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中要点

2024-06-26

创作中要点(共6篇)

创作中要点 篇1

一、重视题材

1、选择自己的题材

绘画创作之重要,莫过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题材。

一个很有技术特色的画家如果在选景、选题材方面上不讲究、不慎重,那将会折损他作品的整体魅力。比如演员陈晓旭,她凭借独特的个人气质与修养得以出演电视剧87版的《红楼梦》中林黛玉一角。感染力大打折扣,给人以“林妹妹”穿越到了民国的感觉。所以演员对角色是有挑选的,有些演员只合适演某一类角色。

演戏和画画的道理是相通的,事实上,每个画家都会有一到两类题材是他最善于表现、与他自身的审美和技术相得益彰的,其他题材虽然也可以画,但有可能影响他技术和艺术修养的充分发挥。所以采集、选题的过程是个人审美、技术和景物对应的过程。对应上了,画面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有了保证,而完美的作品肯定是找到了完美的对应。

在长期的作画实践中,画家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爱好:古典的、现代的、写实的、表现的、抽象的、时尚当代的等等,对美术史上的流派、风格会有一个逐渐清晰的判断和选择,依据个人气质、内心情感世界的需要逐渐纯化、明确自己的技法体系。这些都是画家选择属于自己题材的客观依据,即画家的天性。

所以选题材是有讲究的,要先认识自己,认识艺术中的那个自己是“牛”还是“马”变的,那样就可以确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题材了,题材基本上和画家自己的天性能对应上,画画就可以谈得上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以画得痛快淋漓、乐此不疲。

2、在写生中发现自己的题材

2012年,有幸跟随导师黄菁赴桂林遇龙河附近写生,目睹了导师和其他一些老师从采点到作画的一系列过程,受益匪浅。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艺术主张,所以他们对景物的观察也不同,就算面对同一景物写生,创作出来的画面风格也不同,让我感觉非常有趣。

因此,作为创作,每次动笔之前,抽出专门时间去了解景点的人文、地理特色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创作之前的采点。采点就是选择属于画家自己的题材,是创作的开始。我觉得采点之于创作,类似中国的谚语:“砍柴不废磨刀功”的“磨刀功”了,虽然不起眼却不容疏忽。

当主题确定之后,并不急于匆匆作画,不妨先抽出一、两天时间外出走走,寻找自己的“主角”,这是一种良好的创作习惯。到处走走看看,每处地方都有其特殊的特点、人文景观,它都体现在某些造型当中。如果发现好景,要多勾小草图、推敲画面、记录时间(因为不同时间光照不同,会有不同的画面感),常常发现:有时好景在小草图中并不成为好画,有些不起眼的景经过小草图的推敲,会呈现一幅好画的雏形。我的体会是“多游”、“多找”,常常一个半天都得不到一个满意的景,但有时候得来全不费功夫,简直是发现,而且即时进入冲动状态,生怕改日景致恐不复再得。真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经过一、两天的“游”“找”,手头就会积累有一批当时选景的草图,其中总会有一、两个方案是最理想、最想付诸实施的,这时候创作冲动已经调动起来了。当然也有当时激动,过后否定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我宁愿再去选景。在一大批草图中精选一、二,是明智的作画习惯,这也是时间长了之后的经验教训所得。毕竟完成一张画问题不大,不讲究选景的质量而急于进入作画状态,相当于白投入时间、精力,造成巨大的浪费,无异于很认真地干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有的放矢、争取例无虚发,这样的积累才是高质量的积累。

二、认真构图

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对景写生还是室内创作,构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以写生来说,同一个景可以有多种构图方案,画家要在众多构图中选择最佳的方案,一幅看着舒服的创作,构图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选景好,指画家看到、发现了别人司空见惯却不曾注意的有价值的生活内容,是个性化审美的发现。

构图好是把这些有价值的生活内容转化成为画面的能力,是技术范畴。

不是每个景物都能成为画面,所以选景关键是选黑白灰、色块的布局质量,即:面积的大小、形状的节奏、形态的走势等,这些因素在景物中布局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而不是因为它存在那里就要出现在画面中。而且这些关键因素的分布不仅仅符合画面构图的道理、符合形式美感,更重要的是符合画家自己的审美要求,那么对同一个景的处理方式则可以是任意的:可以很怪,可以很不常规。有时极不通常的角度、光照和透视的交错组合,恰恰体现了画家对画面、对审美的独特理解;有些角度、光照和透视看似很普通,却蕴涵着极具造型价值的视觉内容,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了画家的个人趣味。

当别人觉得多余的一扇门或一棵树和画面中另一些物件、形状构成节奏、韵律时,“多余”的因素就变成关键因素,画面的不常规性便被突出了。

所有的这些不常规性,都可以在小草图阶段反复推敲、反复琢磨,将别人司空见惯却不曾注意的有价值的生活内容通过恰当的、独具匠心的布置形成画面。

三、追求生动

1、生动性高于构图

随随便便选一个景写生的做法固然不可取,但是选好了景画得不生动也不行。同一个景,甚至是同一个构图,有入画得神采飞扬、意味深长,有人画得竟是“没劲”、“没意思”。毕竟画画是用笔、颜色、造型描绘的世界,必须是活生生的画笔和画布的肉搏、灵感和景物的触碰。选景既精,又能表现得激情涌动、惊心动魄,个人技法、审美修养发挥得很尽兴,才能把画家的个性张扬到最高点。

画得生动这个要求,又是高于构图的另外一个追求。在构图的基础上,画得不精彩岂不功亏一篑、可惜至极?中国古代六法论中,把“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放在了“经营位置”(构图)之上是有道理的。“气韵者,生动也;骨法者,用笔也”。虽然气韵和骨法至今尚无定论,但是用笔的生动确实可以传达神韵,令作品如有神助。

道理老师讲得很明白,自己也听得懂,但是画起来怎么样呢?

2、思考自己的作品缺少生动性

我刚开始画的玩具系列就有这样的毛病。许多老师也给过我这样的建议“为什么不多学学你的导师,刷、刷、刷几笔弄得多开,这样太没意思了”,这让我意识自己的作品缺少打动人的东西,太刻板不生动。一幅作品的成立不仅需要好的题材好的构图也需要好的创作方法,不然这幅作品就缺乏生动性,不能打动观者,无法把你想要表现得让观者感知到。

因此我要反思、克服那种对题材没有激情、没有欲望、没有要求的被动作画状态。重视创作和写生实践中的“生动性”。

四、调整状态

画画有时难免会遭遇陷入泥潭、不可自拔、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局面,画画的体验有“酸甜苦辣”,但这种体验肯定是痛苦的。难怪很多画家采取了及时停笔、暂时闲置的办法,给自己一点休整和调整的时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再杀它个回马枪,这样反而有妙手偶得、“起死回生”的机会。

很多画家作品的完成时间跨度都有好几年,如当代的洛佩斯、弗洛伊德、巴尔蒂斯等,我想这不一定表明他们好几年都在画同一张画,而是在画画过程中有所停顿、有所调整。能力再强的画家也会遇到进展受挫的时候,所以画家画室里面总会有一些“半成品”,等到哪天来了灵感、恢复了冲动又操刀上阵,这不正是一种画家的生活方式吗?

隔一段时间再看一张画,这时候早已淡化、忘记了当初陷入“泥潭”时的种种感觉,取而代之的是感觉比较新鲜、判断力比较清晰,画家和作品交流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更多新的想法、新的方案,萌生新的创作冲动,这些都有利于作品取得新的进展。

画画进展受挫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觉得主要还是表达意图不明确,不知道要画什么、要画到什么样程度、要向观者传达什么样的精神信息,因此就会气不顺、用笔犹犹豫豫、盲目追求完美等。

亢奋、富有激情的作画过程是最好的,但是在感觉迟钝、进展受挫的时候不要“恋战”,否则只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宁愿另起一张画,有了上一张画的铺垫,创作思路会更明确。

小结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纠正了一些不好的想法。以前作画太拘谨于自己创作的小草图,总想画得和当初自己设定好的一样。重视草图、方案固然好,但是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自己为难让画面缺少生气。看来草图和生动性要合二为一。现在看来谢赫的“六法”真是精辟得很,对自己的画面的经营也有了新的认识。画画也是一件成长的事,慢慢地画,慢慢地领略到新知识,再改正,慢慢地成长。

创作中要点 篇2

1.通过认知产品,熟悉市场信息,了解本地人诉求来进行房地产文案创作。每个地区的房地产都有自己的特点,要结合这三点进行创作。

2.忌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语言。文案创作不是诗情散文,要能打动目标客户的内心。

3.忌虚假夸大,绝对性的词语慎用。如一些虚假承诺,模糊概念和数字的词语,最美最好的词汇要慎用。

4.秉承统一风格,坚持策略、保持持续的概念传达。保持荣耀象征和高贵的调性,塑造环境美丽和生活方式现代典雅的楼盘“气质”,改变荆门人心中昊天山水城偏远的判断观点,将“高贵不昂贵”为荆门成功人士贴身打造的信息传递出。

5.区分时段和渠道来应用硬广和软文。如在昊天汇和网页上可以软硬结合,报广采用简洁凝练的硬广。

广告播音创作三要点 篇3

一则成功的广告, 除了独具一格的创意之外, 还在于它别具匠心的表达方式。比如, 报纸、杂志等纸媒广告, 都是以照片、绘画、文字等无声、静止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电视广告是靠声光、动画等多种途径, 以视觉和视听结合的手段, 实现最后的诉求目的;而广播则以声音传递商品信息、吸引消费者。这种声音结构由语音、音乐、音响三要素构成, 其中有声语言是广播广告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把商品的魅力诉之听觉以加深听众的印象, 这一传递过程中的最重要部分就是将文字变成语言。

广告播音, 虽然不是播音的最主要业务, 但是也属于播音创作的范畴, 因而它具有播音学的共性, 对吐字发声、语流语调、播音创作的内外部技巧都有严格要求。广告播音脱胎于传统的播音形式, 要求播音员客观准确地把握和运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手法, 表达强烈的主观感受, 以完美地达到广告诉求的目的。因此, 播音员的声音及投入程度就成了广告播音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系到一则广告播音的成功与否。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播音员, 制作出高水平的播音广告?应从三个要点着手。

选择合适的声音和基调

在广告语言的表现中, 贴切、成功地运用声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除了需要广告语言创作者巧妙的设计外, 还有赖于播音员完美的语言表达。不同广告题材对声音的要求不尽相同。比如, 有的广告内容深沉凝重, 需要宽厚低沉的声音;有的广告内容欢快愉悦, 需要清亮爽朗的声音。广告播音既区别于朴素的新闻播音, 又区别于煽情的专题播音, 需要塑造恰当的声音形象。因为声音是有形象之分的, 通过声音我们不仅可以感觉到对方的年龄、性别、职业、相貌, 还可以感觉到对方的性格、思想、情感、态度。声音本身为我们预留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广告中独特的配音会给听众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对于一个好的食品电视广告, 你不用看画面, 单听播音员的声音就足以产生食欲, 再结合音乐的烘托, 很容易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总之, 声音的选择必须与广告题材和内容相适应、相贴合。

有些广告会选用个性突出的声音, 这除了与广告形象有关外, 更是追求声音的特异, 希望在众多广告中给人以突出的印象——某一音色会在人们头脑中呼唤出某一企业和产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注意到你的广告, 等于你的商品推销了一半!”尤其是在如今广告形式更加多样、传播媒介更丰富多彩的今天, 一则吸引人的播音广告吸引听众耳朵的时效性越来越短, 因此播音广告的声音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在播音广告创作中, 除了声音之外, 基调也是影响播音质量的关键。基调不是简单指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强弱, 而是指广告作品中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及播音员的具体态度。根据不同广告作品体裁的区别, 广告播音基调也要有较明显的差异。比如, “论说体”要求播音员充满自信, 声音铿锵悦耳, 语势强劲有力, 使听众在听觉上和心理上被征服, 因而产生信赖的效果, 如介绍某产品、某企业。“说明体”要求播音员用真挚平和、朴实无华的语言向听众娓娓道来, 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就像拉家常式的语气使听众乐于接受。“抒情体”要求播音员用柔美含蓄、轻松雅致、饶有情趣的语言, 为听众送去唯美的听觉享受。这类广告在传递商品信息的同时, 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不同类型的广告对播音员音长、音强、音色的要求不同, 对播音员所体现的或豪放或深沉或明快或含蓄的风格和色彩也不尽相同。当然, 依据每个人对广告内容的理解不同, 不能简单地把方式、风格和基调硬性地统一起来, 应有差别, 因文而异。

播出新鲜感和生动性

广播是以语言为第一载体的, 广播语言的风貌是整个社会语言变化的综合反映。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形态下, 听众需要的是一种明朗活泼、富有变化、个性鲜明的广播语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播音广告的发展。如今, 几乎每一个广播和电视广告都有不同的风格, 这就要求播音员能够在众多广告文稿中找到每一文稿的新突破点, 并结合自己的音质和风格, 带给听众持续的新鲜感。广播广告播音的发展变化, 应紧跟时代的发展而更新。一些声音优美、语言驾驭能力强的播音员、主持人, 不但应成为广告播音的主力, 还应在广告播音方面开拓思路, 在这个播音的“小项”里尽情发挥自己的语言特色, 展示广告播音的魅力。

根据广告的特性, 广告播音必须要“新”———新鲜感。与新闻播音、文艺播音一样, 广告播音也是有声语言艺术工作, 是对文稿进行二度创作, 准确、鲜明、生动是表达内容的基本要求。而缺少变化的腔调、一成不变的节奏, 会使听众心生厌倦, 传播效果会大大削弱, 自然也达不到广告的目的。

每个播音员在拿到广告文稿后, 都应深入了解广告的主题、产品的诉求方向, 感受文稿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对文稿进行自我理解的再创作, 切忌广告的语言表达千篇一律。当然对于许多播音员、主持人来说, 完全抛开原有的语言表达模式是不现实的, 但完全可以在遵循语言表达规律的基础上, 更生动、自由一些。比如, 情感诉求类广告, 播音员在调动自己的创作情绪时, 用目标消费者喜欢的方式确定自己表达情感的方式, 在播音中“用情拿捏”、去繁求简, 在短小的广告篇幅中设计出情感的层次感, 用真切的感情征服听众。有许多播音员的音质很好, 语言也流畅, 但就是缺乏感情, 机械式发声, 受众听起来就像一杯白开水, 激发不起收听的兴趣。在播音中, 播音员应根据广告的特点, 用充沛的情感, 集中精力于文稿的内容, 使大脑兴奋起来, 使思维始终处于运动状态, 情感表达随文稿内容的展开而不断变化, 这样广告播音的新鲜感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播出对象感

听众是一个广泛的群体, 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兴趣爱好……因而他们对广播有着不同的要求。任何一位广告播音员都希望自己精心播出的广告能为听众所接受, 然而有的收效很好, 有的却未给听众留下什么印象。究其原因, 除了播音技巧运用不当之外, 就是播音员心中缺乏对象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标消费群日渐细分化, 广告诉求也进入细分时代。即使是同一行业中的品牌, 因定位不同, 其品牌形象也各不相同。受众总是希望在诸多广告信息中选择与自我观念具有一致性的品牌。因此, 广告播音要明晰地表达出品牌的目标人群的感受, 让受众找到自己, 达到共鸣。

广告播音对表达对象的情感把握, 要建立在了解表达对象的情绪、愿望、要求的基础上;同时, 还要想象出对象的年龄、职业等, 在播音时要想象着他们是正在收音机旁收听广告, 在随着播音感情的变化逐渐引起共鸣。例如, 贷款买车是很多工薪阶层共有的心态, 笔者据此曾创作一则广告: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快购车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广告词是:“先贷款后买车, 享受品质人生, 驾驭卓越前程。”对这则广告进行情感表达, 就要对这一消费群体进行设想:“有了这项贷款服务, 可以不再为一时半会儿买不起车而苦恼了, 大伙儿多么盼望这样一项贷款服务啊。”把这一消费群体盼望买车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让他们相信你。再如, 笔者参与录制的“江南大厦情人节酬宾活动”广告, 以男女对播的形式呈现。男声问:“情人节想要什么礼物, 钻戒?对表?还是……?”女声答:“要!我都想要!”虽然广告中是一对青年男女的对话, 但实际上两个人分别是与广大听众对话。钻戒、对表等都是女人十分喜爱的情人节礼物, 男声在表达时充分想象自己的女朋友或妻子渴望得到礼物的心情, 而“要!我都想要!”也率性地表达出了对方的真实想法, 表达时略带对男友或丈夫撒娇的语气, 同时还带有喜悦、满足的心情。

微动画剧本创作要点分析 篇4

一、“微电影”与“微动画”

“微电影”发展的迅猛, 在影视行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效果。由于“微电影”的只做方式便捷, 成本不高, 让很多电影爱好者不断的进行“微电影”拍摄以及制作。让大家对电影的兴趣加深了, 还让青年一代加强了创作热情。

“微电影”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能够盛行, 是基于人们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和影视制作工具价格的低廉化。而微动画又是“微电影“里面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动画产品有了更多新的形态和表达方式。微动画作为一种年轻的艺术载体, 一方面, 它是加入了时间纬度的四维艺术。通常, 微动画的篇幅不长, 动画片的长度一般较长一些。由于要体现较多的创意, 所以故事性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 应体现的视听印象也要一定的加强, 有较大的创作灵活度。微动画的创意可以是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可以是一种幽默状态。微动画作品篇幅小且简短, 传播便利, 非常适合新媒体平台播出。微动画比“微电影”更灵动, 传播方式更灵活多样, 文件体积更微型。

二、剧本创作在“微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

剧本的创作需要一定的程序, 就像做衣服一样, 要按一定的步骤来完成。大致分为:创意构思、基础设定、故事梗概、分集大纲。而剧本里又要包括:题材风格、主线、角色、 环境、演绎方式和规模。期间所有的角度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意创作, 以及制定一致的方案。进行一定的审核, 需要进行较多的剧本进行元素的创作。另外, 故事的详细线索进程需要理顺对各个文本的创意构思, 需要运用详细、明确的语言进行“微电影”的语言要求, 制定故事的线索, 发展进程。 在进行故事创作前, 需要进行脚本的规划与制定, 做好尽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方法, 以免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一定的可控性。

三、剧本创作方法

动画剧本的一些特性也就是讲卡通生活化。迪斯尼曾阐述过关于卡通生活化的一些言论, 他认为生活化、卡通化是动画片的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在动画世界中, 具有一个非常富有魅力的魔幻世界, 一个有创作型的动画剧本, 有较好的题材、视角、人物等等要素, 不同的环节都要在各个要素中开展与发展。

剧本创作的技巧有很多, 首先选择怎样的题材, 确定怎样的主题是创作者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剧本主题的构思可以分成多个层次展开:

(一) 叙写小故事, 来反应大问题, 从而引出深沉寓意。 通过困惑与碰撞的生活片段, 来反应现实生活中人性,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感悟。

(二) 通过戏剧化来处理单调的场景。

(三) 让主题寓意表达的最大化“捅破这层窗户纸”。 在选择主题的时候, 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解读意义大的实物来解读, 在来捅破这层窗户纸, 作品的价值也就更高了。

上述的三点对主题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选题一定要选材生活, 取景生活, 用于生活。剥离作者的身份, 走进生活, 有意识的把自身还原成生活的一份子, 以个人对生活的体验来作为创作的基础, 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 就是熟悉人物和故事环境, 深层次了解人物的背景和心理, 明确矛盾冲突的原因, 以实现对主题内涵的深凿。

四、结束语

中国动漫业发展至今, 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 而却极少有关于动画剧本写作和动画前期制作的文章和专著。这种对剧本创作认识上的缺失, 不能不说是引起动画行业发展滞缓的一个因素, 从微动画做起, 从小处着眼, 以“微”见“大”, 以微动画、微电影的繁荣带动动画作品及影视作品创作的繁荣, 这是我们可以走的路和走向繁荣发展的途径。

“剧本, 是一剧之本。”综上我们不难看出, 剧本创作在影视动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位置, 大凡成功的动画, 无一不是建立在精良的剧本创作基础之上的。真心希望动画创作人员能正视这一问题, 踏踏实实地为我们的动画剧本多做点思考, 多做些实际性的创作, 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摘要:“微电影”的兴起与发展对影视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微动画”是“微电影”的一种形式。一部好的“微电影”制作, 是从编剧编写好的剧本开始的, 剧本的创作是整部“微电影”的基础。本文结合动画剧本创作要点, 提出了针对微动画作品的剧本创作思路及创作方法。

关键词:动画,微电影,剧本

参考文献

[1]钟大丰.电影剧本写作基础[D].北京:北京电影学院.2011.

[2]唐亮.DV纪录片创作研究[M].武汉:硕士学位论文.2005.

[3]何淦.从微电影的兴起看微动画的发展[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

[4]姚琦.电影声画节奏初探[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 2013.

[5]高菲.动画剧本创作要素漫谈[M].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2010.

[6]周忠成.动画剧本创作中剧本规划的重要作用[D].杭州:浙江传媒学院, 2008.

[7]日日连柯.镜头剧本应该是怎样的[M].苏联艺术报, 1951.

[8]蔡雨欣.剧作与动画[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 2010.

[9]刘莎莎.浅析动画剧本结构[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 2012.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及其创作要点 篇5

所谓创意就是创立一个新主意。其属性有两个:即新颖性与初始性。凡是创立的东西都是新颖的,都是对前人成就的突破,为此它具有新颖性与明显的初始性。而创意是新颖性与初始性的统一,缺少一个属性就不是创意。创意是一种思维活动,它虽然不是实践活动,但却能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所谓概念则是指人对能代表某种事物或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意义所形成的思维结论,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而设计创意则是设计者针对设计所产生的诸多感性思维进行归纳与精炼所产生的思维总结,其内容包括设计师对将要进行设计的方案做出的周密调查与策划,分析出客户的具体要求及方案意图,以及整个方案的目的意图,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等,以及设计师由此通过各自独有的思维素质产生的一连串设计想法,并在诸多想法与构思的基础上提炼出来最为准确的设计概念。概念设计即是利用设计创意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创意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

二、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创作要素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中的创作要素主要包括空间、造型、艺术、技术、材料、环境与文化要素等层面的内容。

1.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的空间要素

所谓空间是指“空虚能容受之处”。然而既谓空虚,必能容受,既欲容受,便需设计。只是空间形态不同于平面、肌理、立体等实体形态,有其特殊的形成、操作和组织规律。

环境艺术设计属于空间艺术的研究范畴。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也是其概念设计研究的重点。只是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中的空间要素,并不只限于形成空间结构部分的长、宽和高的总和,而是空的部分本身,即人们生活和活动的空间。空间感包括城市、街道、广场和花园等。凡是经过人为去限定一个空的部分,就可以有效地算作空间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不在于限制开阔空间的那些实体屏障的本身,而是在于表现空间是如何通过这种阻隔过程而被组织成有意义的构图形式,我们不应把注意力仅仅放在构成这种空间的界面上,而应把握空间整体的感觉方面。而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对空间要素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对空间的物质属性、空间的精神属性与空间的文化属性等方面空间要素的概念设计。

2.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的造型要素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的造型要素是指构成形体的基本视觉元素,包括形态、材质、色彩与光影等内容。

——形态是造型要素的基础,它是指城市及建筑内外环境空间中形态要素的表现形式,其概念设计可从构成形态的要素点、线、面、体等方面及平面、立体、空间形态等方面提出设计的构思创意;更重要的是由于结构的因素产生一种全新的空间形象。它集象形特质、应力形态与功能性于一体,充分实现了形式、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设计概念。

——材质是指材料和质感的结合,也是造型要素之一。其概念设计可从材质表面的可视属性,即色彩、纹理、光滑度、透明度、反射率、折射率、发光度等以及物理、化学等方面来提出设计的构思创意。

——色彩也是造型要素之一,由于色彩具有先于形态识别的特点,其概念设计可从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等方面及对比、调和,以及物理、生理、心理、地域、文化等方面来提出设计的构思创意。

——光影是指光和影的结合,两者是从不分开的,只是光在明处,影在暗处而己。其概念设计可从光影的造型、色彩、空间等方面来提出设计的构思创意。

3.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的艺术要素

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 艺术作为与环境艺术共生的一个有机的侧面, 在环境艺术历史上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如何理解现代艺术和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的关系呢?引用澳大利亚著名环境艺术设计师理查德古德温的话, 艺术是设计的源泉,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应具有艺术家一样的思维, 其创作过程也同样需要艺术家式的敏锐和激变。从自身的角度来说, 我们更需要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现存的设计, 但是设计和艺术之间的确存在着矛盾, 并且持续不断此消彼长。即需要从纯粹的艺术行为, 转移到相对实际和相对商业化的环境设计领域去。当然, 这是能够通过寻找到一个比较妥善的方法来加以解决的, 艺术要素对于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4.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创作中的技术要素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环境艺术概念设计要借助技术的手段才能实现。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作用环境艺术,如运用电脑模拟人们的景观审美,利用智能灯光技术丰富环境的视觉效果,这些必然会改变人们固有的工作与思维方式,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使设计师形成更为广阔的概念设计创作视野。诸如太阳能技术、节能技术、生态技术、虚拟技术、信息技术、数码技术与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均为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中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中的创作要素还包括材料、环境与文化要素等层面的内容,对其展开研究与探索,对明晰创作中概念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

三、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形式表达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形式表达是其设计师必须掌握的重要表现语言,进行任何一项环境艺术设计,最初设计阶段需要从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着手,即准确地把握项目的中心,系统化地展开思路,以唤起适宜的形式。一般地说,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有三种目的:满足机能、创造效益和表现有利的艺术形式。由此目的产生意图。而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形式表达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 图纸表达

图示表达在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中起着核心作用,它是指运用图解的方法进行的设计思维表达,主要包括概念设计草图与设计正图两类,同时辅以相关的文字说明或其他附件等。这种表达设计成果 (阶段性或最终性) 的环境艺术概念设计图纸,作为设计思维活动在某一阶段的静态成果,以其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体现设计图解的科学技术特征,其重要性如同文件一样,可以作为交流、审查、决策、施工等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体现了设计者的工作进展、环境艺术实施过程及各种决策活动。

提起草图,大多数设计师将其视为表达设计思维最直接有效和激动人心的手段。对设计师而言,设计是在草图中成长起来的。在设计过程中,从踏勘基地、分析环境、收集资料开始,形式各异的设计草图便随之出现。这时草图有纪录性的、分析性的,也有对随之而来的感受、联想的勾画。草图可以最大限度地快速捕捉设计灵感,表达各种构思创意,是概念设计中反映思维冲动,赋予设计对象以外观和形式的重要表现手段。并且设计构思草图还成为概念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真实记录,体现了设计灵感和创意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还与各类环境艺术设计图纸一起构成了全面表达设计思维活动形成和完善的系列“文件”。

2. 模型表达

在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中,将设计成果制成实体模型的表达方法,一则可以促进设计进程的研讨,使模型成为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表达设计思维的方式。并能成为表达设计思维、推敲设计方案、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效手段;二则将三维空间用实体模型完整地表现出来,可供业主和甲方展示未来建成后的形象,并能用于与非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帮助设计者深入推敲复杂的视觉造型关系,从而具有双重功效。

在设计过程中,不同的设计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模型表达方式:具体而言,有场地模型、概念模型、工作模型 (或研究模型) 和表现模型等类型的区别。设计师利用各种各样的模型使构思形象化,表达了设计中的三维空间关系,激发了自身的创造力,使许多抽象的、难以想象的问题在发展中得到了较好的解答。

3. 计算机辅助技术

在环境艺术概念设计中,计算机辅助技术已经给环境艺术设计表达带来巨大的变革,并在设计思维的表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概念设计创作中,计算机巨大的信息存储和检索功能,通过互联网给设计者带来的巨大信息来源,使设计者可以在信息数据库中快速地查询有效的信息,输入全面而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来促进思考。计算机在分析设计条件、通过建模模拟环境等方面也为设计思考提供了便利。在创造性的构思阶段,计算机可以帮助设计将其构想概念化、形象化,并通过其三维概念模型来研究设计要素,通过模型生成可多视觉评判的图形及各类复杂空间的投影图、剖视图等。此外,计算机三维模型和渲染以及数码技术巨大的表现力,还可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反映其环境艺术设计创意及概念设计成果。

而在概念设计过程中根据思维发展的需要,灵活采用并综合多种表达方式,成为当前解决设计问题的主要方法。

四、结论

创作中要点 篇6

王建中, 江苏人, 1933年生于上海, 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教育家。他自幼受母亲的影响很早地接触了钢琴的学习。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 1958年毕业后回沈音附中任教, 之后又回到上音院教钢琴和民族作曲理论专业和声课程。“文革”期间经常下乡, 作品创作和演出受到严格的限制。五年后, 再次回到上音任教。他的主要作品分别创作于1958年的《云南民歌五首》, 这首钢琴作品是他最早的改编曲;1961年的《变奏曲》;1966年的《托卡塔》和《田歌》;1972年的《赤胆忠心》《浏阳河》和《大陆歌》;1973年的《陕北民歌四首》《百鸟朝凤》和《梅花三弄》;1974年的《樱花》和《五首摇篮曲》都是根据外国音乐作品改编创作的;1975年《彩云追月》;1976年《蝶恋花》和协奏曲《红旗渠畔》以及1981年的《小奏鸣曲》和1983年的《组曲》;还有1985年的《谐谑曲》;1994年为第一次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创作作品《情景》;2001年为国庆五十年创作的《走进新时代》和2003年根据古曲《渔舟唱晚》创作改变的钢琴曲《渔舟唱晚》。这些优秀的作品无论从创作风格还是创作技巧上都体现了王建中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和作曲技术扎实的基础。

二、《猜调》的创作和演奏要点

(一) 《猜调》的创作背景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着它产生的历史性和创作性, 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猜调》无疑也有着它的创作背景。1956年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文艺方针, 触动了作曲家王建中的创作激情。他不断地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体验民情, 深入人群, 以云南广为流传的五首民歌为基础, 在1958年创作改编出了钢琴作品《云南民歌五首》。作品运用云南不同民族、不同题材反映了人们的美好生活情景, 也体现了不同民歌的风貌, 把民歌甜美而细腻的韵味和短小而简洁的结构特点都巧妙地展现在了作品中。结合钢琴的音响特点巧妙别致地展现出清新的云南民间特色的五首小曲《大理姑娘》《跟哥》《猜调》《山歌》和《龙灯调》, 也反映出作曲家创作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 具有浓厚的中国韵味。其中《猜调》是《云南民歌五首》中的一首, 是根据云南彝族民间传唱的小调改编而成。小调共九小节, 四段歌词, 每段都用“唉喂”彝族的民间衬词来结束, 音乐情绪紧凑、情绪诙谐、一气呵成,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猜调》的和声曲式特点

《猜调》的钢琴版除保留原有民歌的旋律特点以外, 还把握了民歌的深层含义, 用快速而又有谐谑的风格演奏, 在原民歌的基础上加了引子、间奏和尾声。

引子:7小节D徵调式, 断奏。从不协和的大小二度音程逐渐的协和, 暗示了猜谜的特定场景由紧张到放松的画面。

A段:9小节的旋律和民歌《猜调》的主旋律一样, 每小节用固定的16分音符音型节奏特点作为快速的伴奏。所有的低音成为一条音符的旋律线条, 句尾用倚音的伴奏音型来体现云南民族特点“唉喂”。

间奏:3小节用装饰音的固定音型引出A1。

A1段:12小节前半段运用了对比复调的手法, 后半段在D徵调式的旋律中加入了E徵和弦后回到原调, 色彩显得尤为丰富。

A2段:9小节由宫和弦开始, 创作方法同A段。

尾声:7小节主题旋律隐隐出现, 直到重复旋律主音持续到最后, 围绕着猜谜的画面逐渐在快乐中结束。

(三) 《猜调》的演奏要点

1. 跳音:

《猜调》——scherzevole (诙谐地, 戏谑地) 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 每分钟116。作品中大多都是跳音奏法。这就要求弹奏要根据乐曲的背景来演奏, 演奏时手指要主动贴键子, 手指与手腕配合, 弹奏出短促、清脆的声音效果, 要有弹跳力。《猜调》的主旋律是单声部的旋律织体, 伴奏运用了颤音, 并且持续的属和声的基础之上, 主要以16分音符为主要节奏型。虽然看着谱面这首乐曲并没有特别困难的技巧, 但是116的速度要求演奏者的手指基本功要十分扎实才能弹奏出乐曲风格中的颗粒感。

2. 踏板:

无论是练习曲还是乐曲, 在钢琴的演奏中踏板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要合理地运用踏板, 不然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在中国风格的作品中, 作品中的和弦外音、二度音程、七度音程的踏板运用上是有相对难度的。踏得太深、太长使乐曲变得混乱, 太短又体现不出作品的趣味。所以在这首作品中为了表现出节奏性特点, 以及旋律的清晰度, 所以踏板是要在重音、保持音的地方踩一半, 点一下就好。旋律当中无法依靠手指连接的时候需要用切分踏板, 但是要换得干净, 不能把前面的音带到后面的音里面。

三、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审美价值

这首作品取材于民间, 具有通俗性, 处处流露出中国民族的风格特点, 体现了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审美价值。所谓的改编曲并不是把原来的曲子原封不变地挪用移植过来, 而是要失去原有作品的一些原貌, 但会在原有基础之上增添一些

浅显的意见, 希望对作品的学习与运用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应该把中西钢琴作品的不同演奏方法融为一体相互依附, 来充分表达作者对《猜调》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内涵以及浓厚的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 表现出钢琴艺术和中国民族特色音乐相结合的很强的作曲底蕴和内心浓厚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魏廷格.论土建中的钢琴改编曲[J].中国音乐学, 1999, 2.[1]魏廷格.论土建中的钢琴改编曲[J].中国音乐学, 1999, 2.

[2]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12.[2]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12.

[3]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J].连载十, 钢琴艺术, 2003.[3]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J].连载十, 钢琴艺术, 2003.

上一篇:中学地理课程下一篇:丰林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