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权益保护

2024-05-16

女职工权益保护(共12篇)

女职工权益保护 篇1

1 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现状及问题

我电力行业的职工队伍中, 女职工占近40%, 她们显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在电网安全、电网建设、电力供应、优质服务、党风廉正建设、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为电力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在调查中我们强烈感受到, 《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10余年来, 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逐步得到改善, 但侵害女职工劳动权益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难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女职工劳动保护状况不佳。由于企业改革, 许多电力企业职工下岗, 部分岗位人员不足, 女职工休假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在女职工医疗检查方面, 一些已经形成制度的女职工劳动保护指标, 也随着企业改制被部分撤消;部分企业设备及配套设施更新较慢, 禁忌危险劳动保护滞后, 女职工应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不足, 导致女职工发病率较高。

(2) 女职工“五期” (孕期、产期、哺乳期、经期、更年期) , 特别是“三期” (孕期、产期、哺乳期) 的特殊权益得不到保障, 不少企业的女职工在经期依然在从事应该禁忌的工作。一些女职工在怀孕、生育、哺乳期间仍旧坚持工作, 或者未等产假结束就匆忙提前上班, 对身体造成了一定伤害。

(3) 企业改革, 对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及特殊权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计划经济时代, 国有企业女工劳动权益受侵害的问题是个别的, 不突出。企业改制后, 许多职工下岗, 女职工更是首当其冲, 如何在新形势下解决好下岗女职工再就业问题, 保障下岗女职工劳动权益, 是一件很值得探讨的事。

2 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们国家一直重视妇女劳动权益保护工作, 我电力行业工会女职工组织全面履行各项工作职能, 突出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基本职责, 按照《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法律, 将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策略纳入工会工作领域, 作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手段, 在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 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仍面对诸多困难,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宣传及发展还不到位。《妇女权益保障法》已经颁布10余年了, 但由于缺乏对法律的宣传, 在行业内尤其是企业领导中对《妇女权益保障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些企业领导对法律中规定对妇女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一无所知, 所以贯彻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十分困难。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滞后, 《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现行的法律法规中, 有些内容已不适应当前需要, 缺乏可操作性, 特别是在违法惩治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规定。

(2) 女职工自身素质相对偏低,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目前, 我行业内部分女职工文化层次比较低, 缺乏对社会生活以及法律知识的了解, 在遇到不公正的对待时, 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进行自我保护。她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 又缺乏生产安全常识, 出了事更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3)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国家就业形势严峻, 是妇女就业遇到更大困难的客观原因;“男主外, 女主内”的传统性别意识是内在原因。这些原因导致女职工下岗再就业困难加大, 生活质量降低, 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侵害。

(4) 内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导致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妇女权益保障法》已经颁布10余年, 在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方面, 行业内各级工会组织和妇联组织在宣传和呼吁社会各界来维护妇女权益、检查法律的执行情况等方面缺乏力度。在检查中发现问题, 有些通过工会和妇联组织协调解决, 而有些问题工会和妇联组织也无能为力, 这在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不健全的情况下比较突出。同时, 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 一些下岗、失业女职工劳动权益问题无人问津。

3 针对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的建议

我公司针对自身实际情况, 结合其他成功经验, 有以下几点建议。

(1) 正确认识保护女职工劳动权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维护妇女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而决不能错误地认为是国家或社会的一种负担。否则保障基本人权只是一句人人都会高呼而落实不了的口号。

(2) 完善保护女职工劳动权益的法律。具体化现行相关法律的规定, 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以便有针对性地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健全生育保险法律, 将女职工“五期”的特殊保护成本分散到企业, 逐步实现生育负担的社会化, 提高女职工竞争力。推行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切实维护广大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3) 进一步加强《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劳动法》的宣传, 在公司内部形成保护女职工权益的氛围。首先,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栏、职工大会等形式, 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相关法律法规, 营造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的良好环境, 让全公司上下都来关心和重视女职工劳动权益工作。其次, 各部门和所、站、班组, 尤其是工会, 要根据承担的职责, 认真履行好法律规定的保护女职工权益的义务, 并注重协调各部门和所、站、班组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手段, 保障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

(4) 加强对女职工的教育培训,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提高女职工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保护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 根本在于提高女职工的自身素质。工会结合实际, 搞好女职工教育培训规划, 加快发展女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对女职工的培训, 提高女工的整体素质。大力推进下岗女职工的实用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女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岗位技能, 为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

(5) 建立健全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作机制。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需要制度保证, 应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的职能作用, 监督检查女职工劳动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强对企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规范化管理, 督促企业将涉及女职工劳动权益的有关内容纳入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之中;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委员会组织, 委员会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女职工参加, 代表和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

(6)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基石。有许多女职工因各种原因从企业剥离出来后, 生活陷入了困境, 她们的劳动权益和劳动保护无人负责。因此, 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督促企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确保下岗失业困难女职工的劳动权益保护得到真正落实。

女职工权益保护 篇2

集体合同

企业名称:长沙XXX有限公司 经济类型:

职工人数:

企业地点:

集体协商双方代表:

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工会主席:协商首席代表:协商首席代表:首席代表职务:首席代表职务:协商代表人数:协商代表人数:联 系 电 话:联 系 电 话:

双方开始协商日期: 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日期:双方首席代表签字日期: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和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生产工作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根据《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集体合同规定》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

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签订本合同。

第二条本合同由单位工会与行政平等协商后签订。

第三条本合同适用于应建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各类用人单位。

第二章女职工劳动权益

第四条单位在录(聘)用女职工时,必须依法与女职工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第五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代表比例应与女职工所占比例相适应;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中应有女职工代表。

第六条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

第七条单位每年组织女职工进行一次妇科疾病和乳腺疾病普查,并组织女职工参加女性特种疾病医疗补充保险。

第八条女职工按规定享受“三八”节休假待遇。

第三章女职工“四期保护”

第九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劳动(聘用)合同期满或者劳动(聘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单位应将劳动合同延续至孕期、产期、哺乳期满为止。

第十条女职工经期保护

(一)患有重度痛经及月经过多的女职工,经医疗单位证明,给予1至2天的休假。

(二)按规定每月发放女职工卫生费或卫生用品,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5元。

第十一条女职工孕期保护

(一)女职工在怀孕期间调离有毒有害作业岗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二)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从事夜班劳

动,在劳动时间内给予一小时的工间休息,并扣除相应的劳动定额。

(三)怀孕女职工在工作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算作工作时间,有额定工作量的,应扣减相应的工作量。

第十二条女职工产期保护

(一)正常生育者,给予产假90天;难产者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者,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晚育者,增加产假30天;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增加产假3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15天;增加的产假和护理假视为出勤。

(二)女职工怀孕2个月以下终止妊娠的,产假15天;怀孕2个月以上4个月以下终止妊娠的,产假30天;怀孕4个月以上终止妊娠的,产假42天。

(三)单位按规定参加生育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女职工在职期间生育津贴和生育、节育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生育津贴标准为上本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天之商,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由单位补足。

(四)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女职工怀孕、分娩所发生的医疗、检查费用按有关规定由所在单位报销,产假期间全额发放工资、奖金,享受福利待遇。

(五)企业改制、破产和臵换职工身份时,对处于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女职工按改制前在岗职工生育待遇支付生育补偿费用,并将此项费用纳入企业改制预算费用之中。

(六)女职工产假期满恢复工作时,单位应及时安排,原则上为原岗位工作。第十三条女职工哺乳期保护

(一)哺乳期女职工不得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有毒有害作用,不得安排上夜班及加班加点。

(二)有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每个工作日内给予2次哺乳时间,每次30分钟;多胞胎生育者,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每日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中时间,算作劳动时间,并扣除相应的劳动定额。

(三)女职工产假期满后,上班确有困难者,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休哺乳假半年至1年。请假期间,单位发给不低于本人基本工资75%的工资,工龄

连续计算。

第四章合作与监督

第十四条单位支持工会同步建立女职工委员会,按规定配备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和女职工干部,保证女职工委员会必要的工作经费。

第十五条为确保本合同的全面履行,合同双方成立人数对等的监督小组,每年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有条件整改的应及时整改,其他应在30日内做出整改决定。

第五章争议及处理

第十六条有关本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和续签条件与集体合同相同。第十七条双方因履行本合同而发生争议,由合同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合同作为集体合同的附件,与集体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第十九条单位与女职工所签劳动合同中有关女职工特殊权益条款的标准,不得低于本合同的规定。

第二十条本合同经双方代表协商一致,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由甲方代表(企业主要负责人)与乙方代表(工会主席或委托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签订,并将本合同一式四份报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地方工会各报送一份备案。

第二十一条自生效之日起由协商代表及时以适当形式向本方全体人员公布。

第二十二条本合同有效期限为三年,自2011年07月01日起至2014年6

月30日止。

长沙XXX有限公司工会首席代表(签字公章)(签字公章)

女职工劳动权益的新法解读 篇3

看亮点

产假延长

意见稿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原定90天的产假延长至14周。官方给出的修订理由是向部分国际公约靠拢,而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间有关法律、经济、人权保护等方面的联系愈发紧密的背景下,中国采纳国际劳工组织1952年保护生育建议书(第95号建议书)中有关产假期间的规定也就是可以预见的了。

本条的修改主要还是体现了国家重视保护人权等问题,可以说,本条修订的积极意义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成为了本条例的最大亮点。

细化流产假

原《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对流产假并未进行具体的规定,但是《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已经对流产假进行了划分与规定,而很多地方的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中对此也早有详细规定,本次意见稿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很大程度上只是参照原劳动部的规章,细化成了新的流产假期规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关流产假的规定没有明显变化,只是在《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加以明确。

衔接《社会保险法》

随着2011年7月《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与女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生育保险及产假待遇的问题也在此次的征求意见稿中得以明确。

根据意见稿第八条的规定:“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用人单位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女职工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前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用人单位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这两款规定,明确了产假待遇的范围、产假待遇的标准、产假待遇的承担对象及适用条件,可以说主要的方面都已涵盖其中。

新增常见病体检

意见稿第十一条新增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每2年至少安排1次女职工进行妇女常见病检查,检查时间算作劳动时间。”本规定的初衷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女职工的身体健康,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有了员工的年体检制度,这说明用人单位已经越来越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了。

其他立法修改

哺乳期女职工的工作禁忌以及哺乳时间进行了文字上的局部调整,可以说对现在的实际执行影响不大,新法只是强调重申一下立法目的。

另外,不再强制用人单位需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而是改立法用语为“鼓励”,想必是因为如今用人单位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企不再是适用法律的主要对象。

明确法律责任

原《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比较原则,实践中难以操作。为了保证条例的贯彻落实,征求意见稿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条例第十二条的职责分工,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改正,按照受侵害女职工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处以罚款,或者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这不仅明确了权力执行的主体,还赋予了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权限,希望能在处罚的震慑下,切实实现法律的设立目的。

说不足

生育津贴是否替代产假工资

意见稿虽然明确了发放生育津贴,但是却没有明确生育津贴是否就完全替代了产假工资,事实是在各地区实际操作上却存在差异,部分地方性规定要求公司需要补差生育津贴与正常出勤工资差额,单就意见稿的法条表述来看,这一规定也并未与意见稿的规定有明显的矛盾之处。故根据此次的意见稿来看,上述地方性规定是否会被取消或者统一还是存有疑问的。

另外,意见稿虽明确了生育津贴的承担主体,但是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未予以规定,届时是由生育保险基金直接给当事女职工,还是由公司先行垫付女职工产假待遇继而享有保险基金支付的生育津贴,至少此次的征求意见稿没有进行具体规定,而这恰恰是各地现行实际操作中存在差异的地方。

部分条款减弱保护力度

原《女职工保护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在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然而新的意见稿中却将条件限制成“女职工怀孕7个月以上的”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笔者认为该规定可能欠妥,如果怀孕7个月前因频繁加班而出现流产的案例一旦出现,很容易引发全社会对法规规定合理性的争论,所以关于本条的修订还有待商榷。

部分立法规定实施难

新增的例如历年性的体检以及鼓励建立女职工专用设施的规定,如果没有政策、税务的配套措施加以配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能有多少落到实处存有疑问。

另外在立法监督方面,也需要劳动监察部门甚至是后续配套的执行法规能够在法律的执行和监督上保证规定内容的实施,以免法规规定本身成为一纸空文。

谈影响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有关新闻虽然最近被反复提及,也被社会大众所普遍关注,但是究其实质而言,只是立法规范上的需要,条文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修改,对于企业来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一是因为相对其他法律法规来说,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得还是比较有力的,二是因为法律修改之后,企业一般也只能遵从新规来执行。所幸本法的修订,并非是从无到有,对企业经营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也不属于重大内容的变更而增加企业的用人成本,所以企业应该对法规的修订进程予以适当关注,但无需担忧法律修订后对企业有何影响。不过对于以下常见的认识误区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

新法不影响晚婚晚育假

晚婚晚育假很多都是在地方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进行了规定,而且适用条件及假期期限也有所不同,与此次的新法并无矛盾之处,故只要满足法定的条件,依然可以同时享有。

“超生”也有产假

原《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十五条:“女职工违反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其劳动保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办理,不适用本规定。”可能在较大程度上误导企业,但结合各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都只是剥夺了违法生育后相应的产假待遇,况且从基本的人道主义角度出发,也应给予一定的生育休息时间。而产假本身就是依据医学、生理等情况制定出的合理的休息期间,故违法生育二胎的女职工理应享有产假,但不享受产假期间的法定待遇,这一点从意见稿删去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也可以看出。

女职工权益保护 篇4

一、搞好工会女职工维权工作的重要性

1.女职工的进步与发展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实现男女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国家早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对女职工的政治权益、文化权益、财产权益、劳动权益等作了特别规定, 为女职工的劳动权益维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当下女职工在劳动大军中的比例逐渐攀升, 女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保护好她们的合法权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高校女教师为例, 据相关数据显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高校女教师迅速增多, 女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任教科目范围也在扩大, 女教师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 中国妇女的劳动权利及其保护正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主要表现为女性就业难、男女就业机会不均等、权益保障难等。这一局面为工会女职工维权工作提供了现实依据。

3.工会组织是推动实现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捍卫者, 能否切实加强工会女职工权益维护工作, 充分调动女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和法律体系支撑, 保障女职工在工作岗位上与男性公平竞争, 享有平等的工作福利, 既是广大女职工的呼吁, 也是工会组织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女职工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女职工的劳动权利及保障关系到妇女经济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有效维护妇女财产权利的重要手段。一旦女职工的劳动权利遭到侵犯, 其经济地位要想真正独立就愈加困难。我国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劳动者平等的享有各项基本劳动权利。就现实而言, 我国对劳动权的保护也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是应当承认, 现有法律对劳动权的保护还存在诸多不足, 特别是女职工权益保护方面亟待改进。

据某项调查显示, 女职工对权益保护的规章条款模糊不清, 对自身维权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不明确自己到底享有哪些合法权利;合法权益受侵犯时无法及时识别;不信任工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诸如此类的原因导致的女职工权利受侵现象不计其数。具体说来, 女职工权益保护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性别歧视严重

由于生理、体力等方面的劣势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观, 妇女总被看做男人的附属品, 在职场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男尊女卑”等落后的性别文化形成一股强大的惯性力量, 阻挠着男女平等实现的进程, 以性别决定工作机会及薪资报酬的情况严重削弱了广大女同胞的职场竞争力。还是以高校为例, 男女教师在就业门槛上就存在极大的不公, 为了就业女教师有时候不得不接受一些苛刻的就业条件。某地教育局就曾在年度教师评聘工作的相关通知中明确规定, 女教师在哺乳期并未履行教师专业职责因此不能计入任职资历;女教师因怀孕被学生以影响成绩为由联名要求调换;女教师穿衣新潮招不满被解聘;学生殴打女教师等。这些案例都有力的说明了现实生活中女教师在应聘和任职期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不公平待遇。女教师就业压力大, 平等就业权利受到严重侵害。

(二) 女职工维权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作为人们对法律规范的一种主观认识, 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一个人的法律意识不强, 维护合法权益的行为自然不能期待。女职工劳动权自我保护的意识薄弱, 对劳动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逆来顺受, 对有悖男女职工平等发展权利的现象及职务晋升中的性别歧视虽心有不甘却仍忍气吞声, 纵容了社会及工作单位的不规范行为。

(三) 劳动法律法规的欠缺

我国对男女劳动权平等性的保护在《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但缺陷和不足仍不可避免。我国的劳动保护法在传统上偏重于保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 忽略了平等权方面的明文规定, 使某些用人单位有机可乘。此外, 我国还缺乏辨别妇女劳动权是否受到歧视的具体标准, 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对侵权行为重罚不重赔, 且惩处规章散乱, 惩处力度不够, 使男女劳动权的平等性难以真正实现。

(四) 组织不健全

用人单位在组建工会时没有注意发挥工会组织在维护女职工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致工会维权意识低下, 维权能力缺失, 所以女职工对工会并不信任, 在合法权利及特殊利益受到侵犯时没有及时向工会求救, 问题得不到反应, 自然也就不能很好解决, 一拖再拖终于让侵权问题更加严重化。

三、扎实推进工会女职工权益保护工作的途径

(一) 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在社会上广泛开展劳动法规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群众的法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本理念”初探

刘莉

(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甘肃·兰州620100)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的资产和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资本,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是企业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本理念;考评体系

一、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供电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 市场化程度较低,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陈旧。因人设岗的现象较多, 人才资源难于盘活。虽然电力行业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但由于电力工种的特殊性, 从管理的内容到方式、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上, 管理中还处处体现以事为中心、以物为中心, 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来管理, 在职务升迁、职称评聘等方面, 不是公正、公平、公开地进行, 而是存在

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进一步提高女职工的法律素养。有关部门应该尽最大努力, 充分动员广播、电视、网络等公众媒体加入到普法宣传工作中去, 让《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具体规章条款被广大职工熟知。其中, 女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 更应该成为女职工维权的领军人物, 面对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不能忍气吞声, 息事宁人, 而应该掌握伸张正义的工具,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二) 推动维权法治化进程, 实现依法维权

一是要努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建议立法部门进一步表明规范妇女保护工作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利及特殊利益的决心, 从法律上明确界定就业歧视行为, 并针对性的提出评定标准及惩罚措施, 对敢于以身试法的违法主体严肃处理。二是要修改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根据经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 修订和完善《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 弥补法律漏洞。如在充分考虑女职工意愿的前提下实现男女同龄退休。三是要加大执法力度, 防范和惩处性别歧视行为等男女职工不平等待遇。建立健全监督机构和检查机制, 及时发现、处理与女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

(三) 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

女职工要争得平等发展空间及更多的机遇和利益, 最重要的是靠自己。首先, 女职工要爱岗敬业。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来才是实力最关键的佐证。其次, 女职工要把握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专业技能, 拓展发展空间, 把自己打造成知识型人才, 增强业务本领和竞争能力。三是要积极着资历和关系的要求, 没有经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

(一)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很多电力系统某些领导“重安全生产, 轻企业管理”的意识仍然存在, 忽视人力资源建设, 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行动上缺乏动力。认识上的不足必然导致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 出现一些消极的行为。有的企业领导虽然意识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的重要性,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解, 如

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文体娱乐活动, 培养团队意识, 增强身体素质。就女教师的发展而言, 女教师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一方面提高自我知识水平和内在涵养, 正确地调剂心情, 提升自我;另一方面, 学法、懂法、用法, 勇于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女教师还应给自己设计长短期目标, 做好职业规划, 提高自己的独立性。

(四)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工会应该建立专门的女职工组织来维护广大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首先, 女职工组织要明确自己的基本职责, 积极代表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强化责任意识。二是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女职工关心的问题, 了解她们的维权需求。三是要争取得到领导的支持, 并切实加强与不同部门的协作沟通, 借助公共力量和资源, 为女职工维权铺路。此外, 还要设置专门的岗位负责女职工的权益保护工作, 帮助女职工在特殊时期调换合适的工作岗位, 使特殊利益保护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亚平.女职工劳动权益维护[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0.

[2]苏玮.新形势下女职工劳动保护现状及对策[J].学术纵横, 2011, (8) .

[3]王泽香.如何扎实推进工会女职工维权工作[J].经济与法, 2012, (7) .

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篇5

甲方 乙方

企业名称: 工会委员会名称:

经济性质: 女职工人数:

企业法定代表人: 企业工会主席:

协商首席代表: 工会首席代表:(工会主席)

代表人数: 女职工代表人数:

根据《公司法》、《劳动法》、《工会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集体协商同意,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 企业女职工委员会在工会领导下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必须对其工作予以支持。

第二条 企业支持工会女职工组织参与民主管理,职代会代表中女代表人数与企业女职工比例相适应,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代表参与单位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全过程。女职工人数较多的单位董事会、监事会、劳调会中要有女性代表参加。

第三条 企业女职工委员会必须在党委、工会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下,围绕企业发展、提高女职工队伍素质,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和自我达标活动,组织女职工在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第四条 企业与女职工建立劳动关系时,双方必须订立劳动合同,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第五条 企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工资;不得终止或解除其劳动合同。

第六条 企业在组织职工进修、业务学习、岗位培训、出国考察、挂职锻炼时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女职工参加。凡经企业培养(进修、培训、出国考察)的女职工须与企业签订培训、出国的相关协议,必须认真履约,如有违约,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七条 广大女职工要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爱岗敬业、爱厂如家,钻研技术、力求创新、遵纪守法,自觉执行企业规章制度,树立良好形象,维护企业声誉。第八条 企业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和企业实际设立女工卫生室等女职工保护设施,每月发放女职工卫生用品或补贴,标准为: 第九条 企业按规定每年对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女职工进行健康检查,每一年对女职工普查一次妇女病,普查妇女病按公假处理。做好女职工防治妇女病工作。

第十条 企业女职工委员会要配合协助企业行政,通过讲座、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宣传妇女病防治以及女职工保健等知识,增强女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广大女职工应积极参与,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一条 企业应严格执行劳动部颁发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第十二条 企业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女职工生育保险费,并按规定落实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有义务遵守《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政策。

第十三条 对已婚未孕、怀孕和哺乳期的女职工,企业应将其暂时调离有毒有害工种。对从事高处、低温、冷水、野外流动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的女职工,在月经期间,单位对其暂时调整安排其他工作,或给予公假一至二天。

第十四条 对怀孕的女职工,不得安排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二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岗位的,根据医疗单位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工作。第十五条 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算作劳动时间,并扣除相应的劳动定额。单位不按病、事假、旷工处理。

第十六条 对怀孕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给予工间休息一小时,并扣除相应的劳动定额。上班确有困难者,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提前休产前假六十天。休假期间,其工资不低于百分之八十。

第十七条 女职工达到晚婚年龄依法登记结婚的初婚夫妻,婚假增加到13天。女职工生育给予产假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符合晚育年龄的女职工产假增加四个月(含产前假)。

第十八条 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二次哺乳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多胞胎生育者,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并扣除相应的劳动定额。婴儿满一周岁后,经市及所辖市、区级医疗单位确诊为体弱儿的,可适当延长哺乳期,但最多不超过一个月。第十九条 女职工在哺乳期间,上班有困难者,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休六个月的哺乳假,其工资不低于百分之八十。女职工按规享受的产前假、产假、哺乳假作为出勤,不影响其晋升工资。

第二十条 怀孕三个月以内流产的女职工,根据医疗单位证明,给予二十天至三十天的产假;怀孕满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流产的女职工,给予产假四十二天;七个月以上,产假九十天。产假期满恢复工作时,允许有一至二周的时间逐步恢复原定额的工作量。放置宫内节育器,休息2天。重体力劳动者,术后一周内不作重体力劳动。第二十一条 企业集体合同检查监督小组有女职工委员会代表参加,对协议履行情况每一年进行检查和监督,每年至少一次将协议履行情况与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同时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二十二条 双方因履行本协议而发生争议,首先由协议书双方协商解决,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请求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进行协调,如协调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第二十三条 双方约定的其他条款 第二十四条 本协议为企业集体合同附件,如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时,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第二十五条 本协议有效期为 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企业法人代表签字: 工会首席代表签名:(工会主席)

企业盖章: 工会盖章:

女职工权益保护 篇6

关键词:女职工劳动权益对策

当今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个性的解放,大多数女性都承担着家庭、工作和生活的重担,许多女性的压力并不比男性轻松。但是,在女性工作中,虽然女职工的数量不断增多,就业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不断加大,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却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尤其女性会经历怀孕、待产、坐月子这三个阶段,因此常常会被调换到冷门的岗位或者直接降薪等问题,侵害了女性职工的劳动权益,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寻求方法解决此类不公平的现象,最大限度地争取女性的职工权益,保障女性工作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成熟环境。

一、女职工劳动权益的现状

我国自1992年正式颁布《妇女权益保障法》来保障女职工的权益,自此,全国人大、国务院出台了多部相关法律,制定了多项行政法规来补充《妇女权益保障法》,各个地方也结合实际制定了许多地方性法规来维护女性的地位和权益,争取在各个方面都能覆盖到女性权益方面的问题。我国有关女性劳动权益、地位的问题已经从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地方性条例等得到了全方位的保障,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男女平等和社会稳定。

但是,近几年女性职工维权的法律案例持高不下,女性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也比较广泛。经调查发现,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女性劳动权益的保障比较到位,而且她们的学历和综合素质较高,对于女性维权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类女性权益受到侵害的方面主要集中在就业门槛、就业岗位、晋升等方面的不公平,没有受到与男性的同等待遇。而在私营、民营等企业的女职工,其学历与综合素质较低,维权意识薄弱,在各方面都有类似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其情形也比较复杂。这说明,针对女性职工权益保障和妇女维权的各项法律法规在实际社会的落实上面存在着许多问题。[1]

二、我国女职工劳动权益受侵害的表现

1. 职业性别受到的歧视在很多公司都会发现类似的规律,一般企业的主管、经理,政府的高层人员、高级技术员等绝大多数为男性,企业的接待、服务人员,政府的辅助人员、内勤人员等绝大多数为女性,也加剧了男女收入的差异。固然男性在很多方面的适应能力比女性的平均水平较强,但是,企业的性别隔离才是加剧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企业培训、对外接见等多方面男性得到锻炼的机会都比女性要高。而且,很多企业领导已经形成了对女性歧视的习惯,在考虑人选的时候已经在脑海里单方面的形成了女性不合适,做不到的观念。

2. 就业性别受到的歧视虽然现在女性的就业、创业机会不断增加,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还是存在许多男女不平等的情况。在许多招聘会上不只有经验要求,很多都会注明只限男性,即使没有特别要求,在招聘时也会首先考虑男性。而且女职工在和企业签劳动合同协议时,很多企业都会避开怀孕期、生产期、哺乳期三个阶段的问题,很多女职工在经历这三个阶段之后都会被调离到其他非核心岗位,离开许多工作项目。

3.劳动保护权受到侵害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减少企业成本不顾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很多女职工由于技术水平和学历较低,忍耐力较好,细心程度较高等原因都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在皮革加工、制鞋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环境和卫生水平都比较落后,很多企业负责人没有及时处理好工作环境并对员工隐瞒其存在的危害,而且没有对员工提供防护衣物,因而很多女职工的健康受到了伤害,但是很多企业对于女职工的医疗不问不管,也不给与补偿,女职工自身的维权意识也很薄弱,因而自身的健康权没有得到尊重。[2]

三、保障女职工劳动权益的措施

1.利用公会、妇联等组织维护女职工的权益。工会对行业的情况有比较熟悉的了解,有一定的话语权,因而比妇女组织的维权更具有优势。当女性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被侵害时,工会如果认为协议不公正,应主动帮助女性职工申请仲裁或者诉讼。在很多西方国家,当女职工与企业因为劳资、权益等引起争议时,工会和妇联组织等都会积极主动站起来维护女性权益,甚至有的比职工还要迅速主动。反观我国,工会却在很多地方都没有真正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没能够切实地站起来帮助女职工维护自己的权益。因而,我国必须真正重视工会、妇联等组织,完善其机制,为其权利的发挥扫清障碍。

2.大力提高女职工维权的法律意识。现在很多女性职工的学历较低,对法律方面的知识也不关心,了解,因而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利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大力运用电视、广告等传媒方式,利用传媒覆盖领域广、宣传对象多、渗透力强等特点,将女性职工的法律权益积极扩散出去,在女性职工较为集中的行业开展法律知识宣传讲座等,争取让所有女性员工都了解《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主要内容,了解自己劳动权益的基本内容,懂得在自己的勞动权益受侵害时主动利用法律的武器积极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在社会中形成针对妇女维权的社会舆论,将一些侵害妇女权益的企业的管理人员曝光,受到道德上的强烈谴责,避免让更多女性进入这类企业。

3.完善女性生育方面的法律。针对女性在怀孕期、生产期、哺乳期受到权益侵害的严重现象,在现行社会健全生育保险制度,保护女性在“三期”的权益很有必要。从制度上要求企业按比例抽取一定的女性职工保护费用来支付经历“三期”女性的工资性和福利性支出。虽然国务院也颁布了针对女性生育保险的相关办法,许多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地方上却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女性的权益也就没有得到很好地保障。如果女性在“三期”的权益一直得不到改善,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晚育和人口老龄化,女性的市场竞争力也将会一直降低。因而,针对生育保险法,国家和政府必须加大力度从法律和落实上双重保护女性权益得到落实。[3]

四、结论

当前,职业女强人越来越多,女职工的数量也大幅增长,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因而,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女职工权益的保障。政府应努力为女职工创造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让女职工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国家也应针对男女不平等的就业现状,加大对女性职工的保护力度,通过立法从根本上保障女性的劳动权益。女职工自身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和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维权能力,自己敢于站出去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余志云.关注女职工权益,打造女职工成长摇篮[J].经营管理者,2014(4).

[2]邓聪.我国女职工劳动权益保障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2).

化工企业女职工权益维护探讨 篇7

关键词:化工企业,工会,女职工,权益维护

女职工是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力量。与男职工相比,女职工具有特殊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在适应化工企业生产环境方面相对困难。女职工在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还要承担比男职工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负担[1]。因此,女职工权益维护工作具有其复杂性及特殊性。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以及企业间竞争加剧,企业女职工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作为职工利益代表的化工企业工会组织,如何正确分析女职工维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新时期下有效开展女职工权益维护工作,是一项值得思考与探讨的命题。

1化工企业中女工权益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1.1 男女职工权益不对等,男女比例失衡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不少企业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在招收员工时一般秉承“男士优先”的原则,对女职工的招工条件比较苛刻。即使招收了女职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也尽量规避女工劳动保护方面的条款, 使女工特殊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在一些私营企业,女职工怀孕离岗现象比较常见,很多女工担心失去工作岗位而在婚期、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不敢请假,产假期间也不能享受到应有的工资待遇等[2]。有些企业甚至采取不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方法,来达到不履行企业义务的目的。

我国宪法规定企业男女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但很多企业重男轻女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与男职工相比,女职工下岗人数偏多,“内退”年龄偏低,下岗再就业比例偏低[3]。在职工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与企业经营及生产决策相关的各级机构中,女职工代表比例偏少。导致女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评议监督权很难落到实处。男女职工议事力量失衡,使女职工在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技术革新以及经营决策等活动中势单力薄,也就无法保证男女职工权益在企业中实现基本平等。

1.2 女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化工企业的生产原料多为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存在危险因素,对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较高。而由于社会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原因,目前企业相当一部分女职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在自我保护意识、自身学习及业务能力等方面与男职工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减员增效,在改革过程中出台和实施机构调整、人员精简、转岗分流、竞争上岗等措施。这些改革措施使企业职工在资源获取、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增多的同时,也对许多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差、安于现状的女职工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工作岗位不稳定导致这部分女职工思想不稳定,对自己、对单位、对社会缺乏信心[4]。

2 化工企业女职工权益维护的相关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女工维权及自我保护意识

企业工会是女工权益的代言人。企业改革过程中,女工的群体利益分化加剧,维护女职工权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工会应该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女职工知晓《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法规内容。各级工会组织应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女职工学法、懂法、用法,提高女职工依法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5]。例如,工会可以通过编写《女职工维权手册》,将有关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浓缩到手册中。并将手册发放给每一位女职工,便于女职工学习、维权。也可以建立女职工维权服务中心,为女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参与女职工与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协助开展女职工权益维护方面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普及等工作[6]。

工会要努力增强女工的参政议政意识。比如积极鼓励女职工参选职工代表,努力培养女职工的企业主人翁精神。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应该保证女工的比例,对女工的提案要足够重视,以激发女工的参政意识和能力。同时,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等重大决策执行时要保证女工代表参与并监督提案的贯彻执行。在女职工的提拔使用、评比先进、同工同酬、福利待遇等方面,工会应督促企业做到一视同仁,努力消除性别歧视[7]。

工会应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调,针对女职工生理特点制定特殊保护措施,做好女职工特殊权益维护工作。例如,在女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督促企业将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职业危害因素以及受到的职业伤害写入合同,并约定危害补助形式及提供防护措施。对处于孕期的女职工安排劳动强度较小的工作,保证孕期女工正常上岗;对于需要倒班的工作岗位,在安排夜班时不将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工列入;为女工办理生育保险,休产假时不按缺勤处理[8]。此外,工会可以利用“三.八”妇女节等特殊节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并定期组织女工进行体检,提高女工自我保健意识。

2.2 加强女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女工综合素质

企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不断提高女职工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认真、细心等方面的优势,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女职工权益要得到根本维护,不能仅靠外力支持,更有赖于女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

针对部分女工只注重眼前利益,对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不强烈的现状,工会组织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多种业务培训方式,激发女工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全面提升女职工业务素质。企业中往往存在女职工技术素质不平衡的现状,仅靠业务培训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采取“一对一帮扶”等措施,使女职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女职工在工作、学习等方面取得成绩,应进行及时表彰、鼓励,把提高素质变为广大女职工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行动。

工会组织应该根据女工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一些女工乐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如健美操、跳绳、羽毛球等比赛活动。开展活动时,应坚持活动与趣味相结合,培训与健身相结合,组织与自愿相结合,工作与业余相结合的原则,使得参加活动的女职工在提升素质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7]。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不但能丰富女工业余文化生活,还能拉近女工之间的距离,提高女工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工会女工工作更具感召力。

3 结 语

女职工是化工企业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与男职工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工会组织作为企业与职工的沟通桥梁,应该客观认识女职工权益维护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女工工作规章制度,采取加大宣传、正面引导等措施,努力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使其更好地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苏秀清.企业发展中女工工作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14):78,81.

[2]曹勇兰.对野外流动施工企业女工工作的探讨[J].甘肃农业,2012(11):9-10.

[3]赵冰心.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探讨[J].现代营销,2012(4):129.

[4]高玉波.关于新时期企业女工素质提升的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3):197.

[5]周真.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工会女职工组织工作及其重要性[J].才智,2012(21):260.

[6]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女职工权益[J].中国工运,2012(3):21-22.

[7]张菁欣.办好女职工学校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30-131.

关于工会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思考 篇8

一、女职工维权过程中的问题

近年来, 全总和各级工会组织都陆续对女职工维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着重从源头加强女职工权益的维护, 积极推动立法部门把维护女职工权益纳入立法中统筹解决, 修订版《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规定为女职工维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在女职工维权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女职工整体素质普遍不高, 很难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相协调。全总的调查显示, 我国女职工的主体仍然是文化程度分布于初中、中专及高中的女职工, 没有技术等级的女职工的比例比男职工高14.6%, 特别是女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单一、文化素质很低, 集中分布于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岗位和企业;在高技能行业中, 技术水平高、具备创新性素质的女职工更是极度匮乏。

二是部分困难女职工家庭生活负担沉重。截止2011年3月, 全国已建档的困难女职工达到149万, 占困难职工总数的34%, 单亲困难女职工28.5万, 占困难女职工的19%。这部分女职工的年龄偏大, 年少时缺乏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 工作岗位不稳定、收入很低, 现在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子女, 家庭负担沉重, 生活压力巨大。

三是女职工特殊时期的待遇政策落实不力。具体表现为:部分女职工产前检查费用、生育医疗费用不能报销;部分女职工产假期间不能领到工资或生育津贴;在哺乳期不能享受每天一小时的哺乳时间;部分女职工不能享受国家法律规定的90天产假;部分女职工在孕期、哺乳期还不得不从事对身体有害的的工作。此外, 女职工在特殊时期还会面临被单方终止合同的压力。

四是用工制度不规范, 用工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很多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在签订用工合同时, 对女职工的工作条件、工作时间、生育待遇等涉及到其切身利益的条款表述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而处在弱势地位的女职工不能够平等协商涉及自身利益的合同条款。还有企业使用女职工“最佳年龄段”现象比较突出, “4050”人员就比较难获得就业机会。在同等条件下, 女职工获得工作机会的概率要小于男职工。

五是女职工劳动条件、工作时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小规模的劳动密集的企业, 如制鞋、箱包等企业存在着劳动条件较差、工作地点有毒物质超标、事故隐患较多等问题, 这些都会对女职工的人身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有些私营企业采取六天工作制, 工作量偏高, 日工作时间超过八小时, 部分孕期女职工也不例外, 长时间、超负荷的劳动损害了女职工的身心健康。

二、完善女职工维权的对策建议

一是积极参与立法, 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立法对维护女职工权益的作用不言而喻, 作为基层单位, 各级工会必须积极参与相关法律、政策的修改制定,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 掌握女职工维权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如生育保险普及、下岗职工就业等, 为立法部分的工作提供现实依据, 推动立法部门将涉及女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内容纳入立法工作中。

二是工会要以职代会为主渠道, 充分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条件和社会监督机制, 在制度层面维护女职工的权益。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依照实际情况实际对待的原则, 针对女职工比较关注的就业机会、工资福利、安全保护、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热点话题签订不同特点的集体合同。指导企业女职工、女工组织与单位搞好民主协商与对话, 优化平等协商机制, 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 解决女职工的实际困难、维护女职工群体的特殊权益。

三是以普及签订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为契机, 强化维权机制建设, 增强女职工维权力度。

各级工会应该指导企业女职工签订合同, 给他们提供帮助, 完善集体合同内容, 将保护女职工特殊权益的条文纳入其中。基层工会必须以改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女职工, 特别是下岗女职工、单亲特困女职工的特殊权益, 如生育、特殊保护等为工作重点, 切实维护女职工权益。

四是开展各种救助活动, 维护女职工权益。工会组织可以通过提供就业信息、实施再就业技能培训等活动, 帮助下岗女职工实现再就业。此外, 工会组织可通过举办送温暖、助学工程等活动, 提高困难女职工生活质量、解决子女受教育问题。

五是通过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女职工维权。工会组织可以把《妇女权益保护法》、《工会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条文作为普法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事实证明, 普法宣传确实提高了女职工的依法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作为个体来说, 女职工自身也要加强学习, 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本领。

参考文献

[1]江惠君:《金融危机下工会加强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思考》, 《工会理论研》, 2009年第3期。

[2]史鹏翔、康巧玲:《维护女职工权益工会要发挥作用》, 《中国贸易报》, 2008年12月25日。

女职工权益保护 篇9

一、建立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机制, 通过制度维护

工会女职工组织是女职工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和维护者。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维权机制的建立是维护女职工权益的基础。

一是建立和完善女职工委员会的参政议政机制, 在有关的机构和会议中有女职工委员会的代表参加, 充分反映女职工的呼声, 代表女职工的利益。二是建立和完善女职工委员会参与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机制, 努力将女职工特殊权益的具体内容纳入集体合同中, 加强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 确保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不受侵害。三是建立和完善女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 积极探索法律赋予女职工的政治权利和民主权利。

二、参与涉及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 注重源头维护

涉及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比较全面反映和符合女职工的利益要求, 若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贯彻落实, 就会使女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因此, 工会女职工组织参与涉及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 从源头上维护女职工的权益尤为重要。

工会女职工组织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 加强女职工权益的调查研究工作, 针对每一个时期女职工权益的特点和女职工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 为党和政府修改、制定有利于女职工权益的政策提供立法建议和依据, 推动党和政府出台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新政策, 并且尽量做到全面, 不留空白点。

三、加强法律宣传和法律监督力度, 坚持依法维护

如果说从源头上参与涉及女职工权益的立法和政策制定, 是维护女职工权益的基础, 那么, 这些法律法规能否付诸实施, 则是维护女职工权益的关键。因此, 加大有关女职工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监督力度, 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提高守法和执法的自觉性至关重要。

首先, 要加大有关女职工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增强社会、企业和女职工的法律意识。对女职工而言, 也需要对她们进行法律宣传。许多女职工的法律意识淡薄, 导致在不自觉状态下撞入法律禁区而招致行政的处罚。有的对自身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权益不清楚, 在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 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因而有必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 提高她们自我维护能力。

其次, 要加大法律监督力度, 保证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全面落实。工会女职工组织要积极配合劳动行政部门和权益主管部门, 通过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 对企业遵守劳动法律, 特别是在目前较为突出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和集体合同中有关女职工权益的条款的履行情况, 进行有组织地监督, 力求有法必依, 有章必循, 确保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全面落实。

四、提高女职工自身素质, 实现自我维护

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更离不开女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女职工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不加强学习, 不努力提高技能, 不去开拓自己的视野, 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就不能很好地行使法律赋予的劳动权利、参政议政权利、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家庭生活的权利。依靠组织的关心, 法律的保护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必须依靠自己主观的努力, 实现自我维护。因此, 工会女职工组织要把提高女职工自身素质作为根本大计来抓, 赋予女职工自我维护和实现权益的能力, 帮助女职工从弱者变成强者。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 教育女职工抓紧业余时间, 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钻研业务技术, 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积极参加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 提高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 变“一技之长”为“多技多长”、变“单打一”为“多面手”。让女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 不斤斤计较。

女职工权益保护 篇10

关键词:妇女权益保障,环卫女职工,幸福感

作为环卫队伍中构成的主体部分——环卫女职工, 长年累月起早贪黑、清扫街巷, 从事为城市“梳妆打扮”等劳务作业。她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城市的洁净和市民的舒适。然而, 由于收入、福利待遇低下以及生理上的特殊性和心理上的柔弱性等因素, 造成了环卫女职工在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加之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思想追求和理念, 也发生了变化的同时, 社会却忽略了各种新的因素对于城市环卫女工的生存和心理造成的不利影响, 严重危及城市的发展前景。作为一名环卫工作者, 笔者认为, 环卫女职工的生存质量应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和保护, 要从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与环卫女性切身利益相关的权益入手, 在工作和生活中切实保障其享受到的合法权益, 以此提高环卫行业女性的幸福感。

一、当前环卫行业女职工维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个别部门对妇女权益保障认识不够到位, 把维权工作看作是“软指标”, 忽视维权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维权工作还留有死角、存在盲点, 有时仅停留在领导书面汇报材料上, 没有动真格、抓落实,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环卫女职工受到人身伤害事件时有发生。

环卫事业是一项服务性事业, 然而社会上许多人对环卫事业知之甚少, 缺少必要的理解和行业认同。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媒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各种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环卫工作, 展示了广大环卫工作者在平凡岗位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但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会发现, 部分市民世俗观念严重, 对环卫工人存在着偏见和歧视。认为环卫工作是一种身份低下的工作, 这种思想长久以来在许多人心里已根深蒂固, 形成共识。环卫女工制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时, 常常遭遇到素质低下的市民侮辱、谩骂和殴打。据中原网报道, 2012年5月“郑州一环卫女工被跑车恶男当街按倒挥拳猛打”, 该环卫女工只因制止“跑车男”从车内乱扔卫生纸的行为, 就遭此毒手。此外, 环卫女工在马路单独作业时, 遭受车辆挫伤、致残甚至身亡事件也时有发生。据报道, 2012年2月山西临汾环卫女工扫街遇车祸身亡引发数千人追悼。以上类似事件, 不胜枚举。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 环卫女工弱势地位依然没有改变, 苦脏累险的行业性质不仅得不到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平等对待的权利, 而且严重制约了其人身安全感。

(二) 环卫女职工的日常健康服务落实不到位。

环卫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环卫女工们一年365天, 天天都须凌晨三点多起床, 每天的早饭都得在外面吃。而环卫女工的工资标准一直执行的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目前扣除养老金等, 每月拿到手的只有七八百元, “平均下来, 一天就20多元的收入, 每天我们早上扫得最多的就是早餐摊点, 但要在那里花四五元吃早饭, 没人会舍得。”早餐不按时吃或者吃不好甚至不吃造成了环卫女工大多患有胃病。除此之外, 由于长时间与垃圾、粪便打交道, 与尾气、噪音相伴随, 工作环境对环卫女工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尤其是肩周炎、腰肌劳损以及肺部系统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已成为环卫女工的职业病, 时时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大部分地区的环卫一线妇女日常体检内容, 只局限于孕检, 而含有生殖系统检查、心肺功能、子宫B超、乳腺彩超等与女性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普查项目, 享受不到免费健康体检, 更谈不上法定的四期 (孕期、产期、哺乳期、经期) 保护, 给环卫女工在繁忙的工作中增加了健康顾虑, 使她们找不到工作和生活的舒适感。

(三) 环卫女职工的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失调。

受用工体制制约, 部分单位只与环卫女工签订雇佣合同, 未签订劳动合同, 更未签订载有参加社保、定期体检、带薪休假及女职工特殊保护等内容的专项权益集体合同。由于环卫工种的特殊性, 每天起早、睡晚, 很多工人为了不失去岗位, 很多年、节等法定假日都没法回家团圆, 全国各地市环卫行业职工女性比例普遍高于男性, 所以环卫女工长期难以和家人团聚, 享受不到正常家庭的关心和温暖, 在现实面前, 能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逐渐成为一种奢望。以上现状导致一些环卫女工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工人所具备的保障。据报道, 山西太原60岁环卫女工工作14年, 盼不来养老保险。2013年1月因为脚部受伤, 单位只报销了意外伤害险40元医药费。种种现实的无奈, 使她们只是为了生存而生活, 虽然从事这门行业, 但是没有归属感。与此同时, 环卫人员工资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特别是近几年来更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有些环卫女工社会保险交纳情况也不理想, 养老、医疗、意外保险仍得不到有效落实, 作业安全培训、休息休假等权利也享受不到,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她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做好环卫女职工权益保障的对策措施

众所周知, 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 尤其是环卫女职工, 她们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奉献精神, 为城市的洁净美丽作出了积极贡献。针对以上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 当前, 维护好环卫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消除歧视、不公正现象, 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在全社会营造善待环卫女工、尊重环卫女工劳动成果、保障环卫女工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对于提升环卫女工的幸福感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结合工作实际, 现谈几点看法。

(一) 充分利用职代会维护环卫女职工的合法利益。

女职工代表作为职工代表的组成部分, 代表着绝大多数女职工的心声, 特别体现在妇女生育生理健康权、劳动保护权、安全卫生权等方面。女工委要注意争取环卫女职工代表的比例, 组织女代表积极参与职代会的各项议程和各种活动, 帮助环卫女代表提出有份量的、高水平的议案提案, 真实反映环卫女职工的心声。此外, 尽可能在薪酬制度改革、竞争上岗、女职工劳动保护、女职工生育费用报销等方面向环卫女职工倾斜。

(二) 全面推行环卫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要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为依据, 签定集体合同, 把维护环卫女职工基本利益和重大利益的事情通过合同的形式进行法律规范。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男女同工同酬, 女职工保险福利待遇、四期保护内容, 细化到劳动定额、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和卫生、职业技能培训、团体特病保险参保、补充保险和福利等方面, 使合同内容更全面, 可操作性更强, 更能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三) 着力提升环卫女职工综合素质。

工会作为职工之家, 要以一系列以女职工素质达标竞赛活动为载体, 为环卫女职工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要多学习和宣传与妇女权益有关的法律, 如《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通过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典型案例分析、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 使广大环卫女职工了解法律赋予自己的权益, 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益。要大力开展“十佳环卫工人、巾帼文明岗、五好文明家庭”等一系列评先树优活动, 形成广大女职工在政治上要求进步, 业务上刻苦钻研, 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的可喜局面。

(四) 建立健全环卫女职工维权监督保障机制。

女职工权益保护 篇11

答:李女的问题涉及我国农村土地政策以及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保护。关于土地延包,又称承包地延长承包期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文件指出“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

在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方面,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通知》规定,根据传统习俗,妇女出嫁后一般都在婆家生产和生活。因此,为了方便生产生活,妇女嫁入方所在村要优先解决其土地承包问题。在没有解决之前,出嫁妇女娘家所在村不得强行收回其原籍承包地。对于在开展延包工作之前嫁入的妇女,当地在开展延包时应分给嫁入妇女承包地。对于妇女嫁入时已经完成延包工作的,如当地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办法,应在“小调整”时统籌解决;如当地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则出嫁妇女原籍的承包土地应予以保留。不管采取什么办法,都要确保农村出嫁妇女有一份承包土地。同时,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对此,《农村土地承包法》也有相关规定。

因此,甲村强行收回李女承包地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在乙村未解决李女承包地的情况下,李女的原承包行为仍然合法有效。

律师 杨颖

高校工会与教职工权益保护 篇12

高校工会的职能和工会维权的内容分析

高校工会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维护教职工的权益。工会的维权职能是由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1952年制定的《工会法》规定了工会的四项职能,即维权、参与、建设和教育职能。随着社会经济和劳动关系的变化,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1952年的《工会法》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工会法对工会的职能加以明确的规定,就是明确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新《工会法》指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主要是指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职工享有的包括政治、经济、精神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利益的总和。江泽民也曾指出:“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本途径。”“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这段话也明确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内涵就是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精神文化权益和社会利益。

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益,主要体现在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活动中。宏观上是指国家进行总体分配时所涉及的政策;微观上是指具体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分配原则的制定,包括职工群众有享受劳动、工作、休息的权利,有享受参与工资奖金和津贴分配的权利,有享受集体福利设施、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的权利等。

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权益,主要是指维护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经济关系多元化,劳动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但是,不论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都不能削弱职工的民主权利。高校教职工具有知识层次高、民主意识强的特点,高校工会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就是要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权利的落实。

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主要是指保障教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人的需求,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应该得到满足。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教职工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对先进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必然会日益增强,精神文化品位必然进一步提高。因此,高校工会还应积极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尽力满足教职工的文化生活需求。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加强职工素质建设。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展科学、文化、技术学习竞赛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技术业务素质,使广大教职工都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维护教职工的社会权益,主要是组织和代表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保障职工在社会生活领域拥有的各项权益,享受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与保障。高校教职工应该有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及社会保险等社会福利的权利。

在高校教职工中,高中级知识分子占很大的比例,作为高校工会应根据其特点,结合实际不断研究、探索两大维权机制的实施,切实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的具体利益。

高校工会维权的制度建设与机制

加强工会维权工作,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十分重要。但要落实到实处,还需制度与机制的保障。高校与企业及社会上其他组织不同,彼此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那么如何才能加强高校的工会维权的制度与机制呢?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高校工会维权的制度建设与机制建设的问题。

建立健全工会宏观参与机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源头保护,也就是高校工会组织参与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上维护教职工权益。工会只有从源头上参与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才能切实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源头维权的力度取决于源头参与机制是否健全。只要在高校依法建立和完善工会源头参与机制,强化源头维权力度,在学校研究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特别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时,都有工会参与,充分听取工会的意见,才能使广大教职工的利益要求及时进入高校领导的决策过程,真正落实教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教职工的权益。

建立健全职工民主管理机制。就是教职工通过教代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任务。这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制度。2001年新修订的《工会法》指出,“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高校工会要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发挥维护作用,就应当进一步加强“教代会”的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教代会自身的内容、程序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教代会的权力性制度建设,界定教代会的职权与学校其他权力形式的关系,形成和谐的权力运行机制。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应听取教代会的意见,应提交教代会探讨通过。

校务公开是学校党政领导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学校重大决策和涉及校务管理、教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向全体教职工公开。推进校务公开是依法治校,把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最大限度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形式,也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学校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好方法。

建立健全基层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就是用新的劳动人事制度来促进人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多种机遇和广阔的空间。随着高校全面改革的深化,人事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铁饭碗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灵活的用人制度。教职工个人在自主择业的同时,也面对着被用人单位选择的挑战,因而人人都有待岗、下岗、甚至失业的可能。工会既然是职工的代表,最大的责任和最重要的维权,首当其冲是职工的劳动权利。为此,工会必须参加聘任制方案的制定,保证双方不能任意改变和终止劳动关系;在指导教职工与学校签订聘任制合同的同时,参与公平、公开、公正的聘任制过程的全程监督;工会在参与制定聘任制的同时,也应该建立起劳动关系仲裁和协调机制,既要维护全校的改革的全局利益,也要维护教职工个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学校的各项改革和谐、持续的发展。

建立健全依法维权的机制。就是维权活动应当遵守法定的程序,利用法律手段来进行。要把维权工作纳入规范、制度和法制的轨道,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强化维权机制的建设,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在许多法律、法规中都作了明确规定,比如《工会法》《劳动法》《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都为维护教职工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工会维权职能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高校工会要依法维护教职工群众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还要建立法律援助机制。教职工的权益既有精神方面的,又有物质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广泛,所涉及的法律法规门类繁多。工会干部大都不是法律问题专家和律师,很难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这就有必要在工会建立起法律援助机制。可以在工会设置法律咨询小组,或者在工会内部配置兼职或专职的法律顾问,为工会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提供帮助,也同时为教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树立以人为本的维权理念,努力提高工会维权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以人为本已成为政府施政的新的理念。温家宝同志指出:“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社会组织一部分的高校当然也不例外。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是工会积极维护教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落实在高校工会维权中,就是努力维护教职工的四项权利: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以知情权为基础,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以参与权为保障,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以管理权为依托,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以监督权为手段,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最终又总是通过工会干部的努力来实现的,而高校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又决定了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难度,这就要求工会干部既要确立敢于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信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以适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的要求,同时面对复杂的具体情况,又要注意讲究工作艺术,善于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当前在提高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上应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首先,要加强对高校工会维权工作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新形势下工会维权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高校工会要根据新形势下工会维权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工会维权工作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如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宏观经济社会政策和微观经济运行问题的研究;对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对职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及民主权利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对工会维权机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职工队伍和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对国外工会维权经验与做法的比较研究等等。通过理论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与规律,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工会的维权理论,增强工会维权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指导和推动维权实践。

其次,要推进工会干部维权能力建设。高校虽说是知识分子聚集、文化层次较高的场所,但工会工作需要有对相关法律、法规掌握较熟练的人来做,毕竟工会工作与一般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又不同。而现实中,工会干部又大都缺乏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这就要按照把工会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培养成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协调劳动关系专家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群众概念牢固、业务能力过硬、工作作风严谨、精神状态振奋的工会干部队伍。从另一角度讲,工会工作在高校整体工作中又处于从属的地位,一般又要求其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配合高校的党政工作的开展和进行。这就导致工会工作往往不被重视,因此,工会干部应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切实配强、配好工会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人;加大对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把更多工会干部培养成为熟悉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建设一支专兼聘相结合的工会工作者队伍,多渠道的选拔、储存、使用工会各类人才。只有通过努力推进工会干部维权能力建设,才能积极有效的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计算机实验机房下一篇:构建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