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精选8篇)
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 篇1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27.2%[1], 高血压患者中79.7%的脑卒中事件和36.6%的冠心病事件均归结于血压增高[2]。因此, 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环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年龄、职业、环境等都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本研究主要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在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下对血压值的影响,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5月在沙井人民医院大王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的6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年龄35~85岁, 将其分为管理组 (450例) 及对照组 (150例) , 管理组患者又按照高血压的程度不同分为3组:轻度组 (高血压I期) 、中度组 (高血压Ⅱ期) 、重度组 (高血压Ⅲ期) 。
1.2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健康管理的方法、指标及效果评价等进行构思, 制作统一的问卷调查表, 了解被调查者情况, 如饮食、运动、烟酒嗜好等,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数据库) , 获得量化的个人高血压危险因素, 并针对危险因素制定个人健康管理处方和健康改善行为指南。定期对个人按管理处方进行监督管理, 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采访, 从而了解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正确行为采纳情况及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
1.3 健康管理措施
对管理组患者发放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指导的宣传资料, 并由1名内科医师和1名护士组成随访小组, 对健康管理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个性化健康管理工作, 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对个人按管理处方进行监督管理。患者在非药物健康管理过程中控制目标, 具体的控制情况分为体质量指数 (BMI) 测定、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精神状况管理、戒烟限酒。饮食管理:饮食原则为少量多餐、均衡多样、谷蔬为主;三餐合理: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①减少高钠食品, 如食盐、酱油和咸菜、咸鱼等的摄入, 同时增加高钾、高钙、高镁食品的摄入;高钾食品有:土豆、毛豆和豆类、洋葱、芋头、百合、口蘑等菌藻类、紫菜 (干) 、葡萄干、香蕉;高钙食品有:牛奶;高镁食品有:绿叶蔬菜;②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 主要是肥肉和荤油;③增加富含维生素C食物的摄入量, 以蔬菜水果为主;④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运动管理:以散步为主, 每日不晚于6点起床, 起床后舒展四肢, 散步30 min;白天尽量保持能站着不坐着, 能坐着不躺着的原则, 尽量多运动;晚饭后半小时开始散步, 运动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夜间10点前入睡。精神状况管理:戒骄戒躁, 每日微笑, 保持心态平衡。戒烟限酒:逐步戒烟, 限制饮酒。
1.4 健康管理方法
管理组按照健康管理方法进行指导监督, 对照组仍按照以往生活常规管理:①制定调查问卷:活动前后制定调查问卷以及效果统计问卷;②发放宣传册:向管理组成员发放高血压相关知识;③开展讲座:聘请营养学专家就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行现场指导;④日常监督回访:定期对管理组成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回访;⑤定期测量:对管理组和对照组的成员定期测量血压, 跟踪效果。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
发放调查问卷600份, 经调查大部分高血压患者BMI偏大, 体重偏重, 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现象。不良饮食习惯成为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经过问卷统计, 7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喜高盐、油腻的食物, 且3餐的不合理搭配也占主要问题。过少的运动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超过70%以上的患者不爱运动, 也极少运动;高血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脾气暴躁, 易发怒, 精神压力大的问题;60%以上患者经常应酬, 饮酒较多, 男士抽烟者也占很大比例。
2.2 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经过一年的监督管理, 再次发放调查问卷600份, 收回有效问卷575份, 有效率95%, 结合平时的定期测量, 对照组的150人中仅有8%的患者血压呈降低趋势, 17%的患者保持原样, 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管理组管理后, 在降血压药量无增加的情况下, 大部分的患者病症得到缓解, 部分患者承认健康管理对疾病治疗的好处, 但是他们却不能很好地执行健康管理, 不能管住嘴, 也不能管住腿, 这一部分的人的情况比较严重, 应该找出更好的解决措施。
3 讨论
3.1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心、肾脏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3,4]。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5]。近年来, 不良生活方式导致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 我国每年新增加高血压患者1000万人, 高血压患者人群数量已达到2亿[6]。高血压除了本身的症状之外, 还是引发心、脑血管和肾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治疗不当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3.2 高血压患者的注意事项
注意合理饮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原则, 保持钠、钾、钙、镁离子必须同时存在, 且比例适当。还要注意饮食结构上的合理搭配, 早上吃得好, 中午吃的饱, 晚上吃的少。多吃谷类, 蔬菜, 少吃油炸、腌制食品, 蛋、奶适量补充。
注意适量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降低胆固醇, 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选择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 其中散步是尤为推荐的一种有氧运动, 散步简单、经济且效果非常显著。其他如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 中轻度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量力安排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重度高血压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合理安排活动。
注意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 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min, 收缩压增加10~25 mm Hg[7]。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 (烟碱) 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 使心率加快, 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使小动脉收缩, 导致血压升高[7]。因此, 无高血压的人戒烟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饮酒对身体的好坏就要辩证的分析了, 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但是过度饮酒却会对身体造成很大危害, 可加重高血压, 引发动脉硬化等其他心血管疾病。保持心情稳定。高血压患者容易心慌、气急、易怒, 情绪起伏较大, 导致血压不同程度的波动。高血压患者保持心境平和、情绪乐观十分重要, 良好的情绪能使血压稳定。
3.3 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社区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是针对个人或群体健康进行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 即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 (发现健康问题) -评价 (认识健康问题) -干预 (解决健康问题) -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8,9]。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特别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从正常人-高危人群 (亚临床状态) -疾病-并发症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 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 干预越早, 效果越好。健康管理很好地弥补了高危状态和有健康需求的人不再处于防与治的真空地带, 通过健康管理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10], 使其认识到该病与哪些可干预的因素有直接联系, 了解正常血压的控制范围,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真正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好坏, 对疗效也有直接影响。
3.4 社区健康管理的实施对策
目前我国的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其重点在治未病阶段, 将服务重点放在社区及家庭, 是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这也将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保障健康管理体系。培养并吸引优秀的全科医师以及社区护理等专业人才来社区工作, 组建社区卫生工作队伍。加强社区健康管理机构与综合性医院之间的合作, 保障社区健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改善服务内涵, 将疾病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 从居民的日常行为入手, 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 提倡采取对健康有益的行为, 引导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远离危险因素, 最终实现增进健康的目的。
社区管理者应做好有效的反馈及改进, 为全面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努力工作, 真正为社区健康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东风, 吴锡贵.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3, 37 (2) :84-89.
[2]赵东, 吴兆功, 王薇, 等.我国11省队列人群基线血压和七年累积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 2001, 29 (10) :612-617.
[3]Hernández-Rivera H, Martínez-González H, Casal J, et al.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from pathophysiology to management[J].Bol Asoc Med P R, 2011, 103 (1) :34-40.
[4]Murray F, Maclean MR, Insel PA.Role of phosphodiesterases in adult-onset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Handb Exp Pharmacol, 2011, (204) :279-305.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S].2005.
[6]胡盛寿, 孔灵芝.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12;
[7]王桂娟.高血压最佳生活方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55-61.
[8]陈建勋.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 1 (22) :7.
[9]蒋羽萍.健康管理实验基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16) :1728-1729.
[10]任冲利, 任喜德.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 (17) :1483-1484.
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 篇2
一、基本情况
XX ,男,1966年6月20日出生,高中文化,已婚,系xx村村主任。2012年,xx村村主任XX,利用协助人民政府管理和使用国家专项拨款,用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职务便利,在使用该专项拨款购买太阳能路灯过程中,与村会计一起侵吞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专项款人民币8.7万元。于2013年10月18日,被判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二、矫正对象的社会背景资料
XX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高中毕业后,XX在村里务农,他为人实在、做事认真、脚踏实地,2009年,他顺利当选为xx村村主任。但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在利益面前,未能禁得住诱惑,因而犯下贪污罪。
三、主要问题陈述
XX被判刑后,能主动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并且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及教育培训,但是他的思想压力很大,意志消沉,主要表现在:犯罪前性格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良好,亲戚、乡邻、朋友都非常关心他。犯罪后情绪低落,自我形象低、唉声叹气、失望、内疚、自卑、对今后的生活没有希望。
1、工作初期
工作理念: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者在与XX初次接触后,针对XX思想负担过重,循循善诱,正确看待其罪行,对其平等对待,帮助其顺利度过矫正期,防止重新犯罪,发掘其自身优势,协助其重塑自信,重新融入社会。不存歧视,让其消除对社区矫正工作防御、戒备心理。
分析与诊断:XX因犯罪由一名领导干部变为囚徒,社会地位起落大,反差明显,一时间不能适应。其次他对自己所犯罪行有一种负罪感,以一名罪犯角色接受社区矫正管理,内心恐慌。
过程:XX第一次来所报到,是因为司法局告知他要接受社区矫正管理,他自己主动来到司法所,态度很好,一再表示要认真接受社区矫正教育,遵纪守法,好好接受改造。对于工作人员的询问和告知的有关社区矫正事宜,唯唯诺诺,惟命是从,给人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工作人员意识到他内心的恐慌,以及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疑惑,没有将其作为一名犯罪分子对待,而是与其平等对话,以谈家常的形式了解其家庭情况、生活工作情况,让XX与工作人员的接触、谈话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进行,初步消除了XX是罪犯面受训斥、歧视的顾虑,让其感受到社区矫正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消除其抵触情绪,心甘情愿接受社区矫正。工作初期效果:通过工作人员循序渐进,以情感召,以法服人的工作方针,XX对我们充分信任,并能推心置腹地主动与我们交流沟通,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并且他思想上有了重要转变,不再表现出自卑,生活态度认真,工作热情提高。
2、工作中期
工作理念:针对XX好表达沟通能力好,理解能力强 社会宣传工作好、司法所亦能提供法律服务 帮助其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
分析、诊断:XX多年从事村委会多年,这对其是很有利的因素。
过程:在XX接受社区矫正后,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及社区矫正工作相关知识的教育。在接受教育后,XX多次向我们询问有关社区矫正的规定,并且多次向我们表示要认真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我们了解其心思后,激励他充分发挥才智,在工作上努力进取,争做一流,为社会多作贡献,争取早日解除矫正。
效果:通过工作者的正确引导,XX在日常生活中生活态度积极,他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也在工作岗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了他的自信心。
3、工作后期
XX在接受社区矫正管理这段时间以来,服从管理,遵纪守法,积极参加公益劳动,认真接受思想教育,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在接受社区矫正过程中,他逐步拾回了信心,树立了重新做人的勇气。
五、评估与反思
1、要尊重社区矫正对象人格,平等对待,不存歧视。社区矫正对象虽然是违法犯罪人员,但有部分人员素质较高,自尊心极强,完全是因为一时糊涂,放松了警惕才导致犯罪,其主观恶性不大,并且在犯罪后都有悔过心理,因此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恶性很大的罪犯看待,心存歧视,恶意训斥,践踏人格。这样容易造成对象自卑、自闭心理,阻碍沟通,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 篇3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 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 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集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管理思想为一体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 它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在我国, 学术界也对全面预算管理有较高的评价, 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一套将企业战略和财务战略同企业日常经营的具体业务进行有效结合的管理工具, 在企业的整体财务运作及控制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二、社区管理中心实施个性化预算的背景
社区管理中心根据集团公司和物业公司的要求, 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范围, 分单位、分步骤实施了个性化预算的上线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进个性化预算工作的开展, 社区管理中心下发了[2009]47号文《社区管理中心关于推进精细化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自2009年三季度正式实施个性化预算上线工作, 通过个性化预算的实施, 将原来由手工编制的预算改为计算机进行编制。根据社区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 首先确定具备条件的物业五所、世纪花园服务站、北区服务站、看庄服务站4个单位为首批个性化预算管理试点单位, 在试点单位成功运行的基础上, 在2010年适时全面推开。
三、社区管理中心个性化预算的编制流程及特点
社区的个性化预算通过用友ERP预算系统实现了系统设置、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执行和分析、预算考核 (工资审批) 完整的编制流程, 充分发挥了预算的控制功能, 具体的编制流程详见下图所示。
社区管理中心作为集团公司物业系统的个性化预算试点单位, 在预算样表和指标的设计上和集团公司的通用样表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是根据物业服务的行业特点和性质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 建立了符合物业管理服务特点的预算管理体系, 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一个分层编报体系和三个结合上。
建立了“金字塔”式的分层编报体系。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 社区编制一级预算, 试点单位进行编制个性化预算, 由于集团公司的通表在结构和层次上与社区的实际经营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加上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特殊性, 综合考虑到基层单位预算员的业务水平情况, 社区的个性化预算在信息化系统内搭建了“金字塔”式的分层编报预算框架体系, 基层单位编制基础的数据表, 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基层单位编报的数据由系统自动进行金字塔式的汇总, 最终形成各单位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通过动态的预算对比分析找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改进, 提升社区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
个性化预算控制与总账系统控制相结合。根据集团公司对社区一级预算的控制方案, 社区的个性化控制方案根据实际经营业务的特殊性对基层的考核控制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总账进行控制, 即基层单位在月初不编制预算不能进行报销, 费用超预算也不能进行报销, 强化了全面预算管理的事前控制功能, 同时建立了预算报警机制, 若费用超出预算80%时, 在做账务处理的时候, 系统会预警, 提示超出预算的80%, 在系统提示预警的同时及时通知基层单位的预算员进行控制费用支出;二是通过预算样表内设置的勾稽关系进行控制, 由于社区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特殊性, 为合理避税, 部分项目 (自用水费、电费、综合科领用的费用等项目) 没有进入总账系统, 而是通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签单认可的方式, 由预算管理办公室考核时进行双方认可, 对于该部分项目不能通过总账系统控制, 采取了由表间的勾稽关系进行逻辑控制, 审核公式的控制方案是当月的预算金额不能超出月均预算额的30%, 控制目的是防止编制过程中出现前松后紧和超越预算的情况。
个性化预算管理与内部市场运行相结合。内部市场管理办公室根据社区管理中心个性化预算运行的实际, 重新修订了内部市场管理办法, 建立了和预算管理相适应的内部市场运行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了计量手段, 使试点单位的计量器具安装覆盖面达到了100%。将单位内部自用水电表和家属区使用的水电表单独安装、单独计量、单独核算, 消除了计量的盲点, 便于预算管理的控制和分析;二是根据年初和试点单位签订的经济目标责任书, 根据个性化预算管理的需要, 对各单位的经济指标项目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解, 逐级落实预算指标责任制;三是根据预算业务的特点对年初的经济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 将部分费用项目进行分解, 能由总账系统进行控制的由总账系统进行控制, 不能由总账控制的费用由预算系统通过表间勾稽关系进行控制。
个性化预算与月度工资审批相结合。实施预算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降低费用,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的最终体现形式就是工资发放的多少, 社区个性化预算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预算系统的控制, 实现工资审批和发放由系统完成, 社区的个性化预算编制流程按照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工资审批发放设计, 整个流程除了基础数据由基层单位输入外, 其余项目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 保证了考核和奖惩制度的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四、社区个性化预算实施的过程及结果
社区管理中心的个性化预算在集团公司和物业公司及项目组的指导下分步骤、分单位实施, 主要按照项目调研、样表设计、指标提取、系统测试、正式上线、用户培训、结果验收等步骤开展, 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试点单位已经能够运用系统进行编制预算,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主要步骤简要概述如下:
项目调研:根据集团公司的安排, 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组于2009年5月10日对社区个性化预算体系进行了调研, 在充分调研、探讨和参照集团公司的预算样表体系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符合物业服务行业特点的个性化预算体系。
样表的设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社区物业服务行业的特点、结合社区基层单位预算员的实际工作情况, 设计了符合物业服务行业特点的预算样表体系, 主要体系包括年度预算表、月度预算表、月度预算基础表、月度预算执行表、月度预算分析表、月度工资审批表六类样表, 在充分探讨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调整、补充、完善, 建立了符合物业服务行业特点的分层编报预算体系。
一是由一级预算主体编制的表, 主要包括月度预算执行表、月度工资审批表;二是由二级预算主体进行编制的表, 主要包括年度预算表、月度预算表、月度预算基础表、月度预算分析情况表四类样表, 具体的样表体系及说明详见表1所示。
一级预算主体指的是预算管理办公室, 二级预算主体主要是指参与试点单位的物业五所、世纪花园服务站、北区服务站、看庄服务站。
指标提取:在预算样表设计的基础上对涉及到的预算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提取, 社区的个性化预算样表共涉及预算指标302个, 经过分析整合步入到系统中的个性化预算指标168个, 通过对提取指标体系的优化提高了预算编制的效率, 简化了预算编制步骤。
系统测试:经过2个多月的预算样表、公式的设计和调整, 社区个性化预算系统于2009年8月20日进行上线测试, 通过对社区世纪花园服务站1-6月份数据的比对, 在测试系统环境中生成的数据和原手工环境下的数据完全一致, 具备正式上线的条件。
正式上线:经过试点单位的测试, 在保证数据比对一致的基础上, 对试点单位的预算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的登录权限、功能权限进行了设定, 正式系统于2009年8月30日正式上线。
用户培训:为了帮助基层单位用户尽快地掌握和熟悉预算系统, 社区预算管理办公室于2009年9月4日, 对试点单位的预算员和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现场培训, 通过听老师的讲解、上机实践模拟、查阅操作手册等方式, 掌握了系统的应用及编制流程。
结果验收:根据社区实施预算时间的安排, 各试点单位在培训结束后的2周内完成对预算系统中1-8月份的数据的补录工作, 并对结果进行比对, 写出详细的分析, 上报预算管理办公室, 预算管理办公室批复后从9月份开始启用个性化预算系统进行考核。
截止到目前, 四个试点单位已经完成了数据的比对工作, 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从2009年9月份开始采用预算系统进行控制。
五、个性化预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用友ERP预算系统在设计和功能上还有部分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打印功能方面。首先, 预算系统的打印功能不是很完善, 在打印的时候需要调用打印模板, 打印速度比较慢, 不能实现所见即所打, 而且打印模板的调用基层单位无法进行处理, 需要项目组专人上传到服务器, 限制了系统应用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建议改进打印模块的设计, 实现所见即所打;其次, 在预算样表设计的过程中, 预算样表设计完成后的打印格式和属性不能随着样表的变更而变更, 通过属性的下发也不能同步进行更改, 建议改进系统的连动性;三是在打印的过程中系统自动加入了页码,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不需要, 但是无法通过系统参数的设置进行取消, 建议增加和完善打印设置功能。
二是数据显示格式需要进行调整。在预算系统中数据的格式设置太少, 而且部分设置也不符合会计的基本要求, 比如在对负数的处理上, 从会计的角度讲, 负数的表示方式有两种:用红数和在数据前加“-”, 而系统中的设置是将两种方式放到了一起, 用红数前面加“-”表示, 不符合会计语言的要求, 建议对数据的格式进行调整。
三是数据导入导出功能需要完善。目前预算系统数据的导入导出功能不是很完善, 在启动预算样表时为了打印样表的美观, 将不用的行隐藏后, 无法进行数据的导入, 影响基层单位对数据的处理进度, 建议改进和完善系统数据导入功能, 能够处理隐藏行的数据导入。
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 篇4
1 社区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
21世纪将是图书馆形成社会知识中心的世纪。而社区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有效发挥知识导航的功能, 成为馆内服务与网上服务相结合的高度现代化的知识网络。在数字化领域, 图书馆将更加重视知识管理, 在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图书馆将进一步展示其知识管理的功能。
1.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1.1.1 知识创新管理。
发展图书馆学必须进行知识创新, 因创新思维对图书馆学进行学科更新和重建。数字图书馆根植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土壤, 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全新的图书馆形态, 是有与传统图书馆完全不同的理念追求, 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要有效地从事数字图书馆实践, 必然要求相应的理论指导。因此, 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展图书馆学研究, 发展和创新图书馆学便成为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1.1.2 知识应用管理。
图书馆不仅应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开发, 而且要重视知识需求与应用, 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信息的功能与效益。国际互联网虽然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速、便捷的信息通道, 但是用户需要的信息却不能自动到达手中。因此, 图书馆应开展基于信息网的知识服务。
1.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技术
知识管理天下论文的实现必须以恰当而先进的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前提, 其运行也必须以信息技术框架为基础。知识管理涉及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因特网、存贮结构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元数据技术、数据获取与收集技术、传播技术、通讯信息技术、推拉技术、检索技术、共享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多维度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2 社区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是人类步入高度文明的信息化时代和图书馆现代化纵深发展所追求的一种新型的服务理念, 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天候、多样化服务模式的必然趋势, 也是图书馆工作者管理创新追求的目标。它是一种用亲情和爱心为读者提供的满意服务, 为读者营造人文氛围所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人性化服务要求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时刻为读者着想, 时刻以读者为中心, 使馆员与读者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得以完成。
2.1 图书馆实施人性化服务的方式
2.1.1 辟设一间读者休闲室。
图书馆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地方, 然而, 久静而思动。读者坐久了, 腰酸腿麻, 头晕眼涩, 此时若能去休闲室里动动简单的运动器械, 活络活络筋骨, 与老友聊聊天, 听听清心舒缓的轻音乐, 欣赏一下室内生机盎然的绿叶红花, 让身心一起放松, 会成为读者此时此刻最惬意的享受和需求。
2.1.2 提供便民咨询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拓宽, 已大大超出了“图”和“书”的传统概念, 演变成集文化、教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机构。因此, 图书馆应提供一些居民经常需要的咨询服务, 如电话号码和火车、飞机时刻表, 旅店、公共文化场所、商业机构的咨询等。这些信息都是公众随时需要了解的, 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日常公用信息, 能使读者和市民更贴近和信任图书馆, 从而将更多的文化休闲型读者吸引到图书馆。
2.1.3 开展公共交流活动。
图书馆应在馆内为读者提供各种形式的诉求渠道, 如文献资源采购意见单、服务质量问卷、馆长意见箱等。可开展在本馆读者中寻找有收藏特长的人士, 为他们的作品、收藏品举办展览;在市民中寻找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的人士, 为他们开设讲座。这些活动在为读者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专长机会的同时, 增强了读者之间的交流, 激发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 提升、扩大了图书馆的品位和影响, 也树立了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2.2 图书馆推崇人性化服务的意义
随着知识门类不断分化、细化, 新兴学科不断涌现, 读者的信息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人性化趋势, 人性化服务使图书馆为全社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人与人、人与信息自由交流的空间, 任何读者都能够随心所欲地畅游于知识的海洋, 陶冶情操, 获取灵感, 吸取动力, 并无偿地取得帮助。人文关怀通过人性化服务满足读者获取准确个体需求信息, 同时传达的是一种发现个性、培养个性、引导需求、促进社会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的服务理念。
虚拟学习社区对个性化教学的影响 篇5
一、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网络教育形式
网络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远程教育的一种现代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 终身教育理念的兴起, 为广大教学者提供了全新的网络教学环境, 教育者利用这种网上虚拟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跨时空性等特性, 构筑了专门用于教学交流的虚拟学习社区。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成人虚拟学习社区已发展为成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虚拟学习社区对个性化教学的影响日益重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虚拟学习社区的兴起和发展, 为人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满足兴趣、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为自由、广阔的空间。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虚拟学习社区问题在我国尚属新的研究领域, 教学者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与世界各地的其他教学者进行教学交流, 因此, 虚拟学习社区为教学者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虚拟学习社区既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者之间互动交流的不足, 同时也克服了简单的网络环境下教学者在线教学的孤独感。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资源建设和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重要性日益突显的今天, 探讨虚拟学习社区对成人的深刻影响, 有益于我们全面提高成人网络教学效率。
三、虚拟学习社区与个性化教学基本要素
一是有一定的地域;二是有一定的人群;三是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及相应的管理机构;四是有满足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各种生活服务设施。本论文对社区的理解是指:以某种互动关系为基础, 以共同社会文化背景为纽带联系。
四、虚拟学习社区与个性化教学之间联系紧密
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 终身教育理念的兴起为广大教学者提供了全新的网络教学环境。教育者利用这种网上虚拟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跨时空性等特性构筑了专门用于教学交流的虚拟学习社区。教学者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与世界各地的教学者交流情感、共享资源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远程教育网站都开设了虚拟学习社区教学者和教师在教学社区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了经济时代人们的求知欲望, 也为人们的终身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日益成为研究的要点。虚拟学习社区的兴起和发展为人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满足兴趣、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为自由、广阔的空间。
五、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 4年1—12月在本中心注射室输液的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 排除有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其中男71例, 女49例;年龄5~65岁, 平均 (41.8±14.3) 岁;就诊原因:上呼吸道疾病67例 (55.8%) , 胃肠道疾病40例 (33.3%) , 外伤10例 (8.3%) , 手术切口感染3例 (2.5%)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充分了解患者一般资料、门诊病历和过敏史, 配药时仔细核对信息, 嘱患者或家属自觉排队拿药;保持门诊就诊环境干净、整洁, 温湿度适宜;输液时熟练操作, 减轻患者紧张情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 (1) 培训考核。护理人员经过人性化护理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培训, 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 并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及考核。 (2) 建立弹性排班制度:就诊高峰期增加排班人数, 并定时对输液区进行巡视, 一旦发现任何异常, 立即上报医生。 (3) 创造良好输液环境:将成人和儿童输液区分隔开, 装修可采取暖色调, 从视觉上为患者提供温馨感。并在输液区和等待区配备电视机、DVD等设备, 为患者提供舒适愉悦的就诊环境。同时, 设置自助服务区域, 为患者提供饮水机、一次性纸杯、热水袋、防蚊用品等, 并为老年或儿童患者提供毛毯、棉被等物品。 (4) 加强沟通:保持良好、热情的服务态度, 工作期间需注意仪表端庄得体, 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 提醒患者输液前排尿, 输液完按压进针处防止出血, 发生穿刺失败等失误应及时向患者道歉。 (5) 健康宣教:输液室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并口头告知患者输液注意事项, 叮嘱其遇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处理, 不可自行拔针、调整滴速。 (6) 个体化护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传染性的分区输液;对于血管较细的患者由经验丰富的护士穿刺;对有紧张、烦躁、愤怒等负性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儿童输液时可以用玩具、电视等转移其注意力, 防止哭闹。
1.3 观察指标
(1) 采取自制问卷在患者出院时调查其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评分。护理质量包括就诊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行为举止四个方面, 每项100分, 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满意度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指导、护理形象四个方面, 每项100分。 (2) 记录护理失误、护理投诉、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 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表1)
观察组就诊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行为举止四个方面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护理失误、纠纷、投诉情况比较 (表2) 观察组护理失误、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3) 观察组对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指导、护理形象四个方面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社区门诊是居民就诊的首选地点, 但由于社区门诊设施条件的限制、人流量较大、护理任务繁重, 患者护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1]。而输液护理是门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护理改革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 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为目的, 根据护理工作流程和人性化服务理念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模式[3], 有助于提升门诊输液护理服务质量。
人性化护理以提高患者就诊体验为目的, 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 不仅可提高其业务能力, 减少操作失误, 还能使其认识到护理纠纷发生的根源, 减少护患争执;其次, 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输液环境, 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改善负性情绪, 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另外,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 对不同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 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可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也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提升护理效果[4,5]。总之, 通过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降低护患矛盾或护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从而保障医院门诊输液室的健康发展[6]。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护理失误、护患纠纷及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有效降低护理失误、纠纷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门诊2014年输液患者120例,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分, 记录患者护理失误、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护理失误、护患纠纷及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降低护理失误、纠纷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社区门诊,人性化护理,输液
参考文献
[1]殷利萍.在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3, 11 (10) :250.
[2]夏晓梅.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2, 20 (10) :100.
[3]潘文丽.论人性化护理模式的运用[J].护理学杂志, 2011, 7 (4) :129.
[4]赵凌燕.对社区门诊输液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2) :116.
[5]郭季芹.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7 (10) :211.
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 篇7
关键词:护士素质,护理质量,激励管理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不断深入,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社区护理工作主要面对的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特殊的服务群体,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 人民的素质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加, 他们渴望高效、便捷、优质、满意的服务社区医护服务, 这也就对广大社区医疗护理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新形势下只有采取“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 运用灵活激励机制, 才可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医院人性化护理目标[1,2,3,4,5,6]。
1 制约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
1.1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 患者的整体认识强化了对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由纯疾病的护理提高到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不再是单纯和被动的执行医嘱以及各项护理中的技术操作, 转变为全面的主动和系统性地了解以及鼓励患者, 当今护士不仅是患者的照顾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领导者。目前, 社区护士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 社区护士的来源仍以医院护士转岗为主, 这些转岗护士年龄偏大, 多以中专学历为主, 虽然经过国家多年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 但因岗位培训不完善, 加之年龄偏大, 无学习动力, 其知识结构普遍陈旧、老化。这些因素造成了护理队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限制了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从而与迅速发展的社区卫生事业极不适应。
1.2 社区护士任务重, 目前我国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不足10%, WTO提出社区医护比为1∶2或1∶4, 我国医护比为1∶0.5, 很多社区工作流于形式, 工作中心主要以医疗为主。社区为应付上级检查突击建立大量个人、家庭健康档案, 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建立一批备查的死档案。上门护理也只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 忽视其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 社区护理的目标差距还很大。
1.3 社区护理工作模式单一, 护理对象局限, 目前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仍以第二级预防的护理活动为主, 如静脉点滴、家庭访视、侧血压、肌肉注射、送药、健康教育等。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社区护理可为不同人群、不同层面的人提供以病因预防为主的护理服务。
1.4 社区护士工作定位不清, 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 卫生部尚无专门立法, 统一的规章制度, 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无考核标准, 有的社区卫生站人员配备不齐, 社区护士身兼数职, 除护理工作外, 还担任药房和财务工作, 完成大量非专业工作, 无考核标准。
1.5 社区护理设备简陋, 护理涉及的学科较多, 护理面对的人员特殊, 大部分社区卫生站设备简陋, 社区护理工作面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这一特殊的服务群体, 遇有特殊情况无法开展有效的抢救。
1.6 上级领导重视不够, 目前社区大部分工作时以社会效益为主, 经济效益比医院其他临床科室差, 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长期处于亏本状态, 因此, 上级领导对社区重视不够, 给社区配备人员偏少, 年龄偏大或身体状况稍差的护理人员;社区奖金普遍少, 护理人员积极性低, 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2 更新观念, 提升社区护士个人素质
2.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深刻领悟护理工作的实质就是救死扶伤, 默默奉献, 把患者的痛苦, 需求放在第一位, 从人性化护理角度, 正确对待工作中的苦与乐, 得与失, 使护理工作更上一个层次。
2.2 强化职业道德, 培养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作为一名护士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不要冷淡患者, 应付工作, 要经常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患者”的换位思考活动, 激发护士的职业情感和工作热情, 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 只有满足患者或取得患者的理解, 才能真正从我们的工作言行中体验到护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和待患者如亲的美好心灵。
2.3 强化在学习中的热情, 提高护士的素质和在护理中的水平。其次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陈旧, 认为学与不学一样, 再加上我国尚未普及高等护理教育, 学历偏低, 这些都与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不相适应, 所以对低年资, 低学历, 聘用制护士, 实际要做到缺什么、学什么、用什么、补什么, 要组织护士对新技术、新业务和新设备参观及学习。
2.4 强化竞争中的意识, 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在当今商品的经济发展中, WTO的加入, 同时兴起的办医热潮, 卫生市场的竞争会日益的激烈, 同时具备竞争意识是优秀的护理人员的必备, 要立足于医疗须以主人翁的姿态, 方可适应卫生和社会的改革。
2.5 强化新观念, 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于患者要提供优质的护理;要从临床和每一项护理活动中作去改变。例如, 当一名患者被推入手术室时, 经常听护士大声报告来了一个接台的肺癌, 这说明护士只注意到病, 而对患者的姓名, 文化, 年龄等方面不关心, 这就要求护士更新观念, 不要只重视病而不重视人, 观念的转变不能光靠行政手段或参加几期学习班来改变, 要从点滴的小事上转变观念通过临床具体事例去改变, 调动护士积极参与医学, 教育网收集整理知识, 使广大护士意识到当前护理改革的重要意义就是更新观念, 只要观念更新了, 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才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员, 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改变。
3 转变作风, 强化社区护理工作质量
3.1 建议一只综合素质较高的社区服务队伍, 针对社区老同志多, 知识老化, 主动学习性差, 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法等。安排学习学科的护理及培训, 重点要加强常见病中的:多发病和慢性病的监测与管理知识的学习;并进行理论或操作考核, 做到学习有系统, 考核有重点、实效。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技术应用在社区中以外, 同时要掌握社区和家庭的急救以及外伤清创等技术的操作。还要学会伤残康复护理、家庭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和处理等。
3.2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与考核细则:职责的分工和责任的明确, 同时根据每个社区实际的情况, 各岗位人员要建立工作和管理制度以及各项统计、登记、记录的制度;制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常规以及社区护理操作的规程;同时制定社区护理中的工作考核的标准, 根据人员情况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慢性病访视、疫苗管理、药品管理、一次性物品及医疗废弃物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和处理等落实到人, 责任明确, 包括资料的整理、补充和登记工作, 做到科室人人参与管理, 各负其责的好局面。
3.3 社区服务做到依法执业, 克服思想中的麻痹大意, 严格的遵守操作中的规程, 恪守行业中的规范, 加强学习法律和法规的教育以及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及法规知识, 增强法律意识, 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中。如社区在每个儿童接种前护士行告知义务, 告知内容有接种禁忌症、注意事项等, 并要求家长在告知书上签字, 科室保留。在急危重症患者, 社区与医院实行双向转诊, 要求护士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 并告知其病情, 书写护理记录单与医生的抢救记录单、转诊单一同转往医院;对患者拒绝转诊的, 应详细记录其病情、转归及离开社区的时间, 并请患者签字。
3.4 加强社区护理的研究, 拓宽社区护理领域, 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 重新审视市场变化, 并不断总结经验, 创造条件, 利用资源, 改变过去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单一, “医院化”的护理方法, 要在社区护理的内容、方法、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科研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 走进社区, 走进家庭, 促进社区护理工作健康的不断发展,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
4“以人为本”, 灵活运用激励机制
4.1 目标激励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 明确具体目标, 制定一个符合客观实际令人鼓舞的集体奋斗目标, 作为护理人员的行为指南。明确规定每位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并用实现目标的情况来评价其各自贡献的大小。
4.2 情感激励
调动护士的情况, 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基层护理工作繁琐, 面临压力大, 所以应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爱护士, 用真挚的情感去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 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工作中不仅应做到以理服人, 还应做到以情感人, 情同手足, 真正成为她们可信赖的朋友。
4.3 利益激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 只讲奉献是无法激励护理人员努力工作的。必须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利益激励。对护理人员发放奖金必须根据个人的工作业绩, 体现多劳多得、优质服务。通过表扬、赞赏等荣誉的激励, 如进行护理莅临知识竞赛、护理操作技术比赛, 评选“优秀护士”、“优秀护理组”、“文明服务星”, 对获奖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激发护理人员上进心, 对充分调动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院制定护理继续教育计划, 奖罚分明, 采取教材与临床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与个体差异相结合, 对“三基”及专科护理穿插学习, 重视操作, 重视灵活, 重视无菌观念。成绩突出者给予物质奖励, 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瑾如.北京市护理工作规范质量标准[S].北京:卫生局医政处, 1999:24-25.
[2]段磊.护理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62.
[3]王绪君.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221.
[4]张秋兰.略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激励机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1994 (7) :14.
[5]龚红辉.浅谈护士长的激励艺术[J].当代护士 (综合版) , 2003, 11 (11) :25-26.
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 篇8
完善我国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人性化对于实现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既有宏观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也有微观的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做法。
1 明晰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中罪犯享有的权利义务
我国目前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指导依据为《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办法》当中对社区矫正对象义务性、强制性的内容规定明确, 但是对于矫正对象的享有权利的内容没有规定, 虽然基于我国《宪法》规定, 没有立法限制的权利就视为公民享有的权利。但是, 我国目前司法实践的现状对于刑事犯罪人义务内容的实现能够实现, 而权利内容的保障实现较为困难。因此, 笔者建议在未来社区矫正立法过程中, 对于社区矫正对象应享有的重要的基本权利采取列举的方式规定于法律条文中, 这样既有利于更好地保障矫正对象权利的依法实现, 又有利于社区矫正管理人性化的有效实现。
对于社区矫正对象义务性内容规定, 《办法》当中规定已经较为明确, 但是有些内容的规定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的问题予以进一步解释, 这样社区矫正对象所享有的权利义务更加明晰。
关于矫正对象明确的权利义务内容的规定有利于社区矫正人性化的管理工作的实现。
2 构建科学的社区矫正对象危险评估和控制体系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 其首要目的仍然在于保护社会, 使罪犯经过行为和心理矫治成为守法公民。为了确保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同时又能保证社区矫正对象有效矫正, 最终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人性化管理, 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构建我国科学、高效的社区矫正对象危险评估和控制体系。
(1) 设置专业的社区矫正对象危险评估机构。可在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内设置专门的危险评估机构, 负责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的预测和评估。该评估机构除了专职从事危险评估的工作人员外, 还应当吸收适当比例的心理医生和社会中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参加评估机构的目的, 是为了取得有关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经历方面的信息资料。
(2) 建立这区矫正的调查制度。美国、英国等国家有比较成熟的“判决前调查制度”, 这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在社区矫正前对被矫正对象进行调查, 主要是确认其人身危险的大小, 以判断其是否适宜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判前调查工作对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 实施科学的社区矫正危险评估方法。与国外注重对罪犯人身危险性的定量预测相比, 我国重视定性分析。在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风险评估时, 应当积极借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并在条件成熟时编制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预测量表, 从而为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科学有效的社区矫正危险评估方案对于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3 加强和完善有针对性的个案矫正工作
要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的人性化, 对于不同罪犯类型, 不同人身危险性的罪犯采取不同的社区矫正方案, 有的放矢地矫正罪犯的行为和心理, 使社区矫正对象真正实现回归社会的价值目标。目前, 我国社区矫正对象有四种罪犯, 这四种罪犯有一个共性, 就是其人身危险性较小, 适宜在社区矫治。但是, 这并不表示五种被矫正人员的危险性是整齐划一的, 他们在人身危险性方面仍然存在着差异:管制犯和缓刑犯的罪行较轻, 相应地人身危险性也较小;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在社区内服刑的主要原因是生理问题, 而非改造良好的缘故。由于其刑法尚未执行完毕, 对其人格改造也未完成, 故其人身危险性程度较之管制犯、缓刑犯大;被裁定假释的罪犯因其改造表现良好、人身危险性降低而进入社区改造, 但这类罪犯的改造过程是长期的, 要巩固狱内改造成果, 就必须在社区矫正过程中, 对他们给予严格的监督。根据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 累进处遇的构想与国外社区矫正危险控制措施中的个案管理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基本精神就是根据被矫正人员的危险性进行分类, 真正实现个别化管理。对于划分的不同犯罪类型、不同危险程度、不同处遇。
4 社区矫正程序的人性化完善
针对我国社区矫正程序存在的上述不足, 其完善的方向应当是按“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社区矫正程序进行一种人性化的改造。具体言之,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增加程序的透明度
鉴于我国的司法现状, 除管制和缓刑是法院直接判决适用社区矫正的以外, 假释都是法院在对检察院提请的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后就做出的裁定, 这种程序严重不符合公开性的要求, 即忽略了司法人员的自利性。这就需要增加相关程序的透明度, 首先一点就是必须将社区矫正的决定程序改造成为一种听证式的程序。在听证程序中, 被害人和罪犯都有权或者通过自己委托的人提出证据来证明是否应当予以社区矫正, 是否应当撤销社区矫正。听证过程中, 有关社会公众也可以参加并提出意见。
4.2 设立专门机构, 保证执行人员素质
社区矫正对象就是罪犯,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罪犯都能够成为社区矫正的对象, 只有那些符合法定条件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罪犯才能成为社区矫正的对象。目前, 我国《刑法修正案 (八) 》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和裁定假释的罪犯依法适用社区矫正。”《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纳入社区矫正适用范围。因此,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 社区矫正的对象为四类: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宣告缓刑的罪犯、被裁定假释的罪犯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尽管纳入社区矫正的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和主观恶性较小, 但是将罪犯纳入社区里进行教育矫治必然会给社区带来潜在的不确定的危险因素。笔者认为, 正因为矫正对象的特殊性, 要执行好社区矫正这种特殊的刑罚政策, 就迫切地需要一支有责任心、素质高、专业性强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我国从试点至今, 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不断增加, 队伍逐年壮大, 但是无论是队伍结构还是人员素质还远没有达到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 加强社区矫正队伍的完善, 合理建构社区矫正队伍迫在眉睫。只有专业的队伍建设完善, 才能做到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才能实现矫治目标, 使对于矫正对象的个案矫正工作有效开展, 实现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人性化。
对于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过程中, 也应该充分尊重被害人的态度和意见。可以引入恢复性司法的价值理念, 将被害人引入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管理环节, 将被害人的评议结果作为对于矫正对象矫正效果评价的参考意见, 记入矫正机构的总评意见中。笔者认为, 在社区矫正管理工作中将被害者引入, 使矫正对象恢复对被害者的伤害, 获得被害者的原谅对于矫正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矫治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都非常有意义, 也充分体现对于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个案矫治的人性化管理。
摘要:社区矫正又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工作, 在矫正监管过程中, 严格执法、依法管理是社区矫正机构的职能和职责所在。所以, 社区矫正工作如何做到既讲原则, 又给予矫正对象人文关怀, 达到人性化管理与依法公正管理的有机统一, 是当前社区矫正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社区矫正,人性化,权利,义务
参考文献
[1]陈和华, 叶利芳.国外社区矫正的经验和问题[J].犯罪研究, 2006 (1) :62-67.
【个性化社区健康管理】推荐阅读:
个性化生活健康干预08-28
管理新模式个性化公司06-26
学生个性体验管理10-15
个性心理健康教育11-10
实行人本管理培养学生个性08-08
班级管理中的个性教育11-05
个性化06-17
教师个性及教学个性08-13
个性化作文08-30
个性化定制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