适时的管理, 做到既能让市场发挥自己的作用, 又能保证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农村基础建设的监督中来。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政府可以采取“谁投资, 谁受益”的方法, 通过“拍卖、招投标”等方式, 把社会闲散资金聚集到农村发展之中来。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加强监管, 保证资金使用得当。对于农村企业, 务必实行政企分开, 努力提高企业效益, 增加居民收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 拓宽投资渠道。当前农村收入较低导致农村政府财力不足, 不能解决投入问题, 阻碍农业基础建设。所以, 投资方式应该多样化, 可以创新以前的做法,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 可是农民收入不多, 农业效益不高, 让农民自筹经费修建很不合理, 只会让农民更穷。所以要拓展民间融资渠道, 改革投融资体制, 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并且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如通过减少收费、降低税收、加大再贷款支持力度等方式吸引社会投资者, 不能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账单让农民来买。

3.3 完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

针对农村的市场体系和消费环境, 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严厉惩治向农村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商贩, 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的管理, 优化农村消费市场的环境。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和加大农村消费市场执法力度, 着力解决农村市场混乱问题。大力提高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辨别真假意识, 接受农民消费者监督, 依法严厉惩治制假售假、生产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 让农民消费者的正当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还应该完善农村售后服务体系, 在农村建立售后流动服务站, 特别是中高档商品的售后服务。农民的口碑是最好的宣传方式, 搞好售后服务可以增加农村居民对该产品的消费。

3.4 完善农村保障制度

不完善的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致使农村居民为了防范意外, 将大部分收入用于储蓄, 故用于其他消费的收入就很少了。所以, 即使部分农民有一定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也很难扩大消费。为了刺激农民扩大消费, 必须解决好农民基本生活中出现的社会保障问题, 消除其后顾之忧。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 解决农村因为贫穷失学问题,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 减轻农村教育高额费用负担, 为农村消费约束松绑。义务教育阶段, 政府应用财政免去学生学费, 对于特别贫穷家庭予以教育补贴。将农村现有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有力结合起来, 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大政府对农民参保的补贴力度, 积极予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资金等各方支持。

3.5 提高农村信贷能力

农村信贷的约束较强导致农民不能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 同时也限制了农民的消费需求, 不利于扩大农村市场的消费。目前农村居民的信贷不足, 部分是因为农村的信贷抵押和担保制度不健全。信贷机构应该让农民有更多的抵押和担保手段, 更好地为农户提供信贷服务。针对农村现有的信贷机构再贷款能力不足等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这些金融信贷机构再贷款力度的扶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贷款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合理布置和增加贷款网点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不高, 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程序应该简单明了, 针对农村居民情况制定适合农村的贷款程序。

参考文献

[1]练绪宁.构建和完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J].科技广场, 2012, (11) :153-155.

[2]魏凤娟.我国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企业经济, 2011, (08) :150-152.

[3]孙琳, 高劲.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与分析[J].对外经贸, 2012, (12) :105-107.

需求制约 篇3

一、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我国农村有7亿多人口、2.1亿多个家庭, 占我国家庭总量的67.6%, 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7亿多农村人口消费结构的升级,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是显著和持久的。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无论对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 还是对于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农村消费市场却迟迟难以启动, 远未发挥出拉动经济增长的应有作用。那么, 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一) 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购买力水平相对较低

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走势难以预料;农资价格不稳定, 上涨速度过快;由于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以及农民缺乏专业技能,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限制。这就导致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且不稳定。收入低, 就无力消费;收入不稳定, 就不敢消费。与此同时, 农村消费的地区差异也越来越显著。如目前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比西部地区要高很多。

(二) 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近年来,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完善, 农村低保政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除了农民的一些后顾之忧。然而,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严重落后于城镇, 在农村, 治病难、养老难已成为普遍现象。农村总体上仍存在社会保障面窄、保障水平低、服务滞后等问题, 农民对未来的收入与风险预期具有不确定性, 对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心态比较严重, 防病养老、子女教育等储蓄倾向较强, 致使农村消费发展缓慢。

(三) 落后的农村消费环境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跟不上消费需求。农村电网网架结构薄弱、供电设备老旧、电能质量较差。很多乡村还未通自来水, 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了家电商品在农村的快速普及。虽然“家电下乡”等措施为农村居民购买中高档耐用消费品提供了优惠, 可是没有自来水, 像全自动等中高档洗衣机在农村地区没有消费市场。因此, 农村居民可能买得起家电产品, 但却很少能用得起这些产品。在这种情况下, 比较符合理性的消费行为就是干脆不消费。二是农村消费安全问题仍较突出, 弱化了农民的消费欲望。随着城市打假力度的不断加强, 假冒伪劣商品向农村转移的迹象更加严重, 坑农现象时有发生, 消费安全继续制约着农村商品市场的正常发展。在农村, 产品质量鉴定条件缺乏, 加之农民识假能力有限, 缺乏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 农民害怕上当受骗而放弃购买, 严重影响农村消费市场。三是农村商务服务业发展滞后, 售后服务无法保证, 特别是家电产品的安装、维修等极为不便。

(四) 陈旧的消费观念

我国农村居民仍基本沿袭几千年来一直固有的生活方式, 虽然那种纯粹的自给自足的消费模式已不复存在, 但商品率偏低仍是我国农村消费的一大问题。在这种带有浓重自然经济色彩的生活方式影响下, 我国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落后, 许多农民不是没有钱, 也不是在消费的硬件设施上有很大限制, 而是不敢消费、不肯消费。此外,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农村居民在长期消费资料短缺的状态下形成了“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 农村居民普遍存在“惜购”、“喜存”的现象。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 这种低消费、高储蓄的传统消费观念更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五) 生产经营单位重城市、轻农村

长期以来, 我国绝大部分经营者对消费市场的研究和把握存在严重的“重城市, 轻农村”的倾向, 很多产品从研究设计到开发生产再到营销, 生产者所关注的主要是城市消费者, 而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消费习惯、购买心理等方面往往没有进行专门的市场调查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目前, 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 决定了大量消费品在农村缺乏市场, 大到汽车、大屏幕彩电、电脑、热水器等耐用消费品, 小到日常消费品如牛奶、面包、日用百货等。由于面向农村的商品利润低, 农民购买力不强, 不少厂家和商家都将目光放在城市, 而放弃了广大的农村市场。此外, 生产商在农村日用品的功能、款式、价位等方面大多以城市市场为参照系, 不能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生产农民需要的产品。农村适销对路的商品不足, 花色陈旧, 品种单调, 种类不全, 农民难以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 影响了农民的正常需求。

(六) 农村消费信贷严重滞后

农村消费信贷旨在启动农村消费, 刺激农民边际消费倾向, 而目前状况是, 农村消费信贷几近盲区, 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在农村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农村信用社成为办理农村消费信贷的主要机构, 但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有限, 并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支持农业生产的任务, 目前在开发专门的农村消费信贷产品方面显得较为乏力, 在支持农村居民生活性消费方面缺少专门的消费信贷产品。城市中广泛开展的个人住房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汽车消费信贷、医疗贷款、旅游贷款等对农村居民而言还很陌生。而使用较为方便的免息银行卡业务, 因为受理环境制约, 农村居民根本无法通过这一方式取得银行信贷资金。消费信贷使人们改变了消费对当期收入的依赖, 消除了流动性约束, 从而实现了未来消费需求与当期消费需求的转换, 把消费与一生的财富联系起来, 理性地安排消费数量, 使消费者的消费能够在收入的不断变动中保持相对稳定。农村消费信贷的盲区, 必然影响农村消费的拓展。

二、进一步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农村市场环境

一是要加强市场管理。对于农村消费品市场要成立专门的市场管理领导小组, 对农村市场实行统一管理。二是要加强市场监督检查, 加大查处力度。工商、卫生、质检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市场和其他经营销售点进行依法检查, 对售假制假行为依法进行公开的严厉处罚。三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曝光损害农民消费者的行为。四是要将维权活动延伸至农村, 方便农村消费者投诉维权, 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规范市场秩序。五是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 经常传授、讲解有关商品辨别真伪的技巧和方法, 提高农民识别商品的能力,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已发现的假冒伪劣商品, 及时通报, 让伪劣商品在农村找不到市场。六是着力解决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瓶颈”问题, 如家电下乡之后, 需要降低农村电价, 农民才用得起电, 防止出现买得起家电用不起电的现象。

(二) 着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

一是进一步发展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经营技术的创新, 全面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生活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 全面提高农村流通效率, 降低农民消费成本。二是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农资流通领域, 建立以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为枢纽、以农资超市和便民店为终端的新型供应体制, 尽快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覆盖面广的农资流通体系。与此同时, 可考虑发展农资信用销售, 推广针对农业生产资料赊购赊销的信用保险。积极引导企业研究农村消费特点, 针对农民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 生产出价格低廉、实用性强、使用方便、质量可靠的产品, 把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延伸到农村。

(三)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统筹城乡发展, 尽快建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逐步让农民与城镇居民一样, 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使农民“老有所养”。根据现有财力, 可以参照农村合作医疗的经验, 先期建立低水平、广覆盖, 分不同年龄阶段, 按照国家、个人适当比例缴费的模式;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加强药品价格管理, 减少流通环节, 把过高的医疗、药品价格降下来, 增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 让农民看得起病;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做到应保尽保, 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标准。应尽快建立突破农民消费支出心理预期, 减轻农民预期消费负担, 树立农村居民消费信心, 由“重未来消费”转变为“重现期消费”, 促使农村居民“敢”消费。

(四) 建立开拓农村市场的新机制

一是推进和完善“家电下乡”等措施, 进一步探索财政补贴、免税以及信贷扶持等启动农村消费的新措施、新办法, 调动农民消费积极性, 培育农村消费增长点。二是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 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 推动质优价廉商品进入农村市场购销平台, 切实降低采购成本与价格, 使农民真正能够得到实惠。三是鼓励工商企业设计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物美价廉产品, 重点开发操作简单、价格适中、坚固耐用的工业消费品及建筑材料, 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转型升级。四是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日用消费品、农资、建筑装饰材料、电器等产品团购, 引导农民开展合作消费。五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建设集日用品、农资、药品、电信产品、邮政产品销售及家政、休闲、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促进农民安全消费和便利消费。

(五) 激活农民消费信贷市场

近年来, 农村信用社存贷差逐渐增大, 大量资金流入城市, 农民不得不依靠民间借贷, 承受很高的利息。这既阻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也制约了农村消费的增长。因此, 农村金融机构应从贷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开发出适应农村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 结合实际, 适当降低信贷门槛, 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利率, 简化消费信贷手续, 提高服务水平, 扩大农村的消费信贷业务量,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积极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更多地向农村居民宣传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 更新农民消费观念, 引导农民接受信贷消费方式, 促使农村居民“会”消费。同时, 农村居民对车辆等运输工具和加工、收割等方面的农用机械也有强烈的消费需求, 应扩大对这些消费品的信贷投放力度, 增强农村居民的购买力。

(六)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收入是决定需求的重要因素, 增加农民收入, 尤其是增加农民的预期收入是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基础。当前, 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政策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大类。从直接的角度看, 一是切实有效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特别是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要切实保证农业粮食收购资金的全额到位和封闭运行。二是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区域优势, 发展名牌特色产品, 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机制, 缩小工业品与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等。从间接的角度看, 一是要坚决落实科教兴农的方针, 把农村经济转到以优质和高效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使农民真正依靠科技致富。二是改善农业经营环境, 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农业、投资农业的良好氛围, 使农业的收益水平至少与整个社会的平均收益水平持平。

(七)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 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同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通过完善农村电网, 修建农村公路, 实施饮水安全工程, 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环境和消费环境, 有利于大件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加快对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让家用电器迅速进入农民家庭, 是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完善农村的服务和维修网点, 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等。另外,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的用水、供电、交通和通讯条件以及售后服务, 既可缓解农村居民服务性需求对社会构成的压力, 又有利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八) 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

更新消费观念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先导。要引导农民破除小农意识和过度守财、过分节俭的观念, 激发农民通过勤劳致富, 换取生活的改善, 提高生活质量, 领略新的消费时尚, 拓宽消费领域。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要引导农民增添现代化的家电、通讯、交通等生活设施, 不断提高生活现代化程度。要强化对农民的文明理念和文化知识教育,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广泛宣传, 树立农民的文明思想、科学思想, 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 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加大科技、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等非商品性消费, 改善消费结构, 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档次。同时, 生产企业要转变观念, 深入农村市场调查, 认真研究农民的消费心理、特点、习惯和消费结构, 根据农村即期需求和潜在需求调整产品的品种结构, 加快适宜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 提高产品在农村市场的适销率, 用新产品改变农民的传统消费习惯, 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把农民的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消费力, 促使农村居民“想”消费。一方面, 要根据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环境和消费需求的实际情况, 及时生产销售适合农民需要的低价、耐用、性能良好的中高档消费品, 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和消费品种, 扩大农民对消费产品的选择范围;另一方面, 要利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措施, 改善规范农村消费市场, 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刺激农村居民对中高档日用品的消费欲望。

(九) 改善农村消费信贷供给

一是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农村消费融资供给市场主体。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即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组建步伐;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 巩固和发展其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地位;鼓励农业银行积极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农村消费市场建设, 开展对农村居民的个人消费信贷;鼓励邮政储蓄银行积极开展对农村居民的个人消费小额信贷;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消费;积极开展小额消费信贷试点, 推动农村贫困地区消费市场发展。二是将城市消费金融产品延伸到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根据农村居民消费特点, 发展农户医疗消费贷款、开办个人委托消费贷款等业务, 重点拓展教育、运输设备、耕作机械等的信贷消费, 同时设置区别于城市的消费贷款条件, 从而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金融需求。同时, 要加大对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农业投资的信贷支持, 扩大农业投资规模, 激活农村市场。此外,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发展农村保险事业, 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摘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必须着力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当在努力扩大国内投资需求的同时, 积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特别要把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村市场难以发展的关键, 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消除制约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可以活跃农村市场, 进一步拉动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制约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郭国峰.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限制性因素和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 2002 (5) .

[2]熊吕茂.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 .

需求制约 篇4

据国际谷物理事会 (IGC) 发布报告称, 2013/14年度 (10月至9月) 中国玉米期末库存将达到8 060万吨, 比美国农业部当前的预测值高出340万吨。

IGC称, 中国玉米库存显然很庞大, 国储玉米库存受到玉米产量创纪录、政府大量收购以及国内需求增幅放慢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提振, 到2014/15年度结束时, 中国玉米库存将进一步增长670万吨, 达到8 730万吨, 这将占到全球库存总量的49%.这要比美国农业部的预测高出1 000万吨。

报告指出, 虽然国内玉米库存高企, 但是中国玉米价格依然高企, 这是因为政府支持项目对价格构成支撑, 这和棉花的情况类似。中国政府的收购价格高企, 使得棉花库存庞大, 同时也导致国内棉价高企。

不过IGC报告称,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是否担心玉米库存高企, 因为玉米并不进入食品供应链。事实上, 在南方销区广东, 玉米价格已超过400美元/吨, 相当于每蒲式耳10美元以上, 远高于CBOT玉米期价。即便考虑到运输及其它成本, 如13%的增值税以及1%的进口关税, 国产玉米价格也要比美国玉米进口成本高出三成, 这一价差异常偏高。

考虑到中国玉米库存高企, 加上今年玉米产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2.2亿吨, IGC认为2014/15年度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可能下滑。IGC将2014/15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下调至300万吨, 调低了150万吨。2013/14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可能达到480万吨。

IGC报告还提到中国拒收美国转基因玉米及玉米酒糟粕所造成的影响。考虑到中国此前接受混有MIR 162转基因玉米的美国玉米和玉米酒糟粕, 目前市场仍猜测中国海关加强管理可能与国内饲粮供应充足有关, 其中包括玉米库存庞大。

中国质检总局表示, 自去年11月份到今年6月16日, 中国已经退运了125万吨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及制品。

需求制约 篇5

近年来,甘肃省逐步加大了对农村的信贷投入力度,农村信贷投入总量也有了大幅增加。截至2010年6月末,甘肃省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1469.7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34.05%,同比增长45%。其中,农户贷款余额达到569.2亿元,同比增长44.9%;企业贷款余额达到777.5亿元,同比增长43.9%。金融机构对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和占比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农户资金需求解决渠道以农信社、邮政储蓄、村镇银行为主。但是农户的金融需求还是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为此对影响农户金融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农户金融需求也有不少相关研究文献,由于开展的调查范围大小不同,计量方法不同,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分析也不尽相同。如:徐璋勇,王红莉(2009)通过分层饱和模型,分析认为农户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贷款用途等是影响农户金融需求满足程度的主要因素;李锐、朱喜(2007)运用biprobit模型和match模型分析得出农户金融抑制的程度为70.92%,其中土地面积、教育和医疗费用支出对农户资金需求具有正的显著影响,金融资产余额对农户资金需求具有负的显著影响,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受教育水平、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对农户资金需求的影响不显著。李建英,窦丽琛,赵翠(2009)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需要从根本上打破河北省农村金融格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等。但是基于大量的实证调研数据分析农户金融需求的文章还是较少的。本文依据甘肃省2000户农户的金融需求状况的调研数据,分析了甘肃省农户的金融需求特征,并从农户、金融机构、政策支持的层面分析了农户金融需求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二、农户的金融需求特征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而农村金融需求将直接影响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为全面了解甘肃省农户金融需求状况,2010年7月,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力量对甘肃省辖区14个市州的189个自然村的2000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本项调查在全省辖区内所有人民银行县区支行开展,由各县区支行派出调查人员在调查村选择30户的村民进行调查。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由村支书协助选定调查农户,在农户家庭经济情况“好、中、差”中各选1/3,以确保问卷调查能够代表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在调查中,成功发放农户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0份,问卷填写合格率为98%。从问卷发放、填写和回收情况看,样本分布合理,问卷质量较高,是比较成功的抽样调查。

(二)问卷调查中农户的金融需求特征

1. 农户金融需求旺盛,资金需求相对集中在个人创业贷款和农资贷款。

从农户的金融需求分布情况看,57.94%的农户倾向于个人创业贷款,创业贷款之所以高居榜首,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外出务工农民不断增加,农民工在外出务工期间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经验,积攒了一定的储蓄,返乡后成了创业的主力军,拉动了创业贷款的需求。有48.56%的农户选择了农资贷款,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逐步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种植,农户对农资贷款需求日趋旺盛;另外,分别有22.32%、21.13%、20.72%、16.19%、6.6%、0.36%的农户选择建房贷款、农田基本设施贷款、助学贷款、创办中小企业贷款、大件消费贷款、其他贷款。

2. 农户迫切需要提供农业保险金融服务。

在农户最需要增加的金融服务选项中,有高达68.9%的农户选择了增加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长期缺失,农业保险意识薄弱,但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中自然灾害增多、农产品销售中价格波动加剧,农户的农业保险意识越来越强,迫切需要增加农业保险金融服务。27.78%的农户认为应该增加“金融政策、知识的宣传”的服务,目前农村金融政策、知识宣传的覆盖面小,农民对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了解甚少,农民渴求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的要求强烈。另外,分别有13.09%、8.81%、0.52%的农户希望增加个人理财服务、银行卡、其他的金融服务。

3. 农户借款主要用于农业投入、购建房子和教育。

农户借款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投入、购建房子及教育支出。30.05%的农户借款是用于农业投入,农业生产作为农户第一经济来源,农户贷款用作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进行本年的生产,减轻家庭经营压力;21.34%的农户借款是用于购建房子,其中,陇南地区由于灾后重建,选择建房的农户较多,在调查中43.33%的农户借款是用于建房;18.61%的农户选择借款用于子女上学,目前高等院校学费不断攀升,加重了家庭的教育成本,农户收入本来不高,再加上教育成本的上升,使得更多农户不得不借钱上学;另外,分别有13.3%、4.54%、4.95%的农户选择借款用于商业投资、婚丧嫁娶、其他用途。

4. 农户对金融产品了解不多,对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兴趣不大。

67.16%的农户没有将结余资金投入金融产品的意愿。在调查的6项金融产品中,农户最感兴趣的金融产品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国债(41%)→保险(31%)→基金(12%)→互助基金(6%)→理财产品(5%)→股票(3%),基本是按照开办业务的时间由早到晚排列的,国债和保险业务由于开办时间较早,在农村具有较广泛的基础,而像股票、理财产品、互助基金、基金这四项产品由于开办时间相对较晚,有些产品在开办业务的初期仅有少数人参与,虽然业务有所发展,但在农村的扩展渗透仍然远远低于城镇。

三、制约农户金融需求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户自身层面的制约

1. 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户对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金融需求广度和深度的基本因素。调查发现,随着农户家庭年纯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借款的生活性动机减弱,生产性和商业性动机增强。中低收入农户借款主要用于教育、食品支出,反映出农村教育成本过高和社会保障机制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高收入农户借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资料和商业经营费用支出。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户对资金借贷用途方面的差异,对金融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差异性和多元化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但当前农村金融供给特别是正规金融供给在产品与服务方面还比较单一,资金供给中存在较严重的“抑农”倾向,这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和提高收入是不利的。

2. 金融知识落后、金融观念保守抑制了金融需求。

长期以来,农户接触到的金融产品基本上局限在简单的银行机构存贷业务,了解到的金融知识少,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宣传也较少,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农户金融知识落后、金融观念保守。农户的金融资产绝大部分以存款形式存在,调查显示,85.52%的农户没有兴趣购买股票、基金、国债等金融产品。27.78%的农户认为最需要对农村增加金融政策、知识的宣传,还有13.09%的农户希望增加个人理财服务。

(二)金融机构层面的制约

1. 金融信贷供给不能满足农户的借贷需求。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贷款需求增加,金额加大,但贷款额度太小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22.06%的农户认为贷款额度太小。调查显示,84.74%的农户有贷款需求,其中:需求金额在2万以下的占18.61%,需求金额在2~5万的占32.06%,需求金额在5~10万的占22.94%,需求金额在10万以上的占11.13%。但是受金融机构监管限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单户基本不超过3万元,虽然今年将部分优质农户授信额度增加到了8万元,但是仍然无法满足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尤其是从事农产品收购、贩运等业务的农户。

2. 利率高、期限短是农户在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43.25%的农户认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过高。农村信用社目前贷款利率普遍存在上浮,且上浮水平偏高,调查中农户从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是10%左右,按照单户5万元贷款计算,一年利息支出达到5000元,对一个农户年均纯收入2万元的家庭来说,仅支付利息一项支出达到总收入的25%,过高的融资成本增加了农户的贷款成本。

另外,15.82%的农户认为金融机构货款期限太短。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长、效益回收慢的特点,1年期的贷款很难满足农户的资金周转。以嘉峪关市文殊镇啤酒麦芽种植为例,一般从种植到收益需2~3年,在目前农业生产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银行对此颇为谨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使用时间大多仅为一年。

(三)政策支持层面的制约

1. 农户有效抵押品缺失成为制约其获得信贷支持的主要原因。

农村金融一个亟待突破的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可交易流转的抵押品,17.63%的农户在金融机构贷款中缺少担保人、抵押物。出于风险防范考虑,农村信用社在向农户发放较大金额贷款时(1万元以上)往往要求农户提供相应的担保。但在目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农民的承包地、房产不能做抵押用于贷款,而种植户主要的财产(土地和种植蔬菜等),也不能用以抵押,所以担保物品种类较少成为农户取得贷款的瓶颈。而从保证人担保贷款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也不理想。由于部分农户受自身经济条件限制,也不愿意为其他农户提供担保,加之缺乏信用记录,致使贷款无法发放。

2. 农业风险分担机制缺失,使得农村金融难以可持续发展。

农业投入多、产出少、周期长,决定了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低,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和需求难以实现均衡。虽然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承担了大部分政策性支农任务,但是国家长期以来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却没有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这不仅加重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负担,而且遏止了农村金融的良性循环。同时,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滞后,给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增加了难度。

四、政策建议

1.扩大贷款范围,满足农户的消费性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的信贷重点一直放在生产性贷款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户的“真正”金融需求。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农户对消费类贷款的需求还较强烈。金融机构应扩大贷款范围尤其是增加消费类贷款的种类,开办婚丧嫁娶、建房、家电购买等多样化的贷款品种,并积极探索农户消费性贷款的发放方式。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农户依靠自身的积累可以逐步还清消费贷款,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开发适合这些消费种类的贷款。

2.创新金融产品,增强信贷支持的针对性。

一是遵循特色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适时调整贷款期限和利率。对特色农业和专业大户的贷款,应视其生产和销售的季节性,制定合理的利率和贷款期限,支持农民按季节和市场规律达到收益最大化。二是适当增加农户信用贷款额度。农村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户种植收入情况和信用环境情况,适当适量地增加信用贷款额度。三是创新农村信贷产品。针对特色农业的金融需求,基层信贷人员应主动了解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如农民住房抵押、承包土地使用权质押、国家种养殖补偿金质押等贷款方式,以适应不同主体的信贷需求。

3.根据不同的农户金融需求主体,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目前,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缺乏劳动力的极端贫困户。这部分农民应该通过国家政策性资金或社会捐赠来解决其基本生活需要。二是中等收入水平以下的贫困农户。这部分农户有一定的劳动力和生产经营能力,但是缺乏抵押、担保,可以从小额信贷组织申请资金支持,通过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户。这部分农户有一定的资产或信用度,它们的资金需求主要是为了扩大再生产,可以通过农村信用社解决。四是有相当规模的资产和较强经济基础的富裕农户、专业户和微小型企业主。这部分农户的资金需求通常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或者提供流动资金,它们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农村信用社或国有商业银行发放数额较大的担保抵押贷款来解决。

4.完善特色农业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

一是尽快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撑起保护伞。建立财政支持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即以财政手段为主,税收、金融、再保险等手段为辅,由国家出资建立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或国家每年拨付一定的财政资金补偿给商业保险公司以鼓励其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专项预算,确保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市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资金足额到位,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创造前提条件。

5.培育农户的金融观念。

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农户金融知识的普及,在欠发达西部农村地区,目前以小农为主体的自然经济色彩仍然较为浓厚,由于长期缺乏金融服务的供给以及信息不畅等原因,人们对金融作用的认识有限,从表面上看,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不足,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的状态。但我们不能就此满足这种所谓的平衡,否则经济落后地区将永远陷人金融与经济互相制约的恶性循环之中,农民也将陷入贫困的陷阱。实际上,很多金融服务如代付代收、转账结算、信用卡,只有在提供过程中,人们才会体会到方便快捷的好处,才会激发人们的潜在需求。因此,在欠发达地区应选择“供给领先”的发展战略。发挥“羊群效应”的作用,让少数开拓型的农民通过金融服务改善生产和生活,率先富裕起来,起到示范效应,以刺激更多的农民产生金融需求,进行创业和创新,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

摘要:本文依据甘肃省2000户农户的金融需求状况的调研数据,分析了甘肃省农户的金融需求特征,结果显示:农户金融需求旺盛;迫切需要提供农业保险金融服务;借款主要用于农业投入、购建房子和教育;对金融产品了解不多,对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兴趣不大。文章还从农户、金融机构、政策支持的层面分析了农户金融需求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户调查,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李锐,朱喜:农户金融抑制及其福利损失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2007 (2):145-155。

[2]宋磊、李俊丽: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态势的实证分析——基于泰安市农户信贷供求现状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6(7):55-61。

[3]杜晓山:农村金融体系框架、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小额信贷[J].中国农村经济,2002(7):4-9。

需求制约 篇6

一、可能制约因素识别。

为分析陕西省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 本次调查设计从两个方面给予考察:一是中小企业寻找需求技术的障碍 (即搜寻制约) , 二是中小企业技术吸收的影响因素 (吸收制约) , 这两个方面互相呼应、互为补充。

(1) 搜寻制约因素识别

从表1和图1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制约陕西省中小企业寻找新的需求技术的重要障碍一是来源于企业层面如资金保障问题 (D16) 、现有市场销售渠道 (D4) 、原有技术配套基础 (D5) 、现有实施技术的生产条件 (D2) , 二是来源于技术层面如技术信息来源 (D14) 、技术实施后的市场风险 (D7) 、技术本身的成熟情况 (D3) 、技术可持续发展 (D13) 、技术本身的先进性水平 (D1) , 三是外部环境层面如政策法规扶持情况 (D6) 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D8) 。

(2) 吸收制约因素识别

进而从图2可以发现, 目前制约陕西省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 (F2) 、资金 (F3) 和信息 (F1) , 此外管理体制落后 (F5) 和研发成本较高 (F6) 也是相对重要的制约因素。

二、可能制约因素因果图分析。

影响陕西省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的因素很多, 根据前文讨论主要可以概括为几大类: (1) 企业本身条件 (如资金、人才、技术装备水平、企业管理体制等) , (2) 市场条件 (如市场风险、技术中介服务、市场信息传导、技术融资市场等) , (3) 技术条件 (如技术成熟度和技术后续发展预期等) , (4) 外部环境条件 (如政策法规扶持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 。借鉴日本学者石川馨提出的因果图分析思路, 本节可以建立一个分析陕西省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制约因素的因果图 (参见图3) 。

三、进一步讨论。

陕西省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的最主要因素是来自企业自身的因素, 人才缺乏、资金不足、原有生产设备陈旧、管理理念落后。但是, 对比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经验可进一步发现, 陕西省中小企业技术需求不足的原因还有:

(1) 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不成熟

陕西省是一个有名的科技大省、教育大省、文化大省、旅游大省, 但却是一个经济弱省,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钟京, 2003) 。不成熟或不发达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导致了科研成果和企业经济发展的脱节。

(2) 科技服务中介不发达

虽然目前渐次红火的“技术展销会”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技术信息获取渠道, 但从调查资料来看, 陕西省各地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尚不发达, 以至于技术的后续发展和后续服务成为企业采取技术的重要制约因素。

(3) 科技风险投资市场不发达

资金短缺是制约陕西省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的重要因素。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陕西省各地的企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市场尚不发达, 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尚不成系统。

(4) 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程度低

陕西省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 (含高校) 的合作机会比较少, 这也制约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5) 政府支持政策效果模糊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国际通行的做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课题组, 1998) 。近年来,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中小企业促进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从国际经验看, 政府资助中小企业总遵循着“原则上服从于政府不干预竞争的信条, 在实践中致力于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的潜规则。

摘要:利用来自陕西省的关于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的第一手调查资料, 从中小企业寻找需求技术的障碍和中小企业技术吸收的影响因素两个角度对制约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因果分析图将制约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的因素归为企业本身条件、市场条件、技术条件、外部环境条件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技术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 1999 (2) :3-12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课题组,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策[J].管理世界, 1998 (5) :150-154

[3]、林毅夫、李永军,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 (1) :10-18

[4]、鲁桐, 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小企业的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 (3) :39-43

[5]、燕小青、张磊、柴熠, 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与风险投资[J].世界经济文汇, 2000 (1) :73-76

[6]、张捷, 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 2002 (6) :32-37

【需求制约】推荐阅读:

制约作用05-16

资源制约05-24

行业制约05-26

休闲制约06-03

制约方法06-25

社会制约06-29

制度制约07-25

制约理论07-25

制约效应07-30

制约生产08-01

上一篇:夏玉米种植管理技术下一篇:垃圾电厂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