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管理

2024-11-11

运输管理(共12篇)

运输管理 篇1

一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运输是物流运作中的支柱性环节之一, 据科学测算, 其成本约占物流总成本的50%以上, 是物流活动中比重最高的费用支出。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组织运输, 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运输成本、运输质量和运送时间趋于合理, 不仅对物流相关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 《运输管理》也就成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运输管理》课程的介绍

运输内涵和外延是一个很大的范畴, 从商业经济角度来看, 它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且每种运输方式不仅独立为一个产业, 还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它不仅仅是涵盖海、陆、空、地下四大空间, 其内容更是十分庞杂。作为专业教师, 如不能以正确的角度开展教学, 就会迷失在繁杂的知识海洋中, 害人害己。

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目标使学生具备运输组织筹划能力, 它需要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物流行业入门》《物流基础》《物流营销》《仓储管理》等课程为基础, 也与学习《供应链管理》等后续课程有密切联系。

2.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运输管理知识、掌握现代运输管理思想与方法, 还要能够对运输进行合理化规划、管理控制与评价能力。

3.课程设计依据。本课程设置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 根据市场调研和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运输岗位需求分析,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物流运输管理及相关岗位所需。

4.项目设计思路。根据运输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及不同类型企业特殊性, 确定六大典型项目, 如运输市场分析、不同运输方式、运输合理化管理、运输方案设计等。

三《运输管理》课程的内容的选取

由于运输管理课程开设的较早, 不仅仅教材种类繁多, 网络资料更是不胜枚举, 让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伤透脑筋。通过深入典型运输类物流企业的走访与带薪实践, 相关教师内部的反复论证, 一致同意运输管理教学必须以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为目标点, 以第三方运输企业所应具备的业务为主线, 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落脚点, 对教材内容进行选取。

四《运输管理》课程的教学建议

1.必须强化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系统化培养, 实现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际操作一体, 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作业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应操作技能。

2.以学生为本, 把握好“教”与“学”的度。通过利用典型项目, 由教师提出要求,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 掌握该职业能力。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 以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实训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4.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重视实践, 加强校企合作, 实行工学结合, 以探索物流专业职业教育的新方式,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学生提供轮岗实训的机会与平台, 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评价应包含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内容应有基础理论知识、成本或费用核算技能、运输组织或代理技能。

小结:运输管理课程看似简单, 若想教学效果好, 社会价值高, 仍需从教人员深入企业, 仔细研读现有教学资源, 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优秀运输人才。

运输管理 篇2

为规范货运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运输管理部,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机构设置:对外称谓为“运输管理部”,对内属“运输管理专员”,暂时由销售部张小军兼任(基本工资增加一项岗位补助)。运输管理专员由总经理领导,由财务部监督其工作。

二、主要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公司货物运输的相关事宜,服务于销售部、采购部、生产部以及客户。

三、管理范围:公司货车及司机;外协货运车辆。

四、具体工作职责:

1、安全:货物安全、人车安全;

2、交货期:保障货物及时送达,提高效率;

3、成本: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单位运价;寻找更加安全、低价的承运

商;合理调配货物吨位、货运路线、运输时间与车型匹配;

4、从运输角度防范和控制交货磅差;

5、把交货视为对客户重要的服务,树立专业的运输队伍形象,进而提

升公司形象;

6、规范相关单据、交接手续、帐目核对、费用结算。

本通知从2013年6月1日起执行,届时,公司货车及司机划归运输管理员管理,面包车仍由生产部管理,所有小车仍由李川管理。

郫县友海物资有限公司

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 篇3

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

物本管理即制度化管理或叫硬管理。它把管理工作中的员工当成机器人,通过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与约束来达成管理目标。它只关注工作效率而不关心人,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强调管理者要制定严厉的管理制度、规章和严格的工作规范,来加强对员工的法规管理,用权力和控制手段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引导员工为其工作,用金钱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物本管理的积极方面就在于它将以往那种分散的劳动力,通过组织化、程序化的管理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效率,其消极方面就是在一定的角度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人本管理即人性化管理或叫柔性管理,就是指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去发挥其他资源的作用从而达成管理目标。它认为人除经济利益以外,还有许多社会性需要,管理者不仅要关心工作更要关心人,多倾听员工的意见、要求,了解他们的情感与需要,创造机会或平台让他们获得各种需要满足,让他们参与管理,提倡以集体奖励制度为主,不主张个人奖励。人本管理的特点是:①组织即人,强调管理要以人为本;②组织为人,“造物之前先造人”;③组织靠人,组织要靠人去决策、靠人去经营才能达成管理目标。人本管理的积极方面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抓住了管理的根本,通达组织与协调、教育与激励调动了人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它消极方面是,人是被动而非自动接受管理,仍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人的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特别是当管理者用人不当时易导致人力资源的破坏性。

心本管理,就是指管理的关键是抓住人的心,让员工自觉自发地参与管理,并积极主动工作,以达成管理目标。心本管理的特点是攻心为上,假如你要用一个人的“手”,必须要用他整个的“人”;假如你要用他整个的“人”,你必须影响他整个的“心”;“治人者必先治己,治己必先治心;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争人者必先争心。”心本管理的積极方面是通过沟通、教育与激励触及人的思想与心灵,让人产生心灵的自觉自发自动,建立起相同的价值观、社会观标准,由于使用同样的标准看问题,自觉地把自己当成集团中有责任的成员,就不会再感觉外在的强迫,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其局限性就是只有当组织创建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共同愿景的真正团队时心本管理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物本管理重在对人的控制,人本管理重在对人的尊重,但要激发人的潜能更强调心灵的外在感动,心本管理是人本管理的进一步升华,由心灵的外在感动,转为管理者与员工的内心自觉(详细见表1)。即通过心本管理达到人力资源的自动化。中国人人懂兵法、会使计谋,但带员工如带兵,要让他们自觉自动自发不容易。《孙子兵法》有三个特征:①以人为中心,掌握人性;②以水为榜样,模拟学习;③以中为标准,力求和谐。强调管理要治心、治力、治变、治气,强迫只能解决单个或短期小问题,长期强迫无用,且越强迫越反抗,管理最高境界是让员工自觉自愿,心甘情愿服从于团队的目标,忠实执行职责。如风与太阳比赛,看谁能让人自动脱衣服,人自动脱衣你就省力了。这也符合哲学观点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趋势:结合

物本管理告诉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使员工工作有标准,管理监督、检查与考评有依据。过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总是出了问题首先找人的麻烦,处理几个人以后管理制度不变,下次照样出同样的问题;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出了问题先找制度及管理上的问题,关键是制度管理上堵漏洞,当制度管理上没有问题后,再去检查人的问题。人本管理告诉我们管理者要关注员工最切身的利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要求组织发展归根结底都要着眼于人,着眼于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心本管理告诉我们要让人打心眼里服你、敬你、爱你,死心踏地跟随你,攻心才是上策。

管理科学、管理技术与管理哲学 篇4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之知”

求真是科学的目的。按照传统的说法, 科学是用仔细的观察和实验收集的“事实”和运用某种逻辑程序从这些事实中推导出的定律和理论。科学概念的形成有其历史, 在这一过程中物理学家伽利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伽利略认为, 观察的事实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人们承认的宇宙模式, 但是, 在伽利略看来, 重要的事情是接受这些事实, 并且建立符合这些事实的理论——这就是科学, 科学问题起源于人类在认识世界中产生的困难。科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在伽利略看来就是不断修正这些“宇宙模式”, 使之符合人们观察到的经验事实———这就是求真的过程。具体到管理领域, 管理科学是对管理现象的科学解释, 或者说, 管理科学的目的是在求真的过程中获得“管理之知”。

二、管理技术与“管理之术”

致用是技术的目的, 技术问题起源于人类在改造世界以符合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实际遇到的困难。技术问题产生于人类实际的或潜在的需要与当前条件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 也就是改造世界的实践目标与现有条件不足以达到目标的矛盾。解决问题就是想出方案, 想方设法加入主观努力、技术思考和物质手段, 以便达到目标。因此, 与科学问题不同, 要解决人们在改造世界中产生的矛盾, 就需要从现存的东西推理到现时还不存在的东西 (如技术工具、解决方案等) , 而不仅仅是对现存的东西进行解释。具体到管理领域, 管理技术的目的就是“致用”, 通过管理技术制定一系列的工具、手段、规则等来实现管理的具体目标, 这可称之为“管理之术”。

并不是所有“管理之术”都来自于“管理之知”, 企业家的创新, 也很少是从管理科学中推导出来的, 例如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丰田的看板式管理方法等看起来都不像是从管理科学中推导出来的, 而更像一种结合了经验、文化与灵感的混合物。从理论自身来看, 一些极为重要的管理理论, 其产生过程也没有遵循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型, 例如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就更像是一个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管理哲学与“管理之道”

在管理科学、管理技术与管理哲学的关系中, 作为“管理之术”的管理技术并不全部都来自于作为“管理之知”的管理科学, 这阐明了德鲁克“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 而在于行”的逻辑基础, 然而, 是不是作为“管理之术”的管理技术就能完全把握管理的本质呢?这需要我们从整体论的角度来认识管理。

整体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 可以追溯至亚里斯多德, 同时它也是东方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整体论, 但各种整体论所共识的基点是“非加性”, 即整体不是部分的加总。基于非加性, 当我们逐一清楚了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之后, 也许我们仍然不能实施管理, 再往下一层, 当我们弄清楚了SWOT、环境、目标之后, 也许我们仍然不能实施一个完整的计划, 换言之, 管理是一个整体。从“管理之知”的角度看, 管理不等于有关组织行为、战略、营销、财务知识的简单罗列;从“管理之术”的角度看, 管理并不是所有细碎的管理规则的叠加。

管理作为一个整体, 其中的因果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多种原因与结果关系共存, 存在着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和多因多果等现象。在自然界中, 同样是适应自然界的水生环境, 自然界发明了几乎无限多的水生生物, 它们的身体结构存在无线差异。而在管理实践领域, 同样是适应市场竞争, 企业家们可以发明出多种多样的应对方法, 它们绝不是某一领域知识或规则的简单叠加或复合。换言之, 当进入到一个企业的整体环境里,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以前在组织行为、战略等各个分支领域内的知识或规则的适用性。

另外, 在传统的管理科学中, 我们通常强调上行因果关系, 上行因果关系的本质是从部分来解释整体, 认为整体是由部分所构成, 因此, 整体的因果关系能够分解为部分之和。然而, 在整体论中, 还存在由整体到部分的下行因果关系, 例如, 在社会中人的行为受社会道德与规则的约束, 主要约束力不是生理或心理因素。所谓下行因果关系就是处于低层次的所有过程受到高层次规律的约束, 并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因此, 管理的研究应该从整体的“管理之道”下行至“管理之知”和“管理之术”, 而非相反。

佛学意义上的“道”, 有几个含义, 其一指的是“能通”的意思, 即达到目的的途径, 例如通向天、人、阿修罗的是三善道, 通向地狱、恶鬼、畜生的是三恶道;其二指的是真理;其三指的是修行的方法。道家将“道”提升为万物的本体和来源, 这刚好符合整体论中的下行因果关系, “道”虽然难以精确说明, 但是,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其中有物, 其中有精”。从这个意义上, “管理之道”就是对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的规律性的理解, 它包括对管理的本源、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的追问, 因此, 对“管理之道”的探寻属于管理哲学的范畴。

作为强还原论者的温伯格强调:你若想弄懂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那你就必须弄懂基本粒子为什么会是它们现在这个样子。现代物理学已经证实温伯格观点的错误性, 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具有内廪的特征, 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就是关于微观粒子不确定的极好表达。只不过大量微观粒子的运动在常态下的统计现象, 才导致在宏观世界中我们经常感受不到那种不确定性, 即便如此, 复杂系统所揭示出的混沌、突变仍然经常提示我们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曾经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基石的物理学尚且如此, 涉及到人类社会活动的管理领域也理应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管理哲学虽然宏大, 虽然不体现为细节的“管理规则”或“管理知识”, 但管理哲学是直面管理实践的。因为“管理之知”和“管理之术”面对的都是管理的某一部分, 现实中的管理者不可能只面对部分, 如同医生面对的不是心、肝、肺而是人的身体, 管理者天然面对的就是一个整体。因此, 作为管理哲学研究对象的“管理之道”与“管理之术”一样, 具有现实实践价值且随着管理者的级别越高实践价值越大, 因为越是高层管理者, 越要从整体上把握一个组织。

管理哲学视角下的“管理之道”因为面对的是一个整体, 因此从其表现形式来看, 肯定是区别于“中层理论”的一种“宏大理论”。“中层理论”与“宏大理论”的区别是著名社会科学默顿在1968年提出的。默顿对以社会学理论总体系为目标的“宏大理论”批判道:这种社会学一般理论足以囊括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组织和变迁的所有细节, 并且足以指导研究者注意经验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个不成熟和有害的信条, 我们还未准备好, 还没有做出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 默顿的策略是: (1) 创立可推导出能够接受经验研究的假设的特殊理论; (2) 逐步地而非一蹴而就地发展概括化的概念体系, 既能够综合各种具体理论的概念体系。

然而, 从整体论的视角来看, 若干“中层理论”的累积并不能形成一种掌握全局的综合性理论, 默顿关于逐步地“由中层理论建立宏大理论”的设想就普遍的社会科学而言并没有实现,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 还没有一种宏大理论是依靠不断地累积中层理论而实现起来的, 相反, 大量的中层理论假设是在已经存在和不断出现的宏大理论的启发下而建立的。这足以说明, 我们不能累加“管理之知”与“管理之术”而成“管理之道”, 我们应该从哲学的角度展开对“管理之道”的研究, 这就是管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孙耀君, 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2]吕力.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J].管理学报, 2011, (6) .

[3]吕力.中国管理哲学的恢复与重建[J].管理观察, 2010, (24) :28-29.

[4]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M].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 2003.

[5]温伯格.自然本性与还原论[J].江向东, 黄艳华, 编译.现代物理知识, 2003, (5) :3-7.

[6]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 齐心,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6.

贮存运输管理 篇5

1. 目的为了在搬运过程中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防止产品在搬运过程中损坏,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搬运过程控制。

3. 职责

3.1各生产车间负责工序之间产品的转序搬运。

3.2生产车间搬运工负责半成品的搬运。

3.3卫生管理员负责转运的卫生管理。

4.1原辅材料的搬运

4.1.1仓库主管和相关人员在原辅材料御货/搬运前,应了解和初步确认原辅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包装和装车及堆放情况,以便组织人员/搬运工进行搬运。

4.1.2原辅材料的搬运要根据其产品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搬运方法和工具。御货/搬运时要注意安全操作,不得堆放过高,注意按照包装标记要求搬运,有次序的堆放,便于仓管员、品管人员及采购人员清点。

4.2 生产过程的搬运

4.2.1生产车间应选用适当的搬运工具,指定专人管理。搬运工具应经常维护保养。车间内的搬运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无污染。

4.2.2搬运人员根据产品的性能特点,采用适当的搬运方法,防止产品混料、受损、碰伤、刮伤、标识混乱、失落。

4.2.3各工序在生产中应留置足够的搬运通道并注意搬运过程中人员和产品的安全。备注:搬运过程中半成品若有搬离生产车间,转运过程中产品应加盖密封转运,防止转运过程中遭遇交叉污染。

4.3半成品的搬运

4.3.1生产主管和相关人员在半成品御货/搬运前,应了解和初步确认半成品的名称、包装卫生和及堆放情况,以便组织人员/搬运工进行搬运。

4.3.2半成品的搬运要根据其产品搬运时要注意安全操作,不得堆放过高,注意按照包装标记要求搬运,有次序的堆放,便于包装人员清点、包装。

备注:搬运过程中半成品若有搬离生产车间,转运过程中产品应加盖密封转运,防止转运过程中遭遇交叉污染。

4.4 成品的搬运

4.4.1成品搬运时,仓管员应指导搬运人员按不同品种、批号有序地搬运和堆放。搬运时应按规定要求进行,要小心轻放,防止野蛮操作。

4.4.2成品库内应留有足够的搬运通道,以保证成品做到先进先出。

4.4.3使用临时堆放场地时,应注意便于存取和保留搬运通道。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改革的研究 篇6

关键词:运输管理;课程改革;课程实施;就业岗位;教学方法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运输管理实务”的教学中,通常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来传授知识,这种以强调理论和概念等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在课堂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堂灌输的教学方法所学到的知识是死的,不能用于实践,更不能举一反三,将知识有效结合。

二、课程改革思路

(一)就业目标岗位分析

根据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分析及本学院国企办学的特点,将运输管理实务对应的岗位群设定为:初始就业岗位运输调度员、货代员、货物跟踪员、货物分流中转员、货物受理员、货物理赔员等;二次升迁目标运输主管;未来发展岗位物流部门主管。

通过企业实地调研、专家座谈、教学团队的反复研讨,确定了运输管理岗位群的主要工作职责及能力要求:1.能够熟练描述出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2.能根据货物特点、客户需求和交通运输条件正确选择运输方式,并做好货运组织工作;3.能够计算各类运输费用,填制各类运输单证;4.掌握货物运输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运输合同的内容、修改和订立;5.能会进行运输安全管理,规避运输风险与保险;6.能进行运输成本预算和控制,运输线路的选择和优化。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开设的总体目标是既让学生掌握物流运输的基本理论和实际业务流程,能有效地制定物流运输策略并加以实施,以达到最优的物流运输效果,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

(三)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对就业岗位的主要职责和能力要求的分析,以知识够用为原则,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理念,結合课程目标,将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传统学科模式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通过重构确定新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总体分为三大部分:运输的认知;运输业务;运输决策。如表1所示。

三、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职业情境的过程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认识物流运输市场时采用课外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到市场中做调查研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了解相应知识;在讲授运输业务流程时采用情景教学教师给出一票货物的运输作为具体任务,按角色模拟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岗位进行运输业务的处理,通过模拟单证的流转,体验真实的运输流程;整个教学过程都有案例与之配套,不管是知识的引入还是知识的巩固,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对于有些无法直观讲解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可以借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

(二)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源泉,是保证课程实施、实现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本专业的主讲教师多直接毕业于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师资队伍建设重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同时至少按1:1的比例引进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真正引导企业兼职教师真正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

(三)实践条件

实践条件是实现理实一体化课程的重要支撑。本课程在实施中既需要有校内实训中心又需要有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条件在设备采购、工位设置上要能满足系统的专业能力训练,要尽可能按照职业情境或者以模拟仿真的方式建设实训室,满足生产线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基地要能满足学生参观、调查及顶岗实习的需求。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因此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40%,主要从听课态度、课堂讨论、回答问题、作业、出勤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查;期末考核占60%,主要采取闭卷考试,试卷力争做到题型多样、覆盖面广、难易适度、注重应用。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就应该要能适应行业、企业的变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因此课程改革应该是一项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随时修改教学内容,还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的一致性,与时俱进,以培养出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业务实操能力,既能交流合作又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姬中英.物流运输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黎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仓储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探讨[J].物流科技,2009(5):99-102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谭颖.行为导向法在物流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12,(23):475-477-480.

[5]边一民,苟建华.校企深度合作高职物流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作者简介:陈柳(1986—),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运输贸易系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单位: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管理。

煤矿井下机电及运输管理问题研究 篇7

一、煤矿井下机电及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工作团队整体素质低、人员流动性大。

目前, 现有煤矿的工作人员素质比较低, 一些员工在培训期就上岗了, 由于职业素养低、操作技能不高, 经常出现不按照工作章程和规范操作进行生产作业情况。有关调查显示, 我国矿井工作人员的学历一般在小学、中学水平, 人员知识结构低下导致工作团队整体素质偏低。此外, 由于煤矿井下机电运输工作技术性要求比较高、工作强度比较大, 使得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一些安全生产政策无法得到彻底地贯彻执行, 为煤矿的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

2. 机电运输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根据相关规定, 为了保证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 应制定健全、完善、合理的机电运输设备管理制度, 使设备在有序的环境下安全运行。但是许多煤矿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生产制度, 一些员工甚至不能熟读或掌握安全机电运输设备安全章程。这种只顾生产、不顾安全管理的行为, 导致了安全管理体系的混乱。

3. 监察不到位。

由于监管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工作不够认真, 导致监管力度不够, 对安全标准线控制不严格。有的工作人员甚至做不到深入调查, 即使发现安全隐患如果认为对安全生产不构成威胁就置之不理, 严重违反了安全生产规范。

4. 机电运输设备陈旧。

由于煤矿井下机电运输设备购买资金投入大、回收慢, 鉴于此, 一些煤矿生产企业不能在短时间内回收成本, 加上投入不足, 对于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够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井下机电运输设备日渐老化, 有的设备超过了使用年限却仍在使用。

5. 检修、维护不到位。

煤矿生产工作强度高, 机电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 高强度工作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破损、磨损等问题。如果不能定期更换机电运输设备, 则需要严格执行检修维护制度,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但是一些煤矿企业为了抢进度、促生产, 检修工作无法如期进行, 即使如期进行大多也是草草结束, 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二、煤矿井下机电运输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 提高工作人员知识结构。

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与职业素养教育, 以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煤矿生产部门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 加强对机电运输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 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 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需要注意的是, 员工在培训期间不得参与生产工作, 考核不合格的不可以进入生产现场;一些特殊工种必须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 如绞车司机、防爆工、电钳工等, 只有达到规范要求、持有工作资质证书, 才可以上岗。

2. 建立完善的规范制度, 彻底贯彻执行。

健全、完善的规范制度是做好煤矿井下机电运输工作的基础, 因此, 制定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使各项生产活动有序运行, 使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才能确保煤矿井下运输工作的安全进行。除此之外, 还要保证相关规范制度的制定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符合实际经营、生产作业情况, 更要彻底地贯彻执行, 才能保证井下生产活动和生产人员的安全, 避免事故的发生。为了保证规范制度的有效性, 应根据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制度。

3. 加大设备更新、检修与维护力度。

为确保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 需要对机电运输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 以确保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前提下, 应根据井下生产活动的需要, 定期更换机电设备, 不得使用超过使用期限的设备, 避免因设备老化而引起安全事故, 以确保生产工作的安全和稳定。此外, 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改造, 最大限度地利用设备资源, 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 加强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活动, 工作人员需定期进行检查性的监察工作, 以便及时发现设备安全隐患, 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为此, 工作人员要加强设备管理工作。

(1) 检查生产环境、优化生产环境, 确保供电系统、电缆、防雷设备等机电设备的生产环境安全。

(2) 检查各种仪器、仪表, 定期进行校正工作, 严谨使用不合格的仪器、仪表。

(3) 每年检查一次机电运输系统的工作性能, 提高机电运输设备的生产效益, 以期得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结论

浅析化学危险品的运输管理 篇8

化学品是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的统称,包括天然的和人造的。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均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主要包括燃爆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

2 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引发原因分析

2.1 人的原因

2.1.1 人员素质低,教育培训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

从事运输化学危险品的工作人员,如驾驶员、押运员、装卸管理人员,其中有不少人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素质低。从业人员对危险化学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很少,有的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违章运输,甚至非法运输;对所装运的化学品危险的危险性也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点常识都没有。还有些驾驶员、押运员责任心和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他们对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的规定缺乏了解;疲劳驾驶,盲目开快车、强行会车、超车,过铁路叉口、桥梁、涵洞时不减速,还有的酒后驾车。这些都极容易引起撞车、翻车事故。

2.1.2 体制不顾、职责不清、监管不力

长期以来,我国在化学危险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和使用等方面一直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管理的部门。目前,尽管体制问题已引起重视,但理顺现有体制还需要一个过程。体制不顺必然造成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的问题。单是运输就分属公路、水路、铁路和民航等几大部门管理,甚至在同一个部门里也不统一。由于体制不顺,管理力量分散,因而对化学危险品整个运输过程难以实施不间断的强有力的监督。有时一些管理部门相互扯皮或推运,直接影响生产或安全。

2.1.3 法规和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尽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已经修订颁布.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危险品立法体系尚不健全,不仅缺少相关法律,而且现有的危险货物运输规章存在层次低、修订不及时以及部门之间规章相互矛盾等问题。技术规范、技术标难体系不健全,制定修订不及时,影响相关法律制度的落实。有关国际国内危险物品运输法规和规章的宣贯执行力度也不够。

2.2 车辆的因素

装运化学危险品的车辆的安全状况是引起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是化学危险品安全运输的基础,如果状况不好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导致事故发生。

2.3 气候原因

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多时候与一些客观因素有关,如与道路状况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汽车通过地面不平整的道路时会剧烈震动,使汽车机件损坏,还会使所载化学危险品包装容器之间发生碰撞而损坏;在泥泞的道路上,在山道、弯道较多的路段都容易发生侧滑而引发事故。天气状况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化学危险品安全运输,大雨天、大雾天或冰、雪天都因为天气状况不好、视线不清、路滑造成车辆碰撞或翻车而引发事故。

2.4 运输的原因

危险化学品运输、储存设施缺乏合理的规划,设备条件较差,消防应急能力弱。一些城市从事化学危险品作业的码头、车站和库场的建设缺乏通盘考虑,布局分散零乱,对城市和港口安全构成威胁。从事国内化学危险品运输的车辆和船舶,大部分是改装而来,又由乡镇、个体经营,安全技术状况较差。相当一部分专用危险化学品船舶又是从国外购进的老龄船或超龄船,安全技术状况也比较差。在化学危险品运输消防方面,公共消防力量薄弱,特别是水上消防力量贫乏,消防设施配备不到位,不能应付特大恶性事故发生时的需要。

3 化学危险品的运输安全管理措施和建议

3.1 化学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的关键——从业人员

化学危险品运输过程最终要靠人来完成,所以全面提升其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安全运输的关键所在。目前,该企业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个别还存在着小学文化水平,这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吸收,给培训带来困难;从业人员一般拿到上岗证后就很少再接受培训,这不利于知识的更新;企业还没有建立较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造成从业人员管理上的松散;企业缺少完整的奖罚制度,从业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企业应通过以下措施,切实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1.1 严把资质关

化学危险品运输的从业人员较多,但主要是驾驶员、押运员、装卸员、维修作业和业务管理人员等一线从业人员。企业首先要把好上岗证这一关。其次,企业还要把好文化程度这一关,危险化学品具有特殊的性质,种类繁多,运输技术含量高,要求直接从事道路化学危险品运输、装卸、维修作业和业务管理的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接受培训能力,这也只有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才能够迅速掌握,因此,应该适当提高危险品从业人员准入条件。

3.1.2 狠抓培训关

加强化学危险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保证安全运输的重要措施。各从业人员因工作性质特殊,流动性强、实际操作多、理论学习少。所以企业应定期组织(每月不少于一次)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安全学习和业务培训。利用学习机会,宣传贯彻上级方针政策,通报并分析他人的事故案例,并结合本岗位,找差距、找问题所在,从而提高个人防范意识,提高个人作业水平。通过培训,要求每个从业人员做到:熟悉国家颁发的安全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精通化学危险品运输和装卸的作业流程,并具有一般故障的排除技能;了解所装卸和运输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精通掌握各种安全附件的型号、规格、性能和用途。

3.2 化学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的根本——运输车辆

车辆是一个运输企业的主要交通工具,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化学危险品运输整治的要求,企业要严把车辆准入关,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车辆坚决拒之门外,从而保证运输车辆有较好的技术状况。

3.2.1 对车况的要求

车辆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安全行车,而化学危险品运输的车辆技术状况要求更为严格,车况要求更高。凡从事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其技术状况必须符合(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车况达到一级,并在车辆的指定位置设置危险品三角警灯、标牌及其它警示标志。

3.2.2 做好车辆的例行检查工作

企业可印制车辆日常检查登记簿,由驾驶员做好日常检查登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同时严格要求驾驶员在出车前必须做好对车辆的自检工作,检查车辆的方向、制动、电路等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坚决杜绝车辆带病上路。企业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车辆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3.2.3 安装GPS对车辆进行动态管理

企业通过在车辆上安装GPS系统之类的监控系统,对车辆实行动态的全过程跟踪监控,进一步增强管理人员与驾驶员的直接沟通,对驾驶员在行驶中有超速现象或其它不当行为的及时发出指令促使其改进,提高企业对车辆途中的管理能力,减少安全隐患,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对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企业也可以在危货车辆上使用行驶记录仪,可记录车辆在每一时段停或驶的状态、运行速度、停驶时间、运行时间等数据,并可随时通过打印机将上述数据用曲线形式输出。企业可以定期从行驶记录仪中采集监控车辆的运行及安全生产状况,并及时处理记录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和隐患,保证行车安全。

3.3 化学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的基础——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从事化学危险品运输的企业除了要有普通运输企业所必须的一套管理制度外,还应该制订一些适合于化学危险品运输的管理制度,比如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车辆检查检测制度、容器定期检测制度、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管理和检查制度以及各种操作规程等,使危险品运输过中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这样有利于企业对危险品运输整个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开展,使整个运输服务过程在一个可监管、可控制、可考核的“受控”环境下进行。

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按照公司所承运的化学危险品物理和化学特征,制定切合实际的各岗位制度,并用统一格式,统一悬挂在各岗位的醒目位置上,同时设置监督咨询及急救电话;对各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企业应组织人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抽查,发现问题要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及时整改,并把抽查结果列入职工的考核机制,与职工的各项利益相挂勾,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危险品的运输需求也快速增加,对运输质量及运输安全的要求更加突出。因此,研究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管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尚红卫.浅谈物流中化工危险品运输现状以及发展对策[J].物流管理,2008,5.

石油设备物资国际海洋运输管理 篇9

1 国际海洋运输的含义

国际海洋运输,又称国际海洋货物运输,它是指使用船舶通过海上航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方式,目前,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使用最广泛,是国际间物流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按照船舶的经营方式,海洋运输可分为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两种,班轮运输指船舶在特定的航线上和既定的港口之间,按照事先规定的船期表进行有规律的、反复的航行,以从事货物运输业务并按照事先公布的费率表收取运费的一种运输方式。其服务对象是非特定的、分散的众多货主,班轮公司具有公共承运人的性质。租船运输是指租船人向船东租赁船舶用于货物运输的一种方式,通常适用于大宗货物运输。有关航线和港口、运输货物的种类以及航行的时间等,都按照承租人的要求,由船舶所有人确认。租船人与出租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双方签订的租船合同确定。

国际海洋运输之所以能够成为主要的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运输便利。国际海洋运输使用的海上通道是天然形成,通过面积大,运输时,不受道路、轨道的限制,随着自然条件、政治、经济等的变化,运输公司可调整或者改变航线。

第二,运载量大。随着国际海洋运输事业的发展,高科技船舶不断出现,超大集装箱技术也得到突破,增加了船舶的货运量。超巨型油轮已达60多万吨,第五代集装箱船的载箱能力已超过5000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即标准箱)。尤其是使用集装箱运输事先把要运输的零散货物装在箱子里,便于机械化装卸。

第三,运费便宜。海洋运输航道为天然形成,港口设施一般为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经营海运业务的公司可以大量节约成本。且船舶运载量大、使用时间长,单位运输成本较低,为低值大宗货物的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石油设备物资国际海洋运输管理方法

一般石油设备物资的国际海洋运输多是采用租船运输的方式,租船费用较班轮低廉,且可选择直达航线。同时,目前世界各国都鼓励发展航运业,有众多优良的港口及成熟的码头运作经验,降低运输风险。

各国的海洋运输方式虽有一些细节的不同,但是总体来看,石油设备物资的国际海洋运输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确定物流供应商、石油设备物资装船、石油设备物资离港和到港、清点入库。

2.1 确定物流供应商

目前石油设备物资国际海洋运输在选择供应商方面多是采用招标的方式,为了缩短招标时间、减少招标工作量,货方需对潜在物流供应商提前进行资格预审。

邀请潜在的物流供应商参加资格预审,多是选择在官方媒体上发布资格预审通告。内容一般包括:采购项目名称、采购(工程)规模、主要工作量、计划开工时间、完工日期、发售资格预审文件的时间、地点和售价,以及提交资格预审文件的最迟日期。资格预审通告发布后,货方应立即开始发售资格预审文件,潜在物流供应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自身实力提供相关支持文件,货方按照资格预审文件中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提交资格预审申请书的供应商的资格进行审查。只有经审查合格的供应商才有权继续参加投标。

在投标开始前,货方要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招标文件是货方向供应商发出的,旨在向其提供为编写投标文件所需的资料并向其通报招标投标将依据的规则和程序等内容的书面文件。在石油设备物资国际海洋运输的物流招标中,招标文件主要涉及石油企业自身情况和对物流服务各个环节的要求,不仅包括货物运输、仓储控制、产品包装等,而且还需要对货物的规格性能、数量、重量及尺寸做出详细的说明,在此基础上确定交货期。总体上来说,石油设备物资国际海洋运输的物流招标文件主要包括招标方的企业介绍、物流服务需求、物流服务的操作要求、物流服务费用构成、招标程序及时间安排等五个部分。

招标文件发售后,货方根据各供应商提供的投标书,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标,常见的石油设备物资国际海洋运输物流招标评标方法有最低投标价法、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分法、综合评估法和性价比法。其中,最低投标价法和最低评标价法是以价格为考虑重点,评标规则、程序、考虑因素上相对简单;而其他三种是以综合性价比为考虑重点,通过对投标人的报价、质量、信誉、时间安排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审,按相对权重打分,以综合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来确定中标供应商。

确定中标供应商后,货方与船方即可签订合同。

2.2 石油设备物资装船

石油设备物资的装船工作主要包括供应商提供积载图或积载方案、第三方检验公司检验、报关、装船和办理各种保险等工作。

合同签订后,在石油设备物资装船前,为了保证各种不同石油物资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输,货方需要要求船方——物流公司提供受载船受载期,船舶规范,更重要的是物流公司必须根据货物特点提出码高、转载位置及不能混装等要求,要求提交积载图、积载方案,即为每件货物在船舶上安排最为合适的位置,且保证卸载时能够做到计划周全。积载图或者积载方案只有在货主同意后,方可执行。

货物备齐后,在发货前,石油设备物资装船前必须经过第三方检验公司的检验,一般检验内容是货物的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进行检查,这是货物获得进出口证书的一个必要步骤,若无此证书,该货物就无法在目的地国通关。雇佣第三方检验公司来检验国际海洋运输的货物的装载情况,其目的在于防止资本外流、商业欺诈以及逃避海关关税等情况的发生。第三方检验公司将在检验后出具清洁报告(CLEAN REPORT OF FINDINGS,简称CRF),进口商据此通关。

货方在石油设备物资装船前,应立即准备向海关办理报关手续,或委托专业的报关公司办理报关手续。石油设备物资在海洋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同产品同时运输的情况,因此报关时,要选择合适的品名,方便后期在政策作用下的出口退税。

石油设备物资装船时,船方装船人员按照事先设计的积载图或者积载方案执行,在装船过程中,根据货物情况,可以适当调整,但必须征得货方的同意。

在船舶开始之前,根据航线及目的国的实际情况及时办理运输保险。国际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按照国家保险习惯,包括基本和附加险。基本险主要是平安险、水渍险和一切险,其中,平安险是三个基本险别中承保责任范围最小的一个,主要是指针对在海洋运输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或者船舶以外,或者是装卸过程中货物落入海中造成的损失提供的保险服务;水渍险的责任范围,除包括平安险的各项责任外,还负责被保险货物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一切险的责任范围,除包括平安险和水渍险的所有责任外,还包括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一般外来原因所造成的被保险货物的全损或部分损失。

在国际海洋运输保险业务中,还可根据石油设备物资的特点以及目的国的实际需要,酌情再选择若干适当的附加险别。附加险别包括一般附加险和特别附加险。一般附加险承保由一般外来风险造成的损失,主要有:偷窃提货不着险、淡水雨淋险、短量险、混杂玷污险、碰损破碎险、钩损险、包装破裂险、锈损险等;特别附加险是指承保由于军事、政治、国家政策法令以及行政措施等特殊外来原因所引起的风险与损失的险别。常见的包括战争险和罢工险、交货不到险、进口关税险、舱面险、拒收险等。

2.3 石油设备物资离港、到港

石油设备物资装船工作完成后,船方船长或者代理必须根据签发收据的日期签发海运提单,即已装船提单,提单是船方与货方之间的运输契约凭证,也是货物所有权的凭证,收货人必须凭提单收取货物,因此提单必须包括货物的品名、标志、包数或者件数、重量或体积,以及运输危险货物时对危险性质的说明、承运人的名称和主营业所、船舶名称、托运人和收货人名称、卸货港、运费承运人或其代表等内容。货方要及时催要提单,及时办理原产地证,许可证,制作箱单、发票,为到港后提货做准备。

船舶按照合同规定时间准时离港,在船舶离港后,货主必须要求物流供应商随时提供船舶信息,密切关注船舶的运输信息。由于海洋运输一般航程较远,易受到海上天气及海盗活动的影响,因此货方要密切追踪船舶消息。如船舶不能准时、安全到港,及时做好沟通工作。

石油设备物资到卸货港时,船方将货物卸在码头,及时通知提货人提货,提货人要及时办理清关手续,只有在履行各项义务,办理海关申报、查验、征税、放行等手续后,货物才能放行,提货人才能提货。

2.4 清点入库

石油设备物资清关手续办理完毕后,货方即可安排运输。根据各企业的设备入库管理规定,验收无误后,设备清点入库。由于石油设备物资经过国际海洋运输牵涉方较多,包括设备供应商、物流供应商、第三方检验公司、本企业采购人员、提货人等多方角色,因此在设备清点入库前,需要按照设备采购合同严格对设备的外观、性能等方面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库。

石油设备物资的国际海洋运输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极为重要的工作,每一次的石油设备物资的国际海洋运输工作对于货方和船方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工作经历,双方都需要认真总结运输经验,为以后的运输工作奠定基础。

摘要:目前,国际海洋运输已经成为国际间物流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石油行业的发展致使石油设备物资的国际海洋运输业务越来越多,石油设备物资的国际海洋运输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确定物流供应商、石油设备物资装船、石油设备物资离港和到港及最后的清点入库。

关键词:石油设备物资,资格预审,国际海洋运输

参考文献

[1]张明远,傅廷忠.论国际海运货物迟延交付损失索赔的有关要素——兼谈对我国《海商法》有关规定的理解[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4,(01).

[2]杨长春.提单是否物权凭证[J].国际贸易,1999,(08).

[3]欧阳嫄.实际承运人的识别及其责任的认定[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4]张梅生.国际海运货代的提单效力[J].法学,2002,(11).

[5]苏同江.评析我国保险人在海运货物保险条款一切险下的保险责任范围[J].青岛海洋船学院学报,2002(21卷3期)

运输管理 篇10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功能, 创造了物流的空间效用。根据当前物流行业的调查报告, 企业运输成本普遍超过了总的物流成本的1/3, 如此大的比重表明了运输在物流中的重要地位, 运输的合理化是整个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运输管理》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总目标定位旨在面向物流运输服务领域, 为专业物流企业运输作业部门兼顾商贸连锁企业运输部门培养物流一线业务操作和运输管理人才。通过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熟悉运输组织和运输选择与决策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设计

(一) 课程设计思路

《运输管理》的课程设计始终以物流运输市场人才需求和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为原则。针对运输企业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的物流运输部门进行调研, 并结合校企合作专家研讨会上企业实践专家提出的相关建议, 分析运输领域的基本工作岗位和对应岗位任务, 分解岗位任务, 提炼岗位能力。

(二) 教学内容设计

经过企业调研和相关资料的收集, 得出当前物流运输领域中的主要工作岗位, 对运输岗位的任务进行分解, 分析各个工作任务要求的具体能力得出下表。

在对工作任务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能力整合, 确定出《运输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课程实施

(一) 教学手段及方法

1.演示法

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不易用语言进行解说的教学难点和要点, 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录像进行演示, 例如通过播放整车货物运输管理模拟实训演示录像、零担货物运输管理模拟实训演示录像、宅急送业务操作流程录像等方法, 达到活跃课堂气氛, 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2.情境模拟教学法

情境模拟教学法又称角色扮演法, 在《运输管理》课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对重点内容进行分组分角色扮演, 在虚拟的情境中, 学生通过亲身演示操作, 达到对教学难点和要点的掌握。例如普通货物运输单元中整车货物运输业务流程任务的学习就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完成的。根据分派的工作任务, 由学生成立虚拟公司, 自主分配岗位, 扮演运输企业员工角色, 模拟完成整车货物运输的作业流程并绘制操作程序流程图。

3.案例分析法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设计、编制与课程内容想适应的案例以及营造虚拟情景, 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分组展示及自评和互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教师从旁加以引导启发,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现场教学法

通过组织学生到运输企业、站场等单位参观实践, 请兼职教师讲课,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有条件的企业让学生顶岗实践, 使学生边做边学, 生产学习一体化。

(二) 课程评价方式

《运输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兼顾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养、掌握知识程度、能力水平几个方面, 考核的形式采取过程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比例各占50%。过程考核侧重于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 包含考勤、课堂发言、讨论问题、在情景模拟中角色功能完成情况以及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理论考核侧重于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测评, 包含基础知识和能力素质方面的考核, 通过考核检验学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阎子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运输管理 篇11

【关键词】木材运输;安全管理

《森林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规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林区设立的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木材运输;对未取得运输证件或者物资主管部门发给的调拨通知书运输木材的,木材检查站有权制止。《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进一步明确了木材检查站对无证运输的木材可以暂扣。国务院在国发[1990]6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木材检查站是林业基层执法单位。自1995年开展治理公路“三乱”以来,始终把林业部门做为三个可以在公路上设立检查站的部门之一,综上木材检查站对木材的运输的检查监督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的,是政府授权的林业基层执法单位。

1.保护森林资源必须加强木材运输管理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重要资源。森林资源的保护,主要有源头管理;林产品(主要是木材)运输管理以及木材加工企业的管理。源头管理,多年来政府每年都针对盗伐、滥伐森林开展专项打击或严打整治活动。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凭证采伐林木、凭证运输木材的法律制度仍未得到很好实施。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盗伐、滥伐林木,违法运输木材,违法加工木材的行为屡禁不止。盗伐、滥伐林木的违法犯罪活动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原因是违法木材有人收购,有人加工,能够销赃。关键的一点是违法木材能够运出林区,进入市场。源头管理点多,面大,人员有限管理难度大。运输管理线少,相对集中,相对来说便于管理。因此,加强木材运输的检查和监督,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切实可行。龙潭区林业局有两个木材检查站,大口钦木材检查站,荒山木材检查站,大口钦木材检查站座落国道202线与五桦公路交汇处,负责对龙潭区林业局杨木林杨国有林木及缸窖镇大口钦镇民营木材的运输检查监督,同时还负责途经此线的舒兰市大部分木材,黑龙江省一部分木材的运输检查与监督,所以说对木材运输的检查监督,不仅是对本地森林资源实施保护,也是对整个森林资源实施保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一些明确林木权属的承包者,经营者为了眼前利益,在未取得采伐证的情况下,便违法采伐经营林木换取经济利益。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假采伐自家林木之名,盗伐国有林木。同时不法分子会因承包者势单力薄,管护困难,乘机哄抢、盗伐私有林木。如此种种,不仅破坏了森林资源,也破坏了林木商品正常的经济秩序,不利于林区的和谐稳定大局,挫伤林业经营者积极性,所以加强木材运输检查监督,阻止违法木材进入市场,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不受损失,维护正常的木材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林区和谐稳定的关键。

2.木材运输管理面临的问题

2.1木材的采伐审批,贮木场管理,木材运输证件发放和木材检查监督未实行综合管理

多年历史形成木材的采伐审批,贮木场木材管理、木材运输证件的发放及木材检查站的检查监督未形成联动机制,各管各的、各行其职。由于管理上的不协调致使一些人持假证运输违法木材,特别是检查外市、外省木材时很难鉴别真伪。这样一部分违法木材便进入了流通领域。

2.2道路交通的发展打破了木材检查站的合理布局

最近几年,国家道路交通快速发展,特别是村级公路的建设,使得原来比较单一的林区森林运输道路变得四通八达。原来扼守重要线路及道口的木材检查站已经能够轻易绕行,许多违法木材可以避让检查,致使一部分木材检查站如同虚设。

2.3现行林业法律及林业机构设置致使木材检查站执法难度大

木材运输检查监督的主体是木材检查站,但是法律只授予检查站对木材运输的检查监督权,对无证运输木材给予暂扣的权力,而行政处罚只能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木材检查站对木材实施检查监督的工作绝大多数是在夜间进行。

2.4木材检查手段,检查设备相对落后

目前,很多运输车辆在运输木材时都蒙盖苫布,在夜间逃避检查。快速通过检查站时,在外观上很难判断是否装载木材。甚至有些人用集装箱运输木材,就更无法检查监督了。更有甚者用邮车、改装客车等工具运输违法木材。检查站检查人员很难用肉眼判断,由于检查设备的相对落后,致使木材凭证运输检查、监督困难重重。

3.对如何加强木材运输检查监督的思考

3.1建立省级木材采伐审批,贮木场管理、木材运输证件发放,木材检查站检查的统一平台

建立“统一平台”之后,检查站对需检木材只要进入“统一平台”便能立即查出该车木材采伐证号,何时何地启运,哪个机关何时发放木材运输证件等相关信息,从根本上制止假运输证件使用。从源头保证木材运输的合法秩序。

3.2提高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检查站的检查、监督能力

林业建设已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林业做为资源产业,在商品经济和社会进步快速发展的今天,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林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越来越突出。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各级政府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木材凭证运输的检查、监督做为保护森林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得到加强。要保证木材检查站人员编制,以确保对木材运输的检查、监督力量;应为检查站配备执法车辆,以便木检查站追查闯关的运输车辆;应配备电脑等办公设备,以便于本检站对木材运输证件进行核实和鉴别;应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以便于检查苫布遮盖车辆及集装箱等隐蔽运输车辆;应保证检查站办公经费,以保证木检站工作无后顾之忧。

3.3重新调整机构设置及检查站站点设置

建议将林业稽查大队与木材检查站合署办公。以方便对违法运输木材案件的及时处罚。

林业稽查大队在各木材检查站设立稽查中队。木材检查站对违法运输木材实施暂扣同时,林业稽查便可以同时对违法运输木材进行立案处理。以缩短行政案件的办理时间,便于对违法运输木材行政案件进行及时办理。

重新调整检查站的站点设置。鉴于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建议重新调整木材检查站的站点设置。将木材检查站调整至交通要道。使木材检查站起到“一夫当关”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控制违法木材,无证木材的流通。

3.4加大对违法木材运输刑事案件的打击度

运输管理 篇12

oT MS成立于2013年,其产品包括o TMS云平台,手机移动端卡卡App、到哪了App。2013年8月,o TMS获得紫辉创投的天使轮投资,2014年7月,获得了来自经纬、百度、紫辉创投的A轮融资。目前已经有超过130家货主和物流公司每天使用o TMS系列产品,管理运输订单。

4月21日,在oT MS的产品体验会上,o TMS联合创始人及首席运营官段琰详细解读了国内第一家真正的社区型运输管理平台———oT MS解决方案。他认为,o TMS(openTransportM anagementS ystem)是“互联网+”时代改造传统运输产业链的产物,将加速产业进化。

会上物流沙龙联合创始人潘永刚博士和经纬中国副总裁熊飞还分别从投资观察者和物流信息化专家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公路货运业的现状和物流投资热点的前瞻。

o TMS创造性地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物流运输行业相结合,提出了“运输互联”的理念,它通过”Saa S平台 +移动App“的模式连接运输,将货运环节中的货主、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公司、司机和收货方无缝连接起来,打造一个基于核心流程的、透明且开放的生态系统。也正是基于这一理念,o TMS针对物流运输中的不同使用方,推出了“PC端网页版软件 +2个移动客户端”的模式实现功能互补,将彼此连接成为一个全流程的透明化信息管理平台,帮助物流运输业的各方实现订单信息的实时同步,大幅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其中,PC端网页版的“o TMS云平台”是针对货主软件和承运商软件,它为货主无缝连接多级承运商,可实时监测货物状态,灵活生成各类报表以方便货主实施管理。各级承运商也能使用该云平台来实现在线接收订单,并管理下游多级分包商和司机。而针对司机的APP—“卡卡”不仅能帮助司机连接运输公司,获取订单,还为他们反馈运输路途状态建立了通道。同时,借助智能手机的定位功能,货主可及时了解司机的位置,进而做到把控运输进程“了然于胸”。“到哪了”是针对收货人人群的移动客户端,作为货运链条中的最终方,收货人可通过“到哪了”的客户端查看货运的进程,及时得知异常情况,并在收货后对运输服务进行评价,获得如同电商购物“快递式”的货运体验。

上线两年来,o TMS运输互联解决方案凭借其创新的互联网模式,赢得130多家客户的青睐。拥有Jack&Jones、Only、Vero Moda、Selected等众多品牌的服装客户绫致时装通过使用o TMS,把2个全国物流中心、28个区域物流中心、7000多家门店以及外部的30多家物流公司连接起来,全部订单在线传输、在线追踪反馈、电子回单、电子账单以及逐步推进中的握手交接,实现运输全程无纸化,使得绫致的运输全程更加透明,在提升内部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大量降低了运营与管理成本,向终端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段琰认为,“互联网 +”的科技浪潮已席卷而来,传统物流行业搭上互联网化的“快车”实现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微信连接人,o TMS连接运输。作为社区型运输管理平台的先行者,o TMS力求以创新的互联网思维,构建一个互联的运输世界,给客户带来全新的管理体验,创造更多商业机会。”

潘永刚博士在分析目前中国公路运输业现状时指出,中国公路运输市场每年有4万亿元的费用,是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其相对落后的管理模式却严重制约着运输效率的提升和资金流动。传统模式下,货运各方的信息管理复杂繁琐且相互独立,导致信息流动滞后,使货主企业无法及时而准确地获取在途货物的状况,货运公司不能合理调度车辆和司机。而邮件、电话等“过时”的管理方式仍占主导,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这种方式既不利于企业控制成本,也无法提升效率、保障信息精确度。落后的货运管理模式已难以追赶上目前物流行业高速发展的步伐,物流运输,这块坐拥万亿元市场规模的大蛋糕需要一种更高效、更智能和更一体化的管理手段。

潘博士认为,o TMS社区型管理软件的成功要素之一就是把国内运输现状的痛点作为一个理念性的基础,“货运是一个链条,传统的TMS是在链条上的某一个点帮助管理,没办法使整个链条全部信息及时互通,业务上及时交互;而o TMS这种社区型平台的出现使整个链条同时在线,物流就不再只是一个链条,更是一个网络。”

潘博士表示,o TMS采用的社区型的运输管理平台模式的不同点在于他是链条上多个角色组成的社区,能贯穿整个链条,使得中间过程都在这个平台上。当异常发生的时候,可以及时反馈让链条各方可知,让整个运输链条在线化,使得信息管理非常便捷。

作为o TMS的首轮投资人,经纬中国副总裁熊飞表示,之所以会认可o TMS,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非常看好物流信息化这一行业;其次是相对于之前物流行业常用的TSM软件,oT MS采用的Saa S软件天生具有颠覆传统软件的特质,它使得使用门槛大大地降低,并且具有成本优势和更良好的用户体验,“o TMS客服的概念就是我会千方百计地希望你成功,因为你成功了才会购买更多的服务。而且在过程中,如果有客户不用了或者没有用上,o TMS也会主动跟进,去了解如何优化客户的体验,这一点和传统软件有很大不同。”第三点考量是因为o TMS的团队具有多年物流行业的经验,非常了解行业过去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和痛点,这也是目前很多相关创业者的短板。

上一篇:格非系统下一篇:规划节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