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组织实施

2024-05-10

生产组织实施(精选12篇)

生产组织实施 篇1

为了提高竞争优势, 我国的企业很早便已经开始学习日本的精益生产理念, 但是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 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效, 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仅有较少企业能够真正了解精益生产的内涵, 实现在生产中对其进行有效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某国际知名公司的组织变革模型概述

组织变革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因而在学术领域掀起研究风潮。某国际知名公司在论述中认为, 组织本身具有繁复的特性, 组织的结构、工作、人员以及技术是其中的关键要素, 它们之间产生联动作用, 只要其中一项出现变化, 其他三项就会随之产生变动。

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后, 某国际知名公司将组织变革细分到其内容的四个方面, 进而将变革渗透到更深层次的领域, 其后的学术界又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变革展开深入研究, 并确定了相应的衡量指标。

组织结构变革涉及的都是关于制度方面的内容, 比如权力分布制度等, 其衡量标准为分权化、整合化等;工作变革是关于规划方面的内容, 衡量标准包括工作的重要性、能动性等;人员变革是关于精神层面的内容, 主要涉及观念、态度等, 其衡量标准为培训、激励等;技术变革包括设备以及技术的更新等方面, 衡量标准为技术的先进性等。

在研究领域, 其已经被专家学者所接受, 但是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并非能够经常发挥功效。浪费的消除仅仅在理论上显得不复杂, 但是在实践中难以实现。约翰·德鲁等人是精益生产的研究学者, 他认为精益生产应该针对系统的所有部分发挥改进功效。

在组织变革的视角下, 实现对精益生产的研究, 可以将其视为社会与技术相结合的体系, 在对组织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协调之后, 遏制浪费现象, 提高企业的效率, 节约支出的资金, 坚持以客户的需求为根本导向。

二、精益生产概述

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丰田企业, 是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丰田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而产生。最初, 由于没有经验, 只能在生产现场进行观察, 然后逐渐深入, 随后逐渐深入到TPS之中进行研讨, 随着进程的逐步推进, 使得TPS之中的各种观念被发掘出来, 从而各个环节不断进行整合, 最终形成了一套影响较大的管理体系。

这种生产思想的核心就是遏制浪费, 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金支出的目的。在其产生不久之后, 便因其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现实促进作用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 各种针对性的研究不断出现, 对其内容产生了较大的扩展作用。这也造成了精益生产在表述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甚至在专业术语上也体现出不同的内涵, 甚至表征相同的术语在对其进行具体解释的时候也会具备不同的内涵, 这种情况对于其传播和现实运用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

三、以组织变革理论为基础的精益生产应用模型

1. 组织变革理论下的精益生产定位。

精益生产是对传统生产方式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并运用科学的理念进行指导, 在长时间的总结下形成的。因此, 要想实现对其进行研究就必须在组织变革理论的指导下, 对精益生产的内涵进行重新定位, 使其符合课题研究的内容。

组织结构方面应该按照分组的方式进行生产, 简化结构;工作方面应该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 提高能动性和工作效率;在员工方面应该注重培训, 建立激励制度, 提高员工参与热情, 技术上运用JIT、TQM等。

2. 构建模型。

准时化是精益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求生产能够在时间上满足客户需求, 实现准时交付的目的。JIT和TQM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客户的收货时间稳定、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了企业效益的增加。

但是, 在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每个技术在单独进行应用的情况下, 能够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因此, 文中需要设定JIT和TQM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企业的效益产生正面影响。但是根据系统理论, 系统的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基于这个观点, 企业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每个新技术的单独应用未必能够为其创造效益, 要想其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就要在组织变革的支持下完成, 如此能够使企业的目标顺利达成。

研究证明, 组织内部的构成过于繁复, 就会导致决策效率的下降, 技术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应地被削弱, 因此, 简化组织的构成是工作的重点。集权现象过于严重会导致员工工作热情被消减, 不利于企业发展。在对培养员工素质增高的过程中, 新技术所发挥的效能逐渐增加, 因此, 为了构建模型需要假设组织的四个内容方面能够对企业发展起到协调作用。

四、总结

企业组织变革的实现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作为支撑, 这就为其与精益生产进行连接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实际上, 精益生产的应用能够体现出组织变革的诸多内容。组织变革的环节对精益生产的实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 企业发展必须考虑二者的结合。本文对某国际知名公司的组织变革模型进行概述, 分析了精益生产的内容, 构建了以组织变革理论为基础的精益生产应用模型。

摘要:精益生产理念源于日本, 是丰田汽车公司应用的先进管理模式, 其实施目的是为了杜绝浪费、降低成本、创造企业竞争优势。2014年, 我国的经济增速明显呈现下滑趋势, 国际的经济形势正在缓慢复苏之中, 面对如此复杂的经济形势, 我国的企业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 我国的企业很早便已经学习精益生产的理念, 但是能够掌握其精髓的企业较少, 致使其发展和推广问题仍然是较为重大的挑战。本文对某国际知名公司的组织变革模型进行概述, 分析了精益生产的内容, 构建了以组织变革理论为基础的精益生产应用模型。

关键词:组织变革理论,精益生产,人员

参考文献

[1]吴美丽.精益生产理念中的运作方式鉴别及消除浪费方法研究[J].商业时代.2011 (16) :115-116.

[2]杨平宇.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障碍及对策研究——以温州中小制造企业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1 (11) :118-119.

[3]张洪亮, 牛占文.精益生产的延伸——精益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0 (02) :156-158.

生产组织实施 篇2

为落实好我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集中式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结合我乡实际,现制定XX乡2021-2022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城X公里处,与XX、XX毗邻,面积XX平方公里,辖XX个行政村,XXX户XX口人,耕地面积XX亩,林地面积XX万亩。主导产业为玉米种植、黑山羊养殖和连翘采摘,是典型的纯农业乡镇。粮食作物以玉米种植为主。我乡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XX个,农机合作社XX个。全乡联合收割机XX台,大中型拖拉机XX台,为我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目标

聚焦玉米生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促进形成稳定活跃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培育壮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探索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绿色生产,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和项目管理运行机制。

三、项目实施内容

(一)项目任务

今年全乡承担的试点项目资金XX万元,完成托管服务面积XX亩以上。

1.补助环节。按照“围绕主导产业、突出重点环节、扩大覆盖范围、集中连片推进”原则,根据本乡实际,对农业生产关键且薄弱、单个农户做不了、做不好、不愿做的环节进行支持。

2.补助对象。主要是有一定规模、服务能力较强的承担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型合作社等托管服务组织。

3.补助方式

资金补助为先服务后补助的方式,即每个环节实施完毕并经审核验收合格后,对项目实施区域内的服务组织按环节兑付补助资金。服务组织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按照服务合同实际作业量对服务组织进行补助。

4.项目实施时间(2021年11月—2022年11月)

2021年10月31日之前,乡人民政府出台实施方案,确定服务主体等前期工作。

2021年11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服务主体完成全部合同的签订工作,并报送乡人民政府备案。

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完成全部项目的服务工作。

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15日之前,对分环节验收工作进行汇总。

(二)项目服务组织主体选择标准及托管服务效果

1.项目服务组织标准

(1)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执照、开户许可证等证照齐全,年报、税务报送等正常有效。

(2)具有一定的社会化服务经验,原则上从事社会化服务2年以上,社会反映良好,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群体性上访事件等。

(3)拥有与其服务内容、服务能力相匹配的专业农业机械和设备以及农业技术力量,各类机械经过年审,农机人员证照齐全。

(4)具备与服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及必备的办公设施,有相应的工作制度。

(5)具备农业生产、托管的信息收集管理能力,服务档案记录应保存3年以上。

2.托管服务效果及标准

(1)作业机手要严格按照机械调试标准进行规范操作,确保托管环节作业到位。

(2)耕要深浅一致,达到25-40cm,纵到边横到面,不留死角,作业面平整。

(3)种要下籽均匀,深度适当,不断点,不遗漏。

(4)防要做到药水配释到位,作业区内喷洒匀称,覆盖无死角,无人机平缓作业。

(5)收要做到无明显漏收漏割。

3、托管服务面积

农业托管项目全乡实施30000亩,设及12个村。

4、各环节费用情况

四个环节市场价分别为:

(1)、秸秆还田+旋耕每亩70元,春耕每亩45元;

(2)、机械播种每亩30元;

(3)、机械收获每亩100元;

(4)、病虫害防治每亩20元(含劳务及农药)。

单独完成一项每亩按40%进行补贴,四个环节累加共完成3万亩。

四、项目实施流程

(一)确定服务组织。

深入调研,广泛了解广大农户和规模生产经营主体需求意愿,掌握辖区内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及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规模、能力、信誉、服务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基础上,出台本乡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组织实施方案,并公开规范择优选择服务组织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促进公平竞争的社会化服务市场形成和切实保障服务效果。考察公示后的服务组织上报县农村经济经营发展中心。

(二)签订服务合同。

参加实施项目的服务组织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地块、服务面积、服务内容、服务价款、作业时间、质量要求、质检验收等内容。并在作业村公示栏内公示本组织的服务内容、地块、面积、价款等相关信息。

(三)提供作业服务。

服务组织按照服务合同要求提供相关服务,作业完成后由服务对象签字确认,对服务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服务面积以平台作业数据(农机GPS设备)为准。

(四)监督项目实施。

乡人民政府要监督服务组织的作业开展情况,及时掌握作业动态,指导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对不能按照合同规定推进工作的服务组织要及时做出调整。

(五)检查验收。

1.项目自验。项目完成后,先由项目实施主体自行验收,验收数据以智慧农机终端或农户签字为准。认真填写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作业表,经所在村核实签字盖章后,在村委公示栏公示一周。公示期满后,各村要对本辖区的农业生产托管情况进行汇总,并上报乡人民政府。

2.乡验收。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在项目实施主体自验、公示无异议后,向乡人民政府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由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验收。

(六)拨付补助资金。

各村将实施主体作业表、发票、合同、平台作业数据(农机GPS设备)、本村项目汇总表等相关资料报乡人民政府。乡核实、县级抽查无误后,拨付项目补助资金。乡核查、县级抽查不合格的不予拨付补助资金。

(七)项目总结。

项目实施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收集整理实物动态影像资料,总结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及时上报乡人民政府和县农村经济经营发展中心。

(八)绩效评价。

项目完成后,乡政府要对项目内容开展情况、实施效果、验收情况、资金兑付、档案资料存档情况等进行自查,开展绩效考核,并报县级给予总体评价。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确保农业生产托管试点项目工作顺利推进,乡政府成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经管站,由经管站分管领导兼办公室主任(附件1)。

(二)强化实施指导。

乡经管站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的管理和指导,推动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乡政府要加强对托管服务主体履约情况的监管,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对服务面积、服务质量达不到合同要求等情况,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取消其服务资格,追究其违约责任。

(三)强化资金监管。

根据县财政局会同农村经济经营发展中心出台的《XX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补助资金使用范围、开支标准。乡政府和各项目实施主体要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对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等违规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四)强化宣传引导。

积极引导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加强服务质量和价格监管,推动制定行业服务标准。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充分尊重广大农户和服务组织意愿,注意调动广大农户和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大力营造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良好环境,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和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要加强农业生产托管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营造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

附件

XX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承诺书

为按时保质完成好我乡实施的财政支持农业生产托管试点服务项目,郑重承诺:

一、严格按照组织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间节点、补助作物、补助环节、补助标准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拨付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自我组织:一种再生产机制 篇3

一般来讲,今天的美术馆还是审美机制,召集观众进入一个特定的场所来观看作品,给观众提供凝视和沉思的空间,作品成为审美的客体,艺术家则是这种消费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看上去是艺术家是主动的,创作完全是个人意图的,不受任何的控制和干扰;不过从整体的艺术生产关系上来讲,作品创作仅仅是这个流程中的前期部分,如果没有进入展示和流通环节,作品只能被当作工作室中的“物”或工作材料,今天艺术品的价值,恰恰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机构以及市场认证和宣传得以完成的,换句话说,进入美术馆的真正意义在于宣告艺术品的被认证,没有被认证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被屏蔽掉了,成了“不可见的部分”,画廊是另一种流通市场的认证制度,只是市场判断往往更多来自收藏者的个人趣味和投资评估,不具备媒体性的公共价值,因此画廊认证还需要文化系统权威认可的协助,反之美术馆也需要资本投资来维持认证的运营成本(在今天两者组织方式和经营手法也越来越相近,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美术馆作为社会权力结构所授权的进行艺术鉴定的机构,某种意义上说,是这种社会政治意志所决定的审美共识的组织者和收集者。即使艺术家不甘心这样的审美提供,想在艺术品中夹带着政治和观念的私货,由于美术馆的展示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切断了提供这种语境的条件,艺术家这样做,反而要冒着被视为剥离审美后的政治工具的危险而遭抛弃。

自我组织的兴起,可以简单认为源于早期那些被美术馆制度所拒绝的艺术家和作品,作为一种抗争和展示权力的需要,自我组织通常会采取模仿这个系统的方式,充当自我鉴定者和组织者进行相应的活动,客观上,这样的做法形成了一种政治上的临时性对抗机制;一旦艺术家或艺术品获得进入美术馆系统的机会,自我组织往往会被作为过渡性的策略而放弃,或者被新的一批企图进入体制的艺术家再次采用;当然自我组织的情况比较复杂,艺术家有时基于趣味相投,而形成的略显封闭的自我话题自我生产的小系统;也会出于对美术馆系统的不满和批判,希望在制度上通过自主建构和设计,去完成政治意图上的自我实现和艺术自治。

我们知道,艺术本质上还是一种行动机制,是区分于沉思式的实践行为,历史遗留的传统和文化身份以及这些在今天现实社会中的延续,反而给艺术家们提供了去侵犯和破坏的前提,去和文化系统和审美惯性的预设决裂;不过“现代主义本身是一个不断重组和修正的系统”,作为对进步和社会幸福的承诺,它也会不断改组旧的生产方式,以及在经济制度影响下的文化组成,这种自我修复的能力,使今天资本主义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以完善,可以更隐蔽和更粗暴地去管理和控制普遍意义下的社会活动。艺术家在文化系统所发动的种种政治企图和对抗,则不断被这个系统收编并转化为内在的问题,这意味着当代艺术要面对两个难题:一方面如何去避免艺术批判和对抗的自我体制化;另一方面,它要求今天的艺术应该是动态的,而且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社会系统的同步追随,显然美术馆系统是不能胜任这一任务的,这种为艺术总体提供全景式认识和解释的系统是归纳和消费于行动之后的,艺术作为一种时刻召唤紧急行动的机制,必须是自我组织的、快速行动的、随机应变的,并且不只局限于艺术家行动的自我督促,还要刺激他人一同加入。

今天的艺术正从一个大众消费走向大众生产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参与意识的觉醒和成熟,大众也加入到图像生产和发布的大军,这迫使艺术家的角色必须从大众审美提供向社会和艺术生产关系参与转换,艺术的任务变了,不再围绕着美术馆以及由它所组织的话语系统去进行生产了,美术馆的审美机制决定了艺术生产对艺术消费的从属性,倡导行动的组织方式注定要被现行制度排斥。自我组织则对更多人开放,参与者身份摇摆在专业和业余的边界上,自我组织应该是去职业化的,把观众从美术馆系统的追随者转换成与艺术组织的参与者,这决定了自我组织的机制和行政结构,不再是美术馆的初级模仿者和替代者;也不是寻求自主建设而保持距离的平行关系,而是去充当一个不断鼓励改造艺术生产关系的组织者和宣传者,正如朗西埃谈到的艺术任务是如何针对全球化共识预设而进行的感性重新分配,以及阿兰巴丢提到的“重建艺术的新的普遍关系”,自我组织首先是以断裂于任何体制化建设为实践目的出现的。

由艺术家创作并在美术馆展示的作品,在整个艺术系统中仅仅被视为生产终端,即使作品不再以物的形态出现,而采用图像、行为和观念等方式,在消费社会中同样被看成为一种“拟像”生产,在交换系统中建立剩余价值,美术馆作为资本主义消费机制的艺术生产,它是不断取消行动的,是不断把街头之物和行为收编在规划中的沉思空间的,成为一种静态被动的景观装置;艺术新任务下的自我组织应该采用一个逆向的策略,将艺术中的商品恋物转向为情境再造和事件解放,将追求静止永恒的审美转变为灵光一现的临时行动,将对生产终端的关注转向对生产关系的揭示和重组,将提供审美消费转向为大众提供生产的艺术机制。

在美术馆空间,即便艺术家试图通过展示去建构一种民主形式:以参与的方式把观众召集起来,讨论和实现某种共同的政治意愿,事实上,确实有很多艺术家在进行这样的实践,问题在于当观众进入展厅的一刻,实际等于默认了美术馆预定好的规则,默认了艺术家在展厅里被赋予的独裁性质的支配权力,格罗伊斯认为这样的意义在于对现实社会组织权力结构的揭示作用。作为一种有前提的政治,美术馆正是通过建构一整套展示机制来确保这种制度的合法性的。今天的当代艺术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危机:工具化的管理和行政分类正在逐步分割和取代艺术本身,作为非一种机制化的批判,自我组织首先自身要跳出这一系列的制度预设,包括对展示机制和艺术家的身份进行重新定义,以及把展示还原为空间事件的策略,这相当于将艺术“降格”为普遍性的社会事件;艺术家主动向社会生产和文化参与的角色回归,这种改造的结果,使得观众无须再去面对美术馆的规则,开始将艺术与其他社会生活事件并置,用平视的眼光去选择观看并作出反应;艺术家重新回到“业余”身份,自身也挣脱了传统机制所赋予的角色和责任。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自我组织要去破坏现有体制,然后再生产出一个替代的制度;或者去形成一个和与之二元对立的局面,上面说过,对体制的简单批判往往沦为自我体制化的过程,或者被收编内化为体制的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美术馆看成是一个不断收编和消除时间的系统,它的展示空间被表征为物理尺度的容器,在这里,艺术的时间和行动语境被撤销,艺术品被压缩成“物”,成为静态审美的对象;另外,围绕在这个制度下的艺术史写作,艺术事件和实践的空间性也一样被驱逐,因此,在这个制度化的场所中,时间和空间通常是被割裂和孤立的;这里所提倡的自我组织,应该是重新还原这种空间-时间结构的实践,实际上,这个任务的性质更像是潜伏,自我组织作为第三方出现,揭示和反作用于所依附的艺术生产关系,屡屡被诟病的美术馆机制并不是它最终要替代的对象(无法做到也没有必要),而是三方共同建立起来的辩证关系。众所周知,艺术家与观众的二元对立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自现代主义以来,作者的主体性被打破以及读者理论的兴起,使得这个对立在今天的艺术世界中显得尤其突出和重要。在提供凝视和沉思的美术馆里,两者分别充当着审美的客体(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品)和主体,或者是艺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美术馆就是这种审美分配的场所,不容置疑,其中的艺术家和观众是制度化了的;而且还要共同承担这样一个现实:美术馆中的观众,被艺术家召集在展厅并生产出来,成为观看和媒体化的对象载体,令观众不满的是,最终无论名声还是经济利益的获取,几乎都是向艺术家倾斜的。从20世纪中期,社会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媒体力量的颠覆性发展,大众同样拥有和掌握着图像生产的技术和发布的通道,也就是说大众已经从传统的艺术观看者变成今天的生产者,如格罗伊斯所言,当代并不缺少艺术家,而是缺少观众。作为一种回应,自我组织在不断向日常回归的实践中进行着艺术的去职业化,这必定最终将和大众化的生产遭遇在某一节点:艺术家的生产角色和观众的消费身份在这里形成新的混合和再分配,我们可以将之视为一个真正的民主状态:即只有成为了艺术家的观众,才能是真正的观众,反之也成立。这种模糊两者界限的做法,并不是去取消艺术家,而恰恰是自我组织的再生产,使艺术和艺术家重新获得了解放。

生产组织实施 篇4

1.1 产生背景

为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 规范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电监安全[2011]21号) 、《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的通知 (电监安全[2011]23号)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电监安全[2011]28号)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实施细则 (试行) 》的通知 (办安全[2011]83号) 等一系列文件,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考虑到电力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伴随新技术应用而出现的新课题, 提出了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项目, 规定了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信息报送和事故调查处理以及绩效考评和持续改进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以适应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客观需要。

1.2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总体要求

原则: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减少事故发生, 保障人身安全健康, 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建立和保持: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 (PDCA) 动态循环的模式, 结合自身特点, 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评定和监督:试行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为最高。其中, 一级得分大于90分, 二级得分大于80分, 三级得分大于70分。

1.3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流程

2大唐信阳华豫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达标工作开展介绍

大唐信阳 (华豫) 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全面落实大唐集团公司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在“管理提升年”中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生产标准化等级达标, 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结合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工作目标, 有序推进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 制定《大唐信阳 (华豫) 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实施方案》, 以《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为评价依据, 引用了146个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开展了下列推进工作。

2.1 建立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组织机构

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总设计师, 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为总指挥的领导机构, 成立“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项目组;下设人员无伤害、设备无障碍、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文明生产上水平、文化宣传等6个专项工作组。各工作组职能及分工如下。

2.1.1 领导成员

总设计师:公司总经理。

总指挥: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职责: (1) 负责达标工作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职责分工。 (2) 负责制度建立。 (3) 负责整体工作顺利推进。 (4) 负责协调相关工作。 (5) 对考核意见进行审核。

2.1.2 工作组

组长:安全监察部部长。

副组长:各外委单位项目经理。

成员:公司安全网成员。

工作组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 专项工作组职责分工见附件1。

(1) 人员无伤害工作组。

组长:安全监察部部长;副组长:各部门部长;成员:安全监察部各高管、外委项目部安全主管、值长、班长。

(2) 设备无障碍工作组。

组长:设备管理部部长;副组长:生产各部门副部长及各外委项目部项目经理;成员:安监部各高管、外委项目部安全主管、值长、副班长。

(3) 系统无缺陷。

组长:发电部部长;副组长:生产各部门副部长及各外委项目部项目经理;成员:安监部各高管、外委项目部安全主管、安全主管、值长、班长。

(4) 管理无漏洞。

组长:安全监察部部长;副组长:生产各部门副部长及各外委项目部项目经理

成员:公司安全网成员。

(5) 文明生产上水平。

组长:输煤管理部部长;副组长:生产各部门副部长及各外委项目部项目经理成员:安监部各高管、外委项目部安全主管、安全主管、值长、班长。

(6) 文化宣传组。

组长:思想政治工作部部长;副组长:宣传主管;成员:各分工会、班组通讯报道员。

各专项工作组职责: (1) 全面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推进计划的实施, 制定本组推行计划。 (2) 定期召开阶段工作进展分析会, 查找差距、制定措施, 每月15日向项目组上报计划完成情况, 总结亮点和不足。 (3) 负责将本组查评项目的责任分工, 要求责任分解要到值 (班) 长。 (4) 负责本组查评项目的自查和整改监督工作。 (5) 负责向项目组提出审核要求。 (6) 负责协调其查评项目自查和整改落实中的问题。 (7) 对整改措施的效果进行自查和偏差修正, 向领导小组、项目组提出完善和修正整改措施建议。 (8) 负责将如期不能整改的问题项提升为公司严重隐患, 挂牌督办。 (9) 负责达标迎检支持性材料的收集和陪检工作。 (10) 对本组成员工作情况向项目组提出考核意见。

2.1.3 责任分工

附件1: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支持性

大唐信阳发电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自查评项目共计13大项, 119小项, 实际应得分共计为1500分。

2.2 制定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推进计划

2012年4月19日, 大唐信阳华豫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召开了《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实施方案讨论宣贯及工作启动推进会》, 制定了由公司总经理签发的《唐信阳 (华豫) 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实施方案》, 制定了推进计划 (见附件2) 。

2.3 对照《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开展自查、自评、整改工作

大唐信阳华豫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自下而上, 一级对一级负责是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管理方法, 以班组为达标前沿, 开展班长、值长负责的标准化达标工作。

各项目组长是该项目的负责人对推进方案的完成情况负责, 项目组每周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点评, 每月总结, 及时针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和调整, 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工作组每月组织召开项目组三级体系会议, 对项目推进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点评,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并对各项目组计划工作完成效果提出考核建议。

通过不断对标检查、对标整改,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标准, 公司各项整改工作顺利开展, 各项整改工作按照节点计划顺利完成。

2.4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机构的确定及预评估

根据国家电监会达标的要求, 大唐信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经过招标, 确定了北京中矿基业安全防范技术有限公司为公司评审机构, 协助公司完成一级达标申报工作。

2012年9月18日, 北京中矿基业安全防范技术有限公司聘请评审专家到信阳申报现场进行指导, 对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 提出整改建议。专家查评问题项及改进项共计69项, 实得分1321分 (预扣分179分) , 得分率为88.06%, 距电监会专家组正式查评得分率在90%以上差1.94个百分点, 问题主要集中在设备台帐、记录、标准制度、设备设施防腐和保温铁皮等方面, 按照国家电监会一级达标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公司根据评审专家意见, 制定整改计划, 落实责任人, 积极进行整改工作。

2.5 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达标评审自评报告编写

完成了专家指导提出问题整改后, 大唐信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自查评得分1473分, 得分率98.20%, 具备了国家一级达标的申报条件。为了完整、客观的展示大唐信阳发电公司达标工作的成果, 大唐信阳发电公司在北京中矿基业安全防范技术有限公司的指导下, 认真编写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达标评审自评报告》, 详细描述了公司达标创建工作的策划、实施、整改工作, 用大量详实的材料展示了创建工作的成绩, 内容涵盖了下列方面: (1) 企业概况。 (2) 企业安全管理状况。 (3)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基本条件符合情况。 (4) 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5) 查评总结。 (6) 自查评结果。 (7) 自查评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

2.6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申报过程

2012年10月12日, 大唐信阳发电公司完成了自评报告电子版的审核, 并反馈给评审机构, 同时上报给河南电监办进行预审。

10月15日, 在河南电监办的指导下, 进一步完善了自评报告电子版, 紧接着17日完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自评报告的编制, 并印刷, 同日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申请、自评报告报送上网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http://dlbzh.powersafety.com.cn/essims/page/Business/aspx/default.aspx) ;10月19日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申请表、自评报告纸质版送达河南电监办。

经过河南电监办和国家电监会审批, 评审机构确定于2012年11月19日-24日进行现场专家评审。经过查评, 大唐信阳 (华豫) 发电公司以1388分, 综合得分率93.15%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电监会组织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现场评审。

根据现场评审各专家的意见, 公司制定了整改计划并监督落实, 11月29日评审单位形成评审报告, 上报国家电监会。12月14日, 国家电监会组织专家通过了对评审单位编写的评审报告的会审。

12月17日至28日, 国家电监办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力发电厂等45家企业标准化一级企业的公告》 (索引号为717803214/2012-00116) 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公示。

2013年1月8日,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办安全函【2013】2号”文, 正式授予大唐信阳华豫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称号, 取得了编号F1QG0085的电力经营许可证, 标志着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申报工作圆满结束。

3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的重点工作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 主要是依据《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为基础, 进行电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整改提高工作, 根据大唐信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申报流程,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有下面几个重点需要加强。

3.1 评审机构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实施细则》中第十条对评审机构的条件提出明确要求:“ (一) 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能够客观、公正、独立地开展达标评级工作; (二) 具备从事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或解决电力安全生产问题的能力, 并取得良好业绩; (三) 具有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所需专业技术力量, 电力行业中级以上职称、5年以上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经历的人员至少10名; (四) 现场评审人员经过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并考试合格”, 所以必须挑选有对应级别资质 (对应一、二、三级) 、符合评审资质的评审机构是保证达标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经过慎重选择, 大唐信阳发电公司选择了北京中矿基业安全防范技术有限公司为公司的评审机构完成相关工作。

3.2 各项制度的完善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侧重于基础管理工作,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申报时, 需要大量的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的日常工作。为此, 大唐信阳发电公司将国家法律法规85项, 国家级技术规范95项, 全部整理上网。为了细化内部管理, 根据《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 大唐信阳发电公司同时对公司级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完善, 共计完成管理标准111项, 管理制度23项, 手册、方案、措施49项的重新修订工作。

3.3 亮点的申报

由于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对获得一级达标资质的发电企业要求较高, 必须代表着国内或行业先进的安全管理水平, 所以在申报材料里必须完整的、如实的体现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亮点”及工作成绩。在申报材料里, 大唐信阳发电公司将日常工作中开展的“三讲一落实对标排序、重大危险源、两措、应急、风险防控、运行、缺陷和标准化大修”八大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日常反违章管理、班组日常管理等有特色的管理经验进行了详实的阐述, 充实了这方面的内容, 特别是大唐信阳发电公司将2008年以来, 公司获得的省部级51项各种荣誉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排列, 给现场评审的专家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3.4 隐患排查及治理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 安全隐患排查及治理是其中一项基础工作, 在达标中也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检查的。

大唐信阳发电公司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公司日常一项重要工作长期开展, 按照“动态排查、分级管理、挂牌督办、整改评价、到期结案”的原则创新建立了隐患分级挂牌督办机制, 开展了以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工作。将安全隐患按照危害程度划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两大类, 按照部门级挂牌督办和公司级挂牌督办分级治理, 同时按照“日跟踪, 周总结”的形式跟踪隐患治理情况并提出考核建议。制度实施以来, 该公司一些长期困扰安全生产的隐患得到治理。组织出台了重点设备特巡制度, 针对现场设重点设备突发性缺陷和运行系统薄弱环节, 制定特巡方案, 对重要设备、重要区域、现场检修作业地点明确监管责任人员, “亮”出身份挑“问题”, 实时掌握设备参数, 使设备的“危险点、薄弱点”得到控制。

3.5 安全投入

由于安全生产投入日常都在电力生产各种费用中包含, 在以往的电力生产管理工作中, 很少有企业将这些安全生产费用综合在一起综合申报。根据评级标准, 安全投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正确评估安全生产投入的效果, 大唐信阳发电有限公司将安全措施、反事故措施、应急管理、安全监测、安全评价、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整改、安全保卫以及其他安全生产的相关费用进行了一一梳理, 将资金计划及完成情况进行了责任分解, 体现了公司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

3.6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支持性材料归档

为了圆满完成达标工作, 大唐信阳华豫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的要求, 根据现场查评专家的分工, 对每名专家的支持性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分别进行归档整理, 方便查评工作开展。资料分为电子资料及纸质支持性材料, 电子资料按照达标评级标准建立目录树, 根据分类标准把电子文件依据要求存放, 进行分类存放 (见附件) 。纸质支持性材料按照达标评级标准使用文件夹分类存放, 同一评级标准项目下, 各部门的支持性材料也同时分类, 在文件夹内同时建立一个汇总表, 方便查评。

4结论

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 只要认真学习相关文件, 策划实施方案、提高管理标准, 广泛发动企业员工、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整改, 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 (PDCA) 动态循环的模式, 建立、健全、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 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必定可以夯实安全基础, 就能够实现安全达标的目的——确保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2]《关于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电监安全〔2011〕21号)

[3]《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的通知 (电监安全〔2011〕23号)

[4]《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电监安全〔2011〕28号)

[5]《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实施细则 (试行) 》的通知 (办安全〔2011〕83号)

生产组织实施 篇5

安全生产集中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组织开展全市煤矿百日安全生产集中清理整顿专项行动的通知》(市煤安发【2012】60号文),为进一步搞好我矿的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我矿实际工作情况,现制定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开展此次百日安全生产集中清理整顿活动,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年”、“基础建设年”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和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等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强化我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监管责任,着力解决我矿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巩固“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成果,努力构建我矿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促进我矿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好转。

二、检查时间及阶段划分

根据此次百日安全生产集中清理整顿专项行动文件精神,本次活动从8月10日开始至11月2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8月10日—8月31日),为我矿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和自查阶段:认真贯彻执行和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在全省开展百日安全生产集中清理整顿》文件精神。全面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对查出的问题及隐患制定详实的整改方案,落实措施、责任人、整改时限进行整改。

第二阶段(8月15日—11月20日),由市、县领导针对此次专项行动自查自纠结果逐项逐条进行检查。对发现存在问题的,必须按要求做出处理。

第三阶段(8月20日—11月20日),为省级督查组将对所有持证改造生产矿井全覆盖检查,其他矿井随即抽查阶段,专项行动督查过程中,省级督查组还要对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行动中所查出隐患和问题同时进行“回头看”再检查。

三、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对此次百日安全生产集中清理整顿专项行动扎实有效的开展,我矿成立了百日安全生产活动领导组。

组长:王永彬

副组长:苏立军、张生兰、杜彦军、李学印、古海福、马维军、朱建华、马青玉、秦健奎

成员:王建文、范金亮、杜召庆、王晓鹏、宋英杰、宋爱军、白晋元

四、检查内容

此次检查要以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开展全市百日安全生产集中清理整顿专项行动的通知》(市煤安发【2012】60号)、《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晋中市煤矿企业“一二三”安全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市煤办【2012】27号)规定的内容为重点,以集中清理整顿持证改造生产矿井、整合改造建设矿井、瓦斯治理基础薄弱矿井、水害治理基础薄弱矿井、煤矿劳动用工管理秩序、安全监管“五人小组”队伍等位重点检查内容,主要检查内容如下:

(一)集中清理整顿持证改造生产矿井。

1、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2、生产与建设系统相互影响的;

3、未实现机械化回采作业的;

4、只生产不建设的(指建设工期滞后三个月以上);

5、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

6、生产组织管理混乱的(指生产与建设未实现单独管理);

7、发生安全事故的(只发生死亡事故);

(二)集中清理整顿整合改造建设矿井。

1、建设期内擅自组织生产的;

2、擅自变更安全措施井用途的;

3、初步设计发生重大变更未履行审批手续的;

4、废弃系统与新建系统未采取严密可靠隔离措施的;

5、揭露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有变化但未补充调查的;

6、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但未停工整改的;

7、停工整顿后未履行复工手续擅自组织施工的;

(三)一通三防方面

1、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

2、矿井风量不足、采掘工作面无风和微风作业的;

3、应建未建瓦斯抽采系统的;

4、矿井瓦斯超限作业的(指1个月内发生2次超限);

5、瓦斯抽采未达标仍进行采掘活动的;

6、未指定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或虽有措施但不落实的;

7、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的;

(四)防治水方面。

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未确定的;

2、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不全不清的;

3、矿井周边及上、下组煤层积水情况不明的;

4、探放水队伍不健全的;

5、未按规定配备探放水设备的;

6、“先探后掘、先探后采”措施为落实的;

7、未查清地质构造及其导水性盲目进行采掘活动的;

(五)劳动用工方面。

1、劳动用工管理未实现“五个统一”的;

2、从业人员未达到“五个百分百”的;

3、“三项岗位”人员未持证上岗或其他人员未培训入井的;

4、井下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

5、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未实现“三同时”的;

6、建设项目施工人员未与施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

7、劳动组织管理混乱的(指存在违规承包、层层转包、以包代管以及井下采掘工作面或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等);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矿要清醒认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式的严峻性,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真正把此次百日安全生产集中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作为我矿日后安全生产形式稳定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紧紧抓在手上,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安排、亲自深入一线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此次专项行动不走过场。

2、认真认识此次百日安全生产集中清理整顿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此次专项行动广泛开展、深入推进、取得实效。

3、制定方案,落实责任。我矿要将百日安全生产集中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与当前开展的百日安全生产活动结合起来,同时我矿要制定方案,将此次活动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每个员

工,做到活动有方案、工作有目标、整改有措施、措施有落实。

4、认真排查,严格落实。我矿要组织对各系统、各部位、各环节、各岗位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制定详实的整改方案,落实措施、责任人、整改时限进行整改。

生产组织实施 篇6

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分工协作是生产组织方式演进的初始逻辑,通过竞争获取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组织方式演进的利益诉求,生产工具革命将导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进而产生从个别到普遍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当前,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生产组织方式演进的趋势是:智能生产、市场响应与能源革命相结合,重置整体与部分技术关联的新型模块化以及大数据化、数字化、绿色化制造与产业生态系统支撑。应通过模块化、互联化和定制化实现科技进步与生产组织方式改进的互动,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完善生产组织方式演进的辅助要素,通过智能化、大数据化和能源互联网寻求在“互联网+”下生产组织方式主动演变的突破口。

关键词:生产组织方式;新技术革命;能源革命;信息革命;模块化;智能生产;定制化生产;“互联网+”;大数据化

中图分类号:F014.1;F2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6)06002209

一、引言

生产组织方式是生产主体内部各种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劳动力的配比及使用方式,其实质是微观资源配置,目的是使生产效率最大化,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以生产工具为介质实现,而生产力的发展也决定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因此生产组织方式要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加速推动生产力发展,进而表现为生产组织方式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演进。适应生产工具从“简单机械→成套机械→智能设备→可重构生产系统”的发展过程,生产组织方式经历了从“单件小批量生产→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大范围个性化生产”的演进过程(唐振龙,2006)。

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中分工与协作的程度不断提高,机器在代替简单重复劳力工作的同时,也将工厂生产线上的工人变为整个生产系统的一部分。机械化“工厂制度”保证了生产大量的产品并使成本迅速降低,它不再依赖于现有的需求,而是创造了自己的市场(唐振龙,2006)。当标准化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将产品生产成本极大地降低时,这一生产方式的代表国家——美国,凭借生产管理的科学化革命成功实现新旧生产组织方式的更替。1911年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系统地提出定额管理、计划管理等成套管理理论,这一被称为“泰勒制”的管理理论体系宣告诞生。由于组织方式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泰勒制”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在“泰勒制”基础上,福特公司提出将生产组织置于流水线生产之上,以实现大批量低成本生产。“福特制”通过合理化各单位之间的调配关系,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至20世纪后半叶,“精益生产”这一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突破将欧美社会主导的“福特模式”与“弹性生产模式”相结合,以自动化生产与准时化管控为特征,进一步将企业、产品、社会整合起来,将生产的灵活性、员工的积极性、管理的科学性、市场的吻合性发挥到这一时代的极致。基于对日本“精益生产”的深入研究,美国再创新面向新世纪的生产组织方式,即“灵捷制造”生产模式。更加灵活的管理层设置、高技术知识密集度的劳动力群体、柔性生产技术与面向市场的快速响应机制,使得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具有动态灵活性。

汪亚青,许小青:生产组织方式主动演进:理论、趋势与策略

纵览各次革命性生产组织方式的改进,分工态势与生产资源组合形式的变化贯穿其中,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根本体现。值得注意的是,生产组织方式的革新通常首先发生在技术领先的国家(地区)的个别企业,这既说明了技术进步决定生产组织方式演进,也反映出生产组织方式演进具有主动性。只有把握和适应技术进步趋势,积极主动地创新生产组织方式,才能占得先机,获得竞争优势。尤其是对于后发经济体而言,技术水平对生产组织方式的制约完全可以通过后发优势予以突破,进而使生产组织方式不但适应世界技术进步的潮流,而且有力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提出生产组织方式“主动”演进,以强调在生产组织方式演进过程中有关经济体的主动性,即主动适应技术进步要求并促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率先实现生产组织方式的革新。

在工业经济时代,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是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信息经济时代,产业的协同与集成创新以及产业特有能力(industrialspecific capability)是产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张明之 等,2015)。“温特制”的模块化生产系统将全系统的运行任务划分到具有半自律性的分模块下,使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节点能够在产业竞争中独立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主导企业作为价值链中的关键价值节点往往拥有行业控制权。而追求范围经济和规模效应的“福特制”“精益生产”和“灵捷制造”都属于垂直型结构,产业的竞争是整条价值链的竞争,单一价值节点并不能显著地左右整体竞争效果。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实践来看,由于交易成本日益下降、全球市场逐步拓展、产业技术日渐进步,此前线下生产组织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市场变化要求。随着网络化与国际化的不断发展,生产组织方式将向着更加分散化、针对化、智能化与关联化的方向前进,这种趋势也为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进行生产组织方式主动演进创造了契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生产组织方式演进的理论、趋势与策略,为实现生产组织方式主动演进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

二、生产组织方式演进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析

生产组织实施 篇7

要大力宣传当前国家对烤烟种植的惠民政策及地方政府对烟草产业的投入政策, 改变当前烟农较为零星分散、单家独户的小作坊种植模式, 鼓励个人集资兴办农场, 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自办农场, 培养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种烟大户、种烟专业户及家庭农场, 实现适度规模种植, 促使烤烟种植从分散向规模发展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并在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 促使农村土地以互换、转包、租赁等方式进行流转, 让有管理能力、懂生产技术指导、有烤房群及配套有中小型农机具的大户和专业户、家庭农场成为种烟主体, 确保流转后的土地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对集中连片, 并在10~15年之内得到固定和保护。因此, 要把培养种烟大户、专业户和家庭农场作为一个突破口, 在政策引导、技术扶持、烟用物资补贴、自然灾害赔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 使他们成为烤烟种植的主力军, 以稳定烤烟种植规模。

在实现烤烟生产规模化种植的同时, 还应考虑种植烟地块的条件及当地的自然条件。要改变当前按计划下达分配种植任务的模式, 让那些不适宜种植的地方退出种烟。让自然条件好、光照足、土地肥力好、地势较平坦且相对集中连片、利于中小型机械操作的地区尽量种烟。相关政策向这些生态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的地方倾斜, 以保护基本烟田规划, 为烤烟生产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2 探索使用权归烟草企业的中小型烟叶种植基地

当前的烤烟生产组织形式, 多为单户种植和人畜作业, 烤烟种植零星分散。同时, 农村青壮年因外出打工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种烟队伍老龄化现象突出, 加上种烟比较效益不明显, 烤煤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更由于种植烤烟劳动强度大, 耗费时间多, 生产周期长, 技术含量高, 以至于在目前形势下许多烟农不愿再种烟。此外, 烤烟生产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较大, 特别对以干旱、冰雹为主的自然灾害的抵御和防范能力较弱。一旦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烟农将损失严重, 甚至会连生产垫本都难以收回;再加上收购中可能会受烟叶市场因素的影响、收购政策产生的波动, 也会影响烟农收益, 使烟农种烟积极性受挫。所有这些因素, 导致烤烟种植规模极不稳定, 面积逐年下滑, 种植区域逐渐萎缩。以本站辖区为例, 烤烟种植最高年达2 197户、1 166.7 hm², 至2014年仅为424户、333.3 hm²。

因此, 在有条件的烟区, 要积极探索使用权归属于烟草企业的小、中型烟叶种植基地。由烟草公司、烟叶站点作为生产、收购主体,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 界定适宜种烟的区域和地块, 将烟农的土地进行租用, 并因地制宜建成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烟叶种植基地, 明确较长的租赁时间。同时, 可返聘出让土地的烟农到基地内打工, 或通过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加入相应的专业服务队, 由基层站点人员负责烟叶生产的组织实施, 确保规范化生产措施的落实。在此基础上, 与烟草工业企业密切联系, 将种植基地纳入烟草工业的基地单元建设, 整合相关投入补贴资金, 夯实和巩固基础设施建设, 使投入的大额扶持性资金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同时, 由烟草工业企业派员参加烟叶生产的组织和指导, 按工业需求来安排原料生产, 结合当地土壤及气候条件, 立足烟区生态形势, 依靠科技创新, 开展好品种选育和改良、大田移栽及精细化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在烟叶收购中由烟草工业企业直接派人参与或组织烟叶收购, 减少中间环节, 实现原收直调, 形成“基地共建、生产共抓、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发展共赢”的工、商合作新机制。

3 抓好烤烟集约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

烤烟生产作业环节多、协作关系复杂、季节性强。烟叶从生产到收购, 要经历土壤改良、烟田冬翻晒垡及育苗、烟田预整、移栽及大田中后期管理、烟叶烘烤、分级扎把到烟叶交售等环节, 造成用工多, 需工日数大, 效益较低。以烤烟育苗为例, 若由烟农自行负责育苗, 育苗期长达2个多月, 不仅费工费时, 且烟苗质量参差不齐, 品种纯度更是难以保证。近年来, 按照“矮育高用”的原则推行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 缩短了育苗时间, 确保移栽节令, 降低了烟农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烟苗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 规模化的生产必然产生专业化的分工。应依托现有的烤烟生产合作社及当地村委会的力量, 成立相应的专业服务队 (育苗、机耕、植保、烘烤、预检或分级、运输等专业服务队) , 形成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有效形式, 为烟叶生产主体提供规范化的生产技术服务, 把烟农从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中解放出来。对现有烤烟辅导员的管理、使用及技术指导业务也整合到烟农合作社及专业服务队中, 以加强对专业化服务队的有效管理, 相关生产投入和补贴尽量倾斜专业服务队, 确保专业服务队应得利益最大化, 使其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水平, 减少烤烟生产劳动投入和劳动强度, 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总之, 转变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是烤烟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是促进烟农增收的基本途径, 也是烟叶生产稳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工作中, 要通过政府引导, 采取土地入股、农户互帮互助等方式, 推进土地正常有序流转, 促进规模化种植, 形成以种烟大户、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及种植合作社等多种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为主导的种植格局。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努力开创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工作的新局面, 提高烤烟种植的组织化程度, 促进合理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确保转变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摘要:烟叶生产是烟草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其原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可用性和卷烟质量。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 烤烟生产能否稳步发展、烟叶质量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烟草行业能否持续发展, 也涉及到广大烟农的切身利益。因此, 要以减工增效为核心,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转变烟叶生产组织形式, 稳定烤烟种植规模, 提高烟叶整体质量水平和优质烟叶生产保障能力, 以适应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的要求, 促进烟叶生产稳步发展。

自组织生产线研究综述 篇8

传统流水线鲁棒性较弱,当市场上产品需求发生波动时,需要对其进行反复的耗时、耗力、及巨额成本的重新设计[3,4]。针对此问题,1996年佐治亚理工学院Bartholdi和芝加哥大学Eisenstein受到日本丰田TSS缝纫生产线自组织现象的启发,将“Bucket Brigades”规则引入到生产线平衡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引入该规则后生产线不需要工业工程人员的干预最终能够实现生产线的自平衡,同时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1]。一方面由于“Bucket Brigades”型生产线(以下简称BB线)具有自组织性和很强的鲁棒性,另一方面构建BB线不需要增加任何设备、费用,而只需将简单的运行规则引入即可实现生产线的自平衡。因此BB线在美、日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并大范围的应用于服装生产、电子产品的装配、精密仪器和大屏幕电视机的装配,除此以外BB规则还在仓储订单拣选方面取得成功的应用[26]。

目前为止,对自组织生产线的研究多见于国外管理科学期刊,而国内相关文献鲜见。本文对国内外自组织生产线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借鉴。

1 BB线的运行规则和特点

1.1 BB线的运行规则

BB线上所有的工件运输都由员工在工件加工完毕后进行手工搬运且每次只搬运一件,也就说BB线一般适用于能够通过一名员工手工搬运(也可借助助力装置)的所有生产装配线,如图1 所示,BB线上工人遵循的运行规则[5,6,7]如下:

向前规则:工人按工序一边加工工件一边沿生产线向前移动直到:(1) 工人手中的工件被移交给下一位工人;(2)如果是生产线上最后一位工人,那么完成该工件的加工任务;(3)完成移交或加工任务后,遵循返回规则。

向后规则:工人沿生产线返回去取需要加工的工件直到:(1)如果是生产线上第一位工人,那么在生产线始端开始一个新工件的加工;否则,接过上游工友手中的工件继续加工;(2)完成交接任务后,遵循向前规则。

员工之间不允许彼此超越,所以任务交接只能发生在相邻的两个工人之间。如果工人们按操作速度从慢到快进行排序的话,工人们会自发地倾向于一种最优分工以使产量最大化。

1.2 BB线的优势

与传统固定工位生产线相比,BB线具有如下优势[7]:(1)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管理者的介入;(2)生产过程具有更高的灵敏性;(3)生产效率更高;(4)减少了培训和协调员工的环节。

2 自组织生产线分类

Bartholdi和Eisenstein将BB规则引入到生产线中。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规范型BB模型[5,6,7],并证明了其具有自组织性。在BB线规范模型基础上,众多学者对模型宽泛了假设条件后,对模型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现归纳整理如下,表1是对研究内容的分类及符号表示。

生产线的结构主要有线形结构、树形结构和U形结构,将BB规则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生产线中产生不同的结构模型,通过对各种模型的研究可以得出BB规则对不同类型生产线性能产生的影响,表2中列出了三种典型生产线结构的基本思想以及研究现状,其中,研究成果一栏符号S-O(self-organization)表示达到了自组织状态,S-B(self-balancing)表示达到了自平衡状态。

3 自组织生产线的主要模型

BB规则不仅使线形生产线实现了自组织性,而且在其它构形生产线上也取得了成功应用,同时在仓储订单拣选方面同样实现了自组织性[11],以下将详细阐述在各领域内的研究成果。

3.1 线形自组织生产线模型

(1)规范型BB模型

BB线的标准模型定义[5,6,7,8],记m和n分别表示生产线上的工作站点和工人数目(m>n),提出如下假设:(1)工人具有在各个工作站加工的能力。即为全能工,只是加工时间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2)工人交接任务的位置是随机的。由于工作任务是沿生产线连续分布的,生产线上的工人因加工速度不一致,所以相邻两个工人的交接位置可能发生在生产线上的任何位置。(3)生产行走时间可以忽略不计。与正常的加工时间相比,工人回取工件和交接任务所用的时间非常少,不影响对BB线性能的分析。

Bartholdi和Eisenstein证明在以上假设条件下BB线可以实现自平衡,即存在固定的交接点作为BB线的平衡点,如图2 所示。 按照工人加工速度从慢到快排序(TOWV)的规范型模型既不会产生堵塞也不会造成闲置时间的浪费[8]。

在规范型BB模型中,与正常加工速度相比,工人的回取速度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对于工人在BB线上按工作速度从慢到快排列的情况,工人交接任务的位置会收敛到一个固定点x*[8]。;生产率可以表示为:.其中,工人的即时速度为vi.

(2)考虑回取时间的BB模型

对于加工装配生产线较长的情况,忽略员工的回取时间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的。因此,在规范模型的基础上松弛假设条件,考虑员工的在不同回取时间情况下,生产线的自组织、自平衡问题。如果工人的工作速度为常量,那么对于考虑回取时间的规范型模型[12,13],在生产速度为v1<v2<……<vn的条件下,令,其中,vb表示返回速度(对于所有的工人),工人交接任务的位置同样会收敛到的一个固定点,生产率可以表示为:

对考虑回取时间的BB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得出,线形BB线是具有自平衡性的,只是由于生产率的函数prb(vb)是根据自变量vb严格递增的,不计算回取时间下的生产线上的生产率要大于计算回取时间下的生产率。

同时,在工人按照生产速度从慢到快进行排序的情况下,经仿真分析,工人的回取速度对固定点的影响可以由图3 反映出来[12]。从图3 可以看出工人的回取速度越大,最后的固定点就越接近于理想的固定点,即不计回取时间下的固定点。

(3)考虑学习情况的BB模型

BB模型假设之一是生产线上工人的加工速度恒定,然而随着员工对同一工件熟练程度的提高,其加工速度势必会不断地提高,即生产线上存在着工人学习行为。这种学习行为导致员工加工速度改变,在生产线中就会出现加工快的员工被慢的员工阻挡现象。为了不使生产线中出现阻塞,通常允许员工间立刻进行位置的交换[18,19]。这时BB线的动态特性和生产能力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17]。因此,考虑学习情况的BB线的自组织特性、自平衡特性是否不变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Armbruster等通过在原生产线上加入一个新员工来研究考虑学习情况时BB线的动态性和稳定性。为了不破坏原生产线上工人的排序,新加入的员工一般被安排在生产线的始端,由于员工之间允许彼此超越,所以当新员工加工一段时间后其位置不一定在生产线始端。Arm-bruster等证明了在超越机制下BB线也能实现自组织,随着新工人速度的增加,其工作位置可以动态地被调整。研究过程中首先提出如下假设[17]:(1) 生产线上的工作站点是连续的,并且工人可以胜任各站点的工作;(2)工人可在生产线的任何位置进行任务交接并不计回取时间;(3)生产线上原有的n个工人根据加工速度从慢到快进行排序,即v1<v2…<vn;(4) 生产线上新加入的工人是未经过训练的,即vl<v1.Armbruster等分别用指数模型和对数模型来表示工人通过反复加工学习后的加工速度。指数模型[17]可表示为:;其中,vl表示新员工的初始速度,vh表示新员工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t表示工人在其工作区间内反复加工的次数,参数τ表示员工的任务难度指数。该模型能够很明确地表示出员工在经过不断地学习或训练后所能达到的速度。对数模型[17]可表示为:v(k)=vlkm;其中,m表示员工的学习或训练指数,一般0<m<1,可以看出,该模型中工人的加工速度可以无限制地增加,但事实上,极限速度依然可以通过仿真找到。

根据上述模型,当新加入的工人的速度达到极限值后,BB模型中工人的交接位置依然会收敛到唯一的固定点上。这说明BB线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4)广义离散BB模型

规范模型将生产线连续化,而工厂中的工作站间都是有较大安全距离,即离散的。广义BB模型[13,22,23]则考虑生产线上的工作站点是离散的情况,生产线上的任何一名工人都可以开始或结束一件产品的加工,工人i可以将他手中的工件交给其下游任何一名工人j(j>i),即存在超越机制[24]:工人i沿着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如果被下游工人i+1阻挡的话,他可以超越工人i+1将手中的工件递交给工人i+2,若再次发生阻塞也可继续超越,返回时也是如此。允许超越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发生阻塞的情况,该模式下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会尽可能的提高,并且不用去考虑攻人的排序问题。

假设vi表示工人i的向前加工速度,wi表示工人i的回取速渡,pi表示工人i的有效生产率,那么:pi=(1/vi+1/wi)-1,已知工人数目的生产线的生产率为:.其中,1/vi表示工人i独自完成一个单元工作内容的时间;1/wi表示工人i返回该单元首端的时间;1/vi+1/wi表示工人i装配一个单元产品用的总时间。如果工人装配一个单元内容所用总时间符合下式:1/vi-1/wi>1/v2-1/w2>…>1/vn-1/wn,生产线上的工人则会收敛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区间。

3.2 构形变异的自组织生产线

(1)基于BB规则的单元化生产线

U型生产线[27,28,29,30]是在精益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生产布局方法,U型单元[31]减少了生产行走的浪费,该生产线结构是将一条直线形生产线平均分成两部分,后半部分折过来与前半部分对齐,如图4所示,通常情况下,员工从起点携带待加工件出发经过所有加工工序回到终点后放置完成件,如此又可以开始下一轮的工作。

Lim Y F等将BB规则引入到U型单元中[31,32]。这样在中间过道两侧都有了工作站点。每一个工人沿着过道的一侧加工工件,只要遇到另一个工人便交换工作任务,之后在过道的另一侧沿相反的方向加工工件。该设计避免了传统BB线回取工件时造成的时间浪费,但在过道两侧转换时也会造成时间浪费,不过当过道很窄的时候这种浪费就显得很微小了。因此,该模型不仅能提高生产率而且还能减少劳动力成本。

把生产线的长度设为1,那么两部分生产线的长度区间就是[0,1/2]和[1/2,1],令过道的宽度为a,工人i在生产线前半部分的速度为vi,在后半部分的速度为ui,工人穿过过道的速度均为w.因为在过道很窄的情况下,工人彼此间无法产生超越,因此只有在过道始端的第一个工人可以开始和结束一件产品的加工,只有过道末端的最后一个工人可以将工件从前半部分转移到后半部分。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工人生产行走时间只是穿过过道所用的时间a/w.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当工人加工过程中赶上了同方向加工的工人时,要放慢速度以和他相同的速度继续加工。当遇到有工人穿越过道时要等到他穿过后再继续加工。

模型的收敛性[31]:当工人的加工速度符合1/v1-1/u1> 1/v2-1/u2>…>1/vn-1/un时,工人的交接位置会收敛到一个固定点xi*上。 令 θi=(1/vi+1/ui)-1,则。平均生产率

单元化BB线无生产行走浪费的多少不仅取决于过道的宽度还取决于生产线上工人的数目,单元化BB线上加工完一件产品需要2(n-1)次交换任务,而直线形BB线需要n-1次。因此,前者是否优于后者还要弄清两种情况:(1)在给定生产线上工人数目和速度的情况下,过道应该有多窄;(2)在给定过道宽度和速度的情况下,工人数目应该是多少。

仿真结果[31]显示:对于10个工人的单元BB线,当a小于原生产线长度的4% 时,单元化BB线产量比直线形BB线最大能提高30%,对于8个工人的单元化BB线,当a等于原生产线长度的2%时,产量比10个工人的连续型生产线还高7%.因此,过道宽度合适的情况下,该模型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劳动成本。但是,研究中所忽略的员工间交接工件的时间,模型中过道的宽度在实际生产中的合理性等因素依然值得进一步分析。

(2)追逐-超越规则下的U型巡回式单元生产线

针对BB线中的员工回取动作对员工时间和体能的浪费、交接时间对的工时的浪费,以及在加工过程中由于BB线最终会形成生产线的自组织,导致了员工加工工序固定,员工产生厌烦情绪等问题。廖世龙等[33,34,35]考虑员工的异质性并在巡回式U型生产线中加入了追逐-超越机制,该方法对解决生产线上因员工加工速度不同而影响产能的问题展现出了很好的效果。并通过仿真实验发现该生产线同样具有自组织特性。

含追逐-超越机制的U型单元生产线中包含了入站缓存、出站缓存以及超越站。其运行规则[35]为:(1)当超越站上无超越现象发生时,超越站转变为普通的工作站,经过超越站的员工加工完自己所携带的工件后离开。(2) 如果员工到达超越站时有其他员工在此工作,那么该员工将自带的工件放入输入缓存,然后从输出缓存中取出在此工作站已经加工好的工件离开。(3)如果员工到达超越站时有其他员工在此工作或等待,且输出缓存没有已经加工好的工件时,则该员工依次等待超越站出站缓存有已经加工好的工件,然后携带加工好的工件继续在下一工作站进行加工。该种机制比没有超越机制的巡回式U型单元效率大大提高。

(3)树形装配网络BB模型

在生产装配过程中,有的工作站点需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工作站点提供子部件才能进行加工。因其结构与树木的结构相似而被称为树形装配线[36,42]。树形装配线的工作站点分别由叶子节点、子节点和根节点组成,那么将BB规则引入到树形装配线中是否也能使生产线实现自平衡呢?

在树形装配网络结构模型[36]中,生产系统中每条子装配线装配一种子部件,而各子部件有可能彼此相互结合在另一条子装配线上被加工成另一种子部件,子装配线最终汇聚到最后一条装配线上被加工成成品。假设每条装配线上的工作内容都是确定的,整个装配线中共有n个工人,他们有固定的工作速度vi,i=1,…,n.且v1<v2<…<vn.当树形装配线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系统会达到平衡状态[36]:(1)重复:装配线上每个工人只在一个固定区间反复工作;(2)高效:装配线上的工人不存在闲置状态;(3)同步:所有子装配线同步进行生产。

为了把BB线规则引入树形装配线中,Bartholdi和Eisenstein根据对树形装配线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对各子装配线进行排序后将其描述成线形结构生产线;装配线进行序列化以后,依据BB线规则最后推出,在以上假设条件下,工人按照从慢到快的加工速度进行排序的话,那么树形装配线能够达到自平衡。树形装配网络中引入BB模型后,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其自平衡的实现依然依赖于很多的假设条件,而这些假设往往很可能会干扰到生产系统的平衡状态。

3.3 自组织仓储拣选

(1)BB拣选系统

仓储系统[38]中订单拣选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操作环节,而BB规则作为协调工人的一种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工人拣选效率,也能够使仓储系统中的拣选环节更具有柔性。存储分配策略[38]与BB规则都是减少工人的无生产行走浪费现象,从而使仓储系统变得更加高效。BB规则下的订单拣选比存储分配策略更富有成效[39]。首先,BB规则能够不断地,自发地寻求拣选系统的平衡状态;其次,这种平衡是基于真实可靠的工作内容实现的。引入BB规则有两个优势[40]:(1) 不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即可实现拣选效率的提高;(2)系统易于调整,如拣选者所携带的订单量可以通过仿真估算适时调整。

BB拣选系统不会把拣选者限制在固定的工作区域内,当满足以下假设和约束条件时,BB规则下的订单拣选系统能够实现效率最大化。假设条件[39]:(1) 工人之间具有不同的,恒定的工作速度;(2)工人的无生产行走时间可以忽略不计;(3)工作内容确定。约束条件:(1) 工人沿拣选线按从慢到快的拣选速度进行排序;(2)工人彼此不允许超越。

研究表明,BB拣选系统最显著性的效益就是使拣选率比未引入BB规则时提高了超过30%,并减少了管理者的介入。但是在现实的订单拣选系统中,以上假设和约束条件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当发生阻塞和任务交接时势必会影响工人的效率。因此,该系统依然有改进的空间。

(2)区域化BB拣选系统

为了减少阻塞和任务交接造成的效率损耗,可以将区域拣选和BB拣选结合起来形成区域化BB拣选系统。在区域化BB拣选系统[39,41]中允许工人扩展工作区域,如图5所示,所有的工人都可以返回到拣选线始端开始拣选,但是下游有工作区域限制。在每一名工人的工作区域末端存在一个接口缓冲区,当拣选工作超出该工人拣选范围时,工人可以将手中的订单放到缓冲区内。当下一位工人进行到接口缓冲区手中无订单时,该工人可以将缓冲区的订单取出继续执行拣选操作,当缓冲区中也无订单时,则返回去接上游同事的任务。

在区域化BB拣选系统中,每个工人完成一个订单的拣选操作后都要遵循以上的操作规则,其中设立接口缓冲区可以减少堵塞和交接任务造成的损耗。

4 展望

目前,对自组织生产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BB规则的引入,部分研究成果也已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系统中,并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系统中还存在着众多的自组织现象,如何将自然界自组织系统的规则引入生产制造领域将是一个全新的、具有开拓性的课题。

理论方面,Bartholdi和Eisenstein提出的规范型BB模型被证明能够实现系统的自平衡性和自组织性,这为研究自组织生产线的收敛性和动态性等系统特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规范BB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考虑以下几点问题:

(1)针对规范型BB模型的假设条件,考虑约束条件松弛后系统是否依然能够实现自平衡性和自组织性。国外许多的学者对规范型BB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了松弛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如何更加逼近真实的复杂生产系统一直是学者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现有的考虑学习曲线的BB线模型将学习现象简化为一名新员工的加入,而其他员工效能不变,而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当新老员工接受到新任务后学习效率是各不相同的,此时自组织生产线性能如何变化?

(2)新的自组织规则的引入。生产系统实现自组织性主要原因在于其运行规则的设定。除了BB规则外寻找其他的运行规则也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在上文中的基于追逐-超越规则的U型巡回式单元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够实现生产装配的自组织性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除此以外,笔者在一些企业中的见到“手风琴式”生产线也实现了部分生产线的自组织,因此,能否跳出BB线,拓展更多的自组织生产线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方向。

(3)自组织生产系统的建模方法和技术。大部分生产制造系统是典型的动态离散事件系统,对于生产线的建模可行的数学方法有Petri网技术、离散动力系统等,但是对于复杂的自组织生产系统以上方法在研究系统的稳定性、收敛性、周期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建模方法和技术上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应用方面,BB规则除了应用于生产制造、装配环节外,还可以引入到仓储订单的拣选领域。所以在应用层面笔者建议以下方面值得研究:

(1)自组织规则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性研究。从最早期的服装行业的TSS规则发源,到BB线的广泛推广,再到订单拣选系统的普遍选用。自组织生产线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学者将自组织规则引入了交通物流系统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无疑对全球日益严峻的交通压力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的缓解方法。能否将自组织规则引入企业的物流、交通系统都是值得学者们研究的内容。

(2)在机器人进入生产制造领域来临之际,自组织规则在机器人之间协同方面的应用研究。根据机器人逐渐代替手工操作的趋势,自组织规则的实际应用范围还在扩大,关于自组织规则在多个机器人之间协同生产制造未来也会成为一个研究的方向。

(3)借助仿真技术,实现企业自组织生产系统的设计。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单个的自组织生产线,如何面对变动的市场需求和变化的产品品种数量,实现工厂或供应链层面的生产制造的自组织将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5 总结

生产组织费用的会计处理研究 篇9

一、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基本框架

计算模型设计

为了使生产组织费用计算过程规范、严谨, 建立以下三个基本模型。

模型一字母释义:RZ系当月应直接计入某产品的专属生产组织费用, 下同;rzi系当月应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第i种专属生产组织费用。

模型二字母释义:该模型为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归集与分配的综合模型。RL系当月应分配计入某产品的联合生产组织费用, 下同。rlj系当月第j种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发生总额;Q系当月联合生产组织费用分配标准总量;q系当月该种产品所消耗的联合生产组织费用的分配标准。

模型三:R=RZ+RL

模型三字母释义:R系某产品当月发生的生产组织费用, 包括专属生产组织费用和分配计入的联合生产组织费用。

二、完善生产组织安全生产费用核算办法

(一) “生产成本”账户的“成本项目”改进设计

“生产成本”账户的成本项目可去掉“制造费用”项目, 新增加“生产组织费用”项目。该“生产组织费用”项目下分设“专属生产组织费用”和“联合生产组织费用”两个明细栏目, 其中“联合生产组织费用”明细栏目的核算内容, 即为原“生产成本”账户中“制造费用”成本项目所核算内容。如表1

(二) 实施科学的税后利润安全费用计提模式

对于安全费用计提方式应该进行及时的优化和创新, 可以引入税后利润计提策略, 从而更好的规范安全生产的会计新型规范和准则。税后利润计提模式符合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 可以有效的将单位中出现的不实成本现象进行避除, 对资产的量管理也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推行税后利润计提安全费用进程中, 生产组织可以对煤矿安全生产中费用进行合理的安排, 如有关于安全评价、技能教育、应急演练相关费用支出都可以进行详细的计入, 为后期的费用查询、总结提供了条件。

(三) 科学的制定生产组织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

企业的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办法有一定的优缺点, 有时也会出现很多财务状况失真的问题出现, 为了使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能够实现规范化, 必须要科学的制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特别是生产组织生产是一个高危险行业, 安全费用是对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财务保障, 在对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上也有一定的规范, 可以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及相关煤炭企业对不同地质条件、区域和生产条件, 提出安全生产费用的标准, 从而提高科学测算的效率, 从而优质发挥安全费用应用服务长效职能, 使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准则能够与国际接轨, 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 加强规范对生产组织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

企业要想保住安全生产费用的收支管理, 必须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设施长效投入机制, 对企业监测体系的技术投入, 以及一些有关企业安全实施体系的改造管理, 还有对消防灭火、防水、机电设备安装防护、供配电体系设施、提升设施设备安全管理、防尘体系与他类安全生产投入的相关费用, 都要进行合理的管理, 开展规范性的监督。企业会计部门要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要详细记载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实践详情, 每月、季度、年度都要进行安全生产费用的会计财务报告, 将安全生产费用支出的效果进行及时的汇报, 并提出存在问题, 进行总结归纳, 逐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水平。

企业安全生产中费用是生产组织安全的重要资金保障, 对企业生产的效益有之间的影响, 企业的领导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 规范企业安全费用的使用制度, 依据新型会计准则优化煤矿安全费用会计处理, 使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能够用到实处, 从而使企业生产安全质量得以提升, 促进其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党晓峰.生产组织费用会计处理方法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 2013年第2期

[2]张东.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新旧会计处理的比较及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6) :17-18

[3]闫六生.关于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会计处理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9) :21-22

汽车运输与生产组织管理 篇10

1.1 城市道路的车容量明显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汽车的发展速度很快, 使城市的道路几乎被汽车占据, 我国人均面积原本就欠账。只占发达国家的1/3左右。虽然, 30多年来, 我国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 市区的区域正处在扩展阶段, 从中心区为中心, 向郊区急速扩展, 在扩展过程中, 道路建设是先锋, 尤其是近几年城市道路得到高速度建设, 使道路面积得到增加, 但这是增加幅度大的区域, 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外环, 在那些新开发的居民小区和郊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相对来讲, 反而与原来相比略有下降。这是由于城市的高速房地产的开发还是集中围绕在市中心地区, 使原本拥挤的道路产生了过量的交通, 这是由于单位道路面积上人数增加, 这才造成道路的拥挤, 也造成了的超负荷运载。

1.2 城市汽车私有量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 在城市中的道路上, 几乎是机动车的天下, 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是近年来最快的年份, 其中轿车的增幅最大, 时至今日, 再也看不到过去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 在马路上几乎被轿车占据, 这也对汽车运输也带来极大的压力。

1.3 公共交通汽车运输业日趋萎缩。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城市的公共交通出现了困境, 公共汽车失去了往日的繁荣, 公共交通开始出现相继的萎缩, 虽然公共汽车企业也使出全身解数, 但是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 公共汽车运输业也感到无力招架, 导致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 公共汽车运输业都表现出了全面的衰退。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 加速了私家汽车的极度膨胀, 私家汽车的高速增长, 又降低了城市道路的人均面积, 影响了城市交通拥挤现象, 使城市的汽车运输业达到更严重的状况。

1.4 交通管理技术水平和公民的素质。

我国的交通管理水平近年来得到较大提升, 改变了由于历史上的技术欠账, 但是现实的状态是有法不依, 司机的交通法律意识不强, 漠视交通指示灯的命令, 强闯红灯, 抢道仍然存在, 这虽然有认识方面的原因, 但也暴露出交通法律的意识不强。使我国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的措施和交通安全管理只能用罚款代替, 使交通的现代化设施虽然存在但等于虚设。

1.5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 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 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 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 前后失调, 投入不小, 而收益不大。

2 改变汽车运输业的措施建议

2.1 地方政府对汽车运输业管理的策略。

汽车运输业是现代城市的主要运输工具, 因此搞好城市的汽车运输业是必须的任务,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 首先要确定调整公共交通的售票价格和改进财政定额的补贴幅度, 才能逐步改善公共汽车亏损状态, 使公共汽车运输业的效率达到可以微利保本, 才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经济效益, 使他们在低成本的基础上,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坚持以人为本, 为广大人民的出行方便, 提供优质、满意的最佳服务, 这样才能有效缓解目前城市交通这种紧张的状态, 才能达到广大乘客的满意, 为缓解交通压力发挥到意料不到的重要作用。第二, 加强地方政府对公共交通工作的统一领导, 建立城市汽车运输业的监督委员会。对涉及到城乡汽车运输业的所有企业和各部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设, 许多居民小区建设在城市边缘, 那里的居民遇到了出门难的困境, 对公共汽车运输业提出了要求, 给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设增加了压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投入资金, 增加车辆、延长线路等条件。要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只依靠公共交通部门自身的力量是有困难的。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给与政策上和投入资金才能解决城市的这一公共事业问题, 因此, 由地方政府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城市交通行业管理体系, 才能有效的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汽车运输业的困境, 得到人们的满意。第三, 要采取高科技手段, 规范交通限制措施, 一方面采取措施积极解决私人小汽车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力度解决公共汽车运输业的发展。第四, 加强公共交通事业的经济可行性研究, 重点应提倡发展城市的地铁和高架桥交通。第五, 在改建城市棚户区时, 要注意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 调整改善目前城市的土地使用功能。归根到底, 解决汽车运输业的问题, 需要解决道路的扩展问题, 可以说修路是发展汽车运输业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 解决汽车运输业与生产的组织管理就会事半功倍。

2.2 汽车运输业与生产组织管理策略

2.2.1 增加路网密度, 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欠账”过多, 道路现状水平很低, 功能混乱, 已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交通需求, 因此, 在科学规划指导下, 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 合理安排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和自行车道建设。

2.2.2 广开渠道, 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我国城市需要解决汽车运输业的发展, 但城市交通建设需要的投资数额很大, 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以外, 更期望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广开渠道多方集资。为此, 从总体上考虑, 首先是要加大投资比重。其次, 应该着重于城市投资体制的改革, 对关系到城市交通的重大项目, 要制定相应的集资对策, 并在利用外资方面实行优惠。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从销售汽油费中附加一定比例作为修建道路的税制。我国海南省已经开始实行这种办法, 反映很好, 建议在我省推广实施。现在许多城市都在试行“以路带房, 以房养路”的开发政策, 通过城市土地转让, 房地产开发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使城市综合开发和道路交通同步发展。

3 结论

搞好汽车运输与生产组织管理, 需要依靠对城市交通的科学研究, 重视交通经济政策和高新技术的开发, 用较少的投入换取较高的交通效益。地方政府要制订相关的条例和法规, 推行交通工程和交通规划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计划部门在安排城市交通建设项目时, 必须符合城市交通规划的意向和要求。

摘要: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的到高速增加, 使汽车运输市场由传统的封闭转向市场化的全面开放, 使汽车运输业得到机遇和压力, 公路的运输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困难, 因此, 探索汽车运输业创新的管理模式已成为急迫的任务, 建立现代化的运输管理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汽车运输,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于建国.汽车运输经营管理的若干思考[J].北方经贸, 2011, 7, 20.

[2]郭锦辉.交通运输“:五位一体”编织大庆新脉络[J].中国经济时报, 2009, 9, 21.

装备采购案例教学组织实施思考 篇11

摘 要:案例教学拥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其对于培养学员的理论应用和方法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员应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为突出。文章总结了装备采购案例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案例教学组织实施的环节、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装备采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军军队改革和装备采购“两项制度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全军急需大量掌握现代化管理理论、技能和方法的应用型装备采购人才。创新装备采购教学模式,优化案例教学组织实施过程,提升装备采购队伍素质和能力需求,已经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装备采购教学案例选用

案例选用是案例教学的第一步,选用好案例更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一步。装备采购教学案例选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贴近装备采购学员岗位需求选择教学案例

教员应坚持需求牵引,正确把握装备采购学员培训方向。教员需深刻分析新形势下装备采购的特点和规律,摸清装备采购学员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研究解决“为何培训”“培训什么”等深层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员的注意,增强学员对案例教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发学员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如在装备采购中级班(军事代表专业)案例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和军事代表实战要求,选用“某型装备技术保障创新试点”案例,旨在教学中明确技术服务重点、技术服务力法、技术服务内容,在辩论中学习各类保障方式、保障手段、保障模式的运用方法。

(二)案例选择要尽可能贴近实战要求

案例教学目标就是服务于实战,练就学员实战能力和本领。装备采购教学案例选用的实战标准,就是要求案例应为装备采购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实践难题,要求其服务于战斗力快速生成和转化,把课堂变作实战的战场,紧贴实战需要培养学员的实战化能力。如结合战时应急装备采购实战要求,选用“某型导弹武器系统战时装备研制改型困惑”案例组织教学。

(三)选用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装备采购案例

选用的教学案例必须能够反映和说明相关理论,同时又要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装备采购学员往往来自不同军兵种、不同行业和专业类型,如果选用通用性和代表性不强的案例,则会消弱大部分学员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折扣”案例教学的应有效果。

(四)选用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颖案例

目前,我国社会、国防工业体制和装备采购制度正经历着大变革大发展,装备采购培训学员面对的环境,以及工作对象、工作模式和方法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为此案例选用一定要保证与时俱进、同步更新,一定保持持续更新,决不可出现“一部案例用十年、十年沿用一部案例”。装备采购案例教学案例选用,应尽可能是反映军事斗争装备准备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案例,以缩短课堂教学和军事斗争准备现实的距离,使学员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如随着台海关系回暖,便不可在选用台海两岸间的案例,而应围绕东海海域、钓鱼岛争端、南海海域、乌克兰政变等,探寻装备采购过程中的实战难题。

二、装备采购案例教学布置

做好案例教学布置,对于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教员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教学布置。案例布置首先由教员进行课堂教学宣介和动员,介绍案例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案例的来源与相关背景、案例相关内容设置、资料查寻范围和线索、学习编组与场地划分、完成作业的要求及成绩综合评定的方法等,让学员在充分了解案例相关情况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和自学相关理论知识,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做好研讨交流准备。

三、装备采购案例教学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是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的教学准备对教员和学员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

(一)教员案例教学准备

教员是案例教学和认识过程的设计师,也是分析方法的提供者,鉴于教员在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员必须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在装备采购案例教学准备阶段,教员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1.深入分析教学对象

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分析学员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明确装备采购学员的现实需求。

2.熟悉内容吃透案例

教员课前需要熟悉案例内容,并吃透案例,这是组织案例教学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案例内容准备上,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掌握案例背景、发展脉络、成因、问题、结果和发展趋向等,只有全面掌握,才能应对各种情形和问题。

二是精准把握案例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案例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受训对象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找到处理方案和解决方法的疑难问题,是受训对象感到困惑的棘手问题。

三是力避班门弄斧。教员所研讨的案例,必须保证“拿得起、放得下”,切不可用自己的“弱项”迎上学员的“强项”,为此必须提前准备全面掌握案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和理论知识。

3.科学进行教学设计

在案例教学准备中,教员一定进行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确定关键性问题、分析路径和具体步骤,思考教学中案例分析的顺序,选择有益于学员掌握理解的分析序列,预测案例讨论中可能会出现的观点和现象,就如何激发学员思考、如何展开讨论、如何扭转不良的讨论等,准备多个预案。

一是案例教学前,教员应应对案例材料进行提炼加工,使杂乱无章的材料条理化,做到信手拈来,打好自己的“腹稿”。

二是对案例教学的角色、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既要科学设计教学形式和环节步骤,还要精心设计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角色、作用和基本过程,以及根据装备采购学员的特点和现有能力设计学员的角色和讨论环节。

三是授课教员要仔细区分案例的不同形式,清晰界定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的教学目的和表现形式要契合教学对象,案例分析路径要联系学员实际,能够提供足够信息;能够引发多层次的讨论分析和行动;能够引导学员批判分析问题、仔细规划行动的技巧。

四是实施案例教学,教员在课前必须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情况,把课堂上的随机引导建立在课前有备而来、多维思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备课时,必须克服习惯的“单一性和“两极性”。所谓“单一性”,是指在案例研讨时,只想到一种可能和一种选择;所谓“两极性”,是指对案例进行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研讨。要注意灵活地、多角度地看待各种事物,这是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4.紧密结合人才岗位设置研讨题目

结合装备采购学员对象及实际需求找准问题,研讨问题的指向要清晰,能够启发联想,引发多角度思考,强化学员知识的掌握。要关注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形成问题的结构阶梯,构成一个逐步扩展的问题体系,以问题牵引理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总之,只有教员做好案例教学准备,才能不断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才能使培训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学员案例教学准备

学员准备阶段,应对装备采购案例进行仔细分析和思考,摘记案例中心思想,阅读与案例有关的材料,记录案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标准,拟制采购案例分析报告,提出决断方案及理由,并预计行动效果。案例教学准备中,学员主要做好以下事项:

一是认真研读装备采购案例材料。学员要深刻理解案例的教学目的,全面阅读采购案例发生背景、原因、人物、事件、关键矛盾和问题等,以相应角色进入案例情境思索、判断、总结,提出方案。一般来讲,大型案例的篇幅比较长,案例的情境比较曲折,问题多、涉及面广、关系复杂,只有认真研读、精确鉴别装备采购案例材料,才能真正领会案例教学的目标和精髓,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装备采购案例思考和研讨。

二是深入研读相关理论和资料。为了提出解决案例矛盾的思路和方案,学员同时需要搜集相关辅助资料。

三是撰写个人分析报告。学员要围绕教学目的,对教员布置思考题进行分析,撰写个人分析报告,提出行动或决策方案,做好理论依据和理由分析。

四、装备采购案例教学课堂研讨

装备采购案例教学课堂研讨分为小组研讨和集中研讨两个阶段,小组讨论阶段,学员根据分析报告作主题发言,对案例的认知进行交流,对重点问题进行辩论,确定集中讨论中可能会涉及的问题;集中研讨是案例的正式分析讨论阶段,集中研讨交流是教学功能发挥最完整、最强烈、最易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

(一)积极创设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方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员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区别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就是案例的运用。案例描述的是一个实际情景,在这个真实环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为此,教员要深刻领会案例情景,积极创设符合案例背景和内容的装备采购实践情境,为案例研讨渲染气氛,促进学员深层次融入案例,进入情境,并以“案例主人翁”(尤其是决策型案例教学)的身份进行思考、判断和分析决策。案例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教学内容要求,能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能帮助学员建构当前所学知识。

(二)做好集中研讨的“开局”

装备采购案例教学研讨课堂的开局非常重要,开好课堂研讨之局可以充分调动和吸引学员的注意和兴趣,使学员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自然地进人课堂讨论,并充分启发学员思考。

教员通常使用的开局模式包括:介绍分析框架或理论工具,引出学员的分析;充分小组讨论肯定,有所侧重,挑起争论;积极激励,调动欲望,争先发言;按部就班,依序而行,点兵点将进行报告交流等。

(三)做好案例教学过程把控

一是案例教学集中研讨通常由教员主持,教员要注意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氛围,同时要进行必要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但不轻易参与争论。在学员要求的情况下,教员也可适当发表看法,但只能以参与研讨的普通一员身份发言。讨沦中,教员一要注意倾听;二要适时引导,教员的话不在多,而在巧妙、适时、到位。案例教学集中研讨中,教员切忌把研讨课堂变为自己的舞台,走入来传统教学模式。

二是案例教学集中研讨的时间、过程等均主要由教员进行把握和控制。教员要在规定时间内激励大多数学员发言,严格控制课堂研讨内容和节奏,适时对学员进行点拨、提示和总结,同时教员要逐步引导学员沿着认识规律和分析思路逐步深入研讨,避免和及时纠正集中研讨中的游离主题、就事论事或就细枝末节问题纠缠不休等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教员可以引导学员出来纠正偏差,也可以以委婉的方式扭转局面;在讨论中,要随时借助幻灯或黑板记录学员观点,帮助学员注意并引导其进行深层次思考。

三是教员对学员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协助学员理清思路,推动学员深层次思考。如果学员的观点有一定价值但不甚明确,可以通过提问、点拨、鼓励给予支持,帮助其完善或深化自己的观点;如果学员遇到“卡壳”、模糊,教员则需对理论、观点给予提示;对学员进行鼓励或汇总,帮助学员继续思考和改进他们的观点.帮助其更清晰地认识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有关方案或想法更加具体化。

(四)做好案例教学研讨总结

讨论中阐述、交锋,乃至争论,学员的情绪往往比较亢奋,教员要利用总结的形式,把研讨热情和理性思考结合起来,去探求新的知识。总结应当从整个讨论的情况出发,对事不对人。避免对发表某一观点的学员进行分析,不要把学员的表现与所发表观点混同在一起。

总结时应避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简单归纳学员发言的基本观点,使学员科学、清晰地掌握讨论的全貌。二是对讨论中反映出的观点进行评析,肯定正确,剖析错误,使学员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三是对学员忽视、遗漏和挖掘不深的问题,逐一指明,留待学员继续思考。

参考文献

[1]马力.军事案例教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

[2]郑先超,赵福仁等.案例式教学方法探析[J].海军兵种学术,2008(6).

[3]曾慧娥,周庆忠.课程教学案例设计[J].训练与科技,2013(2).

[4]陈勤.案例教学法探析[J].桂林空军学院学报,2005(6).

生产组织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实践 篇12

生产组织安全管控匹配化模块是“金川模式”五大专业化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中的主要内容, 其涉及到设备设施、工艺系统、作业环境、员工塑培、项目建设、人机环匹配化和制度规范等诸多因素。金川集团生产部作为公司生产组织主管部门, 坚持践行“金川模式”,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搞管理必须管安全”的理念, 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深度融合, 坚持“专业安全管理, 安全专业管理”, 探索安全管理落脚点, 寻找安全管理平衡点。

寻找规律

“金川模式”各模块建设的“五阶段”是一个梯进式的安全管理过程, 也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 生产部积极通过诊断、评价寻找生产组织安全管理的规律。第一, 公司生产组织的全覆盖性, 决定了安全和生产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从矿山到冶炼, 从动力到化工, 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是安全管理的关注点, 每一个安全风险所在之处, 都是生产的重要部位。第二, 公司生产组织的系统性, 决定了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表象上反映出的是工艺、设备或检修等问题, 而深层次折射出的是安全问题。第三, 公司的生产组织环节突发性, 决定了解决问题时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 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往往就等于消除了安全风险, 否则就等于为事故隐患埋下了伏笔。

因此, 生产部一是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 尤其是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的时候, 坚定不移地坚持安全第一。二是将专业安全管理体现在过程管理中, 通过“零缺陷”管理的实施, 使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保证“零伤害”目标的实现。三是避免片面就安全而抓安全、就生产而管生产的现象。将安全和生产高度融合, 将安全管理体现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通过生产计划追求安全, 通过生产组织追求安全, 通过生产协调追求安全, 通过生产流程的畅通追求安全。将“员工的健康和生命高于一切”和“一切事故皆可预防, 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安全理念, 落实到生产部的具体行动中, 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

把握平衡

生产组织安全的最终目标, 是建立相辅相成、和谐的统一体。因此, 追求集约化生产组织, 建立“平稳、有序、高效、经济”的生产运行秩序, 寻找安全生产的最佳平衡点, 就是生产组织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产能与任务的平衡

生产部坚持按设计安排生产, 按标准安排生产, 按规范安排生产, 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 按系统状况及时协调生产。坚决杜绝超计划、超常规、超定员、超能力、超强度生产的现象, 努力营造和谐、统一的安全生产氛围。

生产与检修的平衡

生产部尊重设备的运行规律, 实施计划检修, 预知维修, 科学合理地平衡公司年度及月度检修, 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生产的影响。同时, 提前制定年度检修计划, 认真组织各单位关联性匹配化检修, 为主流程的长周期高效运行提供保障。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落实好月度检修工作, 及时解决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注重工序之间的服从和平衡。加强检修期间各单位的协调, 系统检修与生产的协调安排、检修车辆和特种车辆的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 保证检修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做到生产为设备点检、维护、检修创造条件, 设备为生产保驾护航, 设备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生产单位与保障单位的平衡

金川集团注重生产结合紧密, 环环相扣。从矿山的出矿量到选矿的精矿品位, 从选矿的技术经济指标到冶金炉窑的炉况, 从冶金炉窑的产品品级率到电解系统最终产品的质量, 每一个节点都与安全有关, 哪一个部位有缺陷, 就有可能导致设备、工艺事故甚至人身安全事故发生。因此, 生产部积极探索建立了高效、迅速的调度指挥机制, “无缝隙链接”的沟通、协调机制和系统联动的应急反应机制。尤其是保障单位无条件地为生产单位提供动力、原材料及运输保障, 生产单位为保障单位创造条件, 共同做好冶金炉窑、化工设施、矿山提升系统等关键要害岗位的保障, 防止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建立有序、流畅的供应链条, 按计划、按需求保证原料、材料、辅料、风、水、氧、电、汽的供应, 保障生产的连续性, 减少系统突发事件的发生, 减少非正常作业, 降低发生事故的几率, 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品供应链条, 保证公司产品的及时发运。

重要环节

一是关注生产计划的权威性和灵活性。生产计划事关公司的总体部署, 事关公司安全生产的大局, 必须保证其权威性和严肃性。生产部在制定计划时, 坚持通过调查研究、风险预测和科学论断保证其权威性。同时, 在生产运行过程中, 根据市场发展规律, 公司管理的新要求, 生产的新格局, 及时机动灵活地调整计划, 维护公司稳定大局。

金川集团某生产现场

二是关注重要节点的衔接。生产部面对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从不回避问题, 而是通过细致透彻的调查研究, 积极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调度管理职能, 为生产一线做好协调服务。做到和部室之间、各单位之间协同配合, 形成生产过程相关方的系统联动, 树立生产系统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保障服务的全局思想, 不断促进生产系统“平稳、有序、高效”的运行, 保障生产任务的完成。

三是关注日常工作的协调。通过认真组织召开每日的生产总结会、视频通报会、月中生产总结会及解决各类问题的专题会, 不断调查研究、分析解决或向公司提出影响生产各环节高效运行的问题及意见, 并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度。

四是关注应急体系的建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 实施有针对性的应急培训, 落实充足的应急物资准备, 组织切合生产实际的应急演练, 在处理公司的各种突发事件中做到及时、有效、有序, 保证生产流程的畅通。

五是关注捕捉苗头性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预测, 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 果断采取措施, 将问题解决在源头, 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上一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下一篇:安全饮水 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