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多样性

2024-10-02

教学方法多样性(精选12篇)

教学方法多样性 篇1

体育课程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教学在学生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学生以更好的精力去学习的基础,而体育课恰好是学生在校期间提高身体素质的课程,所以注重体育教学的多样化,使体育课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目标极为重要。而在现有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整个体育课程变得枯燥无味,很多同学对体育课都没有太大的兴趣,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笔者在本文化中针对体育课程现有的发展状况,立足于多样化教学的定义,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意见。

1、多样性教学的定义

所谓多样性的教学,就是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教学情景来进行课堂教育,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教学情景主要目的就是使课堂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与思考,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会使着整个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做到了因材施教,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运动的欲望,主动的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整个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2、体育教学需要多样化的原因

2.1、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达到教学目标

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推动学生探索新领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听的欲望,让学生在拥有学习动力的基础上逐渐树立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古老的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简单的,学生长期在简单且缺乏创新意识的体育课堂上学习,就会产生厌倦的心里,丧失了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就可以改进教学方法简单化的弊端,可以利用多样的且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满足每个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体育教学在实施上采用的组织形式应以学生为主体,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带动学生的主观意愿。但要杜绝盲目地以学生为先。比如,在设计掌握技能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强项体育技能,并同步录入教学系统,然后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健身运动的方式。此外,还可以在目标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身能力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实现个性角色扮演等不同场景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2、新课标发展的要求

新课标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现有的教学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新课标的发展就需要我们对教学的体制以及方法进行变革,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因此体育教学也应该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个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学习,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3]。在这样的过程中若是加入情绪预热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参与互动。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或是体育课上的活动内容时,“说教”占据了绝大部分,体育教师与小学生之间侧重的是“教育”,体育老师在肢体语言运用上技能的缺失,导致情绪感染不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上难懂的各种技术动作相关术语,学生与教师交流的主动性与互动性丧失,最终导致快乐体育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

3、现有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3.1、忽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体育学习方面都有自己的看法,知道自身在体育方面需要的是什么,但是现有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质,使学生丧失了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而体育教学的水平也在学生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的同时降低了。依据这样的理念,明确分析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学生是知识与技能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其组织者或者是帮助者,教材是学生构建知识与技能的工具或者载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需要提高其主导作用,学生需要根据体育基础与能力定位自身目标,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3.2、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

每个学生对体育学习都有自己的看法,最古老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每个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学校对体育教学成功的理念也产生了歪曲的理解,认为考试过关就算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体育教学大部分都是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只是身体的疲惫,感受不到学习成就感以及学习的乐趣,所以很多学生都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对体育教学成功的理念也产生了歪曲的理解,认为考试过关就算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也导致了体育教学水平的下降。众所周知,游戏是每个学生喜欢的娱乐方式,因此,若将游戏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反映体育知识枯燥无味、难以理解,教师若能用另一种方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便能使自己接受体育知识。从这部分学生的反映当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学生在意的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并不是体育本身,他们反感的、抵触的也是旧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引入游戏无疑不契合了学生的心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动力。学生参与游戏,提高体育能力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的。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及时调控,一部分学生很可能忽略了利用游戏学习的真正目的,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游戏上,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4、实现体育教学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4.1、应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传统的体育教训都是采取户外的模式,学生对体育没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某一项体育技能都需要教师在户外课堂上进行一对一的纠正,使得体育课堂除了枯燥的体能训练,也别无其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事情。多媒体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偶解决此弊端。比如在指导排球的打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上生动的展示排球的发展史,让学生产生对排球的兴趣,继而展示排球的基本打法,使得体育课堂变得轻松且生动有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快乐体育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精心的备课之后,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享受体育的一个过程。它可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能力。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特性是启发式进行目标学习,以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让其深切感受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同时,它也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明显优势。在传统教学中,粉笔、黑板以及教学书是最主要的教学工具,在课堂中,体育教师要利用这些工具,将理论化以及抽象性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也不符合当前初中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了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开始应用于课堂,其中也包括了多媒体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投影仪以及麦克风等设施,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就可以囊括大量的时政新闻和热点事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4.2、教学内容多样化

最古老的教学模式都是为了体育测试的达标,忽略学生的个人体育爱好,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好情况,选择大部分学生喜欢的项目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在讲解体育某种个体育项目的同时,可以和与它相似的项目进行比较[4],从而满足更多同学的需求,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排球的打法时,也可以提到篮球以及乒乓球的打法。这样以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水平。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主体发展和课程目标两条主线协调发展,一旦将两者孤立或者对立起来,有可能会导致过分重视知识技能,而影响其他健康目标的达成。其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作为一种载体,帮助学生实现健康目标。例如,乒乓球的发球,它既可以说是一项运动技能,也可以说是对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一个考验。通过发球的练习能够使得学生在自信心、自尊心、自我情绪调节方面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传统的体育教学多半是教师做示范,学生被动听,或者学生听与做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无法收到学生的反馈意见。所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是无法获得学习上的乐趣的,那么长久下去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就会下降,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得不到保障。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就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体育教学训练中师生的互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对适当的教学情景加以设置,更好地让学生尽可能多表现自己的机会;或对授课情节进行改变,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5、结束语

体育教学是学习生涯必不可少的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现有的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提高现有的体育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桂成率.新课程理念下关于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6.

[2]邓征军.新课改视角下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3.

[3]李爽英.构建和发展中学体育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学,2012,5.

[4]于志浩.浅析高中体育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教学方法多样性 篇2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目标模糊

由于教学的改革以及招生制度的影响,造成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匮乏,职业院校的招生原则是只要愿意上就招收,不看分数。这样的招生标准导致学生的基础差,在上课过程中不认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由于学生的基础相差甚远,很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从另一方面来讲,很多的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是无奈之举。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加上学校的教学制度叫落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很低,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师资力量欠缺,质量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都是在今几年来踩开始开设的课程,旅游管理的办学历史不是很长。这样的问题就在于,院校在开设该课程之前的试训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并不高,而且很多的院校专业课程教师严重匮乏,在必不得已的情况下让不是该专业的教师改行,或者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任教。长久以来,很多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知识并不丰富,普遍的缺乏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大大折扣,导致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不足,缺乏学科特色

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的高职院校教学设施落后,在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的情况下也无法进行补修,更无法实现教学场地以及教学基地的筹建。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不足,对相关的教学不够重视,甚至将旅游管理专业看作教学的辅助课程。这样就造成了高职院校中的旅游管理管理专业缺乏创新,还是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的旅游职业素质并不高,加上教学方法的陈旧,在教学中缺乏和市场的结合。照本宣科,无法实现旅游管理的学科特色。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时刻关注该专业的最新动态,及时地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掌握,以市场为导向,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探索新的办学方式,校企合作就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个创新举措,在为学校的旅游管理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还让学生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二)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实现学科特色

应用性强以及综合性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因此在旅游管理的教学目标中,既要实现其行业性,同时还要注意宽泛性。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的培训与讲解,还有注重技能操作与实践。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善管理,精技巧的实用性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快步入社会,适应管理工作。已经掌握的管理知识使学生就、更具竞争力。

(三)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学针对性

我们要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比普通的高等院校学生相比较弱,我们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在教学中加强针对性。首先要保证大学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来满足学生在高职阶段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需求。其次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其专业的实践性强,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教学,另一方面还要着重的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适当安排学生在旅游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四)以市场竞争为手段,实现教学的内涵发展

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数量的追求。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就是将其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使得旅游管理专业逐渐走向有序扩展,实现教学规模的不断增长,突出教学中的学科特色。

三、总结

浅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篇3

关键词:历史教学 实效

历史教学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处理问题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要采取科学而灵活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处理分析能力。但如何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此我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看法。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影响,历史教学也毫不例外地打下了凯洛夫倡导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步教学法的烙印。这种教学模式相对容易操作,至今在我国多数地区仍占着统治的地位。但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造成“满堂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成效不显著。

历史教学要提高成效,就要下大力气激活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第一,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由于应试教育的阴影,很多历史教师仅以分数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这违背了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质量观的要求。基础教育的质量是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的质量,创造性学力是指为适应时代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对知识的探求态度、创新能力、经验积累等多方面的集合。发展性学力是指学习主体为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自我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复合。发展性学力是人的智能与人格(态度)持续发展力量的展示,创造性学力则是人的智能潜力与人格(态度)力量高质量的集中表现。没有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正是它们有机的结合,才保证了人的终身发展,这也是复制式教学转变为创造式教学的追求目标。

第二,善于指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学法

历史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自己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毕竟学生是教学效果的最后决定因素,对学生启发引导的程度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状况。

历史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自学,教给学生学法,让他们在自学中发现线索,究其因果。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为学生“开路”“平坡”“解疑”;要适时点拨,恰当引申,有放有收。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讲历史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讲历史教材的规律性、实质性、关键性的问题,讲历史教材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精讲学生因年龄和阅历的关系而一时认识不清、理解不了的内容。

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的养成,核心在于一个“疑”字。因此,自学指导贵在设疑、求疑、解疑。历史教学疑设何处?一般说来,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衔接处、讲课的结尾,以及教材易使人乏味的地方。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一个个矛盾,组成“问题”的阶梯,激起一个个思维的浪花,实现一个个求知欲望的满足。比如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上课时老师稍给些时间,便可让学生指出章节间的联系,提出在预习中不解的问题。老师就可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及时对教学进行调节,使历史教学始终围绕目标,始终和谐有序,充满生气和活力。

第三,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效结合,发挥社会与此课堂综合效益

要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史论结合,既有逻辑辩证的分析综合,也有形象生动的描述说明;既要善于恰当的旁征,又善于合理的启发。运用课堂机制让学生们在兴奋中主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优秀的历史教师上课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伴随着教学过程完全进入角色,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气质和个性,正确地显露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讨论、质疑情境,引导好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演绎,从中发现规律,找出共性与个性,让学生体会到跳起来摘梨子、然后亲口吃梨子的滋味感受。

常用的教法有:图示法、讨论法、问题法等。此外,还要尽可能地多运用现代化教具,如投影仪、多媒体等。在教法多变的同时,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上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第18课《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课时,可将教学设计如下:采用“问题教学法”,概括为“一个突出、两个体现、三个步骤”。1.一个突出:突出素质教育的核心——能力培养;2.两个体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营造情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思维的能力;3.三个步骤:设疑(老师提问)——思辩(学生阅读、讨论、思考回答)——释疑(老师总结)。具体操作为:讲授新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的有关图片及材料,学生读材料,思考回答:(1)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要求学生能提炼、概括信息,论从史出,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并分析其意义,最后老师总结。

提高学生的素质,方法很多。但要求学生平时进行大量阅读,应是一条重要途径。这里,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主张颇有现实意义。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课堂学习的内容,选择一些书籍、文章,进行浏览,接触各种观点,进行比较鉴别,提高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同时,历史基础知识的巩固,也不能离开一些有效的习题训练。训练的习题要严格把关,精挑细选,将一些真正能训练学生思维的习题拿到课堂上来,以促进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在历史学科的重要表现。课堂中、书本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道理,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得到印证和补充,通过感官功能得到更生动、更鲜活、更深刻的体验。本人所在的广东省中山市,在这方面每学年都组织相关年级的学生到市博物馆参观出土文物,到烈士陵园参观革命史迹陈列馆,到孙中山故居,到烟墩山参观古炮台……这些活动,融图片、文字、实物于一体,真切感人,起到了活的教科书作用。另外,许多中小学还举办一年一届的包括历史知识在内的中学生文科智力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四,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能力的考察除了一些常规的小测验、考试外,还可以定期布置1~2篇历史小论文,题目可选择学生较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允许学生发展自己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字数不限。通过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创造性的历史思维能力。或者每学期进行一次历史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可不拘泥于本年度的学习内容,一来体现历史知识的博大精深,二来考察学生知识面的广度。

总之,要活化历史教学,就必须不断注入素质教育的新观念、新做法。历史教师应该永远保持一种鲜活的学术探索精神,经常关注本学科的研究动态,从中吸取知识和学术营养,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为活化自己的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理论准备。对此,许多学校和同行多有建树。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永恒主题。

参考资料:

1.《历史教学法》

2.《教育学》

3.《教育心理学》

4.《政治文明历程》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篇4

一、创设情境, 感悟文本情感

“探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新教育等, 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然而所有这些教育无一例外地都必须通过情境教学来实现, 情境教学是教改的必然产物”。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 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时,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这一历史背景,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事迹, 搜集整理背景材料。教学时, 我先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抗美援朝”的影片并介绍里面英雄人物的事迹。然后, 通过多媒体在大投影屏上显示出带有背景图画的课题及作者, 让学生交流搜集整理的背景材料。最后设计一段导语转入新课: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 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有多少祖国的好儿女牺牲在了这片金达莱花盛开的土地上。今天, 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篇来自抗美援朝前线的通讯报道吧!

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 引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提高阅读能力。

二、优化教法,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千篇一律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兴趣索然。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以教材为载体, 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 以优化教学方法为手段, 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变色龙》这类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时, 我先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 然后在班上招聘导演, 再由导演招聘演员。招聘过程中, 不少学生根据自己的才能踊跃报名。排练时, 他们自备道具, 经过精心排练, 演出非常成功, 得到外校听课老师和领导的好评。通过表演、观看, 学生对课文中的情节、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学新闻、通讯单元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 也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 关注人生, 我布置学生搜集身边有价值的新闻, 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学生们兴趣很高, 有的把新闻打进了软盘, 有的制成了手抄报……

实践证明, 优化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创造学生参与机会,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质疑问题, 于疑问处巧点拨

学贵于思, 思缘于疑。质疑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一环, 必须加强, 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得更具体形象:“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学生的质疑问题, 能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深入地参与,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 课堂上急于找到自己预习时碰到疑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的教学时,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十几个问题。问题提出后, 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共同探究, 从而达到问题的解决。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 由教师启发学生理解。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对那些也想质疑, 但由于不会自学, 缺乏思考能力, 提不出问题的学生, 要根据他们的思维积极性, 留下“余味”和“空白”, 让他们自己去品尝和填补。

四、“授人以渔”享一生

教学方法多样性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无声的评价

谈起课堂教学评价,我马上就想起了一件事。那一次我在讲一道数学题,当我讲过之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这道题这样做行吗?”我看了看那道题的另一种解法,没多想,随口说了声:“也行。”这时,本来挺高兴的那个学生,一下子蔫了。而且还小声说了一句:“怎么是也行,就是行”,这时我才意识到刚才说“也行”时,语气不够肯定,打击了那位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换成:“行,你真聪明!”效果会截然不同,这件事一直都影响着我,促使我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字斟句酌。下面我就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多样性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一)教师的评价还要有艺术性

说到艺术性,使我想起一则小幽默:余先生和几位朋友去一家饭店吃饭,服务员很热情地上前问道:“几位要饭吗?”众人一愣,余先生很幽默地反问:“女士,我们很像洪七公吗?”余先生这句话很机智,也很艺术,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比如,你已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子汉,能大声地把这个问题再说一遍嘛?你的想法,思路都很新奇,同学们都想听,你能给大家讲讲吗?再比如,你真聪明,如果你写的字像你一样漂亮,那就太棒了!你回答的与众不同,老师和同学都很佩服你!你回答的问题老师听明白了,你能再说慢些,让同学都听明白吗?……像这些评语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让人听起来很舒心,比起那些讽刺、挖苦语言岂不是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的评价要有爱心

有一次,听我们学校一位数学教师的公开课,教师提了一个问题(树上有几只小鸟?),有一个小男孩手举得特别高,都快举到教师脸上啦,于是教师让他回答,他声音特别大,“树下有6只小蚂蚁”,话音一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是啊,错得也太离谱了,要在平时有些教师肯定会狠狠地批评这个学生,以解心头之恨。可是,这位教师很平静,依旧带着笑容,充满爱意地看着这位学生说:“刚才手举得那么高,有积极性,很好。不过,你知道同学们笑什么吗?”生回答:“老师,我错了。”教师:“怎么错了?”生:“不知道。”教师:“你自己问问同学,怎么错了。”生:“老师,我知道了,我以后会认真听课。教师:“知错能改还是个好孩子,老师相信你。”教师对小男孩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亲切感,使学生信服他。后来,这个学生坐得端端正正,听课非常用心,一直坚持到下课。这不就是爱心评价的作用吗?曾经有人说,杰出的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其巨大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部分学生的落后是暂时的,是因为其潜能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不要在学生失败时去批评他们,而是要在他们取得成功时去评价他们,评价的语言要有激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契机,及时鼓励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起到作用。

二、学生的自我评价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较多的是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以及学生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各种表现等。在更多的情况下,教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长期地由教师进行“裁判”,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能力。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更要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如:现在你可以自己来判断一下,自己原来的猜测对吗?如果有错,是什么地方错了?你觉得自己这种解法能让别人信服吗?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我们数学课堂上,有小教师讲解这一环节,讲完以后还有自我评价这一环节,如:哪里讲得清楚,哪里讲得不清楚,声音大了还是小了,讲课时哪些同学听了,哪些同学没听等等。通过讲析和自评,小教师成长得很快,听过我们课的教师都说:“现在的学生太厉害了,真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思考,还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己的各种需求。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在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某个学生所表现出的包括合作的态度等素质,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发言权。因此,学生之间的互评也不可忽视。比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设立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说,我说,大家说”,给学生创造一个互评的机会。先分成六个组,每人画三个对称图形,先在小组内评出画得最好的!再在全班之内评出最好的,最后把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再评好在什么地方?就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特别好,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家的帮助下工整地画出三个对称图形,而且有的学生还画出了像蝴蝶、蜻蜓、树之类的美丽图案。我们现在数学课堂上是小组教学,小组教学最有利于互相评价,如:小组中第一个写好作业的学生,就可以去帮助其他学生,检查其他学生的作业,告诉他们对了还是错了,错哪里了,包括字写得不工整,答语写得不完整等等,像这些是可以互相的,你检查我的,我检查你的,有时候会因为一道题而争执不下,这时候可以找一号组长评判,一号组长很厉害的,就是一个小教师,当然了,也可以找教师最后评判。通过这样的互评,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空间,都在进步。

四、无声的评价

浅析语文多样性教学 篇6

一、凭借好奇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从学生这个特点出发,可以运用幻灯、电脑、电视、录音、录像等电教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图示内容和教学需要,恰当地选用好的电教媒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生动的电教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优势,能够渲染与该图示相应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如,看图说话《雷锋小时候》是由三幅图组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第一幅图画的是下雨天,河水漫过小桥。第二幅画的是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第三幅画的是同学们都感谢雷锋大哥。这几幅图画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教育性强,也富有情感。

二、提供探索机会,放飞创新的翅膀

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关心、赏识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创新思维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人师者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一次看图作文辅导中,要求以图中的“蚕”为对象,充分发挥想象,自己命题作文。学生动笔前,我拿出事先准备的辅导资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蚕的生活习性、它为人类作出的贡献以及古往今来赞美蚕的一些诗句,最后讲蚕的一生的结局。相关资料介绍完后,学生迅速开始构思。作文收上来后,颇感欣慰的是,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做到了有话可写,而且不少学生在作文里纷纷赞美了蚕的献身精神。但是,让我感到出乎意料的是,有6位同学与其他赞美蚕的同学截然不同,他们认为蚕的一生是可悲的。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蚕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最后作茧自缚,自己毁灭了自己。”文章自圆其说,闪现了智慧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不怕学生做不到,就怕教师“想”不到,这个“想”,就是给学生设计探索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是使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新時代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采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而课堂是学生思维最积极活跃的场所。儿歌、顺口溜和口诀是很多家长最早和儿童沟通的形式,它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学生边读边拍手边识记,学起来生动活泼。课堂上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插图或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编制儿歌,儿童很容易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些有着优美韵律的儿歌中,学生学起来感觉特别轻松,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的创作欲望很高,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四、转换角色,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生动程度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就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经常变换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转换学习角色的方法,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表现欲,从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方法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篇7

一、多样性课程导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导入是关键性的首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能会由于小学生课后玩闹的影响,导致其迟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继而对其整体学习质量形成较为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可采用多样性的课程导入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够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以便顺利地开始英语课程教学。在此教学方法的认知基础上,教师可通过词汇图片、问题互动、教唱儿歌等方式来实施其课程导入,以此为课堂教学创建一个良好的开端。

例如,在进行《What would you like?》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首先以互动提问的形式提问学生们平时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此时学生们便会争先恐后地回答糖果、饮料、冰淇淋此类食物。接着教师便可展示课前准备的冰淇淋、汉堡包、面包等食物的词汇卡片,并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图片中的食物,是否了解其英语单词的读法。由于小学生具备爱表现、爱热闹的天性,所以在提问互动的过程中便可有效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通过图片展示此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提高对于课堂的注意力,并由此产生对词汇学习的好奇心。进而可使其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多样性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但是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导致有多数学生也是在小学时才接触到英语。而对于此门与自身日常使用语言截然不同的学科知识,学生难免会觉得难以理解,继而丧失对其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多样性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形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进而以此激发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以《At the zoo》这一章节的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在备课时准备熊猫、老虎、猫咪等动物的卡通头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教学生们学会简单的单词记背,等学生们对所学单词都能基本掌握后,便可分发动物头箍,让学生们进行英语的“动物蹲”游戏。在此过程中不仅可让学生迅速熟悉所学单词,还能使学生们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英语课程的学习乐趣。继而激起对其课程的学习兴趣,间接地起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多样性课后巩固,帮助学生应用知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若教师仅仅重视课堂教学过程而不注重课后知识评价的反馈,则不但会导致学生有可能因认识错误而形成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现象,还会使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缺乏正确的认知,影响后期教学方案的制定和开展。家庭作业一向被认为是课后巩固知识的重要应用工具,但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家庭作业通常以抄写单词等方式为主。这虽然可起到一定的记忆影响作用,但是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会逐渐感到枯燥乏味,继而丧失对其知识巩固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后巩固教学方法的制定过程中,可以课后调查、编写故事、对话练习等多样性形式进行知识巩固。

例如在学习完《My favourite season》这一课程后,教师可让学生回到家中与家长进行调查,四季变化中家里日常食用的水果、蔬菜等食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将其调查结果进行记录做简单的叙述。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充分利用以往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结合生活常识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与英语息息相关的实用性。

四、结语

在当下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传统固化的教学方法以远不能满足现阶段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探究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便为学生构建更为优质、全面、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

摘要:小学英语作为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不仅承载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还是打下英语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而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多样性教学方式,则可有效地起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中通过针对多样性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提出相应的实施意见,旨在为学生们提供更为优质的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徐莉莉.开展情境教学.构建小学英语活力课堂[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07):65.

方法的多样性与优选 篇8

题目已知a-b=1,则代数式a2-b2-2b的值为___.

我仔细阅读题目的条件,分析待求的问题,我想问题是求值,则意味着结果是常数,因此取特殊值法代入计算最快,因此有了解法一.

法一:取a=1,b=0,在取值时既要满足题目条件,又要简单易算,还要注意具有代表性.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漏解,不妨多取几组数值代入验证.

原式=12-0-0=1,从而得答案为1.

看到a2-b2,我立刻反应出a2-b2=(a+b)(ab),于是我想试试利用平方差公式对上述代数式进行局部分解来解决,因此有了解法二.

法二:原式=(a+b)(a-b)-2b,

因为a-b=1,

这种解法其实就是整体代入法.既然能整体代入,我又想能否尝试一下“局部代入法”,因此有了以下解法三.

解法三其实是所谓的消元法.这三种解法都可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为了在解题时更快速更准确,我们要从中优选,做其他题目也要优选,从而更加快速准确地解题.

教师点评:

上述黄同学的解法一从“代数式的值”的内涵入手,对题设中字母的取值进行了特殊化处理,给字母(元)进行特殊赋值,有利于快速求出答案,但是有时候容易漏解;解法二从因式分解的角度对所求代数式中的字母(元)进行整体代入,从而达到降次的目的,直至降为零次,则可求出其值;解法三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获得启发,对所求代数式中的字母(元)进行消元处理,从而将二元转化为零元(即常数).小黄同学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一个小问题进行处理,足以窥见其基本功的扎实,而且对诸方法进行比较和优选,可见其数学思维的深刻,这一点值得同学们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教学方法多样性 篇9

1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讲求实效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历来受到重视, 因不同的教学内容, 而变化多端, 要把握好它有一定的难度, 唯其如此, 才会激起人们听课、评课、讨论的重要内容。就课的教学技巧与要达到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一门很有学问的“艺术”, 但是人们往往只从现象和方法上去分析它, 而没的能更进一步的从本质和内容去剖析它, 问题往往是集中反映在教学过程的程式化方面, 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方法由于被大家视为常理, 以为就该如此, 这样反而成了实施多样性体育教学方法的障碍。过去体育教学教学的程式化主要缺憾是在揭示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中, 忽视了个性化的存在, 并认为这些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是合理和谐与完善的, 成为落实新课标精神的最大阻力, 主要表现在:

1.1 在开课类型方面, 只承认普通体育课的合理性, 殊不知除普通体育课外还有专项体育课, 保健体育课、以及专项提高课等。1.2在必修课性质方面只承认必修课的合理性, 殊不知除必修课外, 还有必选课和学分制选修课等等。在一堂体育课的教学安排程序方面, 更是约定俗成地按老规矩实践, 例如:一堂课的结构被机械地分为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部分;一堂课的的内容也被机械地分为新授和复习课;而准备部分又通常是队列队形, 徒手操等;对动作教学的步骤又一般分为讲解、示范、学习动作、技术、纠正错误及复习练习等, 且运动负荷也只能在一个指定的标准内, 每一种程式都有它的合理性, 但从总体而言这一系列要求统统要实施, 就使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异常死板, 凝滞, 教师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就势必受到很大的限制。1.3在评价一堂体育课教学工作的优劣方面, 评价的标准往往是以外部现象为主要依据, 例如:学生的队列齐不齐、调动的花式多不多, 学生的练习密度大不大, 教师对各个环节安排的时间掌握准不准云云。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某些观摩课上得象团体操或象体育表演, 方法上花样繁多、热闹非凡, 实质上教学的内容因素却大大的减小。从现象上看这节课有非凡的教学教学艺术, 但从本质上看呢, 我们的教学到底是观赏, 还是使学生在体育课真正受到效益?正确的答案显然是后者。作为教学教学, 不能单纯追求方法上的华丽, 它明确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 只有有效地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才是我们追求的应有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掉“花架子”, 求得实际效果。在体育课的目标方面, 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主, 而忽视了教学的心理、社会功能, 例如我们忽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个性意志的培养, 忽视了把体育作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忽视了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和传授锻炼身体的方法, 忽视了学生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我们把本质的内容忽视了, 而追求方法上的华丽和规范, 就会落得舍本逐未, 走上异端的结局。在和新课程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方面, 历来我们把竞技运动项目作为主体, 而忽视了其它内容系列, 实质上在改变竞技项目为教学服务的前提下, 还应开发教育类、娱乐类、健身康复类等多种教育内容, 通过开发多种教学内容来实现日益扩大化的课程标体系。

2 体育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我们说:“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首先对新课程的目标进行了全面的定位, 即对教育内容进行了切合本校实际的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法上提出了多方面的设想。在体育课程的类型方面。可根据本校的场地、器材及学生身体素质的特点, 可因地制宜地选择主项体育课和选项体育课。初一阶段主要是以对身体的基本练习, 和相关的游戏活为主、初二阶段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选择一、二项体育项目以学习技能、技巧为主。初三阶段结合体育中考项目进行身体全面的练习。特别是对硬件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 在多班级同时上课的情况下。对体育课的教学具有较高的要求, 与过去较单一的教学有很大的差别, 灵活的具有针对性又便于操作的教学内容势必产生出与之适应教学的多种方法。体育课程设置的变化要求每一堂课的教学要采取相应的变化, 从根本上来说, 这种变化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提高, 使教师的教学“艺术”有条件得到充分的发挥, 通过近二年的新教材的实践, 我在教学工作中探索出多种方法, 想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2.1 称之为课的自然过渡式。主要表现在改变过去体育课结构的机械划分, 在准备部分, 不再象以前过去那样按-基本队列-基本体操-专项练习活动的模式来进行, 而是采用和基本部分主教材设计相直接联系的内容或是根据基本部分主教材设计成专门性的游戏辅助练习或专门练习, 使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相渗透, 融为一体, 有时甚至看不出时间和交叉的界限, 在结束部分也是用同样的思维方法进行来设计。因此整节课的各个部分形成了自然过渡, 联成了一个整体的效果, 这种教法设计打破了原来的框框, 为教师教法选择提供了多样性的可能。2.2称之为教学分组的随机式。教学分组随机处理, 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既有稳定性, 又有灵活性, 提倡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体育课的对象应由相对稳定的班级和小组构成, 在一般性教学过程, 我们还是采用这种稳定的班级和小组结构来开展教学活动, 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 教学分组就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作灵活的安排, 这种灵活性的安排具有下述几种方法:a.同质小组, 由技能接近的学生组成, 要注意尽量减小组内差别, 使同一教学小组实施同一教学目标成为可能, 例如, 已经掌握单手肩上投篮的学生, 可以让这部分学生组成一组去学习三大步上篮, 其它学生还是学习单手肩上投篮。b.异质分组, 由技能水平有显著差异的学生组成, 目的以利于同学间的互相帮助, 让会的教不会的, 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和合作。c.教学比赛小组, 使两组人数相等实力相仿, 便于开展教学比赛。d.自选小组, 由学生按自己的意向相互自由结合, 这样有利于同学间的促进组内的情感融合和信息交流。2.3称之为新旧教材的交叉式, 由于学生的技术基础和学习能力有一定差异, 有的学生对新教材已经掌握, 有的学生对复习教材尚没学会, 因此, 所谓新教材和复习教材对具体学生而言, 并非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我们采取一组动作采取程序教学, 有的学生可能学得快一些, 有的学生可能学得慢一些, 这样新旧教材交替出现的方式使基础好的学生多学一些动作, 基础差的一些学生可少学些动作, 从而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 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3 结论

总之, 破除了教法的固定程式, 就能出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 教学方法的多种化无不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标, 充分展示体育内容, 我们的方法不追求表面的华美而是追求教学的实效, 尽量使方法和内容得到高度完美的统一。社会是发展的,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是在发展的, 面对21世记的体育教育, 我们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能力的发展, 我们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统一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程式化方法将被社会所抛弃, 我们可以相信, 体育教学方法将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示在体育教坛, 这种方法呈现出一种不断变换、精进的动态结构。我们的社会将认同各位教师在满足不同学生需要时, 采取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 同时也将认同各位教师为了发挥各自专长而采用不同风格的体育教学艺术, 换一句话说, 不同个人特点, 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将会同时出现, 教师的创造性将会受到尊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将会促进教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从而对新课标的实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邱启国.运动技能学法指导新探[J].中国学校体育, 2007 (1) .[1]邱启国.运动技能学法指导新探[J].中国学校体育, 2007 (1) .

[2]庞燕.追求自然真实的体育课[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12) .[2]庞燕.追求自然真实的体育课[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12) .

教学方法多样性 篇10

一、教学方式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在呈现方法上体现多样性。

目标是人们不断前行、战胜困难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方式, 都是以教学目标要求为依据的。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 要紧扣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内涵, 通过讲授、谈话、演示图片、让学生阅读、示范和观察等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使学生在各种学习刺激下, 进行主动、有效的学习活动。

如“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活动中, 教师根据“掌握和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并能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一目标要求, 先要求学生利用准备好的2cm, 3cm, 5cm, 6cm长的小木棒, 用其中的三根首尾相接, 看是否能够拼接成三角形。此时, 学生在拼接的过程中发现, 用其中的三根小木棒有时能拼成三角形, 有时不能拼成三角形。这时, 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观察并分析能够拼接成三角形和不能拼接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共同观察分析过程中认识到拼接成三角形的三个木棒中两个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 而不能拼接成的三个木棒之间没有这样的关系。最后, 教师向学生指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性质。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抓住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不同方法将三边关系进行呈现, 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总结等活动过程, 对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掌握和理解。

二、教学方式应紧扣学生主体实际, 在能力培养上体现多样性。

教学方式应用的对象是学生, 但由于初中生学习个体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解题技能等方面具有差异性, 致使学生的学习效能产生差距。而新课程标准教学的要求、教学的任务和教学目标, 都放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上, 提出了具体而又明确的内容和要求。因此,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上, 教师要将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 贴近学生主体,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提供学生学习的空间, 注重学习方法和传授, 重视学习过程的指导, 锻炼、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相似形”问题课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在相似形章节知识点学习、问题案例解答中的实际情况, 坚持能力培养目标要义, 将问题教学活动变为能力培养过程, 设置了如下问题:“如图所示, 在矩形ABCD中, E为AD的中点, EF⊥EC交AB于F, 连接FC, (AB>AE) . (1) △AEF与△EFC是否相似?若相似, 证明你的结论;若不相似, 请说明理由; (2) 设AB/BC=k, 是否存在这样的k值, 使得△AEF∽△BFC, 若存在, 证明你的结论并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在该问题讲解过程中, 教师发挥学生内在能动性, 采用探究法教学策略, 将探析问题条件内涵的任务交给学生, 学生通过对问题条件的分析认识到, 该问题的解答实际要用到相似形的性质内容, 第一小问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式, 证明△AFE≌△DGE, 证出∠AFE=∠EFC, 解题过程如下:

解: (1) △AEF与△EFC相似.

证明:延长FE, 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G.

在Rt△AEF与Rt△DEG中, ∵E是AD的中点, ∴AE=ED.

∵∠AEF=∠DEG, ∴△AFE≌△DGE, ∴∠AFE=∠DGE, ∴E为FG的中点.

又CE⊥FG, ∴FC=GC, ∴∠CFE=∠G, ∴∠AFE=∠EFC.

又△AEF与△EFC均为直角三角形, ∴△AEF∽△EFC.

在解答第二小题时, 由于该问题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因此,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辨析讨论活动, 有的学生认为存在AEF∽△BFC的情况, 有的学生认为不存在。此时, 教师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阐述理由。最后, 教师向学生指出, 该问题具有两面性, 存在相似的情况, 需要求证出∠ECG=30°, ∠BCF=30°, 从而求出k的值。同时, 由于EF不平行于BC, 又不存在△AEF∽△BFC情况。因此, 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此时, 学生解题如下:

(1) 存在.如果∠BCF=∠AEF, 即时, △AE-F∽△BCF.

证明:当时, , ∴∠ECG=30°, .∴∠ECG=∠ECF=∠AEF=30°, ∴∠BCF=30°, 又△AEF和△BCF均为直角三角形, ∴△AEF∽△BCF.

(2) ∴EF不平行于BC, ∴∠BCF≠∠AFE.∴不存在第二种相似情况.

三、教学方式应结合中考政策要求, 在强化数学素养上体现多样性。

随着新课改活动进程的深入推进, 中考政策也根据新课标要求, 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已成为中考试题考查的热点, 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初中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已不仅仅停留在能力的培养层面, 而是已经上升到数学思想的掌握和运用上。因此, 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更应倾斜于学生数学思想的锻炼和培养。

如在“二次函数”教学中, 由于二次函数是中考数学学科命题的重点, 同时, 二次函数解答过程也是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等数学思想策略综合运用的过程。因此, 在试题的设置过程中, 应注重综合性二次函数问题的设置, 在分析思考环节, 应采用知识迁移法、整体联系法, 构建完善的二次函数知识结构体系, 在策略运用环节, 应抓住二次函数数与形结合的特点, 知识内涵综合特性, 以及外在的函数方程特征, 引导学生借助数形结合、转化、函数方程等数学解题思想, 进行问题解答活动。

网络多样性反馈式教学浅议 篇11

关键词:反馈;网络环境;开放式;资源共享;互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渗透和使用,多媒体信息表现的多样性,网络与教学活动衔接方式的多样性,媒体丰富的表现方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无限扩展的知识信息海洋,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教师和学生间相互交流的传递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拥有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学习动力拥有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教学环境的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的反馈式教学,应当为老师和学生、学校和家庭、内部和外部、学生和学生、老师和老师之间构建无间隙的教学信息平台,该环境有以下特点:

1.高度开放、教学资源丰富的信息平台

在该环境下,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是学校、教师、学生、家庭能通畅地进行信息交流的基础,是教师除课堂外的第二课堂,是学生除教室外的图书馆、实验室。

2.学校、家庭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性和及时性

学校、家庭、家长、教师、学生,由于开放式教学信息平台的存在,相互间的信息呈现表现为: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信息接受的延迟性,信息交流的多样性

3.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范围的自主性,学习过程的个性化

学生可以利用平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学习过程,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解决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4.教师教学过程的延伸,教学内容的扩展,课内和课外的互补

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将课堂教学的地点延伸到校外;教学时间延伸到课外,将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展和完善,将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有效统一。

5.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学生发展的个性化

通过平台,将教学内容划分难易度,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追求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利用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内容的多样性,进而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

二、教学方式的优点

教学是教与学交互、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过程,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向学生输出相关教学内容,学生接受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学生将结果再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结果,通过变换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过程,使得教与学更加和谐,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网络互动反馈式平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及时跟踪评估,可以有力地触动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双向互动,及时诊断教学效果

除了可以通过课堂互动,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式教学平台,及时、连续、实时、动态地反映教学效果。通过网络课堂,教师在线解答,教师与学生可以进一步延伸教学的空间与时间;通过实时交流平台,构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作业、在线测评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资源共享,优化教学效果

在网络支撑下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成为教師构建、优化教学资源的重要方式,支撑起完整的教学链条,学生可以在课后,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共享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资源的收集、保存,教师间的交流、信息的共享;学生信息的反馈的过程中,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的保证,为优化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全方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3.多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在网络多样性反馈式教学模式中,通过在线考试、测评、课堂评价、家长远程监控等,构建多种教学评价,让教师教得明白、学生学得踏实,家长实时监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映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综合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4.强化师生互动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在反馈式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利用网络,通过互动,将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可以进行更加多样、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课堂测评、内容多媒体化、在线反馈、教学软件的使用,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多渠道互动,拓展教学资源的生成

通过课堂、课外的互动反馈,利用现代计算机设备的实时性、可纪录性,对教学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准确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随着教学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对反馈技术的要求越强,教学信息的及时汇总、总结,萃取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信息,不断产生新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方向和内容。

参考文献:

李艳红.浅谈研究性学习[J].吉林教育,2010(0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教学设计 篇12

(一 )教材内容分析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第二册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的第二节内容,是环境教育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和保护知识,其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较大。

(二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 高二学生已经全部完成了前面对生物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以生物六大基本特征为主线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熟练, 而且已经学习过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要从丰富的内容中概括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等,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需要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 )知识与技能

1.能 准确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阐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及总结归纳能力 。

(二 )过 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应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 )情感与价值观

1.让 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 , 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通 过课件演示 ,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精神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3.提高学生热爱自然 、 热 爱生物 、 热爱生活的理念 , 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容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要求 。2.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 。

(二 )教 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2.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 )教学方法

1.任 务驱动法 (观察分析 、对比 )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学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有关录像资料和图片并通过交流、讨论识别五灵脂、蝉蜕等动物药物标本,当归、凤尾草等植物药物标本。

2.讨论交流学习法 (讨 论 、讲述 )

通过对动物标本和植物标本的对比,在此基础上多播放、些动植物种类,了解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在此过程中,同学、老师之间加强交流。

(二 )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教师活动: 展示幻灯片, 黄土高原破坏之前和现在的对比。引出:保护生物资源,生物圈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思考。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设计问题,使其产生急需探求的心理,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二 )生物多样性基本内容

教师活动: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我们应从几个层次对它进行保护? 引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学生活动: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三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师活动:野生生物资源具有很大使用价值,只有全面认识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所在,才能增强并树立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引出:1.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 2.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直接使用价值,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1.对人类来 说 ,生物多样 性具有直 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2.直接使用价值指人们能够直接利用的,包括药用价值、科学研究价值、重要的工业原料、美学价值及文学创作素材。

设计意图:培养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四 )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教师活动:以上是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我国地域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 近年来, 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应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引出:1.谁能说说我国生物多样性有怎样特点?2.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学生活动:1.第一,物种丰富;第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第三,经济物种丰富;第四,生态系统多样。2.据统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物种最多的国家, 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五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师活动:我国生物多样性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多数野生生物灭绝或濒危的主要原因。引出: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保护野生生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设计意图:强化法律法规。

(六 )小结

教师活动:1.结合板书,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知识框架。2.挑选典型习题,学生相互解答,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整理知识体系,做习题。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拓展思维,便于记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 )教学流程设计符合认知规律

采用先导入再引导的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整理知识体系,归纳总结,便于记忆。

(三 )利用课件讲解

上一篇:计算机操作系统漫谈下一篇:DEA超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