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探究

2024-08-15

新模式探究(精选12篇)

新模式探究 篇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新的创新与新的探索。面对教育改革新的步履, 我们对小学的作文教学也进行了新的创新与新的探究。自从学习“洋思”教育开始, 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进行尝试性教学, 初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此, 在这里进行浅显的交流与研讨。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困惑与很难解决的问题, 常常无从下手。往往以教科书要求的口语与习作要求教学后, 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大多数还是文不对题, 或如流水账, 教师们也都采取了要求学生写日记、写读后感等常规性的作文教学与教育。同时, 我们也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和参与的社会活动带领学生进行习作, 但大多没起到良好的作用。为此, 我们觉得我们的教学方法还是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所以我们只好另辟蹊径, 这次果然奏效。

一、用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就从学生喜欢玩游戏, 爱看动画片, 酷爱读漫画入手。从他们喜欢的途径, 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的尝试。首先我们从学生那里得知学生喜欢哪些漫画书, 了解他们喜欢的程度, 从中我们选取一些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漫画书, 进行创新性的尝试。我们把学生喜欢的漫画书中的文字内容删除掉, 然后把这些漫画书复印下来, 发给同学们, 让他们依据漫画书上描绘的图画内容, 进行语言文字上的编辑, 来促进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因为他们对这些漫画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所以当他们看到熟悉的画面时, 很容易接受文字上的编辑, 首先打消了他们心理上的一个“难”, 他们在欣然接受的同时, 开始了对这本漫画书的画面进行回忆与二次创作。因为他们往往看的是热闹, 很多时候, 忘记当时漫画上的语言描述, 这样, 一本漫画书, 同一个画面, 却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故事。当同学们把自己的故事依据漫画的画面添加完成的时候, 他们学写作文的任务也就很快完成了。学生知道了写作文的过程, 就是生活故事的再现, 也是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画面的文字描述。

二、用学生的作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形象创作

学生往往不能将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很好地描述下来, 其原因就是脑海中没有形象思维的痕迹, 也就是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让他们能够用语言文字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为此, 我们用学生的作文, 让学生进行漫画创作, 同学们依据上节课为漫画添加文字的训练, 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学生很快读完了作文, 了解与掌握了作文的内容, 他们开始通过文字内容, 绘画漫画了, 同学们的漫画多的有数十幅, 少的有五六幅, 同时他们把作文的内容有选择地添加到自己创作的漫画上了, 真是形式与画面多样, 选择的语言形式多样, 可是他们的主题还是一样, 展示的内容一样。画是形象的, 而作文是抽象的。我们用形象的画面, 解决抽象的文字, 让学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质的飞跃。让学生由不理解到理解, 由不知道到会应用。这就是作文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而高于生活的原因。

三、用形象的图画进行主题提炼

主题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关键, 不理解主题就无法进行写作。一个好的作文内容, 没有一个好的主题再现, 就好像一个非常帅气的小伙, 没有一头好的秀发一样, 让人觉得缺少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讲述雨中妈妈给他送雨伞的故事, 他就在作文的主题上费劲了心思。他用了送伞这个主题, 觉得太俗气了, 让自己的作文内容没等读者欣赏文采, 就几乎知道说的内容了;用雨中送伞来体现母爱的平凡伟大, 又觉得这个题目太陈旧了。他想了许久也没有合适的题目。后来, 他在一个晴天到公园里去玩, 在自己玩得很开心时, 天变了, 要下雨了, 不得不回家。可是自己还没玩够, 多么希望现在是朗朗的晴空呀, 就这么一想, 灵感促使他想起了一个作文题目———《掌上晴空》。果然, 这一题目既新颖又独特。一样的内容, 主题展示的高度就不同, 文化内涵就不同了。为此, 我们就借着这个故事, 通过一枚树叶, 让同学们拟作文的标题, 也就是主题。同学们起了很多作文题目, 如《绿叶》《书签》《珍藏》等等, 突然一个学生说了一个题目, 令我们教师很欣赏, 就是《绿叶对根的思念》。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题目时, 他说, 我爱唱歌, 我唱过这首歌, 也懂得这首歌的含义。一个形象事物, 让同学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可见学生的潜力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培养。

总之, 模式不是约定的, 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尝试, 新的作文教学的模式就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等待我们去挖掘去开拓。

新模式探究 篇2

凤县黄牛铺小学

陈玉娥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有: 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当前仍有不少课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系统遭到破坏,本应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究、寻求个性发展的“课堂”成了教师独挥教鞭、强力灌输、传道布施的“教堂”;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从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表现为

1.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僵化,导致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 课堂教学模式是发展变化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重地注重模式,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往往只流于形式,处于被动僵化的局面。实际上教学模式只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理论框架,实践早已证明:试图用一种教学模式去指导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现行课堂中,教师为模式的顺利展开而忽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使一部分学生课堂参与时间减少。现代教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常常是课堂实用时间差异造成的,在一系列的连续学习中,初始学习上微弱的实用时间差异可能导致后续学习实用时间差异的扩大,因此,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是当前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2.教学方法选择盲目崇尚新异

教学中要坚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而目前,过多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似乎粘上了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没有系统地整理知识的掌握是肤浅的,方法也只是表面,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无益的。记忆性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普遍存在“有教无学”,“教多学少”,“教多少学多少”等弊端,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思维性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必须的记忆、理解,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全身心地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固然好,但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学大于教”。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状况,过于疲惫,对学习必然为产生厌倦心理。3.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

就学生而言,存在着学习行为的受动化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学习材料靠学校来提供,学习目标靠老师来确定,学习任务靠老师来安排、学习行为靠老师来督促,学习过程靠老师来调控,学习结果靠考试来评价。缺乏个性意识,不能自觉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缺乏参与意识,课堂中往往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缺乏问题意识,仅仅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未能看到学习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让学习止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习起于提出新问题;缺乏合作意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仅靠自己的冥思苦想,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的形式并不多见,多方对话的情形也不常见;缺乏情感意识,忽略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缺乏反馈意识,不能自觉地、多元地反馈交流自己的学习信息,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

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因此,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

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应用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具体操作中,应坚持: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

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致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讨论、演示、操作、板书相统一。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总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高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3.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

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4.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着力于: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中介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探究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  新模式设计  评价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97

作业的布置和应用,对我们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业,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环节。作业对于我们检验和巩固教学成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作业对于我们改进和优化教学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反馈途径。可以说,作业布置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的教学成效。但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提到作业,大部分教师是既爱又恨,而大部分学生则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师对作业的爱,既源自于对作业环节的重视,也源自于对作业的依赖,而对作业的依赖,带有很多的复杂因素。课上不够课下来补,课堂的教学效率不够高,把很多希望寄托在作业上,所以,很多教师往往把作业布置当成是救命稻草。教师布置作业往往数量较多,难度不稳定,任务量较大,而且缺乏层次性、针对性,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繁重的作业,占据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影响到了学生的自由安排,同时,作业都是要求强制完成,跟随作业而来的,还有作业成绩、教师的批评、说教,学生自然缺乏对作业的热爱,做作业的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的效率也不高,自然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学生做作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就会陷入失望和重复的过程,而且,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教师对作业除了爱,又增添了恨的成分。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与教师对作业的应用有很大关系,教师怀着理想化的状态去布置作业,作业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造成了学生的负担,学生不能积极参与、配合,也就达不到理想的作业效果,教师又会陷入失望。那么,如何改进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必须探索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同时,在作业的评价和应用上也要积极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业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探索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要以尊重学生实际为前提。从教育层面而言,教育,目的在于教书育人。教书是途径,育人是目的。对学生的教育,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从教学层面而言,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三要素,要开展正常教学活动,必须要关注学习者。尤其是素质教育开展以来,更是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理念。新的课程改革是适应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我们教育的主要背景,它明确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在尊重和服务学生的基础上开展,作业环节,同样也不例外。对于作业布置和运用,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实际上进行,只有更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具体实际,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的具体实际,也才能更好地顺应学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既要充分考虑所有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求,做到有教无类,同时,还要兼顾不同学习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具体实际,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既要保持作业的整体性又要保证作业的多样化,才能让作业发挥出更好的效用。

首先,探索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要以科学合理适度为原则。以往的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往往成为题海战术的最为直接的典型体现,以数量多为最大特色,而且在内容上往往比较单一,难度上不稳定,重投入而不重效果。初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一定量的练习作为基本的支撑,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但数量必须是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的,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只是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我们在作业布置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讲究作业对整体教学目标的推动,讲究作业对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实际效果,讲究质量和数量的统一。

根据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巩固性的作业和提高性的作业、探索性的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设置一定的难度梯度。同时,数量上要适度,既能达到效果,又不至于让学生有太大负担,总之,要让学生易于接受。内容上尽量全面而且重点突出,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适宜的练习内容,形式上要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填空、选择、计算的练习方式,也可以留有空白,让学生自我补充,从而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或者提出问题。在作业的设置上,既可以提供套餐类的强制性作业,也可以提供自助餐式的可选择作业,还可以采用一些在线交流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填充作业内容。

其次,探索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要以改进评价、运用为支撑。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在作业的评价上,走的是简单化路线,往往只看到对错、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的考量,忽略作业评价的反馈作用。在作业运用上,也是前期建设和摸底工作做得不到位,而把重心放在后期的修补工作上,造成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浪费。作业也往往采用的是教师讲题、学生做题、教师讲题的传统模式,延续的是一贯的低效做法。笔者认为,探索初中数学作业新模式,要以改进评价、运用为支撑。

在作业评价上,要更综合、更科学、更多样,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反向推动力和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促进作用。比如,除了对错,多一些理性的统计,对学生错得多的内容,多一些为什么的分析,多从自身的教学找原因,而不是一味批评学生。除了对错,多看到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除了进行横向比较,还要对每个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进行一个纵向比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建设,更加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纠错、自我完善,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批改和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系统的评价和总结,就会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好。在作业的设计上,要从更广的层面、更深的层次去考虑,让整个的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服务于教学目标的相互统一、相互配合得浑然天成的过程。

“生本课堂”新模式探究 篇4

在详细讲解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和余弦公式》后, 由于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比较简单, 我作了大胆的尝试: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教学交给学生.三个平行班级自愿产生了三名同学来讲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在他们准备阶段, 我提出了四点要求:①将本节内容彻底读懂;②备课要详细, 思路要清晰, 在课前要试讲一遍;③例题自己任意选取;④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留半节课点评.接下来三名同学就自行备课, 我并没有给予任何帮助.下面是这三名同学上课的主要步骤:

【片段1】 英语 (1) 班朱栋峰同学执教

1.复习回顾

sin (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

sin (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

cos (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cos (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2.讲解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出推导tan (α+β) 的过程, 得出undefined.并且在推导的过程中提出:为什么采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αcosβ?由学生讨论解决此问题.而tan (α-β) 的推导是请同学在黑板上完成的.

3.例题讲解

已知tanα, tanβ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求tan (α+β) 的值.

此题目由同学在下面讨论, 而后请同学到黑板上完成.采用的方法是求出方程的两根, 即tanα, tanβ的值, 再代入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求出tan (α+β) .

最后老师介绍了第二种方法: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 直接求出tanα+tanβ和tanαtanβ, 整体代入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求出tan (α+β) .从而结束了本节课教学, 总共花了22分钟.

【片段2】 英语 (2) 班孙婉婷同学执教

1.复习回顾

sin (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

cos (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sin (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

cos (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2.讲解新课

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切公式:undefined, 将其中的β换成-β得到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并且分析这两个公式, 用黄色粉笔将公式中的符号重点突出.

3.例题讲解

例1 计算:tan15°, tan75°. (此例题由老师示范讲解)

例2 求证:undefined. (此题由学生上黑板完成)

例3 已知:tanα, tanβ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求tan (α+β) 的值. (此题由学生上黑板完成)

例4 化简:tan12°+tan33°+tan12°tan33°. (此题由老师讲解)

例题的讲解速度比较快, 题目的难易跨度比较大.

总共花去25分钟的时间.

【片段3】 英语 (3) 班陈登涵同学执教

1.复习回顾

sin (α±β) =sinαcosβ±cosαsinβ

cos (α±β) =cosαcosβ∓sinαsinβ

2.问题引入

由学生上黑板计算:sin15°, cos15°, 老师问:tan15°等于多少呢?由undefined可以求出其结果.那么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解决吗?能否类似于计算sin15°, cos15°, 直接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求tan15°呢?揭示课题 (板书: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

3.讲解新课

由老师在黑板上推导出了两角和的正切公式:undefined, 再由学生上黑板类推出两角差的正切公式.接着对公式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用此公式解决了计算tan15°的另一种方法.

4.例题讲解

已知:tanα, tanβ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求tan (α+β) 的值. (此题由老师评讲)

最后进行总结, 总共花去了30分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三名同学的讲解各有其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他们的尝试让一直在旁边静观的我悟出了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学生需要的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是学生好学的模式, 即“生本”培养模式.

一、必须营建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

由于“老师”就是自己的同伴, “学生”就是自己的同学, 所以“师生”之间没有距离, 课堂气氛始终都很轻松.虽然三名同学上课都比较粗糙, 但三节课都充满了活力, 并且课堂效果也很不错, 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同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有此收益与其上课情况并不成正比, 也就是说老师上这样的课远远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课后95%的同学反映非常喜欢上这样的课, 同学上课不会紧张, 能放松心情, 注意力特别集中.由此让我明白, 营建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 快乐、愉悦的情绪与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 对思维活动具有强化的功能,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可以促使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 自主地参与数学“研究”活动, 自如地与教师、同学沟通信息.进入了这样的心理状态, “生本”理念才能真正凸显出来.

二、必须建立体验教育形式

虽然学生只是二年级的学生, 并且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但作为师范生其教学模式应与普通高中有所区别.体验教育模式就是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理论基础, 为师范生们构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 使其在教育体验中认识自我、感悟文化,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 在教育体验中学会自我反思和提升.82%的同学都要求这样的课要经常开, 尽量让每一名同学都有机会站到讲台上, 提前锻炼自己上课方面的能力,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作好准备.

英语 (1) 班的朱栋峰同学在上完课后, 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老师, 知识量一定要多, 不管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为了毕业以后成功地担任教师这一角色, 我要从现在开始多看课外书, 上课更认真地听讲.朱栋峰同学的数学经常不及格, 但从这次当了“一节课老师”之后, 他上课的表现积极多了, 并且能及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数学学习进步很明显, 班主任也反映他在其他学科上的学习也比以前认真许多.

让学生体验做老师的感觉, 也让学生自己明白什么样的学生是老师喜欢的学生,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让其知道目前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直觉意识

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三名同学在新课引入时, 都复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 但描述的顺序不同, 其中孙婉婷的回顾顺序与学生的直觉正好相反, 但此顺序能更形象地体现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证明步骤.我认为让学生意识到这一冲突, 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提高数学直觉认知能力.另外两名同学的回顾顺序也没有按照课本上知识呈现的顺序, 都是先复习正弦, 然后是余弦, 这样能水到渠成地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学生这样的设计让我明白, 讲课时要有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感觉, 如推导正切公式先呈现正弦, 就让学生直觉上感到了接下来推导公式的方法, 讲课时也能很轻松, 长此下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意识, 更能让老师的讲课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创设条件, 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做“一堂课的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三名同学在上完课后都反思道:在上课之前有很多顾虑, 害怕出丑, 担心自己的字在黑板上展现出来同学们会不会发笑;担心同学们不支持、不配合……但是开始上课时, 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使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了.其中, 孙婉婷同学在上完课后说:人只有自信, 才能自强不息, 才能为自己的愿望或理想而努力奋斗;只有自信, 才能有必胜的信念, 才能有勇气攀登科学高峰.当今世界正处于激烈的竞争中, 唯有努力表现自己的才能, 发挥自己的价值, 相信自己, 努力创造并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 才有成功的希望.这些体会, 让其他学生感染到成功的喜悦, 让上课本人发现了自己的创造潜能.

课后64%的同学反映, 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走上讲台, 体验这份感觉, 感受那份成功的快乐.由于条件的限制使得这样的机会很少, 但我觉得可以在评讲练习或试卷时让同学走上讲台评讲一道或两道题目.这样既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走上讲台, 也能让习题课多了一种形式, 避免了习题课的枯燥无味, 让习题课多了一道彩虹.

“生本”培养模式的探讨, 从学生的角度去总结再回到学生身上, 其效果会更明显.在学生身上我看到构建学生迫切需要的培养模式, 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营建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体验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直觉意识;创设条件, 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因此,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不仅要仔细钻研教材、教法,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法, 从学生的学法出发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 使课堂里不仅有教师的教, 更有学生的学, 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实现“生本”培养模式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利平.关于小学教育专业生本培养模式的思考.大连师范学院.

[2]袁井梅.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名师之路, 2006 (3) .

新模式探究 篇5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须以《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标准,努力改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学生人文修养、人文精神、情感体验;重视写作与生活、阅读的联系,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教给学习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倾吐蓄积 阅读社会情感松绑鼓励 创造性思维

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喜欢作文的少(据笔者统计:初、高中分别是 6%、10%),对成绩不在乎的人多。作文教学的确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难在哪里?一是作文本身难。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字、词、句、段、修辞、逻辑等“硬件”,还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这对中学生来说确实有相当难度。二是教师指导难。作文环节的纷繁,令教师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之感,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三是教师作文指导的失误导致作文越学越难。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作文教学的特殊性,侧重于传授作文知识,讲作文技巧,而对写作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那些所谓的技巧很难排上用场,反倒使学生无所适从。而且,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作文指导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学生胡编乱造,被动应付,必然产生厌烦情绪。

可见,要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怕作文一老师有劲使不上的状况,对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正确认识是一个前提。在学生眼里,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作文技巧,而是题材的匮乏。这当然不是说学生己经掌握了写作技巧,而是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写作技巧或是无暇顾及或是根本没有体会。如果学生连文章都写不出来,那些技巧之类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吗?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精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从教学角度讲,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引,以使其“不吐不快”呢?本人在反复研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作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丰富蓄积,有源倾吐

倾吐,首先得有东西,否则,别说吐,就是挤恐怕也难以挤出什么来。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认识的积累。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泪泪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正是叶老教给我们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

当然,生活认识的蓄积,也包括阅读书籍等间接吸收知识的方式获得。《标准·有关阅读》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当然,开展课外阅读不能是“放马式”的,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其次要注意“三定”,即定时。定向、定位。“定时”,即定时组织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借书、读书;“定向”即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导向,及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可读篇目,也可指导学生订阅相应的报刊。“定位”即定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写读书随笔,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长此下去,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指导,有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倾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标准》)

我们知道,情绪是写作的启动基因。因此,激发这种心理意识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创设情境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学完《苏州园林》,教师布置一篇介绍某处风景点的说明文。教室里没情绪,怎么办?带着学生到风景地实地走一走,情绪便陡然高涨起来。有条件的学校,亦可组织学生参观工矿企业或参与某项社会活动,从而直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走出教室是创设情境的较好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教室里同样可以创设情境。我在教学中常使用“小品激情法”,就是在课前预先指定几位同学(可有教师自己)演练一小品,而后在课堂上当众表演,作文话题便由此生发出来。实践证明,此种形式颇能激发情绪,每次小品结束,学生情绪高亢,倾吐欲望十分强烈。

此外,就作文命题或所给材料引发讨论,或进行实物牵引,像一片枫叶,一只苹果等都能成为契机,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去,以激发倾吐欲望,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收获。

三.引导鼓励,促进倾吐

正如叶老所言,学生。中有了蓄积,会。不吐不快。,但这仅指出了青少年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后而产生的强烈的倾吐愿望。作为语文教师,则不仅要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同时还要善于引导,使其转化为写作行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标准》)

教学中,我通常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引导:

其一,开设论坛,促进探索,加强求异,发散等创造性思维训练。论坛的形式有多种,可以举行辩论会,就某些问题进行论辩式探索。如针对当前社会上的“追星”热现象、禁不得批评而跳搂自杀问题、中学生活主旋律的内涵等中学生生活中的热点焦点进行论辩。此外,还可以举办专题讨论会、写影评等多种形式的论坛,从而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倾吐欲望,据此写出的文章,内容充实,处处显示出同同学们思辨的锋芒。

其二,培养思考习惯,丰富生活认识储备,训练潜能迁移。生活离不开思考。所谓“行成于思”正点明了“思”的重要作用。看到玫瑰,有人欣赏它的美丽,有人责怪它的多刺,但有人却由此悟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重性。因而也必须辩证看待的哲理。灯光给人希望,白扬坚强不屈,凡此种种,无不是思的结晶,潜能迁移指的正是这种由日常生活现象引起的某种形式的思考,习惯的自然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定势思维在起着积极的作用。具备这种思维习惯,是能促使生活认识增值,从而写作时能有效倾吐的心理意识和思维技能所提出的高层次要求。基于此,一次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地点醒学生的这一认识,以促使其不断发展和成熟。

另外,具体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l、题目要松绑并切忌脱离学生实际,鼓励写真情实感。《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中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在作文训练中应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学生熟悉的事为基本内容,在作文选材、立意等方面,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可以发挥想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切不可以“事件要有意义,观点要正确”来束缚学生的手脚。

2、“由粗到细,由放到收”。宋人谢仿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之高论笔端不窘矣。”学生由于不会作文,不免有畏难情绪,老师鼓励他们大胆写,发挥其想象,抒发其胸臆,会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此谓之“粗”“放”。

3.提倡预先告诉学生下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事先收集必要的材料。文学巨匠茅盾不是说过:“伟大的作家,是以有史以来的全部智慧作为他们创作的准备的。”这样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作文时自然就得心应手了…(有时甚至可以允许那些作文基础差的学生仿照范文写作。)

4、批阅作文、(此处不用“批改”)时,要珍视学生的劳动,尽量少作删改。指出主要不足即可,评定力求用等级制,并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来。另外还可以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着眼,采用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学生自批、学生互批等。《标准》也提出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一句话,就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避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教给方法,有效倾吐

《标准》提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具体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观察的方法,积累材料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就观察而言,有掠影式观察、探索式观察、摄影式观察、反刍式观察、机械式观察、立体式观察等等,方法众多,不一而足。而积累材料主要表现在日记式或卡片式,是观察感受以及阅读的直接记录;因而可看作是写作的雏形。

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则一方面体现了写作者审题立意、定体拟题、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修改润饰等基本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对学生多进行象征、比兴、托物言志等写作技能的训练。而联想、想象、比较等能使材料增值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作文时有效倾吐的重要前提,因而要加倍重视。利用材料表现主题实际上是写作中的技能训练,方法繁多,不胜枚举。但一定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领会掌握,“关注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忌教师作„*股式”的机械灌输,扼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宝贵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朕:

①《论写作教学》叶圣陶

②《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③{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胡焕送

新形势下报社盈利模式探究 篇6

目前大多数报社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广告,其次是发行(以《参考消息》为代表,另外有些省报发行也是赚钱的)和印刷(主要是印刷厂承接自己报社报纸之外的印刷业务),再次就是有些报社开拓的第三产业。下面,笔者将与大家一起探究,报社该如何从以上几方面出发,实现保增长、稳增长和促增长。

广告,不容忽视的“大蛋糕”

这里,我们来谈谈报社如何根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合理利用报纸自身优势,不断创新,通过与即将或已经开始改革的企业深度合作分享改革红利来承接更多的广告。以下几个思路,可供同行们借鉴。

(1)顺应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与企业深度合作,尤其是与优质的上市公司合作,可以从报道该公司的软文广告入手,通过报纸的宣传报道让更多人了解该公司及其产品,再建议该公司在报纸上正式投入广告,从而使该公司和报社互惠互利,共同受益。

比如笔者所处的广西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目前正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如火如荼的地方国资改革,最近又资源整合新成立了广西汽车集团。那么,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作为当地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完全可以从此次改革中挖掘大的新闻题材,为这次改革呐喊助威。利用自身优势深入挖掘企业情况,让更多人了解广西汽车集团的前世今生及其相关产品,并以此为契机,从软文广告开始吸引广西汽车集团增加在报纸上的广告投放,甚至可以进行报纸广告与汽车产品等的置换,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合作成立4S店等一系列深入合作。这不仅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改革呐喊助威、添砖加瓦、锦上添花,更可以和改革中的企业一同分享改革红利,正可谓一举多得。这也充分发挥了地方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使其内在价值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2)报社还可以利用报纸版面和厂家产品进行置换,即实现广告置换。

比如上面提到的刊登汽车广告后,可以让汽车企业用汽车冲抵广告款,报社再以拍卖等形式将汽车卖出去。这种方式于几年前在广东南方日报社等报社就已经开始被采用。当然,除了汽车,其他产品如房屋、家电甚至是白酒饮料或日用品等都可以进行广告置换。

(3)报纸可以增设政策解读栏目,让更多的企业和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国家政策,如现在的央企和地方国资委主导的国资改革政策等。而这一举动的初衷,是让大家参与进来,献计献策,群策群力,推动改革,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和更多的人分享改革红利。

报纸可以增加创业专栏,响应李克强总理的号召,鼓励年轻人自主创业,通过深入挖掘读者身边自主创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成功案例,给即将自主创业的年轻人以启迪,同时让大家了解政府的各项支持和优惠政策。当然,在采访之余也可以和受访的创业成功者洽谈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其企业或产品,可以通过吸引其在报纸上投放广告等方式实现报社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发行,报纸盈利的基础

2011年后,笔者经常听到负责发行的同事说:“受互联网冲击,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看报纸,到处都是捧着手机的‘低头族’,订报的老年读者去世一个,报纸发行量就减少一份。”事实也的确如此,近两年广东省等沿海省市和内陆位于长江三角洲等发达省市近三年报纸发行量都在急速下滑。

那么报纸如何通过其自身的优势传递正能量,不断巩固和老读者的关系,发掘新读者呢?那就是让所有人都成为报社的“准记者”。

在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今天,每个人都可能是社会新闻的传播者。只要你捕捉的信息具备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这5个要素,那就说明你的信息具备了新闻价值。如果能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都表述得既清楚又生动,再加上吸引眼球的标题和具备视觉冲击力的事件现场照片,那么无论作者是谁,从这则新闻来看,这个作者就是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另外,有些新闻线索(尤其是负面新闻)也可以通过报社编辑的整理,在负面新闻报道中加入正能量,尽量将事件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刻画得生动,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就更能让新闻有深度、有内涵,给人以启迪。

无论是谁,一旦其提供了可以深入挖掘报道的新闻线索,都可以有稿酬,外加免费赠阅一个月报纸,让其有自豪感,接下来他会影响他的朋友圈,这也会吸引他成为报纸的忠实读者和粉丝。

第三产业,新思维打开新路子

报社通常都有自己的网站和微信平台,那么报社完全可以利用其自有的网络和微信平台销售通过广告置换回来的汽车、房屋、商铺、家电、日用品等商品,同时可以利用报社自己的发行网络对本地区通过网络和微信平台购买商品的消费者进行商品配送。与此同时,报社还可以与顺丰、圆通、韵达等知名物流企业合作,将报社发行队伍无法送达的地方交给物流公司配送,在合作过程中吸取物流公司的经验,不断培训自己的队伍,取长补短,不断让自己发展壮大。

报社还可以充分利用其发行或物流网络,发行人员在分发派送完报纸后可以顺便将县、乡、镇的香蕉、土鸡蛋、土猪肉等特产运回报社所在的省会城市再进行批发或零售。当然,这也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采购和销售渠道。这就需要有一群人去与地市县的乡村政府洽谈,同时与省会等大城市的农贸市场洽谈,建立畅通快捷的产销渠道。与此同时,报社还可以通过在报纸上设立农产品专版,及时披露产销链上的相关信息,甚至让本地区特产与国际国内的同类产品期货等对照解读价格趋势和市场供求关系,让农民了解更多的资讯。当然,报社最初可以采用赠阅的方式让农民养成读报习惯,再逐渐发展成农民很自觉地订阅报社的报纸,大家不要忘记,农村人口所占全国人口比例有多大。通过多种形式与地方政府深入合作,使报纸成为地方农民和城市消费人群、地方政府和地方农民、地方政府和报社多种关联人群的纽带,从而实现多方共赢。如果能让农民都养成读报的习惯,可想而知报社对整个社会、国家、民族的贡献该是多么大。

nlc202309031922

在印刷方面,报社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不断发展。印刷设备往往是报社最大的固定资产,目前很多报社都具备报纸印刷、商业印刷甚至包装印刷多元化发展的能力。因此,报社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个性化印刷,与地方乡镇合作实现特产包装印刷等多元化发展。正所谓,没有你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就看报社的领导者、相关的管理者和真正的执行者之间是否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是否真抓实干,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合纵连横,共辟天地

报社可以参与到地域传统媒体的资源整合中,从而实现党和国家要求的大媒体战略。如果像本文前面所说和企业合作,不断提高广告收入是“合纵”的话,那么省报和地市级报纸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就是“连横”了。

现在已经有了将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合并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省市报社进行合并。那么,各省市报社如何真正做到“连横”呢?下面笔者就以自己所处的广西地区为例进行阐述。

在广西地区,可以将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北海、防城港等地所有地市级报社都合并到广西报业集团中来,而各地市级报纸可转化为广西日报的一个地区版。

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方政府的很多部门不仅要订阅《广西日报》,还要订阅当地的地市级报纸;也可以避免读者常说的很多份报纸放在一起,只要看其中的一份而其他报纸不用看的现象。当然,这也可以节约纸张,避免浪费。同时也可以趁机将印刷和发行资源整合起来,广西地区只需要在南宁、桂林、玉林设立3~4个分印中心,充分利用高铁、动车等快捷的运输方式,就完全可以满足发行的需要。

按照这种方式,无论是在纸张、油墨等印刷原材料上,还是在印刷设备、记者、编辑、印刷人员、发行人员等资源配置上都实现了优化和整合。如果真正实现了笔者所说的大媒体战略,一个省一个报业集团的话,那么报社在其所在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将是互联网无法比拟的。

报社不仅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不断提高广告收入进行“合纵”,更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将当地的地市级报纸整合起来,不断利用并扩大其现有的影响力,不断创新,从而实现在当地让互联网无法比拟的真正意义上的“连横”。报纸只有真正做到了“合纵”和“连横”,才能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根据目前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合理利用报纸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通过与即将或已经开始改革的企业深度合作分享改革红利来承接更多的广告业务,通过和读者互动不断提高报纸自身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通过改变办报风格不断提高报纸发行量,通过合理利用报社现有的网络、发行、印刷等资源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等几个方面,笔者谈了对新形势下报社盈利模式的几点思考,希望能与更多同行一起探讨。

新时期乡村医生培训模式探究 篇7

关键词:乡村医生,培训模式,管理

乡村医生是具有中国特色、植根广大农村的卫生工作者, 长期以来在维护广大农村居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 乡村医生的培训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新时期院乡村医生培训模式的探究, 既要解决乡医培训的现实困难, 也要为培养更多的乡村医生后背力量做指导。

1 乡村医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理论知识, 轻技能训练。

在以往的乡村医生训练中, 教师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比较讲究知识的系统性, 忽略了临床技能培训以及临床经验的传授。要求内容面面俱到, 针对性不强, 而且多数场地局限在校园, 较少利用医院和农村社区实习基地进行临床实习、见习以及社区实践。由于各种影响因素, 学员得到的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机会少。

1.2 培训内容单一, 培训时间较短。

乡村医生中接受过中专及以上的正规教育的比例偏少, 主要人员是通过岗前培训获得专业知识, 而参加专业医学培训的时间有很短, 难以掌握系统的医学知识。另一方面, 乡村医生培训的内容几乎是偏重于医疗知识, 忽略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难以胜任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综合智能。

1.3 重培训形式, 轻过程管理。

在《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2003国务院令第386号) 颁布实施之前, 对乡村医生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监管, 更谈不上规范的培训与考核, 粗放式的管理直接导致了培训与考核的非正规化。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 培训效果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 影响了培训的总体效果。此外, 培训形式单一, 培训时间简短, 培训内容单调, 不适应乡村医生的实际只是需求, 也不利于乡村医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

1.4 考核约束力不强, 培训效果差。

由于缺少必要的约束机制和制度的要求, 受自身认识和利益因素影响, 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不足, 落实培训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培训与考核、职业注册没有能够很好的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对乡村医生的培训也缺少统一的规划指导, 缺乏合理的乡村医生业务、技能考核体系, 各地对乡村医生的培训考核没能形成制度化, 缺少培训管理的长效机制。

2 乡村医生培训模式探索

2.1 新时期乡村医生的培训目标。

乡村医生教育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保障农民健康的基础性工程。针对目前乡医存在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从事专业、知识结构不同、知识老化;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存在一定缺点等问题, 明确培训目标,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医生队伍, 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工作发展需要。按照《2011-202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 (卫科教教育便函[2010]149号) 要求, 通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技能以及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全科知识培训, 使乡村医生成为全面掌握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知识、技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格卫生人才。

2.2 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安排。

在培训计划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上, 严格按照国务院体改办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1]31号) 和卫生部《2011-2020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 (卫科教教育便函[2010]149号) 文件要求, 以适应农村医疗卫生需求为目标, 以强化基础理论,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 突出基础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注重实效, 保障质量。乡村医生培训计划的安排应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 制定以全科医学为主的教学计划, 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宣传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还应加强医学、康复医学、社区医学等教育内容,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力求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掌握必备的医学理论、基本技能及最新医学动态。中医药具有简、便、廉的特点, 在注重传统, 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特别有市场, 因此, 在进行培训中, 要注意中西医知识融会贯通, 能应用中西医两种方法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为今后农村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乡村医生培训教学安排设置。

由于乡村医生工作的特殊性, 他们在不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全脱产参加学习, 而且由于经济收入不足, 家务拖累重, 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针对这些特点, 可选择在1-2年内完成学业, 同时采取阶段性脱产教学与自学相结合, 安排固定的时间, 集中面授学习。根据学员来源地分散特点, 方便学院就进参加学习。实行较为灵活的弹性学制等教学管理模式, 更有利于保证学习质量, 又可解决其学习和工作之间的矛盾等具体问题。

2.4 乡村医生培训方式。

由于乡村医生队伍人员素质层次不齐, 需要提高的侧重点各异。各个学历层次和年龄的人员的自学能力和培训提高的重点有很大的差异, 如学历较高的乡村医生倾向于更加灵活的远程、刊授或者学术交流式的培训,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年龄较大的乡村医生则侧重于通过课堂是的面授和临床实践得到提高;还有的乡村医生希望参加学历教育等。乡村医生岗位的特点也要求人员参加更加灵活的培训方式, 因此, 适应乡村医生培训需求, 应适当尽可能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可综合采取定期讲座、函授刊授、以会代训、脱产学习或进修、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2.5 乡村医生培训内容。

由于广大乡村医生年龄偏大, 工作实践经验丰富, 但基本理论欠缺, 记忆力差, 文化程度低, 所以应精选教学内容, 启迪思维, 增加兴趣, 培养自学、会学能力, 实现教与学、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为达到这一目的, 最有效的当打就是把病案分析贯穿在理论教学全过程中, 让他们体会到临床治疗的前提需要正确的诊断, 正确的诊断是病史、体征及实验检查结果正确思维判断的过程, 让学员学会知识, 掌握知识, 应用知识。

3 乡村医生培训管理

对乡村医生的培训, 应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构建乡村医生在职培训的平台, 建立相应的有效地保障、激励、长效机制, 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转化。使乡村医生在提供卫生服务的同时, 能够接受继续教育, 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工作发展需要。

3.1 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 同时聘请县级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任教, 培训期间实行教师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 将培训各环节全面进行量化管理, 加强监督检查, 实施奖罚制度。广泛征求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的意见, 通过反馈,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授课教师在克服。

3.2 构建乡村医生在职培训平台。

利用互联网建立乡村医生远程教学, 由政府出资搭建“省、县、乡、村”为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每位乡村医生可进入系统注册成为会员, 申请继续教育学习, 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 以达到培训的目的。远程教学可为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提供方便、快捷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3.3 乡村医生培训制度化, 考核规范化。

为了适应医学科技的发展, 在岗乡村医生必须终生接受培训。《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2003国务院令第386号) 规定, 乡村医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 这一规定为建立乡村医生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根据这一规定, 乡村医生接受培训不仅是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 而且是作为乡村医生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 为保证乡村医生培训的制度化,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还明确规定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要承担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并组织考核的职责。为了督促乡村医生及时参加培训, 应当把乡村医生培训作为执业注册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乡村医生是否参加培训及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培训的效果进行量化考核作为乡村医生每两年考核和执行证书有效期满后再注册考核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培训过程中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不断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逐步将乡村医生培养成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时间技能的, 能够满足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医疗卫生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燕, 韩东.做好乡村医生培训与执业考核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J].社区医学杂志, 2007, 1.

[2]马婷婷, 提高乡村医生培训效果之我见,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 6.

[3]张美林, 潘先蓉.我国西部乡村医生培训模式探讨[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2.

现代高职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究 篇8

1 新形势下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现代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促进了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发展。社会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大量需求, 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对高职学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复合型高尖外语人才是对高职学校英语教育教学提出的新的挑战。

2 现代高职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教学观念应试思想陈旧, 淡化了综合创新应用能力培养

现代高职英语实际教学中, 受应试教育思想和考评制度的制约, 加上高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 英语教学实际上演化成了应急考试、考级达标的突击程序, 淡化了英语教学的真正教学目的。以知识为本, 强化记忆为基础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现代英语教学, 忽视了学生实践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

2.2 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差, 师资力量薄弱, 专业教师资源紧缺

由于高职教学的特殊性, 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往往都是高中招录后所剩学生人员, 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相对落后。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 高职学校英语教学发展缓慢, 很多高职学校英语教学师资队伍配备不完整, 专业教师的教学素质参差不齐, 加上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零起点, 造成了高职学校英语教学工作的被动。

2.3 英语教学模式传统单一化, 教学手段创新力度不够

很多高职学校英语教学中, 英语教学方式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主流, 忽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应用,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甚少, 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客观现实条件限制, 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技术在现代英语教学方面得不到更好的开发利用, 导致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创造性发掘。

2.4 英语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教学实践性原则落实不到位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要依据。高职学校英语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延展性大, 实践应用创新能力要求甚高。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内容要体现时代气息, 融合知识性、实用性、交际性于一体, 但目前来说, 我国很多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应用实践性差, 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2.5 人才培养方向主观被动, 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现代外语人才的需求聚升趋势, 英语高尖人才的急缺, 导致了很多高职学校英语教学没有长远培训规划, 存在被动的临时抱佛脚的育人方向, 英语教学规模化程度发展缓慢。当今社会人才选拔应用机制的运行, 致使高职英语教学进度快, 类型繁多复杂, 学生身心压力负担过重。从一定程度上淡化单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3 现代高职学校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现代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 与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已经不相适应, 如何引领高职学生更好的融合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成为高职学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探索落实的重要问题。针对以往许多源自教学的革新, 本人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职学校英语教学, 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创新:

3.1 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上寻求创新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教材相关内容为主体。拓展英语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针对学生自身的知识构架, 在知识与技能的衔接融合过程中,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交流互动, 同时还要关注学科之间知识的横向联系纳入到教学内容。

3.2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个性化方面寻求创新

当前职业高校英语教学中, 新课程目标囊括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就学生自身素质长远发展来说, 个性化培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所以,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 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种要素, 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 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 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

3.3 教师要从教与学的方法指导上寻求创新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方式。除了现在所倡导的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外, 在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变中, 教师还可以运用启发引导, 操作演示, 精讲点拨等教学方法, 探讨与落实更为有效地教学模式。

1) 开放英语课堂形式, 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 而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互动群体。高职学校原有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大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精讲点拨, 学生坐在座位上思考认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往往会在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造成一种压抑被动的感觉, 弱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自由而又严谨的课堂气氛中, 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探究学生合作形式, 搭建学生互动平台

高职学校英语教学, 需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双边互动形式进行交流体验。新课程改革观点认为, 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潜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 科学的开发学生合作互动形式, 搭建学生互动平台。

3) 倡导分层教学形式, 注重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高职学校英语教学, 教师在教学参与活动中要因人而异, 分层引导,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实行不同教学方法指导, 充分发掘学生自身的特长和潜力, 侧重性的关注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切实做到教育的全体性落实。

4) 教师要在学业评价制度上进行创新

新课程标准关注教学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不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英语教学评价不仅要从英语专业知识方面进行评价, 还要从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

4 结束语

总之, 现代高职学校英语教学课堂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是一个综合发展的系统性实践过程, 现代教育形势下,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切实实际, 锐意进取, 在实践中创新落实有效的英语教育教学策略, 为全面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 深化现代教育改革, 构建和谐英语教学模式提供实践性依据。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化, 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革新。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 给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无限发展空间, 同时也迎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构建高职英语特色教育教学体系、探究与创新高职学校英语教学模式, 是提升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实践性突破, 该文针对现代教育新形势, 阐述了现代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理念,英语教学,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与落实

参考文献

[1]刘长江.外语教育中本族语文化的迷失与回归[J].辽宁教育研究, 2003 (12) .

高校校园网络运营新模式探究 篇9

关键词:高校,资金与技术,校园网络运营新模式

校园网是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内部局域网络, 也是健全高校基础设施、构建高校数字化环境的重要平台。高校网络的构建及运营极大地改变了高校生活及管理方式, 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增强了高校的整体竞争力。有人指出, 高校人才云集, 在开发与建设校园网方面存在较大优势, 能独立承担起构建良性校园网网络的重任。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传输速度的不断加快, 高校校园网络运营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及管理需求。所以, 我们应该意识到独立构建校园网络模式的局限性, 急需探寻出一种全新的网络运营模式, 以促进高校发展, 构建师生共建、校企共建的全新网络平台。

1 高校校园网络运营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运营权丧失

传统的高校校园网络运营模式在运营权和自主权上把握不准, 容易受到授权方的钳制。许多高校在校园网的建设上缺乏大量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 只能依靠授权来建立健全校园网络, 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授权方掌握着高校校园网运营的命脉, 高校很难对校园网络的价格、维护及管理做出正确的反应。所以, 传统的运营模式不利于高校开展广泛的网络教育教学活动, 也不利于开展高校网络联盟。

1.2 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 许多高校因缺少大量的资金, 不能自主构建起完善的校园网络, 对授权方所列出的信息把握不准确;另一方面, 大部分高校没有自主意识, 没有委派专家学者对授权方所提出的网络建设方案进行合理评估。所以, 高校与投资方在信息上并不对称, 以致校方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1.3 资金与技术难以兼顾

资金与技术是导致高校采取不同网络运营模式的关键。如果资金不足, 高校往往会采用授权型、自主型运营方式, 但是这两种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校园网络运营的问题;如果技术不足, 高校则会采用外包型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虽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运营权, 但是承包单位的介入不利于高校培养自身的技术力量。由此看来, 在运营模式的选择上, 高校往往会根据自身资金和技术情况做出反应, 以致于很难同时兼顾到两者。

2 高校校园网络运营新模式的可行性

在校园网建设的后期, 高校将服务教研与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运营校园网络的两大重点。随着“以网养网”概念的渗透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全新的运营模式就应运而生了, 这种模式即为高校授权多家运营商, 学校委派专家团队参与监管, 让学生在统一认证下可以自由选择运营商, 登录外网, 而运营商提供免费带宽供教工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使用。

2.1 市场化运营方式更加灵活

这种运营模式以市场化运作为核心, 通过收费上网、部分资金返流、技术团队支持与培养等手段, 一改之前只考虑资金或技术的方式, 从而形成资金投入稳定、技术依赖性小、管理规范的良性循环。从本质上看, 这种运营模式是高校以内部市场交换外部资源的结果。这种交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成本, 同时又通过灵活的市场方式对运营商的行为进行有效监控与管理, 从而使这种模式更能与高校教研、管理工作更加契合。

2.2 有利于实现共赢

一方面, 通过市场化的运作, 运营单位可以通过提供上网服务、维护服务等获得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 高校与多方运营商合作, 可以参与利润分成, 并将所得资金重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将所获得的资金用于校园管理, 从而起到了循环利用的作用。所以, 就运营商与高校、网络运营与教育教学而言, 互利共赢已经成为他们之间的最大特色。

2.3 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传统的网络运营模式都只能兼顾本校资金或技术, 几乎没有考虑过对运营商的监管。而新模式则利用市场, 让多个运营商进驻同一个高校, 为运营商提供发展平台之时, 同时也要求其参与竞争, 这不仅为高校的网络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也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企业的利润提升方式;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 以高校为轴心, 让高校参与对多个运营商的宏观管理, 这样既把握了运营的主动权, 学习了每个企业的网络运营技术, 又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2.4 有利于信息同步

一是高校通过专家团队监管运营商, 这样可以保证学校及时迅速地对运营商所提出的信息、交换条件进行合理评估,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校损失。例如, 为建成一批300万的网络设施设备, 我们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 让多家运营商参与投标, 并通过专家团队裁定最后得标单位, 这样既防止了部分企业侵吞高校资金, 又保证了高校利益最大化。

二是高校的主要工作为教学、科研和管理, 对网络信息的更新换代并不敏感。而全新模式则充分考虑到了这点, 引进多方企业, 以企业的力量带动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建的目的。

3 高校校园网络运营新模式的构建

3.1以合同规范运营方

一是完善招标—投标—得标体系。高校可以以电子阅览室、校内网吧、办公网络、学生公寓网络等需求, 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标单位。同时, 高校还应对得标单位进行一系列审核, 对审核不过关的单位予以淘汰, 从而完善招标与投标的各个环节。

二是以合同的形式规定高校及运营商的权利与义务。高校在校园网络发展的主要目的、资金投入、技术监管、网络服务上做出明确说明, 促使双方共同遵守合同的相关条款, 从而规范运营商的投资和运营行为, 保障高校的合法权益。

3.2 采用收费与免费相结合的方式

非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基本上都是高校向运营商购买宽带, 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 或者收取很少的网络维护费用。这种免费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高校的服务功能, 获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但是这种方式很难保障学生优良的网络服务, 很难保障学生核心业务的开展, 也不利于激发网络维护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而新模式则主要采用收费与免费相结合的方式, 即高校师生员工可以免费访问校园网资源, 教职工可以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免费网络出口访问外网, 学生则通过接入运营商网络出口访问外网。

第一, 用户身份认定。区别用户身份是进行收费的关键。例如, 校园网内部用户发起认证, 认证计费系统收集用户认证信息后, 通过Radiusproxy协议将用户的认证请求和计费请求报文转发给运营商CRM处理。同时认证计费系统在判断用户是否可以访问校园网的同时, 将下发必要的用户接入控制消息和记录用户在线信息。当用户接入校园网后认证计费系统将根据运营商提供的用户套餐信息为不同的用户限制不同网络带宽, 实现差异化的校园网运营方案。

第二, 严格把握收费与免费领域。校园网吧、学生公寓网等娱乐性领域是高校师生放松身心的重要场所, 但在市场化环境下, 这也是一种消费行为, 所以, 高校应该酌情收取服务费用, 借此激发网络运营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另外, 教务系统、电子图书馆、公共教学资源网等公共领域是高校师生学习的重要基地,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研活动的有效网络, 因此, 针对这些领域, 高校及运营商应该适当收费或直接免费,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3 激发市场需求

网络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良性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拓宽学习领域与科研领域。所以, 我们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社团活动及学习活动充分结合起来, 使高校内网与外网相互辉映, 形成强有力的高校网络联盟, 从而提高高校整体竞争力。另外, 高校应积极参与市场融资, 以低成本引进有实力的运营商, 使之配合高校科研创新和学生就业创新, 从而进一步完善高校办学特色, 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3.4 市场监管与高校管理相结合

一是以市场为基点, 让多个运营商参与竞争、合作, 建设数字化校园, 实现高校“统一门户、统一帐号、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每个运营商在网络维护与管理上具有其独特性, 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质, 这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 并为高校所用, 从而形成高校的优势资源。二是以高校管理为重点, 实行宏观管理、中观协调与微观控制的策略, 即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运营商及专家团队的监管, 并将这种监管具体到责任人和事。

高校校园网络运营模式几经变革, 每一次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管理与教研的发展。高校校园网络运营新模式则是在总结传统运营模式的优势与不足的条件下, 根据各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而提出来的, 其对提高教研效率、改善教学管理、提升高校网络建设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喆.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2012:18-19.

[2]杨富华, 彭钢.高校校园网运营模式比较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2 (10) :36-37.

[3]杨晓红.高校校园快递“校企双主体”运营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 2014 (7) :89-90.

[4]于光, 杨军, 刘鹤.论高校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的原则[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 :48-49.

绿色会计确认与计量新模式探究 篇10

一、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

专家学者已在传统会计要素的基础上, 结合绿色资源的特殊属性, 提出了绿色会计要素的概念, 即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收入、环境费用和环境利润。在五大要素中, 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与自然资源联系最为紧密。而绿色资源计量的价值模糊性、尺度多元化、方法复杂程度以及其有效性、稀缺性、替代性等特殊性质早已超过传统劳动价值理论的解释范畴, 在实践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 正确合理地对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进行确认是绿色会计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也是当下会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 一) 环境资产的确认

环境资产是指与环境相关的、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 企业拥有或在其控制范围内的, 能以货币或实物形式准确计量的, 并且能够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对环境资产进行确认时的基本标准如下: 1环境资产能够在未来为企业带来利益流入。2环境资产必须为企业所有或被企业所控制。3环境资产是在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中获得的。4环境资产具有稀缺性。环境资产存在形式特殊, 用货币工具衡量其价值极具难度却极具现实意义。从资源的稀缺性角度来看, 拥有和使用环境资产都是要有其他形式的代价作为补偿的, 此时花费的货币即为环境资产的价格。再考虑资源补偿的问题, 为了维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和防止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保护现有自然资源, 使绿色环境的投资日益增多, 此时多种形式的投资便体现出环境资产的价格。

( 二) 环境负债的确认

环境负债是指以绿色资产消耗为代价的, 由于企业过去的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破坏, 从而应由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和现时义务。

环境负债尤其是或有环境负债通常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只有满足以下条件的环境负债才能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确认: 导致环境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很有可能发生; 环境负债的价值能够被货币合理计量。

( 三) 环境资产负债核算

根据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的定义, 不同专家学者制定出不同详实程度的核算体系, 并设置了相应的会计科目, 如资产类会计科目有环境资本、培育资产、环境资产累计折耗等。在绿色会计的财务报告中应当予以披露的内容包括与环境相关的政策和具体规定, 环境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以及相关解释说明。

二、绿色会计的计量模式及其应用

( 一) 绿色会计计量模式介绍

为满足绿色会计中非交易因素的核算需要, 许多计量模式应运而生。如较为常见的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模糊数学法、市场价值法等。

1. 机会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是指在没有准确可估计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 用为获得或使用该资源而放弃的替代资源的最大收入来估计。

2. 影子价格法

借助最优规划、拉格朗日函数等数学知识, 资源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即为影子价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影子价格就是稀缺资源的边际效益, 也可以被理解为资源在最优配置情况下每单位所能带来的超额利润。

3. 模糊数学法

绿色会计的价值体系受到自然环境、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 是个复杂的系统。而越是复杂的系统, 其对精确度的要求就越低, 直到超过一定的限度, 系统内复杂性和精确性相互排斥。绿色会计便可引入模糊数学的思维进行计量。

4. 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是指由于环境质量的变动会对其相关商品的产出、销售产生影响, 直接对市场上相关商品生产、销售状况的货币进行计量的方法。具体又可以分为人力资本法、生产率法、重置成本法、恢复费用法、防护费用法。

绿色会计的计量问题持续被专家学者高度关注, 诸如上面的计量方法虽不断推出, 但都各有弊病。机会成本法中替代资源的选取存在主观因素和不可避免的偏差; 影子价格法假设的最优配置前提在实际情况中很难实现; 模糊数学法引入模糊思维本身就是对资产不精确、不专业的估值;市场价值法分析的商品价格波动与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不易确定。上述方法各有特点, 但又存在共同之处, 均是转换为市场价格计量。而绿色会计中涉及的社会责任、对未来发展的限制等因素不会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也就不存在市场价格, 但这些因素确确实实地存在并影响着绿色会计的计量。因此, 本文在原有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成本积分计量新模式。

( 二) 成本积分计量模式

1. 环境成本作为计量基础

绿色会计中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负债, 实现该项经济行为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支出费用都是企业利用资源的成本。因此, 本文引入成本管理概念, 以环境成本为切入点对资源进行定价估值。

环境成本一般包括两类: 环境控制成本, 是指企业为履行环境责任而发生的成本, 如环境保护、资源维护过程中发生的支出。环境故障成本, 即除控制成本之外的其他环境成本, 如破坏环境的罚款等。由定义可知, 环境控制成本越高, 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程度越高, 因失责发生的环境故障成本就越少。基于环境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之间的关系, 政府可以采用以下定价模型对资源价格进行管控, 从而有效地减少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其中: C1———环境控制成本, C2———环境故障成本, α、β———系数, α + β =1, α/β∈ ( 0, 1) 。

2. 积分计量方法

作为会计核算对象, 资产价值会随着时间逐渐转移, 而这过程中发生的资源消耗必定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在每一个时间点, 资产价值转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都是全方位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呈现立体空间几何图形。这与定积分的数学概念恰好吻合。将资产寿命划分为若干个等长的较短的会计期间, 就可以将这一个个连续的会计期间看作资产价值转移对周围环境影响函数的定义域。

基于以上理论知识, 在核算资产价值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时, 可以采用定积分模型, 以资产价值转移的时间为中心, 资产转移价值量为半径, 在一定会计期间内,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V ( x) 是资产价值转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值, f ( x) 即为资产价值变动函数, a是会计期间下限, b是会计期间上限, π是圆周率。

3. 成本积分计量模式

资产初始价值可用环境控制、故障成本进行衡量, 结合不同资产的不同折旧方法, 便可得到资产价值转移函数, 再运用本文提出的积分计量方法即可量化环境资源耗费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值。假设某项环境资产寿命可划分为m个会计期间,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实现资产转移, 则其对周围环境影响值计算公式变形如下:

4. 成本积分计量模式的应用

假设某企业于2014年3月购进一项不需要安装的设备, 从成本角度考虑, 其环境控制成本为16万元, 环境故障成本为8万元, 当时政策环境下环境控制系数α = 0. 5, 环境故障系数β = 0. 5, 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 1) 自设备购进一年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值代入公式计算得:

假设环境自身吸收99% , 则剩余的部分即为人们利用该设备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形成的环境负债: 452 160 000× ( 1 - 99% ) = 4 521 600 ( 元)

( 2) 自设备购进一个月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值代入公式计算得:

3 140 000 × ( 1 - 99% ) = 31 400 ( 元)

( 3) 自设备购进一天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值代入公式计算得:

3393 × ( 1 - 99% ) = 33. 94 ( 元)

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 环境资产的生产利用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叠加累积效应。

比较上述结果:

4 521 600 元 > 376 800 元 ( 31 400 × 12)

31 400 元 > 1018. 2 元 ( 33. 94 × 30)

该设备一年内产生的环境负债大于单月环境负债的简单相加, 一个月内的环境负债也大于30个单日影响值的相加, 可见设备形成的环境负债有累积效应。其他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也是如此。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做起, 破坏环境也是长久以来累积的后果。

三、结束语

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是实施绿色会计价值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尤其是对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确认。本文提出的成本积分计量模式突破了传统计量方法的局限性, 充分考虑了影响环境的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 并结合积分函数对绿色会计进行深入的定量研究, 为更加真实准确地核算环境资产、环境费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思纯, 孙兴华.绿色会计计量初探[J].会计之友, 2008 (1) .

[2] .孙兴华, 王兆蕊.环境会计的计量与报告研究[J].会计研究, 2002 (3) .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究 篇11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交流

初中科学,作为一门入门课程,主要是以介绍自然界的科学现象为主,普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为主要目的,从而引起学生走进科学、探究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相对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课程,初中科学俨然成为了一门无关痛痒的课程,其教学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如何合理的发挥初中科学的教学功效,给学生带来更多知识上的丰富,如何改善初中科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境,让科学真正的、更好的走入初中学生的世界,起到启蒙作用,如何让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在短短的教学课程安排中能够更好的体现教学的内容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究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措施以及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发展等方面展开一番阐述和探究。

一、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科学课程课堂教学,就当下的教学情况来说,可谓是发展不容乐观。首先,由于这是一门科普课程,无论是学校还是在授课老师,在思想上对其教学不够重视,在实际的课程课堂教学中也没有很多的投入,这直接导致初中科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限,对于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发现、自然的认识的兴趣是十分的有局限性的;其次,在初中科学课程的教材选用上,由于教学考试和考核评价对于这门课程要求不高,甚至没有,因此对于教材的选用也是没有统一化、合理化的标准;同时,教材选用的不够严格也直接导致在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开展也是随着老师自我的喜好展开的,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面的覆盖,对于学生是否了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也是没有很好的反馈机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初中科学课程不是中考的考试范围,因此,课程的课堂教学没有系统性的内容,也经常性的为需要进行中考的课程让道,而这种思想上的认识以及实际上的应用在老师甚至学生心中留下了合理的印象,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初中科学的认识机会少之又少,更加谈不上兴趣的培养,知识的获取。

二、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当下如此的发展现状,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展开一番深入的改革已然是势在必行的事情。第一,我们需要从思想层面上转变学校、老师以及学校的认识,统一对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认识。虽然初中科学课程不是中考的科目,但是其重要程度却不亚于其他课程,同时,初中科学课程课堂教学本来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课程时间就相对少,因此通过这样一门轻松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科學的能力对于提高其他科目的学习效率是十分有裨益的;第二,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归一化教学内容,合理的展开教学,让系统的课程知识为学习所接受,从而更好的培养学习的兴趣;第三,科学是一门十分神奇的、有趣的课程,科学中也充满了一系列神奇的现象,我们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多的开展相关性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自我实操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对科学现象的认识,掌握更为扎实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总而言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需要从丰富教学手段、合理化教学内容、统一化教学思想及认识等方面展开相应的改革工作。

三、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发展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想取得长足的、持续性的进步,那么就必须构建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而这决定于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把握着时代发展的需求,做到与时俱进,从而根据具体的要求来调整和发展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发展,而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上。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从而保障能够给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构建一个合适的、创新性的发展模式。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认识科学和自然为主要目标,兴趣培养和方法认识引导是关键。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手段可以结合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走向丰富化,让现代技术引导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体系,丰富化考核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四、结语

通过本文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措施以及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发展等方面展开的一番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的工作可谓是方方面面的;但是只要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基于发展的基本情况,做出合理的发展调整,探究与时俱进的发展新模式,那么就一定能够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袁运开,蔡铁权.科学课程与教学论[J].杭州I: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0).

[3]胡久华,王磊,胡晓红.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基于我们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育,2002,23(11):12-15.

[4]胡孟群.探究性教学方式在初中科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75-76.

新模式探究 篇12

探究式教学模式分为5个阶段:关注、参与;实验、探究;解释、推论;整合、精致;反思、评价.第一个阶段是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物体、问题、情景或事件上.这个阶段的活动应能够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 并且应与过去和将来的活动产生联系;第二、三个阶段以学生亲身的探究活动为主, 学生要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初步结论, 给出自己的解释并进行初步的推论, 而且学生要思考假设证据结论间的关系其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者和辅导者;第四个阶段是教师导向的, 给学生提供使用与学习经验相关的术语的机会.此阶段的初始部分应以学生的解释为基础, 把解释与探究阶段的经历密切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关键在于简洁地、清楚地、直接地呈现概念、程序或技能.此阶段的核心学习任务是在学生自己得出的初步结论的基础上, 进行明确精致及进一步的推论, 建构新旧经验间的联系, 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第五个阶段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反思、评价的活动, 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教师要适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给予反馈评价.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课件展示硫在O2中燃烧.学生说出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

(2) 展示空气质量日报, 每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反映出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

(3) 观看二氧化硫的短片.引出学习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用途、有哪些危害以及如何防治.

【推测】

(1) SO2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2) 由SO2可形成酸雨推测其较易溶于水.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酸雨的资料, 从中认识二氧化硫是污染物, 进而提出如何防治污染的问题, 改变学生习惯于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 尝试着从生活中了解化学知识.通过分析、思考与SO2有关的生活现象认识其性质.

阶段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感知阶段)

【学习活动】

(1) 指导观察:学生观察已制取的SO2气体的颜色、闻气味, 与空气密度比较.

(2)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指导学生做SO2溶于水的分组实验.

(3) 引导小结:学生小结二氧化硫的颜色、气味状态沸点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4) 学生实验:将另一集满SO2用胶塞塞好的小试管, 发给学生, 让学生完成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现象, 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石蕊试液滴入SO2的水溶液中发生了什么变化?用试纸测定其溶液的pH, 判断酸碱性.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后, 溶液变红.”这一现象, 得出结论:SO2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引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新课;引出“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

阶段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深化阶段)

【学习活动】

(1) SO2由两种元素S和O组成, 思考SO2是什么氧化物, 具有哪些性质?

(2) 各元素化合价是多少?S元素有哪些常见化合价?

(3) 从以上方面预见一下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并说出理由.设计实验来证明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4) 设计实验证明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可选用石蕊试液, 新制H2S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氯水、溴水……我们这里准备了石蕊试液, 新制H2S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溴水, 品红溶液, 氢氧化钡溶液等溶液.)

【学生讨论】由化学式可以看出, SO2中S处于中间价态+4价, 所以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二氧化硫可能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它又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化学物质, 理应还具有它自己的一些“小个性”.

上一篇:答题准确性下一篇:信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