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MIS

2024-06-29

企业MIS(精选8篇)

企业MIS 篇1

一、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这个名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 也为大众所熟悉和关心。软件商家为此竭尽全力, 力求制造出适应于各种类型企业的通用的MIS, 但现实证明, 这个理论行不通, 很多用户并不能给予应有的回报;而各个大用户在可能的情况下, 又花很大的精力和费用去研制属于自己的MIS, 却也总是感到没有多少是真正心满意足的;即使经济效益非常好的企业, 用大量的外汇买进国外的先进软件, 成功率也并不高。究其原因, 我们大多数人往往只看到问题的共性, 而忽略了问题的个性, 偏偏问题就出现在用户的个性上, 因为管理是没有统一的或固定不变的模式的, 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将某个特定的模式强加在任何特定的用户头上。因为用户所处的经济、政治、地理、人文环境决定了他的背景和个性。本文主要针对一般中型城市的中小企业自己组织开发系统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这里所提及的现象大都也是本人所见所闻或经历的。

二、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的失败因素

1.社会责任心方面

企业方面认为, 系统调查和分析是开发 (公司) 单位的事情, 企业方没有必要给予密切无间的配合, 所以采取的态度是从企业领导层至系统涉及具体单位和个人, 对调查和分析过程往往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关键岗位上的事件失真度较大, 致使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及信息沟通容易失控。这种现象在行政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也普遍存在。

即使企业领导层突然感兴趣时组织企业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组织, 大都合作态度也并不非常积极, 他们把这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程看做是一项简单的“文字工程”。

开发 (公司) 单位认为, 企业委派的配合系统开发的专题组的过多参与是对他们的不信任, 会阻碍他们的调查, 至少会影响协助调查部门的积极性;有的甚至认为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知之甚少, 配合的人多一个不如少一个, 致使工作刚刚展开不久便实行自我屏蔽。

持这种观点的大多是小型开发 (公司) 单位, 他们对企业的开发项目缺乏高度责任感;也有名气很大的开发公司, 他们过分地估高了能量, 他们缺乏对管理基本理论透彻的了解, 把对某些企业的成功推而广之, 认为管理的模式是一成不变的,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从而只按企业的需求说明书出发, 闭门造车。

2.人力结构配备上的不足

企业方面, 熟悉或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人才严重缺乏。一般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掌握的程度不理想, 即使他们是曾经创造过辉煌业绩的某个“专业化”人才, 由于教育界近些年来高考制度过分强调升学率, 造成中学阶段知识残缺不全, 大学阶段知识面过分狭窄, 理科类专业几乎不安排学习人文科学、哲学、管理科学、财会知识;管理或财会专业原本缺少数理化知识, 在高校即使安排学习工程类方面的知识, 也谈不上深度和广度;再加上企业正处于痛苦的转型期, 管理模式的畸形, 形成企业不中用的管理人员严重过剩, 而真正学习管理的人才又进不来;学习工程的也得不到管理知识的再培训, 从而造成企业所急需的具有综合性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 即所谓的T型人才奇缺。

开发 (公司) 单位方面, 虽然他们人才济济, 技术力量雄厚, 但知识结构方面的症结在他们那里一样存在,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所涉及知识的尝试和广度, 对他们来说同样是一道鸿沟, 加之, 他们对所面对的,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探讨和研究, 因此, 虽然信息系统理论上知之较多, 而管理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又差得太多, 更缺少辩证法的思想。

3.企业内部因素

决策者并不完全知道, 企业内部各个层次之间、部门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内在联系和制约关系;数据量庞大、如何共享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容易。他们习惯于落后的、传统的机械式的管理模式, 满足于现状, 缺乏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而且企业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往往表现得相当明显, 八十年代曾经盛行一时的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已几乎销声匿迹, 九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管理方法大多因为不符合国情、厂情而行不通, “鞍钢宪法”被束之高阁, “大庆精神”被视为过时。由于认识不足, 对项目展开深入调查和研究有厌烦及不合作情绪。再者,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往往会对管理层产生较大的冲击波, 这在效益并不特好的企业或未来去向不确定的岗位, 抵触情绪是完全符合一般人们心理状态的。

三、对策

对系统开发者来说, 首先必须确立对企业安全负责的精神, 对参与人员的素质必须有严格的要求, “兵贵精而不在多”, 系统分析员必须强化对全过程的管理, 随时关注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和企业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抓住决策者不放, 特别是一把手, 品味企业的方针目标, 弄清楚企业的典型个性;强化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他们的参与和积极性, 绝对不可发布有关裁减管理人员的消息 (这项工作应有企业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部门之后, 进行组织机构调整的同时完成) , 在极其友好的气氛中共同研讨、深入学习和应用最新管理思想和方法, 力求观念创新、制度创新, 注意各个岗位上关键人物的积极性的调动、意见的思考, 集思广益, 万万不可闭门造车, 系统分析员的组织水平和领导艺术在这里将得到最大的发挥和体现。

系统开发的过程无论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企业系统规划法还是战略数据规划法或是原型法、面向对象法, 在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阶段, 我们的开发人员, 都必须深入第一线, 做艰苦而又细致的业务流程调查和数据及数据流程调查, 不管你采用的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方法, 都必须避开无关的组织机构, 彻底弄清各类统计报表的具体内容和算法以及相关法规、政策, 在友好的气氛下可以提请企业对他的组织机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确保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通畅;无论如何不要看重企业的需求说明书, 宁可自觉地付出比用户要求更多的代价, 因为企业不可能想得那么周到, 企业的要求修改性极大, 反复性也很大。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个性越来越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 CIMS也好, MRP-11、ERP也罢, 只有在大型企业集团才能发挥其明显优势作用, 对一般中小企业来说, 大部分可以就留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EIS) 上也就够用了 (只要求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决策信息分析、查询功能) 。即使引进CIMS、RP-11、ERP, 如果不按照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革命性的改造, 完全照搬国外的一套, 恐怕等待的唯有失败, 而且不能不计算使用成本。我国近几年来引进上的失败,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在实际操作上比教科书上的理论要复杂得多, 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确实值得一读, 作为信息系统分析员和开发人员, 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实践, 补充知识, 提高技术水平, 增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善于使用系统的思想、辩证的方法论分析具体企业的个性, 自始至终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思想贯穿于系统的分析与开发工作中, 用一流的思想观念和一流的服务, 开发出一流的信息系统, 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也为自身的发展求得生存空间。

摘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的质量。系统分析员必须强化对系统开发全过程的管理, 对系统参与人员的素质必须有严格的要求, 随时关注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和企业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取得企业管理层的完全支持, 强化对企业管理人员在各个阶段的技术培训, 注意最新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力求观念创新。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MIS) ,企业信息系统 (EIS) ,开发,系统调查,系统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考试指导中心.系统分析员教材[M].1990, 01 (第一版) .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1995, 02, (第二版) .

[3]华振卿.管理信息系统[M].1992, 10, (第一版) .

企业MIS 篇2

一、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 (MIS)

(一) 信息

“信息化”“信息社会”“信息资源”“信息产业”等名词充斥着整个社会, 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所谓信息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它和物质、能源在一起, 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资源。信息的作用在于把物质、能源构成的浑浊、杂乱的世界, 变成了一个有序的世界。减少了人的不确定性, 增强了世界的有序性。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的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但在现代企业中, 信息已与人、财、物等资源一样, 成为企业的一种基本资源。忽视了对信息的管理, 就不能提高效率, 难以保证企业的竞争力, 难以提高良好的服务, 也就谈不上现代化管理。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 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 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说企业管理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二) 管理信息系统 (MIS)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 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给管理信息系统下的定义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从定义中可以看出,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计算机作为辅助管理工具是为人的管理活动服务的。

一般来说, MIS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平台的计算机应用, 是信息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数据平台作为MIS的核心, 是MIS建设的关键。数据平台是指分类组织到数据库的大量具体数据。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平台, 通俗的讲究是分门别类存放起来的数据。企业的数据处理过程是多变的, 其基本的数据却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固定信息约占企业管理系统中周转信息量的75%, 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定信息的组织。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利用过去的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二、管理信息系统 (MIS) 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要经常不断地收集信息, 组织、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因此,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MIS) , 是为科学的决策、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的。

(一) 管理信息系统给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人才是企业的支柱, 信息是企业的生命”。在国际、国内市场千变万化的大形势下, 企业要生存发展, 必须要依靠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信息如果不及时, 企业的管理者就会无法对企业的生存经营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信息如果不准确就会造成指挥失误和混乱。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来说, 它们不仅仅可以全面完整、及时准确、科学地在当时当地收集发生在实体上的原始信息, 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目的地选取所需要的信息, 并正确解释所取得的信息在不同场合所代表的含义。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处理、存储和扩散信息, 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合作、控制、分析活动。

(二) 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企业制定新战略, 是参与竞争的工具

许多企业正在考虑如何通过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改善其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地位。通常可供企业采纳的全面竞争战略是:总成本领先战略;产品的分异作用;恰当的市场定位。总成本领先战略是以成本作为制定战略的基础。通过远低于竞争对手的经营费用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利润。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各项主要费用, 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压缩库存、减少原材料利用中的损耗和浪费, 支持这一战略的实现。产品分异作用则是基于采取与竞争公司的同类产品不同的服务的战略, 利用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及时的和有以指导企业寻找和确定特定的市场。利用价格的领导地位或产品分异作用占领市场。总之, 采用全面的市场竞争战略需要得到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持, 确定企业与竞争者、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关系形式, 进而达成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 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

如何克服企业管理效率低下问题, 一直是企业管理专家所关注的重点。企业管理从某一角度讲, 很大程度是对信息的处理。由各个管理层相互联系形成等级链、矩阵链, 链条上的某一环节只是发挥着信息的收集、挑选、重组和转发的“中转站”作用, 这就是管理组织中存在的大量“岗位”。如果这些工作由正规的信息系统来承担, 反而会更快、更准、更全面。缩短等级链的长度和矩阵链的规模, 简化了人为的协调, 即可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为管理服务的。它的开发和建立使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方式, 走向现代化管理正轨。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的改革道路上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三、在企业中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 国际竞争和贸易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MIS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但由于我国信息化起步晚, 故我国开发的MIS系统存在较多问题。

(一) 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积极性

建立企业的MIS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讲究系统实用性而非盲目跟风, 为了装门面, 赚面子。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正确认识是企业开发应用MIS成功的前提条件。

信息化的实施过程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 往往要连续一年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企业的相关人员, 尤其是领导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有些企业因为看不到暂时的成果, 对信息化的实施产生了疑问, 更有的领导急于求成, 擅自修改实施进度规划或终止信息化项目的建设。

在企业管理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它就一定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 它会影响到原来的利益分配问题, 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 如果没有企业领导的高度热情、全力支持以及切实的行动, 建设MIS必定成为空话。

(二) 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MIS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开发, 系统运行与维护。但一般人们只看到了购买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费用, 对系统投入运行后的维护费用, 却不做预算。资金不足的后果或是开发中断, 或是系统无法投入正常使用, 这将严重影响系统效益的发挥以及企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 缺乏一支既懂经济管理又懂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开发MIS的目的是借助计算机更好地为管理服务, 有效的沟通决定了系统开发的成本, MIS系统的开发者不见得就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 为了使开发出的系统能满足用户需求,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就需要一支既懂经济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作为系统使用者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桥梁, 以求开发出更高质量的系统。

需求变更贯穿了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MIS系统也经常需要二次开发, 而这种开发主要是智力开发, 拥有自己的复合型人才可以及时地改进、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使MIS得到长久的应用。

四、解决方案

任何国家在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现企业现代化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 对企业的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

所谓对计算机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 即“使用”和“利用”。对企业领导者来说, 学会“使用”设备区生产固然很好, 但必须掌握的则是“利用”设备去经营管理企业。

(二) 明确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的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总目标而不是某个单项目标

这是MIS系统与计算机单项应用项目 (系统) 的重要差别之一。所以建设MIS系统, 就一定要考虑企业管理信息的总体规划, 考虑企业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问题。

(三) 采取科学的方法和软件工程的思想来开发系统

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是依靠管理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具体的技术科学有机组成的, 要提高系统开发的科学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如系统开发过程中, 开发人员与用户保持有效的沟通;选择科学的系统开发工具与开发方法;一定要经过充分的系统分析, 设计阶段后, 才进入下一阶段的编码, 测试;要实施严格的项目管理和风险分析机制;高度重视系统维护阶段。

五、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已产生了许多实际的应用系统, 如制造资源计划系统 (M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RM) 、电子商务系统等, 只有将现代管理方法融入到信息系统中, 管理信息系统才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 (MIS) 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是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管理信息的建立和发展水平, 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文章论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 以及企业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决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郭东强.现代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杰, 韩旺.积极利用MIS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天津燃气, 2002 (3) .

[3].董素玲, 陈骏.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J].广西轻工业, 2009 (1) .

MIS复习大纲-国商 篇3

考试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填空、简答、应用题、案例分析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信息的概念、特征,信息的度量,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侧重点; 系统的概念、特征,信息系统的概念、类型、发展阶段;

MIS对管理职能的支撑(管理的若干职能);

决策的定义、过程,决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决策问题的类型;

MIS面临的挑战:(如何深刻认识MIS不仅是个技术系统,同时也是个社会系统?)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MIS的定义、特点、结构;

企业中的那些环境因素会影响MIS的应用?

如何发挥人和计算机的长处,做到人机和谐?

了解安东尼模型、MPR、MRPII、ERP、BPR、JIT、SCM、CRM、EC、KM等;

第三章 MIS的技术基础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拓扑结构、分类; 第五章 MIS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MIS战略规划的作用、内容,组织;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诺兰模型); 制定MIS战略规划常用的方法; BSP方法的工作步骤,CSF方法的工作步骤;

MIS的开发策略;MIS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与原型法的开发

方法的思想及优缺点,MIS的开发方式及开发人员;

第六章 MIS的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内容、报告; 详细调查的目的、原则、内容; 管理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应用题)

数据字典的内容;

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决策树、决策表)(应用题)

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内容?

第七章 MIS的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原则; 代码的种类、注意事项、校验位;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所包括的内容;

输出设计和输入设计的注意事项 系统设计报告包括的内容;

第八章 MIS的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的主要工作; 程序设计的目标; 系统切换方式;

系统维护的内容;系统维护的类型;

第十一章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特征、基本结构、发展(DSS、IDSS、GDSS、DDSS);DSS与MIS的区别联系;

(认真复习,祝愿大家考出好成绩!

企业MIS 篇4

经营计划执行效果的不理想,除了内外环境等不可控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没有找到年度经营计划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切入点。众所周知,企业组织系统中的任何一项计划的落实都要有合适的切入点,那么保证经营计划落地的切入点又是什么呢?本文在分析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某航空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实际,构建了一个基于项目的企业经营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1 研究现状

1.1 经营计划研究现状

企业的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而战略要通过经营计划来落实,随着战略管理研究的深入,国内很多学者对经营计划也进行了深入研究。Amir等(2002)指出经营计划是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企业制定其目标及宗旨。同时提出经营计划的标准格式,即四个主要部分:介绍性的元素,业务,财务报表,及附录[1];李雅鸿(2010)将平衡计分卡引入经营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建立了企业在制定经营计划时双向的理性制定过程[2];李立维以某公司经营计划管理实践为主线,确定经营计划管理体系框架,明确计划管理与公司其他管理控制的关系,规定经营计划编制和实施控制的管理流程、步骤[3];邹江,邱有强(2008)在分析传统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使计划管理体系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方位[4];杨华江把战略风险与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结合起来,提出了公司环境适应的具有风险控制机制模型[5]。

经营计划只停留在计划编制完成阶段,目标难以得到有效执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经营计划未能在企业中有效贯彻

企业的经营计划未能在企业中有效贯彻主要表现为:企业经营计划与基层经营目标之间的平衡和沟通不足;管理层与员工就企业经营计划问题的沟通不足[6];经营计划工作不但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工作,更是一项自下而上的工作,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对经营计划的理解不能达成一致,经营计划工作就很难获得成功。

(2)企业忽视经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控制、追踪和反馈作用

大多企业重视年度经营计划的制定,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对计划实施的检查,计划实施结果的评价,忽视经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追踪和反馈工作[6]。

(3)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目标难以落实

企业中最大的问题往往是没有实现目标的路径和办法,平衡计分卡在经营计划中的应用解决了将企业指标转化为各个维度的目标,但是在指标如何有效的实现仍是困扰大多企业的难题。

(4)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只有明确各项工作任务的责任,才能保证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企业的现实状况是出现问题无法追踪到具体的责任人,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导致各项工作执行效率低下,很难想象没有责任主体的计划能够实现[7]。

1.2 项目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项目管理被企业广泛应用,为了使项目从立项到项目完成全过程都处于可控状态,国内外很多学者对项目管理信息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周宇光(2012),在研究与总结项目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论述了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案模型[8];张军,张友华(2011)基于项目模式、管理流程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体系架构和功能结构设计以及信息处理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9]。

综上所述,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都在经营计划制定以及经营计划的实施模式,同时项目管理作为一个学科,研究日趋成熟,但是项目管理如何和经营计划有效的联系并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其实现仍然是很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和当前年度经营计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平衡计分卡原理和项目管理技术,构建一个面向经营计划管理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使经营计划总目标分解到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指标,以项目管理为核心,通过项目的执行情况反映平衡计分卡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而反映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实现信息的上通下达,基层业务信息的自动归集与汇总。

2 基于项目的年度经营计划管理模型

针对当前企业中在经营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平衡计分卡原理和项目管理思想,提出基于项目的经营计划管理模型。在项目的纵向管理方面体现以经营计划(工厂级)、平衡计分卡、项目计划(部门级)、任务分解(WBS)、项目实施控制(网络图等)为主线的管理思想,具体如图1所示。

该年度经营计划管理模型将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平衡计分卡(BSC)四个维度的指标来表现出来:价值与目标主要确定企业财务方面的指标,例如企业2012年要完成的营业收入总额及其构成、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EVA)等;客户与评价维度主要确定企业要实现年度总目标,应该实现的客户价值指标,例如完成产品交付数量,完成科研项目数量,客户满意率等;流程与标准维度确定为了实现财务指标和客户满意,企业中的业务流程优化指标,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资本运作模式等;学习与成长维度规定企业为实现愿景,需要取得怎样的进步来适应变革和发展,例如人力资源保障、企业文化建设。

为了使平衡计分卡的指标得到有效执行,本模型引入项目管理机制,用企业的项目来承接平衡计分卡中四个维度的指标,即把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指标合理的分配到若干项目中,通过项目的执行情况的反馈来追踪指标的执行情况。如图1中,项目P1.1同时需要完成指标1.2、2.1和3.1的部分指标值,项目P4.1承接完成指标3.1和指标4.1的部分指标值。由此将平衡计分卡指标值分解到项目,通过项目的执行情况反馈指标的执行情况,形成一个自上而下下发指标,自下而上回溯执行信息的良性循环。

项目计划管理分为项目计划管理层和项目计划执行层两个层面,即项目的两级分工:项目计划管理的第一层包含了项目计划制定。具体讲就是它把所有经营计划的任务合理的转化为项目和若干子项目计划,并下发到子项目执行部门。同时它制定的子项目计划必须是合理的、可执行、可实现的,它应该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项目计划管理的第二层,指的是项目的执行情况的管理,包含子项目的执行阶段,并涉及到子项目质量、进度、费用等微观层面的控制。项目计划管理的第二层实现了从宏观计划(子项目计划)到微观计划(个人项目计划)的过渡,如图1中所示,利用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将项目按层次分解为子项目,子项目再分解成更小的、更方便管理的工作单元,直至具体的活动(或称任务)[10]。在企业中,对项目进行有效分解后,有效的分析项目各任务间的依赖关系,进而在各子项目间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

项目WBS分解完成生成该项目的总体计划,进而生成年度计划、月度计划。项目开始实施,根据资源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月度计划,对审批通过的月底计划制定相应的承担单位及责任人,同时下达工单。通过工单的实施信息来反馈项目活动进度信息,实现项目任务的动态监控,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项目的计划,控制子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资源占用情况等,提高管理部门的监控能力,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进而保证经营计划指标的实现。

3 基于项目的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根据经营计划模型,利用系统设计理论构建系统功能结构图,应实体实体—关系方法对系统数据库进行设计。

3.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基于项目的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8个功能模块组成,其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

1) 基础信息管理。

包括面向经营计划管理的项目管理的基础信息:项目基本信息录入、项目团队组建、单位目录管理、文档类型设置、项目级别设置、问题类型设置等。

2) 年度经营计划管理。

包括年度经营计划创建、年度经营计划(BSC)指标添加、年度经营计划(BSC)指标分解及年度经营计划(BSC)指标执行情况录入。

3) 项目计划管理。

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主要包括项目WBS的分解(对WBS活动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以及WBS计划的下发)、计划的生成(包括总体计划、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月度计划的编辑,计划的审批及下发。

4) 项目实施与控制。

是本系统另外一个核心功能模块。该模块用于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追踪,可随时随地的掌握各项目任务的执行状态信息(如质量、进度、问题、变更、合同执行及库存情况等信息),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可及时汇报、及时了解、及时解决。主要包括项目总体实施情况录入,计划活动监控(包括总体计划、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工作单管理(包括工作单创建、工作单实施信息录入、工作单跟踪及工作单验收)。

5) 文档管理。

文档管理模块能够实现各部门、区域、项目类型、相关文档的管理。通过该模块,将文档与项目和活动连接起来,从而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能力,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用户通过该模块可以上传、更新、删除和查询文档,对文档进行分类管理,按树状结构浏览各部门、用户、区域、项目类型的文档。

6) 问题管理。

通过问题管理模块,及时上报项目从创建到结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问题处理的整个流程及进度,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包括问题上报,回复,转发,删除和查询。

7) 统计分析。

根据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对组织和职工进行工作任务的统计与分析,为人员绩效评价提供决策支持。包括年度经营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统计、不定时间段项目开完工及进度统计、项目问题和文档统计。

8) 系统管理。

主要功能是对系统日常运行进行维护及系统角色权限进行分配。包括角色管理、用户管理、更改口令和查看日志。

3.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结构设计合理是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本系统采用oracle关系数据库,通过分析企业项目管理业务流程,结合基于项目的经营计划管理思路,遵循数据库设计规范,运用实体—关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E-RA),建立了一个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数据库。数据库主要表的结构关系如图3所示。主要的数据库表包括项目信息表、活动信息表、经营计划指标表,总体计划活动表、年度计划活动表、月度计划活动表、问题相关表及文档相关表。其中,主键用PK(Primary Key)表示,外键用FK(Foreign Key)表示,表之间通过主外键相连,建立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数据库网络。

4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传统年度经营计划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平衡计分卡(BSC)思想和项目管理技术引入年度经营计划管理中,提出了我国大型企业经营计划新的管理模型。该模型能有效解决当前企业在年度经营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平衡计分卡和项目管理将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逐层分解下去,使得年度经营计划落实成了一个个可执行的任务,解决了年度经营计划在企业未达成一致和年度经营计划目标难以落实的难题;其次,项目管理技术保证了经营计划执行的整个过程有序、可控;再次,项目管理的责任分配矩阵,能将所分解的工作落实到项目有关本部门和个人,,提高各项工作的执行效率;最后,年度经营计划的运行控制过程中,对半年、季度和月计划按预算进行评估和指导,及时根据年度内环境的变化,定期对经营计划的阶段性目标和预算进行修正,进一步完善了年度经营计划的管理流程。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的年度经营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项目管理技术来保证年度经营计划的有效贯彻落实,加强了企业运营活动的计划性与可控性,降低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缩短了交付周期、提高了管理效率,对企业制定项目管理规范起到了关键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HORMOZI A M,SUTTON G S,McMinn R D,et al.Business plans for new or small businesses:paving the path to success[J].Management Decision,2002,12:755-763

[2]李雅鸿,李健.平衡计分卡(BSC)在企业集团经营计划过程中的应用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10):283-289

[3]李立维.G公司经营计划管理体系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3):24-25

[4]邹江,邱有强.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管理应用模式探索[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8(5):24-25

[5]杨华江.集团公司战略经营计划的管理过程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2):81-84

[6]于维馨.我国大型企业经营计划实施模式分析[D].吉林大学,2009

[7]吴兆辉.绩效管理工具在湘银经营计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

[8]周宇光.项目管理信息化框架和模型研究[J].施工技术,2012(2):87-91

[9]张军,张友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科研生产中的应用[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11(12):123-126

软件构件技术与MIS开发 篇5

关键词:软件复用,软件开发,软构件

一、软构件技术概述

软件行业的工业化趋势导致了软构件的产生。能够像硬件系统那样, 将部分软件组合起来构建软件系统, 一直是软件行业多年来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对于象很多应用软件的开发, 若能结合系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软件构件, 将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可以说, 软构件技术的出现是对传统软件开发过程的一次变革。

构件 (Component) 是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分, 可被用来构造其它软件。它可以是被封装的对象类、类树、一些功能模块、软件框架、软件构架 (或体系结构) 、文档、分析件、设计模式等。从广义上讲, 软构件技术是基于面向对象的, 以嵌入后马上可以使用的即插即用型软构件概念为中心, 通过构件的组合来建立应用的技术体系。狭义上讲, 它是通过构件组合支持应用的开发环境和系统的总称。

我们可以按多个侧面对构件进行分类:

1、按开发过程构件可分为分析件、设计件、程序件和数据件。

2、按功能分, 分为三层:

基础层为基本数据类构件和系统支撑构件;

中间层为各种通用的中间件;

顶层为针对各种领域的专用构件或子系统构件。

从粒度上看通常底层的粒度为较小, 而顶层的粒度为较大。

3、按使用方式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

4、按构件的结构分为原子构件及由多个构件聚集的组合构件。

在这种新的软件开发方式下, 软件公司以开发软部件为主要业务, 提供规格化的软部件。系统集成商则汇总部件, 组合成能完成不同功能的软构件, 将自己的核心技术构件化。正是这两者之间分工的泾渭分明, 将软件行业工业化逐渐推向成功。

目前, 采用软构件思想开发的软件产品相继出台, 而主流是以美、日大公司为首的产品。由于采用其思想的开发工具推出的时间还不不太长, 因此, 真正使用软构件的用户还屈指可数。尽管软构件技术还存在着很多不成熟之处, 但人们都相信软构件带来的好处是不可估量的, 它代表了新一代软件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传统的MIS开发方法

1、自底向上法和自顶向下法

自底向上法出现于早期的计算机管理应用系统, 即在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时自下而上, 先从底层模块做起, 然后逐步完成整个系统。自底向上法使得MIS的开发易于适应组织机构真正的需要;有助于发现系统的增长需要, 所获得的经验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开发, 易于控制和管理。但由于方法的演变性质, 自底向上法使MIS难以实现其整体性;同时由于系统未进行全局规划, 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而且为了保证系统性能的需求, 往往要重新调整, 甚至重新设计系统。

随着MIS规划的扩大和对开发经验的总结与归纳, 自顶向下的系统分析方法论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自顶向下法要求开发者首先制定系统的总体规划, 然后逐步分离出高度结构化的子系统, 从上至下实现整个系统。运用这类方法可以为企业或机构MIS的中期或长期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同时支持MIS的整体性, 为系统的总体规划、子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证。但它同样也存在缺点:对系统分析、设计人员要求较高, 在大系统中, 对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 开发的周期长, 系统复杂, 成本较高。

2、快速原型法

原型法的核心是原型, 即模型, 是系统的早期可运行版本。随着用户或开发者对系统理解的加深, 不断地对原型进行补充和细化。系统的定义是在逐步发现的过程中进行, 这就是快速原型法的基本出发点。快速原型法的开发过程体现了不断迭代的快速修改过程, 是一种动态定义技术。

快速原型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大大减少软件系统的后期维护费用, 使系统功能能正确反映用户的需求。原型本身及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如果原型本身功能设置不齐全、性能不好, 会导致原型的设计和使用超出预期的花费和时间。另一个关键不足是原型法需要一个合适的软件开发环境, 以便原型能直接转换成现实的系统。

以上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自底向上”法只重局部而忽视了对整体的把握;“自顶向下”法开发周期长、见效慢、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快速原型法虽然具有很明显的优越性, 但因其依赖于快速开发工具的支持, 又不能不令许多系统开发者望而却步。因此通过对软构件技术的研究, 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开发方法——积木法。

三、利用软构件技术开发MIS系统

采用积木法开发MIS系统的过程与搭积木的过程很类似, 一般是先构筑系统的总体框架, 然后构造各个构件, 并依次把构件安装到系统中去。积木法克服了快速原型法需要快速工具支持的不足, 取而代之以软件构件化技术来构造系统。大部分MIS系统, 在功能上有类似之处, 因而利用软件的重用技术就可以把开发过程大大简化。积木法的提出正是基于这种设想。积木法在确定系统总体框架、构筑总体框架、修改总体框架、构造构件以及修改构件等阶段, 都同一个叫做“软构件集合”的实体打交道, 这个软构件集合也被称为“软构件库”。在开发MIS系统之初就应该着手准备这个软构件集合, 比如可以搜集一些已经开发出的MIS系统的总体设计、规范、局部流程以及某些人机界面、通用功能模块、简单开发工具。开发MIS系统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构造软件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特点是尽量使开发出的积木块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为重用作好准备。每开发出一个积木块, 都要把该积木块及其功能、调用接口等信息放入软构件集合。采用积木法的关键就是要借助对积木构件的重用组合技术, 系统开发人员绝不能忽视对软构件集合的管理。如果缺少了这一点, 积木法就丧失了优越性, 自顶向下法及快速原型法所暴露出的缺陷也会接踵而至。

四、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MIS构件的定义、分类和生成流程:

MIS构件是具有一定处理功能的程序框架, 其逻辑结构已定, 且软构件体的程序框架由固定部分——程序框架、可变部分——宏结点 (产生替代该宏结点的规则序列) 组成。

由上述软构件定义可知, 软构件并不是简单的一段程序, 生成应用功能构件的过程是执行规则、产生代码替换宏结点的过程。

通用MIS构件可分为以下两类:

1、用户软构件

它又可分为通用处理软构件和专用处理软构件。其中用户引用前者时, 通过给出适当的参数, 系统将生成相应的功能构件。后者是用户自己使用的软构件, 相当于固定功能构件。

2、控制软构件

指标准的控制功能构件及界面构件等。

MIS构件的生成流程可抽象成几个公共操作过程, 作为生成的规则, MIS构件生成过程就是根据软构件宏结点提供的信息 (规则) 采取的生成动作, 即读取用户输入的参数并生成相应的程序段, 然后用该生成的程序段代替宏结点的过程。

五、系统生成方案

采用软构件技术开发MIS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以积木组合开放式结构构造MIS集成一体化的环境。根据MIS系统的一般结构, 完整的MIS系统应具有以下主要生成功能:数据库文件、功能菜单、数据库维护、查询、索引排序、统计计算、图形生成与分析、报表生成、打印、数据一致性检验、数据一致性维护及应用系统文档信息。

MIS系统生成是建立在一个个积木块——软构件的基础之上的。MIS系统的生成过程也就是从软构件库中提取软构件, 并将它们按照集成算法组合的过程。

为了适应多种MIS系统开发的需要, 软构件库中应含有大量的各类软构件, 但若软构件很多, 又会带来软构件的查找、使用和维护的困难。为此, 需要设计软构件库的管理程序。

软构件库的管理程序主要完成以下几个功能:

1、软构件查找:在软构件中查找到所要求的软构件;

2、软构件扩充:加入一个软构件到软构件库中;

3、软构件集成:利用已有的软构件集成软件系统;

4、软构件删除:删除一个已存在的软构件;

5、软构件修改:修改一个已存在的软构件。

MIS系统采用软构件设计方法, 把应用系统划分为若干积木块, 把程序生成问题转化为软构件的设计、处理问题。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 通过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把共性部分作成标准软构件, 把用户要求存入规则库。根据软构件集成算法, 将软构件连接成完整的系统。

六、总结与展望

软构件技术的出现, 极大地满足了多个应用领域的要求, 使得各种技术形成的软构件可以最大程度地进行重用。这就引出了大规模软件开发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如何建造面向对象的软构件库结构, 并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在大型软构件库的支持下, 利用现有的、质量好、可靠性强的软构件, 按照大规模软件开发的工程规范进行开发, 是满足这些大型系统要求的良好途径。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寄希望于具有分散和联合处理能力的开放性分布式软构件技术。分布式软构件技术的目标是实现开放的软构件产品, 使应用程序能相互操作, 降低开发与管理费用。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出现一个完整的开放式软构件系统的实施方案。但我们相信, 软构件化是软件工业化的必然。

参考文献

[1]贺新闻, 基于可复用软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2]周俊罗挺杨眉一种基于软构件技术的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研究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8.9

[3]基于软构件技术的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来源:互联网时间:2011-4

[4]基于软构件粒度的软件重用技术研究来源:www.cnki.net

[5]林燕芬《基于形式化方法的软构件接口规范》华侨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用Excel开发MIS的方法 篇6

关键词:Excel,MIS,方法

目前国内管理信息系统 (MIS) 开发研制一般采用人们熟悉的d Base X、Foxbase或Foxpro等, 这里将简要介绍如何用Excel开发MIS。一般来说, 一套MIS主要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三大组成部分, 用Excel处理这些部分均显得游刃有余。Excel是Windows环境下的一种电子表格软件, 可向用户提供史无前例的超强功能和易用性。它同时具有电子数据表、图表和数据库的功能, 具有极强的分析性能、报表制作工具和丰富的统计图表。笔者曾用中文Excel 5.0 for Windows为一企业开发研制了一套物资管理、财会管理、营销管理和人事管理的MIS, 充分感受到其强大功能和方便性。下面就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界面设计、代码设计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谈谈如何使用Excel。

1 信息输入

最常用的信息输入方法有三种, 一是在工作表 (Work Sheets) 的单元格 (Cells) 中直接输入文字和数据 (重复数据可由填充把柄拖拉而得) ;二是采用输入框 (Input Box) 输入少量数据;三是自行设计对话窗体 (Forms) , 在其上可加入标签框、文本框、列表框、分组框、选择框、滚动条和命令按钮等, 然后设计其对象格式 (如属性、保护、控制项、对齐、字体和图案等) 。当然, Windows提供的剪裁板进行数据的复制或粘贴也不失为一种常用的方法。此外, Excel还提供了强大的文件转换功能, 可将Txt文件、d Base、Lotus 1-2-3文件、Quattro Pro文件、MS Work文件、SYLK文件、DIF文件等直接转换为Excel工作簿文件, 这就为数据的共享、快速录入及转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 信息处理

按行业的不同, 信息处理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别, 常用的信息处理包括数据的修改、查询、检索、排序和统计汇总。在d Base中, 这些工作一般需要编程设计, 而在Excel中, 几乎所有的工作均可由Excel本身提供的功能轻松地完成。最常用的是右端“数据”菜单中的各项功能∶“记录单”选项提供了数据库记录查询、输入、修改或删除的简单方法;“排序”选项提供了数据库记录同时按三个字段的排序方法, 可以按行或按列、以升序或降序、考虑或不考虑大写来进行排序;“筛选”选项提供了隐藏除符合指定条件外的所有数据的方法, 为数据库同类记录的查询和重点显示提供了方便;“分类汇总”选项提供了同类数据的汇总及统计方法;“数据透视表”选项可以迅速使一个复杂的表格变得容易阅读和理解, 它可以方便地概括出感兴趣的字段, 从不同的角度“透视”出求和值、计数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乘积值、标准偏差、总体标准偏差、变异值、总体变异值。

表格设计是MIS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然而在Excel中, 表格设计却易如反掌。Excel的工作簿 (Work Books) 是一个三维电子表格, 一个工作簿由若干个工作表构成, 每个工作表本身就是一张表格, 它最多可达16384行256列, 足以满足表格设计的需要。表格中每一行的高度和每一列的宽度均可随意调节, 多余的行和列可以隐藏起来, 表格中的每个单元格可有不同的字体、字号、边框线、前景色、数据格式、对齐方式和保护方式, 在每个单元格中还可插入不同的文字附注和声音附注。此外, 在每个工作表中可任意绘制直线、曲线、矩形、椭圆、箭头和各种窗体控件 (Controls) , 并且还可插入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的图片和对象, 支持DDL和OLE。Excel的这些功能为灵活设计各种复杂的表格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统计图表是各类MIS的特色之一, 能否设计出美观易懂的图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MIS生命力的强弱。Excel的作图能力特别强大, 操作使用方便, 它可从工作表中灵活地提取所需的数据, 快速生成二维或三维的条形图、柱形图、饼图、环形图、散列图、曲面图、雷达图等。

3 信息输出

Excel具有所见即所得的功能, 凡是在工作表上能显示出来的内容 (文字、数据、图形、图表) 均可打印出来, 超宽表格可以自动分页打印其打印选项十分丰富, 完全不需要自己编写另外的打印驱动代码。

4 界面制作

在Excel中, MIS的界面既可采用对话窗体进行设计, 也可在工作表上直接进行设计, 窗体的各种控件可随意放置在工作表上。在录制或编写了宏代码后, 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修改Excel的菜单、工具箱以及提示行显示信息而隐藏Excel本身的菜单系统, 使MIS仿佛脱离了Excel处于单独运行之中。

为了在进入Windows的同时就进入MIS界面, 可在Windows的初始化文件WIN.INI中加入LOAD=C:Excel5Excel.EXE/E, 在C:Excel5XLSTART子目录中加入MIS的界面控制程序, 这样将在启动Windows的同时直接进入Excel环境并启动MIS的操作界面, 而不显示Excel的启动封面;Auto-Open是含有特殊含义的子程序名称, 它可在打开工作簿的同时运行Auto-Open中的语句。

5 代码设计

对于简单的MIS, 一般不需要进行代码设计, 用Excel本身提供的各项功能就可满足要求。除具有通用的工作表函数外, Excel还提供了丰富的日期和时间函数、财务分析函数、统计分析函数和假设分析函数。例如在B1单元格输入公式“=AVERAGE (A1:A9) ”, 就可直接求出从A1到A9中各单元数据的平均值。

然而对于比较复杂的MIS, 则必须使用Excel的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VBA, 也就是Excel的“宏”) 。VBA直接嵌入Excel的工作簿中, 其语法规则非常类似于Visual Basic, 比较容易掌握。VBA包含丰富的各种函数、方法、对象、属性和语句。理解并逐步掌握VBA中数量庞大的各类方法、对象和属性是在Excel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的关键技术。Excel的所有菜单操作均可通过VBA编程实现, 此外VBA还可以实现Excel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如API函数的调用。利用Excel提供的“录制宏”功能是初步学习VBA的简捷方法。熟悉VBA之后, 就可自己修改宏并编写新的宏。

需要说明的是, 中文Excel 5.0的宏支持汉字过程名和变量名, 这就为程序的阅读和维护带来了便利。例如以下的代码片段是正确的∶

a.Sub求和计算 ()

b.Dim被加数, 加数, 求和数

c.被加数=100:加数=350

d.求和数=被加数+加数

e.Msg Box被加数&“与”&加数&“的和等于”&求和数

6 数据保护

MIS的数据保护能力是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用d Base开发的MIS, 往往需要为设计数据库的保密功能而绞尽脑汁。然而在Excel中, 您不必编写任何程序代码就可达到数据保护的目的。Excel为用户提供了多级保护手段, 可以自行选择是否保护每个单元格或每个控件, 是否保护某张工作表, 是否保护每个工作簿, 是否需要输入打开工作簿的口令。一般而言, 打开工作簿的口令由用户设定, 其他保护功能由程序设计人员设定, 一经设置了保护功能, 任何人 (包括程序设计者) 在不知道口令的情况下均无法越权使用。

MIS在财务管理的应用 篇7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挑战,信息化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中, 不得不提的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手工作业, 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 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 它可以提供信息, 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正因为有了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才会成为可能。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财务管理中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的信息化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 也加快了财务的时效。如果一个公司拥有一个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提高公司效率, 增加决策的准确性。在会计方面, MIS有专门的会计核算软件, 为财会人员提供了一套方便快捷的记账工具, 通过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软件的建立还可以防止违规记账、堵塞管理漏洞。在公司内部, 各个部门之间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信息的沟通, 采购部门发生一比采购, 销售部门销售一批产品, 这些业务信息都可以及时地传给财务部门, 使得财务账和实物账同步生成, 业务数据与财务记录同步, 可以使得各种数据及时更新, 减少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差异, 存货管理也会更加准确。在整个供应链上, MIS也能提供很多方便, 提高效率。由于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存在, 可以实现网上订货, 网上采购等。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信息连接, 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上游供应商的货物充足量以及价格等信息, 同时也可以将这些信息及时披露给销售部门, 让销售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存货等的情况, 方便销售。也能使采购部门及时得到销售部门的反馈, 及时补充存货。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与财务信息化相通, 财务部门能及时得到各种财务会计信息, 可以使服务与信息相符合, 更好地为顾客服务。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跟经济社会各部门相联系, 减少很多繁杂的手续与时间。企业可以通过系统与银行、证券公司和税收部门沟通, 银行方面企业可以直接通过网上承付各种银行或者商业承兑票据, 使得供货商和购买方都可以很快的接受到款项, 有助于企业信誉的提升。证券公司方面, 财务部门可以根据各种信息处理, 做出决策, 及时在网上下单, 更改公司的股票投资, 以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

中国的信息化普及比西方国家要晚, 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在中国企业的应用也不够普遍, 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企业对财务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视不够, 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很多企业到现在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建设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认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就是各种硬件的配备, 不重视软件的应用。将信息系统简单地理解为将纸质的信息变成电子文档形式的中介, 并没有充分利用MIS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的功能, 只重视它提供信息这方面的功能。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也对管理、决策这方面的功能不够重视, 没有很好的完善各种支持软件。将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看成仅仅是财务会计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 没有在整个公司形成一套共享的信息系统, 使得财务管理不能及时的与其他部门相沟通, 决策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在各个部门环节分别建立系统, 导致各业务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没用进行对接, 导致“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无法实现数据共享。

缺少财务管理与计算机的复合人才。很多企业现在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缺少复合型人才。一部分人熟识财务知识, 但对计算机知识却仅仅限于了解而已, 熟练操作各种软件的计算机人才又不怎么懂财务知识, 导致了在企业财务信息化中缺少人才的情况。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到了企业, 但是无论系统多么强大, 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帮助, 都需要人来操作才能使其达到系统本有的功能。

信息化安全问题。既然将MIS应用于企业的管理, 就以为这面临着计算机安全的问题。在中国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还不是很成熟, 各种管理软件都比较滞后, 在这方面的研究人才也很缺乏, 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大部分财务数据都是重要且保密的, 财务信息化意味着计算机将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以及保存, 企业必须重视系统安全的建设, 各种数据和系统都要严格的保护, 否则丢失重要数据, 公司将遭受严重损失。

MIS的利用率降低。大部分企业可能都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但真正使其发挥功效却很少。在中国普遍存在着企业传统的工作方式与网络建设不协调的问题, 企业的老员工可能更侧重于以前的手工会计, 让他们利用财务软件处理业务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 各业务部门还是仍然忙于手工统计和汇总上报资料, 对如何利用网络收集信息, 软件分析和综合处理数据仍不能得心应手。一般员工都不能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个正确详细的认识, 他们将管理信息系统简单地看做将以前在纸上处理的事情搬到电脑上而已, 没有真正理解系统赋予的分析、处理、决策等功能。一些单位的领导还是仍然习惯于白纸黑字的发公文, 签意见, 往往把终端计算机当做打印机使用。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第5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8.

浅析电力MIS网的信息安全 篇8

关键词:电力,MIS网,信息安全

对广大的电力单位来讲, 它的信息化的高低和能力会关系到单位的生产以及运作等等的多个环节。不过因为网络以及主机中有许多的问题存在, 并且因为人是电脑的使用者, 同时也要面对一些不利现象,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 就显得信息安全的地位非常的高。

1 信息安全包含的事项简介

首先是其具有非常高的机密特点, 以此要保证信息不会泄漏给无关的人员等。其次, 具备非常完整的特性, 通常只是获得许可的人才可以对信息进行更改, 而且可以分辨出信息有没有被不合理的改动。第三, 实用性特征。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第四, 可以被操控。能够有效地操控规定的领域中的信息的传递方向以及活动形式等。最后, 能够接受审查。

2 简析单位的网络安全问题

分析网络安全的时候, 通常可以分析其中的五项内容, 即管理层, 应用层, 系统层, 网络层, 和物理层。

首先, 物理层, 其中常见的不利现象有如下的一些。装置防止被盗窃, 链路由于长久的使用性能不合理, 外在的损毁。网络装置本身的问题。电磁辐射等等的一些要素。

其次, 网络层, 其中常见的不利现象有如下的一些。网络拓扑的结构风险;非法用户对服务器的安全威胁;内部局域网带来的安全威胁。

第三, 系统层, 其中常见的不利现象有如下的一些。操作系统安全漏洞;病毒程序的传播;文件/用户权限设置缺陷;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或没有密码。

第四, 应用层, 其中常见的不利现象有如下的一些。应用服务器的安全;telnet的安全性;网络管理协议。

第五, 管理层, 其中常见的不利现象有如下的一些。员工走漏信息, 未对机房设置权限, 工作者因为失误而导致的问题, 没有相应的约束法规或者制度等。

3 如何确保网络安全问题3.1防火墙

它属于一项隔离控制措施, 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网络 (如internet) 之间设置屏障,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为了防止有不法人员对内容进行不正当的使用。它可以分成三种, 首先, 包过滤防火墙。它会自动的检测全部的网管地址, 而且会结合蛇形的过滤信息对其进行活动。它的优势是对使用者来讲它是可见的, 而且速率非常高, 维护也很简单。其次, 应用级网关。它就是经常提及的代理服务器。它适用于特定的互联网服务。它一般是存在在两网间, 对使用者来讲就像是真的设备, 当代理服务器接收到用户对某站点的访问请求后会检查该请求是否符合规定, 如果规则允许用户访问该站点的话, 代理服务器会象一个客户一样去那个站点取回所需信息再转发给客户。它的缺陷也有许多, 比如会降低访问的速率。第三, 状态监测防火墙。它的优势是安全性高, 它使用了一个在网关上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的软件模块, 称之为监测引擎。在不对网络产生负面作用的背景之下, 通过调离信息的措施来对通信中的分层进行监测活动, 并动态地保存起来作为以后执行安全策略的参考。和上文提到的两项存在差异的地方是, 如果使用者访问请求到达网关的操作系统前, 状态监视器要抽取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结合网络配置和安全规定作出接纳、拒绝、身份认证、报警或给该通信加密等处理动作。假如有不按照规定进行的活动, 此时会自动的阻止其进行活动。

其次, 合理的检测入侵活动结合获取的资料形式来划分

a) 网络级的IDS (NIDS)

网络级的IDS能够截获网络中的数据报, 提取其特征并与知识库中已知的攻击签名相比较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 它会扫描整个网段中所有的传输的信息来确定网络中实时的活动。

它的优势在于, 能够监测到主机无法获取的活动, 此时不法人员就无法销毁证据, 能够监测到所有的没有攻击行为。它也有一些缺陷问题, 比如当网络面积太大的时候, 它会导致一些包丢失, 不能合理的监测全部的信息。

b) 主机级的IDS (HIDS)

分析所需数据来自主机系统, 通常是系统日志和审计记录, 需要在受保护的主机上安装专门的检测代理。

结合用到的监测措施来划分

首先, 误用监测型IDSMisuse。通过对比已知攻击手段及系统漏洞的签名特征来判断系统中是否有入侵发生, 其中对于已经熟悉的攻击种类效果十分优秀, 然而对于发生改变的情况却没有多大的能力。

其次, 异常监测型IDSAnomaly ids。通过统计措施来分析其中发生的不合理的现象。

第三, 防病毒

结合其类型能够分成两种, 一种是蠕虫性质的, 另一种是宿主性质的。前一种不用进行任何的活动, 可以通过分析漏洞开展传播活动。后一项是依靠文件来进行的。当对文件进行处理的时候, 就会发生问题。不论是哪一种形式, 目前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通过杀毒软件来进行活动。而目前杀毒软件的核心就是病毒特征码。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防病毒软件采取的方式都是用病毒特征库的内容比对每个文件, 分析文件中是否存在病毒, 进而判定其是否是病毒文件, 因此, 病毒特征库需要不断更新, 才能查杀新的病毒。反之, 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 在企业内部网中, 应该使用企业级的防病毒软件, 这种防病毒软件采用c/s方式, 主一级服务器连接在外网上更新病毒特征码, 然后传到一级服务器, 一级服务器再将定义码分发到二级服务器或者直接分发到客户端, 以次类推。

同时, 功能强大的防病毒服务器, 还可以扫描intranet内所有的子网, 查看分网中的电脑有没有安装, 假如未进行的话, 会自动的进行提示活动。而且, 通过对客户端的信息进行检阅, 能够调查其发作状态, 进而能够合理的应对问题。

第四, PKI技术

安全基础设施能为所有的应用程序和设备提供统一、规范的安全服务, 其类似于电力, 经由一个接入口, 在所有的区域都可以运行, 不用分析它是怎样形成的。

PKI正成为安全体系结构的核心部分, PKI为安全管理问题的各个方面提出了焦点问题。因为它对存在, 使得许多规范的安全应用变成了实际, 安全电子邮件;安全Web访问与服务;虚拟专用网 (VPN) ;安全路由器;登录用户认证系统;安全传输层协议SSL、TLS;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安全目录访问协议与服务。

第五, 备份恢复

我们常用到的确保数据安全的方式就是对其进行备份处理。经由备份软件将信息存储到磁盘中, 当员信息保存不利的时候, 就可以通过将储存的信息还原的方式, 来提供信息。

常用的备份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 全部处理。就是将体系中全部的信息进行备份。第二, 增量法, 就是将前一次活动中发生改变的信息进行处理。最后, 差分法。将前一次整体处理后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处理。

第六安全服务。

应急响应-紧急处理;安全信息发布-漏洞的防范。

最后, 安全管理。它是其中一项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 当获取有效地安全保障方法之后, 还应该配备合理的管理条例和它相互的吻合, 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取最优的成效。

4 总结

上一篇:长输管道施工管理系统下一篇:道德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