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思路

2024-05-09

课程建设思路(共12篇)

课程建设思路 篇1

《电脑排版技术》是图文信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学生学习完《图形图像处理》、《矢量图设计》、《印刷色彩学》课程后开设, 排版过程即整合了经过Ps、AI设计、处理后的图片后, 充分发挥其文字、图片混排的功能并以纸媒或web形式为出口, 是印刷前的排版、整合, 该课程要求使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印刷及印后工艺常识。为此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图文设计与制作行业中排版软件有很多, 如北大方正公司的FIT (飞腾) 、Corel DRAW Corel公司的Corel DRAW等, 其中在国际上最常用、最专业的排版软件是Adobe公司的In Design, Adobe In Design它具有强大的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的制作功能, 可制作出令人满意的纸质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等。In Design作为一个优秀的图形图像编辑及排版软件, 不仅能够产生专业级的全色彩效果, 还可以将文件输出为PDF、HTML等文件格式, 是跨媒体出版的领航者。本课程将使用由Adobe公司开发的专业设计排版软件In Design作为排版平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In Design出版设计的基本知识、操作技巧及排版设计方法, 能完成页面设置与管理、图文编排、输出等工作, 具有能对常见印刷品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审美意识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

由于该课程在图文专业中的重要作用, 并基于该课程的特点, 在该课程的建设中, 有些思路与想法谨供参考。

一、课程建设的依据

课程建设要依据本专业的专业标准, 在企业调研的基本上, 对从事图文信息处理工作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来确定完成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按行动导向课程要求对相关知识系统进行重组, 形成本专业特有的各个学习领域,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际上每项职业能力的分项职业能力也就是这个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目标。课程建设过程中就要围绕着每门课程的能力目标去努力实现。

二、教学内容的建立

本课程如果按照有些教材的编排方式, 采取以知识点为章节讲解,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 肯定会觉得很枯燥, 没有意思, 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很显然以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设计教学内容及如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教师首先思考的问题。

把需要讲解的知识点融入到教学任务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该课程要完成所有知识点的讲解, 为此如何把所有知识点融入到“任务”中, 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的首要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教师有全局的概念, 把握所有的知识点, 同时清楚完成哪个“任务”对于学习哪个知识点最适合, 并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另外要接合企业的实际案例, 既要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又让学生感兴趣。

三、采取递进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初学该课程时, 会一头雾水, 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在任意一个任务中去学习相关知识点, 否则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总是在一个模仿的水平, 要采取循序渐进的递进方式。首先是让学生照猫画猫, 即老师在教授知识点的过程中, 一步一步地教学生, 让学生初步了解排版软件的每个工具如何使用, 体会每个工具能做什么, 完成什么样的效果, 在这此过程中,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这个任务是如何实现的。在一定量的训练基础上, 上升到第二阶段 ---- 照猫画虎, 即给学生一个实例, 按实例自行排版做出来。这时候学生会采取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来完成任务, 老师要观察学生采取的方式, 由此把太“笨”、效果太差的指出, 如果哪个学生的方法很简单、便捷, 一定要让这个学生与同学们分享, 这对学生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很重要, 因为图文设计与制作这个行业, 快印是一个重要的行业要求。例如制作如图一这个心形画框。老师给出要求, 在A4纸打印, 尽量充满图幅。这时学生就要设计每个大、小矩形框的尺寸及它们之间的间距, 之后采取复制的方式复制出大小矩形框, 学生经过这样一个自行设计与制作的过程, 就初步具备了照猫画虎的本领, 为第三个阶段的自行设计一个产品做好技能准备。第三个阶段就是老师给出任务,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能力, 利用已学过的图形图像处理与设计能力去完成一个任务。这个阶段, 教师要注意任务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编排, 例如可以从名片做起, 之后简单的单页宣传单, 到复杂的画册等。这个阶段完美的实现, 还要前期让学生多积累一些素材, 多看、多体会, 看看优秀设计师是如何版式设计、如何使用合适字体等, 在一定量的积累上, 学生自己再进行设计时, 就会有感觉, 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作品。

四、融入工艺常识

学生由于没有实战经验, 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 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注意工艺常识。例如把一些文字设计在纸的边缘, 打印后一裁切就会把文字切下去, 或留的边距非常小。这就需要在讲授几次课后, 把学生自己设计的作品打印出来, 并在印后加工实训室内完成印后工序, 让学生自己体会这其中的工艺常识, 让他们在今后的设计中, 不会为设计而设计, 而要把工艺的要求加入自己的作品中, 真正成为一个可以加工出来的作品。

五、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定期与不定期地到企业中去培训。教师不走出校门就会闭门造车, 企业的要求是什么,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设计趋势是什么都是要在校企合作、到企业中得到的。为此教师经常到企业中实习, 下厂锻炼, 寻找新的、好的案例,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让教学内容总能跟上企业的要求。另外企业建议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 也能与学生一起进行实习。因为该专业的学生从事的是服务行业, 客户的需要、满意度, 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为此学生今后会遇到什么样的客户, 客户的需要是什么, 教师坐在学校还是了解的不多, 为此在学生实习期间, 与学生一起零距离面对客户, 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 只要牢记总原则, 学生至上、紧跟上企业的步伐、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都会把课程建设成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优秀课。

参考文献

[1]范迩德.排版用什么软件[EB/OL].http://www.douban.com/gr oup/topic/33349081/2014年11月.

[2]赵娟.平面设计与排版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年04期.

[3]江敏华, 罗宗贵.浅谈版式设计课程改革[J].群文天地2012年03期.

课程建设思路 篇2

在构建干部作风长效机制建设上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上下功夫。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和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积极启动了内控机制建设的创新工作,不断探索多维控制方法,一个贯穿于部门权力运行全过程,岗位职权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化、权力制约制度化的完整的实时监控链条已初步形成。

二、准确把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重点权力事项

在实施内控机制建设中把标准化管理相结合,对风险防范措施按照行政管理、信息技术操作、纳税服务和税务行政执法进行了科学分类和汇总设定进行内控,制定出防范措施。并制定了6大类既

1、干部惩处;

2、信访举报办理与奖励;

3、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

4、执法监察;

5、“民心网”投拆件办理;

6、政风、行风工作考核工作标准防范遵循“公开权力--排查风险—风险识别—风险界定—风险防范”五个程序,通过分析权力行使过程和运行轨迹将税收执法工作梳理细分,对征收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税收法制、资格认定、行政许可、法律救济等10类排查出30个风险点,抓住税收内控机制建设的关键部位和内控促廉“分权制衡”核心重点进行内控防范。

三、以岗位为主线,突出全员内控覆盖。为做到全员机制内控、所内跟踪监控,以“岗位”作为风险控制的基本单元,根据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岗责体系,对系统内各个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效能等可能存在的风险,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识别、评估,制定事前防范的预警措施,将凡是有可能存在风险的岗位全部纳入控制范围。上至所长下至税收管理员,每个人都有具体工作岗位,力争风险源不遗漏、不空项,保证所有岗位都在内控机制监督之下,从源头上防范重点岗位,管住重点岗位,尤其加强对税收执法岗位上人员加强动态监控防范。

海外渠道建设的基本思路 篇3

日本企业的渠道建设经验

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的日本来说,企业的出口贡献不可小视,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建立自己的品牌,与他们成功的渠道建设是分不开的。

日本产品在刚刚进入美国市场时,也曾受到形象低劣、声誉不佳的困扰,一度影响了其产品在美国的销售,为此,日本企业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渠道建设。他们往往不是采取全线出击的战略,而是选中美国某个地区、某个批发商或者某种类型的消费者,先打入市场,站稳脚跟后再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如丰田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时,首先选择了加利福尼亚作为进入美国市场的突破口,通过该地区了解到美国市场的特点、消费者喜好,并积累起和美国批发商和经销商打交道的经验。在突破口取得成功后,再全面进入美国市场。

日本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时,非常注重挑选有效的销售渠道和可靠能干的中间商。日本企业十分注重搞好与美国中间商的合作关系,向他们提供各种帮助,支付较优厚的酬金,激发中间商经营日本产品的积极性。日本企业坚持“经销者利益第一,本企业利益第二”的原则,始终与中间商保持友好商务关系。日本企业还大量投入资金和精力,开展广告促销,推进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声誉,以扩大销售额。当其产品打入市场并占有一定地位时,就逐步建立自己的产品品牌形象,形成自己的销售渠道,最后摆脱中间商的控制。

相比之下,中国多数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初期,往往通过中间商这种单一的渠道,结果是对中间商依赖程度过高。由于这种过分的依赖,使中国企业在加工、进出口代理、市场销售者3大营销环节上,仅仅赚了第一步中的加工利润。华尔街一位研究中国贸易的分析师就曾说:“中国企业擅长制造产品而非市场營销,所以利润都跑到中间商那里去了。”

正确有效地管理渠道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渠道建设并非易事,不论从渠道建设方法的选择,还是从渠道的维护有效管理方面,都要谨慎认真。

在进行渠道设计时,出口企业要考虑到国际市场经验的不足,采取逐步深入的策略。刚开始的时候,出口企业可能会依靠大的分销商来帮助打开市场。但如果不能深入市场,了解市场最前沿的动态,在研发产品时就不能加入一线销售的反馈,也就很难有针对性地改进产品。同时,依靠大的分销商也不利于市场的稳定。所以出口企业必须要有计划地深入到市场中去,并逐步为深入市场一线销售做准备。在稳定了一些大分销商后,选择重点的个别区域市场试验,与一些接近终端市场的中小型分销商和批发商建立直接的业务关系,扶持他们对市场进行精细化运作。

在区域市场进行精细化运作时,建议出口企业不要一下子全面铺开,而是选择建立一个样本国家市场,依据建设该国市场的成功经验辐射到其他国家市场。精细化渠道运作阶段,要考虑渠道有效性的两个方面:覆盖和匹配。一方面,出口企业要对目标市场进行有效维护成本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各渠道的优势和劣势,也就是摸清楚潜在客户的底细。其次通盘考虑和合理规划,保证进入的渠道和细分市场的特点相匹配,这样才能从结构上保证出口企业所构建的营销链的有效性,奠定最终有效出货的基础,实现对区域市场的有效覆盖。也就是结合潜在渠道的特点,来定位该客户在未来的分销网络中负责的下级客户对象和销售目标。具体哪个客户擅长哪些渠道,他的主要出售渠道是什么、分销能力如何等情况,出口企业都要比较清楚。只有选择那些素质、规模、实力、服务和管理等方面有特长的进口商、大批发商和新型大零售商等优秀渠道资源,注意渠道质量,这样构建起来的企业营销链才能具有强大分销力,对目标区域市场产生关键性影响。

提高渠道的忠诚度。以客户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渠道创新、产品调整、策略调整和资源投入等方法,提高整个出口营销价值链的服务增值能力和差异化能力。通过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地增值服务,使产品获得有效差异,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从根本上摆脱同质化引起的过度无序竞争的销售困境。同时通过增值服务的提供,使出口营销创造价值,提高各环节利益,增加出口营销链的稳定性。比如可以为客户免费提供一些市场开发的网络课程,可以委托目标国际市场的市场调研机构做市场调查报告等。

调动渠道的积极性和优势共同开发市场,而不是货物到港,客户付款后出口企业就不怎么管理客户了。其实好的渠道,不仅需要选定的客户本身有好的条件,而且更在于利用种种政策、办法,刺激和管理客户,使之走向合理、高效。如利用管理经验、市场能力、技术服务等营销资源优势,承担品牌运作、促销策划、助销支援和市场维护等管理职能,相互配合,共同开发市场。

渠道管理注意动态平衡。出口商在设置区域代理时,要保证区域市场容量与客户分销能力的动态平衡。批发商市场覆盖能力和零售终端的密度,直接关系着出口企业分销网路整体布局的均衡状态。如果批发商覆盖能力小,终端布点太稀,则不利于充分占领市场;如果批发商覆盖能力强,而其规划区域小,则可能加大销售成本。为此必须根据区域市场的容量和结构变化,结合各客户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适时的调整,使得代理成员“耕者有其田”,各尽所能。

与家长携手开放课程建设新思路 篇4

作为有着“自然、清新、梦想、开创、先行”教育理念的沈阳市皇姑区珠江五校, 在校学生近四千五百人, 丰沛的家长资源成为学校特色课程构建的基础。从2012年3月起开设的“家长进课堂”班本特色课程, 让珠江五校打破了封闭办学的藩篱, 为学生成长拓展了广袤的时空。

一、家长, 潜力巨大的资源

珠江五校是沈阳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小学之一。每一名学生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梦想, 每一名学生的身后都有强大的“后援团”。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学生在校的成长。他们渴望走进学校, 走进课堂, 零距离了解学生的表现。

学校想家长之所想, 确立了开放办学的主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座谈会, 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有效形式, 倾听家长的意见更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提供了依据。

学校召开运动会, 家长们不仅帮助布置场地, 借来彩旗、锣鼓、大头人, 购买遮阳帽、运动饮料, 还组成家长方队, 参与亲子运动, 是运动会中最抢眼的风景;学校组织学生“寻秋远足”, 家长自愿成为摄影师, 一路随行, 用镜头记录“人在画中游”;学校召开“炫彩六一·快乐童年”艺术节, 家长们又变身成为艺术指导、化妆师、剧务, 为了节目质量、服装饰品忙前忙后;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中, 家长们也积极建言献策, 为学校的发展倾心尽力……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 大多数班级都有由班主任创建或是家长自发创建的QQ群、微信群, 家长们网络互动, 了解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基于此, 2010年9月, 珠江五校家长委员会正式成立, 每个班级选举3名家长作为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委员会下设德育活动部、艺术特色部、课程发展部、后勤安全部, 四部门家长每月召开例会, 为学校提合理化建议。委员中不仅有热心人士, 更多的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他们中有高级技术人员、大学教授、医学专家、著名演员等, 如何结合家长的专业优势为办学所用、为课程拓展所用, 成了学校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的发展机遇。

二、军官变身“爸爸老师”的启示

2011年9月, 伴随着新一年级学生入学, 六百多名阳光萌童成为珠江五校一份子。他们或聪颖活泼, 或文静乖巧, 当然, 也有让老师又气又爱的淘气包。

一年十班周青同学特别“抢眼”, 站排时不仅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还总是推搡前后同学, 要不就跑到其他班级队伍中捣蛋。上课时, 他一会儿下地喝水, 一会儿抢同学文具, 还在小组学习时揪女生的辫子, 同学们躲他远远的。一天午餐时, 周青将剩饭倒在同桌的课本上, 一时间教室乱成一锅粥。同桌女生哇哇大哭, 老师一边帮助收拾“残局”, 一边批评周青的不当行为。周青竟顺势倒在地上耍起赖, 还踢翻了桌子, 砸到同学。

教师连忙通知周青的父母到校协助处理, 周青的母亲强行拉起孩子和老师到办公室“教育”, 教室中暂时由周青爸爸看管学生上自习。一年级的学生见老师不在教室, 有说有闹, 教室“开锅”了。周青爸爸是海军军官, 急中生智给小朋友们讲起了舰船知识, 教室渐渐安静下来。同学们对周青爸爸充满崇敬, 对周青也友善了许多。

教师和家长都感受到这种微妙的变化。从此, 每隔一段时间, 周青爸爸就主动请缨给孩子们上课。当他身着军装, 带着舰船模型和精心准备的课件来到课堂, 学生们便兴奋不已, 他们被海洋与军舰的魅力深深吸引。作为班级的“爸爸老师”, 周青爸爸不仅成了学生的偶像, 也帮助周青和同学和谐相处, 逐步适应学校生活。

“周青的转变”“舰船课程”“爸爸老师”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家长要深度参与学校管理就要走进课堂, 除了听教师的课, 还可以亲自上课。而且由于家长的专业领域不同, 讲授内容能够很好地补充教材的不足, 拓展学生知识领域, 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多元。于是, 学校领导同课程发展部的家长共同协商, 决定开发家长进课堂“志愿者课程”, 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

三、志愿者课程变、变、变

2012年3月, 学校发出《家长志愿者》问卷3446张, 调研家长职业领域及才艺特长, 有544名家长申报“选修课程”志愿教师。授课领域涉及“传统文化”“书画艺术”“健康自护”“实用英语”等。4月11日, 学校聘请辽宁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省书画学会理事、国学研究会会员等8位家长成立校级“课程审定委员会”, 通过“课程设计”和“微教学”观摩, 首批12名家长的选修课“书法教学”“动漫绘画”“‘easy’英语”“国学经典赏析”“小足球”“跆拳道”“ 小提琴”“古筝”“折纸”“小制作”等入选。

2年6班郑乃千的母亲是新东方英语学校的首席讲师, 她执教的“‘easy’英语”将英文动漫电影引入教学, 通过故事情境, 原音视听, 疯狂模仿等环节, 使英语学习快乐、轻松。

3年5班于程鹏的爸爸是沈阳体育学院的教授, 原沈阳市足球队队员, 他开设的“小足球”运动课程, 踢、传、盘、带等动作娴熟、专业, 不仅征服了学生, 也让体育教师们成为了他的粉丝。

6年9班付彧的爷爷是书法大家, 他现场挥毫泼墨的书法佳作, 就是最好的书法进课堂教材, 让孩子折服, 让教师惊叹。

6年11班迟盛文的家长为了孩子学会制作京剧脸谱, 自费购买模版, 五色油彩在浓淡间引领学生走进了京剧国粹艺术。

4年11班张茗祁的奶奶是民间艺术家, 老奶奶特意从南方赶来, 申请做志愿者, 手把手教孩子捏泥人, 惟妙惟肖的西游记人物让神话故事与学生如此亲近。

1年5班张雪莹的家长是飞机设计师, 他不仅将飞机模型带到课堂, 还组织学生参观飞行器博物馆、飞机制造车间, 让学生直观感受航天工业的魅力……

每周三下午14:30~16:00家长们如约开讲, 家长讲坛如坛坛好酒, 让参与其中的师生为家长的博学多才、术业专攻而叹服。

课程开展过程中, 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 家长进课堂的选材虽好, 但很多内容只讲授一课时, 无法让学生系统了解;有些家长备课认真, 但讲授时因过于紧张或缺少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 课堂纪律无法保证;有些家长由于时间原因, 申报了课程却无法按时上课……为此, 学校与课程发展部的家长共同研究, 出台了《家长进课堂课程审定标准》《家长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家长进课堂奖励办法》, 用制度规范家长的教学行为。

《家长进课堂课程审定标准》规定, 课程需围绕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 从知识积累、养成教育、特长培养、安全自护、探索实践等方面选材, 每位申报人结合专业或特长, 要注重课程设计的儿童性、序列性、完整性, 至少通过8节课时完成一项主题教学, 使学生初步了解课程内容, 引发学习兴趣。课程时间也由原来的每周两课时, 改成间周两课时, 该课程正式命名为“家长志愿者班本课程”。

《家长进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根据课前准备 (课件、教具、学具) 、环节设计、语言表达、学生兴趣四项, 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课程发展部家长共同评价。凡是评价为优秀的课堂教学, 学校要对家长和学生共同表奖, 感谢他们为课程特色化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

家长走进珠五, 不再只为接送孩子、开家长会, 他们带来了讲义、课件和教具, 带来了思想、阅历和笑声。

家长群体是人才宝库, 医生、警察、律师、专家、书法家、银行工作人员、运动健将……三百六十行, 每一行都是通往大千世界的一扇窗, 都能给学生带来陌生的惊喜。学生的头脑被解禁了, 心智被开启了。在一节又一节的精彩课程里, 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求知若渴。没有既定的模式和框架, 只有不断的惊喜和火花。每每看到教室里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家长们循循善诱的讲解, 我们的欣喜都会油然而生, 与课堂同时开放的是珠五人的开放心态。

四、因为爱, 童年更精彩

家长志愿者课程开设已经两年了。2013年末, 珠江五校推出“收获2013·爱心课程展示”活动。12月24日是珠江五校孩子们特殊的节日, 开放课程展示活动全面启动。全校95个班级均推选了最优秀的家长代表, 为学生奉献课程大餐。

执教者有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 有职场精英爸爸妈妈, 他们带来了“创意沙画”“立体贺卡制作”“神奇剪纸”“三国演义与华容道游戏”“音乐唱游”“厨艺大比拼”“实事演讲训练”等95门课程, 学校更是特别请来劳动模范李栓良警官、学校法制校长、社区领导参与活动。因为爱, 童年更精彩。这特殊的课程是学校、教师、家长奉献给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家长志愿者课程的实施, 让家校联手, 给珠江五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变化:

1.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小学生从只能学到语数英、体音美等国家规定课程, 到接触到更多实用、专业、前沿的知识, 课程领域无限延展。

2.家长深度参与学校建设。

家长从学校建设的关注者到课程建设的参与者, 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思考, 不同的体悟, 通过切身体察, 增加了与学校的相互理解。

3.增加了亲子沟通话题。

家长进课堂最自豪、最骄傲的是孩子, 而孩子的评价与感受也是家长最想得到的认可。家长备课时大多会与孩子商量讲课内容和环节, 而孩子也会在家长授课后为其打分, 这种深度沟通对增进亲子关系有很大帮助。

4.学校办学得到多助。

开放课堂两年来, 家长与学校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审订课程、参与听课, 为管理、教学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家长成了学校办学的最强助手。

开放课堂从“热闹”走向规范还要深入研究, 大胆实践。从2014年起, 珠江五校倡导家长加入“爱心志愿者”团队, 希望发展100个志愿者家长, 开设100门成熟的特色课程, 让这些课程不受班级限制, 面向全体学生, 成为爱心课程。

班组建设工作思路 篇5

1.提高员工的效益意识,在班组中建立起严格的考核和奖罚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让员工明白:员工的工资与企业效益息息相关。

2.加强员工的自身素质,围绕素质抓班组,人的素质决定资源的素质,在班组工作的开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提高自身(班长)素(来源:好范文 http:///)质,整体技能,加强自我培训,用我的技能去管理、启发、带动员工。

3.提高班组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要求员工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细心操作,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避免和防止生产事故,保证班组效益的稳步提高。

4.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值车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不放过一个疵点,不制造一寸不良纱线,坚决做到一零年全年无质量反馈。

5.抓各项工作的同时主抓“人心”,深入员工,倾听网员工呼声,体察员工情绪,关心员工疾苦,踏踏实实的帮助员工解决困难,为员工分忧解难,赢得人心,增强班组的凝聚力,让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之中,使员工真正感受到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建立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荣辱观。

上海船员服务产业建设思路 篇6

【关键词】 上海;船员服务;国际航运中心;产业链;软实力

1 背 景

完善船员服务体系是发展航运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重视船员服务行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健全船员法规、制定优惠政策、扶持船员教育培训等,促成船员服务行业的资源整合和可持续发展,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船员服务尚未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产业模式。[1]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对船员的个性化需求也日渐增长。提升船员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成为关系到航运公司人才储备及战略发展的重要保障。

2 上海船员服务产业现状

2.1 船员服务机构

据上海海事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上海在册船员服务机构情况如下:

(1)甲级船员服务机构23家,其中13家具备船员外派资质,为中国籍国际航行和国内航行海船提供配员服务,代理船员用人单位管理海船船员事务和海船船员申请培训、考试及申领相关证书业务。

(2)乙级船员服务机构33家,为中国籍国内航行海船提供配员服务,代理船员用人单位管理海船船员事务和海船船员申请培训、考试及申领相关证书(船员证和外国船员证书除外)。

(3)外派船员业务协调机构27家,其中13家具有经营外派船员业务许可权。

(4)船员培训机构11家,负责上海海事局辖区内的船员培训工作。

(5)船员体检机构4家,主要负责船员身体健康检查。

2.2 船员评估机构

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级的权威船员评估机构,在为上海航运资源服务的同时,降低长三角经济区船员评估过程的边际成本,并通过规模效应,满足该地区的船员服务发展需要。另外,制定统一评估标准有助于保障船员服务产业链中评估培训的含金量,为全国船员服务提供示范效应,提高我国船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 上海船员服务产业的发展思路

3.1 船员服务产业链的内涵

船员服务是航运服务的派生需求。船员服务从产业内部逐渐发展为一体化生态模式,其含义不仅仅是狭义的考试和培训,而是在广义上形成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是新时期的船员服务模式。[2]上海作为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打造船员服务产业链符合产业转型的需求,也是提高上海航运软实力的重要一步。

船员服务产业的含义不断扩大,使得传统行业理论难以对其进行描述。借助产业链相关理论,提出船员服务产业链的内涵与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对船员服务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加以界定明晰,梳理产业链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层次划分。船员服务水平的提升能推动华东地区乃至泛长三角地区航运服务正规化、标准化、系统化,是航运服务生态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也为上海市航运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3.2 船员服务产业链的理论指导

船员服务产业链基本理论如下:

(1)专业分工理论 专业分工理论认为,船员服务自身变化的不同诉求直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和系统化分工,细化分工的发展带动了各类新兴产业的发展,各类产业的整合衔接逐渐形成一条以船员服务为中心的产业链。

(2)产业配合理论 产业配合理论认为,船员服务产业在专业化分工的浪潮过后,各产业之间相互碰撞、摩擦后的完成形态可以实现不同行业或产业之间相对平衡状态下的配合;通过其他辅助产业及支持产业配合主导产业的发展,可以完善船员服务产业链的发展。

(3)路径依赖理论 路径依赖理论强调船员服务产业链的形成不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产业内部因素的冲击,处在产业内的企业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形态。

3.3 船员服务产业链的实际操作

船员服务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形成了以考试培训、评估、劳务中介服务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将船员俱乐部、船员征信等作为辅助性产业,住宿、餐饮作为基础性产业,结合产业链理论,使供需链、价值链、企业链、空间链等链条相融合,可以建立一条船员服务产业链。

船员服务产业链由一条主链和两条辅链构成。主链代表船员服务产业链的主导产业,主要围绕船员培训、船员评估、劳务中介、权益保障等4个关键节点串联而成。辅链包括船员配套和船员辅助层面,与主链相互配合,保障产业链和谐有序地发展。

3.3.1 主 链

船员是该服务产业链主链的起始环节,由于船员服务是航运服务的派生需求,源于航运服务产业,因此发展船员服务产业是航运产业链得以发展的前提环节。船员服务产业的好坏将影响航运公司未来的发展,也必然对辅助行业的发展造成更大的影响。

主链中船员服务产业融合是航运服务产业中高端航运服务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不同服务业的融合,如船员服务与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融合,弥补上海在船员服务产业发展方向上的不足,逐渐形成一条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链,缩小与世界航运强国服务水平的差距。同时,突破服务产业原有区域僵局,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延伸和拓展服务。[3]

3.3.2 辅 链

辅链与主链相辅相成,两者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既相互竞争又共同发展。辅链不同于主链,更多地以服务主链的形式出现,包括面向船员的所有产业。随着船员服务产业链的逐步延伸和扩展,船员俱乐部、船员征信机构等业务逐步发展为船员服务辅助产业,成为广义上的船员服务产业链的一部分。随着专业化与系统化分工的加深,辅链也能更好地推进船员服务产业发展。

船员服务产业链结构见图1。

4 结 论

船员服务产业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现阶段较为薄弱的环节,航运服务体系的建设又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航运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船员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上海船员服务产业链,形成船员服务产业集聚区,应充分利用国家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的政策优势,如船员评估、招募优惠政策等,形成航运人才聚集、资源聚焦、战略聚焦,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最终达到在航运服务体系层面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建华,王贤理.企业国际联姻[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2] 巢国荣,黄常海.中国船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J].航海,2014(6):58-63.

[3] 魏然.产业链的理论渊源与研究现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140-143.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思路 篇7

教育是艺术, 其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科学, 其价值在于求真。创新的理念, 求真务实的态度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保证。

精品课程是指能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 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 并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1]。所谓“精”, 就是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精致的教育内容、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显著的教学绩效;所谓“品”, 就是要有特色, 有辐射和示范效应, 它是品牌课程的重要生成因素。简言之, 相对于一般课程来说, “精品课程”就是“高水平且有特色的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从教学质量的内涵出发, 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深化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它在教学观念上, 强调把握内涵、准确定位;在课程内容上, 强调精选、优化与整合;在教学方法上, 突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 强调探索基于网络教学的改革方法。一个好的精品课程的建设, 要体现教师的教学风范和教师对该学科特征及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在课后有继续钻研的兴趣;要体现教师对软硬件教学设施的有效使用, 体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便学生学习。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切实推进教育创新, 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并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 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

2 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到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 只有相关方面协同并进, 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才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学校应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核心, 结合实际, 制订切实可行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同时找准切入点, 制订周密的实施方案, 为精品课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1 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逐步建立一支以主讲教师为主体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 并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 激发他们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带动作用, 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2 重视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完善的课程体系应该与经济、社会、科学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因此,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 应注重以人为本, 符合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同时突显多样性、开放性和可选择性的特点。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有恰当合理的布局和设计, 注重学科交叉和文理交融。

2.3 创新教学方法

精品课程建设根据课程特点, 切实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手段上,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利用多媒体授课。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将电子教案、习题、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开放, 使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

2.4 重视教材建设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 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 是关系到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课程目标, 一方面抓好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工作, 另一方面抓好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的配套教材建设。教材的选用和编写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防止片面强调教材自成体系而偏离培养目标的情况出现。

2.5 强化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精品课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要充分重视实训教学,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修订和完善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 保证实训课程的开课率、开课条件和教学质量。加强现代化网络实训的建设, 大力开展仿真实训、模拟实训、网上实训选课系统的研究。

2.6 规范教学管理

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维护, 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 应做到以下4点:第一, 制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确保有效建设。第二, 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规范精品课程建设, 以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第三,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使精品课程建设在管理机制上畅通, 在措施上得力, 在技术上有保障。第四, 有效地激励精品课程的实施, 将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价挂钩, 提高教师实施或建设精品课程的积极性, 保证精品课程的有效实施, 并进一步促进课程教学精品化。

3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

健康评估是现代护理学的主干课程, 是学生学习临床护理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我科制定了课程建设的详细方案, 即按照一套新的教学大纲, 一套实用的立体化教材, 一套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和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队伍6项标准评估精品课程建设, 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取得预期成果。

3.1 促进了教学队伍建设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建立一支以主讲教师为核心, 以优秀教师为骨干, 知识、年龄结构合理, 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为加强新教师的规范化、系统化培养, 我科近几年试行导师带教制, 即由具有丰富教学、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教师专人带教, 负责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指导、生活帮助与思想教育。科内配合制订了详细的带教计划, 使带教更加深入、实效。

3.2 促进了教育技术运用

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 能够及时把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 恰当地处理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精品课程采用高质量的、内容齐全的多媒体课件, 可全部在网上共享。同时, 教师积极试行学导式、研讨式、PBL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新教学法。

3.3 加强了精品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需要精品教材, 精品课程建设最终是要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立体化教材。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下, 我科完成了健康评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案、备课笔记、教学课件、学习指导、实训指导、操作标准、目标测试、示范教学等教学资料的编写, 并制作成健康评估立体化教学软件包, 为广大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提供完整的教学方案, 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教学需要。

3.4 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进展及配合课题研究需要, 学校大力加强健康评估实训中心的建设, 使硬件设施更加先进, 功能更加完备。现已建成5个实训室、1个模拟病房和1个多媒体授课教室。同时编写实训教学指导, 积极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训, 切实加强实训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3.5 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开展网络教学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教学离不开网络课程, 而精品课程自然成为网络课程的首选。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学研究成果与计算机技术的互相渗透, 促进了教学现代化、网络化的实现。在完成教学软件包制作等工作的基础上, 我科建立了健康评估精品课程网 (www.impmb.nev.cn) , 以实用、美观、多元、经济为原则, 以打造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引领健康评估教学创新为目标, 以指导教学、辅助自学、共享资源、促进交流为功能, 设置十大栏目、六大板块, 内容涉及教学、实训、考试, 收录大量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图谱等多媒体资源, 展示课题成果, 促进教学交流, 对助学帮教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烈侠, 杨承运.谈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J].医学教育探索, 2004, 3 (3) :1~3.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新思路 篇8

关键词:健身化,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学改革

一、确定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总体目标。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总体目标的制定, 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战略。齐齐哈尔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目标为:增进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 提高体育人文素养, 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服务于地方社会。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思想, 强调要突出促进学生健康的课程之本, 使高校体育课程成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 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与体育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目标结构设置由传统的统一性转向有针对性, 既有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基本目标, 又有针对部分特长、学有余力和体质较差的学生的不同发展目标。把课程定位在省内一流、力争国家精品的位置上, 课程既是规范的, 又具有齐齐哈尔大学的特色。

二、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体育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和民族性, 具有区域特色, 强化区域社会服务功能, 强化区域文化的引领。齐齐哈尔大学体育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 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 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认真总结多年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构建了具有齐齐哈尔大学特色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为体育基础课, 开设游泳和速度滑冰, 通过一“水”、一“冰”的特色教学, 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大学体育选项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体育选项课程教学中, 采用“三自主”的选课方式, 即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内容的选择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一一对应。精心选择体现科学化、生活化和健身化的教学内容, 重视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 重视服务地方社会, 创造性地开设了丰富的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校本特色的教学项目供学生选择, 如曲棍球、珍珠球、荷球、休闲体育 (跳绳、毽球) 、轮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滑雪等, 确保学生掌握三种以上科学健身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健身化改革

大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是体质、素质和技能的教育, 是加强自我锻炼能力、锻炼方法及终身体育理念的教育, 主要的任务是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使其熟练地掌握多种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为其学习、工作以及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要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就必须将以往的以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的教材内容, 改为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态度、兴趣和习惯为中心的健身内容, 即教学内容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学会通过体育锻炼调节心情, 培养抗挫折的能力。体育教学改革要强调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 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目标。加强体育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的传授, 通过体育教学, 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 使其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手段, 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并能自行锻炼, 是高等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 安排传授高层次的健身、养心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与理论, 通过体育教育使其具备自我锻炼设计、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的能力。重点讲授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减肥、营养、休闲体育等内容, 要突出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时代特征, 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 能够运用课堂内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方法, 指导自己进行科学的健身, 努力使学生转变对体育的看法, 喜欢上体育运动, 并自觉、主动地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

四、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大学体育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 就是让广大学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许多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被新教学方法所代替。对2003~2010年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分析表明,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精讲多练, 培养能力, 重视个性发展, 灵活采用讨论式、启发式、讲练结合式和目标教学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齐齐哈尔大学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强调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鼓励教师构建多种教学模式, 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创建体育课程教学的宽松、和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氛围。提倡学导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积极性。

五、建立新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考试不应该是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新时期体育课的教学考核与评价应以学生参加的次数、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主, 以其各方面能力、各单项技术与技能的进步幅度和体质健康标准等方面为辅。采用学习效果和过程评价, 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也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的成绩考核评价结果, 不应以百分制衡量, 而应以等级制“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来表示。每学年评定一次体育成绩。

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教师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从长远来看, 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一支与改革相适应的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 在职培训。通过进修、培训和国内外高校之间交流等多种渠道, 形成多规格、多形式的现代体育教师培养体系。第二, 优化教师结构。体育教师构成要多样化, 不仅要有传统意义的“公共体育”教师, 有受过严格科研训练的高层次体育学术带头人, 还要有曾经和正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水平教练。要树立名师、大师, 给与丰厚的报酬, 并以他们为中心, 展开教学、科研、训练、交流等活动。第三, 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 激发其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及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宗平, 庄惠华.重健身淡竞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体育科学, 2001, (1) :22-25.

[2]赵红娟.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3 (4) :113-115;118.

[3]王林.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弊端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 2003, (5) :50-52.

建设幸福廊坊的思路 篇9

我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 不断克服经济功利过分冲动的局限性, “幸福快乐”正在变为国民的自觉追求, “国民幸福”正在上升为一种执政的理念, 相应的, “幸福指数”测量正在成为考量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十一五期间, 国内很多城市提出了建设幸福城市的目标。幸福城市建设已经突破了以GDP为标准的考量方式, 而更加注重市民的幸福感。

一、相关理论

(一) 幸福主义。

幸福就是快乐, 是对不幸的否定。伊壁鸠鲁认为, 所谓快乐和幸福是指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两个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的目的有不同的等级, 较低的目的服从较高的目的, 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 也就是最高目的。也就是说,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然倾向, 幸福以自身为目的, 同时又是其他一切目的的目的。这种以幸福为伦理活动终极的观点被称为幸福主义。洛克认为, 人的本性是追求幸福和快乐, 一切属灵之物, 本性都有追求幸福的倾向。他认为, 人的一切意志、情感和理性生活都是由人的欲望所决定, 而人的欲望又取决于外物对人身心的作用。所以, 人都会逃避使人身心痛苦的事物, 追求使人心快乐的东西。幸福主义认为, 幸福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道德不是要限制幸福, 而应当向人们指出真正的、持久的幸福所在。在对待个人幸福和他人、社会幸福的关系上, 一种主张认为个人幸福高于一切, 他人、社会幸福只是现实个人幸福的条件和手段, 另一种主张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 也要顾及他人和社会公共的幸福, 因为后两种幸福不仅对于个人幸福必不可少, 而且具有崇高的道德意义。

(二)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 即效益主义, 是

□文/王肖蓉王聪杜稳灵

道德哲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主张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约翰·史都华·米尔、杰瑞米·边沁等。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 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 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分量, 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 痛苦仅是“负的快乐”。边沁和米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 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杰里米·边沁说:功利原则是这样一个原则, 它根据增加或减少当事人幸福的幸福倾向来认可或拒绝一种行为, 不仅包括任何私人行为, 也包括政府的任何措施。为了计算快乐总量, 边沁设计了快乐计算法, 它包括七项指标:快乐强度、延续时间、发生概率、发生时间、产生有益后果的概率、产生有害后果的概率和发生的范围等。

(三) 国民幸福指数。

国民幸福指数 (GNH) 最早是在1970年由不丹国王旺楚克提出的, 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 并以实现幸福为目标。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不丹王国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 (GNH) 指标。20年后, 针对幸福指数的研究日益深入, 英国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 (MDP) 考虑了社会、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本。日本也开始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 (GNC) , 更强调文化方面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卡尼曼更是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 她认为政府决策应该兼顾利益驱动和心理满足。

2005年两会期间, 中国社科院院士程国栋提交了《落实“以人为本”, 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 建议我国从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 建构我国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

二、幸福廊坊建设的影响因素

十一五期间, 廊坊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增加, 2010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达20, 268.4元, 同比增长10.6%, 首次突破2万元;消费支出累计达12, 196.3元, 同比增长3.0%。从2005年的10, 152.1元五年间净增10, 116.4元, 累计增长99.6%, 年均增长14.8%。

食品支出增幅回落, 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 662元, 比上年增长2.7%, 增幅回落26.2个百分点, 恩格尔系数30.9%, 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居民总体生活质量状况继续得到改善。

家庭设备用品支出增长较快。因消费税降低、家电下乡等政策影响, 2010年市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659元, 比上年增加14.2%。其中, 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2.1倍、1.6倍和96%。

交通和通讯费用激增, 2010年居民用于此项费用人均支出1, 719元, 比上年增长24.3%。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速最快。随着人们对教育程度的重视和生活质量提升, 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 410元, 比上年增长49.8%, 增速居八大类消费之首。其中, 人均教育支出508元, 比上年增长44.8%, 文化娱乐服务支出547元, 增长1.4倍。

在幸福感不断增加的同时, 以下因素仍然是影响廊坊市居民幸福感的重点:

(一) 收入水平。

收入是影响市民幸福感的首要因素。随着收入的增加, 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增加, 居民在消费的同时, 幸福感也在增加, 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房价和CPI, 调查中发现, 只有7.8%的人对自己的收入表示满意, 而不满意的占了大多数。对廊坊市居民的调查中发现, 年薪在10万元以上的占到5.6%左右, 而38%的居民收入在年薪4万元左右, 大部分市民的年薪收入低于3万元。

(二) 社会公平。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基尼系数是一个国家居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统计指标, 基尼系数是一个位于0~1之间的数字, 基尼系数为1表明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而基尼系数为0则表明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即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 没有任何差异。通常, 0.4是基尼系数警戒线, 而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5, 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上的警戒线。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 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有别墅豪车的人在不断增多, 同时, 月收入在1, 500元以下的也占了35.2%, 贫富差距的存在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第二项因素。

(三) 住房问题。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必要物资, 但高昂的房价使得住房成为了一种奢侈品。房价高使得一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人对未来感到力不从心, 对爱情没有信心,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人的幸福感。廊坊紧邻北京, 2010年廊坊市全市商品房销售均价从第2季度起明显呈现“价量双升”的局面, 每平方米单价从第1季度末的4, 963/平方米, 上涨至第4季度的5, 684/平方米, 涨幅14.5%。市区商品房销售均价从第1季度的6, 231/平方米, 上涨至第四季度的7, 684/平方米, 涨幅23.3%。从近年来的数据看来, 廊坊市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以11%~16%的速度增长, 而2009~2010年房价增长率达到29.8%, 居民收入增加的步伐难以赶上飞涨的房价。

(四) 交通问题。

廊坊市城际交通和市内交通情况普遍不佳。城际交通方面, 廊坊至京津之间火车缺乏舒适度, 晚点状况普遍, 居民如果选择汽车的话, 则需要2小时左右的时间, 车辆颠簸, 疲劳度增加。市内交通方面, 廊坊市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很多居民都选择节假日自驾车出行, 私家车以每个月700辆左右的速度在增加, 市区每个小区都出现汽车没有车位的情况, 上下班高峰期, 西校区的地下桥、新华路都会出现拥堵的情形。市区公交车辆晚点现象严重, 大部分市民都以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

(五) 教育问题。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育是个艰苦卓绝但造福后代的伟大工程。科技发展, 教育先行。现阶段, 廊坊市居民最关注的问题即城区中小学现有教育资源不能适应廊坊城市化发展的需求, 课题组调查时发现广阳区的重点小学廊坊市十小, 每个班的学生数竟然达到70多人, 但因其教学质量好, 很多周边的家长依然会把孩子送进这所学校。廊坊市的重点高中以廊坊市一中最为出名, 但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额有限, 一部分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县级重点中学比如三河一中、永清一中就读。

三、建设幸福廊坊的建议

课题组在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建议:

(一) 增加居民收入。

增加居民收入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方法。廊坊市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2011年上半年廊坊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58.9亿元, 增长40.8%, 占全年任务的67.2%, 超过时间进度17.2个百分点, 增速列全省第二位, 2010年12月31日24时, 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95.4406亿元, 同比增长36.3%, 完成全年任务的116.7%。课题组认为, 十二五期间, 廊坊市财政收入应该向提高市民幸福感方向倾斜, 而提高居民收入应该注重收入的实际购买能力, 将收入与通货膨胀、CPI挂钩, 真正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具体做法:第一, 政府应积极发展经济, 只有经济发展快, 就业率才会提升, 居民的收入才会水涨船高;第二, 继续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 引进高端人才,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第三, 加快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 使京廊同城从战略意义进入真正的实践, 从而影响市民生活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 缩小贫富差距。

中国社会调查所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中, 排在第一的是贫富差距。廊坊市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的同时, 政府采取最有效做法就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我国刚刚进行了个税改革,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 500元, 廊坊市在个税改革的基础上, 可以给工薪阶层每年按照5%~8%加薪, 廊坊市已经具备这样的实力, 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 是缩小贫富差距最有效的办法。

(三)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保障制度是商品房制度的重要补充和保障。2011年廊坊市新建小区均价已经超过了9, 000元, 而廊坊市民收入超过9, 000元的寥寥无几, 所以, 大力发展住房保障制度才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关键。首先, 要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 提高公积金缴存比例, 在市民需要买房时, 公积金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其次, 建设经济适用住房, 廊坊市经济适用房价格每平方米4, 000元左右, 对大多数想买房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可及的, 但房源少、手续复杂, 又增加了买房的难度;再次, 建设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廉租住房将和公共租赁房价格定在市场租金的十分之一或八分之一, 以满足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在廊坊市就业的外来人口的需求。

(四) 提升城市交通。

城际交通方面, 从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日起, 每天将有42列动车组列车在廊坊停靠, 高峰时段最短9分钟一趟, 20分钟进京。此外, 既有京山铁路每天仍有上行、下行共33列客车经停廊坊。全天经停廊坊的列车达到75列, 实现公交式流水发车, 彻底解决了廊坊与北京的轨道交通对接问题。市内交通方面, 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政府应将现有承包的公共交通服务收回, 进行公交补贴, 增加、调整线路, 增设公交车专用通道。同时, 严格公交车的发车时间, 尽量做到准点, 间隔时间缩小, 使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首要选择。

(五) 加快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廊坊市现有中小学数量较少, 资源缺乏。如廊坊市北, 有近几年开发成型的阿尔科迪亚、和平丽景、阳光佳和、紫金华府以及正在开发的幸福城和盛德金地等社区将会吸纳近10万的居民, 但附近只有一两所小学, 且教学质量一般, 为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很多父母不得不考虑购买学区房, 一方面提高了房价, 另一方面使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廊坊市政府首先应在现有学校建设的基础上, 完善新建社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 增加新学校的建设;其次, 应积极与北京的名校合作办学, 将北京的教育资源引入廊坊, 提高廊坊市的教学质量;再次, 重视对中小学老师的培训, 不断提高师资力量, 是发展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露, 张红梅.徐州市民的幸福感分析.统计与咨询, 2010.2.

[2]严翅君.全面小康社会的幸福指数构成探讨.中共特色社会主义, 2010.5.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 篇10

1 精品课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这里主要考虑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和课程的管理。

(1)课程建设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行为所进行的系统规划,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措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要回答在教学设计中为达成教学目标要做什么、怎样做以及怎样考核而进行的策划。

(2)课程内容改造要求: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素质)要渗透到项目教学中,要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连接起来;教学活动主要以项目形式,紧密围绕职业能力目标,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活动相一致;课程内容取材职业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安排应“源于职业活动,基于工作过程”,要从“知识的逻辑线索”中解脱出来,课程内容前后顺序要形成能力支撑关系;重视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育可持续发展,将人才培养的能力观与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

2 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

2.1 课程建设定位

高职课程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的是“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根据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制定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适应性确定能力培养方向。

2.2 课程建设的原则

(1)市场化的原则;精品课程建设要符合国家政策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服务于区域经济,根据产业发展定专业、根据行业工作能力设课程、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建课程、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练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紧密围绕专业知识实用、职业技能高超、职业素质全面的培养目标设计课程。(2)先进性的原则;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具有前沿性,课程建设既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当前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技术特点,更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职业技术、技能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内容,注重前瞻性。(3)工学结合的原则;在课程研究、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实训场地、教材编写、资源建设等方面都要体现“工学结合”。(4)适应性原则;课程建设以素质教育和高技能人才要求为前提,制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同时兼顾学校自身的功能、定位以及师资、实训等教学条件。课程的具体设计要在培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素质基础和实践基础制定自主学习、师徒传带、订单定向、干中学、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等不同的模式。(5)系统性原则;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专业培养目标入手,课程建设要把课程需要掌握的工作态度、理论知识、职业技术、操作技能和关键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在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测试评价之中。(6)特色化原则。精品课程的设计要个性化、多元化,特色课程是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要与学校的发展定位相适应,不仅需要与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与社会人才发展需求相吻合,而且需要以复杂性思维方式引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教与学方面,强调多样化、多层面体现先进的课程理念。

3 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思路是课程建设问题的系统思考,体现了对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水平,不同学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师资水平,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也不尽相同。

(1)解读岗位能力,重构学习任务:课程内容设置与岗位、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全面研究课程涵盖的知识、技能、关键能力的体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选专业;基于当地企业工作过程定课程;依照岗位职业需求训练技能。

(2)依据课程设计理念,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高职高专人才。夯实理论基础,加强理论讲述的深入浅出,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拓展专业能力,丰富校外活动,通过基本技能比赛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强化实践积累推进实地培训有序发展,逐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推动学生进一步适应和融入社会,扩展校外实验和实习基地,突出专业人才的应用型特色;保证深度交流拓展网络交流,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师生互动,建立本课程的动态跟踪机制。

4 精品课程建设的流程

(1)制定课程建设目标: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岗位群或某科技领域为导向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并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建立应当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随着终身教育观念的逐步建立,高职教育开始引入“人才本位”教育质量观。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涵盖职业资格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根据工作过程设计学习场境。以素质培养为重点,与当地企业合作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要求。

(3)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4)建设课程实践环节与实验、实习基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切合社会实际。

(5)建设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6)总结提炼课程的创新点与特色:用课程的理念、内容、实施和教师水平的四个先进性来反映归纳出课程教学的创新点和独具的特色。总结的特色不多于3个。

5 精品课建设经验

(1)领会精神才能把握课程建设目标:在精品课建设中,博彩众家之长,在精品课建设中,“做中学”,体会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和专家的教育理论。

(2)自己制作才能把握网站表现力:包括:精品课网站规划与页面制作、说课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录像的采编。

(3)长期积累才能把握资源丰厚度:至少要有三年以上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和修改教材,不断积累多种教学课件,实训指导,测评体系。课程网站上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版教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教学过程录像、实训课程全程录像、工程案例和教学参考资料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近年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及内涵有了重大变化,更多体现高职课程改革导向,同时提出了高职院校师资与实践条件建设要求。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点,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所制订的综合能力表,构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的课程(模块)体系,然后再按课程规律把相关内容有机衔接,在教学内容中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把握好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建设的主线,改革培养体系和结构,要把现代化技术引入课程教与学,使教学内容与地区或行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韩震,方瑾,李宁.创建精品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2]张德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特色与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思路探讨 篇11

【关键词】城市电网;配电计划;建设思路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电网是否科学合理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城市电网建造中,电力企业要认真构思,科学策划,保证我国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1.当前的问题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

1.1电源分布不合理

电源位置不合理是城市电网结构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根源还要追溯到城市电网最初的建设,由于缺乏战略意识,对以后城市配电计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对电源的位置选择不重视。同时,我国电源的结构也不合理。相邻两个电源距离不合适,经常出现过大过小的情况,故障率和检修工作不统一,无法协调。不仅为城市配电的统一管理带来困难,还影响到了电路维修工作的效率,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降低了电力企业在人们心中的信誉,间接损害了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

1.2城市配网与供电主网不协调

城市配网与主网之间的协调统一是保证城市供电稳定的重要因素。主网的结构决定了配网的结构,而配网的结构也影响着主网的运行情况。所以在配网的规划中,要详细的计算出各数据参数,与主网的结构参数相结合,做出最佳配置。对于不同的用户,电网的无功功率是不同的。因此,在补偿电网无功功率的时候,要分别进行补偿。主网要综合考虑各配网的相互影响综合补偿。城市的配网结构对该城市的供电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城市对供电的要求不同,因此,要针对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做出调整。供电要求低的城市配电结构一般为手拉手式或对攻式,供电要求高的城市采用双回线式,保证负载电流的转移效率。但是,这种配网结构的建设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简单的配网结构不仅投资低,而且易于检测维修,便于操作,复杂的配网结构不仅操作困难,而且维修成本更高,运行中更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要注意城市配网与供电主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结合各城市的不同电力需求进行规划。

1.3城市配电故障率升高

由于电力系统的性质,城市配网主要在室外,受天气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更容易发生故障。在天气变化剧烈,配网铺设技术落后的地区,电路故障率随着电网使用时间的增加大幅上升。再加上当前气候不稳定,恶劣天气的频繁发生,电路故障发生更加频繁。由于当前我国城市配网主要采用架空线的形式,更提高检修成本,并且对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要求更高,为城市供电的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4城市电力负荷飞速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使用量也在飞速增加。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深,让城市用地更加紧张,居民也大幅增加,用地情况也越来越紧张。为城市配电的用地成本和供电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2.1科学预测城市未来用电情况

城市配网的规划和建设,与城市对电力的要求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对城市配网进行规划的时候,要科学的预测未来社会的用电量,合理进行城市配网规划。电力系统的负荷,不仅关系到用电设备的规格,还关系到相关配电设施的建造规模。对保证城市电网的稳定运行,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电力负荷的预测,要对不同级别的用电单位进行单独预测,同时,还要考虑到季节的影响。一般夏天由于天气较热,用电较大,冬天用电量则要相对减少。但是对于不同地域,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不同。北方冬季用电也是高峰,对室内温度有较高要求,而南方冬季用电量则处于低谷。对于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用电量也有很大的差别。东北重工业基地、山西煤矿等,对电力系统的要求较高,而对轻工业教发达的南方沿海城市,对电力系统的压力就要小很多。因此要综合各因素,对城市的用电状况进行估计,预测未来城市用电的发展方向,做好城市配电规划。

2.2优化电源的位置布局

对电源位置和布局进行优化,可以减少配网的故障率,提高企业的效益水平。因此,在城市配网规划和建设中,要合理确定电源位置。对用电进行区域划分,将各供电设备的位置确定下来。对供电线路的铺设要科学规划,这直接关系到供电设施的投入。结合当前的城市结构和不同的用户性质,选择不同的供电设备。对每个供电单位的结构参数都要有明确的计算,确保电源的选址科学,电源的供电范围大小适中,能够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2.3协调建设城市配网与主网

城市配网与主网相协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配网和主网之间的运行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将二者的结构参数进行对比规划。合理确定供电半径,调整城市配网的供电范围,不仅降低了城市配网的故障率,还保证了城市供电的稳定性。在补偿电路中的无功功率时,在高压电网补偿的同时,各配网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障配网功率补偿科学进行。在配电线路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到城市的形象建設和所用材料的故障率。传统的架空线不仅容易发生故障,而且在维修时操作困难,成本高。电缆铺设深埋地下,在维修的时候就更加麻烦了,要对地面挖掘。因此,在选择配网铺设方式的时候,要优先考虑使用电缆沟。这种铺设方式美观,而且不容易出现故障,是当前配网建设中最好的方式。

2.4加强对城市配网的监管

我国各城市配网的并入电网,让电力供应统一进行,虽然优化了电力资源的分布,但也有可能造成小范围的故障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因此,要对每个城市的配网进行监管。完善城市配电管理制度,提高监管水平,是城市配网科学规划建设的重要条件。同时,还要提高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对监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为城市配网的有效监管,及时维修提供有力的保障。

2.5提高城市配网自动化水平

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城市配网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一工具,发挥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和数据处理功能。通过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开发,提高城市配网的自动化水平,加强配电的自动管理。提高城市配网自动化水平,不仅可以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对电网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电力配送优化,还可以增加电网的灵活性,及时发现电网中的故障,通知电力工人及时进行检测。有效的降低了城市配电管理的成本。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存功能,可以对数据进行高速的分析整合,对未来城市将来的用电预测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对城市配网的优化是在城市配网规划发展中势必要进行的一个步骤。不仅可以平衡各地区电力的供应和需求关系,还能促进城市配网规划的后续建设,降低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对城市用电的预测还要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工业水平经济模式,和不同季节的电力需求,提高城市配网的自动调整准确性,保障城市配电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

3.总结

对城市配网的规划和建设,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考虑到城市配网的建设工作,进行协调统一安排。通过对当前城市用电情况的综合分析,优化城市电源的分布和位置选择,加强对城市配网的监控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城市配网的自动化水平,为城市电网的建设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优化电力资源的配置,平衡城市电力的供求。

【参考文献】

[1]伊东亮.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思路研究[J].管理观察,2014,(6):183-183,187.

[2]刘伟富,叶柏君,陈益祥等.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思路探讨[J].科学时代,2013,(1).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思路 篇1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情况介绍

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整体水平, 有利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同步建设信息安全设施, 保障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相协调;有利于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提供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的指导和服务, 有效控制信息安全建设成本;有利于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 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有利于明确国家、法人和其他组织、公民的信息安全责任,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有利于推动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国内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业务对计算机系统依赖性逐渐增加, 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 明确提出非涉密信息系统遵循等级保护思想进行信息安全建设。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在全国开展等级保护工作试点, 先后发布了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整改建设、等级测评等各重要环节的有关文件, 指导等级保护工作开展。其中2009年的公信安1429号文《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12年年底前完成已定级信息系统的整改工作。

等级保护的技术体系也基本成型, 目前涉及到等级保护建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大约有30多个, 主要包括了技术、管理、产品、建设流程等各方面的内容, 如:定级指南、备案细则、实施指南、安全设计、基本要求、测评过程要求、测评指南, 使得等级保护工作在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技术标准可以参考。

工作思路与建设原则

对于具有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组织来说, 信息安全工作已经有等级保护的制度和技术体系做依托, 更多的是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本企业组织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工作思路与建设原则。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协调

统一规划:统一制订规划建设推进方案、等级保护工程建设方法, 各信息系统均需要参照规划方案实施, 不能自行规划。

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制订等级保护建设的流程、步骤、技术和管理规范, 确保上下衔接、互联互通。

统筹协调:统筹全局, 协调各分支机构或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 联合推进等级保护建设。

分级建设、分步实施、分类指导

分级建设:统一组织等级保护项目建设;各分支机构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 负责信息系统在本区域范围内的建设和安全运营维护。

分步实施:根据目前等级保护项目建设基础条件和特点, 采用分批分期建设方式开展项目建设。

分类指导:对于不同的信息系统, 采用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工作机制和推进方式。

加强管理

加强管理:落实等级保护项目建设组织机构、责任部门, 科学调度,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 确保项目取得成功。

建设原则

法规遵循:应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

科学管理:严谨、先进的技术项目实施与科学、规范的项目实施管理手段相结合, 以提高整体项目实施的效率, 保证项目质量, 缩短项目工期, 降低项目成本。

平稳过渡:项目包含子系统较多, 且项目需要进行网络改造, 在项目实施时, 采用分项, 循序渐进的方式, 保证系统改造不影响日常办公的使用, 平稳过渡。

适当先进:综合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 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 确保建成的信息系统能够符合当前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在未来5年内能满足科研生产任务和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要求的实际需要。

便于维护: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部署便利、使用简便、维护集中, 并可以实现服务和应用的灵活扩展。

重视培训:系统是按计划分步实施的, 培训也将随着项目的各个阶段分期进行, 并根据培训的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达到更好的培训的效果。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框架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总体框架

在进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工作中, 严格遵循国家等级保护有关规定和标准规范要求, 坚持管理和技术并重的原则, 将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有机结合, 建立信息系统综合防护体系, 提高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护能力。非涉密信息系统总体安全框架如图1所示。

总体安全框架是将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技术设计要求与安全防护需求充分融合, 采用“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重防护”为企业组织提供体系化的防护能力, 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领域各种规则的制度化的体现, 在信息化相关活动中起着统一目标、规范流程、保障信息安全实施效果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信息安全制度规范的决策, 首先从高层确保企业组织的信息安全工作“有法可依”, 推动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工作, 营造一个积极的信息安全控制环境。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我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安全管理制度框架、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流程及表单;二、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岗位;三、人员安全管理;四、系统建设管理;五、系统运维管理;六、合规性的电子化管理。

企业组织的等级保护工作也需要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约束。信息系统合规性监管系统就是将等级保护相关基本要求以及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方法及过程, 按照以重要信息系统为基础、以等级保护建设工作流为核心、以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进行建模、加以等级保护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通过风险评估看清风险, 通过体系建设制定任务, 通过体系保障完整建设。从而规范等级保护建设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 提升组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完备性及有效性。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规划设计流程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规划设计流程包括五个阶段:系统调研阶段、安全域规划、系统定级、技术体系设计、技术手段落实。对应的输出是:业务系统调研文档、安全域规划方案、业务系统定级方案、业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初步设计文档技术体系部分。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设计原则

设计信息系统技术安全解决方案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风险 (需求) 、成本 (投入) 及效果 (收益) 相平衡的原则

对任何一个信息系统来说, 绝对安全是难以达到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的最高原则是风险、成本及效果三原则相结合的结果。

综合性、整体性、一致性原则

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是系统工程, 必须建立信息安全的完整体系。任何一个新建项目的设计都要遵循该组织有关信息化建设或信息安全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

可扩展、可发展性原则

信息安全工作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设计时要充分继承该组织现有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避免重复投资。同时平衡考虑满足当前正在建设的业务应用及未来的业务发展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建设工作步骤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涉及业务领域的各个环节,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业务应用, 根据各系统访问控制需求, 科学、合理的划分“安全域”, 是整个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的首要工作。

安全域划分

通过划分安全域, 明确网络边界, 才能便于实现网络区域、物理区域之间的有效隔离和访问控制。安全域划分的目的是把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 化解为更小区域的安全保护问题, 是实现大规模复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有效方法。

在企业或组织中, 我们通常会看到这样的区域互联网业务发布区、企业内网工作区和数据交换区。具体到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 比如视频业务系统就可以细化为生产制作区域、共享区域、播出区域、安全管理区域。

明确安全域的防护手段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是利用各种安全技术、产品以及工具作为安全管理和运行落实的重要手段、最终支撑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防护手段分了五个方面: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内容安全、监控审计与备份恢复。这里我们要重点强调身份认证, 统一的身份管理和统一的认证管理是技术体系的前提保障, 有了完善的身份认证的基础架构, 我们的业务才能够顺畅开展, 才有可能回答这样一个安全问题“什么人、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

确保防护手段的合规性

在选择安全防护技术时, 我们应充分考虑遵循国家等级保护的相关技术标准, 以确保合规性。图2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二、三、四级技术要求。

确保防护手段的适应性

结合企业或组织的现状、经费预算、建设阶段和实际需求, 在各安全域的防护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适应性。

计算环境的安全防护设计

计算环境包含了重要应用系统的核心主机或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系统等。我们重点考虑的是身份鉴别、访问控制、资源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与备份恢复。在这里我们要强调应用开发环节在安全防护设计中的重要性, 如编码安全、基于用户身份的资源访问控制和行为审计、基于应用设计的流量控制方法, 这些都可以有效减少硬件安全产品的部署, 提升业务连续性能力。

边界接入与网络设施安全防护设计

网络设施主要包括了网络骨干区域、网络接入区域。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公共的基础性区域, 是企业各个应用系统出口的高速公路, 是企业连续性要求的重要依托。我们强调的是结构化的安全、安全审计与网络设备自身的防护。

终端接入安全防护设计

随着企业和组织的业务发展, 组网技术的发展, 终端的定义越来越宽泛, 接入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信息安全问题直接延伸到企业人员使用的端点设备上。我们应重点强调身份鉴别、恶意代码防范和用户行为控制, 同时也要意识到易用性与安全的平衡。

信息安全运维体系的建设

企业和组织的信息化过程已经从大规模建设阶段逐步转型为“建设和运维”并举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信息安全运维体系的服务水平处在一个被动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 但运维人员在信息系统出现安全事件的时候却茫然不知所措。因此, 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运维体系, 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与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落地的根本之道。

运维服务的发展趋势与阶段划分

安全运维服务通常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混乱、被动、主动、服务和价值阶段。“NSM→ITSM→BSM”将是IT管理逐步提升的经典路线模型, 反映了IT的运营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活动逐步成熟, 持续提升。NSM (针对IT技术设施的网络系统管理) 、ITSM (针对流程、人员管理的IT服务管理) , BSM (业务服务管理) 这些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的理念, 在IT管理的发展过程中,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安全运维体系的构建

目前条件下的安全运维体系可以分三个阶段构建:

第一阶段: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管理”, 是采用NSM实现管理提升的阶段。通过实现对技术元素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获得从整个IT信息环境到每个计算实体元素的运行状态信息, 因此也能够在故障发生时或者发生之前采取主动的管理操作, 实现对IT技术设施的有效掌控和管理, 有效提高IT环境的运行质量。建立安全运维监控中心实现第一阶段目标

第二阶段:从“主动管理”到“服务导向”, 采用ITSM实现管理提升。在实现了对所有IT技术元素的全面监控以后, IT技术设施的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意外问题”的发生。全球范围内的调查表明, IT问题的出现, 除了和设备元素本身的可靠性、性能等密切相关以外, 更多的问题 (超过80%) 是由于IT运维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来进行日常的维护管理, 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等造成的。也就是说, 管理的缺位, 而不是技术设施本身的问题阻碍了企业IT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借鉴并融合ITIL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库) /ITSM (IT服务管理) 建立安全运维事件响应中心, 借助图形化、可配置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统, 将运维管理工作以任务和工作单传递的方式, 通过科学的、符合用户运维管理规范的工作流程进行处置, 处理过程电子化流转、减少人工错误, 实现对事件、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追踪、监督和审计。

第三阶段:从“服务管理”到“业务价值”, 采用BSM实现管理提升。在信息时代, 企业的发展和IT环境的成熟是一个互相驱动、交替上升的过程。商业社会中,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运行实体, 其所有的活动和投入都是围绕利益产出的目标进行的。在当前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中, 企业正不断地进行变革, 以适应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作为业务重要支撑元素的IT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IT资源并持续优化资源配置, 如何实现IT和业务目标相统一、持续推动业务发展、创造商业价值, 已经成为众多企业信息部门主管、CIO、甚至更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难题。建立以信息资产管理为核心的安全运维审核评估中心是这一阶段的工作目标。能够实现信息系统运行质量、服务水平、运维管理工作绩效的综合评估、考核、审计;能够实现关键业务的配置管理、关键业务与基础设施的关联、关键业务的综合运行态势的把握。

结束语

上一篇:当代笔墨下一篇:马来西亚传统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