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间歇期(精选4篇)
化疗间歇期 篇1
患者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化疗后, 需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下一阶段化疗, 此间隔期称为化疗间歇期, 化疗间歇期一般为3~4周。患者如能在化疗间歇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进行自我保护、增强应对疾病反应的能力, 可为下一阶段的化疗打下良好基础。针对不遵医行为产生的因素, 从人性化护理出发,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可提高患者的承受力和应对力;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有关化疗知识的健康教育, 可提高患者配合度。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确诊为恶性肿瘤首次化疗患者160人, 其中男91人, 女69人, 年龄21~75岁, 平均56.5岁。农民86人, 工人43人, 干部26人, 学生5人。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55人, 初中39人, 高中及以上66人。公费12人, 半公费 (享受医保) 118人, 自费30人。将2010年1—12月出院的80名患者设为对照组, 2011年1—11月出院的80名患者设为观察组。对观察组予以有效的护患沟通, 两组进行遵医行为和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2 方法
充分评估观察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生命体征等, 测试基本知识、遵医行为。根据患者不同反应和病情变化情况, 通过个性化的沟通和服务, 指导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做到以下几点。
2.1 定期复查, 遵医用药
因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化疗后5~7 d, 白细胞数量开始减少, 第14~21 d下降至最低点[1]。考虑患者的经济、生活需求、环境、家人的照顾等多种因素, 化疗间歇期大多数办理出院回家休养, 因此, 嘱咐其出院后每周监测血常规, 如白细胞低于3.0×109/L应引起重视, 如低于2.0×109/L, 应每2~3 d复查一次, 监测回升至正常为止。此外, 还应常规口服升白细胞药物, 如沙肝醇、利血生、地榆升白片等[1]。
2.2 合理饮食、休息
化疗后患者不同程度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造成营养摄入不足, 也因化疗致口腔溃疡造成进食困难, 恶性肿瘤的慢性消耗等因素造成营养失衡, 易致抵抗力下降。为患者讲述营养与疾病康复的关系, 鼓励患者进食, 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如鱼、肉、蛋、奶等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为主, 另加新鲜蔬菜、水果等,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告知患者休息不足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反应, 如疲乏、困倦、注意力分散, 甚至出现紧张、焦虑、急躁、易怒等情绪, 严重时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 导致身心疾病的出现。尤其在患病期间, 休息显得更为重要[2]。
2.3 合理锻炼, 预防感染
适当的运动可加速血液循环, 提高机体氧合能力, 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还可促进消化、预防便秘;缓解心理压力, 促进身心放松, 有助于睡眠[2]。鼓励患者合理锻炼, 散步适合于化疗间歇期的患者, 它可使人身体放松、心情愉悦、精神状态良好。一般来说早晚各1次, 每次以2 0~3 0 m in为宜;还可打太极拳, 做气功等, 禁止剧烈运动。居住环境要保持清洁, 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和人太多的地方, 如茶楼、棋牌室等[3], 防止交叉感染。
2.4 戒烟限酒
吸烟是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胃溃疡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因素。烟草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生物碱———尼古丁, 对人的神经细胞和中枢系统有兴奋和抑制作用, 毒性很大, 是吸烟致病的主要物质之一[2]。嗜好饮酒者, 长期大量饮酒可使食欲减退, 导致营养不良[2]。尤其恶性肿瘤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5 给予心理辅导, 使患者愉快配合治疗
化疗给患者带来种种不适, 加重精神压力。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下, 医疗费用高昂、经济负担沉重, 患者还需面临学业、工作、家庭等的压力问题, 这些非医疗问题也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应积极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讲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以及肿瘤化疗的常识, 使患者积极配合, 愉快地渡过化疗间歇期。
3 效果评价
3.1 遵医行为评价及满意率调查
根据相关文献[4,5]制定问卷调查表, 评价患者遵医行为。评价表由7个方面、2 0个项目组成, 即定期复查 (3条) 、遵医用药 (3条) 、合理饮食 (3条) 、合理休息 (3条) 、合理锻炼 (3条) 、预防感染 (3条) 、戒烟限酒 (2条) , 总分2 0分。采取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进行调查, 由调查者发放问卷, 被调查者对各个条目进行“是”或“否”单项选择。“是”为1分, “否”为0分。患者遵医行为评分在第二次化疗入院时根据自我感受对化疗间歇期的行为进行自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按我院统一制定的表格, 在第二次化疗住院时进行调查, 统计满意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1 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结果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总分及满意率比较见表2。
5 讨论
表2表明, 观察组遵医行为效果显著, 患者7方面的医嘱遵从行为、总分及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 1) 。说明该方法可避免患者对疾病本身、化疗的认识不足, 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医嘱的遵从率和满意度。
注:两组满意率比较, χ2=9.7 6
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不良反应。提高癌症患者化疗的依从性, 可增加患者对用药的耐受性和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6]。由于长期以来,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 把机械地执行医嘱和常规技术操作作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护理人员很少与患者交流沟通, 形成只关心疾病而不关心患者的工作模式[7]。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化疗间歇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可强化患者及其家属的认识, 增强治疗的信心, 能使患者按照医生的要求执行, 最后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转归, 护理干预的目的就是指导并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了解用药知识、自我保健知识, 使患者依从性提高, 从而增强患者对用药的耐受性和减轻药物的副作用[8]。在实际工作中,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反应, 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性, 使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掌握健康知识, 自觉遵从医嘱, 自愿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 从而达到帮助身体恢复, 提高治疗效果, 有效预防肿瘤复发, 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化疗间歇期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提高患者依从性、主动配合度, 减轻化疗反应, 使下一疗程的化疗如期进行, 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未开展健康教育的2010年1—12月的80名患者设为对照组, 将开展健康教育的2011年1—11月80名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遵医行为评分和满意度调查, 并评价效果。结果 通过个性化的护患沟通和教育后,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可改善护患关系, 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提高依从性, 有利于减轻化疗间歇期患者的不适, 增强其抗病能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使化疗顺利进行。
关键词:健康教育,化疗间歇期,遵医行为
参考文献
[1]庞振雄.大肠癌术后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 14 (7) :109-111.
[2]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张玉琴.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的社区护理[J].常州实用医学, 2011, 27 (1) :62-63.
[4]李如竹.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5]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基础篇) [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
[6]徐玉芳.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24) :117-121.
[7]刘丽敏.加强护患沟通有效提高护理质量[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10) :929.
[8]吴立新, 刘桂英, 单金花.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9) :25-26.
化疗间歇期 篇2
资料与方法
以2013年9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1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21~75岁,平均50.5岁,患者在进行PICC留置期间,患者共计进行5~8个化疗周期,间歇期2~3周,导管留置时间75~360 d,导管长度33~55 cm,平均44.9 cm;观察组中男66例,女40例,年龄23~75岁,平均50.1岁,患者在进行PICC留置期间,患者共计进行5~8个化疗周期,间歇期2~3周,导管留置时间在75~360 d,导管长度33~56 cm,平均44.7 c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化疗时长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对照组实施常规导管管理。对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网络维护,首先是建立网络化管理维护站点,成立相应的护理管理专家组,以医院为中心,与社区和乡镇医院建立维护网络站点[2],通过网络操作对感染防控做出相应的技术指导,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尤其在农村要做好维护点的建立[3];其次是对维护点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在获得专业资质后进行插管操作,从而采用多媒体讲座的方式进行培训,其内容涉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以及维护流程和封管冲管技术和换药术,然后做好PICC的维护记录,并且对患者进行静脉炎和感染的防控[4];然后是进行网络维护管理,首先建立患者的档案,然后进行档案和相关手册的完善,涉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以及联系电话等,同时对PICC置管相关信息和穿刺部位都有详细记录,患者在出院时要进行相应的置管维护,最后对成立的网络维护站点的患者相关档案进行详细记录[5]。对比管理前后患者的感染事件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应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3.7%(4/109),对照组感染发生率17.9%(19/106),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多次的化疗治疗,患者在化疗间期组需要保持PICC的存在性维护,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其发生比率也较高,同时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6]。在PICC维护期间实施网络维护管理则主要进行就近维护,目的在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109例进行肿瘤化疗的PICC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网格维护管理,其感染发生率3.7%(4/109),在实施网络维护管理前其感染发生率17.9%(19/106),实施网络维护管理后其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应用网络维护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网络维护管理在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10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在化疗治疗期间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应用网络维护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网络维护管理,肿瘤患者
参考文献
[1]王靖,李小勤,翟荣君,等.网络维护在降低化疗患者PICC置管间歇期感染中的作用[J].海南医学,2014,42(8):1242-1244.
[2]刘红,刘喜萍,丁载巧.家庭自我护理理念在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的临床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19):2779-2781.
[3]李晓妍,娄夏芳,黄影平,等.科室联动服务模式在化疗间歇期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98-99.
[4]郑艳,张庆庆,唐英,等.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出院患者健康管理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J].海南医学,2015,43(4):603-607.
[5]郑艳,胡玲,唐英,等.基于网络医疗平台健康管理对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患者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40(5):397-400.
化疗间歇期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大庆市第五医院收治的8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症状、X射线和血尿酸等指标检查确诊,均处于痛风间歇期,并且尿酸水平大于420μmol/L。对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男33例,女8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46.23±5.73)岁;治疗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31~56岁,平均年龄(46.78±6.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服药期间限制进食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同时停止服用其他治疗痛风的药物。对照组单独给予别嘌呤醇(国药准字H31020334)口服,50 mg/次,1次/d,若无不良反应,可每周递增50 mg,达到正常水平时不再增量,但每日服用量不可超过60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磺舒(国药准字H20058786)治疗,250 mg/次,2次/d,若无不良反应,1周后可增至500 mg/次。两组均治疗60 d,治疗结束后对比临床疗效。
1.3评估标准
通过检测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主要标准包括血尿酸下降值、降低百分率和总有效率。显著:治疗后血尿酸值降低百分率>25%或者血尿酸水平<420μmol/L;有效:治疗后血尿酸值降低百分率>15%但血尿酸水平仍>420μmol/L;无效:治疗后血尿酸值降低百分率<15%且血尿酸水平仍>420μmol/L。总有效率(%)=(显著例数+有效例数)/组内总例数。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经过60 d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04%,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尿酸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血尿酸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周围而引起的病损和炎症反应,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血尿酸增高、患病关节处红肿痛,关节变形,运动功能障碍等[2]。当患者处于痛风缓解期时,虽然没有上述临床症状,但高血尿酸症依旧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一旦诱因出现便有复发急性关节炎的可能[3]。因此,决不能因为没有任何症状而忽略痛风缓解期的治疗,在这一时期,应将治疗重点放在降低血尿酸水平上。
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外源性尿酸吸收过多以及内源性尿酸生成过量[3],另一方面是患者体内尿酸排泄受阻,有研究表明80%~85%的痛风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尿酸排泄过少。患者通过控制饮食可以减少外源性尿酸的摄入,而内源性尿酸生成过量是由于自身嘌呤代谢发生异常,它与尿酸排泄受阻一样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针对血尿酸升高的成因将血尿酸控制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其代表药物为别嘌呤醇,它是次黄嘌呤的同分异构体,能够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发挥其作用,使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不能利用该酶转化为尿酸,已达到降低尿酸的目的[4]。另一类是促尿酸排泄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肾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作用,包括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马隆等。丙磺舒是苯甲酸衍生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脂容性大,易吸收,能够在痛风缓解期控制高血尿酸症,其联合用药也被越来越多的进行临床研究[5,6,7]。
该研究主要观察丙磺舒联合别嘌呤醇对缓解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尿酸水平均有显著下降,对照组由治疗前的(680.24±78.53)μmol/L下降到(380.43±52.14)μmol/L,治疗组由治疗前的(684.37±75.42)μmol/L下降到(313.49±45.7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380.43±52.14)μmol/L的尿酸水平,治疗组(313.49±45.75)μmol/L的尿酸下降水平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95%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04%的总有效率(P<0.05)。研究发现,由于丙磺舒能够促进尿酸排泄,而别嘌呤醇可以抑制内源性尿酸合成,二者联合使用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更有效的治疗作用。这一结果与蒋健晖[8]等的研究结果一致,都证明了促尿酸排泄药物与别嘌呤醇联合使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但麦佩珊[9]结果显示单独使用苯溴马隆(总有效率93.3%)、别嘌呤醇(总有效率86.7%)以及二者联合用药(总有效率96.7%)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不同,我们分析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与患者个人体质以及别嘌呤醇联合用药的不同有关。总之,相较于单独使用别嘌呤醇,联合使用丙磺舒和别嘌呤醇能够更好的降低痛风稳定期患者血尿酸水平,提高患者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丙磺舒联合别嘌呤醇在痛风间歇期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整群选取大庆市第五医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8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处于痛风间歇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1例患者单独采用别嘌呤醇进行治疗,治疗组的40例患者应用丙磺舒联合别嘌呤醇进行治疗,并比较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血尿酸值。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78.04%,治疗组总有效率9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由(680.24±78.53)μmol/L下降到(380.43±52.14)μmol/L,治疗组血尿酸水平由(684.37±75.42)μmol/L下降到(313.49±45.75)μmol/L,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血尿酸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丙磺舒联合别嘌呤醇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充分降低了血尿酸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丙磺舒,别嘌呤醇,痛风间歇期
参考文献
[1]魏晓楠.非诺贝特和苯溴马隆联合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对比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7):108,110.
[2]周荣珍.秋水仙碱加别嘌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80例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7):5597-5598.
[3]辛雅雯,曾正英,陈国良.痛风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2,22(5):416-423.
[4]陈渊,李可大.痛风性关节炎诊疗简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6):176-179.
[5]胡瑜,陈浩凡.复方阿莫西林/丙磺舒胶囊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9):1178-1181,1193.
[6]王宇帅,宋幸辉,周佳立,等.丙磺舒对头孢噻呋的有利作用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3):87.
[7]吴显,李频,王友群.别嘌醇,丙磺舒以及两者联用对马兜铃酸肝肾损害保护作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2):6-8.
[8]蒋健晖,徐戟,王焕霞,等.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8下半月):759-760.
化疗间歇期 篇4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原因,护理
肿瘤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特别是恶性肿瘤, 对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化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可以通过外周静脉插入建立静脉通路, 导管可留置较长时间且在输注某些刺激性的药物时有充分的安全性, 不会对患者血管造成侵袭, 给化疗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高效的输液途径。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的时候需要多个疗程, 每个疗程结束后要回家休息一段时间, 这就导致部分患者出院期间出现各种并发症, 给医院和患者带来额外的负担[1]。为深入了解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出院后携带PICC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肿瘤治疗间歇期出院携带PICC患者30例, 设为对照组;另选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肿瘤治疗间歇期出院携带PICC患者30例, 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为中晚期肿瘤疾病, 接受诱导化疗留置PICC管。男15例, 女45例;年龄18岁~68岁, 平均年龄 (39.8±2.6) 岁。患者肿瘤类型:胃癌20例, 肺癌16例, 乳腺癌11例, 食管癌3例, 肠癌4例, 淋巴瘤6例。留置时间60 d~180 d, 平均留置时间为 (122.6±3.6) 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12月肿瘤患者出院后携带PICC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护理内容、护理不良事件内容以及相关因素。根据调查内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并于2012年开始执行。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风险管理。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为30.0%,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63.3%更具优越性,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静脉炎发生因素及护理
静脉炎是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出院后携带PICC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导致该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主要如下: (1) 置管血管为肘正中静脉, 该静脉的血管相对较为表浅。 (2) 在穿刺的时候, 送管速度太快导致血管内壁遭受损伤。 (3) 患者依从性不高在置管时肢体频繁活动。 (4) 送管时患者血管痉挛程度较为强烈, 导致导管出现频发的撞击和摩擦。在护理时需注意以下内容:在置管时应该选择贵要静脉, 贵要静脉的管径相对更粗更直且静脉瓣偏少, 可作为首选血管;穿刺过程中告诉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 通过沟通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避免因紧张引发血管痉挛[2]。
3.2 皮炎发生因素及护理
引发该并发症的原因如下: (1) 因思乐扣没有充分透气所引发。 (2) 相对于更换敷贴时间, 皮肤新陈代谢周期更长。 (3) 气候因素。护理对策如下:暂时停止使用思乐扣;对患者应用安尔碘消毒之后再使用酒精脱碘;夏天时如患者出汗严重则需要及时更换敷料;局部消毒之后使用皮炎平软膏, 之后再覆盖无菌纱布, 每间隔2 d更换1次[3]。
3.3 导管堵塞因素及护理
引发该并发症的原因如下: (1) 在封管时, 手法出现错误或者是冲管不够及时彻底; (2) 在置入PICC导管后, 局部血液的流速开始变缓, 另外血管内部因为导管的异物刺激导致血管出现收缩和痉挛, 容易引发导管堵塞, 增加血栓出现概率。护理对策:患者出院后每周冲管1次;化疗药物注射时应该用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4]。
3.4 血栓出现因素及护理
该并发症出现原因如下: (1) 既往存在脑血栓病史。 (2) 穿刺时遇到阻力, 或者因血管痉挛问题导致送管困难, 进而伤害血管内壁。护理对策:穿刺时尽可能做到一次到位, 防止因多次穿刺伤害血管内皮;置管之前要全面了解患者病史, 如有血栓病史者应谨慎使用PICC管留置。
3.5 脂肪液化出现因素及护理
脂肪液化主要好发于肥胖患者身上, 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 同时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护理对策:指导患者加强营养, 注意维生素B还有蛋白质的补充, 以加快伤口愈合速度。
参考文献
[1]李萍, 张彬, 苍丽娟, 等.痊愈妥薄片敷料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 2012, 21 (11) :131-132.
[2]王敬, 高玉芳, 陈伟芬, 等.PICC置管后不同敷贴固定对接触性皮炎的影响及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9 (3) :182-183.
[3]刘为红, 闻曲, 鲍爱琴, 等.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肘上置管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2, 15 (18) :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