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问卷

2024-05-29

评价问卷(精选10篇)

评价问卷 篇1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 是指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即在基础代谢的水平上使身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1]。目前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呈普遍停滞或下降的趋势,体力活动水平下降是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体力活动调查问卷是最常用的PA研究方法之一。CLASS-C(Children's Leisure Activities Study Survey-Chinese edition)是由香港中文大学将CLASS翻译、修订,经过信效度验证的中文版调查问卷,能够合理可靠地评价香港儿童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习惯[2]。不同地区的社会环境与生活习惯有所不同,学生体力活动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将CLASS-C结合内地青少年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并重新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使CLASS-C适合在中国内地使用,为了解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水平提供有效的工具,并有利于规范开展国家间、不同地区间大样本调查的协作与比较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上海市抽取30名11~17周岁健康青少年为对象,男、女各半。男生平均年龄为(14.2±1.78)岁,身高为(171.3±9.80)cm,体重为(60.7±14.4)kg,体质量指数(BMI)为(20.86±4.24)kg/m2;女生平均年龄为(14.6±1.76)岁,身高为(162.5±3.61)cm,体重为(46.9±5.30)kg,BMI为(19.08±2.85)kg/m2。将研究内容告知学生和家长,并征得同意及配合。

1.2 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2]、专家咨询和对学校体育教师、学生访谈,对CLASS-C的内容进行调整和预调查。根据反馈信息对预调查资料进行总结,将CLASS-C中体力活动与休闲活动习惯调查中的内容进行如下修订:保留原问卷的调查格式和步行、慢跑、足球、排球、篮球、羽毛球等活动项目,删去网球、棒球、橄榄球、高尔夫球、保龄球、壁球、柔道、空手道等学生很少参加的项目,增加广播体操、踢毽子、垫上运动、跳跃、投掷等体育课常见项目。在静态生活方式中将接电话、听音乐、艺术制作等项目合并,最终形成有24种中等强度以上的体力活动项目和8种静态活动项目。内容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询问在过去的1周中,在学习日和休息日参加的24种体力活动项目次数和活动的时间、每一种活动的自我感觉和组织类型;第二部分询问在学习日和休息日的8种久坐活动方式所用时间。

1.3 重测信度评价

由同一受试对象填写2次调查问卷,时间间隔为7 d,然后比较2次调查结果的一致性。2次调查问卷均填写同一时间的“过去1周”的体力活动情况。

1.4 标准效度评价

采用便携式运动传感器SWA(Sense Wear® Pro2 Armband)作为体力活动的客观测量标准,受试者按要求连续佩戴SWA 1周,然后填写问卷,回顾所佩戴仪器1周的体力活动,比较2种方法测量的一致性。采用日本产TANITA Body Fat ANALYZER型号为TBF-215体成分仪测量身高、体重。能量消耗测量采用美国Body Media,Inc.Pittsburg,PA公司产便携式多传感器SWA,输入个人信息后,将SWA固定于受试者优势侧上臂肱三头肌处,按开始按钮。实验对象每天早晨起床后戴上,晚上睡觉前摘下,连续佩带7 d,可以自由活动,但游泳、洗澡时不能佩戴。游泳时要记录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与受试者联系以保证测量的顺利进行。

1.5 资料处理

问卷采用EpiData 3.1以2次录入的方式进行建库、管理,对体力活动项目进行强度赋值[3,4,5,6]。根据体力活动判断标准:<3MET为小强度体力活动,3~6MET为中等强度,>6MET为大强度[7]。将问卷中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分为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moderate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PA)、大强度体力活动(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VPA)、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M-VPA)能量消耗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多传感器SWA测量的原始数据通过Body Media Version 4.1软件以Excel的形式导出,根据MPA,VPA,M-VPA所对应的强度将能量消耗和时间的数值分为MPA,VPA,M-VPA组进行求和,得出不同强度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和时间。采用SPSS 13.0系统软件包进行分析。用均数和标准差undefined对各变量进行描述,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用非参数K-S检验过程对问卷变量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组内相关系数ICC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和相关系数对问卷信度进行评价,用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图进行问卷效度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的正态性检验

对问卷调查的能量消耗参数进行正态性检验, MPA和VPA能耗均为非正态性分布的定量数据资料(P值均<0.01),统计学分析应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

2.2 修订的CLASS-C重测信度评价

修订的CALSS-C的2次调查结果见表1,不同强度PA能耗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0.81~0.88之间(P值均<0.01),组内相关系数ICC值为0.82~0.89,以VPA能耗相关性最高;静态时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0.85(P值均<0.01);ICC值为0.82~0.84。

注:**P<0.01;1 kcal=4.18 kJ。

2.3 修订的CLASS-C效度评价

修订CLASS-C与SWA测量的能量消耗比较,在学习日与休息日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47,0.32~0.48(P值均<0.05),以VPA能量消耗的相关性最大。见表2。

注:1 kcal=4.18 kJ。

2.4 修订的CLASS-C与SWA

2种测量方法的Bland-Altman图分析 2种方法对MPA,VPA,M-VPA测量结果的差值分别在40.96~134.92 kcal/d,5.3~126.63 kcal/d,23.47~125.42 kcal/d的界限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修订的CLASS-C均低估能量消耗。

3 讨论

3.1 修订的CLASS-C问卷信度检验

2次调查结果表明,修订的CLASS-C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运动强度是影响问卷信度的主要因素,VPA的可靠性高于MPA。VPA中的篮球、足球、网球等多为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程度剧烈,一般活动次数少而且持续时间长,印象深刻,容易回忆;而步行、劳动等一些MPA项目时间分散,无组织性,频数多,回忆较为模糊。 刘爱玲等[8]对北京四~六年级小学生体力活动问卷的信度研究也表明,VPA的能耗相关系数高于MPA。此外,年龄和组织类型也是信度的影响因素[9]。Huang等[2]用CLASS-C对香港小学生的体力活动测量显示,ICC值为0.58~0.86。本研究所得ICC值高于此结果,可能与受试对象为中学生、回忆理解能力更强有关。学生的久坐活动方式以学习为主,平时上课、写作业时间和补习时间较为固定,在2次的调查中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3.2 修订的CLASS-C问卷效度检验

在体力活动的客观测量方法中,运动传感器是用于问卷效度检验的最常用方法[9]。常见的运动传感器多被用于体力活动的直接测量和问卷调查的效度评价[10]。但加速度传感器难以测量上肢活动、静力性活动、斜坡上活动的能量消耗。SWA是复合型运动传感器,包括水平轴和垂直轴的2维加速度传感器、皮肤电阻传感器、热流量传感器、皮肤温度传感器、近体表温度传感器等,从而增加测量的准确性[11]。与“金标准”双标水法相比,SWA能够准确地测量日常活动的总能量消耗[12],是测量儿童自由生活状态下能耗的最为可行的方法[13]。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本研究以SWA作为CLASS-C的效度评价标准。

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分析结果均表明,CLASS-C与SW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VPA的能耗一致性最高,但问卷会低估PA的能耗。青少年活泼喜动,会经常变化活动的方式,而问卷难以概括个体所有的活动项目、受试者的回忆偏差等均会导致问卷与客观测量结果的不完全一致。VPA项目种类少,一般属于群体性活动,自身的感受强烈,记忆深刻,容易回忆,因此可能会高估大强度的活动时间[14],所以大强度活动与SWA的平均差值小于其他强度的活动。

在以往的研究中,问卷调查体力活动量高于运动传感器测量结果[15]。而本研究的结果是CLASS-C低估各种强度的能量消耗,对VPA低估的程度最小。可能与效度检验的工具不同及运动生理学机制有关。以往的研究多采用单轴(垂直轴)加速度计[12,15],佩戴于腰部测量并记录运动时的加速度计数,根据公式计算出运动时的能量消耗作为检验标准。虽然身体运动在垂直轴方向的测量最准确,但是对于上肢运动、骑自行车、在倾斜面上运动、托举、攀爬等活动却无法测量。而SWA具有多个传感装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单轴加速度计的不足,更为准确地测量能量消耗。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无氧活动能力显著低于成人[16],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尤其是大强度的体力活动一般间断进行。在运动的恢复期,由于儿茶酚胺、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水平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且肌肉温度不能马上恢复,这些因素是产生过量氧耗的重要原因,也使心肺功能仍高于安静水平。而SWA通过多种传感装置,在运动的间歇期、恢复期仍可以感知生理参数的变化来继续测量能耗,这也可能是加速度计的测量结果高于问卷调查值的原因之一。

在一个运动项目中,个体不可能保持活动强度不变。目的不同,从事同一项运动强度也不尽相同,如球类的比赛和练习,而在问卷中对于体力活动的赋值相对固定,并不能详细划分强度;目前尚缺乏用于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强度标准,这些因素均是导致问卷和客观测量方法存在差异的客观原因。因此,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研究其不同体力活动项目的强度,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体力活动调查问卷的准确性。

评价问卷 篇2

A.内向 B.外向 C.介于外向、内向之间 D.不知道 E.自定义

2、你认为我有毅力、有恒心吗?

A.有 B.有点 C.没有 D.不知道 E.自定义

3、你认为我对待事情的态度怎么样?

A.可认真啦 B.喜欢拖延 C.不屑一顾 D.自定义

4、我面对突发事件是如何处理的?

A.面不改色,心不跳 B.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C.灵机一动 D我不干了 E.自定义

5、你认为我长得丑吗?

A.还可以 B.一般般 C.丑 D.自定义

6、你认为我爱哭吗?

A.爱 B.一般般 C.不爱 D.不了解 E.自定义

7、你认为我孝顺吗?

A.是 B.一般般 C.不是 D.不知道 E.自定义

8、我是一个好的朋友吗

A.是 B.一般般 C.不是 D.不知道 E.自定义

9、你认为我属于

A.理性 B.感性 C.介于理性与感性之间 D.不知道 E.自定义

10、你觉得我智商高吗

A.高

B.一般般

C.低

D.不知道 E.自定义

11、你觉得我情商高吗

A.高

B.一般般

C.低

D.不知道 E.自定义

12、你认为我神经质吗?

A.是 B.一般般 C.不是 D.不知道 E.自定义

13、你认为我有品位吗?

A.有 B.有点 C.没有 D.不知道 E.自定义

14、你认为我自恋吗?

A.很自恋 B.一般般 C.自卑 D.不了解 E.自定义

15、你认为我能说会道吗?

A.是 B.一般般 C.不是 D.不了解 E.自定义

16、你认为我接受新事物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知道 E.自定义

17、你认为我抗挫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知道 E.自定义

18、你认为我交际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19、你认为我沟通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20、你认为我表达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21、你认为我记忆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22、你认为我思维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23、你认为我想象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24、你认为我创造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E.自定义

25、你认为我组织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26、你认为我管理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27、你认为我言语感染能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

28、你认为我行动力好吗?

A.好 B.一般般 C.不好 D.不清楚自定义 自定义 自定义 自定义

E.E.E.E.29、你认为我是个严肃的人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30、你认为我谦虚吗?

A.谦虚 B.一般般 C.傲慢 D.不知道 E.自定义

31、你认为我勇敢吗?

A.啥都不怕 B.一般般 C.啥也不敢做 D.不知道 E.32、你认为我坚强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33、你认为我虚伪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34、你认为我乐观、上进吗?

A.乐观 B.一般般 C.悲观 D.不知道 E.自定义

35、你认为我正直吗

A.正直 B.一般般 C.龌龊 D.不知道 E.自定义

36、你认为我热心、乐于助人吗?

自定义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37、你认为我懒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38、你认为我自私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39、你认为我讲信用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40、你认为我细心吗?

A.是 B.一般般 C.不 D.不知道 E.自定义

41、你讨厌我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般 D.讨厌 E.不知道 E.我的优点有哪些:

我的缺点有哪些:

顺便提一点建议:

自定义

对我的总体评价:

评价问卷 篇3

关键词:调查问卷;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42-04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列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1]教育信息化的理念不仅仅指学校的计算机与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完善,也绝非单纯以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应对学校事务性的日常工作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有针对性的应用软件以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并以教学过程人力投入产出比的最优化为目标进行教改,以加速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因此,在当前知识爆炸的背景下,教学的关键之重在于加速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过程首先依靠信息技术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更好地掌握学生能力培养与能力迁移过程的客观规律,最终遵循此客观规律开发更合适的课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大体分三类:事务层应用,即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加速日常教学活动、收集反映教学效果的基础数据;分析层应用,其表现为事务层数据的归纳与分析,最终提取为信息;决策层应用,表现为智能专家系统通过分析上述信息,并基于专家系统的知识经验来辅助决策者确定进一步教改的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包括督导对教师的指导、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和课程的深入了解,这些具体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仅实现了事务层的信息化,与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相距较远。[2]

笔者于2012年底从某计算机工程研究所转入高校,开展软件相关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以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的特点开发了一个教学效果评价软件,能够自动完成事务层和分析层的大部分工作,将反映教学效果的数据加工为信息。该软件获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有助于决策者的知识归纳与总结。

一、课程简介

《软件测试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然而目前教学大纲却依然将其归为理论性课程,实训操作仅占总课时的20%。该课程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效果很差,学生普遍难以掌握相关的核心技能,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该课程概念很多而缺乏实训,学生难以生动地理解概念只能一味地应付考试;学生的编程能力普遍较弱,因而畏难心理抑制了学习的主动性;国内软件测试技术发展才刚刚起步,因而缺乏测试经验丰富的教师,也缺乏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材。

本课程以笔者八年的全职软件开发与测试经验为基础,充分考虑该课程的学习规律,采用PBL教学模式开发实训题目:将PBL的三要素即问题、学习、指导与教学过程充分融合,保证了问题的多解性与真实性、面向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师有启发性的指导。PBL课程的成功实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内外均有大量的应用报道。[3]

本课程共50学时,分11次课讲授,实训操作约占85%,课程以基于Linux脚本工具构建自动化测试工具及其在软件各阶段测试工作中的应用为主线,以生动的问题和巧妙的解决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软件测试的兴趣,学生通过实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加强了能力的锻炼。

二、教学效果的量化

获取并量化教学效果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常用的选项式或发散式调查问卷分别以客观和主观题目的形式呈现,[4],[5]这些问卷的数据量相对较少,因此,若要获得大量数据则需设计很大容量的调查问卷,势必加重问卷设计、问卷完成与数据收集的工作量,亟需应用信息手段改进。

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曲线式调查问卷,以11条曲线表征教学效果,每条曲线的横坐标代表课程的进度,纵坐标代表一种指标。

这11个指标分组为一个三层模型:第一层是兴趣指标,含对问题、对学习以及对实际操作的兴趣;第二层是PBL实施过程相关的能力指标,包括提出问题、独立学习、解决问题、表达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第三层是性格指标,包括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耐久力。这种分层模型反映了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即兴趣导致能力的逐渐增强,进而又逐渐强化为职业成功必需的性格品质。表1是为该课程编写的11个实训题目,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曲线式调查问卷的优点比较明显:

首先,数据是动态的且容量较大,反映了课程全过程的教学效果,便于动态分析与回归分析;

其次,曲线图形的直观性使得问卷完成过程很有乐趣,学生不易产生厌倦感。笔者的实践经验是大多数学生耗费约45分钟完成11条曲线的绘制,因为他们会认真反复地琢磨自己在课程全过程的收获与表现;

此外,11条曲线分区域显示在一个位图文件中,利用宽屏显示器能够很方便地综合对比,而传统的调查问卷缺乏整体观,学生们也容易草率应付;

最后,这些曲线存储成Windows位图文件,便于问卷原始数据的数字化。

三、教学效果的信息化评价

信息化方法包括调查问卷数字化程序以及图形绘制与数据分析脚本,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程序和脚本在最后一次课作为集成测试的实训题目,程序与若干脚本一键运行的真实演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调查问卷数字化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要设计一个数字化程序,将曲线式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提取出来,程序的功能包括解析Windows位图文件的文件头,确定图片的尺寸,然后找到合适的像素位置进行逐列扫描,取出非白色像素的坐标位置,并将每个像素的坐标信息与学生姓名和曲线名打包成一条记录导入Mysql数据库,数据导入的关键技术是基于Mysql的命令行接口写的Linux脚本:mysql -e “LOAD DATA local INFILE 'z.txt' INTO TABLE poll LINES terminated by '\n' ”。endprint

2.数据绘图展示脚本

为便于同类学生的特征提取,将22名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到第三组依次代表优、良、中(n=8, 7, 7人),分组的实现是通过在数据库中建立一张姓名/组别的数据表。因为Mysql数据库本身欠缺绘图功能,所以我们选用Gnuplot软件绘图。该软件也提供命令行接口,方便用Linux脚本进行自动化集成。

3.数据分析脚本

R软件是数理统计专业的开源软件,也提供命令行接口,因此方便用Linux脚本集成,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自动抽取以及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每组学生的能力指标对兴趣指标以及性格指标对能力指标的依赖关系,这些依赖关系能够反映各组学生学习过程的特性,因此提供了数据背后隐藏的深层次信息。

4.教学效果的评价

最终,教师通过分析这11条曲线,并分析教学效果指标之间的依赖关系信息,再结合自身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相关知识的总结,以此为基础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果示例

1.学习过程曲线

此处仅展示四个有代表性的教学效果指标的曲线,如图1所示。图1中的曲线是通过Gnuplot提供的“茎叶图”命令画出的每组学生相应曲线的均值与方差数据,横、纵坐标的数值是分别代表课程进度和指标高低的规一化的无量纲的量值。

可见,如果单从最终的性格指标即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曲线来看,第三组最差,第二组相对是最好的。然而这一组的曲线在课程的中后期存在明显的小幅度波动,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第二组学生对教师的指导有很强的依赖性,亦即该组学生在培养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中十分依赖教师的帮助,学习兴趣曲线也印证了这一点:该组学生在课程的后期兴趣明显下降,尤其在课程之末甚至都略低于第三组,这说明第二组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综合来看,第一组的综合学习效果是相对最理想的,因为学习兴趣曲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线在课程的全过程均有可观的增幅,尤其是在课程的中期,解决问题的能力陡然跃升,该组学生普遍反映当学过的脚本工具和正则表达式在课程中期真正开始用于解决软件测试问题时,他们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分析这些曲线,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的教改措施:

(1)对于第一组学生,在课程的中后期增加他们的课后实训任务量,让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

(2)对于第二组学生,一方面要在课堂实训过程中加紧对他们的督促,防止他们自我松懈而无法巩固已达到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训题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对于第三组学生,再进一步放低实训题目的难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数据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挖掘学习效果曲线背后的信息,在R软件中进行性格指标对能力指标的依赖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其中各系数显著性sig值均小于0.001。正系数表示某性格指标对某能力指标的依赖关系是正向影响的,即随着该能力指标的增加,该性格指标亦增加。负系数则相反,依赖程度的高低由系数的绝对值确定。系数0表示依赖关系不显著,即不相关。

由表2的第二列和第三列可见,学习能力是唯一一项对三项性格指标均产生正向影响的能力指标,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竟然对三项性格指标均没有正向影响,这直观地反映了学生们对考试的隐忧,即使对于学习效果最好的第一组学生也不例外。尽管笔者在课程伊始便指出考试题目大多数来自平时的实训题目,学生们内心对考试的焦虑仍无法彻底打消,这也反映了学生自信心的严重缺失。诸如此类的信息是从曲线上很难得出的,这也是数理统计应用于数据分析的价值所在。深层次的信息挖掘能够帮助决策者找到问题深层次的根源:例如只有考试制度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促使学生更看重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五、下一步工作

考虑使用随堂的轻量级曲线式调查问卷,更快地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以建立以教师的指导为输入的控制模型,应用最优控制理论与方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考虑将教学效果评价软件与电子教案生成软件、演示文稿生成软件、实训题目生成软件集成在一个软件包里,抽取更多数据,更加自动化、系统化地分析教学数据,进而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此外,数据分析过程还要深入结合知识,组织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挖掘出更多的信息。

本文提出的曲线式调查问卷及教学评价方法对其他课程也一样适用,只要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设置其关心的问卷指标,调查问卷数字化程序、绘图与数据分析脚本大部分均可重用。

参考文献:

[1]徐莉.应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7): 6-10.

[2]罗念龙,佟秋利,马亮.聚焦“提高质量”,提升高校信息系统应用层次[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7): 11-15.

[3]Mat, S., Yassin, R. M., Ishak, N., Mohammad, N., & Pandaragan, S. L. Mode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using systems approach[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2: 541-545.

[4]Richardson,J.T.E. Instruments for obtaining student feedback: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30(4): 387-415.

[5]冯燕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2(8): 34-36.

评价问卷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南省安阳市城区某中学的2个初一班级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111名, 其中男生62名, 女生49名, 年龄为11~15岁。入选学生的家长也同时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 家长与学生分开并独立填写同一份问卷。

1.2 方法

1.2.1 问卷设计

参照澳大利亚悉尼儿童眼病研究中的户外活动问卷[1], 进行双人翻译、校正和回译。邀请学校班主任、体育老师和部分学生家长, 通过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了解目前中学生常见的户外活动类型, 参考国内外其他相关调查问卷[5,6,7], 完善问卷条目。设计好的问卷经专家咨询再进行修改。

1.2.2 问卷预实验

选取安阳市城区某所中学的初一某班60名中学生进行预实验, 根据现场以及问卷收回后集体分析讨论所发现的问题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

1.2.3 问卷内容

设计的户外活动问卷侧重于调查中学生每周各种户外活动的时间。根据当地文化特点共列出了14种不同类型的活动, 分为3个方面: (1) 柔韧性或小运动量运动。舞蹈、韵律操、健身体操、课间操、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投掷 (扔沙包、铅球) 和骑自行车。 (2) 中等运动量运动。跑步、羽毛球、乒乓球、滑板轮滑、户外玩耍 (集体游戏) 。 (3) 大运动量运动。游泳、足球、篮球和武术。对于每一种活动, 先让学生选择是否有, 再填写每周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活动场所。最后给出开放式选项, 让学生填写未列举出的活动类型和时间。

1.2.4 施测程序

由调查员统一讲解后学生自己填写, 3周后进行第2次学生问卷调查[8]。采用家长会的形式让学生家长填写问卷。问卷的整个填写过程需时约30 min。学生问卷2次调查均收回111份, 应答率为100%;家长问卷收回98份, 应答率为88.3%。每次问卷收回后, 由调查员逐一审核每份问卷, 有缺失或异常值的地方, 再次电话学生或其家长予以确认。本研究中3次问卷调查的完成情况符合要求。

1.3 统计学分析

问卷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编码, 由双人录入并核对, 采用SAS 9.1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内部相关系数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对问卷的重测信度进行评价, 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8]。采用专家评议的方法对问卷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进行评价[9], 采用因子分析[10]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探索性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的信度

2.1.1 重测信度

将第1次学生问卷和第2次学生问卷的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2次调查学生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分别为9.95 h/周和10.69 h/周, 组内相关系数 (ICC) 为0.63 (95%CI=0.51~0.73) 。具体到每一种户外活动条目, 各种活动2次调查获得的平均时间基本一致, ICC的范围为-0.03~0.73。见表1。

2.1.2 内部一致性信度

为评估户外活动问卷中各个条目之间的一致性, 对第1次学生问卷调查和家长调查的结果分别进行各个条目之间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2次调查的Cronbach's α系数均为0.61。

2.1.3 学生和父母填写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对父母填写结果和学生填写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 以第1次学生调查结果和家长调查结果相比较, 2种方法获得户外活动总时间均值分别为9.95 h/周和4.64 h/周, ICC为0.26 (95%CI=0.08~0.42) 。具体到每个条目, 2种填写结果的差值较大, ICC的范围为-0.06~0.70。见表2。

2.2 问卷的效度

2.2.1 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

邀请3位相关领域专家对本问卷进行评估, 都认为该问卷能够比较完整地表达想了解的内容, 可以较好地测量学龄儿童的户外活动情况, 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较高。

2.2.2 结构效度

针对本问卷3个活动类型, 设立3个公因子, 采用因子分析斜交旋转得到各种户外活动的载荷值, 见表3。3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0.79%, 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和集体游戏在公因子1上的载荷值均在0.4以上, 舞蹈等、课间操、跳绳、投掷和骑自行车在公因子2上的载荷值均在0.4以上, 游泳、足球、滑板和武术在公因子3上的载荷值均在0.4以上。除了篮球和滑板的载荷值和最初设计类型有差别外, 其余运动项目吻合较好。

3 讨论

国内外在近视研究领域已有各种自行设计的近距离活动调查问卷, 如新加坡Saw等[5]、美国Mutti等[6]和我国张铭志等[11]。上述研究中的问卷调查虽也涉及了户外活动, 但均笼统地以“户外活动”一个条目概括, 不够细致全面, 容易导致偏差。在以调查问卷为主要手段来搜集环境因素的近视研究领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2]。

本研究对中学生常见户外活动的各个条目进行细化, 设为14个条目, 让学生自行填写每项活动的每周所需时间。2次调查结果整体之间的ICC为0.63, 整体的稳定性较好, 大多数条目的稳定性都较好。问卷中各个条目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1, 内部一致性较好 (0.6~0.8) [8], 说明本研究中调查问卷的信度较好, 所采用的各个条目能够比较稳定一致地反映中学生户外活动的实际情况。

研究中对比父母问卷调查结果和学生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发现父母所认为的学生户外活动时间 (4.64 h/周) 明显少于学生自己的结果 (9.95 h/周) , 二者间的ICC仅0.26, 一致性较差。Rah等[7]采用“户外活动或体育活动的每周时间”一个问题来调查, 父母和学生结果之间的权重Kappa值为0.26, 与本研究结果相同, 一致性也较差。这说明父母填写学生上学期间户外活动时间的准确性差, 应以学生填写的结果作为分析结果的标准。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 14个条目有12个条目和最初的分类思路吻合, 且公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4, 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中未分析准则效度, 因为准则效度需比较研究结果和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 如何通过客观观察测量获得户外活动的金标准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12]。Rah等[13]让62名大学生配戴一个便携式的电子仪器, 每天随机给予8次语音提醒, 受试者记录其当时的活动内容和时间, 以此来分析受试者的近距离活动量, 虽然较为准确, 但在中小学生的大样本调查中难以实施。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调查问卷结构和澳大利亚悉尼儿童眼病研究中的问卷结构相同, 我们获得的初一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平均为9.95 h/周, 明显低于澳大利亚同龄学生的16.73 h/周[1], 表明中国学龄儿童的近视患病率明显高于澳大利亚学龄儿童可能是由于户外活动时间少。提示我们, 为了控制中国日益严峻的学龄儿童近视问题, 适量的增加学龄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或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4]。然而, 本研究所获得因子负荷仍较低, 提示“户外活动问卷”还需要在国内进一步验证。

学生评价教师问卷调查 篇5

同学们:

为了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及时反馈教育教学信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决定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请你如实填写,谢谢你的合作。

以下各题只能选一个答案,请在你选中的答案后的括号里打“√”。

一、被调查的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二、教育教学情况调查:

1.你认为该教师的责任心强不强? A.责任心强()B.责任心一般()C.责任心不强()2.该教师是否关爱学生? A.十分关爱()B.关爱()C.不关爱()3.该教师有没有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 A.没有()B.有时有()C.经常有()4.该教师上课有无不良现象,如吸烟、接打手机、迟到、早退、无故不上课等? A.没有()B.有时有()C.经常有()5.该教师上课能用教具、课件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吗? A.基本上课都用教具、课件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B.有时用教具、课件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C.从来不用教具、课件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6.该教师上课是否为学生提供讨沦、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 A.经常提供这样的机会()B.有时提供这样的机会()C.从来不提供这样的机会()7.你对该老师作业批改情况满意吗?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8.你对该教师的课堂教学感兴趣吗? A.很感谢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9.该教师是否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上级或自己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 A.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并获奖()B.组织指导学生参加()C.不组织指导学生参加()10.你认为该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情况?

A.作业适当()

B.作业太多()

C.作业太少

D.基本上无课后作业()11.老师课堂提问怎样?

A.能面向全体学生()B.只提问优秀生()C.只提问差等生

D.比较随意()12.老师的课堂教学,从总体上说:

A.好极了,听他的课简至是一种享受

B.讲解清楚明了,愿意听()C.有时听不懂或跟不上()

D.最不想听这门课()13.老师是否按时上课、下课?

A.是()B.不是()14.老师是否乱订乱发辅导资料或推销商品?

A.是()B.不是()15.你对老师严格管理班级、公平对待学生满意度如何?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16.你喜欢听他的课吗?

A.喜欢()

B.不喜欢()17.老师是经常给你讲做人的道理,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吗?

A.是()B.不是()18.你给老师的总体评价是

评价问卷 篇6

本文选取与东盟国家有经贸往来且提交了有效问卷的36家云南企业为研究对象, 对其在跨国经贸往来中会计信息可比性障碍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对36份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评价如下:

一、关于与东盟国家有经贸往来的企业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36家提交有效问卷的被调查企业中, 与缅甸有经贸往来的企业有18家, 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 与泰国有经贸往来的有16家, 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4.4%, 与越南有经贸往来的有14家, 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38.9%, 这表明在东盟10个成员国中, 缅甸、泰国、越南3国是与被调查企业有经贸往来的主要东盟国家。

二、关于中国—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双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的差异及实现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的意义问题

对中国—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双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差异的程度、会计信息存在的差异对双方贸易和投资的影响程度、双方经贸往来中是否存在, 一方要求另一方按本国会计准则调整会计报表以及实现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的意义问题, 本文根据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

(一) 对于中国—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双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差异的程度问题。有1份问卷表示很大, 11份较大, 15份一般, 9份表示没有差异或不相互提供信息无法比较, 加权平均的总评价值2.89, 表明现阶段中国—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双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差异并不大或不相互提供信息无法比较。

(二) 对于会计信息存在的差异对双方贸易和投资的影响程度问题。有3份问卷表示很大, 7份较大, 14份一般, 12份没有影响, 加权平均的总评价值2.97, 表明现阶段会计信息存在的差异对双方贸易和投资的影响程度也不大。

(三) 对于双方经贸往来中是否存在一方要求另一方按本国会计准则调整会计报表问题。有5份问卷表示经常存在, 6份不时存在, 15份偶尔存在, 10份不存在, 加权平均的总评价值2.83, 表明现阶段双方经贸往来中较少存在一方要求另一方按本国会计准则调整会计报表的问题。

(四) 对于实现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的意义问题。有19份问卷表示很有意义, 9份比较有意义, 7份有一般意义, 1份没有意义, 加权平均的总评价值1.72, 表明大多数被调查企业认可实现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 对于缩小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 避免各国企业在投资、融资和贸易过程中经常性调整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经营效率, 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可以看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 尽管从总体上看, 现阶段中国—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双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差异并不大或不相互提供信息无法比较, 会计信息存在的差异对双方贸易和投资的影响程度也还不大, 且双方经贸往来中也较少存在一方要求另一方按本国会计准则调整会计报表的问题, 但是各问题回答的次数还是发生了变化, 只有1份问卷表示中国—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双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差异的程度很大, 但有3份问卷表示会计信息存在的差异对双方贸易和投资的影响程度很大, 有5份问卷表示双方经贸往来中经常存在一方要求另一方按本国会计准则调整会计报表的情形, 而且有19份问卷表示实现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 对于缩小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 避免各国企业在投资、融资和贸易过程中经常性调整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经营效率, 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很有意义, 9份问卷表示比较有意义, 两者合计28份, 占收回的有效问卷总数的77.8%, 说明由于现阶段中国—东盟各国经贸往来双方企业相互提供会计信息的情形还不多, 总体上会计信息存在的差异对双方贸易和投资的影响程度也还不大, 但还是有近八成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实现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 对于缩小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 避免各国企业在贸易和投资过程中经常性调整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经营效率, 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有意义的, 因此, 研究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问题, 实现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仍然是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关于会计报表主要需要调整的差异问题

在收回的36份调查问卷中, 有10份表示不存在调整会计报表的情形, 在调查表中没有回答这一问题, 只有26份对会计报表主要需要调整的问题在调查问卷中作出回答。这26份问卷中, 有19份回答主要需要调整由于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作出回答企业总数的73.1%, 14份回答主要需要调整由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53.8%, 13份回答主要需要调整由于资产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50%, 9份回答由于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34.6%, 7份回答主要需要调整由于坏账的核算和计提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26.9%, 7份回答主要需要调整由于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26.9%, 6份回答主要需要调整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折旧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23.1%, 6份回答主要需要调整由于各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的规定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23.1%, 4份回答主要需要调整由于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15.4%, 3份回答主要需要调整由于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11.5%, 2份回答主要需要调整由于固定资产减值转回的会计处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7.7%, 2份回答主要需要调整由于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7.7%, 1份回答主要需要调整由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占3.8%。此外, 有一份问卷还注明其主要需要调整的问题是由于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差异, 另有一份问卷注明会计报表披露存在较大差异。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存在调整会计报表的情形下, 会计报表主要需要调整的问题依次是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坏账的核算和计提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折旧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各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的规定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固定资产减值转回的会计处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和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从这些需要调整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到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差异。研究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问题和实现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过程中, 应重点关注这些需要调整的主要问题, 使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问题的研究更有针对性, 以利于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的顺利实现。

四、关于应在推进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中发挥作用的机构问题

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相关的会计协调机构来负责实施, 才能保证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的顺利实现。关于在推进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中发挥作用的机构问题, 有22份问卷表示各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在推进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中发挥积极作用, 占收回问卷总数的61%, 2份表示各国会计职业团体应在推进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中发挥积极作用, 占收回问卷总数的5.6%, 9份表示专门的会计协调机构应在推进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中发挥积极作用, 占收回问卷总数的25.1%, 3份表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在推进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中发挥积极作用, 占收回问卷总数的8.3%。

评价问卷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我国地理区域分布,分别选取辽宁、北京、山西、河南、安徽、浙江、广东、湖南、贵州、重庆、宁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在每个省、市、自治区分别选取城市、农村小学和初中各2所,其中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各半,每个学校每个年级至少整群抽取2个教学班(每个班50人,男女各半),2个教学班的总人数不够100人时增加班级数,直至达到100人为止。使用自编问卷对中小学生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进行无记名调查,小学一~三年级问卷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填写;小学四~六年级和初中学生问卷在教师和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由学生集中在教室填写。共收回问卷47 951份,获得有效问卷43 771份,有效率为91.28%。其中小学一~三年级13 700份,小学四~六年级15 038份,初中一~三年级15 033份;农村学生占50.2%,城市学生占49.8%;男生占50.8%,女生占49.2%;汉族学生占86.7%,少数民族学生占13.3%。

1.2 问卷的编制

参考谭晖等[2]编制的“儿童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评定量表”,查阅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相关文献[3,4,5,6,7,8],循证分析眼放松行为(如持续用眼30 min后,远眺休息眼睛)、饮食习惯(如每天喝1杯牛奶)、用眼距离(如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阅读环境选择(如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读写姿势(用手托着头读书写字)、眼保健操(如睁着眼睛做眼保健操)、照明光线(如夜晚看电视时,关闭房间顶灯)、持续用眼(如持续做家庭作业30 min以上,不休息)、户外活动(如周末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于1 h)、握笔姿势(写字时,手指距离笔尖1寸(约3.3 cm)等与近视的关系,初步提出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的维度,用理论构建法编制项目库。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对项目库进行增补和修订,形成原始项目库;召开专家咨询会,结合专家会议讨论,考虑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修改项目的表达、语义,形成含有10个维度57条项目的初始问卷,每个项目包括4个选项;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差别,分别制定了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3份问卷。

将数据库中反向题重新赋值,从项目的独立性、敏感性、内部一致性、代表性和有效性方面进行分析,对项目进行初筛,然后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进一步对项目进行筛选,删除一些不合适的项目,最终形成“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其中,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包含40个项目,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包含43个项目,每份问卷均由10个维度构成,分别为眼放松行为、饮食习惯、用眼距离、阅读环境选择、读写姿势、眼保健操、照明光线、持续用眼、户外活动和握笔姿势。

1.3 信度和效度检验

主要通过考查问卷的分半信度与同质信度进行信度评价;分半信度用Guttman分半系数为指标,同质信度以Cronbachα系数为指标。结构效度主要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校验,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法、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系数)和因子分析等。

2 结果

2.1 问卷信度评价

小学一~三年级学生总问卷的分半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7和0.761;小学四~六年级学生总问卷的分半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为别为0.874和0.804;初中一~三年级学生总问卷的分半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为别为0.863和0.792,各维度系数见表1。

2.2 问卷效度评价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3份问卷的KMO统计量分别为0.815,0.839和0.815,均大于0.7;Bartlett检验值分别为115 586.58,129 125.18和153 449.56(P值均<0.01),说明3份数据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进行因素提取,小学一~三年级学生问卷提取11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5.41%;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提取1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3.86%;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提取1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6.89%,所得结果与理论构想一致。见表2。

2.3 问卷反应度评价

选取一年级学生4 479名和三年级学生4 543名,进行一~三年级学生问卷的反应度评价;选取四年级学生4 817名和六年级学生4 905名,进行四~六年级学生问卷的反应度评价;选取初一学生5 453名和初三学生4 298名进行初中学生问卷的反应度评价,结果显示,一年级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均高于三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四年级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均高于六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一年级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均高于初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少数维度外,多数维度在两年级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3份问卷均具有较好的反应度。

3 讨论

3.1 建立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标准化评定方法的必要性

视力保健行为是指在近视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的个体行为[8]。视力保健行为与视力的好坏存在关联,眼放松行为、用眼距离、户外活动时间和握笔姿势等行为得分越高,视力越好;而持续用眼和不良饮食习惯则显示为视力的危险因素[8]。不同研究者所编制的调查问卷,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问卷组成和评分方法各异,制约了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编制一个在循证分析基础上构建视力保健行为评价维度、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以接受的视力保健行为问卷,可为研究者提供统一研究工具,便于研究结果之间的比较。2009年,有研究者编制了“儿童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评定量表”,评估上海市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特点和行为干预效果,并对其信、效度进行评价[2]。然而,该量表是否适用于我国其他地区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评价尚待验证,且目前还缺少关于中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评定工具。因此,建立适合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标准化评定方法显得十分必要,可为将来开展中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帮助。

3.2 评定问卷的维度选择需要更多的循证分析

最新研究表明,近视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户外活动,晒太阳太少[1]。IP等[3]的研究将12岁儿童的近距离工作以连续时间和距离进行量化,结果发现连续阅读30min以上的孩子比不到30 min的孩子更容易发展为近视;与此同时,在30 cm以内近距离工作的孩子发展为近视的可能是在超过30 cm工作孩子的2.5倍,且那些长时间阅读且阅读距离小于30 cm的孩子更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另有大量研究表明,眼放松行为、读写姿势、读写照明环境、饮食、眼保健操、持续用眼等均与近视的发生或发展相关[5,6,7,8,9,10,11]。因此,本文提出以眼放松行为、饮食习惯、用眼距离、阅读环境选择、读写姿势、眼保健操、照明光线、持续用眼、户外活动和握笔姿势等10个维度作为问卷的构成部分。

3.3 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

本研究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法、内部一致性检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考查。总问卷信度系数在0.7以上,分问卷信度系数在0.6以上,则代表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12,13]。研究显示,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的总问卷分半系数、Cronbachα系数基本在0.6以上;3份问卷的方差累积贡献率都在50%以上。反应度分析结果显示,一年级、四年级及初一学生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分别高于三年级、六年级及初三年级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该问卷各指标均比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作中小学生预防近视工作的测评工具。

3.4 问卷特点突出,但对近视发生发展的预测效度有待评价

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相关行为的差异,该问卷通过对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区分,分别编制了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独创性。为使问卷具有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和代表性,选取我国12个省市作为调查现场,建立了一个具有多地区、多民族、多层次、多年级的大样本数据库。为保证问卷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邀请妇幼保健学、流行病学、眼科学、学校卫生学、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学和教育部门的专家对项目的有效性、重要性、可行性、可接受性、表达等进行评价,建立了一个多地区、多领域专家合作的评价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测评问卷。

评价问卷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定高中学生为对象, 原因包括: 探索发展有关健康素养的评价工具, 主要基于高中生身心和行为发育特点及其健康素养与健康危险行为存在交互作用[9]; 同时考虑高中生具备基本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与国内外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的常用年龄范围较为吻合; 另外, 高中生在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样本收集、现场组织、依从性较好等特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北京市6个区县 ( 3个城区, 3个郊区) 7所高中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1 516名为调查对象, 收回有效问卷1 489份, 有效率为98.22%。其中城市学生713名, 郊区学生776名; 男生728名, 女生761名; 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各占50%。平均年龄 ( 16. 32±0.79) 岁。

1.2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的研制

1.2.1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初始框架与指标的构建依据Nutbeam等[10,11,12]国内外学者提出健康素养理论模型, 及有关健康素养评价文献, 特别是教育部2008年《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 ( GB/T 18206-2011) 》、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基本知识与技能 ( 试行) 》等我国健康素养、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要求[7,13,14], 围绕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4个维度, 预设形成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初始框架和指标构建。

1.2.2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初始框架与指标的调整为验证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初始框架与指标在中国背景下的适宜性及可接受性, 研究分别进行了目标人群定性访谈和专家咨询。首先, 在北京市1所高中选取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和接收者, 包括10名学生 ( 男、女生各半) 和3名健康教育相关教师, 开展高中生健康素养定性访谈研究。以学生接受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切入点, 了解初始评价框架中涉及的评价内容与指标在学生和健康教育教师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其次, 结合专家德尔菲法[15]进行2轮专家咨询, 共邀请15名国内知名专家对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初始框架与指标进行筛选、调整。指标筛选原则为: ( 1) 指标得分低于所有条目的总平均分; ( 2) 当2名及以上专家提出某一条目不适用于高中生时, 删除该条目。

1.2.3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的题目编制及预试验在建立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最终框架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遵循科学、准确、适度的原则, 建立测评题库, 并应用计算机技术, 随机形成一套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初始问卷。随后,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 在北京、上海、河南3个省市各选1所高中1个班级的全部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 ( 有效人数100人) , 进行预实验以验证该初始问卷的适用性, 包括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1.2.4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的应用性检验分析

以预试验调整之后确定的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为本次研究的核心调查工具, 开展北京市高中生健康素养的现况调查。该问卷共计87项, 分为基本情况、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等5个部分内容。

采用卫生部2008年编制“中国公民健康素养问卷”作为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的效标, 结合中学生实际情况, 对其问卷技能部分进行相应删减 ( 实测题目为69题) , 考察本研究“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的标准效度。另外, 采用Weiss等[16]于2005年开发“NVS健康素养量表”和Norman等[17]于2006年开发“eHEALS健康素养量表”, 作为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健康技能评价部分的客观技能和主观技能评价效标, 2个量表均由郭帅军等[18]进行了汉化。研究共选取240名高中生对所开发的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与效标问卷的相关性进行测试。

1.4质量控制问卷均以匿名的个体施测方式, 按照班级为单位进行组织, 并当场检查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保证调查资料客观、准确, 在施测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标准和调查方法的培训。

1.5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利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一般统计学描述、信度和效度检验等。

2 结果

2.1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的框架和指标体系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定性研究等多种策略, 确立形成了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其最终框架与初始框架相比, 第二级和第三级维度指标均有所调整, 最终形成三级维度指标体系, 分别有19个二级和56个三级指标。见表1。

2.2问卷的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Cronbachα系数、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 通过调查1 489名高中生, 对评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考察。同时在调查2周后按照样本总量的10%再次选取16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 计算重测信度以考察评价问卷的稳定性。结果 显示, 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739, 0.764, 0.716 ( P值均<0.01) 。

2.3问卷的效度分析问卷各维度得分与总体问卷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11~0.800之间, 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1) 。

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评价。因子分析之前, 以KMO/Bartlett球型检验方法检验取样的适切性, 结果显示, KMO值为0.642, Bartlett球型检验值为293.697 ( P<0.01) 。结构效度的验证从健康技能维度入手, 对其7个客观测评题目进行验证分析发现, 采用主成分分析共提取2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 累计可以解释总体变异的37.38%。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后各题目的因子负荷以及题目在各维度因子上的分布情况见表2。根据题目表达含义, 确定因子1为“日常保健基本技能”、因子2为“急救与应急技能”, 与原始问卷中健康技能部分的结构相吻合, 表明问卷中健康技能部分的结构效度较为理想。

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问卷”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716, 对应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在0.463 ~ 0.741之间, 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01) 。同时, 汉化的“NVS健康素养量表”和“eHEALS健康素养量表”与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中健康技能客观和主观评价部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0, 0.339 ( P值均<0.01) , 说明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具有较好的标准效度。

3 讨论

近年来, 健康素养研究领域已被各个国家广为关注。虽然健康素养在国际上已有较为公认的定义[19], 然而,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人群健康素养从哪些维度进行界定和评价一直是国内外许多研究者探讨的问题[3,20]。

本研究从公共卫生背景出发, 结合中国现有的学校健康教育开展状况, 针对高中生群体, 依据国内外相关的理论模型[10,11,12], 将健康素养的维度界定为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4个方面。并在此维度下, 探索确定了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的三级内容结构, 从而为发展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的研制提供了框架基础。

在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开发研制过程中, 采用文献回顾、定性访谈、专家咨询与现场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的开发研制程序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通过信效度检验, 进一步验证了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的结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的考察结果表明, 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的信度系数均>0.7, 表明问卷的信度较好[21]。内容效度和标准效度检验结果表明, 高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问卷能够较好地反映问卷各维度的内容, 并具有良好的标准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 健康技能维度下题目的预设维度 ( 急救与应急技能、日常保健基本技能) 与实际分析结果 ( 急救与应急技能、一般日常基本技能) 基本吻合, 但提取的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仅为37.38% ( 低于50%) , 表明提取的公因子不够充分, 尚不能完全反映所有测量题目内容, 可能与“急救与应急技能”维度下的题目数偏少有关。以往研究显示, 验证性因子分析时, 每个因子至少应该有3个评价指标[20]。因此, 在今后研究中, 问卷的结构效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评价问卷 篇9

房地产专业机构99份, 占50.5%。其中:从事房地产研究或教学的专业机构29份 (政府的10份、独立的12份、企业的7份) 。从事房地产管理的专业机构30份 (政府管理部门12份、行业社团18份) 。从事房地产经营的企业40份 (投资商10份、开发商26份、中介经纪咨询商4份) 。

非房地产专业机构97份, 占49.5%。其中:党政部门23份、媒体22份、其他事业机构38份、企业14份。

现本人对问卷回答的结果不做主观评价, 在《中国房地产》杂志上公开, 以迎更多人研究之需 (请引用转载者注明原始出处) 。全部16个问题的回复统计结果如下。

问题1.十年调控必要性 (单选)

必要, 149份;不必要, 19份;可有可无, 24份。

问题2.十年调控总体成效 (单选)

好, 2份;可以接受, 68份;不好, 106份;完全不可接受, 11份。

问题3.你评价十年调控好坏的依据是 (单选)

供求依然失衡、房价越来越高, 130份;供求失衡和房价涨幅尚可接受, 45份;供求基本平衡、房价基本稳定, 15份。

问题4.你认为十年调控总体成效不彰的原因 (可复选)

房屋交易政策 (进入或退出) 有问题, 94份;土地政策 (数量、进入或退出) 有问题, 153份;配套政策 (税收、金融) 有问题, 141份;地方政府不积极, 111份;房地产商不配合, 35份。

问题5.十年调控供求政策有哪些问题 (复选)

需求管理 (单选) :过严, 43份;过松, 26份;混乱, 120份。

供给管理 (单选) :过严, 43份;过松, 29份;混乱, 103份。

土地管理 (单选) :过严, 31份;过松, 29份;混乱, 126份。

问题6.十年调控配套政策有哪些问题 (复选)

金融管理 (单选) :过严, 28份;过松, 51份;混乱, 107份。

税收管理 (单选) :过严, 50份;过松, 39份;混乱, 97份。

住房保障 (单选) :过严, 37份;过松, 21份;混乱, 117份。

问题7.十年调控地方政府不积极的原因 (单选)

片面政绩观, 63份;财政税收压力, 126份;感情用事对着干, 5份。

问题8.你认为房地产调控的目的应该是 (单选)

推动供求和房价基本稳定, 160份;推动经济和财政增长, 8份;推动房地产业增长, 4份;满足购房者的要求, 20份;满足有房者的要求, 0份。

问题9.你认为房价合理涨幅标准应该是 (复选)

相对CPI指数 (单选) :低于, 48份;等于, 76份;高于, 49份。

相对GDP增长率 (单选) :低于, 92份;等于, 52份;高于, 23份。

相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单选) :低于, 97份;等于, 68份;高于, 20份。

问题10.你认为合理的楼市调节机制是 (单选)

完全市场调节, 12份;完全政府调节, 3份;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 158份;政府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份。

问题11.你认为合理的住房需求政策是 (复选)

对为自家居住的购买实行 (单选) :允许, 66份;鼓励, 128份;抑制, 2份。

对用于租赁居住的投资购买实行 (单选) :允许, 132份;鼓励, 34份;抑制, 30份。

对不作居住使用的购买实行 (单选) :允许, 45份;鼓励, 12份;抑制, 132份。

问题12.你认为合理的住房供给政策是 (复选)

对普通的中小套型住房供给实行 (单选) :允许, 36份;鼓励, 153份;抑制, 5份。

对改善的中大套型住房供给实行 (单选) :允许, 139份;鼓励, 52份;抑制, 8份。

对豪华的大套型住房供应实行 (单选) :允许, 76份;鼓励, 2份;抑制, 113份。

问题13.你认为合理的住房土地供给政策是 (单选)

根据预先确定的计划供给, 28份;根据市场实际需要供给, 160份。

问题14.你认为合理的楼市经济调节手段是 (单选)

以稳定的税收为主、以灵活的信贷为辅, 94份;以灵活的信贷为主、以稳定的税收为辅, 38份;灵活的税收和灵活的信贷结合, 57份。

问题15.你认为合理的楼市行政调节手段 (复选)

实施时机 (单选) :在房价疯涨时使用, 65份;在房价大涨时使用, 57份;在房价起涨时使用, 76份。

办法 (可复选) 是:临时的限价, 55份;临时的限购, 91份;限价限购都不用, 而用……, 79份。

结束时机 (单选) :市场显露平稳迹象时, 52份;市场显露明显平稳迹象时, 64份;市场完全平稳时, 58份。

问题16.你认为合理的楼市税收调节手段是

税种 (单选) :交易税为主, 31份;个人所得税为主, 9份;不动产财产税 (即房产税) 为主, 88份;综合协调有升有降, 63份。

不动产财产税是替代土地财政的较好办法 (单选) :是, 133份;不是, 51份;或应该是什么?请简答……8份。

评价问卷 篇10

目前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就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这也是我们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对教学效果检查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多数高校获取评教数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采用学生网上评教的方式进行, 然后采用适当的查询、统计等方法对获取的评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 计算机类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实操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简单的总结性评价不利于促进教学的改进和学生学习的提高。为了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评价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的影响, 我们对学校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现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在笔者所在院不同专业二、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3个班, 共1 000人。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调查对象匿名独立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开展教学评价的必要性、学生对评价指标的认同以及评价态度等。采用问卷平台进行问卷分发与回收, 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该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 000份, 回收981份, 有效回收率为98.1%。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 二年级有838人, 三年级有143人。

2.1 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评价的认识和认同

调查发现, 93.2%的学生认为开展对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评价是“非常必要或有必要”, 2.9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3.88%的学生则认为“无所谓”, 见图1。同时, 认为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只是一种形式, 作用不大”的只占7.77%, 46.6%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 效果明显”, 见图2。在对评价结果的认同调查中, 88.35%的学生认为评价结果“可靠”, 11.65%的学生认为评价结果“不可靠”, 见图3。

2.2 学生的评价态度和依据

调查表明, 89.32%的学生能“积极完成评价工作”, 但也有9.71%的学生认为是“被迫参加”, 0.97%的学生“请人代劳”, 见图4。在评价过程中, 92.23%的学生“依据教师授课情况来评分”, 7.77%的学生“尽快完成任务, 随手评分”, 对于“依据自己的心情评分”的学生为0, 见图5, 可见学生对于教学评价工作还是比较认真的。

2.3 学生评价在意的评价因素

调查表明, 89.32%的学生认为影响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态度”;其次是“教学方法”, 占84.47%;再次是“教学内容”, 占79.61%;其他因素所占比重, 见图6。

3 结语

从该次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大多数同学认同对于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评价工作, 公正客观地对教师进行评价。在评价指标中, 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更受学生认同, 对于采取何种教学过程不是很在意, 这也反映出教学过程的考虑应该由教师方认真对待。通过此次调查问卷, 我们可以得到一些评价指标的大体权重, 为课题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亚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5) :67-69.

[2]吕小迅, 邹晓宏, 杨羿, 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J].设计艺术研究, 2010, 29 (5) :64-67.

上一篇:算法的多样化下一篇:公路养护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