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2024-12-07

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精选12篇)

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篇1

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并且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与内容之间的联系性。所谓的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运用学生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将教学和生活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抽象的教学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得课堂教学立足于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生活化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呢?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实行生活化教学与其他科目及教学方法相比较,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因为生物学科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很多学生都不能细心观察他们身边的生物现象,更不会探讨这些生物现象的缘由。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要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就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把教学内容和问题结合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给予生物课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经常收集一些与生物学科相关的问题资料,设置好生活化的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在讲授“物质的跨膜运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青菜蔫时,家长都会把青菜放在水里一会儿,然后就会变得硬挺,这是为什么呢?”再比如在学习“酶”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小时候我们总是比较调皮,在吃饭的时候身上总是会弄到油渍,但是被妈妈洗过之后油渍就一点看不出来了,你们说妈妈用了什么样的洗衣粉呢?为什么用这种洗衣粉比较好呢?”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化抽象为具体

在教学内容中,一些概念、名词等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很多教师比较注重训练学生解题做题的技巧,忽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新时代的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认识到生物教学应该贴近生活,利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得枯燥的学习具有生活色彩,让学习变得轻松快乐。在课堂教学中,在讲授“现代生物技术”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和电视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白血病患者需要移植骨髓治疗,但是移植骨髓治疗成功的几率很低,在移植的过程中会产生抗性等不良的反应。你们知道医生是如何获取可以移植的骨髓的呢?这又涉及什么现代生物技术呢?”可以举一个化抽象的现代生物技术为我们可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现代生物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联系实际,知识运用生活化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及时地培养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得学生体验到运用知识的乐趣,感受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要学会把学过的知识运动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灵活地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能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要选择早晨锻炼?在哪里锻炼比较好?”“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氧气是哪里来的?”当学完这节课后,学生就会明白植物不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且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早晨太阳还未升起,不可以在有花草树木的地方锻炼。还有很多生活例子是和我们学过的生物知识相联系的,比如:“我们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就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当学生学完“细胞呼吸”就会明白这一点。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生活化,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可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运用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从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理解生物课中遇到的难题和各种生物现象,从而不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晓梅.”生物教学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灵魂[J].现代阅读, 2012 (11) .

[2]吕增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9) .

[3]于有忠.”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的应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0) .

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篇2

甘肃天水市麦积区新阳中学(741031)安平

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应体现生活化。如何体现生活化教学是生物教师思考的问题。“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为背景,实现教学。从新课程标准来讲,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起来。因此,在多年的教学中为了体现“生活化教学”,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生物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编—问—演—辩”。

一、编:编出自己的特长

所谓编,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编排一些与生物学有关小品,故事或游戏,模仿动、植物行为特征自己表演。在想象和设计中学生的情感内化了,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授课,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积极性的同时,还培植和滋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问:问出自己的特色

一个富有个性的提问,可以引起全班同学广泛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因为生物界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只要勤动脑,勤观察,多思考,就能提出有趣的问题。这种方法能打破常规,不被动地接受老师强加给他的思路,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这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体验生活;对于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勤于思考、敢于交流、善于接纳,在问题的探讨解决中发展学习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这不正是一直以来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三、演:演出自己的风格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后,教师可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担任角色,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进行表演,以表达某一动物、植物的行为特征,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孕育了学生的道德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如临其境,达到知行统一,同时加深了理解。

四、辨: 就是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

生物教学面向生活,创设生活情景,才能使课堂充满现实感,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生活的气息。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所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互相间提出问题进行辨析。并且把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答辨,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同生活实际,道德行为准则联系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辨驳能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如何将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篇3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今天,如何很好地发挥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并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往往表现出莫大的兴趣。《生物课程标准》也强调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所以我们应使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这样课堂就会充满生机,而学生也在尝试着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知识。

为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努力开创教与学的新局面。

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知识的丰富

生物学知识源自大自然,大自然是真正的生物知识宝库。为了让学生直接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笔者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从中获得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在笔者所教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虽然和大自然很亲近,却也往往不能把生活和生物学联系在一起。于是,笔者会常常利用各种时机,主动为学生们建立这种联系创造条件。比如,在学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课时,笔者事先安排了学生利用周日回家的机会,发动学生到自己的家乡对生物的种类进行调查,使他们获得了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上课时,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使学生们的印象深刻,再加上笔者的点拨引导,使学生们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把它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学到了“活”的知识,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随着类似的各种理论联系实际活动在增多,学生们对生物课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在学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竟有很多学生说:“我最喜欢的课是生物课!”兴趣是很好的老师,有了这位好老师的引导,谁会否认,学生们不会从自然界丰富的知识宝库中获得无穷而有用的知识呢!

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知识带进课堂

学生虽然还小,但仍在每天的衣食住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笔者注意挖掘利用这一资源,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从而乐于学习。

讲授“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而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他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入手,来分析哪些食品含有什么营养,怎样搭配营养才全面,还让他们列举了曾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同学们积极发言,气氛热烈。经过大家相互讨论交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自己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了生物学知识,就使这些知识得到升华,真正成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起作用的宝贵财富了。

三、动手动脑,在生活中探究、运用生物学知识

学生学习的快乐,不全部在于考试得了理想的分数,更在于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去解决了具体问题。所以,笔者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作业,让学生们去完成。在学习了“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后,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根据父母的健康状况和身体需要,为他们设计一份营养食谱,且亲自烹调,并请父母品尝,还向父母介绍其中的道理,请父母做出评价。在寒假时,笔者布置了“栽蒜苗”的作业,让学生做出完整的探究实验记录,内容包括各对照组大蒜的发芽率、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等,这样,既让学生应用了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耐心、细致的科学探索精神,还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丰富了家庭的春节餐桌。开学后,学生们对这样作业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四、组织开展“生物与生活”小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需要调动的,而长期保持更需要一定的激励。于是,笔者常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以“生物与生活”为主题的小型知识竞赛,促进学生愿学会用。

比如,笔者曾出过这样一些题目:“小刚的爷爷的腿常常抽筋,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对他的饮食你有什么建议?”“有人说清晨不宜在公园或树林里锻炼,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你在长跑时有肌肉酸胀的感觉吗?原因是什么?”“小红嘴里常常含着一个棒棒糖,有人说这样容易患龋齿,说说你的观点”等等。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不甘落后,踊跃抢答。抢答的巩固了知识,“观众”也复习了知识,当然,优胜者也获得了一份奖品,那就是笔者亲手制作的叶脉书签。

总之,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了从生物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也会用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施展出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做出他们的贡献。

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篇4

高中生物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时, 教师在安排课程时要注入大量新鲜元素, 以敏锐的捕捉力和洞察力将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内, 将知识与现实生活合二为一, 以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现象以及生命规律的感受和认知。生物学实验, 是验证许多生命现象最有力的武器, 也是在复杂的生物体现象之中, 总结出一条适合课堂学习和生活的纽带, 试验是对生命现象感受和验证的过程, 也是引导学生走向真实生活的过程, 挖掘教科书生活化要素, 扩大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以日常生活化案例展开教学, 在增加课堂吸引力的同时, 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媒体情景式教学, 以富有生活气息的多媒体工具, 直观地讲述课程。

二、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理性思考

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在探究生物本源方面, 在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略中, 基于对中学教学任务的“减负”, 在形式上和内容架构上, 更趋于浅显和简化, 但是生活性和价值实用性意味更浓。在探究性学习方略之中, 表面的知识效率似乎是下降了, 但是基于对事物本源的认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更能找出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技巧和方法。

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气息,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处于学习转型中的学生。在对他们的教学中, 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 让学生了解生活实际, 让生物课堂成为满足学生求职欲望、扩充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学生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的实用性课堂。在实施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同时, 在新的指标体系建构中, 组织知识和内容实践都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深度。把握新教材脉络, 提高课堂实效性,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 有责任和义务做好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为今后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要承担起高中生物学的社会责任。

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实现生物课堂的实效性, 丰富学生的生活世界。

学科的前进和发展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 在形成以生活化目标为基础的教学实践中, 为了适应学生生活和世界一级时代要求, 开展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将成为今后生物教学的重要策略。

摘要:生物课程是一门研究生活世界的基础科学, 也是探索自然和科学以及生物物种之谜的主要学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学生对知识的脉络框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是一种情感和价值的实现。高中生物的课堂开展, 也更多的趋向生活化。针对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究。

生活让生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篇5

生活让生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文/张秀娥

摘 要:生命科学和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使课堂更生活化,学习起来不再枯燥。对如何让生活使生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活;学习;教育

传统教育,教学与生活常常是脱节的,教师和学生都捧着书本和习题,使得教师感到枯燥,学生感到乏味。这让学生很无奈,也让教师感到惶恐。有人曾这样说传统教育:“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真正的知识,仅仅是其离开学校后最终剩下的可怜的一丁点。”这就是传统教育的悲哀。

新课程告诉我们,要关注生活。生命科学,更要关注生活。这就要求教师研读课本的时候,更要研读厚重的生活,把生活和生命科学联系起来。用生活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让生物学指导学生学会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很有用的。我们要给学生真正的教育,让学生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

在此,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让生活使生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生物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关注生命科学的新动态,积累生活素材,并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是源头活水。我通过传播媒体、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实践活动、学校的宣传、参加各种培训等不同渠道,来学习和探索,使自己不断进步。并且不断从电视、网络、书本上学习养生的知识,并把自己的学习途径也告诉学生。

二、让生活融入学习过程

学生在来到学校之前,他们已经拥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并且随着学生的成长,他的生活经验不断的丰富,基于这些经验,学生才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将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从现实生活出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从生活实际中获取生命学科常识

教学中,把生活实际中的生命科学常识细化到教学各环节的知识点中,引导学生获取相应信息。在讲解《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时,引导学生关注食品、保健品(如,钙片、锌剂、铁剂、加碘盐等)的说明书或广告,从中了解人体所需的元素,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在讲解《组成生物体中的化合物》时,让学生观看各种果汁、维生素类营养品、药店中各种维生素类药剂等,了解维生素的种类及作用;引导学生关注与酶有关的日常生活用品,观察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了解酶的特性;从酸奶、黄豆中,让学生了解人体肠道内存在的有益菌群。

2.从社会热点中获取生命科学知识

生命学科不仅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联系,还与许多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根据知识点,有机地与相关社会热点、事件相联系,拓展知识,使学生对某一热点问题有较全面的认识。下面在高中生命科学的内容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社会事件结合部分,如下所示:

细菌

i炭疽杆菌与美国9.11事件后的炭疽病联系

ii与学生饮用课间奶中毒事件联系

病毒

i艾滋病毒与12月1日世界艾滋病的主题活动相联系

ii甲肝病毒与1988年上海爆发的甲肝病联系

DNA、基因

i DNA与今年DNA发现50周年这一纪念活动的联系

ii基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联系、与我国已经研究出水稻基因联系

iii免疫与非典型肺炎联系

神经系统

i与脑科学发展的联系

ii与6月26日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活动联系

三、用生命科学知识指导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生命科学知识渗透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许多领域,将生物科学知识加以运用和延伸,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1.生命科学知识指导生活

有些知识看似不起眼,却大有用途。天气温暖的时候,早晨剩下的饭菜如果想等到晚上再吃,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杀死期中的细菌,以防变质;如果误吞了金属物,可以吃些纤维类的.食物,纤维会将消化道内的金属层层包裹,从而顺利排出。

2.生命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困惑

很多学生不理解,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那么有名,那么香甜,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后,稍微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明白,新疆哈密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所以一天中积累的糖分多,瓜果自然很甜。

3.生命科学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但靠说教培养他们的习惯容易适得其反。利用知识进行无形的教育是很好的办法。

例如,学习“食物的营养成分”时,可以引导学生不偏食,保证营养的均衡,不然会发育不良;讲解“免疫调节――艾滋病”时,学生会学会保护自己,洁身自好。

生活实际与学科学习紧密联系,不仅仅限于生物学科。每一个基础学科都是生活精华的体现。生活和学科学习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蒯超英。学习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

高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 篇6

摘 要:高中生物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学好生物不仅是升学的要求,更有助于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正是因为生物的实用性特点,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缓解高中生的升学压力,从而更高效地进行学习。本文从课前导入、课堂教学和课末总结三个方面针对教师如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进行了初步的实例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实例探究新课改非常关注生物教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了要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教学理念,提出生物教学要走向现实生活,倡导生活化教学策略。这为我们的生物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青年初期生理发育的速度比少年期有所减慢,身体发育已经逐渐接近成人水平。青年初期个体的自觉性、独立性有了显著的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由于他们刚刚进入成熟期,心理发展并没有完全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合理的引导。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联系已有知识来提高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对课本知识一味地死记硬背,照搬照抄。

一、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

据心理学家相关研究发现,学生处于成长发育期,其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因环境影响而改变。由此教师可对学生现阶段心理特征加以充分利用,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与生活情境,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激发出自身能动性和求知欲望,开展合作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探究。作为一门学科,生物源自于生活,其教材内容大多来自于生活,很多学者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深入探索实践而发现了生物概念和生物原理,因此生物与生活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高中生物教师应取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为教学基础,逐步引导学生对其中蕴藏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发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生物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试验时,按照教材内容实验材料应为紫色洋葱鳞片,但市面上洋葱往往不具有明显的紫色,因而可以在进行实验前4天时对其做适当处理,将洋葱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然后剥离为片状,在室温20℃以上置于散射光下,直至变成紫色。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寻找替代品,并逐一进行试验,包括彩叶草的叶柄或茎秆、爬山虎叶柄、红萝卜叶柄等在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可收到良好效果。此外还可以将青菜叶子、花生种子等用于更深入的探究,这些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但是很少有人将其代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营造教学氛围。由此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究,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出来的时候,教师则可顺利地导入本章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一解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二、积极地开发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积极地开发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资源,在重视生物教材内容的同时,也无须过分地拘泥生物教材,要积极地尝试生物教材之外的生活化教学资源。比如,城市里的学生接触相关农业方面的东西的机会很少,有时甚至根本就没有。如果给他们讲解耕地或者为农作物松土,就显得有些不太适合,因为他们不知道这对农作物有什么好处。我们可以就“家里阳台上的花盆里的土每过一段时间为什么就必须去铲一铲、松一松”这个问题,让学生分别对两个花盆里的花通过做松土实验来看哪个盆里的花长得更好一些。这样的生活体验就让城市里的学生十分容易理解与掌握其中的生物学原理。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我们就可能直接带领他们进行耕地松土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材的编者在编选内容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将什么都考虑得十分周全。这就特别需要高中生物学科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去积极注意和积累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这些素材有效地运用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去。

三、深化所学内容,培养丰富情感

学习完一节内容,在课堂结尾进行总结回顾时,适当地进行生活化训练、升华情感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学习完细胞的衰老、凋亡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除了及时回顾课本内容,加深学生记忆以外,可以提出疑问,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呢?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意识到不要只看重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健康心理的发展;又如在学习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节内容后,教师可以引用多利羊的例子使学生思考克隆对社会发展的利弊,进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对于生物而言,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而课外实践活动则是最好的方式,一来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比较感兴趣,二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联系所学生物知识,

学以致用,会增强生物学习的实际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调查身边常见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盲)的发病率或通过分析家系画出系谱图、确定遗传方式;还可调查转基因食品种类、蔬菜大棚常用什么颜色的塑料、本地果园生态系统结构、物种丰富度……这些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用到课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生物知识解决了问题,从而于无形中提升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结语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我们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只要肯下功夫,只要能深入挖掘与之相关的生物素材,再找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重视学生的生活认知在教学中的运用、拓展、提升,并做到因地制宜、有机结合,就一定能大大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羽弘.课堂教学生活化——以一堂高中生物课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3:4-5.

[2]潘大洪.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试论如何盘活高中生物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1:17.

[3]顾红华.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6:53+44.

[4]戴立光.试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13:268.

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篇7

一、联系生活实际, 理解、记忆生物知识

生物学离不开实际生活, 这在新教材设置中已经有所体现, 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与经验为基础和前提, 紧扣教材内容,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挖掘提炼日常生活中具体事例, 把教育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也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利于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生物学的名词、概念较多, 有些知识也比较零碎, 是具有理科严密逻辑推理性又具有文科需要较多记忆的学科。鉴于生物学科的上述特点, 在平时的学习中, 对于课本复杂、抽象、枯燥、零碎的知识内容我们常常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去理解、记忆它。如在学习“微量元素的种类”时, 可联系动画中的人和事:新铁臂阿童木猛 (“新铁臂”联系“锌、铁、硼”三种微量元素, “童木猛”联系“铜、钼、锰”三种微量元素) 。通过以上联系, 便可化枯燥为有趣, 化无意义为有意义, 从而轻松地把“微量元素的种类”记住。又如在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时, 可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 (1) 当你的手被针扎了, 你不仅会感到胳膊疼, 还能准确地找到针扎的部位; (2) 某患者注射胰岛素后, 体内血糖浓度下降, 但没有一个准确的反应部位。通过以上联系, 轻易地突破“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 而体液调节反应缓慢、作用范围广泛”这一难点。

二、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近年来, 高考生物试题以现实问题立意, 不少题目的情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以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鉴于此, 要学好生物学, 就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 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很有亲切感,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试一试自己的动手能力, 或者回家和家长进行探讨分析家庭制作甜酒的步骤, 先将葡萄放进水池浸泡两个小时, 沥干水分即可 (不要洗得太干净) , 再把葡萄用手挤碎或捣碎, 装入广口瓶中, 室温 (低于35℃) 下发酵, 并根据气泡情况中途打开瓶盖1~2次。 (1) 葡萄为什么不要洗得太干净? (从酶的专一性考虑) (2) 而后为什么要在低于35℃条件下保温? (从酶的活性考虑) (3) 中途打开瓶盖的目的是什么? (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所需条件考虑) (4) 酿制甜酒时, 为什么总是先来“水”, 后来“酒”? (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考虑)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又如在学习“细胞癌变”一节时,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有的人会患癌症?医生怎样断定患者患上癌症的?是不是有变形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具有哪些特征?为什么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常要在衣服外穿上皮制的围裙?它的目的是什么?激发了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既解决了实际问题, 落实了知识点, 又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三、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学习生物学, 更应该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新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体现, 在平时学习中, 联系生活实际, 提出相关的生物学研究课题, 以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更接近真正的科学探究。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时, 通过多媒体展现教学图片创设教学环境, 用“朵朵葵花向太阳, 植物向着窗外长”引入, 引导学生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通过对达尔文胚芽鞘向光性实验, 詹森、拜尔、温特的实验分析, 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通过合作探究, 理解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明确了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运输的方向、作用的部位。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 加深了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 学生能更好地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使生长素分布不均, 也使学生从中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如何考虑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决问题的, 逐渐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使学生学到探究的方法与技能。

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用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教学,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展思维, 也保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一旦我们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 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就会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大责任及价值,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也真正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夏献平.课改理念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学生物教学, 2006 (3) .

[2]朱慕菊.走进新课标: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9.

项目教学活化生物技能课堂 篇8

技能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内化知识技能, 进而迁移发展形成能力, 是衔接知识运用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教学环节。农业类生物技能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模块化任务式教学, 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可以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 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做中提高, 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 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某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一、同伴互助式, 增强学生自信

经典教育著作《学记》中就提及过“相观而善”,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寡闻”。大教育家孔子也有语云:“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可见同学、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 讨论切磋,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的。这些宝贵的思想无疑都是同伴互助学习的发端。在这里, 所谓的“同伴互助”是指通过同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

在生物技能教学中, 鉴于学生提高技能水平的需要和每个学生身上在技能方面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从班级中挑选部分学生, 对其进行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督导, 发挥榜样的辐射作用, 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信, 也促进其他同学技能水平的提升和自我潜能的发掘。

二、学生典型式, 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 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 他就会全神贯注, 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就会通过问题、情境、矛盾或现象等使自己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和活跃。

教师应在技能课堂上树典型, 提高学生兴趣, 培养竞争意识。如每次技能课对项目练习完成出色的前5名同学加分, 对不认真练习或完成质量不高的后3名同学减分, 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上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秩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如实施技能尖子培养工程, 因材施教, 将“吃不饱”的学生吸收到技能兴趣小组中, 安排专职教师辅导, 使这类学生技能水平有质的飞跃, 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教师引领式, 规范学生动作

技能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 操作演示基础技能, 使学生少走弯路, 节省时间。教师可以边讲边操作, 使用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浅显易懂, 示范动作要慢, 让学生看得清;也可以先讲解再示范。讲解操作的内容可一步完成, 也可以分步完成,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分步演示, 使之由难变易。当学生看完教师的讲解示范后, 就会产生试一试的欲望, 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 指导学生开始操作。

在技能教学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 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因为规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准确的观察, 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 最真实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 总结出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方法上少走弯路, 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 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和谐的培养和发展。规范化操作也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能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科学实验过程, 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情趣和成功的乐趣, 形成尊重事实, 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规范化操作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着技能实验的成败, 关系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课件总结式, 纠正动作要领

技能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 动作思维, 对有关概念、定律进行检验, 从而进行理论思考与升华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先动手做一做技能, 对技能中的重点、难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然后利用多媒体将技能操作步骤直观投示, 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 对比自己的动作, 纠正自己的动作要领,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各种仪器的正确用法。也可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平时易错或可能错的动作进行演示, 让学生分析错误或不规范处, 尽量提高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大胆动手实践。

五、问题交流式, 及时解决疑点

学生在技能操作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因此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询问, 解答他们的疑难。技能结束后要求学生围绕技能原理、方法、步骤、现象、注意事项等进行认真反思, 认清错误操作的危害, 规范学生的技能操作,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为顺利完成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篇9

一、拓展生活化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属于思维型、逻辑型学科, 在学习中, 学生往往缺乏感性思维的运用, 因此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觉得艰难。如果教师能够重视生活化引导, 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放大于生活, 那么将令生物学习换来不一样的效果。生活是学生们熟悉的环境, 从熟悉的环境中选取与课本知识相关联的部分, 不仅能够形象化知识理解, 还能够让学生放松情绪, 消除畏难心理,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尽量挖掘生活中学生感到熟悉、放松的素材, 紧密结合课文知识, 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例如, 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 教师让学生回忆在超市的食品成分说明中见到的蛋白质。生活化的话题让学生顿时来了兴致, 纷纷努力思索。有的说在减肥健康食品分析中见到过蛋白质摄取量的建议;有的说在健身营养食品中见到过蛋白粉。生活化的引导很快将蛋白质与生命健康关联在了一起, 让学生们情绪高涨地进行生物学习。

二、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加合理、贴近的导入, 能够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开个好头。生物学科进入到高中学习阶段已经呈现出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和灵活分析能力。而生活化情境的植入能够让学生们以熟悉的认知尽快适应知识点, 集中思维投入课堂。情境教学的可展示方式也非常丰富, 教师可以利用图文结合、视频、网络等手段来完成导入。情境材料的选取要能够对学生产生广泛的吸引力, 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范围。例如, 在“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中, 教师用模拟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人类胚胎在母体里从形成、细胞分裂到生长、发育的过程。学生们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有的还忍不住感叹:“这么复杂的人竟然是这么小的细胞分裂而来的, 真是不敢相信。”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新奇与兴趣, 并能够随之放开思维, 迅速投入。

三、注重生活化实验设计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的探究性与操作性为学生相对枯燥的学习中带来了一抹亮色。因此,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点。但高中生物实验也具备操作过程繁杂, 操作细节严密的特点, 也因此可能使学生形成心理压力。如何能够让实验教学的本质特点最大化地发散出来?生活化旳设计是重要的途径。生活因素能够让生物实验操作严谨但不严肃, 更容易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引导放开思维, 培养出创造能力。教师要从活化自身思维做起, 对关联的生活元素多发现, 对学生的生活化应用多鼓励, 可以通过选择生活化材料、生活化器具, 贯穿生活化思维等方式来引导实施。例如, 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教学中, 教师首先用人体健康与PH值的维持关系重大这个话题引出学生们对生活中个人健康的关注兴趣, 使学生在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基础上展开实验。实验材料也选择了贴近生活的苹果、牛奶、虾等。增加了生活意义和生活元素的实验, 让学生的投入积极性和学习深度性都得到了较好的拓展。

四、增强生活化活动实践

传统的生物课堂大都以教师的“讲”为主, 课堂紧凑、紧张, 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因此不容易得到开放性的引导。生物课堂也需要得到适当的调剂, 尤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个教学思路。一方面, 在生物课堂设置生活化活动有助于调节课堂氛围, 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 生活化活动可以说是生物教学的实践回归, 能够让生物学习巨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同时也能让参与其中的学生, 迸发出更多个性感悟。活动的设置要灵活度高, 参与性强, 能够最大限度触动学生的学习感受。例如, 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3“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时, 教师组织学生就“生物性污染与化学性污染谁的危害性更大”的主题开展了讨论活动。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生活中就能够观察到、感受到的话题仿佛打开了学生们的思维闸门, 讨论过程十分热烈, 双方都积极寻找理论及事实支持, 如:近年来常报道的“赤潮”现象已经在多地发生, 危害正常用水和景观观赏性等。生活因素与教学活动的融合为学生带来了活力与灵感。

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篇10

一、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教育界对于教育和生活的关系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十分关心的, 比如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 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如今社会发展迅速, 竞争也是愈来愈激烈, 面对这一社会现状, 人们清楚的认识到,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以往的教学中, 学生所学的都是与生活脱节的纯理论知识, 很难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而生活化教学的改变了这一现状, 他让传统教学的弊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弥补。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种感觉, 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 无论用多么美妙的语言和文字, 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老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也累。如《DNA的结构》的教学, 如果只是传授纯理论知识,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很差, 他们要花大量时间去理解这些知识, 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一起动手做《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那么学生不仅对DNA的双螺旋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对于DNA双链之间的配对关系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明白了为什么DNA能够储存遗传信息, 也可以更好的解释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遗传现象。经过这种教学处理后, 原本枯燥抽象的一节课变得有趣直观, 也更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生活化教学的评价和总结

生活化教学在应用之后出现了很多问题, 归结出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在上课前做很多工作, 老师需要找大量的资料并整合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把课堂知识与生活元素联系到一起,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的参加到课堂的学习中去。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师资力量上是达不到以上要求的, 如果每节课都让老师去做大量的准备, 那将使教师的工作量过大, 加上本身的课程又多, 所以很多老师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找资料和准备课后的实践工作。这样导致很多学校对于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也就无法推广这种教学模式。

第二、很多学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添加各种各样的实践, 但是却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课程去完成这些实践。虽然学生对于这些实践活动很感兴趣, 但是却因为课时上的不足, 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有些学生想着在课后去完成, 然而课后也有繁重的学习任务。所以也无法完成这些实践。

第三、对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但又由于没有经过训练, 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中难以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调整到正确的方向, 而老师也同样欠缺也同, 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三、生活化教学的建议

1.学校应该加强师资力量, 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去查找资料组织活动, 并且加强对老师的生活化教学培养, 让老师对生活化教学有更深的理解, 才能更好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后应该对学生进行实践的指导和完成实践后的汇总工作。

2.老师跟学生之间应该有更多的沟通。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 生活经历等等, 总之, 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所了解的, 这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生活化教学。在如今信息这么发达的时代, 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虽然没有老师多, 但是学生在互联网上所学到的东西不一定会比老师少, 有些东西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到。沟通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的交流, 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

3.学校不应该只重视学习成绩, 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实践活动的状况,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校和学生更加重视生活化教学, 也让生活化教学更加得到大家的认同。总结: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适应以后快节奏社会的必要之选, 现阶段生活化教学还有很多弊端, 但是相信随着改进, 一定能越来越完善。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 生活化教学逐步的融入到了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在本文中, 我首先对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 然后对以往在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上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最后对以后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重要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杨忠顺.生物学科高考现状分析与教学对策[J].新课程 (教研) 教改聚焦, 2011 (4) :181

[2]黄巍.让教学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儿点策略[J].中学生物学, 2010, 26 (8) :34.

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篇11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生物 课堂教学 生活化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1-080-01

0

我国现行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教育,关注学生将来为一个合格公民,在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探索一条既符合社会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年龄实际,又能让学生愉快接受基本生物学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教学途径,是每一位生物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样的课堂才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一、求趣——寻找生活化的资源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生物课的最大特点是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在讲“光合作用”时,就给出一组生活化的常识问题:“早晨锻炼好还是晚上锻炼好?”“为什么卧室里不应该养很多花?”在讲到“蒸腾作用”时,问道:“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在讲到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时,引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说法科学不科学?是不是应改正?该怎样改正?在讲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引用辛弃疾的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青蛙声一片”有什么生物学道理?讲生物的生殖方式时,引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熟悉的名言名句、感兴趣的故事、实例入手,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二、求实——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活动。特别是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三、求新——创设有效性的教学情境

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贴近生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连同教师的言行举止及课堂氛围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达成生活体验。

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篇12

一、通过演示实物, 创设生活情境

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用看得见, 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 使生物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展开想象。例如在教学《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这一内容时,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非常熟悉的现象:教师手里拿着两盘黄瓜, 一盘是糖拌黄瓜, 另一盘中糖盐什么都没加, 请问为什么糖拌黄瓜会出现大量的水?学生各抒己见, 争执不休。教师明确指出, 要知结果如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通过谈话或语言描述, 创设生活情境

这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 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 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教学《内环境与稳态》时, 教师是这样导入教学主题的。

情境描述:前不久, 学校刚开完运动会, 某班的一位男生在快要到3000米终点线的时候, 脸色苍白, 直冒冷汗, 晕倒在地。老师便赶紧把他送往医院, 医生经过诊断后, 给他静脉注射了葡萄糖液。请问:“为什么要注射葡萄糖液?”继续追问:“静脉注射的葡萄糖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才能到达体内细胞?”这样的方式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趣的情境, 使学生围绕虚拟情境中的问题积极展开探究,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不断遭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来创设生活情境, 使学生产生要努力的冲动, 希望通过新的学习活动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平衡。教师在学生学完内环境各成分后, 需要学习其理化性质时, 可通过出示该学生血检指标, 让学生针对血浆化学成分指标进行分析:第一, 如果医生想给这位同学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其浓度是多少?这一浓度与表中钠离子, 氯离子的浓度符合吗?第二, 该学生刚刚跑完3000米, 为什么他的血浆中乳酸的量却不是很高?这两个问题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此时, 再向学生讲解溶液渗透压和溶液PH等知识, 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这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暗设认知冲突的做法, 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问题的最终解决使学生的认知又螺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认知结构又趋于新的平衡。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虚拟生活情境

多媒体技术既能跨越时空的限制, 生动的再现生活情境, 也能将不同的情境进行整合, 并且能动态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 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生物学之美, 从而引发学生用生物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生物学问题, 分析思考生物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在教学《能量流动》时, 笔者是这么创设生活情境的:同学们, 你们去菜市场买过菜吗?有一位名叫小冰的同学第一次去菜市场买菜, 产生了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不知在座的同学们是否也曾遇到过?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该录像播放的是小冰去菜市场买菜的场景, 她走遍各个摊位, 问遍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的倾向, 具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 此录像正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难道买菜也跟我们今天学习的生物学内容有关。教师再通过幻灯展示刚才学生买菜时问到的各商品的价格, 提出问题:为什么1Kg大米 (蔬菜) 的价格要比1Kg鸡 (猪肉) 便宜?学生讨论, 各抒己见。在此, 教师暂不下定论。老师指导:我们来听听这位卖米阿姨是如何解释?解释:水稻种下就能长, 而鸡还要买饲料喂。继续提问:你认为卖米阿姨的话有道理吗?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导:我们再来看看小冰同学明白了没有。此时小冰同学产生了一个赚钱的点子。 (点子:用种出来的大米去喂鸡, 再拿鸡到市场上卖, 可以多赚点。) 请同学继续分析, 为什么1Kg稻谷喂鸡, 不能使鸡长1Kg肉?由此揭示课题。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 就能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此外, 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图形, 特别是动画, 结合多媒体优势, 在较短的时间内,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生物学过程, 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五、利用学生的实验活动, 创设生活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生物科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许多概念、规律都是借助实验而获得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投放足够的实验设备, 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 在这种的情境中, 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设, 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展示两个挖了洞并插上玻璃管的新鲜马铃薯, 一边玻璃管内加清水, 另一边加浓盐水直至液面齐平, 让学生观察液面的升降情况。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产生疑问便提出问题:水哪儿去了?增加的水哪里来?然后作出假设:是细胞内的水出来使玻璃管液面上升, 还是水分到细胞内而使液面下降。此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特点, 以支持形成的假设。若假设是对的, 学生又会提出新的问题:成熟的植物细胞何种情况下吸水、何种情况下失水呢?然后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组织探究———提出新的问题———实验验证这样的科学研究过程, 既掌握了生物学概念或规律, 又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索的精髓, 体验成功的喜悦,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摘要: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 生物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去体会到生物学离不开生活, 从而增强对生物学实用性的形象理解。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顾梅.角色扮演法在生物教学中的组织策略[J].中学生物学, 2007, (11) .

上一篇:电子邮件系统安全下一篇:现场质量管理