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企业融资问题

2024-06-11

茶叶企业融资问题(共7篇)

茶叶企业融资问题 篇1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世界贸易网络的形成, 推动各行各业改革, 特别是茶叶行业。茶叶行业成为全球化商品的主要行业, 茶叶企业依托全球贸易进行经营销售, 使其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重要程度日益提升。但茶叶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持续注入, 融资成为大多数茶叶企业的唯一出路, 融资困难成为如今茶叶企业发展面临的巨大难题。因此我们从茶叶企业融资现状、制约茶叶企业融资和企业发展的融资策略分析, 提出解决融资问题的有效措施, 这不仅解决茶叶企业融资困难, 更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茶叶企业融资必要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融资, 茶叶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金融融资。茶业企业发展不仅依靠自然资源和加工企业, 更重要是要有长久稳定的资金投入。这些资金注入使企业可以在现有发展基础上, 增加科研人员和加大研发力度, 扩大厂房和企业规模建设, 推进茶叶品质改革创新和高端包装, 增加企业宣传来打响名牌效应, 因此金融融资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认为:茶叶企业要想扩大规模、增加产品线、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 金融融资成为企业发展唯一选择。中国茶叶企业发展主要瓶颈, 就是资金和技术人员的缺乏。资金缺乏导致生产研发技术长期得不到革新, 技术人员缺乏使产品线的产品单一, 发展失去活力, 从而走进发展的死胡同。因此茶叶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是引入大量生产建设资金。我们对湖南、浙江和贵州等茶叶大省的研究发现, 扩大规模、引入人才和提高产品品质的根本, 还是金融融资问题的解决。金融融资不仅是对茶叶企业的资金注入, 因为资金注入后企业的各项开支就有合理的流转和分配, 可以腾出空闲的资金进行扩大规模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努力, 这无形中为设备落后、发展停滞的茶叶企业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2茶叶企业融资现状研究

茶叶企业发展资金, 一部分金融融资来自于国家提供, 但大多部分由企业自行寻找融资渠道。一般融资方式为企业个人合伙融资, 其他融资方式有:银行抵押贷款融资, 金融部门股票和债券融资, 联合社会力量融资和引入外资融资等等。目前茶叶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大部分通过企业联合融资解决;另外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大部分都是靠自行筹集。杨江帆的著作《茶叶资金筹集与运用》写到, 茶叶企业融资主要存在三方面难题: (1) 国家财政关于茶叶企业的融资力度低, 融入资金量少; (2) 银行贷款缺乏相应帮扶机制, 高额贷款利息使得许多茶叶企业融资者望而却步; (3) 国家财政关于企业融资相关规定过于刻板, 不合理要求加大企业融资者的负担。因此他得出结论, 茶叶产业金融融资减少, 使很多企业重新步入发展困难甚至停滞的境地。我国茶叶企业金融融资的普遍难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商业银行提供茶叶企业贷款几乎为零, 农村信用社提供茶叶企业贷款利息太高, 其他银行提供茶叶企业贷款数额小, 不能满足广大茶叶企业发展要求。农村信用社是茶叶企业贷款的主要途径, 但由于它企业贷款利息太高, 贷款数额小。因此很多茶叶企业失去唯一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的渠道。如果通过股票和债券融资, 又要承担巨大的资本经济风险, 因此企业融资陷入困境。

3制约茶叶企业融资要素

金融融资最主要困难茶叶企业均为中小企业, 企业影响力不强, 产出效益不大, 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不够。制约中小企业金融融资要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投资者不能及时了解融资企业的各项重要信息, 得不到准确的投资判断。 (2) 地方政府对中小茶叶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甚至对较小企业金融贷款存在歧视现象, 导致企业贷款困难。 (3) 企业发展处于停滞或者濒临破产地步, 因此使借贷银行存在企业是否能够如约还款的怀疑。这不仅是中小茶叶企业融资遇到的普遍难题, 也是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难题。综合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句话:由于茶叶企业规模较小, 管理机制不健全和发展停滞的现实, 导致借贷银行对中小茶叶企业歧视, 投资力度和数额逐年减小, 最终是茶叶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局面。

4茶叶企业融资对策研究

4.1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间接融资作为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方式, 成为茶叶企业金融融资的首选。茶叶企业融资不仅需要自主筹资和政府财政资金支持, 更需要打开间接融资这扇大门。通过降低信贷融资门槛, 取消高利贷的融资模式, 增加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数额等方式, 使信贷融资真正能够服务中小茶叶企业的发展。目前信贷金融融资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是大力发展中小数额的金融融资银行, 提供中小企业的金融融资服务;其次是合理估算企业抵押贷款, 给予相当的政策优惠。我们考察福建大田县的茶园金融融资方式, 他们采用茶叶工厂资产核算抵押贷款的方式。通过对企业存留财物进行核算抵押, 进行相关金融资产融资, 取得良好的效果。

4.2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创新

除信贷融资方式外, 还有其他联保贷款、引入外资和直接融资等方式帮扶中小茶叶企业融资, 打开中小企业发展新道路。农村信用联合社为茶叶企业提供10%-15%税率优惠措施, 引入外资方式为中外合资、信贷抵押和外国银行贷款方式, 这两种形式都能有效缓解中小茶叶企业融资危机问题。专家学者则建议利用外资进行企业融资, 通过中外合资的方式, 不仅有效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 而且能引入大量资金盘活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生态链。但引入外资需要企业自身有清醒的认识, 只有企业本身结构合理和发展势头强劲, 外资才会心甘情愿的进入。不然盲目的引入外资会导致企业话语权丢失, 带来信誉丢失和发展失衡等方面问题。茶叶企业的科研和发展指导方针, 决定着茶叶企业的规模。今后茶叶企业的改革方向更加趋近于中外合资, 通过规范高效的管理吸引资金, 企业一旦上市, 股民就会提供大量用于企业发展的后续资金。

4.3加大茶叶企业扶持

茶叶企业融资难度不仅在于茶叶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和产出效益差, 更在于国家时时变更的经济调控政策。经济调控政策对茶叶企业融资影响不受人为控制, 因此成为制约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在帮助政策上下功夫, 通过一系列茶叶企业金融补贴、信用贷款和税收减免等方式, 帮助茶叶企业摆脱经济困难。茶叶是随着季节和时令不断变化的作物, 茶叶的价格也随着季节和时令变化上涨或者回落,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调控政策保证茶农和茶叶企业的经济收益, 特别是资金帮扶上面。政府要整合当地茶叶产业发展目标, 通过制定切实的茶叶产业发展战略指导茶叶企业发展, 同时进行相关资金和技术扶持, 引入大量茶学专业人才进行科研开发, 指导企业茶叶生产, 形成具有高品质和影响力茶叶产业带。另外可以将退耕还茶基金和农业补贴基金等用到鼓励茶叶产业发展上, 对那些发展良好的茶叶企业进行奖励和表扬, 对存在问题的茶叶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帮扶, 最终使得茶叶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4.4加强茶叶企业管理

茶叶企业金融融资问题, 归根结底是茶叶企业的监管问题。茶叶企业大多属于中小规模企业, 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会出现发展方向不明确、企业经营方法不当和财务统计较差的问题。所以若想解决茶叶企业金融融资, 首先要从发展方向、经营方式和财务核算等方面, 整顿茶叶企业的监管问题。茶叶企业长远发展具有以下几种模式值得参考:企业并购、国有茶叶企业和民营茶叶企业股份控股联合。首先企业并购能使茶叶企业规模增大, 有利于茶叶企业融资, 以及科研水平、生产能力的提升;而股份控股联合能够借助国家的力量对企业进行整顿, 上市后还可直接从股民手中获得相关资金融资。这两种方式, 都能有效解决茶叶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后续发展问题。但归根结底茶叶企业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大规模改造, 特别是茶叶企业信用, 经营策略, 生产方式和财务统计核算等方面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严格的管控和处理, 茶叶企业才能走上正规轨道, 实现平稳快速发展。金融融资只不过是企业发展的生产条件, 最重要是如何合理使用资金进行多方面的改革。

5融资对策比较分析

几种融资方式比较后, 发现他们各有优点和不足之处。融资方式的好坏取决于该方式是否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发展问题。通过分析发现, 有些融资方式还处于初步实施阶段, 至于能否适应中国茶叶企业发展, 能否大规模实施还需要时间进行检验。茶叶企业的融资和其他中小企业融资相比, 既有相同的地方, 也有着很大差别, 比如生产技术和科研等方面。因此在进行茶叶企业融资调查方面, 既要考虑国家政策和当下经济状况, 又要考虑茶叶企业本身特点进行问题针对解决, 只用金融融资头脑解决茶叶融资问题是不明智的。

6结语

以上是对茶叶企业金融融资问题的简要分析, 更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需要我们深入探讨。还有很多茶业金融融资问题没有涉及到, 比如融资结构、成本、风险等方面, 留待以后逐渐的分析解决。但我们关于金融融资分析原则是正确的, 即在茶叶产业特性的前提下, 进行相关金融融资环境、策略、原因和效果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得到结果是可靠的。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茶叶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通过对茶叶企业融资现状、制约茶叶企业融资因素和企业发展的融资策略分析, 给出茶叶企业未来融资改革方向。同时茶叶企业融资应该运用经济理论分析, 定量找出存在问题, 从微观视角反思茶叶企业融资现状。

关键词:茶叶企业,融资,制约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江明生.论我国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J].农业考古.2010 (05) 270-274

[2]皮利, 袁林颖.扩大茶叶国内消费市场的对策[J].茶业通报.2010 (01) 28-29

[3]张莉, 齐桂年.雅安市茶叶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 (07) 61-63

[4]司明凯, 赵红鹰, 姜含春.中国茶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枣庄学院学报.2014 (05) 94-98

茶叶企业财务审计的若干问题探讨 篇2

1茶叶企业开展财务审计的重要性

企业的财务审计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内部监督,既能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和合法性,又能长远地推动企业经济产业化的发展,可以说财务审计适合我国茶叶企业财务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经之路,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财务审计满足茶叶企业发展需求

茶叶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能满足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茶叶企业的财务审计是企业增值自身财产,为企业迅速积累财政资源的重要方式,能够为茶叶企业扩大茶叶生产的规模提供良好财政基础。同时,财务审计有利于茶叶企业财产整体性的保持,从而为茶叶企业生产实力的提高提供帮助,为企业未来效益的提高提供充分地资金安全保障。

1.2财务审计促进茶叶企业管理效率

由于市场经济对茶叶企业既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同时具有消极的影响作用。换句话说,价值规律的作用既可以提高茶叶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也可能让企业陷入自发性、盲目性生产管理之中,进而导致茶叶企业生产过程中管理的腐败问题滋生。而在茶叶企业中积极推行财务审计可以对自身财务管理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评价,也可以让茶叶企业规避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将价值规律的负面作用在茶叶企业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减少违规生产及违法管理的相关问题。

2我国茶叶企业财务审计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茶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起步较晚,一直秉持传统的家族管理或非职业化的财务管理审计形式,导致我国目前茶叶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茶叶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独立性较弱

我国大多数的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在自身的财务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受到本企业的法人或相关主管领导直接或间接的外在影响,无法实现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因而很难组织非常严密、有效、合法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环节,所以企业的财务审计经常名存实亡,财务审计的工作受限严重。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设计人员为满足企业要求和管理者意志,不敢或不愿开展切实有效的财务审计,这样不仅无法发挥财务设计职能,更导致很多茶叶企业管理中滋生了财务腐败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管理,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违法等行为。

2.2茶叶企业财务审计的内容不健全

当前,我国茶叶企业财务审计目的大都是财务会计的审计形式,缺少财务管理层面的专业审计内容。大多数茶叶企业的财务及审计等人员或部门受到内部主管机构或部门统一管辖,导致茶叶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人员职能重合的现象,让社会各界和企业内部人员对茶叶企业的工作透明性充满了质疑。甚至一小部分的茶叶相关企业根本忽视财务管理等内容,进而导致这些企业相关的工作效率非常低。

2.3茶叶企业财务审计缺乏操作可行性

因为我国多数的茶叶企业的审计财务工作难以摆脱外界干扰,极大地削弱了我国茶叶财务工作的财政执行力度。根据税务总局、商务部、统计部、农业部等部门2013联合调查结果发现,我国茶叶经营和生产企业中约7到8成的财务审计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无法评价和监督相关企业或对之起到警示作用,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多数茶叶相关企业的茶叶经营和茶叶生产。一小部分的茶叶经营主体虽制定了某些相关的财务制度,却在企业内部管理层没有形成对相关工作的重视,导致财务审计的工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2.4茶叶企业财务审计缺乏专业财务人员

由于我国茶叶企业体制和历史等原因,茶叶企业大都为家族管理模式,甚至某些茶叶企业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在部分茶叶企业内,财务审计人员大都为投资者及投资者亲属,形成了财务管理上明显的管理弊端。这种非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存在,很难让茶叶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做到更好、更大、更强。同时茶叶企业普遍存在缺乏财务管理机构、审计工作会计公司代理、财务和审计兼管等现象,忽视了茶叶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某些茶叶企业的财务审计人员不具有专业财务审计的技术资质,缺乏相关的财务审计知识,难以为财务管理及审计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审查、监督作用,让某些企业难以确定生产亏盈平衡点,无法实现财务成本的控制,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3完善茶叶企业财务审计环节的具体措施

由于茶叶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国各个茶产区的茶叶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将财务审计工作置于其发展的核心地位,对其财务审计进行适当的优化管理,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形成独立财务审计体系

当前,我国茶叶企业要想真正地实现内部财务审计的评价及监督职能,就必须实现独立的财务审计体系。茶叶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较为科学和合理的合财务产权管理监督制度,保障我国茶叶相关企业的财务审计人员或部门可以直接向本企业的董事会或者企业法人进行财务汇报或负责,摆脱外在因素或直接领导的外在影响,维护、保障、提高自身独立性,从而积极地完善自身工作的质量和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科学发展的背景下,茶叶企业也要与时俱进地树立现代的管理理念,开展企业总财务审计师的管理制度,将现代财务审计纳入到管理当中,让监督及评价作用贯穿茶叶生产及其业务的全部过程。茶叶企业的管理者也要适当改变观念,在管理职能上重新定位,高度重视财务内审的自上而下的实施,让其真正做到常规化、制度化。尤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要对内部财务审计的介入效果予以动态关注,一方面,将日常财务业务及审计业务由企业财务部门审计转变为企业内审机构初审,财务部门的二次审计。另一方面,将财务管理权由部门掌管转变为财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共同管理,从而内外监督机制完全建立,促进企业财务审计的现代化发展

3.2充实财务审计的职能范围

目前茶叶企业中财务审计的职能范围大都局限于内部的审计,而我国各个地区的茶叶企业要想在变化莫测的市场发展环境得到健康和持续发展,单依靠自身财务会计审计力量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所以必须根据茶叶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充实财务审计的职能的范围内容。茶叶相关的企业或组织要对相关的工作进行充实可以利用开展专业的审计财务业务、完善财务审计方式及财务审计管理等措施。首先。专业的财务审计业务可以推进茶叶企业财务审计现代化的管理发展,进而完善内部财政的控制及加大企业部门的评价和监督。其次,完善企业财务手段,能促进茶叶企业财务审计方式的现代化发展。企业通过设立专门的财务及审计的独立职能机构对本企业的审计财务进行可行性地扩充,这样才能够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手段。可以让审计财务工作从较为传统、落后的工作管理朝着较为先进和现代的财务审计方向发展,设立企业专门性财务审计的职能机构或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对相关人员的财务业务的管理内涵的延伸,从而让茶叶相关企业得以健康和持续性的发展。

3.3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茶叶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财务审计专业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基础,只有提供审计素养才能真正的促进财务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茶叶企业在选用财务审计人员时,必须考虑其财务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将专业强、素质高、能力强的综合型财务人才纳入到财务审计部门之中。同时茶叶企业要对内部财务审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不定期培训,大力培养财务审计从业人员的现代审计理念和审计手段,从而深化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内涵,为企业发展提供健康的、现代化的人力保障。除了专业财务审计素养外,茶叶企业更要注重相关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培养。企业财务审计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及职业能力对财务审计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根据我国审计协会2003年的《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茶叶企业必须通过培训让财务审计人员养成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的信念,即“廉洁、公正、守信、诚实”。只有这样,茶叶企业财务审计的从业者才能正确自觉地认识职业与个人、财务审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履行职责同时也能做到客观公正、依法审计,为茶叶企业的审计财务工作提高专业素质保障。

4结语

茶叶企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鉴于财务审计对茶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茶叶企业要正视自身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现代化改革的步伐,从而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独立性以及确立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同时茶叶企业要加大对财务审计从业人员的素养培养,为规避财务问题,发挥财务审计评价及监督作用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茶叶企业效益,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凌.关于企业财务审计问题的新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4(2):92-93.

茶叶企业融资问题 篇3

关键词: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对策

在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下,构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应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从一般原理出发可知,财务管理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来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效益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市场推广的诸多不确定性,使得财务管理在应对产品营销问题时存在着软约束的情形,这就直接弱化了茶企在资金配置中的统筹能力。因此,聚焦于茶企销售领域来考察其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尽管国人具有消费茶叶的文化传统,但无论在绿茶领域还是花茶领域,都充斥着大量的竞争对手。这种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企对营销策略制订的难度,进而也就同时提升了该领域资金配置的难度。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问题的提出

1.1 目标市场定位问题

尽管目前基于“互联网+”的销售模式方兴未艾,但从消费茶叶的消费者结构来看,其中的70%的销量仍然集中在40岁以上的人群。这就表明,茶企在产品销售中应着力开发线下市场。由此,这里就存在着目标市场定位问题。作为一种快消品,针对茶叶的销售国内一般采取“茶企—零售商—终端消费者”的一级渠道结构,进而目标市场的定位也就聚焦在选择具体区域市场,以及在该区域市场中寻找适合的零售商。无论是区域市场的选择还是零售商的寻找,都将消耗茶企的营销项目资金,并在渠道维护上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1.2 资金预算管理问题

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针对上述营销活动必然遵循着:项目资金概算、资金使用监管、资金效益评价等工作内容。而作为第一步的项目资金概算,则成为了一个难题。与茶叶原料采购、生产领域的项目资金概算不同,销售领域的资金概算因其事项的开放性特征,导致了概算的准确性大打折扣。这里的开放性表现在,区域市场选择的空间开放性和中间商寻找的目标开放性,开放性意味着不确定性、风险性程度的增大,同时也使得财务部门对资金监管的时效性面临极大的挑战。不难理解,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本质上受到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决定。

1.3 产出/投入绩效问题

前面已经指出,茶叶市场结构属于垄断竞争类型,这就意味着在中间渠道的维护上存在着现实的必要性,而这种必要性就需要得到专项资金的支持。因此,这里还存在着“产出/投入”的绩效评价问题,即对于资金投入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存在着评价上的困境,而这就使得全面预算管理难以做到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契合状态。

2 茶企财务管理的现状反思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这里针对茶企财务管理的现状做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反思。

2.1 对财务管理重心的现状反思

反观诸多作者在探讨营销领域的财务管理问题时,并没有建立起具有指向性的破解问题的思路,而是将营销作为一种活动范畴来进行整体性的财务管理问题破解。对此,笔者是不赞同的。营销过程中所发生的常规费用这里不再累述,而是围绕着“茶企—中间商—终端消费者”这一渠道架构,梳理出:配送成本、货损成本,以及因退货而产生的逆向物流成本等。可见,这里财务管理的重心应放置在对物流成本的管控上。

2.2 对财务管理手段的现状反思

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目前诸多茶企在财务管理中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章程和制度安排,但不少财务管理手段仍无法适应项目制管理的需要。如,财务管理的传统做法为,根据经验和调研数据给出项目预算资金数量,但在配置这些资金时却以“申请—审核—下拨”的流程来实施。从中可以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弊端:(1)这种三段式的资金配置流程与市场营销的动态特征不相适应,并且也增大了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接洽的交易成本。(2)受到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财务部门在针对资金申请的审核时,并无法充分了解和把握其背后的真实意图。

2.3 对财务管理组织的现状反思

随着茶企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使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与之不相适应。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基于职能化管理组织架构,从而具有人员和知识系统的封闭性问题。人员的封闭性导致了预算管理难以达到跟踪管理的要求,知识系统的封闭性则导致了项目资金概算难以实现精细化的要求。因此,打破现有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并替代于多元主体参与下的预算管理模式则是当务之急。众所周知,全面预算管理所追求的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下的管理目标,与多元主体参与下的预算管理模式相契合。

2.4 对财务管理绩效的现状反思

业内预测,2016年全国茶企的发展环境仍不容乐观。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诸多小微茶企也将孕育而生,这样就直接增大了茶叶市场的竞争程度。因此,茶企需要完善对资金投入绩效的考察工作,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产品销售中的核心环节上来。但从现状所反馈的信息来看,似乎这项工作做得还很不够。

3 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所述,优化茶企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路径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构建。

3.1 厘清财务管理的重心

面向茶叶市场营销领域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需要遵循“先核心、再外围”的工作思路。建立在稳定的销售渠道上的茶叶营销工作,财务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对供应链系统中的成本控制,以及增强资金投入的利益回报上来。而对于供应链系统的成本控制,则涵盖了营销人员进行市场推广的资金消耗。但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便是,我们不应建立起具有平均色彩的资金配置和管控体系,而应实施以整体最优原则为导向的成本控制机制。

3.2 建立财务评价的指标

建立针对产品销售的财务评价指标,在当前仍然被传统的财务评价机制所替代。实践表明,目前茶企的财务评价指标无法满足供应链系统的绩效评价要求,这甚至是会计学界和业界所公认的事实。那么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可以将许多技术性的评价转换为对项目团队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具体而言,茶企管理层可下放资金配置权限,在合约的基础上增大营销项目组的资金配置权限,这样一来,不仅能将财务评价指标具体到营销成果的评价中去,也能较好地对“产出/投入”进行评价。

3.3 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

这里的成本应理解为“交易成本”,前面已经指出,茶企在实施市场营销活动时需要面对许多不确定性事件,甚至某些风险问题。那么若仍是按照三段式来进行财务管理,这将牵制住营销团队的工作开展进程。为此,在管理层向营销团队下放资金配置权限的同时,还应在合约上规定营销团队的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办法,在此基础上将项目资金额定并交由团队负责人配置。最后,在确认满足合约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将结余资金作为绩效奖金的形式分配给团队成员。

3.4 健全财务管理的组织

本文所关注的是茶叶销售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因此,在健全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时,应将营销人员纳入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来。这里营销人员所扮演的角色便是起草营销方案,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步骤和规划。然后,财务人员再根据这些方案、实施步骤和规划完成项目资金概算,这样就能避免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所存在着资金概算不准确,无法与市场营销需求相适应的问题。另外,在这个组织中不同岗位的人员也应进行业务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外溢的效果。

3.5 强化财务绩效的评价

强化财务绩效的评价主要反映在,应增强对“产出/投入”效果的评价。在茶叶市场营销环节,“产出/投入”可以用销售网点的增加量、销售网点的茶叶销售量、货款的回笼率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以上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尽管本文聚焦于市场营销领域来讨论茶企财务管理问题,但文中的解题思路仍然适应于采购和生产领域。但无论在哪种领域,建立起资金配置的管控措施,以及提升资金配置的收益都应是财务管理所需关注的核心问题。

4 问题的拓展

最后,还应在会计学视角下来认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可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实则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资金,而成本管理的对象则是企业资产,一个是价值层面的企业资本、一个是实物层面的企业资本,因此,单就同属企业资本这一点来看二者是存在共性的。再者,财务管理强调事前和事中控制,而成本控制则着眼于事后控制。可见,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互补性。另外,需要明确财务管理的职能,不能因此而放弃传统成本控制模式。因现代茶叶生产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特征使然,为了提升资金预算的精确性,需要建立包括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在内的多方合作机制。由于多方都以自身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通过协商和综合将能增强预算的稳健性。这样一来,资金预算对成本控制所创建的约束条件才具有可操作性。在规避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研发和生产风险上,应根据大数据分析来确立资金预算的弹性系数。

5 小结

本文通过对茶企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反思,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可以从:厘清财务管理的重心、建立财务评价的指标、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健全财务管理的组织、强化财务绩效的评价等5个方面来展开。

参考文献

[1]李春燕.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若干实务性问题探讨[J].时代经贸,2010(22):115.

[2]邓平,余珍,姜钱元.集团公司预算编制的博弈分析[J].财会月刊:理论版(下),2008(5):42-44.

[3]屈琳.国有集团公司预算编制准确性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3):69-71.

[4]赵奕凌.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四川茶叶出口问题浅析 篇4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欧美许多发达国家都深受其害, 进口贸易需求有所下降, 在国际贸易中也实行了一些列的限制政策, 这对于四川茶叶出口贸易而言, 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新形势下四川茶叶出口贸易可能受到的影响

1、绿色壁垒。

四川作为中国茶叶主产区之一, 主要出产绿茶和花茶, 在规模上主要以小型农户、小型加工厂为主, 很少有比较大型的加工厂, 所以在种植、加工技术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因素。如施用农药造成的农药残留较高、加工场所及设备卫生条件不达标等。

近年来欧美及日本等重要茶叶进口国纷纷提高茶叶监测标准, 不仅提高了农药残留量的限量标准, 还增加了许多监测项目, 成为川茶制造一道难以突破的绿色壁垒。

2008年8月1日起欧盟已将对残留在茶叶中的农药硫丹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 把检测标准提高了3000倍, 9月1日, 对出口到欧盟的茶叶检验将由原来的100多项增加到200多项。日本有关方面日前也表示, 从2009年5月起, 日本将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 其中对茶叶农残限制有明显变化, 将设限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144种。

小型农户及加工厂如果要达到如此高的标准, 除了改用更高价格的高品质农药以外, 还必须进行相关的技术改进, 这将大量增加茶叶的种植、加工成本, 给农户及加工厂带来一定的负担。并且许多农户及加工厂的技术人员不足, 自身的知识也无法达到要求。因此这道绿色壁垒将给四川茶叶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

2、贸易保护主义。

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 全球各国特别是一些主要的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为了减缓金融危机, 部分国家都采取了或可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限制进口, 而这些国家正是中国茶叶的主要进口国。虽然各个国家不可能大肆地出台各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破坏国际贸易关系, 但一些隐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还是很有可能得到各国政府的垂青, 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四川茶叶出口贸易造成影响。

3、茶叶需求下降。

茶叶是一种非必需品, 大部分国外消费者饮茶主要是看重茶叶的保健功能或者想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在金融危机时期, 大部分国外茶叶消费者的收入都有所下降, 因此很有可能减少在茶叶上的消费, 加之国外政府可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茶叶的总需求也就随之下降。另外, 需求量的下降还会造成一些的连锁反应, 从其他方面冲击四川的茶叶出口贸易。

4、出口价格变化。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各项政策来刺激中国茶叶行业的发展, 四川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四川茶叶的发展, 积极地引导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由于各项刺激政策, 四川乃至中国的茶叶总产量都有一定的增加, 出口供给量也有所增加。但由于金融海啸的影响, 一方面国外政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茶叶的进口量;另一方面国外消费者自身的茶业需求下降, 将导致国际茶叶总需求量降低。根据供给需求原理, 供给量的增加与需求量的降低, 将导致茶叶的出口价格下降。

出口价格下降, 一方面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茶业出口商的积极性, 不利于长期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管理不当, 很有可能引发各出口商展开价格竞争, 造成茶叶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5、出口利润降低。

消除绿色壁垒必然要增加茶叶的种植和加工成本, 再加上出口价格的降低, 必然会使茶叶出口的利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茶农、加工厂及出口商的积极性, 可能导致由出口贸易转为进行国内贸易, 甚至可能导致部分人员放弃从事茶叶行业, 对于整个四川茶叶出口贸易的长期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 四川茶叶出口贸易面临着比较困难的国际环境, 在今后的几年内可能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这对四川乃至中国茶叶行业的长期的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在这样的形势下, 全省必须采取相关政策及措施, 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 保证四川乃至全国茶叶行业的发展。

二、措施及对策

1、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四川作为全国的茶叶主产区之一, 茶叶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由其他相关部门负责的, 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的部门和体系。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全省急需建立一个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体系, 针对全省出产茶叶鲜叶及成品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 以保证全省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只有有了这样一个部门, 全省茶叶的质量安全才能更有保证, 茶叶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才能更规范更有秩序, 国家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才能更有效地实施。

2、积极研究出台各项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与茶叶有关的政策规范及标准, 针对欧美日不断提升茶叶检测标准, 我国还制定了首个针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制定的国家标准《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并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四川省几乎没有出台针对四川本地的相关政策及标准, 由于全国各地的环境条件及茶叶品种不一致, 四川省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 积极研究出台各项适用于四川的政策法规及标准, 更好地促进四川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及四川省茶叶行业的发展。

3、严格控制茶叶的种植、加工过程茶叶的质量安全。

茶叶的种植、加工过程茶叶的质量安全是促进茶叶出口贸易的重要前提, 只有保证了茶叶种植、加工过程茶叶的质量安全, 才能保证出口茶叶的质量安全。

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农药的施用, 坚决杜绝施用一些会造成大量农残的农药, 在加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加工场所及加工设备的安全卫生, 并引入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HACCP) 体系、茶叶生产质量管理良好作业规范 (GAP) 和茶叶加工质量管理良好操作规范 (GMP) , 从源头上保证茶叶的质量安全, 以适应国外的高标准。

4、严格控制运输及包装的安全与卫生。

茶叶出口贸易中的包装及运输也是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茶叶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 容易受潮变味, 所以对于贸易途中的运输及包装也有比较高的要求。

在茶叶的出口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运输及包装的安全与卫生。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空运等运输环境更为安全卫生的运输方式, 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安全。在包装方面, 内包装尽可能选择锡箔等隔光、防潮、无味、密封性好的包装材料, 运输包装也要做到无味、防潮。

5、加强茶叶出口管理。

在茶叶出口过程中,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茶叶出口的管理, 严把质量关, 使出口茶叶都能达到相关的国际标准, 保证出口茶叶的品质。中央、省政府还应该在贸易政策上对茶叶出口给予一定的支持, 促进四川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

6、协调国际贸易关系。

积极协调我国与其他茶叶进口国的贸易关系及政治关系, 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 在适当的情况下要求其降低茶叶监测标准, 消除绿色壁垒, 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实行一些优惠政策, 相互促进各自的贸易发展。

三、结语

综上, 本文结合当今国际形势, 简要地分析了四川茶叶出口贸易可能受到的影响, 并通过分析提出了几点意见, 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四川茶叶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 促进四川茶叶出口贸易的长期发展。

摘要:近年来, 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地提升茶叶检测标准并在茶叶贸易中提出新的要求, 2008年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贸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作为茶业出口大国, 特别是四川作为中国茶叶的主产区之一, 茶叶出口贸易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就新形势下四川茶叶贸易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四川,茶叶,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1]张家峰: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J].江苏商论, 2008 (5) .

茶叶生产企业质量管控措施探讨 篇5

1 我国茶叶安全问题

茶叶质量安全主要是指茶叶质量对饮茶者不会造成身体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即要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饮用, 对饮用者不会产生可观察到的不良状况。”早在2001年国家农业部已将茶叶纳入“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中首批74个农产品之一, 在茶叶种植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以及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促使我国茶叶生产现状有了明显好转。但近些年来, 国家相关部门时有发现, 在我国很多地区茶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支柱, 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 追求GDP指数, 而忽略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导致我国被认为在世界茶叶出口贸易中, 有发展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 同时也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贸易造成的。

1.1 农药残留严重的因素

茶农为追求茶叶高产, 不合理使用农药, 甚至盲目使用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茶叶未到安全间隔期便开始采摘, 违背茶叶采摘的科学性等等都是茶叶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近几年, 在国家相关部门明令禁止中, 农药残留超标率明显降低, 出口茶叶农药残留的总量已从1999年的80%超标率降低到2004年的18%, [1]传统氰戊菊酯、甲氰菊酯等农药逐渐消失了, 但新的农药残留问题又出现了。2008年1月1日, 农业部已决定禁止销售含八氯二丙醚的农药产品, 但我国现阶段茶叶中普遍存在八氯二丙醚 (S-421) 残留, 各省的超标率在6%~20%。[2]正因为农药残留超标, 欧盟国家加大对中国茶叶口岸查验力度, 仅2012年初, 欧盟就多次通报我国出口茶叶农药超标, 给我国茶叶出口带来极大的影响, 也损坏了茶叶大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1.2 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因素

茶叶重金属含量超标主要是铅、铜、镉等, 铅含量超标位列首位, 是造成茶叶质量安全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茶树被重金属污染不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 导致茶树叶绿色消褪呈现棕色, 最终降低茶叶产量。重金属污染途径有三, 一是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尤其是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空气中铅超标影响茶叶的生产种植。二是种植过程中使用含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 一方面肥料中的重金属对茶树生长有极大的影响, 铅、镉等容易被茶树根吸收;另一方面长期使用肥料, 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改变土壤的存在形态和生物有效性。三是茶叶加工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加工机械中含有的铅容易转移到茶叶上。

重金属具有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性、污染范围广以及无法被生物降解等特征, 并且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在生物体内聚合, 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 最终在人体内蓄积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曾对我国23个省市将近600个茶样检测中, 表明铅含量在绿茶和乌龙茶相对较低, 在红茶及紧压茶的含量相对高。2011年11月, 我国质检总局公布乌龙茶抽查结果, 立顿、铁观音等19种茶叶品牌查出稀土含量超标。[3]此外, 镉含量超标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西方国家已经将镉列为最主要的农业环境污染物, 近几年国内大米和蔬菜中都发现了镉超标现象, 因此, 茶叶中也要足以重视是否存在镉含量超标。

1.3 有害微生物残留的因素

微生物残留也是现在茶叶质量安全必须考虑因素之一, 茶叶在生产、加工、储存以及运输等过程中, 如果不注意各种细节等问题非常容易滋生细菌或者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 从而导致茶叶有异味甚至霉变。从当前茶叶贸易过程出现的茶叶有害微生物事件看到, 我国茶叶中有害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肠道感染细菌超标以及黄曲霉毒素等。发达国家已将微生物检测作为茶叶质量的参考项目, 如美国要求茶叶中不能出现大肠杆菌, 俄罗斯要求茶叶细菌总数≤1000个/g。我国除了云南的普洱茶地方标准DB53中规定了不得检出大肠菌群MPN100g≤300和致病菌, 其余均未出现茶叶微生物检测规定。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小作坊式茶叶生产, 不重视加工、生产等方面的卫生条件, 甚至有些茶业企业因人员素养不高, 不注意卫生造成茶叶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以及霉菌污染。

针对茶叶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 国家近些年来不断地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以及有害的微生物残留等质量安全问题, 但国家控制毕竟是事后控制, 要想从源头上杜绝茶叶质量安全的问题, 茶叶生产企业首先要做好质量管控。

2 茶叶生产企业质量管控策略

我国茶叶生产企业一直以来饱受诟病, 由于经营管理观念、经济条件等方面的落后, 导致我国茶叶品牌意识薄弱, 国际知名的茶企业非常少, 而且茶叶品质一直徘徊不前。我国是茶叶大国, 各地方都具有传统的茶叶品牌, 如何发展各个地方茶叶经济, 如何增加各自茶叶品牌国内外的销售量, 这就需要茶叶生产企业严把质量关, 生产优质、健康的茶叶。

2.1 建立HACCP体系

茶叶生产企业通过建立HACCP体系, 这是国际公认食品安全保证体系, 是对食品中危害物质临界点控制。HACCP体系重点在于CPP识别控制点, 抓好CCP就等于抓住了茶叶的质量命脉, 茶叶生产者要认真研究不同的茶原料、发酵、干燥、精制到压制等几个CPP的特征和控制方式, 建立生产过程中每个控制点的极限值。一旦出现问题, 立即启动检测系统并查找问题原因。如广西六堡茶建立HACCP体系后, 不但促进了六堡茶叶质量的提升, 而且维护了广西六堡茶的名片形象和品牌建设。

2.2 建立健全茶叶质量追溯体系

茶叶质量追溯体系是要求企业从茶园种植、鲜叶采摘、毛茶加工、精制加工以及茶叶销售等建立完整的茶叶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供应链的管理制度。[4]如在茶园种植基地管理阶段, 这是严把茶叶质量的基础, 茶叶生产企业若想控制农药以及微生物残留、重金属等问题, 必须从茶园基地管理入手, 严格控制茶园基地一切活动。一方面建立基地档案;一是要实地调查严格筛选, 综合评定茶叶生产种植的环境以及预定未来几年茶园周边的环境变化;二是建立茶园档案, 记录茶园种植面积、品种、周边环境变化 (包括出现的工厂、汽车量等) ;三是详细记录茶园的农事活动, 如施肥、用药、修剪等;四是茶叶采摘记录, 如采摘日期、数量、储存、天气情况等等, 每一步都由专人负责。另一方面, 完善茶园基地各方面的规章制度, 如茶叶安全用药准则和管理制度、茶叶肥料使用管理制度、茶叶质量安全承诺书等等。完善这些规定制度, 无论是企业自己的茶园, 还是与别的茶园合作, 企业都能掌控茶叶动态, 控制茶叶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证茶叶的质量。茶叶基地管理环节如此, 鲜叶采摘、毛茶加工、精制加工以及茶叶销售等环节也是如此, 建立详细的档案和规章制度, 这样才能保证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得以实施。

2.3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茶叶生产企业要加强人性化管理, 一方面通过优越的条件招聘专业人才, 促进茶叶生产科研开发力度,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 加强员工培训制度, 帮助员工提升自己,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 加强员工对企业HACCP体系和茶叶质量追溯体系的学习和了解, 更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心。第三、制定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 让员工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此外, 多开展员工活动, 关心慰问老员工, 这样才能让员工内心产生归属感, 也有利于企业家庭氛围的培养,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更有利于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身茶叶生产工作。

茶作为全球三大没有酒精的饮料之一,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近些年来, 茶的消费量呈现增长趋势, 全球茶叶的消费量保持3-5%的增幅递增。[5]如何在茶叶市场中站稳脚跟, 如何建设中国茶叶品牌, 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各个茶叶生产企业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 严格把关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 狠抓茶叶质量, 生产无毒害、绿色健康的茶叶, 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阻碍, 才能稳稳占领国内外市场。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 我国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提高, 但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有害微生物残留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文针对我国茶叶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剖析, 进而探讨茶叶生产企业建立HACCP体系和茶叶质量追溯体系以及人性化管理分析企业质量管控的措施, 旨在促进我国茶行业的整体发展, 提高茶叶生产的国家竞争力。

关键词:茶叶生产,质量管控,措施,探讨

参考文献

[1]谭正初, 萧力争.我国茶叶卫生质量现状与茶叶质量安全控制[J].茶叶通讯, 2008, (1) :19-21.

[2]陈宗懋.欧盟新修改的茶叶农残标准更趋严格[J].中国茶叶, 2007, (1) :7.

[3]陈志雄、周昱.企业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0 (1) :70.

[4]冯娟娟.中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 2009, 27-28.

茶叶企业上市的法律意识探析 篇6

关键词:茶叶企业,上市公司,法律意识

长久以来,我国茶叶企业上市都受到政府的全面把控,若实现茶叶企业上市的全面市场化,其盈利能力究竟如何,至少到目前无人知晓。全面对比美国和我国企业运输行业的财务水平,发现其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股东权益回报率超出我国一大截,国内茶企上市企业财务绩效总体低下,中国茶企上市企业连续多年亏损,怎样学习和借鉴美国企业公司财务管理方式方法,需要以法律意识研究为前提。

1 茶叶企业上市法律保护的存在问题

1.1 法律保护方式单一,不利于茶叶企业上市发展

对于茶叶企业的上市申请,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行政组织机构。因此在保护方式方面对于茶叶企业上市的法律保护也可以是多角度的,目前学界很多研究学者均对茶叶企业上市保护的方式做出了论述,但是在实践中却很少被运用到,大多是将茶企上市为茶叶运用与商品之上,对于证明茶叶、服务茶叶和集体茶叶的申请和运用都非常之少。如只是单一地对茶叶企业进行上市而忽略了对茶叶企业上市实力的证明,将不利于茶叶企业上市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也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中的混乱。因此对于茶企上市应当多种方式齐头并进,如只是单一地将茶叶企业上市为商品茶叶运用到经济市场中来,并不利于对茶叶企业上市的监管和商业价值的开发。

1.2 上市主体不明确、法律保护意识不强

当前,茶叶企业上市的权利主体呈现出的群体性和不确定性是茶企法律保护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茶企上市过程中,一般应由明确的自然人或法人代表提出申请,但现实中的茶叶企业上市项目大多都是由民间组织构成,承载着一个群体的情感和智慧。茶叶企业上市权利主体所呈现出的独特群体性和不明确性也是目前运用法律保护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可以说群体成员皆可对其企业进行上市使用,但却无人能独自占有企业的使用权。另一方面在茶企上市过程中,茶企上市的主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今的状况是一些真正对茶叶企业上市拥有主体权利的主体没有法律保护的意识,反而一些茶叶界外人士从商业价值方面看到了茶叶企业上市的经济价值,纷纷抢注大量茶叶企业商标,严重抑制了茶叶企业上市的发展。

1.3 企业负责人权责不明,茶叶行业管理混乱

茶叶企业上市作为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经之路,在公有领域运用公权力保护主要是为了通过保护实现对其文化特征的推广,使其最大限度的与社会发展结合,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得到他人的认可而不被扭曲利用为主。因此,企业权利人在运用茶叶企业上市进行公益表演、产品制作、旅游等活动时,遗产权利人对茶叶企业上市资源过于的独占,将限制社会公众对茶叶企业上市资源的合理运用范围,就容易导致茶叶企业上市的持有者与社会大众之间由于权力范围的不明确而发生纠纷。因此,鉴于茶叶企业自身特征的特殊性,明确上市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范围,界定遗产权利人对茶叶的使用与开发的权利范围和社会大众对于茶叶企业上市资源合理利用的范围实有必要。

1.4 法律保护客体种类繁多、缺少品牌产品

我国知识产权法规定保护的客体应是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性、地源性特征的名称、符号等表达形式。因此对茶叶企业上市的法律保护并不能完全涉及所有种类的客体。被保护的上市茶叶企业客体应是与茶叶企业有密切联系的名称、制作工艺形式、茶叶产品生产商和茶叶服务组织的商号、标志等。这些客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茶叶企业上市的文化元素和经济价值,是茶叶企业上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统一体。即使受保护的茶叶企业上市客体仍有很多,对于一些与茶叶企业上市相关的名称、制作方法、工艺品、服务和发源地等均能上市为茶叶进行保护。但是当前的情况是以法律保护建立起品牌的茶叶企业上市却寥寥无几,知名品牌和好品牌更是少之又少。

2 茶叶企业上市的法律意识探析

2.1 借鉴美国上市企业法律管理体系

美国上市企业法律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美国国土幅员辽阔,我国也是地大物博。其工业以及先天资源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集中,这一点和我国十分相似;其次,企业规模非常庞大;第三,两国企业市场背景存在很大差异,我国茶叶企业可以从美国上市企业行业发展中借鉴到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遗憾的是,目前关于美国上市企业行业法律研究的文献比较少,因此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分析美国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与法律意识,能为我国茶企上市企业法律意识完善管理体系起到十足的借鉴作用。通过对这些地方良好、成熟的茶企上市法律保护法律监督机制的研究和对我国茶企上市法律保护法律监督机制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现阶段我国茶企上市法律保护法律监督机制比较落后,机制上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并在今后的法律建设工作中加以改正。

2.2 完善专门的茶企上市法律审判监督机制

鉴于当前我国还未形成完备的茶企上市法律保护法律监督机制,因此我国必须及早制定一套明确、规范的监督机制来适应当前的形势。从司法机关的职责权限、技术装备、机构设置、人员落实、资金保障到监督方式、监督程序都应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与制度保障,以此来促进茶企上市法律保护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在茶企上市法律保护裁决适用阶段,需要专门的审判监督机制来防止审判机关错误适用茶企上市法律保护;在茶企上市法律保护交付、执行阶段,需要信息共享机制、脱管及再犯罪人员的信息筛查通报机制、派驻检察机制和巡回监察机制来保证司法机关能够及时了解茶企上市法律保护工作的动态,对这些已经开展的工作进行法律监督;在茶企上市法律保护解除或终止后,需要问责和绩效考评机制来评价茶企上市法律保护法律监督工作的成效,所有这些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茶企上市法律保护法律监督机制。

2.3 完善茶企上市法律监督信息共享机制

我国司法机关开展茶企上市法律监督工作的时间不长,许多相应的配套技术设施还不完备,一些相关的信息交流机制还不健全,导致现阶段的法律监督信息共享机制存在缺陷。茶企上市法律信息在茶企上市法律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畅通的信息,司法机关就无法掌握茶企上市法律活动的动态,无法及时介入进行监督。茶企上市法律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例如法院、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等,不同的机关又分管茶企上市不同环节的工作,这样比较分散的模式,容易导致某个机关在它负责的环节中实施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而司法机关不能够及时发觉。长期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司法机关无法获得完整的茶企上市法律信息,致使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产生困难。只有加强茶企上市法律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才能有利于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

2.4 健全我国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保障机制

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机制,然而由于我国的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致使国家对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的物质保障和人才保障方面的投入不够,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工作。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不仅会影响到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也会影响到茶企法律保护的实施效果。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工作存在人员编制、机构设置方面的问题,从事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的工作人员数量少,并且这些人的工作量大。现阶段司法机关中负责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方面工作的,主要还是监所司法部门。除了法律监督方面的职责,监所司法部门还要办理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它的工作职责较多,工作任务较重,现在再加上茶企法律保护的法律监督工作,工作量就更大了。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的效果。

2.5 形成司法机制和监察机制相结合的组织机制

我国司法机关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监督行刑活动的工作机制,例如向监狱等羁押场所派驻司法机构,建立派驻司法机制使司法机关能够及时发现执行机关是否严格执法,有无侵犯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提出纠正意见。茶企法律保护实质上也是刑罚的一种执行方式,因此,司法机关也可以建立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的派驻司法机制,这样更有利于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由于茶企法律保护一般都是在社会上执行,没有固定的场所,茶企法律保护人员又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司法机关可以派出一些司法官到所属辖区内开展茶企法律保护的调查走访工作,了解茶企法律保护工作的动态,对茶企法律保护工作实施有效及时的监督,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构建起一个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的巡回监察机制,将巡回监察机制作为派驻司法机制的强有力的补充来确保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的有效进行。

3 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试行茶企法律保护的阶段,在我国全面推进茶企法律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把重点放在如何开展好茶企法律保护工作上,也应该重视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机制的建立,完善的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机制是做好茶企法律保护工作的保障,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更能保证我国茶企法律保护制度充分的发挥作用,在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备,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我国的茶企法律保护法律监督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龚泽文.浅谈新时期茶叶企业上市法律监督机制的建设[J].法制与经济,2011(5).34-37.

[2]肖慧.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与价值——以吉安为中心的考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6-20.

[3]王茜,金鑫.物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3(9):304-305+312.

论泰州茶叶市场经营问题及建议 篇7

针对如何加强泰州市的茶叶产业发展,笔者在认真调研泰州市茶叶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泰州茶叶的发展优势,阐述了茶叶市场发展对泰州目前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泰州茶叶市场稳步发展的建议。

1 泰州市茶叶市场发展的特点与现状

1.1 茶文化悠远,独具地方特色

泰州文化底蕴中和, 别具特色。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文化,养育了泰州独特茶文化,这其中主要以三水文化孕育了泰州的物质文化,同时也发展了泰州的精神文化。因此说,水是泰州历史文化之根源不足为过。而人们又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可见水对于茶的重要。因此泰州的水质和当地的文化背景为茶叶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得以茁长成长的土壤。

1.2 政府大力支持,拥有良好背景

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科教兴农工作的意见》,泰州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泰州茶产业的发展。此外在泰州地理位置附近,扬州和安徽都拥有一定的茶叶产业和茶园基础。可以对泰州茶叶市场的发展和茶园的扩建形成一个良好的辐射,借鉴周边地区茶叶发展的良好经验和茶园的改造机制使得泰州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 泰州市茶叶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产品供求不协调,宣传力度薄弱

泰州茶叶行业发展多年,可是对于产品的周期却不能明确,很多大的茶叶品牌只是靠自己连锁渠道丰富来打开市场,一直没有突破破传传统统的的终终端端销销售售模模式式,,这这和和不不了了解解市市场场需需求求有有关关系系。。再再者泰州茶叶批发群,全部都是零散店销售,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模体系。消费者购买时品种也不齐全,即使有购买动机也因销售地点的杂乱无章以及销售渠道的单一而丧失购买行为,造成了消费者需求的不饱和性。

再者宣传力度不够,营销渠道单一。泰州茶企业很少主动通过宣传推介来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缺乏对宣传必要性的足够认识,没有能够自觉维护茶已有的品牌价值和增加茶的品牌附加值,但无论是从宣传渠道的拓展还是宣传队伍的打造,都需要持续的投入,宣传投入不够,宣传的效果就无法体现,因此,加大宣传的投入是必要的。目前泰州茶叶市场很少进行宣传,依靠着仅有的忠实顾客级店面宣传远远不够,销售地点仅限于店面,营销渠道单一。

2.2 竞争对手众多,市场安全存在隐患

茶叶市场的替代品众多,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奶饮料,果汁,碳酸饮料,矿泉水等多种产品,且各具特色。消费者常因种种原因放弃购买动机。其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个别企业为保证生存不择手段,茶叶产业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使得一方面出现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信任危机,同时也使得给其他的竞争对手留下很大的市场机会。因此泰州的茶叶市场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关注与措施。

2.3 茶文化意识缺失,相关人才匮乏

泰州茶文化与梅兰芳文化,三水文化相结合,形成泰州早茶文化与当地特色的茶叶文化。但是茶叶产业在泰州当地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茶叶规模。文化气氛不甚浓郁,还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播。同时茶叶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不到位,他们的技术熟练程度与否也直接影响了泰州茶叶市场的壮大。没有通过建立学校,实地训练等多个途径培养人才,从而对为茶叶市场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茶叶市场的人才供给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 泰州市茶叶市场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刺激消费,提高消费者需求

刺激茶叶消费在泰州地区的销售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借泰州茶文化促进茶叶销售。结合当地促进茶叶销售的做法,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大力传播茶文化知识,大力宣扬泰州茶文化。其二借他人经营方式促产业化发展。目前,泰州不同等级茶叶的销量不均。而台湾茶叶品级趋向优质化,其产、制、销一元化的茶叶经营方式值得借鉴,以促进泰州茶叶生产向产业化发展。其三加强茶叶新品种研发,带动茶叶副产品发展。这要求我们既要不断开发新品种,又要带动茶叶副产品发展。如茶籽油的提炼和茶点,茶饮料等多种副产品的涌现。

3.2 改变营销方式,扩大营销渠道

要增加泰州茶叶的需求量,需要增加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受众面,增加潜在消费者的数量;同样地,要增加茶的品牌附加值,也需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得以实现: (1) 找准宣传点,明确宣传目标。要想抓住受众的眼睛,提升宣传效果,必须从产品中提取出能让受众眼前一亮的东西,先抓住受众的眼球,激发起受众的兴趣,才能达到宣传的效果。 (2) 划分受众群,抓住特点分类宣传。对受众群体的准确把握和划分往往能让宣传效果事半功倍,没有一个产品是适合所有人的,但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尽可能地扩大消费群体。就茶而言,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宣传应当有所侧重,例如,可以对茶的潜在消费群体按年龄、性别、职业等进行划分,若以年龄进行划分,老年人比较注重养生,宣传的重点应该放在茶的营养成分上,更多地强调茶的抗衰老、抗辐射的功效,而年轻人喜欢时尚,宣传的重点和风格就要相对偏重于绿色、健康,更多地强调绿色新生活。 (3) 充分整合媒体资源。就茶宣传的媒体资源而言,其实是极为有限的,因此,整合媒体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在每一个宣传案子中,不仅要宣传茶本身,而且要宣传相对成熟的其他宣传形式,例如在电视新闻宣传中给出茶网址,在茶页面上实时更新涉及茶的电视、广播播出时间,通过这种方式,打造一个立体的宣传网络,形成“滚雪球”的效应。 (4) 积极拓展宣传渠道。要想打好茶这张特色牌,仅凭当前的可用媒体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尽管可以整合,但是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因此,需要拓展新的宣传渠道。除了加强传统媒体的宣传强度外,更重要的是发掘新兴媒体的宣传价值,纵观网络上的各种宣传媒介,效果最好的当属网络视频,一个优秀的视频可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取得上千万的点击量,并被无数人分享、转载,宣传的效果是惊人的,如果有好的茶艺视频或者宣传片,茶就可以以广告植入的方式借助视频发布平台进行宣传。其次是微博,微博因为内容短小、语言精辟而风靡网络,茶叶宣传公司可以自己注册账号和建立粉丝群,通过这种新兴渠道宣传茶叶养生知识,扩大茶叶的宣传。并和茶叶爱好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最大限度地将年轻群体拉进我们泰州的茶叶市场。最后是虚拟社区、各种论坛、贴吧等,这部分媒体可以通过回复、发帖的方式进行宣传,但是需要较为庞大的团队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宣传效果。

3.3 提高核心竞争力,创建品牌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品牌的竞争。如果没有一批竞争力强的茶叶品牌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泰州茶叶市场。

目前,泰州茶叶品牌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但其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提升竞争力问题。因此我们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茶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扩大经营规模,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同时要根据茶叶品牌自身特色和营销特点,促进茶叶区域性品牌和跨区域性品牌的融合发展,努力创出具有泰州当地特色、立足全国茶业领域的茶叶品牌。

3.4 转变观念

(1) 形成茶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企业要加大对自身企业品牌的市场推广,打造出由泰州茶叶市场所发起的销售于全国的茶叶品牌市场。 (2) 从品质控制到品牌营销的转变。实现从品质控制到品牌营销的转变,适时引进现代化的市场营销人才,并围绕品牌营销实施一系列的管理体系。 (3) 从传统茶文化到现代茶文化的转变。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要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在对茶叶文化的包装上,也需要注入泰州新的文化形成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

3.5 打造茶叶品牌,发展茶产品深加工

茶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来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延伸企业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具有个性化产品和品牌。在发展茶产品深加工方面,泰州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将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3.6 推进创新,打造茶文化产业的精品工程

泰州茶叶市场应打造自己的地区茶,产生当地有效的名优茶并且提供充足的供应。同时通过包装和品饮方式的创新来促进饮茶方式的改变。此外加大力度实现泰州茶叶产业创新,把茶文化产业做成精做细。

4 结语

泰州茶叶市场正以稳健的步伐向新型发展模式转型,为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增添了不可抹去的一笔。并且作为农林业发展的潜力股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有着极为可实践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泰州地理》.

[2]《经济研究导刊》.

[3]《泰州科技》.

[4]《泰州日报》.

上一篇:经济业务核算下一篇:岗位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