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内切除

2024-09-28

囊内切除(精选4篇)

囊内切除 篇1

摘要:目的:研究囊内甲状腺切除术对预防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7月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10例行囊内甲状腺切除术。结果:110例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术中、术后无一例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成功率达100%;术后随访15年,110例患者无一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复发。结论:囊内甲状腺切除术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的运用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囊内甲状腺切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

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何降低其发生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施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共110例,术后无一例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男35例,女75例,平均年龄45岁。全组病例术前均行纤维喉镜检查,声带正常,无麻痹;颈部X线检查,排除气管受压,移位及狭窄。

1.2 手术方法

患者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下手术,患者取仰卧位,肩胛部垫枕使头颈部过伸。离胸骨上缘两横指处作横切口,横切或分开舌骨下诸肌,进入甲状腺外层被膜和固有膜间的间隙,分离甲状腺体,双重结扎、切断甲状腺中静脉,外侧暴露至颈动﹑静脉深度。紧靠甲状腺上极双重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接着分离结扎甲状腺下静脉,确定切除甲状腺的范围,在甲状腺组织上缝两针牵引线,术者将食指和中指抵压在腺体背面,拇指牵拉牵引线,以甲状腺外侧叶外后缘中点至气管外侧面连线,楔形切除甲状腺组织,在设定的切除线上,深入腺体实质置一排蚊式止血钳,沿止血钳上方,切开甲状腺腺体,边钳夹边呈凹陷形切除甲状腺,尽量保留腺体背面囊壁,囊壁上面残留的腺体组织也可用锐缘的刮匙刮去。将保留的甲状腺组织与甲状腺后侧被膜缝合,残留约拇指未节大小甲状腺组织,如需作双侧,可以同样方法切除另一侧甲状腺,查无出血后,置放引流,逐层关闭切口,切口两侧置通畅引流48 h,以便及时引流出渗血。

1.3 观察指标

喉返神经损伤以术中、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经纤维喉镜检查见声带麻痹或运动障碍为标准,甲状旁腺损伤或血供受累发生术后面部麻木或手足搐搦。

2 结果

术中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1~2 d患者饮水无呛咳及误咽,无声音嘶哑,无面部麻木,手足搐搦;48 h后引流管无渗血,顺利拔管;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5年复诊,无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复发等情况。

3 讨论

甲状腺在解剖上与喉返神经关系密切,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8%~7.8%[1-3],行囊内腺体全部切除时,双侧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仅为0.2%(囊外切除约为2%),手足搐搦的发生率也降至1%(囊外切除约为10%)[4]。本组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无一例损伤。手术时最易损伤喉返神经的地区,即所谓危险地区,是在甲状腺体背面,自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交叉处到环状软骨下缘,喉返神经进入喉内的一段。引起喉返神经的麻痹多由于术中直接的损伤。手术时甲状旁腺误被一并切除,或受挫伤,或其血供受累,都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的不足,发生手足搐搦。为了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以及防止复发,手术必须做到:①切除甲状腺体时,应保留腺体背面部分的完整。我们采用囊内切除术,术中术者将食指和中指抵压在腺体背面,既起到止血的作用,又能在钳夹和切除甲状腺组织时感觉到其切除深度,对保护腺体背面囊壁的完整起到很好的作用。②术中不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既可避免损伤喉返神经,且甲状腺下动脉的分支仍与喉部、气管、咽部、食管的动脉分支相互保持着吻合,不致影响切除后甲状腺体残留部分和甲状旁腺的血供。③残留拇指末节大小的甲状腺组织,术后可避免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肿瘤复发的可能。喉返神经麻痹和手足搐搦是甲状腺手术中较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处理往往较原发病困难,我们采用囊内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取得较好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明举,麻滨瑞,蒋冬平,等.4 912例甲状腺病手术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6):359-361.

[2]刘继远,韦善文,桂雄斌.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与喉返神经损伤[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10(6):333-334.

[3]方国恩,施俊义,盛援,等.甲状腺疾病3091例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0):596-599.

[4]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2.

囊内切除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全部来源于我院2005年6月-2008年8月治疗患者,男25例,女55例,年龄13岁~71岁,腕关节、腕背68例,踝关节、足背8例,窝4例。

1.2 准备用物

消痔灵注射液1支,2%利多卡因1支,甲硝唑注射液1瓶,注射器5,10 ml各1~2个,绷带卷1个,碘伏、无菌棉球敷料块等。

1.3 药物配制

根据囊肿大小选5 ml或10 ml注射器,吸取2%利多卡因1~5 ml,加消痔灵2~10 ml,备用。利多卡因∶消痔灵=1∶2。用5 ml注射器吸取甲硝唑5 ml,备用。

1.4 方法

囊肿周围皮肤常规消毒,用10 ml注射器刺入囊腔内,回抽有果冻样物后用止血钳紧贴皮肤夹住针头,固定,特别注意保证针尖始终在囊腔内。吸尽囊内物后用甲硝唑反复冲洗,至清洗液完全清亮,吸尽后,再将配制好的利多卡因消痔灵注入囊腔内,注射量视囊腔大小而定,以囊肿比术前略小即可。术毕拔出针头,用无菌敷料挤压轻揉片刻,使药液在腔内均匀分布,防止药液从针孔外流。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松紧适度,以不影响远端血运为度。观察10 min~30 min,无异常反应即可离开,每天观察1次,2 d~3 d无异常即可解除包扎,半月内避免患肢剧烈活动和负重,防止患肢关节受伤。若好转或无效,1个月后再行第2次治疗,经3次治疗无效的改其他治疗方法。

2 结果

标准:囊肿完全消失为治愈,囊肿明显缩小为好转,囊肿无改变或缩小不明显为无效。本组80例,一次性治愈79例,1例窝囊肿(囊腔大)治疗1次好转,3次治愈。随访3年,左腕关节复发1例(驾驶员,3个月前左腕扭伤后复发)。

3 讨论

腱鞘囊肿[5]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囊块,病因尚不太清楚。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黏液退行性变,可能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以腕关节、腕背、足背为好发部位,起病缓慢,包块小时无症状,包块长大可出现局部压迫症状,诊断不难。

腱鞘囊肿有时可被挤压破裂而自愈。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高,常用的方法如囊内注射药物、手术摘除等。因病情不重,介绍患者到有条件的大医院手术,患者多不愿意接受,这种手术看似简单,实则因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风险相当大,技术要求相当高,否则易造成神经损伤的严重后果(我院2002年曾发生1例桡神经损伤的严重教训)。

消痔灵注射液据《消痔灵使用说明书》记载由明矾、鞣酸、三氯叔丁醇、低分子右旋糖酐等组成,是中西药混合制剂,具有收敛、止血的功能,是治疗内痔的常用药物。笔者取其药物收敛、止血、抗菌的作用,消痔灵局部注射可产生抗菌性炎症[4],试用于腱鞘囊肿腔内注射,使囊腔粘连而愈,果获奇效。我院治疗80例,无1例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除1例老年患者(女,71岁)窝囊肿较大,经3次治疗而愈外,其余小的囊肿均一次性治愈。经近3年的随访,1例腕关节囊肿患者(男,驾驶员)因腕部损伤后复发,再次治疗而愈,治愈率100%,复发率1.25%。

要特别注意的是:针尖刺入囊腔内,固定好,始终保证针尖在囊腔内,避免药物注入囊腔外,有可能造成组织坏死,在操作时要特别注意。

此法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经济、无痛苦、无风险、复发率低,最适宜在基层和农村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建明,艾文莉.消痔灵与强的松龙治疗腱鞘囊肿疗效比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2):56~57

[2]陈文战.非手术方法治疗腱鞘囊肿30例[J].中国乡村医药,2000,7(5):15~16

[3]胡兆明,方治琪.654-2加醋酸强的松龙治疗腱鞘囊肿[J].中国中西结合外科杂志,2000,6(3):193

[4]张娟.消痔灵注射液的临床新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4):382~383

囊内切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6例患者(340眼),男36例,女270例;双眼34例,单眼272例;年龄20~65岁;病程2个月~3年。

1.2 材料

泪道探针1套,5号、8号冲洗针头各1支,5ml、1ml一次性注射器各1支。冲洗液:环丙沙星注射液100ml,甲硝唑注射液100ml,地塞米松20mg,糜蛋白酶针16 000U,另备四环素可的松眼膏2g。

1.3 方法

先用泪道探针将阻塞狭窄的鼻泪管探通,用5ml注射器抽取5ml冲洗液,用5号冲洗针头冲洗泪道,见鼻腔内流出液体即可,然后将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挤入1ml注射器内,用8号冲洗针头将眼膏注入泪囊内,边注入边退针,使整个泪道内充满眼膏。每3天1次,5次后改为每周1次,10次为1个疗程(探通中可根据泪道狭窄情况而择探针粗细)。

1.4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好转:患者溢泪改善,泪道冲洗欠通畅,部分反流;无效:溢泪无改善,泪道冲洗不通畅[2]。

2 结果

306例患者经6~12个月随访观察,其中1个疗程内治愈298眼占87.6%(298/340)。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9岁,农民,2003年3月8日就诊,诉左眼溢泪3年,挤压泪囊,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自一泪点溢出,泪道冲洗,液体完全返流,探之鼻泪管阻塞。应用此法,5次好转,10次后治愈,1年后无复发。

4 讨论

泪囊炎多因结膜炎和慢性鼻腔疾患引起鼻泪管黏膜充血、水肿、泪道阻塞,使泪囊内分泌物潴留,于是黏膜被细菌感染,炎症加剧,引起恶性循环,加重鼻泪管阻塞,临床上较难治愈[3]。本法在泪道探通后,应用抗生素混合冲洗泪道,可杀灭细菌、消炎、消肿、减少泪囊内分泌物生成并促进其吸收;冲洗后注入四环素可的松眼膏,不但可抗菌消炎,因眼膏内有赋性剂,在泪道内滞留时间持久,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并具有扩张、支撑泪道、隔离黏膜创面和润滑泪道的作用,便于炎症消退后泪道的修复、重建、避免粘连和预防感染,从而恢复排泪功能。此法可防止鼻泪管再次粘连,经多次注入无碍面容,较手术方法易推广,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及高龄、体弱和难耐手术的患者。

总之,眼药膏泪囊注入不失为治疗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的一种好办法,可作为非手术疗法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泪囊内注眼药膏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对306例(340眼)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狭窄阻塞患者先用泪道探针将阻塞的泪道探通,然后用环丙沙星、甲硝唑、地塞米松、糜蛋白酶配制的混合液冲洗泪道,最后将四环素可的松眼膏适量注入泪囊内。结果 340眼经1个疗程治疗,无溢泪,298眼治愈占87.6%。结论 眼药膏泪囊注入法用于慢性泪囊炎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非手术疗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泪囊炎,眼药膏,注药,泪囊内

参考文献

[1]杨宇红,李秀云.伞形泪道支架治疗慢性泪囊炎126例[J].国际眼科杂志,2006,6(4):955-956.

[2]谢生荣.泪囊鼻腔吻合术120例临床分析和体会[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6,28(9):718-719.

囊内切除 篇4

利用钢丝作为植入体固定髁突囊内骨折的方法, 具有囊内异物小, 对关节盘的损伤小, 髁突头的骨折复位良好, 术后关节强直发生率低等优点。本研究对3例髁突囊内骨折患者采用钢丝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临床资料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至今的3例单侧髁突囊内骨折患者, 患者伴有疼痛、下颌运动受限、咬合关系紊乱、下颌关节病理改变、面部偏斜和关节强直等症状。

1.2 钢丝内固定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方法

采用经鼻插管全身麻醉。切口设计从耳屏间切迹沿耳屏缘偏内侧至耳前切迹, 再于耳前切迹向上约45度角朝颞部方向延伸1~2cm, 向下延伸至耳垂。沿切口划线皮下注射比例为1∶200 000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 切开皮肤, 分离皮下组织, 于颞浅筋膜浅层分离耳前皮瓣, 寻找颞浅血管, 给予保护。触摸颧弓的位置, 于颧弓上方范围切开颞浅筋膜浅层, 再向下沿颞浅血管前缘于关节囊表面将颞深筋膜和腮腺上极一并翻起, 面神经的颧支和颞支也一并被翻起, 得到保护, 暴露关节囊。向上下分离组织, 术野暴露范围向前上可达颧骨颞突, 向下可达乙状切迹, 术野可以暴露关节囊、髁突等结构。临床上, 绝大多数髁突囊内骨折因翼外肌的牵拉, 骨折断端与关节盘一同向前下内移位, 并伴有关节盘的撕裂。术中寻找到骨折断端, 复位的同时对关节盘也要修复。分别于两断端对位标记处用高速动力手机钻孔, 用杭州奥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的直径为0.2 cm的钢丝穿过, 结扎固定, 见骨折线对位良好。关节盘对位缝合于髁突表面, 冲洗创口, 充分止血。因关节内充血, 易发生血凝块机化、钙化, 易发生关节强直。检查牙齿对位关系良好, 分层缝合, 放置引流皮片24~48 h。

2 结果

术后7 d拍摄曲面断层片, 见髁突囊内骨折复位良好。开口度、开口型基本正常。牙齿咬合关系基本正常。

3 讨论

无论何种类型的髁突骨折均可以出现疼痛、肿胀、下颌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有骨折移位或脱位的病例还伴有咬合关系紊乱以及其他的临床症状。发生髁突骨折的患者如果不进行临床治疗, 可能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甚至出现面部偏斜和关节强直[4]。

Ellis等[5]认为髁突骨折的保守治疗可能使患侧下颌升支高度缩短, 咬合关系紊乱, 出现关节强直等并发症。保守治疗因其治疗周期长, 愈后可以发生咬合关系紊乱及关节强直, 因此在临床上逐渐被手术治疗取代。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髁突粉碎骨折和12岁以下儿童的髁突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6], 因为12岁以下的儿童有较强的骨再生和改建能力, 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患儿的咬合关系, 从而促进骨折后髁突的愈合改建。髁突粉碎性骨折因其无法进行手术复位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对于髁突骨折发生张口受限、咬合紊乱、骨折明显移位和脱位、髁突骨折合并上、下颌骨骨折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好于保守治疗[7]。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恢复髁突的运动功能及正常的咬合关系, 同时亦有利于合并面部其他部位骨折的复位。对于髁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现在国内外多主张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 固定材料有钛板、钛钉、拉力螺钉、钢丝栓结等[1]。

在临床上对于髁突颈部骨折及髁突下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7]。迄今为止, 有关囊内骨折的治疗方式尚无定论。Haug等[8]认为在任何条件下囊内骨折都是手术治疗的禁忌证, 保守治疗适用于绝大部分的囊内骨折,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应尽量避免手术。然而在临床实践中, 髁突囊内骨折保守治疗后常常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 (temporal 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 TMJA) 。对此有学者认为[9], 囊内骨折保守治疗后期常发生严重的器质性破坏甚至TMJA, 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

对于髁突囊内骨折术后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主要问题。张益等[10]发现, 囊内纵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是最容易导致TMJA的类型。李祖兵等[11]发现, 关节盘移位是发生创伤性TMJA的必要条件。临床上髁突囊内骨折多伴有关节盘的移位或撕裂, 关节盘的移位或撕裂可以由术前创伤造成, 也可以由术中手术损伤所致, 临床医师应予以重视。髁突囊内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现在临床上多采用小型或微型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 该方法的并发症包括: (1) 钛板钛钉植入髁突后, 由于植入体较大, 异物明显, 继发感染, 影响骨质愈合, 故需二次手术取出。 (2) 钛板、钛钉于髁突关节囊内可与囊内组织发生纤维粘连, 导致关节强直[12]。 (3) 由于髁突头的骨质为疏松骨质, 钛钉没有足够的骨支持, 可发生钛钉松动, 导致手术失败[13]。而用钢丝作为植入体固定髁突囊内骨折, 髁突囊内异物小, 术中复位髁突囊内骨折时, 对关节盘的损伤小, 术中可以对髁突头的骨折复位良好, 术后减少关节强直的发生。

【囊内切除】推荐阅读:

全长切除05-29

肺叶切除05-30

联合切除06-07

显微切除06-15

肝脏切除06-27

腮腺切除07-03

结肠切除07-23

鼻甲切除07-23

小梁切除08-09

乳房切除09-22

上一篇:杜威哲学下一篇:技能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