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院所(共12篇)
医学科研院所 篇1
医院科研管理是对当前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实现研究任务的过程。随着医学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医学科研管理工作愈发复杂化、综合化。为了积极促进医学的进步,提高医学科研的绩效,建立科学的科研绩效评估体系,确立正确科学的评价体系成为医学科研管理者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1 概念梳理及研究意义
1.1 概念梳理
绩效是从经济学引进的一个概念,绩效的着眼点在于考察机构的投入和产出,其核心是把科研机构、课题、成果等视为一个黑箱,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分析来考虑其功能和效率是否达到人们的期望[1]。
所谓评估,就是根据特定的标准,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西方权威的韦伯新世界辞典( Web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则认为评估是“通报所评判的价值”[2]
科研绩效评估是对科学技术和科研成绩及实施效果的评估,是一种科研评估的新概念、新模式。以往的评估主要是以某专家或者某些专家的主观评价为主,而绩效评估则是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原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统一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等方法的对比分析,对某一时期内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做出客观、公正和正确的综合评判。[3]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科研是体现一所医院水平和发展潜力最重要的一方面,为了加快、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提高医学科研水平,医院有必要制定一系列度量制度,对医学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其意义在于建立科学的医学科研评估模式,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医疗单位的科研现状、潜力及对社会发展服务和经济建设的能力,反应其综合能力和现存问题,以便于认清自身的现状和不足,调整医学研究方向和科研人员结构;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信息,为医学科研的发展提供依据,使医院的宏观科研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4]。
2 研究现状
2.1 国外科研评估现状
科技评估工作在西方国家开展较早。自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就开始尝试对政府支持的科学研究活动的投入、产出、成果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现在对科学研究开展的评估已经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产业[5]。以发展最为迅速的美国为例,美国是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初,美国为了进行与科技活动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估,成立了国会服务部,它被看作是科技评估制度的雏形。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GPRA),该法案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引入了一种新的管理概念与制度—绩效评估[6]。
美国的科研绩效评估程序一般分为六个步骤:一是由技术专家和相关的风险分析专家组成的一个综合评估小组;二是每一个评估项目都被指定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人负责;三是认真分析要评估的内容,明确可行性,选择主要的评估方法;四是评估小组做出工作计划和调研提纲;五是与外部技术专家和风险分析家广泛接触,尽可能多地获得当前的信息;六是起草、修改评估报告,提交国会,举行听证会,通过发布。美国科研评估范围很广泛并且对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估都很重视,但其侧重点却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美国科研绩效评估虽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已经发展了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评估体系,这也正是美国科学研究保持领先的原因之一[7]。
2.2 国内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出现了绩效评估活动的雏形。最初的绩效评估主要是以主观评价为主的定性评价。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科研的日益重视以及对科研投入的经费越来越多,人们对绩效评估的需求日益强烈,科研管理者通过努力开发新的评估方法以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先后出现了许多绩效评估的理论方法。1991年我国第一次将机构评估理论成功实践在医学领域的评估活动是刘海林等学者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投入——活动——产出评估模型,线性加权缩合计分方法进行的评估。此次评估使医学机构的绩效评估初步形成了体系。之后华西医科大学把美国专家R.E.Cee和J.E.Jibson的排序法、评分法、经济评价法、优化法、风险及决策等五类评估方法介绍并引入到科研开发评估中,使得医学科研评估所涉及的内容范围更加广泛[1]。近年来,我国各地先后涌现了很多有关医学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有的已经开发成为计算机软件系统。但是,这些相关研究往往局限在个别单位或地区,其科学性和综合性上未能成形,在研究层面上也没有继续深入开展。而且很多评估大都被医学科研绩效评估的复杂因素所限制,所以在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统一的科学化评估体系。
3 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设计原则
3.1 目的性
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要遵循目的性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有目的地引导科技人员紧紧围绕国家目标进行科研活动,通过引入竞争手段,来调节科技投入,保持旺盛的科研活力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二是对科研人员能力的评估,客观评价各科研项目的绩效,促使他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改进科研技术,克服困难,查漏补缺,寻找差距,切实提高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师的综合能力[8]。
3.2 系统性
医学科研绩效评估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研管理者必须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便使整体目标实现最优化[9]。
3.3 公正性
建立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要选取能够借鉴的定量数据,这些数据应在科学共同体内有共识,尽量减少二次赋值权重。所定量评价的数据及权重应是可以得到的,并具有可比性[8]。
3.4 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评估方法易于得到使用人理解和接受的程度。实用性高的评估体系应该是操作简单,易于接受的,这样利于科研管理人员操作,减少工作量。
4 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中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指标选择
科研绩效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国内主要分为科研能力基础和科研工作绩效两大块模块,而国外的科研绩效评估标准模型则是由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后果指标以及效率与成本效率指标四大部分。但是无论选择怎样的指标都要遵循客观性、独立性、可测型、可比性、简易可行性的原则[10]综合文献,评估指标的选择通常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专家评议法。根据专家的实际经验按照指标的重要性打分,按总分值从大到校排序来取舍指标;(2)数理统计等挑选法。如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挑选对应变量作用显著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用主成成分分析法判断所挑选指标的合理性或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基础指标进行归类和精简等[11]。(3)现场调查法。通过一定数量的样本调查队被选指标进行实际测量,再对各项指标的实测值做统计处理,根据分析的结果筛选指标。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多元回归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等[12]。
4.2 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首先使用上级部门提出的各项标准与要求;其次参考相关主管机构提出的有关指标的要求;再次,根据历史上确定好的指标值,经过统计处理而获得评价标准,即根据被评价样本的均值或最优值为标准[10]。
4.3 指标值的标准化
主要采用累计概率法、指数法、线性插值法、等级划分法[12]。
4.4 指标的权重确定
指标体系确定后,要考虑各指标对评估结果的贡献大小。确定各指标重要程度不同的系数,即权重系数[11]。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相邻指标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统计计算法(回归分析中个指标因素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值、主成份分析中得到的因子载荷和贡献率等)还有利用等级相关理论中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度的组合复权法[13]。
5 医学绩效评估的方法选择
国内外在科研项目方面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就绩效评估而言并没有可以通用的方法,对于医学科研绩效评估工作,评估者往往是根据不同工作的不同目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5.1 同行评议法
同行评议可定义为“由从事该领域的专家来评定一项研究工作的学术水平或重要性的一种方法”[14]这种方法由参与评议活动的专家和他们用以评价事物的标准构成,在申请项目,成果评定及评议研究机构的运行等方面应用较为普遍。
5.2 层次分析法(APH)
层次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它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决定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总的顺序[14]。
5.3 加权优序法
加权优序法通过专家咨询,定性地排出各个被评对象(方案)想对于各个指标的优劣顺序,通过建立优序数,最后计算出各个对象相对于总目标的加权优序数(即综合评估结果)。加权法是一种直观的比较计量方法。[15]
5.4 兑换计量法
兑换计量法是建立在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和技术计量学之上,是一种以定量为基础的定性方法[16]。
总之,可以应用在医学绩效评估里的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还有很多,其目的就是要把评估指标量化,减少定性评估带来的偏差。但是科学的、可行的、适用且能够推广的医学绩效评估方法是要一直所探求的。
6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医学领域的科研绩效评估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引起了科研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由于医学学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当前的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仍然存在着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
评估中主观性所占成分较大。在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中,主观性仍然占有很大的成分,而如何减少评估指标、评估方法的主观性,增加客观性至今尚未得到解决。因此,人们理想中以定性为主的传统方式评估,不可能完全的被客观量化方法取代[12]。
缺少系统、完整的评估方式。在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中,对系统的评估方式考虑的较少,目前大多医学科研绩效评估往往偏重于事后评估也就是科研成果的评估,而忽视了事前评估和事中评估,缺少对项目评估系统的整体认识。
无法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在医学科研项目管理中,人们赋予的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权重过大,对项目进展和中间过程的关注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医学科研管理者可以通过阶段总结、各种检查、经费使用、人员变动等多种手段来了解项目的执行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往往是滞后的。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医学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归根到底,其最重要的方面还是表现在绩效的度量上。所以,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是使评估目标实现的关键。
摘要:医学科研绩效评估是医学科研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论文结合医学科研绩效评估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的原则、指标体系的确定以及相关的评估方法,以期能为医学科研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基本的思路与框架,为加强医学科研绩效评估提供借鉴。
关键词:绩效评估,现状研究
医学科研院所 篇2
作为一名医学研究生,为了进一步了解医学科研选题、设计、申请及论文撰写的有关事项,我选择《医学科研入门》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各位老师对这门课程的讲解,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医学科研入门》的学习不仅使我了解医学科研的基本理论及技能,更激发了我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兴趣。作为一名预防医学的研究生,我们不仅要掌握医学基本知识,更应该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努力做好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将医学知识服务于大众。医学科研入门是一门有关研究医学科学研究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实验因素,提高实验效应及如何排除影响实验的非处理因素。一个考虑周全、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设计不佳的研究方案常导致研究的失败,时间及经费的浪费。医学科研入门的各位老师从自身多年的亲身实践出发,通过列举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医学科研,医学科研的特征和分类等,医学生应该如何选题,如何设计,具体展开和实施及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并讲述了他们是如何进行科研设计与课题申报书的撰写,将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此外,这门课程介绍了如何写好一篇医学科研论文,特别是SCI的设计和撰写,并对Meta分析相关软件进行了一次操作性的教学让我们对Meta分析过程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Endnote的使用是我们医学研究生必不可缺少的文献管理软件,这个软件的使用使我们在管理文献上变得更加的简洁明了。除此之外,这门课程还给我们传授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着应该具备一个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及医学科研伦理方面的认知。我们需要做科研,但是同时我们更需要通过尊守医学科研伦理准则来做好科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国家卫计委制定医学科研诚信规范 篇3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学科研投入大幅增加,人们对科研产出的预期增大,使得医学科研人员压力增大,加之不良社会风气和浮躁心态作祟,导致科研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的制定旨在引导卫生计生领域广大医学科研人员提高诚信意识,遵守诚信原则,养成良好科研行为习惯,加强卫生计生领域的医学科研诚信行为规范和监管体制建设。
规范从医学科研方案设计、立项申请、开展研究、论文发表、奖励申报等各环节提出诚信行为规范要求,强调医学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要遵循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相关规定,自觉接受伦理审查和监督,切实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在采集人体的样本、数据和资料时要客观、全面、准确;对涉及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要树立保密意识并依据有关规定采取保密措施。医学科研人员在涉及人体或动物的研究中,应当如实书写病历,诚实记录研究结果,包括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依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信息。
规范要求,医学科研机构要加强对科研诚信建设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加强对科研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机构内部科研诚信监管制度,如诚信信用管理制度,举报人保护制度、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制度等。
(新华网)
医学科研物资信息分类和编码探讨 篇4
关键词:物资管理,分类,编码,信息化
0 引言
信息分类与编码技术是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中重要的支撑性技术。由于医学科研物资品种繁杂,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编码方案可供使用。如何对医学科研物资进行分类和编码, 一直是我们面对的课题。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T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2]和其他相关标准, 结合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和科研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就信息化管理要求的医学科研物资分类编码问题进行了探讨。
1 物资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1.1 分类原则
物资分类是进行物资编码的基础, 也是物资供应目录维护的关键[3]。医学科研工作中所需要的物资种类比较多, 包括化学试剂、医疗药品、仪器设备、实验工具、医疗器械、百货杂品、玻璃仪器等, 确定分类时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扩延性、兼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具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1) 选择物资相对稳定的属性作为分类依据, 药品试剂类主要按化学性质分类, 设备器材类主要按用途分类;
(2) 将相近的物资类别尽量排列在一起, 先排列药品试剂类, 再排列仪器设备类;
(3) 设置专项订货类, 负责收容临时计划物资, 避免打乱现有的分类体系;
(4) 尽量与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标准所确定的分类体系保持一致;
(5) 物资分类要为管理工作服务, 对于不方便进一步分类的物资可以不再细分。
1.2 分类方法
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先后制订了许多物资分类标准, 但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 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4,5]。根据医学科研物资的特点, 我们将所有科研物资笼统分为药品试剂类和设备器材类。其中药品试剂类又分为9 类, 分别用A~I表示;设备器材类也分为9 类, 分别用M~U来表示, 见表1。
为了缩短代码的长度, 对于药品试剂类和设备器材类不再设置总代码。在确定分类代码时尽量赋予字母一定的含义, 例如:用A表示危险化学品, 对相关管理人员来说可以解读为最重要;用C表示有机化学品, 利用了碳元素代号;用U表示玻璃仪器类, 因为U酷似很多玻璃仪器。各大类再根据品种多少和管理的需要细分为若干小类, 国家有分类标准的要依从国家确定的分类标准, 国家没有统一标准的参考相关行业标准。
1.3 依据国家标准分类示例
对于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主要依据了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的相关规定。该项国家标准经过了多次修订, 最新版本是GB 6944—2012。虽然有些物资平时很少库存, 但是为了采购、运输、储存和使用管理方便, 仍然将危险化学品按标准对应分为9 类, 见表2。其中A4 类包括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A5 类包括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1.4参照行业经营目录分类示例
对于医疗器械、玻璃仪器的分类, 主要参照有关经营单位目录并结合科研工作实际需求情况确定。其中, 玻璃仪器共分为10类, 用U0、U1、……、U9表示, 各类又分为若干小类。部分玻璃仪器分类代码见表3。
2 物资编码的原则与方法
2.1 编码原则
要在物资分类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种物资的具体编码。编码结构的设计是否灵活方便, 直接关系到科研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设计是否稳定[6]。为此, 确定物资编码时应遵循唯一、合理、简明、适用、规范和可扩充的原则。但是, 有些原则之间可能是相互冲突的。为了保证编码的可扩充性, 就要预留足够的备用码, 因此, 要牺牲编码的简短性;要使编码具有更多的含义, 也需要增加编码的长度, 编码的简短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 在编码设计时需要综合平衡, 尽量使设计的编码体系科学实用。在实际编码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 每种物资只能赋予一个代码, 每个代码只代表一种物资;
(2) 物资编码结构设计要与物资分类体系设计相适应;
(3) 各类物资编码的类型、结构和编写格式应当保持一致;
(4) 在能够满足编码扩充的前提下, 物资编码应该尽可能简短;
(5) 物资编码应尽量有一定的含义, 以便于相关人员记忆和使用;
(6) 要预留一定量的后备码, 尽量保持物资编码体系的相对稳定。
2.2 编码方法
科研物资信息编码采用了递增顺序码和系列顺序码。
2.2.1 递增顺序码
根据各类物资可以预见的变化情况规定了不同的递增值, 物资编码按预定的数字递增。为了节约编码资源, 对于确实不需要中间代码值的, 也可采用连续编码。
(1) 连续编码:各种规格的胶塞, 从000、00、0、1、2、……、17 号, 不需要中间代码值, 采取了连续编码, 编码依次按1 递增。例如:用U0101、U0102、U0103、……分别表示各种型号的胶塞。
(2) 偶数编码:烧杯容量从5 m L到5 000 m L, 库存基本上涵盖市场上的各种规格, 增加规格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也有增加的可能, 对于这一类物资采取了偶数编码的方式, 编码递增值为2。例如:用U1102、U1104、U1106 …… 分别表示10、50、100 m L……的烧杯。
(3) 按10 递增编码:由于化学试剂类品种规格较多、库存品种相对有限, 经常需要使用中间代码值, 其首次物资编码就采取了按10 递增编码的方式。
2.2.2 系列顺序码
对于需要在基本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的物资, 当每类品种数在10~99 之间时, 可以采取系列顺序编码的方法。例如:U14** 表示玻璃仪器的多口烧瓶, 而多口烧瓶又可以细分为二口、三口、四口烧瓶3 类, 每类均超过了10 个规格。对于后面的2 位编码就采用了系列顺序码:用01~29 表示“二口烧瓶”, 用30~59 表示“三口烧瓶”, 用60~89 表示“四口烧瓶”, 90~99 备用。
2.3 编码格式
针对医学科研物资的特点, 科研物资编码采用了字母、数字混合格式编码, 由物资分类代码和品名编码组成。这种编码格式兼具字母型编码和数字型编码的优点, 结构严密、直观性好, 符合使用习惯。为了保持编码体系的稳定, 对常规库存物资和临时计划物资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编码格式。
常规库存物资编码长度为5 位, 编码格式:X9999, 由1 位字母和4 位数字组成, 包含了分类代码和品名顺序码等信息。以编码A3230 为例:A代表危险品, A3 代表易燃液体, A3230 代表无水乙醇。
专项订购物资编码长度为7 位, 编码格式:XX99999, 由2 位字母和5 位数字组成, 包含了分类代码、采购代码、年度和计划序号等信息。以编码GM12001 为例:G代表专项订购物资, M是采购代码, GM12001 代表2012 年度第001 号专项订购计划。
2.4 赋值要求
在给物资编码赋值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编码长度应符合规定的位数, 不足位数必须用0 填满;
(2) 编码格式应按规定格式排列, 不能将字母、数字随机排列;
(3) 字母码要使用单一的形式, 不要大小写字母混合使用;
(4) 数字码不要两头封死, 如“:0000”或“9999”;
(5) 禁止使用特殊字符编码, 如:运算符、标点符号等;
(6) 不要随意调整编码, 已经停用的编码一般不再使用。
3 新增物资编码的日常管理
物资编码工作不是以生成文本文件作为完成的标志, 大量的工作是日后对编码系统的维护[7]。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明确编码责任人、编码流程和应注意的事项。
3.1 编码责任人
为了保证物资编码体系的完整, 保证统计汇总和统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物资分类代码的设置一般由统计部门负责。对于具体的编码工作分2 种情况: (1) 常规库存物资的编码通常由供应部门负责, 各仓库负责人为新增物资编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 专项订货计划物资可由相关采购人员预先进行编码, 而后由仓库负责接收数据并负责类别代码审核。
3.2 编码流程
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必须根据物资类别和《库存物资目录》中确定的编码规则和规律, 认真编制新增物资编码, 要避免一物多码和重码。在动态维护物资编码时, 必须先从现有的物资编码信息库中查找。如果编码库中确实没有, 才能依照事先确定的规则编写一个新的物资代码[5]。
3.3 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物资编码的准确, 在编码之前还要注意对编码对象的描述进行核对。
(1) 物资名称要规范。物资名称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不可能改变的[8]。由于医学科研物资的名称较多, 因此, 要注意区分物资的学名、俗名和别名, 尽量将习惯名称调整为统一规范的名称。名称太长需要简化或使用缩写时应注意是否具有唯一性。对于进口物资的译名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 尽量使用通用的中文名称。
(2) 型号规格要齐全。在规格型号不清楚时, 应该现场查看实物标签或装箱单。对于进口物资, 可以填写具有唯一性的商品编码, 以便于科研人员查阅文献和了解该物资的详细技术指标。
(3) 计量单位要统一。科研物资通常用量较小, 为方便供应工作, 尽量使用较小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确定后, 不要随意进行调整。确需进行调整的, 应结合物资包装变化和科研人员领用情况确定。计量单位名称应统一规范, 避免出现中文和字母混用的情况。
4 结语
物资分类与编码是否合理是信息系统设计成功的关键, 是推进医学科研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科学设计编码体系、制定编码规则、规范编码流程, 才能保证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才能为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和统计分析提供方便, 才能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9,10]。实际应用情况表明, 科学合理的分类和编码体系对提高医学科研物资管理水平和供应工作的效率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于春华, 汤黎明.多级分类编码技术在医用耗材信息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27 (10) :70-71.
[2]于春华, 于京杰.医用耗材信息分类与编码方法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6 (2) :181-182.
[3]李雷, 郭赤, 晏妮.医用耗材分类方法及信息化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10) :70-71.
[4]方舸, 曲振宇, 潘家维, 等.探讨医疗耗材的分类及编码[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4) :13-14.
[5]赵建中, 杜显峰, 周丹.医用耗材分类标准体系研究与实践[J].医疗设备信息, 2007, 22 (10) :8-11.
[6]范兴华, 李昌, 张韬.物料编码子系统在物资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网络, 2012 (2) :62-64.
[7]刘一尘.浅论物资编码的编制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3) :105.
[8]朱杰.物资名称多样性与编码唯一性的实现与应用[J].实验室科学, 2011, 14 (5) :183-187.
[9]张辉, 王西雁.物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物资信息编码体系设计与应用[J].物流科技, 2011 (12) :11-13, 17.
医学科研基金申请相关问题 篇5
中山大学 静进(广州510080)
一、类型
科研基金的申请有多种申请渠道,不同的经费渠道各有其性质和特点,熟悉这些性质和特点,有助于提高申请科研基金的成功率。一般将医学科研基金类型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三大类,另外还有产业化类的研究类型。
根据基金来源的不同渠道,一般可划分为国家设立的基金,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攻关基金、863高技术基金;各部委、省市设立的基金,如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市科研基金;社会团体、社会名流设立的基金,如霍英东基金、CMB基金。
1.国家科技部设立基金: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攀登计划、重大专项;
2.国家基金委设立基金:面上项目(含青年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科学基金群体、联合资助项目、国际交流项目、小额资助项目;
3.教育部设立基金:重点项目、博士点基金、跨世纪人才基金;
4.卫生部设立基金:科技发展项目、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临床专项; 5.国家中医药局科学基金:
6.省科技厅设立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计划项目、省重大专项; 7.省卫生厅设立基金 8.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
9.省教育厅设立基金:“千百十”工程 10.市科技局、卫生局设立的基金
11.CMB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
12.横向联合项目(与企业、公司开展的应用性科研项目)
不同的经费渠道各有其性质和特点,了解这些性质和特点,有助于提高申请科研经费的命中率。我国支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课题的国家级经费渠道主要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例如 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省、市、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某础研究。863计划、国家攻关任务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社会发展基金主要资助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开发研究)。如果申请课题投标错位,就会在形式审查或初筛时即被认为不属于资助范围。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新动态
(1)生命科学部试行“3+3”和“3+3+3”这种适合基础研究规律的长期 资助项目。要求申请这类项目的科研人员提出6~9年的整体设想,3年研究的具体计划。申请者以中青年为主,申请书与自由申请项目相同,在封面标注“长期投资项目”。3+3模式后续研究,直接进人二审。
(2)同一个项目深人研究,如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可获得优先资助。
(3)积极支持跨学科交叉的研究,注意扶植新的科学生长点。优先资助创新性探索项目。
(4)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需增加已完成创新性研究说明(800字)。
(5)小额资助项目不是正式的基金申请项目,它针对那些探索性强、风险高的面上申请项目,由专家建议予以资助开展预研探索研究,资助期一般为1年。第二年基金委视研究进展情况决定是否作为面上项目给予资助。
(6)青年科学基金对研究背景要求宽松,经费多,通过比例高。已具有博士学位的申请者申请就学基金各类项目时不再要求同行专家推荐。从2001年起,已具有高级专业有关技术职务的在职博士生,经与导师协调,由导师在申请书推荐意见栏签署意见,可按各类有关规定申请科学基金项目。
(7)通讯函评,上网反馈。
三、医学科研基金申请书的撰写
申请书是表达申请者思想及科研水平的主要形式。申请者必须通过申请书将自己的工作设想、学术思路及工作能力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同行专家和主管部门认可,才有可能得到资助。
(一)课题甚称的拟定
课题名称应简明、具体、新颖、醒目,并能确切反映课题的研究因素、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范围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课题名称所反映的内容必须与申报内容相符。
科研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而且应该同时包括处理因素、受试对象(或实验对象)和预期目标(或预期效应)三部分。预期目标越具体,实验对象越清楚,使用方法和指标之间的联系越明确,预期结果也就越可信,这样的课题名称也就越有吸引力。如“免疫因子介导的炎症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血管损害的发病机制及其在常见疾病中的作用”就是比较好的课题名称。
(二)简表的填写
简表的填写非常重要,填写时一定要仔细。简表包括项目的中文名称、研究类型、申报项目类别、申报学科及代码、申请金额、起止年月、所用实验室,申请者的基本情况、隶属关系、地址,项目组成员(每一个成员均由自己签名)的构成及分工,摘要等内容。
摘要包括使用的主要方法、研究内容、预期结果、理论意义及应用前景(或预期的经济效益)等内容。评审专家十分注意阅读摘要,甚至看完整份申请书后仍要回头再看一遍摘要。因此申请人务必认真填写。摘要应能简明扼要地展示本研究课题的立论依据和已有的实验基础,主题词数目不多于3个,中英文主题词应一致。
例如199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机制及预防的实验研究”摘要:本研究应用核酸探针杂交技术球囊激光血管成形术后不同时期平滑肌细胞血小板生长因子基因及其受体基因表达情况。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肝素、TGFa-PE4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某些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分子基因水平探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生物学机制,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和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主题词: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三)论依据的撰写
立论依据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参考文献等几部分内容。明确地告诉同行专家你想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使专家认识到资助该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申请者应对申请项目所涉及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学术前沿、进展程度、发展趋势、同行研究的新动向等加以阐述。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出本课题研究领域中的空白点、未知数、技术关键,确立本课题。基础研究项目重在结合国际上发展动态,科学意义及创新的学术思想;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重在结合学科发展的同时,围绕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科技问题,论述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列出引用的主要文献,一般控制在10~20条为宜(必须是申请人确实阅读过的),也可弓问自己的文章,但不宜过多。所以,申请书的撰写质量是课题申报成功的关键。各类科研基金申请书的格式和写法有所不同,下面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为例介绍撰写要求。
(四)、研究方案的撰写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一部分的撰写要把握:有限目标、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力求创新。
有限目标,即研究内容要适度,科学研究无止境,不可能在一个项目或一次研究中将所有或众多的问题都解决,同时科学基金的资助强度也是有限的。
抓住关键,即研究内容中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中的关键点。只要关键问题解决了,本研究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重点突破,要求在有限目标的基础上,真正解决一个或几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取得所期望的进展和成果。
力求创新,即研究内容必须有学术上创新,在前人(也包括自己)工作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提出或完善新的理论、新学说、新方法,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详略得当,并体现有限目标、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力求创新。
2.拟采取的研究对象、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对象写明选取实验动物的种属、品系及来源、性别、体重、月龄,及一般条件要求;分组的原则、名称和方法;造模方法和成功标准,实验给药方法、剂量、疗程、反应处置及记录等。
(2)技术路线指具体实验及观测的程序和操作步骤,可采用流程图或示意图。要求可信、可行、写出本课题的技术关键及其解决的思路,技术路线适宜用图表示,直观,明确,一目了然。研究指标要新,应有内在的联系和一定深度。
(3)实验方案应写明实验方法,并附文献出处;若由申请人改进或使用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或手段,一定要详细阐述改进点、改进依据和改动的原因,采用新方法的优势,应附上使用该方法所做的工作或论文等。
(4)可行性分析对技术路线的关键步骤、新的或关键的技术、实验中涉及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等技术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实施方案,做可行性的分析或自我评价。分析所提出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能否通过所提出的研究方法与技术途径获得预期成果。
3.本项目的创新之处:
在书写时应着重于与他人研究的主要不同之处和本项目自身的特点。创新点应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创新点不可过多,一般2~4条。
4.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对研究工作做阶段性的安排,如以3~6个月为一个工作单元安排计划,应具体、可行,并有明确、具体、客观的进度考核指标,各工作单元之间应具有连续性。
5.预期研究结果
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可以是拟发表文章若干篇或获什么专利、成果,预期解决什么问题,得到什么技术成果或学术论点等。应用性研究课题,侧重推广应用前景及其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
(五)研究基础的撰写
1.研究工作的基础
项目申请者即主持人及主要参加者所做的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要尽可能详细地在申请书中反映。要求研究队伍的组成结 构合理,包括职称结构、知识结构等;以往主要的与本项目相关的工作积累和成果,包括必要的预实验、实验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建立等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绩,附加上相关文章或材料。
2.实验条件
介绍基本实验条件,包括仪器设备、关键性的试剂药品、合格的实验动物,已有的协作条件、原材料及加工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包括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的计划与落实情况。
3.负责人及其主要成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介绍主要成员的学历及工作简历,提供近期已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论著最好是近3年发表的,要求注明论著中全部作者名单和顺序,论文题目,发表年月,期刊名称,卷、期和起止页。申请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还应注明学科论文名称及导师姓名与单位等。
4.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合理、具体、可信,额度要适中,如:面上项目25万,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0万,重点项目180万(2003年)。要根据项目的类型和以往项目的资助强度确定经费预算。经费预算部分包括6个方面。
(1)研究经费,实验材料费。
(2)仪器设备费。
(3)实验室改装费和协作费等。
(4)项目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
(5)劳务费。
(6)管理费。
按有关规定支付项目聘用人员(参加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后)的劳务费,面上项目不超过总经费的15%,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不超过总经费的10%。管理费一般不超过5%。国际交流费,用于国外专家来访和项目组成员出访,面上项目一般不超过15%,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不超过10%。经费预算项目过于简单或不全面,经费安排不当,设备费用占总经费比例过大等会被视为经费预算不合理。
四、基金申请的对策与技巧
(一)标书落选原因分析 1.学术方面的问题
(1)研究工作起点较低,出现低水平的重复。(2)无工作基础。(3)投送学科错误。(4)研究力量分散,报课题重复。(5)实验设计不合理、不完整。
(6)技术路线交代不清,不可行,不合理,无创新。2.管理方面的问题
(1)手续不完备,如无签名、无合作单位盖章,青年基金无推荐意见。(2)工作量缺乏保证。(3)申请金额过多。3.其他原因
(1)个人的学术影响(2)以往基金执行情况。(3)竞争对手较强。(4)标书写作出问题。
(二)写作技巧
(1)突出课题特色和本人成绩,特别是有省级特色的项目,如广东省的鼻咽癌研究。
(2)选准学科投送。
(3)申请跨学科项目如基础和临床合作。
(4)校内自我评议,科室自我把关,做到提高标书质量,提高中标率,对申请者也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
(三)申报技巧
(l)研究申报指南,了解已批准项目。
(2)学科门类针对不同基金的特点、要求适当变换,多渠道申请基金。
(3)充分展示申请人的工作基础及完成课题连续性。
(4)充分查阅参考文献,弓用最新及自己为作者的参考文献。
(5)项目组成员构成合理。
(6)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或部门开放实验室。
(7)设计合理的课题质控体系。
(8)科管部门把好形式审查关。
(9)校内查审,提高学术水平,综合平衡上报审批。
医学科研院所 篇6
摘 要 教师科研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通过统计科研数据、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等形式,调查分析医学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现状,找出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师科研能力培育的方法与途径,为学校提高整体科研水平、制定科研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科研 能力 现状 调查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本文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科研数据统计、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等形式,分析教师科研能力现状,找出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提高整体科研水平、制定科研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医学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现状
以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2012年共3年的科研情況为例,我们从论文、教材、课题立项和获奖成果几方面进行统计。共发表论文610篇、编写教材160部、立项课题196项、获奖成果30项。结果表明,论文绝大部分发表在普通期刊(44.3%)和科技核心期刊(40.7%),中文核心期刊(15.1%)所占比例偏少,没有论文被 EI、SCI收录,论文质量差距较大。近三年教师编写教材,担任主编61部,副主编37部,参编教材62部。主持的课题以市级为主,占课题总数的42.3%,省级课题仅占18.4%,校级课题占39.3%。30项获奖成果中,省级奖项仅占10%。这都说明我校的科研工作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此外科研课题成果的表现形式单一,科研质量和层次均有待提高。
二、医学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调查
对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524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资料搜集。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科研课题基本信息、教师科研态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科研管理、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调查对象包括学校领导、科研管理人员、系部领导、专兼职教师、实验教师、教辅人员及辅导员等。
(一)科研基本情况
我校主持过科研课题的人数为156人,只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9.8%;参与过科研课题的人数为38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2.7%。可见,没有主持过课题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占一定比例,没有参与课题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明确研究方向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近三年发表论文统计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人数为35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7.2%,有172人占32.8%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二)教师科研态度
在科研目的方面,教师认为是自身发展需要的占60.2%,认为是建设高水平教学和科研队伍的占37.1%,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占32.3%,认为是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占18.5%。教师每周科研时间不足2 小时的占60.2%,2~4小时的占26.3%,不足4 小时的占13.5%,说明被调查者多数花在科研上的时间还是太少。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动机上,认为是满足个人评聘晋升职称需求的占 53.4%,认为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的占32.1%,认为科研的动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占28.8%,认为是科研管理要求的占20.2%,认为是增加收入和兴趣爱好的各占5%。
在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上,主动参加的占32%,被动参加的占56%。占85.7%的教师认为医学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做科研。70.1%的教师认为自身科研能力水平偏低,对科研工作缺乏信心。57.2%的教师认为科研课题难以立项,立项课题难以产生有价值和影响力的成果;财力和精力投入过大,研究环境和氛围欠缺,也是影响教师参与科研的重要原因,持此观点的教师占31.5%;此外认为科研基础条件较差、个人知识能力不足的教师占11.3%。
(三)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方面,50.2%的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并重,30.8%的教师认为教学为主、鼓励科研;19.0%的教师认为搞好教学、不必科研。在教学工作对科研所起的作用上,25.9%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就是直接的科研课题;50.2%的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基本无关联;23.9%的教师认为教学工作能间接促进科研工作。关于科研成果投入到教学的情况,60.5%的教师认为基本没有;20.1%的教师认为有所投入;19.4%的教师认为有间接影响作用。既要取得理想的科研成果,又要同时兼顾教学质量,67.1%的教师认为比较合理的周教学时数为5~8节;21.4%的教师认为9~12节较为适宜;11.5%的教师认为≤4节或≥12节。
(四)关于科研管理
70%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重视科研课题申报和立项,但对立项课题的中期管理缺乏有效地督促措施,致使延期结题或不能结题,或者课题研究质量差达不到结题要求;62.5%的教师认为科研经费投入少、无法开展科研工作;49.7%的教师认为图书资料缺乏、科研基础仪器设备等条件不足;31.2%的教师认为学校科研管理职能部门服务与管理不到位,缺乏创新,信息通畅程度低,服务意识不足,对科研管理人员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不满意;45.2%的教师对学校目前科研工作的考核机制和奖励制度不满意;55.5%的教师对学校科研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不满意;52%的教师认为学校组织的科研培训少、指导科研的能力离教师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 分析与建议
从上述统计、调查和座谈来看,学校的科研工作从升格以后初见成效。但差距依然明显,表现在科研动机自私、方法不当、精力投入过少、方向不明、意识薄弱、科研氛围不浓、实验条件较差、参与科研人员偏少、科研团队(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16页)水平偏低等。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科研意识不强
我校是由中专卫校升格而来,科研工作底子薄,基础差,学术氛围不够浓厚。部分领导和教师对科研重视程度不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不多,专项科研培训甚少。
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多数教师没有科研压力,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究方向;部分教师科研心态偏差,不愿意从事科研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只是为个人职称晋升等而搞科研。甚至少数教师对科研工作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认为科研工作是科研部门和专家们的事,高深莫测。
(二)科研条件较差,技术能力不足
学校的科研基础条件较差,仪器设备落后,图书资料偏少,科研实验室技术支持力量不足,设备利用率偏低,动物饲养室条件不达标等,使教师开展科研受到制约。
(三) 管理体制乏力,缺少团队意识
我校科研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專门的科研管理机构逐渐形成,但科研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参与科研培训的机会不多,科研管理的素质有待提高,科研管理工作势单力薄。学校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缺乏。课题组成员各自为战,缺乏团队意识,青年教师科研经验缺乏,成才进展缓慢。
缺乏与行业的合作,横向课题立项过少,行业合作的积极性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科技工作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了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支持力度不大,多渠道争取横向课题和经费,对高职医学院校来讲步履维艰。
(四)教学任务过重,研究方向不明
医学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与此同时,还要参加临床实践,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和社会服务等工作,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展科研工作。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偏重于教学业绩,在教学科研工作考核中科研业绩仅占20%,绩效工资分配强调基础工作量的重要程度使教师没有科研压力和科研紧迫感。
教师研究方向不明,研究生读研期间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但毕业参加工作后,往往忙于教学工作或临床实践,丢失个人特长和学术生长点,导致科研缺乏特色。
调查表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亟待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调查分析医学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找出差距,探索教师科研能力培育的方法与途径,势在必行。
基金项目:该文章属于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育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编号:201305001)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第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J]. http://www.moe.gov.cn/public
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1.html,2014-02-27.
[2]杨桂染,牟兆新,王欣,等.医学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1,30(36).
[3]陈尚,孙小娅.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4]曾祥麒,陈英.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4(3).
浅议医学科研中的逻辑方法 篇7
1 逻辑方法在医学科研中的作用
多项性及多层次的逻辑方法, 在医学科学的发现及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创新
在医学科研中, 不管是创新性医学科研立项, 还是已取得的重大医学成果, 最开始都是建立在一个个医学假说的基础上, 没有医学假说就不可能产生创新性成果。它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例如,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澳大利亚科学家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研究的“幽门螺旋杆菌”, 就是沃伦在1979年提出的胃黏膜中存在着一种细菌与慢性胃炎等疾病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猜想后, 2人经历了20多年的反复推演和验证终于证实了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人类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溃疡的致病菌。从而树立了胃病研究历史上的里程碑。医学历史上的任何一门医学的创新过程, 其实就是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假说的验证来完成的。
1.2 准确论证思想
任何医学科学理论, 都是以严密的逻辑形式表达和陈述的, 而不是原理和事实的简单堆砌和混合。医学科研工作者运用一定的逻辑手段, 对某个领域传统所积累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组建, 使之成为逻辑严密的有内在连贯性的科学理论系统, 就构成某一医学领域的理论体系。例如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等一系列理论思想, 无一不是以严密的逻辑形式来表达和论证的, 使之成为逻辑严密的医学科学系统。
1.3 驳斥谬误和揭露诡辩的作用
任何医学科学研究者,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都随时会遇见谬误。而有些谬误是出自医学上的权威, 为了坚持和捍卫真理, 就要运用逻辑工具同形形色色的谬误与诡辩作斗争, 要揭露、批评和驳斥错误观点。例如盖仑的血液运动“潮汐说”, 维萨里对盖仑的的质疑;塞尔维特发现肺循环;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理论;马尔皮基发现毛细血管等对血液循环理论都是在经历了一个一个医学家运用逻辑工具进行一系列的批判思维来最终完善的。
2 医学科学研究中逻辑方法的基本特征
2.1 思维具有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 科学者通过思维可以从许多个别事物的各种各样的属性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艾滋病患者有许多属性, 如身高、相貌、体重、年龄等, 但这些都不是患者的本质属性, 患者的本质属性是危害生命、广泛传播, 应该从根本上医治、加强预防、控制病源的漫延。这一本质属性, 就是人们通过思维, 从许多艾滋病患者的各种属性中概括出来的。
2.2 思维过程的严密性
思维结论的科学与准确并不是逻辑思维的唯一价值取向, 它更关注推导过程的有效性和严密性。比如, 有位发烧病人到内科就诊, 接诊医生根据其发烧、头痛、干咳等症状, 诊断为感冒, 并进行治疗, 经过两天的治疗患者病情未见好转, 且病情加重, 出现了呼吸困难症状, 这才发现是误诊。原来, 病人患的是禽流感, 因为感冒症状与禽流感 (H5N1) 相似, 致使内科医生做出误诊。这位医生为何做出错误的诊断, 是因为他作了如下推理“如果病人患的是感冒, 那么他会出现发烧、头痛、干咳等症状;现在病人出现上述症状, 所以, 病人患的是感冒”[2]。这个推理从逻辑形式来分析属于充分条件假设命题推理过程, 但这一论证过程不符合有效推理形式, 是无效推理, 正是由于推导过程不严密, 违反了逻辑规则, 犯有逻辑错误, 所以, 虽然结论是正确的, 但该证明依然是无效的。
2.3 思维结论的科学性
逻辑思维是将各种前提条件集中起来, 以形成科学结论, 所以, 逻辑思维的结论, 是有事实依据和科学理论依据的, 是正确、科学的。例如:对鲨鱼的研究, 鲨鱼有极强的免疫力, 它们从不生病, 也不会得癌症。医学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他们从鲨鱼中撮出一种物质, 制成药丸, 用来治疗患有肿瘤的一组野兔;同时, 以患有肿瘤的另一组野兔为对照物, 只喂给其他营养品。3星期后, 肿瘤的生长受到了抑制;而那些对照组的野兔, 其肿瘤周围的血管明显增多, 肿瘤的生长没有受到抑制。由此得出结论鲨鱼鳍的提取物质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这个结论是无懈可击的, 是千真万确的。
3 医学科研的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是达到医学科研思维的途径、手段。医学科研中的逻辑方法, 也就是医学科研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思维形式。
3.1 医学科研的思维规律
医学科研的思维规律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在医学科研过程中, 尤其是在科研成果完成时, 要运用概念, 作出判断, 进行推理和论证, 它是在运用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时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准则, 它包括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进程中, 每一种思维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仅就概念而言,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任何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具有确定性, 不能随意变换。否则就会出现混乱。例如“病”这一概念, 在同一思维中, 如果它反映的是生理上的疾病, 那么就应当始终反映生理上疾病, 不能中途变换成反映一种思想上的“病”的另外一种概念。
不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两个互相否定的思维不能同真, 必有一假。仅就判断而言, 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作出的判断不能既肯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 又否定某事物具有这种属性。例如对同一患者, 既断定“是食物中毒”又同时断定“不是食物中毒”, 这两个判断是不能同真的, 其中必有一假。不矛盾律要求医学科研中要保持思维具有一贯性和不矛盾性。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假, 必有一真, 对互相否定的思想要作出明确的断定, 即确认其中之一为真, 不能确认全都为假, 也不能含糊其辞不作断定, 也就是要求思想具有明确性。例如“张三患了艾滋病”和“张三没患艾滋病”是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 它们不能同假, 其中必有一真, 因此对二者不能同时否定, 也不能不置可否。
充足理由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一个思维被断定为真, 必须有充足的理由。例如“某患者, 感到上腹和脐周围连续胀痛并伴有恶心、低热, 来医院就诊, 医生只听其主诉, 未作其它检查, 并据问诊, 开了治疗胃疼的药。次日患者症状加重, 腹痛转至右下腹, 呈持续性, 渐有阵发性疼痛并呕吐, 又来复诊, 医生继续给他开服胃药, 并注射止痛药, 但病情继续加重。后转院确诊为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 随即手术治疗, 转危为安”[3]。此医生仅仅根据病人主诉就做出处理, 从逻辑上说就是违反充足理由律, 没有做充分的分析和检测, 就做出诊断, 从而造成误诊或漏诊。
医学科研思维中既要遵守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 又要保证思维的论证性。如果违反这些逻辑基本规律, 思维就会出现混乱, 无法正确地认识科研对象和准确地表达思想。
3.2 医学科研思维形式
医学科研中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 所以科研过程一定要注意概念的清晰性、判断的准确性, 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推理的有效性、严密性。因为它是验证和组建科研成果成功的关键所在, 必须准确运用逻辑方法这门工具。逻辑方法很多, 但科研运用最多、最广的要属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回溯推理了。这几种推理方法经常交替使用, 或者是套用。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由普通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形式。例如:“如果是心脏病, 那么就会出现肺门血管增粗, 肺纹理和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 该患者经体检发现肺门血管增粗, 肺纹理增多, 左心缘第二弓突出, 为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的表现。所以是心脏病”。此诊断就是运用了假言推理。
在医学科研中, 演绎推理的应用非常之广。众所周知《内经》的六经辨证是根据三阴三阳的自然哲学概念推衍外感病的发病与转变特点, 脱离人体发病的具体情况, 就是运用演绎推理得出的, 这一理论的形成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归纳推理。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有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概率、统计推理;探求因果联系推理。例如1895年, 英国医生罗斯为寻找传播疟原虫的媒介物, 来到疟疾猖獗的印度。它调查了几个最严重的地区, 就是蚊子特别多。他认为蚊子是媒介物, 经过反复试验, 最终证实了自己的推论。此研究用的就是求同法。
归纳法在医学科研中, 每一步研究都离不开的一种方法。如《伤寒论》六经辨证模式的提出, 就是运用归纳推理的逻辑方法, 通过考察各种伤寒类疾病的发病和转变、转归而作出的一般规律的结论。同样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 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例如医学科研者习惯在大猩猩上做医学实验, 如果在大猩猩身上取得成功的实验, 然后就要在人体上做实验。理由就是猩猩具有和人一样的属性。类比推理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发现和发明的重要工具, 也是论证思想的重要工具。
回溯推理。回溯推理是由关于某个已知事实的判断推出可导致该判断成立的理由的推理。例如“如果患者是患了重感冒, 那么他就会发烧, 所以, 发烧的患者可能患了重感冒”[4]。这个可能的诊断就是运用回溯推理作出的。回溯推理在假说的形成和验证中具有重要作用。
逻辑方法是从具体科学研究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一系列思维方法。在医学科学研究活动中, 虽然各门科学所研究的内容不同, 但都是由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的知识体系, 每一个科学家尽管所从事的具体科学研究对象各异, 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证明与反驳等逻辑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正确运用逻辑方法, 可从已知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 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 发现新的科学理论。科学发现可以始于逻辑方法, 也可以始于非逻辑方法, 但科学发现的最后完成, 则依赖于逻辑方法。学习、掌握逻辑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进行思维和准确地表达思想, 帮助理解医学深邃的奥义, 进行医学理论体系的整理研究, 并养成缜密严谨的科研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4:216.
[2]梁慧敏, 张永利, 赵玥.医学问题解决法的逻辑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2) :6.
[3]黄永柏, 岳长红.形式逻辑[M].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69.
医学科研院所 篇8
目前国内医学教育争议最大的莫过于临床与科研究竟孰轻孰重, 各家说法不一。面对纷至沓来的医疗纠纷 (失败手术、错误诊断及用药等) , 部分人肯定认为需要加强对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甚至认为临床医生就该全身心投入临床, 将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独立开展。但是, 当诸如SARS之类的突发病例或者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出现时, 医务工作者又面临着繁重的科研压力。不探索、不研究, 如何对抗不断出现变异的新病种?如何解决困扰已久的世界绝症?单纯的医学科研工作者只能解决部分疾病的机理问题, 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 其中环节错综复杂, 临床经验在此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反之, 完善科研能力也能促进临床思维, 目前众多疾病、手术都涉及多脏器、多部位, 如何制订详细且有序的治疗方案, 在治愈疾病时尽量减少后遗症, 科研能力训练的逻辑思维必将有助于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订。社会需要全科医生普及基础医疗资源覆盖面, 以解决医疗资源紧张问题。针对该方向, 我们鼓励医生倾向临床, 发挥普及医疗作用, 但是对于大多数具备科研实力的医生, 只有将临床、科研综合发展, 才能为祖国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 首先必须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本科教育主要以基础理论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为主[1]。扎实的知识积累是科学研究的前提。现今学科交叉贯通, 除了医学知识, 诸如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也需在此阶段得到巩固积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单单授人一门专门技能并不足够, 否则这个人只会是一架有用的机器, 而没有和谐发展的人格。至为重要的是, 学生要对不同价值观有所了解和生动的体会。他必须对美对善恶感应灵敏。否则, 他纵有专门知识, 也不过是一条训练有素的狗, 而不是和谐发展的人。”现今社会, 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医疗资源在短期内无法满足全部人的需求, 因而应教育医学生在超负荷工作的基础上, 高情商地处理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调整好自身心态。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在各自专业方向上有一定建树, 科研思维模式初步得到训练, 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博士教育阶段科研思维必须有所升华, 研究内容应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 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点, 探明专业内一定的创新性现象和机理。
各阶段培养内容相应于各自的培养目标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并做出补充及调整。 (1) 本科生教育阶段, 基础医学理论课程仍是重中之重。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人文社科模块课程设置比较保守[2], 除了常规的思想、政治、医学法律基础及卫生法学外, 心理方面课程的设置需待加强[3], 尤其应添加自身心理疏导课程等。单一的智商培养缺乏情商教育, 若医生的自我认定价值受到打击, 其医疗服务钻研积极性就会被降低。除此之外, 可增设一些自然科学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 为其今后科研能力的发展奠定综合基础。 (2) 研究生教育阶段主要分3部分内容:第一阶段是文献检索、选题、实验设计及预实验;第二阶段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实验工作上,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第三阶段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并发表论文[4]。一个好的选题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完善的实验设计, 充足的对照设置 (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空白对照) 是实验科学顺利进行的前提。选择研究主题必须大量阅读国内外同类文献, 寻找创新点, 综合实验室前人的研究基础, 评估自身研究条件及实力, 最终确定可行性方案。每一个创新研究都有不确定性与未知性, 应该多角度、多视野地进行预判。若在基础研究方面遇到了技术难点或者阻碍, 换个角度, 看在临床应用或者动物活体实验方面是否能够给予实验预判正确的信心, 继而判定是否继续深入开展基础研究, 并探明机理。题目确定后, 随着探索研究的进行, 肯定会或多或少遇到问题, 必须时刻根据实验结果反推最初立题是否正确, 随时进行调整。预实验根据设计一般抓出主要问题进行探索, 判断实验方向是否可行, 若预实验成功则可进行下一步深入精细研究, 否则应及时调整实验方向。在选题和预实验都完成之后, 展开正式实验, 实验过程记录一定要详细、真实, 以备后期实验参考。实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应多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讨论, 避免因实验经验不足导致的人为误差或引起的结果不稳定及假象出现。数据整理、分析, 论文撰写、发表涉及多方面技能, 包括医学统计 (SPSS、SASS) 、图像处理 (Photoshop、Image plus) 、数据绘图制作 (Excel、Sigma plot) 、科学论文撰写等。必须具备PPT制作功底, 具备良好的汇报交流口才。至此, 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才基本具备了必要素质。
培养方式需根据培养内容进行改革创新。本科生教学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灌输式”教学, 繁重的医学专业常识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积累达到量变向质变转换的临界点。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 才能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教师可以运用讨论式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应该注意自身讲课内容及方式, 将基本的医学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 激发学生治病救人的兴趣。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不同于本科生, 尤其是科研型研究生, 往往是在某一领域某一方向让其进行单独创新探索, 这个过程需要交流和沟通, 因此, 对于科研型研究生我们推崇讨论式教学法[5,6]。每人一块黑板书写各自课题的题目、主要设计思路、完成进度。每周让学生先复习, 然后对上周遗留的问题进行回顾, 阐明通过一周的学习是否可以解决上周所提出的问题, 本周根据上周讨论意见是否能够改进实验条件, 讨论前让学生根据各自结果制作PPT, 讨论会上按照会议汇报模式讲解本周实验结果, 对结果进行分析, 并规划下周实验内容。汇报结束之后, 课题组再进行集体讨论, 从基础理论到实验细节均深入探讨。导师在此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对学生的课题方向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把握, 提出前瞻性、疑惑性问题以供学生讨论后学习, 下周再由学生作答, 集体讨论, 如此循环。具体实验操作方案、细节讨论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应让带教教师、科室学生共同参与, 分析各自存在的问题及成功的经验。不仅要本科室内部开展讨论, 还要鼓励其他交叉学科医生、学生参加讨论。倡导本科室学生多走出去, 参加年会、优秀课题汇报等, 吸取他人经验, 提升自我科研能力[7]。每周汇报讨论会培养了学生的演讲、沟通能力, 从最初的紧张发抖到落落大方, 汇报交流直接体现学生的科研思维, 将自己研究的东西呈现给不同的专家、学生, 让从未接触过该课题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听懂、听明白, 进而交流指导, 这是科研综合总结、陈述能力的反映。聆听他人汇报也可学习他人的实验思路、实验操作经验、试剂订购选择、仪器操作预约等。鼓励研究生进行对外沟通, 利用院外科研院所、技术服务公司平台到具备条件的场所开展实验, 节约科研成本, 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
医学世界博大精深, 医学技术与疾病总在不断更新, 医学生只有养成终生学习、主动学习的科研态度, 将科研与临床结合, 才能不断解决人类的疾病痛苦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慧萍, 庄冬云, 谢波, 等.推进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3) :285-286.
[2]曲波.美国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大学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10) :715-717.
[3]肖俊辉, 张敏霞.试论如何加强医学生的创新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4) :22-24.
[4]刘锡仪, 刘浩宇.医学生创新教育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2) :16.
[5]李稻, 韩玉慧, 蒋益, 等.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2) :108-110.
[6]胡笑甜, 孙艳春, 姚小康, 等.讨论式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3) :294-295.
谈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篇9
1 研究生缺少临床上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孟万金[1]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进行了问卷调查,提出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按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列在前5位的能力依次为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马楠[2]认为,在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科研创新能力是核心的要素。笔者通过观察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认为临床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而临床问题的提出绝不仅仅是完成一篇论文。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A·Einstein)与英费尔德(L·Infeld)曾说过[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医学研究生将来要去解决医学中尤其是临床疾病中的难题,是实实在在并且意义重大的。有的研究生认为:论文,总是躺在那里,等着变成一堆废纸,即使一辈子论文一身,又有多大的影响力呢?自己好像被困在了象牙塔里,越来越无法呼吸。尽管科学界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如果看看人类健康的实际情况,不免令人感到担忧。以肿瘤为例,从1975~2005年30年间,肿瘤的总体死亡率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说明,虽然医学研究者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离真正造福社会和人民健康这一目标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近几年,转化医学越来越引起医学研究者的重视,转化医学符合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在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正式提出后,转化医学日益受到各国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例如目前高脂血症普遍采用他汀药物治疗,但是随之带来的是安全性问题,如何能够既有效降脂,同时又避免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国际上有大型的临床观察,但是对于我国人群来讲,存在着耐受剂量偏小、患者对高剂量的依从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又如主动脉瘤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除外科手术切除及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内科没有直接针对主动脉瘤疾病的药物,基本采用定期观察等瘤体到了一定大小后再进行外科治疗的方法。上述这些都是临床上非常常见但是需要填补的空白。研究生可以在提出临床问题的同时将之转化为科学问题,进行研究设计,辅以必要的实验室研究,最终在研究之后将成果应用于临床,指导用药或者诊断。
笔者分析研究生缺少临床上提出科学问题能力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我国研究生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缺乏思考的能力,只能就事论事,综合能力较差,这也让导师带教有一定难度。(2)我国多年形成的教育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此种教育促成了学生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只想让老师给予答案,久而久之使研究生缺少探索意识和怀疑精神。(3)很多学生缺少批判反思的思维意识。批判的思维意识会使研究生产生进行评判的心理状态、意愿和倾向,它可以促使个体朝某个方向去思考,并以审视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我国很多学生做出的研究结果与预期不一致,就认为可能实验没做好,而不会去想是否会有其他的可能性,例如有新的发现等等。(4)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的指导者或者带教老师学术创新及指导性不足,不能激发研究生的学术创新思维。
2 加强研究生阅读文献的能力
文献阅读是科研的基本工作,只有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坚实的研究背景知识,避免科研活动走弯路。目前由于研究生基本上是阅读英文文献,虽然有翻译软件的帮助,但是由于既往英语学习的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研究生在理解医学文献方面有一定的困难。笔者在工作中经常会举行文献阅读指导会,发现影响研究生文献阅读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医学知识不够扎实。因为我国的医学考试目前大部分是选择题,这就会导致学生在不需要深刻理解知识的情况下,也可以答对题目,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医学基本知识的理解较为片面;二是英语基本功不够。很多学生虽然通过了四级和六级英语考试,也通过了研究生英语统考,但是在英文原文阅读的时候还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难题。两方面结合,造成学生在阅读文献的时候,理解不够准确。往往有的研究设计不当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设计是查阅文献所得不应有问题,但看了原文才发现是其对文献的理解有误所致。因此,提高医学研究生阅读文献的能力至关重要。应强调学生批判式思考的能力,从阅读中思考,从辩论中思考,从而获得启示;老师上课应鼓励学生互相辩论或跟老师辩论,给研究生们充分“表演”的机会,寓教于乐,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我”在这个课题研究中很重要。
3 加强研究生表达和沟通能力
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导师发现带研究生出门诊面对患者时,有的研究生不敢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不善于交流。实际上很多临床问题不是从书本中发现的,而是从患者的反馈中发现的,因此,研究生必须学会并且善于和患者沟通。另外,在将来的论文答辩和学术交流中也需要出色的表达能力。不论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工作几乎等于白做。因此,在学习阶段,应尽量鼓励研究生学会与各阶层人的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在公众集会时发表演讲,锻炼表达能力。
4 导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术指导
“导师”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4]中有两个解释:一是指在高等院校或者研究机构中指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人员;二是指对某一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权威的指导作用的人员。要培养出一流的研究生,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什么是教育?美国教育家Marva Collins这样描述[5]: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该思想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科研思维的培养方面同样适用。如同研究生需要先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一样,导师亦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生个性发展是研究生将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真正把学习变为个人的自主行为的过程[6]。老师应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找到长处,用一句成语来形容即“因材施教”。应将适合该研究生的课题交由其来完成,发挥长处,扬长避短。例如对有临床经验、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可以让其做与临床疾病相关的病因学、临床病例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等,发挥其长处;而对应届本科毕业、年龄较小的学生,在科研方面需要从头开始,导师或者指导老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可以让其学习实验技术,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
对于研究生来讲,科研能力在开始是空白的,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导师。通过查阅文献,学生会对所研究课题有初步地认识,此时导师可以让其撰写一篇文献综述和课题设计。该篇综述要求不能是研究成果的简单罗列,而必须是在全面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已有的研究总体水平如何,哪些方面成就显著值得借鉴,哪些方面比较薄弱需要加强,还有哪些问题值得继续研究,将来的研究将如何超越已有的成果,取得什么样的创新等。研究生初次撰写的综述中一定会有很多错误和问题,但导师要在其中发现“闪光点”,大力鼓励,层层深入,启发式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不应全盘否定,或者一味强调思路的创新性,或者仅为了完成基金课题。在科学面前,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导师可以发挥研究生的新鲜思路,补充完善自己的课题。同时研究生也会产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导师应针对其兴趣所在,培养创新的科研思维。
学术交流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科学研究,就无所谓研究生培养;没有学术交流,也就无所谓科学研究,因此,研究生培养与学术交流密不可分,应组织定期的校内外学术交流。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对提高研究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素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5 注重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
由于个别研究生成长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或者家庭环境较差,普遍存在着自我意识较强或者自卑的心理、集体意识和组织观念较淡薄、道德观念复杂、认识和对待事物的观点与方法不全面、思想素养、学术道德仍需提高等问题。心理问题看似对学业影响不大,实际上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与个人素质息息相关的,如近几年来相继出现的高校研究生跳楼事件,就反映出研究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害怕完成不了学业,尤其是SCI文章撰写;与同学相处不当;恋爱问题;生活费用问题等。心理疾病对人的影响很大,会使人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甚至导致自杀。由于研究生阶段很多是松散管理,没有班主任和班干部的关心,有了问题不容易被观察到,因此,导师更应注意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开导。
6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导师应制订严格的学习和管理制度,比如举行定期文献阅读指导会,从科学问题出发,学习如何提出及分析问题,激发学生们的科研兴趣;举行定期例会,让研究生将实验进展作成幻灯讲述,既能使导师及时掌握研究生的实验进展,分析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为将来的毕业答辩和学术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导师对研究生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应进行切实的督促和指导,以确保论文的质量。指导应主要围绕论文撰写展开,但不应仅局限于撰写一篇论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学术训练,让研究生真正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生在校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思和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系统的学术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获得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导师应让研究生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盲目性,提高科研效率,另一方面不管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并作出调整,研究生可以少走弯路,从而为论文的及时完成和学术质量提供较大地保证。
无论是科学技术进步,还是社会发展,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当今的医学领域发展日新月异,研究生是未来的希望,只有通过教育督导,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医学领域的一流创新人才。
摘要:研究生从学校带走最有价值的不是毕业论文,而是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研究和发现真理的经验,只有注重培养医学研究生从临床上发现问题、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培养阅读文献的能力,增强课题创新性,结合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重视学术交流,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医学领域的一流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科研能力,医学研究生
参考文献
[1]Linfante I,Andreone V,Akkawi N,et al.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tingin patients over 80 years of age:singlecenter experience and review ofthe literature[J].J Neuroimaging,2009,19:158-163.
[2]Hunt KJ,Evans GW,Folsom AR,et al.Acoustic shadowing on B-modeultrasond of the carotid artery predicts ischemic stroke: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J].Stroke,2001,32:1120-1126.
[3]Esler M,Kaye D.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ctivat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cardiac failure and psychosomatic heartdisease[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0,35:1-7.
[4]Pons J,Kitlinska J,Ji H,et al.Neuropeptide Y and vascular growth:roleof Y1 and Y5 receptors and adrenergic activation[J].Can J Pharmacol,2003,81:177-185.
[5]Ignarro LJ.Nitric oxide:a unique endogenous signalingmolecule in vas-cularbiology[J].Biosci Rep,1999,19:51-71.
[6]Ghersi G,Dong H,Goldstein LA,et al.Regulation of fibroblastmigrationon collagenousmatrixby a cell surface peptidase complex[J].J Biol Chem,2002,277:29231-29241.
医学科研院所 篇10
1 科研实力评估定量数据统计指标评分标准
1.1 科研项目及交流的量化设计
科技活动的二级指标分为科研项目及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又分为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级一般项目、军队省部级重大课题、军队省部级一般项目, 学术交流分为国际学术交流、国内学术交流。国家级重点项目包括科技攻关、“863”项目、“973”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人才、“1035”工程项目或国家创新药物基金, 所有项目只计以课题负责人承担的项目。国家级一般项目包括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课题、国家新药研究基金课题、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课题、国家级其它课题。军队、省部级重大项目包括重点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团队项目、军队重点课题及指令性课题。军队、省部级一般项目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基金课题、医学科研基金、军队面上及青年课题、其他军队省部级课题。国际交流指国际 (地区) 合作研究项目、在华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海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国内交流指的是主持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
1.2 科研成果的量化设计
科研成果分理论成果、获奖成果、鉴定成果、专利成果。我们指的理论成果主要是论文、著作。考虑到目前工作中无论是科研排序还是评奖, 一个成果的意义, 更多的是其被引用次数来体现的, 学校基础理论研究的实力更多的是以被美国四大检索收录次数来衡量。为此, 我们采用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提供的期刊源来作为评价论文的标准。获奖成果三级指标的所有奖项不重复计算, 只取最高级别的奖励进行统计, 如某项成果既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又获得省部级一等奖, 则只计国家级二等奖, 不计省部级一等奖。
1.3 人才情况的量化设计
同一个人应就高不就低如某专家是院士又是长江学者, 只计入院士。学术任职也以得分最高的级别为评分根据, 任多个职务不重复评分。指标说明:国内外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外院士。杰出人才: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学名师、何梁何利基金奖励人员,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跨世纪人才专项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学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学术任职是指:全国学会常务理事、省 (部) 级学会正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部级学术 (教学指导) 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全国学会理事长得分10, 部级学术 (教学指导) 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得分为8, 全国学会副理事长得分5, 部级学术 (教学指导) 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或省 (部) 级学会理事长得分为4, 全国学会常务理事得分为3, 部级学术 (教学指导) 或评审委员会委员和省 (部) 级学会副理事长得分为2。
1.4 科研经费的量化设计
经费投入按科研经费年平均投入及科研人员年人均课题经费计算, 科研经费年平均投入每获得100万元计10分, 科研人员年人均课题经费按每万元5分计算。
1.5 科研条件的量化设计
科研条件分为硬件条件和科技情报。硬件条件分为国家级科研基地和省部级科研基地, 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是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每项20分, 省部级科研基地每项10分。科技情报分为中外文期刊和馆藏图书, 中外文期刊每100种5分, 馆藏图书每万册3分。
2 科研实力评估定性评议指标计分标准
2.1 科研投入的量化设计
科研投入中的二级指标人力投入分为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结构。职称结构的主要参考评价信息按专业技术职务 (按实际聘任计算) 结构是否合理 (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职务为1∶3∶5∶7) , 年龄结构评价主要参考信息按学校高职人员中中青年比重 (%) , 知识层次结构评价主要参考信息按高职人员拥有博士学位者比重 (%) 。二级指标经费投入主要参考国家级科研经费占总经费的百分数, 横向课题经费占课题总经费的百分数。
2.2 科研条件与环境定性指标的量化设计
科研条件与环境的定性指标校局域网医学信息满足度的主要评价等级按能够满足, 基本满足、部分满足、不能满足四个等级来评价, 学术氛围的评价主要参考信息室按是否能加强人才队伍、提高专业水平, 积极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学科环境及参与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 评价等级分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
2.3
科研管理的量化设计 (表1)
3 结语
科研实力评估指标体系量化的规定是三级指标以基础要素为计分单位 (位, 篇, 项等) , 以总累计分值高低判定评估结果, 控制指标是我们对参评对象的评估项目应具备或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所设置的基本指标限定。设控制指标的主要目的是防范部分指标互相掩盖或吃分现象的发生, 保证和控制评估质量。这就是本指标体系有别于当前实行的达标评估的重要标志之一。达标评估是以达到标准者为合格;选优评估是以分值高低为依据, 但这种依据必须建立在对参评对象全面考核的基础之上。因此, 其指标选择、分值分布等必须严谨、科学, 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必须起到平衡制约指标间内在关系的作用。
摘要:评估体系的量化指导原则是整个评估工作的灵魂, 它应能够体现出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是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科研奖励、科研队伍相协调;突出主持、体现差别、鼓励合作;纵向课题适当注重级别, 横向课题适当衡量经费;理论成果评价与国内外接轨, 采用引用源和期刊源, 获奖成果等级交叉、上下调整。
关键词:科研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多, 李学志, 刘文达, 等.高校自然科学科研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 1998, 1:41-43.
[2]马艳玲.论高校科研机构综合评估量化研究方法[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1997, 13 (2) :86-91.
[3]王邦雄, 段尧清.高校校级科研项目量化评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 17 (4) :8 1-8 2.
医学科研院所 篇11
关键词:青年教师;医学院校;科研能力;教学水平
今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规模逐渐扩大,这使得青年教师在高校中的數量也与日俱增。现阶段,青年教师已然成为各高校科研和教学的主力,他们肩负起一线教学的任务。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各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激励体系、评估体系和培训体系存在很大缺陷,无法与新形势相适应,这严重的阻碍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1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在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方面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的不断扩招,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年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定教书育人的信念等。大部分医学院校中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各高校医学类专业毕业的学士、硕士或博士,他们的专业对口、学业优秀,但是在入职时基本都未能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缺乏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的知识,而且,因为缺乏相应的经验,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也相对较低。因此,现阶段医学院校在建设教师队伍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的成长起来,同时对这些青年教师进行有效、合理的培养和训练。
提升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总结了一下提升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主要措施包括有:青年教师首先必须要把握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次,还需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就医学院校方面而言,应该积极的完善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加强青年教师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
2提升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2.1青年教师必须把握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
医学院校中青年教师应该把握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紧跟所教专业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而且还应该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来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在学科理解展示、科研成果展。示、教学思路等方面的能力。不仅如此,青年教师还应该根据临床和学科的需要,将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最新的科研技术和成果,从而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另外一方面,青年教师还应该安排好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我们都知道医学科研项目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实验、操作、统计、测定等环节需要周而复始的进行,稍有疏忽就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万一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太重,其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障,很可能就造成科研项目成绩平平、课堂教学也应付了事的问题。
2.2尽可能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随着医学院校逐渐扩大招生规模,医学相关专业的人数也越来越大,甚至个别班级会有上百人,这就可能会有大班授课的现象。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在严格执行相应教学计划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青年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运用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同时根据专业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就应该加强科学调研和教学实践,他们必须充分利用每一次的科研和教学的机会。不管所带课程是专业课还是基础课,教师都应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另外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2.3积极完善青年教师成长的机制
相关调查表明,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医院、卫生行政部门与高校教学之间在经济收入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医学院校必须要将传统的平均理念打破,对于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建立合理完善的薪酬工资体系。不仅如此,青年教师是一个具有高修养、高素质的群体,医学院校还应该注重激励青年教师的精神层面。青年教师更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与医院的医护人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福利薪酬待遇方面却相差甚远。所以,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应该关注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诉求,对其给予适当的物质补偿和政策倾斜。
2.4加强青年教师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如果想发展成为优秀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应该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社会快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今社会肩负起培养具有勇于担当、爱岗敬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此外,医学院校也应该注重对青年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经常组织一系列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对青年教师的自身修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部分医学专业的人才最后都将从事与人民生命健康有关的医疗岗位,所以,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必须树立好榜样,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怎样提高医学院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和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政府和各高校之间应该通力配合,积极完善青年教师的成长机制,保障他们的薪资待遇。青年教师本身也应该把握好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教学中培养自己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为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登群,粟永萍.浅谈医学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028-1031.
[2]张建国,赵英,马爱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探讨[J].教师建设,2013,02:26—27.
医学科研院所 篇12
进入21世纪,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医学科研投入大幅增加, 人们对科研产出的预期增大, 使得医学科研人员压力增大, 加之不良社会风气和浮躁心态作祟, 导致科研不端行为时有发生。近年来国内外在呼吁加强科学共同体科研诚信自律的同时, 有关部门也相继制定了科研诚信守则或行为规范, 对推动诚信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引导卫生计生领域广大医学科研人员提高诚信意识, 遵守诚信原则, 养成良好科研行为习惯, 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制订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 以加强卫生计生领域的医学科研诚信行为规范和监管体制建设。
2、《规范》的制定原则:
本《规范》遵从以下原则:一是依法依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规定了科技人员要遵守科研诚信, 尊重知识产权;国家要设立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等。二是注重医学研究特殊性原则。医学研究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需要坚持伦理原则, 对受试者进行有效保护, 尊重实验动物福利要求,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科研诚信规范。三是诚信行为规范与制度建设并举原则。在规范科研人员行为的同时, 也要发挥机构、部门对诚信监管作用, 明确职责,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3、《规范》的主要内容:
《规范》共五章, 35条, 具体包括:总则、医学科研人员诚信行为规范、医学科研机构诚信规范、实施与监督、附则等五章。从医学科研人员、机构和管理部门的角度提出诚信行为规范和制度建设要求, 突出正面引导功能。对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罚将按照有关法规执行。
4、《规范》的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所有开展医学科研工作的机构和个人。
5、医学科研人员的行为规范:
《规范》从医学科研方案设计、立项申请、开展研究、论文发表、奖励申报等各环节提出诚信行为规范要求, 强调医学科研人员须遵守科研伦理原则, 保护受试者, 尊重实验动物福利要求, 并进一步从医学研究样本采集、过程记录、不良事件处理等方面提出诚信行为规范。
6、医学科研机构的诚信规范:
【医学科研院所】推荐阅读:
医学科研实验09-13
医学科研方法综述10-02
科研实践的基础医学06-23
医学院校科研档案管理10-06
院所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章程07-14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探讨07-18
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09-12
科研助理个人总结-个人科研总结06-27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09-06
航空科研院所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