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护理干预论文

2024-10-01

慢病护理干预论文(通用5篇)

慢病护理干预论文 篇1

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健康以及疾病的访治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老龄人口占据最多的国家, 也是世界范围内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约占12% (国外约占8%) 。关注和加强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疾病防治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慢病实行管理, 慢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控制, 住院不能解决其长期问题 (长期住院, 费用高, 不方便等) , 因此, 社区就诊及随访显得十分重要。发展社区, 让慢病病人在社区治疗, 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安全、方便、快捷、有效、价廉的优质服务。我们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负责服务的城南片区, 有慢病的60岁以上老年人高达15220余人, 我们在对老年人慢病管理和护理干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 社区慢病的调查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城南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

已在城南社区服务中心建档的老年人。

1.3 调查结果

1.3.1 已建档的慢病情况统计

对已建档老年人的慢病病人数、7种慢病患病数等情况统计 (表1) 。

1.3.2 健康教育处方

从表2反应出我们5年来老年人建档、诊断检查治疗情况, 以及对慢病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和针对个体开的健康教育处方等 (表2) 。

1.3.3 七种慢病所占的比例

对老年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七种慢病进行统计, 所占的比例见表3。

1.3.4 每年度慢病排名

我们对每年度慢病老年人进行排名, 情况见表4。

上述各项社区慢病的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慢病病人数逐年递增, 并且高血压居首位。

2 建立家庭档案

由社区护士完成, 主要记录家庭情况, 家庭成员中的慢病情况, 如:主诉、症状、家族史、发病时间、用药情况并制订社区护理计划。

3 社区护理干预

(1) 正确认识疾病, 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告诉病人或家属慢病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

(2) 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干预:如吸烟、酗酒。

(3) 不良饮食习惯的干预 (1) 加强饮食知识宣教, 使居民了解和掌握健康饮食的知识, 认识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2) 加强膳食指导, 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 根据慢病制订合理的食普, 指导人群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4) 运动不当的护理干预, 老年人运动要讲科学性, 根据老年人的慢病情况制订个体化锻炼计划, 在保证活动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同时, 又要使锻炼得到长期坚持。选择适宜老年人的运动, 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美国运动学会推荐:老年人运动的适宜心率是110~130次/min, 每周3次, 每次20~60mim。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运动, 并告知社区医生, 以便调节运动计划。

(5) 健康指导, 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指导患者或家属相关技能操作 (如血压、血糖的监测) 。

(6) 减轻心里压力, 压力可增加逆向调节激素, 可加重疾病或忽视疾病症状。采用松弛疗法, 舒解心里压力。

(7) 心理平衡, 保持良好的心境, 使机体免疫力能处于最佳状态。

(8) 养成遵医行为, 按时服药, 在老人的用药过程中, 力求简单方便, 指导对常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 定期随访。

(9) 并发症的预防, 根据各种慢性病急性发作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预防等。

(10) 症状和体征的控制, 如肿瘤疼痛的控制, 慢阻肺痰液的排出等。

(11) 家庭血压计与血糖监测的使用指导, 教会正确使用, 并定期校正, 保证它的准确性。

(12) 卫生指导, 包括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 如房间通风等。

(13) 睡眠指导, 根据老年患者睡眠少和易醒特点, 建议有稳定的生活规律, 多户外活动, 夜间不饮或少饮等, 睡前洗热水脚等, 必要时遵医嘱服安眠药。

(14) 强化慢性病人健康非药物干预管理, 使慢病得到控制,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我们通过对社区老年服务所取得的成效表明:社区老年慢病管理和护理干预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 这还有待于与同行探索!

摘要:德阳市城南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已经五年, 通过我们建档、搜集资料、调查并做了具体分析, 结果表明:84%的老年人都存在着慢性病病, 7种常见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达50%, 从构成比中显示:高血压、肺部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占据前四位, 我们针对疾病普的情况, 对属本辖区的老年慢病进行了管理, 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 并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讲座, 实行慢病管理, 以及心里护理和护理干预,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社区,慢病,调查,管理,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刘素珍.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1~130.

[2]周萍.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3]赵丽蓉.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3 (6) .

[4]马英.老年人群慢病的社区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护理杂志, 2007 (135) .

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篇2

糖尿病足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截肢率和死亡率非常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避免糖尿病足发生,精心的护理治疗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把糖尿病防治的主动权交给患者自己,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消除足部隐患,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对通辽经济开发区50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糖尿病患者108例,男59例、女49例,并发糖尿病足10例,医护人员对这1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精心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使10例患者均得到治愈。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临床表现有下肢麻木和疼痛、双足痛、温、触觉障碍,受伤后足部易破溃,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慢,容易形成坏疽,导致无法愈合而截肢致残。因此,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消除足部隐患,降低截肢致残率。对于糖尿患者来说,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其足部不受到所有相关的伤害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检查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消除已知的危险因素:①既往有足溃疡史(与从事职业密切相关)。②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足部麻木、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足部发热、皮肤无汗、肌肉萎缩、腹泻、便秘、心动过速);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足部发凉)。③周围血管病变(足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④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脏病变,特别是肾功能衰竭以及视力严重减退或失明)。⑤足部畸形(如鹰爪足、压力点的皮肤增厚、夏柯关节病)和胼胝。⑥个人因素(肥胖、吸烟、酗酒、社会经济条件差、独居生活的老人、糖尿病知识缺乏和不能进行有效的足保护)。⑦鞋袜不合适。

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血糖监测:血糖应控制在餐前160~180mg/dl,餐后200mg/dl,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身体抵抗力变差,较易感染,所以应通过以下方法控制好血糖。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分为四大类,即黄脲类、双胍类药、a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科学的综合治疗,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须坚持每天注射胰岛素,才能保证健康的生活。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无法继续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出现急、慢性并发症,应激状况或糖尿病病情加重时,胰岛素是最有效的治疗。②饮食疗法:任何一种类型的糖尿病,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都需要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合理的选择膳食,把握食物的量,安排好进餐时间,并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保持健康的心态来实现积极、自由、正常的人生。糖尿病足患者饮食要注意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定食定量、少食多餐,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高纤维饮食,利于控制血糖、减肥和通便。饮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糖少盐。适量饮酒,坚决戒烟。③运动疗法:运动可以改善葡萄糖的利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持正常体重,有利于糖尿病的病情控制。但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年龄、身体条件和不同的病情采取适当的运动。运动时应注意:不要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作用高峰时进行运动。热身以及慢慢结束可以帮助免受运动损伤,并常检查足部。如果条件允许,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糖变化。注意常饮水。④糖尿病教育: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重视患者的情绪反应,向患者说明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认识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1],但绝非不治之症。⑤血糖的监测:坚持长期糖尿病监测,了解自己的病程,掌控糖尿病治疗的主动权,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很有效的,可定制专门的糖尿病监测日记,动态记录。定期与保健医生联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指导患者进行足部护理:由于神经性病变会导致恶劣的后果,就要每天严格地观察双足,当一个糖尿病患者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和足部护理方法,就能减少患严重足部疾病的危险。①每天睡前用温水(最好是38℃左右)浸泡双脚15~20分钟,检查双足是否有水疱、伤口、划痕等,并检查脚趾之间,仔细擦干。②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冬天,要穿棉袜、棉鞋,患者洗脚要先下手,后下脚,手是敏感的,而腳对热已经不敏感了。③购买新鞋新袜时,一定要宽松、舒适,避免过紧,最好能穿专门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糖尿病治疗鞋”,其内衬柔软平滑,鞋头空间大,鞋底衬垫可以分散压力,能避免局部皮肤组织承受巨大压力,防止溃疡的发生。④剪脚趾甲时,不能剪得太秃,剪刀要平着剪,不能往里剪,以免合并甲沟炎,易感染也不容易好。对于易于干燥的脚,可使用薄薄的一层润滑油脂,例如婴幼儿润肤露。⑤避免在脚边使用电暖气、热水袋等,以免烫伤。⑥不要随意修剪脚上的鸡眼或结痂,应该找医生,糖尿患者脚的任何问题都应慎重,否则后果严重。⑦糖尿病患者每晚临睡前都应自查脚底,如果已发生足部溃疡时,应上医院进行治疗,可先用2% PVP液消毒局部皮肤,然后用红外线照射15~20分钟,再涂上面得邦软膏和珍珠粉少许,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2次/日。

参考文献

慢病护理干预论文 篇3

1 开展基层慢病护理管理工作的方法

1.1 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启动前,把基线调查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及时调配工作人员,外送护士参加全科护士培训班,组织开展了基层慢病护理管理知识岗前培训、双语培训和流动培训。、

1.2 加强宣传,促进健康行为

为做好基层慢病管理,基层医护人员需加大对慢病发生、发展、转归方面的教育,普及有关慢病防治知识,增强患者对慢病的认识,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血压、血糖监测。

1.3 转变模式,上门服务

专门为基层护士印制了“联系卡”发放至居民手中,护士通过转变服务方式,主动上门为居民测血压、监测血糖、开展健康教育等,一方面了解了患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还可分析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2 存在的问题

2.1 公共卫生保健意识淡化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卫生保健意识却仍然低下,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低,“重医疗,轻保健”现象仍比较严重。

2.2居民对护理工作缺乏信任

过去功能制护理在大众心目中形成的护士形象就是执行医嘱、打针送药,由于基层慢病护理管理工作开展时间短,患者对护士的健康建议不信任而不愿采纳,随后还要询问医生,导致部分护理人员不愿在基层工作,认为护士价值得不到体现。

2.3 多元文化及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新疆少数民族众多,懂双语的护士少,工作开展难度大。近年新疆一些不稳定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导致基层护士在开展慢性病管理上门主动随访时,患者家属不愿开门。

3 对策

3.1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保健意识

利用媒体大力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印制双语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利用上门随访、定期讲座、门诊接诊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重点针对慢性患者,通过举办培训班(群体教育)、个别指导、组织患者间相互交流会等帮助提高健康行为形成率。

3.2 增强基层护士队伍力量,提高护士素质

①增加护理队伍人员,在基层护士队伍中大力开展“双语”学习,适应边疆特点,并选择身体素质好、医德好、愿意在基层服务的护士开展工作。②引导基层护士转变观念,转变在病房等待为患者治疗到主动上门开展服务,转变单纯执行医嘱到积极参与社区诊断、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保健等,深入开展“责任医生护士团队上门服务”,进行重点签约管理,护士要与基层医生密切配合开展工作,才能不断满足广大农牧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③加大基层护士的培养,提高素质是关键。基层护士必须技术全面、知识丰富,除应具备一般护士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学习预防保健等知识,才能赢得信任,基层慢病护理管理才能长久地开展下去。

3.3 针对基层需求开展不同人群护理服务

长期慢性患者的基层护理需求较高,必须在先期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开展护理服务,进行随访追踪,开展连续性护理服务及个案管理;对适宜人群开展家庭病床护理及心理护理服务,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要及时签订医患协议书,以免引发医疗纠纷。

4 结语

我县基层慢病护理管理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存在公共卫生保健意识淡薄、居民对护理工作缺乏信任、多元文化及不稳定因素等诸多问题。日后工作中应努力克服这些问题,为广大农牧区居民的健康提供保障。

摘要:高血压和糖尿病为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单纯住院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措施则可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基层慢病护理管理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重要,基层护理工作必须拓展到预防、保健等方面,转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才能不断满足健康需求,为慢病患者提供连续、有效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慢病护理,护理管理,基层卫生,边疆,体会

参考文献

[1]王树香.当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109-110.

慢病护理干预论文 篇4

(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51)【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护理干预指导痛风患者日常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运用护理干预方法科学指导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33例痛风患者的日常治疗护理工作,使该33例痛风患者减少了痛风的复发,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作为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护理干预法给予患者及家属长期而连续性的、有针对性的日常护理指导,用丰富的专业知识, 娴熟的护理技能, 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患者从心里明白痛风与饮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主动自觉的参与饮食调养和控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痛风的发生,遵医嘱服用药物,接受正规的治疗及定期复诊,能有效的减少痛风的复发。通过护理干预指导患者的日常护理能有效管理好痛风患者,不断提高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痛风的诊治预防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护理干预; 痛风; 日常护理【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92-01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代谢性疾病,早在几百年前就有医学文献记载。1679年荷兰科学家首次发现人体关节有尿酸晶体(尿酸盐沉淀物),病根所在及嘌呤紊乱[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逐渐成为与现代经济发展和有密切关系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难以根治,易复发[2]。我科自2009年以来住院的痛风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运用护理干预方法科学指导日常治疗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自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3例痛风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65岁,其中29例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入院,足第一跖趾关节炎18例,跗骨关节炎9例,踝关节炎2例。4例以趾骨关节痛风石结节入院。33例患者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增高29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增高有31例;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尿素氮升高)3例;尿液pH值均小于或等于5.0~5.6。2.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运用护理干预方法科学指导33例痛风患者日常治疗护理工作。2.1心理疏导:由于痛风常以急性关节炎症状,夜间突然发作剧烈,以红、肿、热、痛开始,72 h达到顶峰,患部疼痛难忍,被迫制动导致运动受限,患者常表现出焦虑不安,情绪郁闷。我们应关心体贴患者,使他们感受被关怀的温暖。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告诉患者该病通过正确的饮食方式、积极治療是可以治疗和防止该疾病复发的。同时取得家属积极配合,使病人情绪稳定,减轻思想上的苦闷,避免过度劳累、紧张而加重病情。以达到预期疗效。2.2 饮食指导:(1)饮食宣教:采用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饮食的宜忌,讲解各种食物中嘌呤的含量,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强调调整饮食结构是预防痛风发作的重要环节。(2)严格掌握饮食原则,减少血尿酸来源,促进血尿酸排泄,限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3]。1) 控制蛋白质供给。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kg体重应摄取0.8~1g的蛋白质,全天在40~65g,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蛋类,因牛奶、鸡蛋无细胞结构,不含核蛋白,可在蛋白质供给允许范围内选用,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和卤肉[3]。2)节制饮食,控制体重,可有效控制高尿酸血症。最好能低于理想体重10%~15%,但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以每月减1kg为宜,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3]。3)制定膳食卡,限制嘌呤的摄入,尽量减少外源性核蛋白摄入(如海鲜、动物内脏、菠菜、菌类制品、豆制品、花生等),以降低血尿酸含量,减少尿酸盐在人体内的沉积,从源头防止或减轻痛风急性发作[4]。正常人膳食中每日可供嘌呤600~1000mg,痛风患者每日应控制在150mg以下[3]。在急性期、缓解期禁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浓肉汤、海鱼及各种酒类。可增加人体碱性食物摄取,如牛奶及奶制品、蛋类、咖啡、巧克力、米、面、玉米、马铃薯,各种蔬菜、水果等,从而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浓度,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促进尿酸排泄[4]。4)鼓励多饮水。 饮水量每日在3000 mL以上,使24h尿量保持在2000 mL以上,以促进尿酸的排泄[2]。2.3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可以预防痛风的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减少胰岛素抵抗性[3],运动量一般以中等运动量为宜。运动种类以散步、骑自行车、游泳、小运动量健身运动等耗氧量大的有氧运动为好,以出微汗为度,避免剧烈运动使有氧运动转为无氧运动,使代谢产物乳酸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加,诱发痛风复发。2.4生活起居指导。指导患者起居有常,不可过劳,防止受寒过劳,注意双足的保温,易发部位不要裸露,不可风吹、湿冷等。穿保暖、宽松适度的鞋,少走路避免损伤[5]。2.5指导合理用药。严禁盲目用药或擅自用药,尤其是阿司匹林、青霉素、利尿药等,这类药物有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的副作用,而高尿酸常使痛风发作,引起脏器器质性病变,甚至痛风性肾病肾衰等[5]。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或秋水仙碱,以消炎镇痛。当关节疼痛缓解后,给予别嘌呤醇0.1g每日3次或立加利仙50mg每日1次,以抑制尿酸的生成或促进尿酸的排泄,同时给予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的排泄[6]。2.6定期复诊。痛风患者常在治疗后关节红、肿、热、痛,行走困难等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就自以为该病已痊愈,放弃复诊。实际上症状、体征虽消失,但血中尿酸仍持续高位,如果不经正规治疗,血中尿酸不降自正常随时都有发作的可能,长期下去就会对心脏、肾脏等多脏器功能造成损害。因此,要告诫患者定期复诊[2]。二、结果33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科学指导其日常治疗护理后,关节疼痛症状全部缓解,血尿酸、ESR、CRP降至正常,3例血肌酐、尿素氮增高的患者其肾功能也恢复正常。三、讨论痛风由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7]。

痛风发病率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升高,有研究表明,痛风常与某些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并发,痛风是上述疾病的危险因素[8]。而人们对痛风的知识知晓较少,常在日常生活和预防诊治上进入许多误区。因此,通过护理干预指导患者的日常护理对痛风的诊治预防有重要意义。预防痛风的发生,减少痛风的复发是护理干预的主要目标。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用医学知识正确的评估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 分析导致疾病发生的诸多因素, 并针对不同的对象运用护理干预法给予患者及家属长期而连续性的、有针对性的日常护理指导,用我们丰富的专业知识, 娴熟的护理技能, 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患者从心里明白痛风与饮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酒戒烟和心理平衡可有效降低痛风的复发,主动自觉的参与饮食调养和控制,遵医嘱服用药物,接受正规的治疗及定期复诊。才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管理好痛风患者,不断提高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预防痛风的发生,减少痛风的复发这一护理干预的主要目标。参考文献[1]黄力拉,朱刚劲,李丽影.门诊痛风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23)[2]杨艳芬.痛风患者的社区生活干预与护理体会[J].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4:95-96[3]张凤玲.痛风患者的饮食护理[J].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7):416[4]张海霞,胡少华,曾中州.痛风患者的日常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7(1) :96[5]裴月辉;杨筑春.痛风病的护理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5[6]王敬联,陶杰梅,宁晓然,田溢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与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7):607[7]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十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06,2364 [8]IwataniM,WasadaT,JwamotoY,et al.Insulin sensitizer and urate metabolism.Nippon Rinsho,2000,58:430-434.

慢病护理干预论文 篇5

【关键词】肺炎病人;护理干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7-8231(2011)10-1749-02肺炎是肺实质(包括人体的终末气道以及肺泡腔等部位)的炎症。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而且在我国的发病率极高,在各类患者的疾病死亡原因中占第5位。肺炎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高,主要和下列因素相关:病原学诊断困难、病原体的变迁、易感人群的结构改变、肺炎病人的发病机率增高、使用不合理的抗生素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人群的贫困化加剧等原因。现回顾分析92例肺炎患者的护理经验,将肺炎疾病的护理干预以及观察效果做出总结,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92例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在22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岁,其中,大于60岁的患者55例,占59.8%。肺炎患者的最短住院时间为6天,最长住院时间为7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42例患者患有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病等疾病),20例患者同时患有2种以上疾病。

1.2护理方法

1.2.1饮食护理:对于肺炎患者的饮食要注意调节,首先,患者要尽量多饮水,而且吃易消化的食物,利于湿化痰液,达到及时排痰的目的。其次,肺炎患者常常伴有高热,患者的机体消耗大,故应该进食高能量,高蛋白而且易消化的食物,最后,应该适当吃些水果,增加患者体内的水分以及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维生素c能增强患者的抵抗力,而维生素A则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呼吸道粘膜。

1.2.2心理护理:疾病的发生以及恶化,都和人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肺炎应避免过度焦虑、忧郁、紧张等因素的刺激,努力保持乐观地情绪,保持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并且,结合患者的失落、自卑和自我封闭等心理,耐心讲解疾病与负性情绪的关系,比如不良的心理状态会激发身心疾病发生,并引起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鼓励患者寻找生活的乐趣。如果患者心里憋闷,护理人员还应该给患者提供场所,供应书报或者漫画等,让患者忘记院期间的烦恼及痛苦。另外,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控制情绪,并自我调节。患者要对疾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适应角色的改变,抛弃一切不利于身体健康恢复的心理状态。总之,要进行多方面的心理干预,减轻并消除患者的致病心理因素,有效防止疾病恶性循环,以此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充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3 临床护理 :肺炎患者往往伴有多种类型的疾病,使用的药品种较多,并且输液量比较多,输液时间也比较长,这要求护理人员在输液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输液的速度,以免诱发患者的心衰以及肺水肿。在进行输液前,要询问患者时候有过敏史以及禁忌证等。如果患者有过敏体质,那么,在对患者用药时,还应该注意观察。对糖尿病患者应该禁用葡萄糖输液,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以及肾病的患者,尽量少用或者不用盐水来输液等等。而且,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防止输液的针头脱出,血液回流等问题,一经发现,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吸氧对患者的肺、脾、脑、肝、肾等器官的衰老和发病都能起到延缓作用,这样可以减少并推迟患者的发病,对患有哮喘、肺气肿、慢性气管炎等疾病的,吸氧能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进而缓解患者痛苦。最后,多数患者表现为咳嗽无力等症状,往往是因为痰液粘稠,排痰困难,进而加重感染。口服、静脉补水能有效是稀化痰液,使用去痰剂或者超声雾化也能促进排痰。

1.2.4出院指导:嘱咐患者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吃易消化高蛋白的食品,并且合理安排患者一日三餐,增加营养。而且,肺炎患者要少吃凉食,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及一些油性大难消化的食物。肺炎患者要居室环境保持在l8~25℃之间,适当通风,在控制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应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空气的流通以及湿度的调节。其次,建议肺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进行锻炼,并逐渐增加每日的运动量。患者患肺炎后,机体内部各脏器的功能要逐渐恢复,因此,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量。最后,肺炎患者要戒除吸烟的不良习惯,吸烟对人的呼吸道损伤巨大,会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细胞,并降低呼吸道的局部抵抗力。长期吸烟甚至会导致肺炎复发。

1.3疗效标准:患者治愈的评价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胸片检查出肺部得片状阴影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患者治疗有效的评价标准:患者的症状基本缓解,患者的肺片显示患者的肺部片状阴影较之前有所减轻。患者治疗无效的评价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并不明显,患者体征无好转,胸片检查状况无好转。

2结果

本组92例患者中,治愈60(65.2%)例,有效22(23.9%)例,无效12(13%)例,总有效率较高,为78.2%。

3讨论

通过有效对肺炎患者进行护理,发现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提升,值得广泛推广。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的康复。肺炎疾病是当今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之一。患者常常因生理机能和各器官功能的衰退,进而导致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下降,进而容易患上肺炎。预防肺炎的发生就非常重要。每年的冬春两季,肺炎患者外出时应格外注意保暖,而且,在必要时还应注射相应的免疫制剂,增强肺炎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

与此同时,肺炎患者还要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并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进行患者的康复护理时,应该保持护理室内通风条件良好,室内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患者感冒的机会,以此防止肺炎的复发。广大医疗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炎做出准确的诊断,仔细做好鉴别诊断工作,使肺炎患者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进而提高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爱仙.高龄肺炎患者40例护理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3):294.

[2]刘妍,何立平.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观察效果[J].护理研究,2006,20(6C):1619.

[3]李燕明,孙铁英,刘敏,吴东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3期

上一篇:费米系统下一篇:小学英语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