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制度整合

2024-09-18

城乡制度整合(共11篇)

城乡制度整合 篇1

1月18日,人社部召开视频会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副部长游钧在讲话中指出,要按照“统一制度、整合政策、均衡水平、完善机制、提升服务”的总体思路,从突出“三个重点”(突出整合制度政策、突出理顺管理体制、突出提高服务效能)、实现“六个统一”(统一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方面,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建立统一城乡的居民医保制度。各省要统筹体制整合、制度整合、经办整合3个层面,于2016年6月底前对推进工作做出总体规划,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统筹地区要于2016年12月底前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并同步做好预算安排、参保登记、费用征缴等实施准备工作,力争2017年统一制度正式启动运行。

城乡制度整合 篇2

在活动中,程大志指出:这次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观摩会,是县委、县政府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突击月活动的关键时期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主要是检验突击月活动以来各包保片区的工作进展情况,分析查找不足,统一思想认识,再掀整治热潮,争取更大成效。我们利用1天的时间,徒步对68个包保片区的整治成果进行了现场观摩,亲身感受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和新变化。我们对68个包保片区、8个涉及城市管理的单位、5个涉及线路管理的单位分别进行了评分排名。8个落后单位的负责同志就下步工作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从今天观摩的情况来看,各单位都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克服了种种困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城市容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也坚定了我们抓好环境整治的信心。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其它先进城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较大,问题仍然不少,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必须进一步集中精力,狠抓关键;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力推进。

程大志强调:微山经济发展位居全市第一方阵,但我们的城市管理、城乡面貌严重滞后,这是我们工作的“短板”之一;没有一个好的城乡面貌,没有一个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经济强县旅游名县滨湖新城就无从谈起;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打造优美怡人的城乡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必须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

程大志要求:在下一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各级各部门 一要进一步营造广大干群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要深入宣传,造浓声势,引导广大群众切实转变观念,发动广大干群积极支持、参与到整治活动中来。既要挖掘和报道好的经验做法,更要对措施不力、整治不及时、效果不明显的,坚决予以曝光,扩大教育和震慑效果,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努力增强宣传舆论监督效果。

二要切实强化部门包保和属地管理责任。既要坚持各包保单位的包保责任不弱化,同时更要强化街道、开发区、村居、社区的属地管理责任,实现城市管理的全覆盖,不留空白和死角;要主动搞好对接,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要全面突破重点难点。要在巩固前段集中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层次,引导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现在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对城区存在的线路乱拉乱扯、车辆乱停乱放、各类集贸市场、违章建筑、航道河治理等难点,要有敢啃硬骨头的精神,牵头部门要限期拿出治理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工作责任,合力攻坚克难,真正使全县上下都有一个大的变化,让全体群众都感受到整治成果。

四要着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整治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城乡管理的长效机制,要把门前五包责任制真正落实下去,实现环境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确保整治成果持续惠民。

程大志强调:此次观摩活动效果很好,突击月活动结束前还要举办。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广泛听取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落实,真正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来抓、作为关系发展全局的基础工作来抓、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重要载体来抓,不讲价钱、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地完成包保任务。完不成任务、达不到标准、验收不合格的单位,要继续包保,直到验收合格;问题不解决,活动不结束;责任不落实,活动不结束;长效机制不建立,活动就不结束;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出台的纪律规定进行问责。当前全县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人人

城乡制度整合 篇3

《工作方案》明确的工作目标是要在全区范围内推进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工作,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的有机统一,建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的统筹城乡、公平可及、管理规范、便民高效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将在自治区、市、县三级同步展开,按照先整合机构、人员、基金、资产、档案、信息系统及数据等,后整合制度的原则,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进。《工作方案》提出整合工作实行整体移交与接收,各地要制定规范的移交与接收程序,妥善处理好体制、制度并轨期间的有关问题,确保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和就医报销不受影响。整合期间各市、县(市、区)不得自行制定出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新政策。

按照整合步骤,8月出台广西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12月31日前完成人员的移交与接收,经编制部门核定的自治区、各设区市、县(市、区)和乡镇从事新农合工作的行政管理和经办服务人员整体划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整合《工作方案》对基金、档案资料、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及数据等项目的移交也明确了工作方法和时间节点。

城乡制度整合 篇4

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

1 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整合的必要性

1.1 完善管理体制, 减少运行成本的要求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制度分别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负责管理与实施。保险费用的缴纳、保险基金的管理、费用的补偿支出等环节若要顺利完成, 都需要完善统一的管理体制作为保障。各级政府的劳保部门和卫生部门各自为政, 相互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通, 衔接机制不成熟, 使得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 不仅增加了管理费用, 也容易导致各个部门在工作中各行其是, 难以相互协调, 提高了制度运行的成本。

1.2 破除城乡壁垒, 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政策针对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这两种身份设置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差别对待的医疗保障制度,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为了缩小城乡差距, 势必要对城乡居民这种不平等的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实现再分配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收入分配转移,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市场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对特定群体造成的损失。

1.3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规避道德风险的需要

在这两项制度的运行过程中, 就医者在所规定的医疗机构所花费的费用, 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一定比例代为支付, 对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方缺乏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机制。在患者就医看病的过程中, 医生与患者了解交易信息的多少是存在差异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动机, 一旦医生的个人经济利益取决于其销售药品或者医疗服务的数量多少、价格高低, 医生就可能发生“诱导需求”、“开大处方”等牺牲患者利益, 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之处

目前, 没有统一的文件对两项制度加以规定, 参保与否全凭居民自愿, 使得这两项制度的执行缺乏强制力, 相互之间转换、整合的具体办法, 也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各地主要根据中央政府的医疗卫生政策进行统筹城乡医保的实践探索, 或为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重点与关注点集中于当时的突出问题, 这样制定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长远的制度建设与改革目标并不明确, 在无形中增加了制度运行成本, 也不利于进一步整体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工作。其次, 部门间对城乡医疗保险管理权限没有明确的划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实施, 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 与国家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宏观背景不协调。这两种制度的区分固化了市民与农民的身份, 不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3 关于青岛市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3.1 覆盖范围方面的整合

要在覆盖人群的范围方面实现整合, 首先就要打破城乡之间所存在的界限, 破除城镇、乡村户籍之间的壁垒, 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纳入统一的政策范围内。目前很多地区对此进行了改革,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参保人在户籍界限方面的限制, 允许参保人员依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做出选择, 但在覆盖范围方面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重叠、疏漏现象。由此可见, 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改革逐步打破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在整合制度的过程中要特别考虑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群体的参保问题, 确保这部分人群的医疗保障权益不在制度调整过程中受到损害。并通过持续增加财政补贴力度, 改善他们的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3.2 缴费标准与待遇标准方面的整合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应当执行统一的缴费标准与待遇标准, 在制定政策时可以考虑设立多个缴费层次, 由参保者自行选择, 每一缴费层次对应相应的待遇标准。在结合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及原缴纳费用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情况, 可以采取分层的原则, 制定不同的缴费档次以满足不同经济实力人群的需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一个制度, 分档筹资”的方法, 把原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覆盖的人群都纳入到新设立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中。

3.3 管理机构方面的整合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是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明确医疗保险管理责任的归属问题即由哪个部门来主管整合后的城乡一体医疗保障制度则是需要优先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 在长期工作中社会保障部门具备了丰富管理经验, 锻炼出一支高水平、高效的工作队伍, 对提高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 社会保障部门与医疗机构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可以更好地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独立监管。

参考文献

[1]申曙光, 侯小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研究[J].湖湘论坛, 2012, (4) :5.

城乡制度整合 篇5

课题研究方案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张红军(客运处副处长)

成员:裴毅(总调)、孙伟宁、刘勇、王建

二、进行市场调研、搜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

1、时间:2009年9月20日——2009年11月20日

2、范围:泰安市城区周边及辖属县、市区

3、调研重点内容:

(1)现有城乡客运班次数量、线路、运行效益及客源分布信息;

(2)城乡公交线路网络布局现状;管理体制现状;

(3)城乡道路情况,线路总里程、班车覆盖情况;

(4)三年内城乡旅客运力配备与客流增长趋势;

(5)提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目标与保障措施;

(6)形成书面发展规划(2010年—2012年)。

三、专家评估、优化方案阶段

1、时间:2009年11月21日——2009年11月30日

2、方式:组织交通管理专家、交通运管部门及相关行业代表构成的专家组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优化 1

措施。

四、修订、完善方案阶段

1、时间:2009年12月1日——2009年12月30日

2、方式:在广泛征集专家小组意见和相关行业人员建议的基础上,对方案发展目标、策划内容、规划措施进行修订、完善,经过系统优化后,形成最终策划方案上报交通运输研究院评审。

城乡制度整合 篇6

一、城乡教学设施分配不均,农村教学应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离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的课堂仍停留在黑板和粉笔的原始阶段,即便是条件稍好的乡村学校,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寥寥无几。可是现实是对大多数农村学校来说,连计算机这样的东西都是稀缺之物,更别提其他相关配套设施,为此,我们期待城市教室的教学设施能够在农村教室里一样普及。就我校而言,一个年级的班容量只有十几人,甚至更少,全校只有两台数年前救济来的陈旧电脑,而且没有其他相关配套设备,根本无法开展多媒体教学。课堂上,完全没有当今的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同时,计算机在农村家庭中并未普及,学生平时很少能接触上,对计算机有一种神奇甚至是神秘的感觉,因此,合理布置农村校园的硬件设施,缩小城乡教学设备差距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學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教师在业务素质包括各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是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很好的完善教学任务,必须从一定的高度来驾驭,才能来深入浅出的进行教学,不至于出现和学生一个水平甚至跟不上学生的尴尬局面;也不至于出现总是在一些无足轻重的问题上绕圈圈,对那些关键问题却一带而过的情况,也就能从把握整个知识体系的高度来研究小学生的学习。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看似很简单的例题却蕴含真很深奥的道理,如果简单一做了之,就不会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如果没有高深的数学根底就很难解释清其原理。如,“抽屉原理”、“排列组合”、“数列求和”等等,这些问题只有真正把握其本质时才能给学生解释的清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的信息的增加和教材中新的内容的出现,也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地税问题、关于计算机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走在学生的前面,才能搞好数学课堂教学。

三、探索远程教学资源与数学学科整合途径,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获取知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是人类认识遵循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小学生的感性认识更为丰富,他们对直观的知识更易于理解接受。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在前人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他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践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信息集于一起。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例如在一次远程教学培训课上讲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形式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再用课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动态演示,用隔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中,让学生在观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要求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四、巧思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主动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现实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期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演,他们利用这种心理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赛的快有对,看谁解的好又巧,看那组赛出来的人多。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按学生能力分比赛。没有特定原则,总之是让学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感。这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大,他们将会参与的热情就更高,

城乡制度整合 篇7

一、全民医保的公平性进步

随着13亿以上的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中国基本实现了全民普惠的医保制度建设目标。这不仅仅是量的扩张, 也标志着质的提升——公平性的历史进步。

新中国成立之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 我国建立了针对城镇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和针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公费医疗制度, 这两项医疗保障制度除覆盖城镇职工外, 其直系亲属也享受一定水平的医疗保障。随后, 农村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 但它实质上只是建立在农村集体经济基础之上的农民之间的互助保障。当时,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根本没有能力为数以亿计的农民和非就业市民建立符合现代文明的社会化医疗保障制度。

上世纪90年代, 我国改革公费、劳保医疗制度, 实施包括城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是一项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深刻改革, 但在覆盖范围上不仅没有新的突破, 还把公费、劳保医疗时期职工直系亲属享有的医疗保障待遇取消了。所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变成了一部分就业人口才拥有的社会保险, 并未解决农民和无业市民的社会医疗保险缺失, 同样存在着“有与无”的不公平问题。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尽头。

进入21世纪后, 由中央政府主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先后开始试点。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号) 的发布, 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它为实现城乡人人普惠的全民医保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 向着公平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尽管覆盖全民的普惠型医疗保险并不等于人人公平地普惠, 但实现了全民医保的从无到有, 这是不可否认的公平性进步, 它已经为这一制度的公平取向奠定了基础。

二、全民医保的制度性缺陷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体系, 包括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是分城乡、分人群、分职业建立起来的。尽管在扩大覆盖面的进程中发挥了快速推进的作用, 但其制度性缺陷和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其中, 最大的缺失是由于制度的城乡分割、群体分割导致的公平性弱, 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弊端。

公民权利受限制, 参保机会不公平。同城公民, 选择参保项目的权利受到严格的身份限制, 农民只能参加新农合, 市民只能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富裕起来的农民想增加健康投资, 参加较高水平的城镇居民医保, 有制度壁垒挡道, 愿望难以实现。城乡二元分治的鸿沟直接损害着农民的权益, “跳农门进城门”的形象说法多少道出了农民企盼缩小或消除城乡差别的强烈愿望。然而,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这两项新世纪诞生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却固化和延续了城乡差距。放眼国际, 不论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 虽然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有早晚之分、不同制度之间的待遇水平有高低之分, 但却鲜见有按城乡分别设立医保制度的先例。因为城乡制度分设的根本弊端是固化了城乡分割分治的传统, 也维持甚至扩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更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潮流。在我国, 被社会垢病的个人重复参保、财政重复补助、待遇重复享受、经办机构和信息系统重复建设等等问题, 都是医保制度城乡分设导致的直接后果。

筹资水平差距大, 待遇享受不公平。一方面,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筹资方面存在着政策公平、实际不公平的现象。由于农村缺乏优质医疗资源, 农民进城看病的费用负担要比市民重得多。实际不公平的另一个表现是政府补助不能得到落实。由于财力所限、认识不到位等原因, 有些地方政府特别是地县级政府对农民的参保补助没有落实到农民身上。据审计署2012年8月公布的审计结果, 3个省本级、36个市本级和275个县41.73亿元财政补助资金未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还有一些地方对城镇居民的医保补助标准依然高于农民, 而且还当作经验介绍。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比农民高为由, 似乎医保等社会保障制度的职能不是要缩小社会分配格局的差距与不公平, 而是只能维持或延续社会分配格局的差距不公平, 这种似是而非的观念却在一些地方变成了相应的制度安排或政策措施。同时, 在个人缴费标准方面, 城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一些农村地区, 征缴工作由村干部负责, 几经上门催缴拿不到应收的医疗保险费时, 便用村集体款垫缴, 个人并未履行缴费义务, 医疗保险制度的权利义务相结合原则被变相异化。上述种种现象表明,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的筹资机制虽然都是政府补贴加个人缴费, 但筹资差距较大, 并直接导致了待遇支付的差距。例如, 虽然各地的统计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两项医保制度的最高支付限额均达到了6倍水平, 但农民的6倍与城镇居民的6倍在实际报销额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资源配置差异大, 公共服务不公平。近几年来, 中央一直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地将其作为基本奋斗目标, 因为这是建设公平社会的基石, 也是公平医保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在医疗卫生方面, 均等化的重点是提升农村的医疗保险公共服务水平, 使之达到城镇医保的公共服务水平并实现共同发展。然而, 在城乡医保公共服务方面, 不均等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 医疗资源的配置城乡失衡, 城优乡差、城多乡缺的现象普遍, 而且调整资源布局的任务相当艰巨, 进展缓慢, 实现均等化的目标还相当遥远。又如, “缴费到银行、看病在社区、报销在医院 (刷卡即时结算) ”的公共服务格局在一些地区说得热闹, 实际上很难做到, 至少在目前还只是城里人的“专利”。再如, 城镇居民医保由人社部门管理的经办机构提供服务, 使用的是职工医保的先进信息系统, 而新农合的经办服务大多还是靠手工操作, 其效率和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近年来更有商业保险公司介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 使经办秩序更加混乱。诸如此类的问题说明, 医疗保险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对农民还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三、城乡医保制度整合恰逢其时

首先, 按照城乡统筹原则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已成为执政党的共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我认为, 这比统筹更有力, 更明确, 更到位。更有力, 是因为将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载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 充分说明此项体制改革已成为全党的意志和共识;更明确, 是因为统筹并不意味着制度整合并轨, 行政管理和经办服务的统一也是统筹, 而整合就是将两项制度并轨为一项制度, 是制度的融合、行政管理的统一和经办服务的一体化;更到位, 就是要将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在党的十八大对城乡分割的医保制度作出正确决策部署的情况下, 如果再犹豫不决或者寻求各种借口来阻滞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整合, 只能是部门利益或局部利益作怪而已, 是必须祛除的改革阻力。

其次, 整合城乡医保制度是深化医改的既定方针。2009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号) 明确提出:“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 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但因阻力巨大, 近几年进展不大, 只在少数地区取得突破, 绝大多数地区仍然维持着城乡制度分割、管理分割、经办分割、资源分割、信息分割的格局。2012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2]11号) 再次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 探索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表明了推进城乡医保制度整合是中央深化医改的既定方针, 它符合医疗保险制度的客观规律, 具有不可逆转性。

第三, 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已在部分地区走出了成功之路。我国省级、地级、县级, 东部、中部、西部, 均有城乡医保制度整合的成功范例, 如杭州、成都、宁夏等地就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先行地区为何能先行, 并且整合一家成功一家?通过典型分析, 不难发现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当地党政领导具有城乡统筹意识和对医疗保险制度发展规律的认识, 能够果断决策。我到成都调研时, 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县、各部门的党政负责同志, 开口就是城乡统筹, 科学发展, 一体化推进, 并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思路。成都的城乡医保一体化是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整合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先要认识医疗保险制度的客观规律、转变发展理念, 而转变理念的关键在于首先转变党政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理念, 从上往下转, 才能形成层层转变理念, 层层科学发展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 针对难点, 勇于创新。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首当其冲的会遇到现阶段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缴费能力差距问题, 农民缴多少, 市民缴多少, 这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成都创造的“一制多档”缴费机制成为破解现阶段这一难题的一把钥匙, 它满足了城乡居民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并享受相应待遇的愿望, 既简明可行, 还因其打破城乡身份界限而提升了公平水准, 为全国范围内推进城乡医保制度整合提供了路径。三是要做好宣传, 发挥优势, 自觉整合。即讲清楚制度整合的意义、对参保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好处、具体政策措施、实施步骤、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预案等, 让经办人员和参保群众享有知情权, 自觉自愿投入到制度整合中去, 而不是继续“摸着石头”, 让参保者一头雾水。

第四, 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已开始显示公平效应。据调查统计, 天津、宁夏、成都等地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 实现了四个增加:一是选择最高档缴费标准的农民年年增加, 由整合时的不足2%提高到18%, 这说明农民参加更高保障水平的医保愿望初步实现, 也说明农村居民深知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社会保险原则, 这应当是制度整合产生的综合的良性的效应, 而一些未整合制度的地区却在呼吁减少个人缴费或者追求短期内的“免费医疗”政绩, 既破坏了权利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也为这一制度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二是参保人数年年增加, 天津整合制度后的城乡居民医保覆盖率提升了2个百分点以上, 绝对人数超过百万, 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参保机制更加稳定。三是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水平同步提升, 特殊病种保障范围、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线等实现统一, 实际上使原来待遇水平低于市民的农民医保待遇提高幅度更大。四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农民与市民享受同样范围的定点医药服务、同样快捷的信息系统服务等。

城乡制度整合 篇8

1 谋在前,促成及早决策

2014年以来,我们励精图治,一门心思促整合,“立整合之言,谋整合之策”“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我们抓住四次机遇,使这项改革驶入快车道。

1.1 抓住责任分工的机遇“进档起步”

医保城乡统筹,是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年度改革项目,在最初的责任分工上,由三个部门共同负责。为抢占先机,争取主动,我们反复找省改革办汇报,力陈由人社部门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力主将三个部门负责改为由人社部门单独负责。经过不懈努力,这一建议得到省改革办采纳,为我们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整合方案创造了先机。由此,整合工作“进档起步”。

1.2 抓住督导改革进展的机遇“换挡提速”

去年8月,省委到人社厅督办重点改革项目,我们主动申请将不在督办之列的城乡居民医保统筹纳入督办范围,主动检讨城乡整合进展缓慢的问题,主动反映居民重复参保、财政重复补贴、信息系统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等问题。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政府指定一个部门牵头,迅速解决问题。省政府领导批示我厅和省卫计委迅速调研,拿出方案。至此,整合工作开始提速。

1.3 抓住完善大病保险的机遇“弯道超越”

去年下半年,我们抓住牵头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机遇,主动向省政府建议,从大病保险入手,率先实现城乡筹资政策、保障范围、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统一。与此同时,正式向省政府报送了城乡居民医保的调研报告和整合方案。10月26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在分别听取有关部门的准备情况和意见后,省政府领导对人社部门的积极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予以充分肯定,原则同意整合城乡医保制度的建议。如此,整合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了“弯道超越”。

1.4 抓住人社部视频会议的机遇“驶上快车道”

国务院2016年3号文件下发后,人社部迅速反应,立即召开视频会部署。会后,省人社厅第一时间以专报的形式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报告了会议情况,建议尽快审定整合工作方案。省政府迅速决定将整合方案提请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今年2月,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湖北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方案》。到此,整合工作全面“驶入快车道”。

2 整为重,实现有效提升

整合只是手段,制度创新才是目的。因此,整合不仅仅是两项制度的简单叠加,更不是机构人员、政策待遇的机械合并,而是制度的有机融合和有效创新。整合必须实现1+1>2的目标。

首先,明确一个工作目标。就是要通过整合,创新4个机制,即统筹兼顾的筹资机制、适应各类人群的待遇确定机制、延伸乡村的经办服务机制、严谨规范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1+1>2的工作目标,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进医疗保险公平可持续发展。

其次,比较研究两项制度。对两项制度进行差异性研究,为科学设置整合路径、精准实施制度融合打基础。应从制度区别、政策差异入手,认真进行比较研究,着重摸清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政策运行情况,认真摸清两个保险项目在参保对象、报销比例、保障范围、特殊待遇上的基本政策情况。二是经办队伍情况,详细统计两个部门在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编制上的基础信息情况。三是工作机制情况,全面了解两项制度在政策制定权限、经办管理对象、基金运行现状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四是工作保障情况,全面掌握两个经办机构在服务设施、信息网络、经费来源的差异和不同。通过比较,对症施治、精准发力,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有机融合。

第三,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把握总体原则与具体措施的关系。在整合工作中既贯穿待遇就高不就低、筹资就低不就高、范围就宽不就窄的整合原则,又避免生搬硬套到具体工作举措上。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实现原则的统一性和政策措施的灵活性完美融合。二是注重专业判断与行政判断的关系。既发挥行政推动作用,做好工作主导、政策实施,又发挥专家智力优势,对城乡整合进行科学评估、有效判断。三是注重协同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立足当前,解决好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着眼长远,为今后“三保合一”预埋接口、预留空间。

3 合当先,保障平稳有序

统一管理体制是实现其他“六统一”的基础。否则,很难做到同频共振。

在工作进度上整体推进,宜采取“四先四后”的办法分步实施。一是在工作步骤上,先搭架子后出摊子。先将职能、编制、人员整合,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整体谋划、科学设计,统一制度、完善政策,建立城乡一体的医保制度体系。二是在政策执行上,先双轨运行后并轨统一。设立整合过渡期。过渡期内,政策分轨运行,基金分别结算,确保人民群众利益不受影响,之后再统一执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政策。三是在经办服务上,先统一信息系统后统一经办流程。先打通城乡医保信息数据库,构建城乡一体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健全医保网络,延伸服务触角,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四是在基金管理上,先审计后移交。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统一筹集支付。

摘要:湖北省于今年2月份通过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工作方案,建立“七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人社部门在推进此项工作中,注重“谋在前”,即抓住责任分工、督导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人社部部署工作等机遇,促使改革驶入快车道;“整为重”,即通过整合,在体制机制的创新、政策措施的衔接、经办流程的再造和服务能力上实现新的提升,实现1+1>2的改革效应;“合当先”,即统一管理体制。

关键词:湖北,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

参考文献

城乡制度整合 篇9

1. 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兼容性的含义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兼容性, 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配合程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配合程度称之为该制度的外部兼容性,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内部诸要素之间的配合程度, 称为该制度的内部兼容性。

1. 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兼容性问题的历史源流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以2009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为标志。该指导意见要求首先在全国覆盖面10% 的地区进行试点, 并最终在2020年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全覆盖。2012年,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实现了全覆盖, 提前8年完成了该指导意见提出的任务目标。

在此基础上, 2011年6月7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面向全国推广, 并已于2012年实现了全覆盖。

2014年2月21日,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1》, 2月24日,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2, 这两个重要文件的印发, 标志着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走上了统一制度框架之路。

1. 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兼容性问题的复杂性

国务院提出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任务之后,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由于城乡两个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时间都不长, 无论是两个制度的内部兼容性问题还是外部兼容性问题3都尚未彻底解决。从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总体框架的角度看, 两个制度的合并是非常必要的, 但如果解决不好制度兼容性问题, 势必会严重影响合并后制度的总体效能。

在两个制度合并之后, 探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兼容性问题似乎应直接升格为探讨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兼容性问题。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尚在整合过程中, 预计于2020年建成, 因此, 在两个旧有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整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和不协调, 亦即会面对不同程度的制度兼容性问题。本文仅探讨内部兼容性问题。

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及制度的内部兼容性问题

2. 1 整合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

整合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包括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 筹资机制。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针对的对象是16岁以上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 其基金来源于三个主体: 参保人、集体和政府。其中的参保人个人缴费划分为100到500五个年费档次, 参保人可自愿选择缴费档次。集体主要是有条件为参保人提供资助的村集体。政府对基金投入的原则是,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规则共同补贴参保人。

第二, 待遇机制。

上述来源所筹集的资金, 除中央政府确定的基础养老金外, 其他资金全部进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 多缴多得, 财产个人所有。对于已经达到60岁的农村老年居民, 中央政府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 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长期缴费的参保人加发养老金, 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出资。制度实施时, 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年人口, 无须缴费直接领取养老金。

第三, 管理机制。

参保人信息统一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 ( “金保”工程) , 由各地方社会保险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基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 单独记账、核算, 按照有关规定保值增值。管理部门的公务开支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不从同级基金中支取。

2. 2 整合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部兼容性问题

整合前,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独立运行, 由于制度框架要素的设计总体合理, 制度的内部兼容性较好, 却仍然存在一些兼容性问题。

第一, 筹资机制方面。

村集体仍然被列为资金来源, 不同的村集体对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投入能力相差很大, 这样会使得生活于不同村集体的农村居民未来在享受养老保险时出现待遇差别。比如, 经济能力很强的村集体, 对所属村民的养老保险投入能力强, 但却往往缺乏动力, 因为他们会觉得与其大规模向社会保障投入而被“被平均”不如自办养老福利。而另一些村集体的经济能力很弱甚至负债累累, 它们无力为所属农村居民做任何形式的投入, 这就使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很难在现实中秉持社会保障的公平原则。

同时, 养老保险的政府投入主体为中央政府财政和地方政府财政。中央政府财政及时、足额投入资金的能力很强, 而地方政府财政的投入能力各省市自治区、各地市县的差别很大, 一些财政能力不足的地方政府, 无力全额投入又不得不完成投入。就会存在地方政府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执行过程中设限以降低给付压力的可能, 这就很难真正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了。

第二, 待遇机制方面。

总体而言, 中国农村居民也有强烈的养老保险需求, 但无论是农民自身, 还是政府和村集体, 都无力为他们提供足以满足其需求的养老保险待遇。现实情况是, 每个月55元甚至翻倍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也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中国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问题, 农民养老最终还是要很大程度上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也就是说,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给付待遇与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之间存在着短期内无法跨越的兼容性鸿沟。

此外,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与缴费水平挂钩的待遇原则, 这也在事实上造成了不同缴费能力的农村居民享受待遇上的差别。特别是制度设计中强调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 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补助的条款, 在制度实行初期作为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加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手段是可行的, 但如果长期保持下去, 则会带来很多负面作用。比如, 部分农村居民生活困难, 缴费能力弱, 容易出现断缴现象, 也因为断缴, 就很难获得地方政府的补助, 这就会造成参保农村居民尽了最大义务却仍然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的事实上的歧视。

第三, 管理机制方面。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兴办时间较短, 到目前, 基金累积金额不高。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延续, 随着基金累积金额越来越大, 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 基本养老金逐步实现全国统筹, 其他社会保险金逐步实行全省统筹。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尚不能做到全国统筹, 在这一现实条件下, 从基金管理角度说, 很难实现规模化效益, 加之不同省区、县区分块管理, 比较容易出现混乱, 保值增值目标很难较好实现。

2. 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

2014年2月21日《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对旧有两种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框架的改进和整合意见。

2. 3. 1 筹资机制

在旧有两个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第一, 参保人个人年费缴费档次进一步划分为100到2000十二档。

第二, 关于集体资助主体。对农村居民,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原有的村集体的资助主体地位继续保留; 对全体城乡居民, 明确提出了鼓励公益慈善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成为资助主体。

第三, 政府鼓励参保人多缴年费, 对年费缴费500元以上档次的城乡居民, 补贴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

2. 3. 2 待遇机制

在旧有两个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第一, 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建立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正常调整机制, 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 适时调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第二,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

2. 3. 3 管理机制

《意见》中对旧有的两种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机制做出的最大改变是专门颁布的《办法》, 提出允许合并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跨地区转移。

2. 4 整合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部兼容性问题

整合后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从制度设计角度说, 已经不再是独立的养老保险项目, 而成为了居民养老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当前情况而言, 整合过程还在进行之中, 整合程度不高, 还未完全形成真正统一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整合过程, 按照《意见》规定, 将在2020年完成。

整合后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并没有彻底改变既往的内部兼容性问题, 而且还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 虽然《办法》提出允许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金可以跨地区转移, 但因为户籍制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实际较难实现。

3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展望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设计并推行至今区区5年就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成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总体格局中, 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事。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层面不存在明显缺陷, 但却在与现实结合方面表现出了一些不适应、不匹配的内部兼容性问题。在这些内部兼容性问题里, 有些是短期内容易解决的问题, 比如基金管理领域的统筹层次提高问题, 这主要是个技术性问题, 假以三五的时日, 相对容易解决。而另一些问题则是在短期当中很难解决的问题, 比如, 农民收入差别导致农民缴费能力和享受待遇差别的矛盾等问题, 就很难在短期内解决。

展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乃至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前景, 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整合后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设计层面没有明显的设计缺陷, 但从执行层面上看, 制度落实与农村居民的现实需求呈现一定程度的脱节。

第二,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整合后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只有依靠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才能彻底解决, 这已经超出了该制度本身的范畴。

第三,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整合后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在未来的建设中能够多大程度上反过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 取决于该制度能够多大程度上解决现实的农村居民养老需求。

摘要:本文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整合的视角, 介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部构成要素, 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配合程度, 即制度内部兼容性问题。这一问题的探讨, 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有着建设性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兼容性问题

注释

11 以下简称《意见》。

22 以下简称《办法》。

城乡制度整合 篇10

1 因势利导,营造良好氛围

1.1 认请形势

势者,形势、态势、局势也,含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发展规律之义。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整构建、从老百姓的殷切期盼而言,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都可谓是大势所趋、势所必然。因此,广西在推进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中,首先从其“势”抓起。

第一,识大势。“大势”,即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事关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发展和深化医改全局,事关社会公平正义、民生福祉乃至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出了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2016年1月,《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以下简称3号文件)就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中央的决策要求是我们推进整合工作的最高指针,是最大的“势”,必须认清和把握好,否则会迷失方向。

第二,把时势。新医改以来,国家的大政方针无不涉及对城乡医保制度的整合。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都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完成的时限,更明确了问责责任。不抓紧推进整合,就是工作失职。

第三,知态势。多个兄弟省区先行整合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也为推进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合构成“大医保、大社保”已成为全国的大态势。我们在学习领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的同时,北上山东西进宁夏、东赴广东中到湖北进行学习考察,前行者一路飞奔且行且远,后来者更是奋起直追、越来越近且越来越少,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犹豫和些许懈怠。

第四,研实势。在对中央要求、全国态势深入了解和把握的同时,我们对本自治区内的新农合工作、整合试点也进行了深度分析,特别是东兴开发开放试验区推进城乡统筹的试点的得失、罗城县新农合一直归口人社部门管理的情况、百色市多个县新农合机构纷纷合并到社保经办机构的做法,认真进行总结和梳理,扬长避短,突出优势,以利整合。

1.2 分析比较,正确引导

为了加快推进整合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有效整合,在准确把握大势、态势的基础上,我们下功夫认真了解新农合、研究新农合、比较新农合。通过对新农合与城居保两项制度的调查、研究,进行深度分析比较,用数据说话,以民意为是。两项制度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新农合的突出优势在于以户参合覆盖较全面和报销程序较为简易,但基金管理不够严格,多年多地出现基金缺口、信息化建设滞后、监管乏力导致多个地方出现了群体性村医套取新农合基金等问题等。就制度建设和机制运行的综合比较而言,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整体优于新农合。我们通过形成调研报告、公布研究成果、开展舆论宣传等形式和途径,向决策者提建议、给媒体供素材、为公众以宣传,从顶层设计,从管理机制,从公平正义,从可持续发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让社会关注整合、支持整合、推动整合。

2 顺势而为,推动正确决策

医疗保险是重要的民生工作,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都予以高度重视,社会更是广泛关注。近年来,人大、政协多次以此为专题开展调研,在每次调研中我们都积极参与并主动配合,且就整合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时,党委巡视和纪律监察高度关注新农合出现的问题,在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时我们及时提供城镇医疗保险的监控与防范的经验以及整合制度加强监控的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把整合医疗保险制度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推进,明确了部门责任与完成时限,我们及时借助东风、主动担当牵头之责。在研究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中心工作时,我们又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举措,等等。总之,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来,我们注意牢牢抓住关键节点,未雨绸缪,为推进整合集聚正能量。

国务院3号文件等下发后,我们迅速把国家的改革要求和人社部的工作部署以及广西的贯彻意见向政府报告。同时,及时以广西医疗保险研究会名义形成了《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问题的综合报告》《外省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情况》《关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与新农合制度的比较分析报告》《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风险评估分析》《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等“1+4”系列报告,中央的明确要求、人社部的具体部署、外省区的情况、本区的现实,都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主动、反复耐心地与新农合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站在有利于民生事业发展的高度,分析利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和看法,两部门随即共同拟文征求各市各部门意见,共同研究修改,联合上报政府,推动政府决策。

3 应势而变,确保政策出台

在决策层意向逐渐趋于明朗化的基础上,在与有关部门协调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我们决定首先出台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工作方案,明确整合的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特别是牵头部门,再由牵头部门主导研究起草贯彻实施国务院3号文件的实施意见,避免在牵头部门不明确的情况下就研究政策制度整合所不可避免出现的扯皮现象。

在与卫生部门研究草拟上报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工作方案时,我们又采取了避开办理公文繁文缛节的方法,即先以最短的流程拟文、上报,后再以政府指示为依据发往各市政府和各有关厅局征求意见,合理规避可能因个别意见不一致而导致文件无法上报政府的现象。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协调政府办公机构加快办文、报文步伐,并积极争取自治区领导在极短时间内签发此文,并同意冠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由人社和卫生两部门联合下发整合工作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卫生等相关部门协调修改文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务实灵活的态度,求同存异,重在确定整合方向。对于其中一些修改意见,多作换位思考,能采纳的尽可能都予以采纳,以消除不必要的阻力和障碍,确保整合工作的有效推进。

4 乘势而行,着眼长远发展

4.1“事”初成

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7月8日,我们印发了“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的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在全区范围内推进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工作,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的有机统一,建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的统筹城乡、公平可及、管理规范、便民高效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2016年全面完成自治区、设区市、县(市、区)以及乡(镇)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整合工作,2017年1月1日开始实行全区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并明确规定各设区市要根据自治区整合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全面梳理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制度以及参保、缴费、基金收支、信息系统建设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本市的整合实施方案,以设区市人民政府名义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

4.2“路”尚远

从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工作方案下发时起,整个推进整合工作的责任几乎全部转移到了自治区人社部门。这样一来,既有利于统筹推进改革,但同时人社部门的责任也随之加大。几项重大工作任务迫在眉睫:《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必须尽快出台;各市、县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工作方案必须抓紧制定并落实;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医保职能机构编制的指导意见必须抓紧制定并推进;关于做好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过程中的审计问题的实施方案必须尽快制定并实施;现有的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的对接、改造与管理必须尽快推开,等等。

总之,所有整合工作的时间表都必须科学制定和按期推进,绩效考评机制必须完善和跟上。使命光荣但责任重大,前途光明但情况复杂,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就一定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Z],2015.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6号)[Z],2016.

整合城乡医保的惠州实践 篇11

惠州市人民政府顺势而为。2009年5月将新农合划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同年7月1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一体化,2011年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制度统一,管理统一,经办统一”的医保城乡统筹之路。

1 整合制度——从分割走向统一

医保“三张网”的建立,为解决各自覆盖群体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碎片化”的制度体系极不适应人员流动及城镇化的要求,导致城乡制度难选择、“边缘人”难参保、重复参保难发现等一系列问题,有违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制度建设要求。整合城乡医保、实行统一制度和统一管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由途径。

1.1 统一制度设计。

按照“不分户籍、全面覆盖、统一制度,分档缴费,分别享受,保障终身”的思路进行制度整合。

将基本医保制度按有无职业区分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本市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由单位和个人逐月缴纳医保费;未参加职工医保的本市户籍城乡居民和在本市中小学、幼儿园就读就托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及驻惠大中专、中职和技工学校学生,由个人按年缴费,各级政府进行补贴,并将新生儿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制度全覆盖。到2012年底,参保的城乡居民达到253万人,参保率达到100%。

1.2 统一缴费标准。

企业(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可自主选择统账结合或单建统筹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分档缴费,以家庭(学校)为单位自主选择不同的档次,整合前农村居民个人缴费标准通常为20-30元,城镇居民中的未成年人60元,成年人120元,整合后统一为A档个人缴费30元,B档150元。2010—2013年,自愿选择B档的城乡居民分别为454523人、497499人、542753人、605219人,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政府确定的特困人员和各类二级以上残疾人员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各县(区)财政负担。

1.3 统一支付范围。

建立统一的“三大目录”数据库,与定点医疗机构对接。

1.4 统一结算标准。

首先是确定统一的住院起付标准;其次是确定统一的医疗费用结算标准。医保制度的统一,确保了参保人在同一制度下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真正做到人员全覆盖和“同病同治”。

2 整合职能——从分散走向统一

管理职能的分散,直接导致财政重复投入、政出多门和经办管理效率低下,群众和医疗机构“不知所措”的现象时有发生。“三统一”的职能整合有效解决了分散管理问题。

2.1 管理职能统一。

由市人社部门制定统一的医保政策并负责监督实施,审计部门负责基金的监督,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的统一管理。

注:统筹前农村居民个人缴费标准通常为20-30元,城镇居民为未成年人60元,成年人120元;统筹后统一为A档30元,B档150元。

2.2 经办机构统一。

各项社会保险实行集中统一经办,经办机构垂直管理,行政与经办分离;在乡镇(街道)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所,直接将服务窗口前移。

2.3 基金支付统一。

由市级财政建立医保基金财政专户,实行统一管理;由市社保经办机构统一编制基金预算,并建立统一的支出账户,通过统一管理确保基金支出的安全、高效。

3 整合流程——从“传统”走向“科技”

城乡制度整合前的惠州医保,不仅制度分割、管理分离、经办分散,而且还是传统的手工操作,职工医保与城镇居民医保信息不能共享,监督也是事后为主。为此,我们用“制度+科技”的手段,将医保经办管理从“传统”手段提升为科技工具,强化经办程序的监督,使经办过程在阳光下运行。

3.1 优化信息系统。

将各县(区)信息系统整合到市人社信息系统,并延伸到乡镇,实现医保信息“镇镇通”、“上下联”。参保人在市内定点机构就医可持卡结算,省内异地就医由市统一联网结算,初步解决了异地就医不便捷的问题。统一发放社会保障卡,并加载金融功能,方便参保人缴费和享受待遇,目前全市持卡率达到90%。实现了“事在网上办,钱在网上走”。

3.2 健全监管体系。

除按相关政策建立医保监管体系外,于2011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社保基金电子监察系统,每笔业务均在电子监察系统的监督下完成。该系统设立若干节点,出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真正做到了经办的全程监督和自动监督。

4 提升待遇——从单一走向“多重”

2009年,我市建立起包括普通门诊、住院、门诊特定病种和医保补助(重特大疾病)在内的基本医保“四重保障”,医保待遇从单一的住院保障走向兼顾门诊和重特大疾病保障。

4.1 普通门诊保障。

城乡居民医保门诊费用,政策内报销比例为60%,实际报销比例达到45%,年限额最高600元。2012年,门诊量达到2624504人次,统筹基金支付8191.3万元。

4.2 住院保障。

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内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0%。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的报销比例达到95%,这一政策发挥了导向作用,2012年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的患者达158505人次,占各级医疗机构住院总人次34%。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0万元,2010—2012年,享受这项政策的重特大疾病患者共有6762人,统筹基金共支付70059.8万元,有效减轻了他们的医疗负担。2012年,全市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65%以上。异地就医均可报销,经转院(含急诊)到市外就医的与市内报销比例一致。

4.3 门诊特定病种。

门诊特定病种从无到有,包括各类肿瘤在内的重、特和慢病达26项,年最高限额与职工医保统一为0.4万至5万元,报销比例最高达到70%。2012年,享受门诊特定病种政策的共有24013人,统筹基金支付11531.9万元,平均每人4802元,满足了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4.4 医保补助(重特大疾病)。

2009年,建立医保补助制度,年度个人自付比例部分医疗费用超过1.5万元的可再报销50%;从今年1月1日起起付线下降到1万元,报销比提高到95%(见表)。通过医保城乡统筹,医保待遇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2010-2012年,享受重特大疾病补助的患者2725人,统筹基金共支付2332.1万元,平均每人补助8558元,有效防止了他们因病致贫、返贫。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Z].2007.

[2]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3]24号)[Z].2003.

上一篇:生存启示下一篇:声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